行为渗透

2024-04-30

行为渗透(精选三篇)

行为渗透 篇1

硫化物应力腐蚀(SSC)和氢致开裂(HIC)是造成含硫天然气输送管道腐蚀破坏的主要形式。近年来开采的天然气田硫化氢含量较高,且天然气输送管道输送压力也逐步提高,硫化氢分压增大,因而管道氢致断裂问题更加突出。管线钢的氢致断裂敏感性与氢的渗透行为有关[1,2]。目前模拟气田环境,研究API X52管线钢氢渗透与氢致开裂的报道较少。本工作模拟饱和硫化氢气田水溶液,探讨了氢在API X52管线钢中的渗透行为及氢致开裂时的可扩散氢浓度ωHIC(即一定应力下的氢浓度的临界值),对管线钢开裂趋势评估和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 试 验

1.1 管材及气田模拟液

采用API X52管线钢,名义屈服强度为359 MPa,化学成分为0.100%C,0.480%Si,0.013%P,0.050%S, Fe余量。

用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配制气田模拟水溶液,其物理状态及性质:黄色半透明,少量粒状沉淀,硫酸钠型,硫化氢味,密度1.030 88 g/cm3,pH值为8.4,H2S浓度2.344 g/L,总矿化度40.040 29 g/L。其阴、阳离子浓度见表1。

1.2 装置与测试方法

(1)装置

采用Devnathan - Stachurski双电解池技术渗氢[3],装置示意见图1。使用2台恒电位恒电 流 仪,分别用于控制充氢电流密度(0~25.0 mA/cm2)和测量渗氢电流密度。

(2)氢渗透试验

氢渗透试样为厚1 mm的API X52钢圆片,工作面积2 cm2,一侧镀有镍层(B侧)。将镀镍侧于0.2 mol/ L NaOH溶液中,在150 mV极化电位(vs HgO/Hg)下钝化24 h以上,使背景电流密度小于5 μA/ cm2。在充氢端加入饱和硫化氢的气田模拟液进行氢渗透;扩氢端采用恒电位恒电流仪,室温下测量不同充氢电流密度条件下的阳极渗氢电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即氢渗透曲线),求出氢扩散系数和进入试样的可扩散的氢浓度[4],计算式如下:

undefined

式中 D ——氢扩散系数,cm2/s

ω0 ——可扩散氢浓度,%

L ——试样厚度,cm

t0.63 ——氢渗透曲线上与I=0.63I∞对应的时间,s

I∞ ——饱和阳极电流,μA

S ——试样阳极端面积,cm2

(3)氢致开裂试验

室温下,将一组光滑拉伸试样(截面为1.5 mm×3.0 mm,标距长度为40 mm)施加不同恒载荷后,在饱和硫化氢气田模拟水溶液中进行充氢,充氢电流密度1~14 mA/cm2,边充氢边拉伸,研究氢致开裂时可扩散氢浓度ωHIC与恒载荷拉应力σ之间的关系。

2 结果与讨论

2.1 氢渗透行为

API X52管线钢在不同充氢电流密度下的氢渗透曲线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渗氢电流密度与阴极极化电流密度(充氢电流密度)密切相关,阴极极化电流密度越大,渗氢电流密度越大;当阴极电流密度极化程度小时渗氢电流密度缓慢增加,阴极极化程度大时渗氢电流密度急剧增加。这是因为在强阴极极化条件下,析氢反应起主要作用,电位越负,析氢反应越迅速,聚集在材料表面的氢原子浓度越高,渗氢电流密度增大得越快,氢脆敏感性越高。

图3为API X52管线钢的扩散系数D、可扩散氢浓度ω0随充氢电流密度的变化。由图3可知:充氢电流密度对氢的扩散系数影响不大,D均值为(1.35±0.10)×10-6 cm2/s,这与文献[5]也吻合;充氢电流密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阴极产生的氢浓度的变化,充氢电流密度增大,阴极产生的氢浓度上升,进入试样的氢浓度升高,API X52管线钢可扩散氢浓度ω0与充氢电流密度呈线性关系,即ω0=0.99+0.07J。

2.2 氢致开裂行为

当施加的恒载荷拉应力强度分别为名义屈服强度σ屈(359 MPa)的100%,80%,60%时,API X52管线钢的开裂情况见表2,不发生氢致滞后开裂的截止时间为96 h。

根据API X52管线钢可扩散氢浓度ω0与充氢电流密度的关系ω0=0.99+0.07J,由表2可求出,不同恒载荷拉应力条件下API X52管线钢诱发氢致开裂的临界可扩散氢浓度ωHIC,结果见图4。可见:诱发氢致开裂所需的氢浓度随着恒载荷σ拉增大而下降。

氢致开裂临界可扩散氢浓度对数值与恒载荷拉应力σ拉的关系见图5。可得σ拉=475-450lnωHIC,相关系数为0.998 8。

在恒载荷试验中,由于时间很长且载荷恒定,氢在应力诱导下产生富集,时间足够长时,稳态氢浓度为undefined,其中ωσ为外应力σ诱导作用下的稳态氢浓度,ω0为未施加外应力的稳态氢浓度,σh 为局部最大应力,undefined为氢的偏摩尔体积,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6,7]。光滑拉伸试样在弹性条件下σh=σ/3。动态充氢时由于氢促进位错发射、运动,即使外应力很小,仍能发生塑性变形。在恒应力下,随着氢致塑性变形的发展,应力集中变为ασ(α为应力集中系数),则有undefined。随着充氢电流密度升高,ω0,ωσ急剧升高,当ωσ等于临界值ωth后,局部区域的原子键合力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裂纹形核、扩展,这时渗透入管线钢中的氢浓度ω0就是此拉应力下开裂的临界可扩散氢浓度ωHIC。由此可得,σ=A-BlnωHIC,其中undefined。因此,恒载荷条件下一旦氢富集到达临界值ωth,氢促进局部塑性引起的应力集中就会等于被氢降低了的原子键合力,原子键断裂,从而引起氢致开裂[8]。

3 结 论

(1)室温下,API X52管线钢在饱和硫化氢气田模拟水溶液充氢时,氢的扩散系数受充氢电流密度的影响不大,其均值为(1.35±0.10)×10-6 cm2/s。

(2)API X52管线钢中可扩散氢浓度ω0随充氢电流密度呈线性上升,即ω0=0.99+0.07J。

(3)恒载荷拉伸时,开裂临界可扩散氢浓度的对数值(lnωHIC)随拉应力σ呈线性下降,即σ=475-450lnωHIC。

参考文献

[1]董绍华.油气管道氢损伤失效行为研究进展[J].油气储运,2000,19(4):1~6.

[2]Hirth J P.Effect of hydrogen on the properties of iron andsteel[J].Metall Trans,1980,11A:861~873.

[3]Devnathan M A V,Stachurski Z.A technique for theevaluation of hydrogen embritt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electroplating baths[J].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Society,1963,110(8):886~890.

[4]Su Y J,Wang Y B,Chu W Y.Chemisorption-FacilitatedDislocation Emission and Motion,and Induced Nucleationof Brittle Nanocrack[J].Science in China,1997,40E:661~665.

[5]杨勇进.石油用S135钻杆钢氢渗透与氢致滞后开裂行为[J].腐蚀与防护,2009,11(11):787~790.

[6]Li H L,Gao K W,Qiao L J,et al.Strength effect in SCC ofhigh-strength steel in aqueous solution corrosion[J].Cor-rosion,2001,57(2);295~299.

[7]Su Y J,Wang Y B,Chu W Y.Chemisorption-facilitateddislocation emission and motion,and induced nucleation ofbrittle nanocrack[J].Sci Chin,1997,40E:661~665.

行为渗透 篇2

海原三中马玉兰

随着时间的流逝2008年的中考也逐渐临近,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中考中获取令人满意的成绩呢?这是目前摆在我们毕业班各个任课老师面前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经仔细查阅,研究历年中考试题,及与同仁们的共同研讨,我觉得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渗透中考行为:

一、首先,要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浏览近几年的中考题,不难发现中考英语题目中相当一部分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考生首先要把基础知识的“功课”做足,其次再考虑做“高难度功课”。要想夯实基础就要先吃透课本,抓住要点。每天坚持熟记课本知识,如:勤记单词、词组、句型和要点背诵课本中的短文等。对于固定词组和习惯用语要背诵并能够默写。词组也可以归纳复习,例如跟动词take 有关的短语有:take care of ,take„to „,take(it)away, take turns, take an active part in , take place等。

二、加强语法归纳与练习

语法知识是遣词造句的纲目,通过掌握语法知识可以正确理解和运用句子,而通过句子的学习又可以加深对语法的学习。有了正确的语法知识,才能写出合乎语法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八种时态,两种语态,应结合具体的句子,采取归纳总结、对比的办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要在上完每单元的知识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系统的单元总结。课后要求每个学生把每单元的词汇、短语、知识点、语法及重点句型结构要总结在一张八楷纸上。以便更进一步的巩固每单元所学的知识。另外让学生用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造句也是加强语法的好方法,教师要定期批阅,帮孩子们及时纠错。

三、重视情景交际英语的运用。

新课程指导下捉考英语试卷强调突出语境,注重交际,在中考试卷中体现交际英语的地方很多,考查的题型有:听力、选择填空、阅读理解及写作。所以教学英语时要注重语言的功能。

四、针对弱项进行重点训练

通过对每次月考试卷中错误的分析,让同学们要及时发现自己在哪种题型上失分较多,在中考前应集中力量把自己的弱项补上来。如加强词汇的拼写、积累好的语句为写作做准备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成绩。对于考查能力的题型,更要尽快改进学习策略,突破能力极限。

1、听力训练

听力测试主要是检测考生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同学们要利用边角时间,每天进行15分钟听力训练。训练时,要注重训练自己预测听力材料内容的能力,捕捉重点细节的能力,抓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能力,正确辨别人物态度与感受及他们这间关系的能力。同时,还应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2.单项选择题的指导

该题型是依据所学的英语语法、词组、短语、习惯用法、固定搭配、句型、日常生活知识、语感、问题及答语或交际用语等英语基本知识来设计的(一般约占卷面分值的10 %---25 %)。每道题给出四个答案 A、B、C、和D,其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要做好单项选择题就必须依据所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可从下面五个方面去找答题的方法与思路。

(1)、从语法的角度去分析找答案;

(2)、从词汇、词组、短语方面去找答案;

(3)、从英语习惯用法、固定搭配、句型方面去找答案;

(4)、从上下(或前后)关联及日常生活知识方面去答案;

(5)、从交际用语方面去找答案。

3、阅读能力的训练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是属英语知识综合运用题型,此类题型体现了英语教学大纲教学目的的一面“镜子”,它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体裁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是集语言习惯、语法、词汇、词组、短语、历史、地理、人文等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日常知识为一体、综合考查考生初步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手段。自英语新中考以来,此类试题增加了阅读分量,扩大了选材范围(一般约占卷面分值30%---40 %)。测试题型主要有“判断正误”、“选择正确答案”、“根据短文回答问题”、“根据短文完成句子或短文”等。测试的方向由时间、地点、姓名、身份、职业、动作、过程、人物等一些细节问题,改为测试对全文整体意义的理解程度;由考查短文的表层现象改为考查对文章深层含意的理解和逻辑推理判断能力。有时还涉及人文及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识。这种实质上的变化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失分。我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要注意用以下方法指导。

第一,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排除心理障碍。不要因为自身词汇量小,阅读文章中有较多的“拦路虎”,而对之望而生畏,造成紧张心理,导致越读越慌,越慌越难的窘境,从而影响正常的答题。

第二、看题干抓住要点。弄清题目要求,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这样就能把握方向,提高阅读效率及答题快速阅读的正确性。

第三,突破生词关。切忌一个词一个词割裂地理解,或将无关的词硬凑在一起理解,以致无法获取句子语义及特定语境中篇章的意义,造成信息流中断,曲解或偏离题意。

第四,善于抓关键词、关键句和主题句。文章(或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文章或段落的关键句或主题句,对文章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要学会正确猜测词义,有机地联系前后、上下文,读了上文,猜测下文,不要逐词翻译,造成前后脱节,缺乏语感,以致于理解错误。

第五,充分利用语篇中的文字或图表形式等基本信息,准确地捕捉关键事实

2和细节,进而归纳出主旨大意,领会全文的逻辑关系,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进行有效的分析、推理、判断,挖掘字里行间的深层内涵,从而更深一层地理解全文的含义与中心思想。第六,针对题目要求准确完成答题任务。看其是否与文中内容相矛盾,有无文中信息支持点,再有就是看它是否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时还得考虑相关的课外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识)。如果是判断正误题,更着重于文章的事实、细节与主旨;如果是选择正确答案则更要注重文章的特别事实、过程与相关的重要信息;如果是回答问题或依据短文完成句子(或填词)的,则注意文章的关键词语、主题句及文章的整体旨意。

4.完型填空的训练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属英语综合运用型的试题考查范围涉及英语知识的方方面面,有时还涉及历史、地理、人文及日常生活常识和公理认知等知识。其设计题目是给出一篇文章或短文(体裁各异:记述、故事、说明的文章多见),在关键的地方设计问题,并给出A、B、C、和D四个可提供选择的答案(一般约占卷面分值10%----20%)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可从下面几方面去分析、判断、推理、筛选(或排他法)找到符合(主要是语言知识与文章意义)文章整体意义的选项。

(一)、.先通读一遍全文,对全文内容、作者观点、态度、文体等各方面有个宏观了解。虽然开始不可能完全了解短文内容,但起码要做到“

八、九不离十”。特别关注文章的首尾句子,弄清大意,抓住了主题,便为正确选词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二)、.然后读一遍选项,知道均有哪些备选项。

(三)、再读全文,并且可以边读边用铅笔试将所选的选项的内容填在空白处(一般是固定的词组、短语、习惯、惯用句型搭配先上)。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分析判断阶段。一定要瞻前顾后,字斟句酌。不能只看空格前后两个词,而是应该看完整的句子和整个文段、文章的意义。这时,应调动你学过的全部语言知识,明确题目是要考查你对哪方面知识的掌握。

(四)、再串读,看铅笔填上后,文章意思是否通顺,语法语义是否准确,是否可恢复原貌。

(五)、切不可不读全文,见一空填一词。

(六)、要学会利用上下文中的各种语言线索和已有的语言信息与知识来选词。

(七)、如果遇到一时难以确定的答案可先不填,先去做后面的,或有把握的,待填完其他空白后,再回过头来做前面,有时候,前后空白往往形成互相提示和补充。同时,还可利用排除法,首先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然后反复比较剩下的选项,这样就可以略为简单一些。

(八)、最后还要利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语言知识、历史知识、生活常识等,细微分析比较,理解中心,全面验证,直至到达文章“完形”的目的。

5、书面表达的训练

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属综合运用型的试题,考查学生对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的运用程度(一般约占卷面分值10%--20 %),是整套英语试题的“压轴题”。中考英语作文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命题作文,如 My school / family / class / hometown 等;

二、是材料作文,其特点是给出特定的书面(中文或英文)材料并用所给出的语言材料或信息来准确地记述、描写、转达某一活动的内容或动机,从而达到书面语言交际的目的,包括英文书信(含E-mail、感谢信)、日记、英文请假条、便条、英文讲稿、发言稿(或值日报告)、介绍、英文通知、看图写话等。近年各省市的中考英语作文基本上是材料作文。

在中考英语写作中常见的典型错误是:

(一)、句子结构错误:缺主语,缺谓语,“系表”不分;

(二)、时态错误:用错时态,写错动词的形式,第三人称单数漏加“S”;

(三)、修饰关系错误:不能正确使用名词的单复数(与冠词的使用)、人称代词的各种关系(主宾、所有格);名词当动词用或动词(或形容词)当名词用;不能把握副词与形容词的正确使用;

(四)、词汇、词组、短语、句型的搭配与使用错误;

(五)、遗漏或遗忘所给材料的重要提示或要点;

(六)、其他方面的错误:写作的人称、文体格式、标点、大小写、单词拼写错误;

(七)、书写的英文字母不够规范、卷面潦草(最容易被扣分)。

那么如何写好中考英语作文?我认为应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切题:用足所给材料,写作最简单的英文句子,千万别漏了所给的“要点材料”;

(二)、强化英语“句子结构”的意识:人(物)+ 干(是)(宾语或表语)+ 其他(时间、地点);

(三)、确立句子中“动词的时态及动词的书写形式”最重要:依据文义或句子的意义,确定使用正确的时态并使用准确的动词形式。“干”什么,什么“时间、环境、条件”下“干”的,要明确动词的时态,一旦动词的时态使用错误,加上主语不明确,基本上就“完”了。有时不止是只用一种时态,要用二、三种时态。中考常考的时态有:①、一般现在时(介绍、描述某人、物的多用);②、一般过去时(记述过去的事件,日记、过去的活动多用);③一般将来时(陈述要去做的事情或打算);④现在完成时(已经做了的事情,特别注意 for + 多长时间的表达);

(四)、要注意在写作的句子中“词汇、词组、短语、句型”的正确搭配与使用;

(五)、“回头看”是否有以上所提示的错误:写作之前最好能先写在草稿纸上,然后经“修整”后工整地抄在作文的答题卡上

五、针对中考题型进行重点训练

要及时了解中考信息,对每年的中考考纲和题型要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就以上的几点外,选做符合中考题型的练习,所选择的题型越有针对性越好,使自己了解题型种类、分数比例、掌握答题方法和熟练控制答题时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中考行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贵在坚持。

教学英语,不是靠急功近利就能有所提高的。每天的练习,在短时间内也许看不出有多大长进,但时间长了不练习,就会“手生”。因此,英语学科的备考提倡“不温不火”。每天花在英语学科的时间不在长短,贵在天天坚持。英语学习和备考其实也是对考生意志品质的考察。

最后就是针对每个不同的学生制定他们各自不同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上好学校的每节课、安排好自己的每天的学习时间、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各种渠道的补差,充分作好考前准备这个大原则是不变的。提醒学生认识时间的紧迫,合理、科学地做好中考前的学习,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能力,争取考入自己理想的高中。

中职基础课程渗透行为养成教育探析 篇3

【关键词】中职基础课 行为养成教育 德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20-02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同时也提出公共基础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足见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承载着更为重要的功能是德育,因为基础课蕴涵丰富的德育素材,也有着广阔的德育空间,同时也承担着德育的义务。教师应充分利用基础课这一载体,抓住教育契机,创造各种机会,加强育人教书的职能,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适时渗透行为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职基础课程渗透行为养成教育进行探讨。

一、自觉养成,身教渗透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足见身教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功效。据此不难得出:要想增强行为养成教育的渗透效果,教师必先示范,为人师表,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身教中传递正能量给学生,以换取学生的亲近与信任,在“亲其师,信其道”中增强行为养成教育渗透的效果。

二、课前整顿,直接渗透

中职生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文明意识,但仍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这些不文明现象在课堂内外时常发生。因此,基础课教师应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整顿。

(一)适当引导,各居其责。中职生的卫生习惯较差,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且责任意识薄弱。如在值日生轮值问题上,常常互相推脱。笔者曾到过一个数学教师的课堂听课,上课预备铃声响时,这位教师走上讲台,环顾四周发现教室地板上多处散落有垃圾,就善意问道:“请问今天谁是值日生?如果可以,请值日生把教室里及走廊外的垃圾清扫一下。”当时学生基本都到齐了,但没人回应,一连问了几声,还是无人问答。这时,数学教师没有急着上课,而是蹲下身去捡地面上的垃圾,值周班干见状,立刻拿起扫把开始清扫,学生也纷纷拿起扫把一起清扫起来。几分钟后,教室和走廊清扫得很干净,学生也回到了座位上,这时数学教师才开始上课。这样的课前整顿是很有必要和意义,既让值日生明确了清扫职责,又让值周班干明确了督导职责,也让其他学生明确了保洁职责。

(二)及时教育,有效整顿。教师提前到教室时,常能见到不少学生正进行一些不文明行为,此时,不能以“我又不是他们的班主任”、“现在不是上课时间,不关我的事”等为由,拒绝教育,相反,应及时地教育学生。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应讲究教育方法,委婉地进行,否则适得其反。记得有一次,一个男生在教室抽烟,笔者走到他的身边,但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笑着说“下课了,你不出去转转么?”他没有回答,笔者又开始关心道“你的手怎么了?”他说“没怎么”,笔者继续关心道“不要紧的吧,去卫生间给其他同学看看,老师会比较放心一点”。这时,这个男生不好意思地走出了教室。从那以后,该男生在笔者候课时没有在教室抽过烟。

三、课堂渗透,点滴渗透

通过课程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条主要途径,基础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抓知识,树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要渗透行为养成教育,应先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行为习惯意识。记得有一次,笔者去听一个数学教师的课,在讲到数时,他说“非正也非负的0是最特殊的一个数”,接着,这个教师问学生:“有没有同学不想当值日生的?”学生你看我,我看你,没敢答,教师连续问了三次,陆续有不少学生答道“不想”,教师又问“有没有办法?”学生再次茫然,该教师停顿了一会儿,说道:“办法就在这儿——0,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同学都将垃圾放置到垃圾桶内,教室地面有多少纸屑等垃圾呢?”有学生答“没有”,这个教师说道:“是的,0垃圾,请问需不需要值日生?”有三五个学生低声答道“不要”,教师继续“是的,教室就不用天天安排值日生了。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学校里,每个同学都将垃圾放到垃圾桶去,那还需不需要每天安排同学去扫清洁区?”这时很多学生答道“不用”,教师笑着说道“是的,0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做好保洁工作,制造出0垃圾,那我们就不用天天当值日生了,这也是我们讲文明的象征。大声告诉我:从今天开始,争当制造0垃圾的文明学生,好不好?”教师一次比一次大声、坚定地引导着学生,学生由此树立了制造0垃圾这一意识。

(二)抓细节,正行为。树立了意识仍远不够,毕竟“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教学细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在提问前应先说“please”,请学生坐下时应说“Thank you,sit down,please”,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多说“good”、“Very good”等词语,以回应或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使用礼貌用语。再如,在礼仪课中,对于学生的礼仪情景表演,教师应及时给予必要的、恰当的点评和纠正,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地方,如学生表演入室拜访时,没有敲门就直接进来了,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敲门、待主人的应允后如何进门及与主人打招呼等,一点一滴地进行细节教育。教师应进行长期、反复的演练,切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课后督导,持续渗透

行为习惯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的特点,加之中职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不良行为习惯容易反复出现,这就需要适当借助外力,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推行“全员德育”的育人模式,要求教师不拿“现在是下课时间”、“我又不是班主任”、“那个又不是我班级的学生”等作为借口,下课之后,教师不能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漠视不理,相反,应及时给予督导,关心和引导相关同学克服困难,纠正不文明行为;同时,对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同学,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坚持,并努力养成更多的文明习惯。中职基础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督导学生,持续进行渗透,切实增强渗透效果。

总之,中职基础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基础课这一载体,通过自觉养成,身教渗透;课前整顿,直接渗透;课堂渗透,点滴渗透;课后督导,持续渗透等方法,适时渗透行为养成教育,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王体民,张成东.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3]赵国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J].辽宁教育,2012(16)

【基金项目】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年度二级立项(桂教职成[2012]35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行为渗透】相关文章:

渗透测试05-30

美学渗透05-03

自然渗透05-04

渗透测试05-08

渗透探讨05-13

内容渗透05-15

思维渗透06-09

道德渗透教育05-22

国防渗透教案05-10

渗透测试简历05-14

上一篇:顾客感知质量下一篇:司法自由裁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