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乐群

2024-05-02

敬业乐群(精选十篇)

敬业乐群 篇1

在教育中, 应该说师德是一个最根本的东西。《儒行》中提出了对儒者的一些基本要求, 如果我们一条一条地分, 共有16条, 可以说《儒行》对儒者的要求非常全面和高标准, 有对内心的人格的描述要求, 也有对外在的言行举止规范的要求。它包括内外两个方面, 特别是于内, 是对人格的塑造和养成, 这是最根本的。

一、诚敬内心, 做好一个人

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要做好一个人。师德从某种意义上讲, 似乎是一个职业德行, 所有职业的德行都应该建立在基本的做人的基础之上, 离开了做人的德行, 是不可能建立起职业德行的。仅有职业德行, 也不见得有完善的人格的德行, 所以做人的基本德行最重要。《儒行》中其实提到了做人, 当然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人。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人懂得怎样才算是一个人, 能够把人跟动物区别开来。那也就是, 人不仅是一个物质的生命, 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的生命, 是一个精神生命和物质生命统一起来的高级生命, 与只有肉体生命没有精神生命的动物不一样。当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结合在一起时, 这个精神生命就是肉体生命的指导者、引领者, 若无精神生命的指引, 可叫作“行尸走肉”。作为人, 首先要明白人跟动物的区别, 不能让物质生命引领我们, 而应该让精神生命引领我们。这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个内容:让人认识到我们跟其他的生命不一样。

再进一步要求, 通过教育要求人不能仅仅作为一个普通人, 还应不断地提升, 能够成为一个不仅是个人的引领者, 还是社会的引领者, 为社会制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风气和习俗, 引领社会走向有序、和谐, 大家能够在这一环境中安乐生活。因此, 教育在《礼记·学记》中提出两个任务, 一是个人修养的提升, 二是通过教育化民成俗, 让大家有一个良好的习俗。现在, 我们有时会感觉到家庭教育无力、学校教育无力, 为什么?是因为当我们教孩子这样做、那样做, 但他们到社会中间, 社会风气却有不同的地方, 因此有人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今天跟古代不一样, 古代信息的交流要很长时间, 有时一年才能够从这个地方传到那个地方, 甚至几十年才能从这个地方影响到那个地方, 现在是瞬息之间。因此, 社会教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更应重视社会在教育中的作用。

当然, 一个社会的氛围, 一个民俗的形成, 离不开每个人, 所以又要回到我们每个人。如果每个人都发扬一点正气, 做点善业, 整个社会就会正气上扬, 大家也会有一种奋发向上、与人为善的一种风气。所以, 中国历史一直教育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每个人做一点善事, 整个社会就会形成良好的风气, 都做善事积累起来就有大善业, 这和我们每个人分不开。

《儒行》中讲作为一名儒者, 有内外两个方面。如果把它简单地归纳一下, 无非两个字, 即“诚敬”。拿朱熹的话讲叫“为人初师诚敬”。往前追溯, 《周易》中的“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 就是用“敬”规范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内心要充满敬, 行动要用“义”来规范, 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诚”。归纳起来, 就是要充满敬意, 讲诚信或者义。为人师表最重要的不是言教, 而是身教, 教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去影响这个社会, 身教重于言教。我们既要言教, 也要身教, 而且身教重于言教。

二、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工作?韩愈在《师说》中提出教师要做的工作, 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什么道呢?在韩愈当时的思想中, 道主要指儒家的道, 即儒家的道场。此外, 他还写了另一篇文章《原道》, 追根溯源, 道从哪儿开始, 是怎样延续的, 今天我们应担当怎样的任务和责任。《原道》中所追溯的就是儒家所推崇的道统, 就是从尧舜开始,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

儒家文化在社会日常生活的构建中起了主要作用。应该说, 我们的日常人际关系及言行举止规范基本上是按照儒家理念来构建的, 而且我们3 000 年的社会政治制度, 也是按照儒家理念构建的, 它在传统文化中起着指导人们的作用。我们也看到儒家思想在不断演变, 先秦有孔孟荀著名儒家, 到了汉代, 著名儒者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独尊儒术, 这在历史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也给我们留下一个印象, 似乎整个传统文化都是独尊儒术的。这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主体没有问题, 但说历史上就是独尊儒术, 这和中国整个文化是不合的, 因为中国整个文化是多元包容的。儒学是开端, 不断地吸收各个方面的思想来丰富、发展。所以, 在主体结构中, 我们经常会感觉到儒、释、道有细致的分工, 儒治世, 与佛治心、道治身相互配合。其中, 有一个明显的标志是唐玄宗亲自选了三本书做注解, 让全国读书人都读, 一本是《孝经》, 一本是《道德经》, 一本是《金刚经》, 非常典型地代表了中国儒释道的思想。《孝经》是根本, 百行孝为先, 《道德经》是道家的根本, 《金刚经》是中国佛教最根本的经典, 所以从唐玄宗开始就形成了这一格局。

刚才讲的董仲舒时期已是儒学新阶段。董仲舒的儒学接纳墨、道、名、法、阴阳五家的思想, 综合各家, 所以建议汉武帝独尊儒术, 是他这种形式下的儒术。儒术到了汉代, 已有很大发展, 包含其他各家。

到了宋代, 儒家又发生很大的变化, 现在我们称宋代儒家是新儒学。“新”在哪儿呢?主要是把佛家的思想和道家的思想包含到儒家思想里面去, 使儒家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 我们经常讲的儒家的根本—理学, 是接受了佛教思想提升出来的。因此, 讲儒家, 一定要知道它的发展背景和历史。把内心的修养和外在的行为、佛道的思想吸收到它的思想中去, 使儒学得到很大的发展。宋明以后理学有了复兴, 就是因为吸收了这些思想。

到了近代, 出现新儒家, 可以说是从康有为开始的。这个新儒家“新”在吸收了西方精神, 如自由、平等的思想。

简单地讲, 儒家虽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但核心没有变, 不管内容如何丰富, 落实到做人这个原则上去, 强调知行合一。对于知行的问题, 历史上有很多的讨论, 如知难行易、知易行难, 但总的来讲我们要言行一致, 知行合一, 说到做到。儒家反复强调我们自己做到了才能要求别人, 不能用自己做不到的要求别人做到。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 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做到, 这是最基本的。所以, 师德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传的是为人之道。

授什么业呢?授业并不是教一点知识就行, 而是教人们怎样把握知识, 发现知识, 发展知识, 更重要的是怎样运用知识, 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人们才能运用知识, 否则知识就是死的。知识被运用以后, 它才会活起来, 有所发展, 所以授的业是为学之方。

解什么惑呢?人人都有惑, 惑的产生是因为有“蔽”, 人们常常被片面的东西遮住眼睛, 看不到整体大局, 解惑就是解由偏僻带来的惑。所以, 为人师要传为人之道, 授为学之方, 解偏僻之惑, 任务很重, 首先就要有一种敬业精神, 对自己的事业有所敬重, 有所敬畏, 不断地丰富、提升业务。

三、敬业乐群, 要有“两颗心”

教师也是一个“医生”。唐代孙思邈, 我们尊他为“医圣”, 他有一本书叫《千金药方》, 讲述了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具备的一些条件, 第一个题目就叫“大医习业”。他讲到作为一名好医生应该全面地掌握整个治法, 不能只懂得医道看看医书就行了, 只片面地知道一些医理不行, 要不断地学习, 开阔眼界, 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这就叫敬业。

敬业乐群, 是《礼记·学记》中提到的, 最初是说我们要努力学习, 跟同学打成一片, 互相切磋。后来, 敬业乐群成为人们对自我修养的一个要求, 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要尊敬和敬畏, 对与自己共同从事这个事业的人, 和睦相处, 打成一片。小时候, 我常看到商店中会挂着“敬业乐群”的牌匾, 现在看不到了。我曾在20 世纪90 年代去韩国, 居然在韩国的政府办公大楼中看到他们挂着“敬业乐群”四个字, 当时就很感慨, 中国这样一个传统, 人家很重视, 我们自己却看不到了。一个人要尊敬自己, 尊敬他人, 也要尊敬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只有尊敬了我们自己的事业后, 才会不断地提高自己。

我觉得做教师非常重要, 要比一般人多“两颗心”, 一颗爱心, 一颗耐心。有了这“两颗心”, 我们才能够把孩子教好, 把学生教好。过去, 我们讲要把书院当家庭, 把师长当父母, 但这个跟小家中的父母不一样。父母的爱心, 有时常会变成溺爱, 所以教师的爱心比家长的爱心更难, 要把握一个分寸。严而不厉, 很严格的要求又不是非常厉害, 让大家不敢亲近, 所以分寸的掌握很关键。此外, 作为一名教师, 不仅要像家长那样爱自己的学生, 也要以一个师长不断上进的态度教育学生。孩子或者年轻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想法, 教师要让他们的想法能够有所提升, 还需要一颗耐心。

师德从各个方面来讲, 会有很多内容。我觉得, 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要做好一个人。做好一个人, 要把握住最基本的东西, 即敬和诚、敬和义。此外, 作为一名教师, 不但要敬业, 还要多“两颗心”—爱心和耐心。

敬业乐群 篇2

仁寿县天峨乡九年制学校

曾令成

常言:“蛇不咬人时黄鳝,人不好色时迂汉。”

学校的教务主任是人,更是常人,但绝不时迂汉,就应该对工作好“色”一点,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绘声绘色,让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有声有色。

1、爱岗敬业,做一个本真的教务员

教务主任是校长的助手,就应当在校长的领导下,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管理,贯彻、执行好各学科课程标准,实施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导主任应当爱自己的岗位。教导主任时学校的中层业务管理员,是学校教育教学决策的组织者、实施者,校长时学校的领导者、学校决策的决定者。教导主任必须与校长保持高度一致,准确进行角色定位,干自己的该干的事,管自己该管的工作;不闹情绪,不讲价钱,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心一意为校长出谋划策,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倾力。

教导主任应当敬畏自己的职业。学校的教务工作时具有概括性、可量化的,教导主任要深思熟虑,紧跟形势,具有超前意识和科学规划教育教学发展的流程,具体地进行操作、实施达到目标要求,不等不靠,按照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划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自己的业务工作。

2、乐群善思,做一个不失本色的战斗员

一位校长说:“一所学校可以一日不见校长,但不可一天离开教导主任。”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校的教学工作的优劣,说明教导主任师学校的中枢。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纷繁复杂,学生、老师,教育、教学、课改,值日、考勤、安全,检查、督促、落实,计划、总结、反思,检测、评比、汇报,都需要我们去涉足。因此,我们必须融入学校集体,认真思考、统一协调,做一个乐群善思的“二传手”。

一方面,及时将学校的决策转化为科实施的方案,将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协调好个部门关系,让决议变为行动;另一方面,将来自师生方面的反映出来的热点、疑难问题上传给学校,从而便于实事求是地做出调整,制定相应的对策。这其中的快乐融入群体很重要,需要我们积极思考方法,注意情绪,注重语言的表达,把握住时间和空间场合,不然就得不偿失,更会两头受气,不能讨赏更无卖乖之利。

另外,我们教导主任都担任了学科教学,有的还是毕业年级统考的课程。首先,得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班级了解《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教育活动;其次,对我们自己任教的学科,必须务实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认真备好每一课时,坚持有效地上好每一堂课,面批面改学生作业,加强培优辅差活动,积极反思教育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对所有学生不抛弃,不放弃,让我们自身的教学业绩在学校里,在老师中有位置,不被鄙视。

作为小学校的教导主任,还应当做好有本色的教务管理与引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坦诚、主动地和一线教师交流、沟通,积极组织并参与校本研修,深入同伴互助学习小组,在联校教研活动中发挥作用,对教师的外出研究进行关心、指导和帮助,主动完成好各项教务管理动作,与教师携手,团结协作,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改工作。

3、勤奋进取,做一个颇有特色的教研员

教导主任在学校里是扬教学之帆的,必须具备渊博的教育理论,高超的业务水平和超前的发展意识,唯有勤奋工作,锐意进取,才能领导和调控教学工作,才能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督导、检查、评价和总结。

首先,教导主任必须以教学为平台,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研修,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更新理念与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能力,以工作的激情去感染领导和教师,用工作的成效去打动教师,靠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水平塑造形象,树立自己的工作权威。

其次,教导主任努力成为研究型的教研员,开展研究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变“文本”为“校本”,变“文本”为“人本”,扎实推进山乡学校的校本研究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促进学校教学发展,全面升位的机关报路子。自己带头撰写研究论文,并主持、组织课题研究,总结工作实践,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力争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务人。

教导主任还应当做一个示范型的教研员。在山乡学校,地域偏远,信息不畅通,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教法陈旧,学生人数少,教研的气氛不热烈,在新课改形势下,多数教师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啊,多数教师对课程改革束手无策,我们自身就该拿出示范教案,为师生上好新教材示范课,不对教师喊“给我上”,给老师说“跟我来”!

励学敦品 敬业乐群 篇3

追溯“励学敦品,敬业乐群”深远意义的同时,有必要探讨它的现实性。励学,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意。切磋、琢磨皆是指玉工治玉的不同技法,故励学如治玉。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如此,可知勵学、琢玉皆言成其德,成德则敦品,成德则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敬心立业,与人融洽相处,心乐而通。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融于家庭、社会,个人的因素能影响或促进群体的进步,而群体氛围也影响着个人的发展方向。个人与群体的和谐相处,体现在个人的言行和思想是否符合,整个社会健康向上的公众道德以及是否能与时俱进等方面。黄炎培先生在中华职业学校建校之初,就将“敬业乐群”立为学校的校训,作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奉的道德行为准则。他还对“敬业乐群”作了具体诠释:所谓“敬业”,是提倡“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对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可见“励学敦品,敬业乐群”是天下有识之士的共识。

孔子曰:“言必行,行必果。”行,是言的延伸,是言的价值体现,也是实现“敬业”的道德范畴。一个说而不行、行而不果的人,何谈敬业、敬人?哪里有敬畏之情?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至善之行。人与人要达到和谐相处,就要时刻做到无虚情假意之行,无妄自菲薄之行,无自私自利之行,无违法乱纪之行。行到实处,行到真处,行到要处,为理想而行,为建设而行,为社会的进步而行。这是“乐群”意义的延伸。

“励学敦品”语出清学者梁章钜的《归田琐记》:“先生敦品励学,实为儒宗”。“励学”即发奋学修,勤勉自厚。这就要求教师勤于自勉,刻苦磨砺,注重内德的提升和思维的创新。传道、授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也是励学的目的。教师必须以“治学求实,教学扎实,对人朴实,待事诚实,工作踏实,志向笃实”为修行准则,实实在在、点点落实,才能够真正做到不浮、不躁,育人才能平实而快乐。

“敦品”就是砥砺品德、提升涵养。它要求教师必须注重自身品格的塑造、精神的超拔和心灵的内净,必须把自身道德修养放在首位,自觉改造和不断完善自我,讲求敦厚、诚笃,力戒浅薄、浮躁。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为人师表,以身垂范,使学生真正能够德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行,行有所果。

宋朝朱熹指出:“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即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侍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敬业表现为教师对职业生涯长期不懈的追求和强烈的工作热忱,愿意为自己所向往的事业付出时间和精力。凡能敬业者才能乐群,也才能创新。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在继承和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做法的同时,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服务方法。

育人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教育的成败关乎民族的安危、社会的发展。所以师者必须致力于励学、敦品、敬业、乐群,以执著的敬业精神和永不满足的进取心态,爱岗、创新,最大可能地去完成教育赋予自身的神圣使命。尤其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励学、敦品、敬业、乐群就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新时代崛起的开始。从自我的内在修养,影响他人的一点一滴,使中华文明古邦道德成为历史光辉的一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古代的治国思想,也是“励学、敦品、敬业、乐群”所达之目标。《大学》有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庸》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四者之间,修身处于枢纽地位。修身即是励学敦品,励学敦品向外扩充表现为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知道怎样励学敦品,才能知道怎样治理社会,怎样乐群于天下。

敬业乐群 篇4

一、“敬业乐群”的具体解读

“敬业乐群”出自《礼记. 学记》:“古之教者, 家有塾, 党有库, 术有序, 国有学。比年入学, 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去, 三年视敬业乐群。”汉语词典对“敬业”的解释是专心于学业, 对“乐群”的解释是乐于与好朋友相处。黄炎培先生作为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创立者, 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对“敬业乐群”又做了更深层次的解读, 他认为, 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 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就是说要从心里热爱和尊重自己的职业, 把职业作为事业来看待, 不断钻研, 努力投入, 养成对所从事职业的乐趣和责任心。所谓“乐群”是指“具有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要有利居群后, 责在人先的高尚情操。”就是指在职业中要互助合作, 理性服从,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在创立中华职业学校时, 黄先生把“敬业乐群”作为校训。“敬业乐群”的教育思想, 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职业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 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社会, 造福人群的思想, 这些精髓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 仍是重要的道德教育内容和学生进入职场的从业准则。

二、影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 学校重视程度不高, 未形成完整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持续需求使得近几年高职教育飞速发展, 各院校的育人体系和培养目标几乎都能够从社会的基本需求出发, 在学生的技能教学和实际操作上下功夫, 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偏重以技术传授和应用的育人模式势必造成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的缺失。一些高职院校仍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 重实践、轻信念, 重技术、轻责任的教育现象, 对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素养和必要的从业品格方面不够重视, 在德育建设中, 也更侧重于通过“两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没有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师资力量匮乏, 缺乏对学生职业信念、品格、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和评价, 既有的相关教育也大多停留在口号宣传和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提及, 教育活动片面零散, 没有形成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另一方面, 一些院校将职业道德的培养划归为企业单位的责任, 没有对学生从业后在职表现的进行了解, 不注重与就业单位的后续联系, 缺乏就业单位对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真实反馈, 也使得学校无法正确估量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二) 社会家庭观念及氛围不利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

虽然职业教育在近几年受到了极大关注, 也取得了一定的育人成果, 但是从社会角度, 人们并没有完全改变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和认识, 整个就业环境仍倾向于高学历人才, 仍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是高级技术工人, 从事的是简单的操作或体力工作, 相比较公务员、事业单位、外企白领等“光鲜”职业, 社会地位及认可度不高。在家庭层面, 家长也对高职学生呈定式态度, 他们认为孩子就读高职院校名字不响亮, 出路不光明, 毕业只能在企业、工厂工作, 从而也放松了对孩子职业素养上的更多要求和引导。社会和家庭没有形成正面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确职业观和道德观的形成, 影响了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

综上所述, 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既是国家社会对于人才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职学校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高职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不断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以黄炎培先生“敬业乐群”等一些先进的、科学的思想为指导, 动员发挥家庭、社会、用人单位的积极作用, 形成合力, 共同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德才兼备的技术型人才。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建设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 首先对敬业乐群的内涵进行了具体解读, 分别从学校、学生及社会家庭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影响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因素, 重点结合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 在“敬业乐群”的指导下, 提出了提高重视程度, 完善教育体系, 培养专业师资力量, 加强师德建设, 动员企业、家庭共同参与等一些可行措施。

关键词:敬业乐群,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马振彪.敬业乐群—谈黄炎培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08) .

敬业乐群 篇5

课堂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黄炎培在中华职业学校开设训育课,每周2课时,专门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并要求除训育课外,要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专业课中,专业课也要担负起职业道德教育的责任。他曾亲自制定《职业训育标准》,规定了专门的职业道德,同时还列出了各科专门的职业道德,包括工科训育标准、农科训育标准、商业训育标准、女子家事训育标准等。这样整个课程体系都蕴含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全过程育人,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

4.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重视言传身教

黄炎培重视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认为:“教育之善良,存乎其人,不存乎其法。故增进教员智识,实为最要”③,“要真正做到教导合一,革除教师教书不教人的习惯”④。教学实践中要想做到言传身教、教导合一,教授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还要掌握学生所学专业的行业背景和需求、职业道德标准,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效果。

4.3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4.3.1重视实践与习惯养成

黄炎培深知仅懂得道德知识是不够的,关键是能把“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付诸行动,而行为能力的形成必须进行实践,直到养成习惯。中华职业学校兼顾职业技能的形成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具体修养标准,要求学生时时践行。如“铁的纪律”,贯穿于学生的每一个生活、学习的细节,学生从早操集合到课堂、宿舍,乃至大会、实习、实验、就餐等,都必须时刻认真践行,不得懈怠。在无数次的重复中,学生逐渐养成习惯,并化为自己的道德准则。

4.3.2重视校园文化的熏陶

努力建设利于育人的校园文化,中华职业学校在礼堂上方悬挂“劳工神圣”的匾额;校徽、校旗和校办工厂产品上标记着象征“双手万能”的符号;把“努力、努力!自己的努力过自己的生活;努力!努力!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的生活。努力!努力!一致的努力!一致的努力,养成共同的生活”及“用我手用我脑,不单是用我笔;要做,不单是要说”⑤作为学生每日必唱的校歌等。种种举措,构建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4.3.3重视学生自我管理

敬业点行不 篇6

我遇到过很具专业精神的骗子。有妙龄女郎在QQ上加我,IP显示是在西班牙瓦伦西亚, “她”自称是二代移民,连续用多天的时间,向我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的故事:她的姑姑早年为了拯救被迫害的一大家子,忍辱负重嫁给了一个海外商人,又像超级玛丽一样,把家人全部接到了海外定居。

“她”不仅有着不错的叙事谋略和文字技巧,还配发了不少海外的照片。大约两个月后,“她”说有事突然回国,在餐厅吃饭丢了钱包,想向我借一笔钱暂应困境。如果不是之前我曾问起,瓦伦西亚的一个球星在当地的口碑如何,故事也许真会导向另外一种结果。

古代也有专业级别的骗子。道光年间,山东巡抚转任运河总督,须数日方能到任上。就在这当口,有一老者去见主管漕运的总督,自称是新任河督的父亲,挪借三千两银子,等儿子到任即可归还。漕督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遂命人捧三千两银子交给来人。

双方正在客套,门房忽报新任河督已到,正登门拜访。老者拈须笑道,他是应该到了。河督进来,见一个老头占据上座,见他也不站起行礼,不知为何许人,又不好冒昧询问。老者微笑着对他说:“你来得甚好,我暂且告退。”漕督亲自送到门外,回转头来,却听河督探问这是何人,漕督一听就急了,派人缉拿,骗子早已不知所踪。

敬业乐群 篇7

黄炎培“敬业乐群”思想的内涵

“敬业乐群”思想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黄炎培人才观的核心内容, 并被立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

早在近百年前, 黄炎培针对当时严重的教育弊端, 尖锐地指出:“今之学子, 往往受学校教育之岁月愈深, 其厌苦家庭、鄙薄社会之思想愈烈”, 毕业的学生心气过高, 或“以职业为苦”, 或“以职业为贱”, 缺乏吃苦耐劳和敬业乐业的精神, “求事者纷纷而合格者绝少”, 使职业界备感人才之缺乏, 致使“青年毕业于学校, 失业于社会者比比皆是”, “满地皆高等游民”, 更谈不上服务他人、社会和国家了。通过对美国、菲律宾等国职业教育的实地考察, 研究一战后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为“使学校培养之材无不可用, 社会从业者无不得到良好训练, 国无不教之民, 民无不乐之生, 乃至野无旷土, 市无游氓”, 黄炎培明确提出“语义抽象的实用教育, 不若语义具体的职业教育之惊心动目”。他想“用教育的方法, 使人人以其个性, 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 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 最终“使无业者有业, 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认为, 学生“来学时既无就业之诚, 学完之后安有乐业之日?”职业教育应“一方授与学生以谋生的知能, 一方注意社会服务的道德。”“主张职业教育者, 同时必注重职业道德”。“求群”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因此他号召青年应“对于职业抱最高之信仰”, “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 造福人群为贵”, 强调“职业教育训练, 第一要义即为群服务”。因此, 黄炎培提出了“利居众后, 责在人先”的“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观。

所谓“敬业”是指对“所学之学业具嗜好心, 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即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感情、职业兴趣,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 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 忠于职守, 有为从事职业和为社会做贡献的追求;“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 即要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合作互助的精神, 黄炎培认为“有生必有群”, “求群”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求群乃爱群, 爱群就要有“利居众后, 责在人先”的高尚情操, 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和义利观。他让中华职业教育社制定和完善训育标准, 将“敬业乐群”具体化:认识职业之真义在服务社会, 养成责任心, 养成勤劳习惯, 养成互助合作精神, 养成理性的服从美德, 具有稳健改进之精神, 养成对所从事职业之乐趣, 养成经济观念, 养成科学态度等。

从上述黄炎培的思想中可以看出,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作用在于通过培养个体“为己谋生”的技能, 在满足个体“求生”基本需求的基础上, “了解我与群的关系”, 要“给人以互助行为的素养”, 塑造个体“为群服务”的精神, 满足其“求群”的需求, 进而实现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他把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做人, 学会做人, 敬业乐群, 使学生最终能做到谋生与做人并重。黄炎培还认为, 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 也要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 学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以道德为保障, 只有“敬业”才能“乐群”, 只有理解、热爱自己的职业, 才有可能忠于职守, 发扬合作互助的精神。从培养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入手, 树立学生和谐的人际观、高尚的人格与乐群的道德观, 是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必备素质之一。只有“敬业乐群”, 才能“使有业者乐业”, 使他们为个人谋生, 为社会服务, 增长社会经济, 稳定社会秩序。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虽然过于理想化, 但他一直将其贯穿于自己的职业教育实践中, 集中体现为“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规范, 这在当今社会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炎培“敬业乐群”思想的实施方法

黄炎培高举“敬业乐群”这面理想的思想旗帜, 主观意图是以资产阶级的道德观、职业观和价值观打破“读书做官”、“劳心者治人”等无形的“职业教育之礁”。为此, 他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是要求学生具有“铁的纪律, 金的人格”。而“欲全人格, 行动必须非常严谨, 操守必须非常竣洁”, 因为“人格一经毁坏, 其人见弃于群众, 哪有功名事业可言?”

二是落实“敬业乐群”的基本规范, 不仅仅是制定标准, 严格管理, 更为重要的是道德陶冶。校训、校歌、校园环境、文体活动等都起着潜移默化作用, 教育与教养并重, 教员身教重于言教, 应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 激发学生的事业心、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 倡导个体发展与社会群体效益增进“利居众后, 责在人先”的“乐群”宗旨。

三是强调“办理职业教育者, 必须注意个性之发展”。“因职业的各个不同, 与人之天性、天才、兴趣、环境的各不相同, 其他分别种类, 谁则宜某种, 谁则不宜某种”, “一个人职业和才能相当不相当, 相差很大。就个人论起来:相当, 不晓得有多少快乐;不相当, 不晓得有多少怨苦”。如果“一个社会人人有职业, 有与其个性相适合之职业, 则人人得事, 事事得人, 社会无有不发达者”, 那么从业者就会敬业乐业, “利居众后, 责在人先”的乐群精神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是提出“劳工神圣”, 主张“作工自养, 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 号召青年应“对于职业抱最高之信仰”。他认为“职业平等, 无高下, 无贵贱, 苟有益于人群, 皆是无上上品。”“人生必须服务, 求学非以自娱, 无论受教育至若何高度, 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 造福人群为贵。”“人不可无业矣, 更当知任何职业, 必须积小为大, 先轻后重。吾敢断言, 今之当大任者, 即昔日服微末之务而不以为小者也。吾更敢断言, 今之不屑服微末之务者, 即他日并微末之务而不得者也。”黄炎培职业道德思想中的理念, 既注重低层次的“谋生”, 又注重高层次的“敬业”, 实现了“谋生”与“敬业”的统一, 这些论断不但在当时的社会政治与经济背景下具有深刻的意义, 而且对于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 对于帮助那些轻视职业教育、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的青年人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黄炎培“敬业乐群”思想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现代市场经济不仅需要一技之长, 还需要爱岗敬业、胸怀社会、服务他人的职业素质。有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缺乏全局观念、服从意识, 敷衍了事, 滥竽充数, 最后只能失业, 成为游走于大千世界的三等游民。个人价值观是建立在人的常性上的, 人的常性之一就是“自私”。人对爱情、亲情、友情的追求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金钱、物质、名誉、地位的追求更是明显地以自我为中心。但人的这一常性是可以加以引导的, 如果受到错误的引导, 私欲恶性膨胀;如果得到正确的引导, 则能舍小我而为大家, 存小私而为大公, 因此, 对学生进行“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职业院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 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杨叔子院士曾经讲过:“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 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而事实上占整个教育半壁江山的职业教育受当今社会存在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冲击, 人文教育严重匮乏, 有很多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都在围绕市场转动。重应用轻基础、重技能轻素质、重技术训练轻文化熏陶, 教育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将高职学生向“工具人”方向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选择上功利化倾向严重, 重视专业课学习和技能训练, 轻视人文课程, 业余时间忙着“考级”、“考证”, 没有时间选修人文课程, 使人文教育面临十分尴尬的处境, 导致高职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人文素质极度欠缺, 重金钱、轻知识, 以至于自私自利的学生越来越多, 学生相互之间的人文关怀渐弱, 他们对国家和集体缺少起码的情感, 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淡薄, 个体责任意识淡漠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价值观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 很可能被扭曲。因此, 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人文教育, 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职业院校要重新定位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重视学生思想品格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当前, 就业形势严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宗旨和基础条件。在黄炎培看来, 学生就业质量的低下, 主要在于技能不纯熟及职业道德缺失。为此, 他提出了“敬业乐群”的主张。黄炎培强调学生除了必须掌握纯熟的技能外, 还要具备纯洁的人格与高尚的情操, 要重视学生思想品格与职业道德的培养。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在“德”与“能”的平衡上, 职业教育一直更突出实用技能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谋生”功能被夸大了, 职业道德教育被弱化了。一方面, 会导致学生人格内涵的缺陷, 另一方面, 也会直接导致学生职业道德的缺失, 是“会做事不会做人”的重要原因。事实上, 不管有多高的专业知识水平, 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也是不能干好本职工作的。有人对六百余家企业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青年就业人员的重要需求就是职业道德。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 尤其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基于此, 职业院校要重新认识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除了要加强硬实力构建, 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外, 还应重视软实力建设, 加强对学生思想品格与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教工作者应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 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教育并重黄炎培说:“施教者对于教育, 应有极端的联络”, “教员宜慎选”。职业教育者同时必注重职业道德。可我们当今的职教工作者却有急功近利的心态, 他们认为学生所掌握的实际操作技能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短期内即可展示教学效果, 而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果体现是缓慢的,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就片面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误区而言, 这种忽视学生的个体性格、兴趣爱好, 轻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使职业教育“谋生”与“乐业”相分离, 流于“制器”, 而非“育人”。有学者曾指出, 把人当作工具的教育理论是最致命、最危险、最错误的理论之一, 因为真正的人不一定完美, 但一定要有思想、有灵性, 职业教育必须遵循“育人”而非“制器”的原则。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高尚的乐群乐业情操黄炎培认为, 职业教育除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之外, 更重要的是为群服务, 任何职业都不能离开为群服务, 这种为群的社会性必然包含一定的职业道德, 任何从业人员都要树立为群服务的思想。黄炎培说:“受教育者对于职业, 应有极端的信仰”。可当今的学生毕业后, “志气日高, 欲望日增。不适于指挥而反艰于待遇”。他们跳来跳去频频换岗的行为, 显示出职业道德的缺失。福州软件园某一企业老板被频繁地“招工———走人———再招工”搞得几乎失去了信心, 他感叹道:毕业生的敬业精神甚至比专业技能还重要!对用人单位而言, 强化“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是提高岗位稳定率的关键;对学生而言, 在将来日渐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 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在这种竞争中生存下来。因此, 教师要在学生中普遍开展职业观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乐群乐业情操, 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平等, 无高下、无贵贱”的观念很有现实意义。

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养成“敬业乐群”的职业品格黄炎培说:“办职业教育必须深入某种职业环境。如农必于农村, 工必于工厂”。职业学校应重视职业道德的陶冶, 重视谋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力戒“娇养之风、游情之习、浮夸之气”。职业教育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在教育实践中, 既要引导学生学习担任一定岗位的技术工作, 造就过硬的技能水平, 又要引导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进行职业体验, 激发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纪律, 在把自己所学知识加以运用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职业满足感, 并在实践学习中学会协调融洽人际关系, 学会尊重并欣赏他人, 增强与人合作的能力, 培养互助精神和团队意识, 将了解到的社会对职业的要求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质, 养成“敬业乐群”的职业品格。

总之, 黄炎培的“敬业乐群”教育思想是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的, 在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 “敬业乐群”思想无疑是一面明净的镜子。如果只从经济发展的角度, 从社会特定时期对职业人才表层的规格需求考虑, 忽视人文教育, 淡化“敬业乐群”思想, 只会驱使人们去追求更多更大的利益, 纵使实现利益最大化也很难使从业者敬业乐业的。因此, 借鉴黄炎培“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规范, 高举“利居众后, 责在人先”的旗帜, 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远大的职业理想, 严肃的职业责任心, 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严格的职业纪律,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伟华, 洪震.对高职生人文素质的调查[J].职教论坛, 2010, (27) :81-83.

[2]田正平, 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3]王鹏, 杨金卫.人文教育与职业院校学生人生价值观关系之探讨[J].职教论坛, 2010, (25) :71.

[4]王湘, 刘平清, 杨叔子.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文化身份证[N].广州日报, 2004-10-17.

[5]胡明星.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34) :52.

[6]王薇.黄炎培“乐业”思想对提升高职就业质量的启示[J].职教通讯, 2005, (11) :92.

敬业乐群 篇8

从课文内容看, 作者首先提出“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社会的不二法门, 并逐一论证“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观点, 最后把敬业和乐业概括为“责任心”和“趣味”, 对中职学生提出希望。这篇演讲有极强的针对性, 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己的专业, 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品质, 使学生认识敬业、乐业是我们基本素质的综合表象, 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 同时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我感悟“敬业与乐业”是中职生的基本素质这个问题时, 是基于它对学生的重要性, 也是从党的教育方针方面思考的。从梁启超先生角度看, 他是纯职业的认识, 因而他不可能从政治和国家建设这个大目标、大方向提出教育目的, 而我们的教育方针就不一样, 明确提出了“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解决“敬业与乐业”态度问题, 就会使学生敬畏自己的职业, 产生学习动力, 有明确的目标方向。

“敬业与乐业”是中职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的综合表现, 下面就五个方面谈谈“敬业与乐业”中职生的表现及其重要性。

1“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道德素质

我们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修养都有一个逐步进步的过程, 小学、初中、高中, 中国对德育教育从未放松, 这在中国教育中历来处在第一位。在职业中学, 学生的品质就表现在对职业的态度上及所做的努力。朱子说:“主一无适便是敬。”梁启超说:“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便是敬。”使学生在学习中爱岗敬业, 使学生具有忠于自己专业的品质, 将是教育效果的证明。在《我爱我的专业》征文中, 许多学生讲不清自己专业的特点、内容及喜爱的原因, 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2“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智力素质

中职学生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以后的职业做准备, “百行业为先, 万恶懒为首”, 当我们的中职生明白“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 其性质都是可敬的”时, 就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我们的学生很多是双差生, 只有扬长避短, 才能另辟新径。“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 凡职业都是有趣的, 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 趣味自然会发生。”“人生能以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生活才有价值”, 我们学习就是苦中求乐。当我们认识知识不够用, 当我们明白技能训练是为了职业做准备, 就会敬业乐业了。

3“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道德素质、智力素质的基础, 是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的表现。身体上能承担职业的重担, 心理上能承担职业的“层累曲折”, 在职中“一步步奋斗前进”“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 这都需要身体做保证, 我们学生不加强体育锻炼, 不重视心理训练, 这都为职业能力埋下隐患。试想一下, 如果8小时工作都干不下来, 如果工作时老想怎么轻松怎么干, 如何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呢?

4“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审美素质

人与动物最大区别的是有思想, 有感情, 看世界是彩色的, 有喜怒哀乐表现, 有真、善、美的追求, 以自己的感受评价人、事, 分出好坏, 注重形象。当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是世界上最美的职业,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努力是为了梦想而努力, 他们就有了审美素质。

5“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劳动素质

劳动素质指的是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这也是我们教育方针所讲的“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生的教室、寝室、车间, 看着整洁、干净, 你会觉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不错吧!这是表面现象, 还要考查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程度, 最后达到实习要求成为一个合格的中职学生。但我们想一想, 如果学生没有“敬业与乐业”的态度, 没有严格的自我要求, 学生的劳动素质是不会达到要求的。

上面从五个方面讨论“敬业与乐业”是中职生基本素质这个问题, 目的还在于使学生以后有个更好的前程。简单从这五个方面评价学生没有什么意义, 主要还得看学生的综合表现, 我们要学生爱岗敬业, 要学生全面发展, 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职业中学由于把专业学习看的特别重, 以至于从学生到教师有些人的思想态度不够重视, 对“敬业与乐业”不够重视, 觉得把专业知识学好了, 把技能练好了, 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这是一个很大问题, 这也是梁启超先生所讲的“态度”。“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学生专业学习、技能提高的基础, 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敬业与乐业”的内涵, 要掌握“敬业与乐业”的观念、理念, 就要在“敬业与乐业”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要把“敬业与乐业”贯穿在我们的教学中、生活中、工作中, 爱岗敬业。

摘要:敬业与乐业是中职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的综合表现, 是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 是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目标。

难忘恩师的敬业精神 篇9

小学语文老师:先生在三尺讲台上日复一日地默默耕耘了几十年。在教我们五年级的语文课时, 他已经60岁了。先生阅历丰厚, 执业有道, 对学生慈爱有加, 但我们还是很怕他。有一次, 先生正津津有味地讲解课文, 玩劣的我却在低头玩纸牌, 以至先生边讲课边走到我的身边, 我才察觉, 便赶紧装作听课状。他转了一圈儿后又回到讲台, 直到下课铃声响起, 才听到先生叫我的名字, 说:“我的课不听可以, 但今天的课文必须在我吃饭前背诵下来, 否则我们俩都别想吃饭。另外, 大家要记住我的话:没有真本事, 将来很难找到好饭碗的。”当时, 我很惭愧, 虽然没有影响先生的吃饭时间, 但先生独特的惩戒与教诲至今记忆犹新。

高中数学老师:生活的压力让先生的实际年龄与长相不符——看起来像是60多岁, 实际上才40岁出头, 但他却是一位教了20多年数学的高中毕业留校的民办教师。他的课堂教学与众不同:不带教材, 没有教案, 但教法特别——在课堂上, 他尤其重视数学公式、定理的分析和教材例题的讲解, 例题解法分析详细且每一步骤的板书都很到位, 讲解过后总是留几分钟的时间让我们讨论, 也会鼓励我们多提问题, 直到真正理解为止。课后, 他不会留额外的作业, 只要求我们将课本例题换另一种方法进行解答, 解题思路越新颖越好, 如想不出更好的解题方法, 可以将课堂例题的解题步骤认真地抄写一遍上交。假如我们在作业中给出新颖的解题思路, 他会在第二天的数学课堂上将这个新颖的解题思路向全班推荐, 高兴地宣布“课本例题的解题思路并不是唯一的”。更让我们难忘的是, 他诙谐幽默的课堂语言使我们觉得学习数学没有压力, 轻松自如, 自然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上升。我更是受益匪浅。当年高考, 我以数学差两分满分的优秀成绩进入一所师范类大学, 但遗憾的是, 他在我大学未毕业时英年早逝。然而, 他独特的教学风格与娴熟的教学技巧对我的职业影响却是终生的, 让我每每走进课堂时, 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担心自己业务不精而被学生“闹下讲台”。

大学心理学老师:她是一位快退休的心理学教授, 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 我们误认为她是德育教师, 不但指导我们如何适应大学的生活与学习, 而且要求我们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要浪费大好的学习时光, 不要过早地偷食禁果, 如此等等。她在传授心理学知识的同时, 更多的是用案例告诫我们将来“身为人师”后不能误人子弟, “为人师表”来不得半点虚伪, 要我们淡泊名利, 奉献爱心, 牢记自己干的是“良心活”, 否则有辱教师职业的神圣。她时常提醒我们: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 生活是清苦的, 权力是有限的;教师的素质有多高, 学生就能飞多远。教师一句精辟的话常使学生萦绕于脑际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常使学生抓住了知识的关键而茅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常使学生放下包袱又惭愧不已。课堂教学关乎师生真情, 千万不能让你的学生在课下指着你说:“他讲的我都会, 我不会的他不讲, 我会的他不见得会。”如今, 我才真正明白, 当年心理学老师的告诫与提醒, 那是一名教师的执教底线。

有一种选择叫敬业 篇10

作为体育教师, 在实验小学的操场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默默耕耘着。在过去的一年里, 我聆听了老教师薄淑芹在课堂上嘶哑的声音;目睹了综合实践活动中郭君老师在田间地头的讲解;感受了年近六十岁的老校长贾泰生对事业的执著;经历了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青年教师的不懈追求。作为一名身强力壮的青年教师, 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呢!

在过去的每一年里, 我时刻都在告诫自己不能只做教书匠, 要用爱为学生们支撑起童年灿烂的底色。于是, 我的心扑在操场, 我的汗流在操场上, 我的爱洒在操场上。终于, 迎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 当小队员们戴上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小学组第一名的桂冠时,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沉甸甸的分量, 那是对实验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汗水、拼搏的最好回报。伴着全省综合实践现场会的胜利召开, 我校篮球队又传来捷报——力克群雄, 勇夺第一, 又一次让大家看到了实验人的风采!

播种希望, 收获未来!辽源市体育学科“十佳”教师的光荣称号、全省体育学科“十佳”教师、省级骨干体育教师, 各种荣誉接踵而来。但是, 在我心中, 感情的砝码是不均等的, 在学校里, 人人都知道我的女儿如同我的助理小教练。今年7岁的女儿已经伴我在这块黑色的操场上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几年时光, 她伴我早出晚归, 陪我训练, 有多少次早训我把她从梦中带到学校;多少次披着暮色, 带着早已饿得没有一点力气的女儿, 拖者疲倦的身体走在回家的路上, 看到其他孩子在家人的陪伴下休闲、娱乐, 女儿的眼里总会流露出羡慕的目光。难以忘记那个初春的下午, 刺骨的寒风仍在实验小学的操场上肆虐地刮着, 当女儿从幼儿园回来时, 我为了不让她干扰训练, 就让她照看放在篮球架下的衣服, 然后在训练结束后我却忘了女儿还在外面, 当我准备回家时忽然发现女儿不见了?急忙到传达室、教研室、更衣室, 到校园里一切有灯光、有声音的地方去寻找, 但是, 早已经放学的校园静悄悄的, 在暮色朦胧的操场上, 隐隐看到白雪中黑色的跑道旁, 女儿那鲜红的大衣还在, 走近时才发现她已经躺在雪地上睡着了, 她红红的小脸蛋儿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那么天真、可爱, 却又那么的无助——女儿睁开眼的第一句话是, “爸爸, 我以为你不要我了呢!”一句揪心的话, 让我的心为之一震, 一脸无助的孩子, 让我久违的泪水和孩子的泪水流在了一起。是啊!天下哪一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 哪一个爸爸不爱自己的女儿!

然而, 多年的耕耘让我无悔, 多年的跋涉使我收获。我愿用一生的信念, 撑起一片晴空, 我愿用全部的心血浇铸事业的丰碑, 为实验的明天奋力拼搏。

博主:关斌

上一篇:缓慢的民族下一篇:现代竹结构建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