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责思考

2024-05-05

审计职责思考(精选十篇)

审计职责思考 篇1

一、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目标定位

(一) 传统审计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进行纠错防弊, 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相关会计资料, 工作重点集中在财务领域,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的内部职能部门, 如果只强调审计监督, 会使内部审计的路越走越窄。并且, 随着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逐步完善,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逐步健全, 特别是信息化的财务系统的运用替代了财务检查监督的部分功能, 从而导致高校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逐渐弱化。当然, 监督职能的弱化, 并不是对监督职能的否定。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促进高校日常管理健康运行, 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审计服务职能若能有效发挥, 可以进一步强化监督职能, 而监督职能的不断强化又可从全局意义上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为经营管理服务, 为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高校整体目标服务。内部审计应该确立科学的审计监督与服务理念, 并将审计服务学校、服务教职工、服务学生的理念融于审计立项、审计思路、审计整改等各个环节。以监督为起点, 加大对重点领域、重大问题的审计力度, 在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的新特点

1. 审计关口前移, 注重事前、事中审计

审计关口前移强调的是审计模式的转化, 即从以结果为导向转为以业务过程和审计控制为导向, 更注重对各重要环节的把握和控制, 并且关注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内部审计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进行转变是内审工作的一大进步, 它从总体上防范了审计风险, 从源头上对违规行为、资金使用不合理、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行防控。例如, 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 为了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充分利用基建资金, 在立项、招投标、确定标底和拦标价制作、合同最终签署等环节, 审计小组会全程参与。在施工进场后, 有工程审计经验的专业人员实施现场跟踪, 密切关注工程的进展情况, 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进度款核定、工程变更、材料询价等工作, 有效地进行事中控制。

2. 广泛运用创新性审计模式和方法, 逐渐拓展管理

目前, 越来越多的高校各部门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 并不断地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互联、共享工作。工作方式的改变, 促使审计工作须不断进行技术改革。不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 将无法实行审计的监督与服务工作。新的形势要求审计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思路, 以计算机辅助审计, 逐步实现数据式审计。内部审计部门要努力寻求适用于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审计软件, 通过软件的利用, 建立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环境下, 审计必须同会计同步发展, 特别是在利用计算机辅助业务中, 两者必须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各自的职能, 在利用现代技术方面努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 应加强内部控制审计

随着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重视, 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经过逐年开展财务审计、基建审计等工作之后, 与之相关的制度日益规范。由于我国高校体制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内部控制体系仍需不断修订、完善, 并且内部控制管理执行力度需不断加强,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高校在资产管理、物资采购、基本建设、对外投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决策失误, 教育资源浪费, 资金流失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有些高校还出现了经济上的大案要案。这些问题的发生, 大多是属于内部控制缺陷引起的。因此, 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审计, 可以促进高校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科研、财务、资产、基建、采购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切实落实各级领导的各项管理责任制, 从根本上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 保障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 转变高校内部审计自身定位

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的内部职能部门, 若要不断地发展, 监督只是手段, 服务才是最终目的。我们应该明确这个观点, 不能因为要审计而审计, 内部审计到底要审什么?审计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何通过审计为高校的内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为实现学校整体目标服务, 从而实现内部审计自身的价值?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要求强化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这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 内部审计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优势, 重新定位, 以服务为导向, 不断拓展审计领域, 以审计防范风险、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开展审计活动, 建立服务型内部审计, 协助高校管理者改善经营效益, 更好地为学校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合理确定、履行高校内部审计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7号《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对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目标是:按照依法治教、从严管理的原则, 合理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 规范内部管理, 加强廉政建设,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防范风险, 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

毫无疑问, 以上纲领性文件所定的职责是全国范围内教育领域内部审计部门都必须遵照履行的。为了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 还应该做到:

(一) 理清工作思路, 保持审计独立性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凡是较重大的有关经济事项, 比如, 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 从立项、招投标、施工、审核工程变更、验收等环节, 均要求审计人员参与。由于审计参与经济业务的深度、广度逐渐加大, 审计人员要理清与学校管理层、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 既要保持良性合作关系, 又不能逾越职权边界。审计应当始终以参谋助手的角色出现, 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 不直接参与决策执行,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保持自身独立性。

(二) 把握审计方向, 紧抓审计重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逐年增长, 高校的各类经济活动也变得错综复杂, 高校内部审计应当及时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把握好审计方向, 调整审计思路, 更好地为学校提供监督与服务。从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入手, 以绩效评价、内部控制测评为基点, 以监督目标管理、合同管理、基建管理等运行程序为抓手, 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为高校科学化管理服务。

(三) 加强审计执行的及时性, 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根据学校下达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及时、准确的完成审计业务。在实施项目审计时, 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准则, 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和方法, 并以审计软件为辅助, 不断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四) 加强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的培养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注重加强审计人员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后续教育, 确保人员结构、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合理性。适当补充审计队伍, 选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责任心的精通专业审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人员到审计队伍中。同时, 应当重视后续教育, 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化和系统化培训, 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审计专业知识及其他领域知识, 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 将审计人员职业培训、行业交流学习等作为常规工作来抓, 打造一支高效、精干的审计队伍。

参考文献

提高审计能力 履行审计职责 篇2

一、认真履行审计职责,服务政府中心工作

1、围绕建设法治政府,深化预算执行审计,促进政府部门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对政府部门的审计监督,促使其带头依法行政,加强管理,对于建设法治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按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对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和对下级政府的财政决算审计。通过财政资金支出结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情况、政府采购的审计,促进政府部门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合理有效地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依法履行职责,将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通过审计,揭露财政预算管理和执行方面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实事求是地向政府、人大报告,并提出改进预算管理的意见。市委书记黄建盛对审计结果报告曾作出批示,“审计报告应予重视,大量资金该入库的不入库,不该花的乱花,建议市财政局和税务部门务必加强管理,杜绝违背财经纪律的现象。”经过多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加之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重视支持,我市预算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围绕建设廉洁政府,认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政府部门规范权力运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和改进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市审计局遵照国家审计署提出的“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在完善、规范、提高上下功夫。制定出台了《鹰潭市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确定上突出“四个重点”,即:掌管财政资金分配权较大的、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较多的、群众反映问题较强烈的以及近期提拔换岗的领导干部,同时加强与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协调,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水平。

3、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专项资金审计,促进政府部门维护群众利益。近年来,市审计局对住房公积金、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扶贫救灾资金、城市居民低保资金、支农资金、土地出让金、计划生育经费、教育、卫生收费情况等开展专项审计。通过审计,揭露专项资金在征收、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所提交的专项审计报告,都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大部分专项审计报告都被市政府批转,发挥了审计在促进宏观调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保证了党的利民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如对退耕还林专项资金审计,查出了部分乡镇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截留资金以及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胡宪市长在审计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责成有关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退耕还林资金专款专用,提高效益。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审计能力

1、提高审计服务大局的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既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审计机关必须适应新形势,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政府经济工作中心来开展审计工作,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必须适应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来制订。每年,我局都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对审计项目进行调研,拟定初步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2、提高审计队伍建设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把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不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审计人员的思想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造就一支思想政治可靠、审计业务精通、工作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是审计机关建设的核心。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增强领导班子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驾驭全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强化审计监督的能力。领导干部坚持到审计第一线,参加和指导审计工作,并建立局领导班子成员挂点指导支持县、市、区审计局的制度,推动县、市、区审计工作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以审计实践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审计能力建设为主线,加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当前根据审计业务开展的需要,分层次、有重点地举办一些专业审计、计算机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三是建立干部激励机制。我局提拔的科级干部都是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上岗方式产生的,使一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审计机关已成为“团结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的团体,营造了全体干部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

3、提高审计发展创新的能力。创新是一项事业、一个集体、一个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审计事业要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一是创新审计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步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二是创新审计方法。针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管理审计;加大审计调查的力度;加强同组织、纪检监察等机关的密切配合,提高审计调查取证水平。三是创新审计手段。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计算机网络,引进和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职责 篇3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是一组规范公司相关各方的权、责、利的制度安排。而内部审计则是一个组织内部所建立的独立的评价功能, 它检查并评价组织的活动, 且以之作为对组织提供的一项劳务。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组织的成员更好的恪尽职守。

一、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司治理中, 内部审计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作为一项内部治理活动, 它是治理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石。在公司治理结构中, 内部审计通过“风险监控”和提供“控制确认”这两项基本活动参与公司治理, 确保公司的内部利益相关者有效履行其受托经济责任, 并为组织的其他治理主体提供信息支持。当内部审计有效时, 能显著提高公司治理成功的可能性。以下从三个方面说明内部审计能够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

(一) 公司治理的基石

2002年7月23日, IIA指出:“一个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的协同之上的, 即审计委员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司法机构和管理机构的监管下, 这四个部分是有效治理赖以存在的基石。其中, 内部审计是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由此可见, 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是公司治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 公司治理的过程

IIA《标准》2130规定:“内部审计活动应该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过程, 为组织的治理作贡献。公司治理有助于: (1) 制定、传达目标和价值; (2) 监控目标的实现情况; (3) 确保责任制的落实; (4) 维护价值。内部审计师应对经营和管理项目进行评价, 以确保经营管理活动与组织的价值保持一致, 应该为改进公司的治理过程提出建议, 为公司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强化公司治理方面, 国际内部审计已逐渐形成:强化报告关系、协助董事会完成其职责、评价整个组织的道德环境。

(三) 强化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

在安然公司财务丑闻曝光前, 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大多为三位一体, 即董事会、管理层和外部审计。但是, 安然公司、世界通讯等公司的财务丑闻充分证明了三位一体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1. 由管理层聘请外部审计, 使会计事务所自身的利益与公司管理层密切相关, 丧失独立性。

2. 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内部审计缺乏相对的独立性。许多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工作, 审计的内容、范围和结果受到管理层的限制, 致使董事会无法全面了解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的真实情况。

《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要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监管会计、财务报告程序, 领导内部审计和选择聘请外部审计机构。采用审计委员会这种内部监督机制, 可以避免由管理层直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和决定审计费用的现象, 从而强化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功能。在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 受公司董事长的直接领导, 地位比较超脱, 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其工作范围不受管理部门的限制, 能够确保审计结果受到足够的重视, 进而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

二、当前我国内部审计在公司法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内部审计一般尚未与公司治理紧密结合, 成为公司治理的有机部分, 对风险管理也不够关注。由于我国的内部审计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只是国家为了强化审计监督体系, 以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的, 而不是因为企业内部需要而产生的, 制度性先天不足, 所以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至今没有很好的普及和实践。随着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开始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国内关于公司治理及法律政策的研究也有了较大进步, 但是内部治理机制的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对公司经济活动的监督仍不明显, 审计委员会或内部审计机构的正常作用难以发挥。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对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乏力;二是对公司治理活动的监督有限;三是对内部控制执行力的督促不足;四是内部审计地位及受重视程度差强人意;五是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及胜任能力有限。

2005年12月11日, 国资委发出《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 要求中央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及监督体系。大型企业集团应当按照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要求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设立董事会的企业, 董事会应下设审计委员会, 以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尚未设立董事会的企业, 审计机构应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 确保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之后, 2008年6月28日, 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以及风险管理审计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为内部审计的地位提升和转型提供了良好契机。

三、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发展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 改革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

我国公司应按照独立性原则来进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具体实施时, 可借鉴国外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模式来进行。首先应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 负责内部审计工作中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其次, 应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 该部门应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 直接对董事会或者监事会负责;再次, 总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对各分支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应实行派驻制, 各分支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受总公司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的直接领导。这样从总公司到分公司, 逐级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 上下相联, 纵横贯通, 形成一套比较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

(二)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审计队伍,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是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必备条件。针对我国公司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 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正确处理好内部审计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将业务能力强、道德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内部审计部门来, 以扩大审计队伍, 充实审计力量。

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良好的内部审计氛围, 切实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诚信意识。

3. 建立完善内部审计人员准入和考核机制。

4.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对专业及相关知识的熟练程度, 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三) 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 而风险管理则是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内容、一个新的领域。从发展趋势来看, 内部审计不仅越来越关注风险, 同时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对于现代公司来说, 风险无处不在。内部审计的责任就是找出公司的主要风险。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 要纵观全局, 有的放矢。不仅要仔细审视公司经营过程中每个风险的节点, 更要理清关键性的风险和风险的关键性环节, 对风险的估计要有整体的把握, 要考虑风险管理对公司的价值具有前瞻性。

(四) 提高内部审计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决定了今后的内部审计必须以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作为审计平台,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电子数据处理审计, 以网络审计技术为突破口, 实现审计手段的现代化。

(五)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

IA的工作内容及其所承担的责任对IA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我国IA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有:一是职业价值观和操守;二是视野和知识面;三是沟通艺术和技能;四是IA的知识结构。

全球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理论和实践还在加速发展, 虽然我国相关领域研究或实践起步较晚, 当前差距甚远, 但笔者坚信在未来的发展空间里, 只要我们正视问题并坚持努力开拓, 一定能找到符合我国实际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以期更高、更远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 (J) .会计研究, 2004 (4) .

审计职责思考 篇4

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1.注重加大对违规违纪资金的查处。2009年我局共完成审计项目72个,审计总金额10.15亿元。查出违规违纪资金1 439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1.36亿元,责成被审计单位整改到位或调账处理1.35亿元,归还原资金渠道近4 000万元。对严重违纪的区就业局进行了移送。

2.注重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监督。去年我局安排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社保五项基金、民政优抚和退伍安置资金等4个专项资金的审计,这些资金涉及重要部门,为领导关注的重点、社会群众关心的焦点。对工程建设领域,我们也进行了严格审计。全年共审计政府投资项目22个,工程造价1.83亿元,核减4 870万元,核减率达26%,为政府和部门节约了大量资金。

3.注重加大对查出问题的整改。去年我们在各项审计中,揭示资金管理、使用和效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432个,编报审计要情1篇,提出审计建议91条、整改意见56条,涉及到的单位认真进行了整改。

二、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中,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在审计计划上科学统筹。我们紧紧围绕党政关切、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突出重点,统筹好全年的审计项目计划。在本级财政算预算执行审计中,我们安排审计了8个预算部门和2项专项资金,使预算执行审计更加深入。在财务收支和经济责任审计中,把公共机构用能审计纳入进来,确保三年内国家节能目标的完成。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审计中注重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

2.在审计力量上合理配置。我们克服一线审计人员少、各项任务重的困难,采取科室分工、全员投入的办法,在完成常规审计任务的同时,积极做好政府交办、上级安排、协调服务等工作。

3.在审计实施上注重实效。在工作中,力求通过细致的审计,为政府提供第一手准确的资料。在对区人劳系统三家企业改制清核中,共核减改制成本405.8万元;通过对祥云服装、中智电子、信州理工等土地投入的清核,为政府收回闲置土地支出成本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冠瑞置业等3家企业借款利息的审计,为政府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通过对经济适用住房的审计,明晰了政府部门与开发单位的债务。

三、在履行职责服务发展中,提升审计质量和服务能力

1.坚持正面引导,推动依法文明审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机关效能年活动,制订整改措施11条。在向人大作履职报告活动中,满意度达87.3%,在全区23个单位中并列第7。连续两年开展了创评文明审计科室、文明审计组、文明审计干部和优秀审计项目活动。认真执行廉洁从审反馈函制度,反馈率达100%。

2.坚持领导带头,推动全局学习培训。去年,局班子3位成员分别带头授课,全年举办了5期业务专题学习讲座;分管领导带队,赴沈阳市大东区审计局和长春市双阳区审计局,学习考察先进地区经验;包括局长在内,有12人分别参加了审计署、省厅和市局举办的业务培训班8期;班子带头,撰写论文4篇被省厅杂志采用;去年有3人通过了审计师考试,9人通过了计算机培训认证考试;1人被团市委授予市级“青年岗位能手”。

3.坚持改革探索,推动审计工作创新。探索创新审计管理,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成立了审计报告审理委员会,探索实行审计项目审理制度。探索审计手段现代化,配齐了手提电脑,开展了AO审计,大部分审计项目在AO实施系统中完成。探索引进审计专业人才,经区里批准,向社会公开招考了2名审计人员,从事工程造价和财务审计。

审计职责思考 篇5

联系, 可以通过外部性的基本理论来进行社会责任会计的效用分析。

(一) 外部性理论概述。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所施加的非市场性影响, 非市场性是指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未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 而是无意识强加于他人的。外部性有正向外部性, 称之为外部经济, 这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积极影响, 无偿为其他人带来利益, 但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相反, 产生负向外部影响的经济活动称为外部不经济, 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消极影响, 对他人施加了成本。从权责相对应的角度看, 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造成了外部不经济, 理应由企业来负责减少和消除。要减少和消除外部不经济, 就要求企业在废物回收、污水处理、空气净化、安全生产等方面增加投入。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有利于反映和监督企业在减少和消除外部不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因此, 外部性理论也是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二) 社会责任会计的外部性效用分析。对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外部不经济, 社会责任会计要对其加以确认、计量和披露, 用来对“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调节方式进行补充调节, 使得企业披露其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以及企业处理这种影响造成

□文/戚丽洁

金管理能力、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一、现阶段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 由于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认识, 一些单位尚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内审机构的设置不是出于医院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 而是迫于某些因素, 如上级部门的硬性要求, 不得不建的情况还较为普遍, 从而导致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正常有效开展, 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亦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审

的社会成本。社会责任会计对外部不经济的披露和反映有利于促进企业履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 假定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为Cp和Cs。由于存在外部不经济, 故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即有Cp

计工作留下了隐患和风险。

第二, 内部审计程序不规范, 内容单一, 方法滞后。许多医院即使设立了审计部门, 但其工作仍局限于单纯的财务收支或医院收费价格等方面的审计, 没有或很少开展经济责任制和对医院内控制度的评价, 审计方法仍采用简单的手工核对。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加剧, 医院内部的管理和运行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 各种潜在的

除此之外, 经济学者们还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 如政府使用税收和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合并、明确财产权等等, 将这些措施与社会责任会计配合使用, 互相渗透, 更能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

综上所述, 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有利于促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理论上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并产生丰富的理论成果, 以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实践。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社会责任会计尚处于认识、探索阶段。通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和外部性效用分析, 有助于我们加强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认识, 为构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 探索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孙月平.应用福利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3]田昆儒, 康剑青, 宋东亮.中国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 2007.

[4]邬娟.社会责任会计的经济学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6.

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 这种纠正违纪违规, 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监督的事后的、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现代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要求。

第三, 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现代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要面向事前、事中转移, 要求内审人员具有综合性管理知识 (如计算机辅助审计、基建审计、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 , 而大多数医院的内审人员均是从财务部门改行而来, 有的甚至是从其他管理部门调来的, 内审知识面较窄, 不仅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 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技巧, 而且对医院经营管理、信息技术、工程预算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 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 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

二、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举措

(一) 总体工作部署

1、坚持医院内审机构的独立性不动摇。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 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 独立性和权威性就越大, 内部审计风险就会有效降低。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应强调与其他职能部门在设立上相对独立;在行政隶属关系上, 则要求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 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 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2、完善内审制度建设, 加大审计建议和意见执行力度。

根据国家《审计法》等相关法制的要求, 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等内部规章制度, 完善内审机制, 使内部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医院以书面的形式授权内部审计特定的职责, 避免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在执行过程中受人为意志的干扰, 使审计真正发挥作用, 保障医院的健康发展。

3、拓宽内部审计范围, 充分发挥内审作用。

随着单位对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 内审必须扩大自身的审计范围, 要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 逐步向效益管理延伸。如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找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把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具体环节。开展内控制度审计, 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帮助医院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开展基建工程审计, 节约建设资金, 促进医院加强基建管理;开展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 提出合理化建议。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 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 从而保障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

4、多方位提升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适应现代形势的需要, 医院内审人员在数量上需要扩充, 在素质上需要提高。应该吸引技术、工程、投资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同时, 严格考核机制, 可适当与现阶段医院推行的绩效考核挂钩, 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 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应注意更新知识, 努力拓宽知识面, 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掌握多种技能, 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二) 微观工作重点

1、加强内控执行审计。

医院内审要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加大对重点部门各项业务工作环节的审计力度, 如对体检中心的运行程序及经管办奖金核算实施专项审计;对规财、总务、药剂、器械等科室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对各临床、医技科室的收费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2、加强经济合同审计。

为了提高医院经费的使用效益, 内部审计要推行规范化的合同管理办法, 严格合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管理, 实施物质采购和基建工程的公开招投标办法。仪器设备、基建维修、大宗物资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实施, 职能分工, 责权明晰, 强化采购的透明度, 提升比价效应, 从而增强经费使用的效率。

3、加强财产物资审计。

医院应成立有审计、计财、器械、药剂、总务等多部门组成的财务检查小组, 专门负责对医院各部门所属财产物资购进、保管、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内部审计应根据政府招标采购制度, 对库存物资定期盘点, 审计其是否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有无财产物资的浪费和损失现象;审计医疗设备购置是否能根据所购医疗设备价值实行相应的报批程序和采购方法, 是否建立完善的三账一卡等;审计药品、医用耗材的购进是否合规;审计办公用品、汽车维修、汽油等是否能严格按要求实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 以上财产物资是否能及时办理出入库手续等。上述审计工作的开展, 保证医院各项财产物资处于可控、有序、安全、完整的运行状态。

4、加强物价收费审计。

医院的物价管理是诸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项工作直接关系着国家政策法律的贯彻实施, 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对于提高医院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为严格医院的物价管理, 切实维护医院、患者的合法权益, 医院内审要按照《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及各省有关医疗收费具体政策, 通过结合运行病历、住院病历, 对住院患者的各项费用进行定期审查、核对, 确保各科室收费行为规范, 无分解收费、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同时, 积极配合各级物价部门对医院医疗收费情况的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整改。在门诊大厅、各病区公开收费标准, 设立物价查询台, 积极实行“住院患者一日清单制”, 力争使患者能明明白白看病。

5、加强基建工程审计。

严格基建、维修工程审计是医院内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具体操作中, 应狠抓重点环节审计, 把握关键点, 对大型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审计“中标书”的范围、质量、违约责任、价格等事项是否合理;对合同执行结果进行监督控制, 坚决做到没有合同的项目, 财务不付款;没有审计意见, 财务不付工程余款;运用计算机软件开展基建维修工程审计, 确保审计结果更加标准规范;从现场实地勘察、维修项目登记、工程完工后项目核实与验收、出具内审报告并移交财务做账务处理, 一切均严格遵照审计制度要求执行。

三、结论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只有通过这些科学、细致的审计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 达到合理控制医院运行成本, 减少不必要开支, 提高实际效益, 像医生一般做好医院的日常“保健”工作, 从而使医院在日常的工作运转中不断防微杜渐, 最终达到提供平价优质的医疗服务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鞠惠鸣.试论医院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中外健康文摘, 2009.6.

[2]陈洁.医院内部审计的问题与改进方法.新会计, 2010.9.

社会责任审计与注册会计师职责探讨 篇6

社会责任审计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 国外称之为社会审计。美国学者米切尔·勒和大卫·肯特将其定义为“强化组织社会受托责任的工具, 以便组织的管理者解释、辩护其决策”。目前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 “社会责任审计是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由专门的审计机构积极、主动地接受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委托,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 对企业所履行的各种社会责任进行有效审计, 审查和监督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为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促进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对企业社会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治理手段。2006年,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我国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掀起了国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热潮, 但从已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看, 普遍缺乏独立第三方鉴证, 2009年465份社会责任报告仅有38份经过独立第三方审验, 只占总体的8.2%。那么到底该由谁来进行社会责任审计, 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第三方在社会责任审计中又有什么职责?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理想审计主体

目前, 世界范围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社会责任审计形式有三种:政府监督实施的社会责任审计;独立的社会机构实施的社会责任审计;企业自愿实施的社会责任审计。政府审计机关作为审计主体存在很多局限性。如审计范围受限, 现行审计法规规定审计机关只能对国有控股企业进行审计监督, 并且审查对象主要局限在经济领域;缺乏专业人才与资金, 政府审计机关由于机构设置存在人员的限制问题, 其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投入很大, 更加剧了审计资源的紧张;独立性不强, 由于政府审计在与国有企业的契约关系中同时扮演监督者与执行者的双重角色, 审计的有效性必然会受到质疑。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审计主体, 除了成本以及缺乏专业人才以外, 主要涉及到独立性问题, 而且普遍存在避重就轻、掩盖真实情况的倾向。如果审计目的是向企业管理者提供社会责任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增值服务, 则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在各项经营审计中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综上, 开展社会责任审计的理想模式是主要由利益相关者群体委托独立的社会机构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审计, 完成社会责任审计报告并提交利益相关者群体, 同时结合政府审计机关在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辅助监督, 并鼓励内部审计机构在各项经营审计中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开展社会责任审计的现状

独立的社会机构, 指独立于委托人和受托人的第三方社会组织, 也称独立第三方。目前, 国外的独立第三方有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组织、鉴证机构、专业技术机构及专业技术者等。独立第三方参与社会责任审计的形式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鉴证。在国外, 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参与社会责任审计的程度较高。但是, 我国的情况却大不相同。截至2009年底, 我国累计共有34家企业的58份社会责任报告经过了第三方鉴证, 但其中只有3份鉴证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 26份由咨询机构提供, 其余的29份由行业协会或专家提供。可见, 我国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较少开展社会责任审计。

究其原因, 一是没有法律授权规定。虽然目前我国已相继出台各类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 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环境保护法》以及2007年深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等。但是迄今为止,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尚未对企业强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以及授权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参与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做出规定, 这就大大限制了会计师事务所社会责任审计的开展。二是出于规避社会责任审计风险的考虑。社会责任审计属于一个新兴的审计领域, 社会责任审计的实务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 社会责任审计准则也还没有出台。所以, 注册会计师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就没有程序上的统一依据, 审计存在不确定性, 审计风险骤然加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会计师事务所要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即使知道社会责任审计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审计领域, 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敢贸然行事。三是审计人员自身能力受限。现阶段, 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是财务会计人员, 其他领域的专家很少, 这限制了会计师事务所拓展社会责任审计领域。因为社会责任审计渗透着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 在审计内容、方法、指标评价、责任界定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特殊性, 这对审计人员跨学科综合知识提出了要求。由于聘请专家参与社会责任审计存在责任分担与高成本等问题, 因此, 目前会计师事务所不敢轻易参与社会责任审计业务。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开展社会责任审计的优势

(一)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强

随着我国社会责任审计业务的不断拓展深化, 必将需要更多专业审计人员, 短时间内, 注册会计师是很理想的执业队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是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 并在执业过程中不断接受后续教育的专业人才。在执业过程中, 他们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形成了高水平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 经过培训, 他们能够很好地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合作开展社会责任审计。无论是执业水平、专业能力、人员储备方面, 注册会计师都有能力承担这一重任。

(二)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强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灵魂。注册会计师执业道德中的独立性规范更是其他独立第三方机构所不及的。独立性的存在使鉴证意见更具有可信性与说服力, 能够满足各种信息使用者的多种信息需求。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本来就是要满足各利益相关群体的需要, 提供独立、客观、公正的鉴证信息是大势所趋。

(三) 注册会计师的适应性强

从审计的适应性来看, 注册会计师审计由于其业务内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可以更好地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责任审计需求, 既可以接受政府委托, 也可以接受企业委托, 充当政府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的角色。另外, 从成本效益方面考虑, 注册会计师开展社会责任审计时, 还可以结合会计报表审计, 减少重复性工作, 节约审计成本, 提高审计效率。

(四) 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的驱动性

目前,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会计师事务所应积极拓展审计业务, 增加盈利渠道, 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非财务审计业务。因此,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积极地参与社会责任审计, 并在社会责任审计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必须达成的共识。虽然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社会责任审计产生一定阻碍, 但是作为一种趋势, 注册会计师在未来社会责任审计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我国注册会计师开展社会责任审计的构想

(一) 尽快出台统一的社会责任审计准则和标准

在我国要开展社会责任审计, 除了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之外, 还应当借鉴国外已有的社会责任审验标准, 如三大主要标准体系:“全球报告行动”的G3报告框架、“国际社会责任”的SA8000标准, 以及“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的AA1000系列, 尽快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准则和社会责任会计准则, 以便更好地指导社会责任审计的开展。

(二) 成立临时专家项目组以提供业务咨询和指导

鉴于社会责任审计的综合性,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临时项目组来协助注册会计师完成社会责任审计项目。同时, 注册会计师应保持职业谨慎性, 考虑并披露以下内容:专家的教育背景、资格认定、相关实践经验, 专家报告应用的假设和方法, 专家的客观性以及其可以降低的风险。另外, 还要考虑并保证专家的独立性。

(三) 加强审计人员的跨学科培训

审计职责思考 篇7

1 企业内部审计

1.1 概念及作用

本文所提及的内部审计, 是相对于注册会计师 (审计师) 事务所对企业组织所进行的社会审计或民间审计等外部审计而言的, 主要针对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 (不含国企) 。系统而又规范的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 为增加企业资产价值并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服务。企业内部审计不仅能对企业内部的政策、制度、计划的执行情况与效果进行跟踪反馈, 更可以充当参谋与助手, 为企业政策的制定出谋划策, 为管理层及各部门提供管理咨询, 同时协调各部门风险运营、创造企业价值合力, 防止企业部门、机构徇私舞弊等方面发挥作用。

1.2 发展趋势

1.2.1 独立机构。

随着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企业管理者对其依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 内部审计也将从财务领导向企业最高管理层领导转移。

1.2.2 职能扩大。

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将从单纯的财务审计向企业管理审计发展。包括规范经营管理,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满足现代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1.2.3 法律规范。

与社会审计、政府审计的发展相比, 企业内部审计在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上, 还相对滞后。今后其在机构建设、人员职能上, 会建立起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律规范。

2 会计在内部审计过程中的职责

2.1 规范职能

在我国, 仅《审计法》中的少数条款以及《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有提及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则缺乏足够的法规支撑。为提高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 会计应配合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当中提高各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首先从规章制度的角度, 需建立起适合本企业情况的内部审计模式和规范;同时肯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组织地位, 将内部审计制度作为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监督职能

在现代企业中, 随着经营范围与规模的扩大, 从供应链、生产链、销售链到管理组织, 都将产生众多的经济活动与往来。对其中的相关事项进行监督, 划分并理清其中的经济责任是内部审计机制重要职能之一。会计在履行监督职能时, 应清楚的认识到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是“好帮手”的作用, 而不能因为其中的监督职能涉及对企业法人、各部门经营活动的监控, 而将内部审计与企业及各部门之间对立起来。会计应通过科学的审计模式, 使整个监督活动在一个“人性化”的企业审计环境中进行, 这样既可以避免监督时的对立情绪, 又可以确保对经营活动评估与监督的准确。

2.3 服务职能

会计在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时, 必须明确经营状况与风险的审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经营活动在企业内部往往表现出联动、传递、感染等特性, 即一个部门的经营决策, 其不良后果可能并不是由这一个部门直接承担, 而是会传递给其他相关的部门, 甚至于使整个企业都陷入到经营的困境当中。所以, 会计在履行审计职责时要树立服务的职能意识, 加强与被审计部门的交流与沟通, 要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考虑经营风险的认识、控制与防范。同时, 还应做好相关信息的传递, 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跟踪检查与督促整改。

2.4 管理职能

信息时代, 会计要通过内部审计有效的辅助企业管理, 还要采用现代的审计技术与方法, 才能在复杂、多样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实现审计管理。例如对数据的采集、计算、筛选、判断、分析等, 就可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工具进行。另外, 还应通过信息化与网络化, 对企业进行立体式的审计管理, 整个审计的范围与重点都能在全面网络化的系统中呈现出来, 既能提高审计效率, 又能配合建立起整体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

2.5 协调职能

随着企业发展以及内部审计项目与活动的扩大, 企业必然选派专业的审计人员组成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会计作为审计部门的重要组成人员, 要做好与其它如侧重于技术管理型、法律型审计人员的沟通与配合工作, 以组建一支专业化、结构合理的内部审计队伍。

3 会计在履职过程中的提升

3.1 业务提升

会计要履行好内部审计职责, 必须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内部审计业务涉及的知识面广, 而且业务知识更新快, 所以, 会计人员在协调配合好其他专业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同时, 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3.2 判断提升

会计在内部审计的过程, 经常会遇到需要职业思维判断的审计内容, 所以会计应注意培养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宏观、全局的角度考虑并把握审计项目, 只有基于科学准确的判断, 会计才能为企业改善管理、增加效益提出更多有价值的建议。

3.3 理论提升

要切实保证审计项目的事实清楚、数据准确、问题明晰, 同时保证审计、整改过程中的实事求是与客观公正, 会计还要注意理论水平的提升。其中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也包括对《公司法》、《会计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熟练掌握与运用。

总之,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日趋完善, 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将日益明显, 会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作用也将日益增大。

参考文献

[1]康迎春, 王芸芬.浅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J].中国科技博览, 2009:12.

[2]李锐.构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初探[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3.

审计职责思考 篇8

关键词: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审计,职责

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1999年, 中办、国办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两个暂行规定下发后,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 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也一直困扰着各级审计机关。一方面, 地方党委领导和组织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寄予厚望, 希望对所有的具有履行经济责任职能的领导干部都能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作为对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 审计人员少、任务重, 除经济责任审计外,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国家及省厅组织的行业审计和专项审计也都是指令性任务必须按时完成。为此, 必须认真研究把量力而行和满足干部监督考核需要结合起来的方法, 全面规划布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本文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对审计对象分类管理, 抓好重点单位经济责任审计

在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 首先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 优先安排重点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审计,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效率性。因此, 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管理权限及其所在单位的性质、经济活动规模、资金管理额度等把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为管理尤为重要。从各地审计机关实践看, 一般分为四类:

A类:重要经济管理部门, 经济活动总量大、掌握财政资金多、有执收执罚职能、下属机构多的部门、事业单位、群众团体领导干部, 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和大型国有控股企业法定代表人。实行“任期审计、离任必审”的审计方式。一般情况下3年审一次, 一次审3年。

B类:预算经费数额较大, 有部分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权, 下属单位较多的部门、事业单位、群众团体领导干部, 地方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实行“任期抽审、离任必审”的审计方式。

C类:预算经费数额不大且纳入财政核算中心管理, 没有转移支付资金, 没有下属独立核算单位的部门、事业单位、群众团体领导干部, 地方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实行“离任必审”的审计方式。

D类:人员少, 预算经费数额较小且列入财政核算中心管理的部门、事业单位、群众团体领导干部。实行“离任交接”方式。

通过分类管理, 对不同类别的审计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 做到既全面审计, 又突出重点, 提高了审计时效性, 均衡了各年度审计工作量, 减少了离任审计工作量, 也可作为组织部门提出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重要依据。从工作运作上看, 基本实现了审计力量与干部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的平衡。

二、改进计划确定方式, 合理灵活确定年度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的数量和比例

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 解决了正常年度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任中审计计划问题, 但若遇上政府换届和干部调整, 审计计划都存在不确定性, 在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下达后, 往往又成批追加下达离任审计委托通知, 则大大超过了审计机关的工作能力, 而为了满足干部监督考核需要又必须完成。为解决这一难题, 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中办发[2010]32号文件) 提出的“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的要求和赋予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审计机关在计划确定中的主动权, 可以改进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确定方式:

1. 确定“控制总量, 离任优先, 突出重点, 任中调节”的原则。

每年年底, 组织部门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分类管理办法和干部监督管理需要, 提出下一年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参考名单, 经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研究后提出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草案, 作为年度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备选计划。联席会议办公室在离任审计计划已安排前提下, 适时提请组织部门, 突出重点、分批下达经济责任审计委托通知书, 审计部门据此正式列入审计计划。因离任审计项目多或其他原因不能安排的任中审计备选计划转入下年优先安排。

对于即将达到离职退休年龄或任期届满的领导干部, 可以提前一年提出任中审计参考名单, 由联席会议公室安排, 变“先离后审”为“先审后离”。

2. 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

济责任审计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的规定, 提出对已进行过任中审计, 离任时履职审计期间不足一年的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安排经济责任审计。

3. 因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提拔、交流、辞职、免职、

降职、退休需进行离任审计的, 一般情况下, 按离任必审原则由组织部门与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沟通后下达经济责任审计委托通知书。

对重要或完成有难度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 组织部门提出委托建议, 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计划草案, 由审计部门报请地方行政首长审定后, 列入审计计划。

4. 对不具备审计条件或影响审计公正性, 无法正常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6种情况, 一般不再安排经济责任审计:第一种任职的单位已被撤并, 有关当事人已经无法找到, 财务会计资料已经散失, 无法实施审计的;第二种领导干部已定居国外或失踪、死亡的;第三种领导干部已离开任职的岗位2年以上的;第四种领导干部已被提拔、任用到可能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公正进行的岗位的;第五种领导干部已被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立案调查的;第六种其他无法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

改进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确定方式, 一是减少了离任审计项目数量, 有难度的可报请地方政府领导审定;二是配合政府换届和干部调整, 可以灵活确定任中审计的截止时间。三是可以合理灵活控制年度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的数量和比例, 避免任中审计下达后追加离任审计项目过多审计力量难以承受的被动局面。

三、建立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制度, 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行后, 对履职审计期间不足一年或已进行过任中审计, 离任时履职审计期间不足一年的领导干部, 及按经济责任审计分类管理办法在D类单位离任的领导干部, 原则上不安排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可实行离任重大经济事项交接制度。主要交接内容有:一是任职期末财政财务收支、专项资金及货币资金结余情况;二是任职期末未了的承包、租赁、合作、投资、抵押、担保、承诺、资产出借等经济往来事项的相关书面材料;三是任职期末债权债务情况, 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未入账的各项借款、应付未付的招待费、会议费和基建、维修款等;四是任职期末未了的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招投标文件, 工程概算、项目调整和变更、决算审核、竣工验收等相关书面资料;五是任期内已发生但尚未处理或尚未处理完毕的经济纠纷、诉讼事项;六是单位管理的学会、协会、工会等各种社会团体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和资产状况;七是离任领导干部个人保管及使用的公物、公款, 包括办公设备、交通工具、文件、票据、计算机、摄影器材、通讯工具和电子数据存储器等物品或资料;八是其他需要说明和交接的事项。为防范未经审计离任的风险, 可在离任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自行组织填报交接表后, 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核实监交。在核实同时采用简易审计程序 (不列计划, 不下通知、不出报告) 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未审计期间进行审计, 一般情况下不出审计结果报告。对发现较严重违纪违规问题需要处理和移交的, 补充委托通知, 列入审计计划, 出具正式审计结果报告。

四、整合审计资源,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施行, 为科学合理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提供了可能, 但仍要整合审计资源, 才能更好和全面地履行经济责任审计职责。

1. 整合项目组织计划。

良好的项目组织计划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受托进行, 自身并无决定权。因此, 审计机关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后, 在时间、人员上安排上有时会捉襟见肘, 同时也容易给审计机关开展其他审计项目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随着《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出台, 给审计机关整合项目计划创造了契机。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几乎涉及经济活动各个方面的特点, 科学整合年度审计计划, 尽可能将其他审计项目在时间上、地点上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有机结合, 由同一审计组同时或连续实施。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平台的优势, 为其他审计项目的开展创造更有利的工作条件,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审计项目的连续性, 对一些短期内难以查清的问题继续进行审计, 确保查深查透。如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采取同步审计, 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审计时间和成本。

2. 整合信息成果资源。

应充分整合各类信息成果资源, 为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 应着眼于审计部门内部, 从本单位及上下级审计机关收集整理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工作地区或部门相关的历史审计报告、信息简报、经验总结等资料, 仔细分析研究有关基本情况、曾经产生的问题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及方法, 特别要关注有关问题的整改情况。其次, 积极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或部门的上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联系, 请其协助提供有关的专题检查报告、考核结果资料等, 查阅各种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 分析经济发展及有关管理情况的特点和问题。再次, 与有关单位联系, 要求提供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资料, 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部门工作总结、财务收支基本资料等, 从中总结提炼地方或部门经济特色、管理制度健全及实施情况、存在的不足等。

3. 整合审计人力资源。

审计职责思考 篇9

关键词:政府投;审计监督;科学管理;问题与对策

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正逐年递增,对此,上杭县政府出台了《上杭县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监督办法》、《上杭县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暂行规定》、《上杭县重点建设项目效益综合评价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旨在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但审计中发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尚存在储多问题。下面,结合我县实际,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审计对策。

一、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部分项目开工前缺乏可行性论证,地质勘探不细,设计粗糙,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大,或者“边设计,边修改、边施工”;有的项目未经环评通过却匆匆上马-有的项目匆忙开工后,因拆迁受阻等原因被迫停工。导致工期延误,工程质量受到影响,造成政府投资损失。如我县曾经有个政府投资项目未经环评就进行建设,造成局部生态破坏,后项目被迫终止。

2.项目普遍存在超概算、超标准、超规模现象。2009年,我县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审计8项。项目原本预算13562万元,送审造价17548万元,超过预算3986万元,超过29.39%;审计核减3719.94万元,核减率21.20%。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建设单位批少建多,擅自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和规模;二是承建商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先低价中标,然后通过虚增工作量、高套预算定额、虚增费率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导致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工程造价失控。三是管理费严重超支,从而加大了工程建设成本。

3.工程招投标行为不够规范。在我县已审结的政府投资项目中,或多或少存在招投标行为不规范现象。一是招投标过程走形式。施工单位事前已内定好,招投标只是为了程序上的需要,使其披上合法的外衣。二是化整为零规避招标。将项目化分为若干个小项目,以逃避招标。三是部分建设单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先进场施工后招标投标。四是施工单位资质虚假。建设单位对投标施工企业资质审查把关不严,投标中资质挂靠情况比较普遍。五是“围标”“串标”较为常见。同一施工企业分别代表几家施工企业投标,人为控制投标价。六是招投标组织不严密。标书泄密,监督不到位,出现“暗箱操作”。

4.工程监理不规范,履行职责不到位。部分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应实行工程监理却没有实行。有的监理工作力度不够,监理工作不履职,对工程质量、计量、变更事项、进度和投资控制把关不严,造成签证不规范,不及时,甚至弄虚作假。有的甚至通过重复签证、假签证、利用隐蔽工程多签工程量等形式骗取工程价款,造成政府投资损失。如我县2009年对政府投资的某大桥的竣工结算审计,查出利用桥墩水下基础工程大幅多签工程量达21.95万元,审计人员对其进行认真核减,并追究了相关人员责任。

5.基建工程财务不够规范。一是没有严格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工程建设项目资金不单独建账核算,而是并人单位财务账中核算,导致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投资情况不能清晰反映;二是违反现金管理条例规定,用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或以虚假票据套取大额现金;三是用收款收据作为支付工程款的凭据,或以建筑材料发票抵冲工程款,导致对方漏缴税费。

6.项目合同签订不规范,履约存在随意性。一是合同不严谨。合同条款表述不正确,责任不明确,权利义务不对等,调整的原则与范围、履行等重要内容含糊不清。二是缺乏合同管理理念。施工合同不被重视,习惯于行政管理取代合同管理,不善于利用合同方式和法律手段处理经济关系。合同履行能力差,履约存在随意性。

7.竣工决算不及时。我县2008、2009年共审计政府投资项目15项,至2010年1月底,尚有6个项目未进行竣工结算,致使建设单位的财务决算长期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建设投资状况,不能为政府及时提供信息,从而影响了政府的投资决策。

二、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审计对策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办法,或在执行中力度不够。因此加强政府项目的管理与监督,是管好建设项目用好建设资金的关键所在。

1.坚持关口前移,全程跟踪审计。全程跟踪审计,包括以施工图预算为核心的事前审计、以工程结算为主要内容的期中审计、以项目决算为基础的竣工结算审计。全程跟踪审计可以防患于未然、在审计过程中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边审计、边整改,确保工程质量、避免损失浪费、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同时在我县已实行的重点项目会计委派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实施重点项目的审计员派驻制度以及认真执行《上杭县重点建设项目效益综合评价办法(试行)》规定的绩效评价制度。通过审计人员进驻重点建设项目的工作现场,对项目的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监管并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评价。

2.加强项目前期管理,强化项目勘察、设计及概预算的控制。项目实施前要充分论证,精心准备。要认真做好地勘和规划工作,加强方案设计,通过经济技术分析、综合因素评价、多方案比对选优等手段,提高其可行性和科学性。要加强对设计的宏观审查和微观监督,强化工程投资项目估算工作,提高设计概算的精确度,做到既准确又合理,使之在项目建设中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减少项目超概算情况的发生。

3.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从设计、施工、设备、供应、监理等,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招标,择优选择,杜绝工程招标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要营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招投标环境。要加大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处理处罚违规违法行为。

4.完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监理制度。现场签证要一事一项一签,做到及时、全面、真实、合法,防止重复或虚假,不得事后补签证。同时,建设单位对工程现场签证单要预存备查,以避免添加涂改而多计工程量等现象发生。另外,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现场代表要熟悉项目设计施工图纸,经常深人施工现场,了解工程建设情况,协调一致,全面履行监管责任,保证工程质量,切实发挥好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效益。

5.要规范合同管理,实行合同审查、备案制。工程建设合同是确定工程最终造价的重要依据。在合同签订时,建设单位要对合同严格把关审查,做到字斟句酌,确保没有歧义,不出漏。要推行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条款及政府公共工程价款调整统一范本。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合同条款与实际不符的,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补充或更正签订相关协议。项目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建筑合同的管理,政府应在建设业主与建筑承包商签订工程合同的同时,指定专业部门对工程合同进行必要的监督,以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和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建筑合同的合理、合法、有效,提高合同的履约度。

6.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方面,应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资金审批、使用,依法理财,依法核算,防止财务监管缺位。另一方面,可以试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采取由财政部门集中支付的方式,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同时,应及时做好竣工项目的财务决算工作,从而真实、完整地反映建设投资状况,为政府及时提供有效信息。

7.完善监督体系,建立责任追究的长效机制。要注重预防,整合监督。强化人大权威监督,突出审计监督,重视公众监督,纪检、监察、财政、计划、建设等监管部门要形成监督合力。要建立和落实相应的项目评估制度、绩效审计制度、工程质量控制制度、工程廉政建设制度。并建立责任追究的长效机制。对因个人失职、失误、以权谋私而给项目建设带来重大损失的,不但要予以处罚,还应追究法律责任。确保政府投资项目成为

审计职责思考 篇10

1 机制创新,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

1.1 创新审计的领导体制, 更好地发挥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

独立性是审计的“生命线”, 没有独立性, 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便无从谈起, 审计重要作用的发挥更是奢望。然而在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下, 各级审计机关的人财物均操控于地方政府, 当发生区域利益冲突或部门单位利益冲突时, 审计机关易受到地方政府和“人情网”的影响和干涉, 无法对被审计单位作出客观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监督功能。现代监督理论与实践经验证明, 在各种监督制约机制中, 最有力、最有效、最权威的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监督, 其他监督是否奏效, 都取决于垂直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强化。国家审计的本质是监督, 而监督的效能也同样取决于领导体制上的突破与创新。为此, 建议国家审计的领导体制应由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尽快向相对垂直的领导体制转变。

1.2 优化资源配置机制, 促进审计效率全面提高

由于干部免、审、任的时间差很小, 或未审先任, 或审任同步, 导致经济责任审计时间仓促, 被动应战问题比较突出, 再加上基层审计人员少, 优化资源配制机制对实现审计总体目标, 提高工作效率更加重要。

(1) 优化审计机关内部资源配置机制, 使审计机关的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在系统内得到合理配置。审计机关应加强系统内的协调配合, 在接到组织部门的审计建议书后, 可安排内部有关科室统一负责向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征询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及所在单位年度考核情况, 统一向组织部门报送被审计领导对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 这样使审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场审计实施中, 也避免了审计局内不同审计组在同一时间内各自向相关部门征询造成的资源浪费。另外审计机关应当不断充实审计数据库, 建立领导干部审计信息、审计经验共享机制, 使审计机关的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在系统内得到合理配置。

(2) 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 节约审计成本, 提高审计效率。开展高效能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 因此我们可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制度为平台, 实现政府各部门与审计工作相关资源的共享利用。组织部门作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牵头单位, 应尽量提前向审计部门提供待审对象名单, 以便合理安排时间, 为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再次, 纪检监察机关尽快向审计机关提供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 另外应充分发挥财政、税务、人事、信访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形成整体合力, 以弥补审计的局限性, 同时运用其他部门的工作成果, 也可提高审计效率。

2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理念

(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探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经济责任审计中, 涉及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 作为经济责任评价的法定部门, 审计机关必须探索建立一套绩效评价体系。要将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状况, 以其期初为基数, 进行逐年比较, 描绘其变动趋势, 从而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

(2) 建立外部人才专家资料库,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降低审计风险。时代在发展, 审计环境也在变化,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会碰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 如经济责任审计中涉及对某些事项的评价、环境影响的评价、特定资产的评估、项目可行性评估等, 仅依靠目前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已无法作出定量或定性的专业判断和分析。难以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可能使作出的审计结论隐藏审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 审计机关可以聘请某一领域中具有专门技能、知识和经验的个人和单位提供专业服务, 充分整合外部专业力量参与国家审计工作, 以保证及时完成审计任务。利用外部人才专家库这个载体, 既可以宣传审计, 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又可以弥补目前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的缺陷,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审计风险。

(3)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问责、问效的工作机制, 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作用。创新审计理念也就是在创新审计思路,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以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管理使用的全部资金走向为主线, 关注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管理、分配、使用环节, 关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指标和取得指标而付出的成本与代价, 从而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对一些损害群众利益, 浪费国家资财, 不顾资源与环境承受能力, 片面追求发展速度, 一味追求政绩的行为, 予以问责。利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制度, 形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和党内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结合起来, 建立起结果通报制度、结果整改监督机制。

3 审计方法创新, 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1) 实行审前公告, 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互相监督。审前公告内容包括审计实施范围、审计时间、审计对象、审计纪律、审计组组长及成员姓名、举报监督电话等。审计组在审计通知书送达被审计单位的同时, 要在被审计单位醒目的位置张贴审前公告。通过这一举措可以主动接受公众对审计工作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监督, 进一步提高审计透明度, 同时也可拓宽审计信息源, 为审计提供线索。

(2) 采取查账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拓宽审计渠道, 规避审计风险。在经济责任审计前要向组织、人事、纪检、财政、信访等部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 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 通过座谈等方式分别听取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和情况反映, 并作好记录。要通过召开座谈会、通报会、个别走访等形式, 广泛发动群众, 拓展取证渠道;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检查结果等资料, 确定重点, 对群众举报反映的经济问题一一核实, 规避审计风险。

(3) 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 推进计算机技术与审计工作的融合运用, 拓宽审计视野。现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 已普遍利用审计现场实施软件, 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业务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确定审计疑点, 使审计人员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强有力的审计证据, 为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奠定合理基础。同时也要加快对于联网审计的探索, 以便及时、全面、便捷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 大幅提高审计效率, 实现审计技术质的飞跃。

(4) 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整改情况进行落实, 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和效果如何, 很大程度取决于审计成果的落实情况。被审计单位应将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 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审计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 审计机关应利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制度, 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和党内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结合起来, 建立起结果通报制度、结果整改监督机制, 使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家义.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J].中国审计, 2011 (16) .

[2]盖爱萍, 岑利.民生审计呼唤政府审计创新[J].中国审计, 2009 (4) ,

上一篇:广播电台音频工作站下一篇:中式烹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