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虫害种类及防治

2024-05-02

玉米虫害种类及防治(精选十篇)

玉米虫害种类及防治 篇1

1 诊断玉米螟的方法及防治手段

玉米螟就是常说的钻心虫, 属于多食性的害虫。这一害虫的成虫呈现出淡黄色。大概有12~15mm长, 翅展24~25mm, 前翅与后翅的颜色不一, 前翅呈现淡黄褐色、后翅则是淡褐色。玉米螟的卵呈扁椭圆形, 有1mm长, 看起来像鱼鳞, 初产为乳白色。幼虫末龄体长20~30mm, 前胸与头呈褐色。在初期的时候是在卵块的附近, 以窗状“痕”的形式呈现出来, 幼虫钻穿叶卷, 展开后才呈现出整齐列排孔。长到孕穗的时候, 幼虫朝着花丝基部移动, 然后钻蛀植株茎下部、雌穗柄部, 导致植株折断。针对玉米螟虫害, 必须要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具体来说, 可以采取以下的手段进行防治。

1.1 农业防治

采取农业防治方法解决越冬寄主, 从根源上消除玉米螟的产生, 减少虫源的数量, 同时种植诱集田, 吸引更多虫害, 集中消灭。

1.2 生物防治

对农业防治无法抵御的害虫, 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手段进行防治, 赤眼蜂是玉米螟虫卵的天敌, 因此, 可以在合适的时机放蜂, 使其消灭玉米螟卵, 一般可以选在产卵初盛与盛期3次放蜂, 每次为75~150个/hm2;除了赤眼蜂外, 也可以选择白僵菌来达到消灭玉米螟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 然后将其撒在玉米的心叶丛中, 达到消灭玉米螟虫卵的目的, 减少虫卵, 消灭病害, 提高产量。

1.3 化学防治

如果经过以上2种方法仍无法解决玉米螟虫害的话, 就需要运用化学防治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从当前采用的药剂来看, 主要是加入1%的硫磷颗粒、0.2%的辛硫颗粒、螟蛉畏颗粒2.5%, 在玉米到心叶末期的时候将其撒施到心叶丛中, 每株2g量为宜。

2 诊断与防治玉米粘虫的措施

玉米粘虫较为常见, 有淡黄色与灰褐色2种, 约20mm长, 展开翅膀约有40mm, 该虫的幼卵呈馒头形, 直径约0.5mm, 初产是乳白色的, 逐渐变色, 最终长成黑色成虫。玉米粘虫多是大面积的出现, 以吞食玉米叶为生, 对产量影响极大。针对这一问题, 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防治。

2.1 采取人工防治

将谷草3根, 将玉米与高粱叶捆在一起, 插成田间, 一般要放置750把/hm2以上, 定期更换, 集中处理。

2.2 进行化学治理

将2.5%的敌百虫粉, 5%的马拉硫磷粉剂混合成喷粉, 以22.5~37.5kg/hm2的量在3齡前进行治理, 达到初期防治的目的。

2.3 采取生物防治

寻找玉米粘虫的天敌, 将其喷洒在田间, 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也可以撒施粘虫核多角体的病毒。

3 黑穗病的诊断与防治

俗称的乌米、哑玉米都是由这一病害所导致的, 该病害对产量非常直接, 而且这一病菌可以附着在粪肥、秸秆上越冬, 冬孢子在土壤中的寿命长达3a, 属于侵染性病害, 以年为周期发病。

在进行田间检查如果发现雌穗的穗短且下部膨大、顶部变尖但外部看起来与常果相同, 内部一团黑粉与散乱的丝状物, 这就是发病的特征;雄穗发病的时候则是花序被破坏, 发黑, 花器也出现变形, 雄花变成黑粉, 植株矮化。针对这一病害, 主要可以通过选用抗病品种, 提高种子的抗病力;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 实行高温堆肥, 生肥严禁下地, 3a以上要轮作种植, 将病瘤与残体及时清除;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药剂除病, 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提前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4 大斑病的诊断与防治

该病害主要针对叶部产生, 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 主要借助气流与风雨达到传播的目的, 可多次侵染植株, 造成较大损害。该病害的诊断主要从叶片, 如果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水渍状或绿色半点, 后逐渐沿着叶脉方向开始扩大;中间颜色浅, 边缘深的话则该叶片就是感染了大斑病, 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对此, 同样需要提前选用对该病还有抵抗能力的品种, 适当的早播对病害的防治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底肥要施足, 磷钾肥要适当增加;适当的密植降低田间湿度, 采取轮作与清除的方式将残体深埋。除此之外, 也可以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 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 75%百菌清800倍液隔10d防1次, 连续3次左右, 达到消灭该病害的目的。

5 茎基腐病的田间诊断与治理

茎基腐病俗称青枯病, 属于土传病害, 主要依附与土壤达到越冬的目的, 该病害的诊断要从根部着手, 一般都是由下部叶片向上迅速的扩展, 导致植株萎蔫, 呈现青枯状, 直至死亡。发病的时候茎基部变软, 内部出现空松, 风大的时候就会折断, 发病较快, 一般7d就会全株发病, 该病主要是在灌装期发病, 蜡熟期达到高峰。针对这一病害, 除了要选抗病的种子外, 还要适当的延缓播种期, 保持良好的田间透气性, 对种子进行一定的化学处理, 防止病害的发生。

6 结语

文中所提到的病虫害是当前较为常见的病虫害, 除此之外, 种植过程中还要根据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以达到防病虫害的目的, 促进产量的提高, 提高当地玉米种植的水平。

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玉米产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产量、农业增收。在玉米栽种过程中, 对于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不能单纯靠书本和培训, 而要结合自己本地区具体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肥力状况、玉米的生长发育特性等诸多情况具体考量, 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区的防治技术。通过人们对玉米病虫害控制的不断探索, 我国的玉米产业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我国农业也会有一个好的发展。

玉米虫害种类及防治 篇2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几个杨树用材林良种主要病虫害进行了多年调查研究,叙述了各树种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及生活史等内容,同时提出了各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利用杨树良种提供科学指导,并可提高木材质量及土地利用率.

作 者:李晶 岳鹏 关英元 王福森 李树森  作者单位:李晶,王福森,李树森(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岳鹏(黑龙江省鹤岗市林业局)

玉米虫害种类及防治 篇3

关键词 沙糖橘;病虫害种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6.6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32

沙糖橘的口味较为甜美且无渣,其不仅包含钙、磷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具有清热化痰、补血的作用,可以有效调理肠胃,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沙糖橘的原产地在广东,但广西的气候也符合它的种植条件,因此广西也有越来越多的沙糖橘种植产地,且规模不断扩大。但在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仅影响水果品质,而且还会减产,因此需要加大病虫害的防治力度。

1 沙糖橘常见的病虫害类型

种植沙糖橘树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但是常见的主要有以下3种。

1.1 疮痂病的特点

疮痂病是沙糖橘经常出现的一种虫害类型,不仅对嫩叶造成极大的损害,而且对花和幼果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导致沙糖橘减产。疮痂病的病菌主要是在病变部位越冬,然后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发育,当春季来临,长期处于阴雨潮湿天气,且气温超过15 ℃后,病菌将会逐渐产生分生孢子,从而借助风、雨及昆虫等媒介,传播疮痂病[1]。疮痂病的严重程度与空气湿度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也是关键的因素,如果长期处于阴雨连绵的气候,或者长期处于早晨雾重的气候,本病传播范围将会扩大,如果处于夏梢期,气温高时,基本上很少发病。

1.2 炭疽病的特点

炭疽病也是沙糖橘常见的病虫害类型,这种疾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不仅对沙糖橘树的叶片与枝梢造成危害,而且对沙糖橘树的花果也造成危害,如果受到寒、旱等气候的影响,将会加重病情。本病主要是由炭疽病菌引起,特别是当植株处于生长衰弱的时候,更加容易发病。一般来说,病菌主要是特定的形态在病部越冬,当时间过渡到春末夏初,气候条件变得高温且多雨时,病菌将会通过风、雨及昆虫等外在因素进行传播。只要气候温度处于21~28 ℃,就可发病,所以在柚发育期间都有可能出现炭疽病。

1.3 黄龙病的特点

黄龙病也是沙糖橘常见的病虫害类型,该病又被称为黄梢病,对沙糖橘树的叶片及嫩梢造成严重的损害。感染疾病后,不仅造成沙糖橘产量降低,而且也会造成果实品质低劣,最终导致整株树枯死。本病菌通常借助带病苗木、接穗等途径传播,而在果园内主要是借助传病昆虫等进行传播。

2 不同种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 疮痂病的防治措施

管理人员在对疮痂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如果是在新建果园进行种植,种植人员应当选用无病的沙糖橘苗木,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运苗和取接穗的过程中传播疾病[2];其次,当秋冬季节来临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做好清园修剪工作,将植株上的病枝全部剪除,并對落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需要疏删密度过大的枝条,使其保持良好的通风与透光条件,避免空气湿度过大;最后,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做好喷药防治工作。当植株的春芽生长到2 mm时,即可开始进行第1次喷药;当植株处于谢花期时,需要进行第2次喷药,需要注意的是在晚秋梢期,应当根据天气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喷药。同时,在幼嫩组织还没有被病菌侵染前,工作人员可选用30%氧氯化铜对植株进行喷药,如果幼嫩组织已被病菌浸染,工作人员可以选用不同种类的内吸杀菌剂交替对植株进行喷药。

2.2 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炭疽病不同于其他病菌,属于弱寄生菌,在正常情况下根本就不能入侵危害沙糖橘植株,当树势衰弱到一定程度后,病菌才能侵入,所以工作人员在对炭疽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做好肥水供应,尽可能增强树势,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沙糖橘对病菌的生理抗性。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观察沙糖橘树的生长情况,如果沙糖橘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病枝、病叶及病果,需要将其全部剪掉,并对其进行无害化烧毁处理,通过使用这些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病源。此外,工作人员需要特别关注夏季雨后的苗圃情况,这段时间最容易发病,如果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病情,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药物进行喷药防治,连续喷药次数为 2~3次,间隔时间应在7~10 d。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在3个阶段进行喷药,第1个阶段是成年沙糖橘树的新梢接受修剪后的时期,第2个阶段是幼果期,第3个阶段是果实膨大期,每个阶段需要进行1次喷药处理。如果沙糖橘树还没有被病菌侵入,工作人员可选用适宜的退菌特进行预防;如果沙糖橘树已经被病菌侵入,工作人员应选用不同种类的可湿性粉剂喷雾进行防治。

2.3 黄龙病的防治措施

工作人员在对黄龙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措施进行防治。首先,果园应当采取苗木检疫制度,对于新建果园,在调进苗木时,需要严格检测苗木是否发病,确保苗木无病才能带调进来进行种植,并且即使是无病苗木,也不能从发病地区调进来,必须要从无病区调进来。其次,应当选择在没有发病的地区建立苗圃,这样才能提高无病苗木的培育率[3]。再次,工作人员需要充分重视木虱的防治工作,因为黄龙病通常借助木虱进行传播。同时,该病主要是对沙糖橘树的嫩芽与嫩梢造成危害,所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特别需要注意在以下两个阶段做好喷药保护工作:第一个阶段是抹芽控梢期,第二个阶段是嫩梢期,这两个时期可以选用敌百虫、果乳剂等进行防治。最后,工作人员还需要铲除九里香,因为它是木虱的野生寄主,一旦在管理过程中发现病株,必须要及时挖除[4]。并且在挖除病株前,还需要进行杀毒处理,防止木虱飞离到其他的植株上。

3 结语

沙糖橘病虫害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极有可能导致植株死亡,从而使产量减少。但沙糖橘病虫害类型非常多,一种方法根本就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病虫害,需要对病虫害种类进行判断,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与危害,进而采取针对的预防与治理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种类的病虫害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这样才能确保沙糖橘的品质与产量。

参考文献

[1]黄素权.沙糖橘病虫发生情况及生态控制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5(9):73.

[2]赖炳伟.岑溪市沙糖橘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初探[J].南方园艺,2010,21(6):26-28.

[3]朱月梅.沙糖橘红蜘蛛的虫害防治[J].农家之友,2010(16):78.

[4]古崇.沙糖橘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云南林业,2010(4):44.

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篇4

在我国众多粮食作物当中,玉米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在生长当中较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蚀,所以必须具有相对的处理方案,从而遏制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了能够令农民朋友更加了解玉米病虫害的状况,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1 玉米病害的种类和防治措施

1.1 玉米丝黑穗病

我国的春玉米区普遍存在玉米丝黑穗病问题。病原菌对种子萌发后的胚芽进行侵害后,会随着生长点进行生长,只有到了穗期才能够发现。如果是病株,其果穗会较为短粗,苞叶状态正常,没有花丝,外表类似于球状。遭受这一病害的后期,会出现大量黑粉,果穗苞叶自行开裂。有的果穗受害后,生长较快,可是却无法结果,顶端呈现刺状,没有花丝。当雄穗受到病害以后,小花呈现黑粉包状,抽雄之后会产生大量黑粉。有些雄穗被病原体刺激后生长方面会导致畸形。基本通过土壤带菌的形式进行传播,并且在种子、粪肥方面也能够传播。侵害的温度在20~30℃区间,最佳温度为25℃,土壤中的含水量在12%~29%区间。可以通过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进行预防,将种子通过悬浮剂或者种衣剂包衣进行化学防治,再加强田间栽培的管理。尽快清除病株,采取轮作的方式,减少土壤内的带菌含量,及时调整播期[1]。

1.2 大斑病和小斑病

大斑病大多出现在叶片中,有时也会产生于叶鞘及苞叶中,小斑病则会危害到果穗方面,大部分地区均把这2类病害称之为玉米斑病。这一病害是通过小斑病而导致的,严重时期会达到10~30cm,有时几个病斑结合起来则会变成大斑块,甚至会毁灭植株。这一病害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温度方面。

应当选择具有抗病能力的品种,以当前市场品种而言,针对这一病害具有良好效果的品种较多,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治效应。并且也需及时清除越冬菌源以及降低发病初期的菌量。

1.3 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能够毁灭玉米,属于全球性爆发性病害,主要出现于玉米灌浆期,所以如果产生这一病害,则会对玉米的产量酿成严重的损失。玉米如果感染青枯病,则会出现水渍状,用手捏会感觉到内部较空,容易倒伏。苞叶会枯萎,果穗出现下沉,会导致玉米的叶片出现干枯,犹如被开水烫过一般,会立刻萎蔫。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措施可以通过当前的高新技术培育出品质优良的抗病品种。强化田间肥水的管控,通过腐熟农家肥,科学密植,打造对玉米有利的生长环境。及时将玉米底端的叶片摘除,清除病残体,降低病原菌量。如果大面积出现玉米青枯病,则可以通过药剂进行预防,可以选择400倍液的甲霜灵、500倍液的多菌灵,在每株玉米中灌注500ml的药液。

2 玉米虫害的种类及防治措施

2.1 玉米螟

玉米螟也被称之为钻心虫,这是由于其在幼虫阶段属于钻柱性害虫,在叶心被柱穿以后,玉米叶会出现成排的小孔。当雄穗抽出之后,幼虫会侵入到雄花中令雄花基部折损,雌蕊产生后,幼虫还会转移到雌蕊内对花丝和嫩苞叶进行咬食,蛀入到穗轴中对幼嫩籽粒进行侵害,有些幼虫会侵入到茎端吸食髓部,令茎秆折断。被虫害侵蚀的植株通常籽粒都不够饱满,有的还会无籽粒,大量减产。可以选择品质优良的抗病玉米品种,尽可能消除过冬的幼虫,降低害虫数量。在新叶期以及穗期通过药剂给予防治。通过赤眼蜂能够较好地清除玉米螟。

2.2 红蜘蛛

红蜘蛛也被称之为火蜘蛛、火龙,是螨类病虫,会导致玉米减产。红蜘蛛通常在玉米抽穗之后进行侵害,通过对玉米叶片内的养分进行刺吸,被害叶片通常会展现出较为细密的黄白色斑点,且逐渐退绿变黄,最终导致干枯死亡。

在秋后和早春灌水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清除越冬成虫。通过40%的乐果乳剂进行1:1的调试,搭配20%的三氯杀螨醇进行1000~1500倍的混合液,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深点食螨瓢虫、草蛉乃至食螨藓马都是红蜘蛛的克星[2]。

3 结束语

当前,全球气候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玉米病虫害的危害范围也逐渐扩大,周期性逐渐延长,产生的频率也有所提升,会严重危害到玉米的产量。因此必须强化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便提高粮食的质量与产量。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关于黑龙江地区玉米病虫害种类及防治的措施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2(3):47.

玉米病虫害防治 篇5

虽然玉米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它的成长可不是那么顺利的。种过玉米的人都知道玉米经常会遭受病虫害,一旦玉米遭受病虫害就会影响玉米的生长也会影响秋天玉米的收成。那么对于玉米病虫害应该如何防治今天在这说一下。

玉米小斑病:

一般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和小斑病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当病株率达70%时,病叶率才开始自下而上的发展;降雨早,病株率上升早;反之就晚。在病株率70%、病叶率20%时,若遇见中到大雨后,15天左右暴发。当病株率100%、病叶率30%时,又遇连阴雨天气,就要进行防治。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喷洒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

玉米大斑病:

选择当地主栽品种和长势好的玉米田,采取五点取样,检查每点的病株数、单株叶片数和严重度。一般病株率达100%、病叶率30%时,有降雨过程,即可进行防治。可喷洒12%绿乳铜等。

玉米圆斑病:

选择抗病品种,采取五点取样,每点查10株,检查病株率和单株病叶数。一般在抽果穗吐丝盛期喷药防治,用25%粉锈宁500-800倍液。

玉米黑粉病:

发现病瘤要及时割除。

玉米病毒病:

有玉米粗缩和矮花叶病(花叶条纹病),该病毒是由灰飞虱和蚜虫传播的,而田间的灰飞虱、蚜虫的多少与田间杂草的多少密切相关,而灰飞虱、蚜虫带毒的多少又与小麦丛矮病发生轻重有相关关系,所以可依据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来判断玉米病毒病的发生程度。在防治上主要是消灭杂草和防虫来预防玉米病毒病的严重发生。在田间调查中,发现可疑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喷杀毒剂控制,如5%菌毒清等。

玉米螟:

注意田间卵孵化差度和幼虫危害情况,并抓住关键时期,对第一代玉米螟进行撒颗粒剂防治。可用Bt乳剂制成颗粒剂或用白僵菌颗粒剂等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内,杀死初孵幼虫。

玉米灯蛾:

危害玉米田的主要有红缘灯蛾。在7月下旬开始调查100株上的卵数和幼虫数量,当发现500株玉米有2块卵,或被咬粒的果穗达15%以上时,立即进行防治。灯蛾初孵幼虫有集中危害的习性,在玉米吐丝后幼虫较多,可组织人工捉虫,或喷药防治。

玉米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探究 篇6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16

近些年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玉米由于其营养价值高、种植技术要求相对的较低,在农业种植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要想更好地种植玉米,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正确认识玉米病虫害的危害性,分析玉米病虫害产生的原因,进而科学、合理地實施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防治病虫害,尽量避免玉米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实现优质高产的目的[1]。由此看来,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有效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利于保证玉米质量和产量。

1 玉米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参考相关资料及对玉米种植情况的详细分析,确定玉米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病原基数与越冬虫口基数大

造成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病虫害的原因之一就是病原基数与越冬虫基数大。日渐恶劣的气候条件为病菌、越冬虫害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因此,在秋收之后,病原基数逐渐加大,在次年春天玉米种植时节或玉米幼苗生长时暴发,危害玉米植株,导致玉米生长不佳。另外,近些年农民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加大了除草剂、除虫剂的应用,促进适应力强、生存能力佳的新型害虫诱变,作用在玉米植株上会带来更大的危害。这也就是年年防治玉米病虫害,却没能彻底消除的原因之一。

1.2 气候原因

近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致使环境污染尤为严重,这其中包括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玉米种植需要良好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从气候条件这一方面来说,因为大气不同程度的污染,似植物种植区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另外,雨季来临时,频繁的降雨、没有足够的光照,会使玉米植株生长不佳,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而高温暴晒的环境又极易促进害虫繁殖和孵化,增加害虫数量,侵害玉米植株,致使玉米生长不佳[2]。

1.3 其他原因

除以上两种情况会引发玉米病虫害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能够诱发玉米病虫害。一是田间管理不合理,也就是农民为了提高玉米栽种的收入,大量增加重迎茬面积,并且忽略了病虫害的防治与根除,这易诱发病虫害的产生,使之迫害玉植株;农户在选择玉米品种时没有慎重考虑病虫害这一方面,致使所选择的玉米品种抗病能力弱,在玉米幼苗生长的过程中难以抵抗病虫害。

2 常见玉米病害

2.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能够严重危害玉米产量的病害,此种病害从玉米苗期到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病,一旦作用在玉米植株上,将会影响玉米生长,进而降低玉米产量。通常情况下,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会表现为玉米叶面上呈现出大小不一、半透明的圆形褐色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形成较大的病斑,或呈现椭圆形、或呈纺锤形,并且病斑上产生发灰黑色的病菌,其是病源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若玉米大斑病作用在叶鞘和苞叶上,斑点为不规则的纺锤形,中心呈现黄褐色,边缘呈现黄紫色。

2.2 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是一种由病原菌引发的病害,可发生在玉米的各生长阶段,致使玉米植株生长不佳,相应的农户收获的玉米产量也不多。这充分说明了玉米黑粉病侵害玉米植株,会影响玉米产量。玉米黑粉病作用在玉米植株会出现大小各异的瘤状物,随着病情的加重,病原菌逐渐生长、变大,从白色变为灰色,最后裂开,释放病原菌孢子,进而大面积的侵害玉米植株,导致玉米植株生长不佳[3]。

2.3 矮花叶病

矮花叶病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害,一般在玉米的生育阶段出现,尤其是幼苗生长时期,一旦作用在玉米幼苗上,将会阻碍玉米幼苗的生长,这对于玉米优质高产有很大负面影响。通常情况下,感染矮花叶病的玉米幼苗,其叶基部分会出现绿色的斑点,随着病情的加,绿色斑点逐渐扩散到整个叶子上,与此同时叶片粗脉制作间会出现不同颜色的条纹。

3 常见的玉米虫害

3.1 玉米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是一种常见的虫害,一旦爆发且作用在玉米植株上,会吸食玉米的汁液,并产生黄色的斑点,这会影响玉米光合作用,进而降低玉米的产量。这充分说明了,对玉米植株予以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加强玉米红蜘蛛的防治,否则将会降低玉米产量,进而减少经济收入[4]。

3.2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属于一种食性比较复杂的害虫,它对玉米植株的侵害比较严重。之小地老虎作用在玉米植株上,不但会咬啮玉米幼苗的心叶,也会在成熟的玉米叶片的背部群集,吸收玉米叶片中的养分。如此将严重抑制玉米植株的生长,致使玉米优质高产的目的难以实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小地老虎在白天通常会隐匿在地表下,在黎明时才觅食。农户在防治小地老虎的过程中最好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或生物防治方法。

4 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4.1 生物防治

为了尽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方法的有效应用非常重要。要想使生物防治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农户应当注意选择栽种抗虫、抗病能力强的优良玉米品种,并且在玉米种植区域引入害虫的天敌,同时注重建立科学的耕作结构,如此可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5]。例如在防治玉米蚜方面,可以选择小黑蛛、瓢虫类、步行虫等作为抗虫品种,一个玉米心叶中只需要一头草间小黑蛛就可以,其每日捕食15~25头玉米蚜,如此能够达到防治玉米蚜虫害的目的。

4.2 化学防治

合理应用化学防治方法,也能够减少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可能。对于化学防治方法的有效实施,需要了解病虫害诱发特点及高发期,进而做好玉米植株的观察,一旦发现病虫害,采用有效的药剂喷洒在玉米植株上,从而达到有效防治目的。例如,在防治玉米小斑病的工作中,合理运用化学防治方法就能够达到清除病害的目的。也就是在玉米小斑病发病时,摘除下部病叶,减少田间重复侵染的情况,同时在发病初期,利用适量的苯醚甲环唑、氟硅唑、三唑酮等药剂来喷洒玉米植株,能够有效消除小斑病病害。

5 结语

近些年,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情况下,玉米种植比例加大,良好的种植玉米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但近些年玉米栽种的过程中易受到玉米大斑病、玉米黑粉病、矮花叶病、玉米红蜘蛛和小地老虎等病虫害的侵害,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对此,应有效运用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切实有效的防治病虫害,以便实现玉米优质高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玉安.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17):101.

[2]王蕾,侯晓东.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5(2):78.

[3]徐贵英.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9):22.

[4]葛其权.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7):14.

[5]张乃君,齐彬彬,牛真,等.浅谈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0(11):22.

花生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 篇7

1.1 发生种类

一是青枯病。该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细菌性病害, 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 而以花期发病率最高[1]。在7月暴雨后骤晴的天气最易发生。病菌主要侵染根部, 使主根尖端变褐色软腐, 再向植株上部扩展, 直至植株顶部, 病株呈失水萎蔫状。植株从感病至枯死为7~15 d, 但开始感病时, 往往不表现出症状。二是根腐病。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感病植株矮小, 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 干枯脱落, 主根外皮变黑腐烂, 直到整株死亡。该病主要靠雨水和土壤传播。播种过早、过深或苗期田间积水, 地温低, 均易引发该病。三是白绢病。又称花生小菌核病, 主要发生于花生成株期, 发病部位在植株茎基部。其症状特点是:病株外观呈凋萎状, 检视茎基部, 可见患部表面及地际土壤表面出现2种病征:白色绢丝状菌丝体 (菌索) 和油菜籽粒状乳白色至茶褐色小菌核。严重时茎基部组织腐烂, 皮层脱落, 甚至仅剩下纤维组织, 拔起病株易断头。以菌核、菌索随病残体遗落土壤中越夏或越冬, 花生的种壳及种仁也可带菌传病。菌核随流水或雨水传播, 在适宜条件下从植株茎基部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致病。发病后, 病部及土表的菌丝体通过匍匐攀援作用进行再次侵染, 使病害扩大蔓延。高湿多温的天气有利发病。四是叶斑病。一般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开始发病, 但发病高峰均在收获前15 d。五是花生锈病。是一种暴发性的流行性病害, 发病初期, 植株叶背长出针头大小的疹状白斑, 以后叶背病斑变淡黄色、圆形。随着病斑扩大, 凸起呈黄褐色, 表皮破裂, 露出铁锈色的粉末, 病斑四周出现不明显的黄晕圈。六是病毒病。对花生产量影响极大。病毒病的寄生范围较广, 传播媒介是花生蚜虫、豆蚜等。

1.2 防治技术

一是彻底清园, 消灭菌源。春花生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落自生苗;重病田收获时彻底清园, 收集病残物集中烧毁, 勿用病藤沤肥。二是深翻晒土, 合理轮作。宜于收获后尽早进行, 在水源方便的地方, 还可引水泡田一段时间, 以加速病残体分解, 减少菌源。轻病田与禾本科作物轮作1年;重病田轮作2~3年, 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实行水旱轮作。三是选用抗病品种, 适期早播。因地制宜调节播种期, 以避过生长后期高温多雨的发病盛期和蚜虫危害高峰。四是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清棵蹲苗, 锄地时避免造成伤口, 生育期施入草木灰, 及时排涝。实行配方施肥, 合理灌溉, 促植株保持根系活力, 稳生稳长, 增强抵抗力[2]。五是药剂防治。防治青枯病、根腐病、白绢病, 播前用药剂拌种, 可用45%五氯硝基苯粉剂, 或20%氟纹胺可湿性粉剂, 或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或65%多克菌可湿性粉剂拌种 (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 ;或用药剂淋灌株穴, 在花生下针期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1 000倍液, 或农用链霉素1 000~1 500倍液, 或20%萎莠灵乳油1 500~2 000倍液淋施, 交替施用2~3次, 隔7~15 d施1次, 喷匀淋足。叶斑病主要以综合防治为主,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40%多菌灵悬胶剂1 000倍液喷施, 在齐苗后开花前各喷1次, 可兼治根腐病及黑斑病、褐斑病等病害, 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花生锈病, 可使用胶体硫液15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并可兼治叶斑病, 或用75%百菌清500~600倍液喷施。防治病毒病, 及早喷施防病毒制剂, 在防治蚜虫的基础上, 选用5%菌毒清400倍液或20%病毒A 500倍液喷洒。

2 花生虫害

2.1 发生种类

花生的虫害有昆虫和螨类130种, 但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不过10余种。其中以地下害虫为主。尽管各地为害花生的害虫种类不同, 但主要为地下害虫和蚜虫[3]。

2.2 防治技术

一是备耕期。春耕秋翻及春、秋播种前翻耕土地, 通过机械杀伤、曝晒、天敌取食等杀死部分蛴螬、金针虫等;合理施用基肥, 牲畜粪便等农家有机肥需腐熟后施用, 否则容易招引金龟甲、蝼蛄等产卵, 加重地下虫的危害。二是播种期。一般采用辛硫磷等农药的颗粒剂或乳剂, 撒于播种沟内, 防治越冬后上移的蛴螬、金针虫和种蝇等。三是植株生长期。该期虽然害虫种类较多, 但危害严重的只有花生蚜和斜纹夜蛾等少数几种。其中花生蚜可传播花生花叶病毒病, 因此应以治蚜为主。虫害单一发生时, 用吡虫啉、抗蚜威等防效在90%以上, 并有利于保护天敌[4]。食叶性害虫较多时, 可选用50%马拉硫磷、40%氧乐果、50%辛硫磷等药剂, 具有兼治作用。四是结果期。将辛硫磷、线虫丹等杀虫剂的颗粒剂或乳剂均匀撒施或浇灌于花生植株基部土壤, 可有效防治入土产卵的金龟甲或当年低龄蛴螬, 兼治地老虎、金针虫和拟地甲等地下害虫。

参考文献

[1]张月辉.花生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J].河北农业科技, 2007 (1) :21.

[2]段广印, 岳邦社, 杜保京.花生田的后期管理[J].河南农业, 1998 (9) :24.

[3]姚鹏, 门红军, 杜国彬.花生病虫害防治[J].新农业, 2005 (7) :22.

桔梗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篇8

1 桔梗炭疽病

桔梗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真菌 (Colletotricchum sp.) 。主要危害桔梗茎杆基部, 发病初期茎基部出现褐色斑点, 逐渐扩大至茎杆四周, 后期病部收缩, 植株于病部折断倒伏, 蔓延迅速, 该病一般于夏末秋初的7—8月的高温多湿季节发病。

防治方法:秋后彻底清理田间, 将残株、病叶清除出田外, 集中烧毁和深埋, 可减少病原菌;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 雨季注意排水, 降低土壤湿度, 可减轻病害的发生。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100~150倍液浸种10 min, 可消灭种子上的病原菌。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 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每7 d喷1次, 连续喷3~4次, 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 桔梗斑枯病

桔梗斑枯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壳针孢属桔梗多隔壳针孢 (Septoria platycodonis Sdy.) 。斑枯病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受害叶片两面产生直径2~5 mm白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病斑上面生有小黑点, 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生严重病斑融合成片, 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秋季桔梗地上枯萎的叶片应彻底清理, 减少菌源;雨季注意排水, 降低土壤湿度;可通过磷肥、钾肥的增施, 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创造适应桔梗生长, 不利于斑枯病菌蔓延的环境, 能起到减轻病害发生的效果。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 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7~10 d喷施1次, 连续2~3次, 即可达到良好的防效。

3 桔梗枯萎病

桔梗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 丝孢纲, 丛梗孢目。镰刀属真菌 (Fusarium sp.) 。发病初期, 茎基呈干腐状态, 并且变褐色, 病原菌通过茎杆逐渐向茎上部蔓延扩展, 致使整株桔梗感染枯萎病, 桔梗枯萎病可在高湿条件下, 致使桔梗茎基部产生粉白色霉层, 导致整株桔梗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在田间发现发病的桔梗植株应及时拔掉, 而在拔出桔梗的病穴中及时用生石灰粉灭菌, 并且把拔下的发病桔梗植株集中在一起烧毁, 防止病菌的蔓延;为了降低田间土壤的湿度, 可在雨后及时排水;而在给桔梗苗除草时切忌碰伤根部, 可通过此方法减轻桔梗的发病率。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雾防治, 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喷药时除上部茎叶外茎的基部也要注意喷到, 可连续喷2~3次, 每次间隔7~10 d。

4 蚜虫

蚜虫类昆虫属于个体细小且柔软的植食性昆虫[1], 种类繁多, 如麦蚜、红花指管蚜、萝卜蚜、葱蚜、桃蚜等, 体色分黑、黄、灰、绿、褐等多种, 蚜虫常常几十头或者上百头聚集在桔梗的内茎叶上危害桔梗。蚜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桔梗茎叶的汁液, 使桔梗茎叶萎缩、卷曲、不能正常开花结实, 根部也不能增大, 影响产量和质量, 发生时要多加注意防治。

防治方法:桔梗园周边的杂草要彻底清除,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蚜虫潜入。在有桔梗栽培的地方安放黄色的可粘蚜虫的板子, 主要利用蚜虫的趋黄性来诱杀绝大部分蚜虫。如桔梗上已有蚜虫, 则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 或用25%吡虫啉悬浮剂800~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或用50%敌敌畏乳油500~1 000倍液, 或用50%敌马乳油2 000倍液, 或用25%灭蚜灵乳油5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2], 每5~7 d喷1次, 多次连续喷洒, 直至蚜虫全部杀灭为止。

5 地老虎类

地老虎类是地下的主要害虫, 为地老虎属昆虫的幼虫, 是鳞翅目夜蛾科[3], 其中1龄和2龄的低龄幼虫主要以咬食或咬断嫩茎并且在幼嫩叶的桔梗苗上取食严重危害桔梗苗, 而3龄以后的大龄幼虫主要在夜晚出来活动危害桔梗, 白天则在苗床的土里潜伏, 常常通过将地面上的桔梗苗咬断, 使得桔梗毁苗或者缺苗, 直接对大田的桔梗移栽造成严重影响。

防治方法:在农业防治上, 为减少地老虎类的幼小虫体, 消灭来年的虫原, 可以通过机械来翻耕或者运用人力翻耕;还可以通过中耕除草, 以此来破坏地老虎类的羽化条件和孵化条件, 使得地老虎不能够繁殖。在物理防治上, 通过安装电灯和黑光灯来诱杀地老虎类的害虫, 其主要利用地老虎类害虫的趋光性;还可以将白酒、红糖、醋、水按1∶3∶3∶10的比例制成糖醋水溶液, 并加入总量为上述水溶液总量的0.1%的80%敌敌畏乳油, 将上述溶液装入诱蛾钵中, 并且将诱蛾钵安放在高于桔梗苗30 cm的支架上, 用此方法来诱杀地老虎类害虫, 并且每天清晨把诱蛾钵中的死蛾挑出来, 并且用盖子把诱蛾钵盖好, 而晚上再把诱蛾钵上的盖子取下, 诱蛾钵里的溶液每5~7 d更换1次, 并将诱蛾钵放置密度2个/hm2, 连续诱杀20~30 d。在药剂防治上, 可在450~600 kg/hm2细土中掺入4.5%敌百毒死蜱粉剂15.0~22.5 kg/hm2, 在春天播种翻犁土地时, 将上述配好的土均匀地撒在翻犁的土中, 通过用此方法可以杀灭越冬代地老虎类的幼虫;也可在12.5~15.0 kg细土上拌500 g加适量水稀释的50%辛硫磷乳油, 搅拌均匀, 即为毒土, 在播种时, 将其撒入穴内和沟内, 可防止地老虎类害虫咬食桔梗幼芽[4];若桔梗出苗, 则可在桔梗苗周围施撒适量的毒土, 通过此方法可杀害在夜间出土的地老虎类的幼虫;或者在桔梗苗床上用50%倍硫磷乳油2 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进行喷雾, 以此来杀灭地老虎类害虫。

摘要:介绍药用植物桔梗栽培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以期为栽种桔梗的农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桔梗病虫害,危害症状,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军华, 李绍生, 李绍伟, 等.环境因子对花生蚜虫发生程度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 2007, 9 (6) :719-720.

[2]段湘生, 曾文平, 陈明, 等.高效杀虫剂茚虫威的合成及应用[J].农药研究与应用, 2006, 10 (2) :17-20.

[3]IORIATTI C, ANFORA G, ANGELI G, et al.Toxicity of emamectin benzoate to Cydia pomonella (L.) and Cydia molesta (Busck) (Lepidoptera:Tortricidae) :laboratory and field tests[J].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09 (65) :306-312.

玉米虫害种类及防治 篇9

关键词:茭白,病虫害,种类,防治技术,安徽岳西

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 安徽省西部, 总面积2 398km2, 人口40.1万人。是典型的纯山区县, 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凉, 光照充足, 雨热同期, 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4.4℃, 年均无霜期213 d, 降雨量1 445.82 mm, 日照时数2 070.5 h, 平均海拔600 m以上。境内山清水秀, 生态良好, 是全国生态示范县, 大气、土壤、水质均达到了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 105国道、318国道贯穿县境, 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适宜于发展高山无公害、无污染的高山茭白, 便利的国道保障了茭白的及时运输。岳西县的茭白生产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功的样板。2010年全县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7 666.67 hm2, 较2008年增长11.7%。高山茭白产量7.5万t, 产值达1.4亿元。

茭白系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 喜多湿环境, 产品器官为肉质嫩茎。茭白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保健价值, 具有降血糖, 去烦热, 止渴, 消酒毒, 利大小便, 促消化等功效。食用菜谱上有焖、炒、煸、烧、凉拌等方法制作的几十种菜肴。根据收获季节的不同, 茭白品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双季茭白, 夏秋季采收, 采收期长达5个月;一类为单季茭白, 秋季采收, 采收期只有1个月。茭白在田间又分为雄茭、灰茭和正常茭3种。

1 茭白常见病虫害种类

茭白常见病害:一是锈病。叶反面初呈褪绿小点, 后稍大, 呈黄褐色隆起的小疱斑, 为夏孢子堆, 叶反面小疱斑破裂后产生黄色锈粉, 为夏孢子, 之后叶鞘和茎上也出现病斑, 严重时全叶逐渐枯黄干死[1]。二是胡麻叶斑病。发病初期叶片散生许多褐色小点, 后扩大为褐色椭圆形至长形病斑, 如芝麻状, 外围有黄晕, 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 渐向上部叶片扩展, 病叶由叶尖向下枯黄, 最后造成大片茭白叶片枯死。三是纹枯病。发病初期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浸状、暗绿色椭圆形病斑, 中后期扩大为云纹状, 病斑中央黄褐色, 湿度大时呈墨绿色;后为害叶片, 感染肉质茎, 病部有蛛丝状菌丝或小粒褐色菌核。四是茭白灰心斑病。在茭白叶片和叶鞘上形成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梭形病斑, 病斑中心灰绿色, 边缘褐色。高湿时病斑中心产生灰绿色霉层, 严重时叶片枯黄。茭白田常见虫害有:福寿螺、二化螟、大螟和飞虱等[2]。

2 防治技术

2.1 农业与物理防治

农业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好、结茭整齐、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为种茭。二是水层管理。春栽时, 保持浅水层, 缓苗后保持较深水层, 促进发棵和分蘖。分蘖后期水层加深, 以控制无效分蘖。越冬期不能干旱, 保持浅水层, 如遇冰冻天气, 应加深水层防冻。三是科学追肥。一般追肥3次, 第1次为提苗分蘖肥, 第2次为催苗肥, 第3次为孕茭肥。四是中耕除草。一般在植株封行之前中耕除草2~3次。五是及时清除残枝病叶。茭白封行后应及时摘除黄叶、病株病叶, 使田间通风透光。越冬前及时清除茭墩枯枝, 齐泥割除, 冬、春季灌水减少冬后虫源[3]。物理防治:在茭白田间防治虫害时大力推广使用诱虫灯、粘虫板。

2.2 化学防治

防治锈病, 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孕茭时禁止使用) , 或25%敌力脱乳油3 000倍液, 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12%腈菌唑乳油1 000倍液等喷雾, 7~10 d喷1次, 共喷3~4次[4]。防治胡麻叶斑病, 可用12.5%烯唑醇乳油1 500倍液, 或70%安泰生800倍液, 或40%异稻瘟净600倍液, 或25%使百克2 000~3 000倍液,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 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 kg/hm2, 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孕茭前停止用药, 防治3~4次。防治纹枯病, 可先用井冈霉素、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对水喷雾。用5%井冈霉素500倍液, 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或23%宝穗1 000倍液喷雾防治, 药量均为750~1 125 kg/hm2, 均匀喷雾, 隔7~10 d喷1次, 连喷2~3次, 药后15 d防效能保持在75%~80%。发病初期喷施异稻温净或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150 g/hm2, 对水75~100 kg喷洒于地上部。井冈霉素为内吸性抗菌素, 有治疗作用。也可用5%氨水剂400倍液, 或5%甲基托布津, 或50%多菌灵700~800倍液喷洒, 10~15 d喷1次, 共喷2~3次进行防治。防治茭白灰心斑病, 于发病初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25%三唑酮500~1 000倍液 (孕茭期千万不可使用) , 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 7~10 d喷1次, 共喷3~4次。在飞虱卵孵化高峰期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25 g/hm2防治, 在低龄若虫期常用10%吡虫啉300 g/hm2对水喷雾防治。二化螟和大螟在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若虫期用18%杀虫双水剂3 kg/hm2对防治;福寿螺可以人工捡拾、放鸭和使用5%梅塔颗粒剂防治。

参考文献

[1]吴友龙, 吴东根, 徐立军.水生蔬菜茭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 2008 (3) :27.

[2]翁丽青, 李忠伟.高山茭白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J].新农村, 2004 (2) :12.

[3]李翠英.几种常见茭白病虫害的防治[J].农家顾问, 2008 (8) :41-42.

玉米虫害种类及防治 篇10

一、甘肃甜樱桃主要病虫害种类

根据近几年对甘肃天水市的秦州、秦安、甘谷, 陇南市的武都、文县、成县等甜樱桃主产区病虫为害情况的调查发现, 多数樱桃园由于病虫的危害, 使甜樱桃树体生长不良, 树势衰弱, 结果延迟, 产量降低, 品质变劣。危害甜樱桃的主要病害有樱桃根癌病、腐烂病、流胶病、白粉病、立枯病等, 虫害有蚧壳虫类、梨小食心虫、山楂红蜘蛛、桃潜叶蛾、桃瘿瘤蚜等。

二、甜樱桃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主要途径

甜樱桃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 通过综合采用以下防治途径, 达到无公害防治的目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农业防治途径。通过选用抗病虫的品种及砧木, 培育选用优质壮苗;彻底清理果园, 刮除老、翘树皮;保护伤口, 合理施肥, 合理灌 (排) 水, 合理修剪, 果园生草, 合理间作, 深翻整地, 施足腐熟基肥, 树干涂白, 早春覆盖地膜或树盘培土等, 加强或改进栽培技术措施, 增强树体的抗逆性, 消除病虫害发生的条件或直接清除病、虫源。二是物理防治途径。利用颜色诱杀害虫, 拉网、挂条驱避害虫, 使用镀铝聚酯反光幕, 使用多功能膜, 秋季树干缠草绳, 灯光诱杀等人工灭虫。三是生物防治途径。利用苏云金杆菌 (Bt) 、松毛虫杆菌、杀螟杆菌、青虫菌等细菌制剂和白僵菌、黑僵菌、绿僵菌等真菌制剂以菌治病虫;利用天敌捕食害虫以虫治虫等生物的方法达到防治目的。四是化学防治途径。应用化学药品防治甜樱桃病虫害是目前为止所采用的重要防治方法, 也是果实中农药和有害物质残留的主要来源。2000年3月2日, 农业部发布了“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对果品生产中使用农药的种类作了规定, 包括禁用农药、限用农药和较安全的农药。在无公害甜樱桃病虫害防治中, 以不用化学农药为佳, 若要使用, 应以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为主, 严禁使用禁用农药。同时应该遵循“严格、准确、适量”原则, 在最佳防治期针对性用药, 交替性用药, 严格控制用量, 禁止盲目加大施药次数和浓度。

三、甜樱桃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㈠甜樱桃主要病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第一, 樱桃根癌病的防治。该病是土壤杆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植物病害, 是甜樱桃的主要病害之一, 几乎所有樱桃砧木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病害主要发生在接穗与砧木的接合处, 癌瘤形多为球形或扁球形, 使根系发育不良, 地上生长变弱, 树势衰弱, 树龄缩短。防治方法。一是育苗地块选用无病地块, 切忌连作, 至少与禾谷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选用抗病砧木, 嫁接宜采用芽接法;选购和种植无病苗木;出圃苗木要严格淘汰和烧毁病苗, 健苗可用生物抗菌剂K84或3о~5оBe石硫合剂浸根消毒。二是加强肥水管理, 促进根系健壮生长;避免在根颈部造成伤口, 对已经出现的伤口要及时进行消毒保护。三是发现病瘤应彻底切除并烧毁, 用1%GuSO4液或50倍液的抗菌剂402或5оBe石流合剂消毒切口, 外涂波尔多液 (1:1:15) 保护;用400×10-6链霉素涂切口, 外涂凡士林保护;用K84抗菌剂50倍液或10%杀菌优水剂10倍液+农药渗透剂800倍液涂切口。四是对已发病植株周围的土壤用生物抗菌剂K84或2000倍抗菌剂402液浇灌消毒。对病株要在治疗的同时着重加强肥水管理, 促使树势恢复。

第二, 腐烂病的防治。该病多发生于主干、主侧枝及枝杈处。春季为发病盛期, 病部表皮常流出褐色汁液, 发病后期, 病部干缩下陷, 呈黑褐色, 其上产生小黑点, 防治方法一是加强栽培管理, 增强树势, 提高抗病能力。二是及时剪除病、枯枝, 清除病树、僵果及残桩等, 集中烧毁。剪锯口周围死伤组织应涂煤焦油保护, 以避免感染。三是在果树发芽前, 刮净病斑和粗翘皮, 深达黄白色的新鲜木质部为止, 然后涂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30~50倍液或843康复剂、腐必清等杀菌剂消毒。全树喷布3оBe~5оBe石硫合剂。四是冬前及时进行果树涂白, 预防冻害。

第三, 流胶病的防治。引起流胶病的原因很复杂, 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多数人认为流胶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病害, 发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枝干病害引起, 虫害、冻害、日灼伤等及其他一些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流胶。二是由于修剪过度, 施肥不当, 水分过多或不足, 土壤理化性状不良等原因, 引起树体生理代谢失调而发生流胶。防治方法一是及时防治枝干病虫害, 避免冻伤、日灼伤, 减少枝干创伤。二是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 及时排涝、防旱,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三是于早春发芽前刮除病部, 喷涂药剂及保护剂。可以涂抹5оBe石流合剂, 然后再在伤口涂动物油脂、黄泥等保护剂;用生石灰10份、石硫合剂1份、食盐2份、植物油0.3份加水调成糊状涂抹;用杀菌剂 (如多菌灵2号原液5~6倍液、腐必清原液1~2倍液) 涂抹伤口;用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锰锌等与黄泥加水调成糊状后涂抹伤口, 并用塑料薄膜包扎等。

第四, 白粉病的防治。该病在叶背面上出现面粉状斑点, 当干旱时更为严重, 多在密植的樱桃园, 日光通透不良的部位发生, 严重时能使植株提早落叶。防治方法是:一是发芽前喷布5оBe石硫合剂。二是发芽后10d~15d喷布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5%三唑酮1500倍液2次~3次。

第五, 立枯病的防治。栽植6a~10a的樱桃树, 有时原因不明地枯死是该病的主要特征。发病原因一是地下水位高, 排水不良;二是冬季修剪过重;三是修剪后大树枝伤口愈合不好;四是生长期间过早落叶, 引起枯枝, 最后枯死。防治方法一是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果园, 加强排水。二是破除不透水的坚实层, 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三是为不使树势过于旺, 注意避免施肥过量和过分修剪;疏花疏果减少座果量, 收获后加强营养管理;修剪后及时保护剪口消毒。四是做好苹果透翅蛾、金龟子、叶螨、卷叶蛾、潜叶蛾等虫害及早期落叶病的防治工作。

㈡甜樱桃主要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第一, 蚧壳虫类的防治。危害甜樱桃的蚧壳虫主要有梨圆蚧、桑白蚧、苹果球坚蚧等。防治方法一是蚧壳虫类主要通过接穗和苗木传播, 应加强检疫工作, 严防带虫苗木及接穗进入。二是早春发芽前, 越冬若虫刚开始活动, 但尚未分泌蜡质 (约在4月上旬) 时, 喷布5%柴油乳剂或2оBe~3оBe石流合剂。三是5月前后用刷子或麻袋擦除枝条上的虫体。四是若虫发生盛期, 即卵孵化盛期 (约在6月上旬) , 喷布0.2оBe石流合剂或50%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 或80%敌敌畏1500倍液。五是要保护利用瓢虫等天敌, 应调节施药适期, 尽量避免杀伤天敌, 结合刮树皮, 修剪等, 清除越冬蚧群, 以降低虫口密度。

第二, 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又称桃折梢虫、梨小蛀果蛾、东方蛀果蛾, 简称梨小, 幼虫主要蛀食樱桃的果实和新梢。由于梨小食心虫寄主植物多, 且有转移危害的习性, 因此新建的果园应尽量避免桃、梨、苹果、山楂、樱桃混裁, 在已混栽的果园内对其主要寄主植物应加强防治。防治方法:一是消灭越冬幼虫, 可采用下列措施。早春发芽前刮除粗、老翘皮, 将皮屑集中烧毁;越冬幼虫脱果前 (约在8月中旬前) , 将草束或麻袋片绑在主枝、主干上, 诱杀脱果越冬幼虫, 并在果实采收后取下处理;对包装器材及堆果场所均应认真处理。二是于5月~6月间及时剪除被害有虫新梢。三是作好预测预报工作, 严格掌握用药时机, 一般在卵叶率1%~2%时开始用药, 常用药剂有10%大王星乳油6000倍液、10%桃小灵乳油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以及其他菊酯类农药。四是诱杀成虫可用人工合成的梨小食心虫诱剂或用黑光灯诱杀, 效果明显。五是园内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可有效地防治梨小食心虫第一、二代卵。在产卵初期, 每5d放松毛虫或赤眼蜂一次, 2.5万头/666.7㎡·次左右, 共5次。六是有电源的地方可以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第三, 山楂红蜘蛛的防治。又名山楂叶螨, 以刺吸式口器刺入叶片组织内吸取汁液, 被害叶片初期呈现灰白色失绿小白点, 随后扩大导致全叶呈灰褐色, 最终焦枯脱落;芽严重受害后, 不能继续萌发而变黄枯死 (此类害螨还有二斑叶螨、苹果全爪螨等, 防治方法相同) 。防治方法一是果树发芽前, 结合防治其他害虫, 彻底刮除主干及主枝上的粗皮和翘皮, 集中烧毁, 以消灭越冬雌螨。二是在红蜘蛛出蛰前, 经检查确认树干基部土缝内越冬螨数量较大时, 在树干基部培土拍实, 防止越冬雌螨出蛰上树。三是根据虫情测报, 在出蛰盛期, 可喷布0.3оBe~0.5оBe石硫合剂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四是在樱桃谢花1~2周, 第1代卵孵化完毕, 正值第1代幼、若螨活动期 (此时卵少且虫态较一致, 是喷药防治的有利时机) , 及时喷布0.05оBe石硫合剂。

第四, 桃潜叶蛾的防治。桃潜叶蛾每年发生5~7代, 以蛹在草内越冬, 春季展叶后, 成虫羽化, 成虫产卵于叶表面皮内, 卵孵化后, 幼虫在叶组织内潜食叶肉危害, 蛀成弯曲隧道, 并将粪充塞其中, 叶受害后枯死脱落。防治措施:一是扫净病落叶并烧毁, 以减少或消灭越冬蛹。二是展叶后, 4月下旬~6月上中旬喷虫螨腈3000~4000倍液, 20%杀蛉脲800~1000倍液或25%灭幼脲2000倍液。

上一篇:顾客忠诚度和美誉度下一篇:串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