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如何面对未来

2024-05-03

中国画如何面对未来(精选六篇)

中国画如何面对未来 篇1

(1) 中国如何继续保持经济增长规模与速度处于全球前列的挑战。据官方数据,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 4.5%, 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今后只有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遇到的国内外问题才可迎刃而解。

(2) 中国如何应对自身是世界最大民生工程建设体的挑战。中国内地总人口达到1 3.5亿, 必须解决占世界2 0%人口的粮食、就业、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环境与公共服务等基础民生问题。

(3)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最大资源消耗国之一的挑战。2008年, 中国G D P总量约占全世界的6.5%, 消耗世界石油、煤炭、钢铁、铝材、水泥分别占7.5%、29%、25%、23%、40%。

(4)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最大污染排放国之一的挑战。据统计, 2 0 0 9年中国的煤炭消费约3 0亿吨, 二氧化硫排放量2 5 0 0万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 2 0 0万吨, 废水排放量4 8 2亿吨, 固体废弃物1800万吨。

家电企业如何面对未来渠道之变? 篇2

在这场变革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的以经销商和大型商场为主的零售商应该如何进行变革。

以国美为代表的新型渠道业态和传统渠道业态之争从未停止,它们之间的矛盾到底应该如何解决。

新型连锁业态尽管锋芒毕露,但是也面临着国际强势商业资本进入和自身市场占有率不高的棘手问题……

面对着如此多的问题,中国的家电企业将如何去面对,中国家电业渠道将何去何从?

一、家电渠道的现状:

(一)家电渠道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电业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由引进国外生产线而发展起来。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在渠道模式方面,比较粗放,一般采取区域总经销的方式,即生产厂家――――区域总经销商―――― 国营百货商场――――-消费者的方式;零售终端几乎全靠国营百货商场。在渠道权力分配方面,国营百货商场占据完全的主导地位,鉴于当时是卖方市场,市场发育很不完善,厂家类似于商家的生产车间,在渠道中产品线的组织、渠道价格体系的制定和控制、渠道促销方面、售后服务方面,权力和责任都很少。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国营百货商场的发展萎缩,家电专营商场逐渐兴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此一阶段的家电销售渠道模式比较复杂,不但有区域总经销制的模式,还出现了区域多家经销商制。渠道权力逐渐向家电厂家倾斜,厂家开始重视向百货商场、家电专营商场推销,开始承担售后服务、价格体系制定等方面的渠道职能。在具体的渠道组织方面,各厂家开始在全国各市场设办事处,派驻推销员或办事员负责推销、售后服务等事务,厂家服务市场的营销网络初具雏形。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家电市场呈现买方市场特征,三、四级市场占家电的销售份额越来越大。渠道模式为:区域总经销制和区域多家经销商制并重,渠道模式比较复杂,国营百货商场在家电零售总额中的比重降低,而全国各地的家电专营商场所占有的销售额比重迅速增加,国美、苏宁、大中等大型家电销售连锁企业逐渐诞生。渠道权力的分配在厂商之间比较平衡,开始强调厂商合作。厂家的渠道组织方面,强势的、全国性的营销网络出现,具体组织形式表现为总部的销售部门和各地的销售分公司、销售办事处。此一阶段的渠道组织的最大特点是厂家的销售网络往往在不同的程度上取得了家电的产权或者较大的利润分享权,盛行高额的销售奖励、提成。厂家的渠道风险和成本剧增。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家电行业,各厂家,各地区的渠道模式差别较大,结合各厂家、各地区的实际,各厂家将区域总经销制、区域多家经销商制、直营经销制结合起来,各有侧重;在发达地区的一、二级市场,对于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大型连锁企业构成的强势现代渠道,一般实行直营经销制;而在发达地区的三、四级市场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市场,采用以代理――――批发――――零售这种传统渠道模式,实行区域总经销制、区域多家经销商制。在渠道权利的分配方面,对于大型连锁商业企业而言,厂家的渠道权力丧失殆尽,除了负责一部分渠道促销外,商业企业几乎完全决定了价格体系的制定和控制,同时商业企业也负责了大部分售后服务工作;对于采取区域总经销制和区域多家经销制的企业或地区,渠道权力则由厂家主导。从此阶段开始家电渠道领域,厂商之间为争夺渠道权力,冲突不断;渠道变革频繁。

(二)家电企业在渠道发展历程中遇到的问题

1.自建网络中问题层出不穷

家电厂家为了保证自己在市场的话语权,自建渠道,

以海尔、TCL为代表的家电企业均采用了自建流通渠道的方式,来增强企业在渠道控制方面的主动权,从而在产品同质化、竞争手段大同化的前提下,通过对自建渠道的绝对控制力,来实现对市场的灵敏把握以及阶段性活动的执行。但是,这种自建渠道使制造商背负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1)渠道建设与管理成本太大

为了摆脱大经销商的制约,家电企业进行了自营销售网络的建设,遍布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对中国家电市场地位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正是由于网络的过分铺大,家电企业的渠道成本越来越大,渠道减负不可避免,这就是以后大多数家电企业缩减渠道的原因。例如20TCL的“瘦身运动”,康佳、创维等企业的“减员增效”活动。至5月,渠道变革被乐华推向极端,乐华甚至将原来自营渠道一笔勾销,转而寻求大经销商(如国美、苏宁这样的商业企业)代理制,结果导致了身卖TCL的命运。

(2)渠道陈旧,缺乏创新

现在在众多的二级、三级市场一直沿用多年以前的销售渠道模式,仍采用多级代理制的方式,或是一个业务员管理一个小城镇的方式。“人在渠道(关系)在,人走渠道(关系)无”这种渠道模式弊端一直存在,却未能找到一种合适的渠道模式针对二三级市场,来消除这种弊端。

(3)渠道反映速度慢,经营效率低下

正是由于在二三级城市采取了多级代理制的方式,渠道过长,管理不便,许多信息无法及时、准确的传递到销售终端,而使渠道反应过慢,经营效率低下。虽然家电企业一直强调自建渠道的优势,像海尔、美的虽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立了工贸公司、或者营销中心,但大仅仅起到对当地渠道进行综合性管理的作用。

2.连锁业态冲突不断

与传统的家电经营业态相比,专业连锁经营的业态有着许多优越性。价格低,产品全、服务好等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同时连锁经营业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不足,通过价格战略,借东家打西家,通过不断的打压企业,来获得自己的“扩张”成本。由于二者这种不和谐的关系,导致冲突不断。

(1)家电企业与连锁经营合作中,缺乏渠道管理经验

有些家电企业过分依赖现有的大的连锁经销,期望能把自己的产品作为重点产品进行推销,于是陷入变相公关、结算回扣等旋涡中,而忽视了与消费者的沟通,并且由于销售出口只在单点进行突破,所以很容易造成销售瓶颈,在与连锁经营的关系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2)未能就利润分割点达成很好的协议,导致冲突不断

由于连锁销售业态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向家电生产企业打压利润,制造企业与渠道商之间的冲突不断,如去年国美与格力之争,志高空调和福建三联也因为几乎同样的原因而大动干戈,这证明在众多家电制造商和渠道零售商平静合作的外表下隐藏着随时爆发的矛盾。

(3)未能与连锁经营业态达到一种资源与信息的共享

连锁经营的信息中心、售后服务中心每天汇集全国大量的市场资讯、顾客反馈信息等,生产厂家由于与连锁经营业态冲突不断,不能及时的掌握这些市场信息,只能依靠自建网络的信息,而缺乏对终端市场的了解。另外,一些厂家为了及时的了解市场信息,又去做一些市场调查,即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得到一些明显滞后的市场信息,失去了市场的第一手资料。不能就市场变化,做出第一反应。

3.渠道模式单一

如何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篇3

在某种程度上我同意塔勒布的论断,所以在设计未来的问题时,我往往采用预测和情景两种分析方法。“情景”是这样一种方法,即你希望未来什么样,你可以做出几种想象,当然,人人希望美好的未来。你就根据你最希望达到的愿景,来假设它所需要的条件和路径,分析条件,设计路径。一般来说,人们也使用“情景”方法预想最坏的情景,分析出现这种情景的条件,然后采取措施,避免这种情景出现。情景分析需要最大的想象力。

在《黑天鹅》这本书中,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说,“即使我们取得了知识上的进步和成长,或者正因为这种进步和成长,未来仍会越来越不可预测,而人性和审社会‘科学’合谋起来向我们隐藏着一点”(p·xv)。退一步说,即便是我们不能预知未来,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未来,并针对想象提出“情景”,做好准备。我个人认为,实现情景目标,公众的动员和参与十分重要,二○○八年五月汶川地震证明了这一点。在这场大震大灾中,我们的政府以人为本,始终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镇定沉着,全面协调;我们的军人不畏艰险、舍己救人、连续作战;我们的民众见义勇为、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国际社会爱心相助,倾力支持。这场大震大灾中,从报灾到救灾,从灾区到全国,从国内到国际,责任、爱心、关怀、真诚、勇敢、正义在汇聚,在涌动,可歌可泣,可圈可点。公众动员和参与是一个治理的过程。

“治理是关于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互动以及他们如何连接市民。” “治理是指一系列的价值、政策和制度,通过这些,一个社会可以来管理它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进程。它是一个国家开发经济和社会资源过程中实施管理的方式。它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决策的过程。治理还被界定为限制和激励个人和组织的规则、制度和实践的框架。所以,“治理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也包括多元角色的互动”。为了正确理解治理,首先,要意识到重视公众利益并不意味着要约束政府。政府应当与其他角色包括媒体、一些社会组织、军事组织、宗教组织以及商业组织分享公共责任和共同利益。在这里,不能忽视善款接收机构的作用——有时叫公民社会,包括志愿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其次,“治理是一种驾驭和引导社会和组织的艺术”。“治理是决定权利如何应用,决定如何做出,市民或利益相关者如何参与的结构之间、过程之间以及传统之间的互动。”治理不仅决定走向哪里,而且也决定谁应当参与决策和以什么样的资格参与。基本来说,治理是权利、关系和责任:谁有影响,谁做决定,以及决策者是如何问责的。再次,企业和社会组织介入公共事务能够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在一些管辖区域内,企业更多地介入社会服务运作。有些政府也认为需要把一些功能转移给志愿部门。需要讨论的是在政府对于一些公共事务失灵或无力治理的情况下,如当超出政府管辖、政府能力有限或政府没有兴趣去处理一些公共关心的问题,这个时候,要发挥治理的独立作用。对于加拿大的经验研究表明,公共对话与政府的信任度之间有明显关系,公共参与可以提高政府的信任度。对于意大利的研究发现,公共对话能够提高经济运作。第四,公共事务越复杂,越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参与。人们逐渐认识到制度结构或关系——不只是政府内部的制度结构和关系,还包括社会部门的结构和关系,对决策产出发生重要影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政府对于公共事务的影响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事情越复杂,政府的局限性越明显。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相信,公共关心的重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信息和通讯技术发展问题非常复杂以至于不能由政府单独决定。

公众参与对突发事件治理首要的是社会责任。我所理解的所谓社会责任,有其特定含义,就是指在灾害事前和事后管理中,公众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救灾减灾的社会责任,从大的方面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救灾减灾应当承担的责任,它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救灾防灾意识与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提高、灾害发生后的参与;二是突发事件的管理部门在危机管理预案中对公众角色的考量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包括事前的培训、预案制定的参与,事后管理中的参与。

全体居民得到更好的应急培训和使他们有更好的应急准备是突发事件管理的基本前提,也是使危机管理体制和机制保持最低成本的基本要求。“突发事件的第一个反应者可能不是警察或消防人员,或许是当事人或目击者。”这是一位美国“九一一”事件亲历者的经验。以二○○八年春运期间广州火车站滞留旅客为例。二○○八年春运期间,广州火车站旅客滞留初期,政府应急机制尚未启动时,广东志愿者就反应较快,主动到火车站服务,到列车上服务。当大量滞留旅客拥挤混乱时刻,志愿者进行心理疏导,沟通劝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防范恶性事件,而且有助于帮助政府与滞留旅客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为抗击寒灾影响,广东省志愿者协会组织六千多名志愿者在广州火车站和京珠高速公路为百万滞留旅客提供的应急志愿服务,保障了必要的饮食、防寒与安全。但是,对于拥挤在火车站的人来说,最直接的问题是信息缺失。在突发事件中,信息确实会导致恐慌。广州火车站的信息缺失导致了恐慌快速蔓延与巨大人流盲动,造成群死群伤。湖北姑娘李红霞不可能被冻死、饿死或困死,她死于舍不得行李而弯了腰,几分钟之内就被踩死。在这期间,也曾发生滞留旅客对志愿者的无礼行为。类似广州出现的问题,国际上一般是通过提高全体公民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来减缓或消除危机。这点可以从国际经验中找到佐证。人们之所以说“突发事件的第一个反应者可能不是警察或消防人员,或许是当事人或目击者”,是基于美国的历史和经验。美国非常重视市民的危机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九一一”事件中,从“双子座”往下撤的人群,仍然礼让女士和行动不便者,在被劫持的飞机上,居然有乘客主张用投票决定是否冲进驾驶舱制服恐怖分子等等。现实生活中,美国也确实重视对平民的危机意识和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美国著名的组织——市民服务队(Citizen Corps)遍布美国,涉及广大居民——它要求每个居民对于自己的家乡和所居住的城市承担应急的个人责任,参加培训,掌握应急技巧,在遇到紧急状态时迅速做出反应,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和维护社区安全。市民服务队的宗旨是每个人都对国家安全负有责任,它要求每个人作为个人的责任时刻准备着,去参加训练,提高在第一时间就祝贺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志愿参与当地的突发事件应对、灾害救助和社区安全工作。日本在这方面也有值得借鉴的经验。“日本政府在阪神地震后还加强了政府管理部门、防灾研究者和地区民众三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日本三千多个市、区、町、村资助防灾组织率约达60%,多数家庭加入其中。日本积极推动市民防灾教育和防火训练的实施,以及社区志愿防灾组织的建立,改变过去单一依靠政府进行减灾工作的传统,努力建成一个由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组成的全社会防灾体系。”事实上,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如果当事者不会出现惊慌,大家就会有意识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广州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后来总结说,“如果当时广州火车站的旅客有应急意识和一定的应急能力,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各种拥挤、混乱,甚至是恶性事件”。从广州的经验看,仅仅有应急志愿者和应急人员是不够的,必须培养全体公民的应急意识和提高全民的应急能力。

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必须建立在应急管理部门在充分分析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基础上,应当包括应急教育和培训内容,并尽可能让市民都能接受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还要通过广泛的社会讨论产生和形成。所谓社会讨论,就形式来说,既不是有关政府的闭门讨论,也不是网络空间上的散漫议论,它需要吸引所有的相关者参与,如政府部门、军队警察、社会组织、志愿者以及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就讨论内容来说,要讨论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诸如,一定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会有哪些?怎样传达信息最有效?怎样做出最快的反应?怎样发现危机?在危机中如何保护自己和帮助别人等等。通常社会成员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公众有权参与涉及它们自身利益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问题的讨论和审议,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被实施政策的地区和部门的各利益群体和个人都将参与应急预案的讨论和制定,并参与政策的实施;第二,通过参加应急预案制定,使公众对突发事件有全面的了解和理解,在突发事件中,他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从自己负责的部门做起,从自己管辖的地区做起;第三,通过参加应急预案制定,公众自己可以对于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监督和报告,决定如何采取行动,如何与应急部门衔接。

进一步说,公众参与的目的在于形成对于应急预案的广泛的群众支持和理解,在目标、原则、问题、优先步骤、政策和行动上,在参与者之间形成一致性意见。按照综合决策的原则,在决策的过程中,决策除由专门的委员会提出外,还必须得到公众的认可,虽然,公众的认可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是很含糊的。公众意见的一致性是指:一般的同意——大部分的参与者可以接受的条件,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参与者对决策怀有极大的热情。一致性也不是意味着全身心地同意或毫无疑义:其中可以存在不同的判断、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不同的分析方式。但是,一致性也不是少数人的意见,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必须得到充分的考虑。如果出现分歧可以进行协商。协商的目标是处理好突发事件中固有的问题,实现政策制定、目标确定或责任划分中的妥协。就整个应急管理水平而言,特别是对于中心目标而言,协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公众参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提高参与的水平和参与的效果,在建立公众参与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消除误解,那就是认为公众参与纯粹是非政府行为,相反,政府应当在公众的参与中发现自己的适当的位置,这样会提高公众参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突发事件管理也是一种文化,它应当通过潜移默化,成为人们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这个全新的行动最终要通过制度化来确立——我们在此所说的制度化完全是一个社会人类学的概念。在社会人类学中,制度是指已经建立起来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这种制度可以分为民俗与民德——在突发事件管理中,这种民德和民法表现为一种新的道德标准。这种道德标准的内涵是应当尊重和考虑所有的利益集团的需求和价值观。我们的时代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建立应急文化,并使这种文化成为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其他公民的行为准则和内心的价值标准。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是应对突发事件和减灾救灾中不可缺少的力量,这是我们从四川“五一二”地震得到的基本经验。四川“五一二”地震后, 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或是通过组织,或自发地赶赴灾区,他们出现在紧急救援、医疗救助、伤病陪护、心理救援、儿童教育、物资发放、卫生防疫乃至抢收抢种等一切需要人力的地方。赈灾初期,上百家民间组织自觉受命于危难之际,发出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之后,他们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独立行动,以最快的速度参与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这次赈灾中,志愿服务具有行动快、人数多、领域广、作用大的特征,是迄今为止我国志愿者动员最多、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志愿者也分别到达重灾区服务,其中台湾慈济志愿组织来的人数很多,涉及多个灾区乡镇,提供的服务类型多样。总体说来,四川“五一二”地震救灾志愿服务非常及时,在救援工作中做出了贡献,得到政府、机构与群众的高度认可。通常,发动青年志愿者依靠的都是团委,目前看来仅仅靠团委对志愿者进行有目的、专业性的培训是不够的。红十字会人员编制少,灾害到来时需要大量志愿者,也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与减灾救灾体制相适应的志愿者体制和机制。抗震救灾的经验表明,越是第一时间能主动和各级政府、指挥中心或者红十字会联系的志愿者,越容易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制定和实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建立合作与协商制度,不仅意味着要建立新的利益机制,同时要建立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行为规则——在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各个利益群体之间,就突发事件的管理制定全面的协议,在一个总的框架下进行合作,这样就可以达到突发事件管理的目标。协商与合作应当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合作与协商将由人们的心态变成一种行为,最终成为一种制度。没有协商与合作,突发事件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不可能的。建立突发事件预案综合决策的机制,必须建立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制度,这是因为:一、突发事件预案是一个不断调适的、周期性的过程;二、有关部门和利益群体应当参与突发事件预案的所有阶段,在一个多样化的社会里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涉及到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规划与其他活动者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问题;三、沟通决策各部门和决策涉及的各利益群体是综合决策的关键;四、综合决策是一个提出突发事件预案和推行突发事件预案的行动过程。所以,突发事件预案的综合决策既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又是一个参与的过程。所谓探索是指在制定综合决策之前,决策者应当会同专家对决策的目标和实际状况进行研究和评估,提出突发事件管理目标和具体的运作手段,并随着突发事件预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和修正。

为了提高居民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必须把公众信息、公众教育和公众沟通纳入到应急预案中,从国际经验看,信息透明化是制止谣言,稳定民心,预防突发事件转化为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政府和民众建立信任机制的基础。信息公开化的社会基础是政府和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信息越是公开,社会内在的信任水平会越高。

“九一一”事件发生不久,美国又遭遇炭疽粉末邮件的袭击,在民众中造成莫名恐慌,美国政府没有因为刚刚发生“九一一”事件而隐瞒真情。相反,美国政府方面都在第一时间向民众发布关于炭疽粉末邮件的信息。他们当然也考虑到发布信息可能带来的“负面因素”,但让更多人知情,就意味着更多人因有所预防而免于伤害。美国政府出色地处理了“九一一”事件,使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事件发生后,美国联邦政府和纽约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依据法律,在各自领域出色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联邦政府在危机初期就准确地给事件定性。布什总统在事件发生后一小时就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向全国公众和全世界公布了事件的发生,并明确表示美国遭受了恐怖主义的袭击。之后,布什以总统的权威领导危机事件处理,保证决策效力,同时放手让危机处理部门进行具体处理工作,使常设的危机部门——国家安全委员会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不久,布什宣布成立“国土安全办公室”来统一原来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反恐工作,并筹集巨额专项资金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在整个事件处理中布什还加强对媒体的管理,通过媒体快速传递权威信息,引导公众情绪。他在危机爆发三小时后又发表第二次全国电视讲话。当天晚上第三次向全国发表讲话。他说:“让人民知道发生了什么和了解政府还在运转,这非常重要。”事件的第二天,布什指示新闻处至少每天一次将危机处理进展情况告诉美国公众,提醒民众预防新的袭击,并控制不利于减轻危机蔓延的信息和谣言。

建立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并非一件容易的工作,但是这个问题不能回避。要把社会组织的变成实际行动,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机制,它依赖于:一、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个人对于救灾减灾形成一致的理解;二、对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利益群体的参与者社会组织进行有关问题的培训、教育和沟通的程度,培训的内容包括:救灾减灾的思想、合作与协商的形式,沟通的方式等等;三、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制定保证减灾救灾决策顺利实施的立法、法规和准则,《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条例》已经为在我国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奠定了法律和法规基础。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当保证各种利益的统一 —— 这应当成为一种制度,一种决策制度;四、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的税收政策等等。

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梁启超《新民说》:“所谓公德者,就其本体言之,谓一团体中人公共之德性也;就其构成此本体之作用言之,谓个人对于本团体公共观念所发之德性也。”“公德之大目的,即在利群,而千万条理即由是生焉。本论以后各子目,殆皆可以‘利群’二字为纲,以一贯之者也。” 每个民族由于本身的历史、文化传统,由于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等,社会责任感和精神世界具有民族的传统的特点。把提高个人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视为公民的一种自主的选择,以完善全社会的应急机制,实现社会的平稳运行。只有每个社会成员承担社会责任,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责任感帮助人们努力挖掘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和本性,强调自己的行为适合客观的需要。四川“五一二”大地震唤起了全社会的责任感,从这场大灾难我们看到,只要大力呼唤和滋养国人的社会责任与精神世界,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将在任何天灾人祸、突发危机中,异常坚强、成熟、战无不胜。

让我们记住塔勒布的话,“结论:做好准备!狭隘的预测有麻痹或治疗的作用。小心那些神奇数字的麻痹作用。对所有可能的结果做好准备”。 需要再补充一句,就是要公众对所有可能的结果做好准备,这比什么都重要。

工程造价人员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 篇4

关键词:造价人员,把握,未来

工程造价贯穿于项目从筹建至竣工的全过程,是建设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招投标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正在大力推进与完善,国家相继颁发了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价格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新形势下,对工程造价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程造价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涉及社会再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所以它的作用范围和影响程度都很大。工程造价管理是加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强化工程造价的约束机制,维护有关各方的经济利益,规范价格行为,促进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的统一。其目标是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管理手段,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以提高投资效益和建筑安装企业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提出工程造价人员面对未来需采取的应对措施。

1 我国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供求关系失衡,造成市场竞争不规范,影响了合理定价

这几年,在政策宏观调控下,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有限,而从事建筑施工的队伍却有增无减。供求关系失衡使得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一些施工企业为争取施工任务不得不面对难以接受的招标条件,如压价承包、垫资施工、压缩工期、肢解发包、指定分包等,冲击了正常的工程造价管理,而现行的政策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

1.2 由于施工企业之间的历史差异,难以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

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曾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也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在和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一起参加竞争时,明显处于劣势。

1.3 工程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造价管理薄弱

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在工程建设阶段,只重视工程的承包价格、建造过程中的变更造价及结算造价,而对于工程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既有体制分割的原因,也有思想观念上的影响。

1.4 工程肢解发包,行业垄断严重

由于建筑市场缺乏规范的法制管理,某些建设单位在工程发包中不是从工程的整体利益出发,而是肢解工程多方发包。而有某些行业依靠特权垄断发包,造成现场的总包单位无法协调、安排进度和对现场进行统一管理。

1.5 对造价中介组织管理力度不够

近年来,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标底编制等工作的中介组织发展很快,而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却缺失。各种中介组织的资格认定和审批未能严格执行,造成从业人员素质不一。

2 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2.1 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是必须重点突出。很显然,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往往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结算工程价款,算细账。这样做尽管也有效果,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要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就要坚决地把控制重点转到建设前期阶段,当前尤其应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主动控制,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一般来说,造价工程师的基本任务是合理确定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建设工程造价。为此,应根据业务的要求及建设的客观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实事求是地确定一套切合实际的衡量准则。只要造价控制的方案符合这套衡量准则,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则应该说造价控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控制理解为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以及当实际值偏离目标值时,分析其产生偏差的原因,并确定下一步的对策。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当然是有意义的。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人们将系统论和控制论研究成果用于项目管理后,将“控制”立足于事先主动地采取决策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及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这是主动的、积极的控制方法。即,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反映设计、发包和施工,更要能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

2.3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造价最有效的手段

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包括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造价控制者及其任务,明确管理职能分工;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包括重视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监督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包括动态地比较造价的计划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采取对节约投资的有力奖励措施等。

3 借鉴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的先进经验

在国外发达国家,工程造价管理十分重视前期造价的确定和后期造价预测,科学地确定工程预算造价,并且只要造价指标一经确定,在执行实施中始终围绕这个指标,不轻易突破。同时,为了达到合理地确定造价,必须把各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特别是要重点考虑对工程的维护费用、寿命期造价效益、不可预见费用、风险因素等。实施过程中,对设计变更修改必须严格控制,需作认真的经济分析比较,要有严格的审批制度,不得随意变更修改。

3.1 工程造价是工程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国外,真正建立了造价、工期、质量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实现三者统一综合管理,这是我国今后努力的发展方向。工程造价管理科学化、电脑化和自动化的先进管理特点,电脑广泛应用在工程造价管理上,是工程造价科学化管理的标志。在科学管理上,国外十分注重资料的积累和信息的反馈,因为只有掌握大量已完工工程资料,建立工程造价资料数据库,及时获得信息的反馈,才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工程造价的发展趋势,预测工程造价。

3.2 扩大与国际上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组织的交往

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国际惯例,掌握世界发展动态,扩大与国际上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与组织的交往方面,合作关系十分必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应该走出去,积极参加国际性的工程造价管理组织活动,这样我们的造价管理才能达到科学化和先进化目标。

3.3 政府对企业真正放权,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要求政府要对企业真正放权,只起监督和产业导向作用,搞好宏观调控,为企业走向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政府主管部门应把精力集中在制定满足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规范,编制适用全国范围及地区性的工程造价指标,及时发布工程造价指数和计价办法等方面。在国外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政府的管理职能就是宏观的指导,其不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工程造价确定和控制不过问。这表面上是完全的自由和放任,但实质上政府是通过法制、标准、规范以及市场调节机制来加以间接的控制。

4 工程造价人员要把握未来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的挑战,我国工程造价人员必须明确执业范围和担负的重要任务。为了履行职责,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收集信息,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

4.1 思想品德方面

工程造价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往往要接触许多工程项目,这些项目的工程造价高达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价格确定是否准确、造价控制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国力,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且关系多方面的经济利益。这就要求工程造价人员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既能维护国家利益,又能以公正的态度维护有关各方合理的经济利益,绝不做以权谋私的事。

4.2 文化方面

工程造价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知识领域,需要浓厚的文化基础。在我国正式加入WTO组织,世界经济和市场日趋一体化的形势下,工程造价人员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也是十分必要的。工程造价人员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利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合理地确定造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以提高投资效益和建筑企业经营成果。

4.3 专业方面

集中表现在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工程造价人员应具有技术技能、人文技能和观念技能3种技能。技术技能是指能使用由经验、教育、训练产生的知识、方法、技能以及设备来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人文技能是指与人共事的能力和判断力;观念技能是指了解整个组织及自己在组织中地位的能力,使自己不仅能按本身所属的群体目标行事,而且能按整个组织的目标行事。

竞争市场的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造价人员必须掌握和了解全国各地区的造价资料以及发展趋势,掌握现代化管理的方法经验,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参与工程造价管理活动,总结经验,收集造价资料数据,分析造价变化因素,把握造价的真实和合理性,使自身的管理素质向更高层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工程造价管理更深层次、更广泛地开展,工程造价人员才能适应未来的造价管理工作。

5 结语

随时把握住市场价格的变化,把工程造价的编制工作做得细致具体,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我国加入WTO组织后,工程造价人员更要把握住国际市场的各种变化,使工程造价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把握住经济市场发展的动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E

参考文献

中国画如何面对未来 篇5

数据中心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令人望而生畏:无限规模基础设施、严苛的业务需求以及对控制的重大转变—一旦IT专家们总有办法提前做好准备。

根据本周Gartner Infrastructure Operaations&Management Summit2014的会议内容,业务专家预测,公司内部数据中心架构将会按Amazon Web Services的云计算一样,拥有可扩展性和计费功能。

Gartner公司的管理副总裁Govekar表示,结合IT前沿的十字路口与企业预期,未来将有十个影响数据中心的趋势。①开放哲学。开放框架可以将数据中心拆分成多个低级别组件,这些组件都将遵循开放标准。而且只有少于2%的企业应用程序被设计支持横向扩展架构,企业IT需要避免把历史遗留程序带入开放架构里。

相反,要把新业务负载放到模块化设施中,并且和硬件供应商协商,引入更多开放标准的硬件和软件。

②自动化。这并不是新趋势,但IT自动化会在未来五年内发生变革,从投机到真实的实施。

问题在于IT管理员喜欢脚本。他们喜欢编写脚本,摆弄来自同事的脚本,并且在跳槽或离开后留不下一点文档。IT自动化必须从脚本演变为明确内容(定义任务的工作负载),接着进行启发式设计(基于运营数据的自动化设计)。银行现今已经使用启动式自动化,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所有想要的硬件,Govekar说。但目前来说他们还缺乏在任何时候自动化工作负载的能力

从任命一名IT领导者开始,推行自动化,发现并奖励能够编写具有弹性、结构化脚本的管理员,并开始进行启发式自动化脚本的编写。

③软件定义一切。软件定义意味着控制层将从硬件剥离出来,数据中心的任何设备都将参与到此架构中。软件定义服务器已经被接受,软件定义网络与软件定义存储预计要到2017年才会产生较大影响,Govekar说。

不要认为软件定义一切的目的是节约成本,真真的问题是灵活性。在这个动荡的市场避免厂家锁定,并寻找可互操作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抽象整个数据中心。同样还要记住,传统数据中心不会因此就立刻消灭。

④大数据。大数据被以各种方式分析,解决问题。例如,警察无须在全城都布满警车才能降低犯罪率,通过分析可能发生的状况的热点、发生时间与历史数据就可以进行推断。

建立新数据架构来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和实时输入,是现今的一大变革。抑制企业IT使用大数据分析的最大问题不是数据架构,而是大数据相关的技能。

⑤互联网就是一切。IT需要管理咖啡壶吗?如果咖啡壶有IP地址,并连着互联网,那么IT就能管。

连接互联网的设备结合大数据分析,意味着企业能够自动化和优化其业务。也意味着每个终端节点都面临着安全风险。在数据中心可用性管理中,互联网就是一切意味着整形与客户优先级分层,而不是简单的采购更多硬件。

Govekar说,要建立可变更,而不是无法改变的数据中心。

⑥全网规模IT。不论好坏,领导希望了解为什么你无法做到像Google、Facebook与Amazon那样。

传统硬件与软件都不是为全网规模IT设计的,这意味着该趋势依赖于软件定义一切和开放架构,如Open Compute Project。其同样还依赖于IT的整体心态,能够接受试验和失败。

⑦移动。员工是移动的。用户是移动的,带上自己的设备已经演变成带上自己的玩具那样简单。IT服务台自然不能落后这一趋势,以免对声誉造成影响。

将数据隔离—个人、企业与应用程序数据在一台设备上进行隔离,这是技术部门需要考虑的。

⑧IT两手抓。无论多难,没有人会因为IT确保服务器与应用稳定运作而喝彩。IT两手抓意味着在维护传统IT实践的同时,安全地介绍与引入新流程。

采取策略,从应用开发与分层开始,将其应用到IT路线图,并想办法接近客户。同时关注两方面会让团队更加多样化。⑨商业价值报表。到2017年,大部分基础设施与运营团队都会使用报表与外界沟通。Govekar认为商业价值报表和IT报表对比,就如同拿游轮评价与游轮锅炉校准数据比较一样。它们服务于不同目的。

评估商业报表与听取IT员工的发言,因为他们也是业务的利益相关者。

⑩可控的尝试。以上趋势都可能造成影子IT,业务部门可能绕开IT而不受约束。

中国如何面对朝鲜 篇6

去年秋季以来,朝鲜的对外态势越来越急剧地向过度强硬、挑衅甚而极端的方向恶化:几乎不断地向韩国发出军事威胁言论;违背联合国安理会2006年1718号制裁决议发射大推力远程火箭;在遭到国际社会和安理会主席声明谴责后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和六方会谈先前达成的所有协议,开始恢复核武设施,并且废除半岛南北双方经多年对话和谈判达成的各项经济交流和合作协议。

今年5月25日,朝鲜更是采取了严重危害东亚稳定和安全、严重违背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和安理会对朝决议的重大行动——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随后,朝鲜军方代表针对韩国因朝鲜再次核试验而决定全面加入美国主导的“防扩散安全倡議”,宣布朝鲜退出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从而将对韩国的动武威胁扬言升级到迄今为止的最顶端。简言之,由于朝鲜的行为,国际社会面对的朝核问题形势极端困难,半岛安全状态处于2003年以来的最坏局面。

与此同时,朝鲜政府的对内态势也相当急速地递变:“先军政治”取得甚至比过去更大的国家主导地位,国防委员会主宰全国一切事务的法律地位据报道正式完全确立;一些被外界媒体广泛认为非常强硬和相对年轻的将领被晋升到国防委员会内和军界最高层,他们的权力和决策影响被认为大为增进,同时军方而非政府文职部门愈益频繁地宣告国家重大对外立场。

这些国内变动显示朝鲜正在着力开始一个对朝鲜至关紧要甚至最为重大的过程——超强硬姿态,军事挑衅言行,追求公认拥核地位符合朝鲜的国内政治逻辑。

必须坚持原则

中国外交部在朝鲜第二次核试验当天发表声明,表明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强烈要求朝鲜信守无核化承诺,并且停止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相关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中国政府再一次庄严宣告,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和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是中国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此强调,中国主张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坚持半岛无核化目标。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妥善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

半岛无核化与中国的战略安全及外交处境休戚相关。在此,需要大致重提本文作者在2003年1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中国不能不警觉的未来可能危险在于:(1)从最坏处着想,中国并非全无可能有朝一日在什么问题上遭到核压力,而倘若发生这种情况,中国或许会一时处于进退两难的战略局面或对外政策境地;(2)如果朝鲜拥有规模可观的核武库,日本(现在甚至可以说还有韩国)就有可能被刺激走上核武化道路,并且大力发展导弹能力和其他进攻性能力;(3)如果朝鲜有核攻击能力,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就始终有因此被加剧了的、美国及其盟国与朝鲜爆发严重军事冲突甚或战争的可能,而如果爆发新的朝鲜战争,中国即使不被直接卷入其中,也必定遭遇严重的战略决策困境,并且遭受种种严重的间接损害;(4)中国还很可能由于朝鲜拥有核武库而面临种种可以设想的双边和多边外交困难。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朝鲜再次核试验后强调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半岛无核化目标,不能因为现在或可预见的时期里做不到而放弃这原则。因为从中国的紧要国家利益出发,这迟早必须做到,而从中国势将愈益增进的能力来说,这迟早也能够或至少大有可能做到。

历史经验已反复多次地证明,单单用中国的援助和宽容换不到对华友善,在朝核问题上尤其如此。

我们还需要认识到,我们现在已面对这么一个朝鲜:拥有核武器,拒绝放弃核武器,大力发展核武器。一般而言,在决定中国对任何一国的态度和政策方面,首要因素或者至少主要因素之一,应当是该国对中国的态度,而中国对该国的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应当是塑造或促成该国对中国采取符合中国的基本利益和起码尊严的态度。这是国际关系中天经地义的常理,中朝关系并非例外。

中国应当对继续提供的中国援助附带坚决和合理的政治条件,主要是对华友善、和平对外政策方向和非核化进展。

坚忍发挥作用

如果大致只看中国约六年来关于朝鲜核问题的处理经历和直接得失,那么我们只是看到中国对朝鲜和朝鲜半岛的政策的一个方面而远非全部。事实上,所有这些经历和得失还可被置于更广的视野和更深的“景深”之中,那就是区域地缘政治经济全局与其较长久的未来,由此呈现出来的图景显得对中国有利得多。

最具决定性的大事态是中国近年来迅速崛起为具有巨量国际经济联系的巨型经济大国,并且由此具备了规模和可有效能远非先前可比的国际政治影响资源。它与得益于此的更广泛更积极、同时总的来说不失稳健的国际政治介入一起,在美国的东亚权势和安全作用渐趋衰减,华盛顿对中美间选择性安全合作的需要愈益增大的背景下,中国迟早将成为对东部紧邻朝鲜半岛影响最大的国家,尽管它正面对朝鲜核问题带来的艰难和挫折。

历史上此类事态屡见不鲜:从中长期看,巨大的民族国家规模优势和力量对比发展优势是决定性的,它们足可绰绰有余地弥补短期和局部的战略缺失和政策缺陷。

同样应当明白,中国的对朝和对韩政策行为从主要方面去看依然有利于中国的半岛影响力,有利于它们的保存、积累和建设。中国坚持不为朝鲜非核化而全然疏离朝鲜,以格外的毅力长期忍耐主要出自对方行为的关系困难;中国持之以恒地以最大援助国身份援助朝鲜,同时操作对朝贸易和投资,在朝鲜的经济交往国行列中遥遥领先。

对于韩国,中国除了一直积极发展经济关系、以至已经成了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外,还不失审慎地控制和致力于消减中韩间的争执和争端,并且近一两年来积极谋求发展两国间的政治关系,特别是在2008年5月与韩国一起,宣布将中韩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对朝韩两国的大致可谓“齐头并进”的政策努力提示,中国在以几乎特有的耐心和耐力“从容”追求自己在半岛的长远利益——与半岛和平、稳定、未来繁荣甚至半岛自主和平统一前景契合的长远利益,并且保持和拓宽未来的政策选择余地。

就此而言,中国之深切卷入朝鲜核问题的解决努力也大有裨益,因为这增进了中朝和中韩间政治交往的频度和密度,从而增进了中国在半岛的政治影响力,并且(当然与朝鲜核问题方面非常引人注目的中美两国间磋商一起)强化了中国在关于半岛的国际政治中的公认地位。“路遥知马力”:也许这句中国成语是对中国半岛政策前景和半岛国际政治未来的最好比拟。★

上一篇:实习生思想教育下一篇:高中数学试卷评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