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护理

2024-05-04

防御性护理(精选九篇)

防御性护理 篇1

受冻害果树基本上都是种植在比较低洼的地段, 并且有地势越低受害越重的趋势。有的果园虽然地势比较低, 但附近有水塘等大水体, 对温度变化有缓冲作用, 因而冻害较轻。树龄越大则冻害越轻。入冬前施用磷、钾肥, 秋梢充分老熟粗壮则冻害较轻。不适时放梢, 入冬后末次梢不能正常转绿老熟或抽发冬梢的冻害就较重。

2 龙眼树冻害的防御措施

2.1 搞好果园规划, 避免在霜冻易危害区种植龙眼树

发展龙眼生产时要认真搞好规划, 在建立新果园时要充分考虑利用小气候环境来避免冻害的发生。以选择地势开阔, 冷空气易于排泄的缓坡地最为理想。如果附近有水库鱼塘等大水体则可以减小降温幅度, 冻害更不容易发生。

2.2 加强果园管理, 提高植株抗冻能力

加强栽培管理培养壮旺树势, 尤其是冬前增施磷钾肥, 使枝叶组织充实。适时促放秋梢并控制冬梢的发生。于11月中下旬, 利用15%多效唑50g+40%乙烯利9.4~11.3m L+特丁基核苷酸半包, 兑水15kg, 1个月之后再利用40%乙烯利7~10m L兑水15kg再喷施1次, 基本控制冬梢的抽生。

2.3 树体保护

入冬前对树的主干、主枝进行涂白或用稻草包扎, 可起有效的保护作用, 尤其是小树用稻草包扎可大大降低死苗率。对于地势低洼冷空气易于沉积的地段, 要对根颈部培土。目前比较有效的防霜冻方法是在树冠上方搭棚, 在苗圃则沿苗床搭棚。如果树体高大不易搭棚则直接将稻草等秸秆物覆盖到树冠上也可明显减轻冻害。直接用塑料布覆盖到树冠上能明显减少覆盖区内霜层厚度, 但接触到塑料布的枝叶受冻仍较重。因此, 最好用架将塑料布撑起, 并留有通风口。霜冻过后必须注意在平流寒潮到来之前撤去稻草等秸秆而改用塑料布覆盖。

2.4 果园熏烟防霜

要使熏烟防霜取得较好的效果, 必须使用发烟量大、烟雾较浓重的发烟剂, 大面积统一行动, 从日落开始整夜熏烟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的群众采用喷水洗霜的方法, 在霜冻较轻时有一定效果。但在霜冻较重时喷水洗霜反而会在枝叶上结一层薄冰加重冻害。

3 龙眼冻害分级标准

根据自治区农垦局陈锦祥高级农艺师提出龙眼冻害分级标准, 其枝干冻害分6级:0级, 树冠与茎干均不受害;1级, 树冠受害干枯﹤1/3或主干枯度1/3;2级, 主干受害干枯宽度﹤1/3~l/2;3级, 树冠受害干枯>2/3以上或主干受害干枯宽度l/2~2/3;4级, 树冠受害全部干枯或主干受害干枯>2/3;5级, 接穗以上部分全部受害干枯;6级, 砧木部分受害干枯, 全株死亡。

4 不同冻害级别的护理技术

4.1 冻害0级霜冻树的护理

0级霜冻树的树冠与茎干均不受害, 但部分植株其顶芽受冻干枯死亡, 或者顶芽和叶片外表虽然良好, 但其体内细胞组织己遭生理破坏, 要想修复其体内已破坏的细胞组织, 则必须进行淋水和施肥, 恢复其生理活性, 否则是不可逆转的, 会影响次年花芽分化和抽生花穗。2003年1月份受霜冻的龙眼树大多数植株属于这种情况。因此, 在霜冻之后立即进行灌溉, 并且淋施复合肥0.2kg~0.3kg/株, 恢复其树势。叶面追施高美施叶肥400倍液2~3次, 间隔7~10d1次。

4.2 冻害1~2级霜冻树的护理

该级别霜冻树主要是结果母枝的晚秋梢或秋梢以上部位的枝条和叶片部分受霜冻干枯死亡。可以在霜冻过后及时剪除冻死干枯部分, 让未受冻的健康叶片能获得阳光照射, 光合作用充分, 能促进侧芽饱满和花芽分化程度高, 有利于修复机体内组织的机械损伤。霜冻后的护理方法可以参照0级霜冻树的护理技术。

4.3 冻害3~4级霜冻树的护理

针对这种霜冻树即受冻到树冠以下的植株截枝处理, 目前存在着2种不同的技术观点:受冻后马上截枝处理, 进行得越早越好, 以免植株干枯往下蔓延至根部;待气温回升, 未受害部位开始萌芽后截枝处理。据广西渠黎华侨林场朱建华农艺师进行霜冻树不同时期截枝试验效果调查, 发现待气温稳定回升, 未受害部位开始萌芽即3月份才截枝的霜冻树对照并没有发现植株受冻后沿着枝干往下干枯蔓延至根部的现象, 而在受冻后马上截枝的处理枝, 其冻害级别比例明显高于对照株, 特别是冻害6级的死亡株数比例大。这说明霜冻后立即截枝不能降低龙眼树的受害程度, 还会加重霜冻对植株的影响。

4.4 冻害5~6级霜冻树的护理

该级别霜冻树, 嫁接口以上接穗部分已死亡, 仅留下砧木部分或全株死亡。只有等到次年砧木萌芽抽生嫩梢后重新嫁接优良品种, 或者重新补植。可以改造种植其他耐寒的果树, 或者经济效益高的短期农科作物。

摘要:龙眼冻害防御及护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技术问题。霜冻对龙眼生产影响很大, 甚至是毁灭性打击。本文叙述了如何预防龙眼树免遭霜冻及受冻植株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龙眼,霜冻防御,护理

参考文献

防御性护理 篇2

摘要:妇产科护理是医疗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妇产科护理不仅关系着产妇能否顺利生产、良好的恢复,而且关系着婴儿是否健康、能否健康发育。近年来,随着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妇产科的护患关系也随之紧张起来,如何有效的规避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已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参考大量文献,找出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并干给出了护理方面的一些防御对策,来提高妇产科护理的水平,缓解妇产科的护患关系,使更多的女性得到更专业的照顾。

关键字:妇产科;产妇;护理;护理人员安全隐患;防御对策 背景

护理安全是妇产科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根本需求。就妇产科护理 而言,产妇能否快速痊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技巧和护理质量[1]。所以对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是极为必要的,探讨妇产科护理的防御对策也是势在必行的。特别是近些年来医疗事业的急速发展,医院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所以在当下分析讨论妇产科的隐患及防御对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提高妇产科护理的质量非常必要,只有护理质量提高了才能获得患者的青睐,进而提高广大患者对医院的信赖度,提升医院形象十分要。该研究将结合自身工作内容的实际情况,就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防御对策对策这一重要课题进行探讨[2]。

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妇产科护理中的各种安全隐患,主要涉及到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方面、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方面、患者自身因素方面、患者自身方面、护患沟通方面等内容,进而提出防范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对策,提出从增强护理安全意识、提高患者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几个方面,根据自身护理经验,进行详细的探讨研究。妇产科护理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

妇产科安全隐患就是指在护理的过程当中所服务的对象出现了一些机体损伤或心理障碍,这些问题轻则使患者机能失调,重则可能导致患者死亡[3]。纵观全国的医院,从医院到诊所,妇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还是普遍存在的。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2.1 护理人员的因素

2.1.1 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

绝大多数护士在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意识很强,她们能在保证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情况下,时刻保持警惕心理,把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风险意识比较强的护士能够很好的降低妇产科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但是也有部分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没有将安全放在首位,由此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例如:护士马虎粗心,对孕妇胎心的听取不够仔细,对孕妇的产程观察不够严格,甚至对孕妇常规的护理都有疏忽,对婴儿的的护理不够系统,使孕妇出现产后大出血现象,或者造成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后果; 还有很多护理人员忽视医院的具体规定,不认真贯彻执行“三查七对”的重要规定,出现药品送错,抽错血等事故;此外,还有很多医护工作人员自认为自己的工作经验足够丰富,拒绝及时学习新形势下的各种护理新知识,从而出现各种安全事故[2]。有些护士对患者的照顾不周,使患者收到医疗器械的损伤,护士在使用轮椅或者推车设施的时候,有些护士没有留意走廊和楼梯的台阶灯,会导致患者的摔伤。

1.1.2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法律知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普及,社会各个知识领域的人们的维权意识渐渐苏醒,他们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妇产科也不例外。孕妇本身及其家属把自己看成是医疗过程中一个特殊的消费者,要求自己享有公民应有的权利,要求享有公民应有的隐私权、知情权和同意权等, 如果这些权益得没有得到保障或者对解答不满意时, 就会引起纠纷[4]。

1.1.3 少数护士护理水平局限

目前很多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工作力不从心,他们当中很多人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多是专科生,接受知识的水平不高,工作经验有限; 有些人虽然多年从事妇产科护理工作,但是思想相对守旧,无法适应当前飞速加快的社会节奏,对新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方法掌握不够,导致护理工作不力[2]。有些护士专业知识缺乏,不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回答,对他们的提问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就会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不满和质疑;有些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差, 静脉穿刺时不能一次操作成功,多次操作又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病痛,引起患者的不满,护理人员动作不到位,导致婴儿锁骨骨折;没有实时监控孕妇产程,导致新生儿脑瘫;有些护士判断能力差,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判断不出来,所以不能及时发现,不向报告医生,遇到危急、危重患者需要抢救时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抢救, 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这就会给患者增加额外的痛苦,也会额外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4];有些护士因为急着交接班,在护理过程不能客观准确地体现观察。处理病情的措施不当,观察病情顾此失彼,有时分寸;有时新分配的护士来不及系统培训就仓促上岗,因为技术操作不够熟练,自己缺乏自信,导致患者也对护士缺乏信任,由此产生不满意而引起纠纷。当前,医疗护理服务中用到了很多高科技医疗设备,特别是妇产科,医疗设备的应用更加普及,同时,妇产科医疗领域中也不断出台了各种先进的管理知识管理理念,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及时了解高科技医疗器械的应用,及时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不断认清新的医疗形势,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的护理水平,从而保证妇科护理工作的水平。

2.1.4 护理人员长期疲劳

护理人员因为在妇产科工作的特殊性,他们经常加班,负荷过重,造成疲劳现象,如果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精神状态就会很差,因此他们会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久而久之对工作的热情慢慢减退,不利于护理工作的进行[1]。

2.2 患者自身的因素

2.2.1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当前社会,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妇产科也不例外,她们及其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5],再加上舆论的导向作用,更是使他们产生怀疑,患者在进行护理过程中,由于不熟悉治疗得常规程序,不理解常规程序,觉得一些相关常规检查没有必要,常规检查被误认为是滥检查,是恶意消费,尽管医护人员给予解释也难以奏效;有些患者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对治疗护理的期望值过高,当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则迁怒于护士[6];部分患者会因为对康复的极度渴望,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对护理人员挑三拣四,使得护理人员产生消极的情绪;一些患者出于自身的情况故意隐瞒孕史、病史,不听医护人员的劝阻擅自下床、出院,不配合相应的护理工作;更有部分患者恶意拖欠医疗费用,未完成治疗护理就逃之夭夭。

2.2.2患者不遵守护士嘱托

有些患者出于自身的情况有意、无意隐瞒孕史或者病史,极易造成医疗事故的产生;有些患者视护理人员的叮嘱为儿戏,护理人员人员再三强调的注意事项也不积极配合,比如在做过敏试验的观察反应期间擅自离开病房,在严禁下床时间擅自下床,宫外孕患者住院观察期间擅自出院,在输液过程中擅自加快输液速度;少数患者恶意拖欠医疗费用,在未完成护理治疗,身体虚弱时就逃之夭夭;部还有些患者住院使随身携带小孩,增加病区管理风险。这些现象都使得妇科护理工作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2.3 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甚至希望医院做到药到病除。但是护理行为是受到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的,也收到医疗设备的制约,对这种要求是不可能全部实现的,面不理解,护理人员就需要及时、主动并运用适当技巧做好沟通,面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如果此时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不够,回答病人和家属的问题时敷衍、简单、生硬,则易引起患者的不满;另外,当护理工作任务繁忙时,护士与患者交流可能减少,无暇顾及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感受、情绪和疑问,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而引起纠纷;当护士为患者寻找静脉输液穿刺部位时,时间过长则认为是护理不熟练,时间过短而引起一次穿刺不成功则认为是不负责任,患者使用静脉化疗药物时发生静脉炎则认为是护士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尽管这不是护理人员的责任,他们也会误解,如果不及时给出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有效的进行沟通,矛盾就会逐步升级。防御对策

3.1 提高安全意识,进行安全教育

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才能得到更多患者的支持,毫无疑问,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势在必行的,护理安全教育关系着患者和婴儿的健康,做到全面地预防才是保证互联全的基础。要转被动为主动,转消极为积极,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地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了解其必要性和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巨大麻烦,从而自觉维护安全意识,主动改变不良行为。

3.2 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

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仅可以有兄啊有效的降低护理纠纷,而且可以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提高医院的形象,同时也是确保护士人员和患者双方不同权益的最终解决办法。认真学习并掌握《护士条例》,要求护士严格遵守法律要求,在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的同时,向患者解释自己的行为,提醒患者不考虑法律可能承担的后果[4]。

3.3 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只有业务水平过硬,患者及家属在护士操作时才找不出纰漏,加上规范的服务,才能使患者感到安心满意。护士在护理时要以患者为中心,不仅规范操作,也要文明用语、举止文雅、礼貌大方,使患者感觉到被关注, 把优质的服务水平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

3.4 尊重患者隐私

由于妇产科是女性聚集的地方,是隐私最多的科室,很多女性由于种种原因不行把自己的隐私告诉任何人,这就给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私人情况,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在询问孕史、婚史、性生活等隐私问题时,要考虑周围环境,尽量在周围没人时问,或者低声询问;在记录床牌时,也要考虑是否会暴露患者的隐私。少有不慎,这些情况都

[7]会给护理工作带来意外的风险。

3.5 注意护患沟通

护士要掌握沟通技巧,做到热心接待、诚心交谈、专业护理、爱心沟通,在医院许可的条件下,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要求。我们医院一直坚持:对患者持关心和尊重的态度;在娴熟护理之余进运用娴熟的技巧进行积极主动的有效沟通;杜绝使用激烈的话语,拒绝使用生涩的词汇,断绝表现私人的情绪;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关注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和困难,关注患者机体病证等情况[6]。讨论分析

当前,医院妇产科的整体护理不断完善,新的护理模式不断产生,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如何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主体和客体的效应关系上,二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如果医院的服务无法满意

[8-9]患者的需求,其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然而,现行一些护理方法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由护理而引起的纠纷虽然不全是护士的原因,但是护士也存在着自身的一些不足,才使得患者及家属产生了不满。我国各个医院都存在着一些护理方面的问题,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态度,如何改观这一现象,是值得每一个护理人员深入思考的问题,护理安全隐患的是很多长期的、持续积压的问题,护理风险的防御是一项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任务,本文根据所阅读的大量文献,加上自身在医院护理的亲身体会,找出了护理中的漏洞和不足,对妇产科的护理安全隐患和防御对策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希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晓.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4)

[2] 吕玉华.刍议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2(09)

[3] 李硕.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2)

[4] 邹丹, 邱涛.妇科护理工作易出现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检验医学及临床,2011(04):11 [5]唐玉平,熊爱民.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 范. 护理研究200620(6):1473.

浅谈防御性驾驶技术 篇3

防御性驾驶技术即是以防御为主题的一种驾驶技术。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 流行于英国等西方国家。在我国, 每年约有10万条鲜活的生命, 消逝在滚滚车轮之下, 这相当于每6分钟就有1人死于车祸, 每1分钟就有1人在车祸中受伤。面对这些惨不忍睹的车祸现场, 我们在探寻车祸起因中都不难发现。绝大部分驾驶员在事故发生之前, 都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防御性驾驶技术基本含义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 能够准确地“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 并能及时采取必要的, 合理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即除了自己避免了风险外, 别人或物体“追着”撞我, 我能躲开的驾驶境界。

防御性驾驶我把他分成四要素:即预估风险、预留空间、循环调整、引人注意。

一、预估风险

他包括两层意思:1.常识中可以想到出现的风险。比如:我们在白天要注意光线突然变暗, 像进入隧道, 或由隧道里开出由暗突然到明, 可能出现看不见东西而发生事故。所以要了解人眼明暗适应时间的常识, 一般暗适应需10s, 明适应需1s;了解人眼视觉特性, 驾驶员对外界认识百分之八十来自视觉;了解行车速度与视野的对应关系;了解夜间视觉对颜色的辨认距离的关系;了解人体的生物钟节律, 即人的体力、情绪、智商大概的周期状态, 以便选择最佳状态安排出行;要适当了解各种道路情况下的摩擦系数与制动距离对应关系, 以便在可能出现风险的路面控制车速, 预估空间距离, 避免风险;了解汽车的机戒的一般常识, 以便应对、像制动跑偏、侧滑、一轴或两轴均抱死的现象。当然现在有了ABS系统防止抱死和侧滑, ABS灯亮时此功能就失效了。注意ABS, EPS等稳定系统只能是被动防止的一种系统, 关键还靠人为操作;如雨天, 我们根据常识会想到:制动时容易产生侧滑、抱死、及水膜滑溜、视线受阻、制动距离会延长。而ABS, EPS都不能控制你驾驶车辆的速度, 所以必须提前控制车速预估风险;雪天, 我们会想到制动距离延长滑溜, 要避免急踩制动;雾天驾驶会想到, 能见度低, 必要时要进停车场或服务区停车暂等;夜间行车, 我们会想到视觉变差, 视野变更小, 易疲劳等带来的风险, 特别是黄昏和黎明时, 光线不清加上疲劳等给驾驶人带来反应迟钝;在临近高速公路出口, 我们会遇到车辆突然减速、变道;超车时, 我们会遇到被右侧车辆遮挡住右前方的视线;以上举例是常识中出现的风险。2.意外中想不到出现的风险。比如:明明是绿灯时可以通行, 而另一方却要突然闯红灯;在转盘时或在封闭的公路上, 会有车辆、行人逆向行驶;在正常行使中突然从空中或侧面飞来不明物体砸向你等。类似这样的潜在危险还有很多, 而且会经常反复地出现在我们的驾驶环境中。这便要我们经常设定这样的假象风险, 养成提前分析预测风险的良好习惯。

二、预留空间

预留空间也分两钟:1.在常识逻辑中, 可预估到的风险而预留的空间。我们既然在掌握常识知识中预估到风险的存在, 那么就必须预留一定的空间距离, 来化解和消除所预估到的风险。比如:雾天我们行车时, 要防止追尾就要拉大车距, 打开雾灯, 近光灯, 闪光灯, 让别人也要注意你, 与你也保持距离;雨天, 雪天也如此, 要预防滑溜, 避免紧急制动, 防止结冰路段打滑, 要留有较大距离, 降低车速通过;夜间或 (白天) 通过隧道, 我们会想到:能见度差, 视野范围减小 (跟车速快视野变小一样) , 目测距离不准, 判断的事物不清, 车速就要放慢, 留有的安全空间就要适当拉大;在夜间高速路上, 由于视线不清, 路边的参照物不明显, 车距不能确定, 为防止追尾, 就要不断用变光的反光度的方法去确定前方车辆大致的距离以便留有足够的距离空间, 防止风险。2.预留, 突发的、无法预估到的风险空间。预留无法预估的风险空间, 就要我们审时度势, 发挥超前思维空间。比如:前方车辆或与你并行的超车车辆突然出现爆胎;路两边巷子突然穿出嬉闹的孩子;视线良好的路面突然出现散落的物品而形成的路障;相临车道或对面车道突飞不明物等出现的不能预测到的风险该怎么预估的问题。这就要我们认真分析, 预留一定的空间距离。根据经验:预留空间至少搜索到前方400 m~1000 m范围以上的交通状况。这就包括上面提到的可预估和不可预估的风险空间, 以便让我们有时间判断分析可能影响我们安全行为的情形, 为我们下一步采取行动, 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比如:以80㎞/h时速行使, 那么我们至少预留320 m的安全距离;同样如:在车流中, 经常会会遇到正常行使的前车突然减速;左右车道的车辆突然进入我们所在的车道, 甚至这些情况同时出现。这就需要我们的车辆要与前车保持至少4秒的安全距离。同时, 应避免与两边的车辆并排行驶, 使我们的前方和左右至少一侧, 始终流有足够的空间, 作为我们的应急逃生路线。那么怎知道4秒钟是多远的距离呢?实际还是速度乘4法则。首先在道路前方选择一个固定的位置或参照物, 当前车车尾超过参照物时开展数数:1001、1002、1003、1004, 如果还没有数到1004就到了参照物的位置, 这就说明离前车太近了。不管与前车保持4倍车速的距离还是预估400 m~1000 m左右的空间距离, 都可使我们达到判断路面上哪些是危险源哪些不是;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飞来的或是远离的物体、是在近处还是在远处, 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循环调整

预估风险、预留空间是连贯的, 在运动中, 变化中, 又是重复的思维和操作劳动。所以要不断循环调整。我们在驾驶时, 每一个间断都是“现在时”, 都是“进行时”, 都是新的环境, 新的空间。我们要保持不间断地, 有序地搜索车辆周围360°的空间环境, 及时重新预估风险和预留新的空间。同时, 还应避免被周边事物分散注意力, 以及被交规所定式的“安全”而停滞循环调整。比如:通过十字路口, 我们不能过度依赖信号灯, 而被交规“定式”没人闯红灯, 其实闯红灯的车辆和行人每天都可能发生;在变更车道时, 不要仅仅依靠后视镜, 而其他车辆说不定就在两侧的盲区;在我们减速或路口等红绿灯时, 不要以为后轮就一定会和我们一样平稳停车, 由于刹车失效或走神的驾驶员时刻都会发生;转弯时, 不要只顾前轮周边情况而忽视后轮周边情况。因此, 驾驶时, 我们的眼睛要像雷达一样进行不断的扫描, 不断地预估风险, 不断的预留空间。一般重复这样的顺序:即看看车前方400 m~1000 m左右的空间距离→左边车窗和侧视镜→仪表盘→后视镜→右边车窗和侧视镜→再到车前方。环境复杂时每6到8秒进行一次循环扫描。当发现有情况, 我们必须及时调整方位和间距, 达到避免风险的目的。

四、引人注意

经验表明, 我们驾驶再完美, 在别人看来都有可能出现漏洞。所以我们必须还要借助别人的眼睛来发现我们的不足, 让他们注意我们的行为, 理解我们的意图。特别是在他人的行为可能影响的到我们的安全驾驶或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时, 我们要及时传递出我们的意图, 并确认别人是否理解我们, 支持我们。否侧, 别人的行为往往会使我们被动地涉及交通事故中。比如:在夜间或能见度低的条件下像雾霾天、雨天、雪天, 别人看不清我们的行为;在我们变更车道转向前, 别人不知道我们的意图;在我们需要别人让行时, 别人不理解我们等等。面对这些情形, 我们就需要通过灯光、转向、喇叭、甚至手势, 让别人注意我们, 理解我们, 支持我们, 提醒我们。这样始终让我们处在行使参与中的主动位置, 掌控着时局的动态而避免风险。

预估风险, 预留空间, 循环调整, 引人注意, 是一个连贯的、相辅相成的, 驾驶思维活动。每个驾驶人要有预估风险存在的强烈意识, 尽可能预留空间, 并不断循环调整风险空间, 搜索出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源, 并进一步通过“引人注意”来远离风险, 避免危险。从而做到自己不主动发生交通事故, 不被动涉及交通事故, 做到“防患未然”。以达到“别人撞我, 我能躲开的驾驶技术境界”!

摘要:防御性驾驶技术是以“预防”为主的驾驶技术, 学好利用好, 每年可减少千万起交通事故, 为国家可挽回上千亿的经济损失, 以及使千万幸福家庭免遭失去亲人的痛苦。运用好即除了自己避免了风险外, 别人或物体“追着”撞我, 我能躲开的驾驶境界。

关键词:预估风险,预留空间,循环调整

参考文献

[1]张梦欣.《汽车驾驶技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年.

[2]《汽车实习指导驾驶员》.江苏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办公室, 2005年.

防御性驾驶相关信息 篇4

防御性驾驶含义: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准确的“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称为防御性驾驶技术。防御性驾驶的好处:降低卷入交通事故的概率;降低油耗及车辆日常维修费用;减少保险索赔,降低保费支出;减少驾驶带来的焦虑和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和车辆利用率;树立良好的驾驶形象。

要素 谨记“五大要领”避危险

“防御性驾驶核心内容主要有„五大要领‟,驾驶员一定要记住,并综合使用,可以避免危险。”“防御性驾驶技术”宣讲团的王警官说,“五大要领”为预估风险、放眼远方、时刻扫描、留有余地、引人注目。

1、预估风险:根据路况、天气等情况提前估计可能造成事故的潜在危险。在道路上行驶时,驾驶员每次都会面对各式各样的风险和潜在危险(比如雨天驾驶,必然会遇到路面湿滑、积水的问题,通过十字路口时候,可能会遭遇行人、非机动车、甚至是机动车突然闯红灯的行为,临近告诉公路出口时,会遇到前方车辆突然减速、变道的情况;超车时,会被右侧车辆遮挡住右前方的视线;车辆碰撞或失控后,驾乘人员经常会被甩出车外)。类似这样的潜在危险还有很多,而且会经常反复出现在驾驶过程中。这就需要我们养成提前分析、预测风险的良好习惯,以便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往往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并需要立即制定并执行行动方案来避免或降低风险。

2、放眼远方:行车过程中,我们需要搜索前方至少15秒范围以外的交通情况,以便提前分析和判断可能出现的、影响我们安全驾驶的各种情形,为我们采取下一步行动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有关实验表明,正常行驶中,从获得视觉线索,到判断是否有潜在危险,再到决定如何处置,这一“感知—分析—决定”的过程,一般需要6到8秒钟,而从决定到操控实现,还需要6到8秒钟。那么,如何判断15秒钟的距离呢?我们可以采取“乘四法则”进行计算,也就是,距离=时速数值(公里/小时)×4。比如,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那么,我们至少需要看到400米远的地方。而这里的放眼远方是针对不可预见的风险,比如通行环境良好的路面,是否会出现其他车辆、行人、散落的物品而行成路障。这些路障哪些是危险源,哪些不是危险源,是远是近,是运动还是静止,等等。放眼远方,用目光搜索到15秒范围以外的交通状况,往往可以让我们提前发现情况,从容应对,避免事故发生。

3、时刻扫描,顾全大局:驾驶时,危险来自四面八方,变化无常,我们需要保持不间断地、有序地搜索车周边360度空间的交通环境,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并有意识地避免被周边事物分散注意力。比如在过十字路口时,不要过度依赖信号灯,闯红灯的车辆和行人每天都有。在变更车道时,不要仅仅依靠后视镜,其他车辆往往就在我们两侧的盲区内。在减速停车时,不要以为后车就一定和我们一样会安全停车,经常会有走神的驾驶员和刹车失控的车辆。在转弯时,不要只注意前轮周边的情况,而忽视观察后轮的周边情况。因此,驾车时,我们的眼睛要像雷达一样不断扫描,不断重复地看看前方,再看看左边车窗和左侧视镜,然后是仪表盘、后视镜、右边车窗、右侧视镜,再到前方。这样的循环6到8秒钟进行一次。视觉搜索过程中还需要刻意避免被其他事物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做到眼睛在任何事物或方向上停留的时间不要超过2秒。驾驶员无论在何时何处驾车,都应当清楚的了解车周边360度空间的状况,以及车在整个道路交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同时为了能及时发现潜在危险,还要保持视觉搜索不间断的有序的进行,并有意识的避免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

4、留有余地:驾驶员要保持前后左右的空间,因为与周围车辆保持足够安全距离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让驾驶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采取应对措施从而避免事故发生。驾驶时,车辆往往是在流动变化的车阵中前行,这就需要我们的车辆与周围的任何车辆时刻保持足够的安全空间,以便从容地应对各种危险的出现。比如,在车阵中,经常会遇到正常行驶的前车突然减速、左右车道的车辆突然进入我们所在的车道,甚至这些情况同时出现。这就需要我们的车辆要与前车保持至少4秒的安全距离。同时,应避免与两边的车辆并排行驶,使我们的前方和左右至少一侧始终留有足够的空间作为我们的 逃生路线。那么,怎么知道4秒钟是多远的距离呢?在道路前方选择一个固定的位置或者参照物,当前车车尾超过参照物时开始数数,1001、1002、1003、1004,如果还没有数到1004就到了参照物的位置,这就说明离前车太近了。

5、引人注目:在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需要考虑他人的能力和行为时,让别人注意你,与你看见别人同样重要。驾驶员需要及时清晰的发出信号,向他人正确传递你的意图,并等待他人的回应,否则不要贸然的前进。在驾驶过程中,我们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别人注意到我们。特别是在他人的行为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安全驾驶或者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时,我们要及时传递出我们的意图,并确认别人是否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否则,别人的行为往往会使我们被动地涉及交通事故。比如,在低能见度条件下,别人看不清我们。在我们进入车辆盲区内,别人看不见我们,在我们变更车道转弯前,别人不知道我们。在我们需要别人让行时,比人不理解我们,等等。面对这些情形,我们就需要通过灯光、喇叭、甚至手势让别人注意我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否则,我们引以为豪的驾驶技术将变得毫无价值。

防御性驾驶的八大技巧

1)放眼远方——驾驶人员的视野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一般驾驶员只有3---6秒的观望距离。要延伸你的观望距离达到15秒以上。变道和倒车的时候要确保视野开阔。

2)环回视野——无论驾驶人在何时何处驾车,都应清楚了解车周边360度空间的状况,以及车在整个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位置。每5—8秒扫视侧、后视镜以洞悉四周情况。辨别车辆四周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改变车辆的位置以增大视野。任何时候都保持安全的跟车距离。倒车时注意观测潜在的危险,当有疑惑时,应下车察看;如有可能,请人指挥。

3)视线灵活——避免发呆凝视和专注凝视。避免紧盯同一目标超过2秒。避免分心,如景物分心(风景、美女、车祸);车内分心(小孩、音乐、手机忽然响起);身体分心(肩背痛、饥饿、尿急);精神分心(斗气、想家、琢磨某事)。4)留有余地——避免在车群中行驶。预估他人的行为,如超车、变道、刹车等。保持四周合适空间。倒车时,为您的车辆留出足够的空间。

5)引人注意——争取利用目光接触。使用警告装置,如指示灯、喇叭。确保安全最关键,如果没把握,就不要突然改变车速、车道等。倒车时,争取视野接触并且使用警报装置,当您还不能确信的时候,就先不要动。

6)众醉独醒——专心驾驶不能分神,注意观察路上其他车辆和司机的状态,识别疲劳症状,选择解除疲劳的方法,选择避让线路或停车地点,保持充足睡眠并制定行车计划。

7)轻车熟路——选择最便捷行车路线。道口操作三要素(提前减速、提前换挡、适当位置)。转弯、边线与观察(转弯或调头时三个危险方向、环型交叉道口不要随意变线、事先受阻时的观察技巧)。注意观察视线死角区域的行人和车辆。避免鬼探头,即行人或非机动车辆突然出现在视线障碍物之前。

8)有备无患——不要太相信自己对他人行为的预判,更不能心存侥幸,要随时调整跟车距离,在任何时候,车的前后、左右都应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并排行驶和视线盲点,留有逃生通道。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来调整驾驶,减速或保持空间。比如天气变化、上下坡、弯道、视线不清的道口、天色变暗或路边的停车,任何时候一旦觉到有潜在的危险,脚应立即放在刹车上,这个简单的动作意义重大。

23条防御性驾驶技术

1、驾驶员行车前的预防性自检

1)检查三水:冷却水,雨刷水,电瓶水。2)检查三油:汽(柴)油,机油,液压油。3)检查轮胎:胎压,胎纹,外观。

4)检查灯号:远近灯,刹车灯,方向灯(雾灯)。5)检查装备:灭火器、备胎、破窗小锤等。6)检查装载:有无超载超限、超员等。

7)上车前检查:上车要从车头顺时针(从车尾时逆时针)转到左侧车门。大车要弯腰看车底是否有小孩等。

8)上车后检查:仪表、车内物品、安全带等。9)根据驾驶员本人情况,围绕座椅与踏板的距离、方向盘、靠背、座椅高低等进行座椅调整。

10)调整两侧反光镜和车内的后视镜。

11)驾驶员在出行前,要做好以上项目的预防检查,发现车辆状况存在隐患以及乘车人员未系好安全带等情况,不能起动车辆,待整改后方可起动。

2、防御性起步和行驶

驾驶员上车起步前应环视汽车周围、上下情况,确保安全起步及行驶车道畅通,无障碍,无风险。行驶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1)前方:车辆、行人、车灯、标志;2)后方:车距、左右盲区、倒车障碍;3)上方:标志、信号、障碍、广告;4)下方:标线、坑洼、障碍、路面;5)左方:左并线转弯时的车、人、障碍;6)右方:右并线转弯时的车、人、障碍。

3、保持安全车距

保持适当的安全车距能够预防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采用“3秒钟”法则判断前车和后车距离。在跟前车行进当中,前车与后车经过路边某一固定的同一参照物的时间间隔在3秒以上时,说明车距合适。当遇到雨天路滑等恶劣天气时,应预留更长的安全车距,跟车距离应为“5-6秒钟”。

具体方法:驾驶员可以选择路面或路边的某一固定物作参照物,当前车驶过路边某一固定的参照物时,后车驾驶员开始读秒,“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若数完,自己所驾车(后车)未到达该参照物体,说明跟车距离安全、合适。反之,还未数完3秒,车辆已经到达参照物,这时两车的间距不够安全,应立即减速。

4、交叉路口防御行驶 1)在设有标志的路口。减速,脚放在刹车板上,观察左右方,预防冒失者或违规者。

2)在没有标志的路口。松油门,脚放在刹车板上,观察左右方,预防万一。

3)在与机动车、脚踏车并行在道路口时,脚应放在刹车板上,预防机动车,脚踏车起动时的左右摇摆及突然的转向。

5、变道与转弯防御行驶

1)提早观察前方路况,变道前看后视镜并扭头看盲区,打转向灯,安全后才变道。

2)转弯时左转大弯即减速过中心线后才可转弯,右转小弯;

3)注意内轮差; 4)弯道切勿超车;

5)预防对向车辆超越中心线。

6、防御性会车

1)未分车道的路况应靠右行驶;

2)减速并注意来车之速度及占用路面宽度,避免突然之让道动作;

3)雨天会车注意路面积水情况,并预测会车点; 4)使用近光灯;

5)狭路相逢前要多看看路旁情况,会车时要注意观察它的尾部盲区。

7、防御性超车

1)在有禁止超车警告标志、路口、弯道、视野有障碍的路段,不准超车;

2)前方车突然减速时,不宜超车;车后方45度左右的地方是左右后视镜的盲点,如果超车或换线,必须要略转一下头,以眼角的余光确保盲点位置没有车才能换线.如果你跟在别人的车后面,最好不要长时间呆在前车的盲区,以免对方看不见你而突然转向。超车后换线时机,在后视镜中看到了后车的前轮才可以换线。

3)超车前了解左方及后方道路车况,应注意视线盲区,并确认前方道路畅通。看后视镜,打左转向灯,扭头看盲区,确认安全后才变线并加速超车,超车后,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打右转向灯,变线回主车道。

4)当你被超车时,应保持匀速或让速,不要加速,以免给正超车的司机造成麻烦;

5)当你被超车后,尽量减速并保证“3秒钟”原则,不应紧随其后,以防它们突然并道(尽管它们可能是违章者)。

6)记住“超车头、会车尾”:意思是在超越同向行驶的汽车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前部,因为看似慢吞吞行驶的车,其实有可能正在避让从它车头经过的行人;而与对面来车会车时则需注意它的尾部,因为那里也可能会突然蹿出横穿马路的行人。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一辆正常行驶的汽车突然减速,那么你也要采取相应的举措,因为那辆车很有可能突然发现了一些情况,比如路中间的异物、大坑等,如果你此时贸然加速很可能发生险情。

8、善用信号灯

在启动/并道时,改变车道时,路边停车时,转弯或U型转弯时,躲避堆积物、动物、孔洞等时,车辆故障时,尘、雾、大雪、大雨的天气,应使用好信号灯,预防意外事故。

9、远避大型车做到“四不跟”

由于大型车内轮差大,视角盲点多等,行驶中尽量远避大型车,避免开在大型车的前面,避免跟在大型车的后面,避免行驶在大型车的两测(气流及飞起之砂石)。

“四不跟”:不要紧跟在大客车、大货车、出租车和外地车后面行驶,如果迫不得已,请一定提高警惕,谨慎驾驶。大客车可能急刹靠站或者突然变道、而且那块头小车实在招惹不起;轿车千万别去追大货车高翘的车尾,吸能区可能根本没法起到作用,安全气囊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形同虚设,而且很多货车车况较差,可能刹车灯根本不亮;出租车司机经常“即兴”停车变道,容易让你措手不及;外地车路况不熟,停车问路或者误入歧途的可能性比较本地车更大。

10、行人及儿童避让预防 1)注意跑步的人;

2)注意站在路中避车的人; 3)注意雨天未撑伞的人; 4)注意校车,公交车下车的人; 5)注意小孩或幼童;

6)注意突然滚出的球或玩具宠物等; 7)注意防范大巴前方和后方。

11、预防行驶侧滑

1)避免转弯不减速,要平稳柔和地转弯; 2)避免骤然加速,或加速过猛,应平稳地加速; 3)避免刹车过猛或过快,应柔和地刹车。

12、应急驾驶

车辆行驶中可能遇到爆胎、转向失控、制动失灵、火灾、碰撞、天灾(地震、发大水等)等紧急情况,需要采取必要的应急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或化解事故带来的损失和伤亡。

13、故障标志的摆放

一般道路40公里速限以下路段应竖立在车后20-30米处,一般道路40公里速限以上路段应竖立在车后30至100米处;高速公路应竖立在车后约150米之外。标志的放置距离可按所在道路充许最高时速的米数来放如最高时速120则应放在120米外。

14、爆胎应急程序 后轮爆胎时,车轮摇摆,但不会失控,只要双手握紧转向盘,车辆还能保持直线行驶;前轮爆胎时,危险较大,一定要双手握紧方向盘并极力控制使车保持原行驶方向。

1)握紧方向盘尽可能保持原行车方向; 2)慢制动减速,松油门,显双闪信号,减速; 3)驶离行车道,停在明显的路肩; 4)乘客下车并到路肩外; 5)摆放故障标志; 6)排除故障或求救。

7)不要采取紧急制动,绝对不可急踩剎车,也不能猛打方向盘。而应缓慢放松油门,降低速度,避免翻车或他车追尾。

15、刹车失灵应急程序

重复踩踏刹车板,如果还是无法恢复刹车时: 1)使用手刹车;

2)握紧转向盘,如果有可能,抢挂低档; 3)如有必要以车身摩擦路肩减速;

4)避让障碍物要掌握“先避人,后避物”的原则。

16、油门卡死应急程序 1)以脚重击油门踏板; 2)排入空档; 3)使用刹车; 4)打开右方向灯; 5)停到路肩。

17、方向盘失效应急程序

如果车辆方向盘突然失效无法左右转。1)放松油门;

2)如果车辆没有偏离原有的车道,使用脚制动甚至手制动,减速滑行直到停止,切勿紧急制动;

3)如果车辆偏离车道并朝向危险,应果断制动,立即急踩刹车。

18、大灯失效应急程序

1)如有路灯,应尽可能靠路肩或较空的车道减速行驶,并提高警觉;

2)如在漆黑的道路上,打开故障信号灯或雾灯,并驶离车道;

3)如果所有的灯都失效,应在原车道减速慢行,并安全的离开车道停到路边。

19、防御性停车

当你需要减速或停止时,要提前点刹车,让你后面的车子知道你要减速了,让他要不也减速,要不让他有机会换道超你车。绝对避免到最后时间才来急刹车。所以主动防御就是提前点刹,避免追尾。

1)避免无预警的紧急停车; 2)善用灯信号; 3)保持与前车的距离; 4)挂档上锁;

5)勿留置贵重物品于车上; 6)收后视镜;

7)稍打开车门并扭头往后看,安全后才开车门下车; 8)坡道停车时,采用手刹车加变速箱的使用(入档或P档),并采取轮挡;停于右侧时方向盘打向右边,停于左侧时方向盘打向左边。

20、特殊环境防御驾驶

1)恶劣天气:在恶劣条件下驾驶,行车视线受阻,道路状况变差,往往出现平时道路上从未出现过的、不可预见的异常情况。通过广播和电视了解道路和天气状况;根据可能遇到的天气状况给车辆配备合适的轮胎,牵引绳,电筒,食物及饮用水等;配备好应急设备(圆锹,求救通讯设备等)。

2)雨天驾驶:车辆在潮湿的路面上行驶时,车轮的附着力随车速的增加而急剧变小,很容易发生“水滑”现象,因此,驾驶员不能急踩制动踏板或猛打转向盘;

3)雾天驾驶:雾天能见度降低,视野变窄,视线模糊。要防范行驶中不能及时发现前方交通状况(行人、慢行车、故障车、事故车、凹坑等),并防范其他驾驶员未发现自车而导致事故,因此,必须及时开启防雾灯、减速,并保持安全车距;

4)冰雪路驾驶:融雪在零度以下时凝结成薄冰,路面极滑。要防范行驶中因紧急制动而侧滑、与其他车辆发生接触等,必须降低车速、加大安全距离缓慢行车;

5)泥泞路驾驶:因路面松软粘稠,行驶阻力大。要防范行驶中车辆侧滑而引发交通车祸,驾驶员必须停车察看、控制车速,并掌握匀速一次性通过等技能;

6)涉水驾驶:因水流作用,路桥可能受到损坏,此时事故隐患极大。要防范因冒险涉水行驶而酿成重大车祸,驾驶员必须预先对险情调查,并掌握一定的涉水驾驶要领,不能快速行进。【紧走沙慢走水】过沙漠时由于沙地松软,容易陷车,车辆通过松软的沙土地时,要尽量快速通过,以免车辆熄火。另外,在路过沙地时尽量不要换档减速,更不应该停车。过漫水路段则恰恰相反,车速越快,水的阻车越大,越容易熄火。挂上低挡,缓缓行车是涉水的最佳选择。

7)山路驾驶:因山区道路地形复杂,路面崎岖不平、坡陡弯急和气候变化无常,进入山区道路要注意主动避让、适时鸣喇叭,灵活应用发动机牵引,以确保山路行车安全。

21、防御性驾驶习惯 1)勿单手开车;

2)勿将杂物置于仪表板; 3)不可抢行未完成的倒车或回转; 4)勿空档滑行;

5)长下坡道勿持续踩刹车,应利用发动机牵引来控制车速;

6)倒车前先按喇叭并看清后方; 7)养成观察路标的习惯; 8)避免行车方向的突然改变;

9)开阔视野,对车辆的前、后及两侧随时进行观察,随时注意四周车况及盲区;

10)随时掌控车况;

11)加油站加油时,勿使用移动电话; 12)勿与疲劳斗争,好好休息后再出发; 13)决不可以酒后开车;

14)不带情绪开车,尽量避免恼怒或兴奋状态; 15)服用药品或治感冒头疼过敏的处方药导致睡意或晕觉时,不开车;

16)避免开车分心分神:不边开车边吃东西,不打扮整理仪容,不拿远距的物品,不使用手机。分心开车是祸根,一切以安全驾驶为主,不要分心去调空调或音响开关及吸烟和吃零食。开车中不要让眼光离开前方路面超1秒钟,往往分心去调空调或音响开关的一瞬间事故就突然降临。开车分心是车祸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资料显示,有些人因开车时赶飞进车内的蜜蜂,有些人因一边开车一边看地图,有些人因一边开车一边找录音带而造成车子失去控制,或有突发状况时来不及反应而发生车祸。报告也指出,驾车时听电话,会影响判断力及反应力,因为它会使驾驶人分心。永远记住,开车分心亦导致车祸。

17)安全驾驶:一切以安全驾驶为主,开车中不要让眼光离开前方路面超1秒钟,记住【安全到达比准时到达重要】。驾驶人在行车中要保持安全车速、安全距离;进入路口、隧道、弯道前要采取预防性制动,降低车速安全通过;超车时要留出足够的超车视距,谨慎超车;进入弯道应坚持在本方车道内行驶,避免占用对方车道。严守交规、谨慎驾驶,宁等一分,不抢一秒;淡定行驶,快慢自如,不闯红灯,不违规超车;早判断,早处理,做到百米预见。

22、错觉防御

由于受身体、年龄、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错觉。这些错觉与错看、漏看不同,它是人类知觉的一种特性,驾驶员应掌握这一特性,行车中注意预防。

1)距离错觉:对于路上各种类型的车辆,驾驶员有时会对来车的车长、会车距离及跟车距离产生错觉。路上参照物少时感觉距离远;雨雪天气中感觉距离远;前面是小车时感觉距离远。反之,则感觉距离近。2)速度错觉:主要表现在速度惯性错觉。因为驾驶员是根据观察到的景物的移动相对参照物来估计车速的,景物移动的多少和丰富程度会导致对车速的不同判断。在市区道路上对车速易于估高,在原野道路上易于估低;在加速时易于将车速估高,减速时易于估低。长时间以某一速度行驶后会对该速度适应;对其余速度感觉不适,从而产生速度错觉。

3)弯度错觉:驾驶员在公路上行驶的快慢,经常随公路的弯度而改变。变速的程度如何也会造成错觉。一般对于未超过半圆的圆弧,感觉到曲率半径总是比实际的小,圆的长度越短越感到曲率半径小,在弯曲的道路上,即使同一曲率半径,也会感到山区比平地容易转弯,所以高速急转弯是很危险的。

4)坡度错觉:在既长又陡的坡道上下坡,当坡度变得越来越小的时候,实际上汽车还在下坡,却有变成上坡之感,这时若误以为是上坡而去加油门,那么很有可能大祸临头。

5)颜色错觉:在市区等交通复杂路段,周围景物五颜六色,相互交错,容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特别是夜间,容易将路口红绿灯当成霓虹灯,或把停驶车辆的尾灯当成行驶车辆的尾灯。另外,夏季戴墨色太阳镜时易将浅色物体“滤”掉,产生错觉。

6)光线错觉:太阳光、反射物体的亮光、车头迎光、夜间远光灯强光等会使驾驶员的视觉一时难以适应,形成光线错觉。如平头车的明亮车窗、阳光下人行道树木交替变幻的阴影、原野的积雪等,易使人产生眩晕;进出隧道时眼睛一时不能适应,都会产生光线错觉。

7)时间错觉:驾驶员心情愉快时,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心情烦躁时,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另外,在任务紧急、急于赶路时,也会产生时间长的念头,以至于盲目开快车。

23、交通事故的防御性处理

有经验的驾驶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预先觉察到某些不易发现或尚未出现的危险信息,能够产生充分的思想准备,使某些本来比较突然、比较隐蔽的信息变得不太突然、不太隐蔽,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或再发生,有效地保证行车安全。

对自尊防御性本质的思考 篇5

一、防御性自尊的概念及思考

传统观念认为自尊只有高低之分,自尊测量方法是自我报告式的,即通过自尊量表上的得分来确定自尊水平的高低。研究者指出,这种测量方法所测得的自尊可能带有一定的防御性。1975年,chneider和Turkat认为有些人出于被他人接受的强烈愿望,不愿意承认拥有消极的自我感受,这种内藏的消极自我感受和公开表现的积极自我感受的结合就是防御性高自尊[2]。Salmivalli指出防御性的自尊是扩张的、自恋的自我观;真诚的高自尊者其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接纳是自然而然的,不必夸张或不断寻求能证实其积极自我观的反馈[2]。1984年,Harder提出防御性高自尊一面是扩张的、浮夸的自我观,另一面却是无意识的或较少意识的低自尊[2]。1998年,乔纳森·布朗指出防御性高自尊者并不是真正在自爱中感到安全,防御性高自尊是低自尊的一种特殊类型[3]。2003年,Baumeister等人强调防御性自尊是一种自我欺骗,而不是对他人的欺骗,即印象管理[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尊异质性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在自尊异质性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共提出了四种形式的异质性高自尊,分别为不稳定高自尊、条件性高自尊、不一致高自尊和防御性高自尊。这四种异质性高自尊主要是研究者从不同的测量方法出发得到的。不稳定高自尊与稳定高自尊相对,侧重自尊水平在短期内的波动性;条件性自尊与无条件自尊相对,侧重自尊对特定条件的依赖性;不一致性自尊与一致性自尊相对,侧重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水平的不一致;防御性自尊与真诚的自尊相对,侧重表里自我感受的不一致。Kernis提出脆弱型自尊的概念,把这四种形式的异质性高自尊统称为脆弱型自尊,与安全型自尊相对。后来的一些研究中,Kernis把高自尊直接描述为安全高自尊和防御高自尊两种形式[4],也即把防御性自尊作为几种脆弱型自尊的总称。这种用法是有道理的,因为从本质上说,不稳定自尊、条件性自尊、不一致自尊都是防御性的。若个体自尊不稳定性程度或不一致性程度很高或高度依赖于特定条件,那么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处于狭隘的自我中心主义时期,或自大自满,或自卑自闭———这是防御性自尊所具有的扩张的、自恋的自我观的两种典型心理状态。这两种心理状态在同一个体身上很容易由其中一种转化为另一种。因为无论自负者还是自卑者,都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其自我意识中只有“我”没有“他”,倾向于把“功”的荣誉与“过”的耻辱全部归于自己,所以当自负者的妄自尊大遭到现实必然的无情的打击后,就一变而为妄自菲薄,当自卑者偶然取得成功时,则一变而为自负。个体根据情境或条件的变化在自负和自卑的两个极端来回转换,这是由个体自我意识发展阶段的特点所决定的。自负和自卑的反复转换促成了条件性高自尊和不稳定高自尊的出现。不一致性高自尊也随之出现———自负状态下的个体具有扩张的、自恋的自我观,则其必然具有高外显自尊,而其内隐自尊则相对较低。

目前学界基本上把防御性自尊看作异质性高自尊或脆弱型自尊的一个子类或等同于异质性高自尊或脆弱型自尊,也即把防御性自尊看作一种病态的或异常的自尊类型。这与弗洛伊德早期把心理防御性与精神病或神经症相联系是一致的。然而,根据当前学界对防御机制的理解———个体为处理冲突而潜意识运用的心理运行机制,是普通人维护心理健康的一种机制———防御性可以说是自尊的本质属性之一,自尊在人生任何发展阶段都是防御性的,只是其所运用的防御机制不同而已。这是本文第二部分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二、自尊防御性本质的思考

本质上,自尊是一种社会性的情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情感和动力,因此自尊对个体的保护方式也是社会性的———通过使个体感到生存的意义和自我的价值,坚信自己有获得幸福的权力,来达到它的最终目的:使个体不惮艰难险阻,忍受身心磨难,朝幸福的方向不懈奋斗,从而坚韧地生存下去。从叔本华到存在主义,世界和人生的荒诞本质已经被揭露无遗。自尊对自我价值与意义的保护决定了自尊在本质上是防御性的。

(一)自尊与自我防御机制

自尊是一种社会性的情感,它对自我的保护方式不同于本能性的自爱———自爱对个体的保护是直接的,致力于满足个体的本能性需要,如饮食需要、性需要等,而自尊对个体的保护是间接的,致力于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如对意义感、价值感的需要等———自尊对自我的保护体现为自我防御机制的运用。安娜·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摆脱不快和焦虑,控制过度的冲动行为的情感和本能欲望,以调节压抑与外界现实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式或手段,这种自我调节方式既能维持内在平衡,同时又使行为表现符合外界现实的要求。[1]”从而摆脱自我与外界不一致所造成的对自我价值和意义的威胁。卢梭认为,人类最原始且最基本的情感是自爱,自爱是一种本能。随着人类由自然状态迈入到社会状态,自爱就必然转化为自尊[5]。人类由自然状态迈入社会状态后,人类个体为了自我保存和自我的幸福,不得不节制自我的本能欲望和冲动,遵守社会或集体的伦理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由此,原始的自爱转化为自尊。在这一点上,个体的人生发展与人类或族群的历史性发展类似。新生儿尚没有自我意识,没有社会性,其全部生命活动主要由自爱的情感所支配,随着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儿童逐渐发展出与他人和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自尊。自尊需要使个体不仅希望获得生理的满足和快感,而且希望获得他人和社会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肯定和重视,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和意义感。由此,自尊是从价值与意义的层面进行自我保护的精神欲求;自我防御机制是应对自我与外界的矛盾以维护自我的价值和意义的心理运行机制。可见,自我防御机制是自尊对自我进行保护的具体方式。

安娜·弗洛伊德提出各种防御机制是一个连续谱,一端是精神病性,另一端是成熟性。Vaillant把防御机制的这一连续谱划分为四段,依次为精神病性防御机制、不成熟性防御机制、神经症性防御机制、成熟性防御机制。随着个体的自我发展,其所采用的防御机制也会发展,从精神病性防御机制的一端,向成熟性防御机制的一端不断发展。为了论述的方便,根据防御机制发展的四个阶段,我们把自尊的发展也相应地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精神病性自尊、不成熟性自尊、神经症性自尊、成熟性自尊。处于精神病性自尊阶段的个体一般为婴幼儿或精神病患者,他们惯于用否定和歪曲现实的方式保护自我,由于他们不必也无力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因此他们这种自我保护方式是能够为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应该指出的是,精神病性自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尊,因为此时个体主要为自爱这一本能性情感所支配,尚不具有社会性。不成熟性自尊是儿童人格尚未成熟时的自尊发展阶段,内化和退行是此阶段最主要的两种自我保护方式。内化是幼小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塑造儿童的性格、发展儿童的独立自我的必要过程。但若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一味使用这种方式来面对现实,则是缺乏主见,缺乏独立性的表现。退行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幼稚的自欺行为,只能骗自己却骗不了别人。退行是一种对现实的逃离和对责任的推卸,是一种消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用取消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退行能够带来暂时的内心和谐,避免体验极度的焦虑与恐惧,具有临时的保护自我的功能。处于神经症性自尊阶段的个体用各种方式压抑和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特别努力地去遵守社会的规范、迎合他人的期待,委曲以求全,既自欺,又欺人。神经症性自尊对自我的保护也是片面的和暂时的,一方面有助于个体维持与他人和环境的和谐,有利于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导致真实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不一致甚至割裂,从而引发内心冲突与焦虑。长期停留在这一自尊阶段的个体,通常以人格面具自居,造成面具人格与真实自我的隔绝,其真实自我长期得不到心理营养的补给,易感到生活空虚,内心苍白、碎裂,生命力日益枯竭。同理,成熟自尊的自我保护体现为成熟型自我防御机制的运用。成熟型自我防御方式包括压抑、升华、利他、幽默等,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我的欲望,又能为社会文化所接受[6]。擅长使用成熟自我防御方式的个体能够勇敢面对自我与外界之间的不和谐并使用建设性的方式加以解决,而不是如不成熟防御机制那样逃离现实、掩耳盗铃,或如神经症型防御方式那样隔绝真我、自欺欺人。到达成熟自尊阶段的个体常常感到一种深致的快乐,会感到自我充分的价值和生命充沛的意义,对生活怀有开朗而坚定的态度。成熟型自尊的自我保护方式处于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这时个体人格内部各个成分之间和自我与外部环境之间都处于相对和谐状态,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因此个体生命可以得到很好的保全和维持。

(二)自尊与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满足自尊需要的过程,也是自尊对自我的保护方式一步步趋向于成熟的过程。李晓文认为,自尊需要早在自我意识成熟之前就已存在并且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儿童逐渐在多方面认识事件的自我意义,从而更主动、合理地满足自尊需要时,自我意识便得以发展[7]。张向葵、丛晓波认为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对自身合理性的维护方式的发展是相对应的,对自身合理性的维护方式的不同表征了不同的生命境界,区分了不同的生命层次[8]。根据个体对自身和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程度及对自身合理性的维护方式,二人把自尊分为自在自尊、自为自尊、自由自尊三个发展阶段。精神病性自尊对应于丛晓波所说的自在自尊。自在的自尊即一切生命的本然性自我关注,生命个体对自身及周围世界的意识处于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对自身合理性的维护方式是直白的、素朴的,是生命最初的自我保护形式[9]。精神病性自尊或自在自尊,尚未发展出自我意识或自我意识程度极低,基本不具有社会性,因此不是真正的自尊。不成熟性自尊和神经症性自尊都属于丛晓波所说的自为自尊。自为自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关注,人的自我保护等同于唯我保护[9]。丛晓波指出,生活中处于这一自尊水平的人较多地表现为认知上的自我辩解与自我维护,或自大自满,认为自己有能力或有权力支配全世界,或自卑自闭,把全世界的过错都归咎于自己。这种自尊状态虽有意识,却是尚未经过反思的意识[9]。与不成熟性自尊相比,神经症性自尊者走得更远,更极端,容易走向神经症的歧途而难以自拔,难以走向成熟型自尊。成熟性自尊对应于自由自尊,这一阶段,个体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已经发展到较高的程度,知己知彼,能明白“为我”和“为他”之间的辩证关系,即自我人生意义必须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为他人服务建构,正如阿德勒所体会到的那样:个人的意义根本毫无意义,意义只有在交流中才有存在的可能,人生的全部意义在于对别人的生活有所奉献[10]。处于这一自尊阶段的人已经获得基本的自我同一性,并不断趋向于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和荣格所说的自性的完善,趋向于更加自由和幸福的人生境地。

摘要:自尊是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的重要议题。心理学界一般把防御性自尊与异质性高自尊或脆弱型自尊相联系。从叔本华到存在主义,世界和人生的荒诞本质已经被揭露无遗。由此,自尊对自我价值与意义的保护决定了自尊的防御性本质。

关键词:自尊,防御性,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徐燕.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7.

[2]田录梅,张向葵.高自尊的异质性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5.

[3]Jonathon D.Brown,著.陈浩莺,译.自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86.

[4]金莹,卢宁.自尊异质性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5.

[5]彭刚.卢梭的共和主义公民理论[D].浙江大学,2008,12.

[6]曾静,徐文星.心理治疗:原则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64.

[7]李晓文.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机制初探[J].心理科学,1993,4.

[8]张向葵,丛晓波.自尊的本质探寻与教育关怀[J].教育研究,2006,6.

[9]丛晓波.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5.

印度通过抢注专利,实施防御性公开 篇6

印度还宣布,将对当时发现的数百个瑜伽知识产权提起法律诉讼,宣告其无效,阻止他人利用印度传统知识和技术谋取私利。

不过,印度政府发现,“打倒”一个专利的费用远远超过撰写和申请一个专利的费用。因此,抢先申请专利但放弃提出实质审查请求,这可以实现廉价的防御性公开。为此,印度开始在瑜伽行业,启动CSIR项目,即政府拨款,委托印度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组织技术专家、专利律师,抢先挖掘出可专利的瑜伽技术,并抢先申报专利。

浙江中部古村落防御性建设研究 篇7

1.1 防洪、防雨的村落建设

长乐村三面环山, 一面临水, 村落建设在防洪上做到“高毋近旱而水用足, 低毋近水而沟防省”[1]。村落外部长乐溪萦回于村之西北, 村前日月塘满足村民日常用水, 与长乐溪相连, 将砚山上留下的水收集流出村落, 形成活水, 使水位较为稳定, 保障村落内部的安全。村落内部建筑的水侵害主要是雨水淋浇, 长乐村内建筑屋顶坡度约为30°, 便于排水;墙体用白垩涂抹, 既可反射日光又能防水防潮保护墙体。

卢宅位于浙江省东阳市区, 建筑群三面环水, 南对笔架山;雅溪环绕, 汇至宅后辟月塘, 通过跨河的九座桥梁而沟通宅内外联系, 水体有饮用、洗涤、防火、排洪一集农耕等用途[3]。建筑在防雨防水上面细节处理得当, 建筑前檐加筑檐廊能够防雨;木结构外砖墙抹白灰, 隔离雨水, 防木材潮湿;马头墙上覆青瓦, 防日晒雨淋, 增加使用寿命。肃雍堂大厅的双跨顶上还有一防水的天沟, 整个建筑排水极为畅通。即若遇到暴雨, 水位达男人额顶, 雨停后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全部排出大厅。宅院之水, 均通过暗沟导向廊院明沟, 在按一定方位分二处向东导出, 出口还比明沟高约2寸, 明沟故常有积水。此外, 明沟不仅有凉爽的功能, 又有隔离火势的作用。

1.2 防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村落建设

滑坡是一种自然地质体灾害, 一旦滑动, 可摧毁坡下的建筑物和道路等, 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很多, 如岩性、构造、地下水、降雨、地震和人为活动等。浙江中部广泛分布陆相红色碎屑岩、盆地。发生地质灾害主要以残坡积层和风化层组合的土质滑坡为主, 次为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长乐村的滑坡灾害主要来自砚山, 砚山脚下有一水口, 每逢大雨频繁之时, 山上的水流直冲长乐, 流入北部的长乐溪, 长乐溪由西向东流出村落。再加上村民注重绿化, 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 沿村庄四周还都是香樟树, 这些因素是长乐村能够长久完整保留下来的重要原因。

2 人为因素对村落建设的影响

2.1 建设过程中的防火措施

长乐村拥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 这些建筑能够长期存在, 与其有效的防火措施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消防角度考虑,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格局, 有利于避灾。当火灾发生时, 不致火借风势, 造成火烧连营。长乐溪和日月塘又可为古村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消防用水。从防火的角度分析, 外墙越高, 越能使民宅像烟囱那样迫使火焰往上窜, 而不易向四周扩散, 防火作用就越大。木结构外围围以砖墙, 也能起到减缓火势蔓延。长乐村内建筑外围实体砖墙到顶, 高出屋面, 覆以小青瓦和望砖的“封火墙”能够阻隔火势, 减少蔓延;高墙围隔, 侧面墙上只有很小很高的窗子, 如果楼内起火, 火苗从这样小的窗户喷出去, 也就不会对相邻的建筑构成威胁;在门的细节处理上仍然注重防火, 村内有些是铁铸门钉、磨砖贴面的防火门。

在古代南方灭火的方法主要是取水灭火, 雅溪环绕卢宅, 方便取水, 有消防作用。卢宅院落内至今还有古代的水龙, 即在一只大木桶中装上水枪等装置, 依靠人力摇动产生压力, 将水喷向着火处, 钉钩与水桶这些日常用具能够从雅溪和院内的水井里取水灭火, 路宅内消防通道十分顺畅, 方便人们有序进出。

2.2 村落内的防盗措施

浙江中部建筑从外围看高墙围绕, 外人不通过正门难以进入。如卢宅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建筑群, 其奢侈程度可以与故宫并存, 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能够在天子的地盘上存在的原因, 主要得利于四周以高墙围合, 无通透之处。外有雅溪环绕, 就连盗贼也难以进入, 院内情况不被外人知晓。

长乐村布局形式与卢宅不同, 多为单体两层建筑, 高墙深宅, 四壁无任何可供攀爬的凹凸, 墙体侧面窗小且少, 这就能起到一定的防盗作用。路巷曲折幽深、院落天井相连、防敌防盗, 门是进入的唯一方式, 门小且多为单扇, 个别为多扇门。

2.3 村落内的防战争措施

江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历经明清易代、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三次战火的洗礼, 也遭到严重的破坏。长乐村地处万田-长乐盆地的西南角, 山环水绕之处, 山体既是一道生态屏障, 又是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之一, 还具有良好的防御作用和明显的生态环境和军事战略优势。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有效地阻碍着入侵者的长驱直入, “山为隔”可屏蔽内外, “水为联”可融通河流, 这就使防御性大大增强, 可攻、可守、可退。卢宅建筑外墙围合外人难以进入, 门前又有120m长呈曲尺行三转二折的鹅卵石甬道, 这个大型的甬道四周无遮拦, 这就使宅内人容易发现欲进来的人, 进而提前发出预警, 采取相应措施, 减少外人对内部进行毁坏的机率。

在现代社会, 为保障这些村落能够更好的存在, 首先要了解这些古人的防御性建设, 但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够发达, 这些措施仍然不够完善, 在未来古村落的保护上面仍然需要探索出更合理的、有效的方法。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中部两处古村落进行防御性建设的调查,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安全对长乐村和卢宅进行分析, 考证出古人对村落建设的各种防御性考虑, 望能对未来古村落保护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浙江中部,古村落,防御性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书恒.江南古村落:长乐[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2

[2] 单德启.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

高职学生的防御性悲观心理及其调节 篇8

一、防御性悲观简介

防御性悲观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已经二十多年。最早对防御性悲观进行研究的是Noren&Cantor (1986) , 他们将其定义为:防御性悲观是一种认知策略, 是个体在从事某种受评价的任务之前设定的不现实的低预期。另一研究者Shower (1992) 认为具有防御性悲观性质的个体承认在过去成就情境中的成功经验的同时, 通常在进入新的成就情境中设立不现实的低预期。因其在过去个体成功经验和对未来成功设立过低预期之间的矛盾性, 这种悲观被看成是防御性的。

防御性悲观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是防御性预期和反思, 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个体运用防御性悲观策略的主要目的是:第一, 当这种预期的失败成为现实时, 因为有心理预期在先, 因而个体能有效的处理, 不至于显得太脆弱。Noren&Illingworth (1993) 研究表明, 防御性悲观者承认他们对结果的担忧, 并能调整好自己的认知;第二, 防御性悲观策略也能起到缓冲作用。因为事先设立了易于达到的低目标, 使个体能减少焦虑紧张的情绪和感到更多的控制感, 从而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任务努力上而不是担忧中。这样反而会使得他们的成绩有可能比预期的目标要好。

关于防御性悲观策略对成绩的影响, 研究证实从长期上看这种策略的一些损害作用, 包括减少生活满意度, 最终使成绩水平狼狈不堪产生无力感和焦虑 (Cantor & Norem, 1989, Norem & Cantor, 1990) 。研究同时发现, 防御性预期没有削弱学习成绩, 但是它影响了 (即减少了) 自我调节和坚持性,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调节。

二、高职学生防御性悲观心理特点及表现

作为青年学生, 高职生与其他同龄的在校大学生相比, 更表现出较强的防御性悲观心理, 如世界观和理想的缺失、意志力和耐受挫折力缺乏、内心依赖感和孤独感强、自负与自卑两极倾向严重、价值观和成才观偏离等。高职学生的防御性悲观心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感强, 情感极其脆弱。进入大学学习令每一名大学生感到高兴和自豪, 但高职学生在具有这种情感的同时, 总会有一种无形的自卑感, 与周围的本科生相比, 他们敏感、脆弱。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程度不高, 就业与继续升学深造的局限, 更促进了他们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怀疑。这种心态往往导致部分学生人际关系敏感, 一些学生急躁、易怒, 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过激行为, 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2.就业压力大, 心理焦虑程度高。就业困难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压力, 而社会部分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盲目偏高, 致使高职学生在就业大潮中更加处于劣势。面对这种窘境, 有的高职学生将全部时间和身心用于学习, 希望通过“升本”考试取得更高的学历, 然而近年来专升本考试“推荐制”的实行和录取率的大大降低, 使他们更感到未来渺茫。还有一部分同学对未来不知所措, 于是选择了逃避, 自我放弃, 成为所谓的差生, 但其内心的焦虑并未因此而减少, 相反时光的虚度和学业的荒废使他们的焦虑感更加强烈, 不知如何调整心态。他们往往通过疯狂的吸烟、酗酒和网络游戏等消极的来麻醉自己,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对就读高职院校认识不明确, 产生悲观、厌学等心理压力。大部分高职学生并不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对自己所学专业也丝毫不感兴趣, 没有学习动力。他们中有的是在高考成绩不理想时因没有信心复读而选择了高职院校, 有的只是为了混文凭,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应付父母而就读高职院校。这种个人兴趣与所学专业不符的情况使他们不能调整心态面对现实, 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并产生悲观、厌学、混日子的消极心理。

三、防御性悲观心理的调节方法

1.任务取向。

任务取向的学生, 注重能力的提高和任务的掌握。拥有这类目标的学生, 学习本身就是目标。数据表明:任务取向与防御性悲观呈负相关。

任务取向的个体不会对自我价值的威胁特别敏感, 因为差的成绩更多反映的是他们的不努力, 而不是能力。因此, 任务取向的学生不会在差的成绩面前, 刻意采取自我保护策略。研究表明:任务取向高的学生会更多地采取反思策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促使学生采取任务取向: (1) 提高课程的有趣性,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 (2) 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更多地注重过程, 会使学生更多地注意如何去完成任务。因此, 学习更深入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3) 强调高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 认为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对集体做出贡献; (4) 教师向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使学习变得充满意义, 以学生个人的努力和掌握情况来评价学生, 使用不同的分组练习, 并给予充分的练习时间; (6) 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积极情感、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积极的同伴关系等。

2.外部归因。

研究发现, 外部归因对防御性悲观具有高的预测性。防御性悲观与控制相关, 防御性期望的学生会体验到低的控制感, 是由于其观念认为结果是由外部原因造成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 使学生多次体验学习的成败, 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将成功的原因归于努力与否。归因训练的基本步骤是: (1) 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2) 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 并取得成败体验。 (3) 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 (4)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综上所述, 防御性悲观作为自我价值的保护策略, 在高职院校运用时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更有把握。多给学生与成绩相对应的知识强化和反馈, 从而有利于学生控制感的增强, 使其防御性悲观心理得以调节, 以便于更有利于个体发展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Ted Thompson, Cassie Le Fevre, Implications of manipulating anticipa-tory attributions on the strategy use of defensive pessimists and strategicoptimis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99 (26) :887-904.

[2]Julie K.Norem and k.S.Shaun Illingworth.Strategy Dependent Effectsof Reflectingon Selfand Tasks:some Implications ofOptimismand De-fensive Pessimis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3 (65) :822-834.

[3]沈烈敏.关于学生自我妨碍等策略及相关研究的综述[J].心理科学, 2005, 28 (4) :929-932.

[4]AndrewJ.Martin, Herbert W.Marsh, and Alan Williamson, Self-hand-icapping Defensive Pessimism, and Goal Orientation;A Qualitative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3, (95) :617-628.

[5]姜玉美, 周晶楠.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预防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3) .

防御性护理 篇9

一、过度医疗的概念及指向

过度医疗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 违反诊疗义务提供超出实际病情的诊疗行为, 这种诊疗行为是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规范所禁止的, 而且是不符合常规的, 给患者造成了人身利益损害以及财产损失[1]。过度医疗具体表现如下: ( 1) 在医疗检查中滥用高档设备重复检查或进行本没必要的检查; ( 2) 超出患者实际需要进行不必要的用药, 如优先选择价位高的药品, 超量开药等; ( 3) 采取高风险的手术治疗, 或手术行为超过了必要的限度。 ( 4) 采用尖端设备进行普通体检, 医疗人员大量推销补品补药代替保健。

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第63条规定,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准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 在法律上过度医疗被确定为是一种医疗侵权行为, 即该行为是以追逐一定经济利益为目的, 其本质是医疗机构和其医务人员实施的过度医疗行为侵犯了患者的人身、财产合法权益[2]。过度医疗在现实中很难界定, 因为在定义中并没有禁止何种主观动机下的过度医疗行为, 但是在医疗实践中该行为目的是为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应该予以立法禁止。此外, 因临床医学的复杂性, 患者的自身情况不同, 同一种病的临床表现也会有差异, 很多相似的病症医生需要通过数据来确诊, 有时治疗检查的必要与否都是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水平而定的, 因此, 对过度医疗的判断也就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指标。笔者认为一个医疗行为是否构成过度医疗可从三方面判定: ( 1) 所实施的诊疗措施是否符合疾病诊疗的规律和特点, 有没有超出诊疗的实际需要; ( 2) 患者的医疗费用是否明显超过患者个人承受能力或诊疗所需的实际需求; ( 3) 该诊疗是否对患者造成明显的生理、心理伤害和财产损害。

二、防御性医疗的概念及指向

防御性医疗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Tncredo. LR于1978年提出的, 是指医务人员为了降低医疗风险、减少承担风险责任, 为自我保护而对患者实行超出规范化诊疗常规的检查和诊疗以及规避高危患 者或高危诊疗程序的医 疗行为[3]。具体表现为: 一是为避免医疗风险责任, 不是完全为患者考虑; 二是医务人员把患者视为潜在责任追究者, 采用了过于保险的医疗方案; 三是医疗不利后果造成的法律诉讼副产品; 四是随着患者医疗维权意识增强普遍存在于医疗行为中; 五是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4]。

防御性医疗行为可分为积极和消极的防御性医疗, 前者是医生为了避免一般医疗风险而积极地对患者进行撒网式检查, 这些往往是超过患者所需仅为可能的诉讼提供证据的[5]。具体表现为患者详细地解释病情, 做更为细致的病情记录和相应的检查等, 这些诊疗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但也引来故意夸大病情, 提供过多的检查治疗等一系列主动行为。被动防御性医疗是出于规避医疗风险及医疗责任的目的, 医务人员在面对危重病人时, 为避免一些医疗措施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的巨大风险, 而拒绝为患者实施手术等医疗措施的行为[6]。

因防御性医疗行为的不确定性及特殊性, 我国法律对防御性医疗行为还未进行规制, 严格来讲, 防御性医疗与过度侵权医疗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行为或过程。首先可以确定被动防御性医疗行为不可能是过度医疗行为, 因为不实施医疗措施显然不会出现“过度”, 并且保护患者生命健康也是主观上的正当目的, 但如果在积极的防御性医疗过程中,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履行了真实的告知义务并对患者实行了明显的超过实际需要的诊疗措施, 这种积极性防御性医疗侵权行为则就转化成了过度医疗行为[7]。

三、过度医疗侵权行为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辨析

由于医疗行为的专业性及不确定性, 任何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都有差异, 所以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有差别, 究竟什么样的治疗是过度医疗, 何种医疗又属防御性医疗, 只有医生自己心里清楚, 而患者很难判断, 也无法辩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辩解两种医疗行为:

第一, 从主观目的来看, 过度医疗是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实施的, 存在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 而防御性医疗只是为了尽可能多获取检查信息, 在可能发生的诉讼中进行自我防御。过度医疗的主观恶性程 度要远远 高于防御 性医疗行为。

第二, 从具体行为来讲, 过度医疗违反了双方医疗服务合同的约定, 与患者病情没有实际关联, 它明显的侵犯了患者财产权及知情同意权, 而防御性医疗虽然表现为额外开具检查及治疗项目, 但这些治疗项目与患者病情相关, 没有违反合同约定。

第三, 从保护患者财产权方面讲, 应当严禁过度医疗行为, 而对防御医疗应加以制约, 但不应过于苛刻, 否则会打击到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影响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同时也对医学技术发展不利。

第四, 从行为后果来看, 过度医疗只是为了追逐单一的经济利益, 对患者自身没有任何益处, 而防御性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患者的费用支出, 但同时也使医生全面了解了患者病情, 为制定和实施医疗方案提供了有用依据。

四、结语

过度医疗和防御性医疗都依赖于医务人员的主观决断,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鉴于两者性质的不同, 在对过度性医疗和防御性医疗进行法律规制时需要注重两者的内在联系。对于过度性医疗行为在立法上存有障碍, 应当进一步进行扩充解释, 对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不确定性以及特殊性, 应当根据其在医疗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法律规制。无论是过度医疗还是防御性医疗都不利于医学的发展, 也不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以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在过度医疗和防御性医疗的背后医院管理、社会分配机制、立法的不完善以及患者自身等都是其产生的深刻原因。只有参与医疗过程的各方全部联合起来对过度医疗行为进行综合规制才能杜绝过度医疗, 化解医患矛盾, 保障生命健康。

摘要:过度医疗和防御性医疗是医疗活动中存在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医疗行为, 对过度医疗的认定关键在于把握过度医疗行为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界限。过度性医疗是一种违法医疗行为, 防御性医疗则是一种性质“待定”的医疗行为, 积极的防御性医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被转化为过度医疗。明确过度医疗与防御性医疗的概念、表现、特征等有助于减少过度医疗侵权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过度医疗,防御性医疗,侵权责任,辨析

参考文献

[1]尚国萍.论过度医疗侵权责任的认定与法律适用——以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3条为中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3 (2) :124-128.

[2]王安富.论过度医疗侵权行为与患者知情同意侵权行为的竞合[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5) :63-65.

[3]严菲.医疗纠纷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2) :98-100.

[4]戴娟, 徐渊洪.合理性医疗中的不合理现象——防御与过度性医疗成因及其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8 (4) :6-9.

[5]陈王华, 沈春明, 韦嫚.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分类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0 (5) :32-33.

[6]黄培.防御性医疗动因及干预策略[J].医学与哲学, 2010, 31 (4) :2-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防御性护理】相关文章:

手术室护理风险防御管理论文04-29

防御性驾驶通知05-25

防御性安全驾驶的概念05-06

霜冻防御05-18

网络防御05-31

防御策略技术05-06

心理防御能力05-12

入侵防御技术05-19

文件防御体系05-25

入侵和防御05-27

上一篇:非线性因素下一篇:水资源供需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