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2024-05-23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精选十篇)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篇1

人们的饮食生活离不开蔬菜, 蔬菜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产品, 保证其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 农药毒性也越来越大, 蔬菜农产品不在是以前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而是残留着大量的农药,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每年都会有很多因为蔬菜农产品农药残留导致的中毒事件, 死亡人数也在逐年的增加, 因此, 作为检测单位, 为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我们需要加强市场农产品的检测力度, 通过采用合理有效的检测方法来对蔬菜进行检测, 对蔬菜农产品的农药用量进行严格规定, 确保人们的饮食生活不受影响。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种类

在我国, 农药检测方法大致有三类, 一类是生物测定法, 第二类是化学分析法, 第三类是生物兼化学综合检测法, 是通过免疫分析以及生化检测对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在选择检测方法时, 需要考虑蔬菜这类农产品的特点, 首先, 蔬菜保存时间比较短, 所以, 在检测的过程中, 一定要提高工作效率, 制定出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法。

酶法快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酶法快速检测方法最大优点是检测时间比较短, 而且检测的结果准确性比较高, 应用这项方法进行检测一般需要花20min左右的时间, 在检测过程中, 操作比较简单, 而且较为快捷, 比较适合应用在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 因为蔬菜的保存时间比较短, 如果检测的时间比较长, 会影响蔬菜新鲜程度, 还会影响蔬菜的口感。选择酶法快速检测技术,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

采用酶法快速检测技术对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 也有一定的缺点, 比如, 酶试剂存在失活问题, 如果采用失活的酶进行检测, 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还会造成反应不稳定, 导致检测重复性不好, 检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酶法快速检测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确认率为60%~70%左右。另外, 检测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水平对检测的结果也有较大影响。如果检测人员缺乏工作经验, 或者专业知识掌握不强, 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酶法快速检测技术在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

空白值偏小

采用酶法快速检测技术对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时, 要做好记录工作, 这样才能更好的与空白值进行比色, 在比色的过程中记载空白3min的吸光值差值最佳状态为0.3~0.8, 但是有时也会出现空白值偏小现象, 当发现空白值小于0.3时, 说明酶活性不高, 存在酶失活问题, 或者说明检测环境的温度过低, 不是在最佳的环境下进行检测的。出现空白值偏小问题后, 一般需要重新检测。

检测结果中抑制率为负值

酶分解底物, 分解物与显色剂结合的过程很快, 检测员稍有耽搁或技术不熟练都会产生人为误差, 导致抑制率为负值。究其原因主要如下:一是操作人员操作不熟练造成的系统误差;二是检查酶失去活性;三是样品无农药检出。

假阴性与假阳性

假阳性、假阴性可能会由于反应过程中化学、物理干扰而发生。假阴性即表现出无农药残留的假象, 而这种假象是由于某些农药对酶抑制作用很小或无作用而导致的。因为酶活性降低或失活, 底物不与之反应, 从而不能被水解, 无法与显色剂结合显色, 即为假阳性。

样品吸光值偏高

主要是由于反应中化学、物理的干扰以及样品颜色深, 使透过光被额外的吸收或被散色, 透光率变小, 吸光度表现为数值增大。

提高酶法快速检测技术水平的对策

定期维护、校准仪器, 加强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

每年或仪器维修后应进行计量校准, 确保仪器稳定性;加强对检测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检测技能培训, 规范试验操作, 如:提取液的量取、试剂的添加要准确, 比色前后3min的时间要卡准, 以确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规范操作, 科学使用、保存酶

该方法检测过程中, 所用水建议使用蒸馏水。电子天平在使用前应注意检查水平仪中的水泡是否置于正中, 千万不能直接把物品放在称量盘上。不能用水冲洗所需检测的蔬菜样品的可食部分, 若其沾有泥土或水时, 可用干净毛巾擦, 再切碎, 用四分法称量。样品加入底物后应立即上仪器检测, 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否则空白值变小。严格控制检测环境温、湿度, 尤其是温度应控制在20℃~25℃。酶的种类、活性、纯度、贮存以及酶的浓度都会对测试结果造成很大影响, 应严格控制试剂保存条件。夏季, 酶、底物、显色剂易变质失效, 应对配制过的溶液分装, 即取即用。需在0℃~5℃下保存显色剂、底物、解冻后的酶。解冻后的酶最好在1周内用完, 如果当时用不完还需重新冷冻, 反复解冻不能超过2次。

结论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篇2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

以鸡脑为酶源提取乙酰胆碱酯酶,利用酶抑制分光光度法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用此方法测定了对硫磷、辛硫磷、氧化乐果三种农药,结果满意,回收率分别达到97%,101%和99%.

作 者:何颖 张涛 康天放 HE Ying ZHANG Tao KANG Tian-fang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22 刊 名:环境化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CHEMISTRY 年,卷(期): 24(6) 分类号:X13 关键词:乙酸胆碱酯酶   有机磷农药   分光光度法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篇3

关键词 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S481.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农药残留是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也是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资料显示,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万~100万t。其中,使用在农作物、果树、花卉等方面的化学农药约占95%以上。有些农药性质稳定、残留期长,一旦造成污染便很难消除。农药残留有2种形式,一是附着在蔬菜、水果的表面;另外一种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农药直接进入蔬菜、水果的根茎叶中。残留农药进入人体后会在人体内蓄积,超过一定量后会导致一些疾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由此可以看出,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已成为我国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研究与推广应用快速、有效的农药及相关污染物质的残留分析测试技术极为迫切。

1 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概述

1.1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取、分离和鉴定

无论是蔬菜水果、加工食品还是环境样品,在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时,采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手段提取检测物品的残留农药作为初始步骤,分离目标农药和共同提取出来的样品基质。由此可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关键环节就是提取和分离。所以,提取和分离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提取和分离之后,为了实现农药残留检测的最终目标,要对样品溶液进行科学定性定量的。所以,提取、分离、鉴定三者是相互结合的,是整个农药残留检测中必不可少的3个关键环节[1]。

1.2 分析技术方法学创新与发展的标志: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不管是仪器分析方法还是其他快速检测方法,它的技术核心与整个分析化学领域的发展变化都是一致的,而且二者是相互促进的,不断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要求,不断促进分析技术的深入发展,使分析技术方法学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分析技术领域里农药残留检测是一个重要方面,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也标志着分析技术方法得到创新和发展,证明分析技术方法已经迈向了一个新的时代。

1.3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

在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时,要运用多残留仪器分析检测方法,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昂贵的仪器,相关操作人员也需要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可以熟练操作仪器设备,这些因素往往会对检测方法造成限制,特别是考虑到一些经济因素时,更是难上加难。由于仪器分析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为超高精密度、高准确度、高灵敏度,因此会是农药残留检测分析的发展方向,对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结构上也会越来越准确,对检测的限制也会不断降低,农药多残留的仪器分析技术也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准确和权威的定性定量技术,并在快速检测方面,以低成本,速度快,操作方便快速筛选技术为主。目前的免疫技术测定农药残留的分析是利用原子核的农药化学结构同系物的设计和获得宽特异性抗体的光谱。使用这种方法,同时增加识别范围,检测灵敏度略有下降。因此,快速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将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检测效率,通过结合各种方式的快速筛选技术,成为互补和仪器分析方法的重要手段[2]。

2 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样品前处理技术及检测技术

2.1 蔬菜水果常有毒有害物质及其特性

农药残留对蔬菜水果的污染主要是由于蔬菜水果在生长过程中施用农药所造成,以受农药污染农作物为饲料喂养的动物组织中同样存在农药残留污染问题。表1列出了蔬菜水果常见的污染物质和主要来源。

2.2 主要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蔬菜水果中污染物质的化学分析通常包括萃取、净化和分析等几个主要步骤。萃取的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与一些特定的有机溶剂或含有某些化学试剂的水溶液匀浆后,通过过滤和离心技术实现分离的目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微波辅助提取以及加速溶剂萃取提高萃取完成的速度,经过萃取得到的溶液样品里面会有许多自源性物质,干扰分析测试结果。所以,要想进行定量分析,必须进一步净化。常见的几种净化手段有液/液萃取、蛋白沉淀、固相萃取、GPC净化等。随着越来越多污染物质种类的增多,多级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MS,LC-MS-MS))分析检测手段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同时对多种物质分析检测,这就需要在样品检测前做处理[3]。

近年来,多杂质吸附提取纯化方法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反向”SPE方法,主要用于在样品纯化检测果蔬农药残留。近期的“反向”SPE方法,具备认知简单、快速的特点,因此这种方法逐步推广到各个领域。MAS是在“反向”SPE,基于一个多功能复合吸附剂材料,以达到更好的选择性和纯化目的。该方法主要通过多功能复合固相吸附材料,杂质的生物样品吸附重大的干扰,并保留试样溶液中的目标化合物可溶性,以实现净化和浓缩的目的。这种方法的核心是使用样品的基质蛋白质,肽、氨基酸、磷脂和其他生物干扰分离材料,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合适条件下,(溶剂组成,pH等)去除各类生物杂质,以确保一个强水溶性试验物质具有70%以上的回收率,提供高灵敏度保证,用于进一步分离和检测LC-MS[4]。表2给出了根据杂质性质选择净化材料的指引。

2.3 农药残留量检测新技术

2.3.1 超临界流体色谱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色谱流动相的色谱。处于临界温度以上的高密度气体是超临界流体的本质,即超临界流体的特点有气体粘度小、扩散速度快以及渗透力较强,而且对于样品的溶解性也较好,能够在低温下进行操作。

图1 SFC-SCLD/UV测定农药的混合样

图1是利用SFC-SCLD或SFC-UV系统分析农药残留。Wenclawiak[5]等用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检测除虫菊酯和拟除虫菊酯,在采用压力梯度0.2 MPa/min在90 ℃从11.1~22.3 MPa,温度梯度-1.2 ℃/min从130~80 ℃,然后保持在80 ℃/10 min,取得很好的实验结果。超临界流体兼具液体和气体2种物质的性质,所以它具有较小的粘度、较小的传质阻力以及较快的扩散速度,与GC相比分离能力和速度具有可比性,另外其密度、溶解力和速度与HPLC也具有可比性。表示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的函数都是用密度作为自变量。因此,在SFC中采用程序升温密度相对于GC中的程序升温和HPLC中的梯度淋洗,尤其突出的特点是SFC可以与大部分GC和HPLC的检测器相连,如FID、FPD、NPD、ECD、UV以及MS、FTIR等都能用。这样就极大地拓宽了其应用范围,许多在GC和HPLC上需经过衍生化才能分析的农药,都可以用SFC直接测定。

3 结语

日常食品是否安全,与农药的残留污染具有密切关系,所以人们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使农药残留检测方法面临新的挑战。检测方法要结合时代的变化,保持先进的技术。现在各国提高产品以及开发国际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水平,优质水果和蔬菜在构建监控系统很大程度依赖于化学农药检测技术快速、准确、灵敏特点,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赵云峰.食物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13,25(3):173-177.

[2]杨曼君.农药残留分析中的提取新技术[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2,21(1):13-15.

[3]杨大进,方从容,王竹天.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综述)[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2,11(3):35-39.

[4]贾金平,何翊,黄骏雄.固相微萃取技术与环境样品前处理[J].化学进展,2012,10(1):74-84.

[5] Wenclawiak B,,Otterbach A,,Krappe M.. Capillary sSupercritical fFluid cChromatography of pPyrethrins and pPyrethroids with pPositive pPressure and nNegative tTemperature gGradients[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l998,(799):265-273.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探讨 篇4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农产品, 也是人们一日三餐的主要材料, 保证蔬菜的安全, 可以保证人们饮食生活更加健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是保证蔬菜质量与安全的有效方法, 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增多, 政府相关部门对蔬菜安全越来越重视, 还提出了对检测方法进行改进与优化的建议。我国每年因为蔬菜农药残留而引起的中毒事件高达数万例, 死亡人数高达几千人, 为了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 必须采用有效的检测方法对蔬菜残留进行检测。

1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种类

在我国, 农药检测方法大致有三类, 一类是生物测定法, 第二类是化学分析法, 第三类是生物兼化学的综合检测法, 是通过免疫分析以及生化检测对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在选择检测方法时, 需要考虑蔬菜这类农产品的特点, 首先, 蔬菜保存时间比较短, 所以, 在检测的过程中, 一定要提高工作的效率, 制定出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法。为了保证检测的质量与效率, 相关食品安全检测人员针对蔬菜这类农产品, 采用的是第三类快速检测技术, 即酶法。主要是利用生化检测技术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下面笔者对这种快速检测方法的作用原理以及优缺点进行简单的介绍与分析。

2 酶法快速检测的作用原理

2.1 有机磷农药与氨基甲酸酯农药作用机理

昆虫神经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酶的活性被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抑制, 使乙酰胆碱积累, 影响正常传导, 导致昆虫中毒而死。它能与昆虫或人体中的酶 (酯酶、胆碱脂酶) 分子中的丝氨酸上的羟基牢固地结合, 从而强烈地抑制酯酶和胆碱脂酶的活性。

2.2 酶法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作用原理

酶法快速检测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等优点。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 一方面, 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与乙酰胆碱是竞争性作用于胆碱酯酶, 即胆碱酯酶可以与乙酰胆碱结合, 催化乙酰胆碱生成乙酰和胆碱;另一方面, 若胆碱酯酶与有机磷农药结合, 会阻断反应。因此, 酶法是利用某种酶受影响的程度反映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量。

3 酶法快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酶法快速检测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检测的时间比较短, 而且检测的结果准确性比较高, 应用这项方法进行检测一般需要花20min左右的时间, 在检测的过程中, 操作比较简单, 而且较为快捷, 所以比较适合应用在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 因为蔬菜的保存时间比较短, 如果检测的时间比较长, 会影响蔬菜新鲜程度, 还会影响蔬菜的口感。选择酶法快速检测技术,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

采用酶法快速检测技术对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 也有一定的缺点, 比如, 酶试剂存在失活问题, 如果采用失活的酶进行检测, 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还会造成反应不稳定, 导致检测重复性不好, 检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酶法快速检测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确认率为60%-70%左右。另外, 检测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水平对检测的结果也有较大影响。如果检测人员缺乏工作经验, 或者专业知识掌握不强, 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酶法快速检测技术在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

4.1 空白值偏小

采用酶法快速检测技术对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时, 要做好记录工作, 这样才能更好的与空白值进行比色, 在比色的过程中记载空白3min的吸光值差值最佳状态为0.3-0.8, 但是有时也会出现空白值偏小现象, 当发现空白值小于0.3时, 说明酶活性不高, 存在酶失活问题, 或者说明检测环境的温度过低, 不是在最佳的环境下进行检测的。出现空白值偏小问题后, 一般需要重新检测。

4.2 检测结果中抑制率为负值

酶分解底物, 分解物与显色剂结合的过程很快, 检测员稍有耽搁或技术不熟练都会产生人为误差, 导致抑制率为负值。究其原因主要如下:一是操作人员操作不熟练造成的系统误差;二是检查酶失去活性;三是样品无农药检出。

4.3 假阴性与假阳性

假阳性、假阴性可能会由于反应过程中化学、物理干扰而发生。假阴性即表现出无农药残留的假象, 而这种假象是由于某些农药对酶抑制作用很小或无作用而导致的。因为酶活性降低或失活, 底物不与之反应, 从而不能被水解, 无法与显色剂结合显色, 即为假阳性。

4.4 样品吸光值偏高

主要是由于反应中化学、物理的干扰以及样品颜色深, 使透过光被额外的吸收或被散色, 透光率变小, 吸光度表现为数值增大。

5 提高酶法快速检测技术水平的对策

5.1 定期维护、校准仪器, 加强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

每年或仪器维修后应进行计量校准, 确保仪器稳定性;加强对检测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检测技能培训, 规范试验操作, 如:提取液的量取、试剂的添加要准确, 比色前后3 min的时间要卡准, 以确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2 规范操作, 科学使用、保存酶

该方法检测过程中, 所用水建议使用蒸馏水。电子天平在使用前应注意检查水平仪中的水泡是否置于正中, 千万不能直接把物品放在称量盘上。不能用水冲洗所需检测的蔬菜样品的可食部分, 若其沾有泥土或水时, 可用干净毛巾擦, 再切碎, 用四分法称量。样品加入底物后应立即上仪器检测, 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否则空白值变小。严格控制检测环境温、湿度, 尤其是温度应控制在20~25℃。酶的种类、活性、纯度、贮存以及酶的浓度都会对测试结果造成很大影响, 应严格控制试剂保存条件。夏季, 酶、底物、显色剂易变质失效, 应对配制过的溶液分装, 即取即用。需在0~5℃下保存显色剂、底物、解冻后的酶。解冻后的酶最好在1周内用完, 如果当时用不完还需重新冷冻, 反复解冻不能超过2次。

6 结论

蔬菜中毒一般是由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等农药残留过多引起的, 蔬菜农药残留会引起中毒现象, 严重时还可能造成中毒者死亡。近来年, 关于食物安全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 这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 而且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国家食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加强了对蔬菜等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 对检测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与优化, 提出了酶法快速检测技术,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种检测方法不但检测的结果准确性高, 而且耗时短, 具有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冯力更.农产品质量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9.

[2]何宗桃, 向平, 邓军等.张家界市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结果与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0) :279-280.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规程 篇5

一、目的:

对基地的原料进行农残检测,以确保原料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基地所有原料蔬菜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三、职责:

基地采收负责人从即将采收的地块中选取菜样交给基地检测员检测。检测员负责完成原料蔬菜的农残检测,填写检测记录。

四、操作流程

1、采收负责人在采收前一天按照取样程序选取菜样后交给检测员检测。

2、检测员在收到菜样后须在24小时内完成检测。

3、检测前需对检测器具状况、试剂库存数量进行检查,清洁操作台,保证检测过程顺利进行。

4、农残检测具体操作过程参照CNY-858C型残留农药测试仪试剂配制及使用说明执行。

5、检测完毕后,出具检测报告,对不合格样品及时通知采收负责人并采取相应措施。

6、清洁检测室及检测器具,锁闭检测室。

7、农场场长审核检测结果,签字确认后存档,有效期为二年。

五、检测室管理

1、农残检测室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场所,要专室专用,不得存放公私杂物,不得进行其他无关活动。

2、检测室由专人负责,需经常保养,及时维修,做好防腐、防锈、防虫等工作。

3、检测室须保证设备齐全,分类存放,布局规范,整齐清洁。

4、爱护仪器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维修,不能维修的要及时购买新的补充。

5、建立健全设备仪器档案,保留产品说明、维修记录等。

6、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冷静处理意外情况。

7、做好安全用电、用水、防火、防盗、防污染等工作,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蔬菜原料田间取样程序

一、叶类蔬菜取样方法: 去掉明显腐烂和萎蔫部分的茎叶,菜花和花椰菜分析花序和茎。采集样本量至少为4个~12个个体,不少于1kg。代表种类:菠菜、甘蓝、大白菜、莴苣、甜菜叶、花椰菜、萝卜叶、菊苣等。

二、果菜类(果皮可食)取样方法:除去果梗后的整个果实,采集样本量为6个~12个个体,代表种类有:黄瓜、胡椒、茄子、西葫芦、西红柿等。

三、采收负责人提前确定采样批次、地点,并准备好相关器具:不锈钢刀、铁铲、样品纸袋(箱)、样品标签、铅笔等。

四、布点:一般采用定点法(5点法)和对角线法(5~15个点),混合采样。

五、具体方法:

对于采样区面积较小(10亩以内),地势相对平坦均匀的地块,采用定点法,设点5个;

对于采样区面积较大(10亩以上),或地块形状不够平坦和规范的地块,采用对角线法,设分点10-15个; 对于单个大棚内的采样,六、各分点混匀后用四分法取0.5-1kg样品装入样品袋,多余部分弃去。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篇6

关键词 气相色谱检测法;腈菌唑;蔬菜水果;农药残留

中图分类号:TS25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3

近年来,我国蔬菜出口发展情况虽然比较平稳,但是由于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抵制外来产品,保护本国市场,越来越频繁的应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尤其是在蔬菜水果中的腈菌唑残留检测,已经成为北美、欧盟等发达国家进出口蔬菜和水果的必须检测项目。所以,使用气相色谱检测法检测蔬菜水果中腈菌唑的农药残留,一方面,有利于保护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产品的出口。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研究所需试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腈菌唑标样:纯度超过96.0%。无水硫酸钠:550 ℃灼烧4 h。氯化钠:140 ℃烘烤4 h。农残级二氯甲烷、正乙烷、丙酮等。

研究所需仪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气相色谱仪:带氮磷检测器。分液漏斗、电动震荡仪、旋转蒸发器等[1]。

1.2 实验操作

1.2.1 提取腈菌唑

取10 g腈菌唑,和砂糖橘的全果、果肉、果皮搅匀,放入100 mL的具塞量筒中,加入20 mL的乙腈,匀浆2 min。然后加入3 g氯化钠,匀浆1 min。以3 500转/min的速度进行5 min的离心,使水相和乙腈分层。

1.2.2 石墨化炭黑柱-氨基柱组合净化

在具塞量筒中吸取10 mL的乙腈相溶液,置入150 mL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在65 ℃的水浴锅上加热,对乙腈进行蒸发。用1 mL、体积比例为1∶3的乙腈-甲苯溶液,对烧杯中的试样残渣进行溶解,转入石墨化炭黑柱-氨基柱。再使用1 mL、体积比例为3∶1的乙腈-甲苯溶液,对烧杯进行清洗。使用10 mL、体积比例为3∶2的乙腈-甲苯溶液,对石墨化炭黑柱-氨基柱进行清洗,取出洗脱液。在水浴锅中蒸发,加入体积比例为2∶8的丙酮-正乙烷,定容至5 mL,进行气相色谱分析[2]。

1.2.3 气象色谱分析

升温程序:在100 ℃下保持1 min,然后以每分钟20 ℃的速度,升温至180 ℃。然后以每分钟10 ℃的速度,升温至300 ℃,保持6 min。

进口温度:260 ℃。进样量:1μL。载气:氮气(≥99.999),流速1 mL/min。氢气: 1.5 mL/min。空气:145 mL/min。NPD温度:300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0.75 min后,打开分流阀和隔垫吹扫阀。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方法和净化方法的选择

在提取方法上,乙腈是农药残留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溶剂,可以和水互溶。加入氯化钠之后,可以和水分层,并且不会受到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杂质的干扰,提取腈菌唑的效果较好。本次研究对乙腈和甲醇的提取腈菌唑效果进行了比较,用甲醇萃取样品加入氯化钠水溶液。然后使用二氯甲烷萃取,净化之后,用丙酮定容上机。通过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使用乙腈提取的回收率更高,杂质干扰更小。所以本次研究采用乙腈提取法。

在净化方法上,体积比例为3∶1的乙腈-甲苯直接洗脱的效果不理想,体积比例为3∶2的乙腈-甲苯直接洗脱也会受到干扰。所以本次研究确定使用体积比例为3∶1的乙腈-甲苯上洋,淋洗,放弃淋洗液。然后使用体积比例为3∶2的乙腈-甲苯洗脱溶液,回收效果更好。

2.2 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

使用Ttx-1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效果较好。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完全分离样品和腈菌唑中的杂质。根据上述实验,腈菌唑保留时间为12.4 min,定量指标为峰面积,标准色谱见图1,砂糖橘全果的空白及添加0.1 mg标样色谱见图2。

2.3 线性范围

一般情况下,腈菌唑在蔬菜水果中的限量标准是0.2~1.0 mg/kg,所以本次研究以0.1~1.0 mg/kg作为标准曲线的范围,配制每升0.01、0.05、0.10、0.50、1.00 mg的标准工作液,取1 μL进行测量,外标法定量。绘制工作曲线,横坐标是腈菌唑的质量浓度,纵坐标是相应的峰面积,见图3。

2.4 回收率及方法的精密度

在不同量的标准溶液中加入10 g砂糖橘果皮、果肉、全果,进行添加回收实验,每个添加浓度重复5次,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全果、果肉、果皮中添加0.10、0.50、1.00 mg/kg时,回收率分别为89.5%~98.1%、90.0%~108.3%、94.1%~101.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66%~14.97%、1.11%~13.79%、6.28%~16.16%。

2.5 方法检出限和样品测定

当称样量是10 g,定容体积为5 mL,进样量为1 μL时,以3倍信噪比计算检出限,为0.008 mg/kg。对砂糖橘试验样品的全果使用气象色谱检测法,进行腈菌唑残留检测,典型色谱见图4。

使用外标法检测目标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见表2。

3 结论

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蔬菜水果中腈菌唑残留量的目的在于保证食品安全,所以针对腈菌唑残留量过高可能造成的危害,我国政府也要有明确的规定,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让所有人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腈菌唑残留量过高对人体、地下水造成的危害,在使用时也要遵照科学的方法,不能滥用。一般情况下,一茬植物从苗期、花期,最后到果实膨大期,只能使用3~4次。对于连续结果的农作物,如黄瓜等,第三次用药和第四次用药之间应该间隔1个月。并且番茄类作物尽量在上午用药,确保叶片当天就可以吸收药物,以免药剂集中在叶边缘,发生不良反应。腈菌唑的用药时间应该是在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建议时间、病害发生之前、农作物生长旺盛时期给药,为了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一个生长季节使用腈菌唑的次数不能超过4次。为了得到最佳抗菌效果,建议在病害发生之前或者发生初期进行施药,可以有效抑制菌丝和病菌孢子的生成和萌发。但是在施药腈菌唑的同时,尽量避免和乳油类农药混合使用。本次研究使用的气相色谱检测法,以砂糖橘为例,检测蔬菜水果中腈菌唑的农药残留,实验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净化,操作简单,准确性、精密度和灵敏度都比较好,结果可靠,符合农药残留分析实验的要求,成本也比较低,检测限低于国外残留限量标准,所以适用于蔬菜水果中腈菌唑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参考文献

[1]谢建军,陈捷,李菊,等.改良QuEChERS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果蔬中20种杀菌剂[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1):82-88.

[2]黄金萍,郭顺云,魏萍芳,等.气相色谱法在疏菜农药残留检测中的研究应用进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3(9):130-133.

蔬菜农药残留酶法快速检测技术探讨 篇7

目前,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1类是生物测定法 (bioassay) , 第2类是化学分析法 (chemical analysis) , 第3类是兼生物及化学的免疫分析法和生化检测法。由于蔬菜、水果类鲜食农产品保存时间相对较短的特点,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生化检测法中的快速检测技术———酶法。

1 酶法快速检测技术的作用原理以及优缺点

1.1 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的作用机理

昆虫神经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酶的活性被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抑制, 使乙酰胆碱积累, 影响正常传导, 导致昆虫中毒而死。它能与昆虫或人体中的酶 (酯酶、胆碱脂酶) 分子中的丝氨酸上的羟基牢固地结合, 从而强烈地抑制酯酶和胆碱脂酶的活性。以有机磷农药为例, 有机磷农药与胆碱酯酶结合, 阻碍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 导致神经肌接头和体内其他部位乙酰胆碱的过量积聚, 神经中毒症状继而发生。

1.2 酶法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作用原理与具体应用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 一方面, 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与乙酰胆碱是竞争性作用于胆碱酯酶, 即胆碱酯酶可以与乙酰胆碱结合, 催化乙酰胆碱生成乙酰和胆碱;另一方面, 若胆碱酯酶与有机磷农药结合, 会阻断反应[1,2,3,4]。因此, 利用胆碱酯酶的催化反应的抑制法, 设计一种检测方法, 即通过颜色的变化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的残留[1,5]。因此, 酶法是利用某种酶受影响的程度反映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量。如将乙酰胆碱脂酶 (AchE) 置于薄层色谱板、纸片或者, 当乙酰胆碱脂酶 (AchE) 与样品混合并提供合适条件时, 酶促使底物进行反应, 产物本身具有颜色或通过显色剂显色;而若样品中有农药残留时, 可抑制酶活性, 导致底物不反应而无产物, 故不显色。目前利用此原理已开发出相应的各种速测卡和速测仪, 如速测仪法 (酶抑制分光光度法) 、农药速测卡法 (酶抑制显色纸片法) [4,6]。

1.3 酶法快速检测技术的优缺点

1.3.1 优点。

整个检测过程最多需20 min, 简单方便, 快捷。

1.3.2 缺点。

酶试剂易失活, 导致反应不稳定, 重复性不好, 检测结果误差较大, 实际应用中的确认率为60%~70%[1,7,8,9,10]。需要对检测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2 使用酶法快速检测技术的常见问题

2.1 空白值偏小

比色时记载的空白3 min前后吸光值差值在0.3~0.8为好, 如果空白吸光值低于0.3, 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酶活性不够;二是温度太低。

2.2 检测结果中抑制率为负值

酶分解底物, 分解物与显色剂结合的过程很快, 检测员稍有耽搁或技术不熟练都会产生人为误差, 导致抑制率为负值。究其原因主要如下:一是操作人员操作不熟练造成的系统误差;二是检查酶失去活性;三是样品无农药检出。

2.3 假阴性与假阳性

假阳性、假阴性可能会由于反应过程中化学、物理干扰而发生[5,6,7,8]。假阴性即表现出无农药残留的假象, 而这种假象是由于某些农药对酶抑制作用很小或无作用而导致的。因为酶活性降低或失活, 底物不与之反应, 从而不能被水解, 无法与显色剂结合显色, 即为假阳性[1,2,3,4,5,6,7]。

2.4 样品吸光值偏高

主要是由于反应中化学、物理的干扰以及样品颜色深, 使透过光被额外的吸收或被散色, 透光率变小, 吸光度表现为数值增大[5]。

3 对策

3.1 定期维护、校准仪器, 加强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

每年或仪器维修后应进行计量校准, 确保仪器稳定性;加强对检测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检测技能培训, 规范试验操作, 如:提取液的量取、试剂的添加要准确, 比色前后3 min的时间要卡准, 以确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1]。

3.2 规范操作, 科学使用、保存酶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篇8

1 标准依据

基于酶抑制原理的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标准主要有3 种:NY/T 448-2001《蔬菜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方法》、GB/T 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快速检测》、GB/T18630-2002 《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简易检验方法 (酶抑制法) 》。抽样过程依据标准为:NY/T762-2004《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抽样规范》、GB/T 8855-2008《新鲜水果和蔬菜取样方法》。

2 检测原理

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影响神经冲动传导, 从而使动物中毒的原理, 蔬菜提取液中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浓度与胆碱脂酶活性的抑制率呈正相关。如果蔬菜的提取液中不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加入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就不被抑制, 实验中加入的底物会被酶水解, 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变成黄色物质[1]。如果提取液中含有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农药, 就最终会影响黄色物质产生。测定检测液在410 nm处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值, 可以计算出抑制率, 据此判断样品中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否超标。

3检测环境

检测仪和检测试剂对检测环境都有一定要求。酶抑制法的核心是酶的活性, 室温太低会影响酶的活性, 所以检测室最好安装空调, 室温保持在20℃以上。检测仪要放置在稳定的工作台上, 周围不能有振动源, 尤其不能和振荡器放置在同一工作台上。检测室交流电源必须稳定, 接地良好, 检测仪不能和其他大功率电器共用电源, 电压不稳会造成检测仪内部测量误差, 最好用UPS电源以确保电压稳定。

4试剂的配制、保存

4.1 试剂的配制

试剂配制不当和变质是检测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配制缓冲液时经常会发现磷酸盐结块, 可以提前配制, 静置1 d以后能自然溶解, 稍加搅拌就可使用。配制酶溶液时, 可以缓慢摇匀, 但要避免形成泡沫, 因为酶在泡沫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很容易失活。不可大力振摇, 液体振摇时的剪切力也能破坏酶的活性。也不能振摇太长时间, 液面的表面张力能使酶变性, 振摇次数太多, 会使处于液面的酶不断更新, 造成更多的酶分子失活[3]。

4.2 试剂的保存

试剂配制前应冷冻保存, 配制后的试剂可以在冷藏室短期保存, 但要注意保质期。胆碱脂酶在0℃~5℃冷藏保存期是4 d, 底物的冷藏保存期是2 周, 显色剂可以在冷藏室保存1 个月。如果配制好的酶和底物在短期内不能用完, 可以分二三瓶冷冻保藏, 用时只解冻其中一瓶, 反复冻融会造成酶的失活。需要注意的是, 底物也很容易变质, 底物变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与酶失活的影响是相似的, 配制好的底物也应冷冻保存。

4.3 试剂的使用

试剂从冷藏室取出用于检测时, 应放置10 min以上平衡至接近室温。如果是从冷冻室取出的酶试剂, 应在全部融解后再使用, 只倒出融化的一部分使用, 其中的酶浓度会明显低于全部融解后的浓度。

5样品抽取

抽取样品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基地样品应抽取成熟或即将上市的蔬菜, 要抽取混合样品。抽取批发市场样品要选择在交易高峰期进行, 从不同堆层和堆高处取样。抽样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样品的各类信息并经被抽样单位或个人确认以利统计及追溯。详细要求, 以NY/T 762-2004《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抽样规范》, 或GB/T 8855-2008《新鲜水果和蔬菜取样方法》为准。

6 样品前处理

6.1 样本制备

实验室样本制备时, 应选择两三个不同的有代表性的蔬菜个体, 避开腐败、枯萎的部位和蕊叶, 剪切有代表性的部分。果菜豆菜类要从不同个体的表皮至果肉1 cm处取样, 然后混合称量。样品不要切得太碎, 以小于1 cm的方块为宜。对一些有严重辛辣物质的蔬菜比如生姜, 可以剪切尺寸接近直径1 cm的凸起部位, 缩小切口面积, 减少对酶活性的抑制。

6.2 样本提取

样品提取时间不同, 溶出的农药量不同。应统一震荡提取1~2 min, 倒出提取液静置3~5 min澄清, 如果液体较为混浊, 需用滤纸过滤。然后吸取上清液注入比色皿或酶标板测试孔内。如果用玻璃比色皿, 最好用同一套比色皿, 以免有色差造成吸光度差异。如果比色皿长期使用后有盐分或色素沉积, 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需用稀盐酸浸泡清洗干净再用。

6.3 检测液培养

比色皿加入样品提取液后马上加入酶液和显色剂, 如果采用的是丁酰胆碱脂酶, 需在37℃~38℃培养30 min。如果采用的是乙酰胆碱脂酶, 应在37℃培养15 min, 如果室温低, 可多培养几分钟, 但同一批样品培养时间应一致。

7 移液操作

移液是检测工作的一项基础操作, 如果移液操作不当, 可以给检测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吸取试剂时, 应将吸头伸入液面3~6 mm垂直吸取, 吸头移出液面时悬停1~3 s, 慢吸慢放, 确保吸头外壁不沾液体。排液时应将吸头倾斜抵在比色皿, 缓慢压至第一档排出液体, 等待1~3 s后, 压到第二档排出剩余液体, 防止液体溅出或挂在吸头上[5]。

8 上机检测

对从培养箱取出样品到上机检测这段时间要严格把握。丁酰胆碱酯酶稳定性较差、活性较高, 加入底物后反应速度快, 吸光度值随时间变化大, 所以应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否则会造成较大误差;乙酰胆碱酯酶则较为稳定, 受操作时间长短的影响不大, 对操作速度不必过于要求[4]。

9 结果判断

如果采用的是NY/T 448-2001 标准规定的丁酰胆碱脂酶法, 抑制率≥70%为阳性结果;如果采用的是GB/T5009.199-2003 标准规定的乙酰胆碱脂酶法, 抑制率≥50%为阳性, 对于阳性样品需要重复检测2 次以上才可下定论。此外, 还要注意同一次检测结果是否全部偏大、全部为0 或全部负值, 这些结果都可能是不正常的系统误差, 往往与检测仪是否预热、室温是否偏低、培养时间过长过短、试剂是否储存不当、提取时间过长过短有关系,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原因, 并验证纠正。

摘要:介绍了列入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根据长期检测经验, 分析了乙酰胆碱脂酶和丁酰胆碱脂酶比色法快速检测技术原理, 对抽样和检测环节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 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448-2001蔬菜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3]张素凤, 安郁琴.酶的失活[J].纸和造纸, 2000 (2) .

[4]林春绵, 胡晓燕.酶抑制法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9 (8) .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篇9

1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概述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是一种根据乙酰胆碱酯酶被抑制程度 (抑制率) 来检测蔬菜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生化方法。该种方法能够快速的将蔬菜进行粗选,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们生活更加的健康。另外, 如果我们将蔬菜农药检测方法与化学方法进行配套使用将事半功倍。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对于叶菜类、果菜类等中的敌敌畏、克百威等农药的残留的监测十分灵敏,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我国居民的农药中毒, 从而有助于改善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2]

2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2.1 同批次蔬菜检测结果不同

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同批次的蔬菜不同的人吃了会有不同的反应, 或者对于同批次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的结果不同。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是一种粗略的检测, 每次检测的定液量以及取样量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有误差, 另外, 同样的操作方法以及仪器系统都会有误差,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蔬菜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结果, 使得同批次的蔬菜检测结果不同。

解决措施:首先, 我们在进行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时, 要保证抽样工具以及容器的洁净、干燥、无异味等, 减少因为容器等的不洁对于样品造成污染而影响监测的结果。同时在取样之后一定要进行封存, 防止样品变质,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蔬菜农药检测的准确度, 有助于避免同批次检测结果的不同。

其次, 取样检测时, 样品量要保证, 一般来说叶菜类取2 g, 非叶菜类取4g, 这种适度的量既有助于避免由于取量过少导致的检测不准, 又有助于防止取量过多导致的浪费, 从而提高取样检测的准确性。

再者, 我们对于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我们生活的健康, 因此我们在进行蔬菜取量的时候, 为了保证同批次蔬菜抽样的公正性以及代表性, 我们在进行取样的部位要均匀合理, 多点混取, 尽量取用我们可食用的部分, 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同批次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另外, 由于蔬菜农药检测技术是一种粗略的检测, 检测的仪器并不是十分的严密, 因此定量加液器的加液量要尽量的一致, 这有助于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最后, 在农贸市场中我们经常看到农民在进行蔬菜农药检测的时候并不按规程操作,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药残留检测的结果。在平常的生活中, 要定期的对于蔬菜农药检测的仪器进行维护, 并且在进行操作的时候要严格的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的检测结果不一致等。通过上述各种措施, 我们可以有效地避免同批次的蔬菜中农药残留结果不一致的现象。[2]

2.2 抑制率偏小

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是通过酶被抑制的程度, 也就是抑制率来反映农药的残留是否超标。通常来说抑制率的正常范围是-10%~+110%, 对照组/样本的吸光值在3 min后与3 min前的差值 (ΔAc/ΔAs) 范围是0.3~0.8。[3]当抑制率值偏小, 即小于-10%时, 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2.2.1 酶在参加反应之前就已经部分失活, 从而导致ΔAc<0.3, 影响检测结果

解决措施:酶是生物催化剂, 较之其他的催化剂来说更加的脆弱, 比较容易失去活性。一旦失去活性就会使得监测的结果出现差错。因此酶作用一般要求比较温和的条件, 例如常温、常压以及接近中性的酸碱度等。我们在进行酶的调试的时候, 在培养箱中将温度调试37.5~38.5℃, 提取液的p H值控制在8.0。[4]

2.2.2 底物与酶未反应完全

酶是一种比较脆弱的生物催化剂, 对于温度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为了保证酶的稳定性以及酶的活性, 我们在进行试验的时候, 尽量保证恒温, 这样就可以保证酶的活性较高, 从而促进酶与底物的反应。另外, 酶的抑制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酶的抑制率。因此我们在进行试验操作的时候, 必须要控制好酶的抑制时间, 使空白与样品的反应时间一致, 这就在一定程度是避免了底物与酶的未反应完全, 影响我们在蔬菜残留检测中的结果, 有助于保证我们的健康生活。

2.2.3 假阳性问题

如果检测结果呈现阳性, 说明蔬菜中农药的残留达标, 不会对于我们的身体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然而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出现蔬菜农药残留的结果检测的是呈现阳性, 但是我们的身体仍然是出现了中毒的症状。假阳性的检测结果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利于我们的健康生活。

解决措施:首先, 我们在进行蔬菜样品提取之前, 对于蔬菜尽量不要进行水洗, 如果进行水洗那么我们提取的样品中的农药相当于被稀释了, 因此监测的结果不能够反映出在没有水洗之下的农药残留状况。其次, 蔬菜是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从而促进蔬菜的生长。其中我们在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的时候蔬菜中的叶绿素对于农药残留的检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含叶绿素较高的蔬菜农药检测的时候, 要严格注意时间, 并且要浸提过后在进行检测, 可以避免叶绿素的干扰, 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最后, 我们在进行检测的时候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 因此我们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尽量多的进行几次检测, 然后去平均值, 这样可以避免误差导致的假阳性, 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

3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注意事项

3.1 在我们进行检测之前, 应该对仪器进行预热5到10分钟, 这样有助于促进仪器的稳定, 有助于促进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2 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 尽量不要用手触摸比色皿的光面, 要拿毛面、光面对准光路。一般来说我们在比色皿中的液体要超过2/3,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并且我们在进行操作的时候, 尽量的要保持光面外侧的洁净。

3.3 生菜、小白菜、豆角、芹菜等这几种蔬菜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蔬菜, 并且这几种蔬菜由于生长的周期比较短, 但是农药的使用次数比较多, 农药的用量也比较大, 对于农药的残留物比较多, 因此农贸市场等在进行蔬菜收购的时候, 一定要进行这几种蔬菜的检测。

4 结束语

蔬菜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对于我们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当今时代我们在进行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的时候, 要尽量的按照规程操作等避免外在因素对于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影响, 从而不断地提高蔬菜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促进我们生活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李艳辉.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9, 01:29-30.

[2]胡蓉.酶抑制法在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辣椒杂志, 2013, 04:42-44.

[3]刘彩云.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农业, 2014, 07:29.

[4]郝峻纬.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酶抑制法检测常见问题[J].新疆农业科技, 2012, 05:44.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篇10

1 基本原理

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制昆虫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酶的活性, 造成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积累, 影响正常传导, 使昆虫中毒致死的机制, 用于对农药残留的检测中。如果蔬菜的提取液中不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或残留量较低, 酶的活性就不被抑制, 试验中加入的底物就被酶水解或少部分被水解, 水解产物与加入的显色剂反应产生颜色。反之, 如果蔬菜的提取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酶的活性就被抑制, 试验中加入的底物就不能被酶水解, 从而不显色或颜色变化很小,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随时间的变化, 计算出抑制率, 就可以判断蔬菜中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类酯农药的残留情况[5,6]。

2 操作流程

现以上海瑞鑫农药残毒速测仪为例, 详细讲解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操作流程。

2.1 试剂配制

提取液:将1袋提取液粉倒入500 m L的玻璃瓶内, 加入510 m L的蒸馏水, 摇匀后溶解备用。酶:加入3.1 m L的提取液。底物:每瓶底物粉加入3.1 m L的蒸馏水。

2.2 空白处理

校正:仪器每天开机后, 应进行1次校正。“检测”确定, 选择“校正”。校0:挡光块放入检测通道, 盖好盖板, 按“0”透光变为0.0分批校正, 先校正1~6通道, 取出再校正7~12通道。校100:校正好0以后, 将挡光块取出, 保证每个通道都没有东西的情况下, 盖好盖板, 按“100”, 使每个通道的透光值显示在100±1范围即可, 若按1次没有校正到位, 可以再按1次。

2.3 样品处理

取表面干净的蔬菜或瓜果, 将样品切成1 cm×1 cm大小置于小烧杯内, 用天平准确称取1 g, 用移液管提取5 m L提取液浸泡, 用震荡箱震荡2~3 min或者在常温下放置10 min, 期间晃动烧杯多次, 使蔬菜中的农药能充分溶入液体内。用移液管吸取上清液2.5 m L移入比色皿, 即为检液。

2.4 上机测定

在比色皿内加0.1 m L酶液及0.1 m L显色剂混匀后放置15 min, 然后立即加入0.1 m L底物混匀, 立即倒入比色皿中放入通道, 盖好盖板, 按启动键开始检测, 时间到后显示结果, 按“Y”键保存结果并自动打印记录。

3 注意事项

3.1 提前做检测空白

每次检测样品前都应对药品的活性和仪器的性能给予验证, 做空白试验就是体现这个过程。初始吸光度A1的大小一般在0.1~0.3, 3 min后吸光度A2在0.6~0.9, 此时显色剂、底物是最好的, 没有失效。若A1值超过0.5, 若没有人为操作失误, 首先看显色剂是否颜色异常, 然后考虑底物失效的问题。△Ac=A2-A1的值在0.3~0.8时, 说明酶没有失去活性, 可以使用;通常应在0.5~0.6 (小于0.3的原因:一是酶的活性不够, 二是温度太低) 。

3.2 操作动作快速

加底物和上机的过程要尽可能地快速, 最好2人共同操作。酶分解底物、分解物再与显色剂结合的过程是非常快, 如操作不熟练就会产生人为误差[7]。

3.3 放置时间和温度

时间:在标准方法中规定的是30 min, 由于药品质量的改进, 现在可以是15~20 min (药品质量的提高, 反应时间缩短) 。样品放置时间与空白放置时间严格一致。

温度:37~38℃ (恒温箱) 。根据药品性质, 25℃以上的室温就可以, 实际上在温度超过10℃以上即可操做。

3.4 假阴性与假阳性问题

假阴性是因为某种农药对某种酶抑制作用很小或无作用而产生的, 表现出无农药的假象。假阳性是由于酶活性降低或失活, 导致底物不能被水解, 无法与显色剂结合显色造成的, 其结果似乎与提取液中有农药残留类似。解决办法:选择有较好活性、较强敏感性的酶。

3.5 检测结果异常情况的处理

若一组样品抑制率都是负值, 如果已加显色剂, 则考虑药品在冰箱存放时间较长、温度太低的状态使用时经常产生这种情况。

检测结果为0.00%的数据, 大部分是一个假值, 当抑制率小于-10%时, 仪器会显示为0.00%。因此, 在使用移液枪时, 应尽量与比色皿平行, 离开比色皿口, 不要把枪头伸到比色皿内, 一次性将药品吹入比色皿。

3.6 仪器常见故障及处理

一是仪器打印不正常。确保有纸时, 字迹重叠或者出现乱码, 可能进纸歪或者自动走纸慢, 需要调整纸或者打印时人为辅助。二是无样品时吸光值不为0。可能样池被卡住或者有液体洒漏, 这时需要关机后手转几圈或者清洗, 然后重新开机预热使用。处理后仍然不能使用的则报修。

3.7 检测结果合格率为100%的问题

在样品较少的情况下出现的可能性很大;样品较多时, 就存在人为因素的干扰;除去抽样时过滤、上报结果时过滤的因素, 检测过程中一些技术原因如假阴性、药品失活、检测细节的失误等。

参考文献

[1]廖瑞红, 刘新文, 黄丽萍.蔬菜农药残留酶法快速检测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4) :274, 276.

[2]梁晓文, 丁运华, 陈敏, 等.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 (4) :125-129.

[3]赵富强.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J].生物学教学, 2012 (11) :71-73.

[4]黄雪梅.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探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1, 21 (3) :73-75.

[5]姚家彪, 赵颖, 潘伟, 等.蔬菜和食用菌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技术[J].应用化学, 2010, 27 (4) :488-493.

[6]吴迎春, 聂峰.水果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5 (3) :73-76.

上一篇: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下一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