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目标

2024-05-16

践行目标(精选五篇)

践行目标 篇1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提出, “十二五”时期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 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提出这样的总体发展要求, 原因在于“十二五”时期,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阶段。

(一) 辽宁进入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

首先, 辽宁是国内中等偏上收入水平的区域之一, 正处于由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向高收入经济体升级的重要时期。根据辽宁人口普查数据和地区生产总值推算, 2010年, 辽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G D P) 超过42000元。按世界银行2008年最新国际收入分组标准, 辽宁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行列。“十二五”期间, 辽宁人均G D P有可能逼近甚至超过1万美元, 接近高收入经济体的水平。其次, 辽宁是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区域之一, 正稳步逼近极高人类发展水平 (H D I>0.9) 。在联合国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9/10》中, 2008年辽宁人类发展指数 (H D I) 达到0.835, 若按年均提高0.007计算, 到2015年, 辽宁人类发展指数将在0.89左右。再者, 辽宁是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 将在“十二五”末期完成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第一次现代化进程。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在《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中对国内各地的现代化进程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到2009年, 辽宁第一次现代化进程已经完成95%, 按1990-2009年年均增长0.94%推算, 辽宁将在2015年前后, 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内蒙古等省区之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进程。

(二) 辽宁进入工业化后期

从基于人均G D P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看, 2010年, 辽宁人均G D P超过5187美元, 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从产业结构看, 2010年, 辽宁三次产业结构为8.9∶54.0∶37.6, 已经达到工业化后期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10%, 且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大于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的量化标准;从基于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部门增加值的比重衡量的工业结构看, 2007年辽宁这一比重就已经超过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部门增加值的比重>65%的量化标准;从基于人口城市化率衡量的空间结构看, 2010年, 辽宁人口城市化率达到62.1%, 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人口城市化率超过60%的量化标准;从基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衡量的就业结构看, 2009年, 辽宁这一比重为30.6%, 仍处于工业化中期 (30%-45%) , 但在“十二五”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这一比重将低于30%。

(三) 辽宁进入城市化的成熟期

从最新发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看, 2010年, 辽宁城市化率达到62.10%,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54个百分点, 2000年到2010年间, 辽宁城市化水平平均每年提高0.72个百分点左右。按照美国学者诺瑟姆提出的城市化发展的三阶段规律 (又称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 , 辽宁城市化水平已经进入城市化中期 (30%<城市化率<70%) 的后阶段, 这一阶段也是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对应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根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结合城市化发展阶段的标准, 可以认为, 辽宁城市化水平正处于由城市化中期向后期的演变过程中。在“十二五”期间, 辽宁将处于城市化后期, 处于城市化成熟阶段, 城市化预期达到70%。

(四) 辽宁进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国家统计局测算, 2009年, 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进度达到84.5%, 而东部地区达到85.9%, 东北地区达到80.6%, 全国达到77.1%。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度在全国各地中居第8位。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进度2000-2009年年均2.5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计算, 辽宁将在2015年前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与东部地区同时实现, 领先于全国 (2020年前后) 和东北地区 (2018年前后) 。

二、“十二五”时期辽宁总体发展水平力争进入东部发达省份行列

《纲要》提出, 到“十二五”期末, 基本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力争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东部发达省份行列。之所以提出上述目标, 基于以下考虑。

(一)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

从统计数据看, 辽宁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在全国各地中居上中游, 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各地中居7-9位, 各省区中居5-7位。经济总量位居第7位, 经济增长居第12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全国各地中居第7位;资本形成总额在全国各地中居第6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全国各地中居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全国各地中居第7位;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在全国各地中居第17位;出口规模在全国各地中居第8位;对外依存度在全国各地中居第9位。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在全国各地中居前列。15岁以上文盲人口占人口比重 (文盲率) 较低, 在全国各地中列北京、吉林之后位居第3位;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在全国各地中居5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在全国各地中居第7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第10位;发明专利拥有量居第14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居第7位。资源环境主要指标在全国各地中处于中下游。2009年, 森林覆盖率在全国各地中居第12位;2010年上半年, 辽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居第24位;二氧化硫排放量居第22位。人民生活主要指标在全国各地中居中上游。2010年, 辽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各地中居第9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第9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全国各地中居第11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居第13位;居民消费水平居第8位;城镇每万户家庭家用汽车数居全国第17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居第21位。

从综合评价结果看,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各地中居7-9位, 在各省区中居4-7位, 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区域。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在全国各地中居第7位, 居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和广东之后, 山东、福建分列第8、9位,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低于东部平均水平;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各地中居第8位, 处于国内上游水平, 但是低于东部各地平均水平;科学发展水平在全国各地中居第8位, 属于国内优势地区;创新能力居第12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居第8位,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略低于东部平均水平;相对富裕程度在全国各地中居第8位;城市平均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内地27个省区中居第6位,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各地中居第6位, 属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第一类地区;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在全国各地中居第8位;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在全国各地中居第11位,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低于东部各地的平均水平;环境竞争力在全国各地中居第14位, 处于中游区, 在东部省份中仅列海南之前;大型企业实力居第8位, 上市公司竞争力居第9位。

综合统计数据和国内外权威机构的综合评价,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各地中居第8-9位, 各省区中居第5-6位, 位居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等发达地区之后, 处于国内第二梯队——中等发达地区的前列。尽管辽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数领域仍保持领先地位, 但与东部发达省份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不仅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数量和规模上, 更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上。第一, 辽宁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与东部发达省份的相对差距不断缩小。2010年, 与东部发达省份平均规模的相对差距比2005年缩小了17.31%。按各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发展趋势预计, 在“十二五”末期, 辽宁很有可能经济总量超过河北, 逼近河南, 拉近与浙江的距离, 进入全国前6位。第二, 经济结构的重化工业特征更加明显, 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第三, 消费需求相对较弱, 外需动力不强。第四, 工业化和城市化绝对水平较高, “新型”程度较低。与东部发达省份在近20年伴随新产业发展起来的城市相比, 辽宁的城市化“新型”不足, “老旧”难除。第五,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要素投入, 产出效率偏低。第六,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但是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仍偏低。第七, 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减弱, 创新效率不高。第八, 资源环境虽有明显改善, 但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第九, 体制转轨滞后, 既有后发优势, 也使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二)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纲要》提出, “十二五”时期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有: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 力争继续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振兴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和东部地区的平均增长速度;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十二五”时期, 辽宁经济发展动力强劲, 有利条件在增加积累,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和制约因素。从国内看, 东部发达地区已经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并把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作为重点, 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从省内看, “十二五”时期, 辽宁将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经济增长模式应逐步实现由第二产业主导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共同拉动的格局转变, 从单纯依靠投资需求拉动向内、外需协同拉动、投资和消费协同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预计“十二五”时期, 辽宁经济将继续呈现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为11%-1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0%左右。

结合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 《纲要》所提出的具体目标符合辽宁省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11%的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目标, 折射出辽宁发展的新理念, 表明辽宁的发展将更注重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改善民生腾出空间。

三、“十二五”时期辽宁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举措

《纲要》提出, “十二五”期间, 辽宁战略重点是加快推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的经济转型, 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转型,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以消除体制障碍为重点的体制转型, 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真正实现上述发展战略, 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加快社会建设, 促进经济发展

从整体看, 目前全国社会发展要滞后于经济发展, 辽宁也不例外。社会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需求, 是重要的“需求源”。社会建设直接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为社会发展提供供给;社会建设又直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提高公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从而刺激居民消费。同时, 社会建设更是政府的根本职能之一。因此, 加快社会建设, 推进社会发展,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由投资主导向投资、消费共同拉动经济发展转变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 辽宁应把社会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实现“学有所教,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健身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使社会公众更体面、更安全、更便捷、更幸福地生活。

(二) 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城市化创造需求, 加快城市化将极大地释放公众、特别是农民的消费需求, 成为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2009年, 辽宁城市化率达到60.4%, 在全国各省区中仅居广东之后。但是, 由于辽宁城市化起步早, 与传统工业密切相关的城市格局和功能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严重桎梏。因此, 辽宁城市化应以实现从外延扩张向品质提升的转型为目标, 首要任务是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新型”城市化;其次才是提高城市化水平, 扩大城市规模。也就是通过对城市“存量”的改造、升级, 提升辽宁城市化内在素质, 通过适度“增量”提高城市化水平。“十二五”期间, 建议每年提高0.8-1个百分点左右的城市化率, 到2015年使城市化率达到65%-66%左右, 将280-300万人迁入城市。

(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提升经济竞争力

辽宁工业化程度虽然比较高, 但是“新型化”程度不高, 现代化水平不高, 产业升级和改造的任务十分繁重。“十二五”期间, 应积极推进对现有产业“存量”进行改造、升级, 再创新;严格控制承接落后产能、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耗能产业、高污染产业, 真正实现以“增量”调结构的目的;形成传统产业持续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态势, 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呼应, 构筑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辽宁具有发展再制造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应尽早谋划。

(四)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增强外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十二五”期间, 辽宁应积极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 积极运作建立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利用拥有的自然资源 (如镁) 的优势, 通过整顿省内无序竞争, 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控价权和话语权。应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提高机电产品、大型成套设备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 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应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坚持引智与引资并重, 大力引进技术、管理和人才。应统筹省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由引进中间制造环节向引进销售、研发两端延伸, 加速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注重引进技术含量高、占用资源少、节能减排项目和基地型、龙头型项目, 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

(五)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保障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践行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建立服务型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 应该更加强调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学会从需求端调控经济, 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需求;学会从供给端管理社会, 为社会提供有效供给 (服务) 。而经济发展应更多地遵循市场经济法则,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六) 保持投资适度增长, 把重点放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上

在继续保持投资需求适度增长的同时, 注意投资方向、投资结构, 更应注意投资效率的提高, 注意投资的长期效用。在注重增加投资项目数量、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 更应注重投资项目的质量, 关注投资对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及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作用;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建设应更加着眼于长远, 走出“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不断建设, 不断超载或超限, 不断扩建、改建, 不断损毁, 不断维修”的局面, 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组织建设。为此, 把投资规模的扩大不仅建立在量的增加上, 更应建立在质的提高上, 重新提倡“质量第一, 百年大计”。

践行科学发展观目标要求 篇2

石家庄市职教中心校长

韩二刚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和认识,着力把握发展规律,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和“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办学宗旨,突出质量品牌意识,努力创建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提升办学品味,强化育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职业化团队建设,提升党员干部和教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诚信守法、爱岗敬业教育的同时,注重教师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支“德高、技高、爱岗、爱生”的优秀教师团队,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整改,边提高。

五、以全体师生利益为重,着力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培训、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惠及广大师生。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环境育人”理念,巩固、发扬建校以来的优良传统,艰苦朴素、厉行节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全体师生营造温馨、和谐家园。

七、保持廉洁自律,坚持学校领导班子集体议事制度,科学决策,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坚持校务公开制度,不搞“帐外帐”,不设“小金库”,不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

践行科学发展观目标要求

石家庄市职教中心党总支书记 赵进国

一、坚定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执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认真研究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围绕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积极参与谋划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

三、树立新观点、探索新思路、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党建工作,创新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支持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四、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积极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调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扬民主,团结同事。带头执行党的决议;带头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带头完成上级交给的重大任务;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争先创优,永不懈怠。

六、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坚持自警、自省、自律,牢记两个“务必”,严守党纪国法,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践行科学发展观目标要求

石家庄市职教中心常务副校长 冯国强

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积极维护党的统一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熟知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及时了解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信息,努力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STGL工学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学改革以追求课堂(含实训课)质量为目标,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突出学生技能的训练。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用科学的方法制定措施,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树立群众观点,深入师生之中。坚持权为师生所用,情为师生所系,利为师生所谋,事为师生所想。认真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深入细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努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让老师受益,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

四、严格执行和遵守党的各项纪律,事事从严要求,不以权谋私,做好群众表率。既敢于管理,又善于管理。维护学校领导班子的集体领导和组织利益,不做有损于学校利益和形象的事情,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提高自身拒腐防变能力。

践行科学发展观目标要求

石家庄市职教中心副校长 张世民

一、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结合当前形势,运用科学发展观方式、方法,认真分析新情况、查找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探索“多元化”教育管理模式,提高驾驭学校学生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坚持诚信教育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探索学校后勤新型管理模式,坚持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理念,带领分管部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调食品安全卫生,坚持主动上门服务,为全校师生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以学校大局为重,统揽分管工作。把“学生满意、家长放心、教师受益、学校发展”作为工作目标和要求。坚持务实、创新,不摆花架子,不推诿塞责,彻底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赏罚分明、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优质高效,努力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刍议新型教学目标及践行途径 篇3

【关键词】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57

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会落后。”一个学生,只有坚持不断学习,才能摆脱被社会和时代淘汰的命运。一名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才能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进而通过教学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更新教学理念是我们教师树立新型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我们对自身教学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只有坚持学习和践行最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本篇文章即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紧密围绕着更新教学理念前提下的新型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展开逻辑性地论述。

一、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实现。

认知到并且在课堂上时刻尊重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是新型教学理念衍生出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明确的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衡的,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往往明显超越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比如说教师在计划教学进度、选择教学方法、解答题目、布置作业、组织课堂活动等方面都是占据绝对权威的优势地位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妥协的位置。这样的地位关系显然是失衡的,其导致的不良后果之一就是阻碍了学生们个性化想法的成长和发展。其实,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更深远的层面上来讲,教师的教学主导也要最终为学生的学习主体服务。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发展成为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就应该在教学的始终将学生的需要和感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师在学生发展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就应该是学生汉语言知识文化学习的引导者和推进者,而并非所有事情都替学生安排和组织好的独裁者。

2.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欣赏的和谐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千百年来无数教育者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之一。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欣赏的和谐关系。(1)学生欣赏教师。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学生欣赏教师,不仅是狭义上的学生在专业知识领域敬佩、欣赏教师,更包括学生尊重和信任教师的行为、人品和修养。而我们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得到学生们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欣赏。教师得到学生们的欣赏,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更加顺利地传授下传授学生们语文知识,我们的言论也就显得更具说服力。(2)教师欣赏学生。韩愈的《师说》之所以在众多的教育类古文中独树一帜、扬名千古,其关键就在于韩愈参透了师生关系的奥妙,他在文章中写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学生在语文整体专业知识方面跟我们教师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公认的现实,但这只是暂时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完全可能逐渐在某些方面超越教师,甚至整体上也可能跟老师不相上下。我们教师不能为自己暂时领先学生而妄自尊大,不能总认为学生在很多方面不如自己。而应该对我们的学生充满信心,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最大化地开发我们学生的学习潜力。

总之,学生欣赏教师、教师欣赏学生的和谐局面无疑是对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最佳诠释,也是我们教师应该切实追求的师生关系理想状态。

3.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得到同步地提升。

只注重学生成绩、只关注学生排名的应试教育模式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兼顾学生的成绩和能力的教学模式才是最科学、合理、具有生命力的。重视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当下新型教学理念中的核心理念之一。不管我们的语文试卷编排得如何全面,我们通过试卷能够考察学生的知识量还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说,通过一张单薄的試卷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出学生是否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通过一次模拟考试我们很难全面了解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究竟如何。因此,我们不能再停留于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层面,而应该建立科学的成绩观和能力观。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只有同时得到提升,我们教师才能算是真正部分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使命。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真正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能力观,帮助学生们通过扎实的知识学习掌握实际的本领。

二、新型教学目标的践行途径

1.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营造轻松愉快地课堂氛围是我们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路径。(1)相信没有学生会喜欢始终绷着一张脸的语文教师的,因为这样的教师会带给他们一种压抑的学习感受。因此,我们营造轻松课堂氛围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注重自己的教学仪表仪态、改善自己的教学风格,给学生们带去更多的快乐。平易近人、讲话幽默的语文教师总是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给学生们一种如沐春风的学习感受。(2)在教学知识的组织中,我们要更多地将既定的语文课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热门时事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也才能对教师布置的话题有话可说。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热情高了,课堂的氛围自然就会更加融洽。

2.课堂上给学生们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

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们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不给学生们机会展示自己,学生就很难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极可能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要擅长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在题目的设置、答案的公布上更加耐心和巧妙,尽量启发学生们去尝试和探索。如果我们还没将最终的答案宣之于众,学生们就已经有了正确的回答的话,显然是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会在逐渐的尝试和思考中加强自我的肯定,更加信心十足地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践行目标 篇4

关键词:三维目标,学习过程,自主探索

一、三维目标的含义

1. 什么是知识与技能。

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这里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因此,知识是一种收获,一种结果。知识必须具备三个特征:被证实的、真的和被相信的。

就课堂而言,一些公式、定理、定律等结论,或方法本身都是知识。文科课程的显性知识比理科多。一堂课上,学生必须获取一定的知识。

技能则是知识的简单运用,即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这里主要是指基本技能。比如公式、定理、定律的运用,解题方法如图像法、类比法的运用等。比如学习了一个公式,就要能够运用这个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如学了牛顿第二定律就要会求物体的加速度,学了电阻定律就要会计算简单情况下的电阻等。

传统课堂上注重知识的灌输,没有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只有听的余地,没有时间去消化和吸收,因而学习效果不好。

2. 什么是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是指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手段。正如前面的比喻:去果园摘梨子,如果把梨子比做知识,那么摘的过程以及想办法把梨子完好地摘下来则属于过程与方法问题,方法可以很多,可以爬到树上去摘,可以用竹杆打下来,可以搭楼梯或用升降机,还可以摇下来,甚至可以用机器人去摘等,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比如,高中物理必修教材一上有一节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牛顿第二定律,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直接给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这一实验探索过程有很多的方法,如原理上有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中也有砂桶法或钩码法,求加速度时既可以用纸带法,也可以用频闪照相法等。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索、亲自实验并提出结论,才会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且这样的探索过程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过程就没有方法的获得与运用,没有方法支撑的过程又会是无效的过程。过程与方法贯穿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全过程。

3. 什么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中涉及的情感是一个人以实际行动追求真实、美好目标时的种种内心体验,主要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他对什么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它不仅包括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

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所持有的评价总和与内在反应倾向,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态度是个人较为稳定的情感倾向。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它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确立学生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具体到一堂课,简单地说,情感就是学生对你这个学科的热爱程度,比如是否感兴趣,学习过程中是否充满兴奋与激情,对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否满意等。态度是指对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对学习过程是否认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是否有责任感等,也就是平时讲的一种心态。而价值观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总体评价,比如对知识本身、教学中的内容,对老师的教学过程的评价等。这种价值取向因人而异,不一定正确,但我们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向正确方向发展。

通常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比你讲知识内容的重要性差。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出来了,你就成功了一大半。我们知道,当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时,他就会喜欢上这个学科,就会变得主动、积极、好学。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些老师由于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总是盼望他来上课,这样的老师还没进教室,学生把相关的教材资料都拿出来了,踮起脚尖盼他进来,课堂上气氛也是热闹非凡。而有些老师如果不关注学生,不会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就会产生厌恶感,不欢迎老师进教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联动的、不可分割的,它们是从不同方面来研究描述同一对象,因此,不能脱离任一方而单独发展。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才主动地学习起来。

二、三维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是不可分离、相互促进的。比如上面讲的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实验过程中可以有很多方法,而这些方法本身也是知识,学生头脑中必须有这些知识,才可以去选择和运用,而且头脑中的知识越多,想到的方法也会越多。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事先学习过的纸带法、频闪法、砂桶、小车、学生电源、钩码等一系列知识的话是想不出这些办法的。学生通过这些过程和方法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又成了头脑中的新知识,而且是理解透彻、记忆深刻的知识。因此,头脑中的知识越多,方法就会越多,而方法越多、用得越好,会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又会产生更多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升华,一种灵活运用。而“知识与技能”又是“过程与方法”的一种结果,是甜蜜的结晶。如果是他们自己探究出来的结果他们会倍加珍惜和理解,而如果是别人强加给他的结果则很难理解和接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起着主导作用,它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直接影响“过程方法”与“知识技能”的实施,如果学生对这个学科不感兴趣的话,学习效率将会极其低下,不愿参与过程探究,获得的知识也会极少。反过来,“过程方法”与“知识技能”又会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学的知识越多,处理问题的能力越强,他的情感(亦可以理解为情商)也会越丰富,激情会越高,心态越阳光,价值取向越正常化。

总之,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了三维目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在课堂改革中实现三维目标,真正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践行强军目标_做新一代革命军人 篇5

幻灯片2

自2012年11月15日就任中央军委主席至今,习近平已11次深入解放军、军队院校和武警部队,足迹遍及七大军区。在视察中,习近平至少有8次明确强调“强军目标”和“提高履行使命任务能力”。

幻灯片3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适应强军目标要求,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幻灯片4 这“四有”紧密联系、内在统一,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革命军人的目标指向,立起了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根本尺度;明确了革命军人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确立了立身立志立德的基本准则;明确了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强军梦的重要契合点,指明了革命军人强军报国的实现途径。

下面,我向大家阐述“四有”军人的具体含义: 幻灯片5 1.有灵魂

有灵魂,是强军兴军进程中我军官兵应当具备的理想抱负,是对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政治要求。广大官兵要把有灵魂作为立身做人、履职尽责的根本,深刻理解把握,自觉恪守践行,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幻灯片6 要做到“有灵魂”其根本要求是:信念坚定、听党指挥 1.始终保持对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坚定信念信心。中国梦、强军梦是人民的梦、国家的梦、军队的梦,也是每个官兵的梦。广大官兵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信赖,坚定不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

2.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建军之魂、强军之魂。在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头脑特别清醒、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坚决。

3.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制度优越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们党以鲜血为代价换来的、历经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经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坚强领导。必须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跟党走。4.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信念坚定、听党指挥,最紧要的是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权威,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这一条,必须作为最高的政治要求来遵守,作为最高的政治纪律来维护。

5.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必须不折不扣。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必须坚持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做到党叫干啥就干啥,党不允许干什么就坚决不干,任何时候都对党忠诚老实,表里如

一、知行统一,坚决反对“伪忠诚”,决不做政治上的“两面人”。幻灯片7 “有灵魂”的意义是践行强军目标必备的政治品格,具体表现在: 1.有灵魂是把正方向、坚定立场的根本保证。“魂者,器物之统摄也。”一个人有了灵魂,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革命军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就能知所趋赴、有所坚守,自觉与党同心同德,坚决听党指挥。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尖锐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们搞“和平演变”“颜色革命”,加紧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妄图对我军官兵拔根去魂,把军队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革命军人只有坚定信念、听党指挥,才能拥有“定盘星”“主心骨”,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任何时候都不迷茫、不迷航。

2.有灵魂是不懈奋斗、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人们具有巨大的激励和鞭策作用。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既是光荣而神圣的事业,也是艰巨而繁重的任务,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革命军人信念坚定、听党指挥,就能激发起忘我献身热情、无穷拼搏勇气和顽强韧劲斗志,战胜一个个“硬骨头”“拦路虎”,朝着强军目标不断前进。3.有灵魂是拒腐防变、经受考验的信念支撑。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灵魂,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徐才厚、**等人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说到底就是信念坍塌、灵魂缺失。军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必然会在军队中反映出来。在长期和平环境下,我军始终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容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革命军人信念坚定、听党指挥,就能把住总开关,扎紧篱笆,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幻灯片8

三、成为“有灵魂”的军人具体做法应当是:按照有灵魂要求固本培元

1.真学真信真用党的科学理论。2.学习党史军史和我党我军优良传统。3.旗帜鲜明批驳抵制错误思想观点。4.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幻灯片9 有本事,是强军兴军进程中我军官兵应当具备的素质本领,是对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能力要求。广大官兵要把有本事作为立身做人、履职尽责的核心,精武强能、真打实备,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幻灯片10

一、“有本事”的含义是:素质过硬、能打胜仗。其主要表现在:

1.掌握必备的现代军事、科技知识。2.练就过硬的作战能力。3.能够有效完成使命任务。幻灯片11

二、“有本事”的意义是:践行强军目标必备的核心能力。其主要表现在:

1.有本事是坚持战斗力标准的内在要求。2.有本事是应对现实安全威胁的紧迫要求。

3.有本事是解决“两个能力不够”问题的现实要求。幻灯片12

三、我们应当按照有本事要求学知强能:

1.在学习思考中提高。学习是革命军人强本事、长才干的基本途径。

2.在军事实践中砥砺。军事训练和重大军事任务,为革命军人强本事、长才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3.在攻坚克难中强化。解决问题、战胜困难,是检验能力素质的试金石,也是提高能力素质的磨刀石。幻灯片13

3、有血性

有血性,是强军兴军进程中我军官兵应当具备的精神特质,是对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精气神要求。广大官兵要把有血性作为立身做人、履职尽责的关键,自觉砥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幻灯片14

一、“有血性”的含义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其主要表现为

1.胸怀不辱使命的强烈担当。2.保持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幻灯片15

二、有血性是践行强军目标必备的精神特质,原因是: 1.有血性是我军战胜强大敌人的制胜密码。2.有血性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精神利刃。

3.有血性是战胜强军进程中困难挑战的动力引擎。4.有血性是彰显革命军人意志力量的形象标识。幻灯片16

三、按照有血性要求练胆激气,具体做法是:

1.用军队职能使命强化。血性支撑职能使命,职能使命催生血性。

2.用优良传统作风熏陶。优良传统作风是滋养血性的肥沃土壤。

3.用训练演习任务磨砺。练兵先练胆,铸剑需砺锋。4.用军人崇高荣誉激发。荣誉是激发军人血性的重要动力。幻灯片17 4.有品德

有品德,是强军兴军进程中我军官兵应当具备的道德情操,是对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本色要求。广大官兵要把有品德作为立身做人、履职尽责的基础,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幻灯片18

一、”有品德”的含义是:情趣高尚、品行端正,具体为: 1.保持崇高精神追求。2.坚守高尚人品官德。3.培养健康情趣爱好。幻灯片19

二、做到“有品德”的意义是践行强军目标必备的道德操守,原因是:

1.有品德是立身做人、当兵为官的准则。2.有品德是履职尽责、干好工作的基础。3.有品德是保持本色、树好形象的保证。幻灯片20

三、要做到有品德,我们就应当按照有品德要求修身立德,具体做法是:

上一篇:大学评价体系教育改革下一篇:姿态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