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透视原理

2024-05-09

电磁波透视原理(精选三篇)

电磁波透视原理 篇1

量子的振动也叫振荡。电流方向不变, 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振荡和量子磁场场强方向不变, 场强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振荡等, 均是单向振荡。单向振荡的电流在其周围空间中激发单向振荡的原磁场;单向振荡的原磁场在其周围的空间中激发单向振荡的位移电流;单向振荡的位移电流在其周围的空间中激发单向振荡的量子磁场;单向振荡的量子磁场又会在其周围的空间中激发单向振荡的位移电流。单向振荡的位移电流和单向振荡的量子磁场互相激发, 交替产生, 形成单链式电磁波。

单链式电磁波激发技术在量子推进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单链式电磁波激发器是量子发动机的关键器件。

图1是一个量子发动机的原理简化图, 它主要由一个双源单链式电磁波激发器和一根通恒定电流的直导线构成。双源单链式电磁波激发器主要由两个超高频高幅直流脉冲电源和一对天线构成。直导线与天线1和天线2之间的距离相等, 且超过一定的值, 以避免通过直导线的恒定电流与通过天线的直流脉冲发生相互作用。

两个直流脉冲器输出两股时间相差T/2 (T表示电流或磁场单向振荡的一个周期) 的超高频高幅直流脉冲, 使两根天线产生两个时间相差T/2的超高频单向振荡的原磁场, 从而激发出两列时间相差T/2的超高频高幅单链式电磁波。两列时间相差T/2的超高频高幅单链式电磁波经过长度相等的路径后在通恒定电流的直导线所处的空间中产生如图2中所示的两个时间相差T/2的超高频高幅单向振荡的感应磁场, 叠加成如图3所示的超低频单向振荡的量子磁场, 使通恒定电流的直导线产生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电磁力。因为这种由两列时间相差T/2的单链式电磁波叠加成的量子磁场只能对物体产生单个磁极的力学效应, 所以叫作磁单极量子或单极光子。又因为这种量子磁场是脱离了电流 (即脱离了系统) 独立存在于时空中的无源的单极磁场, 所以它对恒定电流产生的电磁力属系统的外力, 可推动系统前进。

在实际应用中, 大功率的单链式电磁波激发器往往用多个直流脉冲电源和多根天线组成两个阵列, 激发出多列超高频单链式电磁波, 藕合成两股时间相差T/2的超高频超高幅单链式电磁波, 叠加成场强非常高的超低频单向振荡的量子磁场。拥有多个直流脉冲电源的大功率单链式电磁波激发器叫做多源单链式电磁波激发器。多源单链式电磁波激发器可用来制造大推力量子发动机。

参考文献

[1]李昌颖.量子发动机.武汉科技信息快报社, 2010, 11

[2]李昌颖.单极量子发生器.武汉科技信息快报社, 2011.5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原理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过程:

一、出示石膏立方体模型。

1.结合数学课同学接触到的立方体概念,让同学分析(引导、启发)立方体的12条棱。

2、分成三组线(每组4条相同角度的线)。

二、引导、分析。

依据人在观察立方体的视线高度,人的位置,立方体的位置(角度)概括出:

a) 视平线,中心垂直线、心点;

b) 视平线,左、右消失点。

这两种透视的条件: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导出课题《立方体的透视现象》。

平行透视:(板书)条件——

1、立方体的一个面平行对着你。

2、人眼视线的位置:视平线。

3. 人的位置:中心垂直线。

4、视平线与中心垂直线的`交点:心点。

平行透视三组线:

1. 水平线

2、垂直线

3、对准心点的线

成角透视:(板书)条件——

1. 立方体的一个棱角对着你。

2、人眼视线的位置:视平线(人的眼睛在视平线的中心)。

3、视平线两端:左、右消失点。

成角透视三组线:

1、垂直线。

2、往左边消失点对准的线。

3、往右边消失点对准的线。

三、根据以上所板书的原理:

1、举例示范,平行透视立方体写生步骤。

2. 举例示范,成角透视立方体写生步骤。

3. 以上板书要求:同学作笔记

作画步骤要求:同学能按顺序口头述说。

设计构成中透视原理的应用与分析 篇3

关键词:设计构成;透视原理;应用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93-1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立体构成是设计构成的主要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是设计课程的基础课程之一,其对设计构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们之间的互相应用体现在设计的多个领域,不同领域的这些要素再现了设计构成的重要性。在提及这三大构成时势必要涉及到透视原理,透视原理是设计的重中之重,把握好透视原理,才能够称得上是完善的设计。由此可见,透视原理在设计构成中的运用极为重要,其决定着设计构成要素的方方面面。

一、平面构成

视觉形象构成了平面构成,其研究的关键是在平面设计中怎样创造出生动的形象,如何把握好形象间的相关联部分,怎样才能够将美的形象掌握好,同时根据“美”这一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的图形语言。构成要素与形式要素是平面构成的两个主要部分,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方向、色彩、大小等,而点、线、面则构成了它的基本形态要素。对这些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进行设计构成,能够形成不同的语言要素。

平面构成的应用有许多,以平面构成对于CI设计应用为例,CI指的是企业的形象,其构成的形象系统为行为识别、理念识别以及视觉识别。其中最具备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是视觉识别,并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大众最能够接受的。视觉识别主要是以二次元空间设计为主,对企业标志设计时,利用点、线、面展示企业精神,奔驰汽车标志巧妙利用直线和曲线的结合,三条直线代表了天、地以及人,围绕直线的圆线代表在我心中,直线、曲线恰到好处的利用展现了奔驰汽车公司的企业精神,透视原理让视觉性更加强烈。

二、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也就是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人对于色彩的某种心理效应以及知觉,且利用科学的分析方式,将比较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成基本要素。设计构成理论要求将色彩构成作为根本的理论之一,其不管与平面构成还是与立体构成之间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且不能够与空间、形体、面积以及位置等相互脱离,它们是共同存在的。色彩构成要求人从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与各种美感形式相互结合,将人的抽象思维以及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一定的组合,从而创造出独特、新颖的色彩视觉效应。色彩视觉效应的展现必须符合透视原理的要求,假如摆脱了透视原理,其存在将毫无意义。

色彩构成在具体到应用实例中,色彩的视觉效应被一哄而出,色彩在透视原理的作用下使得视觉系统产生了奇异的变化,或近或远、或大或小,这些感应在色彩构成以及透视原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视觉效应,尤其针对一些平面广告设计而言,一系列的图形选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透视原理,可以达到丰富的、变幻多姿的画面。比如设计春夏秋冬四个系列的色彩构成,可以通过色彩和透视原理这方面进行恰当处理,从而获得不同效应的景色。由此可见,人的视觉感知方面的色彩变化多端,但是这些色彩无论如何变化,其均是在色彩明度、纯度以及色相上的变化,色彩明度、纯度以及色相形成了色彩的三个要素。

三、立体构成

设计专业不可避免要谈及立体构成,立体构成也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其主要是对立体造型的可能性进行一定的探究,而功能等因素则被忽略,立体构成是设计构成分类中比较复杂的部分,立体构成主要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去提高和完善设计构成。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法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计中,有了立体构成,设计构成显得更为生动逼真。

在具体立体构成应用中,尤其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其应用方面比较多,建筑设计是对于空间进行研究并应用,透视原理显示了空间问题,空间又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部分,在建筑空间内根据透视原理进行一定的界定、分割以及组合,同时融入材料、文化、环境、功能以及技术等条件,由此便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建筑立体构成。此外,立体构成在包装设计中体现的更为直接,包装设计结构不管是进行折叠、切割、拼接还是在立体构成的原理、结构以及规律等方面,都与立体构成有着紧密的联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透视原理作为设计构成中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原理应用得恰当与否直接与设计的成功相关联,透视原理也是设计构成的基础,把握好透视原理的最基础部分,而后进行透视的深层次挖掘,能够使得设计构成效果更为生动逼真,通过形形色色的设计案例不难看出,掌握透视原理实为设计构成的重中之重,必须从不同角度应用好透视原理,方能保证设计构成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小清.媒体艺术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

[2]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3]蓝先琳.平面构成:造型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9.

[4]赵殿泽.构成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7,7.

[5]张彪.色彩构成设计[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5,1.

[6]张玉祥著,蓝先琳主编.色彩构成:造型设计基础[M].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2001,1.

作者简介:

上一篇:码头管理下一篇:存在问题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