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房感染

2024-05-26

ICU病房感染(精选十篇)

ICU病房感染 篇1

1 ICU病房的空气消毒

病房内可采用自然通风和紫外线消毒,有条件的医院最好安装空气净化装置,以确保空气净化。

2 ICU病房的人员管理

所有人员应穿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并每日更换,一旦污染或弄湿应及时更换;会诊者及探视者入室前应更换隔离衣,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应戴帽子和口罩;所有人员均要坚持洗手制度,在处理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前后均须认真洗手,进行无菌操作前应加用消毒液洗手,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果工作人员发生感冒、肠炎或皮肤炎症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时调离ICU病房;为了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双方,在进行吸痰或清理口腔、伤口换药、导尿、灌肠、试肛表等操作时,均应戴手套,而且不可与清扫病房、更换床单等工作同时进行;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3 环境和物品管理

ICU病房一切物品包括仪器和清洁工具必须固定专用,从外面带入物品应做适当清洁及消毒处理后才可入室;每个床位所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供氧装置等不可与别的床位交叉使用,患者转出后,用具必须清洗、消毒后方可转给他人使用;室内地面、家具应常用消毒液擦洗,至少每日2次,污染时则随时擦洗,并做到一床一毛巾、一桌一抹布;病室、治疗室、换药室拖布分别使用,固定放置,定时通风,并定时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检测;ICU病房内禁止养花,护理人员不得在病房内饮食,病床上不可放治疗用物,如有必要,必须先铺上消毒或无菌治疗巾;杜绝各种导管共同浸泡在同一消毒液容器中,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护理用品,尽量防止因物品重复使用而造成的污染;加强ICU病房及床单的终末消毒,必要时进行卫生学监测,合格后方可收住患者。

4 护理预防

ICU病房感染 篇2

高红缨

霍云燕

宋娟

肖灿星

(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

北京

100192)

【摘要】为降低ICU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合几年来ICU病房工作经验,对ICU病房医院感染高发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组织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等干预措施,并结合本科室特点对医院感染的干预工作进行汇报和总结。【关 键 词】ICU 医院感染

干预措施

ICU是医院感染易感科室。我中心ICU收治大部分为重症复合外伤术后的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本文根据近年临床工作实践,结合我中心医院感染的特点,采取的一些干预措施进行探讨。1 我中心ICU医院感染高发因素

1.1 患者构成我中心ICU收治患者多为交通和意外事故造成的重度颅脑外伤术后、开胸开腹术后、脑血管意外术后、多发性骨折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术后等,90%为昏迷病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辅助呼吸多、侵入性操作多,住院时间少则一周,多则一两个月,患者营养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外伤患者病情复杂,污染严重,增加了基础护理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1]。

1.2 抗菌药物应用

由于我中心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污染程度高,因此在应用抗生素方面就存在着:起点高、剂量大、用时长、盲目用药、经验用药等不合理现象。大剂量地使用激素及脱水剂,也加大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了耐药菌株的产生。

1.3 病房环境

由于我中心收治的病人多以交通和意外事故为主,常有大批急诊病人入住ICU进行救治,如床位不够,经常临时加床,加大了病人密度,增加了ICU污染因素,给清洁和消毒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4 抢救生命

创伤外科重症病人的特点是,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为抢救生命,医护人员常常来不及完全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也为医院感染埋下隐患。2 医院感染干预措施

2.1 建章立制

完善组织管理机构,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医院感染上报制度等。为使医护人员严格贯彻执行院感控制制度,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护士长为领导的院感监控小组,设置了院感监测员。院感监控小组每月召开科室院感会议,总结情况、查找问题,完善院感控制措施。我院领导对医院感染高度重视,建立了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管中心、护理部为主的督导小组,院感科每天跟班检查,全面加强监管力度。制订奖惩制度,强化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2.2 加强监测和空气质量管理

院感监测员每月对ICU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及呼吸机管路、湿化瓶、监护仪表面等进行微生物采样检测;加强专题研究,科室对吸痰长管浸泡前后进行微生物学监测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制订改进措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了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2.3 加强防护隔离

进入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穿专用工作服,换专用鞋,戴帽子、口罩,所有工作服及专用鞋每周清洗消毒2次。特殊感染病人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葡菌,耐药铜绿假单孢菌等感染患者,进行分类集中隔离管理;固定专人护理;医护人员穿专用隔离衣;病人床旁放消毒桶,病人使用的护具单独浸泡消毒;空气消毒采用通风和紫外线灯消毒,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病室内每天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及地面;病人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及生活垃圾放入黄色医疗垃圾袋进行特殊处理,使交叉感染的机会降到最低。

2.4 从正确洗手开始,加强细节管理

严格洗手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可降低50%感染率[2]。ICU工作人员要求做到正确洗手(即六步洗手法),进行包括保洁员在内的统一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并自觉执行;医院加大了物质投入力度,改善洗手设施,如在治疗车、换药车、卫生间、处置室、污物间及每张床旁桌上,均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安装了感应式洗手池;每个感应式洗手池上方张贴六步洗手法操作示意图。为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要求每次医生查房时,护士长、当班组长、责任护士,全部站在病床旁,手拿快速手消液,做到主任和医生检查完患者及时进行快速手消,强化和提高了大家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了医护人员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2.5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为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医院购置了自动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机,使呼吸机螺纹管得到彻底的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湿化液每日更换并做好时间标识;医院全部采用管道式负压吸引装置,采用一次性密闭性吸痰器。监护室各种仪器及物表的交叉感染易感部位,均由护士每日用3%双氧水统一擦拭消毒,严格控制交叉感染的机会。2.6 切实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有些创伤患者是农民工及重体力劳动者,入院时病人血迹污渍清理困难,为此科室要求,新入病人时,责任护士必须按要求做到病人三短(头发短、胡子短、指甲短)、六洁(头发、口腔、会阴、肛门、手足、床单位),无异味,并规定每周定期为病人全身擦浴;注意加强口腔护理,尤其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和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要求每天用口腔消毒液做口腔清洁护理3次,保持口腔清洁,降低口腔条件致病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3]。

2.7 加强医护配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通过给护士多次培训有关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知识,让护士掌握各种抗生素给药的最佳时机、各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等药理知识;明确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原则;督促医生每例感染病人做微生物检验,及时准确留取标本送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菌群失调[4]等症状和体征,及时提醒医生正确用药,加强医护配合,大大减少了耐药菌的产生。

2.8 加强岗位培训力度,做好相关人员管理

利用每周例会等形式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六步洗手法的培训,随机对医护人员进行督导考察[4];加强对新入护生,进修,试工人员及保洁人员的院感管理,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5]。设置专人对保洁员进行管理,对其普及院感知识,及培训制定保洁员操做常规,保洁员工作制度及标准,制定奖惩措施,以达到监督保洁人员工作,控制其工作不当引起的交叉感染。3小结

3.1 变被动为主动

要改变以往重制度、轻落实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防范责任制,并提高包括领导和基层护士在内的全体护理人员乃至保洁人员的医院感染防范意识,变被动执行为主动遵守,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增强责任心,从正确洗手做起,养成自觉遵守的良好习惯。

3.2 共同作用

医院感染干预是一个系统性和复杂性工程。其干预过程是管理与技术、人员与药物有机结合、共同协作的过程,仅仅做好某一项干预措施是不够的,它需要各部门、各环节紧密配合,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3注重预防

防控医院感染更应在“防”字上下功夫,将医院感染防控在萌芽状态,通过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操做规程等措施,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李书章,府伟灵,黄庆.现代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的思路与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66.[2] 万荣,曾韶美,郑慧瑛.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洗手状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6,20(2B):401402.[3] 张凤云,梁艳芳。颅脑创伤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3):274-276。

ICU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篇3

【关键词】 ICU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不但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场所,而危重患者具有许多的高危因素,使其对医院感染易感,加之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导致ICU内感染治疗和控制可选用的药物越来越少,这不仅治疗护理带来困难,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据文献报道统计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4.14%,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内科系统(6.21%)和普通病房(6.8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1我院ICU病房属综合性科室收治病种多、病情复杂,多为感染性休克、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大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我院ICU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下:

1 保证医疗安全

加强学习,强化全科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成立科内感染控制小组等,专职感控医生及护士,定期进行感控调查,如有感染发生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最终达到防止和减少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2 ICU布局及环境管理

2.1 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应分开安置,特殊感染者单独放置,必要时启用负压病房。明确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设有更衣室,医务人员办公室,仪器室,治疗室,污物处理室等。每张病床床旁备用手压式的瓶装洗手液,做到一床一瓶一消毒。按照2张病床配备一个洗手池的标准配置感应式或脚踏式水龙头,并配有消毒纸巾。

2.2 ICU的环境管理 我院ICU病房是层流病房,定期清洁过滤网,做好地面、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地面每日三扫三拖,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采用湿式拖地用碱化水,当地面有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用有效氯1000—2000mg/消毒液拖地,物体表面用有效氯1000—2000mg/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

3 ICU的人员管理

3.1 进出ICU人员的管理 所有人员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和口罩后方可进入ICU。ICU工作人员外出时必须外加外出服、更换外出鞋。

3.2 严格洗手制度 有效洗手可使院内感染率降低50—80%。应做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与洗手制度,在操作前后必須认真洗手。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进行操作,操作结束以后,及时脱掉手套并进行洗手。洗手的目的在于去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驻菌,将常驻菌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我院ICU均采用WHO推荐的六步洗手法。

3.3 工作人员患有感冒、肠炎、皮肤或呼吸道以及其他器官传染病时,应避免接触患者。工作人员还应定期进行口咽腔细菌培养,凡带有致病菌株定植者,应立即治疗或更换工作岗位。

3.4 医务人员不得在病房内饮食,病床上一般不得放置物品,如有必要可铺上消毒巾。

3.5 加强参观人员、探视人员的管理,集中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数。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在执行有创和个别无创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可采用封闭式吸痰管,吸痰时吸痰管勿上下提插,防止损伤呼吸道粘膜;留置导尿时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可以使用防逆流引流袋,保持导尿系统通畅,并做好会阴部清洁;尽量避免和减少侵入性操作,在给患者行各种技术操作时,一定要规范减少机械性损伤如深静脉置管时要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勿反复穿刺。对中心静脉置管及有创动脉置管的患者,在进行操作时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无菌敷料清洁干燥,严密监测体温,如出现高热者,疑似血行感染的应立即拔管并取动静脉置管尖端2—3cm送检血培养及药敏。

5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疗废物处置

严格做到一次性医疗用品一人一针一丢弃、毁形。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分类收集统一处理,利器装入锐器盒,医疗污染垃圾装入防渗漏黄色塑料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塑料袋,每日有专人定时收送至指定地点处理。

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对体质弱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在应用广谱抗生素2周后高度警惕真菌感染的发生。对无明显感染、血液白细胞计数不高而反复发热,抗菌药物应用效果不佳者,应高度怀疑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及时取其分泌物或排泄物送检。

7 加强内勤护工的管理

加强对内勤护工院感、消毒隔离基础知识、消毒剂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规范洗手的培训。管理者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8 总 结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率,它不仅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更需要增强每位员工的感控意识;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参考文献

进行护理干预,降低ICU病房感染 篇4

关键词:ICU病房,护理干预,院内感染

重症监护 (ICU) 病房是医院危重病人的集中地。ICU的创建和完善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其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 再加上多种侵入性检查的原因, 使病房感染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明显提高, 而且由于患者流动性大、医护人员密集, 空气中细菌增加, 使其感染率远远超过了普通病房, 也增加了医护人员感染的机会。临床资料统计显示, ICU病房引起感染的机率占院内感染的13%~18%[1], 随着对医院感染的深入研究, 已广泛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对收治的ICU住院患者1868例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 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有效预防和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ICU住院患者1868例, 年龄23~76岁, 发生医院感染例, 其中60岁以上1021例, 占54.7%。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发生医院感染明显降低。

2 ICU病房发生感染的原因

2.1 患者因素与环境因素

ICU病房患者多是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 经过了较大的手术和创伤, 有些在转入时就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和感染症状, 加重了患者感染的机率, 再加上ICU所处的位置相对闭塞, 通风不足使空气中的病原菌数量增多引发交叉感染, 出入通道的混用等机率大大增强。

2.2 外界因素

由于ICU病房的人群来自不同的科室, 病变的种类、部位、感染程度也不相同, 集中在同一科室中, 成为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 加之危重病人在转至ICU之前已应用过多种抗生素, 转入后在病室产生的耐药菌株和其他细菌混在一起, 增加了对污染细菌分析的复杂性[2]。另外ICU中进行有创性操作较多, 各种先进的监测治疗技术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各种人工气道的建立和呼吸机使用, 都增加了患者伤口细菌感染的机会, 诱发了菌血症发生的可能。

2.3 医务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及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是减少院内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ICU病房中由于护理人员少, 护理工作比较繁忙, 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不重视无菌技术原则, 不及时更换清洁, 接触患者前后、执行每项操作前后不洗手, 将致病菌带入患者体内引发患者感染的机会, 护理人员对转出、进入ICU的患者松懈护理, 导致病房空气中病原菌的增多。

3 进行护理干预和管理, 减少感染发生

3.1 加强护理人员管理, 加强消毒和无菌操作

加强对护理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 充分认识到控制院感工作的重要性, 保护患者也保护自己不受感染, 加强环境卫生监测, 每月做1次空气培养, 做到每次操作前后正确有效地洗手, 正确有效地洗手可祛除手上98%的暂住菌;每日对病房进行消毒1次, 为危重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对各种侵入性仪器导管进行浸泡、更换, 对一次性用品毁形、浸泡并进行检查、记录;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物品表面、桌面等, 减少空气和物品上的病原菌。医务人员在进入病房对患者做各项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执行无菌技术, 做好对患者各部位的护理。ICU病房属于医院的重要科室, 家属和其他科室护理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其他人员在经过同意后方可进入, 进入时应穿隔离衣, 以免将细菌带入病房内, 引起感染, 隔离衣每周打包进行高压灭菌2次, 特殊感染每日灭菌1次。

3.2 心理干预

患者进入ICU病房后, 对环境的陌生, 家属不陪伴在身边, 各种仪器在身边的操作, 使患者产生恐慌、害怕、悲观的心理, 有的患者还会出现频死感, 感觉自己的生命即将终止, 消极的对待各种治疗, 加重感染的程度。我们护士应耐心的向患者解释,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让患者建立充分的信任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恢复体力, 改变免疫力低下症状, 预防感染。

3.3 加强对患者的一般护理

加强对患者各方面的护理, 如口腔、皮肤、饮食、泌尿等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防止耐药株菌的产生和二重感染的发生。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溃、感染, 每日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 气管插管患者应两人协助进行口腔护理并及时更换固定带;保持皮肤的清洁, 对重症患者每2小时为患者更换1次体位, 防止褥疮的发生;留置尿管患者每日用洗必泰清洁尿道口, 对侵袭性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减少感染机会;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真菌、耐药株菌感染的原因, 所以要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正确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 并及时停药, 减少感染的发生。

4 体会

ICU病房是医院危重病人的集中地, 病室内的大量细菌是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及消毒隔离措施是减少院内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减少患者感染的机会, 有效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张琴.对ICU患者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8:48~50.

ICU病房简介 篇5

本溪市中心医院ICU病房2007年正式启动。占地面积 813平方米,共设床位10张,其中普通监护床位8张,隔离监护床位2张。工作人员22名,医生7名,包括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硕士研究生2名。护士15名,主管护师3名,本科毕业12名。我科拥有先进的中央监护系统,PB、纽邦等美国进口多用高档呼吸机,多功能双向波除颤器、亚低温治疗仪、床边血糖仪、微量注射泵、输液泵、营养输注泵、12导心电图机、以及中央空调,层流洁净、消毒系统、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等先进设施。能够完成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生命体征的连续监护,以及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功能监测,血气分析等监测项目。并能开展各种方式的气道开放和气道管理、深部静脉置管、肠道内外的营养支持以及各种需要机械通气等危重病必须的治疗措施。可以对患有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的病人,进行严密监测和加强治疗使之得到康复。

我科陈韬主任1998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具有很强业务能力,技术精湛、高超。对危重症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外科重症疾病等业务娴熟。通过在北京朝阳医院进修学习,带领全科人员不断开展各项新技术、新科研。更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深得患者和家属的好评,在一年的工作时间中,获得锦旗15面。2011年被评为优秀科主任。

目前我科医生具备心肺脑复苏的能力;呼吸支持的能力(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鉴别处理心率失常及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能力;对各种化验结果作出快速反应并立即给予反馈的能力;多个脏器功能支持的能力;进行肠道内外营养支持的能力。ICU还拥有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护理队伍,我们的护士都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程序,在抢救过程中,主动敏捷,能有条不紊配合医生的工作。他们对每一位抢救患者做详尽的护理记录,为医师的临床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面对这份异乎寻常的工作,她们全力以赴,精心护理,对患者抢救的成功,病情的好转,身体的康复起到重大的作用。

在医院打造十心实意服务品牌活动中,我们科室针对ICU病房的工作特色推出了“把握瞬间”的科室服务品牌和“生命依托,亲情救护”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把握入院的瞬间;把握变化的瞬间;把握抢救的瞬间;把握出院的瞬间。要求患者入病房后医护人员立即经行治疗和处置,耐心的解释交代病情,做好医患之间的沟通沟通工作,倾听患者和家属的心声,取得患者的信任。

ICU病房患者皮肤淹红护理体会 篇6

1 方法

1.1用温水将皮肤淹红处清洗干净,动作轻柔,防止淹红皮肤破损,用软毛巾擦干,保持清洁。

1.2用干棉签蘸抹康氏肤得安药膏(沈阳康氏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 30g/支 批号20110401) 轻轻的均匀的涂擦在皮肤淹红處,由中心向外涂擦,轻轻按摩至吸收。

1.3准备用氧装置,湿化瓶内不放水,接吸氧鼻导管,将导管头端放置于皮肤淹红处持续吹干氧,2L/min,定时观察。

2 结果

24小时患者皮肤潮红减轻,疼痛症状消失。3-4天,淹红处皮肤好转痊愈。效果显著。

3 讨论

及时清洗局部皮肤,避免汗渍尿渍的侵蚀,保持皮肤清爽舒适[1]。氧气可有效抑制创面厌氧菌生长,提高创面组织供氧,改善局部组织有氧代谢,并利用氧气流干燥创面,利于愈合,且方法简便[2]。康氏肤得安药膏是一种凝胶剂,对杆菌、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皮肤无刺激。止痒迅速,用后不污染衣物,解决了油膏剂用后基质残留皮肤,可能造成二次感染的难题。本品为无色半透明胶体,具清凉芳香味苦而有辛凉感,含有苦参、五信子等提取的LK-6草本植物精华抑菌成分,辅以冰片、薄荷脑等清凉止痒成分。具有皮肤抑菌止痒。老少皆宜的功效,而且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绍杰.严重老年皮肤淹红护理体会[J].慢性病学杂志 2010.12(10)1181.

ICU病房院内感染的分析及防治 篇7

重症监护病房 (ICU) 是一个性质特殊的加强护理单位[1]。ICU的患者往往患有严重的原发病或有多种疾病并存, 常伴有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 加之大量侵入性操作, 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镇静剂等, 因而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较其他科室患者高5~10倍, 这样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控制和预防ICU医院获得性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本院ICU病区2008年前3个季度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与方法

检测病例132例, 共有52例发生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率为39.39%。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导致呼吸衰竭32例, 各种术后监护10例, 心功能衰竭5例, 肿瘤3例, 农药中毒2例。经口气管插管37例, 气管切开8例, 深静脉置管15例, 胃管、引流管26例, 留置导尿管48例。入住ICU病区4~25 d。参照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住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规定, 对无明显潜伏期入ICU病区治疗48 h后发生的感染, 依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血象、细菌培养、X线检查等确定诊断。

1.2 检测方法

标本采集, 采用无菌吸痰或由气管切开、插管中吸出的深部下呼吸道分泌物或尿、便、血液、胃液, 以及手术伤口分泌物和深静脉置管、导尿管侵入端送检。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并进行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病原菌

经细菌学检测, 共检出菌株145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 (G-) 为主 (占56.55%, 82/145株) , 其次为真菌 (占24.14%, 35/145株) , 革兰阳性菌 (G+) (占19.31%, 28/145株) 。G-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占63.41%, 52/82株) , 鲍曼不动杆菌 (占14.63%, 12/82株) , 肺炎克雷伯菌 (占8.54%, 7/82株) , 大肠埃希菌 (占6.10%, 5/82株) , 阴沟肠杆菌 (占4.88%, 4/82株) , 嗜麦芽假单胞菌 (占2.44%, 2/82株) 。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占88.57%, 31/35株) 。G+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 (占85.71%, 24/28株) ,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占14.29%, 4/28株) 。

2.2 感染部位的分布及构成比

见表1。

2.3 细菌耐药性

G-菌对舒普深、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 对头孢菌素类多不敏感。G+菌对万古霉素仍敏感, 无一例耐药, 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庆大霉素类等大多耐药。即ICU感染中仍以G-菌为主, 但真菌及G+菌已逐渐成为重要致病菌, 应受到重视。

2.4 预后

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选择有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病情好转后转出ICU病区46例 (占88.46%) , 因原发疾病合并继发感染死亡6例 (占11.54%) 。

3 讨论

本组52例患者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占主要地位, 条件致病菌已成为重要病原菌;真菌感染的比例不断增高,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比例出现上升趋势;下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占据我院ICU获得性感染的前两位。分析本组病例院内感染相关因素, 气管内插管及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通气系统呼吸机回路管道、湿化器等污染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2];导尿管长期留置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原因;深静脉留置易致血原性感染;鼻胃管影响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 使胃内含细菌的胃内容物反流至口鼻咽腔, 导致胃肠道感染[3]。同时, ICU患者病情相对较重, 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几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患者, 一方面会造成患者肝、肾功能进一步损伤, 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另一方面会使耐药致病菌增加, 从而导致感染更难控制甚至发生真菌等二重感染。目前细菌耐药问题已成为ICU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院内感染所耗费的治疗费用巨大, 为降低院内感染所致的沉重经济负担, 应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4]: (1) 尽量减少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针对病原菌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慎使用介入治疗, 控制使用抗生素。 (2) 对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 在无禁忌的情况下摇高床头达30°~45°, 使其处于半卧位状态, 可以减少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3) 做好手部卫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控制以及减少感染发生的手段, 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传播。 (4) 实施口腔护理以减少口腔菌群的蓄积和定植, 从而减少医原性感染的风险。 (5) 反复评估患者是否发生急性脏器功能不全, 监测每小时尿量是一个简单而又有意义的做法。 (6) 监测院内感染。此外, 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病, 采用各种医护措施增强患者自身抵抗力和有效营养支持治疗, 这些都是控制ICU病区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韦美爱.重症监护室护理的人文关怀缺陷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3) :127, 129.

[2]Singh S, Evans TW.Nitric oxide the biologic mediator of the decade:fact of fiction[J].Eur Respir, 1997, 10:699.

[3]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 (修订版)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ICU病房感染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ICU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39例, 女31例, 年龄18~75岁, 平均年龄43岁, 入住ICU的时间为7~29d。其中, 气管插管48例, 开放性损伤59例。颅脑损伤29例, 胸部损伤32例, 其他9例。该70例患者在进ICU之前, 做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均正常。

1.2 调查方法

对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回顾性分析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填写调查表, 调查统计感染患者的原因。被感染的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统计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据不完全统计, 2009年统计的非ICU的病房的感染发生率平均为2.39%。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感染率用%表示, 所得计数数据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该组资料显示:ICU病房内的感染率为45.7%% (32/70) , 与非ICU病房的感染发生率2.39%做比较, 结果P<0.05, ICU病房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非ICU病房的感染发生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感染原因

3.1.1 病房的管理

(1) 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未经过严密消毒, 如内窥镜、吸入装置等, 这些侵入性的诊治, 可能会把病原体带入患者体内, 造成感染, 此外, 这些治疗本身就是有创检查, 会再次导致患者的损伤, 患者感染的机率增加。 (2) 操作人员无菌操作的观念薄弱, 不当的吸痰及吸氧等操作, 雾化吸入器消毒不彻底或者被污染。病房内有不同病因的患者, 病房内患者比较集中等原因, 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3) 患者在医院的病房空气流通欠佳, 增加了空气污染度, 探视人员又缺乏无菌观念, 病原体被带入到病房中, 污染了患者所在的环境, 对于开放性损伤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

3.1.2 开放性损伤

在ICU病房的病人病情都较重, 气管切开和开放性伤口较常见, 由于人体的第一道保护屏障被破坏, 增加了患者被感染的机会。每天处理患者的伤口和敷料时, 不注意操作, 造成患者的感染。

3.1.3 抗生素的应用

在ICU病房内, 患者本身有严重的基础疾病, 使用了大量的激素及抗生素在治疗基础疾病时, 病人的正常菌群因此而失调, 耐药菌或真菌进入到体内, 可引发感染。

3.1.4 患者本身的因素

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低下, 在未进入到ICU之前就已经感染了不同科室的各种杂菌, 此外, 因为患者的体位和消化道的反应时胃内的食物反流到呼吸道, 导致感染。长时间卧床引发坠积性肺炎等。

3.2 护理应对措施

3.2.1 无菌教育

(1) 护理人员的无菌教育:首先要强化护理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的知识, 必须加强ICU科室的无菌管理, 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应该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巩固掌握熟练的应用无菌技术, 积极参与无菌管理。 (2) 探视人员的无菌教育:对于来探视的人员要进行无菌观念的教育, 劝导病人家属不要来探视, 控制无关的医务人员进入时, 进入时要穿隔离衣, 佩戴口罩, 换鞋。

3.2.2 进行各种监测

(1) 环境监测:在日常护理中, 保持病室内的洁净和清新的空气, 增强基础护理, 做好护理的一般工作, 床单保持干燥, 清洁, 尽量让病人居住单人病房, 防止患者之间的感染。对患者家属进行预防感染知识教育, 劝导病人家属不来探视, 陪护, 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以防将细菌传染到患者。 (2) 灭菌效果监测。病房使用的各种导管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无菌处理。对无菌的物品要进行检测, 每月随机抽查3~5个灭菌后的物品进行检测。对于灭菌质量采取物理检测、化学检测以及生物监测。 (3) 菌株抗药性监测:应用抗生素, 要遵守合理适量的原则, 应用抗生素之前, 要进行细菌培养, 选择特异性较强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医治。 (4) 清洁卫生监测。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 定时通风, 病室的温度23℃左右。护理人员在为每位患者护理之前要清洗双手, 保持患者清洁度和舒适度。 (5) 规章制度的执行监测。指定专人管理, 施行奖罚制度, 与年终奖金挂钩, 评定优秀护士, 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3.2.3 防止交叉污染

对患者所要使用的器械均要进行消毒或者灭菌, 进行操作的医护人员要佩戴口罩和手套;在给患者进行吸痰时要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除此之外, 尽量在两个病床之间, 用屏障隔开, 杜绝交叉感染。

3.2.4 营养护理

无论患有什么样疾病的病人在患病期间的饮食状况都可能直接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影响。对于ICU病房里的病人, 饮食的指导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需向患者和其家人介绍饮食质量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争取让患者做到定时定量的饮食, 少吃多餐, 灵活掌握每次膳食的数量和总量, 强调患者多元饮食, 坚持少盐, 少脂饮食, 保持营养。需多吃水果, 蔬菜, 以促进大肠的蠕动, 让患者定时排便, 指导患者按摩腹部, 促进患者排便, 防止便秘, 以免用力排便时, 患者的心率和动脉血流量受到影响, 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 ICU病房内容易发生患者感染, 在临床护理工作时, 要遵守无菌意识, 做好护理措施, 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

[1]赵法荣.ICU病房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5) :51.

[2]吴慧琴, 赵艳梅.预防控制ICU病房感染措施及护理管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10 (1) :36-37.

[3]周金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及防控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7) :47-48.

[4]袁引芳.基层医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4) :89-91.

[5]汪玉梅.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心理行为变化与医疗护理工作冲突的探讨[J].医药前沿, 2012, 2 (3) :67-68.

ICU病房感染 篇9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ICU病房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51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目标监测。其中男性31例, 女性20例, 年龄60~92岁, 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伴二型呼吸衰竭38例, 脑血管意外伴二型呼吸衰竭7例, 肺癌伴一型呼吸衰竭3例, ARDS3例。

1.2 方法及措施

1.2.1 方法

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性监测计划, 针对本院ICU病房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致下呼吸道感染等问题, 选择性地进行目标性监测。

1.2.2 措施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为提高ICU病房医务人员院内感染意识, 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参加院科两级开展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法律法规培训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专题讲座学习, 增强ICU病房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责任感和主动参与意识。

1.2.3 监测

综合性监测是预防和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基础。感染科每月对ICU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氧气湿化瓶、消毒液、负压吸引管等进行监测, 见表1。

通过以上监测, 了解ICU病房消毒灭菌效果、感染的危险因素, 不断发现医院感染隐患, 有针对性地对ICU病房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 以准确实施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2.4 ICU病房环境消毒

每天常规消毒空气, 采用有人情况下的低臭氧, 高强度紫外线灯风简式循环风设计的立柜式空气消毒器定时使用, 每天为1h, 并保证每天通风2~3次, 每次20~30min[2];物体表面的常规消毒, 一旦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立即消毒, 污染的废弃物按医疗卫生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1.2.5 落实制度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医务人员着装和洗手制度的执行, 落实防致病菌经手的交叉感染。

1.2.6 加强对氧气湿化瓶和负压吸引管消毒及效果监测

氧气湿化瓶和负压吸引管等, 应去污后浸泡于含氯制剂中, 浓度为250~500mg/L, 浸泡30min, 然后用自来水冲净备用[2]。

1.2.7 隔离措施

对特殊感染患者, 严格作好消毒隔离, 使用专用诊疗器械, 切断传播途径, 按致病菌种类分室进行隔离治疗[3]。

1.2.8 严格陪护制度

原则上采取无陪护制度, 规定每天的探视时间, 并要求探视人员戴好帽子、口罩、更衣、换鞋, 每次限定2人同时进入, 探视时间一般为午休后2h左右。

2结果

通过目标性监测, 规定了ICU病房医院感染的科主任负责制, 采取以专职或兼职人员定期同科主任、护士长及临床医生共同评价本月对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作用和效果, 增强了ICU病房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 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 使ICU病房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下呼吸道感染率发生率较低, 为50%左右, 有效提高了ICU病房综合医疗质量, 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3讨论

3.1 强化ICU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成立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小组, 科主任挂帅, 护士长和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成员具体负责, 采取常规监测和目标性监测相结合的形式, 保证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和正常运行,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

3.2 加强科室相关人员的全面培训

医院感染教育和再教育方面的人员不仅包括医院感染专职人员, 而应包括全体医务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以及清洁工, 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

3.3 应用PDCA循环对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管理[4]

3.3.1 计划

通过常规监测, 找出ICU病房医院感染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 确定监测项目, 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性监测计划, 并协调相关科室予以配合。

3.3.2 实施

制定适合ICU病房实际情况的监测项目, 监控操作程序, 检查评定的质量标准, 并认真实施。

3.3.3 检查

对照实施标准, 采取定期和随机的方式对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和监测, 控制ICU病房医院感染环节和途径,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3.3.4 处理

监测中发生的问题以及管理缺陷和薄弱环节要加以系统分析认识, 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 作为下一次PDCA循环的首要目标, 明确下一步ICU病房监测工作, 使ICU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质量持续不断地改进, 有效地提高了ICU病房综合医疗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ICU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管理办法。方法常规监测与目标性监测相结合, 总结ICU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实践经验。结果有效控制ICU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 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 保证医疗安全。结论在综合性监测基础上, 对ICU病房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等实行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目标性监测监控和跟踪干预, 逐步形成和健全目标性监测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ICU病房

参考文献

[1]赵伟英, 丁亚娣, 邓克勤.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7) :59.

[2]翟文生, 刘红书, 许宏珂, 等.实用ICU临床应用技术[M].2004, (9) :48.

[3]赵伟英, 丁亚娣, 邓克勤.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7) :60.

ICU病房感染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1 月‐2015 年7 月接受治疗的已被确诊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0 例, 作为观察组, 其中, 男性38 例, 女性22 例;年龄37~78 岁, 平均 (47±8.5) 岁, 25 例为呼吸道感染, 18 例为泌尿系统感染, 17 例为消化道感染;另选同期ICU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0 例, 作为对照组, 其中, 男性34 例, 女性26 例;年龄为38~75 岁, 平均为 (49±8.2) 岁, 27 例为呼吸道感染, 16 例为泌尿系统感染, 17 例为消化道感染。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书,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基础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所用抗生素均按照不同细菌的药物说明书中规定操作, 观察组视患者感染症状缓解的情况, 在经降钙素原监测结果浓度下降至治疗前30%, 再停用抗生素, 观察组两组抗生素应用效果, 分析白介素-6 (interleukin-6, IL-6) 、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 (C-reaction protein, CRP) 等炎性反应。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第1、3、5、7 天于清晨空腹抽取2.0 ml的静脉血, 将其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3 min, 采集上清液, 使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 进行测定, 试剂盒选择德国罗氏生物公司出产的试剂。检测仪器选择Roche E170 电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仪, 以0.05 ng/ ml为最小测量值。

1.3 统计学方法

有关研究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 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并行组间t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抗生素应用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为 (6.44±1.07) d, 对照组为 (9.43±1.86) 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2.2 两组炎性反应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IL-6、CRP以及白细胞计数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P <0.05) , 见表1。

2.3 两组血清降钙素原监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在第1、3、5 及7 天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05) , 见表2。

3 讨论

因为ICU患者病情危重, 其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应用超广谱抗菌药物, 近年来环境污染严重, 接受侵入性治疗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得多重耐药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多重耐药菌所造成感染对患者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成为了当前医院感染的重要课题, 若不能及时给予治疗, 可造成患者死亡, 在以往临床, 对病原体定植以及感染的区别, 均要依靠经验进行甄别, 其准确性较低, 若将定植误诊, 必然会造成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 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了耐药菌株[3]。

若将感染误诊成定植, 就会造成有创操作的错误实施, 使感染的扩散概率增大和抗菌药物的不恰当使用以及疗程不充分, 甚至造成患者病情加重。传统的痰培养等一些方法不仅操作复杂, 且检测时间长;使用降钙素原, 则可弥补C反应蛋白相应的缺陷, 且C反应蛋白隶属肝脏细胞, 因IL-6 的影响, 会产生特异性, 此时CRP的水平会升高, 且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者感染, 都会导致其水平升高, 因此CRP的特异性明显较差, 同时正常人血清中的CRP含量较少。此时机体受到感染时, CRP的含量就会反应性增高, 然而在炎症过程出现12 h后, 才能够检测出CRP, 所以, 血清CRP对于细菌感染的诊断无法在疾病出现之后快速准确地发挥诊断作用, 使得CRP对于细菌感染尤其是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受到限制。

PCT是一种不具有激素活性糖蛋白成分的降钙素前肽类物质, 其在实验室中具有较高的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检测率, 能够用来对炎症反应综合征和细菌感染加以区分, 还能够判断出患者受细菌感染的程度[4]。相关研究显示, 对于某些疾病, PCT的检测能够可靠地对其抗生素使用效果加以指导[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在其入院后的第1、3、5 天都存在显著较正常水平高的趋势, 且在第3 天达到高峰, 之后逐渐正常, 这显示出重症患者会引发产生应激反应, 进而影响到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本次研究结果还指出, 观察组的IL-6、CRP以及白细胞计数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P <0.05) 。当出现自身免疫、病毒感染或是过敏时, 患者PCT不会升高, 且局部细菌感染与轻微感染以及慢性炎症也不会引发PCT的明显升高。由此可见, PCT可以作为诊断及监测是否为细菌炎性感染的重要指标, 以此鉴别诊断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的感染及炎症。

综上所述, 血清PCT的检测能够作为区分早期ICU患者有无获得感染的有效指标, 和传统的炎症指标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邵倩.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监控与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 2015, 32 (6) :78-80.

[2]全斌, 王清诚, 黄东标.我院药剂科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及定植与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5) :111-114.

[3]卢绮萍.医院感染相关细菌耐药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4, 13 (7) :511-515.

[4]张爱荣.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12) :124-125.

上一篇:传统茶馆下一篇:色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