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企业管理会计

2024-05-15

供销合作企业管理会计(精选八篇)

供销合作企业管理会计 篇1

2008年9月,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改制组建了由甘肃省供销社控股、全体职工参股的新型企业———天水华阳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重组、改制,逐步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企业股份化、公司股权多元化,理顺社企关系,建立起以产权为纽带,系统管理、行业管理和出资人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管理体制。新公司充分发挥原有资产和渠道优势,开展多业经营,在不断扩大供销社原有的农资化肥等传统经营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房地产、物业服务等热门行业业务,企业的经营也向全新的领域渗透,逐步走向了稳步健康发展的路子,也把供销合作社企业打造成为联结市场更紧密、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会计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不断调整完善财务管理方法和会计核算方式,助力企业改革改制。

一、会计核算的变化

会计核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成本核算方面。由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发生了变化,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具体内容也相应变化,成本核算的内容、方法、科目、规则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企业改制前

企业改制以前,经营业务主要是农副产品、废旧物资收购,农资化肥和日用工业品的批发和零售,会计核算执行的是《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以及会计核算方式都是依照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虽然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开始实施,但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基本维持不变,会计记账仍然以手工为主,会计电算化工作处于尝试阶段。

当时的会计核算业务主要是商品的购销核算、零售核算及库存商品的核算。批发业务按照商品品种进行明细核算,按照加权平均法结转商品销售成本;零售业务以商场柜台销售为主,以柜组为单位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月末结转商品进销差价。在实行增值税以后,零售企业销售商品的售价是含税售价,即在商品的售价里包含了增值税销项税额。由于零售业务“库存商品”科目是按售价记账的,在设置“库存商品”科目的同时,要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商品销售时也按售价借记“商品销售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即在平时暂按售价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到月末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已售商品的进销差价后,再对“商品销售成本”科目进行调整,将平时按售价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调整为商品销售进价成本。

(二)企业改制后

企业改制以后,房地产和资产经营业务成为了企业的主营业务,会计部门就要相应建立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改制后新成立的企业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后,转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了能与企业的实际经营业务结合起来,在会计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增设了部分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

1. 增设一级科目。

主要是核算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会计科目,主要有:(1)“开发成本”科目。本科目核算房地产开发的费用和成本,包括:开支的拆迁补偿费、土地出让金或受让价款及相关税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配套设备费等费用;开发采用出包方式的,根据预付给承包商的款项和工程进度估价的开发成本;工程采用自营方式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分配应由开发产品承担的公共配套设施费、计提应上交有关部门管理的维修费和分摊的间接开发费用;应予资本化计入产品成本的借款费用等;结转开发完工并验收合格的房地产成本。(2)“开发间接费用”科目。本科目相当于工业企业的“制造费用”,核算为开发产品而发生除应由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的费用以外的各项间接费用。(3)“开发产品”科目。本科目核算已开发完工、经验收合格的房地产。(4)“出租开发产品”科目。本科目核算用于出租经营但尚未转为固定资产的土地和房屋。(5)“周转房”科目。本科目核算安置拆迁居民周转使用的房屋。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以上5个会计科目的期末余额,均计入报表的“存货”项目。

2. 增设二级科目。

(1)在“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下设置了“商品销售收入”“房地产销售收入”“商铺租赁收入”“物业管理费收入”“仓储收入”五个二级科目,分别核算各类收入,并按部门进行明细核算。(2)在“主营业务成本”科目下设置了“商品销售成本”“房地产销售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分别核算商品销售和房地产销售的成本。(3)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下设置了“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房地产销售税金及附加”“资产租赁业务税金及附加”“物业管理业务税金及附加”“仓储业务税金及附加”五个二级科目,分别核算各类业务应负担的税金费用,并按部门进行明细核算。

3. 基本核算方法(流程)。

房地产业务发生的所有开发费用都在“开发成本”下核算。开发成本下一般设置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以及开发间接费用等明细核算与商品房开发有关的所有费用支出。取得的银行贷款在长短期借款里核算,借款和银行贷款的利息支出计入开发间接费中。一般房地产投入资本达到总投资的一定比例就可以预售商品房,而预售的房款在预收账款里核算。在客户用预收款发票换正规的商品房销售发票时,再将预收账款中相应部分的款项收入结转至销售收入,同时按比例从开发成本中结转销售成本,并计算缴纳增值税。

房地产业务是按预收账款和销售收入预缴所有税金(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整个开发项目完成以后,再进行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项目汇算清缴。

二、会计制度的变化

在企业改制前的较早时期属于计划经济,供销社企业基本采用的是统购统销制度,企业必须严格按国家统一的供销合作社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管理的原则,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以及由供销社严格控制实行统一管理,所有购进量和供应量、购进标准和供应标准、购进价格和销售价格等,都由国家计划来确定。在会计核算方面,企业在发生农副产品销售业务时,按收购价格计算的价值(部分农副产品加收购税金)进行出库,即作为销售成本,而发生的大量生产性费用,却全部归入商品流通费。核算内容的多样性和管理体制的复杂性是其特点。

在企业改制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了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适应企业主营业务变化的需要,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按照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会计制度。做好房地产财务的预算、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依法合理筹资资金,有效控制和合理配置公司的财务资源。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资金密集度高、开发周期长、区域差异大、受宏观环境影响大、产业波及面广等特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如果企业不能有效的应对,就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因此,在建立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着重加强了以下几方面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1)筹集资金的管理。为了保证公司经营的需要,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合理运用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能,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自有资金的收益率,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对各项支出统筹安排,分别轻重缓急,严格控制,注重节约,防止浪费,既是会计人员的责任,也是财务管理的重大课题。(2)经济核算的管理。通过财务活动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降低开发成本,不断降低消耗,增加积累,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3)财务预算管理。在房地产企业内部推行财务预算管理,首要工作便是结合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完善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确保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4)制定会计信息化实施办法,全面实施会计信息化。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学习和运用专门的会计软件,将公司所有会计业务纳入会计信息化核算范围。

三、结语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新形势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供销合作社企业在为农村商品流通、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天水土特产品公司的改革实践可以看出,供销社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形势和政策指导是密切相关的。在这一过程中,财务部门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会计核算必须紧跟企业的业务经营而相应完善和调整,才能充分发挥好会计的服务与监督职能。在当前供销社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会计工作要积极吸收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将其综合运用于供销社企业管理之中,并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经营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管理,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全面提升供销社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摘要: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新形势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供销合作社原有的单一购销业务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新的改革之路。文章从财务的角度,简要分析了供销社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会计变化。

关键词:供销社企业,改革改制,财务变化

参考文献

[1]鹿春平.供销社企业改制如何进行规范化操作[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3,(03).

[2]林建,陈元忠.供销合作社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其会计处理[J].商业会计,2015,(04).

[3]关涛.国内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

供销合作商厦会员管理办法 篇2

为有效提升公司整体形象,促进消费者消费,建立顾客为中心的经销模式,提升公司整体的管理水平,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设置会员服务部。

1.单独设置会员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及服务操作系统。

2.超市服务台增加会员服务卡操作职能,员工需了解熟练操作会员服务系统。

3.会员卡管理及办理资格认证由会员服务中心操作。

二.商厦会员服务中心功能。

负责会员卡的查询·发行·换卡·挂失·补办·积分换购·积分回馈·相关资料存档等。

三.会员卡的办理

商厦在营业时间内为顾客免费办理会员卡,店铺的会员服务中心或服务台设立会员须知,会员须知内容如下:

办理会员卡的顾客须出示本人有效证件并如实,逐项填写《供销合作商厦会员积分卡申请表》申请表一式两份,一份由顾客自行爆管。

请在顾客会员积分卡背面持卡人栏签名,以免造成不便。

顾客申请会员卡后会员资格即刻生效,祝您购物愉快。

本商厦将对客户信息及个人资料进行保密,不做其他任何用途。

四.会员卡办理填写须知

1·持卡人姓名(必填)

2·持卡人有效证件号码(必填)

3·持卡人联系方式(必填)

4·持卡人通讯地址(必填)

5·持卡人电子邮箱(选填)

五.会员卡办理使用注意事项

1·只接受个人申请办理,团购客户不予办理

2·每张身份证只限办理一张会员积分卡,不能重复办理

3·会员卡丢失或损坏,顾客可凭有效证件到会员服务台补办

4·店铺员工不得使用顾客积分私自消费

六.持会员卡消费的退货

如需对所购商品进行退货,需持购物小票至会员服务中心服务台办理退货手续,同时扣掉相应积分,已参加积分奖励活动后进行退货,需按规定退还所领取奖品或现金形式退还相应奖项金额。

七.会员卡注销

商厦负责会员卡注销工作,如会员要求注销已生效会员卡,应提示顾客出示办理会员卡有效证件及会员卡,卡内余额积分须消费为零方可办理注销手续,原卡收回,卡内余额不兑换现金。

八.会员增值服务

科学发展再创供销合作事业新辉煌 篇3

据统计, 2011年全省系统实现销售总额421亿元, 同比增长22%;利润总额4.78亿元, 同比增长16.8%;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其中省联社直属企业实现销售总额88.4亿元、利润总额1.2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82.4%、74.2%, 发展规模持续扩大, 经营效益大幅增加,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 “十二五”工作科学谋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全省供销社系统精心布局, 科学谋划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一是制定专项规划。根据全国总社“十二五”工作部署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 结合全省供销社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省联社制定和完善了全省系统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四大网络和社有企业、平价商店、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二五”发展规划, 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为推动全省系统科学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各市县供销社按照省联社“十二五”工作部署, 结合当地实际, 制定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 分解任务, 细化措施, 落实责任, 抓紧实施, 为全省系统“十二五”各项规划落到实处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 全省系统有18个市、85个县级社出台了四大经营网络建设规划, 有10个市、51个县级社制定了社有企业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有17个市、78个县级社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计划。

(二) 流通服务网络加快构建。

全省供销社系统把建设“新网工程”作为中心工作, 加大资源整合和联合合作力度, 不断提升网络运营质量和效率。一是搭建发展平台。各地供销社以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为契机, 集中优势资源, 搭建工作平台, 巩固发展农副产品和日用消费品经营业务与服务网络。广州市社、白云区社联合省联社直属企业广东新供销商贸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广东丰业农产品有限公司, 开展蔬菜、水果、猪肉、水产等农副产品配送业务;潮州市社成立蔬菜配送中心, 开展对学校和机关食堂、连锁超市、平价商店等网点的农产品配送业务, 构建集采购、检测、分拣、配送于一体的农产品购销网络体系。二是拓展合作深度。各级供销社强化联合发展意识, 扩大联合范围, 创新合作模式, 巩固合作基础, 推动服务网络向纵深发展。省联社在与地级市政府签订共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协议的基础上, 推动合作共建工作向县级延伸。省联社直属企业广东新供销天润农产品有限公司通过产权联结、业务对接、特许加盟等多种方式, 积极开展与市、县、基层供销社和社会力量的合作, 加快构建全省粮油连锁配送网络体系, 一年多时间已组建分公司10家, 区域配送中心13家, 开设直营店、加盟店65家。三是扩大覆盖范围。各级供销社进一步巩固优化网络建设布局, 加快扩大网络覆盖面, 不断增强网络终端控制力。省联社直属企业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在优化提升全省经营服务网络的同时, 大力推进经营网络向全国延伸, 目前已在省内建设区域配送中心36家、对接终端门店约5000家, 在海南、广西、云南、湖南、江西、福建、山东、河南等省区成立分公司9家, 在除西藏外的全国各省区开展业务经营, 基本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

(三) 龙头骨干企业加速培育。

各级供销社高度重视社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加快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一是整合集中资源。各级供销社加大资源整合和并购重组力度, 加快培育打造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全省性或区域性龙头企业。至2011年底, 全省系统共发展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82家, 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的39家;8家企业被评为全国供销社系统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或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1家企业被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评为各类龙头企业或重点企业。二是建设重点项目。各级供销社积极创造条件、克服重重困难, 谋划启动了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 为打造龙头企业奠定基础。省联社直属企业广东天保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控股鹤山中南公司, 承接建设鹤山再生塑料加工基地项目, 并被纳入广东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银企合作项目;江门市社和台山市社共同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 被列为当地2011年十大重点民生工程。2011年, 全省系统共启动和建设重点项目291个。三是加强动态管理。省联社组织开展了对全省系统县级以上社有企业的情况摸底, 初步建立社有企业档案和动态管理平台;制定了全省系统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 对已认定的龙头企业实行运行监测、动态管理, 逐步形成竞争淘汰机制。各地供销社也根据本地社有企业改革发展实际, 动态拟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名录, 形成企业发展梯队和重点培育对象, 并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四) 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有力推进。

2011年以来, 全省供销社系统把推进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采取有力措施, 以点带面, 全面铺开。一是形成工作合力。省联社召开四次全省系统推进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工作, 解决实际问题;省联社设立平价商店工作办公室, 指导、协调和服务全省系统平价商店建设工作;以广东新供销商贸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新供销天润农产品有限公司为载体, 努力打造引领带动全省系统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的工作平台。各地供销社也结合当地实际, 明确工作部门, 细化工作措施, 形成工作合力。2011年全省系统所有地级市社均制定了实施方案, 召开了专题会议;83个县级社制定了实施方案, 95个县级社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二是探索多种模式。各级供销社结合自身实际, 积极探索平价商店建设模式, 涌现出了超市平价区、社区平价店、粮油专卖店、配送加盟店等建店模式, 建店步伐不断加快。茂名、东莞、新兴、顺德乐从等地供销社依托日用消费品龙头企业, 在现有连锁超市开设或新建平价农副产品专区;广州、清远等地供销社采取社区平价店模式, 选择在居民消费较集中地区建设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广东新供销天润农产品有限公司积极与市县供销社合作成立区域配送中心, 多形式开设粮油专卖店;汕尾、惠州等地供销社成立平价农产品配送中心, 利用自身货源优势开展蔬菜、粮油等农副产品配送业务, 致力发展配送加盟店模式。据不完全统计, 2011年全省系统投入平价商店建设资金超过5亿元。三是推动有效对接。各级供销社通过举办展示展销、推介洽谈等活动, 搭建农超双方交流合作平台, 推动平价商店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对接。省联社在广州举办了全省系统农超对接洽谈会, 成功签约对接项目53个;清远市社积极承办市政府在北京、沈阳等地举办的沙糖桔推介会, 为沙糖桔专业合作社产品进城市、进超市提供快捷渠道。目前, 全省系统已形成专业合作社直供、农产品基地直供、组建农产品流通企业对接、联合大型粮油企业对接等多种连接形式, 积极拓宽对接渠道, 提高对接质量, 致力搭建农副产品“从农田到超市”、“从生产到销售”直达通道。四是实现三方共赢。广东省供销社系统推进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时间不长, 但成效初显。2011年一年时间, 全省系统共建设平价商店510家, 其中经各级物价部门确认挂牌458家, 平价商店销售额17.27亿元;参与农超对接的农产品类专业合作社465家, 通过农超对接全年实现农产品销售额6.73亿元。2011年, 全省系统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分别实现销售总额145.87亿元、48.74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8.4%、22.4%, 实现消费者满意、生产者得益、供销社发展的预期目标。

(五) 系统指导服务逐步强化。

各级联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强化系统指导服务, 切实增强系统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建立联系制度。省联社出台了《关于与部分市、县级供销社开展挂钩工作的通知》, 建立省联社党组成员、机关处室与部分市、县供销社挂钩工作机制, 力争通过三年挂钩帮扶, 促进挂钩市、县供销社在政策落实、业务发展、龙头培育、项目建设等方面实现预定目标, 推动各地协调发展。二是完善工作机制。省联社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对市、县供销社综合业绩考核指标进行了修改完善, 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综合考评体系, 进一步发挥业绩考核对全省系统工作的引导和督促作用;在统一执行全国总社统计报表制度的基础上, 根据广东供销社工作实际, 修订和完善统计报表, 推广系统联网直报, 形成高质量的月报统计分析, 真实、客观、准确反映全省系统改革发展状况和经营服务情况。三是加大培训力度。针对拓展经营业务和服务城乡居民的需要, 各级联社大力开展教育培训, 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2011年, 全省系统共培训县级和基层供销社主任、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农产品经纪人、农化服务人员以及物流配送与连锁经营业务人员6316人次, 其中省联社直接培训3316人次, 市、县供销社培训3000人次。四是加强廉政建设。省联社召开了全省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 并将参会人员范围扩大到市、县供销社主任, 强化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供销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 推进全省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六) 发展信心决心进一步坚定。

各级供销社在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同时, 积极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 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 全省系统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发展信心进一步坚定, 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一是领导重视。去年以来, 汪洋书记、朱小丹省长、肖志恒常务副省长和刘昆副省长等领导先后到我省供销社视察指导工作, 或在省联社报送的工作汇报上作出重要批示, 充分肯定近几年全省供销社系统的改革发展, 明确提出新时期广东供销社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二是政策落实。各地供销社把贯彻落实国发40号文列为2011年的重点工作, 积极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出台贯彻文件或召开工作会议, 进一步明确扶持政策和措施。至2011年底, 全省有17个市、42个县出台了贯彻文件, 有18个市、57个县召开了供销社工作会议。省物价局联合省联社等10个部门出台了《关于依托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平价商店稳定农副产品价格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意见》, 明确供销社建设平价商店的主体地位。三是资金支持。各级供销社加强同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 争取与供销社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的各项资金支持, 落实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扶持资金。省财政在2010年设立供销社系统“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基础上, 2011年又设立供销社系统农超对接和平价商店建设专项资金, 每年1.5亿元, 连续三年;大部分市县财政在“新网工程”、平价商店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方面给予供销社大力支持。

回顾这些年的改革实践, 尤其是近三年全省系统加快发展带来的显著变化, 我们有以下深刻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这是供销社生存发展的根本。服务“三农”和城乡居民是供销社工作的中心和大局, 也是供销社不同于一般经济组织的根本所在。这几年, 供销社始终坚持为“三农”、为城乡居民服务, 始终坚持将推进自身发展与强化服务功能紧密结合, 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为供销社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有力地推进了全省系统的快速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 各级供销社只有不断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新形势、新要求, 创新服务形式, 拓展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 努力成为党委政府推进“三农”工作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平台和抓手, 才能不断提升供销社的实力、形象和地位。

二是必须坚持经济属性、改革创新, 这是供销社健康发展的动力。供销社作为合作经济组织, 尽管具有区别于一般经济组织的特殊性, 但它终究是一个经济组织, 具有经济属性。立足经济组织的角色定位, 坚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是这几年供销社成功突围、加快发展, 不断完成蜕变升级的原动力。目前, 省、市、县供销社机关虽然已纳入财政预算, 但供销社的经济属性没有改变, 社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可逆转。各级供销社只有坚持经济属性,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敢于并善于在市场中打拼, 提高决策管理经济事务的能力, 加快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 才能有效增强供销社的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 打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新供销社。

三是必须坚持联合合作、培育龙头, 这是供销社跨越发展的方向。联合与合作是供销社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内涵, 也是供销社与生俱来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发展壮大的潜力所在。近几年, 全省系统以产权和业务为纽带, 以市场化运作和利益共享为原则, 大力推动系统联合合作, 打破层级、区域界限, 整合集中有效资源, 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成为广东供销合作经济加速发展的主要支撑和突出亮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农村商贸流通领域竞争的空前激烈, 供销社只有改变狭隘、保守的思想观念和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陈旧做法, 坚定不移地走联合合作之路, 加快打造有较大规模、较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和规模效应, 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竞争, 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四是必须坚持人才兴社、打造团队, 这是供销社持续发展的关键。事业兴衰, 关键在人, 尤其在班子。省联社近几年打破传统选人用人机制,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办法, 通过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骨干以及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引进优秀人才等方式充实直属单位领导班子21人、占班子成员总数的70%, 新招收一大批综合素质较好、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员工, 直属企业在岗员工总人数从2008年底的503人增加至2011年底的2006人, 初步形成一支充满生机活力、富有干事创业激情、敢想敢干敢拼的干部职工队伍, 这是省联社直属单位近几年改革发展脱胎换骨、日新月异的关键所在。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目前公司总人数834人, 比2008年底增长1.1倍;平均年龄32.2岁, 大学以上学历占63.8%, 打造了一支专业化、年轻化、市场化的高素质员工团队, 为实现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当前, 供销合作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各级供销社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兴社战略, 打造一支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才能保障和推动供销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总结成绩, 收获体会的同时, 我们更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整体经济实力要进一步提升。全省系统经济基础总体上还比较薄弱, 与江苏、山东、浙江等先进兄弟省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二是发展不平衡问题要进一步解决。部分市、县供销社发展缓慢, 尤其是粤东地区供销社销售总额、利润总额仅分别占全省系统的8.2%和0.6%, 总体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三是社有企业改革要进一步加快。部分市、县供销社企业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 部分市社本级企业销售总额、利润总额近两年增速与全系统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明显, 经济实力、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薄弱。四是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部分市、县供销社干部职工队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高素质人才缺乏的局面没有大的改观, 尤其是市、县供销社班子和中层干部年龄偏大, 学历偏低的问题仍然突出。目前市、县两级供销社班子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40%, 学历在大专及以下的占60%;市、县两级供销社中层干部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43%, 学历在大专及以下的占81%。这与供销社改革发展的要求明显不适应。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转型升级谋划新发展

今年是广东供销社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也是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之年。全省供销社系统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全面贯彻落实国发40号文, 进一步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 开拓创新, 务实进取, 努力开创广东供销合作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201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目标, 突出三个重点, 推动广东供销合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围绕一个目标:以打造全新供销社为目标。通过坚持合作制原则夯实组织基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内生动力, 提升网络水平强化服务能力, 依托流通延伸产业上下游, 拓展经营业务增强经济实力, 丰富文化内涵建设员工队伍, 适应城乡一体化促进自身发展, 努力建设一个组织新、体制新、网络新、产业新、文化新的供销社。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抓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和打造企业集团, 力争建立更具生机活力、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更加符合供销合作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全面提升项目谋划、运作和管理水平, 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三是突出抓好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 大力推动联合合作和规范管理,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推动全省供销合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即全省系统2012年实现销售总额增长15%, 达到490亿元;利润总额增长15%, 达到5.5亿元, 发展活力和后劲明显增强, 转型升级明显加快, 经济实力、服务能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

为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今年要大力推进六项工作:

(一)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事业前进新动力。

全省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改革是广东的根、广东的魂, 是一项贯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历史任务, 深化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尽管全省系统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要实现向市场化的全面并轨, 还要付出艰辛努力。各级供销社要切实提高认识, 强化责任, 深化改革, 不断创新, 形成供销合作事业前进的动力源泉。一是深化产权改革。要鼓励和支持企业经营者和骨干员工持股, 积极引入社会投资者, 加快建立健全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制度, 形成权责明确、决策科学、高效运转的治理结构, 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今年省联社将重点督促检查社有企业“十二五”规划落实情况, 推动各市、县供销社加大力度、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省联社要加快推进直属企业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 成为全省系统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先锋和样板。二是加快打造龙头。各级供销社要围绕产业整合、资源掌控、品牌提升、管理创新和制度建设等目标, 通过联合、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聚集系统内外资源, 加快打造一批主业较突出、影响力较大、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广州、东莞、茂名等有条件的地方要以本级龙头企业为依托, 聚集系统内外资源, 打造企业集团。三是健全监管体系。各地供销社要按照省联社《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供销社系统社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意见》要求, 结合当地实际, 建立健全社有资产管理体制, 明确资产管理专门机构, 促进社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要抓紧形成产权主体、管理主体和经营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协调的管理模式, 加快推动行政化管理企业向市场化管理企业的转变。

(二) 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 培育流通网络新支柱。

各级供销社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 把推进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加大工作力度, 提高运营质量, 带动全省系统从以农资业务为主导逐步向以农资和农产品、日用消费品业务并举转变。一是实施平价商店进县入镇工程。各级供销社要进一步加大平价商店建设力度, 扩大平价商店覆盖面和影响力。2012年省联社将重点以广东新供销天润农产品有限公司为龙头, 以粮油为主打产品, 联合市、县供销社, 争取年底前在每个地级市建设一家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配送中心, 2013年底前在全省各县 (市) 和消费集中的中心镇建设一家以上平价商店, 加快形成全省性一体化运营的平价商店网络体系, 为全省供销社系统建设平价商店开拓新模式、新路径。二是完善服务体系。要围绕农超对接的各个环节, 重点在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农化服务水平等方面下工夫, 夯实对接基础, 为平价商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今年省联社将与条件成熟的市社共同启动大型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同时继续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全省系统农超对接洽谈会。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各级供销社要结合工作实际, 积极探索和完善平价商店的建设模式与对接形式, 着重发挥省级或区域性龙头企业的采购配送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产权、业务等连接手段, 推进联合发展和规范管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 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重点项目建设是供销社增强发展后劲、提升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 各级供销社要把它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多措并举, 抓出成效。一是积极谋划启动。要根据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与“十二五”规划目标, 寻找商机、抢抓机遇, 积极谋划、加快启动一批规模较大、前景较好, 具有带动性、影响力的优质项目, 并争取纳入当地政府有关规划和政策扶持范围, 不断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省联社今年要加快推进直属企业清远农资化工物流基地、鹤山再生塑料加工基地、广州塞坝路商住地产开发、广州南浦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二是建立合作机制。各级供销社要盘活闲置低效资产, 主动靠大联强, 立足联合系统内力量, 并加强与国有、民营企业合作, 集中多方资源, 共同开发、建设、管理项目, 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水平。省联社直属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同各地供销社的联合合作, 在推动系统重点项目建设中发挥骨干和带动作用。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各级供销社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制定相应配套制度, 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省联社将加强督促检查, 跟踪问效, 狠抓落实。今年要完成对全省系统重点项目的信息资料储存建库工作, 全面掌握基本情况, 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全省系统重点项目跟踪督促机制, 定期跟踪、定期通报, 重点服务、重点推进;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制, 严格规范中央、省级项目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 大力推进组织体系建设, 开创系统工作新局面。

各级供销社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和方式方法, 不断提高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能力。一是加强协调服务。各级联合社要牢固树立为成员社和本级企业服务的意识, 努力推动系统工作和本级工作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要根据各地供销社不同现状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 加强对不同业务板块的分析研究和科学引导, 推动各层级、各业务板块均衡协调发展。市、县联社要参照省联社的做法, 推行班子成员和机关科室工作联系点制度, 完善本系统经营业绩考核机制。二是加强基层工作。全省系统必须高度重视基层供销社工作, 运用新思维、采取新举措, 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经营服务功能、与系统龙头企业紧密连接的新型基层供销社、示范专业合作社和社区消费服务社。今年上半年, 省联社将召开专题会议, 部署和推动基层供销社改革创新工作。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各级供销社要下大力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要重视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 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 优化员工队伍结构。要充分利用系统内培训资源, 加强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2012年, 全省系统要组织培训6000人次以上, 其中省联社直接组织培训3000人次以上。四是加强廉政建设。各级供销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要求, 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 堵塞漏洞。

(五) 大力推进经营领域拓展, 搭建服务城乡新平台。

全省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要实施城乡统筹战略, 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 强化城市为“三农”服务功能,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各级供销社要主动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大力拓展新的经营和服务领域, 积极搭建为城乡居民和城乡一体化服务的新平台。一是夯实前沿阵地。基层供销社和各类专业合作社、社区消费服务社是供销社开展经营服务的前沿阵地。要通过调整优化布局和加大创办力度, 大力推进基层供销社的经营业务和服务网点建设, 逐步提升专业合作社、社区消费服务社的辐射带动和便民服务能力, 不断强化其经营服务功能。二是拓宽经营领域。要顺应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的新形势, 主动提供城乡发展需要的各种经营服务, 积极主动进入现代物流、融资担保、信息服务和物业管理等商业领域, 不断优化业务板块和盈利模式, 为自身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丰富服务手段。要在巩固和优化传统服务手段的基础上, 提升服务功能, 延长服务链条, 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开展代办记账、代理牌照、职业介绍、教育培训、居家养老等多样化服务。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抓住重点、逐步切入, 力争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六) 大力推进供销社文化建设, 展现改革发展新风貌。

加强供销社文化建设, 是提升供销社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各级供销社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切实提高对供销社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努力打造供销社文化, 提升供销社的软实力和话语权。一是树立供销社文化。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供销社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 我们既要继续传承和弘扬, 更要赋予新的内涵, 特别是大胆开拓、锐意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尤其在当前流通市场商业信用缺失的背景下, 我们更要高举供销社“诚信为本、服务‘三农’”的旗帜, 大力塑造供销社为“三农”、为城乡居民服务的新形象, 使供销社在新时期重树形象、再创辉煌。二是发挥文化效应。要通过开展争先创优、评选表彰等多种活动, 将“热爱供销、服务城乡”、“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等文化理念融入干部职工心中, 用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增进共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形成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加强舆论宣传。要通过报纸、网络、电视台、广播等渠道, 加强与社会、媒体和公众建立更为广泛的联系与沟通, 宣传供销社文化、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进一步扩大供销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省联社今年将通过制作全省系统形象宣传片、建立《中华合作时报》驻广东记者站、开展全省系统文体活动等工作, 充分展示广东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新气象、新形象。

在新的历史时期, 各级供销社只有不断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新形势、新要求, 创新服务形式, 拓展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 努力成为党委政府推进“三农”工作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平台和抓手, 才能不断提升供销社的实力、形象和地位。

全省供销社系统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全面贯彻落实国发40号文, 进一步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 开拓创新, 务实进取, 努力开创广东供销合作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供销合作企业管理会计 篇4

江苏省新农村现代流通及供销合作发展

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见》(苏发〔2015〕31号),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推动供销合作事业迈上新台阶,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江苏省新农村现代流通及供销合作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主要支持:现代流通网络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乡镇基层社改造升级;其他供销合作改革发展重点项目。

第三条

引导资金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所支持的项目和扶持环节要能够体现服务现代农业和“强富美高”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和为农服务体系、繁荣城乡市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创业就业等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目标。

第四条

引导资金由省财政厅和省供销合作总社共同管理。省财政厅主要负责:制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及预算安排;会同省供销合作总社下达引导资金预算;督促省供销社加强对引导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监督管理。

省供销合作总社主要负责:制定新农村流通网络发展规划及供销合作改革发展计划;设立引导资金绩效目标、制定项目管理流程;组织项目申报及评审;提出引导资金年度预算安排建议;检查督促项目实施和引导资金使用管理;根据绩效目标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代持股份的项目承担出资人职责。

第二章 支持条件与标准

第五条

引导资金可以采取三种支持方式:

(一)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支持方向、环节、标准的重点项目,可以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财政补助等方式;

(二)对扶持对象、补助标准明确,由地方管理更有利于提高引导资金使用效益的项目,可以采取因素法切块下达方式;

(三)鼓励采取政府投资基金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第六条

申请引导资金项目单位的条件:

(一)需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控股或参股单位;

(二)具有较为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公司章程,产权清晰;

(三)依法正常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示范带动作用;

(四)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无不良记录。

第七条 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省级引导资金支持标准:

(一)贷款贴息。贴息资金根据实际到位银行贷款、规定的贴息率、贷款期限和实际支付的利息数计算,年贴息率最高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60%。

(二)以奖代补、财政补助。补助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

(三)发展基金。采取发展基金方式,出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基金总规模的30%,并委托有资质的基金管理专业机构按市场方式运作。

(四)供销社股权投资。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对所投资企业进行估值确定投资价格和股份比例。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评审

第八条

每年年初,省供销合作总社牵头会同省财政厅下达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明确项目申报计划。

第九条

项目单位根据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和本办法有关规定向市、县(市)供销合作社和财政部门申报项目,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市、县(市)供销合作社对申报项目进行实质性审查,市、县(市)财政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联合行文向省供销合作总社、财政厅报送引导资金申报报告。省供销合作总社下属企业及单位申报的项目,由省供销合作总社承担监管审核职责。

第十条

省供销合作总社会同省财政厅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评审、会商、公示。

初审:省供销合作总社根据申报指南对申报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包括:申报流程是否符合规定、附报材料是否齐全、是否提交承诺书等。

评审:省供销合作总社牵头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组织专家评审或第三方审计。评审、审计方案由省供销合作总社提出,商省财政厅同意后实施。

会商:省供销合作总社对通过评审的项目提出年度项目安排计划意见商省财政厅确定项目补助方式和金额,省财政厅对虽然通过专家评审但在支持领域、扶持环节、补助标准、申报程序等方面明显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项目,有权予以否决。

公示:省供销合作总社上网公示通过审核的项目,公示时间一周(5个工作日)。

项目申报、评审、批复工作应在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的60日内完成,如未能下达,省财政有权采取资金按因素法直接切块下达、预算调整、收回等措施。

第四章 资金使用与拨付

第十一条

按程序项目公示后,省财政厅单独或会同省供销合作总社下达引导资金。第十二条

各市、县(市)收到补助资金后,由市、县(市)供销社审核项目单位提出的资金拨付申请,并提出审核意见。财政部门根据审核意见,结合财政资金执行管理等有关规定拨付省级引导资金。

第五章 绩效评价与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切实加强对引导资金的监管,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根据省级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要求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评价结果作为引导资金支持政策调整和预算安排的依据。

第十四条 各级供销合作社要依据职责分工,加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及时跟踪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发挥效益。

第十五条 各市、县(市)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要自觉接受财政、审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引导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 省供销合作总社会同省财政厅对引导资金安排和使用管理情况组织不定期检查。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骗取、截留、挤占和挪用引导资金的收回相关资金,并取消对该市、县(市)下一年度的资金支持,三年内取消项目单位申报本专项资金的资格。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和《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予以处理、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供销合作总社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农村金融合作探讨 篇5

山东省农村合作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合作金融的主体,但当前农村信用社在性质定位和自身经济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农村信用社的合作金融性质有非农化的特征,在经营目的上,农村信用社逐渐转向利润最大化的商业化经营方向,服务对象也转向农村中较高收入者、乡镇企业等;(2)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较低,呆账比例较高;(3)农村信用社的业务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等等。因此,尽管在山东农村信用社有庞大的组织机构和从业人员,但提供的金融支持仍然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户的资金需求,迫切需要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补充来满足农村地区的发展。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金融问题,银监会适度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允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参与到农村金融合作领域中,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二、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农村金融合作优势

近年来,为了适应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在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作出了有效的探索和改革,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合作金融领域,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一)新型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的设立加深了与农户的联结。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从2001年开始进行农村流通现代化体系的建设,从整合县域资源起步,形成覆盖乡村、实施规范化服务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发挥主渠道作用。比如,莒南县社通过加盟苏果、联华的方式,在县城办起了天天乐、开元百货两个超市,营业面积均超过1万平方米,并依托这两个超市组建占地60亩的日用品配送中心,还建立了占地30亩的农资配送中心,在集镇和大村建设了136个连锁店、超市。其中,18个基层社都至少有1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日用品超市和300平方米以上的农资超市,通过加盟的办法在较小的村建立了1,270个超市便利店。目前,经营网络覆盖全县农村。供销系统日用品销售占农村份额由不足40%上升到90%以上。销售额增幅连续3年超30%,创造了全国闻名的“莒南模式”。到2008年10月,全省90多个县(市、区)建成了农资连锁经营网络,40多个县(市、区)建成了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

(二)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的构建为金融合作提供了基础。

2005年下半年,山东省供销社提出以现代经营服务方式为基础,整合各类物质文化生活项目,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搭建农村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平台。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比较规范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400余个。与此同时,山东省供销社立足于农民自愿组织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建立合作经济服务体系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同样,从县域内起步,选择一批县级供销社作为试点单位。县级供销社作为主要发起人,广泛联合涉农部门、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农民经纪人和农技专家等建立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不断强化联合会功能,提供组织、信息、财务管理、法律、培训、协调等多种服务,尤其重视总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功经验,采用农民现身说法开展培训,引导农民建立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在试点县市的带动下,全省供销社合作经济服务体系迅速发展,目前已有14个市和80多个县市区组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除此之外,山东省供销合作社长期扎根于农村,熟悉农村的基本情况,和农户的关系紧密,且作为一个合作组织符合银监会关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的条件,因此具备参与农村金融的资质和能力。

三、山东省供销合作社金融合作模式构想

该模式的前提条件:(1)有充裕的社会闲散资金;(2)市场信息充分,且获得市场信息的成本较低;(3)地方政府能够审批农村信用社发行信贷基金;(4)信贷基金的发售由农村信用社委托商业银行进行。

具体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在信贷资金的整个循环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发售信贷基金,委托商业银行代为销售基金份额,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城市的地位优势和信息优势发挥其融资渠道的作用。基金发行获得的资金由农村信用社使用,享受其收益、承担其风险损失。农村信用社将收集到的资金通过信贷的方式将其运用到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上。贷款对象主要是通过供销合作社出资成立的担保公司贷给农村专业合作社使用。专业合作社通过供销合作社的流通服务体系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销售收入的富余资金存入担保公司,再由担保公司负责归还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图1)

该模式的优点:(1)摆脱地域限制,使资金更自由流通,拓宽了融资渠道;(2)农村信用社直接将信贷资金投放到担保公司,由担保公司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所需要的资金,有利于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风险防范;(3)供销合作社为各专业合作社社员生产的产品提供现代化的流通服务体系,便于专业合作社的良性循环发展。

四、实现山东省供销合作社金融合作的建议

(一)政府政策支持。

农村信用社向担保公司提供融资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有充裕的资金来源,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一方面来源于吸收的存款,根据设计的模式,另一方面的资金是通过发行信贷基金获得资金。因此,需要当地政府能够提供政策支持,允许市级的农村信用社发行信贷基金,并通过农村信用社授权商业银行销售信贷基金来吸引投资者,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城市的网络优势和信息优势发挥融资作用的同时,可以收取一定比例的融资费用,该部分费用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实现。

(二)完善合作金融立法环境。

合作金融法的立法目的,一是要把农村合作金融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个独立的法人来管理,真正确立其市场主体的地位,约束其活动,规范其行为;二是维护其自身和其他经济主体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序运转。合作金融立法时,应运用发展市场经济的原则来指导合作金融立法工作,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条件要求的农村合作金融的运行秩序。

(三)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农村社会信用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瓶颈之一,没有良好的信用环境,难以保证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实施。因此,加强农村诚信环境建设已成为农村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供销社参与农村合作金融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首先,大力发展和规范信用中介组织,将分散的企业和农户的信用信息统一征集,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农户信用信息登记制度和信用信息公共平台,并向社会开放;其次,完善政府和司法部门的法律制裁机制;同时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利用各种媒体,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强化社会信用意识。总之,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整治农村信用大环境,为经济主体正常信用交易创造良好的条件。

摘要:银监会发2006号文件降低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允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提供农村金融服务,这一政策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合作金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合作金融的模式进行架构,提出该模式良性循环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金融,模式构想,建议

参考文献

[1]葛书院.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山东供销社改革发展的路径与启示[J].中国合作经济,2009.2.

[2]崔慧霞.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09.1.

供销合作企业管理会计 篇6

我国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体系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 健全完善于改革开放以后, 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到村社综合服务站, 网点遍布城乡, 经营服务设施日臻完善, 服务“三农”的功能不断增强, 已形成上下贯通, 左右紧密相连的全国最大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我国供销社的发展历史和其职能演变决定了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重视和发挥供销社的地位和作用, 对该法的实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供销社的历史发展与职能定位

1950年7月, 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成立, 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 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黄金时期。供销合作社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 成为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组织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1958年以后, 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时期, 与国营商业两次合并, 后又两次分开。1987年1月, 中共中央发出《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通知。通知指出:“供销社要按照合作社原则, 尽快办成农民的合作商业组织, 完善商品生产服务体系。”1993年11月14日, 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各级供销社要深入改革, 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1999年, 《国务院关于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要求, 供销合作社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 坚持为农服务的发展方向。经过十年改革, 供销合作社已进入联合发展的新阶段。2009年11月17日, 《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现阶段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和定位,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 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不同历史时期, 供销社承担了不尽相同社会职能, 但其始终跟农业、农村、农民密不可分。从现阶段来看, 各级供销社联社的职能主要有三大块:一是历史积累资产的运营及监督管理;二是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培训指导服务,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三是为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村营销大户提供产销信息服务。

二、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应发挥供销社的重要作用

(一) 从法律性质来看, 供销社在该法实施过程中应具有重要地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一部市场主体法, 是以自治为主的主体法。2004年, 在当时的框架草案中写有农业部门作为该法实施的行政主管部门。然而, 经过调研和讨论, 2005年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全委会通过的框架草案就取消了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立。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时, 全国人大法律委在二审说明中, 强调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类市场主体, 同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一样, 在法律中不宜规定“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主体”。

然而,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类新型市场主体, 需要有关部门的指导、扶持和帮助;作为一种自治组织, 需要行业自律, 需要联合组织。从供销社的发展历史和特有职能来看, 无疑, 供销社能担此重任。因此, 供销社在该法实施过程中应具有重要地位。

(二) 从调整对象来看, 供销社是该法调整对象的组成部分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并不是一部专门规范供销社的法律, 该法调整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设立、管理和终止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但是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供销社的性质联系上看, 供销社并没有被排除在该法的调整对象之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 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 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 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 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简而言之, 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农民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而早在1995年中央5号文件已经提出供销合作社要“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在2009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明确“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两者在性质上具有共通性,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基层社的主要组织形式, 只要承认并遵守供销合作社章程, 自愿加入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及其主管的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协会, 就是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不难得出,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调整对象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供销合作社。

(三) 从立法目的来看, 供销社发挥作用是实现该法目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条规定“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 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制定本法。”由此可以看出, 制定该法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实现目的的主要途径就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供销社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网络优势:供销社有健全的系统组织网络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是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先决条件和行业优势;二是经济优势:供销社是农民入股兴办的最大合作经济组织, 完全有能力在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起到龙头作用;三是经验优势: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创新, 供销合作社探索出了适合国情的合作经济发展路子, 并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探索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这一行之有效的好形式, 当前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 也为供销社领办创造了条件;四是政治优势:供销合作社长期以来形成了党和政府与农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可以成为新时期党抓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途径, 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供销社工作, 为其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组织保证。不难看出, 充分发挥供销社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作用是实现该法目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供销社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发挥作用的体现

通过在湖南省长沙县等地的专题调研、专题座谈会、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典型合作组织, 我们发现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 供销社事实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 组织和领办

截至2009年5月, 全省专业合作社中有779个属于供销社系统主办, 供销社直接参股的有458个, 占总数的58%。入社社员总数201185户, 带动农户828182户。浏阳雄丰蔬菜专业合作社从成立之初的不足100户, 迅速发展成为入社农户1068户, 带动6000户, 年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的大型专业合作社, 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张家界慈利县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都由供销社牵头领办, 其中“兴隆辣椒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081户, 带动农户13000余户, 已成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常德临澧县供销社领办的汉薯专业合作社, 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 年生产加工红薯10000吨, 产值3500万元, 带动农户1300多户, 为农增收2000万元, 专业社生产的“绿斋”牌系列产品被评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 产品供不应求。岳阳地区供销社领办创建专业合作社76个, 每个专业社平均为163户, 经工商注册的有42个, 入社农户达12388家, 带动农户61826户, 助农增收在1.2亿元以上;类别涉及棉、麻、茶、果、药、竹木和养殖业等多个层面。

(二) 指导和服务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技术服务:通过各种培训, 使农民社员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增加科学知识;二是信息服务:建立信息网络, 强化信息队伍建设, 使产业化服务网络终端延伸到社员和农户, 真正服务于农户;三是加强销售服务:努力搭建农产品购销平台, 开拓国内外市场, 通过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 扩大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的知名度, 使农产品的销售延伸到国内外市场, 同时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产品质量, 利用供销社现有的流通网络, 进入当地的大型超市销售, 扩大市场;四是资金服务:供销社积极为各专业合作社疏通县内各家商业银行和其他融资渠道, 解决目前生产经营资金困难;五是政策服务: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 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的协调, 帮助专业合作社申报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巩固与提高, 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良好环境。

四、完善立法, 保障供销社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 从总体上看, 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合作领域拓宽、竞争能力增强、农民社员增收明显等特征, 发展势头较好。但是, 也存在不少问题。从合作社自身发展看, 存在着规模较小、服务功能较弱、带动作用发挥有限等现实问题;从发展的外部环境看, 主要是在扶持政策、政府部门职责等方面缺乏具体的法规支撑。如前所述, 供销社在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目前立法却尚未明确规定供销社的法律地位及其主导作用。《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 (草案) 》 (以下简称《办法》) 第五条第二款明确了“工商、财政、税务、农业、林业、交通等行政管理部门和供销社、科协等组织, 依据各自职责做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而2009年11月27日正式通过的《办法》最终表述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承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指导、试点示范、项目扶持、信息服务和培训等具体工作, 所需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组织, 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语言表述上的不明确影响了法律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总而言之, 正视供销社在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发挥的作用, 通过立法明确供销社的法律地位及其作用, 能够促进和保障该法的有效实施, 从而最终实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的立法目的。

摘要:2006年, 我国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无论从法的性质还是从立法目的和调整对象来看, 该法的实施都应当注重发挥供销社的重要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 供销社在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过程中也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完善立法, 明确供销社在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促进和保障法的实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

参考文献

[1]、张元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与供销合作社的关系[J].广东合作经济, 2007 (4) .

[2]、韩志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与供销合作社[J].广东合作经济, 2007 (5) .

[3]、韩志峰.浅议供销社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 2007 (17) .

[4]、福建省沙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对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职能定位问题的思考[N].中华合作时报, 2009-10-16.

供销合作企业管理会计 篇7

一、成立蔬菜合作社的背景

2008年以前, 为进一步促进该村种植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在上级业务部门及政府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下, 该村果园及露地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6.7公顷, 形成了主导产业。但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 独立、分散、小规模经营的农户遇到了种种困难和问题:假冒伪劣、质次价高的生产资料充斥市场, 使农民蒙受很大的损失;农民直接到市场销售农产品, 经常饱受压级压价之苦;由于市场信息不灵, 生产出的农产品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增产不增收。这些问题的存在, 使农民增收困难。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我带领村两委会班子在通过广泛调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 打破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瓶颈制约, 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农民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 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手段, 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均等、自我服务、共同发展。这样在2009年3月, 青白石街道第一家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青石湾村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便正式成立。

二、合作社的组建及运行方式

㈠入社自愿, 规范运行由于合作社实行股份制, 起初人们认识跟不上, 都不愿入股, 当时和村两委会班子到村里入户做工作, 经常碰到农户不理解不合作的情况, 有的故意找准时间点下地务农, 有的干脆就闭门不出, 而当时广播天天在宣传合作社在带领分散式一家一户农业发展中的纽带作用及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我们还专门打印传单分发到户, 但几天下来, 效果不尽人意, 最后我们以10户示范户和两委会成员为突破口, 经常深入农户家里, 坐下来喝杯茶谈谈心, 结果几天下来, 会员发展到15户, 共收股金6.1万元。由此我切身体会到与农民交流要讲求方法, 不但要把高度概括的政策法规、专业知识转换成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 耐心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农民的朋友, 要用心去倾听民声, 才能让他们信赖, 真正把政策落实到位, 让科技深入民心。引用一位领导通俗而生动的话:“到了基层, 路上没人和你打招呼, 中午没人叫你吃饭, 就是农村工作做的不到位”。该合作成立后, 规范管理, 制定了《青石湾村蔬菜合作社章程》, 按照“章程”民主选举了理事会成员。制定了理事会工作职责、监事会工作职责和财务管理制度。民主选举产生理事长1人, 副理事长2人, 选举产生会计员1人, 出纳员1人。合作社主要宗旨是解决群众在生产、销售等环节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维护农民自身利益。按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按股分红, 技术培训的原则规范运营。

㈡搞好服务, 发挥作用农民合作社经我牵线与有关农资代理商建立联姻关系, 直接从资代理商购买生产资料, 不仅解决了“买难”, 还减少了经销商这一中间环节, 农民到手的生产资料货真价实。如何把农民种的菜买出去, 解决“卖难”问题, 我与两委会班子成员带着“样品”跑超市, 由于我们的真诚打动了国芳百盛老总, 首先与国芳百盛广场店建立了试供销关系, 接下来合作社购置送菜车一辆及部分经营用具。10天后并逐渐与百盛长虹店、曦华源店、七里河店、南关店及医学院、华联超市建立了长期供销关系。由于合作社给超市供应的蔬菜价格基本只加了运费和损耗, 使超市直接感受到进价的低廉, 于是超市挂出了平价蔬菜超市的牌子, 蔬菜售价多低于零售市场, 这样销售量日增, 从3月份开始时的每天1.5百公斤~2百公斤上升到10月份的每天1千公斤~1.5千公斤, 综合8个月的销售总量达20万公斤, 销售总额近32万元, 经过对群众销菜形式的分析, 因合作社的参与, 促使菜贩子不再过低压价收购, 这样, 按村民每销售0.5公斤菜能高出0.2计算, 本地区总产量500余万公斤, 就能多收入100余万元, 合作社收购的20万公斤蔬菜每公斤高出0.2元, 群众增收4万元, 合作社收入近4万元, 总的给本地区增收100余万元, 现合作社固定资产近5万元, 流动资金3万元, 已给来年打下良好的基础。合作社根据农季时令邀请农技人员免费举办技术培训班, 很好地解决了“技术难”问题。合作社一头连市场, 一头连农户, 解决了群众“信息不灵”的难题, 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对接。促进了农业发展, 农民增收。

㈢自我积累, 滚动发展合作社按规定收取客户1%左右的服务费, 对本社社员以外的农户出售农资时赚取少量的利润, 作为合作社的主要资金来源, 并制订了财务管理制度。各项支出必须符合要求, 否则不予入帐。年终结算时, 总收入的一半用于支付4名管理人员的工资, 剩余的一半用于入社社员的分红 (2009年每股分红200元) 、引进新品种、开拓市场、聘请专家授课等。合作社成立以来, 在引进新品种、开拓市场、技术指导, 实现了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深得民心, 为城关区今后发展专业合作社开了一个好头。

三、蔬菜合作社对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青石湾蔬菜合作社自成立起, 社员已从最初的12户发展到现在的65户, 每股股金100元, 一户一股也可多股。目前入股资金共计66300元, 惠及沿黄三个村农户。先后为群众从厂家购进农用生产物资500多吨、销售农产品40万公斤、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0期、提供各类市场信息10余条, 直接、间接为群众增加收入100余万元。先后带动沿黄三个村发展经济作物面积333.3余公顷、蔬菜大棚360多个。2009年全村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0280元, 成为当地的文明富裕村。另外合作社推动蔬菜成为优势产业, 辐射带动街道及周边乡镇发展露地菜种植面积0.1万余公顷, 农户与超市对接为农民增收100万元。实现了农产品的就地转化增值, 在全街道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更重要的是, 合作社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 促进了生产发展, 还带动了群众互助意识的提高, 促使团结友爱、思进、思富思想占领群众的思想阵地。使社会更加和谐, 乡风更加文明, 管理更加民主。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目前运作情况看, 青石湾合作社现存主要问题是:一是场地偏小, 想扩大规模, 资金受限;二是抗风险能力弱、服务层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合作社社员科技素质跟不上, 缺乏系统的科技培训;四是合作社现阶段送进超市的蔬菜都是没有进行分级包装的蔬菜, 致使部分消费者不能认可, 销售量受影响;五是由于合作社初步启动, 资金薄弱, 可是超市分散, 发货时间又集中, 一辆车无法同时满足其要求。

建议:各级业务部门重点扶持合作社, 并认真及时解决合作社运作中的现实问题, 尽快促其全面发展。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仍与上级要求和形势发展有较大差距,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完善相关制度, 强化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使合作社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五、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一是重质量、抓管理。按照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的制度从源头抓起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市民提供安全优质蔬菜。

二是实现网上交易。多方争取实现办公自动化, 与超市联网, 减轻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及代表地方特色的兰州高原夏菜字母商标。在原来申报的7个无公害农产品基础上, 再申报5个无公害农产品, 并注册兰州高原夏菜—青石牌无公害蔬菜字母商标, 在超市设立兰州高原夏菜—青石牌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 实现优质优价, 提高农业附加值, 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引进蔬菜新品种, 增加花色, 满足市民需求。

供销合作企业管理会计 篇8

刚刚过去的2011年, 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也是广东省供销合作事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供销总社的关心指导下, 全省供销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与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 坚持为农、为城乡居民服务宗旨,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 主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 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取得显著成绩。主要体现为“五个突出”和“五个贡献”:

一是发展供销合作经济成效突出, 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全省供销社系统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 大力拓展经营业务,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运营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据快报统计, 去年全省系统实现销售总额421亿元、同比增长22%, 利润总额4.78亿元、增长16.8%, 均超额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特别是省联社直属企业加大改制重组力度, 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经营业务拓展和流通网络建设步伐, 去年实现销售总额88.4亿元、同比增长82.4%, 利润总额1.26亿元、增长74.2%, 在全省供销合作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良好的引领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

二是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成效突出, 为搞活城乡商品流通作出重要贡献。各级供销社以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为中心, 实施“小超市、大连锁”、“小终端、大网络”的发展战略, 积极推行现代流通方式、新型经营业态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整体推进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加快构建具备“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功能、具有供销合作特色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全省系统各类连锁经营企业不断壮大, 网络终端加快向基层延伸。据初步统计, 至2011年底全省系统共发展连锁经营企业192家、连锁经营网点1.76万个, 全年实现连锁销售额120.7亿元、同比增长27.4%, 逐步恢复和巩固了在农村流通中的主渠道地位, 为繁荣城乡市场、搞活农村商品流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开展平价商店建设成效突出, 为稳价惠民助农作出重要贡献。全省供销社系统充分发挥在农产品产业链、农化服务和组织体系等方面的优势, 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 定位准确、措施有力, 成为全省建设平价商店的重要依托。至2011年底, 全省系统共建成平价商店510家, 其中经各级物价部门授牌的458家, 覆盖全省大部分市、县;经营的平价农副产品超过40个品种, 优惠幅度达5-15%;参与农超对接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465家, 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销售额6.73亿元, 为保障城乡农产品供给、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四是组织农资供应和农化服务成效突出, 为保障农业生产作出重要贡献。全省供销社系统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适时调整经营服务策略, 在全力保障化肥、农药等主要农资商品供应的基础上, 积极促进农资供应由单纯的销售服务向生产全过程的综合服务延伸, 既为农民提供优质农资商品, 又指导农民科学使用, 还开展测土配方、田间管理等服务, 不仅巩固了供销社在农资供应服务中的主渠道地位, 而且成为农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2011年, 全省系统共销售化肥590.2万吨、农药22.8亿元, 供应量约占全省需求量的50%;进行田间试验示范7.29万亩, 测土配方施肥11.33万亩, 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服务70.47万人次, 为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五是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成效突出, 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出重要贡献。各级供销社以市场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以合作为纽带, 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 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联合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综合性服务。至2011年底, 全省系统共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区消费服务社3586家, 入社农户14.22万户, 发展各类行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联合会146个、入会会员1.63万个, 共带动农户77.8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38.5亿元, 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作出重要贡献。

认清形势, 明确目标, 努力推动全省供销合作经济再上新水平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当前省供销社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既面临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 又面临一系列新要求、新挑战。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全面把握当前供销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一要充分把握当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深入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为供销社加快发展带来的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要把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五项主要任务之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 要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供应, 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 确保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起大落;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汪洋书记在全国政协办公厅《关于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的建议》上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广东出台具体文件, 大力支持发展现代流通网络。这为广东供销社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构建完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提供了难得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二要充分把握当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稳定物价、大力推进产销对接为供销社提升发展带来的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都明确提出, 要继续把防止物价涨幅反弹、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要求保障供给、搞活流通、降低成本、规范秩序。在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平价商店建设。这为广东供销社提升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带来了新机遇。三要清醒认识广东供销社改革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是随着广东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 农业比重持续降低, 城乡人口结构加快调整, 对供销社原有服务阵地和经营领域带来较大冲击。二是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推进, 越来越多的大型流通企业开始进入农村市场, 进入农副产品、农村日用消费品等流通领域, 对供销社传统的主营业务和优势行业带来严峻挑战。三是广东供销社发展基础仍不稳固, 总体实力和竞争力仍然不强, 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改革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我们既要看到面临的发展机遇, 进一步增强信心和决心, 更要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在探索中勇于创新, 在创新中推动供销合作事业科学发展, 努力实现“四个突破、四个转变”:一要在服务理念上取得更大突破, 实现从以传统服务为主到服务“三农”、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根本性转变。二要在培育支柱产业上取得更大突破, 实现从以农资业务为主到农资和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经营业务并举的战略性转变。三要在打造核心竞争力上取得更大突破, 实现从以分散经营、各自发展为主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物流配送为基础、连锁经营为手段、联合发展为路径、标准化管理为特征, 集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多样化服务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转变。四要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更大突破, 实现从以传统商贸流通行业为发展主阵地向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并举、生产加工与商贸流通相促进、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融合、质量安全品牌相统一的全新供销社转变。

各级供销社以市场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以合作为纽带, 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 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联合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综合性服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省供销社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 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 加快转型升级, 拓宽经营领域, 不断提升整体实力和服务水平, 努力打造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符合合作制基本原则, 体制新、机制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全新供销合作社。重点要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 以提升供销合作社整体实力为重点, 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当前, 广东供销合作事业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全省供销社系统要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稳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一要狠抓主营业务发展。主营业务是立社之本, 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要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加大力度, 扎实做大做强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传统主营业务, 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不断增强市场话语权和行业影响力。二要狠抓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对增强供销社发展后劲和服务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和社会形象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从实现供销社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 充分认识项目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真抓实干, 花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 不断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要坚持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加快在重点区域抢滩布局, 投资建设一批对全局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重点项目, 进一步提升重点项目对社有经济的带动作用, 为全省系统发展提供新引擎。三要狠抓基层体系建设。基层供销社是服务“三农”和城乡居民的重要力量, 是供销社赖以生存的基石, 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产权制度为纽带, 以县 (市) 级供销社为基础, 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 加快推进基层社改革发展步伐, 打造遍布全省, 有较强控制力的基层服务网络新体系。要加强对基层供销社的分类指导, 对于经营基础较好、实力较强的基层社, 要鼓励其加快业务拓展, 扩大经营覆盖范围;对于基础薄弱、实力较差的基层社, 要发挥省、市社有企业的经营服务优势, 通过业务连接, 延伸经营服务网络, 带动基层供销社加快发展。

(二) 以转变供销合作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围绕全省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工作部署, 结合供销社自身实际, 不断优化资源布局和产业结构, 扎实构建城乡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 加快推动供销合作经济转型升级, 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一要加快延伸传统产业链条。在做大做强主营业务的同时, 要看准时机、创造条件, 推动传统主营业务逐步介入上下游产业领域, 促进优质资源掌控, 形成完整产业链, 实现对资源基地、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终端销售等环节的延伸和覆盖, 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规模效益。二要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态。顺应农村流通服务业发展趋势, 加快向现代流通业态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现代经营业态, 加速构建以大中型连锁企业为龙头, 区域配送中心为骨干, 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以及各类连锁超市、社区门店为终端的城乡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三要加快培育新型支柱产业。强化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管理, 完善储运和市场体系, 规范流通秩序, 减少中间流通环节, 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各级供销社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 不断巩固和扩大农副产品与日用消费品经营业务, 力争重点掌控一种或几种具有适应广东市场需求的核心农副产品, 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 形成新型支柱产业。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加快构建具有较强控制力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 形成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的农副产品流通新体系。

(三) 以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为契机, 进一步拓宽经营服务领域。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级供销社要积极适应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加快探索既符合市场竞争要求又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一要巩固服务基础。顺应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设施、渠道、人才等方面的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大力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协会、农产品流通协会和合作经济联合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供销社的流通体系对接融合, 加快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规模化程度,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要充实服务内容。发挥供销社组织优势、网络优势和服务优势, 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 把产业基地、冷链物流、连锁配送、仓储运输、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理念融入传统经营业务和流通网络体系中, 充实服务内容, 提高服务水平。三要创新服务方式。抓住国家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机遇, 依托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络和合作制优势, 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 加快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城乡综合服务社, 结合实际, 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社保、民政等方面的多种服务, 实现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的有机结合。四要拓展服务功能。围绕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求, 寻找商机、抢抓机遇, 积极介入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 探索提供各种服务, 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增强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构建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

(四) 以推动供销合作事业科学发展为目标, 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各级供销社要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 切实增强深化改革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不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 努力建立更具生机活力、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更加符合供销合作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要推进产权体制改革。加大社有企业改革重组力度, 在保持供销社控制力和话语权的基础上, 积极引入社会投资者和鼓励员工持股, 形成主体明晰、产权多元、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 促进社有企业长远健康发展。二要推进企业联合发展。当前, 国内外企业发展战略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和调整, 集团化已成为发展的趋势和主流。供销社要抓住有利时机, 整合集中系统优质资源, 加快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行业影响力较大的龙头企业, 有条件的市县要打造大中型企业集团, 更好地发挥供销社规模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要加大联合合作力度, 通过资本运作、产权和业务联结、商业并购等有效手段, 吸纳和借助社会各方资源, 实现供销合作经济做大做强, 提升供销社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三要推进监管规范科学。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切实提高驾驭和监管经营活动的能力, 加快建立健全对社有企业和基层供销社的人事、财务、资产等监管制度, 逐步建立完善与市场接轨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 实现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加强领导, 协调配合, 形成推动供销合作事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供销社既是涉农的合作经济组织, 也是服务城乡居民的综合部门, 是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支持力度, 共同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一) 更加重视发挥供销社作用。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供销社工作的组织领导, 把供销社的改革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工作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部署, 加强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要根据新时期、新阶段的工作需要, 将可以由供销社承担的工作赋予供销社, 强化供销社的职能任务。要进一步发挥供销社在商品流通、市场规范、物资储备、服务便民、助农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使供销社成为党委、政府开展“三农”工作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 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快供销合作事业发展, 关键在人, 尤其在领导班子。目前, 广东各市、县供销社领导班子中,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40%, 学历在大专及以下的占60%, 总体上是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各市、县政府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出发, 加强供销社班子队伍建设, 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 及时配齐配强班子成员。要把政治过硬、年富力强、开拓进取, 熟悉经济工作、懂经营善管理的干部选配到班子中来, 对改革发展局面打不开、业务开展没起色、工作被动落后的班子要及时调整。

(三) 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供销社发展的部署要求, 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 在政策服务上提供方便、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用地上给予保障、专项资金上给予扶持, 为供销社加快改革发展创造条件。要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 抓紧落实供销社土地确权、职工养老保险、历史债务化解等工作, 切实帮助供销社解决实际困难和遗留问题。

上一篇:新时代大学班级管理下一篇:篮球运动中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