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横向科研项目

2024-05-03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精选十篇)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 篇1

一、“营改增”前高校横向科研项目会计核算

实行“营改增”之前,高校横向科研项目按照有关税法规定依法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相关的会计核算业务相对较为简单。以湖北省属XX大学2月份收到的一笔银行转帐A项目100000元为例,A项目应交纳的税费如表1所示:

XX大学在收到银行入账回单并开据营业税发票后做如下会计处理:

(单位:元)

横向科研项目应交的印花税及企业所得税不受“营改增”变化影响,在以下例子中会计分录不再重述。城建税、 教育费附加、堤防费三税为主税(营业税或增值税)的附加税,一般可直接按主税的12%计算得出。A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除税费外的所有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全额计入科研事业支出,不得抵扣任何费用,会计处理如下:

二、“营改增”后高校横向科研项目会计核算

(一)适用税率的确定在“营改增”背景下,适用于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增值税率因高校纳税主体性质不同而不同。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北京等8省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38号)有关规定,高校年应税科研收入超过5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一般纳税人,按6%的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高校年应税科研收入达不到500万元的,应视为小规模纳税人,可依3%的税率按简易计税方法缴纳增值税,不得抵扣任何进项税额。

(二)计税收入的换算营业税与增值税均属流转税, 但二者计税基础不同,营业税属价内税,而增值税属价外税。计算增值税时应以不含税收入为计算基础,即计算增值税的收入为减去增值税额的收入。计算营业税只需将收入与对应的营业税率相乘即可。如上例XX大学收到的是100000元经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计税收入是94339.62元 (100000/1.06), 小规模纳 税人计税 收入为97087.38元 (100000/1.03),而营业税的计税收入仍为100000元。

(三)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核算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的高校因为不存在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问题,应税横向科研收入的会计核算与“营改增”之前类似,每月缴纳的增值税额直接通过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来核算。假定上例中XX大学被认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A项目应交的增值税及附加如表2所示:

(四)一般纳税人的会计核算当高校被依法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时,横向科研项目的会计核算涉及到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问题。按税法规定一般纳税人在试点地区购买应税服务同时,如获取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扣税凭证,其支付的进项税额即可按规定从销项税额中予以抵扣。高校为纳税主体,当月缴纳的增值税款应为该月产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与该月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差额,即每月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方余额。当月应该缴纳的三项增值税附加也是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贷方余额为基数计算的。高校横向科研项目大多实施课题制管理,财务核算上要求分项目单独核算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也需要依课题要求分项目设置 “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已交税金”等三级子科目进行明细核算。纳税主体和核算主体不一致,使高校应税横向科研项目的会计核算变得复杂化。

以湖北省属XX大学3月份为例,假定该大学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3月份有三笔横向科研收入涉税。B项目:3月1日到账,合同总价款500000元,3月14日从某化工厂购进实验耗材一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标明价税合计款为250000元(税率17%);D项目:合同总价款300000元,3月25日到账,截至月底无支出付款记录;H项目:合同总价款200000元,1月15日到账,3月20日支付外单位合作费共计80000元(税率6%)。3月初“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无贷方余额。当月B项目应交增值税-8022.90元,抵减了学校增值税款,B项目不但不用缴纳增值税附加,还应冲抵科研成本962.75元;D项目应交增值税16981.13元,应交增值税附加2037.74元;H项目可抵扣增值税额为4528.30元,应冲回1月份增值税附加543.40元。XX大学3月份应交增值税额为4429.93元, 应交增值税附加为531.59元。XX大学、B项目、D项目、H项目为会计核算主体分别缴纳的增值税及附加计算对照如表3所示:

(单位:元)

相关的会计处理如下:

三、“营改增”后相关项目会计核算建议

(一)把好意识关,树立科研附加税费分项目核算意识高校横向科研经费大多由企业支付,只要项目能按合同要求正常运作,在经费使用方面企业一般不会过多干涉。横向经费科研成本主要包括科研专用材料、税费、劳务费、国内外学术活动费、综合管理费、专用设备使用费、业务招待费、业务资料及出版印刷费等。目前高校横向经费缴纳的附加税费包括增值税附加、印花税与所得税。与增值税相比,这三类税费金额相对较小,对综合税负影响不大,但在资金量大时,影响也不容小觑。会计核算一般也没有采取分项目核算,分摊到各个课题,而是在发生时一次性笼统划入学校应交税费中。这种核算方式虽然简化了会计核算工作量,但不能提供单项横向科研的实际成本,影响项目负责人对资金使用的全面规划。财务管理部门应增强科研附加税费分成本核算意识,对每月应交的增值税附加分项目以单项课题实际负担的增值税为基数进行分摊调整,对印花税与所得税在产生纳税义务时直接分项目计入各项经费科研成本。

(二)把好政策关,合理利用“营改增”税收优惠政策 “营改增”试点后,原有营业税优惠政策中有关高校横向科研免税规定继续适用。现行“营改增”政策对高校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进项税抵扣作出了明确规定,原则上只要取得合法扣税凭证,均可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同时也明确了几种不得抵扣的情形,购进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与个人消费的货物(含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均不得抵扣。但也有例外,如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组购进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只要同时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该项固定资产的全部进项税额都是可抵扣,这无疑给项目组提供了一个合法降低税负的思路。由此可见,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深入研究“营改增”税收政策对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影响,切实做到心中有数, 在法律范围内把政策用足用活。

(三)把好票据关,全面考量进项税率的高低与数额 “营改增”试点后,高校一般纳税人应税科研收入销项税率是固定不变的,每月应交的增值税额可从销项税额中扣除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得出,应交的增值税附加可从每月应交的增值税额乘以固定税率计算得出,而单项课题应交的所得税和印花税则是按合同总额乘以固定税率计算得出。据此可知影响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综合税负高低的关键在于能抵扣进项税额的多少。项目组在购进货物、支付外协加工费时,应尽量取得销售单位增值税发票,在同等价位、服务质量相差不大前提下,尽量从一般纳税人处购买。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对项目组取得的发票按规定提出要求,争取更多的可抵扣部分,尽可能降低税负。

(四)把好核算关,切实做到免税项目分开核算依照 “营改增“税法规定,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或征收率的应税服务,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应税率。高校一部分横向科研经费虽然按规定符合免税条件,但在财务核算上如果没有按税法要求分别核算,以适用不同的税率,则会因划分不清而被课以高税率。此外,免税项目的科研收入应开据增值税普通发票,且免税项目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因此,高校财务部门应把好核算关,适应税法变化要求,对免税、应税横向科研的收支分项目核算,提供相对准确的单项科研成本的会计资料,为学校做好科研成本分析提供依据。

(五)把好考评关,建立有效的经费使用绩效评价体系高校作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收入,而国家和省部委每年投入的纵向经费有限,高校应该尽力争取更多的横向经费以弥补教学资金的缺口。建立一套有效的经费使用绩效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绩效,而且有利于发挥高校教师主观能动性。这部分经费的使用绩效评价体系应借鉴企业成本经营管理,结合高校本身情况,着重从投入与产出方面设计,具体应包括绝对指标如:科研收入、科研成本费用、科研税费、结题结余、发表论文数、鉴定成果数等;相对指标如:科研成本费用率、增值税负、综合税负、净结余比等。科研及财务管理部门应从立项时起,就应依据指标对经费使用绩效进行动态跟踪,课题结题时据此做出合理评价,对项目完成较好的项目负责人给予一定物质或精神奖励,从而营造高校科研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摘要:目前我国部分现代服务业务应税税种不再适用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应税范筹。本文从“营改增”试点政策与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联系入手,从会计核算方面分析了该政策对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影响,并结合税制改革提出五点思考,以期使高校会计核算尽快适应新税制变化的需要。

横向科研项目合同书 篇2

甲方(委托方): 乙方(受托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合同签订地点: 合同有效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项目名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订立如下合同:

一、项目的具体内容: 本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是: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研究成果的形式和内容:

项目计划、进度、期限、地点安排: 项目组成员分工(具体到人):

二、合同总经费:本合同总经费 元(大写),经费用途分配:

间接费用:用于支出管理费和绩效(1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到账经费总额的40%; 超过1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到账经费总额的35%;超过5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到账经费总额的30%;超过2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到账经费总额的20%。具体比例或金额须在合同中进行约定。)

直接费用:应进行简要的预算说明,其中劳务费的支出须约定开支额度。付款时间、方式:

三、甲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甲方在本合同签字生效后及时按合同规定核拨经费。

2、。

3、。

4、。

四、乙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

2、。

3、。

4、。

五、成果归属约定:

六、保密约定:

七、验收标准及方法:

八、违约金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九、本合同的所有附件均作为正式合同内容。

十、争议解决办法:本合同的争议应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并就协商一致的内容订立变更条款或补充协议;协商不能解决时,按下列第()项处理:

(1)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2)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一、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 份,其中甲方存 份,乙方存 3 份,其他。

甲 方: 乙 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人(或授权)代表:(签章)法人(或授权)代表:(签章)项目联系人:(签字)项目负责人:(签字)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地址: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南湖大道182号

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中国银行武汉东湖开发区支行 帐 号: 帐 号: 565157528455

说明:

(1)横向项目可使用该合同文本,本合同一旦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请认真拟定。(2)在没有约定的栏目内请填写“无”。(3)条目不够可根据需要增加。

(4)合同定稿后,除去下划线。条款间不得出现空行。

(5)“经费用途分配”部分,红色字体为解释说明内容,不作为合同具体条款。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 篇3

关键词:营改增;高等学校;税务核算

2013年,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的税务政策,范围包括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等行业。高校一直计征营业税的横向科研项目自然应属于“营改增”的范畴。“营改增”的初衷在于解决营业税存在着的购进货物和应税劳务所负担的增值税无法抵扣,进而造成的重复征税、税负上升的问题。“营改增”是否真正降低了高校横向科研的税负,对高校横向科研会计核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均允许高校部分的采用权责发生制,这为高校开展增值税业务核算明确了核算基础。高校需要在“应缴税费”科目下设置“应缴增值税”和“未缴增值税”两个明细科目。由于高校一般不涉及进出口业务,建议“应缴税费”科目所属“应缴增值税”明细科目设置“进项税额”、“已缴税金”、“减免税款”、“转出未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和“转出多缴增值税”7个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二、继续享受原营业税优惠政策

“营改增”之前,高校横向科研享有有关税收优惠(财税字〔1999〕273号),即: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可以免征营业税。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原有优惠政策不变。高校横向科研仍继续享有有关税收优惠,即对上述应税服务免征增值税。对财务管理与核算来说只是开具的发票、税收申报、税务减免登记的部门发生了变化,高校不会因此产生新的税负。

三、税率变化带来的总体税负减少

(一)小规模纳税人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大部分高校申请认定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开具省属国家税务局通用机打发票,增值税征收率为3%(票面金额为含税金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另外,不同地区按不同税率征收增值税附加,如按照增值税的12%征收城建税、教育附加费及地方教育附加费。最终综合税率约为票面金额的3.26%[1÷(1+3%)×3%×(1+12%)]。与之前营业税综合税率5.60%相比较,税率下降2.34个百分点。两者相比较,“营改增”后少交税金2.34万元,税负减轻41.78%。

(二)一般纳税人

除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大部分高校外,还有少部分高校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也有部分高校成立了“科技公司”或“科技开发中心”等公司,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兼营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这类公司一般也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涉及生产、销售及加工服务的,仍执行原17%增值税税率不变。属于“营改增”试点范围的应税服务,增值税税率为6%,可以抵扣进项税额。此外,不同地区按不同税率征收增值税附加。以辽宁省为例,按照增值税的12%征收城建税、教育附加费及地方教育附加费,最终综合税率约为票面金额的6.34%[(1÷(1+6%)×6%×(1+12%)],较之前营业税综合税率5.60%,税率反而上升了约0.74个百分点。当然最终缴纳的增值税额要看有多少进项税可抵扣。由于“营改增”后,购进原材料、应税服务等的进项税(原属营业税服务不可抵扣)均可抵扣,所以实际税负也可能是降低的。

总体来说,由于此次“营改增”涉及的部分现代服务业涵盖了高校大部分科研业务范围,不管高校纳税主体性质如何,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高校横向科研的整体税负还是有所下降。

四、抵扣范围扩大、完善抵扣链条

针对一般纳税人而言,除可抵扣原材料及设备的进项税外,抵扣范围扩大至“营改增”相应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现代服务业占高校横向科研总收入的比重较大。“营改增”前收到的应税服务收入的营业税额不可抵扣,但按目前试点规定,应税服务提供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接受方可抵扣相应增值税进项税金。即使是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其税务局代开的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接受方亦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金。

“营改增”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不仅在于试点行业企业税负的表象增减,而且对产业链的影响和经济结构的完善也有深远影响。由于增值税的这种可抵扣链条,可避免重复征税,使得原本接受服务的企业税负减轻,降低企业成本。因此,企业更新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意愿增强,从而加快产业升级。同时也无形中促进校企合作,扩大高校科研的总体规模。

五、对发票使用和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是按“票控税”管理,税控系统比较完善和严格,完全不同于营业税发票的管理。高校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方面的工作量会增加,增值税专用发票带来的行政及刑事风险也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免税发票更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原营业税的发票不区分免税还是应税都使用同一种票据,而“营改增”后提供免税应税服务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纳税人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这主要是基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和不可兼得两种以上税收优惠的考虑。

参考文献:

[1]蔡昌.对增值税“扩围”问题的探讨[J].税务研究,2010(5).

[2]蔡昌.增值税“扩围”改革的路径选择[J].中国财政,2011(2).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 篇4

一、文科横向项目:高校当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1.“基石”不大:

高校文科横向项目的规模较小。高校承担的自然科学类横向项目较多, 而且经费多、范围广, 所以从高校领导到教师都较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去争取横向项目, 有的高校自然科学横向项目经费已达到了几个亿, 成为高校科研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校文科横向项目却形成明显的反差, 文科横向项目不仅范围窄, 而且经费少, 与自然科学相比,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而高校文科科研工作者积极性不高, 他们不是主动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对接, 而是认为横向项目可有可无, 进而造成文科横向项目规模不大, 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不够。

2.“基石”不坚:

高校文科横向项目发挥的作用不大。高校不少教师从事文科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理论或现实问题, 而是为了个人评职称等名利, 因而既耐不住寂寞, 缺乏坐冷板凳的精神, 也不愿深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这样自然不可能有真知灼见, 也不可能出有影响、有份量的研究成果[1] , 因此, 高校文科横向项目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

3.“基石”不实:

高校文科横向项目管理较松。不少高校对争取文科横向项目缺乏政策导向, 尚未建立健全横向项目的激励机制以及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有的高校还未制订完善的文科横向项目合同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办法等, 造成管理上对横向科研项目的松懈和不规范, 这是造成高校文科横向项目工作不实的根本原因。

二、文科横向项目:高校科研力争的主要途径

1.向地方政府争取横向项目。

地方政府在出台一些政策前, 如解决民生问题、农民工问题、城乡一体化问题等政策方面, 往往需要进行深入调研和咨询, 地方政府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往往需要成立“智囊团”、“专家组”等。高校文科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机遇, 通过研究, 争取横向项目和科研经费, 向地方政府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其次, 高校可与各级政府合作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的研究推广基地, 促使政府投入基地建设, 高校文科教师可以此为载体, 争取横向项目, 对影响和制约本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进行科研攻关, 提出具体的建议、措施和规划[2] , 推动地方社会经济事业的全面进步。

2.向企事业单位争取横向项目。

企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地发展, 往往需要借助外来的力量, 帮助解决一些具体难题。这为高校文科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多方位的合作提供了契机:一是可以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管理咨询服务, 可以为企事业单位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是可以为企业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制定销售策略, 可根据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积淀, 进行企业文化的设计, 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艺术装潢设计和电视宣传片的制作;三是可以为企事业单位开展培训, 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综合素质, 如举办“企业家培训班”、“企业销售人员培训班”、“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等。在这些合作中, 一方面争取到横向项目, 促进学校文科科研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为企事业单位解决难题, 促进企业的发展, 最终达到合作双赢。

3.向农村基层争取横向项目。

我国正在加快新农村建设, 需要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高校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场新农村建设中, 高校文科教师大有作为, 应深入农村、深入基层, 接触实际, 接触农业、农民、农村, 在现实社会中找问题、找课题, 通过研究, 再解决问题。如对农村居民小区、小城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行规划等;为新农村培训各方面的人才, 提高农村干群的综合素质, 等等。这样, 不仅争取到了项目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更达到了党和政府所期望的科学研究的宗旨和目的。再如江苏省部分高校与地方合作承担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工程项目”建设任务, 文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 推进了地方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高了广大干群的综合素质。

三、文科横向项目:高校文科科研真正“立地”的对策思考

1.扩大规模, 做大“基石”。

高校应加强文理交融和学科交叉, 拓宽合作领域, 多渠道争取横向项目。首先, 高校应发挥多学科的优势, 在自然科学领域体现人文的作用, 如自然科学类的教师为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同时, 可以与文科的教师合作, 对产品进行策划包装, 对企业文化进行设计等等。第二, 要推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的研究, 大力发展有区域特色的应用理论研究, 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解释和预测等功能, 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政府决策咨询和服务社会中的作用, 实现科学研究与推广应用之间的良性互动, 形成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第三, 在新形势下, 高校文科科研还要拓宽与地方的合作领域, 多渠道争取横向项目。除了为地方提供解决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建议、方案等各类决策参考外, 在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旅游景区的规划、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企业文化的策划等方面还应加强与地方的合作, 拓宽文科横向项目的范围, 扩大文科横向项目的规模。

2.政策导向, 做强“基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文社会科学是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科科研服务社会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大, 前景越来越广阔。同时, 积极争取文科横向项目和横向经费, 是解决目前高校文科科研项目短缺和科研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 随着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 横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经费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首先, 高校应制订发展文科横向项目的有关激励政策, 如放宽横向项目经费使用范围, 对在横向科研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 学校在职务晋级、职称评聘、考核评优等方面应给予认可和优先考虑, 可按横向科研业绩和到帐经费折算教学工作量, 按学校当年工作量奖金标准核发奖金等等。其次, 实施文科科研“立地”战略, 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广大教师转变观念, 使他们认识到文科横向科研的意义, 认识到开展文科横向协作, 转化文科科研成果, 对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最后, 通过政策引导, 使教师与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与交流, 及时了解地方的需求, 建立健全与党政、企业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 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一种长期、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 加强人文社科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 [3] , 使地方离不开高校, 使学校成为地方的“智力源”和“思想库”, 从而增强高校的科研实力和文科科研服务地方的贡献率。

3.规范管理, 做实“基石”。

高校在横向项目上一方面要对教师进行激励, 促进文科横向项目的发展。另一方面, 也要加强管理, 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应从实际出发, 制定和完善文科横向项目管理办法, 使文科横向项目的管理有法可依, 有度好量, 如规范横向项目合同管理、经费使用管理、结题验收管理等。对不按学校规定签订技术合同、违反学校有关规定、侵犯学校知识产权、造成学校经济损失或损坏学校声誉的, 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 这样通过严把横向项目立项关、跟踪横向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健全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夯实文科横向项目管理的基础, 推动文科横向项目的发展, 提升文科横向项目在高校科研中的地位, 提高文科横向项目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郝立新, 翟文忠.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文社会科学研究[J].科学中国人, 2004, (8) :12-13.

[2]陈景春.高校文科科研成果转化中的点、线、面、体[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12) :192-193.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 篇5

一、开展横向科研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资政建言能力

通过承接横向科研项目,开展富有深度和广度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更加客观全面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情况,为开展深层次研究提供更加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有利于形成高质量、有深度、接地气、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决策话语权,实现智库建议与各级决策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有利于扩大政府智库影响

省级政府智库利用自身优势为各部门、各地区决策做高参、发声音、有作为,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改革方案、重大政策的制定、规划及实施效果的评估等,有利于拓宽与决策部门的沟通管道,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和话语权,真正做战略布局的“谋划者”、科学决策的“参谋者”、治国理政的“监督者”。

(三)有利于破解自身发展难题

开展横向科研活动,将决策咨询服务优势转化为自身发展优势,是深化智库科研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横向科研项目,不断营造研究氛围,激发科研潜能,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综合改革,逐步形成治理完善、充满活力、监管有力的智库管理体制。

(四)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开展横向科研,有利于发挥省级政府智库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的优势,更好地为各部门、各地区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帮助他们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有效减少决策失误。同时,由于省级政府智库距离决策机构近,熟悉政策制定过程,也更容易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

二、开展横向科研的现实困难

(一)“政府性”职责之困

作为党政部门的直属研究机构,省级政府智库较其他智库相比,“政府性”职责是其主要特点,服务党政领导决策是其基本使命。它不仅承担着政策研究、解读、评估任务,参与一些规划、报告的调研和起草工作,还要接受党政领导的“点题”研究。相比之下,横向课题不属于职务责任和科研人员必须从事的任务,政府智库开展横向科研经常会受到质疑,其科研成果也往往被排除在考核评价体系之外。因此,这种内源性发展与外源性支撑的矛盾,导致从事横向科研的热情度不高、积极性不够。

(二)“行政性”定位之限

横向科研可以说是一种契约关系,委托方购买咨询服务,政府智库供给专业思想。但是,省级政府智库的行政性定位决定其在平衡行政隶属性与研究独立性的关系上存在一定难度。尽管省级政府智库要从事战略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但更多时候要承担对既定政策的维护和解释功能,政策效应是其首要选择。因此,在承接横向科研时,其社会影响力要主动服从于党政部门的政策影响力,这也使得委托决策咨询的效度容易受到折扣。

(三)“参公式”管理之惑

横向科研经费是非财政拨款性质的经费,如何体现科研人员额外智力劳动的成本支出,一直是困扰省级政府智库的关键问题。实践中,鉴于廉政风险防范的考虑,一般仍是套用财政经费管理的约束和规则,这可能导致对科研活动干预过多,抑制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此之外,在横向科研经费管理中,不仅科研人力资本难以体现,行政管理人员的额外劳动也往往被忽视。这种体制属性与自身特性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外开展横向科研的积极性。

(四)“市场化”配置之难

开展横向科研,切实拿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成果,需要围绕项目科学配置科研资源,尤其是起关键因素的人力资源。但是,囿于体制、经费管理等因素,实践中横向课题负责人往往难以凝聚高端人才,只能抽调本系统内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组,研究队伍的规模、结构、活力都不尽如人意,难以做到智力制胜。这种体制性管理与市场化配置的矛盾,使得省级政府智库横向科研成果的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三、开展横向科研的路径探索

新形势下,省级政府智库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协调公益性研究与市场化需求的关系,探索完善横向科研管理制度,规范、有序开展横向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建立审查制度,加强项目筛查

要建立横向科研审查制度,加强对横向科研项目的审查、筛选、评估与分类管理。鼓励承接来自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横向科研项目,审慎对待来自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委托及国际交流合作的项目,明确拒绝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及重大社会利益的非政府项目。未通过审查的项目,课题主持人不得擅自承接。

(二)实行合同管理,坚持合理合规

实行合同三级管理,明确项目主持人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合同的起草和签订;部门负责人是第二责任人,对合同进行初审;科研管理部门是第三责任人,对合同进行终审,通过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合同合法合规。在合同内容上,明确约定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支出程序,以有效防范经费使用风险。同时,对所有横向科研项目合同实行统一管理,一律由省级政府智库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人代表单位签订。

(三)强化内部运行,明确责任主体

建立规范有序的内部运行机制是开展横向科研的基础。实行横向科研项目主持人负责制,对横向课题合同的真实性、经费来源及其使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承担履行合同的直接责任,按课题合同要求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工作,全权负责课题经费的分配、使用、报销等事宜。建议明确科研管理部门为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对横向科研项目的立项、研究进展及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明确财务管理部门为经费管理部门,负责对横向科研经费的记账、报销、结算、监督等工作。

(四)探索分类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要探索完善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划好经费管理的“底线”和“红线”。一是强化经费制度管理,实行有别于财政科研经费的分类管理办法,对横向课题合同的审查、立项、签订等程序,管理费用提取标准,经费支出范围,签字报销程序,违规使用处理等加以规范,保障和促进横向科研工作合理、规范、有序进行。二是严格预算管理。明确由课题主持人编制项目预算,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部门负责审核把关,切实增强预算的经济合理性和执行的可操作性,确保预算既能满足研究工作实际需求,又符合国家相关财经制度规定。三是规范支出项目。明确规定横向科研经费开支细目,将管理费纳入单位年度预算,经费支出要体现额外劳动补偿等;凡使用横向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必须纳入固定资产统一管理,鼓励项目结余经费用于人才培养等。

(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规范安全

一是加强财务监督。要依据项目经费预算和依照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审核报销单据,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经费预算和支出情况,指定专门财务人员对相关经费的支出规范性、内容合理性进行指导、监督和规范,保证经费管理使用处于“阳光”监督之下。二是加强审计监督。定期聘请第三方对经费进行审计,并及时公布审计结果。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上级管理部门和科研经费提供方或其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课题合同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三是加大追究力度。对在横向科研活动中,发现为个人谋取私利、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追究法律责任,确保规范、安全使用横向科研经费。

浅析高校横向科研档案的管理 篇6

一、高校横向科研档案的内容与特点

大多数高校一般将除纵向项目、校级项目以外的, 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团体或个人以合同委托的形式, 进行的研究或协作研究的各类科研项目, 界定为横向科研项目。按其性质来划分, 主要有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四类。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 横向科研档案收集的内容就应该包括:科研准备阶段的招标书、委托书、任务审批文件、方案论证、调研报告、协议书、合同文本和合同认定登记档案;科研开展阶段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 (包括技术咨询和服务类的录音、录像等) , 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实验记录和进展报告、图纸、关键工艺文件等;研究总结鉴定验收阶段的项目总结报告、论文、专著、技术鉴定记录、科研投资情况、决算材料、成果应用推广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方面的证明材料、转让合同、委托方生产或使用情况以及后继服务情况等材料。

由此可见, 与纵向科研项目相比, 高校横向科研档案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 材料来源的分散性。横向科研项目开展涉及甲乙两方及委托者和受委托者, 参与的研究人员较多, 研究场地也分散, 档案材料分布较广, 收集难度大。 (2) 档案管理的特殊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于经济利益驱使, 横向科研存在很大的竞争性, 核心材料的收集与管理具有其特殊性;第二由于知识产权的归属一般在横向科研合同或协议中都有规定, 因此横向科研档案的服务对象或服务时限有其特定的要求, 一旦管理疏忽, 容易造成经济纠纷。

二、高校横向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 高校横向科研存档资料不够齐全。

这主要是两个方面造成的:其一, 由于现行机制下高校的科研定位, 造成高校对横向科研项目档案不够重视。一般对高校科研实力的评定往往主要看学校拥有的政府级别的科研项目数量, 为了能在科研实力竞争上占有一定影响, 高校往往会花大力气争取高级别的政府科研项目, 比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都是高校争取的热点, 因此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对纵向科研档案的管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而横向科研项目对高校科研排名的影响并不大, 且大多数高校是按照横向科研项目到校经费来折算工作量的, 因此对横向科研重视度也由研究经费来定了。对档案工作也是如此, 对重大科研经费来源项目的档案可能就重视一些, 对一些经费不太多的可能就没有那么重视了, 档案管理上也就松散得多了。其二, 由于经济利益的影响, 横向科研项目材料归档难。前面也提到横向科研项目存在着很大的竞争性, 经济利益成为横向科研活动的主要动力, 因此科研人员往往将科研材料当成自己的材料, 将核心材料留在自己的手中, 造成了横向科研材料的归档难, 而且随着科研人员的外流, 核心材料被带走, 导致学校知识资产流失。

2. 横向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大多数高校在其《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中要求须将有关的课题材料交科研处存档或备案, 但那都只是对于科研工作管理方面来订立的, 而对于横向科研档案管理并没有专门的制度, 对横向科研档案的收集范围与初步鉴定标准也没有相应的规定。这就容易造成横向科研档案管理上的随意性较大, 监管力度因缺乏制度支持不能发挥, 档案收集的成套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 从而使收集来的横向科研档案的价值大打折扣。

3. 档案管理人员本身的专业素质不够。

目前, 多数高校没有配备专门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 基本上由科研管理人员兼职档案管理。由于是兼职管理, 对相关的业务知识不甚熟悉, 加上横向科研项目本身就不够受重视, 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精力有限, 归档意识薄弱, 横向科研档案管理就更有可能处于被动状态了。

三、做好高校横向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 提高档案意识, 适时加强宣传力度, 加强与高校各院 (系) 、科研部门及科研人员的沟通。

首先是高校的档案管理者自身必须提高对横向科研档案管理的意识。应该看到, 横向科研将是高校科研发展有力的推动器。由于所有横向科研都不会只停留在基础理论上, 最终都将经过社会实践这一环节, 特别是合同期满后的跟踪检查、技术指导、技术更新等资料对于今后的科研活动开展有着不可预测的价值, 因此其档案有着纵向科研档案无法替代的强大的社会服务功能, 这一点也正是现今档案管理所追求的。有条件的高校档案馆 (室) , 可以设立专门的横向科研项目分类进行专项管理。其次, 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主动与高校各院 (系) 、科研部门及科研人员沟通。一方面, 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 及时督促科研档案的收集, 指导对科研档案的分类整理;另一方面, 适时进行横向科研档案归档、收集的宣传, 使全校的科研部门及科研人员了解其重要性, 自觉增强档案意识, 自觉自愿地帮助档案管理者维护档案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2. 建立完善的横向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进行规范化管理。

制度管理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 “无规矩, 不成方圆”, 没有制度就没有标准和约束。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结合高校的特点, 制定出《高校横向科研档案管理办法》, 明确横向科研档案的收集范围、分类标准、归档原则、组织领导、法律责任等, 运用制度手段, 对各类横向科研项目进行监管, 保护好知识产权。同时, 要沟通好学校科研部门, 要求其在签订横向科研合同或协议时, 将横向科研档案的管理权问题写入条款, 并指定专人管理。另外, 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制定一系列奖惩措施。比如, 横向科研中, 档案管理评定为“优秀”的, 在计算科研工作量时可以予以加分, 被评定为“不合格”的予以减分等等, 将档案管理纳入科研工作的职责中, 与科研人员切身利益挂钩, 促使其认真执行有关规定, 使横向科研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得到有力保证。

3. 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 提高其专业素质。

随着社会发展, 档案分类越来越细化, 专业性也越来越强。为适应时代变化,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制订经常性的培养计划和短期培训计划。经常性培养计划是对于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进行的, 通过组织专职人员参加定期或不定期的科研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科研档案建设与管理的业务水平, 有条件的高校也可采用外派委培、脱产学习等方式进行知识更新。而对于兼职横向科研档案管理人员, 因为他们大多都还有科研任务在身, 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培训, 因此可以采用短期培训计划, 有针对性地对兼职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提高其档案管理的专业素质。比如, 在横向科研合同或协议签订之初, 正式研究尚未开始之前,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可根据科研项目的类型、内容, 依据《高校横向科研档案管理办法》中的要求, 对指定的兼职档案人员进行两到三天的集中培训, 提高其档案管理水平, 树立其敬业意识。

4. 建立横向科研档案管理的电子通道。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管理档案是新世纪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必然要求。在做好保密工作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 建立横向科研档案管理电子通道, 实现信息的网络传输、接收与筛选, 不但可以保证档案收集的及时性, 也可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摘要:随着横向科研在高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如何做好横向科研档案管理逐渐被提到档案管理工作日程上来。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 篇7

按照项目来源和执行形式,高等学校的科研项目分为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其中横向科研项目一般是指接受社会委托开展的科研活动或者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联合进行科研攻关的科研活动, 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形式[1,2]。近年来,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国家对农业重视程度的增强,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迅猛,横向科研体现尤为突出,但是,整体而言,农业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相对滞后。

1 农业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新动向

1.1 项目经费显著增长

据教育部统计[3,4],2001年全国农林类院校接受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经费为6123.8万元,2008年达到38226.4万元,增长5.24倍。有统计数据的23所农业高校2001年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经费为4444.1万元,2008年增长到23347.2万元,增长了4.25倍。尤其像河北农业大学,7年间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经费增长了68倍,江西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等农业高校接受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经费也都增长了20倍以上。

1.2 项目资助强度明显增大

据广东省教育厅统计[5],2010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科技项目5106项,经费12.01亿元,平均项目资助强度为23.52万元,与同年全国农业类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个面上项目平均资助强度(31.04万元)相近[6]。以华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南农大”)为例,2010年度有经费到账的横向科研项目有180项,到位经费5780万元,平均项目强度达到32.11万元(比同年承担的国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强度略高),其中项目经费超过100万元的有16项、50万元~100万元的有7项,而2006年有经费到账的横向科研项目有469项,到位经费2195.05,平均项目强度仅有4.68万元,单个项目经费超过50万元的仅有4项,没有超过100万元的项目。

1.3 项目标的内容更加全面

过去农业高校与企事业单位横向科研合作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技术攻关、技术人员培训方面。近年来,随着学科建设多元化和人才结构全面化发展,农业高校解决社会科技需求能力显著增强,与企事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的内容越来越宽泛,涉及农业生产的产前(诸如市场调研、生产布局规划)、产中(诸如生产技术攻关、产品研制与开发、生产线调试与设备改进)以及产后(诸如技术人员培训、产品及生产工艺改进)等全过程,甚至还有针对产品提升、村庄规划、土地整理、社区服务等方面内容的科技合作,基本涵盖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所有相关内容。

1.4 合作对象多样化

一方面体现在合作企业大型化。过去与农业高校开展横向科研合作的主要是小微型的农业企业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近年来随着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的强化,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与农业高校开展合作,比如2012年华南农大与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圣丰种业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合同,共同开展大豆新品种选育研究和推广转化。另一方面体现在合作对象经营业务多样化。过去与农业高校开展横向科研合作的企业主要是单纯的农业生产企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加强,越来越多的工贸企业、营销企业和社会游资进入农业领域,通过与农业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开发新的农业产品和服务。比如中央特大型国有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10年,适应国家促进“三农”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拓展公司业务,与华南农大签订技术开发合同,共同开展新型肥料研发和生产。

2 树立对横向科研项目的正确认识

2.1 树立“横向科研与纵向科研同等重要”的思想认识

长期以来,农业高校对于横向科研项目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尤其是在涉及科研人员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年度考核、绩效奖励等方面,更多地考虑了承担纵向科研项目水平和数量、发表科研论文等级和数量等方面[7],而科研人员承担横向科研项目情况,特别是解决行业产业实际难题情况、攻克生产技术难关情况却没有得到正确的认可和评价,即使认可也是相对比纵向科研项目低一等次。其实,从农业高校科技事业现实来看,能否承担纵向科研课题体现的是科研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能否承担横向科研项目体现的是科研人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大点讲,横向科研项目是来自于生产、直接服务于生产,承担横向科研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直接的渠道和形式。另一层面看,就单体科研人员来说,可以选择申请纵向科研课题,也可以选择承担横向科研课题;但是对于农业高等学校来说,既需要有水平的科研人员,也需要有能力的科研人员。所以,就学校而言,要树立并强化“横向科研与纵向科研同等重要”的思想认识。

2.2 界清横向科研项目的对象

当前,为了方便管理,农业高校普遍把除国家计划科研项目外的所有科研项目都归入到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范畴,比如与其他单位联合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协议合同,甚至包括为执行科技计划项目而涉及的试验材料采购合同、劳动人员聘用合同。由于每一类合同的内容、标的、要求都不尽相同,造成横向科研项目管理无法构建统一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因此,为了加强横向科研项目管理,有必要界清横向科研项目的对象,也就是对“横向科研项目”进行清楚、完整、科学、准确的定义和定位,笔者认为,横向科研项目就应该是接受政府部门和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学术组织等委托的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对象和标的的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的立项以签订技术合同或协议书为准。而其他合同也应该严格纳入到相应的系统进行管理,比如联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的合同就应该直接纳入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程序中进行统一管理,为执行科技计划项目而签订的材料采购合同应纳入到试验易耗品采购范畴管理等。

3 建立横向科研项目的相应管理制度

3.1 建立“横向科研项目全程管理”制度

当前,由于对横向科研项目重视程度不够,农业高校对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主要集中在横向科研合同的签订环节,主要涉及合同洽谈、文本选择和撰写、层级核实和合同签订。而对于项目执行和结题、项目经费支出使用、项目资料档案管理等较为薄弱,呈现出典型的“重立项、轻执行”特征,与当前科技管理工作要求不相符。因此,要建立“全程管理”的管理制度,首先是要强化横向科研合同的签订管理,按照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多层审核、全面把关的横向科研合同审查制度[8,9]。其次要建立合同执行管理。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限和内容要求,由任务负责人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发攻关,并根据任务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汇报,特别是对于合同经费大、涉及任务多的合同,必须建立定期不定期的交流汇报机制,学校要及时掌握项目执行进度。再次要建立项目结题管理。任务完成后,参照合同签订程序,任务负责人要逐级报送合同任务标的,最后统一由学校以正式文函的形式向任务委托方提交,由委托方出具任务认可书,确认科研合同执行完毕。必要情况下,可以组织成果验收(鉴定)之类的评价活动,对研究工作进行同行评价。最后要建立项目档案管理。科研档案是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经过科学整理、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10],是科技储备的一种形式, 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知识宝库[11], 横向科研项目档案包括科研准备阶段的任务审批文件、协议或合同以及合同认定登记档案;项目执行阶段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包括技术咨询和服务类的录音、录像等)、实验记录和进展报告、图纸、关键工艺文件等;项目总结验收阶段的项目总结报告、合同标的材料、项目经费决算、委托方生产或使用情况以及合同委托方标的认可证明等材料[12],要按照有关档案管理规定和制度,将横向科研项目档案及时完整归档保存。

3.2 建立科学合理的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

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开展项目论证、预算评估、招投标、设备购置、人员费用的重要保证,合理的经费管理,是保证项目完成的关键[13]。横向科研经费是高校通过与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服务、技术支持、技术合作及科研成果转让等服务性项目中获得的专项经费, 具有社会投资性质[14]。当前,农业高校基本上参照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模式和要求管理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差别,不同程度的存在管理“过松”或者“过紧”的问题[15]。农业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要适应高校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既不能管的过严, 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又不能疏于管理, 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16]。从根本上讲,横向科研项目是科研人员利用学校现有的科技资源和条件,承接企事业单位技术委托任务的项目,因此,在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方面,要充分考虑承担委托任务科研人员的贡献和学校提供的基础条件支撑,在经费支出中首先要按照项目实际需求扣除仪器设备、水电和房屋等学校资产(资源)的使用费或折旧费,其次要提取一定比例的项目管理费,剩余部分应该尽可能由项目负责人在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全权支配,当然,项目负责人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和责任。

3.3 构建符合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要求的管理平台

随着农业高校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对科技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管理创新成为当前提升科技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对于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而言,建立一套符合横向科研项目自身特点和要求的管理平台是提升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业高校在横向科研项目管理中,要么没有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平台,要么把横向科研项目纳入到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平台中进行管理,不仅无法体现横向科研项目自身的要求和特点,也容易产生科技合作信息泄露等知识产权纠纷。因此,有必要构建独立的符合横向科研项目自身特点和管理需求的管理平台。

无论从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还是从高等学校自身发展和社会服务的角度看, 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是高等学校体现社会职能、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举措。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农业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发展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也是发展的必然。因此,站在促进农业高校横向科研项目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看,树立对横向科研项目的正确认识和构建系统、科学、合理的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 篇8

关键词:高校横向科研项目,营改增,会计处理

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税制, 满足结构性减税的总体要求, 减轻纳税人税务负担, 2011年11月,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财税[2011]111号) , 2012年7月,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北京等8省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财税[2012]71号) , 明确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 由上海市扩大到北京江苏等地。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相关文件规定, 应税服务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高校科研项目根据不同的经费来源可分为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 纵向项目主要承担政府机关的科研任务, 经费来源于国家科研基金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拨款, 属于非营业活动, 不在征税范围之内。而横向项目主要解决企事业单位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 经费来源于企事业单位, 横向项目属于本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范围。高校如果为一般纳税人, 适用税率为6%, 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如果为小规模纳税人, 适用税率为3%, 进项税额不可抵扣。这一政策相较原先5%的营业税率而言, 大大降低了纳税人的税负, 因营业税属价内税, 增值税属价外税,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影响纳税事项的会计处理。

一、征收营业税时涉及的会计处理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前,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收入征收营业税, 纳税事项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如江苏省甲高校A项目5月份的科研收入1, 000, 000元, 款项已存银行, 适用的营业税率5%, 城市维护建设税率7%, 教育费附加率3%, 地方教育费附加率2%, 根据营业税法及相关规定, 应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1, 000, 000×5%× (1+7%+3%+2%) =56, 000元, 因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都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 可合并相关科目。5月份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二、改征增值税后涉及的会计处理

(一) 纳税人资格认定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 首先应当区分高校纳税人资格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 如属一般纳税人, 适用6%的增值税税率, 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如属小规模纳税人, 适用3%的征收率, 进项税额不可抵扣。根据相关规定, 年应税服务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 应当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同时规定, 对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非企业性单位, 年应税服务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 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因此, 根据现有规定所有的高校都应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 但实际情况也有部分高校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二) 一般纳税人的会计处理

营业税属价内税, 而增值税属价外税, 价外税包含两个特点:1.税款本身不作为计税依据。2.税收负担直接通过应交税金核算, 不作为支出 (费用) 。现举例说明高校作为一般纳税人对横向科研项目涉税的会计处理。江苏省甲高校被税务机关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A项目5月份的价税合计科研收入1, 060, 000元, 款项已存银行, 适用的增值税率6%, 城市维护建设税率7%, 教育费附加率3%, 地方教育费附加率2%, 当月未发生其他科研项目收支业务。根据税法相关规定, 应缴纳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为1, 060, 000/ (1+6%) ×6%=60, 000元, 当月无抵扣,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60, 000× (7%+3%+2%) =7, 200元该事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同时:

当月无其他科研项目纳税义务, 次月申报缴纳增值税60, 000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7, 200元。

因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由国税机关和地税机关分别征收, 故分户核算较为适宜。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核算有其复杂性, 一般而言, 都是分项目独立核算的, 而税务机关认定的纳税主体为承接科研项目的高校, 也就是说, 会计主体和纳税主体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使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纳税事项的会计处理相比公司财务更为复杂。

沿用上例, 该高校A项目6月份发生委托外单位科技开发业务300, 000元,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税款18, 000万元, 价税合计318, 000万元, 已通过银行付款, 该项目6月底已完工结项。7月份B项目取得科研开发收入价税合计424, 000元, 已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款项已存银行。除此之外, 6月份、7月份均无其他科研项目收入和支出业务的发生。上述业务, 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6月份:

因6月份无销项税额, 该月形成18,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可在以后月份予以抵扣。

7月份:

7月增值税销项税额减去6月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后, 8月份应申报缴纳增值税24, 000-18, 000=6, 000元, 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6, 000× (7%+3%+2%) =720元, 其中A项目退回2, 160[18, 000× (7%+3%+2%) ]元, B项目缴纳2, 880[24, 000× (7%+3%+2%) ]元, 7月份对该笔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实际情况A项目6月份已完工结项, 不应再有收入支出的发生。

由此可见, 当科研项目很多, 项目的收入支出业务又很频繁, 因会计主体和纳税主体不一致, 分项目核算会变得十分繁琐复杂, 而且, 当本月进项税额超过销项税额时, 会发生高校需先行垫付资金的情况, 建议高校应当申请为小规模纳税人, 对已被税务机关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 可积极申请变更为小规模纳税人。

(三) 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处理

小规模纳税人因为不存在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 核算相对简单。如:该高校为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 8月份取得C项目科研收入1, 000, 000元, 适用3%的征收率, 城市维护建设税率7%, 教育费附加率3%, 地方教育费附加率2%, 当月未发生其他科研项目收支业务。编制该业务的会计分录。

首先计算应交增值税和相应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应交增值税=1, 000, 000×3%/ (1+3%) =29, 126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29, 126× (7%+3%+2%) =3, 495元。

实务中, 为便于统计项目的含税收入, 可将增值税金先作为该项目的收入处理, 同时将税金在该项目支出中列支, 此时可计算的增值税金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的综合税率为1/ (1+3%) ×[1+ (7%+3%+2%) ]=3.2621%, 建议保留多位小数, 因如果科研项目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 小数位越少, 四舍五入引起的误差越大。此时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四) 税收优惠

相关文件规定, 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 免征增值税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纳税人兼营免税项目的, 应当分别核算免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 不得免税。高校许多横向科研项目在该税收优惠范围之内, 但也存在部分项目不在免税之列, 享受税收优惠的项目, 因不涉及进项税额的抵扣, 不存在上述一般纳税人会计处理的繁琐与复杂。

参考文献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 篇9

一、地方高校横向科研合作的现状及建议

(一)横向科研合作的现状

地方高校与部属高校比较而言,在争取横向科研经费的劣势主要是:(1)办学经费不足。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实验条件无法改善,整体上缺乏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平台。(2)科研意识不足。一些地方高校从领导到一般教师,对科研不够重视,科研意识和敏锐性不强,并且地方高校多是教学型院校,教学任务繁重。(3)办学层次较低。尽管一些地方院校的领导也重视科研,采取了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积极选拔、培养、引进了一些学科带头人,但就其所面临的形势来看,仍感到真正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十分紧缺,又由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弱,使地方高校难以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科研人才,难出重大的科研成果。(4)缺乏名牌效应。地方高校由于办学时间短,一般在国内外几乎没有什么名气,在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对市场的影响力要远远小于名牌重点高校。这种由于缺乏“名牌”而形成的“马太效应”往往让地方高校“雪上加霜”,争取不到横向经费,出不了标志性的成果,进一步削弱了地方高校的竞争力。(5)有限的横向科研经费落不到实处。由于目前对高校横向科研管理中存在各种问题和教研人员对经费使用认识上的不足,相当一部分又挪作他用。总之,相当一部分地方院校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自身在科研或社会服务方面的经费筹措能力有限、教职工上认识和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正陷入严重的困境。因此,多方筹措科研经费,广开横向联合道路,鼓励科研人员承揽地方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保证其所得科研经费资助用于项目研究,是地方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横向科研合作的建议

地方高校科研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科研内容的地域性。应把科研目标定位于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方向上,以争取地方政府部门科研经费的支持,从而使地方高校的科研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所以,横向课题大多以与当地企事业的合作为主。二是科研目标的实用性。除加强科研方向、科研力量的整合外,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目标更具有实用性。这种实用性从提高科研水平的角度看,具有很强的人才培养功能。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平时更应重视对应用技术的研究,而不能与国内外重点高校一道去花大力气搞基础理论的研究。只有如此,地方高校才能通过科研活动增强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进而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同时,要依靠科学研究使个体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尽快得到提升。

1. 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地方高校科研在整个国家科研系统中的地位,决定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其根本。这既符合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实际,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者具有相互依赖性。地方高校的学术氛围和科学研究对地方的科学研究产生很大影响,不少地方高校的科研水平在地方上处于领先地位,有些甚至处于某些地域的中心位置,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企事业单位遇到的一些科学和技术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迫切需要当地的高校来解决,特别是地方中小型企业技术力量普遍薄弱,需要地方高校的科技人员的支持。地方高校只有为当地的企事业单位解决一些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难题,坚持开展“务实”的科研,才能真正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不断地为地方解决这些难题,地方高校才能在当地形成良好的声誉,才能在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赢得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因此,地方高校应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求发展”的观念,坚持走服务于地方的特色发展道路,坚持培养高素质人才,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与当地的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和力度,真正实现“地方有所求,高校有所为”的局面。

2. 重视地方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开发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不仅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不同地区,居住着不同的民族,他们既有中华民族的共性,也承袭着不同民族的个性,也继承着不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通常包括三类,即思想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高校与国内重点高校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研究地方问题的天然优势。只有从地方的特有资源出发,研究开发地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科学文化遗产和特有资源,把地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出去,将地方的特色自然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是地方高校科研的基本任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形成地方高校科研特色的重要途径。只有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加以发掘整理,才能形成鲜明的文化特色,引起公众的关注,研究成果才能真正服务于地方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地方高校的自然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只有立足于地方特有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才能培育独特的科研方向。实际上,地方性的科学研究中的一些课题,如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民族医药学,很可能是创造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的科研方向,组织强有力的科研队伍进行联合攻关,往往会取得重大突破。

3. 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日益呈现出“大量分化,高度综合,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并向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延伸。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越来越多,科研活动呈现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特点。地方高校,尤其是普通二本高校,具备一定办学历史、有一定办学经验,也有一定的科研实力,但每个学科的科研实力均有限,与国内重点高校相比,很难找到耀眼的科研成果,但其学科门类较齐全,这一特点无疑有利于学科交叉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出发,地方高校开展跨学科的交叉、渗透研究,以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无疑是地方高校科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4. 要建立优势科研方向

优势科研方向是指自身的研究优势所在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适应的科研方向。在目前地方高校整体科研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只有从优势科研方向的选择和重点扶持出发,其科研才会具有竞争力,才能够带动科研工作的良性循环。地方高校科研方向一般比较分散,各个学科的科研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学科间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差异很大,绝大多数科研方向是“小打小闹”。要建立优势学科,首先要从学校科研的实际出发,从现有的人才梯队、科研工作基础等方面分析本校科研的优势和发展潜力,确定通过扶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科研投入)能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科研优势;其次要从学科的前沿地带和跨学科角度出发,确定能在某一领域产生较大影响的科研方向,还要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出发,确定在各个层次的研究方向。一般而言,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基础研究力量较弱,研究项目不仅小,而且严格来讲,多数项目并非真正的基础研究。因此,地方高校基础研究的科研方向应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这可能更符合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实际。地方高校的基础研究应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立足于区域性、地方性特定的实际目标或应用目标;试验发展要注意与地方企业界的结合,将自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在企业转化成为产品,并根据企业需求研究技术开发中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二、地方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地方高校尚未制定专门的横向经费管理办法,管理中存在诸多弊端。突出表现为:

1. 制度不健全,经费管理过严或过松

一种情况是管理过严。目前对纵向、横向两种科研经费管理界线模糊,而且横向经费的管理当前没有一个权威性的标准和制度,因此对横向科研经费不敢放活,只能套用纵向经费管理办法。纵向经费管理有严格的预算编制与审批程序,明确的开支标准和范围,特别是对劳务费支出限制更为严格。如果横向经费管理简单套用,不但会抑制高校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而且还会导致有些科研人员避开主管部门直接与企事业单位私下合作,逃避监管。这就易造成资金“体外循环”,高校无法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同时,还会影响合作人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给当事人的工作氛围造成不良影响。另一种情况是疏于管理。为了鼓励教职工的积极性和防止科研经费发生“体外循环”,对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政策过松。目前,科研工作所推行的课题主持人负责制,被误解为下放经费使用权,由主持人自行审批,无须财务部门监督,导致大量不符合财务要求的发票和不合理的开支得以在科研经费中列支,使科研成本核算不实,单位应结而未结的经费越来越多,给财务人员的核算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使科研经费报销中的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如报销收据中所列的明细账与实际情况不符等。

2. 市场观念意识淡薄,对科研工作缺乏服务意识

现行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管理的重点是财政预算的执行和监管,但对资金运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成本、风险和资金使用的效益管理一般并不十分重视,致使会计人员在管理这些资金时,普遍缺乏对科研人员提供的服务意识,只是进行收入支出和余额等简单的核算,在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上缩手缩脚,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应变能力,因而在管理具有较大活动空间的横向科研经费时,因经验不足而丢失科研项目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限制科研活动中人力成本开支、不能满足企业对高校科研投资票据的要求等。

3. 弱化科研收人分配的调节能力,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全

由于高校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等因素,教师职称晋升主要看论文和纵向科研经费,而轻视横向科研经费,导致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过多重视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等知识创新,而不太关注企业实际需求,不愿开展横向科研活动,不重视实用技术开发和专利发明,对科研成果转化缺乏积极性。从资金来源看,科研经费主要是通过项目承担者对外承揽研究项目形成的,因而,为实现高校科研发展的长期目标,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对项目承担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应是科研经费使用的重要内容。但实际情况是,纵向项目学校通常有比例不等的配套经费,横向项目不仅无配套,经费入账之后还要经过多个管理单位的层层提成,并且所有项目都一刀切,完全不考虑项目的成本、风险等因素,结果导致有的项目因为成本过高、风险太大、科研人员的劳动回报过低而被放弃。

4. 成本效益意识淡薄,缺乏成本核算

科研经费核算主要体现在科研课题的经费核算,科研课题从选题、定题、研究直到结题,大多数高校没有进行项目的成本核算,无人考虑科研成本的高低。科研人员成本效益意识淡漠,造成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高成本,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地方高校为了鼓励科研人员搞科研、出成果,往往全力以赴支持教师,甚至做出了宁可学校补贴也要支持科研工作的做法。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除合同另有规定外,学校计提的项目管理费不得超过10%,但是目前地方高校计提管理费的比例远远低于这个比例。科研成本核算仅仅是科研课题发生的直接费用,其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如从事科研所用的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几乎没有在各课题中分摊。各科研课题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只好从高校的事业经费中支出,从而造成高校每年的事业经费全部花光甚至超支,而科研经费总有结存。这样,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本并没有得到真实的反映,并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二)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高校横向课题经费管理所存在的系统性问题,需要通过系统的办法来加以解决,这既涉及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涉及学校的管理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的确立,也涉及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加强制度执行力等各个方面。

1. 推动高校参与市场竞争,多渠道筹集横向科研经费

开放地方高校,多渠道、多样化吸纳资金,提高科研条件和筹集科研经费。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科研水平、打造良好声誉”的理念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当的筹资渠道和方式,走出象牙塔,热心参与地方建设与服务,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与事业单位的沟通可以获得各种企业的信息,同时事业单位本身也是高校潜在的合作对象,如城市园林规划局需要对城市园林进行规划与建设,就可以将相关的科研任务委托给高校的相关专业人员或者双方合作完成科研任务。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科研课题面向社会招标,高校的科研人员如果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得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科技转化能力,因而可以在竞争中使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升。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就可以及时从生产企业获知需要解决的一些科技问题,企业面临的一些难题也可迅速得到解决,从而实现双赢。地方高校尤其要重视捐赠,它们不像国内重点院校,可以从中央各部委和省市政府部门获得大额的资助,接受多样化的捐赠是筹资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重视乡贤和校友的作用,加强与乡贤和校友的联系,努力争取他们的资助。同时,运用法律手段争取减税,鼓励企业向大学提供设备与经费支持。

2. 坚持“人本化”观念,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树立“人本化”观念、构建和谐的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模式,围绕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而展开,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科研经济活动具有分散性、非固定性、风险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人的作用更为突出,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科研经济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是管理者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而这些只有在管理者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同时针对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诸种弊端,要同时调动课题资助人、受助人和课题负责人的积极性,必须采取一种能使三者目标相容的科研经费管理的新体制。高校的科研工作最终需要广大教职工来支撑,因此,必须突出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从事横向课题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对在横向科研中成绩显著者,学校在职务晋级、职称评聘、考核评优、评选先进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学校可以将横向科研业绩折算为教学工作量,按学校当年工作量奖金标准核发奖金。凡争取到横向科研经费并按项目所签合同进行了成果鉴定或通过了验收并具有相应的研究报告书者,可作为申报职称的一个条件。同时,鼓励教师把技术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凡把技术成果转让给企业,或利用学校科技成果创办科技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奖励。鼓励教职工向社会推广介绍学校的科技成果,引进横向科研经费。凡介绍成功并且项目得到实质性进展后,可给予实质性的奖励。

3. 加强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

要建立健全横向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督机制,切实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凡立项项目,财务部门均应单独立账,先进后支,专款专用。对各项费用应认真核算、真实反映横向科研经费的使用状况。高校应当制定相关的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制度、报销制度和内部检查审计制度,防止科研项目资金的损失浪费和挤占挪用。单位财会部门应执行相关制度,审核科研项目支出是否遵守科研项目合同的规定,审核资金支出原始单据的合理性和完整性,监督科研项目按合同进度的要求使用资金和外拨资金的使用情况,杜绝形成账外账。高校纪检审计部门是本单位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监督主体,应主动加强与财务、采购和校产管理部门的协同,早作计划、预警在前,敢于向各类违规违纪的行为亮剑,严肃查处各类科研项目造假、转移挪用科研经费以及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对不按学校规定签订技术合同、私自隐匿经费、违反学校有关规定、侵犯学校知识产权、造成学校经济损失和损坏学校声誉的,学校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没收非法所得、暂缓评聘职称、降级使用直至解聘。对违反国家法律的,应考虑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4. 坚持效益原则,引入合理、有效的课题成本核算机制

横向科研经费具有社会投资性质,从资助方、受助方和科研人员都要讲投入产出和成本效益原则,强化课题成本核算制度。课题成本核算机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核算要做到切实可行。要改变财务部门只重视财会条款、科研部门只注重科研成果的产生,要做到财务管理与科学研究要有机结合,达成共识。在维护财经纪律的同时,给予课题主持人更大的自主权,结合横向科研经费的特殊性,制定一些宽松政策,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项目主持人在经费使用上以较大的自主权,在经费项目预决算时进行粗线条管理等。做到相互信任,就能广开财源、防止资金外流,既有利于高校的资金良性循环,又有利于科研的顺利开展。当前,可以参考国际上通行的核算办法,将在科研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划分为科研成本和期间费用,将科研与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人工、仪器设备及房屋的折旧费、专业图书资料等作为科研成本,对于当期发生的科研生产服务的管理费等公用经费支出,区别情况进行账务处理,以简化成本核算,真实地反映科研经费状况。尽快实行科研课题全成本核算,要在预算中列出科研课题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从科研经费中提出预算中的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人员费用,作为科研事业支出,同时冲减高校事业费中的人员费用支出;按正确的方法计提所用资产的折旧,合理分摊水电费、差旅费等。

总之,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地方高校横向科研协作的范围变广、协作项目增多,必须加强横向科研经费规范化管理,建立有助于参与市场竞争的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不断加强与外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通过企业对市场的触角寻找到市场需要的研究课题,增强高校横向科研的辐射力,争取自身发展壮大的科研资源,推动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企业向高校投资的横向科研经费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要着眼于充分发挥其活动空间大的作用,立足于推动高校参与市场竞争,鼓励研究人员参与申报与参加横向课题,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加大高校创收能力的效能,管理者政策的制度、后续的管理应以此为中心而展开。财务管理部门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和市场的眼光积极地创新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有助于参与市场竞争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以吸引更多的横向科研经费投入。

参考文献

[1]乔春华.大学经营的财务视角[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9-175.

[2]程忆军.课题制管理条件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难题及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3]朱翠琴.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浅议[J].事业会计,2006,(3).

[4]王志刚.论地方高校科研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4,(1):57.

[5]邬大光,潘懋元.我国发展地区性高等教育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8,(3).

[6]杨周复.施建军,等.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 篇10

一、高校目前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

在我国现有的科研体系中, 高校系统拥有1/3以上科研成果的份额, 但在如此众多的成果中实现应用转化的只占1/10左右,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是困扰高校科研工作的关键性问题。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是建立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或商品的形式, 即进入社会经济生活这一事实基础之上的。对高校而言就是把科研成果、人才等科技资源变成可以开采的“金矿”, 而不仅是一座好看而不好用的“象牙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只有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物化商品和实用技术, 才能充分表现出其应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实际情况是, 由于管理体制和物质条件的阻碍, 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特别是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二、社科科研成果转化中的问题分析

(一) 转化效率较低。

基本上来说, 社科科研成果主要通过书写的论文、专著来具体地表示。这些成果在一年中的创造, 可谓是上千量。而且有一部分发表在权威的期刊上, 得到很好的利用。但也从中可以看到, 有相当一部分的文献来源于文科, 而非社科, 这就表明了社科并非是独占论文专著的创作。而且, 社科类的文献都是对于一方面领域的研究, 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对于国内的文化教育水平, 这些学术性的论文和文献很难得到真正的发挥, 我国高校的教育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高校的社科老师和学生, 都在图书馆和资料库里面待着, 获取所需要的论文资料。但对于科研而言, 需要对社会的亲身考察和对外界的判断。这就使得科研成果现实使用率大大缩水。而且教育方面实行了扩招, 高校学生们总是注重数量而非实际效率。这就造成了多被人借鉴, 而缺少创新。

(二) 转化渠道不畅。

社科科研成果能否在现实中实施, 其实需要传播的能力。因为社会中的企业, 并不会专门来到高校寻求科研人才的成果。由于高校科研人员的传播范围小, 只能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但其耗资问题很大, 而且企业对是否能赚取经济效益感兴趣, 并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可以为企业赚取经济效益。企业的媒体筛选也非常有限, 所以, 传播媒体不是可靠的路径, 但却是目前比较好的办法。

(三) 成果转化重视度不够。

我国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很重视, 也通过多种产业化项目进行扶植, 但多数还是对自然科学而言的。因为自然科学可以迅速地普及化, 对我国的农业、工业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而社会科学由于先期的可用率低, 所以科研成果也不太受关注。社会科学的科研成果, 在转化后大多数成为了政治学习的用处, 而无法进行精神的引导。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社会科学的成果要多发论文, 才能评职称, 才能将自身的科研成果用知名度进行转化。从另一个方面而言, 成果转化弱, 正是因为知名度低的原因。

三、横向项目的社科科研成果转化模式

(一) 高校自办实体模式。

国内许多顶级高校都自办了企业, 依托着自己雄厚的科研条件以及资金, 利用高校内部的学生人才, 设置横向项目, 鼓励老师、学生自我发展, 并为学校的企业作出相应的贡献。还有一种是大企业办民办高校, 既是为了经济效益, 也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可塑性人才为本企业服务。无论是哪种方式, 他们都自此开发了许多高端性的技术。这种实体模式可以很方便地解决技术难题, 而且可以迅速地将社科的科研成果加以转化, 而且可以因此改善成品功能, 促进进一步的完善。但高校自办实体模式存在着先天的管理不足, 而且定位不清, 其技术落差一般较大。

(二) 企业合办实体模式。

对于企业来说, 高校的社科科研成果比社会人才的科研成果更容易获取。合办实体模式就是高校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入股的形式放入一个企业里进行生产, 企业如果因此获得盈利, 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核算, 然后按约定的合同给予一定的比例收益给提供科研者。这也是高校横向项目中一个比较普遍的模式, 很大的优点就是只提供科研成果和建议, 其余的都由企业来负责。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因为没有能力开办实体模式, 都会选择与企业合作。这种模式的优点很多, 转化速度也很快, 而且比较安全。只是最后投入市场, 会因为企业追求效益的因素, 而导致和原本制作的科研成果不相符, 而起初市场接受能力也不怎么高。

(三) 创业服务中心。

创业服务中心是一种能提高小型科研企业成活率和成功率的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1987年, 中国成立第一个创业中心以来, 现在国内已经超过100多家的小型创业中心。创业中心是孵化器, 为科研成果提供场地、人员、政策还有资金的支持。因为有了创业中心, 高校科研人员可以择优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并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为种种优点, 也成为了比较快速发展的横向项目。但它也有自身的缺点, 那就是资金来源不足, 在科研人员中培养出企业家, 是一种冒险的精神, 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科研和经济的双重性。

(四) 技术市场的转化模式。

社科科研成果也可以通过技术市场来进行转化, 一般是两种情况, 即专利出售和技术中介的转让。技术市场其实对社科科研成果转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 因为社科科研注重文论, 在技术市场很吃亏。但也有一些经典的论文和文献在技术市场得以转化, 这要因所学专业是不是可以在现实中完整地展现出来。在技术市场, 直接专利出售需要科研人员去寻找企业, 必须要有良好的市场信息能力, 而且要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优点是可以迅速获得资金, 补充原本的科研投入, 缺点就是需要一定的机率和市场的认识情况。中介进行转让比自我专利出售要快得多, 而且比较准确。可以使高校无后顾之忧, 安心地处理其他的科研技术。但因为有中介的缘故, 其获得的经济效益就比较低。

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缺陷

(一) 科研考核机制不合理。

社科科研成果与自然科研成果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论文发表数量。在高校的考核机制上, 教师、学生的理论高度, 就是在论文方面是不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就使得部分高校教师的重申请、轻转化的思想严重。多注重理论而偏于现实。这些所谓的科研成果, 只是一次性的“替代品”, 根本没有实际的意义、因为很难在市场上加以转化, 而且根本没有现实的诉求, 企业不愿意联合开发或购买。

(二) 科研转化体制不健全。

社科科研成果在横向项目中, 之前的科研过程还属于一种不完全的意识形态成果。这种刚出实验室的设计, 必须要解决生产工艺的设备、商品化的成果等诸多因素后方能应用于现实。这其间的过程, 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我国政府下拨的科研经费, 主要的就是进行科研研究。进行开发设计等后期主要程序, 面临着资金的困难。而企业又觉得自己花钱购买的专利, 应该直接就可以投入生产, 而不需要进行转化。如果没有企业资金的支持, 科研的成果就会因为资金短缺的问题而停止。一旦高校科研人员停止项目, 又会是对科研经费的严重浪费。

(三) 专业化的中介机构缺乏。

由于种种的原因, 促使了我国国内转化科研成果的中介机构迅速增加。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 中介机构的转化, 将高校科研成果和企业联系在了一起, 并且创造了许多成交的事实。我国高校也有许多建立了科研处和产业处, 但只能提供信息和咨询, 而且因为学校经费的问题, 这些所谓的科研处和产业处也只是徒有虚表, 没有实际的意义。如今主要的中介结构是政府出资, 带有官方或者半官方的色彩。政府出资的中介机构, 缺少一定的竞争意识, 所以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科研的转化。社会上还出现了一些假冒的中介机构, 这就导致了高校、企业对中介机构的信任度不够高。

五、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建议

(一) 转变观念, 注重开发。

社科科研的成果, 不能只注重于追求学术上的高度, 还要追求其实在的现实价值。彻底改变原本的先进论文优先的思想, 要将科研成果市场性放在战略的高度。高校的科研人才可以多注重市场的变化, 考虑自身科研成果的实际意义, 寻找社会上的一些不足, 看看是否能用科研的能力加以改善。而高校的科研转化过程, 需要培育一批有力的资金进行支持。

(二) 深化科研转化体制改革。

根据科研人员的类别, 进行合理的分配。从事基础研究的, 可侧重于考察论文的质量。而对于从事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 不仅要考察论文的质量, 而且要对其科研开发和利用加以考核, 并且助拨资金进行转化。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奖励制度, 多拨资金供科研技术的后期转化。这样, 才能激发高校社科科研的积极性, 也能更好地实现科研成果入市场, 为国家企业的效益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 搭建科研信息交流平台。

由于中介机构的不合理, 导致高校和企业缺乏信息的交流。高校不理解企业需求, 企业也不理解高校的成果, 这就导致了科研成果难以转化。搭建科研信息交流平台, 可以为高校和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易环境。什么样的科研技术, 适合什么样的企业, 在交流平台上得到很好的证实。技术市场是目前最主要的交流平台, 它可以连接全国的信息网络, 定时发布高校的科研信息和企业的需求信息, 形成良好的双方合作, 规范技术市场的发展。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

六、结语

对于目前的高校而言, 社科科研成果固然好, 而且其文献内涵和市场应用能力有着很高的理论实用性。但倘若转化能力弱, 在横向项目中得不到很好的证实, 就可能导致整个科研成果的瘫痪。正因为科研需要转化, 需要转化后获得的盈利支持再次科研, 所以与转化企业之间的联系, 横向项目的实施很重要。如今, 国内政府下拨资金对于文论的社科科研来说比较少, 而且自身的特点也使得文论科研成果不能迅速地被企业所赏识。因此, 只有提高自身科研成果的现实使用性、增强转化程序、在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上选择适宜的企业进行投入, 才是最可行的。

摘要:我国高校学科门类齐全, 科研基础雄厚, 科研实力强, 是极其重要的科研创新力量, 每年都有大量的成果问世。高校的大量社科科研成果在完成研究项目之后, 便进入了档案室, 重申请、轻转化的现象较为严重。造成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虽然已经引起了政府、社会、高校的广泛关注, 但这种现象的出现和长期存在仍然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

关键词:横向项目,社会科学科研成果,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李润钿, 林佳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主要制约因素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12

[2].吴启运.关于人文社科科研成果转化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上一篇:电流解耦控制下一篇:民间舞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