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纤维修复

2024-05-22

复合纤维修复(精选九篇)

复合纤维修复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凝血酶原购自杭州康恩贝公司, 氯化钙以及枸橼酸钠为分析纯, 40 只新西兰兔购自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 体重范围2~3 kg, 雌雄部分, 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空白对照组, 其余的药品参考綦惠等[3]报道中所用试剂。

1.2 方法

1.2.1 自体软骨细胞的分析和培养对实验组的兔子进行编号, 采用3% 的异戊巴比妥经耳缘进行麻醉, 在无菌的条件下削取右侧股骨滑车的关节软骨。

1.2.2 制备生物胶原蛋白用A、B两种液体混合而成。凝血酶、Ca2+为A液主要成分, 其中含有400 IU/m L的凝血酶和40 mmol/L的Ca2+。纤维蛋白、XⅢ因子是B液主要成分, 含有60 g/L的纤维蛋白原以及30 U/m L的XⅢ因子。软骨细胞和纤维蛋白复合参考文献[4] 的报道。

1.2.3 分离软骨细胞取实验兔的膝关节股骨髁软骨组织。将其剪成块状, PBS冲洗, 剪碎, 离心, 加入2% Ⅱ型胶原酶溶液, 然后37 ℃、5% CO饱和溶液培育3 h, 然后800 r/min, 离心5 min, 收集离心后的细胞、再用PBS冲洗3 次。

1.2.4 模型制备将大兔仰卧于手术台, 3% 的异戊巴比妥经耳缘进行麻醉, 切口在膝外侧, 在股骨外侧的髁关节面进行抽取软骨, 直径为3 mm缺损做在关节平面, 纵向钻入3 mm, 直达骨髓腔。

1.2.5 分组将已经编号的40 只大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区植入含有软骨细胞和纤维蛋白复合物, 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植入处理。分别在第4、8、12 周进行处死取材, 用10% 体积分数的甲醛固定, 30% 甲酸脱钙, 石蜡进行包埋然后制备成4 μm的切片。

1.3 观察项目苏木精- 伊红染色和大体实验观察修复组织学的效果, 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修复后透明软骨形成情况。

2 结果

2.1 实验观察情况所用实验兔膝关节活动正常, 关节无粘连现象、没有发现滑膜增生和关节游离, 显示关节液清亮。实验组4~8 周, 半透明、软骨样组织替代缺损, 并且边界模糊, 表面光滑。对照组4~8 周发现色泽比较灰暗, 表面出现凹凸不平, 在12 周时出现虫蚀样, 创面边界模糊不清。

2.2组织学结果造模12周后用苏木精-伊红对两组切片进行染色, 结果实验组修复的组织透明, 软骨厚度接近正常, 与周围软骨结合较完好, 有梭型纤维样的细胞在表层出现, 软骨有陷窝, 深层的软骨已经出现钙化和底层的软骨紧密结合。对照组缺损的软骨部位只生成少量纤维组织, 经过修复的地方比较薄。

2.3甲苯胺蓝染色情况造模12周后对两组切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实验组染色为阳性, 缺损处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晰。空白对照组切片的甲苯胺蓝染色结果为阴性。

3 讨论

如何找到合适的载体为修复的主要任务。理想的载体应该具备以下几个优点: (1) 与宿主细胞有良好相容性; (2) 有理想三维结构; (3) 具有良好可塑性, 可以将其制备成所需形状; (4) 有生物降解性质[5,6,7]。传统的载体选择一般都为商品化的人纤维蛋白胶, 但是在美国因为考虑疾病的传播而被限制使用。硫酸铵沉淀法是比较简便的一种制备纤维蛋白原的方法, 并且可以避免疾病传播。在本次的使用中发现其具有较理想的实用性。

在本次的研究中, 来自本身的软骨细胞和生物蛋白胶复合, 对于软骨损伤的修复有理想的效果, 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是在苏木精- 伊红和甲苯胺蓝的颜色中显示, 以纤维软骨为主的修复, 所以不能完全替代原来透明软骨的功能。在甲苯胺蓝染色结果中, 缺损的细胞还具有相关活性。有数据报道, 自体软骨细胞在移植过程中细胞可以不用扩散而达到和体外扩增相当的修复效果[8]。

近年来也有报道使用自体软骨细胞修复关节缺损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报道[9,10]。从本次试验结果来看, 运用自体软骨组织病理病理切片等均显示修复效果良好。因此笔者认为, 软骨细胞复合纤维蛋白可以很好地修复关节软骨的缺损, 可以考虑用于再生修复软骨的缺损。

参考文献

[1]李钦宗, 信金党.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进展[J].中国内镜杂志, 2015, 21 (2) :166-170.

[2]Chesterman P J, Smith A U.Homotrasplantation of articular cartilage and isolated chondrocytes.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rabbits[J].J Bone Joint Surg Br, 1968, 50 (1) :184-197.

[3]綦惠, 孙磊, 陈磊, 等.脱钙骨基质与生物蛋白胶复合载体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 (25) :4589-4593.

[4]傅捷, 吴海山, 周维江, 等.软骨细胞纤维蛋白胶混合物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 21 (7) :673-675.

[5]Vinater C, Mrugala D, Jorgensen C, et al.Cartilge engineering:a crucial combination of cells, biomaterials and biofactors[J].Trends Biotechnol, 2009, 27 (5) :307-314.

[6]王秋玲, 吕玉明.组织工程修复骨及软骨缺损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 13 (37) :7358-7362.

[7]王德芳, 乔广艳, 刘莉.软骨细胞与复合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 (11) :1465-1466.

[8]傅捷, 董肇阳, 祝云利, 等.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其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 21 (7) :677-679.

[9]王秋玲, 吕玉明.组织工程修复骨及软骨缺损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 13 (37) :7358-7362.

护士指导损伤的修复之纤维性修复一 篇2

纤维性修复首先通过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损伤局部的坏死组织及其它异物,并填补组织缺损,以后肉芽组织转化成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瘢痕组织,这种修复便告完成。

一、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乃由旺盛增生的毛细血管及纤维结缔组织和各种炎性细胞组成,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名。

镜下可见大量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向创面垂直生长,并以小动脉为轴心,在周围形成袢状弯曲的毛细血管网。在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新生的纤维母细胞,此外常有大量渗出液及炎性细胞(图2-4)。炎性细胞中常以巨噬细胞为主,也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因此肉芽组织具有抗感染功能。巨噬细胞能分泌pdgf、fgf、tgf-β、il-1及tnf,加上创面凝血时血小板释放的pdgf,进一步刺激纤维母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能吞噬细菌及组织碎片,这些细胞破坏后释放出各种蛋白水解酶,能分解坏死组织及纤维蛋白,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亦有吞噬能力,并有强的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肉芽组织中一些纤维母细胞的胞浆中含有肌细丝,有收缩功能,因此应称为肌纤维母细胞(myofibroblast)。纤维母细胞产生基质及胶原。早期基质较多,以后则胶原越来越多。

面部复合外伤的急诊美容修复 篇3

关键词:面部复合伤;急诊修复;整形美容技术

【中图分类号】R78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325-02

对于人体的构造来说,只有面部是长时间裸露在外的部位。面部可以展现出一个人的心情,是美的集中体现。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面部较容易受到伤害。比如撞击或者是车祸等。因此,面部的软组织较容易受到损伤,严重的就会造成复合伤。当面部受到损伤的时候多数都是以外科修复创面为主,但是由于面部的肌肉或者是软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差,因此,会留下疤痕,影响美观。近年来,美容整形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且达到了很好的预期效果。

1 面部复合伤美容修复的资料

为了研究对于面部创伤进行美容修复的效果,选择了50个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女比例相互协调,年龄分布的范围较广。其中面部的创伤情况多样,包括面部外伤合并骨骼、合并腮腺以及合并面神经损伤等。事实上,面部受到损害可能会危及到腮腺、神经或者是骨骼、肌肉等多方面。因此,尽可能多地掌握面部创伤患者的相关资料是非常重要的。调查只有设计到各种类型的患者才能使得研究的结果具有说服性。

2 具体的处理方式

2.1 术前准备

对于任何一项工作来说,做好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对面部创伤的患者进行修复手术之前要对患者的相关资料,病情以及伤口的损伤和受伤经过等方面进行详细地了解。在进行美容修复的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头颅不受到任何的伤害,适当的检验措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在优先抢救病人生命的基础上进行面部的美容和修复。要通过观察创伤的深度、创口的大小以及伤口的严重程度,来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而且,患者的年龄不同,心态不同,需要采用不用的方式来进行,对情绪波动较大和少年儿童要加大重视,必要的时候需要先进行麻醉在进行修复,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修复的效果,同时也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和医院的其他手术程序相同,如果患者同意进行手术,必须要和医院方签订同意书,如果出现问题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处理。以上就是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

2.2 手术修复

手术的过程也是较为重要的过程,要严格对待每一個手术程序。

第一步,要用清水将患者的伤口清理干净,然后用双氧水或者是生理盐水来对窗口周围的其他部位进行清理。另外要对周围部位的正常皮肤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液为复方碘液。要对一些已经坏死的组织进行消毒处理,呈现出较为清晰的创面层次。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选择局部麻醉或者是全身麻醉。

第二步,要对患者的整个面部进行详细的判断,包括神经、腮腺以及肌肉等方面。对创伤的情况进行综合的检查,能够增强医生的信心。只有医生了解损伤的程度才能对修复手术做到胸有成竹。

第三步,根据外伤皮肤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来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果损失面不大,可以进行直接的缝合,也不会影响外观。如果损伤面较大的面部就需要采用局部皮瓣修复的方式。针对这种情况主要有Z成形或者是O-Z旋转的方式。对于一些皮肤受损的患者来说,如果能找到原皮,而且原皮没有失去本身的活性,就可以经过消毒之后直接进行移植,填补缺损的部位皮肤。如果原皮失去了一定的活性,就要找到颜色相同或者相近的皮肤来进行植皮。较为常见的皮肤是耳后皮肤和锁骨下皮肤。

第四步,对于面部神经受损的患者进行面部修复。进行这一步主要根据面部伤口的为位置和情况来对面部神经的受损情况进行判断,了解哪一部位受到了损害,然后通过显微镜来进行神经营养药物的填充。如果神经的损失较大无法修复,就做神经的移植手术。

第五步,面部外伤伴腮腺损伤者,彻底清创后分层缝合腮腺外膜,防止术后腮腺漏。如腮腺导管离断者,显微镜下查找断端,放置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

第六步,面部外伤伴肌肉损伤者,可吸收线原位缝合肌肉,尽量修复面部表情肌及咀嚼肌。如有面部骨折者,尽量直视下骨折复位。

第七步,对于面部皮肤的美容缝合,创伤的污染程度、组织的挫伤严重程度以及术后对感染的控制是影响美容缝合愈合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术中除常规冲洗创面外,应清除异物、积血及坏死组织。

第八步,牵涉到眼、鼻、口唇等部位损伤应尽量保留其组织,缝合时应注意唇红缘、眼睑等解剖标志的准确对位。

3 结果

应用整形美容技术修复的50例面部复合外伤患者,其中猿缘例面部受损患者的重要组织器官得到了Ⅰ期修复,35例未能Ⅰ期修复者也为Ⅱ期手术做了相应准备,使患者受损的面部不仅在功能上达到了最大限度的修复,在形态上也达到了美容修复的目的,患者均较满意。

4 讨论

面部表情丰富、组织结构精细,是人们最关注的形态器官,受到创伤后,如未得到及时的修复,即使有非常微小的外观异常,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急诊修复处理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许多医院的急诊工作多由年轻医师或实习医师承担,他们往往更注重修复创面和抢救生命,而对面部重要组织器官损伤的修复及伤口的美容问题考虑的相对较少,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功能和形态。由于大多需要再次修复治疗,增加了手术次数和难度。因此,对面部复合外伤的急症处理,不仅要进行功能重建,还要利用整形外科技术恢复其正常形态,这正是面部外伤治疗的特殊性所在。

5 总结

面部复合外伤的修复原则是兼顾功能和外观,而保存组织器官功能的完善,是其形态修复的基础。在处理面部外伤时,应首先明确对功能有无影响,同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伤情。对于涉及深层重要解剖学结构的外伤患者,单纯对皮肤软组织结构进行修复是远远不够的。

参考文献:

[1] 鲁开化,马显杰,郭树忠,韩岩,卢丙仑,杨力,潘宝华,张辉.面部外伤的早期美容修复[J].中国美容医学. 2006(04)

复合纤维修复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4月在本科就诊的残根残冠患者72例, 患者男35例, 女37例, 年龄32~62岁, 平均 (38.2±6.5) 岁, 共有患牙93颗, 所有患者的牙周组织健康、牙齿松动<Ⅰ度, 本研究所选病例患牙均为上下前牙, 并经X射线证实根充恰填, 龈上>2mm牙本质肩领, 牙根有足够长度, 颌间距正常。本研究排除伴全身系统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患者的患牙行完善的根管治疗, 根管治疗后1~2周, 患者无牙痛不适症状, 按一般桩冠要求和原则制备根面, 根据患者患牙情况, 彻底修整残余与牙体, 去除腐质和无机釉, 尽量保留牙体组织, 根据牙根粗细不同, 选择专用套装根管预备钻针, 按根管预备的一般原则, 由细到粗扩大根管至所需大小, 并标记长度, 预备深度约为根管长度的2/3, 为保证根尖能被封闭根尖区需保留3~5mm根充物, 选择纤维桩选择与根管预备相匹配的纤维桩, 用金刚砂钻切去多余长度, 以根桩插入后不松动为宜, 冲洗并干燥根管, 完成根管预备工作[2]。用微刷沾取Contex自酸蚀处理剂在干燥的根管壁涂抹, 用纸吸干多余的处理剂, 使牙本质呈现湿润。再将混匀的DMG Contex粘结剂和激活剂用微刷沾取在根管壁均匀涂抹, 然后用纸尖吸干多余材料, 光照10s。将DMG复合树脂桩核材料用配套的注射枪头注入备好的根管内, 由根端向根外逐步注入, 将预处理的纤维桩插入根管内并保持一定压力, 去除多余粘结树脂, 先光照10s固化部分冠核材料, 再堆塑成形, 光照40s后形成柱核形态, 常规基牙预备、取印模、比色、冠制作、试戴、调颌、粘固。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 需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 有无全冠脱落或松动, 并观察患牙的牙桩情况, 有无桩折断、松动、脱落、变形发生;观察患牙根情况, 有无根折、继发龋发生;观察患牙核, 有无核断裂、松动、脱落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进行x2检验。

2. 结果

在对所有72例病例, 93颗患牙的2年随诊中, 发现有2颗全冠脱落, 患牙余留牙体较少, 根管内有树脂残留, 1颗发生桩折断, 另有2颗发生桩脱落, 其他患牙无全冠脱落, 且牙桩、牙根无损, 修复体无松动、崩瓷, 牙龈健康, 成功率为94.6% (88/93) 。

3. 讨论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桩核材料按材质主要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

不锈钢桩与钛桩是金属桩核材料中比较常见的, 其弹性模量远高于自然牙, 研究表明, 因其极易在桩核与牙本质交界处产生应力集中效应而出现患牙根折[3]。而且在长期使用这一点来看, 金属桩核也具有诸多不足, 例如游离金属离子的释放 (钹、镍等金属离子) 导致的过敏及毒性反应, 影响患牙功能的恢复和修复体的美观等, 另外从影像学来说, 金属桩核的使用, 会在患者进行核磁等检查时干扰影像成像效果。

纤维桩由复合树脂基质包绕, 接近于天然牙的透光性, 在完成全瓷修复体后, 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 其弹性模量与天然牙本质相似, 利于桩核与牙本质交界处产生的应力向牙根表面传导, 使应力在基牙根部牙本质上分布更均匀, 较金属桩核来说, 降低了根折的危险性, 本研究的93颗患牙中仅有1颗发生根折, 可见纤维桩对保护牙体组织, 减少压根折裂是有显著效果的, 对残留牙体的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有利于再次修复;并且纤维桩较金属桩核具有更好的强度, 抗弯曲力、拉伸力更强, 纤维桩挠曲强度普遍在800Mpa左右, 并且纤维桩在口腔内不会腐蚀, 无细胞毒性和致敏性, 生物相容性与稳定性高, 在影像学检查时也不影响成像效果[4]。本研究中93颗患牙中, 成功率达94.6%。

但是在残根残冠修复中对选择纤维桩具有较高的适应症要求, 首先要有足够的龈上牙体组织, 尽可能保留牙体, 一般需选择>2mm的牙本质肩领, 如果平龈使用纤维桩在牙体和核的交界是应力集中的区域, 没有健康的牙体组织保护容易发生折断;根管壁厚度至少1mm;牙根要有一定的长度, 深度约为根管长度的2/3, 桩直径约为牙根直径的1/3, 并且根尖区需保留3~5mm根充物, 当牙体长轴改变程度较大时, 则不宜采用纤维桩进行修复, 另外咬合过紧、预备体预期较薄时, 都不宜采用纤维桩进行修复[5]。在桩道预备时用匹配的根管预备钻针将根管由细到粗逐步增大型号预备, 并选择相应粗细的纤维桩, 以桩插入根管后有一定的摩擦力, 以不松动为宜[6], 对根管壁牙本质表面的处理应彻底, 牙体预备时应尽量多的保留牙体。

综上所述, 对符合适应症的残根残冠采用纤维桩复合树脂桩核进行修复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龚香兰.3M纤维桩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 (3) :82.

[2]关晶, 姚金姗.纤维桩复合树脂桩核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 (4) :83-84.

[3]崔永霞, 胡瑞红, 王婧.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在前牙残冠、残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 2013, 35 (12) :1246-1247.

[4]邵玉梅, 丁海燕.纤维桩修复残冠残根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 (13) :96-96.

[5]牛纪霞, 刘铖耀, 孙红, 等.高强度玻璃纤维桩修复残冠残根的临床应用及疗效[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7) :806-807.

复合纤维修复 篇5

关键词:纤维桩,前牙,残根残冠

由于龋损、外伤等原因常造成前牙的重度牙体缺损,形成了残根、残冠,严重影响了美观。传统方法是采用金属桩核和烤瓷冠修复,但存在美观差、弹性模量大,易导致根折及金属腐蚀致牙龈着色等问题。近年来我们将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应用于前牙的残根残冠保存修复,现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2006 年来我院就诊的前牙牙冠大部分缺损需要桩核和全瓷冠修复的41 例患者共62 个牙。其中残冠为冠缺损大于1/2,不能用常规方法充填修复的;残根在颈部留有约2 mm大小的牙本质肩领;无深覆 、对刃 ,牙槽骨无吸收或轻度吸收能够支持桩冠修复者;所有患牙均已做过完善的根管治疗,牙根长度、根管长度及直径符合桩冠修复要求。

1.2 材料

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预成根管桩(Parapost Fiber Lux);根管桩树脂水门汀套装(Parapost Cement),其中包括处理剂、粘接剂A、B及树脂型水门汀的基质与催化剂;双重固化高强度复合树脂桩核材料(Papra Core, 瑞士康特公司)。光固化机(美国)。氧化铝全瓷冠(沈阳清美公司)。

1.3 方法

(1)根面预备:去净根面龋损组织、薄壁弱尖及无基釉,残根要有大于2 mm的牙本质肩领,根管口处要尽量形成唇舌向的2 个斜面,尽可能保留牙体组织。(2)根管测量:通过X线片决定桩的直径与长度,桩径为根径的1/3,根尖留有4.0~5.0 mm 的牙胶充填物以维持根尖封闭。(3)根管预备:用Parapost根管预备钻头由小型号开始逐渐增大型号制备,直至达到所测量的根管长度与直径,选择适合的玻璃纤维桩,用金钢砂车针调改至临床所需长度。(4)纤维桩粘接及核的形成:在试戴后粘固前,用酒精轻轻擦拭桩和根管消毒,先用处理剂,30 s后轻吹,然后将粘接剂A、B等量混匀后送入根管,用纸尖吸去多余的材料,轻轻吹干。然后将等量的水门汀基质和催化剂置于纸上混合数秒,在桩的表面涂布,并用根管糊剂螺旋形输送器将水门汀送入根管内,缓慢将桩插入根管内就位,使多余的水门汀溢出,稍加压,直至固化完成。核的形成:桩粘固完成后,在桩及牙本质表面用处理剂进行预处理,然后用Para Core在其上堆筑双重固化的复合树脂形成核的外形,分层光照固化数秒。(5)按全瓷冠常规备牙,牙体组织磨除量切端要有1.5~2.0 mm,唇舌及邻面为1.2~1.5 mm,颈部1.0 mm直角肩台; 去除邻面倒凹,精修完成;排龈、取模,戴临时冠,择期全瓷冠修复。

1.4 效果评价[1]

修复后0.6~2.0 年随访观察,检查桩有无松动、折断、脱落;有无根折;以邻牙或同名牙为参照,检查牙龈有无变晦暗及龈缘着色;牙冠颜色是否协调自然,患者满意度。

2 结 果

在41例、62 个牙随访结果中,有2例残根的桩在修复半年后出现脱落,其余桩核冠均良好,无松动、脱落,及根折,其修复效果要好于其它金属桩核冠,且牙龈健康,修复体美观自然,患者满意度良好。

3 讨 论

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是在聚合物树脂基质中加入纤维,纤维可有效阻止树脂裂纹扩展,显著提高了桩核的机械强度。其优点[2]:(1)提供足够的固位力、支持力;(2)能够支撑内核使其与粘固的全冠保持良好的结合;(3)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的弹性模量相近,减少根折发生率;(4)生物相容性好;(5)不影响医学影像可为预后作出判断;(6)美学性能好。另外玻璃纤维桩不同于金属桩核,必要时需要取出核桩,可以用根管内钻将树脂材料磨碎,清除残渣后重新再制备修复体[3]。

本文采用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核加全瓷冠修复前牙重度牙体缺损,在41 例、62 个前牙修复体随访结果中,有2 例残根的纤维桩在修复半年后出现脱落,其余桩核冠均良好,无根折发生,患者满意度良好。此2 例残根桩核冠脱落可能与牙体条件不好有关,术前没能很好把握适应证,颈部没有足够的牙本质肩领是造成脱落的重要原因。

总之,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核实现了桩核的无金属修复,减少了根折发生的可能;也减少了患者复诊次数,解决了患者修复的美观问题;必要时也有利于重新修复。但是对于前牙残根无足够牙本质肩领时,此修复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玉惠,刘敏,王频,等.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修复牙冠大部分缺损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2):42-43.

[2]Akkayan B,Gulmez T.Resistance to fracture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restored with different post system[J].JProsthet Dent,2002,87(4):431-437.

复合纤维修复 篇6

人工骨为创伤、感染、骨肿瘤等各种原因形成的大段骨缺损修复带来了希望,寻找理想的骨修复替代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和难题。华东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刘昌胜教授及其合作者研制成功了新型的无机骨水泥———磷酸镁骨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cement,MPC)+磷酸钙水泥(calcium phosphatecement,CPC),简称MPC+CPC,这种材料具有自固化、可塑形、快速降解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并克服CPC黏合强度不够的缺点[1,2]。但其孔隙率低,尤其缺少连通大孔,限制了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本实验基于近年一些研究,显示用线性纤维或平面纤维网可改善CPC内部空间结构,模拟骨内自然存在的相互连通的微管结构。通过成年山羊股骨髁部松质骨缺损模型,比较其修复该骨缺损的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各组实验人工骨的制备及实验分组

MPC+CPC及CPC均由华东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刘昌胜教授提供。实验分为实验组MPC/CPC/FG/BMP(A组)、对照组MPC/CPC/FG(B组)、对照组CPC/FG(C组),所有人工骨均制成直径10mm、高度15mm的圆柱状,自然干燥,分别封装,环氧乙烷消毒备用。

1.2试剂与仪器

自制空心环钻(外径10mm,长度50mm),常规手术器械。Leica 1600型硬组织切片机,光学显微镜、图像采集及分析系统(德国Leica公司)。

1.3松质骨骨缺损山羊模型的建立及实验分组修复

健康成年山羊12只,西京医院实验外科提供,2.5—4龄,雌雄不限,体重15-20kg。经速眠新0.1mL/kg体重肌肉注射麻醉后备皮,仰卧固定,消毒,铺无菌巾单。左股骨下段外髁部切口长约3cm,显露股骨髁外侧,在股骨外侧髁用φ10mm环钻钻孔制备深15mm的骨缺损,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至无骨屑残留,同样方法制备右侧股骨髁部骨缺损。分别将A、B、C组人工骨植入相应的骨缺损区,移植区作严密、逐层缝合。对三只双侧植入不同的实验处理采用交互对照,按取材时间用简单随机数法将动物分为6周、12周两组,每组6只。术后3d每只动物每天给予青霉素400万u肌肉注射。术后7天及处死取材前7天肌注四环素(30mg/kg)进行荧光标记。

1.4 X线观察

术后6周、12周麻醉状态下拍摄双侧股骨下段后前位X线片,条件为54kV、200mA、32ms,数码冲印,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人工骨密度变化及骨愈合情况。

1.5大体解剖观察

处死动物后沿原切口切开,取出双侧股骨髁部,用薄锯沿缺损四周0.5cm、深2.0cm取材,再用尖刀从标本正中间横向剖开观察人工骨与骨间界面情况。

1.6组织学观察

内侧标本以体积分数80%的酒精固定2d,依次脱水,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Leica 1600型硬组织切片机30μm连续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光镜下观察成骨情况,并进行组织计量学测定,每组时间点、每个髁部缺损标本分别随机取3张组织切片,低倍镜下采集图像,包括完整的骨缺损区域,应用Photoshop7.0软件和LeicaQmin图像分析计算机测量系统,以新生骨的面积百分比来表示新生骨含量水平。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新生骨面积比=(新生骨面积/植入物面积)×100%,同法计算残留CPC、纤维组织面积比。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法,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动物一般情况

所有实验动物均完成了实验,苏醒后能自由行走,膝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无死亡。术后两周有2处膝关节外侧髁出现隆起包块,不做处理后吸收消失,无切口感染、术后骨折等并发症发生。

2.2 X线观察

术后6周见各组人工骨植入位置良好,A组人工骨在与骨质交界处形成环状低密度区,边缘模糊,呈云雾状;B组对照组人工骨边缘密度不均匀减低;C组对照组密度无明显变化;12周见A组人工骨呈密度进一步减低的云雾状(图1-A),B组人工骨边缘均匀低密度区(图1-B),CPC组人工骨边缘密度稍有减低(图1-C)。

A为A组(MPC/CPC/FG/BMP实验组)人工骨呈密度进一步减低的云雾状;B为B组(MPC/CPC/FG对照组)人工骨边缘均匀低密度区;C为C组(CPC/FG对照组)人工骨边缘密度稍有减低。

2.3 荧光显微镜观察

第6周 A组人工骨外周结构已降解,大量新生骨形成,B组在边缘有少量新生骨形成,C组人工骨周围只有微量的新生骨存在;12周时可见 A组人工骨结构部分降解,部分新生骨具有骨小梁结构,将骨水泥分割、包绕,形成骨水泥岛(图2);B组人工骨四周环状结构已降解,材料四周形成大量新生骨; C组在边缘有少量新生骨形成。

2.4 组织学观察及定量分析

A组人工骨修复术后6周可见在四周材料降解并有新生骨组织长入;12周时可见外周人工骨部分被具有骨小梁结构的板层骨、小岛软骨和纤维组织所替代,骨水泥区被新生骨组织及纤维组织包绕(图3、图4)。B组人工骨修复6周可见材料四周少量降解及少量软骨组织;12周骨水泥在中心大量存留,周围材料大量降解,被大量纤维组织及新生骨所代替(图5)。C组在6周、12周仅边缘有少量新生骨形成,骨水泥仍大部分残留(图6)。新生骨定量分析结果如表一所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C组)新生骨和残留CPC定量分析明显差异(P<0.01)。

新生骨面积比(%)6周 A>B>C﹡(P<0.01),12周 A>B>C﹡(P<0.01);残留CPC(%)6周 C>B>A﹡(P<0.01),12周 C>B>A﹡(P<0.01)。

3 讨 论

生物材料类似物(analogue biomaterials)[3]概念的提出引发了生物活性微粒加聚合体基质构成仿生骨这一思路。生物活性成分促周围组织生长,将组织和植入材料牢固结合,聚合体基质则提供材料的柔韧性,限制颗粒的迁移。Hockin等研究表明CPC中加入一定比例大直径短线状可吸收纤维,证实纤维吸收后可以产生大的孔隙或孔道,可提高CPC的多孔性。同时,纤维蛋白胶吸附在材料的表面,具有刺激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增殖、促进毛细血管增生和长入的作用,为BMP的诱导活动提供了丰富的靶细胞和理想的微环境[4]。本实验制备MPC/CPC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BMP新型人工骨体内植入6周可发现纤维蛋白胶已完全降解,在CPC中形成孔道,纤维表面成骨前体细胞生长活跃,显示出细胞沿纤维长入的趋势。随着植入时间延长,纤维进一步降解、散开,周边CPC开裂,但依然维持整体结构,最后纤维完全降解由新生组织替代。

磷酸钙骨水泥(CPC)和纤维蛋白胶(FG)被大量的实验证实具有骨传导性,而无骨诱导性,骨传导作用是利用植入材料的支架作用使宿主骨爬行代替的方式修复骨缺损[5],而具有骨诱导性的支架材料爬行代替修复的能力增强及所需要时间缩短。 本实验证实纤维蛋白胶复合CPC的6周、12周时残留面积分别为89.45%、75.83%,降解速度非常缓慢。而华东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刘昌胜教授及其合作者研制成功了新型的无机骨水泥MPC+CPC复合纤维蛋白胶的B组材料6周、12周时残留面积分别为82.64%、61.32%,降解速度明显优于C组。而复合加入BMP的MPC/CPC/FG,不但具有B组和C组的骨传导性及大孔[6],而且还具有骨诱导性,大大增强了人工骨材料的降解速度,实验可见A组材料6周、12周时残留面积分别为77.20%、32.57%,其降解速度分别优于B组、C组。由实验可得出人工骨材料不但要具有骨传导性和其结构内部多孔性,而且还要具有骨诱导性,可使材料降解的速度提高,宿主骨爬行代替的方式修复骨缺损能力增高。

大量的研究均证明了缓释载体对充分发挥BMP骨诱导活性的重要性[7],但并不是所有的BMP 载体均对其具有缓释作用,缓释载体应具备以下特性:(1)生物相容性好;(2)不影响BMP的活性;(3)具有一定的强度,能满足稳定骨折断端的生物力学要求;(4)具有生物降解特性,随着新骨的形成而逐渐减少应力遮挡作用;(5)具有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利于细胞吸附。而其中,不影响BMP的活性[8]和具有可控制的生物降解性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中我们所制备的材料就基本符合这些要求,其最重要不影响BMP的活性和具有可控制的生物降解性,从实验的组织学观察及定量分析可见,实验组12周时出现外周人工骨部分被具有骨小梁结构的板层骨、小岛软骨和纤维组织所替代,骨水泥区被新生骨组织及纤维组织包绕,而未加入BMP的B组、C组,只是在人工骨材料的四周降解并出现骨组织。

实验证明,山羊股骨髁部松质骨缺损由MPC+CPC骨水泥、纤维蛋白胶、骨形态发生蛋白制备的新型组织工程人工骨对该缺损有明显修复作用。纤维蛋白胶的立体交叉网状结构不但可增强人工骨材料内部的多孔性,并给予骨形态发生蛋白充分的梯度释放[9,10,11],MCP+CPC骨水泥在促骨水泥降解作用明显优于CPC骨水泥,而加入BMP的MCP+CPC骨水泥在促进成骨、加快磷酸钙骨水泥降解速度上显著优于不加入BMP的MCP+CPC骨水泥及单纯CPC骨水泥。

参考文献

[1]吴建国,俞永林,刘昌胜,等.两种无机骨水泥对家兔内脏毒性的比较研究.复旦学报(医学版),2005;32(6):707—710

[2]吴建国,俞永林,刘昌胜,等.磷酸镁骨黏合剂生物学固定强度及组织学的实验研究.上海医学,2006;29(4):230—232

[3]Bonfield W,Grynpas MD,Tully AE.Hydroxyapatite rein-forced poly-ethylene—a mechanically compatible implant material for bone re-placement.Biomaterials,1981;2(1):185—186

[4]陈克明,刘兴炎,葛宝丰,等.纤维蛋白用作BMP载体的研究中华骨科杂志,1998;18(4):234—235

[5]许宋锋,王臻,李涤尘,等.组织工程化大段人工骨的成骨性能及修复机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6):735—737

[6]Xu HHK,Quinn J B.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ontaining resorb-able fibers for short-term reinforcement and macroporosity.Biomateri-als,2002;23(1):193—202

[7]Winn S R,Uludag H,Hollinger J O.Carrier system for bone mor-phogenetics proteins.Clin Orthop,1999;367(4):95—106

[8]Fernandez E,Ginebra MP,Boltong MG.Kinetic study of the setting reaction of a 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J Biomed Mater Res,1996;32(3):367—374

[9]Radosecivh M,Goubran H I,Burnouf T.Fibrin sealant:Scientific ationale,production methods,properties,and current clinical Use.Vox Sang,1997;72(3):133—143

[10]Omura S.Mizuki N,Kawabe R.A carrier for clinical use of Recom-binant human BMP-2:Dehydro thermally cross linked composite of fibrillar and denatured atelocollagen sponge.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8;27(2):129—134

纤维桩金属烤瓷冠修复的临床观察 篇7

1 材料与方法

患者共计160例、172颗牙, 男105例、女55例, 年龄25~65岁。修复原因严重龋坏、外伤折断根扭转或唇舌侧倾斜, 死髓牙变色伴龋坏均为单个纤维烤瓷冠修复。牙位分布情况上颌前牙130颗, 双尖牙12颗下颌前牙20颗双尖牙10颗, 材料选择:纤维桩金属烤瓷材料, 钴铬合金, 钛合金, 进口西德VITA3D瓷粉, 粘固剂, 国外进口纤维桩及烤瓷专用光固化材料。

2 结果

5颗因牙根折裂而拔除, 发生在修复后的半年-一年半, 除2例其余均和咬硬物有关, 冠脱落4颗分别发生在修复后第6、8、13、18个月。前例主要因为固位差, 牙体缺损太大后两例虽然有一定的固位, 可能与粘结操作技术有关, 纤维桩核脱落3颗, 分别发生在12~25个月。我们分析认为可能桩核长度有关, 我们重新进行根管预备后增加桩核长度, 重新进行修复年观察随访至今未见脱落。牙体外形:除有3例认为上前牙形态与自然牙有差异外, 主要是色差其余均对牙体的形态功能表示满意。修复后出现牙龈炎12例, 表现为牙龈充血水肿, 主要和修复体存在悬突有关, 措施:局麻下修整颈部去除悬突10例, 龈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例因颈部烤瓷冠不密合重新修复。

3 讨论

3.1 对残余牙冠的处理及根管预备

龋坏累及牙颈部或累及整个亚冠或外伤折断。牙颈部可采用常规的桩冠根管预备法, 冠尚有部分牙体组织, 我们经量采用保留的办法, 医用纤维桩恢复其不足部分, 这样保存部分牙冠等于延长了根管长度, 桩核不必过分向根尖延伸, 同时也有足够的固位长度, 以防止根端折裂现象的发生, 也不因产生桩核的脱位。根管预备应达到无倒凹, 台阶及弯曲此根管略粗, 根管内桩和长度至少两倍于桩核的长度, 事先先预备出纤维桩充填时粘固的空间。

3.2 牙体的预备

颈缘的预备决定修复体龈缘的形态, 故对颈部的密合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肩台型、肩台斜面型、凹面型刀边型等, 有关资料曾报道过肩台型常在冠边缘与肩台间, 之间出现缝隙, 而凹面型或肩台斜面型较为理想。在临床实践中经我们观察认为, 凹面型的预备较为理想, 凹面型既保证了烤瓷冠部、颈部有一定的厚度, 同时有解决了金属内冠收缩致使颈部不密合的问题, 而且在临床也好操作, 我们采用尖端呈钝圆形的金钢砂车针即可修整, 在无瓷附着的舌 (鄂) 面的牙体颈部边缘可采用刀边型的预备, 在常规桩核冠颈部往往呈肩台型, 这种情况我们应将之修整为肩台斜面型, 牙体预备在唇颊及牙合面应均匀磨除2mm, 近中均磨去1.5mm, 舌侧约为0.5mm, 为了保证金属内冠及瓷层厚度, 为增强烤瓷冠的固位力, 其轴壁与近颈部尽量平行, 在不分冠短的病例也可设计固位沟槽来增强其固位。

3.3 比色

用VITA3D比色板进行比色, 比色时应创造中性环境, 最好在自然光线下, 每次比色不超过5s以免视觉疲劳, 往往在第一次选色最准确。

3.4 取印模

使用牙龈压迫线一定使牙龈与牙颈部形成一个明显的间隙, 易于印模材料进入, 另有防止牙龈出血、止血作用, 使颈缘线清晰地反映在印模上, 用专用烤瓷印模材料, 使其流动性好, 抗牵拉力强, 不易变形。

3.5 检查是否顺利就位

边缘是否密合情况, 在唇颊及近远中面金属冠不覆盖肩台, 全面覆盖1/2为宜, 另外由瓷层占据, 这样不会透漏金属颜色而在不影响美观的舌侧, 可完全由金属冠占据, 检查内冠厚度应均匀一致。约为0.2~0.3mm无尖角及深凹, 以免应力集中, 从中影响金瓷结合, 也不能过薄而影响内冠的强度, 尤其在颈部易造成烤瓷冠戴入时崩瓷。

3.6 冠戴入后应仔细检查周围的密合程度

包括牙合面接触点, 牙体通过有一定的阻生外形和颜色, 是否与自然牙协调, 粘固材料调拌时不宜过稠, 应把调好的粘固材料均匀涂在冠内壁轻敲就位, 或用手推压就位, 使冠浮出量减少到最低限度。

3.7 受到较大外力及根管过细而根管预备过粗, 是牙根和桩核脱落的

主要原因, 且多见于传统核桩冠, 由此可见保留部分牙冠必要的, 冠脱落主要是核固位形差, 桩脱落多见桩核长度不够且过于内聚。

纤维-自修复水泥改善固井质量研究 篇8

固井是油井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固井质量的好坏与后续的完井、采油、增产等各项作业质量密切相关。常规油井水泥在固化后往往会产生体积的收缩,这对提高水泥环的胶结质量是极为不利的[1,2]。同时,由于地层蠕动和广泛使用的射孔、压裂、重复压裂等完井或增产方式,极容易使刚性的常规水泥环产生微裂缝,若微裂缝的发育不被及时控制,则很可能对水泥环造成结构性的损坏而导致封隔失效。

纤维水泥和自修复水泥分别通过形成“筋骨”结构增强韧性和微膨胀效果都可对水泥石的收缩产生比较显著的抑制效果,从而改善水泥环的胶结情况[3—5]。此外,若纤维水泥使用改性亲水纤维,可对胶结面产生“拖曳效应”,进一步提高胶结质量。自修复水泥体系则对微裂缝有智能响应并修复的效果。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本文提出通过使用纤维-自修复水泥的复合水泥浆体系,可对水泥环收缩和微裂缝起到“防治结合”的效果,从而提高固井质量。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和药品

实验药品:嘉华G级水泥(四川嘉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微硅JM—1(成都嘉茂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分散剂SWJZ—1,降失水剂SWJ—7,增韧剂C—64(山东沃尔德油田技术有限公司);自愈合剂CW—3(L)(南京科瑞玛科技有限公司)等。

实验仪器:恒温养护釜;DFC—0710B增压稠化仪;NYL—300压力机;SD—75C数显抗折强度试验机;岩心流动装置等。

1.2 纤维-自修复水泥浆性能及固井质量评价方法

首先参照行业标准SY/T 6544—2010《油井水泥浆性能要求》的相关章节,对纤维-自修复水泥浆体系性能进行评价,同时以自修复水泥浆体系和纤维水泥浆体系作为对照,研究三种体系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胶结强度(第一界面)。

配方1:嘉华G级水泥+3%JM—1+1.2%SWJZ—1+0.6%SWJ—7+1.8%CW—3(L);水灰比:0.46。

配方2:嘉华G级水泥+3%JM—1+1.2%SWJZ—1+0.6%SWJ—7+1.0%C—64;水灰比:0.46。

配方3:嘉华G级水泥+3%JM—1+1.2%SWJZ—1+0.6%SWJ—7+1.8%CW—3(L)+1.0%C—64;水灰比:0.46。

配方1—3分别为自修复水泥浆、纤维水泥浆、纤维-自修复水泥浆。

1.3 纤维-自修复水泥浆体系性能评价

1.3.1 纤维-自修复水泥浆体系基本性能评价

按照配方1、2、3分别配制好水泥浆,测试其基本性能,结果如表1。

通过对三种水泥浆的基本性能比较发现,由于纤维-自修复水泥浆体系的干灰比例更大,因此流动度稍逊于其他两种水泥浆体系,但21 cm的流动度也能满足施工要求。游离液和失水量也都满足API标准。

将配方3在90℃、40 MPa下进行高温高压稠化实验,得到稠化曲线图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知,纤维-自修复水泥浆体系稳定性较好,稠化过程平稳,从30 Bc到100 Bc基本呈现直角稠化形态,可通过添加适量的缓凝剂调节水泥浆的稠化时间以满足施工需要。

1.3.2 纤维-自修复水泥体系提高胶结质量评价

将三种配方的水泥石在常压、90℃水浴中养护相应龄期后,分别测试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胶结强度(第一界面),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2发现,三种配方的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胶结强度均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纤维-自修复水泥石的三种强度值均高于其他两种水泥石,呈现出“既强且韧”的特点。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纤维-自修复水泥石的胶结强度较之于其余两种配方可提高25%以上,充分体现了“拖曳效应”和“微膨胀效应”的作用效果。

1.3.3 纤维-自修复水泥体系的自修复性能评价

将配方1和配方3的水泥石在常压、90℃水浴中养护1 d后脱模,利用特制刀具对试件制造人工微裂缝后测试其初始渗透率和初始抗压强度,再将其放回模具中继续养护,到相应龄期后分别测试其渗透率和抗压强度,得到自修复性能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

通过图2可知,在相同养护龄期内,纤维-自修复水泥的自修复性能均优于自修复水泥。养护28 d后,纤维自修复水泥石的抗压强度较自修复水泥石高24.9%,渗透率则低40.4%。

2 纤维-自修复水泥改善固井质量的机理分析

纤维-自修复水泥改善固井质量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1)纤维在水泥石中呈现三维无规乱向分布的形态,起到“筋骨”和“桥梁”的作用,可有效分散传递应力作用,提高水泥石的韧性。

(2)纤维经过亲水改性后,对套管的亲合力增强,产生一种“拖曳效应”,胶结强度明显提高。

(3)自修复水泥的“微膨胀效应”使水泥环与套管的胶结程度明显提高。

(4)纤维对自修复剂产生的膨胀应力产生了适度的分散,使得水泥环更加致密,而不会因为过度膨胀而疏松多孔。

(5)自修复水泥对微裂缝的有效自修复作用可提高水泥环的防窜能力。

3 结论

(1)纤维-自修复水泥浆体稳定,基本性能良好;

(2)养护7 d后,纤维-自修复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胶结强度分别较自修复水泥石和纤维水泥石高出28.9%、60.8%,99.4%、12.3%、25.3%、60.0%,体现出“既强且韧”的特点;

(3)养护28 d后,纤维自修复水泥石的抗压强度较自修复水泥石高24.9%,渗透率则低40.4%,自修复性能有显著提高;

(4)纤维-自修复水泥体系兼具纤维水泥高韧性和自修复水泥高强度的优点,通过“拖曳效应”和“微膨胀效应”有效改善固井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大钧,陈馥.油气田应用化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2]穆海朋,步玉环,程荣超.纤维水泥的发展及应用.石油钻探技术,2005;(33):33—35

[3]步玉环,王瑞和,穆海朋.纤维水泥改善固井质量研究.石油钻采工艺,2003;(25):13—15

[4]黄河福,步玉环,王瑞和.纤维对水泥石常规性能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西部探矿工程,2007;(4):47—49

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牙56例疗效观察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月的56例在本院就诊并随访的前牙牙体缺损患者, 其中, 男25例, 女31例, 年龄18~60岁。入选标准: (1) 经完善根管治疗、无叩痛、无松动、牙龈牙周状况良好, X线片显示根充恰填, 根尖周无明显异常; (2) 牙根的长度足够及有牙槽骨支持; (3) 临床冠龈上高度≥0.5cm; (4) 咬合功能正常。56例患者78颗经根管治疗的前牙, 中切牙35颗, 侧切牙26颗, 尖牙17颗。

1.2 桩核材料

玻璃纤维桩、双固化玻璃水门汀、复合树脂黏合剂。

1.3 修复方法

1.3.1 术前检查

X线片检查来了解根管治疗情况:根管治疗密合度, 是否恰充, 根尖是否有阴影, 根管长度、粗细及方向。

1.3.2 根管预备

先用扩孔钻提取根管充填材料, 再选用合适的根管预备钻 (Para Post) 预备根管, 逐渐增加钻头粗细, 根管预备长度为根管长度的2/3~3/4, 根尖保留4~5cm的根管充填材料以达到根管封闭的效果。

1.3.3 试桩

选用合适的Para Post Fiber Lux玻璃纤维桩, 调整咬合关系, 调磨桩的合适长度。

1.3.4 纤维桩的黏结固位和树脂核的制作

隔湿、吹干、根管壁涂布黏结剂/预处理剂, 在根管桩上涂布黏结剂, 纤维桩就位后光固化处理, 在树脂桩上堆砌树脂制作树脂核。再根据全冠牙备要求制备树脂核, 完成牙体制备, 然后临时冠修复。根据患者要求制作全冠。

1.4 复诊随访

嘱患者半年复查1次, 以观察修复效果。

1.5 疗效评定方法

成功的标准:在随访的2年中, 牙龈无红肿、无瘘管, 牙齿无叩痛、无松动。X线片显示根管内充填物完整密合, 无根折现象。修复体完好、无松动、边缘密合。

2 结果

56例78颗前牙牙体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经过2年的随访复查, 75颗达到成功标准, 成功率达到了96.2%。其中1颗为根折, 两颗为纤维桩脱落, 失败率为3.8%。

3 讨论

桩核冠修复能够恢复牙冠的缺损, 为牙体修复提供了基础, 保护了牙根和牙体。玻璃纤维桩与传统的金属桩相比, 有以下优点: (1)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 弹性模量与牙本质接近; (3) 美观性好, 为无色半透明, 可用于透明度高的全瓷冠; (4) 容易拆除; (5) 不影响磁共振检查。

纤维桩的弹性模量与牙本质弹性模量相似, 更有利于防止根折。在对56例患者78颗患牙进行修复后临床随访观察后, 2颗发生纤维桩脱落, 原因为纤维桩修复时通过使用树脂黏接剂, 由于酸蚀刺、体液、丁香油等影响了黏接效果, 重新黏结可继续使用。1颗牙根折, 患者自述有咬硬物习惯。从再修复角度看, 当发生桩折断、根尖炎症时, 纤维桩可较容易的去除, 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取金属桩时可能出现的根管壁侧穿或根管劈裂, 增加了再修复的成功率[2]。从美学角度看, 前牙治疗要求达到较高的美学效果, 金属钉可使部分患者出现龈缘变色, 影响修复的美学效果。纤维桩具有比金属桩更为优良的耐腐蚀性能, 其透光性好, 生物相容性好, 全瓷修复体的颜色自然逼真, 美学修复效果更佳。

摘要:目的 观察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6—2010年我院就诊的56例78颗前牙牙体缺损患者, 使用玻璃纤维桩核制作全冠。结果 56例78颗前牙牙体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经过2年的随访复查, 75颗达到成功标准, 成功率达到了96.2%。结论 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能够恢复牙冠的缺损, 为牙体修复提供了基础, 保护了牙根和牙体。

关键词:玻璃纤维桩,牙本质,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刘敏, 王频, 丁农乐, 等.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的临床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6, 24 (5) :473-474.

上一篇:人体科学人才的培养下一篇:超载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