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照射

2024-05-26

激光照射(精选十篇)

激光照射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手外伤患者86例, 男47例, 女39例, 年龄17~52 (平均33.8) 岁。损伤类型:手外伤致神经肌腱血管损伤患者52例, 单纯肌腱损伤14例, 多发骨折2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作业疗法、心理疗法、支具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氦氖激光治疗仪 (武汉闽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JH30C型) 照射治疗。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治疗光斑为25mm, 射距为300mm, 工作波长:632.8nm, 激光输出功率:50mw, 光纤输出末端功率:20mw×2, 光斑模式:多模。20min/次, bid, 以7d为1个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及手康复功能评定等。

1.4 疗效判定

优:活动范围正常;良:手指总主动活动度>健侧的75%;中:手指总主动活动度≥健侧的50%;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健侧的50%[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 (4.03±1.34) d, 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 (5.58±1.36) d, 观察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手康复功能评定

观察组患者中, 优19例, 良16例, 中5例, 差3例, 优良率为81.40%;对照组患者中, 优13例, 良12例, 中12例, 差6例, 优良率为58.1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附表。

3讨论

手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 其损伤几率也相对较大。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患者对手外伤的康复质量也逐渐有更高的要求, 在要求其功能恢复的同时还要求具有完美的外形。因此, 在给予手外伤患者针对性治疗的基础上还应给予其有效的术后康复护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理疗方法逐渐在手外伤患者的术后康复中得到广泛应用。

氨氖激光照射治疗则是现阶段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理疗方式, 该方式具有以下几种优点:第一, 控制感染, 氨氖激光具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促进代谢及创面干燥的功效;第二, 消除或有效降低致炎因子对组织造成的损伤现象。第三, 对关节周围的损伤组织产生刺激作用, 从而有效的避免关节痉挛、肌腱粘连等现象发生;第四, 可有效的软化瘢痕, 对瘢痕进行控制;第五, 该理疗方式无痛苦, 且损伤小, 容易被患者接受[2]。经期应用到手外伤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退时间、手功能康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在常规理疗康复基础上给予手外伤患者激光照射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86例手外伤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患者的手功能康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在常规常规康复基础上给予手外伤患者激光理疗康复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手外伤,理疗,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潘元珍, 代丽, 李丽莉.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 (5) :333-335.

激光照射 篇2

我们采用电针结合低能量激光照射,治疗单纯性肥胖伴高脂血症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 者:艾炳蔚 古丽海巴 王桂英 AI Bingwei GULI Haiba WANG Guiying 作者单位:艾炳蔚,AI Bingwei(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

古丽海巴,GULI Haiba(伊犁州中医院,新疆,伊宁,835000)

王桂英,WANG Guiying(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弱激光血液照射的治疗机理(二) 篇3

弱激光血液照射防治动脉硬化

激光照射血液后,迅速有效地纠正脂代谢异常,维持体内脂代谢平衡状态,使细胞膜、胆固醇/磷脂比例正常化,提高脂稳定性和膜流动性,同时抗自由基——脂质过氧化损伤,加速自由基的清除,减轻对血管壁的损伤,并通过血粘度的降低,减少脂质及血小板的沉积,从而改善动脉硬化。

弱激光血液照射有利于控制血压

其主要机理是激光治疗仪可以改善动脉硬化,改善血粘度,减低血流阻力,从而使血压降低。此外,由于血液循环和细胞活性的改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自身调节能力增强,有利于血压的改善和血压自身调节功能。

弱激光血液照射有利于降低血糖

激光照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头面部创伤病人, 男38例, 女22例;年龄23岁~67岁, 平均33.4岁;车祸致头部外伤48例, 高处坠落伤2例, 利器或钝器致头部损伤10例。

1.2 治疗方法

对60例头面部伤口按常规换药的同时对创面进行氦氖激光照射治疗, 每日2次, 每次15 min~30 min, 照射一个疗程共计10 d。采用机型:北京龙慧衍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LHH-500IVB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功率设定为1 500 mW~2 000 mW, 病人取舒适卧位, 暴露伤口或手术切口, 用干净毛巾遮盖照射区皮肤及毛发, 手术切口可用无菌纱布覆盖, 使用专用眼罩保护双眼。接通电源旋转开关设定功率和时间值, 将激光治疗仪窗口对准伤口表面1 cm~2 cm, 一般伤口设定功率1 500 mW, 启动仪器照射15 min, 如伤口较深设定功率2 000 mW, 照射30 min, 每日照射2次, 10 d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护伤口, 预防影响伤口愈合的一切不良因素如营养水平、血糖情况等。

2 结果

60例头面部创伤病人经过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后自诉疼痛减轻, 伤口创面愈合状况良好, 7 d~10 d均拆线, 无伤口感染发生。

3 护理

3.1 伤口护理

伤口缝合处给予无菌干纱布包扎, 给予抗过敏胶带粘贴外固定;头下铺一次性治疗巾, 保持外周清洁、无杂物;3 d无菌换药1次, 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及愈合情况。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通风, 温湿度适宜, 床单位清洁。

3.2 卧位护理

取头高15°~30°体位利于消除水肿, 伤口处避免受压;照射前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伤口位置, 向病人解释氦氖激光照射期间保持固定体位避免活动, 防止照射区域偏移, 影响治疗。

3.3 健康教育

由于病人均属意外创伤, 头部伤口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加上病人对病情恢复不了解, 因此心理压力较大;评估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伤口疼痛程度, 有计划地逐步进行健康指导;采用激光治疗前耐心向病人解释氦氖激光治疗的目的及方法并取得配合;激光照射过程中及结束后观察病人的意识情况、面色, 询问病人有无不适症状等;向病人讲解饮食知识, 饮食易清淡, 忌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3]。

4 讨论

伤口感染是由于炎症引起的局部组织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炎症性反应, 不但影响伤口的愈合延缓拆线时间, 而且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 影响病人的疾病恢复。预防和治疗伤口感染的方法较多, 如使用抗生素、中医理疗法, 但上述方法不仅增加病人住院日带来一定经济负担同时过量使用抗生素也会给病人自身带来一定危害;低功率He-Ne激光对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刺激作用, 直接照射具有抗感染、止痛、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刺激组织修复等功能, 并通过全身的神经、体液反射作用, 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和垂体-肾上腺调节系统机能[4]。He-Ne激光照射创口后, 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增加,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较多, 胶原纤维丰富, 促进了创面的愈合[5]。伤口疼痛会给病人的心理带来一定压力, 给予心理护理结合完整疗程的激光照射治疗后可有效的缓解疼痛;氦氖激光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刺激神经产生冲动, 增强细胞膜的钙离子泵和钠离子泵作用, 使局部的5-羟色胺含量减少, 释放吗啡样物质, 从而发挥消炎镇痛的作用[6]。通过对本组60例病人伤口的愈合疗效观察发现, He-Ne激光照射伤口后能明显加速伤口的愈合、减轻疼痛, 并具有不接触皮肤、无创、准确定位患处等特点。因此氦氖激光治疗是一种新型安全性较高的辅助性治疗, 经济实用、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 无不良反应, 值得外科系统对术后或难愈合伤口常规使用。

参考文献

[1]蒋建新.创伤病人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 31 (1) :13-16.

[2]於霞, 戴文英.康惠尔敷料在头部外伤伤口中应用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 2011, 6 (3) :402-403.

[3]区风仙, 朱国光, 杨素莲, 等.激光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 2006, 21 (7) :260.

[4]张镇西.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1.

[5]王书友, 秦洪云.短波紫外线和低能量He-Ne激光对伤口愈合的影响[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8, 17 (3) , 176-178.

激光照射 篇5

石墨烯是一种零带隙半导体,其性质表现就如同没有带隙,这意味着石墨烯无法作为控制电流的“开关”。而打开或关闭电流形成了计算机中1和0的编码信息,这种“开关”功能对转换器、晶体管等电子设备来说至关重要。“正是因为没有带隙,阻碍了石墨烯这种神奇材料的广泛应用。”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物理学家路易斯•福•托里斯说。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详细分析了这一问题,解释了激光场和石墨烯中电子相互作用的方式。根据他们的预测,用中红外激光照射石墨烯材料,能在它的电子结构中产生可观察到的带隙。進一步,还可以通过控制激光的极性对带隙进行调节。

福•托里斯解释说,关键是怎样通过石墨烯和激光场的相互作用,让极化的光在石墨烯上“打开”带隙。例如,让电子从左到右进入被激光场照亮的区域,就会和激光相互作用,吸收或发射光子。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电子被反射或发生反向散射,如同撞到一堵“墙”上,这堵“墙”就是带隙。它与通常的带隙不同,是一种由激光产生的动态带隙。

该研究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福•托里斯说:“石墨烯的特殊电子结构与激光相互作用,有助于诱导产生某些奇异态物质,如拓扑绝缘体(一种内部绝缘但表面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而从应用角度看,这种技术能带来更多的光电设备新品种,将光转换为电信号。”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完成了精细的参数调整,如激光频率、放大等,下一步就是通过实验来证明该理论。

激光照射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验分组: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并与患者及家属签订书面同意书后, 32 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排除标准:患者术前有糖尿病、肝肾功能损害、免疫系统疾病及长期使用激素患者不纳入本研究。A组为治疗组:在消炎伤口换药基础上加用超激光疼痛理疗仪 (日本东京医研式会社SUPER-LIZER) 照射伤口;B组为对照组:单纯消炎加伤口换药。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饮食, 所有病例均按传统方法进行伤口局部清创, 每日换药, 全身用抗生素消炎, 在此基础上, A组先局部清创后采用S_L的C型探头离伤口约1 cm作固定照射, 连续照20 min, 1~2 次/d, 7 d为1 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7 d后开始评价疗效, 治愈:伤口红、肿、疼痛完全消失, 伤口或溃疡面愈合; 显效:局部红、肿、痛减轻, 伤口明显缩小; 无效:局部红、肿、痛无明显减轻, 伤口无明显缩小; 治愈加显效为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配对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本组32 例均系感染伤口患者, 其中男10 例, 女22 例, 年龄14~61 岁; 均在外科换药, 最短7 d, 最长21 d, 未见好转的情况下来我科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配合治疗。其中腹部外科术后感染6 例, 乳腺术后14 例, 腋臭切除术后感染12 例, 伤口溃疡面积0.2~5 cm, 2 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病种、伤口面积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疗效评价:治疗7 d后疗效见表1。A组治愈12 例, 显效4 例, 有效率100%, B组治愈8 例, 显效4 例, 无效4 例, 有效率7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UPER-LIZER又称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治疗仪, 是由日本东京医株式会社于1988 年研制出的新型光疗仪器, 其最高输出功率1800 W, 使照射部位出现温热感, 其波长为600~1600 μm (可视光线的红光和近红外线) 正是机体组织透射率高的波长带, 所以可以透射人体组织达5 以上[2]。此外, S-L在光纤维端的透射单元中装有只许直线偏光通过的直偏光元件, 滤出可产生电场和磁场的直线偏光, 而且有机体刺激效应, 通过促进改善血管的通透性, 减轻炎性渗出的速度和程度, 减轻充血和水肿, 同时具有扩张局部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及炎性细胞浸润扩散、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与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缓解或解除疼痛, 此外直线偏振光还可调节自主神经、内分泌系统, 增强机体免疫力, 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3]。治疗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S_L可以起到促进感染性伤口愈合的作用, 无明显副作用, 患者有舒适感和温热感, 无痛苦, 方便简单,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余新富.240例体表溃疡治疗体会[J].中级医刊, 1989, 4:63.

[2]王红杰.超激光疼痛治疗仪临床应用的疗效观察[J].现代康复, 2001, (1) :89.

激光照射 篇7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一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3.46岁,糖尿病病程12-30年;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足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患者智力正常,没有精神类疾病;能够积极配合医师制定的治疗方案。

1.3 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动机性访谈,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2]。首先常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使各项指标在短期内达到或接近控制指标。对照组病人溃疡面采用常规外科换药的方法治疗,开始局部换药每日一次,待创面新鲜、有新的肉芽组织生长后隔日换药一次。观察组病人足溃疡面在常规外科换药的基础上敷以美宝湿润烧伤膏并配合创面激光照射,局部激光照射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换药间隔时间同对照组病人。治疗时间为30天。

1.4 疗效评定标准溃疡消失,局部组织完全修复为治愈;溃疡面积缩小、渗出物减少、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为有效;治疗4周后溃疡面增大,渗出物增多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情况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溃疡面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人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广大农村患者由于知识缺乏、治疗依从性差,受经济条件制约等等原因,致使病人血糖控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及生存质量[3]。传统的糖尿病足治疗方法为: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常规局部换药,这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对轻症糖尿病足溃疡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重症难治性糖尿病足溃疡则疗效甚微。

美宝湿润烧伤膏主要成分包括黄芩、黄柏、黄莲等,这三味中药据《中药大词典》记载:其性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生肌的功能。当用于创面后,湿润烧伤膏能有效隔离创面,很快渗入组织内,能明显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改善细胞的血液供应,利于组织恢复。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具有强力镇痛、快速消炎消肿、生物调节作用;尤其在促进组织修复方面效果更好。它已成为治疗肢体慢性溃疡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可以使创面肉芽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增加,改善创面肉芽组织的微循环和刺激蛋白质合成作用,从而促进创面愈合[4]。本文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局部换药配合创面激光照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结果显示该方法治愈率高,也无明显的副作用。有望减少众多糖尿病足患者的致残、致死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美宝湿润烧伤膏局部换药配合创面激光照射对糖尿病足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湿润烧伤膏局部换药配合激光照射的治疗方法,疗程30d。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观察记录两组病人溃疡面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糖尿病足溃疡面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局部换药配合创面激光照射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足,湿润烧伤膏,激光照射

参考文献

[1]贾建东.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足坏疽分期辩证中的运用[J].陕西中医,2009.30(8):1032.

[2]阙华发.糖尿病性足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11):911.

[3]张太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20例[J].河南中医:2009,29(4):388.

激光照射 篇8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 共136例,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8例, 男33例, 女35例;年龄22~53岁;病程1~12个月。对照组68例, 男34例, 女34例;年龄23~52岁;病程2~14个月。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自拟清润利咽汤, 基本方:生地20g、麦冬12g、沙参15g、木蝴蝶10g、藏青果10g、胖大海10g、射干12g、元参20g、蝉蜕6g、牛蒡子12g、甘草6g, 水煎服, 每日1剂, 早晚分2次温服, 10d为1个疗程。加减:咽部充血明显者加赤芍12g;干咳痰者加炙桑白皮12g、炙枇杷叶15g;咽部有异物感梗塞不适者加厚朴10g、僵蚕10g、白蒺藜10g;遇风寒加重者加苏叶10g、荆芥10g;咽后壁淋巴滤泡明显者可加山慈菇6g。

2.2 治疗组

口服中药加氦氖激光穴位照射, 选取少商、尺泽、鱼际、太溪4穴, 用上海医用激光仪器厂生产的HNZSQ-2型氦氖激光照射器, 把输出电流调至10mA, 通过光导纤维, 将射出的光点对准所取穴位, 使探头与皮肤紧密接触, 每个穴位照射5min, 1次/d, 10次作为1个疗程, 可做1~2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咽干痒痛及异物感完全消失, 咽部检查黏膜无充血, 咽后壁无淋巴滤泡增生;显效:咽干痒痛消失, 仅有咽部不适感, 咽部检查黏膜无充血, 咽后壁无淋巴滤泡增生;好转:咽干痒痛减轻, 咽部检查可见黏膜轻度充血, 咽后壁有少量淋巴滤泡增生。

3.2 结果

治疗组治愈52例 (76.5%) , 显效13例 (19.1%) , 好转3例 (4.4%) , 显效率95.6%;对照组治愈30例 (44.1%) , 显效15例 (22.1%) , 好转23例 (33.8%) , 显效率66.2%。两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4 讨论

慢性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 由于其病程较长, 且易发作, 故临床较为难治。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 多是由于感受风热燥邪, 或寒郁化热, 肺受热灼, 清肃之气不行, 燥火灼津, 上郁喉咙, 或热灼肺阴, 阴虚肺燥, 或肺肾阴虚, 虚火上炎, 循经上壅咽喉而发病。清润利咽汤具有清热润燥、生津利咽的作用, 方中生地、麦冬、沙参、元参清热润燥生津;桔梗、蝉蜕宣肺利咽;木蝴蝶利咽散结善治喉痹;射干、牛蒡子、藏青果、胖大海、甘草清热泻火利咽。诸药合用, 共奏清热润燥、生津利咽之效。在服药同时, 配合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的方法治疗该病, 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慢性咽炎其机理[1]是通过照射经络穴位来调节机体阴阳平衡, 促进气血运行和改善脏腑功能, 发挥激光的生物刺激作用, 起到针刺治疗的目的。氦氖激光穴位照射能促进微血管开放, 血流加快, 改善血管的通透性, 减少炎性渗出, 故有灭杀细菌、吸收炎性渗出物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同时亦有镇痛作用。笔者用氦氖激光光导纤维照射少商、鱼际、尺泽3穴为手太阴肺经穴,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穴, 四穴配合照射具有清热泄肺、润燥生津、利咽止痛的作用, 从而达到消炎, 加快炎症消退的治疗效果。

总之, 中药与氦氖激光穴位照射配合应用, 起到了针药并用的作用, 即提高了疗效, 又缩短病程, 故临床上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配合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 口服中药配合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对照组68例, 自拟清润利咽汤。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5.6%, 对照组显效率为66.2% (P<0.01)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配合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慢性咽炎

参考文献

激光照射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门诊收治慢性盆腔炎病人60例, 参照《中医妇科学》诊断标准, 年龄23岁~56岁;病程6个月至8年;临床表现:下腹部疼痛, 痛连腰骶, 可伴低热起伏, 易疲劳, 劳则复发, 带下增多, 月经不调甚至不孕;检查有子宫触压痛, 活动受限, 宫体一侧或双附件增厚压痛, 甚至触及炎性包块, 盆腔B超有助诊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 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以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基础治疗, 口服抗生素及中医汤剂。观察组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和激光照射治疗, 采用我院自制复方冬青灌肠液每天1次, 15 d为1个疗程, 于灌肠后30 min内进行激光照射治疗, 每次疗程结束后, 观察1次疗效及毒副反应。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 经期暂停治疗。中药保留灌肠方为毛冬青、莪术、北芪等。①灌肠护理。灌肠前向病人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配合法。嘱病人排空大小便, 使病人取左侧卧位, 臀部垫高10 cm, 臀下垫小中单。以我院自制的复方毛冬青灌肠液50 mL加温开水50 mL, 灌肠液的温度为39 ℃~41 ℃, 用液状石蜡润滑灌肠管前端, 将灌肠管轻轻插入肛内15 cm~20 cm, 液面至肛门<60 cm, 将液体缓慢注入, 仔细观察病人反应。灌肠后嘱病人避免剧烈运动, 保留药液在体内2 h以上, 以使药液能充分吸收。治疗期间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悸、气促, 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治疗期间禁食刺激性食物和加快肠蠕动的食物, 以免影响药物的保留, 月经期暂停治疗[1]。②激光照射治疗。超激光疼痛治疗仪, 即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 使用东京医研株式会社 Super Lizer HA 2200 LE1激光治疗仪, 选用D型照射头, 输出光功率2 200 mW, 焦点径55 mm, 输出功率80%~100%, 连续照射下腹部痛点、盆腔对应位置20 min, 每天1次, 15次为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治疗过程中仔细观察病人情况, 根据病人身体承受能力及时适当调节输出功率, 询问病人自我感觉, 以防烫伤。③心理护理。由于慢性盆腔炎常发生于育龄期妇女, 因病程长, 缠绵难愈, 病人常表现出急躁、焦虑, 担心疾病难愈。而恶劣情绪则易引起脏腑功能失调, 加重病情。因此护士应鼓励病人, 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④健康教育。护士应进行卫生宣教, 多与病人沟通, 鼓励病人积极锻炼身体, 增加营养供应, 增强体质, 注意劳逸结合, 不可过度疲劳;治疗期不要过性生活, 避免食用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以免肠蠕动增强, 妨碍中药停留。戒烟、戒酒;少腹冷痛、怕凉、腰酸痛的病人, 属寒凝气滞型, 则在饮食上可给予姜汤、红糖水、桂圆肉等温热性食物。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性生活时最好采取卫生措施适当取半卧位, 有利于炎性渗出液引流, 防止感染扩大[2]。

1.2.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实用妇科中西医诊断治疗学》[3]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腹痛、全身症状消失, 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子宫附件均正常;好转: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 B超检查附件增粗有所减轻, 盆腔炎性包块缩小;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总有效率= (痊愈+好转) /总例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 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是病人体质虚弱, 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发病史。该病病情顽固、病程长, 易反复发作, 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甚满意, 且长期使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 易致菌群失调[4]。我院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激光照射治疗。复方毛冬青灌肠液保留灌肠操作简便, 易掌握, 药物不经肝脏, 避免口服药对胃肠的刺激, 局部吸收较好, 直肠给药吸收总量是口服的15倍, 药物经直肠吸收, 直接作用于盆腔, 能改善血循环, 促进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 消除局部充血水肿, 促进抗生素局部吸收, 达到消炎、消包块目的。中医学认为, 慢性盆腔炎多为湿热蕴结, 治宜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解毒散结。复方毛冬青灌肠液具有活血祛瘀、利湿消肿、软坚散结等功效, 通过药性和温度的作用, 使局部气血充盈、血脉畅通、循环旺盛, 进一步促进炎症组织的修复与再生。采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的照射治疗, 使局部组织血流流速显著加快, 使局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 以改善盆腔内的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增加酶的活性, 提高免疫功能, 松解粘连, 软化瘢痕, 促进组织的修复, 消除致病因素, 使内皮系统和白细胞吞噬能力加强, 抗体和补体增加;使病灶pH值向碱性移行, 消除局部酸中毒, 而且因其频率高, 穿透骨骼到达深部起消炎治疗作用[5], 激光的持续温热可促进中药吸收, 温热中药煎剂的直接刺激, 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 提高新陈代谢, 加速炎症吸收和消退[6]。在口服抗生素及中医汤剂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配合激光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抗生素及中医汤剂。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激光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以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基础治疗, 口服抗生素及中医汤剂, 观察组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和激光照射治疗。15d为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为96.7%, 对照组为70.0%, 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口服抗生素及中医汤剂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配合激光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抗生素及中医汤剂。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激光照射,护理

参考文献

[1]罗颂平.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1.

[2]朱敏芽.运用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4) :103

[3]李祥云.实用妇科中西医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256.

[4]游琦勋.中药灌肠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63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20 (1) :28.

[5]陈倩玲, 程江虹.人地金牛酊导入配合激光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3 (70) :11597.

激光照射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EICU 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的患者, 共265例, 男145例, 女120例, 年龄17~92岁, 平均 (56±10.42) 岁, 脑卒中116例, 重症肺炎41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16例, COPD患者11例, CO中毒9例, 多发伤7例, 口服药物中毒36例, 化学中毒2例, 肿瘤晚期3例, 其它24例, 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134例和传统组131例, 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处理, 病程、病情、性别、年龄、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实验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EICU病房行锁骨下静脉置管, 置管前应用空气消毒机空气消毒1 h, 选用同一厂家的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套装和型号, 由本科固定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留置锁骨下静脉置管期间空气消毒机每日两次空气消毒, 1 h/次, 分别为08:30~09:30;09:30空气消毒结束后将中心静脉导管的贴膜打开, 使用氦氖激光照射穿刺点局部皮肤, 照射距离为20~30 cm, 输出功率为4.0~5.0 m V, 30 min/次, 照射结束后, 打开换药包, 应用碘伏严格消毒局部皮肤, 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 消毒局部皮肤、部分导管及小飞机各面, 面积>15 cm, 消毒毕更换贴膜, 再应用肝素盐水 (肝素钠100 U/ml) 5 ml正压脉冲式冲洗锁骨下静脉导管, 更换输液器、微量泵延长管、三通、肝素冒, 16:30家属探视后继续空气消毒1 h。对照组患者在每天进行输液治疗时严格按深静脉置管护理常规要求进行护理:患者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期间应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d, 分别是08:30~09:30;16:30家属探视后继续空气消毒1 h;每天保持导管通畅、导管口皮肤及导管每日常规消毒更换敷贴, 更换输液器、微量泵延长管、三通、肝素冒, 并应用肝素盐水 (肝素钠100 U/ml) 5 ml正压脉冲式冲洗导管。

1.3导管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

导管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有3种类型, 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和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局部感染是指导管入口处皮肤红肿硬结、流脓、范围在2 cm以内;隧道感染是指感染症状沿导管插入方向延伸超过2 cm;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是有全身感染症状, 无其他明显感染来源, 患者外周血培养及对导管半定量和定量培养分离出相同的病原体并除外其他感染源[2]。

1.4 观察内容

两组患者严密观察锁骨下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穿刺处的皮肤是否红肿或由脓性分泌物, 以及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 如患者出现上述症状, 均立即取中心静脉导管处的血液2管 (各10 ml) 和其它周围静脉的血液2管 (各10 ml) 同时进行厌氧瓶、需氧瓶的血培养, 并拔出锁骨下静脉置管将导管头进行细菌学培养, 确定是否为锁骨下静脉导管导致的血流感染。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留置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置管时间内发生导管感染的比例见表1。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导管、敷料, 由相同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操作, 实验组局部感染为3例, 传统组为15例, P<0.01;实验组隧道感染为1例, 传统组8例, P<0.05;实验组血流感染为0例, 传统组为6例,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病原菌大多由置管部位周围皮肤细菌移位生长所致, 如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皮肤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导管感染发生率为26.8%[3]。置管后穿刺入口处破坏了皮肤的天然屏障作用, 危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免疫力低下, 存在于皮肤的正常菌群在穿刺口遇见血液这一良好的培养基, 便迅速繁殖, 导致穿刺口局部感染, 并侵入皮下组织进入血管内, 引起血流感染。

氦氖激光是以He气和Ne气为工作物质的原子激光器, 波长为632.8 nm, 输出功率为10~40 m V, 最大可达到60 m V, 穿透性较强, 深达皮肤10~15 mm, 虽然氦氖激光不能杀灭细菌, 但可改善皮肤血液及淋巴微循环, 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酶的活性, 促进细胞内核糖核酸的活性, 增加蛋白质的合成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提高机体抗感染、抗毒素的防御能力, 多次照射还有累积效应[4,5]。应用氦氖激光照射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 每日两次, 改善了穿刺处的皮肤血液循环, 增加了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 从而减少了锁骨下静脉置管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因素通常跟导管的留置时间、置管的次数、导管的类型、敷料的类型、医护人员的操作相关。两组患者病程、病情、性别、年龄、置管留置时间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导管、敷料, 由同样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置管均为一次性穿刺成功者, 实验组局部感染为3例, 传统组为15例, P<0.01;实验组隧道感染为1例, 传统组8例, P<0.05;实验组血流感染为0例, 传统组为6例,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氦氖激光照射治疗锁骨下静脉置管能有效的预防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减少医疗费用, 方便临床输液, 是有效、经济的治疗措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氦氖激光照射锁骨下静脉穿刺入口处皮肤预防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265例EICU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34例和传统组131例, 分别采用氦氖激光照射护理法和传统护理方法。结果 实验组局部感染为3例, 传统组为15例 (P<0.01) ;实验组隧道感染为1例, 传统组为8例 (P<0.05) ;实验组血流感染为0例, 传统组为6例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氦氖激光照射治疗锁骨下静脉置管能有效的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氦氖激光,预防感染,锁骨下静脉置管

参考文献

[1]刘大为.危重病医学主治医师600问.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409-411.

[2]Polderman KH, Girbes AR.Central venous catheter use.Part2:infectious complications.Intensive Care Med, 2002, 28 (1) :18-28.

[3]Ben JN, Bouziri A, Mnif K, et al.Epidemiology of hospital-acquired bloodsteream infections in a Tunisia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a2-year prospective study.Infect Control, 2007, 35 (9) :613-618.

[4]兰长贵.皮肤病学的理论与实践.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38.

上一篇:使用监督下一篇:最高最低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