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问题

2024-05-23

安全隐患问题(精选十篇)

安全隐患问题 篇1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 变电运行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相关的人员对相应的变电进行操作的过程中, 其操作对电网的安全具有直接的影响, 因而在变电运行相应的管理问题上, 要严格按照变电运行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运行操作, 以此做好具体的安全防患问题。

1 安全隐患分析

第一, 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变电设备进行操作的过程中, 由于相应的变电工作较为枯燥, 因而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来, 相应的变电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 容易出现松懈的状况, 对此, 容易造成一些错误的操作, 从而降低了相应的变电安全性。在相关的操作人员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操作的过程中, 由于不正确的操作, 因而也就造成了相应的设备损坏, 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加重了电力企业负担的同时, 对相应的人员安全构成了威胁。另外, 在操作人员对变电进行操作的过程中, 不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进行相关的操作, 因而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第二, 变电设备存在的隐患分析。变电设备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设备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 由于对相应的质量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 因而对相应设备的质量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对于相关的设备生产, 国家是具有严格的质量标准的, 但是在设备进行生产的过程中, 相关的生产厂家为了一己私利, 大大降低了设备的质量, 对此, 这就造成了相应的电力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的质量方面的问题。其次, 由于电力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下, 相关人员未及时地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查维修等方面的工作, 以至于电力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第三, 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 由于相应的管理者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 在相应的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 对相应的安全隐患缺乏科学的认识, 因而也就造成了相应的处理不恰当等问题, 从而也就造成了诸多安全问题的发生。其次, 变电所在对相应的责任制上没有进行相应的贯彻落实, 因而也就造成了管理人员在岗位上不能够对相应的工作进行落实, 从而对电力运行的安全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 对相应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 因而也就致使管理人员在工作的实施过程中, 相应的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因而不能正常保证变电的运行效果。再者, 变电所在安全管理过程中, 对安全问题不能引起高度的重视, 因而在相应的生产运行过程中, 由于各种安全问题的疏忽, 为变电运行的安全隐患创造了条件。

2 解决安全隐患的对策分析

第一, 设备操作方面的对策分析。首先, 为了解决相应的操作问题, 因而在对相应的电力设备进行操作的过程中, 需要对相应的母线操作进行具体的分析了解, 母线在整个设备当中主要具有送电和停电的作用, 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应当对相应的母线之间的倒换做好具体的处理, 避免倒换的过程中对母线造成损坏。在母线的周围汇集了诸多的元件, 因而在操作的过程中, 其工作量十分的大, 对此, 这就要求在操作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在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流程的情况下, 对相应的母线周围的元件的功能和注意事项要有较为清晰的思路, 避免操作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 为了有效解决设备在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操作的过程中, 还应当对相应的直流回路进行准确的操作, 直流操作在变电站相应的操作当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操作, 在操作的过程中, 要根据相应的操作流程对直流系统进行有效的操作。当直流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 要做好对接地点的检查工作, 并且要时刻关注继电保护等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临时检查、投入以及推出等是否存在异常, 如发现直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异常现象要及时地进行相应问题的处理工作, 避免因相关人员的疏忽而造成了相应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 管理方面的对策分析。首先, 对于管理而言, 制度化的管理有助于提高整个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因此, 这就需要对相应的电网运行方式进行严格的规范控制, 根据具体的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 并且在此过程中, 要对相应的编制工作进行完善处理, 为了对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相应的事故处理措施作出有效的安全管理分析, 因而这就需要分析电网在上一年的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并且对相应的解决措施作出具体的分析处理, 进而为下一年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基础。

其次, 加强对电网运行的技术分析。对此, 这就需要对相应的运行方式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特别是针对相应的母线和双回路故障进行把握分析, 在计算分析的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校对, 并且为了确保技术的安全稳定, 因此, 要对联络线出现跳闸的现象, 根据电网解列的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 以此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再者, 为了有效地对相应的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在电网运行过程中, 要求对相应的重大运行故障进行严格的处理, 并对其进行相应的防范措施的处理, 例如:反事故演习和事故推测等, 将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细化,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此,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最后, 为了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 确保管理的有效性, 在对相应的变电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相关数据的整理, 以此确保现代管理在变电运行中的良好运用。

第三, 加强对变电的安全培训工作。变电在运行的过程中, 为了确保各项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而这就需要对相应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并对变电运行过程中相应的技术加以培训。从而加强相应的技术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并在对相应的变电运行管理过程中, 能够确保科学可行的技术在管理中得以良好的运用。以此提高变电运行中的安全性。

第四, 加强对变电运行的预防。变电运行中, 安全是整个电网有效运行的可靠保障, 因此, 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 要对相应的变电设备进行相应的维修检查, 看其在工作中的状态是否具有安全隐患, 如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地对其进行相应的解决。另外除了对其进行检测之外, 还应当在预防的方式方法上下足功夫, 要具备一定的反向研究思维, 并对变电进行反事故演习, 以此排除相应的安全隐患。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 虽然我国在电力事业中具有很大的突破, 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 对于变电运行而言, 其在安全管理和相应的安全隐患方面仍然不能有效地得到解决, 因而这对当前电力的发展和相应的人员伤亡造成很大的威胁, 对此为了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需要加强安全管理, 提高对事故相应的排除技术, 从而促进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又铭.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1) :157-157.

[2]康文立.浅谈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4) :110.

安全隐患问题整改报告 篇2

一、落实安全管理机构,成立安全工作检查小组

根据文件精神,我院立即召开党组会议,及时部署,精心组织,明确了网络工作责任权属。并成立了院网络安全自查工作小组,由吕仲信院长任检查小组组长,由院办公室主任许少贤担任检查工作负责人,网络管理员王庆涛负责网络安全检查工作,按照文件要求对我院80台办公电脑进行了全面自查。

二、院基本情况

我院网络分为Internet外网、____法院网两个网络。现阶段,单位计算机基本使用微软公司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一般比较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

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攻击隐蔽性强,二是繁殖能力强,三是传染途径广,四是潜伏期长,五是破坏力大。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系统软件易被破坏,导致系统瘫痪,严重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威胁单位网络的正常使用。

2.单位工作人员安全保护意识薄弱

单位人员使用网络的水平参差不齐,往往只顾自己使用方便,为网络安全埋下隐患。

三、整改措施

网络安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做好网络安全的防御,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的来入手。增强网络安全的技术防范能力,完善管理体系。

1.计算机病毒、漏洞防范

我们计划使用一套网络版的防杀病毒软件。网络版防杀病毒软件的好处主要在于集中由防杀病毒软件控制台控制整个网络服务器及单机的防杀病毒操作。严格防范系统安全漏洞,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安装各种补丁程序,给系统的漏洞打好补丁,有效的保护系统。

2.及时做好数据备份

对于单位人员而言,计算机硬盘中存储的数据重要性远远高于计算机本身的价值,因此用户数据不要与系统共用一个分区,避免因重装系统造成数据丢失。重要的数据要及时备份,备份前要进行病毒查杀,数据备份可采取异地备份、移动硬盘备份、光盘备份等多种方式,对关键数据实行加密存储并分布于多台计算机。

3.增强单位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

实际工作中,系统出现的故障绝大多数是由操作不当引起的,因此,必须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人员管理,对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熟悉本部门系统软件的操作等,以此减少故障发生,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单位“一把手”领导给予重视,加大网络安全维护的投入,既能保证安全防护经费到位,又能保证安全技术防护到位。网络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的购置、更新换代、软件升级和技术支持的经费给予保障。避免单位网络信息安全处于被动的封堵漏洞的状态,形成主动防御、积极应对的全局意识,从根本上提高网络监测、防护、响应、恢复和抗击能力。

在硬件设备配备的同时,加大对网络人员的投入。强化网络管理人员责任心,使其花很多的心思去维护网络、维护硬件,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信息的作用。

4.明确网络管理人员责任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防范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方案

坚持施工安全无小事,就是要坚持把广大建筑施工人员的根本安全和利益,作为建设主管部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施工安全无小事,就是要彻底转变陈旧的管理机制和作风,关心施工人员安全,倾听施工人员呼声,把广大施工人员作业环境的安全要求和愿望,当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第一信号。改善施工人员生活状况和安全工作环境,是广大建筑施工人员的迫切愿望。作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最重要的责任就是为施工人员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确保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1.安全隐患的原因

1.1项目规划中的安全隐患

基础建筑项目,往往周期长、投资大、关系复杂,牵涉到多方利益,基建项目的规划,既是权衡利弊、科学决策的结果,也是集体讨论、利益均衡的结果。主观方面,由于决策过程难以做到百分百科学决策,得到严格的监督,由于利益关系复杂,一些项目甚至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客观方面,由于基建项目过于庞大,内容过于复杂,在规则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即便由行业专家进行规划或者审查,也难以发现所有问题,再者,由于一些项目因为要赶进度或者建设工期受天气影响而赶季节,更容易使得一些项目不按正常程序而仓促上马。

1.2项目设计中的安全隐患

项目规划解决的是基建项目的应不应该存在的问题,项目设计解决的则是项目该如何存在的问题,它是项目实施的前提。相比项目规划,项目设计一般由专业人员承担,但亦受到业主的影响。项目设计中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a.设计人员与业主的沟通不够透彻,致使项目设计与业主的意思相背。由于项目设计专业性比较强,而业主对建筑设计一般都不是内行,容易导致项目设计违背主业的初衷。b.设计人员对项目的相关情况了解不够。建设项目通过业主规划后,交由专业设计机构设计,由于设计机构并不清楚项目的详细情况,对项目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了解得不是很详尽,易导致项目与环境的不协调。c.项目设计人员的主观原因导致项目设计不周全。比如设计人员不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以及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够或者为了赶进度而导致设计瑕疵。

1.3项目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项目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是人们的关注焦点,究其原因,施工过程是建筑安全事故的频发地带,而项目的规划过程与设计过程一般是不会直接造成安全事故的,事故总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其实深究下去,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一大部分是前两阶段的遗留事故,是项目规划阶段和设计阶段遗留的安全隐患的集中爆发。项目规划与项目设计是项目生命周期中的纸上谈兵的阶段,而施工才是真正的实战阶段,安全问题肯定是在施工及后续过程暴露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基建项目施工工程复杂,设备繁多,还有许多高空作业,这些因素也导致项目施工本身也是安全事故的频发带。这是在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施工方需要重点排除的对象,对规划阶段和设计阶段遗留的安全隐患,作为施工方也不应推卸责任,而应有事先谋划,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把隐患留到下一阶段。

2.安全隐患解决方案

2.1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充分认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关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维持建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和效益;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应统一思想,把施工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切实加强管理。

2.2根治建筑行业“严重瘫痪”的施工管理模式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进行逐级管理,时刻专注严管,避免政令不通、上紧下松的被动局面。依法行政落实到实处,是各级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做好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的安全保障机制,把好建筑市场安全资格准入关。

2.3加强施工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在建筑行业中,认真学习《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规范标准,时刻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各方安全意识,确保全面、透彻地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让每一个人都学安全、懂安全、守安全。要切实提高建筑施工一线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特别是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要结合工种进行岗前安全教育,持证上岗,抓实抓好安全防护、救护等基本的安全知识培训,增强施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4加强对危险性大、事故多发点和易出现群死群伤的分部分项进行专项治理

应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职责和使命。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要有计划、有措施、有重点、有检查、有落实,循序渐进,切不可急功近利。应求实效,持之以恒。抓施工安全生产应抓重点,抓事故多发点,抓引发群死群伤的部位,抓高危险部位,做到标本根治。应从以下各部进行重点的治理和监管:

2.4.1规范脚手架搭设

纠正架体与建筑结构固定的做法,设置首步固定;纠正和补全横向扫地杆;对脚手架体进行内封闭和立面全封闭;规范立杆基础的设置;禁止违规劣质管材和劣质脚手板的使用;杜绝卸料平台未独立设置。

2.4.2规范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和拆除

高度重视支撑系统搭设的稳定性,严控立柱对接、严控支撑选材和立柱垂直度、严控违规垫砖、严控纵横向水平支撑的规范设置和材质,严惩违规拆除模板支撑系统,高度重视和严管高大模板的规范搭设和拆除。

2.4.3高度重视基坑支护

规范基坑的开挖和临边洞口的防护,加强对基坑及基坑周边的监测,并按规定建档;重视机械、气瓶、水泵用电等的安全规范操作。

2.4.4规范临边洞口及出入口的防护

落实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产品,重点抓电梯井口按规定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门;重视高处作业系安全带;督促按规定使用合格的安全网、安全帽和安全带。

2.4.5规范现场施工用电

重视采用TN—S系统,确保专用保护零线被用电设备使用;重视“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和落实“一机一闸一漏一箱”;注重总配电房的规范设置;重视漏电保护装置参数的匹配;规范使用合格的标准配电箱,正确出入配线;抓现场配电线路的规范铺设;高度重视外电防护和懂行持证电工的配备。

总之,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改进,采取有效的应对防范措施。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发展观。只有正确树立和落实安全生产的科学发展观,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全面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真抓实干,才能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房峻青,李虹.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 [J].內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21).

RFID系统的安全隐患问题综述 篇4

关键词:RFID,安全隐患,安全机制

近几年, RFID技术及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 由此而组成的“物联网”的概念被认为是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重要产业和应用技术之一, RFID巨大的应用规模及市场前景是所有信息技术大国所关注的, 许多国家将其作为重要产业战略和国家战略来发展。目前, RFID技术已在在物流仓储、生产制造、图书管理、药品生产、病人看护、环境感知和支票防伪等领域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成本较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等原因, 难以应用到关键任务中, 阻碍了RFID系统的应用推广, 因此, 有必要研究RFID系统的安全处理策略, 通过有效安全认证和访问机制, 提高RFID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1 在RFID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攻击

在RFID系统中, 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攻击如下:

非法读取:攻击者用非授权读写器向标签通信, 造成标签内信息被泄露、修改和删除;

窃听:将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接收下来, 造成信息泄漏;

非前向安全性:攻击者根据某次通信中截取到的标签的输出, 推算出之前标签发送出的信息;

位置跟踪:通过分析RFID标签发出来的固定消息, 确定标签的位置, 进行跟踪;

伪装哄骗:将截取到的真实的标签信息放到假冒的标签中, 伪装成合法的标签, 以通过阅读器的认证;

重放:当阅读器发出认证信息时, 攻击者将标签发出的响应信息截获。在阅读器进行下一次认证请求时, 将所截获的标签信息发给阅读器, 从而达到继续下面操作的目的;

克隆:当RFID相关标准制定后, 攻击者根据标准中的信息制作出标签电路, 使读写器不能判断真伪;

拒绝服务 (DOS) 攻击:人为的信号干扰, 使得合法设备不能正常操作标签数据;

伪造:攻击者伪造信息在网络上传送;数据库的非法修改和访问, 后端数据库中数据被未授权地改变、删除、替换和访问。

2 实现RFID安全机制所采用的方法

当前实现RFID安全机制所采用的方法大致分可为3种类型:基于物理安全机制、基于密码技术以及标签认证机制。

1) 物理安全机制——是采用物理方法保护标签的安全性。常用的有Kill标签机制、法拉第网罩 (静电屏蔽法) 、主动干扰和阻止标签方法等。这些物理安全机制的使用增加了额外的物理设备, 存在较多的局限性。EPCGen2的RFID标签现在支持伪随机数生成器 (PRNG) 和循环冗余码 (CRC) 校验, 但没有提供散列函数。[3]虽提出了符合EPCGen2标准的认证协议, 其标签发送给读写器的认证消息中没有包含读写器的随机数值, 易受到消息重放攻击, 并且攻击者可以通过窃听到的消息, 向读写器发送一个会话结束消息, 使得读写器数据和相应的标签数据不同步。

2) 基于密码技术的安全机制——一般分两类:静态ID机制和动态ID刷新机制。在多个基于密码技术的安全策略中, 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协议的设计较为实用, 因为无论从安全需求, 还是从低成本的RFID标签实施, Hash函数非常适合RFID认证协议。目前, 已有Hash-Lock协议、随机化Hash-Lock协议、Hash链协议和基于杂凑的ID变化协议等多种RFID安全协议被提出, 但这些协议不能抵御重传和假冒攻击, 同时存在数据库同步的潜在安全隐患[1];文献[2]提出使用低成本的哈希链机制, 通过更新标签秘密信息, 并提供前向安全性, 其目的是确保其隐私, 但它不能避免重放攻击;文献[3]依赖单向散列函数阻止标签跟踪攻击, 在此解决方案, 通过一个标签应答, 成功验证后更新其存储的值, 但它不提供反跟踪和前向安全机制;基于Hash的ID变化协议, 可使每次对话中的ID交换信息都各不相同, 这样可以抵抗重传攻击, 但标签只能在接收到消息, 并且在验证通过以后才能进行其信息的更新, 所以这个协议并不适合应用于分布式数据库的计算环境, 而且, 该协议还存在着数据库同步的潜在安全隐患;文献[4]提出了不用任何杂凑函数, 使用伪随机数, 来保障信息的机密性, 此方法能抵抗克隆和窃听, 但此协议需要的标签需要额外的存储, 以及通信开销, 从而限制了它的适用性。

3) 基于标签认证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有效提高安全强度。David的数字图书馆RFID协议、分布式RFID挑战应答协议、LCAP协议和重加密机制都属于这种认证方法。其中前两种方法在防御窃听、伪装哄骗和位置跟踪方面效果较好, 但都需要一定的标签电路的支持, 而且都无法抵御拒绝服务攻击;文献[5]提出了YA-YRAP协议, 这种协议使用了时间戳, 降低了复杂性, 但却使标签更易受到拒绝服务攻击;文献[6]提出了低成本的HB协议和HB+协议, 其在HB协议限定了攻击者只能进行被动攻击, 而HB+协议中, 攻击者不仅可以进行主动攻击还可以进行被动攻击, 但HB+协议中的主动攻击并不十分安全;文献[7]的安全协议采用了Hash技术, 是用标签的标识 (ID) 作为共享秘密的, 当标签和阅读器相互的认证完成之后, 标签才可改变相应上午计数器数据和输出数据, 这种协议存在的问题是数据库和标签更新不同步, 而且还容易受到拒绝服务攻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前人的方案在防止标签数据的篡改, 保障其完整性、对克隆标签的识别、防止假冒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及数据不同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RFID系统中的安全隐患可立足对RFID系统中的主客体进行认证, 并对认证协议进行安全性分析, 致力于找出这些协议存在的安全缺陷, 并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EPC Class 1 Gen 2 st an dard[EBOL].http://www.epcglobalinc.org/standards/uh f c1g2/

[2]Duc D N, Park J, Lee Hyunrok, et al.Enhancing Security of EPCglobal GEN-2 RFID Tag Against Traceability and Cloning[C]//Proc.of the 2006 Symposium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Beijing, China:[s.n.], 2006.

[3]Chien Hungyu, Chen Chehao.Mutual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for RFID Conforming to EPC Class 1 Generation 2 Standards[J].Com puter Standards&Interfaces, 2007, 29 (2) :254-259.

[4]Konidala D M, Kim K.RFID Tag-Reader Mutual Authentication Scheme Utilizing Tag’s Access Password[Z].Auto-ID Labs White Pa per, 2007.

[5]Miyako Ohkubo, Koutarou Suzuki, Shingo Kinoshita.Hash-chain based Forward-Secure Privacy Protection Scheme for Low-costRFID.Proceedings of the 2004 Symposium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C] (SCIS 2004) .

[6]袁署光, 戴宏跃, 赖声礼.基于Hash函数的RFID认证协议[J].计算机工程, 2008, 34 (12) :141-143.

关于我院学生宿舍安全隐患问题 篇5

上周后勤在例行检查宿舍工作中,在我院系女生宿舍中查出很多大功率,我院曾多次发通知并在例会中提到要注意学生宿舍安全问题,严禁使用大功率,并让班长通知会议内容,相信每个同学都知道,学校后勤严禁使用大功率,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同学,无视学校后勤规章制度,知错仍犯,后勤老师不止一次在我院宿舍查处大功率,且由以这一次最为严重,三十多个女生宿舍被查出大功率,影响十分恶劣。

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因违纪引发事故的“重灾区”。因此,加强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是宿舍管理工作的核心。近年来大学校园里的安全状况不尽人意,危及学生安全的事故时有发生,且呈现出上升趋势。据调查,校园安全事故中有近90﹪是发生在学生宿舍内。而宿舍是人员密集区,一旦出现事故,将对学生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我们大学生宿舍的监管也应加强。

宿舍安全隐患形式多种多样,经我们总结分析,大体可以归为以下几方面:

(1)违章使用电器

违章使用电器是构成火灾的首要隐患。违章电器主要指大功率电器,如电炉、电暖器、热得快、电热杯等,由于学生宿舍的供电线路和设备是按照普通照明用电设计的,在人员密集区中使用大功率电器,使本来设计负荷小的线路和设备承载着超大负荷,易引起线路设备着火。另外,在使用大功率电器时,由于通电后遗忘或放置不当等原因,引燃附近的易燃物,也很容易造成火灾。

(2)违章使用明火。使用明火主要是指点蜡烛、使用酒精炉、煤油炉、汽油炉、吸烟,在宿舍里焚烧杂物等。宿舍内所配置的物品多为木质结构,放置的物品又多是学生的被褥、书本等易燃物,稍有不慎都可能引发火灾。例如在宿舍里经常有学生把点着的烟、蜡烛放在书桌、箱子等易燃物质上,人离开时烟头、蜡烛被风吹落,引燃可燃物而引起火灾。

(3)私拉乱接电源线

由于经济水平提高,小家电尤其是电脑的使用十分普及。同学们为了使用方便,在宿舍内私拉电线、乱接插。电线经常被拖来拖去,造成绝缘层损坏,接头松动,极易造成线路短路或因接触不良发热而起火。

(4)使用劣质和超期的电器

学生在购买电器时,认为自己不经常使用或贪图便宜,就购买那些劣质电器。这些电器由于设计简单,电子元件老化,安全性能差,使用时极易漏电和短路,导致引起火灾,对使用者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危害严重。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们学生的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胁。

“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太差了。”消防局宣传部专家一开口就用“胆战心惊”四个词来形容眼下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的薄弱。他表示,消防兵在对学生宿舍检查时发觉一些学生习以为常的行为其实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如有的学生习惯在床上为手机充电、在床上听音乐、在床上玩电脑等,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忘记了关掉电脑、拔掉插头等,由于电器使用时间长了之后会发烫,而床又是可燃

物,可能引起火灾。最让人担心的是,有些学生一遇到检查,马上将违章电器藏到被窝里,诸如热得快等,都是十分危险的。

以下是具体事例:

2008年11月14日早晨6时10分左右,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生从6楼宿舍阳台跳下逃生,当场死亡,酿成近年来最为惨烈的校园事故。宿舍火灾初步判断缘起于寝室里使用“热得快”导致电器故障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

2006年11月29日上午11时20分许,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内一女生寝室突发火灾。室内物品几乎完全烧毁。所幸火灾并未造成人员伤亡。火灾原因疑与寝室内违规使用的电器有关,校方怀疑是拖线板或饮水机引发了火灾。2006年10月16日下午1时30分,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南院女生宿舍楼失火,五六名被困女生通过身绑床单逃下楼脱险。消防人员表示,起火原因为宿舍床铺上的一台笔记本电脑爆炸,随后将被褥引燃。

2006年10月8日上午九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校区男生宿舍第22栋一寝室起火,校方保卫人员用灭火器及时扑救,四个床位烧毁了两个。起火时寝室里没人,台灯没有关闭,电线短路引发火灾。

2006年7月20日17时50分许,位于哈市南岗区学府路7号的一所学校的男生宿舍突然起火。原来该宿舍学生离校时未将电视插头拔下,导致电视短路爆炸起火,大火将宿舍内物品烧毁。

2006年7月14日早晨,中国传媒大学中蓝大学生公寓一女生宿舍起火。起火时宿舍内一名女生被困屋内,女生说可能是对铺的一个充电器起火,该充电器已在插座上插了3天。

2001年12月17日,四川大学一研究生宿舍发生火灾,失火原因为台灯使用时间过长引燃床单。

2002年11月6日,西安联合大学学生宿舍失火,原因为使用电炉做饭,明火点燃地上报纸造成火灾。

2003年2月11日,中央民族大学8号楼学生宿舍发生火灾,经调查为宿舍内私拉电线所致。

2003年6月28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公寓5号楼发生火灾,原因为长时间使用白炽灯将周围可燃物引燃。

2003年9月12日,北京工商大学新宿舍楼三层女生宿舍发生火灾,从小商小贩处购得的劣质电池充电器成为罪魁祸首。

2003年10月3日,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宿舍发生火灾,是由于使用热得快烧水所致。

从上面的事例中不难看出,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于同学们违章用火用电造成的,自己的一点疏忽所造成的后果很难想象的,所以再次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遵章守纪,坚决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隐患。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少数大学生思想上忽视学校的防火安全制度,法律意识淡薄,造成了火灾事故,危害了公共安全。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上述案例中违纪学生,都已受到学校严厉的纪律处分。

公安消防部门和国家教委对高校火灾事故的历年通报显示:近几年全国高校所发生的火灾事故的数量,经济损失,对教学科研的破坏程度及给师生员工造成的生活负担等方面,是逐年上升的。因此搞好消防安全是保证高校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高校领导对安全预防工作十分重视,经常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的力度。

古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防范火灾,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也是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让我们每个人都肩负起防火安全的责任,从思想上树立牢固的消防安全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构筑一道防范火灾的钢铁长城,共同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保护国家、人民和公共财产的安全,保护他人和自身的安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神圣权利和义务。了解、学习和掌握防火知识,协助学校做好防火工作,减少和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是实现上述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方面。如果火灾不断,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又怎能顺利完成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继而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因而,学习、掌握一些防火、灭火的基本道理和常识,对于维护学校和同学们个人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安全隐患问题 篇6

关键词:高校内驾校;校园练车场;安全隐患;问题研究

随着一些高校的新建校区的扩大,校园内道路宽阔,部分路段行人较少,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校园现象,那就是部分校内驾校开始在校园内练车。这些驾校打着方便大学生学车的幌子开辟另一条财路,却忽视了在校大学生的安全,在日常练车过程中并没有必要的示警措施,容易对校内大学生造成人身伤害。本课题从校园内练车对高校大学生人身安全的影响入手,通过理性分析,提出应对措施。

一、高校内驾校练车现象加剧的原因

近年来,驾照已经成为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否通过驾照考试在面试等环节成为一个就业成败的重要砝码。加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在校大学生越来越注重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复合型人才。各种驾校都不乏在校大学生的身影,校内驾校的生源更是主要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但是驾照考试也绝非那么容易通过。调查中我们发现,因为道路考试十分严格,每次考试总有部分學员不能合格,导致部分教练追求毕业率,私自在驾校训练场外加班训练。由于2013年的驾驶考试改革导致难度加大,考试项目调整突出了实际驾驶中的实用性,难度加大。有些驾校教练为了追求通过率不得不私自加班,让学员练车。普通的道路是不可能随便用来练车的,而高校的大学生是驾校是主要生源市场之一,再加上大学的占地面积广,尤其是新建校区更显道路宽阔,加上管理相对宽松,于是就成了是很好的练车场所,从而导致了各种不良的隐患。

二、高校内驾校练车的危害性

调查中我们发现,驾校随意在学校内部找个相对空旷的地方就当练车场所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驾校往往随处找一块空地,用几根木桩、砖头或隔离桩“圈”出一块七八平方丈的空地,就是一个简易的练车场。这种四处“圈地”当驾校训练场的现象,在部分高校十分常见。不仅如此,在一些高校校园内,个别驾校甚至把学校校园的道路当成了练车场。他们直接忽略了此行为对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隐患,新手在校园里练车时,本身就有安全隐患,加上紧张,不熟练,随意等负面因素的影响,难保不会对路上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据报道,2013年5月20日晚,辽宁大学崇山校区内一中年女子无证驾驶,在校园内练车,先撞现代后,接着又撞速腾外带宝马X1,造成严重事故。大学生的本职仍然是专业学习,驾校开进了校园,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诱惑,有些学生甚至不惜逃课去考驾照,本末倒置,不得不引起教学管理方的关注。校园是学习的地方,是片净土,嘈杂的喇叭声与校园大的整体形象难免不符合,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关注高校内驾校练车的现实意义

高校大学生开始热衷学车,有自身的原因,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有就业的压力,为了自己就业时增加筹码;也有校方的原因,没有对学生学车进行适度的引导和关注;也有驾校的原因,过于功利的考虑生源和营利,忽略潜在的危险。解决高校内驾校练车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禁止就能解决全部问题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政府到市场,从学校到学生,从教师到社会各界人士,多方努力共同寻求对策,还给大学生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的场所。本课题的研究也希望能从政府到校园全方位的监督驾校的违规措施,提升各位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校方和政府的工作,还给大学生一个安全的教育环境,推动我国的社会进步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四、解决高校内驾校练车的应对思路

(一)构建高校大学生人身安全保障体系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我们事业的希望。大学生作为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更是青年中的中坚力量。加强和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安全,理应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关注。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危及大学生人身安全的因素不断增多,高校内驾校练车就是大学生的安全隐患问题。高校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健康、行动不受威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管理过程。

(二)加强校园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水平。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监督校园各个角落,随时反馈最新信息,防范驾校在校园内随意“圈地”,把校园道路当作练车场所,保障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加强多方监管是保障大学生安全的重要举措

由于校内驾校练车涉及多方利益,加强多方监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需要从学校、驾校、学生入手。高校必须加大自身监管力度,对于校园安全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对非法进入校园在校内道路上进行练车的行为严厉禁止,大力打击非法驾校,让练车场远离校园;多举办安全讲座,向在校生阐述在驾校练车的安全隐患,强化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崔国生.大学生评教结果可信度的统计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2008(04)

[2]校园安全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及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6)

[3]《校园安全法》立法原则性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0)

[4]关于我国校园安全立法和校园警察制度的思考[J].法学杂志,2009(12)

[5]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机制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9(10)

[6]中美校园安全文化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3)

[7]论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03)

作者简介:

卞能伟(1993~),男,江苏镇江人,现就读于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自动化。

邓建勋(1993~),男,陕西宝鸡人,现就读于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自动化。

朱家鸣(1994~),男,江苏常熟人,现就读于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自动化。

煤矿电气安全隐患及存在问题分析 篇7

1 煤矿电气所存在的相关隐患

煤矿电气安全隐患主要是指在煤矿作业中, 因为电气使用不当导致设备和电路漏电等问题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

首先, 不可避免的自然因素。雷电导致电压不稳是造成煤矿电气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雷雨时节是最需要注意的时候, 雷电容易造成用电设备短路、电缆被击穿, 产生的电火花使周围易燃易爆的物品点燃, 引发火灾甚至爆炸。雷击入井也是导致煤矿电气安全隐患主要造成原因。雷电经过地面进入井下, 防雷设施不完善、接地设施接触不良、防雷设施装置不良等都是导致雷击入井的主要原因。

其次, 消防设施不健全是煤矿电气安全隐患主要造成原因之一。虽然所有的煤矿都配备了必要的消防装置, 但配置以后大多缺乏维护、检查和更新, 部分煤矿甚至超过十年没有进行过消防设施的维护和更换。这使得这些煤矿的消防措施成为空架子, 在火患发生时, 消防装置大多已经因为老旧或损毁而无法使用, 完全起不到必要的火患控制作用。此外, 部分煤矿的消防用电力系统并未从主电力系统中独立出来, 当电力系统本身出现火患时, 这些消防装置会因为断电而无法使用, 这造成了不必要的电气安全隐患, 后果不堪设想。开关和主变压器的容量不足是煤矿电气安全隐患主要造成原因之一。电源线路中主变压器要负荷井下用电, 容量不够的变压器除了难以保证正常工作外, 还会因为设计施工等原因诱发事故。开关容量不足会产生短路, 因为大量的电流通过产生极大的热量烧坏设备和电缆, 严重时诱发火灾,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后, 相关电气设备布置不当。电路保护装置不全面是煤矿电气安全隐患的另一原因, 电路保护装置是维护用电设备安全的必要保障。没有稳定安全的保护措施会给井下作业带来极大的威胁。当然停电也是煤矿电气安全隐患主要造成原因, 井下很多作业需要照明, 还有很多电器需要电力的支持才能继续工作, 主通风机是煤矿必不可少的用电器, 是保证瓦斯含量低于爆炸水平的保障。所以, 井下对电力的供应要求十分严格。静电也是电气危害的另一原因, 井下十分容易产生静电, 内壁与高速流体摩擦会产生大量静电电荷, 会在管壁上产生静电电压。静电的放电也会造成火灾, 人体也会受静电影响引发人体疾病。谐波也是煤矿电气安全隐患主要造成原因之一。谐波是电力系统中主要的产物。提升机是谐波的主要源头。谐波会使电网变形, 造成电能品质下降, 会使电气设备损毁增加, 降低设备效率, 也会加速设备老化, 降低使用寿命, 同时会造成设备精准度和灵敏度的下降, 降低可靠性, 最后还会干扰弱电系统, 甚至会造成电网谐振, 使系统紊乱、破坏设备。

2 煤矿电气所存在的相关问题

首先, 瓦斯爆炸、煤尘爆炸是煤矿电气安全隐患中主要事故隐患。煤矿井下时刻都受着水、电、瓦斯等有害物质的威胁, 瓦斯中主要的气体甲烷是诱发煤矿爆炸的主要气体, 瓦斯爆炸所导致的伤亡事故程度和次数是众多事故中所占比率最高的。煤尘也是影响人体安全的最大危害, 绝大多数的煤矿工人都因为吸入太多的煤尘在退休后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职业病, 对呼吸和肺等器官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敌人。其次, 电、火隐患。随着现在高科技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开采机械被投入到井下工作, 对电力的使用和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 这些机器因为长期的使用不断老化, 在接口处和电线处难免会有磨损和破坏, 因此, 漏电也是难以避免, 更不必说是机械的烧毁等问题。用电设备的漏电是导致煤矿电气安全隐患中主要事故隐患, 同时, 用电设备温度太高, 导致电缆符合太重发热也是煤矿电气安全隐患中主要事故隐患的元凶之一。经过有关部门的调查, 45%以上的煤矿事故是由于电气火花引爆的, 更可怕的是造成人员损伤50%以上, 给企业和产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3 解决对策

煤矿隐患复杂多变, 必须掌握每一项的隐患特点, 才能及时很好的想好应对措施, 保证人身安全。首先, 用电设备保证安全。用电时, 保证用电系统的稳定, 要采用多项线路避免停电。在电路设施中, 要保证电路保护系统的运行, 避免短路电流和静电产生, 也要减少用电器和电缆的损伤带来的漏电问题, 避免火灾和爆炸的发生。其次, 防雷电措施建设。完善地面电路和设施的避雷系统, 避免因为雷雨导致的安全隐患, 防止架空线路遭受雷击, 导致井下停电或者井下漏电。再次, 设置滤波检测装置。滤波会对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 要定期对井下电网谐波检测, 并根据相应数据进行调整, 保证电路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最后, 加强煤矿企业相关管理制度方面的基本建设, 煤矿企业可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体系, 分层次的排查工作和记录汇报工作。领导要加强对事故排查的重视, 定期安排检查工作, 员工要积极配合和响应此工作, 还要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 时时刻刻对隐患进行监督和排除, 逐级安排, 责任到人, 保证井下电力安全。

近年来, 有煤矿企业开始尝试将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引入电气安全防护体系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一种利用信息网络连接所有的电气装置与防护设施, 并将其系统化和联动化的安全防护技术, 这种系统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以前述的用电系统稳定维护措施为例, 信息控制系统能够随时监测供电体系的运作情况, 一旦某部分出现问题, 可以自动调度、连接备用线路, 将停电的可能降至最低。同时, 这种系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电力系统的漏电、损伤等故障, 及时进行控制并给出维修警告。遗憾的是, 由于价格过于昂贵, 而且在技术应用上不成熟的地方很多, 所以这种全新的电气防护系统仍需进一步完善才能获得更好地普及。

4 结语

煤矿企业相关管理机构应该针对自身在电气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及时的预防措施及应急方案。此外, 为了促进煤炭产业的良性的发展, 煤矿相关电气部分及机构应该加大对电气设备方面安全问题的监管, 并始终检出严格的要求与原则, 工作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的细节, 稳步提升安全管理的综合水平, 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煤矿产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茂坤.煤矿电气安全隐患及存在问题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 2012, 12.

[2]杨军.煤矿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13.

煤矿电气安全隐患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8

电气是煤矿企业生产中重要的设备, 大量电气的应用会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形成安全方面的隐患, 总体上煤矿电气安全的主要隐患类型有如下几种:

1.1 煤矿爆炸隐患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受到煤层的特性、开采方式和管理细节等方面的影响, 会出现大量的瓦斯、粉尘和有害气体, 如果出现煤矿电气放电、产生电火花将会导致煤矿出现瓦斯爆炸、煤尘和有害气体爆炸等事故, 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新时期, 煤矿建设中通过设计通风、降尘等电气来实现对煤矿爆炸的预防, 这又会形成煤矿电气系统的复杂化, 导致出现煤矿电气故障的概率增加, 成为煤矿爆炸的又一个隐患来源。

1.2 煤矿触电事故

当前煤矿电气种类多种多样, 煤矿井下的空间狭窄, 造成各种电缆和电气设备在空间上集中的分布, 很容易出现在挖掘和支护的过程中出现对煤矿电气和电力的机械性损伤, 进而出现漏电问题, 容易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此外, 近段时间以来煤矿工人的来源复杂, 很多人没有一个安全开采、安全用电的意识, 导致在煤矿生产中不能够做到对电力威胁的有效预防, 出现了不可挽回的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1.3 煤矿电气烧毁

当前煤矿生产的任务繁重, 导致大量的煤矿电气在超负荷的状态下长期地工作, 特别是一些煤矿电气设备频繁地启动与制动会造成设备的过度劳损, 在没有很好维护的背景下, 出现了电机、电缆、继电器、变压器方面的问题积累, 最终造成煤矿电气过热而出现烧毁的现象, 造成了煤矿电气方面的损失, 也对煤矿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2 电气安全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煤矿电气安全性不高

在煤矿电气的运行和工作中没能做到有效地监控, 使得煤矿电气运行一直处于安全值以下, 出现了流强度和电压超出煤矿电气的额定设计, 导致煤矿电气出现烧损和安全事故。应该通过煤矿电气的本质安全电路来提高安全性, 通过限制煤矿电气电流中的电火花产生和热效应的积累而预防爆炸事故和烧损问题的出现。

2.2 煤矿电气漏电问题

煤矿电气漏电会直接导致电力能源的损失, 而且漏电会增加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还会对电力的控制产生负面影响, 导致电火花和放电现象, 进而导致矿井的爆炸事故。应该通过加强煤矿电气的电源检测确保从源头上控制漏电的发生, 在煤矿电气系统的关键部位加设漏电保护装置, 这是有效预防煤矿电气漏电的关键措施, 监测煤矿电力网中零序电流大小, 以此来确定漏电现象是否发生, 实现对煤矿电气漏电的有效保护。

2.3 煤矿电气短路问题

短路是煤矿电气常见的问题, 因此, 国家出台的安全规程中对短路问题进行了重点强调, 煤炭行业也将煤矿电气短路保护看做是确保安全的三大保护手段之一。如果出现煤矿电气短路则很容易造成煤矿电气的直接伤害, 而且短路的热效应和电火花会引发井下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因此, 应该加强对煤矿电气短路的控制。当前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在变电所、配电点和煤矿电气附近安装短路保护器, 对煤矿电气的过负荷和漏电实施及时地保护。煤矿电气短路保护工作应该从配电系统接线方式上采取措施。其做法是从煤矿变电所的低压母线上直接配电至末端用电设备, 使配电系统的级数降至最少。这样就可使两级短路速断保护的整定值相差较大, 从而保证了上、下级速断保护的选择性。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当直配线路较短时, 同样存在越级跳闸现象。此外, 煤矿电气短路保护还应该在配置上采取措施。其做法是按正常要求采用多级配电系统, 在各级线路的保护上采取除最末级线路外, 其以上各级线路都装设只有限时短路保护及定时过流保护两种。

2.4 煤矿电气无功补偿问题

无功补偿是电力网运行和电气设备功能发挥的重要保障, 目前煤矿地面变电所普遍采用在6 k V母线装设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这有利于煤矿电气的正常运行。通过无功补偿可以提高系统功率因数, 避免系统的传输功率增加;线路电流增大;线路损耗增多;电压降增大, 电能质量下降;设备利用率低问题的发生, 达到降低损耗, 设备潜力, 实现煤矿电气安全与功能的目标。

3 结语

综上所述, 煤矿电气是整个煤矿生态体系和监控体系的关键部分, 如果出现煤矿电气的故障隐患和安全问题, 不但会导致煤矿电气失灵, 而且会直接造成煤矿事故, 对生产、人身带来巨大的影响。应该对煤矿电气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 确定煤矿电气常见故障的原因, 探寻煤矿电气维护的新方法, 在预防煤矿电气故障的同时, 实现对煤矿电气安全的保证, 进而加速煤矿生产和安全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安全隐患问题 篇9

目前, 全国各省质监系统共出动检查人员99 888人次, 检查企业67 515家, 累计发现安全问题和隐患41 099个, 已落实整改28 552个。

各省级质监部门累计检查重点企业1 770家, 累计发现安全问题和隐患1 846个, 已落实整改1 267个, 整改率68.6%。发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主要包括:隐患排查和治理问题381个、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执行问题286个、操作人员持证上岗问题259个、使用登记问题215个、定期检验问题206个、现场操作记录问题179个。

各县市级质监部门累计检查企业65 745家, 累计发现安全问题和隐患39 253个, 已落实整改27 285个, 整改率69.5%。发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主要包括:定期检验问题8 837个、使用登记问题6 324个、操作人员持证上岗问题5 256个、隐患排查和治理问题4 990个、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执行问题4 948个、设备及安全附件和保护装置日常维保及检查问题3 935个、现场操作记录问题2 767个。

安全隐患问题 篇10

1护理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因素

(1) 由于神经内科护士工作量大, 个别护士不按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或未严格执行医嘱; (2) 业务知识缺乏, 工作经验不足, 技术不熟练, 难以胜任较复杂的操作。抢救中仪器、设备出现故障, 延误患者的抢救等; (3) 缺乏有效的医患沟通, 如个别护士沟通技巧差、态度恶劣, 导致患者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甚至引起病情恶化等严重后果; (4) 法律意识弱, 不重视护理记录。护理记录失实, 出现主观判断和推测字句, 或未按照病情发展的真实程度记录。护理记录不及时, 重点不突出, 护理记录不能反应病情相关特点, 缺乏一定的完善性和连续性, 甚至医师与护士的记录相互矛盾。

1.2 患者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 并伴有意识、感觉、运动、认知障碍, 且常伴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病情复杂, 病程长, 如得不到家庭的有效支持, 包括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 常产生悲观绝望情绪。

1.3 意外伤害

(1) 跌倒、坠床。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常伴有肢体活动不便或意识障碍, 易产生平衡失调从而导致跌倒或坠床。家属对使用床栏和约束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擅自取下导致患者烦躁时坠床。环境因素如地面湿滑、过道障碍物、坐凳不稳等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跌倒。 (2) 皮肤受损。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者, 由于大小便、汗液等长期剌激, 加上因卧床使局部长期受压极易引起压疮。偏瘫肢体感觉障碍, 对热、痛觉反应不敏感, 在实施治疗或护理中易被中药烫疗、热水袋等烫伤。 (3) 误吸。神经内科患者可伴有吞咽反射功能减退, 部分老年患者咀嚼功能下降, 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即下咽, 极易发生吞咽困难、呛咳, 甚至窒息死亡。 (4) 走失。部分患者因脑细胞受破坏、思维紊乱、痴呆等, 离开病房后极易走失。

1.4 管理层因素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 管理制度不完善, 无各种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或未组织演练等均会导致不安全的后果。

2防范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 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严谨的工作作风, 要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责任心, 提高护理意识。 (2) 护理人员应加强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不断学习先进知识, 对技术的操作性有一个安全的保证。有针对性地参加各项技术考核, 提高自身观察力、判断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3) 护士应据患者不同病情和个体差异充分利用晨晚间护理、工休座谈会、入院介绍、健康教育、各种操作、医疗检查前与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充分的沟通, 必要时签字。同时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改进工作。神经内科患者病情重、病程长, 患者或家属可能出现过激语言和行为, 护士与其沟通时要注意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 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谅, 以实际行动感动患者, 以提高患者对工作的满意度。 (4) 要求护士学会从法律角度对护理文件进行保护, 按相应的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进行保护。禁止对所写的护理文件进行涂改和漏记, 保证记录的连续性。不断地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护理人员需认真学习相关法规、条例。

2.2 防止意外伤害

(1) 据患者需要, 在病区墙壁上安装扶手, 病床加上床栏, 保持地面干燥、清洁, 防滑工作尤为重要, 防止摔伤及其他意外发生。生活上多关心和帮助患者, 对行动不便或步态不稳者, 嘱其在家属搀扶下活动, 锻炼。 (2) 长期卧床者应避免皮肤长期受压, 定期为患者翻身,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床单整洁, 必要时选择气垫床, 并定时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情况。对肢体感觉功能障碍者原则上禁用热水袋, 护士在为患者实施中药烫疗时, 要掌握药液的温度, 避免烫伤患者。 (3) 做好饮食护理, 为患者提供易吞咽、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少食多餐, 进食时间充裕, 进食体位合适, 进食时注意力集中。对于鼻饲患者, 每次鼻饲前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后方能操作, 鼻饲后30min内勿改变体位或吸痰, 以免呕吐、误吸。 (4) 对记忆力下降, 认知功能障碍或情绪改变患者, 要加强陪护, 留陪人24h专护, 同时随身佩戴识别卡。

2.3 健全、完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认真落实各种规章制度

督促护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及临床综合能力,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 使她们以充沛的精力积极投入工作中。对资历较低的护士进行培训。在工作中要不断鼓励护理人员, 指导护理人员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护士长每周必须检查护理文件书写情况, 严格把关。

3小结

护理安全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抓好安全质量管理, 不但是降低护理安全隐患的前提, 更是搞好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保障, 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3]。通过对安全隐患因素的认真分析总结, 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预案, 加强对护理安全问题的预见能力, 建立长效防范管理机制, 持续整改, 防患于未然, 力争做到医院工作中无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因此, 神经内科护士必须重视并随时评估本科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制定有针对性的、适合神经内科专业特点及老年病护理特点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才能确保护理安全, 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据专业特点, 有待广大护理同仁进一步努力。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问题,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马慧.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3) :108-109.

[2]杨燕, 邹家莉.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16) :170-171.

上一篇:飞行教学下一篇:风险防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