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夫生成语法

2024-05-07

加的夫生成语法(精选三篇)

加的夫生成语法 篇1

加的夫语法的创始人是Robin Fawcett, 该语法的理论根据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是Halliday理论中“词汇—语法”部分的一个变体。 (黄国文、冯捷蕴, 2002) Fawcett的研究深受其导师Halliday的描述性语法和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共同影响。在1980年出版的《认知语言学和社会交往》一书中, Fawcett明确指出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词汇—语法” (lexicogrammar) 应该具有Chomsky所说的“生成”性质。 (黄国文、冯捷蕴, 2002) Fawcett认为语言学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语法应该建立在生成的基础上。 (参见胡壮麟等, 1989:237) 该语法以语义为中心, 以系统为原则, 提供了描述性很强的系统的句法分析模式并构建了相当庞大的语义系统网络和完备的体现规则。同时随着它在计算机模型中成功地实现言语生成, 该语法也被认为是一种生成语法。 (黄国文, 2003:138) 。加的夫语法中的生成系统可追溯到1987年威尔士大学 (University of Wales) 成立的COMMUNAL研究小组, 在Fawcett的带领下该研究小组编写了命名为GENESYS的英文系统生成语法, 是一种能应用于计算机进行自然语言生成的语法。其目的是不仅能生成合乎语法语义的句子, 而且能生成合乎规范的对话甚至语篇语言 (Fawcett即出a) 。GENESYS自开编以来, 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已经达到可以和Halliday的NIGEL相提并论的地步, 并且在某些方面比之更为详尽和完善。 (林允清, 2005:150) Halliday (1994:xii) 在第二版的《功能语法导论》的前言中指出, GENESYS是目前应用于计算机的最大的语法之一。Butler (1993:4503) 指出, GENESYS是世界上最大的系统生成语法。

牛津大学语言学中心的林允清教授曾在“英文生成系统——GENESYS”一文中简明论述了GENESYS的设计原理、意义与系统网络以及语法和实现规则几个问题。另外该文详细示范并描述了一个小句经GENESYS的生成过程。通过对该文的阅读读者可以对GENESYS这一生成系统有初步的了解。该文主要通过对一个小句的生成过程的描述向读者介绍GENESYS中的一些内容。

2 系统功能语法的核心

不存在没有体现规则的系统网络。 (Fawcett, 1988:9) 一个有效的生成系统不仅能用来表达意义而且能将这些意义体现为句法形式。所以一套系统生成语法一般都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系统网络 (systemic network) , 用来提供所能表达的各种意义, 二是体现规则部分 (realization rules) , 用来将意义体现为形式。任何一种生成语法都在努力将体现部分表述得尽可能简明和全面。GENESYS中系统网络和选择构成语义 (semantics) , 而体现规则构成语法 (syntax) 。该语法超出了短语结构语法的层次单一性, 是一种把句法与语义联系起来互为补充的生成方法。 (Fawcett, 2009)

下图1展示的是系统功能语法的核心部分。从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系统功能语法中分别具有意义潜势 (meaning potential) 和形式潜势 (form potential) 的两部分:语义特征的系统网络和体现规则及潜在结构。图中按箭头方向所示:语义特征系统网络具有意义潜势, 成为意义的载体。从中选择语义特征项, 经具有形式潜势的体现规则及潜在结构操作生成形式。形式又反过来表达意义。从目前的研究方向看, 对系统功能语法的研究有“描述” (descriptive) 和“生成” (generative) 两种主要方法。 (黄国文、冯捷蕴, 2002) Halliday的研究侧重于描述方法, 而Fawcett的研究侧重于生成方法。图中显示的由形式到意义的部分就是语法中的描述部分。加的夫生成语法的任务是完成从意义到形式的这一部分。当然加的夫句法分析部分也是采用了描述的方法进行由形式到意义的诠释。

总之, 加的夫生成语法是由具有意义潜能 (Meaning Potential) 的系统网络控制的, 通过操作体现规则和利用潜在结构 (Potential Structure) , 生成自然语言。GENESYS正是利用具有意义和形式潜势的两部分 (图1右) 为生成机制来最终生成句子。

3 GENESYS中的潜在结构

加的夫生成语法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潜在结构。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以Fawcett的观点为基础 (参照2000:178-179, 220-224) , 对潜在结构在词组和字符串的体现规则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为保证小句成分按正确的顺序输出, GENESYS在体现规则中引入“位置”。这样每次进行成分插入时都带有“位置”标示。如M@7这个体现规则就要求在语法树中插入成分M (主要动词) 并把它放在小句结构中的第7位。小句正是这样通过成分的位置标示来确保小句的正确顺序。而对于词组和字符串来说, 在其体现规则操作中, Fawcett认为没有必要在每次插入成分时又各自进行位置标示, 因为构成词组和字符串的成分之间的位置基本是固定的, 没有变化的。他把这些有着固定顺序的单位成分的排列称作潜在结构。由于小句成分之间的位置顺序变化很大, 小句的潜在结构也是变化的。这里我们以词组和字符串为例来介绍潜在结构在加的夫生成语法中的作用。

潜在结构指的是有位置标识的成分的排列。 (Fawcett, 2000:179) 下面以名词词组为例, 介绍一下词组和字符串的潜在结构。由于构成名词词组的成分很多, 这里采用简化了的名词词组潜在结构。便于直观, 用树形图表示:

在生成一个名词词组时, 体现规则正是利用这样的潜在结构把其成分进行排序。例如通过体现规则生成的指示限定词 (dd) 、修饰词 (m) 、名词中心词 (head) 和后置修饰语 (q) 将按如图2所示的潜在结构中的顺序排列。这样就避免了像在生成小句成分那样在每次插入成分时插入位置标示。下面将通过对名词词组的生成过程的介绍来说明潜在结构在词组生成中所起的作用。 (参照Fawcett, 2000:299) 要生成名词词组:

第一步, 语义选择部分。进入系统选择thing特征, 它表达的是信念系统中的某一个物体, 而这个物体将在形式层上由名词词组体现。

第二步, 实现部分。名词词组的实现部分又可表述为两步:一是应用体现规则, 二是应用潜在结构。

同名词词组的生成过程类似, 其它词组和字符串的生成过程也是如此, 体现部分都会用到其潜在结构。潜在结构概念的提出使得体现规则操作变得简单, 不需要每次都对生成出的单位成分逐一归位。比如, 在完整版的GENESYS中名词中心词的位置总是在第64位。从理论角度来讲, 潜在结构是确定单位成分位置顺序的一条有效、省力的途径。实际上我们甚至能利用这个概念归纳出几种经常出现的小句潜在结构。

GENESYS语言生成中, 各词组或字符串的成分按潜在结构的“位置”排列, 那些没有被用到的潜在结构的成分位置是被计算机程序自动删除的。

4 结语

加的夫生成语法GENESYS是一部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英文语法, 以其相当庞大的语义系统网络和完备的体现规则为基本机理, 通过语义特征选择和体现规则操作实现语义向句法的生成, 该生成语法已经经过多年的计算机上的应用和调试, 不断得到补充和改善, 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生成语法。该生成语法超出了短语结构语法的层次单一性, 是一种把句法与语义联系起来互为补充的生成方法。因此这种模式在语义层上拥有大量的不同的意义, 而所有这些意义又都能在形式层上被系统地体现出来, 所有形式层的体现也都是功能性的。所以说加的夫生成语法提供了一种既满足形式又满足功能的双层语言模式。相比较悉尼语法, 加的夫生成语法的系统网络更缜密, 构造上秉承以语义为中心, 以系统为原则;体现规则部分更是填补了系统功能语法作为一种形式语法的不足。相比较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 它不需要重写规则来生成最初结构, 不需要转换规则来改变某个已经存在的结构。 (Fawcett, 2009) GENESYS只简单地存储语义特征选择项, 然后经过体现规则操作生成合适的句法单位、句法成分以及形式项来完成由语义到形式的生成过程。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加的夫语法的其中一大成果——相当完备的应用于计算机的自然语言生成语法GENESYS。

参考文献

[1]Chomsky, N.Syntactic Structures[M].The Hague:Mouton, 1957.

[2]Fawcett, R.P.A Systemic Functional Approach to Complementation in English[A].In Berry, M., Butler, C.S., Fawcett, R, R., and Huang, G, W. (Eds.) Meaning and Form:Systemic Functional Interpretations[C].Norwood, NJ:Ablex, 1996:297-366.

[3]Fawcett, R.P.The Communal Project and the Cardiff Grammar: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Selected Publications[J].Communal Working Papers No.9.Cardiff: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Unit, Cardiff University, 1998.

[4]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从结构主义到转换生成语法 篇2

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两个理论流派--美国结构主义描述性语言学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都曾引起现代语言学领域的革命.尽管转换生成语法激烈反对结构主义描述性语言学的`语言哲学思想,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转换生成语法和结构主义其实是一脉相承.

作 者:张硕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MAGNIFICENT WRITING 年,卷(期): ”“(12) 分类号:H0 关键词:结构主义   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  

加的夫生成语法 篇3

关键词:悉尼语法,加的夫语法,存在句

一、引言

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其中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和研究的是悉尼语法, 它也是系统功能学派的主流。系统功能语法的另一个分支是加的夫语法, 代表人物是福塞特。上世纪70年代早期, 福塞特在伦敦大学韩礼德和哈德森两位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他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这标志着加的夫语法作为系统功能语法一个新分支的产生。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福塞特在语言学理论探索方面与韩礼德是对立的,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对一些具体的学术问题, 他们的看法有分歧, 不同的分析方法也存在, 但大的理论框架是一样的, 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也是一致的。韩礼德自己也明确指出, 福塞特他们所建构的语法模式与他自己的语法模式都是基于同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

二、悉尼语法的存在句研究

韩礼德认为, 英语中共有六种反映人们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过程, 包括物质过程, 心理过程, 关系过程, 言语过程, 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他将存在句当作存在过程来分析, 存在过程表示的是某一 (些) 事物 (包括人) 的存在; 在这一过程中, 只有一个参与者, 即存在物。例如:

由上图可看出, 在存在句的句法语义分析上, There在句中充当主位, 但它是语篇主位, 人际主位还是主题主位?韩礼德认为, 从纯理功能的角度看, 每个分句的主位都应有表示概念功能的“主题主位”, 但并不是每个分句都有反映人际功能的“人际主位”和语篇功能的“语篇主位”。也就是说“每一个分句都必须包含一个而且只有一个主题主位”。根据韩礼德的这个分析, 例 (1) 中的主位就只能是“主题主位”。即:

韩礼德的存在句主位分析遭到汤普森、黄国文、朱永生和严世清等学者的质疑。汤普森注意到在经验意义上there“无表述功能”, 指出存在小句的主位应包括存在过程, 因为“存在”这一意义并不是由‘there’预示, 而是由“there”加上存在过程 (典型地由动词be体现) 预示”。

黄国文从韩礼德关于祈使句的主位分析方法中得到启发, 认为可以参照以动词原形领头的祈使句的主位分析方法, 把存在句中的be当作主题主位, there为语篇主位, there be为整个小句的主位:

朱永生和严世清也指出, 存在句中的There并没有概念意义, “它之所以出现在句首充当主位, 完全是结构上的需要。如果按照功能划分, 它应该被当作是语篇主位而不是话题主位” (即主题主位) 。

三、加的夫语法的存在句研究

存在句在加的夫语法中被称为存在型强势主位结构。福塞特认为存在句是地点型关系过程小句, 所以笔者在此只涉及地点类存在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

在加的夫语法中有4种强势主位结构:经验型、评估型、存在型与连接事件型。存在型强势主位结构中“强势”意为此类结构的主位的值得到强化。通过“主位引发语”把被强化的那个成分放在远离它原来的句首的位置, 从而使后接的成分得到突出和强化。如:

福塞特把存在句看作地点型关系过程小句, 所以对存在句的及物性分析采用了关系过程小句及物性分析所用的术语。“载体”取代了“存在物”, “地点”这一术语已是“参与者”角色. 下面的例子体现了悉尼语法 (SG) 和加的夫语法 (CG) 对由存在动词体现的过程及物性分析的差别:

(4) (5) (6) 都表达了‘某物 (不) 在某地’这一概念意义, 但悉尼语法却对它们进行三种不同的过程分析, 而在加的夫语法的分析中它们都是地点型的关系过程;“存在的事物”在前者中也被冠以不同的术语 (载体、存在物、动作者) , 而在后者中它总是载体;在前者中表示“地点”意义的成分有时被当作环境成分 (如 (5) (6) ) , 有时被当作参与者 (如 (4) ) , 而在后者中这样的成分总是地点型关系过程固有的参与者角色之一, 因为当人们说某个事物存在时, 总意味着它存在于某个地方。比较表明, 加的夫语法对此类小句的及物性分析更简单, 更具有概括性。

四、结语

本文回顾和比较了悉尼语法和加的夫语法在存在句方面的研究。比较表明, 加的夫语法在表达“某物 (不) 在某地这一概念意义的小句的及物性分析方面比悉尼语法更简单, 更具概括性。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英语语言问题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

[2]黄国文.存在过程的主位分析[A].胡壮麟, 方琰 (主编) .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进展[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106-119.

[3]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上一篇: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开展下一篇:企业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