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专项核心力量训练

2024-05-02

拳击专项核心力量训练(精选三篇)

拳击专项核心力量训练 篇1

1、拳击专项力量训练特征

通常我们定义的拳击专项力量是严格按照拳击专项技术需求的直接参与进行完成拳击专项技术动作的主要肌群发挥的力量。男子拳击专项力量训练就是让肌肉群在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时需要尽量要把专项技术动作结构完全或部分相结合。

1.1、拳击专项力量训练的解剖学特征

一般的拳击运动员的拳击技术动作主要有两大类肌肉群参与工作, 第一类是动作肌, 它主要以完成击打动作, 身体移动位移过程的动作, 肌群主要包括:蹬伸肌群为主的股三头肌、腓肠肌、臂大肌、缝匠肌;转动肌群为主的臂大肌、髂腰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腰方肌、腹横肌、竖脊肌等;以上臂打击肌群为主的前锯肌、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等。

1.2、拳击专项力量训练的生物学特征

一般的拳击运动员的拳击专项力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肌肉的技能形态, 肌肉能力、增强神经肌肉活动的调节速度等, 以达到专业力量的增长。拳击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增加肌肉的横断面和改变肌纤维的类型来增强力量的, 所以要发展快肌纤维的增长数量占主要比例。拳击专项力量训练也可以增加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调节速度。

2、男子拳击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的理论依据

总所周知, 人体的大腿肌肉是力量最强、体积最大的肌群之一, 不但对一个人的全身力量至关重要, 而且对身体的代谢水平也有很大影响。大腿肌肉包括前面的股四头肌、后面的股二头肌, 两侧的内收与外展肌, 其中最主要的是股四头肌与股二头肌。我们知道作为拳击运动不但要会打拳, 而且要善于移动步法, 有一个力量强壮的腿部肌肉, 就有一个稳固的下盘, 在进行拳击比赛中才能占据上风。

负重深蹲:基本方法是运动员站在开始位置把杠铃置于颈后肩上, 两手握住横杠的两端, 使杠铃重心两边平衡。

蛙跳:基本方法是两脚分开成半蹲, 上体稍前倾, 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两腿用力蹬伸, 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 同时两臂迅速前摆, 身体向前上方跳起, 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 两臂摆成预备姿势。拳击运动员通过蛙跳主要练的是股直肌。

快挺:基本方法是拳击运动员躺在垫子上, 头和脚同时用力抬起, 迅速做两头起的动作, 用双手去摸自己的双脚尖, 保证腿部伸直, 这主要锻炼拳击运动员的腹肌力量。

仰卧腿上举:基本方法是仰卧地板上, 背部紧贴地板, 两腿并拢自然伸直。使躯干和下背部紧贴在地上, 两膝稍稍弯屈, 两腿向上举起直至两大腿与躯干成垂直位。然后, 两腿慢慢放下。重点锻炼部位是拳击运动员的下腹部位和大腿上部弯屈肌群。

卧推:基本方法是仰卧凳上, 两腿微屈, 两脚着地, 双手正握杠铃, 握距稍宽于肩, 手臂伸直, 头正颈直。吸气后慢慢放下杠铃至胸部了。当杠铃轻轻接触胸部后, 再杠铃推起, 同时呼气。主要锻炼部位是拳击运动员的胸大肌和三角肌。

当然还有其他的训练方法, 比如:持哑铃击纸条、拉皮筋出拳、连续挥片、负重杠铃旋转主要运用抗阻力练习, 锻炼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出拳速度以及稳定性和准确性。

3、男子拳击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男子拳击运动员一般采用小重量、多次数、交替变速度的训练方法, 训练负荷控制在70%-80%。当然, 不同级别的运动员采取的力量大小也不同, 要区别对待。在实际的训练中要根据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进行调整。我们把每个训练周期定为三个月, 根据训练周期, 分为3个时间段。

(1) 第一个月为第一时间段, 训练内容是以发展运动员的专项基础力量为目的, 重点发展运动员全身大肌肉群的力量。主要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为:深蹲、半蹲、蛙跳、快挺、卧推。

(2) 第二个月为第二时间段, 训练内容是以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训练阶段, 并且有针对性的发展与拳击出拳相关性高的肌群。主要训练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方法为:持哑铃击吊绳、等张拉皮筋出拳、连续挥片、负重杠铃旋转。

(3) 第三个月为第三时间段, 训练内容是以专项投掷力量, 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快速力量, 重点是将力量素质与专项动作相结合。主要投掷力量训练方法为:实心球对墙平推、不平衡条件下胸前抛接实心球、不平衡条件下拉皮筋练习、持哑铃快速空击等。

通过训练男子拳击运动员的立定跳远成绩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本周期的力量训练法对男子拳击运动员的跳远成绩有明显的提高。通过训练男子拳击运动员的60秒仰卧起坐成绩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拳击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法对男子拳击运动员的60秒仰卧起坐成绩有明显的提高。通过训练男子拳击运动员的抛铅球成绩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拳击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法对男子拳击运动员的抛铅球成绩有明显的提高。通过训练男子拳击运动员的20秒击打沙袋成绩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拳击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法对男子拳击运动员的20秒击打沙袋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4、结论

男子拳击运动员在实施了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后, 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显著提高, 说明与常规的一般力量训练法相比, 专项力量训练法对于提高男子拳击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有明显的优势。通过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后, 可以有效提高男子拳击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和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山.论力量专项化训练的结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4) .

[2]李龙.武术散打力量新探[J].搏击.武术科学, 2005, (10) .

拳击专项核心力量训练 篇2

1、研究目的

400米栏作为一项综合技术要求较高的运动形态,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动作姿势要求较高,确保其能够保持对身体的高度控制能力。这样,身体在良好的控制下有助于发挥出技术的优势与技术价值,是对传统运动体能训练的一个有益补充环。在这一价值充分展现下,专项力量训练正在逐渐被应用到400米栏运动中,关注度逐渐提升。这一训练内容的根本目的是增强400米栏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为运动员稳定发挥提供保障。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在图书馆、互联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信息资源载体,搜索关于400米栏专项力量训练的相关资料。对资料以及数据进行整理,结合研究内容加工与运用,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相关支持。

2.2、实验法

测试者为我校不同阶段6名男女子400米栏运动员。这6名运动员由同一个教练员指导训练(训练时间不同),每周专项力量的训练课时为4课时,共计16周。将实验法开展前与开展后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对比数据以及专项力量训练所发挥的实效。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速度力量训练结果分析

速度力量训练当中,可具体划分为速度以及速度耐力两个方面的内容,速度是保证成绩的关键,速度耐力则是运动员在短时间之内保持良好运动形态的基础。本次所采用的速度力量训练具体方式如表1所示:

根据速度力量训练的内容,对其进行系统性训练。通常在进行400米栏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往往节奏会发生混乱。究其原因,主要是前后200米的跨栏速度分配不均匀,栏间节奏发生变化。在训练的过程中,对其前后不同距离训练速度测试,经过计时发现经过速度力量训练之后,速度明显明显提升。

3.2、力量耐力训练结果分析

力量耐力训练是以血液循环以及氧运输能力作为核心,强调的是一种身体机能的转化方式。循环训练不仅仅能够应对不同的专项练习内容、肌肉练习等,还能够有效协调整个运动员肌群组织的力量,对氧功能系统具有积极的而推动价值。对6名运动员进行力量方面的耐力训练,目的是在400米栏运动中保持足够的耐力,满足成绩提升的具体要求。力量耐力训练方式如表2所示:

经过练习之后,运动员的力量耐力相较于专项力量训练之前相比具有明显提升。通过系统的练习,有助于运动员对力量的掌握以及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3.3、绝对力量训练结果分析

绝对力量训练的方法在整个专项力量训练中,作用及价值显著。这种训练方式,能够改善运动员的肌肉协调能力。同时,在开展训练的过程也应该增加负重的比例,以便于提升运动员绝对力量的掌握状况及能力。具体训练方法如表3所示:

在完成速度力量训练、力量耐力训练以及绝对力量训练之后,通过不同方法的整合以及具体实践,6名400米栏运动员的力量控制具有明显提升。结合实验法,对专项力量训练前后进行测试,得出的对比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依据上表当中的统计数据分析发现,其中开展400米栏专项训练之前所有运动员的成绩与训练之后的运动员成绩相比较而言具有小幅度提升。充分展现出专项力量训练在这一项运动中的价值,以专项力量为训练核心是整个训练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环。短时训练效果已经充分展现,长期训练对促进400米栏运动的发展效果显著。

4、研究结论与建议

4.1、研究结论

结合以上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发现,6名400米栏运动员进行短期的专项力量训练之后,无论是肌肉的形态、人体机能还是各项素质都有明显的提升与改善。对专项力量训练前后的成绩进行对比也可以发现,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成绩出现明显小幅度提升,证明专项力量的训练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专项力量训练对于400米栏运动员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显著,在将力量进行划分与分阶段练习后,效果明显。

4.2、建议

对于400米栏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当中可以采取专项力量训练为核心的训练方式,将这种方法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当然,专项力量核心训练的开展也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由难到易的训练阶段,把握训练的数量与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为400米栏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骥,张文博.核心力量对青少年男子400米栏运动员成绩的影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5:26-27.

[2]谷志军,韩志江.浅谈400米栏的训练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219.

[3]黄大勇.400米栏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方法手段[J].田径,2015,03:50-51.

拳击专项核心力量训练 篇3

1 女子体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基础

1 . 1 核心力量训练概述

人们身体内部核心肌肉的深部小肌肉具有的稳定、平衡的力量就叫做核心力量。核心力量的早期训练内容就是培养核心肌肉的稳定性,训练目的是为了培养运动员基本的运动能力,包括了运动速度、运动的灵敏性、运动的协调性等能力。核心力量的训练属于特殊力量训练的一种,训练的原则和普通训练原则相同。通常情况下,女子体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的训练都是徒手,或者借助各类训练仪器及方法来对运动员身体的核心肌肉加强训练,以此增强体操运动人员的核心力量以及提高其竞技能力。核心力量的训练是一种现代化体能训练手段,这种训练不仅仅只应用于体操训练当中,也能在其他体育项目训练中运用,尤其是一些力量训练项目。

1 . 2 核心力量训练的分类

通常,核心力量的训练可以划分为非稳定训练与稳定训练两种。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较多,主要包含了平衡板练习、各类垫上练习、泡沫筒练习、滑板练习、气垫练习、悬吊带以及瑞士球练习等。

竞技体操指的是体操运动人员根据一些特定的比赛规则,在固定条件下来完成各类难度较大的动作,然后会将这些高难度的工作编排成为连贯动作的一种竞技运动。体操竞技比赛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动作的新颖程度与难度,简单来说就是体操运动员将既新颖、难度又大的体操动作,经过创新、编排之后形成高标准的连贯性动作,并且具备较好的稳定性。近几年来,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运动员的动作难度系数不断增加,这就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能够更科学、更系统地培养女子体操人员的身体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核心力量的训练得到了广泛应用[1]。

2 女子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

2 . 1 训练要遵循因材施教

曾经有科学测试表明,人体的活动有一定的生理惰性,不管是人体肌肉,还是内脏,皆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发挥出其最大能力。因此,体操人员在接受训练前,务必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而训练的强度也应当按照从轻到重、从简到繁的原则进行调节,不可盲目进行训练。与此同时,体操运动员的性别、年龄、智力、心理活动、训练水平以及体力等方面皆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体操人员在接受核心力量训练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差异因素进行侧重。例如:年龄低于13岁的体操人员,可以侧重训练其柔韧度与速度;年龄高于十二三岁的运动员便可加强身体力量的训练,以此促进身体骨骼肌肉横向的发展,从而增加运动员的力量。

2 . 2 核心力量训练的要求要高、训练要严格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女子体操人员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强。所以,体操教练制定出严格的训练计划,让运动员遵守训练的制度,严格对体操人员进行训练,从而达到专项素质训练的要求及目的。训练不能无指标、无计划、无分寸进行。此外,面对不同的训练情况,也要保证训练的质量始终如一,尤其能够在运动员处于困乏、疲劳的状态时,切记不可松懈,更要一鼓作气加大训练力度才能保证训练效果。

2 . 3 注意女子心理和身体特点

女子体操人员的年龄和身体素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关研究显示,16岁左右的女子,其骨骼发育正好处在完善期,在这个状态下的人才能接受强度、负荷较高的训练。我国女子体操人员和国外的相比较,我国的运动员年龄偏小,训练的时间相对较早,因此,我国女子体操人员的受伤率较大,尤其是踝关节处的受伤机率最大。此外,少年运动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经过长时间连续训练之后其注意力很难集中,会使运动员的大脑疲劳、情绪降低,从而严重影响了训练的效果。因此,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时候,训练的方法要科学、合理、多样,教练要根据运动人员的心理情况、身体情况随时更换训练方法,并控制训练的负荷量,以此吸引运动员的注意力,有助于提高训练质量。

2 . 4 有针对性的对运动员进行训练

女子体操运动员训练的内容应当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展开。在体操竞技比赛中,赢得比赛的关键因素就是要有力度、动作要稳、动作要新颖、难度要高、具有美感。其中,力度就是女子体操专项素质训练的核心,因此,教练应当侧重训练运动员的动作力度。对于一些上肢力量较为薄弱的运动员,要加强上肢力度训练,下肢力量薄弱的运动员就应当重点锻炼其下肢的力量,运动员可以采取蛙跳、深蹲的方式来锻炼;如果运动员的肩部柔韧性较差,就要加强柔韧性训练。有针对性的训练,才会让每个运动员的不足之处得到完善,从而促进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3 女子体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

3 . 1 设计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案

设计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案十分关键,其设计流程如下:第一,对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以及专项技术进行测试;第二,制定出初步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案,并对训练方案的实施进行动态监控;第三,诊断操作动作技术;第四,调整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案;第五,实施已经调整过的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案,直到训练周期的结束。

3 . 2 女子体操人员的专项素质核心训练

专项素质指的是在人的中枢神经控制下,身体在运动状态下表现出的和训练、比赛相关的素质。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是由其自身的专项能力来表现,专项能力和专项素质关系密切。因此,教练在培训的过程中,始终将提升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为训练的核心,十分注重培养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并在专项素质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运动员核心能力的训练与练习,并且根据我国体育总局的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所颁布的体操运动员动作等级的规范及评价标准,对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进行考评。

4 核心力量训练的关键

要想提高女子体操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效果,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运动员在练习一条腿的转体动作、倒立动作或者环跳动作的时候要保持身体平衡与旋转过程当中的旋转轴。运动员通过核心训练,使其竖脊肌群的力量得到提高,另外,运动员在完成围绕纵轴旋转时,要确保动作准确。运动员在练习上肢、下肢的动量转移时,要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巧用地面反作用力,协调肢体。

第二,运动员在完成各种高空旋转、翻转的动作,例如人体翻腾、人体扭转等动作的时候,必须要结合自身强大的核心力量来完成。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够使运动员的核心肌肉具有更好的控制感从而确保运动员完成各类空中动作。运动员核心力量的稳定性训练,需要运动员机体的多种肌肉配合,这不但需要运动员的单个肌肉进行工作,而且也需要其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共同协作。稳定性的训练大大提升了运动员身体的稳定性,帮助运动员在运动中精准的协调身体肌肉,增强了运动员身体的核心稳定性,也减少了运动员的能量消耗,延长运动员动作稳定的时间,进而提升了其专项素质。

第三,运动员完成动作后其身体着陆被压缩、扭曲,这时运动员的身体压缩载荷较大,相当于运动员体重的10倍左右,着陆的重心不稳,将会使运动员整套动作作废。加强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强调了对运动员身体的平衡力、稳定力的训练,提升运动员的动作稳定性。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够锻炼运动员的核心肌肉群稳定其身体重心,增强运动员上下肢体的共同协同力量以及稳定性,进而提升运动员身体素质[2]。

5 结语

总而言之,体操竞技比赛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快,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若要取得优秀的成绩,必然要加强自身身体素质及专项能力的训练,借助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项素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过硬,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会对自身的竞技比赛带来积极的作用,一些运动员过早的离开体操队伍,就是因为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不高,难以完成更多的高难度动作。因此,女体操教练要制定一个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案,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展开核心力量的训练,从而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专项能力。

摘要:目前,体操运动已经成为了世界体育中的一项重要竞技,并且已经得到迅速的发展。随着国际竞赛体系的不断得到完善、竞技比赛要求越来越高,这对运动员及其身体素质来说,又将面临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当代的体育竞技比赛中,女子体操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现如今,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较小,因此,对女子体操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十分必要。该文主要研究了核心力量在女子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中的效果,以期帮助体操运动员提高自身专项素质,为其取得优秀的竞技比赛成绩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体育暴力问题下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