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教育

2024-05-21

羽毛球教育(精选十篇)

羽毛球教育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羽毛球教育,体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 羽毛球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运动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的研究表明, 在山东的羽毛球教育与其他的如田径、游泳等教育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项目不仅配备有专业的一线教练员, 一般还配备了二线教练员, 而羽毛球一线教练员都出现相对不足的情况, 更别说二级教练员了, 这会很大程度上阻碍羽毛球项目的训练水平以及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山东12所高职院校发放问卷, 以期更好地了解山东羽毛球的发展现状, 为相关的教育人员提高羽毛球教育提供参考。

一、材料和方法

选取山东包括潍坊职业学院、济南职业学院、临沂职业学院在内的12所高职院校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

(一) 问卷发放情况。

共计发放问卷1, 300份, 其中学生1, 200份, 老师100份, 其中学生问卷共收回1, 023份, 回收率为85.3%, 问卷的有效率100%;教师方面, 由于各个学校师资力量不同, 因此对教师发放问卷各个高职院校的发放数目不同, 同时其中包含了非体育专业的教师, 其中发放10份问卷的有6所, 发放8份问卷的3所, 发放6份的有2所, 还有一所发放了4份问卷, 共计收回问卷92份, 回收率92.0%, 有效率100%。

(二) 问卷可信度检验。

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先对所要调查的12所高职院校进行预调查, 在每个学校中随机抽取10名同学, 采用克隆巴赫系数进行问卷同质信度的检验, 然后通过SPSS进行数据处理, 克隆巴赫系数为0.8314, 证明所调查的问卷是可信的。

(三) 统计分析。

回收得到的问卷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和简单的分析并采用SPSS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随后进行因素的分析, 针对问卷数据采用单变量频数分析法, 以期从数据中找到问题的所在, 得到分析的最后结论。

二、结果

(一) 12所高校羽毛球课程设置情况。

对12所高职院校羽毛球课开设情况的调查发现, 在12所调查的学校中, 有6所学校没有开设普修课, 有9所学校没有专选课, 10所学校没有副选课。普修课课时大多是12学时, 专选课一般会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而不同, 一般以144学时和72学时为主, 而副选课大多是36学时。在开课学期的设置方面, 大部分学校将普修课安排于大二的上学期, 而大部分的学校会将专选课以及副选课安排于大三的上学期或者下学期, 见表1。

(二) 12所高校羽毛球教师的师资力量。

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师资力量, 而教师学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因此对40位羽毛球教育相关的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到了总数的45%, 本科生占到了50%, 专科占到了5%, 见表2。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本科和专科学历相关的羽毛球教师为高教龄的老教, 并且多数不是专修羽毛球的毕业生, 常常是后期经过自学爱好或进修进而从事羽毛球的专业教学。

(三) 学生的兴趣程度。

通过对山东省各高职院校学生对羽毛球课程的喜欢程度调查, 结果表明:83.9%的学生选择了喜欢羽毛球运动, 并有15.3%的同学选择非常喜欢。但值得注意的是, 有11.0%的学生选择无所谓, 有4.5%的学生并不喜欢这项运动, 见表3。可见羽毛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总体来看, 山东高职院校羽毛球课的开展情况较好, 但是在课程设计的合理性, 以及开设学时, 开设时间上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山东省高职院校羽毛球的师资队伍学历水平较高, 但在专业程度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很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山东省高职院校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程度较高,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喜欢和持无所谓态度的同学, 可见在宣传上还存在欠缺。

三、解决对策

(一) 优化课程设置。

可以看出, 有部分学校意识到羽毛球的重要性, 同时增开了羽毛球的多种课程。同时值得重视的是, 一部分学校无专选和副选课, 甚至很大一部分学校没有开设羽毛球的相关课程。同时, 山东各高职院校羽毛球的开课时间较晚, 一般在第3学期或者第5学期, 这将影响学生尽可能早接触羽毛球时间。总体上讲, 各校安排羽毛球课时数少, 整体要给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让路。

针对羽毛球不受重视, 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的情况, 学校应适当提高对羽毛球的重视力度, 设定相应的必修课程, 增加其课时数, 尽早安排羽毛球课程, 可以通过选修课课程等多种方式来让同学们了解羽毛球。在教学的过程中, 在重视教学内容的同时对学生的竞技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发挥羽毛球运动具有的健身性、休闲性、竞技性、游戏性的属性, 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通过对40位羽毛球教育相关的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到了总数的45%, 本科生占到了50%, 专科占到了5%。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本科和专科学历相关的羽毛球教师为高教龄的老教, 并且多数不是专修羽毛球的毕业生, 常常是后期经过自学爱好或进修进而从事羽毛球的专业教学。因此在山东羽毛球教师的师资力量和教师梯度建设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可喜的是, 最近山东各个高职院校大力引进高学历羽毛球教师队伍建设, 一些学校甚至开始聘用专业的羽毛球教练进行训练, 其中不乏国家队退役成员,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战技术水平。但羽毛球专业的教师数量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所以必须加强羽毛球的专业师资的建设, 制定优惠的政策引进专业的教师和教练, 形成教师梯队, 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 促进师资队伍发展。

(三) 扩大宣传, 增加学生兴趣。

山东羽毛球是一个新兴的项目, 并且羽毛球进入高职院校的时间不长, 课程高校相关的教学课程的时间也很短, 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但是同学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很高, 调查喜欢的人数达到了83.9%, 因此这项运动的教育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让爱好者了解这项运动的乐趣和特点, 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 改变羽毛球学生热、学校冷的不良局面。

参考文献

[1] .潘耀斌.山东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山东省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4 (12) :1~6

[2] .王宏俊.辽宁省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 .张洋, 张东.关于高校羽毛球课教学的几点探讨[J].职业技术, 2012 (139) :81

[4] .张晓昌.高校普通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发展状况调查研究[J].内江科技, 2010, 1

[5] .滕占强、张元飞.对高校羽毛球技术教学与训练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1, 30 (2) :124~126

羽毛球教育 篇2

羽毛球是一项技术性、技巧性很强的运动项目,甚至对身体形态都起着积极作用,适合于各个年龄层次,所以现在已经成为社会上一项非常热门的体育休闲运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教”为主的包办式教学,学生自主练习较少,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当前国内外其它学科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方法已经从学生被动的学转移到主动学。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已经朝着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方向发展,如何使体育课的教学,变成学生主动的“我要学”,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习惯,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而得当的教学法就能适应这一要求。正手击高远球技术,动作难度较大,要想正确地掌握这项技术,首先要对其技术的各个环节有较详细地认识,明确关键环节的动作要求。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必须采用解决关键环节的针对性较强的练习方法。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研究对象和测试内容方法与标准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四川大学2006级体育公共课羽毛球专选班,随意抽取的1、2男生教学组。1组为徒手摹仿练习组(对照组),2组为主动持球练习组(实验组)。

2.1测试内容

正手击后场高远球的技术达标和技评。

2.2测试方法与标准

统一考试标准制定,并且每次组织两位老师一起考试。

达标:站位、准备动作、引拍、挥拍、击球、随挥等动作基本正确;引拍、挥拍、击球动作的发力,部位及顺序基本正确。在10次击高远球中,击中6次视为及格;10次击球可击中9到10次视为优秀;其他情况在10次击球中可击中6到8次,视为良好。根据击球动作、拍面情况以及击球发力情况,还要考虑击球的弧度、速度、落点等情况综合分析,然后定性分析,定量打分。

通过对两所高校共72名学生进行测试,可以看出在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击球率与击球效果等动作考核结果有显著差异。并在两所高校共72名学生中做了关于击球率和学生在学习正手击后场高远球难易程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学习掌握高远球的动作技术中对照班和试验班有显著差别。对传统教学模式和创新性教学模式优缺点的比较与分析

3.1自我持球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对学生动作技能掌握情况的分析

在这两所高校体育公共课羽毛球专项教学中,自主持球创新的教学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长期无法有效解决的学生在学习时的诸多问题,解决了在动作的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学生注意力总是无法有效合理分配问题,解决了在传统教学时,学生动作的击球率低下等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每一项技术环节,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创新式教学研究发现,该创新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羽毛球技术的速度,使缩短技术教学周期成为现实。

3.2创新性教学模式解决了初学者击球动作和击球率普遍低下等问题

初学者在练习击球时,通常依靠大肌肉群的发力,导致能量大量的损耗,最终传给拍子的能量很少,击球时拍子的速度很小,球飞行路线短,从而无法将球击远。通过学生主动持球自抛自击的方法对手臂的内旋以及手腕的展、收等一些小动作的闪动发力练习,就可以将球击远,通过多次练习使学生很快克服大肌肉群击球的错误动作,同时也使击球动作变得放松协调起来,使能量的传递得以进行,再辅助以步法练习使学生对高远球的掌握更加牢固。由此可见,掌握羽毛球技术动作中的小肌肉群爆发性发力这一关键要点,使学生在正手击后场高远球的击球质量大大提高。在解决教学中初学者击球动作击球率普遍低下的问题上效果良好。

3.3通过对创新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提高学生体质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更好的效果

虽然羽毛球选修课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选课,但每个学生的基础多少都会有些差别,每个人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协调性都是不同的。从这方面讲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让每位学生都掌握好羽毛球技术是教学的首要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羽毛球的运动技术方面看,对人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协调性有较高的要求,如何让身体素质、协调性差的学生更好的掌握羽毛球技术一直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针对正手后场高远球,突出发力的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性要求就低了很多,这使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更好的学习羽毛球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动作的击球效率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就可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有效的思考动作,使学习更有针对性,能够带着问题去练习。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就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如此良性循环就体现了对发力的教学方法更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好羽毛球,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兴趣。结论

通过对正手后场高远球教学方法的研究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击球动作击球率普遍低下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主动性;实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练习场馆、练习密度、持球练习时间、练习主动性等诸多难以协调的问题,在教学练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欲望,持球练习时间占到了总练习时间的80 %以上;占用场馆面积小,而练习密度大幅提高;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诸多弊端,显著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极大地缓解了教师授课的压力,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羽毛球教育 篇3

sport教育模式初中羽毛球教学运用1Sport教育模式概述

1.1引入sport教育模式的原因

教育一直是我国政府重视的首要问题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日益增长,我国教育也在进行着积极的改革与创新。但是由于受到自身条件以及传统观念的限制,我国体育教育在改革创新方面一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现象,很难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一定的突破。因此,为了解决我国体育教学中的这一弊端,有关教育工作者积极的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将sport教学模式引入了我国体育教育中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模式等方式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增加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对于学校体育运动的展开以及体育课程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2Sport教育模式的内容

Sport一词来源英文,其所代表的中文意思就是运动,竞技,由此可见Sport教育模式其主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发展体育运动,组织比赛竞技。这种以体育本身特点出发的教学模式更加的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其可以充分的发挥出体育运动的真实性能,让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感受到体育带来的激情与魅力。具体来讲Sport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发掘体育本质属性。传统体育教学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过分的强调了体育教学的理论性以及规范性,消弱或者说是抹杀了体育运动的本质属性,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很难切身体会到体育本身带给人的愉悦感。而Sport教育模式引入后,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侧重突出体育本身的属性,将体育本身的休闲性健身性等多方面的功能属相凸显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领略到什么是体育运动。(2)进行人性化发展。体育运动是一项人与人之间进行的运动,其需要参与者进行语言以及肢体上的交流,因此开展体育教育应更加的注重人性化的发展,多参考学生的意见,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给予适当的人文关怀,而这也是Sport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2 Sport教育模式在初中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

2.1加强师生间交流,建立良性师生关系

羽毛球运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教育教学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限制,羽毛球教育的作用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将Sport教育模式运用到羽毛球教育中去,是对羽毛球教育教学的一次尝试性的改革,在应用的过程中其首先打破了传统的师生相处模式,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建立了良性的师生关系,具体来说体现在改变教师课堂地位,增加师生交流机会。与传统的教育教学不同,在Sport教育教学中教师仅仅是课堂上的引导着,其辅助学生进行羽毛球的竞赛活动,在过程中其仅仅进行简单的技术支持以及赛事的协调工作,这种课堂地位的改变,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在与教師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平等自由。

2.2引入情境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竞赛机会

进行竞赛式教学是Sport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般会将整个学期进行合理的划分,通过不断的竞赛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与应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在羽毛球教学中教师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践行Sport教育模式:(1)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进行角色的扮演。在一场比赛中需要大量的参与人员,这其中包括了运动员,裁判,记录人员等,在Sport教学模式中一切以比赛为主,因此教师应积极的进行比赛情境的模拟,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担任比赛中的各项职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比赛中去,还可以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有益的提升。(2)全程比赛制教学,合理安排比赛给学生更多的参赛机会。在进行比赛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将整个学期分为若干各部分,教师首先会为学生进行基础性的知识普及,当学生对羽毛球运动有了基本的掌握后比赛就可以正式开始。由于当前我国初中教学仍以大班制为主,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后让学生以小组内竞赛的方式进行第一轮比赛,在这一轮比赛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技术上的进一步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运动技巧。小组赛结束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的组织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这样的比赛一般会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加学生参与到比赛中的热情。在团队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整个学期的比赛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在羽毛球运动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2.3创新教学评估制度,体现人性化教学

Sport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的展开上坚持人性化教学,其在课程的教授以及学期的测评上都更加地侧重人本思想的应用,尤其是在进行教学评估的过程中其更加的注重评估结果的公平性以及公正性。为了做到这一点,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Sport教育模式进行全程的公开化,由学生对整个比赛结果进行记录,让大家对彼此之间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评估的公平性,让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估产生认可。

3总结

当前,我国体育教育教学仍在不断的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中,将Sport教育模式引入到初中羽毛球的教育教学中去,只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如何将其广泛的应用到各级高校的体育教育中去,仍需要各级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努力,结合当前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科学合理地对体育教育进行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选,郭宇杰,孙喜和. Sport教育模式以及目标的考察和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5):34-39.

[2]熊艳,马鸿韬.“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运动动机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6):49-56.

[3]邓蔚林,殷丹.乒乓球选项课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J].教育导刊,2011,(10):78-82.

羽毛球教育 篇4

1、概念界定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广义的 “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 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及体验, 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2、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优势

当今素质教育在全国各学校开展的如火如荼, 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德育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主要存在以下优势:

2.1、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与学生是在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下, 有效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坚持以“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为核心, 以德育教育为导向, 从而为培养德体兼备的好学生做铺垫。在教学中, 体育教师要运用适合本年龄段学生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与和谐, 消除隔阂, 增进感情交流, 为良好师生关系的营造创造条件。

2.2、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我们知道, 体育本身就是一门体验的课程, 通过各种练习能够培养学生顽强、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体育教师有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利条件, 师生之间的接触不仅面广、时间长, 而且影响深远广大。 学校体育具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 要结合体育特点,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活动和竞赛之中。

2.3、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

在体育教材版本众多, 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德育要素,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本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 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中, 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违背道德的品质进行完善, 对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的优秀的道德品质进行赞扬与鼓励, 从而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 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

3、德育在小学体育羽毛球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 要始终将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并研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寻求合理、有效的策略与方法。羽毛球运动作为一项特殊的运动项目, 在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

3.1、通过身体形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采用身体形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存在着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 但同时又有爱表现的个性。体育教师在教授羽毛球时, 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两个特点通过身体形态, 适当引导学生,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避免产生逆反心理, 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如, 在教授羽毛球发球技术时, 如果发现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 可以采用突然提高嗓音的方式, 或是轻轻走到该生面前轻拍学生, 以作提醒, 等学生能够进行课堂状态时, 可以适当的表扬下这位学生, 让其能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从而慢慢的改掉上课不认真的坏习惯。

3.2、通过亲身体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与其他学科在教学本质上存在着显著地区别, 因为,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学科, 学生要想有效的掌握运动技术, 就必须要承担一定量的运动负荷, 也就是说学习过程就是亲身体验的过程。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 让学生多体验, 从而在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 磨练意志, 这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在羽毛球教学中, 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能体现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亲身体验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 促进学生动作达到最后的准确有节奏, 并且技术动作优美舒展, 产生美感。

3.3、通过规则约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的特点是教学形式多样, 教学内容多变, 活动空间宽广,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规范性, 那么整堂课就会产生混乱的局面, 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及道德品质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要强调好课堂常规, 树立起课堂权威。比如, 在学习羽毛球搓球技术时, 个别学生会故意做出错误动作, 且影响了其他学生, 造成了不好的课堂氛围。对于这种违反上课纪律的学生要通过合理的批评教育让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要让他知道课堂是全体师生的课堂, 我们是一个集体, 一个人的不认真就会造成集体荣誉的损失。又如, 羽毛球教学比赛中经常会出现犯规现象, 因此, 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的熟知羽毛球竞赛规则, 用这些基本常规及比赛规则作为教学与训练的标杆, 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教育, 使其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3.4、通过合作交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知道,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交往很频繁, 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 个人与集体之间, 集体与集体之间, 并且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小组合作练习或是集体练习, 也就是说, 在体育课中有好多活动如果缺少了团体的合作与交流是很难完成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要不断启发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强调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比如, 在学习羽毛球高远球时, 经常会采用两人一组, 或是多人一组的形式进行, 要想取得良好效果, 学生之间就必须要不断地合作与交流, 通过交流达到相互提高。

3.5、通过情感共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尊重、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体现, 又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在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方面存在巨大作用。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 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摸透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 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与教育。特别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身体素质欠佳的学生来说,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不能采用打击的话语, 而是多采用鼓励的语言对他们进行教育, 让他们提高自信。比如, 在羽毛球教学比赛中, 体育教师可以采用独特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与学生共同探讨掌握技术动作的方法与技巧, 为其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与提高, 而且能够促进其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 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3.6、通过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当前社会, 素质教育大力提倡,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作为德育教育直接实施的我们, 一定要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因此, 在体育课羽毛球教学中采用树立榜样的方法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羽毛球技能的提升, 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首先, 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言行举止方面处处发挥榜样作用, 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受到德育教育, 其次, 要在班级中树立榜样, 依靠榜样去感染其他后进学生。因此说,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树立榜样在德育培养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结论

综上所述, 体育与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 充分挖掘德育教育的价值, 不仅能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 体育教师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根据学生的体育课堂表现判断学生此刻的思想、情感及个性行为, 并掌握其特点和规律, 从而因材施教。因此, 在羽毛球教学中应用德育教育, 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羽毛球技能及身体素质, 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摘要:我们知道, 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德育排首位, 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基础作用。在小学羽毛球教学中有意识地渗入德育教育, 能够促进学生养成优秀品质, 提升学生的羽毛球技术水平, 为今后能够全面发展提供有利保障。本文通过参阅大量文献资料, 根据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 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探讨德育教育在小学羽毛球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为同仁的教学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体育,羽毛球,德育,应用

参考文献

[1]蔡树林.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J].体育高教研究, 1994, (1) .

[2]李金华, 赵仙伟.学校体育渗透德育探析[J].中国学校体育, 2001, (4) .

[3]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学习羽毛球_打羽毛球 篇5

我们首先把羽毛球拍给放到了地上,随后就在做热身运动。做完了热身运动,老师又叫我们做基础动作,每个人都做50下,做完了就拿一箱球来练发球。我们先把身子往前倾,然后像运动员似的把球拍拿到了前面,手放到了后面,然后一转身,再把身子转直,眼睛朝上看,再挥拍上去,然后再转身,再继续。

我们陆陆续续的做完了基础动作,每个人都走过去拿了一箱球,然后找到一个点便把箱子放下了。

我先把手放在腰旁边,然后把球丢下,在球掉下来的同时,我迅速的把球拍挥了出去,然后再转身,这时候我的球拍正好放在肩膀上,一个动作就这样完成了。老师这时候回来了,他看了我发了几个球就跟我说我的动作不对,然后又教了我正确的方法。我们都打完一箱球了,于是老师又叫我和刘煜辰练发球,一个女老师把球扔给我们,我们就像发球那样打出去。其它的人练步法。

那个女老师叫我和刘煜辰每个人都要打20个球才能休息,而且还要过网。因为我比刘煜辰来这里的时间要长,所以我先来练发球,女老师把球扔过来,我就跟刚才一样的打了过去,这次我一直看着球掉到了地上,惊呆了。因为,我自己扔球练发球的时候通常都打得非常近,可老师扔过来的球我却打得很远。于是我就非常用心的打,结果我打的球都打得很远。虽然我很认真,但是我还是有些球没有接到。但是我非常高兴,心想:我进步的可真大。我一直打到了下课。

羽毛球史话 篇6

Walking down any street on a Spring or Summer's day, even when there's more than a whiff of a breeze on the air, you'd be best to keep your wits about you. This isn't a warning to watch out when crossing the road, or to ①steer clear of oncoming bicycles, but if you don't pay attention on your stroll you may discover a shuttlecock heading for your nose at lightning speed. Street games of badminton are common all over China and the sport is popular from the street right up to the top professional level. Badminton is the fastest racquet sport in the world, with shuttles reaching very high speeds. On June 3, 2005, Fu Haifeng of China ②set the unofficial record of 332 km/h.

在春日或夏日里,甚至是在空气里有着些许微风的时候,走在任何一条大街上,你最好都要保持清醒。这并非是在警告你在过马路时要小心或是要避开驶来的自行车,不过如果你在走路时不注意,你可能就会发现一个羽毛球正在以光速向你的鼻子飞来。在全中国,街头的打羽毛球活动司空见惯,而且这项运动从街头一直到顶级职业圈都受到了欢迎。羽毛球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拍类运动,球速非常高。2005年6月3日,中国的付海峰就创造了每小时332公里的非官方记录。

However, what seems like such a simple sport is enjoyed in many countries and has existed in varying forms throughout the world for centuries. In this issue of Sports we will be taking a closer look at the sport of Badminton which you may discover is not as familiar as you perhaps first thought.

History

Racquet sports played with a shuttlecock are most likely to have originated in Ancient Greece around 2000 years ago but there is also historical mention of the game in India, and during the Han Dynasty in China there is documentation of the game of Jianzi, which involves keeping a shuttlecock with a rubber sole from hitting the ground. People are still seen playing Jianzi regularly all over China and Asia today, and the game also exists in the West, but is more commonly known as 'Hacky Sack', and is played with a small stitched cloth sack loosely filled with beads.

The origin of the shuttlecock is somewhat unclear,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theories suggested that corks may have been used to store feathers, perhaps for storing writing quills. The object was probably used for throwing before batting, and in this way the modern shuttlecock was born.

In 16th Century Britain, the game had become a popular pastime especially among children. The game 'Battledores and Shuttlecocks' was popular enough to have become a nuisance on the streets where paddles (battledores) were used to keep the shuttlecocks off the ground. It is said the British then took the game to Japan, China, and Siam (Thailand) as they colonized Asia.

The development of Badminton as we know it today

According to some sources, the competitive sport of Badminton was invented by British Army officers in Pune, India, in the 19th Century, with the addition of a net and rules. As the city Pune was known at that time as Poona, back then, the sport then was also called this. In the 1850's, the soldiers brought the game back from Britain's colonies. The game acquired its current English name in 1860 from a man named Isaac Spratt who was a toy dealer from London, in a pamphlet written by him entitled 'Badminton Battledore - a new game'. The name 'badminton', comes from Badminton House in England, at the residence of the Duke of Beaufort where a new form of this game emerged in the 1850's.

In 1883 a slim book was published entitled 'Lawn Tennis, Croquet, Racquets, etc'. The book contained several pages on badminton which was described as 'Lawn Tennis with Shuttlecocks instead of balls'. People returning from India to England began to take the game more seriously and to play it competitively, and in 1893 the British Badminton Association was founded. In March 1898, the first Open Tournament was held.

Badminton becomes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During the 1930's, Denmark, the USA and Canada became popular followers of the sport and in 1934 the International Badminton Federation was founded, with the initial members including England, Wales, Ireland, Scotland, Denmark, Holland, Canada, New Zealand and France, with India joining as an affiliate member in 1936. Other countries in which the game was developing in popularity were Malaysia, Indonesia, and Australia. The first fully professional open badminton tournament was played in the Albert Hall, London, England, in 1979. In 1992 Badminton was accepted as a full medal sport of the Olympics at the 15th Olympiad in Barcelona.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运动却在许多国家中都受到了喜爱,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以不同的形式发展了数百年之久。在本期的《运动网》中,我们就要来更仔细地看一看羽毛球运动,也许猛地一看你会觉得熟悉,但你可能会发现那并非如此。

历史

用羽毛球来玩耍的拍类运动,最有可能是大约在2000年以前发源于古希腊,但是在印度历史上对这项运动也有提及,而且在中国汉朝的时候,就有文献记载了使一只胶底羽毛球保持不落地状态的毽子运动。如今,仍然会在全中国和亚洲看到玩毽子的人们,而在西方,这项运动也是有的,不过更多地被称为“踢包”,而且是用一个小布包来玩的,里面松散地缝进了几个珠子。

虽然有些说法指出,木塞可能曾被用来存放羽毛,也许是被用来存放羽毛笔,但羽毛球的起源多少还是有些不明朗。在使用拍子挥打之前,这个东西可能就是被用来抛甩的,而现代羽毛球就是以这种方式诞生的。

在16世纪的英国,这项运动变成了一种流行的休闲活动,尤其是在孩子中间。“Battledores and Shuttlecocks”这项运动极其流行,都成了街头上一项招人厌烦的活动了——满大街都是为了使羽毛球不落地而挥舞着的拍子(羽毛球拍)。据说,英国人随后在他们殖民亚洲的时候将这项运动带到了日本、中国和暹罗(泰国)。

当代羽毛球的发展

根据一些出处所言,19世纪驻扎在印度普纳的一些英国军官,在添加了一张球网和一些规则后,发明了竞技性的羽毛球运动。由于普纳市当时叫做“Poona”,所以那时,这项运动也是以此来命名的。在19世纪50年代的时候,士兵们将这项运动从英国殖民地带了回去。1860年,一个叫做艾萨克·斯普拉特的伦敦玩具商写了一本名为《新运动——巴德明顿羽毛球拍》的小册子,这项运动由此获得了其现在的英文名称。“badminton(羽毛球)”这个名字取自英格兰的巴德明顿庄园——博福特公爵的寓所,而19世纪50年代,这项运动的一种新形式就是在那里出现的。

1883年,出版了一本名为《草地网球、槌球戏、拍球戏等》的薄册子。这本书有几页就是关于羽毛球的,将其描述成了“用羽毛球取代圆球的草地网球”。从印度返回英格兰的人开始更加认真地从事这项运动并举行比赛,在1893年的时候“英国羽毛球协会”成立了。1898年3月,举办了首次公开锦标赛。

羽毛球风靡世界

在20世纪30年代,丹麦、美国和加拿大对这项运动趋之若鹜;1934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成立,创始成员包括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苏格兰、丹麦、荷兰、加拿大、新西兰和法国;在1936年时,印度以准会员的身份加入。而这项运动人气攀升的其它国家还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第一次完全职业化的羽毛球公开锦标赛,是于1979年在英格兰伦敦的“艾伯特演奏厅”举行的。1992年,在第1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羽毛球被纳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Badminton Lingo

Balk - Any deceptive movement that disconcerts an opponent before or during the service; often called a "feint".

Carry - An illegal tactic, also called a sling or throw, in which the shuttle is caught and held on the racquet and then slung during the execution of a stroke.

Drive- A fast and low shot that makes a horizontal flight over the net.

Drop - A shot hit softly and with finesse to fall rapidly and close to the net on the opponent's side.

Fault - A violation of the playing rules, either in serving, receiving, or during play.

Flick - A quick wrist and forearm rotation that surprises an opponent by changing an apparently soft shot into a faster passing one; used primarily on the serve and at the net.

Hairpin Net Shot - Shot made from below and very close to the net with the shuttle rising, just clearing the net, and then dropping sharply down the other side. The shuttle flight approximates the shape of a hairpin.

Kill - Fast, downward shot that cannot be returned; a 'put away'.

Net Shot - Shot hit from the forecourt that just clears the net and drops sharply.

Push Shot - Gentle shot played by pushing the shuttle with little wrist motion, usually from net or midcourt to the opponent's midcourt.

Rally - Exchange of shots while the shuttle is in play.

Smash - Hard-hit overhead shot that forces the shuttle sharply downward. Badminton's primary attacking stroke.

Wood Shot - Shot resulting from the base of the shuttle being hit by the frame of the racquet. Once illegal, this shot was ruled acceptable by the International Badminton Federation in 1963.

羽毛球术语

佯攻球——任何在发球之前或之中使对手措手不及的假动作,通常被称为“feint”。

持球——一种犯规战术,还被称为“sling”或“throw”,它是指接球后使之停留在球拍上并在随后出击时甩出。

平抽球——呈水平角度飞行过网的既快又低的击球。

吊球——在对手一侧贴近球网处迅速下落的技巧性轻击球。

犯规——在发球、接球或是比赛中违反比赛规则。

甩腕击球——手腕到前臂位置的快速挥动,将一个明显的轻击球变成更快的超身球来突袭对手;主要用在发球和拦网时。

发夹球——在紧贴球网处的下方击球,使之飞起,将将过网后急速下落到场地另一侧。球的飞行轨迹与发夹的形状相似。

扣杀——无法回击的快速下落球;亦称“put away”。

近网球——从前场击出后,将将过网并急速下落的击球。

推球——手腕力度不大而将球推出的轻柔击球,通常是在球网处或是中场处推向对手的中场。

回合球——在不是死球的情况下轮流击球。

扣球——促使球急速下落的过顶重击球。羽毛球中的首要攻击性打法。

扣球——球拍边框击打球底后形成的击球。以前被视作犯规的这种球,在1963年被国际羽毛球联合会认可为合理球。

Badminton Joke:

Two badminton players were standing at a bar, one said to the other: "You know, tennis players are such assholes!" A man walked up to them and with a mad look on his face said: "I find that statement offensive!"

One of the badminton players replied: "Oh, you must be a tennis player."

"No," the man said: "I'm an asshole!"

两名羽毛球选手靠着一张吧台站着,一人对另一人说道:“你知道,网球手就是蠢蛋!”一个男的朝他们走了过来,表情激动地说道:“我认为那个说法是在挑衅!”

羽毛球选手中的一人回复道:“噢,你肯定是一位网球手了。”

“不,”这个男的说:“我是一个蠢蛋!”

whiff /(h)wif/ n.一阵(风、气味等)

breeze /br1z/ n.微风

shuttlecock /`H7tlk4k/ n.羽毛球

badminton /`b2dmint9n/ n.羽毛球

racquet /`r2kit/ n.球拍

sole /s9ul/ n.脚底

stitch /stitH/ v.缝;缝合

sack /s2k/ n.麻布袋

bead /b1d/ n.珠子

cork /k5k/ n.软木塞

quill /kwil/ n.羽茎

bat /b2t/ v.用球棒击球

nuisance /`n( sns/ n.讨厌的人或东西

paddle /`p2dl/ n.桨状物

pamphlet /`p2mflit/ n.小册子

affiliate member 准会员

lingo /`liMG9u/ n.行话

disconcert /,disk9n`s8t/ vt.使为难;使慌乱

finesse /fi`nes/ n.精密技巧;策略

hairpin /`h^pin/ n.发夹

approximate /9`pr4ksimeit/ v.近似;接近

① steer clear of 避开;绕开

羽毛球教育 篇7

1. 1 引入 sport 教育模式的原因

教育一直是我国政府重视的首要问题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经济建设的日益增长, 我国教育也在进行着积极的改革与创新。但是由于受到自身条件以及传统观念的限制, 我国体育教育在改革创新方面一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现象, 很难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一定的突破。因此, 为了解决我国体育教学中的这一弊端, 有关教育工作者积极的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将sport教学模式引入了我国体育教育中来, 通过激发学生兴趣, 改善课堂教学模式等方式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增加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对于学校体育运动的展开以及体育课程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 2Sport 教育模式的内容

Sport一词来源英文, 其所代表的中文意思就是运动, 竞技, 由此可见Sport教育模式其主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发展体育运动, 组织比赛竞技。这种以体育本身特点出发的教学模式更加的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其可以充分的发挥出体育运动的真实性能, 让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 真正的感受到体育带来的激情与魅力。具体来讲Sport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发掘体育本质属性。传统体育教学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过分的强调了体育教学的理论性以及规范性, 消弱或者说是抹杀了体育运动的本质属性,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 很难切身体会到体育本身带给人的愉悦感。而Sport教育模式引入后, 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侧重突出体育本身的属性, 将体育本身的休闲性健身性等多方面的功能属相凸显出来, 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领略到什么是体育运动。 ( 2) 进行人性化发展。体育运动是一项人与人之间进行的运动, 其需要参与者进行语言以及肢体上的交流, 因此开展体育教育应更加的注重人性化的发展, 多参考学生的意见, 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 给予适当的人文关怀, 而这也是Sport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2 Sport 教育模式在初中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

2. 1 加强师生间交流, 建立良性师生关系

羽毛球运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其纳入教育教学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限制, 羽毛球教育的作用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将Sport教育模式运用到羽毛球教育中去, 是对羽毛球教育教学的一次尝试性的改革, 在应用的过程中其首先打破了传统的师生相处模式, 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 建立了良性的师生关系, 具体来说体现在改变教师课堂地位, 增加师生交流机会。与传统的教育教学不同, 在Sport教育教学中教师仅仅是课堂上的引导着, 其辅助学生进行羽毛球的竞赛活动, 在过程中其仅仅进行简单的技术支持以及赛事的协调工作, 这种课堂地位的改变, 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在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平等自由。

2. 2 引入情境式教学,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竞赛机会

进行竞赛式教学是Sport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一, 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一般会将整个学期进行合理的划分, 通过不断的竞赛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与应用,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具体来说在羽毛球教学中教师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践行Sport教育模式: (1) 进行情景教学, 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进行角色的扮演。在一场比赛中需要大量的参与人员, 这其中包括了运动员, 裁判, 记录人员等, 在Sport教学模式中一切以比赛为主, 因此教师应积极的进行比赛情境的模拟, 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担任比赛中的各项职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 既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比赛中去, 还可以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有益的提升。 (2) 全程比赛制教学, 合理安排比赛给学生更多的参赛机会。在进行比赛制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一般会将整个学期分为若干各部分, 教师首先会为学生进行基础性的知识普及, 当学生对羽毛球运动有了基本的掌握后比赛就可以正式开始。由于当前我国初中教学仍以大班制为主, 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 之后让学生以小组内竞赛的方式进行第一轮比赛, 在这一轮比赛中, 教师会对学生进行技术上的进一步指导, 帮助学生完善运动技巧。小组赛结束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的组织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 这样的比赛一般会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增加学生参与到比赛中的热情。在团队比赛结束后,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整个学期的比赛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在羽毛球运动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2. 3 创新教学评估制度, 体现人性化教学

Sport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的展开上坚持人性化教学, 其在课程的教授以及学期的测评上都更加地侧重人本思想的应用, 尤其是在进行教学评估的过程中其更加的注重评估结果的公平性以及公正性。为了做到这一点, 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Sport教育模式进行全程的公开化, 由学生对整个比赛结果进行记录, 让大家对彼此之间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评估的公平性, 让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估产生认可。

3 总结

当前, 我国体育教育教学仍在不断的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中, 将Sport教育模式引入到初中羽毛球的教育教学中去, 只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如何将其广泛的应用到各级高校的体育教育中去, 仍需要各级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努力, 结合当前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 科学合理地对体育教育进行改革与发展。

摘要: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素质教育在我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后, 如何有效地提高体育教育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就sport教育在初中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 进行简单的探索与研究, 希望以此为契机, 推动sport教育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推广。

关键词:sport教育模式,初中羽毛球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杨静选, 郭宇杰, 孙喜和.Sport教育模式以及目标的考察和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5) :34-39.

[2]熊艳, 马鸿韬.“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运动动机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3, (6) :49-56.

[3]邓蔚林, 殷丹.乒乓球选项课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J].教育导刊, 2011, (10) :78-82.

羽毛球教育 篇8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和体育内涵的扩大,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了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新大纲在课程结构、教材选用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调整,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学校体育的新发展,更好地使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与中小学的新大纲接轨,避免重复教学,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应从根本上摆脱旧体制的束缚,更新观念,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制定出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使学生终身受益为目的的切实可实的新教育模式。

体育教学、运动竞赛和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的三个组成部分,如何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从国际著名的通用公司等一些企业里流行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中得到启发,结合羽毛球运动特有的普及性、竞赛性、观赏性等特点,大胆地提出了“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大学羽毛球选项课实行教学、训练和科研“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改革实践,旨在提高学生体能、技能、个性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院其他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 教学、训练和科研“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设计

2.1 教育目的。

我们本着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终身受益为目的的原则,结合羽毛球运动具有的普及性广、竞技性强、视赏性好的特点,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通过羽毛球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羽毛球运动的历史和发展的趋势,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战术,熟悉羽毛球规则、裁判法,并能熟练运用到实践中,会看球、会打球、会做裁判,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会自我锻炼、自觉锻炼、科学锻炼的方法,最终达到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发展和终身受益的目的。

2.2 教学、训练和科研“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指导思想的内涵。

2.2.1“三位一体”的改革观。

是指对大学羽毛球选项课课堂教学,羽毛球俱乐部和校运动队的运动训练,以及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这3项职能,和围绕这3项职能所形成的相对独立的3种组织体系(课堂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科研)进行改革,将原先独立运行、自成体系的“三张皮”改造成三位一体的共同体。重点是实现条块有机结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起一个布局结构合理,教学、训练质量较高,办学效益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体育教育体系。

2.2.2“突出重点”的育人观。

是指教学、训练和科研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即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学是培养学生对羽毛球的基本技战术的初步掌握,训练是依靠培养出高素质的运动员实现“为校争光”、“为国争光”的目标,而体育科研更是以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和心理品质体现出科技的价值。

2.2.3“办出特色”的创新观。

是指积极探索我院如何“凭创新求特色,以特色求生存”的体育教育教学道路。具体是把羽毛球项目建设成为我院的特色项目,通过羽毛球特色项目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同时,提高教练员的科学文化培训,从而实现我院体育教育要创建特色体育项目,体育科研要贯彻科技方针,形成紧密联系训练实践的体育教育研究特色,并要在3—5年内抓出成效。

2.2.4“共同发展”的发展观。

是指从以往单一抓教学为中心转向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从而切实丰富我院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设计。

2.3.1“三位一体”教育模式课程体系的组织构架。

“三位一体”教育模式课程体系的组织构架是紧紧围绕这一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的内涵设计的,课题组把教学、训练和科研“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组织构架为金字塔式的三个层次的组织体系。

第一层次为全校大学生羽毛球选项课的课堂教学,是“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的塔基部分。羽毛球选项课的选修时间定为一年,主要面对大一、大二学生开设的课程。每学年的第一学期以羽毛球单打为蓝本,在发展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羽毛球运动发展史及发展趋势,基本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及羽毛球单打比赛的简单技战术配合;简述羽毛球规则和裁判法,通过羽毛球单打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战术水平和个人对抗能力,为第二学期的羽毛球双打比赛打好基础。第二学期在单打比赛的基础上发展双打比赛的技战术能力,以接、发球战术和攻防战术为主,结合系统地学习羽毛球规则和裁判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和掌握羽毛球的技术和战术配合,熟悉羽毛球规则、裁判法并能运用到实践当中去。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能做到既是参加者,又是执法者,更是组织者。

第二层次为大学生羽毛球俱乐部,这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成立的相对更高一个层次的构架,从而使我院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大学生羽毛球俱乐部主要是针对在羽毛球课堂上的学习了并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加,旨在进一步提高这些学生的羽毛球水平。羽毛球俱乐部的选修时间暂定为一年。另外,通过羽毛球俱乐部的活动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灵敏性,提高竞争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大学生在俱乐部中能不断得到锻炼,通过羽毛球运动的延伸,直接与社会体育接轨,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教学的高智力性、高知识性的优点,促进社会体育的科学化进程,如健身体育活动,群从体育竞赛,行业和部门的体育运动竞赛等。当大学生在这些社会体育运动中不断深入时,他们的社会行为能力就能得到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也能增强。

第三层次为校羽毛球运动队,也是教学、训练和科研“三位一体”教育模式金字塔式组织架构的塔尖,是在第二层次的羽毛球俱乐部里选拨最优秀者进入校羽毛球运动队进行专业化的训练,代表学校参加大学生省、市级比赛,为学校争光夺彩。

总之,“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的组织构架是紧紧围绕其指导思想的内涵的各方面,由单纯的课堂教学改为课内外一体和校高水平队递进的大课程体系,突出了“育人观”,更全面提高了人的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和心理品质,体现出科技的价值。我们通过这种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设我院羽毛球特色项目,从以往单一抓教学为中心转向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从而切实丰富我院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2“三位一体”教育模式课程体系的内容。

根据课程体系的组织构架,课程体系的内容也相应地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大学羽毛球课课堂教学内容;第二层次是建立我院大学生羽毛球俱乐部的训练,其教学内容是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要求,专门编写了大学羽毛球俱乐部训练大纲和训练计划;第三层次是校羽毛球运动队的训练,这是课程体系里最高层次的训练内容,采用专业队训练的内容,针对我院羽毛球运动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羽毛球运动队训练大纲和训练计划。

2.3.3“三位一体”教育模式课程体系中教学、训练和科研的关系。

教学、训练和科研在三个层次里的关系为:教学是始终贯穿于三个层次,是教育的根本;训练主要是针对羽毛球俱乐部和校羽毛球运动队提出的要求,是相对于教学来说,对学生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其中俱乐部采用常规的训练、校羽毛球运动队采用专业训练;科研是为教学和训练服务的,研究课程改革———研究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羽毛球俱乐部和小羽毛球运动队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和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研究课程改革的效果等。

3. 教学、训练和科研“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优势和效益

3.1 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认为,大学的体育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身体素质。要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带到社会中,为促进社会体育的开展发挥作用。同时应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促进运动文化的发展,贯彻健康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观念,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体育教学在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建立了科学的系统结构,保障课内课外的有机整合。

大学生羽毛球俱乐部使我院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羽毛球俱乐部的活动,学生培养了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了灵敏性,提高了竞争能力,促进了身心健康。大学生在俱乐部中能不断得到锻炼,通过羽毛球运动的延伸,直接与社会体育接轨,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教学的高智力性、高知识性的优点,促进社会体育的科学化进程,如健身体育活动,城市竞技体育竞赛,行业和部门的体育运动竞赛等。当大学生在这些社会体育运动中不断深入时,他们的社会行为能力就能得到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也能得到增强。

3.3 有利于推进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的改革和自身的发展。

高校课程建设是事关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两年来的办学实践表明,羽毛球选项课实施“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使我院的大学羽毛球课程建设和发展有了重要的保障。

首先,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下,课程集教学、训练和科研于一身,汇聚了全校羽毛球教师,课程实行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体育到社会体育和从学校体育到竞技体育的系统构架,整合了我院羽毛球课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优化了课程资源配置,从而推进了我院大学生羽毛球课程建设。

其次,“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投资主体多元化。我院每年除投入体育部教学经费外,还投入较多的经费用于学校各运动队的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主要是学校投入,而通过成立羽毛球俱乐部,就可以引进一些社会资金来资助俱乐部和校队训练的一部分费用,从而使我院体育教学的投资主体多元化。

最后,“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还为我院羽毛球校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羽毛球“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核心为羽毛球专项选项课—院羽毛球俱乐部—院羽毛球运动队的金字塔式组织架构,这一组织架构能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羽毛球兴趣和意识,从而使我院喜欢和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学生数量大量增加,给院羽毛球队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4. 教学、训练和科研“三位一体”教育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任何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中前进的,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总是要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我院羽毛球选项课经过近两年来的改革,在教育模式方面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期望,要真正把大学羽毛球课程建设好,我们还存在着许多履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院羽毛球运动队如何建设成为高水平运动队即如何探索竞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结合的教育模式;教育体制刚性的入学条件和学制使得部分运动员依然被排斥在高等教育之外;课程的资源配置还没有达到最佳化和合理化,更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对此,课题组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并形成了初步发展对策。

4.1 积极探索竞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结合的教育模式。

首先,课题组向学校提出每年面对全省各体育特色高中招收三名羽毛球特招生,以充实我院羽毛球校队,从而为把我院羽毛球校队建设成为我省大学生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进一步完善我院大学生羽毛球俱乐部的管理和训练工作,使羽毛球运动成为我院大学生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并为校羽毛球队的梯队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我院羽毛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把我院羽毛球运动建设成为我院特色项目,并向省大学生体协申请成为特色项目。并在上述的基础上探索高校高水平竞技体系和教育体系结合的路子,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4.2 加强教学、训练与科研的内在结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资源共享。

在体制上,要逐步打破现行的条块分割的格局,实行课内外一体、师生一体、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一体、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一体的立体式教育模式;在机制上,打破现行部门所有的界限,实行资源统管统配,所有的教学、训练和科研经费、设施等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能。

我院大学羽毛球课程建设两年来,在实施“三位一体”办学模式方面作了一些思考,并进行了一些初步实践,但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实际上作中,与高等教育及竞技体育改革的要求差距都很大,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学习,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促进我院大学羽毛球“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坤.论体育教学俱乐部的优势与不足.体育科技, 2004, 25, (1) .

羽毛球教育 篇9

关键词: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羽毛球,现状与对策

自我国提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来, 人们对运动项目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而且非常具有针对性。其中羽毛球技术以其技术细腻、速度快、变化多, 比赛竞争激烈, 有较强的观赏性, 深受广大大学生们的喜爱。随着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世锦赛、汤姆斯杯、尤伯杯等世界大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更是掀起了羽毛球运动在大学校园迅速崛起的空前热潮, 全国绝大部分高校也开展了羽毛球课程尤其是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也相继开设了羽毛球课程。为了使羽毛球运动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专业中成功的开展, 并在教学中不断的提高羽毛球课的教学质量, 很有必要对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课教学开展现状进行研究, 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课程的开展, 力求比较全面的掌握甘肃省高校体育院系羽毛球项目的教学现状, 对甘肃省高校体育系当前学生的状况, 课程教育目标与场地设施以及教师结构进行分析, 希望通过这些工作对甘肃省高校体育院系体育专业羽毛球课程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西北民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5所高校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与对策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向所研究的5所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各发放问卷40份共200份, 从发放的200份学生问卷中成功回收160份, 有效回收率达到了96.8%。

1.2.2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 本人在西北师大图书馆文献资料室和网络资源室, 整理收集了部分国内羽毛球运动的理论资料, 影像信息, 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 学习了国家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和相关著作。在中国期刊网检索出10部全国体育期刊有关羽毛球教学的书籍, 50篇国内外文献资料, 充分分析学习, 并在撰写文本过程中加以利用, 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方面的依据。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检验与统计处理。

2 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课程开展现状

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羽毛球运动的认知情况

从表1调查显示, 有70%以上的同学或多或少了解一些有关羽毛球运动的知识, 只有6.3%的同学一点都不了解, 对羽毛球运动了解的渠道很少, 只能通过网络媒体或是看别人打球来了解, 很少有学生是通过体育课来了解的。调查还发现多数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这项运动, 也希望学习这门课程, 很想通过大学学习进一步了解它的基础知识。可见羽毛球运动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开展还是很有必要的。

2.2 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

甘肃省5所高校体育院系羽毛球课程多为选修课, 开课学时在38学时左右不等, 而且平均每周只有2学时。这种课程时间的设置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尤其是对羽毛球感兴趣, 有着强烈动机的学生来说, 这种课时安排并不能使学生们较全面和细致的掌握羽毛球技术。从教学内容看, 有羽毛球运动简介、运动场地与器材、基本技术 (握拍、发球、接发球、击球、步法) 、基本战术等等, 绝大多数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些内容, 所以这些技术在课时比较少的情况下掌握起来很难。

从表2可以看出, 31.3%的学生对课程时间的安排是满意的, 但是还有27.3%的学生对时间安排有所不满, 对于对羽毛球刚刚接触的学生, 学习基本技术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每周2学时的时间不能完全掌握学习的内容, 而在下周又要学习新的内容, 这样到最后结束, 每一项技术都不能完全掌握,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下降。对于学习羽毛球项目时间较长的学生来说, 课程的安排可能可以满足他们的技术需要, 他们只需将技术巩固, 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2.1 高校体育教育学生对羽毛球课程的授课方法的满意程度

从表3可以看出, 对授课方式满意的学生只占36.5% , 而53.1%的学生对授课方式表示一般, 可能与教师单一的授课方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有关。体育教学的中心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中也应充分体现出这一点。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轻松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 就要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4.2%的学生认为达不到学习效果, 可能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 时间较短, 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的课程并不适合他们, 教师对所有学生的教课内同一样, 这样他们就无法完全吸收所学知识, 日积月累, 会造成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会影响他们学习羽毛球的信心与兴趣。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体育教师对他们产生了很积极的影响, 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羽毛球这个项目, 教师能对学生产生其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来自于教师的授课能力, 教师把知识生动、准确的表现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和肢体表现喜欢上这项运动。不仅如此, 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样需要教师的科学调动, 学生的振作与低沉都与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

羽毛球教学是一门需要师生互动的科目, 教师起到了主导作用, 如何运用理论讲解, 动作示范体现出教师的授课魅力, 将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是教学的关键。由表4可以看出, 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授课方式有85.4%为教师讲授理论, 示范动作, 无疑是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准确、清晰的动作技术讲解, 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可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理解并学会每一个动作。但是经常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下降。由教师讲授理论, 由技术好的学生示范动作的教学方式占5.3%, 学生会更加了解学生的需要, 可以更好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动作的学习。教师组织, 由技术好的学生讲授理论, 示范动作占4.1% , 这种授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有很高的要求,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去学习羽毛球课程的理论知识, 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练习羽毛球项目。学生自由练习5.1%, 这种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可以熟练掌握的技术。第一种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后三者的教学方法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理论与技术水平, 但由于甘肃省高校羽毛球教师资源的匾乏, 培养出来的高水平的学生相对也较少, 这样就不能更好带动更多的学生从事和学习羽毛球运动,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

2.2.2 高校羽毛球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在调查的5 所学校中, 被调查的羽毛球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60%以上, 年龄在41~50岁的羽毛球教师占75%, 平均教龄在18年, 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是甘肃省各大院校推广羽毛球的主力军, 但大都是工作后自己学习开设羽毛球课, 只有个别教师是学羽毛球专业的, 所以专业技能, 尤其是羽毛球竞赛和训练的能力有待提高。

2.3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体育课和体育锻炼需要一定的场地和器材, 场地器材是开展运动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众所周知,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良好的场地设备和运动条件不仅能够调动锻炼者的学习热情和锻炼的积极性, 而且有助于提高锻炼的效果。在被调查的5所高校中有9.2%的学校具有完善设施的室内羽毛球场地, 68.4%的学校有简陋的室内羽毛球场地 (与其他项目合用) , 12.4%的学校只有室外羽毛球场地。

从表5显示, 有85%以上的学校在教学中平均每块场地都在8 人左右, 有的学校甚至还达到了12人, 只有9%的学校在教学中每块场地在6人左右。可见, 甘肃省高校拥有羽毛球场地的院校比例较大, 但是各高校羽毛球场地数量较少, 这样在实施教学过程中, 教师很难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 学生也很难有效掌握运动技术, 这种供需矛盾, 势必将影响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胜。

3 结论

1) 甘肃省高校体育学院羽毛球运动的普及性不够, 很多学生没有对该项运动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 学习动机不明确, 大部分学生的运动水平较低。

2) 甘肃省高校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每周课时数量少, 总课时数量也少。大部分学生接触羽毛球项目的时间短, 运动等级和裁判等级都不高。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 甘肃省高校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目前在教学模式上非常陈旧, 教学手段单一, 趣味性教学不足, 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且考试方法落后, 忽视了学生基础上的差异。

4) 甘肃省高校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教师队伍整体不协调, 羽毛球专业教师较少, 运动水平、竞赛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尤其是年轻教师, 应该不断创新探索, 在羽毛球专业和竞赛上多下功夫。

5) 高校体育院系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对课程的结构设置有待完善, 应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 以及场馆的建设, 为羽毛球教学提供更加良好的硬件与软件环境, 进而迅速提高羽毛球运动水平。

4 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运动发展对策

4.1 提高校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认识

目前甘肃省高校体育院系羽毛球运动的普及性不够, 很多学生没有对该项运动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 学习动机不明确, 大部分学生的运动水平较低。且每周课时数量少, 总课时数量也少。大部分学生接触羽毛球项目的时间短, 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应当提高对羽毛球这项运动的思想认识水平。

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 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发展关系到民族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提高教师的业务索质是完成羽毛球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各高校应重视和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与提高。扩大体育院系对师资的培养, 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增加普修课和专选课程的教学时数, 使体育院系的学生也就是未来的体育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掌握运动技能;鼓励和支持羽毛球教师的培训学习,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人才引进工作, 在现有教师不能满足本课要求的情况下, 采用聘请兼职教师或教练员, 来带动和提高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开展。

4.3 加强场馆设施建设, 提高现有场馆使用率

近年来, 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咬领导的重视下甘肃省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逐步有所改善。此外, 在现有条件基础上, 学校应当加强对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 科学合理的利用现有设施, 除了正常的上课情况外, 利用休息时间, 可以形式多样的进行有偿教学, 节假日对学生开放, 达到以馆养馆, 以场养场的目的.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还可以多开辟一些空闲场地, 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和边角地带安装简单的羽毛球设备和活动场所, 未增加场地数量, 使学生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这个项目, 亲身感受羽毛球运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曾五一, 顾俊杰, 王晓春.南京市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0 (16) :1920.

[2]华彬.湖南省高校羽毛球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5 (4) :74-77.

[3]翁林.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5, 11 (3) :99-101.

[4]刘亮, 陈音.关于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分析[J].体育世界 (学术) , 2010, 20 (4) :93-94.

羽毛球教育 篇10

从最初1877 年英国出版的第一本羽毛球比赛规则到今天羽毛球规则21 分制的实行, 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 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和补充, 使得今天的羽毛球运动逐渐向着规范化、职业化的高水平方向发展。本课题主要对最近两次羽毛球规则变化特点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剖析。自2005 年国际羽联修改羽毛球最新规则 (21 分制) 后, 对羽毛球运动项目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新的竞赛规则是羽毛球竞赛制度发展的必然规律。无论是对运动员、教练员、开展情况、商业性及观赏性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旧竞赛规则的研究去探究和发现羽毛球竞赛规则的变化对羽毛球运动所带来的影响, 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被影响因素, 从而探索出适应新变化的训练手段和方法, 掌握规则的新特点, 把握项目制胜的新规律, 为今后的羽毛球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2羽毛球运动新旧竞赛规则的比较

羽毛球规则是羽毛球比赛过程中始终要共同遵守和执行的统一规范性的标准与要求。羽毛球规则的变化必然引发羽毛球技战术的适应性变革, 引领羽毛球运动向着更高、更强、更快的方向不断迈进。探索新旧羽毛球规则的差异, 对于我们更快、更好地适应新赛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2.1 新旧规则在得分方式方面的差异

旧竞赛规则采用发球权得分制:女单一局11 分, 其他项目 (男单、男双、女双、混双) 一局15 分;11 分一局10:10 时, 如果选择加分, 应加分赛至13 分;15 分一局14∶14 时, 如果选择加分, 应加分赛至17 分。新竞赛规则采用每球得分制:所有各项都采用一局21 分;20∶20 时, 一方要连胜2 分才能胜该局或该场比赛;29∶29 时, 一方再胜1 分即胜该局或该场比赛。旧规则使得比赛时间相对延长, 使比赛的节奏变得缓慢, 观赏性变得较低, 往往一场球要比赛好几个小时。而新规则则改用了每球得分制, 极大缩短了比赛的时间, 使得比赛激烈程度、紧张程度增大, 观赏性增强。

2.2 新旧规则在技术暂停判罚上的差异性比较

旧规则规定球员在比赛中可向裁判提出暂停比赛, 到场边擦汗、喝水或绑鞋带……。而新竞赛规则增加了技术暂停, 除非特殊情况, 球员不可再提出中断比赛的要求。这极大地提高了比赛的节奏, 使比赛更具观赏性。

2.3 新旧规则在平分后的加分赛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由于旧规则沿用的是15 分制和11 分制, 胜利方必须净胜2 球才能获得胜利。没有规定上限, 又系交换发球权, 若在比赛双方实力均等的情况下则比赛的时间则难以控制。新竞赛规则取消第二发球权:旧规则规定双打第一次换发球后, 有发球权的一方有两次发球权。新规则规定有发球权的一方只有一次发球权, 取消双打第二发球权。发球权的变化:旧规则规定换发球时总是从右发球区发球, 再根据发球方的分数决定由谁发球。新规则规定换发球时只根据发球方的分数先定发球区 (如果发球方得单数分, 从左发球区发球;得双数分, 则从右发球区发球) , 再定由谁发球。增加技术暂停:新赛制规定了技术暂停时间, 比赛中间选手不能擦汗、喝, 每局到11 分时自动休息60s, 每局之间休息120s。

3羽毛球竞赛规则的变化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

从目前实行新赛制的结果来看, 新赛制下羽毛球每场比赛的时间大约比过去缩短四分之一, 比赛的进攻性加强、节奏明显加快、偶然性增大。 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尽快进入比赛状态, 处理好自得分与对手失分的关系, 做到主动失误少;学会控制场上的比赛节奏, 以速度、力量控制住对手;预期正确率高、决策及时和准确性高、应变能力强 (避强击弱、扬长避短、强攻和连续性进攻的意识强) , 充分发挥自身竞技能力。由于每球得分, 运动员在发球接发球等细节上要更加精益求精。 羽毛球的发球没有攻击性, 对双方都是机会, 旧赛制有发球权才能得分, 发球占有一定的主动权。 新赛制每球得分, 发球失误即意味着失分, 若发球的质量差、意识差, 更容易造成被动失分, 这便在无形中增加了发球者的心理压力, 对发球者的心理素质要求更高。

3.1 对运动员的影响

新赛制的实施对运动员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实行每球得分制、取消双打两次发球权, 加快了比赛的节奏, 使运动员在场上的心理压力明显增加。如果不能调整好心态, 不仅影响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还会造成过多失误, 从而失分。发球失误即刻失分, 若发球的质量差、意识差, 更容易造成被动失分, 这些都会增加发球者的心理压力, 而且对运动员的技、战术也有了新的要求。

3.1.1 确立以进攻型打法的指导思想

先发制人, 打好第一拍。先发制人的策略, 第一目的就是直接得分, 即使不能直接得分, 也要能够击出使对方难以控制的威胁球, 制约对方的进攻, 最大限度地迫使对方丧失进攻能力, 为防守反击创造机会。从第一拍开始, 就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击球的攻击力, 达到破坏对手接发球的质量, 破坏对方的技、战术体系和正常的心理状态的目的, 把握比赛的主动权。

3.1.2 以快为本, 突出变化

通过击出快速多变的回球, 打乱对手提前判断的思维羽毛球的飞行速度是所有球拍式运动中最快的。在高速的拍击下, 羽球飞行到落地仅需极短的时间。击球前, 运动员一般都有“预判”的意识, 以便对快速的来球作出第一时间反应和回击, 并经过千百次的锤炼后建立起来“条件反射” (包括习惯性反应) 。通常情况下它是良性的, 有利于运动员的启动, 争取更充裕的时间击球, 但由于它是建立在对方反应的基础上的, 当遇到经验老到的对手作出“反常”的举止时, 这种“条件反应”就会被对方迷惑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3.1.3 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 运动员之间的竞技水平日益接近, 球员的心理素质的好坏, 逐渐成为了左右竞赛结果走向的关键, 尤其是规则改制后, 每球必争的赛制要求运动员在竞赛中精神高度集中, 稍有疏忽可能就导致全盘皆输, 对运动员的心理、生理压力都非常大, 要想在残酷的竞赛中脱颖而出, 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 同时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做后盾, 事实上, 技术与心理是相辅相成的, 若没有平时扎实的基本功, 比赛中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心理素质, 出现紧张、失误就不足为怪了。

3.1.4 重视进攻, 不偏废防守, 确定“主动进攻”的指导思想

根据本队发球水平和对手防守的情况及比赛情况, 把握“攻击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确立以我为主的策略, 加强击球的攻击性, 主动掌握场上主动权, 为防守反击创造有利条件。战术打法突出性能, 结合变化, 在我国已有的“快、狠、准、活”的羽毛球技术风格中, 融入变化的风格, 做到“快中有变”、“变中有狠”、“狠中有准”和“准中有活”,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羽毛球技战术。要有创新思想: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无一不是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中成熟起来的, 任何一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都是无穷尽的, 要具备领先的思想, 在意识与经验的积累中大胆进行新技术的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永恒动力。

3.2 对教练员的影响

新赛制下对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和训练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包括训练方法、训练手段、训练要求、训练计划等。作为教练员应认真领悟学习, 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吃透规则, 并借此来调整自己训练计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3.3 新规则有益于提升羽毛球运动的观赏性, 催生其商业价值

3.3.1 增加了比赛的可观赏性

新赛制每场比赛的时间比过去缩短约三分之一。比赛时间的相对缩短无异于加快了其比赛的节奏, 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和紧张度。由于传统的15 分制需要互相交换发球权, 因此整个比赛进程显得较为较长拖沓, 现场观众对比赛失去了应有的热情, 新规则使场上的比分变化更快, 不仅明显缩短了比赛的时间, 加快了进度, 更增大了比赛结果的偶然性, 让观众感觉更刺激、更具观赏性。

3.3.2 提升了羽毛球运动的的商业价值

对于进行电视转播的电视台来说, 长时间并且没有暂停的转播比赛, 无论是在租用卫星频率还是广告效应上都带来了不少副作用。为了适合商业性是国际羽联出台这一赛制改革举措的目的之一。由于新赛制缩短了比赛时间以及比赛时间的可预见性, 为市场开发及传媒推广提供了便利条件。新赛制使比赛进程变得更为紧凑, 这对电视转播吸引广告商十分有利。

3.3.3 增加了比赛结果的偶然性

随着羽毛球运动的不断发展, 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 羽毛球运动开展的越来越广泛,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竞赛规则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竞赛规则的变化也给羽毛球运动的开展和发展方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为竞赛规则规定着羽毛球的打法, 这就为广大的羽毛球爱好者指明了方向。新赛制的颁布与实施表明:比赛时间的缩短, 比赛的进攻性加强、节奏明显加快, 使得比赛结果的偶然性明显增大。 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尽快进入比赛状态, 处理好自得分与对手失分的关系, 做到主动失误少;学会控制场上的比赛节奏, 以速度、力量控制住对手;预期正确率高、决策及时和准确性高、应变能力强 (避强击弱、扬长避短、强攻和连续性进攻的意识强) , 充分发挥自身竞技能力。 由于每球得分, 运动员在发球接发球等细节上要更加精益求精等等。新规则给羽毛球带来新变化, 使羽毛球这一项目变得更具观赏性, 更具娱乐性, 也变的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羽毛球也具健身功能, 这是每一项运动所具有的本职功能。这就使得群众更加喜爱这项运动, 因此, 使得羽毛球运动的到了广泛的开展。竞赛规则的变化也表明了该项目的发展方向, 朝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

4结语

羽毛球规则是羽毛球比赛过程中始终要共同遵守和执行的统一规范性的标准与要求。羽毛球规则的变化必然引发羽毛球技战术的适应性变革, 引领羽毛球运动向着更高、更强、更快的方向不断迈进。相对旧规则, 羽毛球21 分新赛制在记分方法、双打比赛发球权、双打比赛发球区站位和比赛间歇等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对比赛节奏、运动员身体与心理、比赛观赏性和商业性等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运动员只有在技战术、体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赛制的变化, 从而最终赢得比赛。

摘要:羽毛球运动已经成为大众必不可少的娱乐运动项目, 并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羽毛球的规则在近些年不断地发生变化, 对运动员的技术和战术的变化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使得今天的羽毛球运动逐渐向着规范化、职业化的高水平方向发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 对最近两次羽毛球规则变化特点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剖析, 并就新规则变化对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影响问进行了分析。文章从理性层面对最新羽毛球规则变化特点及羽毛球运动未来的发展与走向进行了剖析, 对于制定羽毛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羽毛球,竞赛规则,羽毛球项目发展,影响

参考文献

[1]夏宇.羽毛球规则变化史及其对运动员技术战术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2]房巍.羽毛球新规则的特点及对策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6 (3) .

[3]沈建峰.西部地区省会城市羽毛球运动现状及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羽毛球教育】相关文章:

羽毛球赛场技术---羽毛球爆发力来源06-05

羽毛球教案04-11

羽毛球日记04-11

羽毛球专项06-16

羽毛球协会策划05-24

羽毛球策划书05-24

羽毛球论文题目05-01

系羽毛球策划04-17

我打羽毛球04-17

拯救羽毛球作文05-09

上一篇:实习管理高职幼儿教育下一篇:冷冻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