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速

2024-05-01

信息加速(精选十篇)

信息加速 篇1

据介绍, 山东“金农工程”将初步形成山东省农业电子政务体系框架, 旨在增强农业部门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而“金农工程”一期项目是该工程最为关键的第一步, 其核心在于建设一个农业综合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 将承载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这三大系统, 是农业信息数据管理和提供数据服务的“中枢神经”, 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业务的连通作用。

鉴于当前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和“金农工程”整体建设是分步实施的现状, 新的业务模型在系统上线前根本无法做出精确预测、部署时间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平台整体设计要更具前瞻性。传统的“先分散后集中”、“先孤立后连通”、“先僵化后改造”的建设思路, 势必将造成建设成本的居高不下和资源的浪费, 同时也给未来升级扩容带来麻烦。

根据需要, 采用了云计算的解决方案:在软件层面建立统一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部署各类应用系统, 保证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在硬件层面建立统一动态的资源平台, 所有应用系统共享统一资源池, 数据库系统和30多个应用系统都部署在这个云计算平台上。该方案不仅以满足当前业务需求为目标, 实现了底层硬件统一和资源优化, 优化后的架构使得应用和业务的整合、管理更加简单, 而且充分考虑未来业务的扩展, 可适应新业务、新应用带来的系统变革需要。

由于该系统有效避免了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 每年不但为生产经营者挽回经济损失, 而且还有效地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一些业内专业人士在参观山东的实践后, 也普遍认为山东“金农工程”省级系统建设, 摒弃了呆板、教条的“一机一用”的建设模型, 创新采用刚刚兴起的云计算技术, 为建设整合、绿色、融通的农业信息化提供了一套极具借鉴意义的发展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王文生说:“以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是大势所趋。通过云计算技术, 农业管理者、科技人员在授权的情况下能共享农业科研资源, 将极大地提高生产、科研、管理效率。”

中国石油上游信息化建设加速 篇2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王晶)中国石油上游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10月下旬,中国石油14个油气田企业正式推广应用勘探开发数据模型(EPDM)1.0版。数据模型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由中国石油主持研发的EPDM数据模型,涵盖物探、钻井、录井、测井、试油、试采、井下作业和油气生产等勘探开发主要业务环节,提高了数据模型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作为中国石油上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EPDM)1.0版的推广应用,将推动石油工业上游数据标准的统一与发展,为数字井筒、数字油藏、数字盆地和数字油田乃至智能油田的建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数据模型,继中国石油股份公司9月14日印发《石油勘探开发数据模型(EPDM)1.0版》文件后,信息管理部和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又于10月22日联合组织EPDM数据模型工作会,对具体应用与发展工作进行细致部署。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数据模型的研究与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勘探、开发和钻井三个独立的数据模型,第二阶段建成勘探开发综合数据模型,第三阶段即EPDM数据模型建设与应用阶段。除继承前两个阶段的成果外,这一模型还吸收了国际先进数据模型的设计思想。目前,各油气田企业均制定本单位EPDM数据模型的下一步应用与发展计划。塔里木油田已经用EPDM模型统一油田原有的专业数据管理系统,在油田生产与研究中应用。大庆油田、新疆油田和西南油气田等单位也将在全油田推广使用EPDM数据模型,逐步将现有信息系统及专业应用移植到EPDM数据模型上来。

西南油气田物资检测公司油套管检测信息系统试运行

中国石油网消息(特约记者刘杨英 通讯员刘守渝 潘先福 何燕)10月29日,油套管检测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西南油气田物资检测公司试运行,检测公司第一套专用信息平台诞生。调度员陈俊武说:“即便离重庆400多公里的仓储,打开系统后,有多少数量、检测质量如何,也能一目了然。” 物资检测公司是西南油气田独家管材检测公司,长期以来没有专用录入平台。而公司4个仓储分别在重庆、资阳、川中和川西北,最远的离重庆400多公里。公司一年进出管材量为450万米。为快速准确地调配和检测管材,今年3月,这个公司与重庆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始研发油套管检测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检测公司生产调度、仓储管理、料场垛码和油套管检测生产等,对300余项生产数据进行有效链接与统一管理,实现了检测公司油套管检测,以及生产加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面优化升级。

宁夏石化档案数字化建设进展顺利

民航管理信息化加速 篇3

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探讨管理信息化在民航系统的实际应用,而整合管理、再造竞争优势则成为焦点话题。民航总局有关负责人强调,中国民航将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航空安全,努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使中国尽快跻身于航空运输强国之列。当前,民航部门需要重点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加快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

与会专家分析认为,目前中国民航业一方面面临资本、资源和结构的重组;另一方面,在中国加入WTO之后,航空市场逐渐开放,整个行业需要应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以国航、东航和南航为主体的三大航空集团,为了降低成本、改进服务、提高效益,在系统整合和管理方面产生了新的需求。大力推进民航企业信息化已刻不容缓。

针对民航信息化的现状,SAP大中国区执行副总裁黄骁俭阐释了由时代变革所引发的管理革命,并为与会者带来了SAP的航空航天及国防解决方案。在活动当日,SAP公司还举办了探讨ERP的专场研讨会。

Oracle中国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书恒将中国民航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归纳为:数据大集中,管理大集中;分步实现,逐步获益,及时扩展;业务模式电子化。民航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在战略上立足高远,并采用开放、集成与标准的技术。

北京用友致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石则指出,成本管理是民航行业竞争的核心因素,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方法和手段,而信息化则是管理方法和手段的保障,他向与会者介绍了用友为西南航空公司提供的成本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南航和中航油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使与会者对ERP管理系统有了深入了解,同时也对民航业的信息应用需求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

新闻背景

前不久,美国波音公司曾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场,而目前中国航空运输总量年增长率超过9.3%,远远高于同期全球4.7%的平均水准。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内民航企业只有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才能适应市场迅速成长的需要。

民航总局决定将信息化建设列为“十五”期间建设重点,与机场建设、空管系统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到2005年,全行业基本实现信息化。为实现这个目标,民航总局提出重点实施信息化八大工程,其中全球分销系统(GDS)今年已完成主体工程验收;电子商务和电子客票已经在南航、深航开始应用;离港系统将在全国吞吐量排名前100位的机场安装,年内力争完成56个机场的建设;中航油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已完成华东地区试点,在14座机场的24个点开始运行;电子政务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空管信息系统集成、推进航空运输企业信息化工程也在稳步推进当中。

据了解,为了促进民航系统信息化的建设,民航总局每年将在投资计划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全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导向性支持。民航总局还将组织开展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推广企业信息化的先进经验,以少走弯路,降低投资风险。同时,将鼓励民航企业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产品。

今年1月,中航油ERP项目在华东公司成功上线,初步实现了实施ERP项目的预期目标。以库存管理为例,今年3月,运销处预测航油价格不久将上涨,于是紧急采购一批油品入库,增加库存17000吨,仅此一项就为公司增效748万元。

以信息化建设来加速财政工作 篇4

“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简称GFMIS, 是以覆盖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和资金使用部门的大型信息网络为支撑, 以细化的部门预算为基础, 以所有财政收支全部进入国库单一帐户 (即财政直管) 为基本模式, 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采购定单以及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和实现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跟踪分析为预算执行主要控制机制, 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并实现现金有效调度为特征, 体现公共财政改革要求的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二、我市财政信息化建设现状

1、网络基础建设迈上新台阶。

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联网, 开通了省市县财政系统内部IP电话网, 建成了省市县视频会议系统, 全市财政系统实现了信息互联共享。

2、财政主要业务应用系统基本建成。

到目前为止, 已经建成了包括金财工程九大核心工程在内的一系列财政业务应用系统, 基本涵盖了当前财政收支管理的所有领域, 县级财政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

3、财政网络安全得到确保。

财政收支攸关国计民生, 保障财政收支信息的安全稳定是财政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配置了防火墙、漏洞扫描、V P N网关等设备和趋势防毒产品, 构建完整的财政网络防病毒体系以巩固财政专网的安全性能, 保证财政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和财政改革的顺利开展。

三、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市经济实力相对较弱, 财政信息化专业队伍力量不强, 网络维护技术力量不足, 经费投入缺乏。

2、在财政网络建设和业务应用方面, 对金财工程的理解不够全面。

我市信息技术在财政领域的应用范围不够广泛。提高对金财工程建设的整体意识, 普及和应用金财工程是财政信息化工作的重心。

四、如何加快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指品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品牌管理的手段和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信息化已成为品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大到城市、农村, 小到企业、工厂, 各行各业各个生产部门都在加快自己的信息化进程, 加快信息化进程对今后我们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我市已初步形成了财政改革和信息化建设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但也要注意其发展缓慢的现状。要加快信息化的建设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

首先, 要转变事不关己的观念, 其次, 要转变信息工作没压力的观念, 再次, 要转变有时间的观念。这三种观念都是不对的, 都直接制约了基层财政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把加快基层财政信息化建设当作一项政治工作, 一项历史使命, 一项财政中心任务, 全面动员, 按期保质保量完成。这是使财政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的最基本的步骤。

2、领导重视。

在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上, 领导重视是前提, 是先决条件, 要做到“四亲自”。“一把手”亲自挂帅, 局长要亲自任“金财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 指派1名精干的副职专抓信息化建设工作, 并帮助其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一把手”亲自参与制定规划。这样, 才能保证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突出重点、一体化推进, 实现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技术一体化。“一把手”亲自参与协调专业人员调配、工作场所整合、建设资金筹拨、重大设施购置等重要事项的落实, 这样, 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一路绿灯”、畅通无阻。这是解决财政信息化最关键的、最直接的外部原因。

3、讲究方法。

一是统筹规划。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有关方针、政策和财政改革与事业发展要求, 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二是先易后难、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三是加强协调配合。四是依法实施, 不走弯路, 才能保证财政信息化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

4、加强学习, 培养人才。

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人, 选拔和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进一步充实我市财政信息化人才队伍, 制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规划, 有步骤地培养专业人员,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5、要强化监督, 把加快基层财政信息化建设当作一个重大支出项目来管理。

采用“外部监督检查与内部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在外部监督检查上, 上级财政部门要对下级部门实施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以督促下级部门按全国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在内部监督检查上, 各地财政部门要采用“日常监督检查、定期监督检查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等监督检查方式, 对本级各部门、单位实施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从而, 确保财政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行。

五、结论

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政策性强, 技术要求高, 社会效用大, 各级财政部门和有关方面应当着眼全局, 加强协调配合, 使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 协同推进。我们要抓好信息化建设, 因为信息化建设既是财政改革的重要基础, 又是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做好其工作, 以信息化建设支撑推进和深化财政改革, 使财政工作在信息化建设的层面上高效、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电力行业信息化 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篇5

信息化在调整中发展

电力行业信息化在调整中发展。电力行业的改革与结构调整带来行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支撑手段显得“无所适从”。

同时,全国大面积的“电荒”使电力企业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了“跑马圈地”与项目建设。所以,-的电力信息化建设明显趋缓。

到,随着行业重组的完成以及电力建设的加快,电力信息化的需求开始全面显现。

发电集团逐步完成了资产划拨、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体制改革、管理模式重构等工作,同时信息化需求随之发生变化,其下属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路线与建设项目也根据集团业务与管理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电网企业的改革一直在推进之中,国家电网公司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机构调整,带来了企业运作、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变革对信息化带来了相应的冲击,原有管理模式下的应用系统将不能适应新的组织形态与管理模式,也面临着调整。

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均衡推进。电力行业信息化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首先开展了生产、调度自动化的应用,

八十年代后期逐渐开展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对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技术应用一向比较重视,而对业务及管理的信息化重视却相对不足,

电厂、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

电力行业改革后,随着电力企业计划性生产向市场化经营的转变,电力企业逐渐开始重视管理过程的优化,加强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自底实行“厂网分开”的体制改革以来,电力行业信息化脚步趋缓,发电、电网侧的资产重组、机构改革引发了电力企业业务模式、管理体制的变化,信息化建设处于调整中。

20,发电集团陆续开展了生产运行管理、燃料管理、生产经营综合统计等系统的建设,电网企业在营销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开展了网省公司范围内的物资、资金、财务管理系统建设。在综合管理系统方面,各电力企业也加快了步伐,

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电力信息化将加速发展。对于发电企业,市场竞争的格局已形成,随着大规模电力项目投产后预计我国电力供需将由短缺达到基本平衡,发电企业面临真正的市场竞争时代。

市场竞争提出的管理水平提升,要求发电企业加速信息化建设。对于电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需要以效益为导向,更加强调客户服务,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格局基本明确后,为了适应新的体制,信息化将在重新审视与规划下加速推进。

信息加速 篇6

一、深入基层调研,寻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生态课堂问题

作为教研员,为了在改进课堂教学,促进生态课堂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深入13所中小学进行调研,听课学科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信息、综合、音乐等,交流与研讨的方式有领导汇报、现场听课、教师交流,调研的主要内容是中小学信息化环境下生态课堂的建设情况。

通过本研究,一方面对南关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区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另一方面,利用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等教育研究方法来进行工作调研,促使笔者思考如何更好地加强学科整合工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使笔者工作思路与工作内容更切合基层教师需要。

二、关注教师本体,探索现代化教学手段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调研期间,笔者把“调研与实践”融为一体,把“学习与思考”贯穿始终,亲身感受到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果,同时也发现了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影响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症结”性问题。

(一)调研情况

纵观中小学的课堂教学,都基本上能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学生的实际,教师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进行教学活动,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所学内容,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应用。

发现优点的同时,笔者也深切感受到课堂教学存在很多不足:

1. 过于注重形式。很多老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还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的低层次阶段,不能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更谈不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 现代化信息手段不会用。很多教师把电子白板、一体机,作为电脑和电视的显示屏幕,不会使用软件的交互功能,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强。

3. 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重视。多数教师只关注学科教学知识,不重视学科教学中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布信息能力差。

(二)改进措施

设计提高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修活动,即“六环”、“五步”的培训策略,探索现代化教学手段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1. “六环”——技术驱动策略。“六环”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六个环节,即“需求调查-内容精选-个别培训-专业引领-效果检测-形成培训课程”等六个环节。“六环”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中侧重于对教师的“培训”,主要解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问题。

2. “五步”——能力驱动策略。“五步”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五个步骤,即“整合特色-模拟实践-再次交流-再次实践-形成成果(案例或论文)”等五个步骤。“五步”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中侧重于教师的“应用”,主要解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问题。

三、狠抓常规应用,促进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生态课堂发展

狠抓常规课堂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养成教师的使用习惯,最终实现优化生态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为此,笔者提出“面向学生、走进课堂、服务教学”的要求,坚持从以下三个方面狠抓应用工作:一是以制度推应用。根据基层教师应用要求,制定相关研修制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二是以典型带应用。南关区将积极打造“加速信息技术融合,提高生态课堂教学质量”的典型,以典型学校带动大众应用。发挥“示范一校,受益一片,带动周边”的示范作用,以加速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三是以活动导应用。以活动为载体,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鼓励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立争在短期内实现“三个提高”,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加速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之我见 篇7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档案事业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发展日益加快,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档案的发展要求, 时代的进步, 信息化的逐渐深入, 在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的当下, 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已经成为档案信息发展的必然路径。其可以在建立多种形式的系统的同时,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以网络为基础技术, 能够保证档案信息的全面开放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也是实现档案信息和历史信息连接利用的一种方式, 是我国档案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管理档案的根本方式上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体现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趋势和跨越性, 从而建立一个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 信息化管理档案的建设, 有利于档案内容的查找, 以及档案的跨越式联系。从根本上解决掉传统档案管理下存在的问题, 优化档案管理系统,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促进档案行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大背景下的发展。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信息化的档案系统构建, 就是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 对档案资源进行合理的归纳和配置, 实现档案资源的有序储备, 最终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将档案事业信息化, 可以方便人们在网上浏览查阅和传递, 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档案原件地翻阅而造成的磨损, 避免档案因年月过久导致的遗失和损坏, 由此可见, 这些都是信息化技术完善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核心就是资源管理, 只有建立的资源配置合理化, 在查找的档案信息的时候才能方便快捷, 这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只有保证档案资源的完整储备和资源共享化, 才能满足社会对档案事业的需求, 档案信息化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档案事业存在的问题, 修复传统档案管理的漏洞, 最大限度的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保证档案事业为我国社会在最大程度上提供帮助。

三、如何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 制定信息化发展的计划。

信息化的档案系统建设首先需要相关的领导和部门主管对其充分认识, 了解其对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首要发展档案信息化, 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改革与创新的发展方向, 从全局出发, 制定详细的档案信息化发展规划, 结合我国制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确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过程、方法以及要求。制定长期发展计划, 合理进行资源配置, 信息共享和网络的建设, 将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首要发展的工作内容, 按着制定的计划, 合理的完成每一步, 努力实现我国档案事业的信息化建设。

(二) 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在信息化技术出现之前, 我国档案事业正处于起步的稳定阶段,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 需要人工的将获取的资源信息进项日期标注, 不同载体和文献需要进行分类装订, 建立档案数据库的目录, 每次查找资源信息都需要费时费力地翻阅, 而如今, 融入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手段后, 突破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问题,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查找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搜索, 就可以方便准确地找到所有相关的资源, 发挥档案部门的服务作用, 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 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档案事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信息资源的储备和建设, 档案部门对所管理区域的信息资源急性配置, 合理分档, 最后形成档案信息放进信息资源库, 管理好收集来的各种信息资源, 在需要的时候提供有效的档案信息内容, 满足社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这也是档案部门的核心工作内容, 建立资源合理配置, 充分利用档案的信息资源库的优势, 才能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信息化手段的实行下, 保证档案系统的正常运作, 随时满足社会人民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 我国档案事业的突破重点就是信息化建设, 这也是档案建发展的重要手段, 档案事业的信息化让档案拥有了科学和技术含量, 将科技与档案管理相融合, 并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建立和整合档案资源信息, 提高了档案建立的工作效率,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以及完善一体化的档案系统构建, 促进信息化发展, 完成资源信息的公开和共享, 体现我国档案事业的真正价值。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们的生活变得日益信息化和多元化, 无论是工业农业生产, 还是交通建筑工程, 或是生活购物出行, 生活处处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目前, 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地位的重要因素, 只有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 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信息化大发展的背景下, 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然是未来档案行业运行的主要趋势和模式。本文对信息化档案构建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究, 并对其具体措施和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档案建设,信息化措施

参考文献

[1]高子静.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之我见[J].河北企业, 2015 (11) .

[2]李珊珊.档案信息化建设浅述[J].黑龙江档案, 2010 (06) .

[3]李媛媛.党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下) [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6 (1) .

加速我国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研究 篇8

企业管理电算化是对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支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会计电算化的更高要求,是今后会计电算化软件深层次开发的方向。但企业管理电算化的开发、运用及发展又不同于会计电算化。因为,一般意义的会计电算化是以账务及报表为主要目的,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中,较多的初始化工作要经过手工的收集、整理、汇总后再输入到计算机中去才能产生结果,很多劳动要经过手工及计算机的双重劳动。它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会计电算的更有效地运行, 同时,企业管理电算化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对现有会计信息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信息进行再加工,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运用现代经济计量方法,建立具有广泛意义的经济模型,运用特定的方法,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所以, 企业管理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而且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发展的途径

1.制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的目标是,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账务处理、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基层单位要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各级政府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在摸清本地区、本部门会计电算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 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规划。

2.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要害环节。要大力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目前,要立足于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秩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培训抓起,逐步提高。具体要求是,力争使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会计人员有60%~70%接受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初级培训,把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操作技术。

3.加强会计核算软件治理。会计核算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环节。我们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应用、推广、服务等环节的治理,推动会计开发研制的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促进会计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推动会计软件的社会化,进一步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

4.改革会计数据的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后,手工条件下对账薄记录错误的划线更正将不再适应。 取而代之的是修改权限、修改标志、凭证冲销等方法,对于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还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取消审核等功能进行修正,这在手工条件下是不可想象的。而手工内部控制制度则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更正,还有一部分将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

5.重新定义会计报表的内容。由于受人工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手工会计报表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及其相关的说明。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从收集、加工处理到综合利用实现了电算化,从而为在深度和广度上扩展会计报表信息的内容提供了可能性。

信息加速 篇9

目前,全国广电网络运营商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所取得的成绩都可圈可点。以湖南有线为例,近年来,湖南有线依托股东——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强大的资金平台,依托遍布全省、扎根当地的本地化服务团队(各市县分子公司),依托入户率最高的安全、绿色、可管、可控的广电网络,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心态与阿里巴巴、方正国际、清华紫光、华为科技、神州数码、海康威视等国内智慧城市领域知名企业展开合作,建设广电网络云数据中心,构建智慧城市共性平台,共同推进智慧城市项目建设。

针对早前县级智慧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财政资金支付压力大和项目后期运营维护缺失等问题,湖南有线充分发挥省级平台和本地服务优势的同时,不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而是从扩大广电网络服务范围,巩固广电网络服务对象为基本出发点,先期垫资投入,后期平价回收,为县级智慧城市的发展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子。目前,湖南有线已经与14个市县政府开展了智慧城市合作,预计到2016年底合作的县市将达到30个,服务内容涵盖了规划设计、智慧政务、天网工程、智慧城管、智能交通、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无线城市、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本次湖南有线之行,总经理王志林结合典型案例,为本刊记者介绍了湖南有线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经验。

结合优势,顺应趋势共享智慧城市红利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同时也是国家创新发展,产业升级,拉动内需,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湖南有线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始终牢记作为党和政府舆论宣传阵地的政治使命,以敢为人先的湖南广电人精神,以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基本出发点来建设智慧城市,力争成为政府放心、社会欢迎、百姓满意的智慧城市综合服务提供者。

在省级层面上,湖南有线构建智慧城市共性平台,一方面实现智慧城市数据的交换和存储,另一方面以共性化的方式,云化智慧城市应用,降低应用开发成本,降低欠发达地区城市进入智慧城市的门槛,使政府、社会、百姓能快速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红利。

在县级层面上,通过湖南有线干线传输网实现与共性平台的连接,建设纵横互联的网络中心,建设全面覆盖的“有线+无线”承载网,划分有单独保密性要求的公安视频监控项目及其承载专网,开展基于智慧城市承载网络的各类政务、民生方面的应用和服务。

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劲的技术支撑

湖南有线投资建设的广电云数据中心位于石门县三江口,是湖南省政府“511”工程重点考核项目,同时也是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中西部重要的数据节点。湖南有线广电云数据中心以绿色节能和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云应用、云服务运营为特色,拥有海量数据分布式存储、并行处理、应用、计算和分发能力,立足湖南、辐射中西部周边七省市广电网络,可以作为省级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或者灾备中心。

湖南有线智慧城市共性平台具备数据交换和分析能力。在共性平台的基础上,统一标准规范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和目录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加工、应用,能够为政务公开、业务协同、辅助决策和公共服务提供权威、准确、完整、动态、可靠的信息服务。

目前,湖南有线已基本上实现了全省一张网,全省有线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格局初步形成。利用有线网络带宽容量大、传输覆盖面广、网络信息安全可靠的特点,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高带宽、高实时、高可靠、安全的网络服务。

发挥资金优势以PPP模式推进与地方政府合作

2015年,湖南有线成功中标智慧津市天网工程服务采购项目,项目采取PPP模式,由湖南有线垫资建设,津市市政府每年向湖南有线购买服务,服务期限为10年,并授予湖南有线特许经营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公安、交警视频监控系统,智慧城管系统,应急指挥中心总平台及城管、公安12个分平台。该项目是全省县级智慧城市中第一个按照“统一规划、资源复用、统一建设”的模式建设并运营的。项目建成后,政府其他部门无须单独建设监控管理平台,同时摄像设备和传输线路的统一复用,有效减少了政府的重复投入。

抓住省级行业平台系统推进项目建设

2015年,湖南有线与省卫生计生委签订了《信息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为全省老百姓提供便民医疗服务和家庭健康服务,已在卫生计生业务专网、卫生计生云服务平台、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居民健康卡服务、视联网远程医疗及IT技术合作与交流等6个方面深度合作,利用湖南有线网络资源建设覆盖全省包括二级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省、市、县卫生管理部门的湖南省卫生计生业务专网,促进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开展卫生计生信息惠民服务建设和全省智慧医疗体系建设的全方位合作。目前,湖南有线正在以此为基础,帮助卫计委制定湖南省健康产业园大数据中心的总体规划。

引进成熟产品和公司合力打造增值服务新模式

安化智慧教育项目由湖南有线牵头,引入有实力的投资运营企业,合作投资建设运营。该项目是湖南有线通过公开挂网、竞争性磋商的方式与安化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湖南有线负责提供电子政务外网和教育城域网光纤链路连接、1G互联网出口及固定IP地址。合作伙伴负责数据中心设备(包括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机房装修等)、平安校园监控系统、教育管理平台开发、录播教室等系统设备的投资建设。运营期间系统设备的运维由双方负责,通过双方运营教育增值服务收益来获得后期运维费用及项目收益。安化智慧教育的实施,促进了安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以较低的财政收入提前实现了安化教育“三通两平台”,通过建设基于电视终端的电视教育资源服务云平台,实现了村小及教学点用电视教学,减少了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投资,解决了偏远山区师资力量不足、开课不足的问题。

突出大屏优势打造民生服务多屏模式

衡阳市智慧社区项目是湖南有线基于新型社区服务模式下的试点项目,项目借助深入千家万户的有线电视,通过建设线上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和线下智慧社区服务站点,将社区居民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连接起来,实现“电视屏幕+社区服务+智能手机”三重立体界面,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了解政府、街道、社区的最新动态和管理提示。智慧社区的实施,使政府各项政策、管理措施及湖南有线所提供的各项便民服务,精准下沉到社区一级,实实在在地服务社区居民,为社区居民和单位、社会组织提供一个生活服务更便捷、生活环境更优美、生活状态更和谐的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新型社区。

构建有线+无线无缝覆盖网络推进网络多元化应用与发展

桃江无线城市项目是以湖南有线宽带系统为基础,辅以无线宽带技术,构建有线无线协同融合的数据网络,实现数据网络与有线电视网无缝对接和互为补充,最大限度地为城乡用户提供广播电视、宽带数据、信息提供等综合性服务,提供广电数据网络有线无线一体化融合发展。该项目完工后,将覆盖桃江城市所有的热点区域和街道,为群众提供高速免费的Wi-Fi应用,同时将建立公共Wi-Fi安全支付平台,实现免费Wi-Fi环境下安全支付保障,构建广电网络自由APP软件支付体系。该项目还将利用湖南有线的内容资源优势,提高湖南有线在整个智慧城市项目中的竞争力。

持续发力公共服务体系全方位满足居民服务需求

围绕居住、医疗、教育、交通等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湖南有线将构建面向城市居民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市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普及化和无障碍化;建设一体化满足民生需求的各类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对民生需求及时感知,并做出实时响应和高效处理。

居住层面,湖南有线将进一步推进智慧社区、智慧养老、智能家居的建设。在智慧社区中,除目前社区已经普遍建设的电视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周界防范与报警系统等,还将增加出入口管理系统、停车管理与诱导系统、门禁系统等,以增加智慧社区的智能化程度和安全性。同时,推进社区家庭自我服务体系,加快普及智能家居系统的建设,通过灯光控制子系统、窗帘控制子系统、家电控制管理、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等,实现家庭环境的智能化,让家居生活更加舒适、节能、安全、便利。此外,还将重点关注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发展基于多屏互动和三网融合的民生保障政府信息电视门户,推出智能终端社区APP,将医疗健康、社会保障、在线教育、促进就业、社会信用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务公开与共享信息,与物业服务、信息通知、物业缴费、社区活动等服务融合在手机里,为城乡社区住户带来便捷和实惠。

医疗层面,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全面实现城市公立医院的数字化建设;以实现公共卫生管理数字化为重点,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全面记录和实时反映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服务全过程;以实现医院服务网络化为重点,初步完成数字化的图文体检诊断查询系统、医疗物联网、电子病历共享交换平台、远程医疗服务等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以实现城乡卫生管理信息化为重点,建立区域卫生业务和行政管理系统。

教育层面,加快打造区域教育中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程、“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电子书包”项目,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人人可享受优质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本地化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此外,湖南有线机顶盒上建立了农业科技点播区,整合了现有各类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并适时与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湖南农大等专业教育机构合作,制作农业科技培训专项课程,建设农民公共教育培训服务平台,建立农民、农村、农业基层管理单位与农业主管单位的信息走廊。

信息加速 篇10

20世纪90年代初,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 (Michael Hammer) 教授的流程再造理论风靡全球, 他指出:对于21世纪的企业来说, 流程将非常关键。优秀的流程将使成功的企业与其他竞争者区分开来!之后, 保罗.阿伦将流程概念引入银行, 提出银行流程再造就是“银行为了获取在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绩效方面的巨大改变, 以流程为核心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经由此种“根本性”和“彻底性”重构而成的银行称为“流程银行”。在我国, “流程银行”的概念是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于2005年10月首次提出的, 面对银行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日趋同质化, 银行业务流程的差异会成为决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 几乎所有中资银行的业务流程都存在着重大弊端, 是“部门银行”而不是“流程银行”。

实际上, 所谓流程银行可以称为流程化银行, 它是指银行以客户为中心, 按照客户的需求,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重新设计银行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 从而使银行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全新的银行模式。流程银行与传统的部门银行区别在于:第一, 导向不同。流程银行以客户为中心, 追求客户价值最大化, 而传统的部门银行是以银行自身为中心。第二, 组织结构不同。流程银行强调组织结构扁平化, 使银行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 而传统银行建立在科层式组织结构上, 组织应变能力差。第三, 业务处理方向不同。流程银行追求业务处理垂直化, 而传统银行的业务处理是在不同专业职能部门之间横向流通的。

二、流程银行是银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1、流程银行的出现符合银行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规律

首先, 从理论上看, 衡量信息化发展阶段的经典理论是诺兰模型。诺兰模型认为:无论对于一个行业还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信息化大体要经历初始、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六个发展阶段。根据诺兰模型考察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可以认为银行信息化建设处在系统集成阶段。由于业务集成是系统集成阶段的重要内容, 所以银行业务流程的变革将成为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焦点。

其次, 从实践来看, 国外银行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图1示) :其中, 业务处理电子化就是要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进行数据处理, 将银行业务过程数字化, 以期提高银行业务处理效率;银行管理信息化是指银行从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与银行信息化的要求相匹配的过程。银行利用信息技术变革银行组织结构, 规范银行的业务流程, 实现集成化管理, 以期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

与国外银行相比, 虽然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 走的却是与国外银行相同的道路, 在经历了单机批处理、联机实时处理, 全面实现银行业务处理的电子化阶段之后, 银行的信息化建设重点也从技术转向管理, 从效率转向效益也进入了管理信息化建设阶段。流程再造工作作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自然成为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焦点。

2、数据大集中为建设流程银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我们知道, 信息技术的价值在于人们利用它能够打破传统的管理规则, 创造出新的工作方式, 银行实现信息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银行不断引入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的过程。所以流程银行的实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1999年9月1日, 以中国工商银行启动的“9991”工程为标志, 我国各大银行拉开了信息系统的整合之路。到2003年,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完成了数据大集中。数据大集中工程实现了银行设备的集中和业务数据的集中, 从IT架构上为流程银行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操作平台。通过集中, 银行可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 通过将同一客户的不同账户联系起来, 及时掌握客户的资金动态和流向;可以将分散于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汇集起来, 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共享, 支持并行工作方式;可以使高层管理者可与低层员工直接进行信息传递, 避免传统垂直式沟通带来的信息传递延滞和信息失真、过滤问题;可以使银行流程再造的范围由银行内各部门, 扩展到银行与顾客及合作伙伴之间。所以, 数据大集中为银行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三、构建流程银行的战略原则

1、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流程设计多样化

所谓以客户为中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按照客户的要求和为客户提供最方便和最优质服务的思路重新设计各项业务流程, 建立能以最快速度响应和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运营机制和相关业务流程。如中国民生银行根据市场调查及多渠道的客户意见反馈, 对银行内部不合理的、效率低的、没有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或改进。如客户原来同时办理信用卡、开户或购买多种理财产品等时, 必须要将个人情况、签名等数据在一堆表格上反复填写。而现在实施的以顾客为导向的“综合签约业务”, 客户只需要面对一张表格, 在这张表格中所列举的产品和服务项目上对自己需要的打勾即可完成手续。第二, 要求银行准确把握客户需要, 包括客户对金融产品及服务需求的具体内容和优先程度, 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的, 使其业务流程满足客户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特点, 根据不同客户群的需要, 推出具有差异化的业务流程。

2、从价值链着手, 抓核心业务流程

银行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 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 即价值链。客户价值能否最大化, 关键在于客户价值能否在价值链上实现最大化增值。根据此观点, 银行的业务流程也可以分为直接创造价值的流程和为直接创造价值活动服务的支持流程。因此, 流程银行建设必须从有利于创造价值、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流程入手, 而把其它不能体现领先优势的活动都外包出去。

3、理顺流程间的逻辑关系, 简化业务流程

流程是一组能够一起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相互关联的、有先后顺序的活动进程。传统银行的流程设计周期过长, 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 银行必须要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简化自己的流程。如深圳发展银行近日引进美国阿玻罗金融科技公司的自动审批系统。在引入自动审批系统后, 银行和汽车经销商联网, 只要现场输入相关数据, 就可以获得初步的审批结果。83%的人可以在15分钟内知道贷款是否被批准。

4、遵循系统观点, 实现银行组织与文化再造

从实践来看, 流程银行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不但包括银行业务流程的再造, 也包括银行组织和文化再造。流程银行必须要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扁平化、网络化组织结构, 当一笔业务需要涉及不同的部门和不同层次的机构, 客户只需面对一个部门。当然, 这种以业务流为导向建立的组织结构, 要求组织分权和组织成员的协同, 因此势必又会带来银行的文化再造。因此, 银行必须改变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 牢固树立以顾客满意和忠诚的经营理念, 同时倡导一种协作文化, 提倡团队精神。

摘要: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 银行必须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但依托分工理论建立起来的部门银行越来越与此经营理念相违背。流程银行作为一种全新的银行模式, 成为银行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本文主要从银行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流程银行出现的必然以及构建流程银行的战略原则。

关键词:流程银行,管理信息化,流程再造

参考文献

[1]朱炳忠等.流程银行构建路径初探[J].现代金融, 2007, (3) .

[2]高广春.认识流程银行[J].银行家, 2006, (9)

[3]王小燕.打造银行商业智能平台, 增强银行竞争力[J].南方金融, 2006, (6) .

上一篇:剩余污泥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