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之花悄然绽放

2024-05-21

杨梅之花悄然绽放(精选九篇)

杨梅之花悄然绽放 篇1

一、重视物质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1. 教室墙壁“会说话”

为了在教室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发动全班孩子一起美化教室, 在“班级外表”上做文章。在教室后面墙壁开设学习园地, 让孩子们在教室的墙壁上展示自己的优秀作品 (如自己画的小英雄画像, 自己写的作文, 自己搜集的名人轶事、格言警句等) 。还布置了班级公约、班级口号、争章园地等, 让无声的墙壁默默发挥育人功能。我始终坚信, 孩子的整体素质在整洁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中, 经过长期的熏陶, 一定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2. 图书角在“流动”

我班设置了图书角、教室外窗户栅栏书吧及教室外的宣传栏, 坚持长期开展读书活动, 引导和鼓励孩子把自己看过的书带到学校, 与同学交流。借书活动有专人负责登记, 做到有借有还, 班上学生可随时借阅, 每本书上都有借书卡, 记录读后感。图书角中的书籍种类很多, 有古典名著、英雄故事、儿童小说、名人传记等。通过读书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极大开阔了学生们知识视野;还促进了学生和谐交往, 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1. 狠抓良好班风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 孩子在集体中, 思想行为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因此, 要重视班级舆论的营造。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 要根据本班的特点, 一是提出能够展示班级精神风貌, 体现班级奋斗目标的班级口号:“静、净、竞、敬”记心头, “比、学、赶、帮、超”迎挑战。从而提高班级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使孩子自发形成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二是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格言。通过开展“我喜欢的格言”征集、“我写自己的格言、座右铭”等活动, 让每个孩子至少选择五条人生格言, 让学生诵读、熟记有价值的格言, 激励孩子时常诫勉自己, 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从中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 深化雏鹰争章活动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深化雏鹰争章活动。通过设立“文明章”、“阅读章”、“纪律章”、“卫生章”等雏鹰奖章, 充分发挥每月之星、争章园地、争章手册、班级大事记的作用。在班级大事记中记录下本班获章的学生和争章活动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并根据获章的数量评选出本班的“每周之星”以及学校的“每月之星”, 让孩子们在争“章”的快乐过程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 对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 让孩子都能从身边找到某一方面的最佳, 学起来有目标, 有动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以制度文化为抓手, 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1. 制定民主化制度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我们也满足孩子的民主要求, 让孩子们时时处处享受民主。新学期初在班内发动全班孩子出出金点子, 对班级制度和班级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在确定岗位时, 结合孩子的能力与喜好, 实行“竞争上岗”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我发现, 当选的干部都能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孩子们在信服干部的同时也履行了监督的义务。在潜移默化中, 班级中的一些规定, 已经慢慢转化为孩子的一种观念, “责任”感让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

2. 实施制度人文化

班级制度的好坏、合理与否, 很大程度上是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成败的标志, 同时也反映了班主任的文化素质与班级管理的水平。班级制度文化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 不是仅仅满足于几条文字公约的制订和强硬性规定的实施, 而必须更新方法, 要善于把班级有关公约、规定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自觉意识, 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 使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 又能发挥激励和规范作用。

四、以活动文化为载体, 构建和谐班级集体

1. 巧用主题班会, 提高德育效果

充分有效地利用班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好途径。如3月份的学雷锋周, 我班制定了学雷锋的详细计划、方案等;开展了学雷锋主题队会, 学习雷锋日记和名言, 出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雷锋事迹;通过讲雷锋故事、看《雷锋》电影、写观后感、日行一善等形式学习雷锋的精神;并对已开展的活动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和成果展示, 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雷锋事迹、走雷锋道路、做雷锋传人的信念。

2. 树立身边榜样, 激发成长动力

“微笑的你最美, 会学的你最好, 明理的你最靓, 安全的你最行, 健康的你最棒”, 这是我们学校培养和乐少年的宗旨, 也是孩子们争当和乐少年的方向, 我们班结合学校的和悦文化建设, 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比如班队课开展最美少年、十佳少年、最美爱心少年的评比, 都以事实为根据, 所以在学校级各项评比中我们班都榜上有名。

3. 参观德育基地, 拓展德育空间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挖掘德育资源、建设德育基地是提高德育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我班长期开展志愿者活动, 定期组织学生到火车站送姜茶, 去劳务市场分粥分馒头等活动, 了解外来建设者在义乌的生活、工作情况, 让学生体会到没有知识、没有工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

4. 沟通家庭教育, 形成德育合力

因为现在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难对接, 为此我们推出家长开放日, 举行家教专题讲座、家长读书会等。还有以主题活动为抓手, 设计家校联动的品德教育。多途径开展亲子实践, 拉近家长和孩子的距离, 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比如, 开展“相亲相爱一家人”感恩教育活动, “书香家庭”创建评比活动等。再是开展让家长进课堂活动, 家长可以通过联系学校到自己孩子所在班级听课, 借此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促进家长和任课老师的沟通和交流。

梦想之花悄然绽放作文 篇2

未知世界的大门,正在开启。拿着剑的骑士,勇往直前,骑着白马的王子,披荆斩棘,我仿佛是一个小矮人停留在原地,在寻找,在探求方向,迷茫的我,又该如何拯救自我?一切都是问号。

把眼泪装在心上,会开出勇敢的花。

追梦非易事,可是,只要敢前行,敢迈步,那样你会成功,六岁,那年我的梦想是收藏满屋子芭比娃娃。九岁,那年期望能学会自我骑单车,如今,已是14岁的小大人了。可能已经明白了自我的初心。

可是也忽然发现,梦想的尽头前,有着凶猛的野兽,有着可怕的黑暗。很多人所以而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堕落到了深渊,失去了光明。此刻我面临的即是无边的黑暗。因为梦想带给我的痛楚,或许会让我丢掉信仰。可是我坚信我的背后始终会有一个人呼唤我的名字。直到我让梦想之花悄然绽放。

梦想与现实是存在差距,你不懈的努力,不必须会成功,但放弃,你就绝对会失败。但我愿意挥洒我的汗水,让我让我梦想的鲜花悄然绽放。

幸福之花 悄然绽放 篇3

一、案例或活动描述

经营班级,就像经营一个经纪公司。手下那四十几号学生,就是性格各异的大小艺人。作为经纪公司直接负责人,我秉承着能者快速上位,有志者结对上位,随性者鞭笞上位的原则,力求人人上位。明星上位有不同的领域,如影、视、歌、体等等,我们的学生因着个人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不同也可以涉足各种不同的领域。

从我一年级接手开始,我的明星经纪公司便已成立。

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经纪人,掌握旗下艺人的各种信息是重中之重。兴趣爱好、过往经历、发展方向、能力倾向、心理动向这五个方面是我最好奇也是必须要获得存档的信息。我运用了以下几个途径:

(1)通过家长问卷调查。想要让孩子首先被班主任发现的家长,总是非常细致地填写,大到参加校外比赛获奖,小到幼儿园“好宝宝”奖状,洋洋洒洒,事无巨细。但总有那么几个不上心或过于低看问卷的家长寥寥几句,甚至签名了事。从这第一步,就可以进行第一次筛选。某些孩子在起跑线上便已经输了一局。

(2)通过班干部竞选。这是每个老师都会用到的方法。竞选本身并不是为了能选出合适的班干部,而是为那些想要快速上位的孩子搭建一个平台。因此,积极主动者,落落大方者,侃侃而谈者都刻在了我心中。而名单中,一定会有几个名字与第一步重合。

(3)开设不同领域的擂台,及时发现苗子。我平时非常关注各方面的苗子,同时做好记录。如大课间开展跑步比赛,几个活跃的男生便脱颖而出。绘画、唱歌、舞蹈、口算、朗诵、写话、表演、折纸甚至拖地、擦桌等等各方各面,都有领先的孩子登记在册,几乎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最终选择好上位者批次。

二、案例或活动分析

有了每个孩子的信息资料,我开始了第二步——艺人培训。

(1)争取。为孩子争取各种表现的机会。从学校挑选苗子开始,我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经纪人,向专业老师介绍孩子信息,推荐入选。不管是什么方面,只要有人要,我便想尽办法对号入座。让孩子第一时间去接触或许将陪伴自己一生的领域。同时班级里的各种活动少不了相关艺人的倾情付出。让明星光环越来越亮。

(2)鼓励。艺人的成长是艰辛的,孩子们要想成为班级的明星同样是不容易的。一开始胆小怯懦,适当的鼓励和嘉奖是必须的。期待与宽容是我一贯的心态。首先在班级同学心中树立领域明星的形象很重要,老师常提,孩子常表现,久而久之,孩子们心中也有了自己的明星梦想。

(3)不断地找机会练习。擅长体育的随时跑几圈,不断提升极限运动量;擅长唱歌的想放松时邀请唱一个;擅长跳舞的播放音乐大家一起闹;擅长朗诵的总是要求带上动作表情上台读一段;擅长管理的,把担子一丢,请他(她)来安排。班队课,儿童节,国庆节等等节庆时刻,都成了我们欢聚一堂的快乐时光。

(4)强制执行,挖掘随性者潜力。班级中往往会有一批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生无存在感的孩子。这些孩子我同样不曾放弃,他们的能力特点在平时的擂台中亦记录在册。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害羞的鼓励加强制,不愿的威胁加利诱,最终总有那么一些人因为成功而欣喜若狂。如有一个孩子不声不响,学业一般,但在运动会上获得名次,使所有同学都记住了他,往往谈起便满脸自豪。

三、案例或活动点评

在不断的努力下,孩子们各方面都有了突出的表现,人才济济。也因此生出了艺人间特有的恩怨纠葛。于是第三步——解决艺人内部矛盾提上日程。

(1)骄傲。几个出色的孩子往往不可遏制地生出骄纵之气。于是我记在心中,平时需要做事时总是忽略他们,当感到他们已颇感失望时,再偶尔拾起,让他们有种失而复得,不得不珍惜的感觉。骄傲,可以有,却不可以成为习惯。

(2)自卑。其实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自卑却使得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作为老师,作为经纪人,就要帮助他们摆脱自卑的束缚,寻求突破。我根据他们的特点,不断地给予机会,将快速上位者的机会留给同样有潜力的人。现在,几个并不显眼的孩子,已经有了快速上位者所没有的特长。这是一种相当愉快的体验,自卑也慢慢消减。

(3)矛盾。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何况是人人想上位的环境。作为老师,很难消除所有矛盾,但发现矛盾就要顺藤摸瓜,找到问题的关键。我常常把有矛盾的群体揉捏在一起,要求完成一项任务;常常大力推出被孤立的一方,大家一起去挖掘他的优点;常常雪藏特别出挑的一方,直到他改正自己的错误;常常将自己放在对立面,与全班对峙,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以此让孩子体会到同仇敌忾的乐趣。

如今,我尝试着放手,无论做好做差,我均享受旁观者的乐趣。一把梳子,为女生梳梳头;一句笑言,为紧张的学习缓解下气氛;一句严厉的呵斥,为心猿意马的孩子敲敲警钟。

让数学思想之花悄然绽放 篇4

一、理解内涵———播下数学思想的种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小学数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主要有三类:一是抽象思想, 二是推理思想, 三是建模思想。其中, 抽象思想主要包含集合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推理思想主要包括演绎思想、转换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等, 建模思想主要包括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

以苏教版教材为例, 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中 , 得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 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这个结论的过程其实就蕴含着归纳的思想; 五年级下册《圆》这个单元中 ,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将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随着剪的份数越多, 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这里就包含着极限的思想;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有这样一个例题 (见下图) , 这个例题蕴含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像这样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的数学例题或习题在苏教版教材上随处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深入理解数学思想的内涵, 准确地解读好教材中每一个例题、每道习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掌握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的具体内容, 并及时向学生有机渗透, 科学地在学生的头脑中播下数学思想的种子。

二、掌握方法———呵护数学思想的成长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中处处有思想。“小学生学的数学很初等, 很简单。尽管简单, 里面却蕴含了一些深刻的数学思想。一种数学思想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张景中如是说。因此, 在小学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动用一切智慧挖掘数学思想,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逐步渗透。

1.在 研 读 教 材 的 过 程 中 挖 掘 数学思想

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 教师首先应深入解读教材的结构层次, 对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数学思想有个整体把握;理解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 对数学思想的渗透进行总体设计。其次要研读教材, 认真揣摩教材的编写意图, 理清教材的体系和脉络, 对重点例题与习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做到心中有数。

2.在 知 识 发 生 的 过 程 中 感 悟 数学思想

有人说:“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数学思想的发生过程。”在教学中, 小数、分数这些数学概念的形成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排列组合规律的揭示等, 都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 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训练数学思维的有利时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特点, 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 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参与数学概念形成和建立的过程、数学规律归纳和总结的过程、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 能够水到渠成地感悟数学思想。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 教师在新课导入时,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标 识符号 :KFC - 肯德基CCTV- 中央电视台……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让学生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 感悟了符号思想、建模思想。

3.在 问 题 解 决 的 过 程 中 彰 显 数学思想

学生通过获取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 体会到知识背后所包含的思想方法, 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彰显数学思想的神奇。长期坚持, 学生的数学素养就能够得到真正提高。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 当学生初步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技能时, 通过设计、利用《数蛤蟆》儿歌:1只蛤蟆1张嘴, 2只眼睛条腿;……;x只蛤蟆x张嘴, 2x只眼睛4x条腿。这个题目有效地帮助了学生运用所建立的模型思想, 以及所学的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又如,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时, 学生掌握了“鸡兔同笼”题型的特征 , 学会了假设策略。这样, 学生只要遇到具有这种特征的问题, 就能灵活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

4.在知识的总结过程中归纳数学思想

在教材中, 数学思想是蕴含于数学知识体系中的, 这就说明数学思想的教学是零散的。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对知识进行总结时, 更需对数学思想进行归纳、提升, 使学生达到对数学思想方法内化的境界。如在教学《找规律———搭配》时, 当出现学生能够根据上衣件数、裙子条数, 说出搭配的种数时,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进一步体验搭配的过程, 归纳、推理出搭配的方法以进行简化:即用符号、画线等方法进行操作;优化搭配的方法:从1号上衣开始依次进行, 再从2号上衣开 始依次进 行 ; 也可以从裙 子开始 , 这样才能 做到有序、不遗漏。最后, 还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师:同学们, 如果她有很多的上衣, 也有很多的裙子, 我们是不是每次都要用实物或图形拿来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呢?

师: 那就需要我们从中找出规律。请大家仔细观察:上衣件数、裙子条数与搭配种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怎样选配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应该有条理地操作或思考)

木偶的个数和帽子的顶数, 与有多少种选配方法是什么关系?

学生合作交流。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教者设计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探讨、总结规律。通过同伴间的相互交流, 能够得到相互启发, 从而更好地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接着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学生的发言自由而顺畅, 真可谓精彩不断, 掌声不断, 时时显示出数学思想带来的欢欣与魅力!

三、关注细节———增添数学思想的艳丽

数学教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过程。

数学思想的渗透需要教师有意引领并积极实施。特级教师华应龙说过:数学好玩, 数学有趣。这就告诉我们: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 还应引导学生去感悟数学世界的奥秘。因此, 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从思想上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通过校本教研、组织骨干教师将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按学期进行分类整理;最后, 对全体数学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在编写教学预案时一定要将分类整理出来的数学思想进行细化处理;在教学过程中, 还应将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因地制宜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如果一味地寻找已有的模式或经验渗透数学思想, 或过分地强化数学思想, 都将严重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可见, 只有认清数学的本质,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 才能将数学思想悄然渗透, 润物无声。

梦想之花悄然绽放作文 篇5

“同学们,这次考试题这么难,咱们班竟然有人得了100分,你们猜猜他是谁?”这还用猜吗?肯定是坐在第一排的他了,只要他说第二便没有人敢说第一了。看他在讲台上领奖,全班的掌声为他响起、为他喝彩,成为全班的焦点。他便是我第一个梦想:打败他,成为第一。经过我课上的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完成作业,我最终超过了他,最终获得了全班的掌声。我第一个梦想就圆满实现了,这让我偿到努力后得到成功的喜悦,也让我坚信有付出就有收获,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我原以为每个梦想都是那么容易成功,可之后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的。

上了五、六年级后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可不久后我就发现当教师太难了,你不仅仅要提前预习课文掌握本课所有知识点,还要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回答。所以我开始慢慢地提前预习课文,自主解决课后疑难。久而久之我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并且掌握了一系列答题技巧。我还发现当一名教师必须要有一手好字,这对一向写字丑的我也是一个挑战,我开始买字帖练字,虽没有突飞猛进的提高,但也比之前更整洁清楚明了了。尽管当教师这条路多么艰辛我都会坚持下去的。

让数学思想之花悄然绽放 篇6

【关键词】数学思想 现状 出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10-02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知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通的规律,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它是课标中的重要内容,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思想的渗透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对思想的渗透做得怎样?

一、回归课堂,分析现状

我们通过深入课堂、教师问卷、学生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发现目前的数学课堂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现状一、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不够。

数学思想是蕴含在知识体系中,抽象地反映着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如果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知识是数学的“身躯”,那么思想就是数学的“灵魂”。小学数学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一般有对应、假设、比较、符号化、类比、转化、分类、集合、统计、极限、替换、化归、可逆、建模、数形结合等。但是,调研发现能够说出一些数学思想的老师真的比较少。

现状二、对数学思想的把握不准。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意识淡薄,只单一地进行“显性知识”的教学,没有认识到数学思想对学生终生发展的重要性。《课标》明确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定为“四维”教学目标,教参中也对数学思想的渗透提出了具体要求,但部分老师对课标及教学用书没有深入地研读,导致在教学中拿不准该怎样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

现状三、对数学思想的理解不明。

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处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关系,无形的数学思想被生搬硬套,使学生被迫强行入轨,而不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亲身体验,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构建出数学思想。通过访谈得知,部分教师认为“化归”与“转化”、“类比”与“分类”等类似的思想深奥难懂,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所经历、有所感悟,并内化为一种技能熟练运用,甚为迷茫。

二、内化理念,追寻出路

我们的课堂应致力追求数学思想的引领,在教学中多搭平台,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领悟、运用,逐步内化为数学思维品质。

1、重教材,设情境,展现数学思想特点。

数学思想是教学内容的灵魂。我们必须深挖教材,提出不同阶段数学思想的教学要求,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同时纳入教学目标,把数学思想的教学融入备课环节,依据不同年级制订有序的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

执教认识百分数时,某老师先让同学们根据两名学生的投篮情况进行选择,学生说出要通分后比较分数大小进行选择;接着老师创设了三位同学竞赛的情境,学生说仍然通分,公分母从50换成100;接着教师又创设了多位同学要参加的情境,面对许多分数我们又如何比较呢?当有学生说仍通分时,立即有学生说出这样做太麻烦了,此时教师进行了介绍:人们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表示比率的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非常利于比较。由此引出学习内容“百分数”。通过上述教学情境的引导,学生不仅了解百分数产生的背景和意义,同时也为扩充数的概念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才是学习百分数真正的落脚点。

2、重过程,善发现,感悟数学思想魅力。

《课标》要求充分利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数学思想是抽象性很强的内容,在教学中,数学思想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加以实现。

一年级“认数”,某教师出示各种物体图片,要求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图形来表示这些物体,并且数量要和实物同样多。有的学生用三个★表示三条小鱼,用四个△表示四只小猫,有的学生用两种颜色的笔分别画了几根小棒代表小鱼和小猫……学生很快发现这样的表达方法虽然直观,但如果小动物多了就不方便了。又通过“小猫吃鱼够不够的问题”,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发现小鱼不够吃,从而得出3〈4。在此过程中,学生亲历了数字的发生和形成过程,通过数和图对照,感受到数字的简洁美;又通过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到数字可以用来比较大小。在这里,符号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渗透了符号思想和对应思想。

3、重实践,搭平台,深化数学思想认识。

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领悟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活动中获得的思想更形象、更深刻,更能实现迁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应当把重心放在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索新知上,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观察、说明、论证,在活动中形成数学思想。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圆的认识》一课中,关于圆的形成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首先,要求学生拿一些同样长的小棒搭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很快搭出了三角形、正方形……教师提出:“能不能用小棒搭成一个圆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有一位学生用5根小棒拼成五边形,用6根小棒拼成六边形,六边形比五边形更像圆,但大家都认为“像圆但不是圆”。教师因势利导:“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更加像圆的圆呢?”学生自然地想到,用更多的小棒去搭拼。教师又进一步提出:“能不能使一个六边形变成一个周长不变的圆?”学生经过探索,把每根小棒一截为二,12根小棒拼得的图形更像圆。如果继续下去,一截为三得到18根小棒,一截为四得到24根小棒……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很快意识到当小棒截得越来越短时,就会得到一个越来越“圆”的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由“直”到“曲”的转化,形成圆与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沟通,并巧妙地渗透了“越来越短”、“越来越接近”的极限思想。

我们的课堂不是没有思想的火花,而是缺少错落有致的思想之花。我们的课堂不是没有思想的枝叶,而是缺少绚丽多枝的思想之树。引领学生生发一种对思想的钟爱、对思维的渴望和对完善自我的向往,这才是我们追求思想引领的课堂。让我们一起追寻数学思想引領下的课堂,追求数学教育理想境界,催生有效课堂的精彩,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思想的浸润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德勤.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与价值.小学教学研究.2009.8

[2]郑敏.让知识“联”起来.人民教育.2012.9

[3]田红梅.试谈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江苏教育2013.4

让语言之花在记叙中悄然绽放 篇7

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一)积累课文中语言运用的范例

新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是学生读写的范例,是读写结合的体裁,是学习 、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如学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课,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表达的方法,如课文的结构与题目,从整体到局部的写景方法,以及使用一系列动词准确描述活动过程等。

教师要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语言运用的特点和作用,并在平常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明读书背书对于写出优美文章很有帮助。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鲁迅、朱自清、冰心、巴尔扎克等人的文章,指导学生学会摘抄、做札记,学会整理和归纳,并应用到写作中去。

二、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

教师在鼓励学生写出新意时,不能忘记教会学生仿写。仿写是中学生写作训练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有效手段,因为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精选出范文百篇左右,细心研究,然后熟读成诵,玩味其中的节奏与气韵,最后再去模仿。

仿写可与阅读教学结合 。在学 《一面》 一课时,老师可对学生进行这样的仿写练习——“运用人物的各种描写方法对老师进行肖像描写”;又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文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学生以“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进行仿写。

叶圣陶说过:“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是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的历练的。”因此,仿写也坚持不懈,每天进行一两句话的仿写练习,并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最终也会达到文从字顺,准确地表情达意的效果。

三、丰富语法知识、加强手法运用

(一)学习语法知识

学生的语言要流畅生动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学生连句子的成分不了解,怎能知道句子是否缺少成分;学生不知道词语的类型,又怎能知道词语是否搭配得当。教师应向学生讲解相关语法知识,结合课文中的例子、结合作文中的语句进行讲解, 实效更好。要让学生的语句优美,就必须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学生只有明白何谓比喻、何谓夸张,才能加以运用。

(二)巧用修辞手法

巧用修辞手法,不仅能使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而且能使语言新鲜,诗意盎然。写作是一种富于个性化的艺术表演,创作主题通过语言运用来传情达意,且语言运用要富有新意,这就势必要求创造主体要打破常规思维,善于创造性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对语言进行再创造,已形成具有独特个性化、艺术化的语言。如:

1、我从小跟着妈妈长大,我从妈妈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

2、小时候,我不识字,妈妈就是图书馆,我读着妈妈。

第一句是个平淡无味的句子,缺乏审美信息。第二句把妈妈比作图书馆、比作一本厚厚的书,对妈妈心存感激、无比崇敬的心情鄙视被淋淋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吗?这种超常的创新性的修辞无意是增强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是语言更加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在作文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突破成规,需求具有创新的修辞方式,使看似平常的语言情感饱满、意味深长。

如果说,以前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多关注在“写什么”,那么,现在我们就应该逐步转移到艺术语言的“怎么写”上。主观上,强化学生的艺术语言写作意识;客观上,可以结合范文,训练运用多种运用修辞手法,并辅之以点评和辨析,使学生逐步掌握艺术语言写作的基本技法。

让德育教育之花悄然绽放在语文课堂 篇8

可见,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堂应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但德育教育不应是空泛的口头说教,而应该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经久不衰的佳作,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极好材料。如果我们遵循“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就能为教学注入一缕缕阳光,让德育教育之花悄然绽放于语文课堂,使学生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首先,精心设计导语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既然好的导语设计对课堂教学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一定能成为沐浴德育教育之花的第一缕阳光。

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有的老师用了这样的导语:“我们班有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生性耿直,说话从不拐弯抹角。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见到同学有错误,就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可这样做常常不被理解,同学和我疏远了,自己感到很苦闷,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做错了吗?……同样是奉劝别人改正错误,邹忌却达到较好的效果,齐王不仅没有龙颜大怒,还诚恳地接受了邹忌的建议,并用于治国,取得了显著成效,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情况取得不同的结果?从中我们又得到哪些启示呢?”这样的导语,不仅能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学习,还能思考怎样做人。

在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时,为了创设情境,我播放了歌曲《最浪漫的事》,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爱情是人人都向往的一种美妙的情感,这首歌对爱情的诠释就是和自己的爱人一起慢慢变老,直到老得哪里也去不了,还依然把对方当成手中的宝。这样的人生多么浪漫,多么富有诗意,但只有真正懂得爱情的人,才能拥有诗意的人生。那么‘爱情’的真谛是什么,也许我们能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中得到智慧的启迪。”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对爱情感到既神秘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如果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容易产生早恋等现象。我想,这样引入课文学习,揭开了爱情的神秘面纱,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爱情的真谛。

其次,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介绍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教师若能抓住“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介绍”这一环节,就能把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想巧妙地溶于其中。而且这些大家不仅文学作品写得好,可贵的还有作家们身上高尚的情操、伟大的人格、高贵的品质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譬如说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风范,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欧阳修虽遭贬谪但依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陆游、辛弃疾虽是一介文弱书生却至死还想着驰骋疆场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以至贫困而死的“富贵不能淫”的高洁情操……这些伟人身上的品质,都可以从作者简介或背景简介中了解到,学习他们身上的品质就可以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再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譬如《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中,主人公对不幸命运从不妥协从不屈服的抗争意志,用整个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的毅力和决心无不让人深深折服。《邓稼轩》一文中,在“两弹”元勋邓稼先身上没有神秘的色彩,没有耀眼的光环,有的只是他“置身沙漠,碎首黄尘”的一腔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这种爱国情怀是令所有国人震撼的。孙犁的《芦花荡》见证了中国劳动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机智和勇敢。《再塑生命》刻画了一个充满耐心和爱心教育有方的好老师莎莉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美好的方向成长。

另外,主旨的探究也是渗透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切入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诸如《散步》让我们知道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让我们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奇妙的克隆》让科学的神奇得以展现……总之,所有教材的主旨思想都是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感悟,在感悟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也在进行着沐浴净化。

杨梅之花悄然绽放 篇9

高效课堂的实质是让学生动起来,由苦学、被动学变为乐学、主动学,要达到这种境界,是需要情感支撑的。以情激情,以情育人,是语文的终极目标。因此上好语文课,教师必须先有激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兴趣才会浓厚起来。那么,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让情感之花悄然绽放呢?下面我从执教者的角度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

一、语言要抑扬顿挫,用激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

成长中的学生情感十分明显,十分丰富,但他们情感的流露需要一个触发点,而教师就要善于做这个情感的触发点,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谁要是还没有发展培养出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情感氛围的营造,就是要靠老师激情语言的调动。所以课堂上,我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以情感情,以情染情,让情境化的教学环境成为“展有情感的课堂”的重要条件。每一节课,我都非常注意导语和结束语设计,每个环节的过渡语我也力争做到有声有色。热情洋溢,激情澎湃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美的语言环境之中,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如《阿里山纪行》一文,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一首动听的《高山青》,让我们感受到了阿里山姑娘的美丽,让我们领略到阿里山景色的秀美。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哺育了美丽姑娘的阿里山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随同当代作家吴功正先生一起欣赏阿里山神奇秀美的风光。过渡语:由神木所遭受的创伤联想到台湾所遭受的风风雨雨。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林中巨子。没有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不出那种昂扬向上、不折不挠的精神品格。神木的精神品格不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吗?我们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却不折不挠,昂然屹立于世界强林,说神木是阿里山的精髓,不如说那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所在。同学们,说到这里我心里油然而生出一股豪气,一种民族自豪感,一种不屈的精神,请大家再读,读出神木的参天雄姿,读出神木的不屈不挠,读出民族自豪感!结束语:阿里山如一首含蓄的诗,一杯醇香的酒,仰望高山,我们能积蓄和锤炼自己的情感;望水而思,我们能洗濯自己的理智;品读阿里山纪行,我们的心弦也被阿里山的美,被作者的情感美轻轻拨动,最后,让我们大声赞叹——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让我们共同期盼——祖国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

这样的导语、过渡语和结束语,抑扬顿挫、娓娓道来,让学生无论在上课伊始还是在课堂中间,甚至在课堂的尾声,都能享受到激情语言的大餐,课堂效率可想而知。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涵,陶冶学生情感

教师的情感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也来自于对文本的挖掘。文章不是无情物。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或明或暗都蕴涵着情感的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这些情感因素来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够使课堂或情绪激昂,或寂静无声,或兴高采烈,或悲凉凄苦,让学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体验,进而获得品质和情操的陶冶。如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父亲过铁道买橘子这件小事,字里行间饱含着父爱子的拳拳爱心,浓浓爱意。但90后的学生并不理解,很多同学都对此不屑一顾,根本不能懂得也不清楚那个时期的苦难,自然也就很难捕捉到作者的挚爱深情。学习起来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为了及时点拨学生的情感触发点。朗读环节我这样点拨:朗读是个性化的学习,不能一味的模仿,要学会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你自己的风采,作品能打动你,你能用声音传达出这种感动,那么你的朗读就是成功的,怎样进入这样的境界,获得这样的体验呢?朗读的最高境界是透过文字,读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父亲来感受,他们上要赡养老人,下要养育儿女,恐怕你们现在的学习就让父亲操碎了心吧,生活中的父亲,真的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竭尽全力的为家庭付出,你想着自己的父母,想着他们的辛苦不易,去读课文,你的感觉会更加不同,大家去试试。果然在接下来的学生朗读中,他们饱含深情,读着读着,学生被深深地打动了,这个时候,与其说学生在读课文,还不如说他们在读自己的父母,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心灵受到震动,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拓展延伸环节,我更是用低沉的语调讲述了自己父亲病故时的情景,动情之处,我泣不成声,教室里静静的,很多同学流出了眼泪,我知道学生原本平静的心湖已经波澜起伏,大有不吐不快的感觉,顺势让他们讲诉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讲的听的莫不动容。我想,那一刻,他们不仅懂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道理,更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课堂设计要有张有弛,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常言说:“文似看山不喜平,画如交友须求淡”。我觉得上语文课也是如此,平铺直叙的课堂很难让学生激情饱满,兴趣浓厚。为此课堂上我或设问、或悬念、或铺垫,使课堂呈现起伏变化,引导学生思维力度高潮跌起,气氛热烈。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我从不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尽力克制和调控,以良好的心态,带着灿烂的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带动学生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我觉得有激情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情感的学生,有激情的老师所在的课堂是有激情的课堂,是充满笑声的课堂,是充满竞争和辩论的课堂,是有张有弛的课堂。可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展情感课堂的根本,是提高教学成绩的根本!

四、教学方法力求灵活多样,让学生始终感受创新的乐趣

“展情感课堂”囊括了自学探究、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更加注重了学生的感情体验,也更加强调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展示才华,张扬个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有了更加广阔的展示平台,教学风格可以得到最大化发挥。

教无定法,何为恰当方法?我始终认为,适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为此,每一节课,我都会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结合文本特点,选择让学生喜欢接受的方法,力争一课一得,绝不面面俱到。让自己的语文课堂不断推陈出新,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课堂中,感受创新带来的乐趣。

总之,展有情感的课堂,不是表面张扬,也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更不是邯郸学步,它是真实的,由衷的,感人至深的,振奋人心的。教师应重视情感教育,注意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轻舞飞扬!

上一篇:网络任我行下一篇:中等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