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描写

2024-05-21

行动描写(精选三篇)

行动描写 篇1

一.行动描写生动性、典型性原则

1、行动描写要有具体生动的细节——生动性原则

我们先来看下面两个行动描写片段:

片段1:

“我们分手吧!”听到相恋多年的女友说出这句话, 个性内敛的A脸上温暖的笑容突然定格, 不及消失的笑意凝固在脸上, 表情显得有些古怪。他抬起手, 想抓住什么, 但马上又无力地垂下……

片段2:

“我们分手吧!”听到相恋多年的女友说出这句话, 个性内敛的A低着头说:“好吧!我们做朋友好了。”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 每天照常上下班, 只是无人时独自伤心。

这两个预设背景相同的片断, 写作效果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片段2正如许多初次尝试行动描写的习作者一样, A的行动空洞, 大而化之, 不仅无法令人读出A在伤心, 而且描写也缺乏文才很乏味。而相较之下, 片段1却细致生动地展现出人物此时此刻的心情, 手部动作的细节刻画尤能体现A内敛的个性特征, 令人印象深刻。

可见动作细节, 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 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可以展现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同时让行动描写更具可读性。

2、行动描写要能凸显人物性格差异———典型性原则

老舍在《谈人物描写》中指出:“要由一个人的动作想象得出这个人来。”说的就是行动描写中应该注意凸显人物性格差异, 写那些典型性的行动。还以上面的预设背景为例, A失恋后, 他的朋友赶来安慰他。朋友B大大咧咧, 天生的乐观派;朋友C:个性偏激, 感情受过伤害。我们还是来看两个行动描写片段:

片段3:

B风风火火地破门而入, 一进门就大声嚷嚷道:“恭喜!恭喜!恭喜老兄又成为单身贵族。”

C掩饰不住也不想掩饰心中的不快, 他狠狠吸了口烟, 又狠狠地把烟头扔在地上, 用脚使劲一辗, “咱兄弟俩都叫女人给毁了!”

片段4:

B砰地一声破门而入, 满脸气愤之色:“啊呀!兄弟别难过了, 就凭她那样儿还敢踹你, 等明个儿, 哥们揍她一顿, 替你出口气!”

“说得好!”C应声走进房门, 振臂一挥, 两眼放光“对这种女人就该给她点颜色瞧瞧。”

对比两个片断, 我们很容易发现片段4的问题所在, B、C这两个个性差别很大的人物, 在片段4中, 言行却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描写单一重复。而片段3通过B“风风火火地破门而入”、“大声嚷嚷”与C“狠狠吸烟”、扔烟头、脚辗……两组极具个性差异的行动描写, 让人物跃然纸上。

所以, 选择能体现人物个性的典型化动作, 是人物行动描写的重要原则, 这一点在写人物群体行动, 避免千人一面时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行动描写中具体贯彻”生动性”、“典型性”的原则呢?行动描写的核心是动词, 所以关键还是要落实在动词和动词短语的锤炼上。

二.锤炼动词和动词短语

1、注意选择能反映动作细微差别的动词

汉语中的动词是含义丰富, 变化多端的最活跃的词类, 如戏曲讲究“唱念作打”;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厨师拿手的“煎炒烹炸”各行各业都有代表性的动词。描写人物行动我们也应该注意, 在表现类似的动作时尽量使用不同的动词, 既可以反映动作的细微差别, 也避免了用词的单调。如一个简单的“吃”, 在对象不同时就应该分别选用不同的动词:嗑瓜子、剥花生、砸核桃、喝牛奶、抹黄油……再如同是写“唱”就有:哼小曲儿、吊嗓门、吼秦腔……正像阿·托尔斯泰在教侄子写作时说的那样“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 (短语) , 这是很明白的。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作, 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

2、注意动词短语中修饰语的运用

表现同类动作的动词相对来说是比较有限的, 在写作中我们大量运用到的是动词性的短语。动词短语用于描写人物行动时主要有两种方式:状语+动词;动词+补语。我们要特别重视“状语”和“补语”的运用, 因为, 动词短语中的修饰语对于人物行动描写的作用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我们还是来看两个延续上文预设背景的行动描写片断:

片段5:……来人陆续散去, 留下A独自面对空荡荡的房间。他 (机械) 地走到客厅, (无意识) 地打开电视, 把自己 (深深) 地嵌进沙发。眼睛 (直勾勾) 地盯着电视屏幕。很久, 他 (精疲力竭) 地闭上眼睛, 接着 (猛) 地站起身, (快步) 走到窗前, (用力) 打开窗户, 对着无边的黑暗 (撕心裂肺) 地喊:“你不爱我, 我真的不在乎!”

片段6:……来人陆续散去, 留下A独自面对空荡荡的房间。他 (快步) 地走到客厅, (急不可待) 地打开电视, (迅速) 地嵌进沙发。眼睛 (目不转睛) 地盯着电视屏幕, 很久, 都 (舍不得) 闭上眼睛, 接着 (兴奋) 地站起身, (急切) 地走到窗前, (奋力) 打开窗户, 对着无边的黑暗 (无比激动) 地喊:“中国足球冲出亚洲了!

对比两个行动描写片段, 我们会发现除了打括号部分的动词状语不一样外, 无论是叙述, 还是动词的使用两者都是一样的。但片段5表现的是A失恋以后痛苦的心情, 而片段6则表现了A看到“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后的欣喜若狂。两个片断描写之所以有这样天差地别的表现效果, 凭借的就是能够符合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状况的动词状语。

动词短语中的补语对人物行动描写有何作用呢?来看《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一段行动描写: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 一个是差拨, 一个是陆虞侯, 一个是富安。林冲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 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 挺着花枪, 一手拽开庙门, 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急要走时, 惊得呆了, 正走不动。林冲举手, 胳察的一枪, 先赶上差拨。陆虞侯叫声饶命, 吓的慌了手脚, 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 被林冲赶上, 后心只一枪, 又戳倒了。翻身回来, 陆虞候却才行的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 丢翻在雪地上, 把枪搠在地里, 用脚踏住胸脯, 身边取出那口刀来, 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 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 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又早把头割下来, 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 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 提入庙里来, 都摆在山神供桌上, 提了枪, 便出庙门投东去。 (有删节)

话说林冲被高俅父子迫害, 委曲求全充军草料场, 不想却被陆虞侯放火相逼, 这一段写的就是林冲忍无可忍手刃仇家。在500余字的行动描写中, 大量运用了动补短语:

说明状态的情态补语:惊得呆了吓得慌了手脚

说明动作次数的数量补语:才行了三四步走不到十来步

表示动作趋向的趋向补语:爬将起来割下来

表示动作结果的结果补语:烧死掇开拽开赶上戳倒踏住取出走不动丢翻扯开迸出

这一连串动补短语生动地刻画出林冲刀光血影间, 言一出、行必果的形象, 把他长期压抑, 一旦爆发不可抑制的怒火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 行动描写中我们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动词短语中的补语, 可以生动地描写出人物行动的状态和结果。

总之, 在描写人物行动时, 我们不仅要善于使用动词, 更要善于使用动词短语, 充分利用“状语”、“补语”的修饰作用, 确切、生动地表现人物言行。

行动描写 篇2

第二天早晨,我早早的起床了。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餐,兴匆匆的来到学校。由于我太着急了,所以连老师要求带的鸡蛋都望带了。到了教室,我心想,鸡蛋没带,怎么办呢?我非常紧张。幸好有一位同学妈妈多带了几个鸡蛋,这才让我松了口气,于是我就去借了个。

护蛋行动正式开始,我给鸡蛋取名“丽丽”,我先把丽丽包在4层餐巾纸,再拿起双面胶,把餐巾纸粘起来,哈哈,就像个“木乃伊”,我又把它用红领巾包了一层,又像一个“小火球”了。上课时,我把丽丽放在口袋里,就怕丽丽会受伤,我 的身体也不敢怎么乱动。这节课终于结束了,我赶紧拿出鸡蛋,看了看幸好没破。下节课是跆拳道课,我非常害怕,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在上跆拳道的课程中,听见吱的一声,我赶紧把丽丽拿出来,仔细的检查了一遍,我的天呐!吓死我了,幸好没破。又到了做操时间,做到第五节的时候,全班同学都没有做,因为第五节操是跳跃运动,如果做操的话,我们全班同学的鸡蛋肯定都会破掉啦!放学时间,我把鸡蛋放在桌子上,突然调皮的丽丽从桌子上往下滚,身手敏捷的我一把就把它抓住了。

行动描写 篇3

莫怀戚是一位有名士风范的才子。他在穿着上并不讲究, 但讲课却舌绽莲花。他随手写下一小篇文字, 就成了经典的《散步》。《散步》是一篇语言质朴的短文, 记录了一段美妙的生命状态, 作者用“慢慢地”“稳稳地”等富有风格特点的文字将其表达出来, 其中的景物描写更是让人心驰神往。文章结构清晰, 语言生动, 叙述情节具体可感, 易于激起学生对文中内容的深刻感受。

学情分析

初入中学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法上还是比较缺乏的, 所以本文的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喜欢讨论交流的基础上,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其能自主学习。在课前的预习中, 我们让学生从朗读做起, 倡导无痕迹的阅读即不给学生介绍过多的背景或者其他内容, 只是让其接触文本、朗读文本、感受文本。经过充分的预习之后, 我们不仅紧抓本文的环境描写内容, 设计具体可行的微课程活动文稿, 使学生能够形成对环境描写的概念区分、方法判断、识别运用等能力, 还有效利用互动平台为学生介绍一些环境描写的材料, 以加深他们对环境描写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复述环境描写的概念;分析环境描写;背诵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写作环境描写的片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微视频,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优美的环境。

教学环境与准备

班级QQ群、装有Quip平台的智能终端接收设备、本课课件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识别环境描写, 进而学会使用环境描写。

难点:运用微视频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1.环境描写初解

师: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 我们散步的地方往往是柏油路旁的树下、楼房耸立的小区、人工建设的公园等。可是作者散步的地方却是在充满生机的自然田野中。

如下页图1所示,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人物活动的时间, 地点, 季节变化、风霜雨雪等现象, 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景物均属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2.环境描写透析

图2中的“初春”“南方”“田野”交代了一家人散步的时间和地点。这是后面事情发生的背景。“大块小块的新绿”“浓淡相宜”“密密的嫩芽”“咕咕地起着水泡的冬水”,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南方初春之景, 烘托出了一种美好的环境氛围, 这次的散步自然也美好万分。

在这美好的氛围中, 一个“随意”将那满地的绿意写得如此闲适, 一家人散步本就是轻松惬意之事, 作者内心淡淡的喜悦也呼之欲出。

面对这样的景色, 作者说“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是啊, 作者的母亲刚刚熬过了一个比往年都长一些的严冬, 由于父亲挺不过严冬而去世, 母亲疑似患上“丧偶综合症”, 所以此时的她最需要的是陪伴。这次散步, 就是一次陪伴, 是莫怀戚身为人子的责任, 是对生命的思考与重视。所以在这一刻, 莫怀戚看到了家庭温馨之外的生命。由此可见, 这不是莫怀戚形而上的东西, 而是他内心迫切想要表达的东西, 而这个环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环境描写总结

(1) 交代背景。 (2) 渲染气氛。 (3) 烘托感情。 (4) 深化主题。环境描写的方法如图3所示。

4.环境描写扩展

师:请自选角度来品析这个句子 (如图4) , 分析它的作用, 将品析情况通过Quip平台推送到设定的文件夹中, 让大家一起来欣赏。

5.挑战吧

(1) 请在互动界面写出文中关于描写环境的美句。

教师评价: ( ) 分 (找对一句5分, 满分10分) 。

(2) 请在互动平台内抢答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师评价: ( ) 分 (答对一处10分, 满分10分) 。

(3) 请阅读教师推荐的篇目, 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自我评价: ( ) 分 (找对一句10分, 满分50分) 。

(4) 请阅读同学推选的美句, 找出句子中环境描写的关键词。学生观看微视频中的示例, 试着寻找关键词并分析词语的作用。

同学评价:赞 (点赞10次及以上, 10分, 满分10分) 。

(5) 根据关键词从不同角度赏析语句。学生观看微视频中的示例, 从交代背景、渲染氛围等角度进行赏析。

教师评价: ( ) 分 (满分10分) 。

(6) 发布自己身边的“环境”照片, 并写出环境描写的短文。

同学评价: ( ) 分 (同学评分将计算出平均分, 满分10分) 。

(7) 通过这节课的互动学习, 学生们记住了景物描写的含义, 掌握了环境描写的方法, 了解了环境描写的作用, 并练习了环境描写。

自我评价: ( ) 分 (满分20分) 。

教学反思及设计亮点

1.微课助力课堂发展

传统学习的核心是“学”, 强调的是知识的传递, 包括概念、理论、方法等的传递, 即将知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在传统的受教育过程中, 学生往往是先听教师讲, 然后复习, 接着参加考试, 这是典型的传统学习方式。

而微课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所设计的活动一般也和现实相关, 不仅能让学生获取知识, 而且能鼓励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它不只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更重要的是它将已经脱离社会的学习活动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 将人为孤立起来的知识回归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 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群落。这样, 学生既能学习本门课程的知识, 也能丰富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有了短小紧凑、内容精练、主题突出的微课, 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

随着各种手持媒体终端, 如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脑等的普及,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内容大大增加, 单纯的图片、视频已经不能够打动学生, 因此, 我们必须整合现有的学习资源, 使其成为教师、学生真正想要的具备交流功能、评价功能的学习平台。

微课的出现, 改变了传统学习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记的课堂模式, 实现了对课堂学习模式的变革, 即由简单的听和记变为看、听、思、叙。但我们也对微课做了修改, 剔除了与本文无关的例子, 始终立足文本, 用简洁的设计、动听的引导使学生在看与听的过程中, 体会到盛宴的独享。并将练习依托在文本之上, 更好地实现了课件的互动讲解, 让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助推器, 也让我们更容易关注课堂的即时生成, 实现师生之间的真正互动。

2.Quip加入提升课堂效率

将Quip平台引入课堂, 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作为一个集聊天、文档处理、邮箱功能于一身的APP, 其互动性和交流的及时性无疑是强大的。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 学生对语言的赏析, 一般采取学生自读批注、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等模式进行, 虽然尽可能地顾及了班内的学生, 但是依然不能兼顾全体, 特别是那些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这样, 不但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 而且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依然多依赖作业或者考试检测, 缺乏时效性。而Quip平台的实时互动, 能让教师随时从教师终端了解学生的点评进度、点评情况, 从而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 既不放过优秀的点评, 也可以随时提问, 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实际操作唤醒学习兴趣

教师让学生先自己准备景物图片, 然后描述图片中的景物, 接着将图片和描述文字共同推送到Quip平台, 能够达到图文映照的效果, 既能使教师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指导更加有针对性, 也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 Quip平台在写作中还可以有更好的运用, 如在学生描写人物时, 由于人物在事件发生时的动作、表情往往转瞬即逝, 所以教师所指导的抓细节对于很多未能看到细节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凭空臆造, 而平板电脑的影音留存功能使得教师的指导更有抓手, 操作的可行性更高。学生通过Quip平台的实际操作能突破时空的限制, 让个人的观点、见解即时地展现出来, 有利于自主学习。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行动描写】相关文章:

护蛋行动描写童年乐趣的作文400字04-20

观念改变行动,行动决定命运作文06-06

学习行动05-23

雷锋行动04-24

黑虎行动04-25

行动04-25

行动造句05-22

整治行动05-02

行动转变05-08

行动框架05-18

上一篇:围术期预防应用下一篇:农民培训再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