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结合网格化

2024-05-02

社区教育结合网格化(精选十篇)

社区教育结合网格化 篇1

一、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联动服务机制问题的提出

农村城镇化是现代农村发展的普遍趋势,《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数据显示,到2030年,山东省农村人口大致减少三成左右,现存村庄一半以上将会“消失”。社区是社会管理的细胞,是农民“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组织教育服务的重要平台,社区教育是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公益性的教育服务,对推进农民城镇化这一项“大工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教育“化人”的特点决定了在服务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作用,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尤其重视社区教育并指导创设符合农村社区民众公共服务需求的体制机制,着力改善当前我国中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载体少、水平低等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处理好当前农村社区教育资源薄弱与旺盛的人民终身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教育结合社区网格联动服务的内涵

(一)联动服务的内涵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公民的权利。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运用多种机制提供的社会性直接需求。社区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追求符合公共服务性[2],社区网格化使公共服务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社区是居民获得公共服务的重要场所,不同主体在合作、互补、制约的相互关系中发挥作用,需要理顺相互间的关系以更好地指导社区公共服务实践。“联动”原意是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相互间的运动和变化。本文“联动服务机制”是针对和适应农村城镇化,以社区公共服务为理念,实现社区教育和社区网格的有益结合,社区教育依托社区网格化形成社区联动服务体系,凝聚社区公共服务合力,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有裨益、共同发展的有机服务系统,达到1+1>2的高效率、高质量组团式、全方位服务效能。

(二)农村社区教育及其角色定位

农村社区教育是现代农村地区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农村社区全员全面的发展,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为满足社区教育功能的蕴含教育教学价值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是农村社区民众终身教育服务的制度性主体、业务管理主体、咨询服务主体,履行着教育服务职责与使命,必须突出其主体地位;社区教育运行的形态是立体交融的,必须倚重部门间的融合整体性推进。从面向的服务对象来看,横向上要覆盖不同层次的社区成员,纵向上贯穿每个个体全程;从牵涉的面来看,横向覆盖社区多个部门,纵向联结市县、乡镇、村居,建设政府主办、部门配合、多元联动的办学综合体才能实现教育服务的最大能效。

(三)社区网格化及其角色定位

社区网格化源自发达城市对管理系统的探索和实践,是依托统一的各行政区域的社区数字化平台,将基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实现了“人、地、事、物、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的精细化管理服务。城镇化推动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范围的拓展,“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在社会转型期,网格化是一个为各级各部门开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的公共服务平台,有信息资源和条块力量整合能力,与部门现行的业务系统是密切相连的关系。网格化必须依靠部门间的统筹协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推动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是社区网格的应然选择。社区自治是管理服务的目的,有必要认识、处理好“行政性”和“社会性”的关系,结合社区教育平衡社区治理与自治间有效的联结点,以获得良性持久的发展。

三、社区教育结合社区网格化联动服务机制的构建

(一)强化农村社区教育组织和基层服务功能建设,构建高效的教育服务联动工作管理制度

社区教育是具有广泛社会参与性的跨体制、跨部门、跨行业的社会工程,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教育社会化运作最基础的环节,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中,需要上升到战略性思维层面认识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提供的价值与作用。

社区教育社会化、社区化特征要求突破条条管理的框架以强化教育服务效能。农村社区教育起步晚,需要在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和避免机构重复设置的条件下调动各类社区机构的积极性,针对当前各级社区教育学校和基层单位开展的涉农教育服务各自为阵的问题,构建由政府指导协调的部门配合、主动服务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校通过与社区网格化资源整合的实践,建设条块结合、共建共享的联动服务管理制度,成立以分管教育的副镇长任组长,由各社区书记和学校校长为副组长的“社区教育结合社区网格化联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学校教师、各级网格信息员、志愿者等组成的社区联动服务班子。

(二)坚持开放、联合、共赢的理念,构建基于资源互补,形成利益共振的整合机制

(1)以共建、共享的联动服务平台为抓手,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技术整合机制,凝聚农村社区资源的合力。信息终端在农村的延伸及广泛使用为实施联动服务创造了条件,依托共享、便捷的信息立交通道和各主体的个性优势,设计务实高效的联动服务工作流程,实现服务的精准投放。双双协同制定《社区教育与社区网格资源区域共享方案》,示范性地带动了社会各界力量和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2)推动农村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的条块结合的联动服务规范化机制的建设。分属不同部门的联动服务主体以政府为后盾,既要做好纵向协调工作,又要做好横向协同工作,保障联动服务运行机制的规范化。我们制定了科学性、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联动服务方案,完善了社区公共服务联席议事机制,进行了联动沟通实践,动员教师、“两委”班子、网格长、网格员、志愿者依据采集的社情民意信息,因势利导,设计教育计划,决策教育方向,做到服务的规范组织。(3)加强整体设计,以现有的公共服务管理系统为根基,完善以教辅管、以管助教的功能机制。人的城镇化离不开社区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社区文化素质教育。联动服务是兼具教育和管理双重功能的系统,社区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落实联动服务工作,一方面能获得政府的政策与财力支持,借助网格化优势及时准确掌握群众的诉求与呼声,突出了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教育服务重点,丰富了调节、矫治的功能,解决影响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的问题,提升了社区教育的高度;另一方面,通过人才培训提供网格队伍以智力支持,释放创新能量,有助于社区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区公共服务总体绩效的提升。“化”“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更好地发挥了联动主体的职能优势,体现和贯彻了民本导向与现代服务型政府理念。

(三)强化信息交流机制,为社区联动服务提供驱动力和信息支撑

信息数据资源关联百姓生活的现实要求,“深藏闺中”是极大的浪费。打破部门间信息平台藩篱,在政府指导下统一联动沟通规则,深化信息化教育手段;依托网格对社区民众需求信息数据的挖掘、共享,保障联动服务决策的科学性,发挥数据增值效应,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畅通社情民意信息渠道,区分教育对象和目标,规划社区职业和产业结构,预测人才需求趋势,开发本土特色课程,推送创业研究成果,促进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的发展。

(四)强化农村社区教育办学保障,完善联动主体服务效能的激励机制

应该着眼社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民生工程的高度,保障社区教育机构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推动共建、共享、共赢的联动服务格局形成;完善对社区联动服务的督效、激励机制,建立以带动产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等影响公民幸福指数为指标的联动服务效能评价机制,维护社区公共服务的健康有序运行。

(五)完善社区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社区教育服务队伍的整体能力

发挥联动服务效能的关键在于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和规范化。(1)以打造专业水平较强的专兼职社区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办学质量为抓手,强化队伍的政治素质、宗旨意识、法制意识等综合服务能力的学习教育机制;(2)以提高农村网格从业人员素质为突破口,强化其职责意识;(3)要重视社区内志愿者等人力资源的挖掘、征集、培训。

在实践中统筹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两项职能,充分地发挥社区教育资源提供、组合、使用的功能,促进了社区全员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技术素质的提高,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必要的投入是办好社区教育的基本条件,需要政府部门监督落实;政府体制的转型、社区组织、民众参与是一个渐进过程;农村师资数量、质量相对有限,在实践中可能存在差距;条块分割、资源分割等问题还一定程度的存在。唯有克服现实制约因素,充分释放联动服务机制运行的效能,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村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发展社区教育需要社会各类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社会各界的协力参与。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以社会公共服务理论做支撑,探索政府统筹指导,构建结合社区网格化以强化基层社区教育服务能效的联动服务机制,对组织、协调、保障社区教育联动服务职能的环节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进程,社区教育结合社区网格化,联动服务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正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结合网格化联动服务可行性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106.

社区网格化管理单位网格 篇2

一、居民区网格责任人工作职责

1、负责网格责任区内楼幢内外及周边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对责任区内清扫保洁、卫生死角、乱张贴广告、流动摊点等市容环境卫生方面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检查、上报相关情况,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落实。

2、负责网格责任区内常驻人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期内信息、户况信息、计生服务、履行合同等常规工作方面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检查、上报相关情况,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落实。

3、负责网格责任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及小区内安全防范、防邪教、民事调解等工作方面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检查、上报相关情况,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落实。

4、负责网格责任区内劳动就业、各类人员劳动技能培训、残疾人保障、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等民政、社会事务方面的工作及时上报掌握的相关情况、信息,配合街道相关科室及时落实好相关惠民政策。

5、负责网格责任区内各种经济、招商、统计信息,各种调查数据的整理、归档、上报工作。

6、遇重大活动,协助街道相关科室、部门落实好阶段性工作任务。

社区教育结合网格化 篇3

一、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服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外来人口已经成为城乡人口的重要组成

海淀北部城乡结合部地区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的腹地,随着周边中关村软件园、永丰产业基地、生命科学园、航天城等高科技园区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周边交通条件得以大力改善,村民竞相出租廉价自建房屋,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前来租住,周边村庄已经成为“蚁族”的重要聚集地。以西北旺镇为例,目前户籍人口27304名,而现有在册流动人口达95853名(外来人口管理办最新动态数据),流动人口是常住人口的3.51倍,由于大量流动人口的无序涌入,导致村政资源不堪重负,一系列的社会管理问题突显(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等问题尤其突出)。外来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如图1)。

(二)市容环境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疑难杂症”

由于受历史原因、地域环境和流动人口增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多年来,城乡结合部地区市容环境“脏、乱、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从近三年西北旺镇城市管理网格区域内的统计数据来看,市容环境案件一直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2011年,市容环境类案件占全年管理案件的22.20%;2012年市容环境类案件占全年管理案件的33.04%;2013年,市容环境类案件占全年管理案件的36.02%(如图2)。

(三)火灾隐患已经成为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

当地村民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将自家原来的平房翻建成为多层建筑。村内新建的房屋主要出租给外来人口居住或作为餐饮、商铺等经营场所。当前,各村存在着诸多消防安全隐患:一是私搭乱建造成道路狭窄,最窄处仅2.5米,消防车无法正常通行;二是人口密度较大,且以村民自行管理出租房屋为主,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三是由于租住用户大量使用家用电器,各村用电量急剧增加,用电安全存在重大隐患;四是各村目前尚无市政消防管线,发生火灾事故只能靠消防车运水灭火,消防水源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一旦发生火灾必将发生火烧连营,很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四)违法建筑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严重困扰

目前,村民用于出租的违章建筑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一是无规划部门审批、无正规设计、无建设部门验收,绝大多数为自行找没有资质的个体施工队施工,无法达到消防和防震要求;二是村民居住地无正规排污管道,地下四周被污水浸泡,无法打牢地基,多数村民在仅有一米多深的地基上翻建或改建多层楼房,甚至就在原来的房屋上加层建设,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三是村民为节约建房成本,使用了大量廉价、低劣的钢材、水泥、砖瓦、电线等建筑材料,房屋质量没有可靠保证;四是有的村民为了省心、省力,将工程承包给无资质的小施工队施工,包工头为了争抢工程,千方百计压低报价、偷工减料,加班加点抢工期,致使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依据海淀区查处违法建设平台信息统计,每月都有违建立案,遏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非常艰巨。

二、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服务管理问题原因浅析

(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结合部流动

人口管理与出租房屋问题现状。随着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近年来,镇域相继开发建设了中关村软件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永丰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航天城等多个高科技园区。同时,由于辖区和周边数条公交线路的引入、城铁的开通和高速路的建成,交通得到了极大改善,区位优势明显和交通便利是造成大量流动人口涌入的一个客观原因。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二元结构的逐步消除,周边村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无法就业,村民受利益驱使大量翻建廉价出租房屋,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前来租住,以此来增加收入,主观上也造成大量流动人口涌入。由于租金相对便宜,来到周边村庄租住的人口数量庞大,又以年青人为主,管理难度很大。

(二)管理体制落后,特别是流动人口管理制度落后决定了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问题现状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地来京人员在务工、就业、经商、房屋租赁、卫生防疫、小孩上学等方面的限制逐步被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而且还对流动人口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镇域各村委会由原来自治管理三万多名村民,到现在综合服务管理近十万人,各村委会用于村政建设维护和流动人口管理的经费均达上千万元,管理任务异常艰巨。例如,目前全镇总共配备了130名外来人口协管员,而按照千分之三的比例要求,以周边村庄村10万人口计算就需配备约300名,协管员数量严重缺编;各村委会都雇用了上百名清洁工,全镇每天清运近百吨的生活垃圾;聘用873名联防队员,每天进行昼夜巡逻,维护全村社会治安;有限的计生干部和计生协管员,承担着数万名育龄妇女的孕情普查、监察工作,而且,由于房东和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不重视、不配合,很难掌握真实孕情,更无法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三)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和居民就业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服务管理市场化模式的运作

以市容环境为例,目前,市容环境的责任机制属“二元”结构,即:村级道路由村委会自治组织负责,市政路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保障。由于目前村级道路的环境治理资金由区、镇、村委会各出三分之一,同时,考虑吸纳因转居而失业的村民就业问题,村委会具体负责保洁队伍的招聘和管理。因此,这样的“二元结构”机制增加了落实难度,政府相关部门实际上起到的只是所谓的指导协调作用,很难落实考核奖惩等措施。而村委会为了节约开支,最低限度地招聘用工,更谈不上建立奖励考核制度,缺乏调动用工积极性的相关制度,致使相关工作难以落实到位,有必要探索市场化的保洁模式。

(四)有效监管制度缺失、依法行政不到位, 客观上制约了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解决

以遏制和查处违法建设为例,由于镇政府、村委会没有村民宅基地翻建房屋的审批权和拆除执法权,多年来,村民自行翻建房屋成风,致使违章建设泛滥失控。2009年12月镇成立了违法建设核查队,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违法建设核查防控工作,按照权限依法对违法建设进行查处及拆除,受理违法建设举报工作,以及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虽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违章建设的蔓延,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以及制度机制上的缺陷,很难做到有效根治。

三、深化城乡结合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转化理念,实现社会服务人性化

一是进一步树立“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深化改革现有管理模式,切实克服“官僚”、“衙门”作风;二是对日益增多的外来人口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由过去的“是包袱、要限制、要管理”转变为“是财富、要尊重、要服务”,把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纳入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下统筹安排;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实施一线服务、便捷服务和微笑服务等人性化服务;四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避免只见管理不见服务,使居民群众权益得到保障,共享发展成果。

(二)重心下沉,实现社会管理精细化

社会管理网格的划分应以社区(村)为基础,可结合居民小组、楼、门、院等实际情况,在社区(村)网格内再划分网格单元。网格之间应实现无缝对接,并与现有社区管理体制和城市管理单元网格相衔接、相融合。根据面积大小、人口多少、服务管理事项数量等具体情况,按照全面覆盖、方便实用、无缝衔接的要求进行划分。可以把城管监督员、维稳信息员、矛盾调解员、治安协管员和村(居)民管理员等社会力量分配到具体单元网格上,同时,还可吸纳社区(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居民代表、楼长及各类志愿者参与网格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做到定人、定岗、定物、定责、定格,实现全员、全域、全时覆盖。

(三)优化机制,实现部门参与多元化

当前,由于机制和历史原因,特别是各行政部门网格化管理职权标准不统一、不衔接、不规范,容易出现“九龙治水”的局面。同时,随着城市管理的深入推进,专业部门不断增加,一定范围内提高了社会服务管理的针对性,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再加上缺乏统一调度,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容易造成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有利的事情抢着干,无利的事情互相推诿、扯皮,甚至无人管的情况。因此,应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部门调整组合、优化放权,并建立协调联动协调机制,有效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

(四)整合资源,实现技术支撑信息化

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应以科技为支撑,注重整合,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一是充分整合共用已有的业务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实现横向互通、纵向互联的政府科技创安、公安、自治组织和企业租赁等视频监控联网联线,最大程度地提高信息化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建立内容丰富的人、地、物、事、组织等各类社会管理服务电子档案信息资源库,健全分类管理、定期排查、随时更新的工作机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台帐全、可共享。三是整合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专群结合、点面结合,人、物、技相结合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深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切实解决社会服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构建“小政府、大服务”的服务管理格局已成社会发展之必然,同时,通过招标引进第三方,有效促进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落实或是一种有益探索。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不断深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研究课题。

社区教育结合网格化 篇4

一、社区教育的嬗变史是受时代引擎驱动的创新史

(一) 社区教育是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这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促进社区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基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和批判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割裂的背景, 由杜威“学校即社会”的思想发展起来的, 其理念在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解不尽相同, 探索北欧、日本、美国等国家办学的成功之处, 有如下几点可资借鉴:其一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和地区化差异, 构建权责规范的社区服务管理机构。其二是在社会组织上, 以政府的支持为后盾, 以开放协同为理念, 以以人为本为主线, 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其三是坚持终身教育理念下进行开放教学, 推进社区教育网络化和普及化, 增强功能的多样性和机制的自我调整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 切实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我国社区教育起步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 是在汲取国外社区教育的经验, 结合我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近年来, 国内学者对我国社区教育内容与形式、组织与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与发展走向等方面提出了适合当代特征的社区教育策略研究。例如刘洋的《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研究》, 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对构建中国不同经济类型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做了一些探索工作。刘学成《试析社区教育在北京网格化管理中的作用》, 以社区教育为切入点来调动居民参与网格管理的积极性, 对社区教育可以结合社区网格化资源实现多元互动, 发挥联动服务效益很有启发意义。

(二) 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要作用

首先, 社区教育为城镇化的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城镇化要求社区教育把农村富裕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其次, 社区教育是当代道德风尚的引领者、时代精神的弘扬者、多元文化融合的促进者。“到2020 年,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载体, 大力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为原则的社区教育, 是解决社区居民多样教育需求和社会问题的必要形式。

(三) 农村社区教育需要顺应时代需求

对居民的抽样问卷调查显示:75%的受访者认为社区教育科目设置与培训方法陈旧、形式单一;68%的受访者认为地方对社区教育投入偏低, 制约了教育服务能力的提高;56%的受访者认为社区资源协调不充分, 服务管理和指导合力不够。实证表明:加强地方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 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从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相统一的角度, 统筹各类教育资源, 与社会各界采取多结构、多层次的广泛联合是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出路。

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

(一) 网格化及其重要性

网格化即依托统一的各行政区域管理的数字化平台, 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 实现了“人、地、事、物、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的精细化管理服务。全会提出:“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 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网格平台能通过实用的功能设计为人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一体化服务。

(二) 社区网格化具有资源整合优势

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使各网格单元之间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 共享组织的资源, 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社区服务管理的效率。网格有多功能的、标准的、开放的界面, 在农村资源总量有限的条件下, 社区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及一体化服务既是网格系统的运作机制安排, 也是其内在追求。

(三) 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在完善中求发展

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新生事物处于起步阶段, 服务管理行政化等因素降低了居民的参与度;网格采集的丰富信息需要部门间信息共享、服务互动的实践中实现最大价值;网格化是一个系统, 必须依靠部门间的统筹协同;网格服务管理队伍一人多岗、一岗多责, 是对农村网格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的严峻考验。

三、社区教育结合社区网格化联动服务可行性的分析

(一) 有类聚属性

首先, 二者都是以人为本、以服务为重, 根据群众的需求不断拓宽服务内容和提升服务水平, 把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作为服务管理的价值目标。其次, 二者都是我国致力构建的基层社会服务体系、学习型社会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网格化服务管理自身开放、自主、灵活的品质特性与社区教育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多元化特征是契合会通的。再次, 社区教育和社区网格化在农村的建设日趋完善, 有坚实的共建共享基础。

(二) 有资源互补性

农村城镇化是前所未有的巨大社会变革, 政府适度统筹下创新机制、加强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社区教育服务特点是“化”, 网格化服务管理重点在于“治”, 二者兼具管理和服务的内涵, 围绕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社区教育在解决影响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的问题上更有优势, 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的重大改革项目, 网格化在克服条块分割, 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和实现社区管理服务的精细化、便捷化等方面有绝对优势, 利用各级行政组织推进网格化建设为契机, 统筹社区教育资源优势, 以现有的公共服务管理系统为根基, 加强整体设计, 实现社区多职能部门的有机结合, 有助于社区公共服务总体绩效的提升。

(三) 有信息化共享通道

城镇化的迅速发展, 凸显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资源总量不足、整体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各种信息终端向农村的延伸为社区教育实现农村社区联动服务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共同的服务对象、互为表里的服务目标是二者联动服务的态度基础, 网格化平台是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更是一个联动的有机整体, 二者可以在明确权责基础上通过通畅、共享、便捷的信息立交通道, 科学地分析社区动态数据, 设计科学的工作流程, 实现服务标准化和精准投放, 合力谋取服务效果的双赢局面。

(四) 有联动裨益

联动服务的理念是各职能部门基于个性优势建立分工协作关系, 社区学校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阵地, 一方面能够给社区网格提供智力支持, 满足当前农村网格化队伍建设对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需求, 提高社区网格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 对指导农民就业、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宣传, 倡导文明风尚以及建设文明和谐家园, 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网格化平台实现了政务主体和居民客体间的良性互动, 社区教育和社区网格化依靠地方政府统筹落实联动服务工作, 有利于摆脱重视不够、经费不足等束缚社区教育发展的瓶颈。

(五) 联动服务体系的建设

首先, 创新管理机制, 政府统筹建设以社区书记和成教主任为负责人, 社区网格信息管理员和社区志愿者等成员组成的社区教育联动服务班子, 依托社区网格信息资源及民情联系优势, 以法规的形式对实施农村社区教育多元联动服务提供指导与支持;其次, 根据联动主体职能制定《社区教育结合网格化联动服务职责》工作制度, 健全联席议事机制、动态监督机制、绩效追踪机制。总之, 构建一个以教辅管, 以管助教的共建共享共赢的社区公共服务系统, 实现“1+1>2”的高效高质的服务效益。

四、结语

论文立足于社区教育为民服务这一基本点, 综合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教育发展、教育对象差异化实际的分析, 结合网格化服务管理优势构建联动服务模式, 化解影响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有裨益、共同发展的联动服务系统, 使农村社区教育焕发蓬勃发展的动力, 力推农村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农村城镇化步入中期阶段, 解决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所需社会资源与组织力量不足的问题尤为迫切。当前以信息整合为基础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延伸至农村, 通过实证研究和系统分析, 探索统筹区域内网格化技术与社区教育教学的资源融合, 构建共享共赢的联动服务体系, 为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服务水平, 完善服务型社会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社区教育结合网格化,联动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洋.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3.

社区网格化管理 篇5

一、重点难点问题 1.传统社区管理模式的局限 2.“万米网格”的概念和应用

二、重点难点问题辅导

1.改革开放以来,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不少原来由政府和企业包办的事务被推给了社会。由于社会组织发育相对滞后,其承接从政府、企业剥离出来事务的能力十分有限,大量社会事务最终都沉淀到了社区。然而,政府部门自顶向下的运行模式,使得社区的工作任务过于繁重。基于有限的权利和资源,传统社区管理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2.“万米网格”是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从城市管理角度引入的全新理念。它是以大约一万平方米为一个基本单位,对社区空间进行细化,将城市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络状单元。以“万米网格”为基础,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数字城市管理体系可以通过空间定位系统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各方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在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础上,实现了城市管理由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

章节辅导2

一、重点难点问题 1.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概念 2.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重点难点问题辅导

1.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数字城市技术与管理方法创新相结合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它按照一定标准,将社区内的管理对象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并通过构建网格单元间的统一协调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动态服务。其核心目标包括:责任网格化、平台信息化、管理精细化和服务人性化。

2.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人、物、事三个方面。其中,主要关注三类人群(重点人群、弱势人群、特殊人群)、四类物体(文体设施、宣传设施、环境设施、楼门设施)和四类事件(生活事务、公共事务、调处事务、突发事件)。

章节辅导3

一、重点难点问题

1.网格化管理服务系统的组成 2.系统各模块的基本功能

二、重点难点问题辅导 1.网格化管理服务系统在功能组成上主要包含7大功能模块。其中,2个为基础支撑平台,即基础数据平台和系统管理平台;5个管理应用平台,即社情民意平台、服务办公平台、指挥中心平台、手持终端平台和GIS监管平台。

2.基础数据平台主要用于对社区网格化管理所需的各类相关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系统管理平台主要用于对信息系统的各方面参数(运行参数、人员权限)进行设置,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社情民意平台主要用于对社区、网格内发生的各类调处事务进行详细记录,并依据规定督办、督察;服务办公平台主要用于社区与政府及其它部门间的信息通信和事务办理;指挥中心平台是社区网格化日常管理的中枢,负责人、事、物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员的指挥、调度;手持智能终端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神经末梢”,负责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数字化工作,是网格员与社区沟通的主要工具;GIS监管平台是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系统各类应用的载体,通过对各类信息进行管理和可视化展示,详细了解社区情况,实现网格管理员的动态调度。

章节辅导4

一、重点难点问题 1.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核心要素 2.社区网格划分标准 3.网格化管理工作流程

二、重点难点问题辅导

1.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四个方面:科学设置网格,责任落实到人;服务载体进社区,健全服务队伍;建立信息平台,实现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管理服务经常化。

2.社区网格划分既要满足社区内部管理的需求,也要考虑与政府各部门间的合作。常见的参考标准包括:物业管区、人口数目、人口结构、楼群分布、驻区所属单位等。

3.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日常流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即发现问题、协调处理问题、反馈记录问题。与此同时,还需要采取工作会议的方式,定期对了解到的社情民意及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进行汇总,按所归条口进行分拣,交由社区志愿者协会,或上报街办事处,或整合资源共同解决。

章节辅导5

一、重点难点问题 1.社区网格员的基本职责 2.社区网格员的责任分工

二、重点难点问题辅导

1.进行各类信息收集,做到“四知四清四掌握”;进行管理服务,做到“管百家事,解百家难”。

2.社区网格成员对各项工作的落实和为居民服务负有责任,主要在网格范围内巡查,并参加本网格成员碰头会,商讨即发事件处理方案;严格执行社区网格长问责制,网格长对本网格工作及服务的落实要起到带头作用,对网格内其他成员的工作要随时监督和指导,并对本网格所收集上来的信息加以归类整理;社区党委和居委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各网格工作的贯彻落实,并对社区工作者有教育、培训责任,主要工作包括召开社区网格管理分析会,对社区事件加以分析和整理,及时排解难题。

章节辅导6

一、重点难点问题

1.“一格四员”与“4+6”运作模式 2.“舟山模式”

二、重点难点问题辅导

1.“一格四员”是指每个网格配备管理员(由社区工作站专职工作人员担任)、协管员(由机关包片干部担任)、督导员(由老党员、4050人员、人大代表等担任)、警务员(由社区警务室民警担任),对群众的诉求、社区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格内”处理,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良好局面。

“4+6”模式通过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管理激励奖励机制,实现人员分层管理,形成以4名网格管理员队伍(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下派干部、社区警员)为主体,6名其他志愿服务队伍和互助服务团队(社区老党员、4050人员、低保户、公益事业人员)为补充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社区管理创新—铁西网格化管理 篇6

1 铁西街网格化建设指导原则

铁西街党委最初在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 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 紧紧围绕乌兰浩特市委提出的“五地一区六个红城”建设总战略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在铁西街开展了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试点工作。铁西街在建设网格化管理之初就提出了:“坚持以为民、惠民、便民为宗旨, 以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 以整合资源、创新方法为手段, 不断创新城市服务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体系, 努力在基层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服务机制, 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为推进我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总体目标”。

2 铁西街网格化管理工作方式

乌兰浩特市铁西街将其所辖的钢花、矿泉、青松、吉庆社区的居民, 按照地缘相近、人文相联、居住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 将其辖区内的7800余户以50—100户为一个单元网格的原则划分为128个单元网格, 聘请网格员128人。形成了一级网格团队+二级网格团队+三级网格团队的团队服务管理模式。像铁西街在组建一级网格服务团队, 为了使服务团每一名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 首先在人员配置上采取了选优配强的原则, 建立由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党小组长、居民代表、民情顾问、辖区政协委员等组成的网格服务团队, 每个服务团队一般10人左右, 设正副组长各1名, 从团队构成上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多元化、专业性强的团队, 有效的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能力;其次明确服务团队的类型。铁西街网格服务团队共分为民生保障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法律服务、人居环境卫生服务、宣传教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文化服务、计划生育服务、政协委员服务等9个团队;最后明确每个团队的工作职责。对于每个团队铁西街网格化管理小组首先对其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如民生保障服务队其是由以民政为主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共同组成, 其工作职责有宣传有关帮扶救助的政策法规, 对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居民及时审核上报等, 这些都是明确的硬性的规定, 每个团队都是这样一条条, 一款款的明确指出了其应该完成的每一项工作;据铁西街负责人介绍, 其对服务团队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 如每个服务团队对所联系网格内的群众开展经常性走访, 主要是通过日常联系、沟通交流来掌握社情民意并进行积极的信息反馈;积极开展生产、生活、环境、安全、党建等方面的服务通过入户宣讲、发放资料等形式, 推动政策法规有效落实;通过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

3 铁西网格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铁西网格化管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网格化管理, 提升了社区的服务效率。在对铁西街的走访过程中我发现铁西街的每个社区都绘制了网格区域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标明每个网格的具体位置;制定了网格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和考评奖励机制;在实地醒目位置设置了小区网格标识牌;并按铁西街网格化管理办公室的要求下发了网格员联系的通讯服务卡, 方便服务对象联系。每个网格管理员必须每天深入其“责任田”, 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当社区居民有什么问题也会马上找自己的网格“管家”, 像楼道灯不亮、邻里之间发生矛盾了……都会立刻得到合理的解决。像在钢花社区, “网格化”管理员每周五有个座谈会叫“相约星期五, 有话大家说”网格管理员将自己“责任田”中问题反映给社区, 使社区管理者组织相关人员处理问题, 无法解决的梳理出来向街道反映的。目前在钢花社区反映问题共39件, 涉及到民生类问题16件, 已解决15件, 卫生类18件, 全部解决, 社会劳动保障类4件问题, 已解决。文体类2件, 已解决。正是铁西街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真抓实干, 实现了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 使得其在社区服务上取得了具大的进步, 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其次网格化管理, 提升了社区的和谐稳定。由于铁西街地处城乡结合部, 人员构成复杂, 流动人口多, 社会治安差, 自从进行了网格化管理后, 铁西派出所在组成了由各社区民警、二三级网格员组成的网格巡逻队, 不定期在各自网格单元内巡逻防范, 如在一次巡防过程中网格巡逻队发现一形迹可疑的男子, 便对其进行秘密监控, 在其实施撬盗时民警及网格员在辖区群众的协助下, 成功将其擒获, 使得治安案件明显减少,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再次, 网格化管理, 提高了行政效能, 铁西街在实行了“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以来, 街道机关干部都有了自己的管辖区域, 促使他们转变了以往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得过且过的工作作风, 现在铁西街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到其管片群众中, 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 对群众提出的实际困难, 想尽一切办法给予解决。像在钢花社区, 网格党员杨凤琴在入户巡查走访时发现, 低保户李恩琴的儿子外出打工不慎将右踝骨摔断, 因无钱治疗回到家里。李恩琴夫妻都已80高龄、行动不便, 经济拮据的老两口看着可怜的儿子, 除了心痛流泪毫无办法。杨凤琴就把这一情况在“相约星期五, 有话大家说”的服务平台上及时反映给了社区和街道, 老人的儿子得到了网格员、网格服务团队和来自社会各界的积极帮扶和救助。在矿泉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推行两大服务模式即:健康关爱模式和志愿帮扶模式, 网格员志愿者、网格服务队主动上门帮扶150余次。网格化管理密切了我们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而且优化了我们机关的整体的工作环境, 提高了我们的行政效能。

网格化管理是提升社区管理的有效工具和手段。今后,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进的契机, 来关注民生、为民谋利、为民造福;来密切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社区环境。

摘要: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许多的矛盾和问题。而网格化管理就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等原则, 将辖区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 并对每一个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的管理, 对格内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 从而达到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 从而提高提高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交机制的目的。该文主要是通过介绍乌兰浩特铁西街社区网格化建设, 来阐释网格化管理在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的矛盾和问题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探索 篇7

1921年协和医院通过基金会聘任美国预防医学专家兰安生 (John B.Crant) 为公共卫生系主任[1], 根据他的构想, 在当时的北平 (今北京) 按“井字型”街面胡同圈出一片居住地作为“卫生示范区”, 从群体而不是个体的角度来解决居民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兰安生首创的这套社区控制技术[1], 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引入了网格化管理社区卫生的雏形。

作为现代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是以街道、社区为基础, 在管理辖区内, 以3~4个居委会为基准划分单元网格, 建立社区卫生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 实现市、区行政部门和卫生专业指导站 (所) 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在城市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 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从实际出发, 运用现代通讯信息技术, 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为价值取向, 以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化作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具体行动。

2 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措施和布局形式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为单位, 以自然街区为网络, 划定社区卫生服务服务网格, 组成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网格化服务团队, 确定服务人群范围和设定服务路线图, 由现代通讯信息技术作支撑, 在网格化区域范围之内把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网格化服务团队投入区域的服务项目中, 再根据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各自的职责, 形成公共卫生、医疗护理为一体的便捷服务系统。这样就将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布局成为一个现代时空下的空间棋盘。

布局形式上一是网格化管理的平面布局。通过条块联手、整合资源、再造流程、强化监督,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三化”建设, 即:以社区为基础, 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的网格化;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 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化;以条线为依托,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便民、利民的再造流程化。从而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的服务、管理、信息交流、监督等四个环节, 形成有机衔接、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闭合系统, 全面提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管理能力与水平。

二是网格化管理的空间布局。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通过蓝牙无线通信网传输给手机、掌上电脑或小型笔记本电脑, 再通过移动通讯网络, 发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线局域网的接入点, 各种数据汇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数据库。这些设备不仅可使家庭健康档案随时得到更新, 还可使病人在家里就能得到网上医疗卫生保健知识咨询、诊断疾病和治疗。

3 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流程再造

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布局形成后, 将涉及适应网格化服务的流程再造。流程再造首先是一种改进的哲理和思想[2]。流程再造中管理流程起着重要作用。管理流程是管理工作信息之间的传递或转移的动态过程。管理流程支撑业务流程, 主要面向内部管理, 体现以效率、效益为中心的服务过程。管理流程是一种软件建设[2]。网格化管理流程再造涉及网格化信息管理地图、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资源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网格化信息管理地图。建立相应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地图。在网格化的电子地图上, 划分若干个网格, 每个网格包括以3~4个居委会为单位, 居住建筑物为标志。将各类公共设施部件, 设立各自的身份代码, 并按其地理位置标定在电子网格地图上。

二是建立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运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建立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 设立指挥中心。辖区内居民遇到医疗预防保健要求, 都将纳入网格化管理的范畴, 社区居民只需拨打一个电话, 或发送电子邮件即可通过指挥中心, 核实后再发往相应社区卫生服务团队, 限时予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到达现场后通过无线通信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据库的信息为居民服务。网格化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 平时是服务平台, 是接受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接待中心, 也是社会公众的投诉热线;紧急状况时可成为疾病预防应急指挥中心, 调度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服务团队及时到达指定网格区域, 执行疾病预防现场处理的指令。

三是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资源。通过网格化管理, 将各类卫生服务项目和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成果评价管理、公众举报监督管理等系统进行整合, 改变以往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局面, 从而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管理效能, 降低管理成本。

4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是通过网格化管理, 将人、数据、平台、工作部门等要素有机融合为一体, 实现管理对象、管理过程、问题分析、工作评价的数字化,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效率。

二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范围、标准、流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城市的规范化、透明化、人性化, 从而克服长期以来“坐堂式”门诊医疗行为, 建立起深入社区为居民健康服务的长效机制。

三是通过网格化管理系统的运行, 使得社区卫生服务在作业 (服务) 、管理、信息交流、监督等各环节, 既分工明确, 又互相衔接, 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 形成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链。

四是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证。应相应制定管理考评的规范和办法, 同时, 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建立卫生行政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公众监督员为主体的三级监督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念群, 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11-114.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状、困境与反思 篇8

一、网格化管理的应然理念

2013 年11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至此,网格化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大范围推行。网格化的施行是为了提高社区的治理绩效,提高社区治理现代化,它包含了以下几个理念:

(一)服务功能

网格化管理主要针对的是社区居民,其功能是服务于居民。网格化管理是将社区分成若干个网格,让网格长进行管理,其寓意是为了方便网格长能够及时了解居民所需,听到居民的声音,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同时也责任到“格”,居民有什么意见或困难,可以即使联系网格长,拓宽了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沟通途径,也改善了党群、社群的紧张关系,能够更好、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快地回应和解决问题,提高居民的满意感,提升社区治理绩效。

(二)居民参与

网格化管理将偌大的一个社区分成若干的小网格,并且划分责任人,责任到人。这样将原来特别大的单元划分成小单元,增加了沟通的机会和渠道,居民会逐渐改善陌生的环境,逐渐了解邻居,了解居委会,转变其漠视作风,逐渐参与沟通交流,参加到社区的活动中去,意识到自己是这个社区的一员,有了社区归属感,就更愿意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治理现代化

网格化管理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需要相应的配套设备、制度和专业人员,通过平常网络中的走访、交流、沟通和搜集信息,做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矛盾问题的提前预防,更高效地提升社区的治理能力,提升社区的治理绩效,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网格化管理的现实运行

随着国家的鼓励支持,网格化成为社区青睐的管理方法,几乎大部分城市社区都建立了网格化,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却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已经背离了应然理念,其效果也并没有提升社区治理绩效。

(一)社区干部管理理念难以转变

由于长期的官僚作风和官僚本位观念,许多社区干部都还是把自己当成官老爷,与居民之间隔着深深的鸿沟而无法逾越,他们依然将网格化当作管理者的手段,而不是服务的对象。社区干部将社区居民看作是被管理者而不是社区的成员和社区的参与者。从国家鼓励网格化的推行的动机而言,社区干部只当作是又一行政任务,是强制性政策的被动实施,而没有真正转变理念,没有从管理走向治理。

(二)社区居民实际参与率依然很低迷

虽然大部分城市社区都实行了网格化管理,但只是简单的样子而已,只是把社区分成了几个网格,分配相应的网格长,看起来都比较齐全,似乎真的在实行网格化管理,但是网格化的真正实行离不开一系列的配套设备、人员和制度,只是简单的区域划分和人员分配是远远不够的。从外观看,似乎网格化已经建立,但是许多居民并不知道什么网格化管理,他们认为与传统的管理方式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社区干部依旧一年见不上一次,对社区消息依然一无所知,居民发表建议、参与社区的途径和渠道依然不畅通,居民的归属感不强。

(三)治理方式依旧传统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所有的网格长都是两委班子成员,大部分都是身兼数职。网格长身兼数职,事务繁忙,每天忙着建立台账,处理行政性事务,根本没有时间做其网格长的工作,深入居民,与居民交流,沟通民意。许多居民表示,自己都不知道网格长长啥样,几年了没见过。即使在披上了网格化管理的高技术外衣的情况下,其管理手段依旧是过去传统的方式,网格化管理的真正效果并没有得到实现和发挥。

三、网格化管理之反思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呈现超大型和复杂化的趋势,网格化管理成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绩效的良药。的确,网格化管理在提前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有着不错的理想效果,但是目前我国社区能力较低,社区情况不同,所以网格化管理的应用和实施也是需要因时因地而变化的。

(一)我国社区治理能力尚处于低水平

我国社区治理从2000 年才开始陆续有所研究,起步较晚,社区治理的经验和土壤尚不成熟,阻碍了网格化管理的运用和实施。

一是我国职能理念转变较慢,服务理念依然没有取代管理甚至统治的传统观念;二是我国社区依然是政府部门的行政末梢,承担着大量的行政事务,无暇去较好地推行网格化管理;三是我国社区财政紧缺,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网格化管理中;四是我国的公民意识薄弱,公民参与的意识较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十分严重。

(二)我国社区形态各异,万分复杂

但不说我国社区现在分为差异迥异的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就只论我国的城市社区,也千差万别,社情各异,并不是所有的社区都需要网格化的管理。在社区成员复杂的情况下,统一实行网格化管理,无异于“保甲制”和“单位制”,这样并不能适应日益多元化的社区,探寻多样化的治理方式才是正确的选择。

总之,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网格化管理虽然可能成为基层治理的一种方式,但是不能搞“一刀切”,简单地把它作为包治百病的神药。首先,在强调政府作用的时候,不能只重视政府的作用,要做到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带动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的参与;其次,应当积极地探索合作治理的可能,发挥多方力量,使之都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参考文献

[1]黄方忠,陈永宗.县域社区居委会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4,(12).

[2]徐勇.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新世纪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的走向[J].学习与探索,2005,(4).

[3]李乐.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在城市居住区的有效整合机制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4,(11).

[4]石发勇.业主委员会、准派系政治与基层治理准派系政治与基层治理——以一个上海街区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0,(3).

社区教育结合网格化 篇9

“网格化”社区文化建设主要是依托统一的社区管理体系以及数字化的信息交流平台, 将城市社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单元网格, 在“网格化”社区中以单一网格或属性相似的多个网格为对象进行社区文化的建设。

(一) “网格化”社区文化的主体性增强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和向心力

社区是人的生命共同体, 是人的利益共同体, 也是人的心理满足共同体。社区文化活动是群众性、社会性的人民大众的文化活动, 其强大的社会群众主体性增强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和向心力, 极大地解放和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协调了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 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组织、决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一性、统一性和交互性。

(二) “网格化”社区文化的多元性扩大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城市社区是社会的细胞, 重视社区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是推动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社区文化建设表现出鲜明的深度和广度的广泛性特征。就深度而言, 要求社区文化建设坚持划分以区、街、社区为主线的三级文化网格, 开展经常性、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文化活动;就广度而言, 社区文化建设应遵循文化活动内容多元化、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化、文化活动渠道多层次的建设原则。

(三) “网格化”社区文化的渗透性提高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马克思说, 为了造就新型劳动者, 应当“在一切个人的自由时间内, 对他们进行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1]即在城市社区这个范围内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文化建设, 培养和塑造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有思想、以社区、社会发展为己任的优秀公民, 用文化把人们团结成利益共同体, 稳固共同体内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提高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二、“网格化”社区文化建设视阈下的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

(一) 凝聚功能

凝聚功能是指社区成员在共同目标、利益和信念的基础上, 通过共建共驻机制, 使社区各种力量相互吸引, 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社会合力和整体效应。社区通过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充分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引导城市社区居民主动关心社区问题, 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最终实现奋斗目标。

(二) 沟通功能

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具有加强社区居民人际沟通的功能, 而且有利于社区与社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深入到每个网格的多元性社区文化活动把社区成员吸引到一起, 将社区居民投入到更为广阔的人际交往空间, 共同营造出一种亲善、和谐的氛围, 并且逐步建立以平等、互助、协作、友爱、和谐为主旋律的新型人际关系, 不断地扩大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三) 教导功能

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导功能表现为对社区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以及社区整体的思想行为起教导作用。具体说来, 就是对社区成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和科学理性教育, 塑造社区居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培养社区文化核心价值观, 使之以积极、良好、团结的心态接受城市社区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共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三、以“网格化”社区文化建设为基底, 推动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一) 坚持以人为本,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建立自治新机制, 充分发挥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凝聚功能

民众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和实践公共责任, 不仅仅能增加一个制衡的维度, 从而使政治决策更加理性, 而且是一个增强社会凝聚力的过程。具体而言, 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利用区、街、社区三级网络和社区的单元化网格, 开展贴近国家、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思想文化活动, 不断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积极的思想教育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建立群众自我完善、自主管理、自主调节、自觉参与的城市社区思政工作自治运行机制。

(二) 整合社会资源, 创新社区特色, 建立电子政府, 充分发挥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沟通功能

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通过协调政府、单位、社区组织、社区工作者以及居民之间的关系, 全方位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实现资源的共享共驻共建, 促进整体水平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在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的过程中, 单元网格社区应根据本社区的人员组成、文化层次、接受水平等现实情况, 形成社区特色, 逐步建设符合本社区特点的文化团队。利用电子政府这一沟通交流的平台, 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互动合作模式, 重点把握舆论方向, 促进社区内部的双向深纵沟通。

(三) 巩固社区文化队伍, 加强志愿服务, 夯实党建工作, 充分发挥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导功能

社区思想政治建设应加强社区党员的培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聘任专业素养的管理员和辅导员。充分利用我国高等教育科研优势, 培养特色专业人才, 鼓励和提倡广大教育者、社会工作者投身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在校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思想文化服务工作, 开展“高校大学生走进社区义务讲学”、“数码电器维护与维修”等公益服务活动, 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同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 295.

[2]刘瑜.民主的细节[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1, 24.

[3]民政部关于全国推动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N].人民出版社, 2000-11-3.

社区教育结合网格化 篇10

“乌鲁木齐市红庙子街道办平顶山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15日, 位于平顶山新南街北一巷一号城乡接合部, 辖区总面积为1.1km2, 总人口2 774户、7 742人, 其中常住居民1 105户、3 286人, 流动总户数1 669户、4 456人;有少数民族700户、1 746人;出租房屋391户。”辖区有武警二支队、高炮旅西营区2个营和市88中学三家驻区单位, 有156个商业网点, 2个物业小区。目前, 社区共有工作人员47人, 其中干部6人、其他社区工作人员14人、社区巡逻员24人、社区民警3人。

2“三化”建设实施于平顶山社区的主要成效

2.1 认真落实“单位化”管理,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其一, 为了使社区居民了解推行“单位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内涵和意义, 社区印制了《致居民的一封信》和民情联系卡。其二, 社区民警按照要求配备到位, 为确保巡逻工作落实到位, 建立《平顶山社区巡逻员考勤制度》等巡逻员管理考核制度, 规定了巡逻路线, 建立和完善了社区维稳处。

2.2 积极实行“网格化”覆盖, 实现全方位管理

在入户登记、排查房屋的同时, 重点登记流动人口信息, 查验身份证和暂住证。对2个岗亭安装了电话, 并把新南街和15区部分住户联系方式放在岗亭, 方便值班人员核实来访人员、车辆与被访居民的情况是否属实, 如情况属实予以放行, 否则不得进入。

2.3 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 提高居民满意度

目前, 社区各网格责任人共解决居民反映的下水被堵等实事16件, 解决邻里纠纷14件, 为居民代办各项服务37件。此外, 自社区开展“三化”管理服务工作以来, 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 各种偷盗、打架治安事件明显减少。

3“三化”建设在城市社区中所出现的问题

3.1 设施经费不足, 缺少资金支持

由于街道社区还处于完善的状态, 社区数量在不断增加, 有些社区经费不足的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 为此社区的基础设施落后, 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 尤其是在一些城乡接合部, 自建房、临时房居多, 给社区的管理增加了很多不便。

3.2 政府包揽事物过多, 公众参与程度低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部分, 对于社区的管理, 本应注重社区因地制宜, 基于社区的不同情况, 体现自治精神, 但目前政府部门并没有积极地大力倡导各种组织和个人真正参与到社区“三化”管理过程中, 重大决策的制定主要还是由政府管理人员解决。并且街道社区的经费是由政府财政下拨, 社区对政府的资金依赖性很大, 因此不利于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社区管理的健康正常发展。

3.3 基层社区管理人员紧缺, 非在编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不统一

社区工作人员主要由干部、委员、社区工作者、公益性岗位、巡逻队员和见习大学生组成。随着上级各项业务工作的拓展和延伸, 街道、社区工作更加繁杂, 工作量不断加大, 超负荷和超强度的工作运转使得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精力上无法保证圆满完成工作的需要。社区工作比较辛苦, 社区工作者、社区委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待遇又普遍偏低, 致使社区工作队伍稳定性差, 招聘人员难, 留住人才更难。

4 针对城市社区“三化”建设所提出的对策

4.1 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 加强软硬件建设

新疆的经济发展与城市社区的建设密切相关, 社区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单位化管理, 网络化覆盖, 社会化服务”需要政府给予高度关注, 要不断完善各街道、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社区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 配备较为齐全的硬件设施。逐步增加社区居委会的经费, 以便各社区能及时购置社区所需, 更好地规划社区发展, 为群众创建有利的交流平台, 拓宽交流渠道, 稳定社区秩序。

4.2 转变政府角色, 认识非政府部门参与的重要性

成功的社区管理依靠社区成员的相互合作, 为此要使社区管理更加奏效, 需要培养社区成员的公民意识, 使社区成员参与其中。政府在社区“三化”管理中应充当协调者, 而不是主要的管理者。政府应当下放权力, 使社区成员能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将社会创新管理的所有权转交给社区居民。

4.3 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 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

提高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 并尽可能地做到同工同酬, 将社区委员、社区工作者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统一, 以便于街道、社区管理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升服务效能。并使用业绩考核的方法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性、创新性,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促进社区的发展。强化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从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群众宣传、文明礼仪等方面, 开展素质教育, 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学习勇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

“三化”管理就是从细节出发, 实现科学的无缝隙管理, 降低了城市管理的成本, 促进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 使其紧贴居民群众的生活, 有效地解决城市管理难题, 为老百姓办实事。但现阶段由于“三化”管理还在探索时期, 缺乏充足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因此其研究成果还待进一步验证有效性和实用性。

摘要:2011年, 平顶山社区作为市、区重点复杂社区在街道15个社区中率先推行了“单位化”管理服务工作, 此举措加快了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三化” (简称) 管理的建设步伐, 体现出各级领导干部服务群众工作的现代意识, 对维护乌鲁木齐市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化”建设,平顶山社区,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周桔, 李静.乌鲁木齐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12, (3) :27-29.

上一篇:推广平台下一篇:人物塑造下传统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