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核信息系统

2024-05-19

教师考核信息系统(精选十篇)

教师考核信息系统 篇1

近日,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委发布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 方案要求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教师管理体系, 将信息化水平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通知要求, 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性、普遍性使用, 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学质量。按照阶段目标, 到2015年, 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全覆盖, 其中宽带接入比例达50%以上, 拥有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 让地处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就近接受良好的教育。

(来源:《京华时报》)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考核个人总结 篇2

悠悠白云,匆匆岁月,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在此总结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让今后的工作更顺利,更进步,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我在思想上严格律己,从未做过有损老师形象的事,专心教育教学,与老师团结相处,与学生平等相待。一年来,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另外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

二、教学工作

我代三、四、五、六年级6个班的信息技术课,工作中一丝不苟,制订可行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知识层次不同,适当改变教学进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机房管理工作

下半年学校重建新机房,已经建好使用了,全是新的东西,管理起来就要更加细心了,首先是卫生保洁,每次上完课,都要清扫机房,让学生爱护公物,养成良好的使用电脑习惯。

四、其他工作

我还负责学校电脑的维护工作,有时还指导老师们怎样使用多媒体电脑上课,学校有些信息上报也由我在网上填报等。

教师考核信息系统 篇3

摘 要:针对高校教师业绩管理现状,研究了学院级业绩管理平台的架构设计,利用JSP技术采用B/S三层设计模型,实现了基于网络的学院级教师业绩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使用结果表明,信息化的网络管理平台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师业绩管理效率。

关键词:JSP B/S模式 高校业绩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9-0031-04

一、引言

随着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教师业绩考核得到了强化。在探索和实践业绩考核过程中,很多高校都采用了一个较为典型的考核方法:业绩量化评分方式,即将教师应该完成的每项工作,包括教学、指导研究生、科研、论文论著甚至获得表彰奖励和承担社会工作等,都折合成一定的分值,称之为“考核指标体系”。[1]我校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也采用了类似的考核体系,随着学院教师规模的扩大,业绩审核的数据量和业务量成倍增加,如何高效地管理业绩申报信息,使高校业绩管理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已经成为日益迫切的问题。高校教师的业绩申报数量日渐增多,种类趋于多样化。对于教师来说,亟需一个可以随时随地申报、查看自己业绩信息的平台,而不必重复地前往院办递交纸质的申报书。对于业绩管理者来说,一个可以随时审查、统计教职工业绩的分布式平台将会极大简化业绩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尤其是在繁忙的期末。目前基于网络的Web技术己经渐渐融入到教学方式中,很好地促进了教学工作,而JSP技术在教师业绩管理方面的应用却还很少,我们设计开发了学院级的基于网络的教师业绩管理系统,运用Web技术提高高校教师业绩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二、系统分析与设计

1.系统需求分析

(1)功能性需求

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有普通教师、教学秘书、科研秘书、研究所管理员及系统管理员。

领域模型包括:系统的主要使用者、论文、科研项目、社科项目、奖项、专利、课程等。

所有用户都需要有登录功能。普通教师需要有用户信息维护、密码修改、绩点统计、课程切分、科研项目切分等功能。普通教师、研究所管理员、科研秘书需要有项目查询(包括论文、科研项目、奖项、专利的查询)功能;普通教师、科研秘书需要有项目修改删除(包括论文、科研项目、奖项、专利的修改)功能;普通教师、研究所管理员需要有课程查看功能;普通教师、教学秘书需要有课程修改删除功能。研究所管理员、系统管理员需要有查询教师列表的功能。教学秘书需要有课程导入、课程类型设置的功能。教学秘书、科研秘书需要有项目审核功能。系统管理员需要有添加教师、添加研究所、修改老师信息、设置教师工作业绩点、密码重置、权限设置等功能。

(2)非功能性需求

业绩点计算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显示精确到小数点两位;系统反应时间要相对较短;业绩数据需要长期保存。

2.数据库设计

根据领域模型,设计E-R模型,并导入MyEclipse利用E-R工具生成数据库,由于篇幅有限,以下举例说明。

如图1所示,E-R图中展示了课程(course)表和教师(teacher)表,表中根据业务要求定义了相应的属性,如课程编号(Course_ID)、课程名(Course_Name)、教师工号(Teacher_ID)等,其中课程表中涉及两个属性practiceparameter_k3和coursetypeparameter_k,这两个属性与数据库中另两张表分别对应,用于存取课程类型值和课程实践部分类型值,这两个值是课程业绩值计算中的关键参数,图1中以外键方式表示。当所有针对领域模型设计的E-R图被完成后,数据库设计也便可随即完成。

3.系统开发路线的确定

基于浏览器的B/S(Browser/Server)模式有着C/S(Client/Server)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随时访问,不用安装任何客户端;升级维护方便;数据安全性高等。目前基于B/S的网络动态页面语言主要有ASP、PHP和JSP三种,而JSP有着其他二者所没有的很多优点,比如它几乎可以跨越任何平台达到一处编写到处运行;支持可重用的群组件发挥Java强大的功能;支持MCV开发模式将内容的显示与产生分离易于分工合作与维护。因此本系统采用JSP技术利用JSP+JavaBean的模式实现。JavaBean是JSP群组件之一,它可以加速总体开发过程,并同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健壮性与可维护性。

本系统选择了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MySQL是一个开放源码的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它被广泛地应用在Internet上的中小型网站中。我们选择了Hibernate作为数据库的可持久化框架。Hibernate是连接Java对象模型和关系数据模型的桥梁。使用Hibernate作为企业应用和关系型数据库之间的中间件,可节省和对象持久化有关的30%的JDBC编程工作量。[2]Hibernate可以在基于Java的JSP技术和关系型数据库MySQL之间拥有出色的表现。

4.系统模块设计

高校教师业绩管理按角色主要分为教师管理模块和管理员模块。教师管理模块支持普通教师在线申报和查询业绩,管理员模块支持各管理员进行业绩审核与相关操作。基于以上分析,教师业绩管理系统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

(1)教师管理模块

1)业绩申报

实现普通教师登录后的所有业绩申报操作,包括论文申报、成果及获奖申报、专利申报和项目申报。支持教师完成完整的业绩申报流程,包括比如在申报多人合作的科研项目时比较特殊的绩点“切分”操作。

2)业绩查询/修改

实现普通教师申报后所有业绩的分类、分年份查询操作,包括课程查询、论文查询、成果及获奖查询、专利查询和项目查询。并可对已申报且为被最终审核的内容进行灵活修改,以保证申报内容的正确性。

3)业绩统计

实现为普通教师方便显示实时的个人业绩情况的功能,教师可以方便查看到分类(如是否计酬、业绩类型)显示的业绩情况,并得到还需要多少个绩点才能达标的提示。

(2)管理员模块

1)教学秘书管理

实现教学秘书登录后的管理操作,包括支持基于EXCEL的批量课程导入、单项课程导入、课程类型设置和课程审核。支持教学秘书完成从课程导入到教学业绩审核的完整过程。

2)科研秘书管理

实现科研秘书登录后的管理操作,包括对所有教师的科研业绩申报内容进行查看、修改、审核。支持科研秘书完成科研业绩审核的完整过程。

3)研究所管理员管理

同一学院的教师通常归属于不同的研究所,该模块实现各研究所管理员登录后的管理操作,包括对本研究所员工的所有业绩申报内容的查看与初步审核。

4)系统管理员管理

实现系统管理员登录后的管理操作,包括教职工的信息查看及修改(包括权限设定)、研究所增加、密码重置、工作业绩点添加、报表打印。支持系统管理员完成系统维护的完整过程。

三、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1.用户权限及安全机制

本系统针对学院教师,只有是本学院教师才能登录使用,教师工号就是登录账号,使系统对外界相对隔离保证了安全。按照使用角色,本系统将用户权限分为普通教师(1级)、教学秘书(3级)、科研秘书(4级)、研究所管理员(5级)、系统管理员(7级),在登录和每个页面跳转时均进行权限判断,保证了系统安全运行也提供了灵活性。系统的操作及权限判断流程如图3所示。

2.Hibernate查询分页技术

查询是最基本的数据库操作,在业绩查询中经常被使用,良好的分页技术可以使查询更加高效,使页面查看更加直观。在Hibernate中,通过对不同数据库的统一接口设计,实现了透明化、通用化的分页机制,并且可以很好地实现不同数据库间的移植。[3] 在此我们使用了基于Hibernate的相对高效的查询分页技术加以实现,实现代码如下:

while (it.hasNext()) {//it为负责返回查找结果的对象

items++; //将查询结果写入列表对象

it.next(); //取得条目总数

}

totalpages = items / pageSize;//返回总页数

if (items % pageSize > 0) {

totalpages++;

}

cr.setFirstResult(numBegin);//使用Hibernate API设置开始页

cr.setMaxResults(pageSize);//设置每页显示几行

retList = cr.list();//返回最终可显示的结果

3.数据库连接池

本系统要支持大量用户同时进行数据输入和查询操作,这就要求对数据库连接访问进行严格控制,我们采用了支持MySQL的c3p0数据连接池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数据访问数量。c3p0的核心包为c3p0-0.9.1,将其加入系统类库,并在配置文件hibernate.cfg.xml中连接池配置代码如下:

5//设置最小连接数

30//设置最大连接数

1800//设置超时时间

50//设置缓存大小

4.AJAX信息提示

AJAX技术是以JavaScript、XMLHTTPRequest、DOM和XML为核心,具有良好的异步交互功能和无刷新更新页面特点的一种富因特网(RIA)技术。AJAX在交互式网络教育软件中应用将有效改善教育软件的交互性,增强学习者体验。本系统在用户数据输入特别是工号姓名对应时,应用了AJAX技术,教师在输入合作人姓名后就能直接显示相应工号。[4] 实现代码如下:

function showid(t_name) //该函数用于无刷新动态显示教师ID

{

var url="ajaxprocess/ajaxshow.jsp";//向访问数据库页面提交请求

url=url+"?t_name="+t_name;

xmlHttp.open("get",url,true); //得到返回ID值

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feedback()}; //调用反馈函数

xmlHttp.send(null);

}

function feedback()//反馈函数,异步地将ID值传回显示页面

{

response = xmlHttp.responseText;

document.getElementById("t_id").value =response;

}

四、系统试运行结果

登录页面及用户操作界面分别如图4、图5所示。

五、结束语

本文根据高校教师业绩管理流程和特点,利用JSP+JavaBean+Hibernate技术和MVC(模型-视图-控制器)分层设计思想实现了学院级的教师业绩管理系统。该系统功能完整、结构清晰,有较高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本系统正在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进行试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院教师业绩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促进了学院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开发与完善的过程中笔者同时也对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第一,在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时应该尽可能地规范数据接口,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在各系统之间得到顺利共享;第二,使用规范高效的轻量级开发框架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发和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林楠,郭祥林.高校教师业绩量化评估现状评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2]孙卫琴.精通Hibernate:Java对象持久化技术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李森,任晓娜.基于Hibernate的通用分页查询设计[J].电脑学习,2008(4).

[4]王萍,高宏卿.AJAX在网络教育软件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

[5]杨茹,张爱文.基于JSP的高校就业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

[6]Hibernate reference 3.2.http://www.hibernate.org/,2008.

[7]邓志宏.采用JSP技术实现Web页面交互探讨[J].常德师范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生产、用电信息采集及线损考核系统 篇4

远程生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当代微电子技术、智能仪器、通信及计算机技术等多项专业范围内先进技术的集成。为提高供电部门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用自动抄表方式取代了传统人工抄表方式, 实时采集信息, 以实现对数据实现统一管理、集中存储, 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计量的准确率。它将计算机网络和营业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 对用电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 运用远程自动集中抄表技术, 可以实现在办公室抄算用户的电表电量电费, 为现代化用电管理提供基础、实时、准确的电量数据, 使准确的用电参数、指标计算成为可能, 同时大大降低抄表员劳动强度, 能够使抄表人员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 投身到“优质服务”中去, 并十分有效地防止了用户的窃电行为。远程自动集中抄表系统可随时将网内所有的电能表底冻结于某一时刻, 从而可精确抄报系统内全部电能表某一时间段的电量, 更为精确地计算出配电线路的低压线损率, 而且, 它所带来的不仅是社会效益, 而且更多的是经济效益。

1 发展现状

目前, 国内做电力载波远程生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厂家有上百家, 技术力量参差不齐, 各地电力系统试点也做了不少, 但真正实际应用的寥寥无几, 就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220V低压电力线载波数据传输技术不成熟。电力线载波数据传输频率属于中频范围, 各种用电负荷极容易干扰其通信效果, 对于中频载波信号, 线路的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负荷类型的变化, 都会影响其阻抗特性。而且, 国内绝大多数载波厂家都是选用几乎一致的核心通信芯片, 在此基础上仅仅做一些外围的改变而已, 因此, 一旦载波通信系统出现问题, 不能从本质上分析其内在原因。这就是很多地方的载波试点开始还可以应用, 一旦某一天负荷情况或线路结构发生改变, 载波数据传输网络就全面瘫痪的重要原因 (当然, 有时, 厂家来人调试又能得到部分恢复) 。传统的电力载波数据到达变压器台数据集中器后还需要借助GPRS或电话线方式实现数据的远传, 每年还需要大量的GPRS运行费用或电话费, 增加了运行成本。

2 系统简介

生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220V侧采用工频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 保证了数据的稳定可靠, 用电信息到达变压器台数据集中器后再利用433M无线方式通过PDA手持器方式进行数据的管理, 从而不需要任何运行费用。

2.1 工频通信

工频电力通信技术不同于载波技术, 该技术以电力线为数据传输介质, 解决了低压电力线最后1公里的数据传输瓶颈问题, 该技术数据传输频率仅为200~600Hz, 与电力系统工频非常接近。为此, 只要电力50Hz信号能够可靠传输的地方, 工频电力信号就能有效、稳定的传输, 不存在电力载波数据传输的抄表盲点。这种传输方式, 不受电力系统网络结构变化的影响, 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工频电力通信包含的关键技术有:工频过零调制技术;BCH纠错编码、译码技术;匹配滤波技术;电力线抗干扰技术。工频电力通信信号定义如图1所示, 用2个相邻电压周期波形来表示1位信息, 通过位于变台附近的集中器叠加信号, 使电压过零点附近幅值发生非常微弱的畸变。在连续2个电压周期的第1个周期电压过零点含有调制信号, 表示“1”;反之, 在连续2个电压周期第2个电压过零点含有调制信号则表示“0”。该定义方法有利于信号的检测, 在智能电表可将相邻两个电压周期数据差分后检测电网中是否含有集中器的调制信号。

电力线工频通信技术是基于电力配电网络的数据传输方式, 完全利用现存的电力网络为传输载体, 无需增加额外的系统设备和负担, 对现有系统没有特殊要求。信号在传输过程中, 不存在传统配电网载波电力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信号泄漏和旁路现象, 信号衰减小, 抗干扰能力强。该技术的核心是利用50周波的过零点夹带信号, 电力线在传输电能的同时完成了数据的交换。

工频电力通信技术不同于电力载波, 目前在电能表集抄领域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该方式用于千家万户的电能表读取, 具有成本低、准确率高、使用方便的特点。

2.2 PDA无线手持器简介

(1)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PDA。无线PDA手持器主要由32位嵌入式处理器 (CPU) 、240×320点阵触摸屏、64M内存 (SDRAM) 、32M数据存储器 (FLASH) 可充电锂电池、无线通信终端等组成。内置无线通信终端, 数据通信传输距离 (可视距离) 可达100 m, 240×320点阵触摸屏, 方便用户查看操作。

(2) 无线射频部分。低功耗高速8位微处理芯片专门处理无线信号的接受和发送, 整个通信基于FSK的调制方式, 采用高效前向纠错信道编码技术, 提高了资料抗突发干扰和随机干扰的能力, 在信道误码率为10-2时, 可得到实际误码率10-5~10-6。能扩展到32个信道, 可以设置系统工作的信道, 非常适用于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通信的场合, 实用性非常好。

(3) 手持设备和无线通信结合而成的微功率、短距离无线PDA手持抄表器,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PDA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技术有红外Ir DA、蓝牙、802.11b无线网卡、GSM、GPRS或有线。

采用红外方案, 有方向性, 距离近, 一般通信距离为10 m以内, 速率低下。

采用蓝牙技术、802.11b无线网卡, 距离近, 而且价格高。

采用GSM、GPRS, 开发成本高, 而且客户在使用过程中, 还必须向电信部门缴费, 有运行费用。

采用有线通信, 布线麻烦, 成本较高, 客户使用不方便。

无线PDA使用国际通用ISM频段, 无须申请频率使用许可证, 微功率、短距离、低成本, 适用于电力抄表。

(4) 主要接口。无线PDA手持器通过无线方式与集中器进行数据通信, 抄收月发行数据及维护集中器信息。无线PDA手持器通过数据线连接PC机, 完成手持器抄收信息的维护和数据的上传。

2.3 基于工频技术的无线PDA集中器

基于电力线工频通信技术与PDA无线通信技术的生产、用电信息采集项目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电力配电网络的通信技术与PDA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营业抄表方面的具体应用, 该种通信方式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装及维护简单等特点。

该项目的特点是:根据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实际环境, 采用电力线工频通信技术与PDA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2种通信方式各自发挥其长处, 针对配电网变压器台区管理形成了最佳的通信组合, 以最小的经费投入, 达到最好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PDA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发射功率低, 最大发射功率不超过10m W;使用ISM频段, 无需申请频点;高抗干扰能力和低误码率, 基于FSK的调制方式, 采用高效前向纠错信道编码技术, 提高了数据抗突发干扰随机干扰的能力, 在信道误码率为10-2时, 可得到实际误码率10-5~10-6;传输距离远;在视距情况下, 天线高度大于2 m, 可靠传输距离可达100m (BER=10-3/1200b/s) 等特点。

电力线工频通信技术与PDA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构成数据采集系统如图2所示。工频通信部份由变压器台区的PDA集中器及位于远方用户的智能电表组成, 它以配电网220V低压电力线路为通信介质, 对配电网络没有特殊的要求, 既适合架空电缆, 也可用于地下线路, 信号通过电力线网络传输集中器。每台集中器可集中读取 (255户×3相) 765户以内的电能表, 特殊要求的还可以增加户数。PDA通信部分由PDA集中器与掌上电脑 (手持器) 组成。每只掌上电脑可以连续完成16~45台集中器的数据读取, 掌上电脑再通过管理系统终端将其读来的数据送到数据管理服务器, 由管理系统软件来完成数据的加工与处理。

变压器台数据还安装有多功能电表, 可以记录变台的三相电压、电流、有功、无功、最大需量及出现时间、功率因素等参数, 该部分数据通过PDA方式完成数据的读取。

3 系统主要功能

3.1 PDA部分软件主要功能

(1) 设置发行任务。设置集中器发行任务功能将服务器下载到手持器的发行任务时间, 无线传输到集中器, 并对集中器进行校时。

(2) 抄收发行数据。无线PDA手持器向集中器发送读取发行数据请求, 集中器将发行数据返回手持器, 手持器将发行数据保存, 以便数据上传服务器。

(3) 维护集中器基本数据。手持器向集中器发送维护请求, 添加或删除集中器中存储的采集模块信息。

(4) 调试集中器。手持器向集中器发送巡测请求, 以便安装调试。

(5) 查询发行数据。查看手持器中存储的所有采集模块信息及发行数据。

(6) 提供管理接口, 维护存储信息。手持器可以处理PC机发送的手持器管理命令, 对手持器中集中器及采集模块信息进行配置管理。

(7) 与自动管理系统通信, 完成数据上传。手持器处理PC机数据上传命令, 将数据上传服务器。

3.2 管理软件主要功能模块

管理系统客户端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1) 线路信息维护。按照变电所对所有的线路进行维护, 目的是为了维护线路上的台区;

(2) 台区信息维护维护每条线路上的所有台区;

(3) 集中器信息维护;

(4) 用户信息维护;

(5) 电表型号读数类型维护;

(6) 发行抄表, 发行抄表是每月定时多次次自动抄表, 可以按台区、线路、变电所、供电局为单位设置月抄表任务。并且每月每个集中器的定时任务只能有一个;

(7) 临时抄表, 根据临时需要对某一用户或某一些用户进行抄表负荷抄表;

(8) 发行抄表结果查询, 根据台区和月份对发行抄表结果进行查询;

(9) 负荷抄表结果查询, 对台区中用电用户的负荷抄表进行查询;

(10) 台区远程抄表明细, 详细显示台区表以及台区下用户A、B、C各相的月抄见电量;

(11) 台区供售电量分析;

(12) 统计供电局下所有台区线损及三相不平衡率;

(13) 线路供售电量分析;

(14) 统计线路线损及台区线损;

(15) 营销系统接口。

实现自动抄表系统与营销系统的数据通信。营销系统为自动抄表系统提供用电客户信息, 自动抄表系统为营销系统提供客户电表的表示数。

4 结语

九三农垦电业局历经3年多的时间建设了大用户及公变电能量遥测系统和线损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了100 k VA及以上大用户和变电站各电压等级计量关口电能量的自动采集。同时完成了电网线损的自动统计分析任务, 解决了大用户和公变用户计量点数量庞大的实际困难, 实现了各种线损报表、数据信息和参数信息自动生成, 使管理人员将精力集中放在线损管理现场工作上,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线损管理走向规范化, 近年来供电区电网线损率逐年下降, 企业从中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摘要:目前电业局的生产、用电信息采集均为人工方式, 线损统计和分析工作基本上没有开展, 管理比较落后, 急需采取现代化手段对其用电信息进行自动化的管理。介绍一种新型的远程生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相关产品。试点效果良好, 非常适合目前的需求, 也特别符合未来的发展要求。

教师考核信息系统 篇5

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温州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达标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以及县教育局《洞头县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考核细则》(试行),为使我校达到信息化建设达标校要求,经过校长室研究,决定制定《洞头职教中心教师信息化应用考核办法》(补充),该办法作为学校临时性任务纳入千分制考核,自08学年第1学期开始执行,学校其它制度中有关教师信息化应用的考核办法仍照旧执行。

1.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师每周每门课程每班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次数达到课时数的80%以上,平均每周每门课程整合应用信息技术上课次数达50%以上,以上两个数据每月统计1次,当月没有达到规定比例的,各扣千分制3分。

2.第8周周五前每位一线教师向洞头教育门户网上传4个经学校审核合格的原创教学资源(以课件为主,写清题目与种类)每缺1个教学资源扣千分制3分,如果发现上传的教学资源属于抄袭的,每个教学资源扣千分制5分并给予通报批评。学校定期组织评比,并将优秀教学资源推荐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参加评比。

3.一线教师没有通过县“四会”考试的,扣千分制5分。

4.网络课程开课占总课时数的10%以上的,千分制加3分。

5.每个月发表5篇教育教学博客日志,没有达到要求的,当月扣千分制3分。

6.积极参加信息化校本培训,培训出勤按照学校教职工出勤考核有关规定执行。

洞头职教中心校长室

乙方队伍考核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篇6

关键词:考核,乙方队伍,项目

1、引言

对于油田, 每年有众多项目需要招标实施, 但面对众多队伍、仅凭人为判断无法做出科学评判.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 对油田众多队伍进行评价, 依据评价结果决定投标队伍资格, 这样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基于网络的乙方施工队伍管理信息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实现工程服务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且这不仅是石油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而且也是石油公司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选择优秀的乙方施工队伍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其目的在于: (1) 规范乙方队伍的管理; (2) 提供直观和有效的评价信息, 辅助评标定标决策; (3) 通过信息化的手段, 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4) 积累乙方队伍的相关资料, 对乙方队伍在工程项目中的表现及时进行反馈, 为招标评标提供可靠的依据。

据此,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建立的乙方施工队伍管理信息系统, 应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功能: (1) 建立辅助开发事业部经营管理和决策的信息网络; (2) 建立连入Internet的Web站点。这样, 一方面可以提高经营决策的效率, 保证工程服务市场的公平、公正, 避免违规现象;另一方面, 也有助于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促进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保障工程服务市场的公开性。

2、系统开发平台

3、系统功能模块

依据结构化设计的方法, 乙方队伍考核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是由若干个独立的功能模块构成, 呈树型结构, 如图一:

本系统由四大功能模块组成, 分别是乙方队伍信息入库模块, 乙方队伍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模块, 后台管理系统功能。

3.1 乙方队伍信息入库模块

信息入库模块是负责乙方队伍的信息入库操作, 即用户基本资料 (队伍基本信息表、企业概况、各类证件表) 的录入, 具体功能包括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和标准表格下载 (用户将需要的表格样式 (WORD文档或EXCEL文档) 下载, 这样可以知道需要填写数据的格式) 。

3.2 乙方队伍管理模块

为了形成乙方队伍的资格考核数据 (包括资格初审和资格年审) , 形成乙方队伍的作业考核数据和乙方队伍库的优化管理, 乙方队伍管理模块具体功能包括资格初审, 资格年审, 队伍推荐等

3.2.1 初审

由计划经营科进行乙方队伍资格初审条件的检查;然后进入资格初审考核流程, 具体流程如图二

3.2.2 年审

计划经营科进行乙方队伍资格年审条件的检查, 乙方队伍变化信息以文本方式提交到计划经营科, 由计划经营科负责对乙方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然后进入资格年审考核流程, 具体流程图见图三:

3.2.3 队伍推荐

1) 项目入库;

2) 按综合评价结果排序, 推荐排序的前若干名队伍给管理者;

3) 按作业考核结果排序, 推荐排序的前若干名队伍给管理者;

4) 由管理者选择具体的队伍来承接项目;

5) 如果管理则不选择当前推荐的队伍, 则显示所有排序结果供选择。

3.3 项目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模块是提供项目和合同的管理和维护, 提供项目的发布, 招标, 定标等功能, 实现队伍推荐, 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具体功能包括项目基本信息管理, 项目发布管理, 项目的推荐队伍管理, 项目的定标合同管理等。

3.4 后台管理系统

后台管理系统提供整个后台系统表的维护功能界面, 包括部门信息表, 队伍多级类别表, 多级指标体系表, 企业经济类型代码表, 地区代码表, 系统表名表等;企业用户授权:对本单位的系统用户的帐号和密码进行统一的管理, 提供增, 删, 修改等各项功能;具体功能还包括有指标体系维护, 乙方队伍基础信息维护, 乙方队伍等。

4、结束语

乙方施工队伍管理信息系统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处理及网络通信技术) 建立起来的, 为开发事业部的招投标管理、施工、生产与经营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并提高数据处理工作的效能,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协助各级领导优化决策。本系统已在某油田使用, 运行良好。

参考文献

[1].刘正林, 周纯杰, 陈笛.《Java技术基础[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年11月.

[2].侯晓强, 徐春容, 勾海波.《Java服务器编程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11月.

[3].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JSP应用开发详解[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1月.

[4].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JSP应用开发详解 (第二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

论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系统的构建 篇7

1 现行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考核制度不科学

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对教师素质的考察也没有提到日程上来, 对于教师日常工作的质量关注不够, 考核制度发挥不出预期的激励作用, 考核不能落到实处。

1.2 考核体系不完整

考核指标与标准的制定, 应该与学校的自身特点和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 但有的高校在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偏差, 如考核指标与标准的制定缺乏深层次调研;考核指标体系无法兼顾全面性与可操作性;指标体系与环境发展之间存在矛盾等。

1.3 考核工作低效率

一是缺少科学的分类考核标准, 一些学校过于重视网上的排名, 对学校定位不准确, 缺少战略性的科学规划;二是缺少先进的考核手段。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还是采用原始的、笨拙的统计方法, 用手工涂卡, 人工进行统计。

1.4 考核价值不平衡

一是学生对教师的考核侧重于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自我认知, 缺少对教材、课外和师生互动方面的考核;二是教务、科研、人事等管理部门对教师的考核侧重于量的考核、标准型考核和教学任务的考核等, 忽略定性的考核、教师个性的发展和道德规范、社会责任的考核;三是社会对教师的考核趋于功利主义倾向, 对于能即时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学科专业考核偏高, 对于学术文化基础的建构和发展关注不够;四是教师自我考核, 存在着定位过高和对教学、科研和课程等认识的科学性问题。

2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系统的建立

高校要建立弹性考核与延期支付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机制。在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时, 一方面要将任务目标与绩效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数据说话, 以业绩论英雄, 使考核有据可依;另一方面就是要使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从不同的角度, 对考核进行动态的管理, 使考核具有过程性;还要使管理部门与各学院相互配合, 由各学院直接对自己的教师进行绩效考核, 使考核具有可操作性。如考虑到学术研究的特殊规律性, 可将考核周期适当延长, 既是对从事长线项目的教师给予支持, 又可利用延期支付制度约束教师聘期动力不足的问题。

3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系统的要素

要想保证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系统的有效运行, 必须注意以下要素的科学选择与实施。

3.1 考评者

考评究竟应该由谁来进行, 看法各异。我们在这里分以下信息来源:领导考评、同事考评、专家考评、自我考评和学生考评。

领导考评:领导考评是最常见的一种考评方式, 这种自上而下的考评, 最大的优势在于领导对教师的工作比较了解, 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来观察教师, 做出有效的考评。领导考评通常要经过初次和复核两个阶段。初次通常是由被考评者直接领导 (教研室主任) 完成。这在绩效考评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教师直接向其领导报告工作, 领导对教师情况了解较多;领导最清楚组织对教师的期望, 即最了解考评的标准, 这样, 对下属进行考评显得比较容易, 而且易于在下属之间进行对照比较。领导直接指挥教师, 因而对教师的工作态度感受最深。但是, 直接领导与被考评者接触较多, 所以在考评中不可避免的夹杂情感, 偏见等因素, 可能造成处理上的不公正。因此, 在初次考评之后, 由被考评者的更高一级领导进行复核, 以求公平合理与平衡一致。

同事考评:尽管同事考评受晋升等方面竞争心理的影响, 但是同事考评作为一种民主参与方式, 其意义往往超过考评本身。其优点在于在时间有限而人事变动迅速时,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实效性;体现民主作风, 教师感到参加人事考评工作是一种荣誉;朝夕相处的同事, 彼此对对方都很了解, 考评比较客观。综合一个人的印象, 在技术上简单易行。其缺点在于人际关系好的人通常能得到好评, 但人际关系好并不一定说明能力强;这种方式弄的不好, 往往容易造成同事间的猜忌, 造成不和。

专家考评:专家或顾问有人事考评方面专门技术与经验, 理论修养也较深, 而且他们与被考评者无利害冲突。所以, 能作到公正、公平的进行考评工作。专家的介入, 为管理者省去了自己本需花费的时间, 因而不仅能够得到作为被考评者领导的欢迎, 同时也免去了不少人际矛盾, 并且也可能受到作为被考评者的学生的欢迎, 因为被考评者一般都比较信任专家。此外, 学校也会欢迎。因为专家较为内行, 在各部门所采用的考评方法与标准是一致的, 具有可比性, 而且较为合理。在我校, 这项工作主要由教学督导小组完成。

自我考评:教师本人一般来说对自己比较了解。特别在考评发展潜力方面, 自我考评的意义较大, 一般认为, 自我考评比传统的领导考评更具有建设性, 容易使被考评者获得满足感, 减弱他们对考评的攻击, 并且有利于工作的改进。尽管如此, 自我考评存在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教师常常高估自己, 刻意隐藏自己的缺点, 夸大自己的优点。因此, 自我考评只能作为其他方式的补充, 作为组织全面考评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与领导考评结合起来使用才较恰当。

学生考评:对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水平, 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是, 有些学生害怕得罪教师而噤若寒蝉, 有些则出于个人恩怨而使考评缺乏客观性, 另外, 学生年龄小, 心理不成熟, 对很多事情缺乏较为全面、合理的认识。使考评也缺乏客观性。因此, 我校通过网络建立教学效果学生考评系统, 运用学生考评方式进行考评时, 一方面可以采取无记名方式来消除学生的疑虑, 使之能够直言教师得失;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意见要注意分析, 尤其要强调事实依据。

3.2 考评标准

绩效考评标准的编制, 是绩效考评的重要环节。绩效考评的结果的准确与否和考评表及考评标准的合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绩效考评没有标准或者标准杂乱不清, 就难以保证考评的客观公正性。人事考评标准的编制应该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进行, 并具有一定现代科学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标准编制小组, 提出标准编制工作计划。

3.3 考评内容

教师绩效考评的内容, 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的期望。考评内容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影响到人事工作的质量。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内容应该包括教学考评和科研考评。教学考评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素养、教书育人、教学效果方面的考评;科研考评包括科研态度、科研进度、科研来源、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科研学术梯队方面的考评。

4 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

绩效考评结果的使用是绩效考评工作的延伸和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结合点, 是发挥绩效考评作用的重要环节, 如果绩效考评仅仅对教师做出考评而不使用其结果, 那么绩效考评就失去可其作为管理职能而应发挥的作用。

4.1 应用于报酬分析

报酬是任何组织中的敏感问题, 也是激励教师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报酬调整的宗旨应该是不断改善和提高教师在报酬分配上的公正感和满意感。而绩效考评则使他们看大自己工作努力的结果总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绩效考评从各个角度为报酬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在于它利用其有力的说服力来达到调整报酬的目的。

4.2 应用于人事调整

人事调整是根据绩效考评的结果对有能力、工作积极、贡献大的教师给予晋升, 使其负担起更大的责任, 为其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相对考评不合格的教师则进行相应的人事调动。绩效考评对在职教师的已发挥能力、潜在能力、工作适应性和工作态度均能做出全面的了解与分析, 其结果就是人事调整的基础资料。如果缺乏这些资料, 将导致人事调整陷于盲目, 以至于造成整个组织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绩效考评而做出人事调整, 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潜在能力。

4.3 应用于培训与潜能开发

无论是人员晋升、岗位轮换而提供的培训, 还是为提高在岗教师的工作效率而提供的培训, 或者为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而进行的开发, 都必须立足于教师目前状况, 根据教师本身发展的需要而定。针对目前需要提高的不足之处, 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 其基础来自人事考评的现有情况的了解与把握。根据组织人事考评的结果, 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工作满意度。另外, 绩效考评的结果, 也可为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提供反馈信息。对现有的效率和能力进行考评, 间接反映了整个组织的人员配置的合理性以及招聘与甄选过程中各种工作的有效性, 并依次提出对工作质量的改进措施, 确保被聘任的人员能胜任其岗位责任。

总之, 高校教师考核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 这项工作需要在绩效技术理论的指导下, 借助绩效技术的一些方法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实践与完善。对教师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有利于形成一个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 使得每一位教师能够不断实现良好的绩效目标, 从而促进学校整体绩效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东方, 张奇伟等.高校教师岗位设置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人事, 2002, (12) .

[2]刘正周.管理激励[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3]赵振宇, 田立延.激励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5.

[4]张建祥.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新机制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教师考核信息系统 篇8

为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建立科学高效的考核测评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网络的发展,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考核测评体系, 使教育科学管理现代化成为可能。经过大量、深入研究与实践, 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教师考核测评管理系统, 着力于“实用性、高起点、前瞻性、扩展性”, 同时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逐步完善”的原则, 依据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原则, 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分析设计, 主要包括用户测评指标管理、学生网上评分、考核评分计算、测评结果查询统计和系统管理模块。系统实现了现有其他类似软件没有很好解决的功能, 即学生及测评者依托网络系统平台选用设定的测评方案直接为教师测评打分, 系统在保证安全、性能及稳定性的同时, 实时计算出测评结果。

1 系统设计方案

1.1 系统技术架构

教师考核测评网络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多层体系结构, 客户端为浏览器, 服务器端依据多层分布式结构搭建, 符合J2EE标准。第一层为安全层, 包括防火墙和代理服务器, 为接入互联网提供保护和访问控制;第二层为Web服务器, 支持Internet用户通过Http、FTP、SOCKETS协议对系统进行访问, 参与测评的学生及其他评估者可以登录提交测评数据;第三层为Application应用服务器, 提供测评指标的制定及测评数据的逻辑运算, 及时给出测评结果;第四层为数据库服务器, 采用性能优异的SQL Server 数据库技术,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SQL Server的触发器、存储过程等功能, 提供可靠的高性能的数据存储与管理功能。多层体系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1.2 系统运行、管理模式

系统运行的管理模式采用B/S (Brows/Server) 模式的三层体系架构。首先用户在客户端发送请求到WEB服务端, WEB服务端根据用户请求的不同进行请求分发。从系统处理机制上请求可以分为两大类:WEB服务类请求和应用服务请求。

(1) WEB服务类请求处理:

有关WEB服务方面的请求直接由WEB服务端进行处理, 在处理过程如果需要数据库支持, 通过与数据库服务进行的连接提取数据进行处理, 得到处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如果不需要数据库支持, WEB服务端直接进行处理生成结果返回到客户端, 由客户端显示结果给发送请求的用户。

(2) 应用服务类请求处理:

WEB服务端接收到应用服务类请求后, 将请求和参数直接分发到应用服务端, 应用端接受请求后, 根据该请求的应用业务逻辑组织相应组件进行应用处理, 如果其中有些数据库调用组件则直接从数据库进行提取数据, 进行综合处理生成该应用请求的结果。再将应用请求结果返回到WEB服务端, WEB服务端再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 由客户端直接显示发送请求的用户。

系统管理模式采用集中式分布实现管理方式, 对系统中共性内容采用集中管理, 对分系统平台内容实行分布式管理。集中式管理有益于系统的管理维护, 提高了系统管理的安全性。

2 系统功能的开发实现

2.1 系统的功能结构

根据实际考核测评需求, 该系统具备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如图2所示。

(1) 考核测评指标管理

可以根据考核模型制定灵活的考核测评指标, 根据实际需要, 灵活设定每个指标的参数值。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把所有教师、学生、课程等基本信息录输入系统, 并预设各类教师评价标准、各项指标的权重等, 并确定学生、教师、课程、评价指标四者的对应关系。系统将根据设定, 自动生成可以网上进行评分的考核表, 并为考核表设定数据校验和有效性规则。

(2) 学生网上评分

学生登录系统后, 根据系统设定的权限, 在网上获取对应教师的考核表信息, 立刻进行评分提交。系统进行评分数据的校验后, 保存到数据库中。

(3) 考核评分计算

评价的最终结果经过软件系统业务模型处理组件进行处理, 以各种报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传统教师评价中, 报表的生成是一项很费时费力的工作。而利用计算机来处理这一过程就简单多了, 而且准确无误。可以随意生成各种报表, 用户可自定义报表的内容, 并且可以直接打印输出。

(4) 查询统计子系统

系统应能提供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和查询功能。教师只能查本人的评价信息, 所任教每门课程和本学期的教学质量评价, 应该包括每项评价指标的得分情况, 课程和教师的总数及排名位置, 学生对改进教学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以便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

(5) 系统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员使用该子系统进行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及数据库管理, 设置系统初始化信息等, 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行与正常维护。

2.2 系统功能的实现思路

目前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测评是根据确立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给学生发对教师课堂评价表, 学生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 对照评价表中的指标逐项打分或定等级。在确定权重时, 用AHP层次分析法预先确定好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的权重, 以备用于计算评价分数使用。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实际的教师考核测评, 具体做法是,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没有详细指标, 按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评价, 对多个学生评价分数进行求平均分, 内容如下:

(1) 教师上课有迟到和早退现象吗?

A.从未有过 B.偶尔有过 C.经常

(2) 你对该教师上课时的仪表和精神状态满意吗?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3) 教师授课时口齿清晰、表述准确吗?

A.很清晰准确 B.一般 C.表达能力差

(4) 课堂上有学生说话、睡觉、迟到、早退等违纪现象时, 老师的态度是?

A.积极管理教育 B.时而管理 C.不管不问

(5) 教师的授课内容你能够听明白吗?

A.每节课都很明白

B.大多数明白

C.经常听不明白

D.课堂上明白课下又不明白

(6) 该教师上课时有无学生睡觉、说话、逃课等不正常现象?

A.有1/2以上 B.有1/3以上 C.很少

(7) 授课的课堂气氛如何?

A.气氛活跃 B.一般 C.死气沉沉

(8) 教师在课外进行教学辅导吗?

A.经常 B.有时 C.从未

(9) 教师授课时联系该课程相关的实际问题吗?

A.经常 B.有时 C.从未

(10) 教师每次授课内容适中吗?

A.过多 B.适中 C.较少

(11) 教师能按课程要求布置并检查作业吗?

A.经常 B.有时 C.从未

(12)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你收获如何?

A.收获很大 B.有所收获 C.毫无收获

对以上内容评教效果数值T, 按90≤T≤100记为a等, 80≤T<90记为b等, 70≤T<80记为c等, 70分以下的记为d等。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步:求出单个学生对单个教师的问卷调查录入信息的总分值。

Xi=

第二步:求出对单个教师的问卷调查信息的平均分:

XP=∑Xi/n (i=1…n)

(XP为问卷调查的平均值, Xi为单个学生对单个教师的问卷调查的总分值, n表示有n个学生调查问卷信息。)

第三步:求出标准差:

δ= ( (Xi-XΡ) 2/n)

(n为单个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数, δ为标准差。)

第四步:从所有对单个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中确定有效数据的范围为:

[XP-1.645×δ, XP+1.645×δ]

第五步:求出单个教师的得分值, 计算公式为:

P教师= (∑Xy) /Ny

(P教师为单个教师的得分, Xy为落在有效数据范围内的数据, Ny为有效数据的个数)

3 系统主要技术

3.1 系统平台

开发环境:LINUX+WEBLOGIC+MSSQL2000。

开发采用的主要技术:JSP+BEAN+EJB。

3.2 JSP 动态网页开发技术

随着 Internet 的发展, SUN 公司开发的 Java 技术在Internet 应用方面获得了很大成功, 而动态网页开发技术JSP可以很好地将Java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加以应用, 从而实现更强大的WEB 应用。 JavaBean是一种基于Java 的软件组件, JSP对Web 应用中集成的JavaBean组件提供了完善的支持, 这种支持不仅能缩短开发时间, 也为JSP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可伸缩性。用户界面生成主要采用JSP/Servlets和JavaBean相结合的技术。每个JSP主要实现用户界面的生成, 同时利用自己的JavaBean完成一定的业务功能。

本系统所实现的主要业务处理是由EJB组件来实现, 每个EJB完成一定的业务逻辑功能。当客户端用户进行教学评估时, 必须对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 从而要访问多个实体Bean。该系统把客户端所使用到的实体EJB与客户端分离, 用会话Bean集成了所有的对实体Bean的访问。会话Bean通过JavaBean来实现, 所有对EJB访问的任务都交给JavaBean来完成, JSP要实现存取数据时只需要访问JavaBean中对应的方法。

3.3 通过JDBC访问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交互技术是基于Web信息系统的重要环节。JSP与数据库交互操作最常用的技术是通过JavaBean实现的, 用它封装底层数据库操作, 包括数据库的交互 (表的数据查询、插入、修改、删除, 视图的查询) 以及对数据的简单处理, 它能够有效地封装数据的处理逻辑, 并能维持属性状态的持续性, 在JSP网页中进行调用, 实现数据库的连接, 从而简化了JSP网页的代码, 便于维护。Java中连接数据库的技术是JDBC, Java程序, 执行查询、提取数据等操作。Sun公司还开发了JDBC-ODBCbridge, 利用此技术Java程序可以访问带有ODBC驱动程序的数据库, 目前大多数数据库系统都带有ODBC驱动程序, 所以Java程序能访问Oracle、Sybase、SQLServer和MSAccess等数据库。本系统所涉及的表较多, 对数据库的访问量大, 根据用户的实际配置和扩展要求, 本系统选用了通过JDBC驱动程序与数据库 (SQLServer2000) 相连, 在系统设计中, 把对数据库的操作全部放在JavaBean中。

参考文献

[1]程艳芳.网上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 2006.

[2]朱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4.

[3]Norbye Tor.Cascading Style Sheets and JavaServer Faces[J].Dr.Dobb's Journal, 2005, 30 (7) :58-61.

[4]范文, 王萍, 孙红跃.基于JSP和数据库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 :113-115.

[5]武苍林, 朱建民.Web数据库互连技术[J].计算机应用研究.1999 (8) :53-54.

教师考核信息系统 篇9

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开设, 在高校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中,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一直是作为专业基础课或核心课程来进行设计的, 其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先进功能, 结合财务会计应用的实际, 培养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工具, 为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服务, 最终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课程名称有《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会计》、《会计信息化》等, 在各高校的使用情况不一致, 但根据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来看, 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财务软件开发型:采用这种类型的高校如早期的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软件工程学的思想为基础, 以数据库语言作为实现的编程语言, 涵盖会计核算各子系统, 包括其基本功能、数据流程、处理流程和关键功能模块的程序, 使学生对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有全面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可以培养学生基于数据库技术的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能力, 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 教学的难度比较大。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日益复杂、会计软件功能的增强, 不少高校已经逐渐放弃了这种教学方式, 但也有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的高校, 如重庆理工大学, 对学生采用分层教学, 利用PowerBuild和VB等来实现会计软件的开发, 学生分小组开发出相应的子系统, 从而大大提高会计软件的开发能力, 同时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原理有较为深刻的把握。

第二种是财务软件应用型:采用这种类型的高校主要是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会计电算化的一般知识, 以一种主流的财务会计软件为基础, 以账务处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资金管理、报表系统为主体, 详细介绍其基本操作应用。这种方式以实际工作为导向, 来增强学生对财务会计软件的适应性, 与实际工作结合非常紧密, 而在理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精简, 以适用、够用为原则, 突出了对财务软件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种是财务软件开发原理与财务软件应用结合型:这是目前各高校采用的主流教学方式, 课程教学内容大体分为三大部分, 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基本原理、运用软件工程学基本思想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实施、结合主流财务会计软件操作应用。这种方式最大特点是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在课程考核方面, 不论以上哪种教学类型, 都基本上是以理论考试为主, 通过笔试完成, 而上机部分的考核, 通常是以开发的软件系统、或者完成的作业账套, 通过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或演示, 由任课教师根据运行或演示情况来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

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与考核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各个领域, 在会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共识, 各高校早已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但也存在不少误区, 特别是在课程教学与考核体系中还存在不少现实问题。

在课程教授方面, 虽然各高校已经把《会计信息系统》列为专业基础课或核心课, 但对课程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 对课程目标也没有准确定位, 这就导致课程大纲的经常变更, 教学内容不断调整, 再加之软件开发技术不断更新, 教学用会计软件版本众多, 选择难度大, 教师难以适应。由于教学时数的精简, 往往会出现教师理论讲不透、操作应用时间不够的现象, 这必将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课程学习方面, 会计学专业的生源主要分布是文科学生, 由于固有的学习、思维惯性, 不少同学对偏理工类的课程感觉到压力大, 特别是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涉及许多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 再加之理论的抽象与枯燥, 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虽然是专业基础课或是核心课, 但有时也感力不从心, 学习状态和效果也不太理想。在会计软件操作方面, 不少同学担心出错, 不敢大胆尝试, 把会计与软件应用割裂开来, 操作软件时忘记了会计, 对会计业务流程和管理业务流程不熟悉, 缺乏相关知识的融合贯通, 进入角色的过程缓慢。

在课程考核方面, 注重理论考试, 忽略操作实践考核。课程考核采用一次理论考试, 以笔试进行, 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综合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全面掌握, 往往是学生平时没有花多少功夫, 只通过期末复习时, 用一点时间背背理论即可通过, 实现不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不能通过考核手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同时对操作实践部分缺乏有效的考核, 所占比重也不大, 容易造成学生忽视的现象。特别是作为应用信息技术的一门课程, 应该改变纸质考核方式, 向无纸化方向努力。

三、构建《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与考核体系的措施

1.重新定位课程目标, 理顺课程体系

从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出发, 理顺相关课程体系, 重新定位《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目标。作为培养基于信息技术的高级财务会计专门应用人才的高校会计学专业, 在培养方案中要以会计学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线, 全面贯穿信息技术的应用, 加大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 为《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提供坚实的支撑。在培养方案中, 开设基础模块课程, 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网页制作与设计、XML技术及应用, 着力培养学生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编程语言及网页设计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后续选修课程中, 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可以开设网络财务、财务软件的比较与维护、财务软件应用实施等课程, 增强学生对常用财务软件的适应能力。而作为承上启下的专业基础课《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则是要求培养学生初步认识、掌握如何从实际问题出发, 通过分析会计业务和数据, 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管理, 并能熟练地掌握运用相关的财务软件构建实际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各门课程中除了基本理论外, 对技术、语言、软件以及相关开发工具的选择原则应是主流、简单易学、适应面广。

2.做好课程规划, 加强课程建设

围绕会计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和方案, 做好《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规划, 加强课程改革与建设。在课程规划与建设上, 要以精品课程为目标, 逐步完善和提高。鉴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系统性、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先要确定好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 采用先进的教材和主流会计应用软件, 分模块设计课程内容。理论部分可划分为四大模块:一是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理论, 二是会计软件开发基本原理, 三是典型会计业务处理子系统原理, 四是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与计算机审计;实践部分可划分为四大模块:一是系统管理与基础信息, 二是财务会计 (包括总账、工资管理、固定资产、资金管理、报表系统以及应收应付管理) , 三是供应链 (包括采购、销售、库存与存货系统) 。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 理论部分解决原理性问题, 实践环节解决应用问题。

3.开发学习与考核套件, 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评价

为方便教学, 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运用B/S结构的系统开发思想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学习与考核套件的开发与应用, 其基本功能应该主要集中在自主学习和考核上。在自主学习方面, 内容应涵盖《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各相关知识内容体系和详细的案例资料, 并配有教学课件、教案等教学材料,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 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课程的全貌, 把抽象知识借助电子载体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考核方面, 实现无纸化的机考形式, 系统包括题库管理、智能组卷、考试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 以此改变传统期末单一考试方式, 通过各项单元知识学习与综合测试, 增强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学习内容的全面掌握, 并可自评学习效果。学生除了接受书本知识与老师课堂讲授以外, 还可通过学习与考核套件提供的大量案例资料, 结合平时上课、上机等, 利用网络来进行自主学习, 实现学习与考核过程的重现, 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学习中尚未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学习并检测学习效果。

4.培养师资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 涵盖多学科知识, 属于交叉学科, 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 既要懂得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等课程的相关知识, 又要精通会计学相关课程的知识, 而跨计算机专业与会计学专业的双料人才较为缺乏, 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面, 在职教师主要依赖于自学、进修等方式来提高, 当然引进高层次人才确是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谓师高弟子强, 就是要求在高校的教学中必须有专业素质高, 综合能力强的富有作为的教师团队,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胡燕玲.《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中国商界, 2008, (8) :101-102.

教师考核信息系统 篇10

信息系统的管理开发中,报表的动态生成是个棘手的问题,目前基于不同需求的报表应用层出不穷[1,2,3,4,5]。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对于部队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提高维修保障能力对于应对日益严峻的新军事变革更具深远意义。针对实施维修保障能力的任务繁重、工作量大的特点,论文结合装备维修信息管理对报表设计的需求,该文阐述了Grid++Report报表开发工具的特点,最后基于C/S结构,采用C#编程语言[6]和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7],实现了维修考核系统的报表设计及开发。

1 Grid++Report报表开发工具

Grid++Report报表开发工具是广州锐浪公司开发的一款适用于C/S与B/S架构的集成报表开发工具,功能全面易学易用,能快速实现通用报表、表格报表、动态报表、多层表头、票据与发票套打、交叉表、表中表及各种特殊报表等。Grid++Report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被多家有影响力的通用软件厂商采用,其用户遍布各行各业,已经成为用户受众面最广的国产报表开发工具[8]。

1.1 核心组件

Grid++Report为报表开发者提供四个外层组件,报表开发人员通过对这四个组件的使用,可以为最终用户提供完善的各式各样的报表,如图1所示。

报表对象(GridppReport)是整个系统中最基本的组件,负责报表的定义与生成等基本功能,其它组件都要依赖一个报表对象;查询显示器(DisplayViewer)可以连续不分页的方式展现报表数据;打印显示器(PrintViewer)按打印页面方式展现报表数据;报表设计器(Designer)实现以可视化的方式定义报表,然后把报表定义保存在报表模板文件中。

1.2 报表模板与报表事件

报表模板就是报表定义的样式信息,报表在运行时根据报表模板与报表数据综合加工产生出报表。报表模板通常用报表设计器进行设计,并保存为磁盘文件(扩展名为.grf),报表模板也可以完全用程序代码定义出来。

报表事件就是Grid++Report在运行时各种报表对象在执行特定的任务时所发出的消息,通知操作的发生。报表开发者通过对事件的响应处理,可以控制报表的行为,让Grid++Report完成特定的任务。Grid++Report报表工具的事件模型存在两种方式:报表模板设计器中的脚本功能、编程环境的事件响应函数。

1.3 报表数据的逻辑模型

Grid++Report报表主要由两类数据载体构成:展现数据(部件框、报表节)和内容数据(报表中的参数和数据集中的字段)。在报表中插入字段或参数,将其中的数据赋给部件框,数据将在部件框所在位置展现出来,报表中数据的可能流转关系如图2所示。

2 Grid++Report报表制作的基本流程

一个Grid++Report报表的制作流程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1)通过报表设计器创建一个报表模板,根据不同的需求确定好报表的展现样式,按需求插入相应的报表节和具体的部件框;

(2)添加需要的参数信息或者设置所需的数据库连接串与查询SQL;

(3)使用编程软件,在窗体中添加查询显示器或者打印显示器;

(4)程序中载入报表模板,根据数据的对应关系,完成报表的数据赋值;

(5)运行程序,信息报表就会在查询显示器或者打印显示器组件所在的地方展现出来,并且同时具有报表的打印功能。

3 在考核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维修保障能力考核系统的报表需求,采用C/S结构,服务器采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客户端采用C#语言实现。系统中主要实现了用户基本情况表、装备维修保障考核试卷以及个人考核成绩单明细表等报表功能。下面结合Grid++Report开发工具的特点,做简单介绍。

3.1 用户基本情况

用户基本情况表是信息管理系统中常用的信息展现形式。以自由表格的形式设计报表模板如图3所示。接着在报表模板中插入需要的参数和部件框,然后在C#编程环境中完成各个参数及部件框的赋值,其中图像框与普通参数不同,图像框的赋值必须先把图像格式转换成二进制字节形式。以字符串类型的参数为例赋值,代码如下:

theForm.user.yhxm=txtYHXM.Text;

Report.ParameterByName("YHXM").AsString=user.yhxm;

以系统管理员身份登录用户管理界面,点击“打印用户信息”按钮,报表展现如图4所示。

3.2 装备维修保障考核试卷

通过Grid++Report的浮动节技术,在报表模板的页面视图中用线段和综合文本框实现考核试卷的密封条信息。接着用报表模板的脚本功能实现奇偶页的不同显示,即密封条信息只在奇页显示而在偶页不显示,主要代码如下:

var PageNo=Report.SystemVarValue(3);

Report.ControlByName("Line1").Visible=(Page-No%2!=0);

Report.ControlByName("MemoBox7").Visible=(PageNo%2!=0);

然后,用在子报表模式实现考核试卷的成绩栏信息。最后在试题内容部分通过插入分组信息,在分组头中确定题目类型、数量及分值,内容行中确定题目内容,按序依次进行报表展现,报表模板如图5所示。

以试卷管理员的身份进入试卷管理界面,选择相应的考核专业后会得到已经存在的试卷条目,然后选定需要打印的试卷条目,点击“打印试卷”,报表展现如图6所示。

3.3 个人考核成绩单明细

通过使用RTF文本框和明细表格技术实现个人考核成绩单明细表。RTF文本框兼顾了Word中的字体编辑和排版功能,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要点标注,如不同字体、不同颜色、斜体、下划线等,视觉效果良好,优越性十分明显。报表模板如图7所示。

以被考核人员的身份进入能力考核界面,完成相应试卷的考核后,点击“完成考试”按钮,报表展现如图8所示,每道题都有详细的得分说明,最后有得分汇总。

4 结束语

论文主要围绕装备维修信息管理中的报表需求,基于装备维修考核系统实现了报表功能。很显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装备维修的信息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且通过Grid++Report报表开发工具能快速地实现装备维修信息的设计与开发,使维修保障能力考核的实施变得更方便、科学,对于部队实施维修保障能力考核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从而可以大幅提高维修保障能力考核效率、日常训练效果等,也为应对新时期的军事变革做好了充分准备。

摘要: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中,报表的动态生成是个棘手问题。该文阐述了运用C#编程技术,后台数据由SQL Server 2008统一管理,选用Grid++Report报表工具,实现了快速开发客户端报表的功能。

关键词:C/S结构,报表设计,Grid++Report报表

参考文献

[1]冼进.基于Web的智能报表设计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7):161-164.

[2]文静,华张梅,田建强.基于Excel的企业通用动态报表生成工具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5(4):221-223.

[3]赵磊,刘利军,黄青松.面向Web应用的报表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2008(12):53-57.

[4]崔文浩,张文国.采用JasperReports制作报表的研究及应用[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8,22(2):176-179.

[5]朱佃波,陆剑江,杨季文.基于组件的WEB通用报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航空计算技术,2008,38(1):72-76.

[6]王小科,吕双,等.C#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郭郑州,陈军红,等.SQLServer2008完全学习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生物活性垫料下一篇:激活高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