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旅游

2024-05-05

智能旅游(精选八篇)

智能旅游 篇1

(一) 传统模式在现阶段的不足

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 各种旅游模式的兴起, 游客的需求趋于个性化、探险化、求知化, 旅游中的食、住、行、游、购、娱则更倾向于自己安排, 摆脱旅行社预先安排好的行程模式, 更加随心所欲、自由自在, 充满了多元化的个性元素。传统的导游模式不能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的问题日益凸显, 主要有以下问题:没有足够的导游与游客形成一对一的关系;多个导游同时讲解的时候会互相影响;导游的专业态度、工作态度、自身素质会直接影响游客的心情及旅游的品质;导游无法全面地讲解目的地各类文化知识;游客不能进行自由探索式的游览。

随着这些问题的日益凸显, 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自助旅游, 却往往因没有导游的指引而出现迷失方向、遗漏景点等问题。近二十年来, 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 游客可以在因特网上获得很多旅游信息, 然而一旦踏上旅途脱离电脑, 景点信息就难以获得。如何解决这些顽疾?近年来, 智能旅游迅速发展, 其体系中的智能导游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二) 传统导游模式的优点

传统的导游模式也并非一无是处, 其同样具有便宜、方便、省时、安全的优点。

二、智能导游模式分析

(一) 智能导游出现的背景

1、个人信息终端和网络的普及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 互联网已经普及, 各种网络资源、虚拟社区蓬勃发展, 通过各种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各种网络信息资源。

2、旅游者需求发生变化

在旅游需求增大的同时, 需求渐趋于个性化, 成为时代的新宠, 旅游过程更加注重知识性和体验性, 游客希望在旅游的过程中全方位地参与或体验, 充分理解旅游地的内涵和特色, 体会到旅游活动的极大乐趣。

3、自助旅游的兴起

随着旅游者经验日益丰富, 旅游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 传统旅游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自助游的游客。游客的自主意识增强, 追求个性化旅游, 更倾向于自己来设计旅游路线。借助于现代发达的通讯、交通工具, 自助旅游以其追求个性和自由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推崇。据调查, 77%的人喜欢自助游;自助旅游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在旅途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临时调整或改变行程。

4、我国出入境旅游的迅猛发展

中国多元化的物质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向来对外国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境外游客把旅游度假的目标定在中国, 而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游客走出了国门。与之不协调的是我国的外语导游人才短缺, 使得无论是入境的外国游客, 还是出境的中国游客, 由于语言的限制对于旅游目的地的了解不完全。

5、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旅游业的关注重点

传统旅游导游利用扩音器讲解, 景区团队交叉重叠, 环境嘈杂, 降低景点博物馆高分贝噪音成为景点管理的新要求。

(二) 智能导游的优势

在旅游目的地, 游客可以通过智能导游, 随时定位, 轻松便捷地了解周围的旅游信息, 包括景点、酒店、餐馆、酒店星级、价格规范、剩余房间、活动的时间、地点、价格范围、餐馆的口味、人均消费水平、优惠等。游客还可以利用智能导游规划自己的游览路线, 可以随着随地改变和制定下一步行程;智能导游提供网上预订, 游客可以随时预订, 方便快捷,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景区的机动游客量。在景区, 游客利用智能导游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清晰的景区电子地图, 智能导游也为其提供线路选择;在游览的过程中, 通过智能感应, 自动播报, 让景区动起来, 向游客讲述自己的故事。智能导游针对游客旅游过程中所需信息提供智能化的服务, 智能导游为游客提供了方便, 提升了旅游服务的质量, 最终也提升了旅游业整体品质, 扩大了旅游的影响力, 继而能吸引更多的自助游客。

(三) 智能导游的缺点

导游作为旅游目的地居民的代表, 能够通过自身的气质和表达让游客切身真实地感受到当地人的特色;通过导游的人性化的引导与讲解, 使不同年龄,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更好地互相沟通、融合, 人工导游促进旅游活动中人际交往和感情交流;在旅游活动过程中, 充满了各种未知性, 随时有可能发生无法预料的事情, 人工导游可以即时解答和处理旅游者的提问和要求, 应付旅游活动中各种随机事件。以上三点是物化的职能导游无法代替的。因此, 机器在全民旅游的今天能解放的是大量的劳动力, 但是放弃的是更为人性化、更为及时化的服务。

(四) 智能导游发展的机遇

就政府方面而言, 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抓住三网融合快速推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等机遇, 推动旅游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化服务产业的转变, 各地政府也加大智能城市的建设步伐, 为智能旅游、智能导游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就旅游企业而言, 为适应旅游业的信息发展趋势, 旅游企业探索旅游管理的创新平台及景区智能化建设, 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推动了智能的导游的发展;就旅游目的而言, 旅游目的为了竞争, 提升自身形象, 都在积极努力打造智能服务的典范, 建设旅游的完美体验体系, 提升行业的竞争优势, 完善导游服务体系。

三、浅析智能导游的发展前景

(一) 智能导游的应用市场前景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随团旅游时间仓促、线路单一等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而另一方面, 追求个性和自由的自助游日益流行。但是游客在自助游过程中, 时常会遇到道路不熟找不到方向, 不能深入了解景点的文化底蕴, 甚至遗漏景点等问题。因此, 智能导游对于未来自助游的发展方向是不可或缺的。

再者, 我国近年来的出入境旅游也在迅速地发展起来, 面对世界各地如此之多的客源, 外语导游的数量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所以说, 发展智能导游便是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必然趋势了。

此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因此许多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旅游需求也更加趋向于多样化, 这种需求的不断变化刺激了他们对于旅游服务高新技术化的向往, 他们希望获得更加丰富而又充实的旅游体验。

更重要的是环境保护问题。现在很多景区里的导游在讲解时都会拿着扬声器大声喧哗, 这样不仅给其他游客带来了噪音, 而且对于周围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智能导游应用的必要性也因此凸显出来。因此在全民旅游的今天, 提倡低碳旅游的今天, 智能导游势必应运而生。

(二) 智能导游的发展优势

1、主动感知, 充分整合, 协同运作

在智能旅游模式下的智能导游能主动感知旅游景点、文物古迹、城市公共设施的各类资源, 并进行分类汇总, 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所需要的信息。智能导游为游客提供一个旅游活动上下和谐高效协作的工具, 可以即时准确地掌握旅游活动的信息。

2、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

智能导游从游客出发, 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 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的预定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整个过程中能感受到智能导游带来的全新的服务体验。同时, 智能导游通过各种技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事实交换, 让游客的旅游过程更顺畅, 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安全保障和旅游品质保障。

3、扩大旅游的影响

智能导游还将推动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向现代的旅游消费模式转变, 并引导游客产生新的旅游习惯, 创造新的旅游文化。

4、吸引更多的年轻游客

近年来自助游兴起, 而青年人成为自助游中的主力军。这些人经济负担小, 消费潜力大, 他们更注重体验旅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培养自立精神, 了解不同文化、丰富人生体验。

四、智能导游给旅游目的地和游客带来的优势

(一) 旅游目的地

所谓旅游目的地是指吸引旅游者在此短暂停留、参观浏览的地方。这是传统上的对旅游目的地的解释。智能导游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的优势。分析如下:

1、环境保护

目前环境保护已成为旅游业关注的重点。随着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第一, 噪声污染就是个大问题。智能导游作为无噪声污染的东西, 可以保护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人文名胜并且对人没影响。第二, 导游作为人, 本身也会有相应的垃圾产生, 而智能导游体积小、不产生任何垃圾, 因此它不仅提高了旅游质量, 还提高了国家对外旅游的整体形象, 保证旅游发展与环境相和谐。

2、降低景区的成本

智能导游和人工导游都可以达到介绍景点的效果, 智能导游可以有效降低景区配备专职导游的经营成本。

3、避免讲解员讲解质量的不稳定性

对于景区来说, 智能导游与人工导游相比, 能避免由于个人原因带来的服务质量不稳定。通过智能导游可以提高游客对景点的认知度, 并通过他们的传播加快提高景点的知名度, 增加客流量。

4、提升景区形象

智能导游系统的使用必然要求加强智能景区的建设, 智能景区能更有效地保护旅游资源, 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实现景区环境、社会、经济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智能导游促进景区的建设发展, 进而提升景区形象。

(二) 旅游者

方便快捷的智能导游为游客带来的优势分析如下:

1、满足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的语言需求

目前国内外语导游稀缺, 语言不通导致出入境游质量下降。智能导游精通中、英、日、韩、法、德、西七种语言, 可以轻松地解决语言问题, 一举解决多语言传统导游的成本。

2、缓解旅游旺季导游人员不足的状况

目前国内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众多, 但是一到旺季仍是供不应求, 没有足够的导游来提供服务。智能导游的出现, 能够顺应大众旅游时代对于数量的要求。

3、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智能导游形成一对一的关系, 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景区内无论游客到哪个景点都会做详细讲解介绍, 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取舍, 从而避免了跟传统导游员时, 没有选择的问题。游客还可自行安排个性化的游览线路, 深入了解景点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

4、提升旅游的品质

近年来导游服务质量下降, 导游欺客、宰客的事件时有发生, 游客投诉不断, 游客对旅游的整体满意度直线下降。而智能导游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智能导游能保证讲解的质量, 尊重史实, 能使游客更深刻地了解景区的文化内涵, 大大提高了景区服务标准化和统一化, 在口碑上为景区的发展提供支持。

五、结论

在传统导游服务数量有限、信息量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 互联网技术的强力发展, 网络运用比例大涨, 极大地增强了智能旅游使用的可能性和实用性。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是一种大势所趋, 智能旅游符合旅游的发展方向, 智能导游也将被大量运用于市场, 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百度.智能导游系统[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1cf51dd576eeaeaad1f3300a.html, 2012-06-12.

[2]王锐杰, 尹怡欣, 杜军平, 涂序彦.图像识别技术在智能导游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 44 (30) .

[3]百度.网上多媒体导游系统分析与设计[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23eff587d4d8d15abe234ef1.html, 2012-07-01.

[4]牛司朋, 王珏, 刘增刚, 车新帅.景区智能导游系统中语音解说技术分析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9, (08) .

[5]百度.智能旅游解决方案[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444a02e2551810a6f5248649.html, 2012-08-04.

[6]维普网.数字技术与应用[EB/OL].http://www.cqvip.com/QK/95792B/201108/389012013-02-04.

[7]任洋辉.终端及用户需求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EB/OL].http://tech.qq.com/a/20100302/000215.htm, 2012-08-23.

[8]郑燕.智能导游机能否成为景区新宠[N].中国旅游报, 2011-09-19.

[9]王迪云, 李若梅.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主成分分类研究[J].经济地理, 2009, (11) .

智慧旅游解决方案呼唤智能互联 篇2

智慧旅游不仅意味着高效率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智慧旅游解决方案带来了旅游产业链的拓宽和延伸,通过智慧旅游城市的打 造和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大连市将为游客提供更加公平、公正、放心、安全、便捷的智慧旅游服务,为管理部门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为旅游企业提供高效的智慧旅游解决方案营销平台和广阔的客源市场,从而实现游客管理、旅游企业“多赢”的局面。然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各种硬件与软件平台的支持都必不可少。

智慧旅游解决方案专家透露:“目前我们在智慧旅游城市搭建方面的工作,主要分为政府平台和商务平台两大块,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建设硬件平台,商务活动这边则是找外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合作,通过智慧景区、智慧交通、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企业等等一系列建设,实现政府、企业、游客多方面的共赢。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旅游业而言,智慧旅游解决方案理念的提出孕育了巨大的旅游发展机遇。

智能旅游 篇3

【关键词】课程设计;多元智能;人才培养

1.多元智能的内涵

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开发,帮助学生发展适合其职业特点的智能。

2.目前岗位工作中旅游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缺点

目前旅游教育已具有相当规模,然而,旅游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与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相脱节,表现出不适应的现象,市场缺失大量多元智能型旅游专业人才,即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旅游服务人才,具体表现如下:

2.1应用性不强,缺乏实践基础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行业脱节,校企之间鲜见实质性的合作交流。合作大多仅停留在有关旅游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等一些形式上的事项,甚至有些实习基地的合作也只停留在纸面协议的形式上,具体到安排学生实习时困难重重,难以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由于学校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企业以追求效益为目标,二者渐行渐远。

2.2工作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力

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首先面临的一线服务工作,而在旅游行业发展成熟的今天,许多旅游企业已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岗位服务流程,学生在岗位中按照旅游教育提供的思路工作,表现出高度的标准化、规范化,而失去了人性化和差异化,同时也缺乏创新能力。

2.3眼高手低,自我认识不清,服务意识差

旅游行业工作技术要求较低,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对重复、单一性工作的不适应,另外,许多旅游人才将自己定位在“大学生”、“高智力劳动者”、“储备管理人才管理”,造成了学生眼高手低、服务意识淡薄的现象,这造成了目前国内旅游行业对旅游专业本科生的认可度普遍较低的不良后果。

2.4人际交往能力普遍欠缺

许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工作岗位中高不成低不就,不可一世,个人意识较强,在岗位中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差。

以上出现的问题说明:目前旅游专业的教学在对学生除智力以外的多元智能,如:创新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自然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因素的启发和培养上是缺失。而这些问题都是与旅游专业课程设计相联系的,因为 “课程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课程目标最集中和具体反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要求,反映社会及其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标准和以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来进行课程的开发,重点要结合启发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课程设计理念,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旅游企业“用得上、留得住、受欢迎”的合格人才。

3.基于ICDS课程理念的旅游管理人才多元智能培养对策

3.1塑造ICDS课程设计理念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要能在对旅游职业岗位要求的掌握课程目标设计和针对岗位职责要求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课程项目设计的基础上,以能力在实践中培养的特点最终实施课程教学设计。而ICDS课程设计理念要求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能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引入问题(Introduce)—搜集有影响力的材料(Collect)—讨论并验证问题(Discuss)—执行并解决问题(Solve)”四个阶段设计,即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针对某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情境引入问题,学生查阅并搜集有关联性的材料,大胆探索假设,自发组织讨论并求证,并最终解决问题。ICDS课程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教学过程是依据学生个体的听辨、观察等智力活动,将教师传授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头脑中建立并强制储存,学习后以模仿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一旦遭遇特殊性问题,便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根本素质等教学中存在的顽症,取而代之,我们将多元智能人才的启发和培养设置在每一节ICDS课程设计当中,让学生置身于动态的学习当中,在立体的多维的实践中去学习、去探究,这是在静态单一的课程设计中无法完成的。

3.2树立内在建构的“新学习观”

通过ICDS这种课程设计理念,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面对专业认知领域复杂的真实材料和环境,并在此环境中探索、发现、建构知识;学生主动搜集、分析有关资料信息,对所学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这种方式使学生以自己的方法来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实现了学习的“多元切入点”,另外,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任务,穿连知识点,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能够有利于学生自身优势智能发展的知识体系,为所有的学生多元发展提供了方法。

3.3于课程中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多元智能

基于ICDS课程设计理念,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除智力之外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元智能,并间接帮助学生树立内在建构的学习观,使学到专业知识成为“内化思维”,使学生获取知识和实践技能到达认知的最深层次,获取而来的知识和技能不仅不易被遗忘,而且能够具有转化为学生潜在或现实思维的可能性,成为塑造学生多元智能的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苏]巴班斯基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2]萧云瑞,诸惠芳,邹海燕编著.外国教育史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骆辰君.知识内化导向的旅游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9.

[4]傅桦,吴雁华.关于旅游专业教学内容的若干思考[J].旅游学刊,2003,S1.

茶文化智能旅游的未来式 篇4

1.1 茶文化智能旅游感知体系的概述

茶文化智能旅游是指基于智能旅游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全国范围内分散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集约化的统一管理。简而言之,是以茶文化旅游资源为核心,向相关产业成辐射性扩散,并最后促进衣食住行娱等产业的良性发展。茶文化智能旅游感知体系是以先进的传感设备为基础,通过其自身的感知属性,对茶文化资源的具体信息进行感应与实时共享。例如,其可以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位置、动态以及内容进行实时传输与运作,通过茶文化智能旅游感知体系的神经中枢与神经末梢,对与茶文化旅游资源相关的系列信息进行感知与传送。

1.2 茶文化智能旅游感知体系的构建

1.2.1 完善茶文化旅游景区信息网络系统

茶文化旅游区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是指将茶文化旅游区相关的数据信息,以视频、图片或者文字的形式构成一个网络框架。游客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观看相关用户对某一茶文化旅游资源景区的体验评价,并根据自身的需求与期待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优先选择。同时,该系统也会基于自身的记忆性功能,对游客的相关信息进行保存,并根据游客的消费情况进行适度推荐,为其提供茶文化旅游路线,并对其具体的行程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游客能最迅速地熟悉各地茶文化资源情况,并从自身利益考虑做出最佳选择。

1.2.2 搭建茶文化旅游区管理系统

茶文化旅游区的管理任务繁重,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将会大大减轻其管理压力。首先,茶文化景区利用计算机综合系统实行人机自动售票,游客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订票,然后利用电子设备进行无人检票的控制。其次,茶文化旅游资源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及时发布与更新茶文化景区的动态。同时也可以利用传感技术向正在观光的游客传送茶文化景区的历史背景信息与茶文化典故内涵。再者,在面对突发性的事件时,茶文化管理体系也会根据原有程序采取有效的紧急措施,从而将损失降到最小,并于第一时间内将相关的灾难信息群发给茶文化景区内的游客。最后,其也会结合各种高新技术手段对茶文化旅游景区的整体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与有效评估,对空气、水土与植被进行不间断地检测,以保证景区内的环境承受力。

2 茶文化智能旅游灾害预警救助平台

2.1 茶文化智能旅游灾害救助平台的概念及特征

茶文化智能旅游灾害救助平台是针对茶文化参观旅游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建立的灾害预警系统。其利用GIS系统对天气、地形以及环境做出可能性的灾害预测,然后游客可以根据其精准的预测选择出行方式与路线,从而规避潜在的风险。另外,该系统还可以在灾害发生时自动生成一系列有效的救助措施。例如,该系统在预测了某茶文化景区将要发生地震后,预警系统会立即将此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发布到互联网上,而救助系统的神经中枢会马上形成一套完整的救助方案,并指出其优势与劣势,以供人们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佳判断。总之,茶文化智能旅游灾害救助平台是集各地茶文化景区灾害预测、防范与救助于一体的智能平台,其是基于茶文化各种数据信息做出的一种迅时反应,具有存储空间大、线上与线下同步服务与互动性强的特点。

2.2 茶文化智能旅游灾害救助平台所依靠的核心技术

智能旅游灾害救助平台中预警系统与救助系统同步运行,两个系统在主系统的操作控制下并驾齐驱,而这些程序的开启与运用依靠的则是强大的技术支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物联网这些核心技术构成了茶文化智能旅游灾害救助平台的基石。

2.2.1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基于现行的计算模式所建造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具有强大的存储与计算功能,操作简单便捷。通常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计算服务。因此,云计算按属性分为私有云计算、公共云计算以及混合云计算。私有云计算带有付费性质其主要针对公司企业与政府机构的信息存储与计算,具有安全性高、服务性强的特点。公共云计算提供免费的计算存储服务,但是服务性能不高。茶文化智能旅游灾害救助系统可以通过综合利用私有云计算与公共云计算综合搭建茶文化信息的计算平台,利用公共云计算免费发布系列茶文化旅游资源景区的相关信息,然后将各种有效信息存储到私有云计算,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2.2.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为GIS,是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其可以对茶文化景区的海量地理数据进行搜集、存储与计算,将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后以客观直接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茶文化智能旅游灾害救助系统中,其承担的主要是茶文化旅游的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将茶文化景区的位置、地形、地势以及建筑、景点发布到互联网上,游客则可以据此直观地查询到相关的茶文化景区信息。同时,茶文化智能旅游灾害救助平台也可以此为契机及时向外反馈茶文化景区的灾害情况与损失程度,从而获得及时有效地救助。

2.2.3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信息传感设备的一种,通过红外感应对全球系统进行定位,能自动识别与互联网连接的任何物体。茶文化智能灾害旅游平台的实质是将茶文化景区与互联网建立联系,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茶文化景区的所有信息进行扫描、监控和管理,从而对茶文化景区灾害进行实时监测。

3 茶文化智能旅游信息系统

3.1 茶文化智能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

茶文化智能旅游信息系统是指在茶文化旅游中采取最高科技的智能技术,感知与发布茶文化景区的环境,通过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实现对茶文化景区信息的集约化管理,从而为游客打造一个舒适愉快的便捷的旅游环境。茶文化智能旅游信息系统是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的管理平台。其以互联网为核心,通过智能化的终端软件,主动吸收和感应茶文化景区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向游客发布茶文化景区的动态消息,使其据此做出相应的出行安排,从而切实地享受茶文化智能旅游信息系统带来的便利。

3.2 茶文化智能旅游信息系统的技术分析

3.2.1 数据传感技术

数据传感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对系列数据进行感知与处理。基于GPS卫星导航系统利用传感器分布在各地的网络节点,对相关信息进行实时跟踪与有效处理。茶文化智能旅游信息系统,先通过卫星导航系统对茶文化景区进行定位,然后建立茶文化景区海量信息库,并将其全面的动态消息以精准的态势图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其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是传感器与网络框架相结合,传感器在感知到茶文化景区的资源后,将其存储到网络结构框架中,方便游客随时随地无障碍地访问。茶文化智能旅游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传感器先将茶文化景区的相关数据传送到网络空间,然后利用GPS导航系统对茶文化景区进行定位处理,再通过网络框架对茶文化景区资源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茶文化景区的数据进行分类并添加标签,从而促进茶文化旅游资源地实时共享。

3.2.2 智能分析技术

智能分析技术通过组件模型,将不同应用程序的功能单元,以CIS为核心,通过各种服务器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智能应用软件的集约化开发。其所应用的是网络服务化原理,开发研究一系列与茶文化景区资源相关的智能化应用软件,以供游客选择下载使用。具体而言,智能分析技术是以游客的需求为立足点,根据茶文化旅游景区资源特点进行相关功能的软件开发,使游客从智能化的应用软件中感受到茶文化景区的人文关怀魅力。其次,在进行智能软件开发过程中,茶文化景区的系列信息会自动分门别类地生成各种数据库,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服务升级化处理。最后,CIS技术将茶文化景区的海量数据迁移到服务终端,以便游客访问使用。

4 结语

茶文化智能旅游的未来式是茶叶经济高度发达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主要是以发达的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建立起来的庞大复杂的茶文化景区资源数据库,依赖的是通达的网络技术,核心是CIS系统,其对于茶文化景区资源信息的搜集与处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茶文化智能旅游感知体系,还是茶文化智能旅游灾害救助平台,抑或是茶文化智能旅游信息系统都是以强大的CIS技术为支撑。因此,在茶文化智能旅游的未来式进程中,要不断推动CIS技术的研究应用,进一步加强传感技术的感知性能,从而促进智能化旅游在茶文化景区的全面运用,提高游客对茶文化景区的体验舒适度。

参考文献

[1]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7-100.

[2]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1(10):121-124.

[3]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66-73.

[4]张凌云.智慧旅游: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时代的来临[J].旅游学刊.2012(2):3-5.

智能旅游 篇5

虚拟现实系统 (Virtual Reality System, 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 是近年来出现的图形图像领域的高新技术, 也被称为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 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 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 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另外, 虚拟现实系统, 又称虚拟现实平台, 即 (Virtual Reality Platform, 简称VR-Platform或VRP) 。

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虚拟现实技术 (VR) 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 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 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 也称为多感知。自然技能是指人的头部转动, 眼睛、手势、或其他人体行为动作, 由计算机来处理与参与者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 并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 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传感设备是指三维交互设备。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放假期间出门旅游, 不仅可以增长见识, 还可以阅览到更多美景。但是出门旅行往往会发生许多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如堵车, 人多拥挤, 景区饭菜较贵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对大部分人而言影响不太大, 但依旧是难以避免且经常遇到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一种基于VR系统的智能旅游系统。该系统是一种智能控制系统,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VR系统的智能旅游系统设计的。

2 系统设计基本思路

该系统为提供一种基于VR系统的智能旅游系统, 既能够代替设备佩戴者作为游客浏览景区, 还可以通过佩戴者佩戴的VR设备内的传感器收集佩戴者德头部转动数据, 利用舵机控制摄像头完成相同的转动, 使体验更加真实。其结构框如图1。

电池输出端与降压模块输入端相连接, 用于为整个系统供电;降压模块用于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压;控制端用于发送控制信号给控制模块, 也用于查看来自控制模块的反馈数据;Wi Fi模块输出端与控制模块输入端相连接, 用于接收来自控制端的控制信号并将其传送给控制模块, 也用于将来自控制模块的反馈数据反馈给控制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网络摄像头输入端、语音模块输入端, 光耦隔离模块输入端和电机驱动模块输入端相连接, 用于接收来自控制端的控制信号, 来自服务器的转动数据和来自话筒的语音数据, 也用于发送启动指令给网络摄像头、发送语音信号给语音模块、发送启动信号给光耦隔离模块、发送驱动信号给电机驱动模块和发送反馈数据给控制端;网络摄像头用于收集图像数据, 并传输回服务器;语音模块输出端与扬声器输入端相连接, 用于接收来自控制模块的语音信号, 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扬声器用于发出声音;VR头盔输出端与服务器输入端相连接, 用于收集佩戴者的头部转动数据并传输到服务器上, 也用于读取来自服务器的图像数据并显示在VR头盔内部;服务器输出端与控制模块输入端相连接, 用于将转动数据传输给控制模块, 也用于存储来自网络摄像头的图像数据;光耦隔离模块输出端与舵机输入端相连接;话筒输出端与控制模块输入端相连接, 用于收集头盔佩戴者的语音数据并传输给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输出端与减速电机输入端相连接, 用于接收来自控制模块的驱动信号并控制减速电机工作;减速电机用于为机器人提供动力。

3 硬件电路结构及功能

基于VR系统的智能旅游系统所述电池采用的是可充电锂电池。本系统所述的降压模块采用的是LM2596S降压模块。控制端采用的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Wi Fi模块采用的是CC3000模块, 控制模块采用的是开源硬件Arduino, 其型号为R3;语音模块采用的是WT588D。

基于VR系统的智能旅游系统采用可充电锂电池供电, 供电平稳, 可反复使用, 无记忆效应;能够利用人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和平板作为控制端进行控制, 无需配置其他硬件设备;可以利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佩戴者进行景点参观;可以与控制端互动, 语音播报来控制端的消息;可以通过佩戴者戴的VR头盔内的传感器收集佩戴者的头部转动数据, 利用舵机控制摄像头完成相同的转动, 增强实际体验感。图2为控制模块最小系统电路原理图

光耦隔离模块输出端与舵机输入端相连接, 用于保护控制模块, 防止因舵机短路等问题导致电流过大烧毁控制模块;如图3为光耦隔离模块电路原理图。

利用人们日常使用的手机或平板作为控制端。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控制端的控制信号、来自服务器的转动数据和来自话筒的语音数据, 也用于发送启动指令给网络摄像头、发送语音信号给语音模块、发送启动信号给光耦隔离模块、发送驱动信号给电机驱动模块和发送反馈数据给控制端。Wi Fi用于接收来自控制端的控制信号并将其传送给控制模块, 也用于将来自控制模块的反馈数据反馈给控制端。网络摄像头用于收集图像数据, 并传输回服务器。语音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控制模块的语音信号, 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VR头盔用于收集佩戴者的头部的转动数据并传输到服务器上, 也用于读取来自服务器的图像数据并显示在VR头盔内部。服务器用于将转动数据传输给控制模块, 也用于存储来自网络摄像头的图像数据。舵机用于操纵机械臂完成提前编好的动作。话筒用于收集头盔佩戴者的语音数据并传输给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控制模块的驱动信号并控制减速电机工作。减速电机用于为机器人提供动力。VR头盔佩戴者通过控制端控制机器人行走和交流, 通过转动头部来控制机器人舵机转动, 配合网络摄像头达到类似于人类观察四周的目的。

4 结束语

智能旅游系统, 包括电池、降压模块、控制端、Wi Fi模块、控制模块、网络摄像头、语音模块、扬声器、VR头盔、服务器、光耦隔离模块、舵机、话筒、电机驱动模块和减速电机, 既能够代替设备佩戴者作为游客游览景区, 还可以通过佩戴者佩戴的VR设备内的传感器收集佩戴者的头部转动数据, 利用舵机控制摄像头完成相同的转动, 使体验更加真实。目前该系统已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ZL2016 2 0289421.5) , 计划推广中。

摘要:本文是简述VR系统技术背景及假期旅游碰到种种问题, 提出利用VR系统的智能旅游系统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介绍设计思路和硬件电路结构。

关键词:VR,智能旅游,系统,电路

参考文献

[1]陈金华.基于互联网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8 (03)

[2]胡卫红, 刘道光, 王倩, 李萌.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06)

[3]李志文, 韩晓玲.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 (03)

智能旅游 篇6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可见,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创新性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发展问题。

对于旅游行业来说, 高等院校的旅游人才培养关乎着行业高素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由于旅游行业的自身特点, 旅游本科人才的竞争压力不仅来自于旅游专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类院校, 同时还来自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我国作为国际重要目的地国和客源国, 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旅游需求十分旺盛, 旅游业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的培养正是适应了高等教育旅游人才的培养趋势, 是应对旅游业高素质人才短缺现状的一种有效方式。

本文在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异常紧迫的背景下, 基于旅游市场人才短缺而旅游人才就业困难这一现状, 从多元智能这一新的视角, 以市场需求为准则, 提出培养适合就业市场、有发展潜力的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的人才培养策略。

二、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1983年,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 发现人类的智能是多方面多维度的, 传统的智商和情商理论表述的都不全面。他发表的《智能的结构》中全面阐述了构成人类所有智能的8种智能。这8种智能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交往-人际关系智能、自知-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这8种智能相互独立, 但是确又互相影响, 有机结合。受先天和后天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其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此智能观的形成在当时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美国教育界受此影响颇深, 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实施上都体现出了重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的特点, 用艺术的熏陶来刺激科学研究中灵感的发挥, 认识到只有将艺术与科学结合, 才能使科学研究达到顶峰, 以及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加德纳认为, “智能是在特定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 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因此, 智能的构成是有其社会和文化背景的, 只有被社会和当时文化所珍视的智能, 才能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

三、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的培养现状和智能特点

学术界普遍将应用型人才的概念界定为: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

笔者考虑到旅游业和旅游学科的特点, 将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的概念界定为: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旅游专业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旅游生产、服务和生活中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对于旅游专业来说, 从高职到本科再到研究生, 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很多院校均有探索并取得了成绩。如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的旅游专业就在实施“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加大力度, 进行了很多方面的积极尝试, 与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很多学者在研究领域也进行了探索, 例如“四轮驱动型”、“订单式”、“教研结合、二元一体循环式”、“校政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众多教育成果标志着旅游教育已经打破“学科本位”的价值取向, 逐渐走向“问题本位”。

对于本科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 在智能特点上存在着“先天不足”。从入学到入职, 均采取的是标准的考试制度。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所提到的多种智能, 在考试中基本上只运用了语言-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两种, 而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等在个体的生活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智能很难在这种标准型的考试中测试得出。虽然可以使在语言—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有优势的同学脱颖而出, 但是很容易将这两类智能方面不擅长的同学列为差生, 这对那些在其他方面智能突出或是有潜能的学生是极其不公平的。这些弊端极易误导学生和社会, 导致对这些学生的能力和潜能判断失误, 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大量的错位和失误现象。

四、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培养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的必要性

(一) 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优势

旅游未来学会发表的《TEFI白皮书》中曾提到, 旅游教育在实施过程中, 培养学生完善的价值观十分重要, 应对未来旅游和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 学生一定要具有以下五种价值理念:循道 (ethics) 、传知 (knowledge) 、敬事 (stewardship) 、专术 (professionalism) 、尊人 (mutuality) 。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教育思想, 无论从其教育宗旨还是其教育思想, 都着重培养学生完善的价值观, 与以上提到的所要培养的学生的五种价值理念相符。

(二)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界的发展趋势

多元智能理论最先应用于西方各层次教育, 并取得较多成果。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我国已经在各层次教育教学中, 以及在许多高等院校都有尝试, 并且取得了鲜明的效果。

这一理论, 作为全新的智能理论, 根据其概念的界定, 智能的定位是与社会和文化背景分不开的, 是变化的理论, 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并与我国的教育改革方向相符。

(三) 多元智能理论始终关注着“以人为本”

在我国的升学制度和应试教育中, 无一不显露着教育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的功利性。把知识分为“有用的”和“无用的”。这已经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在“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了教学过程、评价方法中的对多元智能的运用, 提倡在发展学生专长的基础上, 使学生的各方面智能都能得到有效发展, 并且十分关注对学生道德和身体的培养, 这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的改革思想不谋而合。

五、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培养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的策略

(一) 完善人才培养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才观认为,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解决问题以及创造产品和财富,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对于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 在对其培养过程中, 在侧重应用型的基础上, 具体到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都应该得到一定的提升。

首先, 要掌握成熟的旅游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作为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 一定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以便更好的在实践过程中发挥自身所学, 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其次, 要有将理论技能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 最重要的就是应用性, 具体体现在实践性, 创新性等多个方面。因此, 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要侧重人才将理论知识到实际的旅游生产、服务和生活中的转化能力。

再次, 要保证人才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的最大提升。素质的提升关系着产品的质量, 更关系着人才和行业的未来发展。

(二)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过程

首先, 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以“模块化”课程为例, 在课程的设计上, 要考虑多种智能的相互影响和带动性。将各模块的课程设计合理, 而不是过多地考虑教师的因素。在实施过程中, 要高度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智能特点, 建立档案袋, 为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身智能发展的不同的模块课程。

其次, 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要考虑多元智能理论的实用性。成立实践课程研究小组, 确保实践课程的趣味性和科学性。避免实践课程的走马观花的现象。作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在时间安排上也尽可能争取最大化。学校积极主动做出努力, 使学校、政府、企业这三个创新主体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再次, 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本科人才的自身特点, 发挥其优势智能的同时, 也使其群体中大多数人的弱势智能得到发挥。例如, 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观察智能, 同时, 也不能忽视具有特殊智能特点的学生的发展,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步入就业市场时游刃有余, 在职业上凸显出最大的发挥和发展空间。

最后, 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观认为, 人才的评价上用笔试并不能完全的考察出人才的实际能力状况。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侧重过程性评价。对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来全面考察学生的智能状况的改变, 使学生能够完整的认识自身, 树立自信心, 这也是促进学生终身性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才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 教师在人才的智能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正是我们专业所需要和必须的。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 既应注重原有教师的自身发展, 也应注重吸纳“新鲜血液”, 完善教师队伍。在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要完善制度, 引导教师走到行业和市场中, 并创造条件吸纳行业的成功人士走进学校和课堂。针对旅游行业的多元化特点, 注重教师的多方面兴趣的培养, 着重提高授课方式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能力。

结语

我国的旅游学科完善程度已经逐渐加强, 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也亟须改革, 从人才智能特点出发, 尝试多种手段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迫在眉睫。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发展, 旅游业呈现出国际化和多元化趋势。基于多元智能这一理论视角, 提出改进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的培养策略, 力求为旅游人才培养提供一丝新的活力。

关键词:旅游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M].沈致隆,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2]粱涛.浅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8) .

智能旅游 篇7

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在近几十年来明显加快, 其背后的推动力是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人民对于汽车的需求量和保有量迅速增加。但是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增加使得人民对于交通的需求和落后的城市通行能力的矛盾日益明显。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的普及, 给桂林这样的国际旅游城市带来的游客剧增, 但是城市基础交通设施不够完善, 道路交通的引导和管制手段贫乏, 导致城市道路拥堵、交通事故等的发生在近几年也多了起来, 所以发展城市智能交通成为当前社会解决交通问题的必然趋势。

一、桂林市城市智能交通初级阶段现况

1.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缺乏。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是信息, 是将信息进行实时、完整、准确无误的采集, 经过处理进行发布利用。桂林市处于智能交通的起步阶段, 信息的采集和发布的基础设施缺乏的现状是亟待解决的。目前很多地方的交通信息监测和搜集是利用闯红灯抓拍器、GPS定位也仅仅只用于部分公交和警车等装置, 对于信息的采集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它的利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同时, 在交通道路上信息发布的方式和途径比较窄, 道路旁可变的提示语和可变的信息屏太少, 不能达到实时更新, 对于驾驶员的驾驶需求无法满足。

2.城市内的基础交通管制设施配置不完善。交通标志的安放不合理, 在非主次干道上安置太少, 使得行车司机机警性不够, 往往容易出事故;人行道的保护措施做的不够好;交通灯的设置也局限于主干道, 在相对人少的巷路基本没有, 而且信号系统的配时不够合理, 目前多采用单点定周期信号控制, 这个方法不够科学, 没有很好的进行多时段的控制, 时间的配置欠缺一定的考虑等。这样的基础设施不能对交通进行很有效的组织, 而且不能适应个各种特殊情况对于交通的变化需求。

3.日益严重的随意泊车现象。城市土地资源比较珍贵, 资源紧凑型的发展模式下, 为了资源的更好利用, 公共泊车位变得很少, 导致一个现状是有些车辆没有泊车位就胡乱停。这样一来行人由于非机动车道被抢占不得不走机动车道危险系数自然就增加了, 交通事故的触发率提高, 增加安全隐患。

4.路况基础交通引导设施缺乏。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城市, 目前道路上的交通指引屏仅仅只是显示警示标语等信息, 对于城市交通的引导实际上并没有产生多么大的作用, 而且这种显示屏也寥寥可数。

二、当前国内外智能交通发展的思路与模式

1.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思路。在推进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控制进程中, 我们不能只是依照固定、小范围和受迫的老一套思路去控制。要满足当今城市的交通要求, 一定要将现阶段的各种信号标志控制转变成为个人主观上的引导, 实现主观为主, 客观为辅的控制模式;在客观的控制系统中, 讲究科学和方法, 逐步向高新、智能、集约转变;在总体的控制局面上, 注重点面结合;对于控制系统的形式, 应该在固定的传统模式下进行有效引导, 结合城市自身发展特点, 注重是否符合我国国情, 逐步完善我国的交通控制系统。总体来说, 发展交通控制系统, 首先要摒弃现阶段一些死板的控制制度, 联系现实状况, 利用先进的科技和智能化的思想, 逐步实现外部设备的完善和个体意识的提高。

2.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模式。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在权衡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通控制模式后, 还需要从我国的交通实际状况出发, 把现阶段发展和以后的发展整体规划起来, 充分实现以下要求:控制形式多样化。第一, 我们要选择最优的控制架构, 采取集中式SC OOT、分布式SCA T等一些优势较明显的架构相结合, 实现优势互补。在整个交通的管制范围内实施灵活性管理, 随时根据交通的畅通度进行转变。同时, 随时实现对管理区域交通状况的数据进行采样分析, 根据道路的承载度, 车辆密集度等指标选取不同的系统管理模式。控制一体化。现阶段的汽车导航技术, 高新科学信息获取技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利用科学的算法和精准的引导不仅让交通控制更加容易, 而且更加有效。控制科学化。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对数学模型的研究和计算机运算速度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现代的交通控制走向科学化。在完善的建模体制中, 对现阶段的交通信息量进行数据的收集, 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模型, 在模型上进行最优控制方法的研究, 通过寻找最优解来对交通进行合理的调度, 达到方案最优、最科学的目的。控制通用化。在我国的众多城市中, 尽管道路的规划和交通状况存在着差异, 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最为切实的可靠的交通分流法和道路规整法实现控制通用化。在符合我国城市道路和交通流动现况的前提下, 制定一系列的道路控制预留方案和储备方案, 在面对特殊的交通状况变化时, 能够实现道路交通控制的通用化, 在全局上将控制难度大大降低, 这样的控制更加便于管理和有效。特别是在计算机的控制领域, 必须强调程序和流程的通用化设计。对于设备的生产上实现标准化管理生产, 模块化进行组装, 降低设备的安装和更换难度;对于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上, 力求规整划一, 编写出来的程序力求移植性强, 兼容度高, 以便将控制通用性落实到位, 更有利于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推广和优化升级。

三、借鉴国际国内发展经验、建设桂林特色智能交通基础

1.培养市民智能交通意识。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智能交通这一领域, 因为这一领域的发展能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只要参与到智能交通的市民们都具有遵规守纪的好习惯, 那么智能交通的有序、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就有所保障。交通拥挤还有行车延迟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智能交通来解决,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国的交通建设也是日新月异, 但与此同时交通拥挤也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就近几年来看, 中国的交通事故只增不减, 其中主要导致事故发生及死亡的原因包括无证驾驶、酒后驾车、超载、措施不当、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违章占道、疏忽大意等违章行为。所以说, 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驾驶员本身。公安交通部门既做到公开办事程序, 做到公正、严格、高效、文明, 而且对驾驶员的再教育工作分工完善, 职责明确, 统一思想, 真抓实干, 真正提高了驾驶员的整体素质, 还有计划组织交通警察的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考核。科学地培训和考核驾驶员, 对驾驶员队伍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完善不定期的审查制度并且对违章驾驶员进行严肃的教育及惩罚。

2.加强市民的智能交通教育。智能交通教育不仅要从成人着手, 更要从小抓起, 因此许多关于交通知识和交通法规被放在了幼儿园内, 使得小朋友们耳濡目染, 学到更多关于交通安全的知识。当所有汽车看到义工在城市里学校门口的路口处举着停牌引导学生过马路时都得停车让行。对于他们长大后能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在小时候就熟悉交通标志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学生各个阶段都应该开设包含交通规则、交通重要性、交通技术的联系实际、具有教育意义的交通安全课程或者项目。在这一系列的案例当中, 学生可以切身地感受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 努力成为别人眼中的榜样,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维持交通秩序, 保证交通安全。为了更好地引导国民重视交通规则、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社会上要从道德和法规两个方面强化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强化智能交通关键环节的管理、控制。加强驾驶学校的管理也是智能交通实现的重要环节。比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驾驶学校是由加拿大的交通部的直接领导, 安省交通部、安省安全协会OSL和加拿大保险局IBC共同管理的驾驶学校。学员在驾驶学校期间要参加由经验丰富, 并且经过交通部认证的教师讲授的10小时的理论知识课堂学习, 还有要在驾驶经验丰富, 并取得执照的教练指导下进行25小时路面练习这两方面内容的学习。由于加拿大没有专门的练车场, 所以学员是要在教练的指导下, 直接在路上行使。为了减少事故发生的隐患,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驾驶执照的颁发、管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驾照有严格的驾驶执照颁发、管理制度, 有Gl和GZ两级考牌制度。与中国相比加拿大考驾驶执照有两点明显不同, 一是特别严格, 一次GZ通过率只有2.8%, 其控制严格程度可见一般;二是练车时完全在正常运行的公路上进行, 锻炼强度是非常大, 只要经过30小时的公路实际上路练习并且通过GZ考试后, 学员自如驾驶都不是问题, 但是相对来说中国的好多学员, 不仅对公路的情况很陌生, 而且即使获得了驾驶执照, 也不敢独自开车上路。由此可见, 中国交通基础还不够完善, 只有借鉴发达国家严格的管理制度, 完善中国的各项交通规章、制度, 才能找到捷径, 智能的交通系统才能得以健全和逐渐成熟。

参考文献

智能旅游 篇8

多元智能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20世界80年代提出的。加德纳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多元智能”是相对于传统的“一元智能”来说的。传统观念上, 人们认为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合二为一的综合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核心要素。后来, 人们发现, 这种“一元智能”的评判标准过于片面和狭隘。人作为独立又社会化的个体, 在解决问题和创造事物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情境运用多种不同方面的智能。这些智能范畴相对独立又存在一定联系, 被称为“多元智能”。加德纳认为这些智能包括七个范畴, 后来增加到八个又补充成最新的九个。分别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智能。

高职教育侧重学生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共同发展。其中高职旅游英语专业, 作为语言知识与职业能力融合的典型代表, 需要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一方面需要学生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历史文化知识积累, 另一方面, 也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导游及旅行社业务, 具备旅游业相关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传统的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更加侧重语言文化基础知识, 不能全面调动学生多元智能, 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碰到各种问题, 教学效果不理想。应用多元智能理论, 可以有效的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与职业能力, 形成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开发与运用, 大力提高高职教育的效果。景点讲解课程是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中的基础课程, 核心课程, 本文以此课程为例, 探索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的意义与具体方法。

高职旅游英语景点讲解课程是一门综合运用多元智能的课程, 本文根据加德纳最新的九个智能范畴的划分, 结合教学实践, 分别阐述。

1. 灵活运用语言智能。

具备并灵活运用这种智能是对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夯实基础, 尤其是英语的听书读写译能力并结合导游的职业特点, 做到能够恰当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更好地为游客服务。具体到景点讲解的课程教学中, 教师要从导游员的欢迎词, 欢送词, 导游服务语言, 不同种类景点讲解的导游词撰写和专业用语规范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景点讲解课程对于学生语言方面的训练要结合实训, 贯穿课程始终, 是重中之重。

2. 合理运用逻辑数学智能。

除了语言智能, 导游员也要合理运用逻辑数学智能。景点讲解的线路规划, 重要景点的选取以及过程中各种数据的统计等都需要逻辑数学智能来发挥作用。同时, 景点讲解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也需要导游员运用逻辑数学智能来处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重视学生这方面智能的开发和运用。教师可以结合情境, 设置突发状况, 考查学生规划线路和临时改变既定线路的具体应变问题。

3. 展开运用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强调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感知理解和表达。空间智能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和抽象的空间智能。景点讲解课程的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形象和抽象的空间智能, 看到真实的景点要能从线条、形状、结构、色彩等方面进行描述和解读。然而更多时候, 在日常的课堂训练当中, 学生需要根据PPT上面的图片或者仅凭自己的描述就把“游客”带入到某个景点的空间情境中去, 让“游客”能身在教师仿佛置身景区之中。

4. 协调运用肢体运作智能。

导游工作总的来说是一个行进中的工作, 需要导游员带领游客真正的置身景区中, 一步一步的陪伴游客游览景区。这些景区分布祖国大江南北, 形态各异, 这需要导游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肢体运作智能。此外, 我们景点讲解课程教学中, 也要训练学生的身体语言的使用, 通过手势语和身势语的使用, 为景点讲解添彩。

5. 得体运用人际关系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强调组织能力, 协商能力, 分析能力和人际联系能力四方面的综合运用。导游活动本身就是团体活动, 导游员需要协调处理与游客之间, 旅行社, 司机, 景点工作人员等各方面复的人际关系, 尤其是英语的景点讲解导游员, 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游客对景区的了解甚少, 所以对导游员英语的景点讲解部分依赖性更强, 尤其是在人文景区游览时。在景点讲解课的教学过程中, 要加入客源国概况和民俗作为背景知识, 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 也是对其人际智能的开阔。

6. 综合运用音乐内省自然探索和存在智能。

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人们运用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智能这九个范畴的多元智能其实是个综合的过程。这种综合运用是自然的也是复杂的, 有时候并不是我们的刻意所为。在景点讲解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开发利用音乐智能营造氛围和发展学生导游的才艺, 也可用自然探索智能以及存在内省智能一起激发学生对美好风景的向往以及做好导游服务和景区讲解的热情。

综上所述,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中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课堂上模拟情景的仿真实训和导游实习更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反过来也促进了学生智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H.加德纳著, 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饶晓丽.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10) .

上一篇:防雷装置检测与维护下一篇: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