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设计

2024-05-16

探矿设计(精选十篇)

探矿设计 篇1

铅硐山铅锌矿在1994年建设投产, 设计规模为年产39.6万吨矿石量, 实际生产规模已经达到年产矿石量46万吨。要保证生产持续进行, 必须优先做好探矿工作, 在达到探矿目的基础上提高探矿工程效率, 减少探矿成本投入, 使探矿方案更加优化, 有必要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建立矿体赋存模型, 采用多剖面图联合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从而做出更有利的探矿设计。

2 铅硐山铅锌矿区地质特征

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床位于秦岭泥盆系多金属矿带中段的凤太矿田西南部。矿区出露地层以中泥盆统古道岭组 (D2g2) 和星红铺组 (D2x1) 浅变质碳酸盐岩、泥质碎屑岩为主, 上覆第四系残积-坡积物。矿区构造以东西走向的铅硐山背斜为基本格局, 其核部为古道岭组含碳生物灰岩, 两翼为星红铺组薄层灰岩及千枚岩。轴面走向为:275-285°, 同时背斜向西倾伏, 倾伏角35-39°。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中等, 主要有走向EW、NE、NW向三组, EW向断裂规模较大, 而NW、NE向断裂数量较多, 且为成矿后断层, 将矿体斜向切割错动。

2.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上岩性段 (D2g2) ;星红铺组下岩性段 (D2x1) 地层及第四系 (Q) 。赋矿层位为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上岩性段顶部 (D2g2) 与星红铺组底部 (D2x11-1) 过渡层。各组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 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上岩性段 (D2g2) :该层为本矿床主要含矿层位, 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及北部, 作近东西向延展, 岩性为含炭生物微晶灰岩夹千枚状含炭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及少量微晶灰岩、方解石绢云母千枚岩、钙质千枚岩等扁豆体, 含大量珊瑚类、虫孔化石及少量腕足类化石。矿体多出露于该层顶部与星红组地层的接触部位。层厚大于160米。

(2) 中泥盆统星红铺组下岩段 (D2x1) :分布于铅硐山背斜两翼及西部倾伏端, 位于Ⅰ、Ⅱ-1号矿体之上, 在矿床范围内共分三大层, 现分述如下:

第一层 (D2x11) 划分为两小层:

① (D2x11-1) :为Ⅰ、Ⅱ-1号矿体的上盘围岩, 是赋矿层位。下部由薄层微晶灰岩夹薄层炭质绢云母千枚岩组成, 上部为炭质绢云母千枚岩与薄层微晶灰岩互层并夹少量铁白云质绢云母千枚岩。沿走向和倾向, 岩性变化均较大, 总的趋势是由东向西薄层灰岩减少, 千枚岩相应增多, 自下而上, 薄层灰岩逐渐减少而炭质千枚岩增多。该层含大量腕足类和海百合茎化石, 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最小厚度10米, 最大厚度51米。

②第二层 (D2x11-2) :下部为铁白云质千枚岩, 上部为薄层微晶灰岩与方解石绢云母千枚岩、炭质绢云母千枚互层。此层岩性走向上有变化, 7勘探线以东为铁白云质千枚岩, 向西渐变为方解石绢云母千枚岩, 在薄层灰岩中含腕足类和海百合茎化石。该层与其上覆地层间为整合接触。层厚64-95米。

第二层 (D2x12) :分布在铅硐山背斜的南侧及西南端, 矿区南部, 由含绿泥石绢云母千枚岩夹薄层微晶灰岩铁白云质绢云母千枚岩组成。广泛发育有不规则状石英脉体, 在薄层微晶灰岩中含少量腕足类化石。该层与其上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层厚20-70米。

④第三层 (D2x13) :出露于矿区西南部, 岩性为铁白云质绢云母千枚岩夹薄层微晶灰岩透镜体, 层厚大于40米。

(3)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Q) :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南部。其成因类型包括风化系列的残积物、斜坡系列坡崩积物和水成系列的冲洪积物, 覆于上述地层之上, 厚度0~40米。

2.2 构造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岭地槽系北缘, 礼县-柞山冒地槽中段。区内褶皱、断裂发育, 褶皱 (背斜) 控制铅锌矿体。

矿区构造以东西向走向的铅硐山背斜为基本格局, 其核部为古道岭组含碳生物灰岩, 两翼为星红铺组薄层灰岩及千枚岩。轴面走向为:275-285°, 同时背斜向西倾伏, 倾伏角35-39°。北翼地层走向264-277°, 南倾72°-79°;南翼地层走向285-310°, 上部南倾76-88°, 深部北倾75°。背斜鞍部有一小向斜, 铅硐山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鞍部两侧, 呈马蹄形弯曲展布。

矿床内断裂构造发育中等, 主要有走向 (东西向) 、斜向 (北西向及东北向) 两类三组。前者断裂规模较大;后者数量较多, 且为成矿后断层, 将矿体斜向切割错动。

①走向断层 (F1)

主要为成矿前断层, 成矿后也有活动, 多发育于古道岭组与星红铺组的界面间, 断层产状与褶曲轴面产状一致, 局部有斜切层理现象。概述如下:

F12:位于矿床西南部, 为压扭性逆断层。地表延长800多米, 走275-295°, 倾向北北东, 倾角61-63°。断层面呈波状弯曲。断层破碎带宽0.05-1米, 垂直断距270米, 水平断距14米。

②北西向斜向断层组 (F2)

为成矿后断层, 分布在Ⅰ号矿体2A-10勘探线间, 切割背斜北翼, 错开矿体, 沿矿体走向大概呈等间距出现, 其间隔为几十米到100米左右。断层主要表现为平移性质, 其位移共同规律是北东盘向南东移动水平错距一般数米-一、二十米。

F21:分布于6-10勘探线间, 为压扭性平移断层。长约150多米, 破碎带宽0.5-2.0米, 延深130米, 走向300-310°, 倾向南西, 倾角60-80°。断层面较光滑。上盘向上、向北西错动, 垂直断距39米, 水平断距73米。

F22:分布于6号勘探线附近, 为压扭性平移断层。长约100多米, 走向302-310°, 倾向南西, 倾角62-71°。断层面较平直。垂直断距7米, 水平断距6米。

F23:分布于5号勘探线附近, 为压扭性平移断层。长约100多米, 走向300-310°, 倾向南西, 倾角60-80°。断层面较光滑。断层破碎带宽0.5-6米, 垂直断距13米, 水平断距55米。

F26:为一隐伏断层, 分布7A勘探线附近。长55米, 破碎带宽0.2-1.0米, 延深约60米, 走向302-310°, 倾向南西, 倾角54-59°, 将Ⅰ号矿体断开, 水平断距24米, 垂直断距15米。

1.3 蚀变

矿区主要围岩蚀变为硅化、铁方解石化、铁白云石化和黄铁矿化, 这些蚀变是本区铅锌矿成矿的直接标志, 发育于铅锌矿体中及距离矿体1-2米的近矿围岩中。

3 铅硐山铅锌矿床矿体赋存规律及模型

铅硐山铅锌矿床的主矿体为Ⅰ#、Ⅱ-Ⅰ#、Ⅱ-2#三个矿体。主要分布在铅硐山背斜的两翼及鞍部, Ⅰ#矿体产出于背斜北翼及鞍部, Ⅱ-Ⅰ#矿体产出于背斜南翼, 均赋存于古道岭组灰岩与星红铺组千枚岩之接触带。矿体均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与围岩界线清晰。铅硐山背斜转折构造端叠加部位常叠加小的向斜, 容易成为赋存矿体部位。根据以上规律, 可以看出铅硐山铅锌矿床一般赋存在背斜两翼及叠加褶皱部位。

4 生产探矿情况介绍

铅硐山铅锌矿床中段探矿一般是50米×50米, 对矿体较复杂区域或断层切断矿体区域, 探矿加密到50米×25米。从1480中段以上生产探矿及采矿实践来看是满足了要求。1480中段以上因717地质队进行了详细的勘探, 况且矿体也比较规整, 矿体连续性好。但从1480中段开始, 铅硐山铅锌矿体变化很大。从中段探矿来看, 1#矿体连续性差, 2#矿体夹石变厚。特别是1430中段、1380中段, 矿体连续性很差, 上下中段难以对应。这就要求必须对中段探矿进行加密探矿, 加密探矿一般应以25米×25米合宜。

5 生产探矿设计及其优化

为了使生产探矿设计满足采切要求, 并且减少探矿工程量, 必须做到探矿方案优化。根据铅硐山铅锌矿床成矿规律, 建立了矿体赋存模型。然后进行多剖面联合分析, 即采用纵投影图和横剖面图。先用纵投影图进行矿体侧伏情况分析, 然后根据横剖面进行上下中段矿体的复合。必要时参考矿体及岩层产状进行多剖面分析比较。然后确定最优化探矿设计。生产探矿要参考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面综合比较分析。比如1380中段1#矿体7#、6#、5#天井探矿。如图所示:

如果仅从上下中段分析复合, 矿体是连续的。如果结合纵投影图来分析, 因纵投影图上东部断层拉空区侧伏过来, 造成上下中段赋存矿体而中段之间没有矿体。如果做25米×25米, 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必须要再作一层探矿。这样就能达到目的。这样显然增加了探矿工程量。如果提前采用多剖面联合分析法进行分析, 断层拉空区可能无矿, 只作到25米×50米, 然后再补充一层探矿。这样就既达到目的, 又节省了工程量。结合纵投影图做出的剖面图。通过多剖面分析法至少可以减少探矿工程量50米。

6 结束语

通过铅硐山铅锌矿历年来探矿设计及实施情况来看, 要做到探矿方案优化, 必须先采用多剖面联合分析法进行矿体侧伏和纵向分析, 对于断层, 要作上下中段分析。探矿时要考虑要有工程控制断层。中段探矿一般按50米×50米, 复杂矿体, 连续性差部分采用25米×50米。副中段探矿一般按50米×25米。复杂矿体, 断层及其拉空区附近矿体要适当加密到25米×25米。加密探矿设计首先要考虑采用多剖面联合分析法, 分析可能出现的地质现象, 有时需要做适当调整, 确保探矿工程达到目的, 减少不必要的探矿工程。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生产探矿设计优化。

摘要:文章根据铅硐山铅锌矿床地质成矿规律, 建立铅硐山铅锌矿体赋存模型, 结合1380米生产探矿、采矿实践, 提出了减少探矿工程量, 节约探矿成本的可行性方案, 采用多剖面联合分析法为生产探矿方案进行优化。

关键词:矿体赋存模型,生产探矿,设计优化

参考文献

试论探矿工程工作的布置及地质设计 篇2

【关键词】探矿工程;方式;工作布置;地质设计

探矿工程的布置及地质设计对探矿工程工作开展的成败有一定关联,考虑到探矿工程布置方式不当,地质设计不合理会造成探矿结果无效,导致探矿工程失败,所以现对探矿工程的工作布置与地质设计方式作详细分析,重点探讨了探矿工程的工作布置原则、布置方式以及地质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一、四种可供选择的探矿工程工作方式

根据以往经验总结出四种可供选择的探矿工程工作方式,详细如下:

(1)在接到探矿勘察任务之后及时确定出探矿工程的工作重点,后根据任务内容制定合理而有效的探矿目标。一般来说,第一次探矿工作目标都以地质勘察和浅井勘察为主,所以工作重点大多放在这两个目标上,但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深入勘探,则需开展钻探工作。

(2)接到探矿任务并正式开展探矿工作之前,先根据地质条件、水文情况等因素确定出合适的探矿方式,然后再实施探矿。探矿方式确定时,如果被探地区的矿体比较集中,且类型单一,则选择采矿方式;如果矿体复杂,类型多样,除了采矿方式以外,还需配合其他类型的探矿方式。

(3)根据被探测地域的地质条件来选择合理的探矿方式。一般来说,地质条件不同,探矿时所选择的探矿方式也是不同的。

(4)探矿方式选择可能会受到矿区自然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选择探矿方式时,除了要考虑矿区的自然条件以外,还要考虑矿区的自然因素,包括矿区自然环境对探矿机械的磨损、水资源对探矿方式的影响等等。

二、探矿工程的工作布置原则及布置形式

探矿工程工作布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布置原则来确定有效的布置形式。下面对探矿工程的布置原则和布置形式进行分析。

1、探矿工程的工作布置原则

首先,探矿活动必须分步执行,以确保探矿信息的精确性;其次,探矿活动在正式实施时一定要注意矿区矿体的分布形势,矿物的地理位置勘查要遵循矿物的走向,按照矿物分布规律来开展或实施探矿工作;再次,探矿过程中要做到探矿机械设备和人员的充分利用,要尽可能的调动起所有因素,确保探矿工作的有效性;最后,探矿工作中若遇到某些特殊情况,要尽量选用坑探方式来开展工作,以便更好的获取矿体信息,对矿区矿体的分布情进行了解。

2、探矿工程的工作布置形式

结合以往探矿工程的工作经验来看,探矿工作布置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勘探线布置、勘探网布置和水平勘探形式。三种布置形式各有各的不同。所谓勘探线,即指探矿时将工程布置在一组与矿体走向垂直的剖面上,从而构成一组相互平行的直线称为勘探线。勘探网则主要指将探矿工程布置在两组不同方向勘探线的交点上,组成网状的探勘工程;水平勘探表示用水平勘探坑道沿不同深度揭露和圈定矿体,构成若干层不同标高的水平勘探剖面。

三、探矿工程的地质设计

在探讨探矿工程的地质设计方式之前,我们先对地质设计的原因及必要性进行了解。首先要明确的好是,探矿工程工作开展的基础是地质勘查,要对矿区矿体分布情况进行了解,就必须对矿区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查,这样才能得到更加精确、可靠的矿体信息;其次,地质条件是成矿的必要条件,所以说探矿工程的出发点必须是地质条件。

探矿工程的地质设计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钻探工程设计,二是坑道工程设计,二者的区别如下:

1、钻探工程设计

钻探工程设计在实际执行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详细如下:

①首先,钻孔载穿矿体部位的确定。位置的确定是钻孔作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会直接的影响到后续的三个步骤的实施质量,所以,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校准。

②其次,钻孔的孔口位置和钻孔倾斜角度及孔深的确定。孔口位置一般根据勘探网度及载穿矿体的位置确定。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钻孔施工的技术条件,首先要求孔位附近要有较平坦的地形以便安置机场和施工材料,要保证地势的基本平整,顺利完成各种机械和设备的安装;其次,孔口应避开陡崖,建筑物,道路等,因为孔口一旦钻开,就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深度,所以如果离道路和建筑物等比较近的话,就会影响钻孔的作用的发挥。

③再次,钻孔技术要求。由于钻孔的重要性,决定了钻孔时的技术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首先是岩芯和矿芯采取率的调整,因为岩芯和矿芯是钻孔作用的主要目的,所以一定要达到相关的采取率的孔才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④最后,编制钻孔理想柱状图。钻孔理想柱状图是钻孔技术设计和施工的地质依据,它是根据勘探线设计剖面编制的,因为钻孔是一个涉及到深度的工作,所以柱状图可以更好的表现钻孔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

2、坑道设计

坑道工程主要包括平硐,竖井,岩脉等深部探矿工程,此类工程施工技术条件复杂,投资费用高,因而在设计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充分的地质依据,同时为了使坑探工程能为今后开采所利用,应与开采部门共同研究,了解开采方案以及开采块段和中段的高度,以便正确进行地质设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矿工程是矿山开采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矿山开采的成败与否有着决定性影响。为了提高矿山开采效率,确保矿山开采的有效性,本文对探矿工程的工作形式、布置形式以及地质设计方法做了详细论述,指出地质设计是探矿工程工作开展的前提,必须要严格把握好地质设计,与此同时,要遵循相关原则科学确定探矿工程的布置形式,不断汲取经验与教训,努力创新,切实推动我国探矿工程以及矿山开采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社平.新疆阿舍勒铜矿区一号铜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深部找矿预测[J].新疆有色金属,2011年04期

[2]林昌旗.浅析地质矿产勘查测量方法的选择及应用—结合GB/T 18341-200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0期

地球化学探矿方法 篇3

地球化学探矿是在近代地球化学与微迹分析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我国在1952年开始成立这方面的工作机构。这种方法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 已经取得了不少找矿实效。自60年代末以来﹐新的选择性灵敏试剂﹑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高精密度自动化分析仪器不断地进入化探分析领域。

2 化探分析的要求

在化探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化探测量中采样介质具有多变性、复杂性的特征﹐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较大程度地排除化探分析的干扰和基质影响; (2) 可靠地检测出有关元素 (或指标) 的地球化学背景分布特征﹐并准确计算背景与异常下限值所必需的检出限﹔ (3) 要满足小比例化探扫描及普查至大比例尺详查﹐对分析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元素测定的不同要求﹔ (4) 可以测定取得多种信息﹐提高化探本身的综合性和解释推断﹔ (5) 能有效利用异常物质的某些特性﹐排除其中与矿化无关的组成部分﹐强化异常﹐使弱异常变得完整﹑清晰﹔ (6) 能帮助阐明影响元素迁移和异常形成环境等有关参数的测定或分析﹐例如﹐p H值﹐Eh值﹐有机碳含量和同位素比值分析等。

根据目标化探分析的情况与具体要求﹐选择在中心实验室﹐驻地实验室或采样现场进行。

在中心实验室进行分析﹐具有数据质量高﹑指标信息丰富、分析效率较高、成本低的优点, 但, 现场的信息传递慢﹐周期长﹐难以适时指导下一步的现场工作。

在驻地实验室进行分析可以缩短现场与实验室之间距离﹐提高现场的信息传递效率, 降低质量要求换取加快信息传递的折衷或过渡类型。

就地分析 (或现场分析) ﹐及时采用简易分析方法或随身携带的探测仪器在点上直接取得数据。该方法最为灵活﹐特别在踏勘或异常检查阶段﹐可以立时采取工作措施﹐取得最大地质效果, 但是受到仪器设备、能源消耗和工作环境条件等的限制﹐测定指标少﹑样品数量小, 分析质量要求低。

3 化探分析的阶段

3.1 预查阶段 (区域化探异常查证)

复核异常是否存在, 追踪异常源, 确定异常位置, 初步查明引起异常的浅部地质原因, 推测异常源可能出现的空间部位, 对异常的找矿远景作出初步评价, 提出是否进一步工作的具体建议, 圈出各类地球化学异常区。

3.2 普查阶段

对矿产预查阶段圈出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区和远景区进行检查工作, 详细圈定异常范围, 详细了解异常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圈定找矿靶区。这一阶段主要应用大比例尺的水系沉积物测量、地壤 (土岩) 测量或岩屑测量收集、检测异常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对异常的找矿意义作出评价, 推断异常源空间赋存形态, 提出工程验证的具体建议。

3.3 工程查证阶段

查明引起异常的深部地质原因, 了解矿化体向深部延伸的变化情况, 大致了解矿化规模、产状、品位和分布特征, 利用工程 (槽探浅井钻探) 配合物探方法验证工程进行工程周围或更大深度的物化探找矿工作, 并对异常进行再解释, 提出可否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评价的具体意见。

4 化探方法及优缺点

4.1 原生晕找矿法

原生晕是指在成岩成矿作用的影响下, 在矿体附近围岩中所形成的局部地球化学原生异常地段。原生晕找矿法 (prospecting by primary halos) 是通过不同网距采集基岩中 (残积土) 各点的岩 (矿) 石样品, 将样品进行加工、化验分析等发现和研究基岩中的原生晕进行找矿的方法。原生晕是在沉积矿床、岩浆矿床、热液矿床中的围岩中所形成的, 他们分布于矿床的周围, 包围着矿体或异常源表现为一定的立体形态, 但原生晕找矿法只限于研究矿床原生晕, 不包括其他类型的原生异常, 这种方法通常用来寻找盲矿。

4.2 次生晕找矿法

次生晕是土壤中由矿体及原生晕破坏后形成的异常,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矿床即原生晕的存在。次生晕找矿法 (prospecting by secondary halos) 是通过发现和研究地表疏松覆盖物中的次生晕而进行找矿的方法, 它涉及矿体或异常源四周残坡积层内的次生晕的研究, 不涉及其他许多类型的次生异常。因而涵义比较狭窄, 不便于使用。

4.3 地球化学土壤测量

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是指在矿体化学元素受到风化、侵蚀使得周围的土壤形成主要金属元素以及伴生元素的高含量带, 通过系统采集地表疏松覆盖物样品, 分析其中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学特征, 发现土壤异常, 以达到矿产勘查目的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其具体工作方法是: (1) 采集土壤异常区B层、C层土和砂, 或地表植被根系附着的细粒碎石。因为, 收集土壤样品工作是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土壤测量的第一步, 关系到整个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工作的成败显得尤为最重要。样品收集过程中要制定严格采样要求, 确定采样的点位及层位, 每个采样点 (位) 应成立3~6个采样坑收集岩土样品。对样品加工全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 避免发生混样、漏样事故。需要对样品重复分析化验结果, 得出化验合格成果并编写出化验数据报告。 (2) 依据化验分析结果制作不同异常下限值的异常图 (根据工作需要可多做一些图) , 对认真分析, 反复比较, 最后确定测区各元素的最佳异常下限及级别。一般来讲, 矿体都应有较明显的浓集中心和异常梯度分带:a.矿体埋藏浅, 地表反应异常强度就高, 浓集中心更清晰, 异常梯度更明显;规模略大于矿体 (床) ;矿体埋藏深, 地表反应异常强度偏低, 有时浓集中心及异常梯度不明显, 但规模要比原矿体大很多。b.矿石品位高, 地表反应异常强大就高, 浓集中心也明显, 异常梯度带也清楚, 规模大于矿体。反之, 矿石品位不高或只是矿化, 在相同的埋深情况下, 地表反应异常强度就弱, 浓集中心不明显或没有浓集中心, 初看就像高背景区域, 规模与矿体相似。c.矿体规模的大与小, 异常规模与其成正比。另外, 异常的强弱, 规模形态的差异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如化学元素自身的活性, 上覆岩石的岩性、厚度、矿体的产状、埋深, 地形坡度等等。

4.4 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工作及成果应用的优缺点

土壤测量工作具有所需化探技术人员较少、化验分析成果周期短, 见效快、各种检出元素数值, 准确直观、经济实用等优点。但, 在实际样品采集过程中有一定难度, 一些地区采集不到B层、C层土壤及砂砺, 只能用地表植物根系附着的碎石代替加上地形、流水侵蚀、地下水流动等各方面的原素, 经常发生异常位移的情况, 加大异常中心点确定的难度。因此, 各方面的因素使得土壤异常的分析及验证增加了的难度。

5 化探新方法

我国研究较多并取得较好效果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活动金属离子法:这一方法主要通过某些特殊制剂将活动金属离子提取出来, 活动金属离子异常能准确的反应出矿体的位置, 一般来说位于矿体的正上方, 有时偏斜上方。主要用于查找隐伏矿, 透视最高记录为700m。

(2) 地电化学方法:地电化学找矿方法是一种借助外电场作用将呈活动态的金属离子迁移至指定吸收电极, 收集并分析电极上吸附的电解质以探明与矿体有关的金属离子异常达到找矿和分析评价矿产的方法。

(3) 地气法:通过测定地气流携带出来的固相微粒, 分析改微粒中的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达到找矿和分析评价矿产的目的, 经过我国众多专家2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 将地气法发展为深穿透法、纳米离子法、金属气体法。

6 化探找矿取得成果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 化探找矿技术在我省广大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曲靖、文山及红河金平地区, 化探对微细粒金矿的找矿起到重要作用。如广南老寨湾金矿、富宁者桑金矿等大型矿山, 均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圈出金异常, 再根据异常分布情况采用合适的山地工程进行验证, 最后取得找矿突破。

7 结语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 化探找矿技术将得到更大的进步, 未来矿体的寻找将面临隐伏矿、盲矿的新任务, 在地下深部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将成为今后全球关注的热点, 促进新方法、新技术地不断应用, 才能有效发现隐伏区的矿床提高化探勘查能力和找矿效果。

摘要:如今, 地球化学探矿 (以下称为化探) 方法已经在矿产探测中得到广泛使用, 化探是以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 通过系统测量天然物质 (如岩石、疏松覆盖物、水系沉积物、水、生物与空气) 中成矿元素和指示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研究其分散与变化规律, 发现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散晕 (异常) , 据此进行直接找矿或辅助地质勘探工作。本文结合化探实际的工作经验, 简述了化探方法的不同阶段和应用中的优缺点。

关键词:地质,找矿,化探方法

参考文献

[1]时林, 李明, 崔永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辽宁省开原市小甸子银金多金属矿区的找矿效果[J].盐湖研究, 2014 (03) .

[2]邝著华, 张浩然, 刘文灿.内蒙古白音郭勒地区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方法对比研究[J].现代地质, 2014 (05) .

煤炭探矿权继续冻结 篇4

未来三年,煤炭探矿权将继续冻结。

2月1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继续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的通知》(下称《通知》)称,为保障和促进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防止煤炭资源勘查投资过多而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决定在2013年12月31日前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矿权申请。

“主要是表达一种政策意向,并不会使中国煤炭企业无煤开采。”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秘书长赵家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预防产能过剩

事实上,煤炭行业对继续暂停煤炭探矿权应该并不意外。

在《通知》出台之前,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警告”不绝于耳。

来自于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29.73亿吨,比2005年增加了7.68亿吨,年均增长1.92亿吨,并预计今年煤炭产量超过32亿吨。

刚刚卸任的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2010年10月称,按照旺盛的需求,中国煤炭供需每年增长2亿吨,到“十二五”末就是40多亿吨;但是从开采的强度、运输、排放、结构的转换,包括能源结构的转换来看,中国可能无法承受40亿吨的供需规模。“就我个人观点来讲,我不主张搞到40亿吨”,“不能‘有水快流’,有了煤炭资源都要规划成矿井,都要开发出来,我们要科学地设定一个‘十二五’煤炭生产和开采的总量目标”。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新一轮“过剩警告”又开始被频频端出。

2010年8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书国家能源局,要求企业限产。

2010年8月,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也对外表示,要考虑设置煤炭产量的“天花板”,因为“十二五”期间将出现产能集中释放,供过于求几乎无法避免,应当对各地上马产能情况进行严控。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指出,在2005年之后,我国的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在长时间内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也在不断地增强。伴随着煤炭产量与消费量的迅速增长,煤炭产能过剩问题也逐渐成为了行业所关注的重点。在2010年行业内就对煤炭产能是否面临过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普遍认为我国煤炭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危机。

数据证实,未到收官,“十一五”规划的煤炭总量控制已经“完败”。

“十一五”规划的全国煤炭产量为26亿吨。截至2009年底,中国煤炭总产能已经高达36亿吨,产量30亿吨,另净进口1亿吨,煤炭大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意在控制源头

梳理国土资源部暂停申请煤炭探矿权的政策轨迹,从源头防止煤炭行业过热的意图明显。

“煤炭行业投资过热早在2004年就出现了苗头”。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苗头,其实在2003年、2004年,全国范围内出现“电荒”、“煤荒”时就已露出端倪。为此,2004年2月19日,国土资源部还发出了《关于加强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管理的通知》,同时暂停了审批颁发新的煤炭、煤层气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

有专家注意到,事实上,从2004年起,国土资源部对新的煤炭勘查许可证就已经下了停审令。而2007年,这项政令又有了升级版———从2007年2月2日至2008年12月31日,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

其后国土资源部于2009年3月发文要求继续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至2011年12月31日。

“这与探矿权的‘源头’意义有直接关系。”国土资源部这位负责人认为,与以往宏观调控采取总量控制、采矿权暂停等措施不同的是,这次宏观调控的切入点是探矿权。过去人们认识到采矿权不合理投放会产生诸多弊端。事实上,与采矿权相比,虽然探矿权代表较为间接的产能,但勘查风险低的矿产如煤炭,其探矿权较容易上升为采矿权、形成产能。因此,如果其探矿权投放不合理,仍然会改变煤炭供求关系。这次国土资源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矿权申请,是从源头上给煤炭勘查开发投资热“降温”,表明我国严格管理煤炭资源,在管理上更有针对性。从暂停审批到暂停受理申请,显然,国土资源部是想在限制煤炭勘查、开采上把“事情”做绝。

对湘煤集团影响有限

国土资源部继续冻结煤炭探矿权抑制资本过热追捧煤炭行业的冲动,也顾及到保证经济建设的因素。

据湘煤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暂停煤炭探矿权对湘煤集团和湖南煤炭资源的供应影响有限。

实际情况是,作为湖南能源保障的主平台,湘煤集团由原涟邵矿业集团、资兴矿业集团、白沙煤电集团、长沙矿业集团、湘潭矿业集团和湖南辰溪煤矿六家省属煤矿企业整合而来。而这六家省级矿企掌握了湖南省内优势的煤炭资源。

记者从湘煤集团旗下的资兴矿业集团了解到,资兴矿业已经不存在找矿的问题,重点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开采剩下的煤炭资源和进行煤炭的深加工。

2007年9月,湘煤集团与华菱集团、华银电力贵州能发电力燃料开发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贵州湘能实业有限公司,开发贵州六盘水地区煤矿项目。湘煤集团占股51.06%,原计划建成500万吨生产能力的矿区,2008年后被重新调整,将目标确定为800万吨到1000万吨的矿区。

资料显示,新疆的煤炭储量在2万亿吨以上,依据湘煤集团2008年底与新疆签署的协议,湘煤集团将获得在吐鲁番、哈密等地200亿吨煤炭资源的开采权,在其目前控制的128平方公里煤炭勘探区内,估计可采煤炭储量在100亿吨以上,开采的煤炭资源将优先供应湖南。

按照规划,湘煤集团将在以上地区各投资100亿元,用5~8年时间建成年生产规模达5000万吨以上的矿区,并进行煤炭深加工。

分析人士称,湘煤集团在省外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储备充分,近期内不会直接受到探矿权冻结的影响。

究其制度根源,《通知》中提出,国务院批准的重点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及使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和使用省级财政安排的地质勘查专项资金开展预查、普查和必要的详查项目,以及为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煤炭资源开发项目配套的勘查项目和大中型矿山企业资源枯竭的已设煤炭采矿权周边及深部的不宜单独设置采矿权的零星分散煤炭资源勘查项目均不在限制之列。

“国家出台暂停探矿权申请的政策应是考虑多方面因素的结果,是控制资源开发进行经济转型的组成部分。”赵家廉称,在暂停探矿权申请的政策中,仍有三类项目获得例外,“这就是保证经济建设的考虑,是有规划地向市场投放煤炭矿产资源,保持煤炭产业的持续增长”。

此外,根据中国矿产实行谁勘探谁受益的原则,即勘探到煤矿的单位可优先获得煤矿的开采权,而据赵家廉介绍,中国煤炭企业一般不参与煤炭勘探,大都通过招拍挂向勘探单位购买煤炭探矿权进而申请开采权,而暂停探矿权申请无疑就是限制煤炭企业所能获得招拍挂资源。

事实上,在《通知》中,亦特别强调“如发现有违规出让煤炭探矿权行为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秘书长赵家廉分析称,暂停探矿权申请并不会明显地限制中国煤炭产能的扩张。他认为,“短期内并不会对煤炭产能产生实质性影响。煤炭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和扩建来增加产能,中国煤炭的快速增长是市场与企业双向作用的结果。煤炭产能的扩张与收缩是市场行为,计划生产已成为历史。”

而且“暂停煤炭探矿权申请并不会使煤炭变得更热”。赵家廉称,中国煤炭供需总体正常,之所以会出现缺煤的情况,主要是运输等问题造成的,“中国并不缺煤”。

根据宋智晨的分析,国土资源部继续暂停煤矿探矿权申请受理也并不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速度将会放慢。

近百家外资涌入西藏探矿 篇5

在国内资源供应短缺和国际资源能源价格上涨日益加剧背景下, 青藏迅速成为国内外矿产企业和风险投资基金的热土。“目前有100多家国外大公司在中国主要是西部进行矿产勘查开采活动。”国土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贾其海说。加拿大大陆矿业公司负责人杰拉德.潘纳通称, 中国现存开采超过6万个矿中, 80%在东部, 而西南部蕴藏的高含量稀缺金属如铅、锌、锡等还有许多未被开采, 存在巨大潜力。近日, 加拿大大陆矿业公司宣布联手南非标准银行集团及中国工商银行西藏采矿。火热的中国勘查市场, 也吸引了包括外资在内的各路资本。

但目前, 中国国内的矿业资本市场尚未形成。受资金约束, 国内矿产业长期处于成本运作阶段。在矿业融资方面, 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在勘查、开采等方面的筹集资金在世界矿业资本市场上的份额达到85%以上, 而中国却不到5%。“我国矿业急需转变为资本运作, 与金融搭建平台。”贾其海表示。即使找到矿了, 矿产资源利用方式也极为粗放, 一些地方采富弃贫、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的现象成为家常便饭。此外, 超能力开采、以采代探、无证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越界越层开采、倒卖矿业权等违法违规行为更是四处开花。

超长探矿斜坡道施工实践 篇6

某特大型有色金属矿,其探矿斜坡道硐口标高+620m,向下到-400m水平,正常段坡度14%,缓坡段坡度3%,斜坡道全长约8 000m。斜坡道断面满足生产期间25t铲运机及25m3箕斗下放的要求,设计初步确定净断面尺寸5.8m×4.8m,三心拱断面,净断面积为25.47m2。斜坡道开口段约50m采用100mm厚喷锚网和400mm厚钢筋混凝土联合支护,其余采用150mm厚喷锚网支护,100mm厚喷射混凝土支护。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锚杆为Φ18mm的螺纹钢,采用快硬水泥卷锚固剂。

2 工程地质情况

该区在地表浅层广泛分布,主要由松散堆积物碎石粘土组成,岩性主要为碎石、粘土、砂组成,厚2.0~8.2m,最厚达12.0m左右,厚度不均,稍~中等密实,粘土含水量较大,存在多年冻土;季节性冻土融化后松散,易产生融陷现象,属不稳定区。基岩层岩体结构为碎裂—整体块状,岩石大多数力学强度较高,但局部层段岩石力学强度低,较易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

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和基岩构造裂隙水,水位埋深0.4~0.5m。河谷内存在岛状多年冻土,冻土上限0.8~1.0m,冻结层上水富水性弱,冻结层下水富水性中等。

3 斜坡道主要施工方法

3.1 开口段施工

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现场踏勘掌握的情况,开口段处为山坡地形,表土层下依次为强风化岩层和弱风化岩层,并且将经过一段平硐再接斜坡道。斜坡道口为锚喷网和钢筋混凝土联合支护。

根据明槽开挖揭露的情况,表土层厚度大约为1~3m厚,下面的强风化岩层裂隙非常发育,裂隙间充塞土和冰,由于边坡较陡,随着冰层的融化,碎石不断片落。为确保开口段施工安全,有必要进行边坡加固和超前支护。

3.1.1 边坡加固

首先,人工并辅助采用风镐、撬棍,从上至下将明槽两帮和迎面的浮土、浮石、松碴清除干净,防止爆破震动,废石滚落危及人身安全。随后,在明槽坡面上打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锚杆采用Φ18mm螺纹钢,长度2m,间距1.5m×1.5m,快硬水泥卷做锚固剂,钢筋网与设计相同,C20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0mm。

施工锚杆、挂网和喷射混凝土都需要在平台上操作。平台由建筑钢管通过管卡搭设而成,预计需要钢管1 500m。

3.1.2 超前支护

在强风化岩层中施工时,由于岩石的整体稳定性极差,并且斜坡道断面很大,为了防止垮落冒顶事故,需要在拱顶采用密排的管棚超前支护。

钢管采用Φ40mm的厚壁无缝钢管,长度为2 500mm,间距根据围岩的稳定性确定,一般为150mm,角度向上5°~7°,拱架采用Φ20mm的钢筋加工的桁架结构,拱架间距为1 000~1 500mm。

首先用YT-28凿岩机施工Φ42mm钻孔,随后将钢管用凿岩机推送进去,再用拱架托起钢管,并将钢管尾与拱架焊接。

3.1.3 掘进施工

进硐的第一排炮,首先在断面的拱基线以下放松动炮,风镐修边。然后再采用风镐刷扩,或者挖掘机辅助挖掘,形成拱部轮廓。掘进长度为1m。进硐以后,在强风化岩层中,继续采用上述工艺和参数。当岩层的风化程度变好,稳定性有改善,可以将爆破面积加大,掘进长度适当增加。

要特别注意岩层的涌水情况,如果岩层涌水较大,需要采取先拱部掘砌施工再下部施工的分区域施工方案。加密炮眼间距,减少每眼的装药量,增加每段爆破时间,控制一次爆破的炸药量,以达到减少爆破对围岩的破坏影响。

3.1.4 支护施工

每次掘进后立即采用喷射混凝土做一次支护。首先,采用JS-350搅拌机拌制喷射料,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喷射50mm厚混凝土,接着用气腿式凿岩机施工锚杆眼、充塞锚固剂、安装锚杆,挂钢筋网,加装托板,最后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厚度100mm。

按照设计,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锚杆为Φ18mm的螺纹钢,长度3m,间距1m×1m,托板为200mm×200mm×10mm。由于稳定性差,为了争取时间,采用树脂锚固剂或者快硬水泥卷锚固剂。钢筋网采用Φ6mm钢筋,网距150mm×150mm,现场编织,搭接长度150mm。

一次支护后进行钢筋混凝土二次支护。进硐第一模支护长度为1m,并支出硐外2m,目的是防止边坡滚石造成安全事故。进硐以后的二次支护长度为3~4.5m。

混凝土搅拌采用JS-500强制式搅拌机,配料机的规格为PC-800型。为减轻劳动强度,采用HBMD12/4-22S矿用混凝土输送泵。搅拌机、配料机和输送泵根据工艺流程布置在斜坡道硐口的东侧。采用装载机上砂石料,人工上水泥。水泥库及砂石料堆场布置在搅拌机的周围。为满足冬季施工的需要及防止堵管,在混凝土中添加适当的外加剂。

拱架采用整体钢结构拱架,拱梁和立柱为[20槽钢,压杆采用[14槽钢,拉杆采用L75×5角钢,杆件之间采用连续焊缝连接。模板为加厚型建筑钢模,长度1 500mm,处于墙部分的宽度为300mm,拱部分的宽度为100mm。拱架间距为1 500mm,并采用纵向连杆固定。

在绑扎钢筋、立好支架和模板后,报监理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灌混凝土。混凝土输送管开口放在拱顶,便于两侧对称浇灌,防止模板偏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固混凝土。

3.2 基岩段施工

当斜坡道进入弱风化稳定性好的岩层,设计采用100mm厚喷射混凝土支护。

采用光面控制爆破。基岩段流程:凿眼→爆破→检撬浮石→出碴,与凿眼平行喷射混凝土支护,形成掘进支护平行的循环作业。

3.2.1 凿眼

根据斜坡道的断面形式与尺寸,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在气腿式凿岩机凿岩时采取小断面导硐超前掘进,大断面跟进刷大成型的掘进作业方式,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增强光面爆破的效果。

超前导硐炮孔布置采用直线眼掏槽,掏槽孔深2.5m,辅助孔孔深2.3m,孔径42mm,小循环进尺2m。周边孔采用光面爆破,孔深3.5m,孔径42mm,小循环进尺3.3m。采用YT-28型凿岩机凿眼。

根据测算,考虑其他辅助凿岩作业等的需要,配备8台YT-28气腿凿岩机同时作业,可在3.5h内完成掘进凿岩工作,其中小断面超前导硐6台,光面爆破层2台。由于巷道断面高度较大,上部炮眼需要借助钢结构移动平台施工,平台的高度为2.2m,由铲运机搬动,并与两侧岩帮撑牢。底孔打好后,孔口插入胶管,以防止碎石进入。

凿岩作业前检查巷道中腰线,在工作面上标定出中线、巷道轮廓线和炮眼位置,并检查上一炮爆破效果。如果上一炮超挖、欠挖,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炮眼位置、增减炮眼数量和调整部分炮眼角度,在欠挖处标定出补眼位置,处理欠挖。光爆眼和底眼布置在巷道轮廓线上。凿岩作业严格按照标定的炮眼位置开孔,炮眼方向严格平行于设计巷道轴线,控制炮孔方向,确保炮孔平行,并保证炮孔角度和深度。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0mm,辅助眼眼口排距和行距误差不得大于50mm。

当作业面凹凸较大时,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并相应调整装药量,力求除掏槽眼外的所有炮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钻眼完成后,测量验收炮眼深度和角度,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有不符合要求的炮眼要重钻,经检查合格后才能装药爆破。

严格按照设计的巷道断面设计尺寸和要求施工,掘好的巷道尺寸要等于或超过设计要求,掘好的底板标高偏离规定的位置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100mm,掘进中心线精度控制在设计所示平面位置的±100mm以内,巷道坡度变化不得大于设计的1%,对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区域,尤其岩面突出部位,要及时返工,进行处理,直到合格为止。

3.2.2 装药爆破

采用卷状乳化炸药,Φ35m×200mm药卷用于掏槽孔和崩落孔,Φ25mm×200mm药卷用于周边孔光爆。周边眼采用导爆索引爆,其它采用毫秒非电导爆管雷管引爆。装药时,控制好各类炮孔装药量,分清导爆管段数,对号入座,光爆孔要同段起爆,装完药,孔口需用堵塞,炮泥堵塞长度不小于200mm。导爆管爆破网路采用并联,采用电容式起爆器起爆导爆管。超前导硐断面爆破74个炮孔分4组,后期光面爆破层20个炮孔分2组,每组不多于20根导爆管,与起爆管连接。雷管装在孔底,反向起爆。

光爆孔要平行于设计斜坡道轴线,以保持下一轮爆破之间剖面的连续性。炮孔间距为700mm,光爆层厚度为800mm。根据围岩不同性质调整装药参数进行不偶合装药,周边炮孔同段起爆,使裂隙沿炮孔联线发展,形成光面。要确保爆破网络连接正确,导爆管不能打结或拉细,并注意连接次序。施工时,根据工程所揭露的岩性特征,对光爆参数进行调整,控制好线装药量密度。如果局部区域节理裂隙发育,应适当增加导向空孔,岩石越破碎越要多打眼少装药,把爆破对围岩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巷道断面的成形质量。

3.2.3 出碴

采用铲运机出碴、运到装载硐室后装到自卸卡车上,卡车沿斜坡道上行至地面,直接运到排碴地点倾碴。

斜坡道装载硐室设在斜坡道的一侧,长12m,断面与斜坡道相同。装载时,卡车车头在前先进入装载横巷,满载的铲运机后退到装载点以上位置,卡车向后倒车,铲运机从卡车的侧面装车,然后卡车返回原停车位置,铲运机下行装碴。如此反复,两铲斗装满一卡车。铲运机在等待卡车期间,要随时清理洒落在装载点和斜坡道上的碴石。必要时,铲运机可将部分碴石先倒运到暂不使用的装载点内,以尽快腾出工作面。

为了加快出碴速度,采用JCCY-6柴油铲运机,斗容6m3。考虑铲运机的经济运距,卸载硐室间距为150m左右,平均运距120m左右。经测算,配置1台JCCY-6柴油铲运机可以满足斜坡道掘进要求,后期增加1台铲运机,互为备用。

3.2.4 运输

考虑斜坡道最大坡度15%,总长接近8 000m,为保证一定的运输效率,计划选用CA4215K2E型15t自卸解放卡车出碴运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前期工作暂按2 000m以内准备卡车,前期配置3台,到施工至2 000m时增至5台。随着斜坡道深度加大,可适时调整运输卡车数量,控制出碴工序的时间。控制原则:以铲运机出碴时最大生产能力配置卡车数量。

3.2.5 支护方法

采用喷混凝土巷道支护,混凝土等级为C20,厚度100mm。喷射混凝土前,撬掉工作面浮石,清理干净墙脚的岩碴、堆积物等,用高压水冲洗受喷面,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处理受喷面的滴水和淋水。作业人员应配戴密封防尘眼镜。在喷射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喷层厚度,确保达到设计厚度,岩面有较大凹陷处,应予以喷射找平。喷射时,喷头距工作面距离0.8~1.0m为宜,并随时调整喷射角度,要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要有效控制回弹率,拱部回弹率不超过25%,墙部回弹率不超过15%,回弹物不得重新用作喷射混凝土材料,以免影响喷射混凝土质量。

3.3 特殊地段施工措施

(1)软弱岩层。工程在穿过软岩地带时,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下列措施。①要密布眼、小装药、弱爆破,增加周边眼数量,缩小其间距和抵抗线,减少装药量。②必要时采用减少孔深,降低循环进尺。③严格控制水对围岩的侵蚀,设置积水坑及时排除积水,保证工作面干燥。④加强临时支护,采取适当强化掘进措施,加快作业循环,尽早进行永久支护。⑤必要时采用超前注浆或超前锚杆进行预支护。

(2)断层带。如果施工中遇到破碎的断层带,首先考虑采用钢拱架进行临时支护的措施,如果仍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则可以考虑采用钢拱架配合超前管棚的施工方案,根据每循环进尺情况将适当长度的钢管打入前方破碎带中形成管棚,在管棚的保护下完成掘进、出碴等工序、支护下一拱架,进入下循环。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用风镐掘进、尽量放小炮,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拱架之间应采取必要的加固、防护措施,保证生产安全。

(3)涌水量大的地段。现场应准备注浆机具,当斜坡道涌水量变大、影响施工时,必须注浆堵水,并专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和建设方审批。

(4)岔点施工。岔点掘进采用分部施工法,用两步骤形成岔点,即先掘进形成主要巷道,然后刷大到设计的大断面或形成岔点断面,必要时采用锚杆支护,及时进行喷混凝土支护。当岩石条件较好时,也可以先全断面一次施工成型,再进行支护。

3.4 测量与控制

依据建设方提供的地表初步测量控制线和斜坡道入口坐标,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按地面一级导线精度要求进行复测。所有开拓定位(测量结果)精度都不超出±10mm。

4 结语

本项目斜坡道长度较大,井筒部分没有详细的地质资料,施工中易遇突发情况,施工前制定了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和完善的应急措施,监理单位制定了相应的监理细则,把好每道工序的质量关,及时整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施工期的人身和设备安全。对超长斜坡道,本项目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方法也值得借签。

摘要:根据工程特点,将探矿斜坡道按表土层和基岩层分为开口段和基岩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为了施工安全,开口段进行了边坡加固和超前支护,基岩段在特殊地段特别是软弱岩层和断层带也采取了特殊的施工措施。根据严格的测算,配备了合理的掘砌和出碴及运输设备。

浅谈黄金矿山地质探矿的特点 篇7

关键词:黄金矿山,地质探矿

作为黄金矿山建设依据的资源可靠性一般较其它矿种为差,故黄金矿山地质探矿的任务显得更为繁重而独具特点。

1 现以银洞坡金矿为例,谈黄金矿山地质探矿工作中的方法

银洞坡金矿是一个近20世纪70年代开采的老矿山,1976年建矿,1980年代投产。1974年由河南省区调队发现西段深部矿体,1995年由河南省地矿厅地调三队提交“892”项目—“银洞坡金矿(西段)详细勘探地质报告。”由于历史的原因,该报告储量可靠程度很低,储量负变很严重。井下开采不到四年,保有储量已动用了差不多,给矿山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巨大压力面前,银洞坡金矿地测科临危受命。全面收集资料,综合研究,跳出地质队画出的圈子—地层控矿(矿在片岩层中),找到了新的成矿类型—变粒岩成矿,并总结出了该类型的矿,纵向是10m或80m等间距分布的原则,该类型的矿石仅“75”中段已采出金属量5吨多。缓解了矿山的生产压力,稳定了矿山的局势。

以上说明,为实现矿山的正常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有足够的黄金储量作保证。为此,要充分发挥地质人员的积极性,利用经济手段促使他们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思路,敢于打破常规。同时,矿山要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地测机构。从矿到坑口成立了地测专业机构,设有综合研究组,组建了矿山小型钻机队。探矿资金尽量满足探矿需要。为加强矿山地探工作起到了保证作用。

(2)广泛收集资料,加强综合研究。该矿地质人员为使自已对地质规律的认识符合客观规律,全面收集区内所有地质资料,不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反复实践,抓住基础地质工作和综合研究这个重要环节,总结银洞坡金矿区盲矿体和变粒岩成矿的赋存规律,用于指导找矿探矿,使矿区储量连年增加,基本满足了生产需要。

(3)改进探矿方法。从过去单一坑道探矿改为坑钻结合。既节省了投资,又加快了探矿速度。

(4)搞好勘探规划和地质设计。明确各期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分期分批进行探矿施工。

(5)发挥老矿潜力,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任何黄金矿山不可能通过一次地质勘探就将矿体完全探清。特别像银洞坡金矿这种勘探程度较低,矿体变化较大的矿山,只要进一步开展矿山地质找矿勘探工作,就可以扩大储量,满足生产要求。银洞坡金矿70%以上的矿量是矿山探矿的成果,充分说明了矿山地质探矿为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们可以从银洞坡金矿的实例,看到全国黄金矿山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出黄金矿山地质探矿工作的特点。

2 黄金矿山地质探矿工作的特点

2.1 地质探矿任务的艰巨性

长期以来,我国已探明的黄金储量不能满足黄金生产建设的需要。绝大多数中小型矿山,在矿山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都没有正式的勘探报告。因此,矿山建成后,矿山地质还要担负地质勘探阶段的各项工作,以弥补因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给矿山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一部分矿山还要根据地质探矿成果编制正式地质报告,为矿山维持正常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依据。

2.2 地质探矿的紧迫性

黄金矿山一般矿床规模小,开采年限短,矿山从建成到闭坑,小矿山十年左右,大矿山只有10~20年,少数矿山寿命较长。我国大多数是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矿山,已经到了中后期。因此,当前急需加强地质探矿工作,挖掘资源潜力,力争使其不减或少减产。这不仅是增加黄金产量的问题,还关系着矿山职工的去向和安定团结的大事,必须快抓,抓紧、抓好。

2.3 加强矿山地质探矿工作,不断增加储量的可能性

对一个矿区而言,在相同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矿脉,常成片、成群、成带分布。矿脉在走向、倾向上多具有膨胀、收缩、尖灭再现等现象。加上构造破坏,金矿体的产状形态一般变化很大。所以对金矿体的认识和勘探常常不足一次、二次全部查清,往往会遗留一些盲矿体、平行矿体、、断失矿体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矿床成矿理论的深入研究,也为一些老矿山找到了新依据。一些老矿山,坚持探边摸底,搜残找盲,扩大了矿区远景。

2.4 地质探矿的优越性

(1)黄金矿山探获的储量,一般在一、二年内即可利用。部分矿山由于急需,当年探到当年就采,使探获的黄金储量以最快的速度变为产量,不积压探矿资金,更不会出现呆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2)生产矿山探获储量,为矿山进行改造、扩建提供资源依据。可充分利用现有生产矿山的采、选、冶设施。和水、电、运输等有利条件上,较之新矿区建设减少了大量的基建投资,节省了建设时间,花钱少,见效快,是加快发展黄金工业的有效途径。(3)提交的储量控制程度高,可靠性强(4)地质探矿主要在矿山周围、深部、边部进行。这样可以减少费用、节约投资。所以一般矿山探获一吨储量所需投资要比专业地质队少。在矿山生产过程中,随着矿区地质综合研究程度的提高,对矿床地质、成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用以指导矿山地质探矿,探矿效果更好。这些新观点和新认识,对发展矿床学理论也做出了贡献。

3 几点体会

(1)端正对矿山地质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重视矿山地质探矿工作,这是搞好矿山地质探矿工作的前提。矿山是黄金工业的主体,矿山地质是矿山企业管理基础的组成部分。矿山没有地质资源,就谈不上生产能力,管理水平。矿山地质工作的好坏是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当前对矿山地质探矿工作认识不足,主要表现:(1)有的领导对矿山地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对地质探矿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3)不相信通过加强矿山地探可以不同程度地延长矿山服务年限;(4)把找矿探矿的任务全部寄希望于专业地质队;(5)采取掠夺性开采,只采富矿,不采贫矿。总之,需要重新认识矿山地质探矿工作,不论是老矿山还是新矿山,领导必须重视地质工作,才能打开矿山地质探矿工作的新局面。

(2)建立健全地测机构,组建与矿山情况适应的地质队,并有可靠的探矿资金来源,这是搞好矿山地质探矿工作的关键。矿山地测部门即是矿山生产技术的管理机构,又是矿山采掘生产技术指导、监督,验收部门,同时还要开展矿山探矿,不断提供地质储量,扩大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同时还要加强综合研究,掌握探矿因素与成矿规律,指导找矿和成矿预测工作。

谈地质探矿工程中安全管理 篇8

安全问题对于任何工程实施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加强安全管理是防止发生安全问题的关键。安全管理在地质探矿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有效推进地质探矿工程, 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1 分析造成矿山地质探矿工程安全问题的原因

在地质环境复杂的矿山, 如果不注意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安全预防工作, 既可能会导致探矿工人身体健康问题, 也可能会产生事故隐患或引发生产事故。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采取不科学的探矿方式、探矿选址不合适、安全观念差等原因, 造成通风不畅等情况发生, 往往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 阻碍探矿调查工作的正常推进。

1.1 不合理的探矿方式。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 矿山地质探矿主要有主要有槽探法、钻探法、物探法和坑探法四种方法, 比较常见的是槽探法、钻探法。以往, 很多探矿企业在进行地质探矿之初, 没有进行认真的实地调查, 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而是凭借以前的老经验来判断矿区情况, 选择探矿方式, 往往没有进行事先的良好通风, 导致矿山勘探人员在调查的过程中呼吸困难或者是窒息;有时由于大多数矿区都处在深山老林当中, 有毒的动植物比较多, 如果没有事先认真调查, 会对作业人员造成较大的伤害。

1.2 选择不当的地址。

以南方的一些矿山的地质探矿工程为例。在这些地方的很多的矿山都是小型的矿山。比如, 在赣南地区, 1960-1970年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普查地质的时候发现, 由于当地民间采矿活动比较多, 开采许多小型矿山, 有很多老矿洞遗迹。针对这种情况, 需要在探矿之前进行全面调查, 把了解掌握矿脉数量、产状、形态、规模、矿化等基本特征作为地质探测的重要内容, 对地层结构和岩层构造进行认真分析, 进而确定探矿的选址问题。反之, 如果没有找到正确合理的地址进行探矿, 采用坑探等方法在不合适的地方进行地质勘探, 由于周边地貌发生变化, 加之井口和周围的侵蚀基准面在同一高度, 会使周边的河水或者降水倒灌进井口, 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同时矿区地质勘探也就会宣告失败。比如, 在赣南一带的矿山, 在开展探矿中, 如果选址不当, 尤其是在铅锌多金属矿采用巷探工程探矿的时候, 就会发生类似的情况, 导致发生淹井事故。

1.3 安全观念比较差。

由于探矿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同, 有的依仗经验丰富, 有的操作不规范, 往往忽视安全问题, 在开始正式探矿前不进行认真调查和准备, 在进行勘探的时候比较大意, 没有采取合理的安全防范措施, 往往会对自身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 矿山地质探矿的安全管理问题尤其是人员的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2 针对地质探矿工程中安全问题应当采取的有关防范措施

2.1 仔细做好详细的矿区调查。

探矿作业人员主要在两个方面要进行调查并按照规章操作。首先, 在正式探矿之前, 工作人员应当反复深入矿区进行调查, 熟悉地质结构, 了解矿脉形态、规模和矿化等情况。在此基础上, 在槽探、坑探等探矿方式之中选择最为合理的方法。在开始探矿后, 要按照程序进行操作, 采取逐步深入的原则, 由表及里, 循序渐进, 先地上后底下, 严格按照设计方式推进实施。

2.2 做好槽探工程。

槽探时应注意:a.槽底宽不小于016 m, 槽面宽>112 m, 施工深度不超过3 m。两壁坡度应根据土质、探槽深浅而定, 槽探<110 m的浅槽坡度<90b, 1~3 m的深槽结实土层坡度为60b~70b, 潮湿、松软土层坡度<55b;b.槽壁应保持平整, 松石须及时清理;槽口两侧015 m内严禁堆放土、碎石和工具。施工前必须严格检查有无松土、活石、裂纹、坍塌等安全隐患现象;c.在坡度较陡的山坡上, 严禁上下槽同时施工, 槽内2人以上同时作业时, 相互之间须保持不小于3 m的安全距离;d.人工掘进探槽时, 禁止采用挖空槽壁自然塌落的方法, 在松软易坍塌地层掘进槽探时, 两壁应及时进行支护;e.严禁在雨天、酒后施工, 在槽内休息、用餐、避风躲雨。

2.3 注重民窟调查。

在对民窟进行调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矿区都是在以前被百姓挖掘过的, 所以, 在对以前老窟道进行调查时应该注意:首先, 在进窟道之前应该对内部的气体、水做一下安全检测, 保证安全之后再进入工作;其次, 在对窟道进行调查之前应该准备好防护设备。在窟口应该有等待的工作人员, 进入窟道的工作人员应该在两名或者两名以上, 在探测的过程中慢慢前进。在窟道当中有很多野生动物, 在工作人员在进入之后应该要集中注意力, 预防有蛇鼠危害到探测人员的安全;再次, 很大一部分民窟都已经搁置很多年, 没有进行维护和修理, 所以, 窟道内部的结构安全性不高, 工作人员在进入调查的时候, 很多动作会引起内部岩石的震动, 这样带动破损的岩石带, 很容易造成坍塌事故, 对工作人员形成致命伤害。

2.4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地质探矿工程中, 安全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因此, 地质探矿工程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安全管理工作。首先, 要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同时还要对工作人员做好安全培训工作, 使他们树立安全意识。其次, 对工作人员做好岗前培训以及业务培训工作, 对特种工作人员还需要他们持证上岗, 同时, 也要做好相应的安全工作。再次, 一定要认真落实地质探矿工程中的责任问题, 在进行探矿时, 一定要充分了解地质环境, 做好各项应急工作, 同时, 还要准备一些安全设备, 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此外, 矿区要有专门的救护人员, 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 还要对矿山做好安全检查以及设备转运的各项记录, 做好归档工作。安全管理工作是整个地质探矿工程的重点与难点, 因此, 一定要树立安全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 认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要做到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同时顺利完成地质探矿工作。

结束语

矿山安全管理是一项比较系统的重要工作, 事关矿区地质勘探工程的成败, 也关系到矿区地质勘探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笔者从探矿方式、探矿地点选择和安全管理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矿区地质勘探安全的因素, 按照探矿事前准备和事中推进的程序, 建议要进行充分的事先情况调查, 摸清矿区相关情况, 采取合理探矿方式, 规范探矿流程, 突出民采等重点防范对象, 提升探矿人员安全意识, 严格探矿安全管理程序办法, 从多个方面强化探矿安全管理, 切实保障矿区地质勘探工作有序推进。

摘要:安全问题是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推进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重点事项。造成相关安全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 必须从这些原因入手, 才能有效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在本文中, 笔者通过对引发安全问题的各种原因进行认真分析, 并提出合理科学的防范措施, 以保证安全管理到位, 为实际生产中加强地质探矿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探矿工程,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李享.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14) .

浅谈黄金矿山地质探矿的特点 篇9

关键词:黄金矿山;地质探矿;特点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我国经济体系受世界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所以,如何维护我国经济体系的稳定,增强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维护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成为了关键。而因为黄金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成为维护我国经济稳定的重要战略资源;此外,人们对于自身财产保值的观念和理财能力的日益增强,使得黄金市场蓬勃发展。这些都增加了黄金的需求量。但是,黄金矿山的探测是十分困难的,并且它的投资建设的性能较其它的矿产都低。所以其探矿任务很是艰巨,在确定其位置并建成后仍需要进一步探测,减轻开采的作业量。

一、黄金矿山地质探矿特点

1.1地质探矿任务的艰巨性。黄金量的需求是促进黄金矿山地质探矿的决定性因素,随着黄金市场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原有的黄金储备已经不能满足黄金市场所需,但是我国存在的很多小型金矿在建设投产时都缺少正式的探测数据报告。所以,在建完投产后还要接着进行地质探矿阶段的探测工作,这些都给矿山开采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同时,黄金矿山在扩大生产规模方时还要有完备的地质探矿数据来编制报告。所以这些都增加了地质探矿的艰巨性。

1.2地质探矿任务的紧迫性。由于黄金形成的条件比较苛刻,所以,形成的黄金矿山矿脉一般较小,可供开采的年限较少,黄金矿脉从发现建设到采完封坑,小型金矿一般仅为10年左右,大型的也超不过20年,只有很少的超大型矿脉才能够长时间采掘。而我国黄金采矿大多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开始采掘,到当今已经进入后期开采阶段寻找新的黄金矿脉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地质探矿工作的任务就变得十分紧迫,必须加快新矿脉的探寻工作,来保证黄金市场上黄金的供应量。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环境的稳定,也关系到工人的就业问题。

1.3加强地质探矿工作,增加黄金储存量的可能性。虽说相同规模的黄金矿脉,但也会因为黄金矿脉的走向和布局不同,而导致金矿挖掘难度不同和产金量的不同。因为矿脉的复杂性,地质探矿工作经过一两次的探测并不能全部探明矿脉的情况。有极大的可能会丢失一些矿体。但是,近些年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矿脉探测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使得探矿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架构不断完善,给新矿脉的探寻提供支持,并且给旧矿脉查找未探明矿体提供依据。极大的增加黄金储量的可能性。

1.4地质探矿手段和优势。地下开采探矿手段主要为深坑和坑内钻探,由于坑内钻探灵活可360度钻进而被广泛采用,除了用于坑道井探矿外,并可用于指导坑道掘进。(1)控制矿体走向变化多实用穿脉坑道,薄矿体较多采用脉内巷道。控制矿体沿倾向变化多采用天井、上山或副穿如图1、图2。(2)坑内钻探:在脉外阶段平巷中,向上、下或水平钻孔布置。如图3。

此外其优越性在于①已探明的黄金数目,在今后两年内就可以采掘使用。若因为急需要求,在探明当年就可以采掘,使得金矿内的黄金矿产变成实际黄金量,不会出现资金积压的现象,有很好的效力。②在新探明的矿脉数量可以给旧矿脉改建提供依据,还可以利用已有采矿设备,降低建设和采矿成本。③提升矿量储存的掌控能力。④地质探矿范围因为在金矿脉周边进行,能够很好地节省成本。

二、探矿作业方法

探矿作业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矿山的日常生产和收益的提升,探矿作业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相应的矿体范围,这需要充分了解矿体圈定的依据和要求,掌握矿体的圈定方法,下面以砂金矿单个工程矿体边界确定为例。

具体步骤为。(1)根据截穿矿脉放入采样数据,预先取大于等于边界品味为圈定矿体面积,矿体顶面和底面边界为矿体边界线。(2)计算圈定矿体样本的平均品位和厚度值。计算结果高于最低工业品位时,真值厚度大于最小开采厚度时,可划归为工业矿体,取定界线即可采边线,反之不是;但当品质较高而厚度值不大于最小可采厚度时,其两项指标相乘值达到指标时可圈为矿体。(3)当计算值都小于最低规范值时,可去掉顶、底面几个品位值小的样品,重新计算,满足条件后,圈定矿体为工业矿体。此外,在黄金矿山地质探矿进行前要充分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因为只有充裕黄金储量的矿山才能够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改进黄金矿山地质探矿的方法分析

下面本文就对改进黄金矿山地质探矿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其探测方法,进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探矿,推动我国探矿事业的健康发展。

3.1完善黄金矿山地质探矿结构系统。地矿探测队伍必须要根据矿脉特点进行搭配,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构建地矿探测队的主要目的在于。(1)对金矿的采掘活动进行相应的监察和提供技术支撑。(2)发掘新的矿脉资源以实现矿脉生命周期延长的目标。这些过程必须进行相应的数据收集分析,为今后工作服务,所以必须完善矿山地质探矿结构系统

3.2改变对黄金矿山地质探矿工作的认知偏见。现今大部分企业都是为了利益而采掘,大矿开发而小矿丢弃。并且将绝大多数工作都交由专业的队伍,而忽视了自身的能动l生。并且由于传统观念作用,只是顾着眼前开采方便,却没有做长期规划,还有相关领导对地质探矿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所以,必须改变人们对这项工作的偏见。

3.3积极研发推广适合黄金矿山探矿的中小型设备。机械化设备的完善是促进金矿生产的决定性因素。现今我国金矿采掘的机械化水准没有一套适用与金矿发掘的结构体系,并且远落后于其他矿山。为了提高机械水平,就必须从中小型设备的革新人手,研制出适合探矿采掘的设备体系,早日实现一体化生产。

3.4扩充计算机在矿业生产系统中的使用面。近年来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地质探矿技术运用计算机技术提供了可能。对于地质探测后的采掘在运用远程操控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提供了条件。同时,对于金矿企业来说,他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一套完整的黄金信息数据库,这能够及大地促进企业对黄金的管理,提高工作和办公的效率。

四、结束语

浅谈地质探矿在我矿的应用 篇10

1 矿区地质概况

保国铁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 朝阳地区北票市境内, 西南距北票市约50km, 行政区划属北票市保国老镇, 有铁蛋山、边家沟、黑山三个矿区。矿区位于内蒙地轴东段, 内蒙台背斜和燕山沉降带的接触地带。

1.1 区内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如下:1) 前震旦系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该组地层为中等高变质岩系, 主要为斜长角闪岩和条带状混合岩, 其次为石榴石斜长角闪岩, 辉石石榴石斜长角闪岩等。其中夹有多层厚度不等的含铁石英岩铁矿层, 主要分布于保国铁矿区内, 厚度达3000m以上。2) 侏罗系。主要为凝灰质砂岩、页岩、安山岩、凝灰岩等, 分布于矿区外围。西部、东南部与该矿床呈断裂接触。3) 第四系。该区第四系主要为黄土、砂砾石等。主要分布于地表和各矿区外围的沟谷中及山坡上。

1.2 矿区构造

地层总的来说是一个单斜构造, 走向NE40°~50°, 倾向SE, 在单斜构造中部形成黑山区向斜构造。黑山向斜总的来说是一个向NE方向开口的向斜构造。向斜的轴向N60°E, 向NE倾没, 向斜轴倾角在10°~20°左右。向斜的西北翼出露地表, 形成山脊, 走向N25°~50°E, 向SE倾, 上部较陡, 约70°~80°向下渐缓。向斜的SE翼大部分没入地下, 部分出露地表, 倾角较陡, 倾向NW。向斜构造被很多断层破坏, 主要是西北向及北东向的高角度断层, 对矿体有一定破坏作用。

1.3 矿体分布及产状

黑山矿区矿体赋存于太古界变质岩, 早元古代混合岩中, 属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 矿体与顶底板围岩界线清晰, 产状基本一致, 呈整合接触。

黑山矿段内圈出矿体Ⅰ、Ⅱ、Ⅲ、Ⅳ、Ⅴ, 矿体多呈向斜构造, 层状、扁豆状及不规则状分布, 局部产状变化较大。矿体埋深从地表至-63m, 走向长70~740m, 倾角0~90°, 矿体厚度由几米至50m, 一般为10m左右。矿层与围岩界线清楚。

黑山铁矿矿体为磁铁石英岩矿层, 矿体顶板及北端围岩主要为混合岩, 局部夹斜长角闪岩;矿体底板及南端围岩主要为混合岩, 均为前震旦系建平群中深变质岩系。

2 矿区的地质探矿工作

随着黑山矿区开采的不断延深, 开采方式也由主平硐开采转化为竖井井下开采, 黑山矿体规模逐渐变小, 矿体向下延伸时矿体的形态变化较大, 分枝复合现象在较多。为了更好的控制矿体, 避免造成工程的浪费, 减少在开采设计上的损失和贫化, 我们必须在开采的各个阶段设计一定勘探工程, 从而更准确的掌握矿体结构、构造特征。针对黑山矿区的矿体形态, 我们着重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矿工作:

2.1 矿山开拓期

根据我矿的地质特征, 以及原始的地质详探资料, 我们在中段探矿设计中加密了地质勘探网度, 由原先的100~150m×100~150m的勘探网度加密到30m×30m的勘探网度。钻探采用7556型全液压坑内钻机, 采用金刚钻头, 钻杆外径46mm, 孔深一般控制在200m之内, 矿芯采取率>80%, 岩芯采取率>65%, 以近平行剖面, 半扇形孔为主, 根据钻孔的矿岩芯取样获得整个中段的矿石品位的分布特征, 便于掌握中段采场的矿体地质品位。我矿采用空场法中的底盘漏斗采矿法进行开采, 在开采过程中我们本着“有疑就探, 先探后掘”的方针, 一方面对中段各水平矿体的边界位置及形状进行控制, 进而圈制中段各水平的地质平面图和勘探线的地质剖面图 (如图1:+180m中段200水平的部分平面图, 图2:+180m中段5N#勘探线的剖面图) , 计算整个中段的地质储量, 指导下一步的采准生产设计, 减少因采场巷道的设计而产生的损失与贫化;另一方面对中段中可能出现的含水层, 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进行摸底了解, 以便指导生产施工, 预防灾害性的事故发生。

2.2 矿山采准期

我矿中段采场设计参数:采场沿矿体走向布置, 长58m, 矿房长50m, 矿柱宽8m, 矿房宽为矿体厚度, 阶段高度60m。根据开拓期探矿圈制的中段平剖面图设计采准工程, 及时地对人井、切井、凿岩巷等工程现场编录上图。在每个采场中都设计了坑道探矿工程, 利用采场中部的切巷, 以及两端的人井联巷等采准工程, 通过小断面的延伸来达到探矿的目的, 既节省了生产工时、节约了公司成本消耗, 而且还达到了探矿的目的。及时对这些工程进行编录上图, 二次圈定中段采场的平面图, 为下一步中深孔工程的设计提供更为精确的地质图件, 减少因中深孔设计不合理造成采场的损失与贫化。

2.3 矿山备采期

根据我矿矿体的结构构造特征, 我矿采场设计中孔排距为1.6m (如图3:213采场炮排设计) 。由于黑山矿体规模较小, 形态复杂, 矿岩边界的空间位置难以确定, 为了进一步降低我矿生产设计中的损失与贫化, 准确圈定中段采场的平剖面图, 我们根据中段采场二次圈定的平面图, 利用现有炮排设计, 平均每隔4排设计切制一排作为中深孔探矿排, 依据切制的矿体设计探孔的数量、角度及长度 (如图4:213采场200水平S14探矿设计) 。考虑到中深孔探矿是无心钻进, 需要结合钻进过程中的一些情况来判定岩石的岩性、岩层的变化情况等, 我矿通常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判断矿体的变化情况:1) 通过进尺的快慢、钻进压力的大小等来判断岩石的硬度及岩层变化情况;2) 根据钻进时的声音来判定岩石完整性;3) 通过孔口返水变化情况来判定岩层的裂隙发育情况及岩层含水性;4) 通过仔细观察孔口返水所带出来的岩粉样品来判定所钻进岩层的岩性。通过以上特征对每个探矿孔进行矿体的编录, 最后通过采场探矿排的上图, 结合采准期圈定的地质平面图, 圈定中段采场的最终地质平面图。

3 探矿设计的思路

探矿设计要充分考虑原有地质勘探期间采用的网度, 满足对矿体形态, 区内断层、裂隙等地质资料的完全探明。探矿工作与采掘生产关系密切, 总体性生产勘探要与开拓工程相结合, 单体性生产勘探与采准、切割工程相结合, 因此, 探矿要以中段工程为依据, 结合采矿方法进行设计, 在开拓期充分利用穿脉工程, 采用穿脉中间加密钻探的方法达到探矿的目的;在采准期利用采准工程设计的切井联巷、人井联巷等工程, 通过小断面加长达到探矿的目的;在备采期考虑技术设计的炮排位置及间距, 在排面上设计扇形中深孔探孔, 达到探矿圈图的目的。总之, 探矿要遵照技术上可行、安全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

4 探矿过程的优化

为了准确掌握矿体的空间形态、产状、位置, 减少采矿过程中的损失与贫化, 降低采矿成本, 需进一步优化探矿的设计与管理。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岩矿心的采取率, 加强钻孔质量管理, 提高钻孔效率, 避免因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取样的质量;当矿体变化较大时, 本着有疑必探的原则, 在探矿过程中要坚持宁可多打一个钻孔, 也不无谓的多掘进一米巷道。经常不断的开展矿山实际开采与地质勘探资料的对比分析工作, 加深对矿区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的认识, 不断总结地质成矿理论知识, 提高对矿区成矿理论的认识, 采用对比、类比和经验法进行圈图, 可减少巷道和探矿的工程量。

参考文献

[1]邯郸华北冶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凌钢集团北票保国铁矿有限责任公司黑山矿区初步设计[R].朝阳:北票保国铁矿有限责任公司, 2006.

上一篇:腰-硬联合阻滞穿刺下一篇:数字声纳接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