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废水现状

2024-05-23

城市废水现状(精选三篇)

城市废水现状 篇1

1 主要的城市生活废水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可通过搬迁远离城市中心, 减少对河流环境的污染。而城市生活废水最大的来源为家庭, 其次为一些大型公共场、学校等, 来源较为广泛。而废水中主要富含大量的蛋白质、淀粉、油脂、糖类等有机物质, 若不进行有效的处理, 排入河流后, 极易造成水环境中富营养化, 导致水环境中藻类的大量滋生, 覆盖于水面造成鱼类缺氧从而大量死亡。当藻类死亡后, 会导致整片水域发臭影响水质。

2 城市生活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

在常规废水处理中, 可运用的方法众多, 分别有生物、化学、物理处理法。在处理深度中可分为3级, 一级处理中主要运用沉淀池等设备, 以去除杂质为主。二级处理运用生物膜、活性污泥的方法, 可对处于溶解状态或呈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大规模的去除[2]。经以上二级处理完成后, 生活废水一般均达到排放的标准, 而三级处理的方法是应用于净化水的过程。

2.1 生物处理方法

生物处理方法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为活性污泥法, 是运用活性污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清除。先将废水、回流的活性污泥两者形成的混合液流入曝气池后充分的加入空气, 混合液与氧气充分结合产生代谢反应, 并进行充分搅拌, 可呈现出悬浮的状态。之后将反应后的混合液流入沉淀池中, 其中悬浮的固体可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 流出的水就为净化水。而沉淀的污泥通过回流系统再次流入曝气池内, 可维持曝气池内微生物的浓度。活性污泥不仅具有分解并氧化有机物的作用, 同时还具有沉降、凝聚的能力, 能有效的从混合液中将活性污泥进行分类, 从而保持流出水的清澈度。

2.2 化学处理方法

此方法是将化学物质投入生活废水中, 借助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杂质沉淀, 并对沉淀物进行收集, 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实施此方法通常在废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石灰乳等, 对呈碱性的废水可加入酸性废水中和处理。也可在废水中加入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 使杂质充分氧化, 但此方法易受温度的影响, 导致发挥氧化不充分, 往往需要借助紫外光源对废水进行照射, 激发氧化剂中的分子活动, 从而加强氧化能力。

2.3 物理处理方法

此法是通过物理的方法, 对悬浮物、固体颗粒物、油类等进行充分过滤、分离。在过滤中常运用筛网、格栅等, 分离常运用气浮、沉淀等方法。运用此方法处理废水时往往只会产生物理反应, 常运用于预备处理和后期处理中, 所以要在以上两种方法中配合使用。

3 城市废水处理中的阻碍与展望

在运用活性污泥法时, 虽能有效快速的对废水进行处理, 但其中存在的弊端较多, 如耗能大, 费用大、管理时较为复杂, 极易产生污泥膨胀的现象[3]。而为了得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需进行多次内循环, 这无疑增大了处理费用和成本。剩余的污泥中含有的重金属, 若不进行无害化的处理, 极易对环境产生再次污染。城市废水需进行统一处理, 而巨额的收集系统成本远高于污水处理的本身费用, 这也成为影响废水处理的因素之一。在中小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并未将此类问题提到日程中, 缺乏相关资金, 从而阻碍废水处理的发展。直接导致城市中水环境的污染、环境的恶化, 极大程度上危害人类健康。

处理城市生活废水时, 在降低费用、减少耗能, 并达到合格的排放标准后, 加强新水源的开发, 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处理后得到的新水源, 在去除有害物质后, 可应用于土地灌溉、城市绿化、消防用水, 同时满足工业生产中的冷却用水、锅炉用水等。在对污泥等杂质进行新能源加工, 提高此类物质的利用率, 和减少污泥堆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方面, 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4 结语

如今在雾霾天气的肆虐下, 我国环境急剧恶化, 甚至影响人类健康。改善对城市废水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效率, 从而减少河流污染。同时要从自身做起, 保护、节约水资源, 才能从源头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礼新, 梁瑞生.城市生活废水处理办法[J].科技风, 2013, 7 (10) :166-167.

[2]李伟, 陈朴.简述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 2011, 25 (01) :94-95.

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现状 篇2

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工业废水处理成为水治理的首要问题,因此难降解有机物的治理研究已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是目前水污染防治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焦化、制药、石油化工和纺织印染等行业的废水治理。

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化工产品被应用到各行各业,特别是制药、化工、电镀、印染等重污染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结构稳定、可生化性差,常规工艺难以实现难降解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其处理成本高,给企业节能减排带来极大的压力,也给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简述印染废水来源及处理现状 篇3

【摘 要】本文简述印染废水的来源,重点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建议解决印染废水污染问题应坚持改革工艺,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积极治理所排放污水、实现污水回用相结合的方针。

【关键词】印染废水;来源;处理方法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日益贫乏。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水体污染是造成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印染废水是一种水量大、色度高、组份复杂的废水,水质变动范围大。在城市下水道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较完善的城市,废水首先在工厂作预处理,达到城市下水道排放标准后进行集中处理。废水经过预处理再排放可改善污水水质,降低城市污水厂处理负荷,同时便于根据不同的废水水质采取不同的预处理手段。在对印染废水进行最终处理时,有机物的去除一般以生物法为主,对难于生物降解的印染废水,采用厌氧—好氧联合处理较为合适,对易于生物降解的印染废水,可采用一段生物处理。色度的去除,一般以物理化学方法为主,对于规模大、处理水平高的工厂,可采用电解、化学絮凝、臭氧氧化等工艺,对于小规模的工厂,可采用炉渣过滤。

1.印染废水来源及特点

印染废水主要来自印染加工的各道工序,由退浆废水、漂白废水、煮练废水、染色废水、丝光废水和印花废水等组成[1],其主要特点是水量大、浓度高、成分复杂、色度深、水质水量变化大,部分废水含有毒物质,属于难处理的有机废水。

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指各种纤维材料和加工使用的染料、化学药剂、纺织用浆料、重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酸碱调节剂等,它们是印染废水中主要的处理对象。

2.印染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

2.1 吸附法

吸附法是应用比较多的物理处理方法,它是将活性炭、粘土等多孔物质的粉末或颗粒与废水混合,或让废水通过由其颗粒状物组成的滤料,使废水中的染料、助剂等污染物被吸附在多孔物质的表面上而被过滤除去[2]。吸附技术特别适合低浓度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在工艺上具有成本少,投资小,方法简便易行等优点。

可用于吸附处理的吸附剂有很多种,应根据废水水质来选择吸附剂,工程中主要考虑吸附剂对染料的选择性。研究表明,在pH=12的印染废水中,用硅聚物(甲基氧)作吸附剂,阴离子染料去除率可达95%~100%。

高岭土也是一种吸附剂,研究表明经长链有机阳离子处理,高岭土能有效地吸附废水中的黄色直接染料。此外,国内也应用活性硅藻土和煤渣处理传统印染工艺废水,费用较低,脱色效果较好,其缺点是泥渣产生量大,且进一步处理难度大。

2.2 氧化法

氧化法是在氧化剂作用下,通过氧化作用破坏染料带色基团而脱色,同时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变成分子量较小的有机物或者无机物等。在国内外文献中,涉及到的氧化法主要有三种:氯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和光氧化法。

氯氧化法在国内应用比较多,是采用如漂白粉、次氯酸钠和液氯等氯系氧化剂,去除废水中的硫化物、氰化物、醛类、酚类、油类等,并对废水进行脱色、除臭、杀菌等处理。

臭氧氧化法对多数染料能获得良好的脱色效果,但对硫化、还原、涂料等不溶于水的染料脱色效果较差。从国内外运行经验和结果看,该法脱色效果好,但耗电多,大规模推广应用有一定困难。

光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脱色效率较高,但设备投资和电耗还有待进一步降低。

2.3 电解法

电解法是利用外加直流电源进行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利用电解过程的化学反应,使废水中的有害杂质以转化形式而被去除的方法称废水电解法,简称电解法[3]。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就对印染废水开始进行电解脱色处理。80年代,Elgal将化学混凝、电化学和臭氧氧化工艺组合在一起处理印染废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但电解法需要直流电源,电能和电极材料消耗较大,故不适用于水量大的印染废水,尤其对颜色深、COD高的印染废水处理效果不好。

2.4 生物法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方法。生物处理法主要有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两种。前者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处理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吸收的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生化反应,将有机物质转化或氧化成无机盐类,同时部分有机物合成新的原生质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后者是利用厌氧细菌的代谢过程来处理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使之降解、稳定的一种无害化处理[5]。由于厌氧生物法的出水水质往往达不到水质排放标准,因而单纯使用厌氧生物法的处理工艺较少,通常与好氧生物法串联使用。

2.5 混凝法

混凝法是在废水中预先投加混凝剂,使废水中的胶体或细小悬浮物聚集成可分离性的絮体并形成沉淀,再加以分离去除的过程。混凝法处理机制是以胶体化学的DLVO理论为基础,混凝剂在废水中首先发生水解、聚合等化学反应,生成的水解、聚合产物再与废水中的胶粒发生静电中和、粒间架桥、卷扫网补等作用生成大的絮体再经沉降除去。

该方法是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的预处理方法。早前多用于给水处理,以去除地表水中的细小分散颗粒和胶状物质。近年来大量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以降低水的色度,去除高分子物质、重金属有毒物质、胶状有机物以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等。由于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染料、重金属离子、洗涤剂和其他化学药剂,其中染料多以胶体状态存在,有利于混凝吸附,因此混凝法是印染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之一。

3.结论及存在问题

从我国染料行业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来看,尽管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一批实用技术,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总体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产品结构及工厂布局等不合理因素的存在,加重了废水的治理难度。因此,认为解决废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工艺改革,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来减排或不排废水。这方面国内已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苯胺和邻甲苯胺的生产将铁粉还原改为氢化还原,彻底消除了铁泥水的污染;又如以氢化还原代替硫化碱还原用于氨基苯甲醚的生产,彻底消除了含硫废水等。

预防和治理印染废水的污染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如果既采用预防措施,又采用各种方法积极治理,并做到处理后的水循环使用,这不仅能降低水的消耗,而且能有效地减轻印染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黄长盾,杨西昆,汪凯民编.印染废水处理[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7:4-9.

[2]王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化工环保,1997,17(5):273-276.

[3]赵永才等.微电解法脱除水溶性染料废水色度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4,16(1):18-21.

[4]Oguveren E,Gonen N.Koparal S.Removal of dyestuff from wastewater[J].J.Environ.Sci.Health.1992,27(5):324-331.

上一篇:法律规章制度下一篇:虚拟物理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