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方法

2024-05-24

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方法(精选七篇)

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方法 篇1

一、基本技能培养

基本技能培养阶段主要包括学生对实践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

1.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对刚刚接触工艺课的学生采取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先进行基础缝纫的学习和练习 (手缝和机缝) 。在机缝中, 先让学生熟悉缝纫机的使用性能, 做简单的直线、几何图形的缝纫训练。然后是平缝、来去缝、内包缝、外包缝等进一步的学习。当学生对缝纫机的性能较熟悉之后, 再教学生制作零部件, 逐步过渡到完成成品服装的制作, 工艺过程也应循序渐进。例如, 我们要学做一条女西裤, 首先要将女西裤分解为若干部件, 讲解各部件的制作要领, 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步练习。引导学生要想提高动手能力, 就必须练好基本功。

2. 化整为零, 合零为整

将某一典型的服装成衣的缝制工艺流程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基本工序或工步, 化整为零, 各个击破。每一堂实习课上讲授、示范、训练其中的一项, 让学生在坯布上模拟学习这一零部件的制作方法, 做到学习一个掌握一个, 强化基本功的训练, 形成局部技能。在此基础上, 再合零为整, 完成成品的制作, 最终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组合的整体技能。这样既能使所学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高和应用, 又能增强知识技能的连贯性, 大大降低成品制作的难度, 提高成品制作的质量, 实现工艺实习教学的目的。

二、提高训练阶段

提高训练阶段是学生在掌握了服装各部件操作的基础上, 来完成对服装整体流程的熟悉和制作。

1. 借助样品, 突破难点

虽然将整件服装的制作进行分解, 化整为零, 但是每个部件的学习制作对于学生来说仍然会有难度。尤其是有些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复杂、步骤繁多, 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做到一次性掌握, 他们往往会记住后面忘了前面。而且课堂上, 一个教师要面对十几个学生, 由于学生没有听力, 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一次性地看清理解整个制作过程, 因此借助一些能体现工艺特点和制作过程的样品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些样品可用坯布来做, 把制作的步骤尤其是难点、重点进行分解, 体现整个制作过程, 每个步骤写上序号用线串联起来, 以免打乱顺序, 在样品上还可以写上工艺流程以及每个制作步骤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要点。在课堂上, 教师可把样品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对每个操作步骤一目了然, 在课后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难点。

2. 以旧引新, 由此及彼

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 制作工艺更是多种多样, 但他们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存在共性的。教师可以利用学习中的正迁移现象, 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把不同品种、款式服装的工艺相比较进行讲述, 分辨出他们的异同点, 由一种工艺延伸出另一些与之相连的多种工艺, 以旧引新, 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可以出示样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琢磨, 比较分析, 研究其工艺方法;或是让学生设计制作与样品有着一定联系的另一种式样的作品, 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并能在课外的服装设计制作中加以运用, 提高学生对服装制作的兴趣。在服装工艺中像这样相互联系的内容是比较多的, 教师通过合理组织, 精心安排, 能达到一个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技能测练阶段

技能考核是对技能教学的评估和检验, 是评价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 对教和学双方都有促进作用。

1. 及时了解, 有的放矢

一般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技能检测都是在一个内容完成之后就进行的。比如在男西裤的缝制工艺中, 讲完做装拉链,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就可安排技能测练, 及时地检查了解具体的教与学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阶段性考核, 可以激励这些初学的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紧张感, 有奋斗的目标, 最后达到综合性考核所需达到的技能目标。

2. 实地操作, 检验成果

高三年级实行到工厂实习, 此阶段为形成技能技巧时期, 特别是通过前两年的学习,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一技之长。通过适当的实习安排, 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使服装职业教育和德、智、体、美四育相结合。到毕业时, 学校依据大纲命题, 学生考试的平均分都在85分以上, 及格率100%, 优秀率70%, 从而较好地处理好服装职业教育与四育之间的关系。同时, 学生参加扬州市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考核, 能100%地拿到服装技能等级证书。

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感想 篇2

教研室:艺术教研室

撰稿人:王 敏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

论文关键词: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论文摘要: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它承载着教育教学的思想和观念,体现了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发展需求,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让教师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服装成衣工艺》是我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在服装裁剪、服装设计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的专业课,是集综合性、设计性、技术性于一身的特色课程。自服装专业开设以来,通过十多年教学历程与教学积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推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教与学方法的更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探索出了适应产业需求、与产业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调研。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及本专业对教学的要求,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的原则,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大胆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设置建立在职业行为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课程模式

我们对诸多服装专业职业岗位进行了职业分析和界定,设计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课程。从该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出发,了解并分析服装企业对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特别是制板、裁剪、工艺、质量检验等实际需求量较大的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我们确立具体岗位应具备的职业专项能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节实际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帮助不同特长和就业方向的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使专项能力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同时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强化学生服装设计能力和服装制作技能的基本训练,选择相应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八大模块:通过女装、男装、职业装、童装、创艺装等教学项目,进一步拓展校外“产、学、研、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从校内实训逐渐过渡到校外实训,从单一的课程实训到综合性技能实训,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课程内容中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以实践操作为主

我们原有的教学内容陈旧。尤其表现在工艺教材上——由于受到时间性、灵活性、地区性的限制,目前服装专业工艺教材所采用的款式主要是考虑到它的代表性,对学生来说,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和实用性联系不紧。实际上,服装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永远走在时尚的前列,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服装专业教材的编写永远跟不上服装行业发展的步伐,但如果以此为借口,不去主动靠近、贴合服装行业的实际生产,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就会使我们的学生“学无所用”。

由此教材编定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就服装专业而言,因为其日新月异的进步,教材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应及时反映服装专业科学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在教材中应该及时体现出知识、技术与观念的更新;同时教材也应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教材的编写应遵循完成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内容上应当包括具体项目的操作所要求的场地、设备、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等。为了紧跟技术进步,吸收最新的动态,为适应先进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服装专业的教材也必须做好多媒体配套工作。同时应根据企业所需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服装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掌握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达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课堂设在实训场地,教师边授课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训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学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服装造型的过程与规律,体会人体与服装的相互关系,并从实践中得到理论的升华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较好的解决了服装组合、服装造型、服装设计与制作等重点与难点问题。我院学生的能力差别很大,尤其是技能课的教学方法很忌讳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双师型”教师要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利用先进的教法,根据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法,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和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来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让每个学生得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任务去练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共同练习、发展评价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组建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双重身份的教学形式,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四、采用多媒体视听、计算机辅助等先进教学方式

利用现代化教具辅助教学,教学手段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课件、案例,同步展示进行教学,直观性地传达知识内容的信息。在实际的操作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案例分析和示范操作等手段进行教学,建了“部位操作——整体把握——艺术造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示范动作、技巧,将课程知识内容直观性地传授给学生。即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进行服装的部件练习、组装整件服装的技能实训,直观再现了从服装部位小综合到服装整体综合到艺术造型大综合的渐进过程。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做到训练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强调立体造型思维,突出方法的应用,坚持“从实践中提出问题,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设计、打板、制作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空间。

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可以在网上寻找大量素材,了解流行时装发布会的信息、动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外它互动的教学形式对提高教学效率和丰富学生形象思维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五、教学考核也是本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训练是以技能项目为单位进行的,是以掌握服装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也要围绕单个项目的考核来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采取现场操作等综合考核方法,单纯笔试的形式应该减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应该与社会技能证书考核相结合,可以以职业技术中级工证书(具体服装专业中级工证书,如服装工艺中级工、服装表演中级工)作为主要考核项目来评价教学效果。

效果预期:80%学生初步具备了服装企业的职业素质特征;掌握成衣工艺设计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对应市场开发成衣产品的设计能力;70%左右的学生能对成衣品牌类型、品牌风格、品牌运营策略及流行信息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并形成报告;掌握工艺设计元素、风格在不同成衣类型的应用设计,了解和遵循企业的设计与生产规范,并独立完成单项和系列化的设计,包括策划、设计方案、生产设计规范图、工艺生产流程文件、成本预算等,达到了企业的标准规范要求。

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教学方法

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中,服装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服装设计课程具备艺术性及多元性的特点。从生源角度上来看,大部分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及基础服装知识,但在文化课知识方面较为缺乏。然而对于服装设计这门课程来说,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操作技术的培养,进而为服装设计课的优化及完善奠定有效基础。[1]从整体角度而言,为了使服装设计课实现有效优化及完善,本文对“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意义重大。

1 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严格意义上而言属于非艺术设计专业,注重学生服装专业知识及技巧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服装工艺技术专业领域当中的必要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学习到服装工艺设计、制作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就业前景。总结起来,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主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第一,培养学生在服装样板设计和制作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实际操作能力。[2]第二,培养学生使用服装CAD技术进行成衣打板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服装CAD技术完成工艺设计的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在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能力。第四,培养学生鉴别服装材料的能力以及裁剪缝纫制作方面的能力。

结合上述提到的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可知,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需注重“理论+实践”的培养,注重学生服装设计技巧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及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的几种常用教学方法分析

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方法的应用通常会考虑到三大要素:其一为设计要素;其二为面料要素;其三为工艺要素。根据不同的要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服装设计课教学得到有效优化。常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2.1 设计方面的教学方法

在服装设计中,涉及设计要素的教学方法需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即为色彩的实物搭配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让学生掌握色彩的三要素,也就是色相、纯度以及明度。在色彩搭配过程中,需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搭配。一般情况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采用大量的颜料调配,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手绘图案对色彩搭配的原理加以理解,进一步了解服装效果图的表达。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可以利用色板或多件服饰进行实际的搭配操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对服装色彩的搭配加以理解,进一步通过直观的感受了解服饰色彩配置的方法及技巧,进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服饰色彩的搭配方法及技巧。[3]另一方面,在服装设计造型上,采取实物二重改造法。实物二重改造指的是对服装成品实物进行改造,实现二次深化设计。主张在成品服装造型上添加全新的原始设计,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二次设计。例如,针对前衣片的造型,由一片剪裁分割成多片式,衣襟由原来的方形改成圆形,或者添加装饰线等。通过此类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在服装设计方面的创新思维,从而为服装设计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2.2 面料方面的教学方法

在服装设计课教学中,针对面料方面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服装面料实物混搭法。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合理选取面料是最为关键的。为了深入了解面料的特性,便有必要实施实物法教学策略。学生收集到诸多面料之后,教师需指导学生了解面料的性能,如面料的硬度、悬垂感以及纱线等。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充分掌握面料的特性,可采取燃烧、刀刮以及抽丝等方法。在进一步针对原本的服装面料进行改换及贴补设计的条件下,能够使设计效果得到有效优化及增强。例如,将已经穿旧了的牛仔裤的一些裤片剪掉,然后使用皮革面料代之,以此练习面料混搭,如此便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面料的设计美。[4]在多种材质的服饰上,可使用服装面料实物混搭法,从而使二次设计得到有效优化。

2.3 工艺方面的教学方法

基于服装设计过程,工艺方面采取的教学方法即实物体现法。于设计方案确立前期,需指导学生进行打板练习,并学会选取材料,直到实体工艺制作完成1∶1的服装成型实物为止。基于大作业课题过程中,需对服装类型、成本价格进行限制,将1个3套小系列完成之后,将正常1∶1的成本价格换算出来,如面料、敷料以及耗时等。[5]当学生完成实物设计之后,能够让学生掌握服装从设计到成品的整个制作程序,并对服装的成本、定价以及利润等均有一定的掌握。从整体角度而言,工艺实物体现法的应用能够使服装结构的打板设计及工艺设计更加优化,进一步使设计成衣化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3 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中,服装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以往的服装设计教学课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为了使服装设计课程设计显得更加合理、规范,有必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理论+实践”的教学思想。一方面,需明确服装工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需注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包括在设计方面的色彩实物搭配法、服装造型方面的二重改造法、服装面料方面的实物混搭法以及在工艺方面的实物体现法等。总而言之,在明确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规范科学地应用各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能够为服装设计课的优化及完善奠定有效基础,进一步为促进服装工艺技术专业的进步及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范滢,占必传.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研究[J].职教通讯,2011(24):60-64.

[2] 冯志梅.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8):157-160.

[3] 王京菊,唐怡.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159-160.

[4] 范滢.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4):87-88.

中职服装工艺课的教改探究 篇4

一、对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最近教育部要求各地在中职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 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服装专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我国服装业的发展需求和服装专业发展方向, 教育部对中职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也相应地调整为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熟悉国内服装市场、具备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将理论与技术有机融合的现代服装专业人才。这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中职服装专业以培养工厂一线工人为目标的单一培养方向, 逐渐向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 适应市场能力的市场营销人员, 甚至是自主创业或者是回到家乡服务一方百姓的服装项目带头人的目标转变。而作为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师, 必须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 在日常教学中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二、对工艺教材进行优化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 是课程教学的资源保证。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现行的服装工艺教材十几年不变, 早已经落后于现在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要求, 教材中有很多服装款式、制作方法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与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更新。我们的做法是经常邀请企业专家来校与专业教师座谈或派服装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搜集资料, 共同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 研讨教材, 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自编了服装工艺校本教材, 将现行教材的不适时、不实用的内容进行修订。我们在编写讲义时, 将教学与企业用工相结合, 采取模块式教学内容, 按照服装的款式与难易程度共分为基础训练、零部件训练和成衣训练三大模块, 去掉了原来书中的中老年服装、中山装等过时的服装款式, 重点增加了女装部分的款式讲解, 并将原型裁剪与立体裁剪相结合的制作方法写到了讲义里。但是对于像中山装以及中式罩衫等传统的服装款式, 可以将它比较重要的地方 (如中山装袋盖、贴袋的缝制工艺等) , 放在零部件制作这个单元单独进行讲解, 既节省时间, 又使学生全面地学习了各种款式的专业技术知识。

三、对实习基地强化建设

目前, 中职服装实习基地一般有工艺室、专用设备室、裁剪室等, 这些实训室直接为学生操作技能服务。而目前服装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设备层出不穷, 因此, 加强服装实习基地的建设意义重大。经过实践探索和教学总结, 笔者认为现代服装工艺课教学场地和实训配备要考虑更新、齐备、充足三方面的要求。更新, 就是瞄准当前生产领域中的新技术、新装备, 尽量高标准地配置实训室设备, 做到立意新, 起点高, 根据社会进步与发展, 根据生产单位技术、工艺、设备的发展变化, 不断对实习基地设备配置进行调整与更新;齐备, 就是实训设备尽量齐全, 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训练系统, 如一个齐全的服装工艺实训室, 不仅应有电脑缝纫机和先进的专机, 同时也应有普通缝纫机, 用于学生的基础训练;充足, 就是基本设备数量要充足, 要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训练设备, 保证足够的实训时间。装备先进、设施齐全的校内实习基地可以满足实习教学的需要, 强化技能训练,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同时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对教学方法大胆改革

(1) 以点带面、层层深入的教学法。服装工艺的流程应尽可能糅合现代科技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提升服装工艺课程的趣味性。而传统的服装工艺流程往往是先进行零部件的制作, 然后将这些部件根据工艺的大体流程组合起来便成为一件成衣。为此, 笔者在已有的工艺流程上做了一些细致的改革, 例如在制作每一款服装之前, 我都要求学生提前准备一款与将要制作的款式相同的旧的服装。在制作这一款式时, 我要求学生先拆衣, 在拆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此款式的结构特点和一些工艺要求, 然后再分组进行讲解。这一小小的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学生们都说拆衣的过程让他们了解了这一款式的工艺特点, 并对此款式的制作流程也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些行之有效的人性化的教学改革, 往往能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突破传统、揉入现代的教学法。服装工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它是服装结构制图的延伸与发展, 是保证服装平面裁片得以立体组合的科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 服装款式工艺制作的教学一般采用按服装工艺制作分步的分解图示的挂图, 结合老师的实际操作等形式, 深入浅出地教授每一节课。而现代的教学需要将这种传统教学法更具科学化、人性化。对于实践课程, 教学的主题是通过参加具体的社会实践, 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中,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 提升他们的公共精神, 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教学的核心是在参与中学习。我们采用“范型———参与”教学模式。教师选择一定范型进行讲评, 启发学生实践参与的积极性。学生重在参与, 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 通过示范、模仿、指导、评价, 着重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增强自我负责、勇于实践的能力和热爱公益事业、献身公益活动的公共精神。

(3) 横向联系、触类旁通的教学法。在讲授服装零部件、衬衫、裙子、裤子等的制作时, 如果只是从工艺角度让学生去理解与看待制作方法, 就比较生硬和空洞, 不易理解。应进一步将所学知识面拓宽和延续, 涵盖各相关课程与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尽可能深化各知识点, 使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 强调知识系统化。如在服装工艺课程中, 不能只是就服装谈工艺, 而是要明确服装塑形与人体工程学的密切联系, 人体结构与服装各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 考虑到动态穿着与静态展示的区别等等。又如在服装工艺课中, 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完成作业, 指导学生制作中充分利用材料的特点, 并对材料的局限性有所了解。材料是服装成型的载体, 服装材料学的教学多从面料传统的组织结构出发, 介绍其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能等常识, 学生对材料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和认识。

五、对教师能力不断提升

一方面, 各门课程的教师之间应定期组织交流。在教学中, 因每门课程相对独立, 教师只能考察学生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状况, 对其他课程的情况所知甚少。专业课教师之间的课下交流以前也未形成固定制度, 在这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对学生的全面了解, 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各门课程教师之间的定期交流研讨, 重点交流研讨课程的内容的合理性、实施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等, 特别是要加强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 避免重复, 形成一种有效的交接机制。另一方面, 服装工艺教师应定期深入企业人交流。专业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就必须面向企业, 到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去, 接触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实际, 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 熟悉企业相关岗位 (工种) 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 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 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发展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总之, 顺应我国服装业的发展趋势, 改革服装工艺课的教学已是势在必行。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 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服装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方法, 使教育更人性化、合理化与科学化,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服装专业人才。

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方法 篇5

一班级工作总结

作为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来实施对班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健康全面发展。本着这个原则我做了如下己方面的工作:

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班级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再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他们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的振兴而奋发向上的思想。增强集体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形成一个遵守纪律、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有的放矢,按照德育的方法和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2.重视班委班风建设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组织一个成功的班级,班主任首先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队干部,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1)选拔培养班干部

在班干部的产生过程中,我采用了先民主后集中的办法,即先让学生进行投票选举,再由教师权衡,最后根据所选干部的气质、性格类型以及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工,优化班委会组合。实践证明,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经过班主任的优化组合而产生的班委会,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具有较强的战斗力。班主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我常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而切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并对班委会的工作进行经常检查,而切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己放手不管。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3.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4.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课业学习,而且要引导他们开展有益的科技和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良好习惯,增加社会知识,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增长实际才干。

在班级工作中尽管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我再做班主任,一定总结经验教训,使班级管理工作做的更加出色。

二教学工作总结

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上的要求,把大纲作为自己教学的准绳,严格按照大纲上的要求进行教学工作。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素质教学充分地体现在课堂之上。把每一个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上,使课堂成为他们尽情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他们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自信;找到自己的兴趣;学到自己的知识。

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我精心地进行备课,认真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注重每一个教学重点的理解教学。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阅读和教学有关的书籍,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的中难点,有针对性地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还经常向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与他们共同讨论教材,共同研究教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在讲一节课前我要精心地进行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经过看完课件后有助于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他们在愉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中,我更加注重辅导,因为学生在数学方面还比较薄弱。利用课上时间讲授新的知识,自习课进行练习,课下就进行个别的辅导学习。经过努力,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职业中专服装设计课的教学研究 篇6

众所周知,服装美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集政治、文学、自然、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美学、心理学、商品学、市场学、美术史和服装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服装美术设计的原理,从而提高设计水平。然而,目前我国的学科教育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分工比较细,结果往往造成学生死盯着一门学科而去学习,却不能举一反三,运用其他学科的原理来帮助理解。尤其碰到疑难杂症时,或囫囵吞枣,或似是而非地生搬硬套。这时教师就犹如一个迷宫的导航员,可以启发手足无措的学生进行横向思维。众所周知,知识之间是相通的。一个合格的服装设计人才,必须从广博的文化知识中吸取营养,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我们职业高中的服装设计课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创作设计,并能熟悉裁剪制作等生产工艺,理论联系实际的新一代设计人员。

职业中专的设计课根据专业特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基础课教学,包括素描基础知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图案构成等等;第二是专业课教学,其中包括服装人体结构知识、款式构成、服装画技法、服装面料的再造等知识。我认为只有合理的安排好它们的关系,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如何才能处理好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呢?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础课教学方面

上好基础课的关键要做到有重点,有选择,使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如在上服装美术课时,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让学生画素描写生,过多的写生练习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画人体速写练习,以线描和短时间作业为主,注意人体结构和服装人体模特基本姿势的研究,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为主要目标。

我认为还有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那就是临摹法。服装设计专业打好美术基础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把自己设计的款式表现出来。而临摹法就是指对别人的优秀作品,经过自己仔细观查,理解并探索其技法要领和表现规律,然后按照原作品做模仿,力求精确逼真的照原样画出来,再现原作的艺术风格和形神效果。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很快的就能悟道其中的精髓,掌握绘画的要领。又如,在上人体构成时,应着重讲解人体的比例和各体面动态姿势的画法,少讲骨骼结构和解剖結构。因为与服装的关系主要是人体比例与形体动态造形的关系,内在的人体小骨骼在人体表面是不起作用的,因而没有必要让学生死记硬背。

在上色彩构成时,应主要讲授服饰色彩的构成和运用。少讲或不讲写生色彩,因为在服装设计配色中应用不到。要想上好基础课还应该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①要能准确地画出人体的基本比例,熟悉人体的结构,这将有助于提高对人体形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②学会区别表现男、女、老、幼的差别所在,这是学习服装美术造型艺术中的基本技能之一;③要努力的学好服装面料的表现技法,对衣纹的处理,各中面料质感的表现,色彩的描绘处理等是服装美术设计的生命。

二、专业课教学方面

上设计课时,最好从服装美学入手,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服装设计的规律性。多讲形式,讲技巧,讲多种风格。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在进行设计的体力和脑力方面训练时可破课时界限,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在一起讨论设计心得,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上教师应遵循启发——讲授——辅导——讲授的原则,学生在开始设计时就应培养在人物形象上搞设计,这样有利于观察服装与人体整体的关系,避免一些盲目的设计练习。

讲专业课不能死抱书本不放,应该开阔视野,从各种艺术中吸收营养,从实际出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专业课中的术语、概念,要求学生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可根据具体情况举一些事例,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上图案课时,具象纹样的来源是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启发而来的,继而用到服装造型中,象马蹄袖,蝙蝠衫等。接下来就可以做这样的练习:“设计一款具有仿生学因素的服装,要求用最简洁的款式,最恰当的颜色,最适合表现的人体造型来完成你的设计。让学生学会用高度概括、简练、夸张及抽象的线条造型,从自然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上好专业课也应使学生掌握以下几点:①有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具有超前的设计意识,能够在传统上推陈出新,使民族服装与世界流行趋势接轨;②掌握正确的构思原理、构思方法和构思程序,能够把服装的实用性、经济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统一起来;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能够娴熟地掌握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服装的各种加工手段,工艺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时融会贯通。

技术院校服装工艺教学探索 篇7

关键词:高等技术院校 服装工艺 具体教学

高等技术院校是中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一般理解为高等职业教育,具体为高等技能教育。也有人以为“高等”一词意指高等教育,是理论性教育。比如以往的中等教育以培养中、初级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这类学校的毕业生一般在企业从事操作工,而高等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的是工程师类的技师,也就是既具有理论水平又具有动手研究能力(理论水平介于本科与专科之间,相当于本科;技能水平相当于企业的工程师水平)的人才。

创建“强化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线的人才培养工程,以新的教学模式保证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技术院校服装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打破封闭式教育方式,以超前的意识转变教育思想,客观决策,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是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和敏锐创造性思维的优秀服装专业人才的必经之路。

一、服装工艺教学现状

服装结构、工艺是服装专业的基础学科,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干课程之一。结构在服装制作过程中具有承接理论设计款式与工艺实践操作的重要作用,工艺在结构设计中具有检验延伸结构设计的作用,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部分技术院校的教学体系基本上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训练,只能生搬硬套,当出现新款式时就手足无措。这种模式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直观性教学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不能应对款式变化的情况,因此在教师还要充分强调“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二、服装花卉图案的工艺

服装专业的学生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服装是一种文化品位的浓缩,更是一种文化形态,具有丰富的再现性和灵活的表现性。

花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它很容易和其他装饰元素结合使用,如动物、抽象图案等。花卉图案的适应性还表现在适用对象的广度上,无论休闲装还是运动装,在不同年龄层次的服装中也都可被运用。如团花图案传统、古朴,唐装中常用;具有现代感的抽象变形的花卉图案,则多被用于现代休闲装、运动装。

从四川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花卉图案应用广泛,古时候的人们从生活中吸取经验,从取材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兼顾花卉图案的美感与内涵。多不胜举的种类,纷繁的花纹图案,有的体现当时场景良好的喜庆氛围,有的平面化的线形图案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情趣,并形成了东方文化魅力。

从商业角度、社会层面看,多层面的复合结构是裙装图案最显著的特点。图案在裙装外在造型形式上的反映是纹样及色彩等,裙装图案这个依附载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的客观具体存在,可以实现实用功能和审美意念的统一,传达物化于其中的人的审美观念、精神追求、思想情感、传统等。作为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连接纽带,创作源泉就是花卉图案,花卉图案在未来社会将在服装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本土设计师积极将古人创作图案融入到当代生活中,将传统花卉图案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充分体现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使现代设计更具有传统特色。但是,现代设计师要避免简单地复制传统图案,要对传统图案的内容再创新。因为在每个历史时期存在是有其特殊性,也许那一历史时期传统图案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而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品位会有所变化。

三、小结

因此,从民族文化的传承到现代文化的发展创新,每个历史时期传统图案的再创新,都要结合当时社会的状况以及社会给予人们的审美需求。花卉图案符合以上的要求,将在现代裙装设计中发挥巨大的现实作用,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推动市场经济的繁荣。结合花卉图案进行服装工艺教学,可以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教课程改革要点与课程模式[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0(3).

[2]景淑静.时装画技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上一篇:引领式下一篇:自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