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格式化技术

2024-05-05

数据格式化技术(精选十篇)

数据格式化技术 篇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大浏览器产商对WEBGL技术规范支持,在WEB浏览器上就可以实现三维场景交互,电力GIS系统也从传统的三维地图也从传统的C/S模式逐步变成B/S模式,本文针对WEBGL技术规范、电力GIS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场景数据格式,该格式有以下特点:

(1)对WEB环境友好,传输方便、可在浏览器端快速解码、可按需请求资源;

(2)可扩展,可持续扩展,以便支持新的数据类型;

(3)支持多图层;

(4)遵循REST API规范;

(5)LOD。

1 数据文件包含内容

该格式的一份完整的数据包含了:元数据、图层、矢量瓦片、地图要素、符号等内容以下为信息内容。

(1)该格式的场景数据包含的元数据通过Meta Info类来实现,该类型包含属性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属性可以获取初步获得该文件包含的场景数据信息,版本号标识当前格式的版本,layers属性为包含的图层ID号数组,通过该值可以进一步获取对应图层的信息。

(2)场景包含的图层通过Layer类来实现,包含以下属性如表2所示。

通过以上属性可以获得图层的基本信息,其中最大、最小比例尺信息用来控制图层的展示的比例尺范围,xmin、ymin、xmax、ymax描述了图层在场景中的矩形边界,CRS表示边界坐标采用的坐标系,Tile Size表示图层瓦片的大小,为一个正方形区域,单位为像素,DPI表示分辨率。栅格瓦片是在地图中最常用的一种瓦片格式,通过切换层级加载不同的瓦片来实现LOD,而本文中描述的数据格式使用矢量瓦片,矢量瓦片具有这样的特点,地图缩放时在客户端实时绘制,不会随地图的缩放而失真,在不同比例尺下都可以使用同一张瓦片。因此本文描述的数据格式图层只有一个层级,结合上述的图层的属性可以计算出各个瓦片的行、列号。瓦片通过以Tile类来实现。

(3)Tile类包含信息如表3所示。

瓦片在本文中描述的数据格式中的主要作用是快速获取当前地图所需要绘制的要素集合。根据当前地图边界信息调用WFS服务获取要素的一个缺点是,服务器端需要动态的生成要素集合。而矢量瓦片由于确定了边界可以实现预生成、缓存,从而大幅度降低对服务器的性能要求。

(4)要素通过Feature类来实现,包含信息如表4所示。

Properties属性值为键值对表,包含了要素的一系列信息,lod属性描述了要素在不同比例尺下绘制时需要的信息。详情见LOD类的设计,geometry属性描述要素的地理空间信息。

(5)LOD类包含的信息如表5所示。

LOD技术在地图绘制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LOD切换分两种,一种是在不同比例尺下绘制不同的要素,如CITYGML格式将要素进行了划分,要素之间存在父子关系。另外一种是对同一要素使用高低模来绘制,本文采用后一种模式。前一种方式也可以通过控制不同图层的比例尺范围来实现。同一个要素可以根据上述的LOD列表,在不同比例尺范围下使用不同的模型来绘制。

(6)绘制要素需要的符号通过Symbol类来实现,该类包含信息如表6所示。

(7)符号需要的材质资源、材质对应的参数由Group类实现,该类型包含信息如表7表示。

三维场景中需要的数据类型多种多样,为了具有高扩展性符号通过接口来描述,符号数据通过Javascript函数统一获取。在WEB浏览器端只要实现了对应的接口便可以支持新的数据类型。在电力GIS系统中,要素的几何类型主要分为点和线两种,杆塔、断路器、变电站等设备的位置信息通过中心点所在的经纬度、高程来描述。架空线、电力电缆、电器连接线的位置信息通过折线坐标来描述,绘制地图所需的符号,对于不同的要素类型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1)直接模式:通过直接存储顶点的坐标,这个方式适合复杂要素,如杆塔、开关等,数据可以通过建模软件制作的模型转换生成。

(2)间接模式:通过公式描述如贝塞尔曲线可以使用公式,引用此类型符号的要素通过调用函数,从而间接动态生成顶点数据,这个方法适合顶点坐标规律性比较强的要素,比如架空线,可以根据其物理特性、环境因素生成顶点信息,两种模式都可以使用上述的接口。

以上各类的关系如图1所示。

2 数据的访问方法和返回格式

数据全部通过REST API获取,设定以下访问方式:path/root,path为URL路径,以下相同。

(1)path/root/metainfo/获得场景数据的元数据按以JSON的格式返回格式如下,

(2)path/root/layer/0....n,通过上一步可以获得场景包含的所有图层ID,通过该节点则可以访问对应ID的图层信息,图层信息按JSON格式返回,格式如下,

(3)path/root/layer/n/row/col/通过上一个节点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请求所需要的切片,其中n表示层级,row为行号,col列号为非负整数,以Google开源的protobuf的数据格式进行编码,该格式的特点是基于二进制,比传统的XML表示同样一段内容要短小得多,效率比XML和JSON都高。由于protobuf文件格式可读性差,因此以下以等价的JOSN格式说明,

(4)path/root/symbol/0....n通过上一步的节点可以获得切片内部包含的要素,进而可以获得绘制要素需要的符号资源,其中n为符号ID非负整数,返回Javascript脚本文件,该文件包含以下格式的函数,

参考文献

[1]聂晓旭,于凤芹,钦道理.基于Protobuf的数据传输协议[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24(8).

[2]王金峰,姚国清.三维模型文件中的OBJ格式在Open GL中的输入与处理[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4).

数据格式化技术 篇2

卫星软格式化同步器与资源卫星1号02星CCD数据移动窗相关技术研究

处理速度一直是软件帧同步的瓶颈所在,通过引入KMP和Rabin-Karp算法,寻找到一种高效的帧同步处理算法,提高了处理速度,最终设计完成了通用的卫星软件帧同步器,并进行了相关验证测试和分析,给出了分析比较结果.在分析中巴资源卫星1号02星数据格式的基础上,利用所设计的软件帧同步器和DirectX显示技术,实现了一套针对资源卫星双通道CCD传感器的`全软件移动窗显示系统,并对该卫星数据的图像交叠等现象作了相应处理.这套软件帧同步器和移动窗显示系统可以作为开发卫星接收记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 者:曹宇 杨仁忠 CAO Yu YANG Renzhong  作者单位:曹宇,CAO Yu(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杨仁忠,YANG Renzhong(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刊 名:空间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 年,卷(期):2005 25(4) 分类号:V557 关键词:帧同步   移动窗   资源卫星   CCD  

数据格式化技术 篇3

近期西部数据推出了EARS系列桌面硬盘,除了缓存容量升级到64MB之外,更支持高级格式化功能,支持每扇区4KB字节(目前主流硬盘的每扇区容量为512字节),可以优化硬盘,最大限度地利用全新操作系统的功能,并且提升存储媒体的格式化效率,从而实现更大的硬盘容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高级格式化功能仅针对Windows Vista或者Windows7操作系统,如果需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使用,西部数据则提供了专门的wD Align分区校准工具软件。不过在数据转换过程中,请注意备份重要数据,以免造成数据丢失的“杯具”。

笔者在过年前购买了一个WDl5EARS,在windows XP下使用正常,不过为了更充分地利用磁盘空间,去西部数据官方网站下载了工具软件,按部就班进行高级格式化和数据转换。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分区不大,数据也不多,很快完成了,接下来转换一个较大的分区,数据有300GB左右,转换速度大约2MB/s,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可是转换到60%多的时候,转换进程突然卡住了,读写速度为0,一直不动了。冷启动之后,发现硬盘数据丢失,低格之后,重新分区,硬盘倒是能正常使用了,不过数百GB的数据却无影无踪。因此,使用西部数据EARS系列硬盘,如果需要高级格式化,最好是使用Windows 7操作系统,如果在Windowsx吓使用WD Aulign软件进行格式化,一定注意重要数据的备份,最好重新分区高级格式化,一方面可以加快高级格式化速度,另一方面能够保证重要数据的安全。

数据格式化技术 篇4

1 CASS数据格式到Map GIS数据格式转换

在不同软件平台下转换数据, 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软件平台提供的软件开发包, 通过编程的手段来实现不同平台数据格式转换。在单位GIS开发人员稀缺的情况下, 也可以通过摸索不同软件平台的功能, 达到最优的数据格式转换。南方CASS在Auto CAD平台上搭建, 其数据格式为Auto CAD的DWG格式。Map GIS最新版本是Map GIS K9, 目前广泛使用的仍是Map GIS 6.x版本, Map GIS 6.x数据格式到Map GIS K9数据格式的相互转换转换由Map GIS K9自带工具完成。该研究将利用南方CASS与Map GIS 6.x软件自身功能, 实现DWG格式到Map GIS 6.x格式的转换。

利用CASS的另存功能将DWG格式转换为DXF (图形交换格式) 格式, 它是一种ASCII文本文件, 用户可方便地对它进行修改、编程, 达到从外部对图形进行编辑、修改的目的, Map GIS提供了对DXF直接转换功能。在CASS平台下, 图形都是带比例尺 (默认是1:1000) 信息进行显示, 但在数据文件中记录的是矢量真实坐标 (1:1) 信息, 而Map GIS数据记录坐标信息 (1:1) 与显示信息是一致的, 因此需要在转换前对CASS数据进行比例尺的缩放, 其缩放倍数为目标比例尺除以千分之一, 并将CASS图形挪动其原坐标乘以缩放倍数的相应坐标位置。CASS数据经过比例尺缩放之后, 将其导出为DXF格式。

Map GIS提供了文件转换功能, 可以直接转换DXF格式。它利用了Map GIS符号库里面的四个对照文件:arc_map.pnt (CASS的块与Map GIS的子图对照表) , arc_map.lin (CASS的线型与Map GIS线型对照表) , Cad_map.clr (Map GIS颜色与CASS颜色对照表) , cad_map.tab (Map GIS图层与CASS图层对照表) , 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 这四个对照表文件可以用记事本或写字板程序打开编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Map GIS子图编码与线型编码并不是Map GIS点状图元参数里的子图号和线状图元参数里的线型号。Map GIS中的编码表文件suvcode CE.CFG和Suvcode.cfg在数字测图系统下的符号库 (Suv Slib) 文件下面。启动Map GIS数字测图系统, 查看“工具”菜单下的“地物编码表”, 如图2所示, 在这里可以对Map GIS编码进行修改、添加和删除。

把Map GIS对照表文件和编码表文件放在目标符号库, 启动数字测图模块并修改编码表, 使Map GIS编码与图元参数匹配;同时根据编码修改arc_map.pnt和arc_map.lin, 使Map GIS文件中的子图和线型与原CASS文件中的图块和线型匹配;编辑Cad_map.clr和cad_map.tab, 使Map GIS中颜色和图层与原CASS文件中的颜色和图层匹配。使用编辑好Map GIS对照表和编码表的符号库, 启动Map GIS文件转换模块, 可以最大程度的把CASS数据格式文件转换成Map GIS数据格式文件, 大大减少了在Map GIS平台中的编辑工作。

2 应用示例

示例区有修测好的1:500比例尺CASS 7.0数据格式地形图 (图3) , 因地质工作需要将其转换成Map GIS 6.7数据格式。该示例中, 颜色对照表文件没有编辑, 图4是转换后的Map GIS图形。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转换前后图形基本保持一致, 如高程点和陡坎转后基本与标准国标点状和线状样式一致, 极大地减少了后期编辑工作量。

3 结语

虽然编辑Map GIS对照表和编码文件工作量比较大, 但是一旦编辑完成, 可以极大地减少日后重复性转换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使用Map GIS对照表转换虽然减少了图形图元参数编辑工作量, 但原CASS中大量的属性并没有转换过来, 对于GIS矢量数据格式要求来说, 这种纯图形图元参数转换并不完美, 仅对属性要求不高的转换比较方便, 同时, 这种转换过程并不可逆。Map GIS虽然也提供了ASCII明码文本格式, 但其明码格式并不含属性数据。要想真正图形图元参数无损和属性无损转换, 最好的方法还是利用Map GIS平台提供的开发包开发一键式转换工具。

摘要:不同的GIS软件平台条件下, 数据经常被转换。该研究从适用出发, 在不用编程条件下, 实现了南方CASS数据格式到Map GIS数据格式的最优转换, 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CASS,MapGIS,格式转换

参考文献

[1]MAPGIS系列软件丛书编委会.Map GIS地理信息系统使用手册数字制图篇[M].武汉:中地数码集团, 2006.

[2]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Map GIS地理信息系统使用手册数据管理篇[M].武汉:中地数码集团, 2007.

[3]MAPGIS系列软件丛书编委会.Map GIS二次开发培训教程 (C++版) [M].武汉:中地数码集团, 2007.

硬盘格式化了之前的数据能恢复吗 篇5

总有人说,贪方便是成不了大事的,至少,要做好一件事儿就必须要脚踏实地,当然,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大事儿,一般的小事儿也是适用的。就像我今天,为了贪图方便选了全选,竟没想到将自己的移动硬盘也选在了格式化的范围之内,这下好了,格式化的进程开始了,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来不及了。现在智能想着怎么才能找回丢失的文件。

一定要先搜索恢复软件。然后根据当前的情况进行按照。按照的方法大家可以到网上搜索。

不小心把硬盘格式化了怎么办把硬盘和电脑进行连接,连接的时候要看到有盘符提示才可以。然后再打开安装的软件,根据界面的提示你可以看到硬盘已经和电脑进行了连接。

在软件的界面我们选择硬盘这个按钮。然后点击下一步,便会跳到扫描窗口进行扫描。经过一会扫描后就可以看到已经扫描到的数据。这里要提醒大家扫描的时候不要中断哦。不然可能扫描完后的数据不完整。然后我们可以看到扫描得到的很多文件。

心电数据交换格式分析 篇6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临床上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在心脏疾病早期的无创检验和社区健康体检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

随着医学数字化系统的出现和发展,如医院信息系统(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等,近年来,心电网络系统建设飞速发展,人们对心电数据的存储、传输、共享和统计分析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工业标准,各ECG生产厂家在ECG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采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和软件平台,不利于ECG的数据交换、医疗会诊和档案保存。本文旨在对目前正在研究的ECG数据格式交换标准作一些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业界对ECG标准格式数据交换的重视。

1 ECG格式与数据交换

1.1 专用ECG数据格式

其中一类专用ECG数据格式是用于研究分析和诊断测试用的心电数据格式。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心律失常的数据库MIT-BIH,美国心脏学会的AHA数据库和欧共体的CSE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中的心电数据都有明确定义的数据格式。有的需要收费购买,MIT-BIH数据库则可免费下载公开使用。ECG测量和诊断相关标准则要求ECG机满足其中一些数据库的测试要求。这类心电数据格式一般只用于特定的标准心电数据库。

另一类专用ECG数据格式则是各厂家ECG和心电分析系统自定义的数据格式。这类数据一般不对外公开,仅在厂家设备内部使用,显然不利于心电信息交换和共享使用。如果需要实现心电信息交换,则需提供专门的数据定义接口或读取数据插件。

1.2 通用ECG数据格式

1.2.1 静态文件

最简单原始的ECG数据交换是采用静态文件。即将ECG机的诊断报告按照纸质打印报告的格式重定向输出到标准格式的静态文件。比如图像文件(包括无压缩的位图BMP文件或压缩的JPG、PNG等图像文件、增强元文件EMF等)或PDF(Portable Document File)文件。静态文件提供了ECG诊断报告文件共享和专家会诊的基本手段。但是,由于静态图像没有ECG数据的原始信息,不便于诊断编辑,占用存贮空间大,只作浏览、打印之用。此外,静态图像文件可以转换为DICOM格式影像文件,纳入PACS系统统一管理。

1.2.2 ECG数据格式输出标准[1,2]

从1989年起,为了利于ECG资料在不同厂商的心电设备间可相互进行数据交换,欧洲标准化委员会(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CEN)为了统一ECG输出,制订了ECG数据格式输出标准(Standard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for Computer-Assisted Electrocardiography,SCP-ECG)标准格式[1]。然而,由于SCP的标准规范的不够严谨,造成了厂商开发出各自专属的档案格式和版本,所开发出来的SCP-ECG并不兼容,也因此并没有改善太多的ECG在信息交换上的问题。

SCP-ECG标准包含了数据结构部分和通信部分。数据结构部分定义了数据组织和存放的格式。SCP-ECG文件以二进制格式存储。通信部分包含两方面:查询通信和低层传输协议。其中,查询通信部分定义了在应用层上可用于传输的消息类型。低层传输协议部分定义了用于本地连接和远程连接的设备要求,以及用于确保通信中数据和链路完整性的方法。

SCP-ECG定义的通信部分,以使得数字心电图机和ECG管理系统或其他计算机系统之间通过网络实现通信。SCP-ECG使用RS-232接口进行通信连接。

因为SCP-ECG本身档案格式设计上是二进制文件(binary file),所以即使SCP-ECG档案已公开,当研究人员或是医生需要数据作分析研究时,仍需要经过转换处理才能使用,这并不符合信息处理上的快速与便利性,这就是SCP-ECG档案格式仍然存在的先天性缺点,这同样也导致了日后在心电图的数字化与交流上产生了许多的不方便,使得之前所规范的标准无法达到当初所预期的效果。

1.2.3 MFER[3,4]。

MFER是日本IS&C提出的一种医学波形格式编码规则,用于描述常见医学波形信息。不同于SCP-ECG等标准应用多个复杂结构对各部分信息进行记录的设计理念,MFER标准采用同一种基本结构实现对所有信息的记录。目前,支持MFER格式的心电图机尚为数不多。

1.2.4 ECG数字影像和通信标准[5,6]

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即数字影像和通信标准。在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和PACS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医疗设备生产厂商的不同,造成与各种设备有关的医学图像存储格式、传输方式千差万别,使得医学影像及其相关信息在不同系统、不同应用之间的交换受到严重阻碍。为此,美国放射学会(ACR)和全美电子厂商联合会(NEMA)认识到急需建立一种标准,以规范医学影像及其相关信息的交换,DICOM标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该标准是在参考了其他相关国际标准(CNET251、JIRA、IEEE、HL7、ANSI等)的基础上,联合推出的医学数字图像存储与通信标准,目前已发布到DICOM标准3.0,成为医学影像信息学领域的国际通用标准。

DICOM标准中涵盖了医学数字图像的采集、归档、通信、显示及查询等几乎所有信息交换的协议;以开放互联的架构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定义了一套包含各种类型的医学诊断图像及其相关的分析、报告等信息的对象集;定义了用于信息传递、交换的服务类与命令集以及消息的标准响应;详述了唯一标识各类信息对象的技术;提供了应用干网络环境(OSI或TCP/IP)的服务支持;结构化地定义了制造厂商的兼容性声明(Conformance Statement)。

DICOM标准的推出与实现,大大简化了医学影像信息交换的实现,推动了远程放射学系统、PACS的研究与发展,并且由于DICOM的开放性与互联性,使得与其他医学应用系统(HIS、RIS等)的集成成为可能。

早期的DICOM协议并不提供对ECG的支持,是一组医疗影像数据数字交换、查看和档案保存的标准,广泛用于医院内影像采集系统(如X光机、超声、CT、MRI和核医学等)、影像档案系统、影像工作站之间的数据交换,见图1。现在,广泛使用的DICOM标准也包括了诊断用ECG波形的标准规则,见图2。但长期以来,市场上的ECG机产品都不支持DICOM波形标准。直到2006年,才有ECG厂商宣称其设备采用了DICOM标准,ECG接口可以直接接入DICOM影像服务器。由于大多数医院都有DICOM影像服务器,因此,任何储存的DICOM-ECG都可从医院DICOM服务器共享和检索,遵从DICOM标准的心电设备就可以纳入PACS系统的统一管理并与HIS系统相联。DICOM标准不仅指定了波形数据和检查报告的格式,而且规定了设备间的通信连接。

1.2.5 ECG可扩展标准语言[7,8,9,10,11,12,13,14]

全球信息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WWC)为了能在网络上更方便地交换信息及易于开发应用程序,于1996年提出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并于1998年定义XML1.0版规格。

XML是Internet环境中跨平台的,是一种简单的数据存储语言,采用文本信息存储数据,比二进制数据要占用更多的空间,但XML极其简单,易于掌握和使用,使其易于在任何应用程序中读写数据,这使XML很快成为数据交换的唯一公共语言。XML与数据库不同,数据库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例如:数据索引、排序、查找、相关一致性等,XML仅仅是展示数据。

健康信息交换第七层协议协会(Health Level Seven,HL7)标准已成为一个在医疗信息系统及医疗信息交换的国际性标准。近年来由于XML的发展,HL7的文法、语意及其定义标签也开始藉由XML的架构来描述,以增加HL7标准的定义能力、资料交换性与流通性。有关心脏电生理信号部分,制订于HL7 Version 3 Standard第九章Health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Domains。

FDA制定ECG的XML资料储存格式,目的是为了能让ECG的信息交换有一个标准。符合FDA XML格式输出的ECG采用可伸缩矢量图形(Scalable Vector Graphics,SVG)显示波形。SVG是针对Web上大量矢量图提供的图像内容管理机制,包括图像内容查询、定制和使用图像等功能。SVG内嵌在XML档案中,只要安装了免费的SVG-VIEWER(如Adobe的SVG Viewer),就可直接用IE浏览器以图文混合形式呈现XML-ECG档案内容。由于SVG采用向量方式绘图,使用者可不失真地放大局部图形,做进一步的检查与研究。

2 分析讨论

静态文件仅提供了ECG报告共享一个最低要求的基本方式。

由于SCP-ECG标准制定较早,尽管该标准包含了ECG数据格式标准和通信规范,但它所提供的二进制格式文件在研究和分析时仍需要解析,由于协议规范的不严谨导致兼容性较差,所提供通信协议也仅保证在设备间共享数据,接入到HIS系统中也需要额外的研究开发工作。MFER格式也仅在日韩等国家应用。

由于PACS系统对DICOM标准的支持和DICOM对ECG波形文件的支持,符合DICOM标准的ECG波形文件可以无缝接入PACS系统进而与医院HIS系统相联。HL7研究组于2004年发布的应用于心电信息交流领域的数据标准HL7-aECG(注解ECG),也有望成为心电信息交流领域的统一标准。但它仅是提供了一种符合FDA XML和HL7的ECG数据格式,本身并不包含网络协议,借助浏览器和SVG插件支持可以实现ECG网络共享。根据不同的要求,笔者认为,这两种格式标准的ECG应是将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摘要:心电图是诊断心脏疾病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一般来说,心电图的检查结果输出有两种:纸质报告和计算机存储的数字化文件。纸质报告不能满足信息交换管理和进一步分析的需要。而数字化的心电图输出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才能实现信息共享。本文就目前存在的ECG数据格式相关问题和标准及其应用进行了总结探讨。

PQDIF数据格式快速检测 篇7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电子类高科技产品运用于生产生活中, 这就对电网的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大量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工业设备和家用电器致使电网的电能质量逐渐恶化。例如大量变频“整流器”电弧炉等非线性负载的接入使得电网中的谐波污染情况日趋严重;大容量轧钢机等冲击性负载的接入造成电网的暂态干扰增大, 电压闪变现象时常发生等。这些都对电网的电能质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构建一个高效、完善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势在必行。而随之国家提出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 我国各省市已陆续建立了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数据来源于监测终端, 而PQDIF标准规范作为监测终端和电能质量分析系统间的数据传输协议解决了不同监测系统间的数据共享问题。但是各监测终端厂家在实现PQDIF规范时还是会存在通道标签集或是序列标签集定义不统一的问题, 此外由于各地方电网公司根据自身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需要可能会对PQDIF中的标签集进行扩展或是定义上的修改, 这也就使得电网公司在采购电能质量监测终端需根据自身所需的PQDIF标准规约进行筛选, 以避免所采购的电能质量监测终端不能很好满足电能质量分析系统所需数据源的需求。

本文着重论述了对电能质量监测终端的PQDIF数据格式的检测方法, 通过对PQDIF数据格式的快速检测筛选出满足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测终端。

PQDIF数据格式简介

为了规范电能质量分析系统的数据交换格式,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标准委员会制定了IEEE P1159.3标准, 提出了电能质量数据交换格式 (Power Quality Data Interchange Format, PQDIF) 。它完全独立于具体监测终端的软、硬件, 可以较好地解决多数据源数据的兼容问题, 还可以实现电能质量物理属性的多角度观察功能, 满足了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的发展需要, 因此被作为电能质量监测网通用数据交换格式。

PQDIF是一种特殊的二进制平面文件, 由各记录链接而成, PQDIF具有两层结构:物理层和逻辑层。物理层描述文件的物理结构, 而不管实际存储的内容如何;逻辑层则利用物理层已定义好的结构, 指定元素的标识符, 分层分级描述所要记录的内容。

PQDIF标准规范

在IEEE P1159.3中定义的PQDIF国际化标准数据结构, 是专门为电能质量数据传输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定义。包括电压、电流、闪变、不平衡度、谐波功率、波形等一系列的数据通道定义, 通过对这些数据抽取, 封装成标准的PQDIF格式数据交换文件。IEEE P1159.3标准通过三种标签 (如表1所示) 定义组合来确定各逻辑通道对应的电能质量指标类型。

如表1中所举例的对应各标签值分别为ID_PHASE_AN、ID_QT_VALUELOG和ID_QM_VOLTAGE, 即可确定此通道为稳态A相电压有效值。

IEEE P1159.3标准对绝大多数电能质量指标的通道标签做了定义, 但由于该标准定义较早, 而随着监测终端技术和电能质量的发展, 只凭借IEEE P1159.3标准中定义的电能质量指标已很难完全满足各电网公司对电能质量监测分析的需求。因此当前各电网公司往往会根据自身需求对IEEE P1159.3标准中定义的电能质量指标进行扩展。此外IEEE P1159.3标准中对一些电能指标的标签定义存在多种定义, 如谐波可用ID_QC_SPE CTRA (谐波频谱) 定义, 也可用ID_QC_SPECTRA_HGROUP (谐波组) 定义。以上种种造成了当前监测终端厂家对同一通道的标签定义不统一或者是各监测终端厂家所采集的电能质量通道指标不统一, 这也就使得可能某一监测终端厂家适应某一电网公司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需求却无法满足其他电网公司的需求。

数据源记录和观测记录

数据源记录

数据源记录根据逻辑结构可划分为数据源定义、通道定义和序列定义三个层次。文献已对数据源记录的逻辑结构图做了详细介绍。

数据源定义包含了具体某台监测设备的型号、厂商信息以及设备信息等。通道定义包括通道名称、相别、何种质量类型 (波形、趋势等) 及其它的名称信息。序列定义包括测量量 (电流、电压、功率等) 、单位量 (伏、安培) 、特征量 (瞬时、尖峰、有效值等) 、序列值类型 (最小、最大、平均等) 等信息。PQDIF的检测主要是针对通道定义和序列定义的检测。

观测记录

观测记录用于记录监测数值, 根据逻辑结构可分为观测值定义、通道历程和序列历程。观测值定义用于记录观测记录的基本信息, 包括创建时间、监测起始时间、触发方式等。文献已对观测记录的逻辑结构图做了详细介绍。

数据源记录和观测记录之间通过观测记录的通道例程中的通道定义索引 (tag Channel Defn Idx) 来进行链接的。观测记录通道例程 (tag Channel Instances) 中各通道实例 (tag One Channel Inst) 通过通道定义索引 (tag Channel Defn Idx) 可在数据源记录的通道定义 (tag Channel Defns) 的相应位置中找到相对应通道属性的定义 (tag One Channel Defn) , 从而将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了。数据源记录与观测记录之间的关系, 如图1所示。数据源记录与观测记录的内部结构彼此并行, 操作过程中相互链接为隐性链接。

PQDIF检测

PQDIF数据格式检测

监测终端采集的电能质量数据分为稳态数据和事件数据;正常情况终端会把采集的稳态数据定时打包成PQDIF文件送至基础数据服务器, 而监测点一旦发生事件, 终端将采集的事件数据及时打包成PQDIF文件送至基础数据服务器。稳态数据和事件数据所需的通道指标不完全相同, 因此再对这两种类型的PQDIF文件数据格式检测时需要做相应的区分, 通过解析观测记录获得tag Trigger Method ID的标签值可区分PQDIF文件存储的是稳态数据还是事件数据, tag Trigger Method ID的值为“ID_TRIGGER_METH_PERIODIC”表示稳态数据, 值为“ID_TRIGGER_METH_CHANNEL”表示事件数据。

PQDIF数据格式检测主要是针对PQDIF文件中的通道定义和序列定义进行检测, 而通道定义和序列定义存储于数据源记录中;因此对PQDIF文件进行检测首先需要解析PQDIF文件的数据源记录。通过解析数据源记录获得通道定义和序列定义, 将解析的通道定义和序列定义与标准规范比对, 判断所检测的PQDIF文件的通道定义和序列定义是否正确。

对PQDIF数据格式检测首先需选择参照的PQDIF标准规范, 由上文可知, 由于IEEE P1159.3标准定义较早, 已很难完全满足电网公司对电能质量分析的需求, 因此往往会对IEEE P1159.3标准规范中规定的通道定义进行扩展, 所以PQDIF检测的标准规范库中一般包括IEEE P1159.3标准和扩展后的自定义标准。PQDIF检测所参照的标准规范可通过配置文件进行选择。PQDIF检测所参照的标准规范可存储于数据库中, 标准表的各字段定义信息如表2所示。

通道定义检测可分为通道标签缺失检测和通道标签定义冗余检测, 由上文可知tag Phase ID、tag Quantity Measured ID和tag Quantity Characteristic ID三个标签值唯一确定一个通道, 因此通道定义检测实际上检测的是PQDIF文件的数据源记录中各通道对这三个标签值的定义。检测前用户需先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参照的标准表。然后系统自动解析所需检测的PQDIF文件中的数据源记录获取监测终端采集的电能质量指标对应通道标签定义值, 解析观测记录获取tag Trigger Method ID的字段值, 判别是稳态数据还是事件数据;系统以用户选择的标准表作为参照表, 与从被检测的PQDIF文件中获得的通道标签定义值逐一比对, 判断是否有缺失的通道标签, 若有则给出缺失标签的相应定义。通道标签定义冗余检测的流程与通道标签缺失检测的流程大体相似, 区别在于通道标签定义冗余检测是根据参照表搜索出冗余通道标签定义。然而由上文可知IEEE P1159.3标准规范中对某些电能指标有可能有多种通道定义, 但用户选择的参照标准中对电能指标的定义只有一种标准定义, 因此搜索出的冗余通道标签定义中可能存在与参照表中通道标签定义不同但所指电能指标相同的通道标签, 所以还需将此类标签参照IEEE P1159.3标准进行比对, 判断是否有上述情况, 若有则将该电能指标在PQDIF文件中的定义、在扩展的标准规范中的定义和在IEEE P1159.3标准规范中针对该电能指标的多种定义依次列出。根据通道定义检测的结果, 系统最终将形成一份通道定义检测报告, 报告内容根据检测结果将依次列出缺失的通道信息和标签定义错误的通道信息。监测终端厂家的技术人员可根据这份报告对终端的通道定义及时修正。通道定义检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序列定义检测主要是针对通道下的序列定义标签缺失检测和序列定义错误检测, 序列定义错误检测针对的是序列值单位定义检测。序列定义检测的流程与通道检测流程大体相似, 区别在于序列定义检测是根据tag Value Type ID和tag Quantity Units ID两个字段值进行判定。通过与参照表中tag Value Type ID字段值的比对即能判定对应通道是否有缺少序列定义标签;通过与参照表中tag Quantity Units ID字段值的比对即能判定序列值所用单位是否正确。最终序列定义的检测结果系统也将自动形成一份检测报告。

PQDIF数据解析

PQDIF文件的解析是在.NET平台上实现的, 通过使用由Electrotek Concepts公司开发的pqdcom4.dll动态链接库中的类和函数来完成PQDIF文件的解析工作。在IEEE网站上免费下载pqdcom4.dll, 通过“添加引用”将pqdcom4.dll添加至项目中并显示为PQDCOM4Lib。PQDIF文件的解析需要依赖逻辑结构中数据源记录与观测记录间的关系才能完成, 所以主要解析数据源记录和观测记录, 解析程序主要是通过使用PQDCOM4Lib中的PQDCOM4Class类里的函数实现的。

解析数据源记录时先获得数据源记录下的通道定义个数, 再依次调用函数解析各个通道, 在解析各个通道的过程中, 若是重要的叶子节点, 则将其赋值给变量存储;若不是叶子节点则调用相应函数进一步解析。数据源记录的解析流程如图3所示。

总结

数据格式化技术 篇8

飞行试验数据是支线飞机研制过程飞行试验中所获得的最宝贵的科研信息资料,凝聚了设计、制造、试飞等多方面技术人员的心血,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而取得。飞行试验数据数据处理[1,2]是飞行试验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提供了试飞数据结果。该结果不仅为支线飞机的试验定型、鉴定、合格审定等提供最直接的定量依据,同时也是被试对象全面、客观真实的模型的数字体现。

试飞数据处理结果是数据处理工程师对飞行试验原始数据进行校准、解算的结果。试飞工程师通过分析数据处理结果,得出被试飞机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存在哪些不足、以及如何改进等结论,为飞机定型和改良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试飞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试飞定型的结果。

1 补码的概念和性质

1.1 补码的概念

数值在计算机中表示的形式为机器数,计算机只能识别0和1,使用的是二进制[3],为了能方便与二进制的转换,还使用了十六进制和八进制。下面将介绍为何要引入补码[4,5,6,7]这个概念。

数值有正负之分,计算机就是用一个数的最高位存放符号(0为正,1为负)来区分正负数的,这就是机器数的原码。假设机器能处理的位数为8,即字长为1 b,原码能表示数值的范围为-127~-0,+0~127共256个。

有了数值的表示方法就可以对数进行算术运算,但是很快就发现用带符号位的原码进行乘除运算时结果正确,而在加减运算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如([x]表示十进制x,假设字长为8 b):[1]-[1]=[1]+([-1])=[0],但(00000001)原+(10000001)原=(10000010)原=[-2],显然不正确。因为在两个整数的加法运算中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就发现问题出现在带符号位的负数身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引入了反码。对除符号位外的其余各位逐位取反就产生了反码。反码的取值空间和原码相同且一一对应。下面是反码的减法运算:[1]-[2]=[1]+[-2]=[-1],(00000001)反+(11111101)反=(11111110)反=[1],正确。[1]-[1]=[1]+[-1]=[0],但(00000001)反+(11111110)反=(11111111)反=[-0]有问题。事实上,上面的计算出现了+0和-0,在人们的计算概念中零是没有正负之分的,于是就引入了补码这个概念。负数的补码就是对反码加一,而正数的原码、反码、补码是一样的。在补码中用-128代替了-0,所以补码的表示范围为:-128~0~127共256个。注意:-128没有相对应的原码和反码,[-128]=(10000000)。补码设计的目的是:第一,使符号位能与有效值部分一起参加运算,从而简化运算规则。第二,使减法运算转换为加法运算,进一步简化计算机中运算器的线路设计。经过上面的讨论,可以得出任意进制数的补码的表示形式:设R为基数,位数为n的原码N,补码为:(N)补=Rn-N。以十进制为例,2的补码为:(2)补=10-2=8,46的补码为:(46)补=100-46=54。

1.2 补码的性质

1.2.1 取值范围

设基数为2,位数为n:

(1)原码的表示范围:-(2n-1-1)~+(2n-1-1)

(2)反码的表示范围:-(2n-1-1)~+(2n-1-1)

(3)补码的表示范围:-2n-1~+(2n-1-1)

1.2.2 加减运算的性质

(1)一个正数的补码执行求补运算,其结果恰是与其绝对值相同的负数的补码;同样地,对一个负数的补码执行求补运算,其结果恰是与其绝对值相同的正数的补码。可用公式表示:(+x)补求补↔(-x)补求补。

(2)两个数补码的和,等于这两个数和的补码。可用公式表示:(x)补+(y)补=(x+y)补。

(3)两个数补码的差,等于这两个数差的补码。可用公式表示:(x)补-(y)补=(x-y)补。

1.2.3 单调性

把二进制补码的符号位转化成数值位,如果二进制数值对应的十进制数值越大,则实际表示的负数值越大,反之,亦然。例如:[-1]补=(1111 1111 1111 1111)=[655 35],[-2]补=(1111 1111 1111 1110)=[655 34]。

2 试飞数据处理算法分析

2.1 校线的概念以及校线和传感器的关系

校线是校准曲线的简称,指在规定条件下,表示被测量值与仪器仪表实际测得值之间关系的曲线。它主要包括直线校准、抛物线校准,多项式校准和双曲线校准等。

在支线飞机试飞中,有一部分测试参数属于加装参数,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配合测试技术才能完成对这些参数的测量工作。下面简要介绍传感器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传感器把某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它有有源的和无源的两类:有源传感器能将一种能量形式直接转变成另一种,不需要外接的能源或激励源。无源传感器不能直接转换能量形式,但它能控制从另一输入端输入的能量或激励能,传感器承担将某个对象或过程的特定特性转换成数量的工作。其“对象”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它们的状态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即过程)的。对象特性被转换量化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检测。对象的特性可以是物理性质的,也可以是化学性质的。按照其工作原理,它将对象特性或状态参数转换成可测定的电学量,然后将此电信号分离出来,送入传感器系统加以评测或标示。

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知,传感器把物理量转化成电信号输出,电信号通常用电压表示,而电压值在采集时被转换成码值(16位的整型值),所以,电信号和物理量的对应关系将转换成码值和物理量的对应关系。在试飞数据处理中,码值和物理量对应关系的点的对数又被叫做点对校准曲线。

2.2 校线在试飞数据处理算法中的作用

从第2.1节的介绍中看出,校线实际上就是测试记录的试飞数据原码到实际工程中物理量的对应关系。理论上,点对校准曲线的点对个数越多,数据处理的结果越准确。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不能枚举所有点对关系,仅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点对关系。那么如何解算未在校线中出现的原码的物理量。在试飞数据处理技术中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算法——线性插值[8,9]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线性内插和线性外插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所有试飞数据原码到物理量的解算任务。通常情况下,原码值被当做16位无符号整型数值进行处理。

为了方便说明点对校准曲线和试飞数据算法是如何有机结合,完成试飞数据处理的,引入了二维直角坐标系和直线方程[10,11]进行详细分析讨论。对于直线,可以用数学方程的形式表示为:y=kx+b。当k≠0时,直线可以表示为:y=k(x+b k),当k=0时,直线可以表示为:y=b。在试飞数据处理中,k=0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讨论的所有问题的表现形式均是y=kx。对于点对校准的应用可以用图1,图2来说明(其中图1和图2中实心点的x坐标,从左到右的依次为x1,x2,x3,x4,x5,对应y坐标为y1,y2,y3,y4,y5)。

图中的实心点就是点对校准曲线的特征点。标准化的试飞数据处理软件对于特征点内的原码值采用线性内插值解算对应的物理量,对于特征点外的原码值采用线性外插值解算对应的物理量。从实际工程应用中可知,校线的特征点连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折线段,所以,选取校线的特征点越多,数据结果的精度越高。

3 补码格式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

当特殊类型的测试参数的原码被记录成补码格式,并按照图3给出相应的校线。

图3中的虚心点表示要求解的参数对应的码值,通过线性内插值,很容易求出参数在这一点的对应的物理量。但是,如果不考虑补码情况下,原码值将被认为是超过32 767的正整数值,如图4所示。

按照线性外插值求解,结果显然是错误(其中,除了原点,图3和图4实心点的x坐标,从左到右的依次为x1,x2,x3,x4,对应y坐标为y1,y2,y3,y4。虚心点坐标(x,y)。以后图例中坐标点均按此规定描述)。

通过线性方程进行分析,修改点对校准曲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修改点对校准曲线的方法是,将码值为非负整数的特征点保持不便,把码值为负整数的特征点换算成补码,然后将补码按照无符号值和原码值对应,构成新的点对校准曲线,按照补码的单调性和直线的平移性可知,这种方式的变换不改变计算的结果。

转换后的点对校准曲线如图5所示,按照这种方式就能求解出正确的物理量。但是,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没有考虑到,如果仅仅按照转化点对校准曲线的方法来处理补码数据,对于大于x2又小于32 767的值,将会出现错误,如图6所示。

从图6中可以看出,对于大于x2小于x3的码值,经过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将得到错误的物理量。通过增加点对校准曲线的特征点可以解决这种特殊情况。在特征点x2和x3之间加入两个新的特征点x2′=32 767和x3′=32 768,并按照线性外插分别求出x2′对应的物理量y2′和x3′对应的物理量y3′,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能正确解算图6出现的特殊情况。

4 结语

本文通过讨论校准曲线和试飞数据处理方法的关系,以及补码在数值上单调性,采用解析几何中线性方程平移的特性。提出了仅对校准曲线做一定的修改,就能正确处理补码格式的试飞数据。这种解决方法不用修改标准化的试飞数据处理软件,就能得到正确的试飞数据处理结果,有效地保障了支线飞机定型试飞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也给生成校准曲线的试飞工程师提供了一种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航空武器装备飞行试验指南[M].西安: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2010.

[2]彭国金,刘嫚婷.非结构化海量网络试飞数据处理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4):121-123.

[3]谭浩强.C程序设计[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董涛.浅析计算机数值编码中的原码、反码与补码[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118-119.

[5]孙静霞.浅谈计算机中数的原码、补码、反码(以下所讨论的均为整数,二进制整数均以8位为例)[J].科技资讯,2009(5):34-35.

[6]张美英.负数补码的表示方法[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1(4):21-23.

[7]牟林.对二进制补码的讨论[J].职大学报,1998(4):31-37.

[8]刘长安.数值分析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9]李庆扬.数值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廖华奎,王宝富.解析几何教程[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数据格式化技术 篇9

关键词:实现数据,融合,改进

1 研究数据格式转换的意义

在信息社会中, 每时每刻都有大量来源不同的地理数据产生, 实现数据融合就变得非常关键。纵观GIS的每一步发展无不与数据紧密相关。

关于数据融合问题的研究, 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 (1) 几种GIS软件数据格式的分析比较。 (2) 设计相似程度比较高的每类数据的通用数据格式。 (3) 实现通用数据格式间的相互转换。 (4) 将转换后的数据在各GIS软件中进行检测试用。

2 通用数据格式分析

数据格式转换是用一种系统的数据格式读出所需数据, 数据处理系统对雷达数据的格式及精准率都有一定的要求, 都需要对数据提前进行预处理。再按另一系统的文件格式将数据写入文件。

(1) 数据格式转换的条件。信息检索、信息分析打交道的情报人员或者相关科研人员, 在信息检索与信息分析之间的数据转换工作如何才能做得省时省力。 (2) 通用数据格式转换的模型定义。通用数据格式转换模型—将各GIS软件的数据格式按照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 设计各类数据的通用数据格式, 实现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

3 数据格式的分析及通用格式的定义

(1) 数据格式分析。Map Info系统数据格式分析:Map Info采用双数据库存储模式。其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时分开存储的;Auto CAD中DXF数据格式分析。

(1) 标题段 (HEADER) 。

有关图形的一般信息都可以在DXF文件中找到, 每一个参数具有一个变量名和一个相关值。

(2) 表段。

(3) 块段 (BLOCKS) 这一段含有块定义实体, 这些实体描述了图形种组成每个块的实体。

(4) 实体段 (ENTITIES) 这一段含有实体, 包括任何块的调用。

(5) END OF FILE (文件结束) 。

*ARC/INFO的E00数据格式分析如下。

ARC/INFO系统具有标准的数据交换格式:E 00格式。根据ARC/INFO系统的数据模型ARC/INFO数据是分要素层存放数据的, 每个要素层点、线、面特征的空间数据 (ARC部分) 和属性数据 (INFO部分) 是同存在一个文件中的。而INFO数据部分的数据则一一对应于ARC数据部分的数据存放的用户所需的属性信息。

1∶5万新建编码数据格式 (自定义) 分析如下。

该数据格式包括三类数据文件:*.bin、*.ind、*.NDM.

(2) 通用数据格式的定义。

以Map Info数据和1∶5万新建编码数据格式 (自定义) 为例, 两者的相似程度比较高, 其通用数据格式为:

struct GENERALSTRUCT

{long ID;//序号5万*.M I D文件

lon g Geo T yp e;//图元类型5万*.M IF文件

long n M ast er C ode;//主码5万*.MI D文件

long n Identif y Code;//识别码5万*.MID文件

lon g n Addr ess;//地名指针5万*.MI D文件

long i P t Nu mb er;//坐标个数5万*.MI F文件

long n Describe Code[6];//描述码5万*.MIF文件

double db Param Code[6];//参数码5万*.MID文件

DOUBLE POINT*Pt Array;//坐标5万*.MIF文件}

1∶5万新建编码数据格式 (自定义) 与Map Info最大的区别在于有专门的对元数据和地名信息描述的文件。

4 通用数据格式转换模型的设计

4.1 一对一数据转换模式与一对多数据转换模式的对比

我们知道ARC/INFO的E00数据格式侧重于描述空间对象的关系 (如拓扑关系) 而忽略了其图形表达能力;而Auto/CAD的DXF数据格式着重描述空间对象的图形表达 (如颜色、线型等) , 而忽略了属性数据和空间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因此, 可考虑将两者相似部分和差异部分进行分离, 将相似部分数据进行转换, 这样在转回过程中信息不容易丢失。

4.2 通用数据格式转换模式

(1) 定义一数据格式类 (父类) , 对各种GIS软件的数据模型进行描述。 (2) 对各种数据模型进行深入细致分析, 对相似性高的数据进行归类, 制定通用数据格式。其次实现各通用数据格式的相互转换。 (3) 在格式类中定义数据文件读写的统一接口, 各数据文件的读写类是格式类的继承 (子类) 。

4.3 通用数据格式的建立

对每一数据模型设计其对应的数据格式的结构体, 根据其相似部分定义每类数据的通用数据结构, 通用数据格式建立分以下两部分。

(1) 类内各数据模型相似性的描述—类内相似性的通用数据格式建立。 (2) 类与类间数据模型差异性的描述—类间差异性的数据格式建立。

5 通用数据格式转换模式的优缺点

(1) 通用数据格式转换模式的优点。一方面:通用数据格式转换模式通过对各种数据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分析, 对数据模型进行分类。另一方面:由于对各数据格式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 在各类数据格式差别的基础上定义类间用于描述差异性的数据格式, 将各类间的差别进行存储保留。 (2) 通用数据格式转换模式的缺点。一方面:由于保存了大量的差异数据, 因此在数据的存储过程中数据量相对于传统的数据格式转换模式要大得多;另一方面:在减少数据间相互转换的任务量的同时, 增加了差异数据转换的任务量;再者:在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提取过程中是根据用户的侧重点定义的。

6 通用数据格式转换的数据融合方法展望

数据格式化技术 篇10

1 UCD文件介绍

一个函数能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Authorware能支持两种类型的函数:系统函数和自定义函数,前者是Authorware的一部分,而后者是通过加载动态链接库(DLL)文件实现的。要了解Windows的DLL的格式和调用规则,用户必须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并和Windows的API打交道。为了便于一般用户使用,Authorware对常规的DLL进行了一些扩充,采用了一种对用户“透明”的DLL,称为UCD(用户代码文档),在Authorware中装入UCD时,系统自动装入函数名、参数、返回类型等信息,这样用户就可以象使用系统函数一样使用UCD函数了。针对不同位数的操作系统,Authorware把UCD文件分成两种格式:一种用于16位操作系统,其文件的后缀为UCD,另一种用于32位操作系统,其文件的后缀为U32,由于Windows98是32位操作系统,所以选择后缀为U32的UCD文件。

2 UCD函数的载入过程

1)选择常用工具栏的函数按钮;

2)在函数对话框的分类下拉列表中选择我们当前所在的文件名;

3)这时,函数对话框的“载入”按钮变成有效状态,单击该按钮出现加载函数对话框,选择UCD文件,出现该文件中所包含的所有自定义函数,选择需要使用的函数,单击“载入”按钮,则选中函数出现在函数对话框的函数列表中,这样就可以在计算图标中调用任意载入的函数了。

3 输出正整数N的所有质因数的实现过程

1)新建文件,保存并取名为“质因数分解.a6p”;

2)载入UCD文件DISPLTEXT.UC32提供的DISPLAYTEXT()函数

函数格式:Display Text(Window Handle,text,left,top,font,size,style,color)

函数功能:在展示窗口的指定位置(left,top)处输出指定颜色(color)、大小(size)、字体(font),风格style的文本string的内容;

3)实现输入,要求必须输入正整数才进行质因数分解,否则提示错误等待重新输入。建立如图1所示交互结构,一个文本分支和两个条件分支。

文本输入分支中响应图标为计算图标,取名为“*”表示可以输入任意字符,设置分支路径为“继续”,为了判断输入的是否是正整数,计算图标中的内容如图2所示,实现功能:得到并显示n的值。

第一个条件分支中响应图标为群组图标,取名为“n>0&int(n)=n”,同时该名称也是该分支的条件,表示n为正整数时条件为真,执行该分支,设置分支路径为“退出交互”,表示执行完该分支则退出交互继续执行流程线上的其他图标,群组图标中没有任何图标。

第二个条件分支中响应图标为显示图标,取名为“true”,同时该名称也是该分支的条件,表示n不是正整数时,执行该分支,设置分支路径为“重试”,表示执行完该分支则返回到交互图标等待重新输入,显示图标中编辑输入错误提示信息。

4)实现质因数分解并完成显示,完成该功能的计算图标的代码如图3所示:

质因数的分解用二重条件循环来完成,其中变量num不仅能统计质因数的个数,同时能够决定第num个质因数显示的位置,当n=1时表示求出的是最后一个质因数,所以只显示该数,不显示“*”。

5)运行效果如图4所示:

说明:如果输入的数超过两位数,该程序的输出需做调整。

4 结束语

尽管在中实现数据的格式输出比其它语言更复杂,但显示效果更好。

摘要:该文介绍在Authorware中利用UCD文件DISPTEXT.U32中提供的外部函数DISPLAYTEXT()实现数据的格式输出,从而扩展了Authorware的显示功能。

关键词:Authorware,UCD文件,DISPLAYTEXT(),格式输出

参考文献

[1]俞俊平,余安萍.精通Authorware5.X[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上一篇:独立供电系统下一篇:微博营销平台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