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试验

2024-05-04

新河试验(精选四篇)

新河试验 篇1

1水质检测

为评定环境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对永定新河防潮闸闸址处的河水和地下水的水质进行了检测, 同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腐蚀性介质的各项限值, 评价各水质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检测与评价结果列于表1。

从表中数据可知:永定新河防潮闸闸址处河水和地下水, 其SOundefined浓度多数在3 500 mg/L左右, 对混凝土结构具有硫酸盐强腐蚀性。

2原材料的性能试验

(1) 水泥:

采用天津冀东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普通硅酸盐42.5水泥, 其化学成分见表2。水泥的各项性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2) 粉煤灰:

采用神头二电厂生产的粉煤灰, 其化学成分见表2。粉煤灰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Ⅰ级粉煤灰的技术要求。

(3) 骨料:

细骨料为天然河砂, 细度模数2.6;粗骨料为三级配人工碎石。

(4) 外加剂:

减水剂为天津雍阳减水剂厂生产的UNF-5高效减水剂, 引气剂为北京翰苑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MPAE引气剂;防腐剂采用天津市斯泰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产SRA型混凝土防腐剂和江西省武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WG高效抗腐蚀气密剂, 二者均为粉剂, 推荐掺量分别为1.5%和3%。

3硫酸盐对混凝土的腐蚀机理

硫酸盐对混凝土的腐蚀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其实质是环境水中的硫酸盐渗入混凝土中, 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反应, 在混凝土孔隙和毛细管中形成低溶解度的新生物, 有危害作用的主要是含有30~32个结晶水的水化硫铝酸钙, 俗称钙矾石。水化硫铝酸钙含有大量的结晶水, 其体积比原有的体积增加1.5倍以上, 使混凝土固相体积显著增大, 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内应力, 当其内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就使混凝土胀裂而发生破坏。

其反应式如下:

Ca (OH) 2+Na2SO4·10H2O→CaSO4·2H2O+2NaOH+8H2O

2 (3CaO·Al2O3·12H2O) +3 (Na2SO4·10H2O) →3CaO·Al2O3·3CaSO4·31H2O+2Al (OH) 2+6NaOH+17H2O

从硫酸盐对混凝土的腐蚀机理分析, 混凝土易腐蚀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环境水中有足够浓度的SOundefined;②SOundefined通过混凝土中的裂隙和开放式毛孔进入混凝土内部;③混凝土中有足够多的Ca (OH) 2和水化铝酸三钙参与SOundefined的反应等。降低或避免发生硫酸盐腐蚀的方法, 可从控制第2个条件和第3个条件着手, 只要其中任一条件不成立, 混凝土就不会发生腐蚀破坏。选用抗硫酸盐性能良好的水泥, 提高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 用防腐能力强的活性矿物材料替代部分水泥或掺入防腐剂均是较好的方法。

4胶凝材料的抗腐蚀试验

参照《水泥抗硫酸盐侵蚀快速试验方法》 (GB 2420—81) , 进行不同胶凝材料的抗腐蚀检测, 通过对比浸泡在水中和浸泡在3%硫酸钠溶液中砂浆的抗折强度, 来评定胶凝材料抗硫酸盐腐蚀的能力。

本次试验考察的对象有:①100%冀东P.O42.5水泥;②90%冀东P.O42.5水泥+10%粉煤灰;③80%冀东P.O42.5水泥+20%粉煤灰;④冀东P.O42.5水泥+20%粉煤灰+SRA防腐剂;⑤冀东P.O42.5水泥+20%粉煤灰+WG防腐剂。

检测试件为砂浆条, 水泥砂浆中所用材料为:水泥均为冀东P.O42.5水泥, 粉煤灰为神头二电厂干排灰, 砂子为粒度范围在0.5~1.0 mm的中国ISO标准砂, 水为可饮用水。砂浆的胶砂比为1∶2.5, 水灰比为0.5, 试件成型后需进行1 d养护箱养护, 7 d、50 ℃水养护, 28 d常温腐蚀, 期间每天用0.5 M的H2SO4滴定, 以中和试体在溶液中放出的Ca (OH) 2, 边滴定边搅拌, 使溶液的pH值保持在7.0左右。将达到龄期的试件进行极限抗折强度检测, 并计算试体在腐蚀溶液中浸泡和在20 ℃水养护的抗折强度之比, 得到抗蚀系数来衡量胶凝材料的抗腐蚀能力的高低。

砂浆配合比和28 d抗蚀系数检测结果见表3。

一般来说, 砂浆的抗蚀系数在0.8以上时, 则认为配制砂浆所用水泥具有一定的抗硫酸盐腐蚀的能力。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

(1) 用冀东P.O42.5水泥制备的砂浆抗蚀系数为0.97, 说明该水泥具有一定的抵抗SOundefined腐蚀的能力。掺入粉煤灰后, 还可使水泥抗SOundefined腐蚀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若用10%或20%的粉煤灰部分替代冀东P.O42.5水泥, 其抗蚀系数可以提高约10%。

(2) 掺入防腐剂后, 砂浆抗蚀系数可提高12%~17%。从抗蚀系数的大小来看, 砂浆中掺入1.5%的天津SRA防腐剂比掺入3%的江西WG防腐剂效果好, 前者的抗腐蚀能力优于后者。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

5.1 混凝土配合比主要参数的选择

混凝土设计指标为C20F150W4, 保证率取85%, 计算得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24.2 MPa。混凝土为三级配, 根据最大振实容重选择粗骨料的最优组合比为∶小石∶中石∶大石=30∶30∶40;粉煤灰掺量取0, 10%, 20%, 用等量取代法掺入。控制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在50~70 mm, 含气量在4%~6%范围内。混凝土配合比见表4。

5.2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混凝土7 d和28 d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别列于表4,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①当水灰比取0.55~0.45时, 三级配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在30.9~42.7 MPa的范围内, 均满足C2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②掺入20%的粉煤灰, 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降低约10%, 但仍可满足设计要求。③掺防腐蚀剂混凝土与未掺防腐蚀剂混凝土相比, 其配合比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变化不大, 但28 d抗压强度提高约10%。从抗压强度大小来看, 掺SRA防腐剂混凝土优于掺WG防腐剂混凝土。

5.3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抗冻试验采用快冻法, 抗渗试验采用逐级加压法, 试验结果列于表5。

由表5可以看出:①表中所列配合比, 其混凝土在28 d龄期的抗渗等级均大于W4, 可以满足工程的要求。②当水灰比取0.45~0.55, 减水剂UNF-5和引气剂MPAE复合掺用时, 控制混凝土拌和物的含气量为4%~6%的条件下, 所有混凝土抗冻等级均可达到F150。掺SRA防腐剂混凝土, 配合比中未掺入引气剂, 但由于SRA防腐剂本身具有良好的引气性能, 所配混凝土抗冻等级也达到了F150。③掺入10%~20%的粉煤灰, 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影响不大;而掺入防腐剂, 可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 随着抗冻试验次数的增加, 防腐剂混凝土优异的耐久性表现得愈加突出。

注:混凝土经冻融循环后, 重量损失很小, 忽略不计。

6推荐配合比

混凝土设计指标为C20F150W4, 因其强度指标较低,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主要需满足耐久性的要求。因工程位于硫酸盐腐蚀的环境中且混凝土抗冻等级较高, 混凝土水灰比不宜大于0.5;粉煤灰不但可以改善拌和物的和易性, 降低水泥用量, 还可使混凝土的抗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而混凝土的抗冻能力并未降低, 因此建议在混凝土掺入20%的粉煤灰;因粉煤灰具有良好的抗硫酸盐腐蚀能力, 从控制工程造价考虑, 混凝土中可不掺入防腐剂。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工程用混凝土建议选择编号为Y6的配合比。

7结语

新河大:开启振兴模式 篇2

新河南大学由原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原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河南大学组建而成, 是全省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高校。当时, 学校拥有9大学科门类, 21个院系, 3个教学部, 有53个本科专业, 50个硕士点, 3个博士点, 13个省级重点学科, 1个省重点开放实验室, 45个研究所, 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

至此, 学校发展启动快速振兴模式, 进入新河南大学时代。

新校区

新河南大学的成立正踏在全国高校大面积扩招的鼓点上。随着大规模扩招, 河南大学的办学规模也迅速增加, 让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设施显得捉襟见肘。改善办学条件成了学校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校扩招是时代使然, 而且现代大学一定要有相当的规模, 否则无法发挥充分的功能。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认为, 要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学生, 要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就必须拥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和设施。这些推动河南大学进入快速建设期, 即在完善老校区设施的同时着手新校区建设。

2001年3月, 现代化的河南大学理科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 大大减轻了1957年建成的十号楼的压力。与这样的校园内部完善相比, 新校区建设才是真正的大手笔。

经过多方努力, 2001年10月15日, 河南大学在开封市西区举行了隆重的新校区建设奠基仪式。新校区占地2000多亩, 总投资11亿元, 至2005年基本建成。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校区明快开放, 功能分区清晰明确, 极大地拓展了河南大学的办学空间, 也给河南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了硬件基础。

随着河南省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 河南大学建设驶上了快车道。2011年年初,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这块校区占地500余亩, 与河南大学新校区隔路相望。2012年6月, 河南大学国际学院校区开工建设。该校区位于郑州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的东北部, 规划总面积1475亩, 学生规模达12000人。布局郑州, 河南大学开始构建郑州、开封两地办学、一体发展的办学系统, 办学视野突破历史局限, 放眼未来。

新跨越

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 河南大学在办学层次上也实现了新跨越。

2008年10月17日, 一个让河大人感到自豪的日子。在那一天, 河南省和教育部签署了共建河南大学协议, 标志着河南大学再次跨进“国家队”行列。

对于这次签约,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表示, 这是河南大学的一件大喜事, 也是河南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件盛事, 必将载入历史史册, 成为河南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更是激动不已, 认为省部共建等于给河南大学向高水平大学快速进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河大人激动, 是因为只有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河大振兴的价值和不易。百年河大, 历经变革。曾经, 很多学科的发展因为调整而中断, 辉煌不再。改革开放后, 这些学科从零开始, 艰难振兴。河大人低调起步, 用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奋起直追, 期待河南大学早日振兴。

数字不会说谎:新河南大学组建后12年的今天, 学校已经拥有12个学科门类, 34个学院 (部) , 有87个本科专业、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有全日制在校生41000余人。

数字变化的背后有中原人民的支持, 更有河大人的不懈努力。正是这些构成了河南大学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强大动力, 让我们对河南大学的未来充满期望。

新舞台

毋庸置疑, 新世纪以来是河南大学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 而且河南大学正在拥有一个更大的新舞台。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河南省政府2011年5月印发了《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 (2010-2020年) 》, 提出到2020年, 把河南大学建成国内著名、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大学。2011年9月, 国务院颁布下发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支持河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河南大学的新舞台。

对于新舞台, 河南大学一直在准备着。2009年12月, 河南大学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一条主线, 实现两大突破, 实施五大战略”。其中, 两大突破就是实现学校核心竞争力和服务中原崛起能力的重大突破。

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表示, 在新的舞台上, “加快创建国内一流大学, 全力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是河南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实现百年名校振兴的必由之路”。河南大学将精心打造中原地区的育人高地、集聚高地、创新高地、服务高地, 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

近几年, 江泽民、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吴官正、李岚清等领导同志先后视察河南大学, 对学校的发展寄予厚望。2009年6月23日, 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受聘为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可以说,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舞台上, 河南大学的发展承载着国家和中原人民的希望。

新河试验 篇3

永定新河天津市北部, 流经北辰区、宁河县、滨海新区, 全长66公里, 1970年到1971年开挖。北运河、潮白新河等汇入后再与蓟运河汇流由北塘入渤海。永定新河是海河流域北部水系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新河和蓟运河的共同入海河道。

永定新河右堤作为天津城市防洪圈北部防线, 对27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防洪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 直接关系到天津市和京山铁路、京津塘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的防洪安全。永定新河河道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 百年一遇洪水校核。

1 永定新河概况

永定新河为天津市一级重要行洪河道, 位于天津市北部, 西起天津市北辰区的屈家店, 东至塘沽区的北塘镇入渤海。河道全长66km, 沿途左岸纳入机场排污河、北京排污河、潮白新河和蓟运河, 右岸依次有金钟河、北塘排污河、黑猪河等, 是海河流域北系四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和蓟运河的共同入海河道, 对天津防洪、沿岸及支系河道的排涝等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永定新河全部是以深槽行洪为主的复式河槽。大张庄以上14.5km为三堤两河, 其中北河宽300m, 南河宽200m, 大张庄以下合并为一河, 河宽500~600m, 设计深槽底宽在大张庄以上, 南河为30m, 北河为130m;大张庄以下为180~200m。河底纵坡比降上段26km为1/13000、下段36km为1/9000。

永定新河是人工开挖河道, 沿河汇入的河流和排水河道都有闸门控制。永定新河河口处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6.03亿m3 (不包括机场排污河20m3/s) , 最大年径流量为55.86亿m3, 最小年径流量为0.06亿m3。

2 径流与洪水特性

2.1 气象

本流域位于欧亚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带, 大陆性气候明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气温高湿度大, 雨水集中;春秋多风沙, 冷暖变化显著。根据距永定新河河口14km的塘沽气象站1971~2000年观测资料统计, 工程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6.1mm,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年内分配不均, 主要集中在6~9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79.9%, 最大年降水量为941.5mm (1977年) , 最小年降水量为299.9mm (1989年) ;多年平均气温为12.6℃, 极端最高气温40.9℃, 极端最低气温-15.4℃;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Φ20) 为1946.1mm;多年平均风速为4.3m/s, 最大风速为27.0m/s, 年最多风向NW;最大冻土深度59cm;最大积雪厚度26cm。

2.2 径流

永定新河是人工开挖河道, 沿河汇入的河流和排水河道都有闸门控制, 各闸均有水文观测资料。屈家店下泄及沿河汇入的径流量已完全由人工控制, 闸门是按上游来水和海潮进退情况灵活运用。据1972年7月~2001年6月共30年观测资料统计, 永定新河河口处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6.03亿m3 (不包括机场排污河20m3/s) , 最大年径流量为55.86亿m3, 发生在1978年7月~1979年6月, 最小年径流量为0.06亿m3, 发生在1983年7月~1984年6月。潮白新河和蓟运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分别为6.76亿m3和6.04亿m3。

2.3 洪水特性

永定新河河口处的洪水, 主要来自潮白新河和蓟运河。在1972~2001年30年资料中, 潮白新河发生大于1500m3/s的洪峰流量共8次, 有1974、1976、1977、1978、1979、1987、1988和1994年, 洪峰流量分别为1590、1570、1830、1770、1970、1540、1800和1580m3/s。蓟运河发生大于1300m3/s的洪峰流量5次, 为1977、1979、1985、1988、和1990年, 洪峰流量分别为1590、1460、1430、1390和1640m3/s。而永定新河屈家店最大洪峰流量只有449m3/s (1977年7月) ;永定新河河口处最大流量为3280m3/s (1979年8月) 。受闸门启闭及潮白、蓟运河不同步纳入洪水的影响, 闸址处洪水过程呈多峰状, 历时一般为十天左右, 有的年份时间较长。

3 永定新河原设计泄流规模

永定新河是海河流域重要的入海尾闾河道。1963年海河流域发生洪水后, 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规划方针, 经长期治理, 构筑了“分流入海、分区防守”的防洪工程格局, 形成了漳卫新河、子牙新河、独流减河、海河、永定新河等主要分洪入海河道。永定新河于1971年开挖建成, 原设计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 按100年一遇洪水校核, 设计泄流规模1400~4640m3/s, 校核泄流规模为1800~4820m3/s。

永定新河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 发生100年一遇洪水, 通过卢沟桥拦河闸控泄河永定新河泛区分级运用, 至屈家店闸上流量为1800m3/s, 其中400m3/s由北运河下泄入海河, 永定新河下泄量为1400m3/s。沿途杨村机场排水河汇入20m3/s, 北京排污河汇入220m3/s, 潮白新河汇入3000m3/s, 河口处组合流量为4640m3/s。受永定新河洪水和潮位顶托, 蓟运河洪水不汇入。

4 标准洪水安排

永定河下游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 官厅水库继续承担拦蓄官厅以上洪水的任务;为调蓄官厅山峡洪水, 卢沟桥下游修建永定河滞洪水库。官厅水库遇100年一遇及以下洪水, 控制下泄流量不超过600m3/s, 官厅水库下泄洪水与官厅山峡100年一遇洪水组合后流量为6230m3/s。三家店至卢沟桥段河道设计泄量6230m3/s。至卢沟桥枢纽, 由卢沟桥拦河闸控泄2500m3/s, 其余洪水经小清河分洪闸入大宁水库和滞洪水库, 经水库调蓄, 大宁水库控制下泄214m3/s入小清河。滞洪水库蓄纳洪水待干流洪峰过后下泄, 出库流量与河道流量组合后, 不超过永定河允许泄量。卢沟桥至梁各庄段河道设计泄量2500m3/s。下泄洪水经泛区调蓄, 并纳天堂河、龙河涝水, 至屈家店最大流量1800m3/s, 其中永定新河承泄1400m3/s由北塘入海, 北运河下泄400m3/s经海河干流入海。

5 超标准洪水安排

对茨淮新河流域生态河道建设的思考 篇4

生态型河道建设是通过在传统的河道建设和整治中加入生态学原理, 并根据河道现状和功能, 对工程进行生态设计, 构建符合流域及地域生态特征的水生态系统和河岸生态系统, 创造适宜河道内水生生物生存、物种丰富的生态环境;以保护河道系统中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创造和谐的自然景观为前提, 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 考虑生态效果, 把河道改造成水系统、土壤系统及生物系统相互涵养的自然状态[1,2]。生态型河道建设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体现生物多样性和本地化, 着重恢复陆域和水体生物多样性形态, 营造河道安全完整、水清岸绿、和谐自然的环境和发展空间。

1 茨淮新河流域生态河道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河道淤积严重

茨淮新河建成已有20多年, 由于多次行洪和两岸土地的水土流失, 导致河道淤泥淤积加速, 河床普遍抬高, 降低了容蓄水源和防灾减灾能力, 造成河道泄洪、滞洪和引水灌溉等功能的减退。

1.2 河岸塌损

由于长期受船行波的冲刷、人为损坏和水土自然流失, 两侧河岸坍损普遍, 部分河段河岸坍塌严重, 导致河道断面缩小, 河床抬高, 流速、流量降低。

1.3 水质污染

随着沿河地区经济发展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废、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 使河网水质受到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药、化肥的使用等。河道水质污染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 导致河道及其两岸生物多样性下降。

1.4 河道笔直, 断面规则, 不利于生物多样性发展

由于茨淮新河是新开辟的人工河道, 所以其河道笔直, 断面规则, 这样虽然降低了工程造价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却忽略了河道自然岸线的合理性。河道过于直线, 不利于削减船行波, 使自然河道中主流、浅滩和急流相间的格局改变, 也不利于水生植物生长[3]。部分河岸采用混凝土、浆砌石等护岸, 影响了河道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2 茨淮新河流域生态河道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2.1 生态河道建设的目标

茨淮新河是防洪骨干河道, 要做到防洪安全与生态建设兼顾, 确保在设计标准洪水内的河道安全。通过开展河道整治, 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 力求形成河道的自然通畅、水质改善、岸绿景美的局面, 使沿河植被和水中生物得到恢复, 实现河道生态化。

2.2 生态河道建设的主要内容

2.2.1 控源截污, 循环清淤。

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趋势, 合理调控河内水位;继续提高调水泄水的管理水平, 确保入河水量的水质;落实突发性、多发性灾害情况下的应急管理预案, 确保不发生严重污染事件。必须减少淤泥污染物释放量, 对淤泥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移[4]。要根据不同河段的淤积情况, 安排在一定年限内进行全线的循环清淤。

2.2.2 生态型护岸护坡。

有计划地逐步建设生态型护岸, 以防止水土流失;采用以植物绿化为主、水生植物为辅的生态护岸方法。保留设计洪水位以下部分硬质护岸, 拆除浆砌石护岸的上半部分, 改用土料、自然草皮护坡, 采用适于动植物生长的特殊结构护岸, 如土工隔栅固岸插杞柳等。

2.2.3 绿化美化滩地堤身。

对滩地和堤身进行绿化、美化和景观建设, 引进优质树种营造速生生态林, 发展林中复式种植。使河流、绿地、树木间形成网络, 营造数量多、连续性强、物种丰富的生态环境带, 塑造森林的氧吧效应, 让整个河道的生态系统富有生机和可持续性。

3 结论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明确指出美丽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自然恢复为主, 就是在生态建设上由人工建设为主转向自然恢复为主, 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茨淮新河是一条大型人工河道, 在茨淮新河流域内进行生态型河道建设对于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 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建成河道生态环境走廊, 实现沿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分析茨淮新河流域生态河道建设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清淤、护岸、绿化等措施开展生态河道建设, 恢复陆域和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形态, 营造河道安全完整、水清岸绿、和谐自然的环境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茨淮新河,生态河道建设,清淤,绿化

参考文献

[1]刘华富.阜阳市颍泉区2009年春旱水利工程减灾作用[J].江淮水利科技, 2009 (5) :26-27.

[2]杜卫东.阜阳市茨淮新河插花灌区工程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6) :263-264.

[3]李勤.茨淮新河工程的管理思路研究[J].治淮, 2006 (1) :111.

上一篇:实施保障措施下一篇:胃镜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