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困助学

2024-05-24

济困助学(精选十篇)

济困助学 篇1

一、重视组织, 强力推进, 织就助学贷款“爱心网”

为保障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政策的顺利实施, 在每年4、5月份出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暂行办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方案》, 进一步完善贷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和渠道, 学校准确、及时掌握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完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内部工作制度:《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职责》《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工作管理制度》《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档案管理办法》, 形成常态管理工作机制。

二、注重宣传, 营造氛围, 铺设助学贷款“快车道”

为使助学贷款这项惠民工程深入人心, 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 我办高度重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工作。一是定期召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会议, 传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新政策新变化。二是邀请当地媒体作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专栏节目, 连续报道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问答和相关新闻;广泛宣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

三、强化管理, 诚信还贷, 构建济困助学“立交桥”

资助中心将完善“一卡一薄一台账一贴士”信息, 为保证来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回收率达到100%提供保障。“一卡”, 即签订“贷款承诺卡”, 贷款学生与生源地助学贷款经办银行、我办签订“贷款承诺卡”, 对按时足额偿还本息、个人信息变更及时更新、遵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约定等进行书面承诺;“一簿”, 即建立“贷款学生通讯簿”, 将贷款学生的手机号码、家庭固定电话号码、就读高校联系方式等纳入登记;“一台账”, 即创建“还款临界期台账”, 在国开行助学贷款系统中, 导出毕业贷款学生信息, 做好贷款本息回收基础工作;“一贴士”, 即发放“还款小贴士”, 对当年进入还款期的贷款学生告知贷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本年度应付本息金额、还款方式及流程, 使贷款学生知晓还款额及还款操作流程等。

济困助学爱心捐赠简讯 篇2

------简阳市东溪镇新合九义校济困助学活动简讯

2013年3月11日早晨,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在新合九义校初中部整洁的外操场上,三百八十余名师生又聚集在一起,庄严的升国旗后,学校政教处宣读“济困助学”爱心捐助倡议书后。周校长语重心长的开始了动员,将他自己和彭康老师 “肾移植”因得到全市师生的鼎力支柱而成功娓娓道来,声情并茂感人肺腑,他又说每期我校贫困住校生享受国家补助近十万元,免作业本费学生183人次,国税局、微尘九州等社会团体对十余名优秀贫困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给予了的无尚赞助,解决了很多同学后顾之忧。现在是我们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时候了,每位同学和老师捐的钱虽然很少,但他们聚集在一起,却可以救助一个个年轻的生命,一个个急需救助的师生,让他们得到救助的师生感受到真爱和温暖,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光辉,积极参加济困助学活动吧!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让我们做人的境界得到提升。

会后,班主任又结合本班实际,选取2012年感动中国十佳人物中对济困助学有利的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再动员。第二天,周校长和学校领导又开始到小学部及幼儿园进行督确指导,自此拉开了新合九义校爱心捐赠活动的帷幕。

通过全体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及家长的大力支持,就是到我校实习的几位老师也在募捐中表达了他们的一片心意,从而让这次募捐活动添上了浓眉重彩的一笔。到目前为止,学校师生捐款一万四千余元。

简阳市东溪镇新合九义校

从一人助学到万人助学 篇3

从一个帖子助学蔓延到一个城市助学

2006年宁波万人助学大型公益活动倍受全国众多媒体关注,但是活动的最初仅仅源自中国宁波网北仑新闻支站上的一个帖子。是网民热烈的讨论和高涨爱心,让众多媒体触发到了新闻的灵感。

2005年10月,宁波知青张义恩回到了当年插队的贵州省岑巩县坪芽村。张义恩是宁波市工商局北仑分局干部,1969年起他曾在坪芽村插队5年。眼见村民生活困苦,不少孩子失学,张义恩彻夜难眠。回去时,他不坐飞机改坐火车,用省下的近4000元钱和当地14名贫困学生结成了助学对子。回到北仑的第二天,张义恩就在单位的局域网上发了一条有贫困生需要结对的消息,吸引了大家的关注。短短两天时间,张义恩的37名同事与72名孩子结对助学。

北仑工商分局情牵贵州贫困学子的事情很快在中国宁波网北仑论坛中被网民谈论开来,网民们称赞张义恩这一善举,认为这样的活动应该推广开来,甚至还有网民在网上打听结对助学途径。网民的强烈意愿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关注,5月14日上午,北仑广场上推出了1009名助学对象,原计划举行3个小时的活动,只用了90分钟就完成了结对助学手续。

《宁波晚报》《宁波日报》用大量的篇幅报道了情牵贵州贫困学子的故事。中国宁波网从一开始就关注贵州贫困生结对的新闻事件,为了把贵州贫困生结对的活动向前推进,在宁波更大的范围引起广大市民的关心,中国宁波网及时将贵州贫困生结对这一网民互动交流话题的重心从中国宁波网北仑支站论坛转到了中国宁波网天一论坛,互动区中跟满了有关留言的帖子。

宁波的媒体纷纷加入到了这一活动的报道中,报道情牵贵州贫困学子活动的最新进展,报道宁波市民的爱心情意。2006年正值宁波贵州对口帮扶十周年。10年间,宁波各界共向贵州无偿捐赠资金2.3亿多元,实施帮扶项目1231个,使115.3万人脱贫。但贵州的贫困人口总数还有58.5万人……那里的学校比较简陋,贫困生上学仍然遇到许多困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2006年8月,宁波各媒体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了宁波大型公益活动“甬黔携手、万人助学”。

网络专题策划助推一个城市的助学高潮

网络媒体宣传往往以其整合报道、互动交流见长,这种在互动中宣传、在宣传中互动的方式,能让网络媒体更快地了解公众舆论并引导舆论。

在这场宁波大型公益活动“甬黔携手、万人助学”的报道中,宁波新闻媒体不惜精力、不惜版面参与报道,各有特色。包括中国宁波网在内的各家媒体共同促成活动高潮的到来,而中国宁波网则在这场宣传掀起了新一轮网络“甬黔携手、万人助学”舆论高潮。

在报道中互动

为了扩大万人助学活动的影响,中国宁波网在首页醒目位置刊发“甬黔携手、万人助学”的活动公告。《宁波网手机报》《互动多媒体报》《电子纸报》等中国宁波其他信息发布平台都相应刊发了活动公告,扩大新闻宣传范围。中国宁波网天一论坛以活动公告为内容刊发主题帖,很快就有很多网民响应,表示活动当天要去现场结对贫困学生。有网友跟帖说,助学标准为小学生150元/学年、初中生300元/学年、高中生500元/学年、大学生3000元/一次性,对宁波人来说都不算是太大数目,但是对贵州贫困孩子来说却是寄托他们未来希望的经济支持和精神鼓励。还有很多网民也发表了类似的留言。宁波网适时整合网民言论,有效地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

8月19日活动当天,中国宁波网派出自己的主力记者率先报道了活动现场的情况。宁波网的网友则以网友播报的形式在网上报道万人助学的现场场景,上传活动现场的图片,表达自己参加万人助学的感受,表达抢到助学学生的兴奋和没有结对学生的遗憾,文字、图片、视音频的报道形式兼有,内容贴近网民。

在互动中报道

针对万人助学的活动,中国宁波网适时地推出了“甬黔携手、万人助学”互动专区,全程报道活动进展,互动专区开设了“相关报道”“网友寄语”“各方评论”“外媒报道”“图片报道”及“视频报道”等栏目,整合了各媒体的有关活动报道,信息集中全面。“网友寄语”“各方评论”栏目则将论坛中分散的言论集中起来,突出反映舆论从而引导舆论。“甬黔携手、万人助学”专题成为宁波以外的网民全面了解活动情况一个重要的信息渠道。

抓住互动亮点

8月19日广场结对后,市民对活动的关注度并没有随之降低。8月24日,由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捐助的黔东南州三穗县滚马乡“甬报希望小学”的9名师生做客中国宁波网直播互动栏目“对话”直播室与网民互动交流。活动前几日,宁波网就开出互动专区,预告“对话”相关事宜,供网民先行发帖。刚刚参加完助学活动的市民和其他关注助学活动的市民按捺不住不平静的心,一场寄语甬报小学小朋友的帖子,很快成了专区里的热帖。“对话”活动的当天,网友们更是热烈参与询问贵州小朋友的学习条件如何,到宁波来有没有什么困难,询问老师是如何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工作的等问题。参加对话的“甬报希望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一一作了回答。“甬报希望小学”的校长十分感慨地说:“十年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不但帮我们建校舍,还提供奖学金,大大改善了我们的办学条件,让更多学龄儿童得到上学的机会。此次宁波举行的甬黔携手、万人助学活动将帮助更多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令我们十分感动”。对话中,来自宁波一家企业的网友“知心1202”说,他一直在关心贵州师生来甬的报道,其中一篇报道《第一次触网真开心》介绍了5名小学生做客中国宁波网的情况,文中描述了贵州小朋友们很喜欢电脑,因此他的公司已经通过市红十字会,向甬报希望小学捐赠了5台新电脑。这位网友还决定向社会发起一个帮助滚马乡建立网络中心的活动,让孩子们能上网,了解外面的世界。短短一个小时的活动,网民参与点击就达10余万人次。

让爱心宁波再次成为全国媒体的焦点

这场声势浩大的公益活动在市民的意向中启动,并迅速在宁波掀起了高潮。仅仅半个月宁波市民就认助了12999名学生,其中小学生7999名、初中生3128名、高中生1022名、大学生150名,资助资金共达315万多元。

如何把“甬黔携手、万人助学”活动上升到宁波这座城市的大爱,这是中国宁波网和宁波其他新闻媒体共同考虑的问题。在“甬黔携手、万人助学”活动的报道策划中,新闻媒体把万人助学与宁波这座城市的爱心紧紧联系起来,从而把报道的内涵不断丰富,报道不断引向深入。

宁波新闻媒体的合力报道传遍了全国,也感动了全国。中国宁波网以其全面丰富的网络报道,发挥了网络宣传和传播的独特作用。甬黔携手,十年情谊,这是爱的种子在发芽,宁波人用一个大写的“爱”字演绎了一座城市对情义无价、和谐中国最生动的注解。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等诸多知名媒体相继报道了此次活动。甬城市民无私的爱心搬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助学贵州的宁波万名市民被评为“浙江骄傲——2006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并候选“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

济困助学 篇4

一、“教在当下”, 以学论教, 教学平衡观

中学的课堂教学, 在教与学的定位上, 往往存在着两个极端。

一是以教为主, 无视学生。虽然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 新课改也实施了一段时间, 但课堂教学以教为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不够, 或本体性知识存在缺陷等;另一方面教师也“怕”——怕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不会, 怕教学进度赶不上, 怕知识重点没有讲到。这导致的后果是:教师在教学中无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的灌输, 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被压制。

二是以学为主, 无序低效。有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活动很多, 有时甚至为一个无聊的问题争论不休。这样的教学看似热闹非凡, 可事实上每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学习, 其他学生则处于观望的状态。长此以往, 学生不可能达到应有的学习目标, 后20%的学生更是不容易领会学习内容。

杜威说:“教学犹如买卖, 只有教师积极地卖, 没有学生主动地买, 买卖没做成, 也不会有真正的教学与教育。”纵观多种教学模式, 能突出学生主体的不少, 可能做到“教与学”平衡的却不多。我们先后经历了“尝试-互助-全程”三个阶段的苦苦探索, 努力寻找教学平衡点。2005年, 我们在借鉴、吸收的基础上, 也提出了自己的“互助式学习模式”, 甚至不惜矫枉过正地帮助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尝试”到“互助”,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了两个弊端:一是重学轻导, 教学失衡;二是重课中轻前后, 重合作轻个体, 关注度失衡。如何更好地关注教学全过程、把握教与学的平衡, 使课堂教学“实、活、轻、高”?2009年, 我们以“互助式学习”的“学案导学”为基础, 开始了“全程助学法”的探索。这是我们将课堂回归理性、寻找从“教中心”“学中心”到“教与学”平衡的一种新尝试。在实践中, 我们形成了“三导、三审、三备、三式、三观”的新特征, 给学校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倡导“以学论教, 少教多学”。基于这样的目的, 我们将学习任务设计成问题链——助学单, 以问题设计为核心, 将学习任务问题化, 将问题解决活动化, 赋予学习者学习的权力和责任, 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使学习过程成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独创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 从而使教学有“形”可依、有“活”可干、有“效”可求。

我们倡导的“助学”, 从顺序上讲, 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从类型上讲, 有自助、互助、扶助;从方法上讲, 有问题深入、实践引路、资料助读、讨论助思、明理导行, 结合诵读、拓展、应用、变式训练、演示、练习等等;从内容上讲, 有学生预学疑惑、错误、思维漏洞、片面理解、难点、重点、母板与变式、归类提炼等等。

二、“教在学中”, 顺学而教, 关注过程观

教源于学, 教师应关注学习的全过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认为, 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定位是:使学生努力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 努力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从认知心理学上讲,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认知过程, 学生有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活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 要做的是信息的公布、信息加工方法的引导以及解惑等一系列活动。“全程助学法”的建构和实施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一) 性质上, 学习本身决定教师“在学中教”

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成长。从时间上讲, 学习作为一个过程而存在, 甚至是生命的全过程;从本质上讲,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努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从学习发生的特点来讲, 学习具有不确定性。事事皆学问, 随时会发生。所以, 教师作为助学者, 随时随处要为学生提供服务, 在学生的学中教, 顺学而教。

(二) 内容上, 明确助“点”是助学的前提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 应该“先会”, 应该有“高见、妙法”。学生的学习如同攀登高峰, 教师要为学生导航, 让学生明确目标;要指导学生作相应的准备, 让他们学会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还要提醒学生这一路会发生些什么情况, 万一发生了意外, 要及时帮助、纠正。

(三) 时间上, 有序助推体现助学层次

重视课后大量复习巩固的传统教学造成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在日益高涨的课改减负呼声中, 课堂提效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的观念从依赖课后转变为聚焦课堂、关注课前。我们认识到, 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逻辑过程, 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合理的安排。由此, 在“助学单”教学中, 我们特别强调关注学生的课前指导 (助自主预习) 、课中引导 (助互动学习) 、课后督导 (助巩固复习) 的学习全过程。

(四) 操作中, 教学无痕才能助行全程

教师是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通过调控环境来促进学习的筹划者。对此, 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 课前备课——气息支撑唱高调

助学备课讲究“加减乘除”。加——加强学习交流研究;减——教得简明, 让学生学得轻松;乘——加倍努力, 提升自身素质;除——除去旧观念、拦路虎。其中, 尤其要善于做“减法”。教师要深入钻研, 充分考虑, 强化研讨, 摒弃繁杂的作业、同步练习、课时训练、单元测试等, 帮助学生整理好最佳思路, 搭起思维台阶, 设计好学习任务。课前准备如同歌唱前的深呼吸, 掌握了呼吸的技巧, 演唱者才能控制好音色, 才有音域、强弱、明暗、统一等表现力。

2. 课堂互学——交响合唱技巧高

课堂教学如同演奏交响乐, 教师是指挥, 学生是演员, 只有指挥调动好, 乐手或合唱团员技巧高, 演得到位, 才可能有和谐的音响。 (1) 该出手时就出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出现偏差、走入误区时, 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 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维卡壳时, 要“辅导”。 (2) 善用慧眼看世界。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最重要。我们要求每节课的助学单都编排学习目标, 并且制订“好习惯标准”, 要求学生逐一对照, 学会自学。 (3) 紧拉慢唱有韵味。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空, 紧拉慢唱才有韵味。对此, 我们专门制订了“师生教与学的好习惯”, 要求师生们努力照做。

3. 课后拓学——自得其乐悟生活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通过助学单转变作业布置方式。从达成要求上看, 有坚持积累性的作业, 有促成习惯性的作业;从时间上看, 有及时性的课后作业, 有单元性的课后作业, 还有阶段性的假期作业。作业的运用和设计要避免同质化, 以期起到不同的效果。

三、“学在未来”, 研学促教, 全面效益观

鲁迅认为,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有“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 不被淹没的力量”。每一个教育人, 都必须回到“教育即人学”的本质上, 回到基于对生活和生命的尊重上, “从学生出发”, 从而建构起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为框架、以课堂为中心的中国当代“新教育学”。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的真正变革, 才能让教育焕发新生![1]我们要将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 希望他们今后能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而如今的教育评价, 多的是“以结果论英雄, 以分数定好坏, 以升学定成败”, “人”逐渐看不见, 心灵的沙漠化更是严重, 孩子的成长轨迹被扭曲。

(一) “学在未来”, 理念是先导

随着课改实践的深入, 我们认识到:教师活在当下, 知识也在当下;而学生学在未来, 生活在未来。因此, 我们逐渐把评价从重结果的“唯分、唯升”转移到关注教学效益, 注重“投入”和“产出”的比例, 向“超时、超量、超限”的做法发出挑战;从关注单纯的知识效益转向关注课堂的知识掌握、过程参与和情感体验。

(二) 关注学情, 研学是基础

教师需提高解读学生的能力。首先, 要读懂学生, 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认识个性差异, 了解学生希望拥有怎样的未来。其次, 要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再次, 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了解其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最后, 要研究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三) 限时限量, 规范是前提

1. 规范课程

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严格设置课程, 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有充分保障, 体育课每周3节, 研究性学习课每周3~4节。此外, 我们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办法, 确保传统的非基础学科能正常开展, 维护学生的权益。

2. 规范作息

限时让道, 确保学生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的具体措施有:限在校时间, 限作业时间, 限教学时间 (一节课由原来的45分钟减为40分钟) 。此外, 我们还挤出时间开展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能锻炼1小时和“体艺2+1”活动。

3. 规范招生

有教无类, 我们实行“自主报名、电脑派位、随机录取、平行分班”的招生办法, 不择优, 无优势, 生源质量良莠不齐。但我们关注全体学生, 经过三年的教育, 学生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后20%的学生, 我们重视他们的教育常态, 为他们建立档案、进行分类受导、跟踪教育。因此, 尽管有些学生小学时成绩不理想, 家长们还是愿意让孩子来我校上学。

(四) 立体交互, 方法是保障

1. 集体备课激智慧

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操练场, 对此我们有针对性的要求。在内容上, 我们有“教师的教学问题前置”和“学生的学习问题前置”两个“问题前置”;在形式上, 做到“五个一”, 即“一时间 (每周有固定集体备课时间) 、一中心 (每次有一个中心发言人) 、一课题 (统一的进度) 、一示范 (有一位骨干教师的示范课) 、一研讨 (为解决某一个突出问题的研讨课) ”;在过程上, 有“备通用性、备独创性、备启示性和示范性”的“三备”;备课后形成的“助学单”, 在内容上做到“参与度、亲和度、延展度、整合度、练习度”五合一, 在形式上做到“练习、阅读、标注、纠错、感悟”五合一。备课所有内容都要形成电子文档或文字材料, 学校永久性保存。集体备课使教师的智慧得以激发, 学校的管理资源得以丰富, 也为课堂增值奠定了基础。

2. 骨干研讨深推敲

我们重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科研及专业引领等方面的带头作用。为提高“全程助学教学法”的研究实效, 我们每年利用寒、暑假开展骨干教师论坛活动, 在学期中开展现场观摩会、说课以及示范教学研讨等活动, 并邀请县教研员共同参与指导, 对教师在课堂中所体现出的新的理念、意识、策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集中研讨交流, 深度推敲。

3. 推门听课细指导

为及时了解常态教学、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常规执行及课堂教学情况, 我们组织行政领导、学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采取分散下年级“推门听课”的方式, 切磋教学艺术, 交流思想, 分享方法, 探讨策略,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既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同时也活跃了学校的教研氛围。

4. 个案研究重聚焦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经常会碰到特殊的现象或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 对这些现象或问题建立档案或问题库, 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增加实践智慧。同时, 可以就一些普遍性问题申报课题, 集中几个教师或备课组的力量进行研究实践。如近期我们申报的课题有《乡土文化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的嵌入研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以读促说, 以读促写”的实践与研究》《助学单课堂学习模式在数学课中的应用研究》等。

在多元化的激励评价机制下, 以上4个层面的立体交互性研究, 使“全程助学法”有了很多教学策略, 也使学校的科研氛围更加浓厚, 进而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师生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平衡观、关注过程观、全面效益观”是我校在长期的课改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学校“人际关系和睦、教育发展和谐、人地关系和美”三位一体的以“和”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更为深入的解读, 已成为了学校办学的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济困助学 篇5

各勤工助学用工单位: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粤发〔2005〕12号)精神,做好我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挥勤工助学工作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加强对校内勤工助学工作的统一管理,根据《关于印发<中山大学勤工助学评优细则>的通知》(中大学生〔2010〕6号)相关评优细则,经研究决定,在校内开展2011勤工助学评优工作,具体细则及安排如下:

一、奖励项目及名额

(一)勤工助学先进个人:面向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个人,人数不超过实际在岗学生人数的5%(四舍五入),学校对获奖者颁发证书;

(二)勤工助学先进工作者:面向从事勤工助学管理的教师,人数不超过实际申报人数的30%,学校对获奖者颁发证书;

(三)勤工助学先进单位:面向勤工助学用工单位,全校名额不超过10个,学校对获奖单位颁发奖牌。

二、评选条件

(一)参评“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的条件:

1.能自觉遵守宪法和国家的各项法规,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品德良好,态度端正,在勤工助学学生中有很好的表率作用;

2.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奋发向上,乐于奉献;

3.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虚心学习,自觉遵守学校制定的有关勤工助学各项管理规定,服从用工单位的工作安排;

4.在勤工助学岗位上能依时守时,责任心强,积极主动,吃苦耐劳,工作能力较强,能较为出色地完成用工单位交办的工作,并能如实登记劳动时间;

5.坚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评选内在岗,且在岗时间不少于10个月; 6.评审内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7.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良,评选内所修全部课程须及格,无不良记录。

(二)参评“勤工助学先进工作者”的条件: 1.直接负责所在部门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评审内累计担任本用工单位勤工助学负责人10个月以上(含10个月);

2.工作认真负责,能完成该部门勤工助学的指导、组织、考勤等各项工作; 3.根据有关工作要求,按时、保质完成每个月的薪酬报送,正确率较高; 4.积极参加学校召开的各种勤工助学负责老师的会议;

5.在勤工助学工作中,为人师表,公正公平,善待学生,能及时把握勤工助学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热心为同学排忧解难,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参评“勤工助学先进单位”的条件:

1.严格按照《中山大学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规定,保证本单位的勤工助学工作顺利开展,能按时积极、保质保量地完成有关勤工助学的日常工作(如:《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劳务报酬审批表》每月的按时提交、勤工助学OA系统网上的正确操作等);

2.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本单位勤工助学学生名额的70%以上(含70%);

3.根据用工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制定较为完善、明晰的勤工助学工作制度,有严谨的组织纪律性;

4.定期组织本单位勤工助学学生参加有关勤工助学的各种素质和技能培训,能进一步端正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态度,有效提高其工作能力;

5.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营造本单位勤工助学学生自立自强、团结协助的良好氛围;

6.注重开掘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了解本单位勤工助学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实际需求,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效指导和实际帮助;

7.单位领导重视勤工助学工作,能指定一位老师专人负责本单位勤工助学的相关工作,安排合适的同学担任勤工助学学生负责人;8.所有的申报材料必须真实。“勤工助学先进个人”、“勤工助学先进工作者”的申报资料如有作假,则取消其参评资格,且不得递补其他人员;同时,所在单位如申报“勤工助学先进单位”亦被取消参评资格。

三、评选机构、评选程序及时间安排

由学生处统一部署学生勤工助学评优工作;聘请有关人员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勤工助学先进工作者”和“勤工助学先进单位”的评审工作。

(一)评选“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的程序与时间安排:

1.被推选出的学生要如实填写《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并将《申请表》及学生上一年的成绩单于4月26日前交给用工单位;

2.用工单位在《申请表》上加具意见后,将《申请表》及学生过去一年的成绩单于4月29日前交到学生处教育管理科(珠海校区的用工单位交珠海校区学工办),对于申报人数超过1人的单位,用工单位须确定排名顺序;

3.学生处教育管理科(或珠海校区学工办)审核后,对初评名单予以公示3天,如无异议,确定候选名单;

4.学生处处务会议汇总获奖候选名单并报学校资助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

(二)评选“勤工助学先进工作者”的程序与时间安排:

1.有意申报的勤工助学负责老师要如实填写《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先进工作者评审表》(以下简称《评审表》),并将《评审表》及一份1000字左右的个人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总结于4月26日前交给用工单位;

2.用工单位在《评审表》上加具意见后,将《评审表》及过去一年的勤工助学工作总结于4月30日前交到学生处教育管理科(珠海校区交学工办);

3.学生处教育管理科(或珠海校区学工办)审核后,对初评名单予以公示3天,如无异议,初步确定候选名单;

4.由学生处聘请有关领导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候选名单进行审核,必要时可以组织述职报告会,现场打分;

5.学生处处务会议汇总获奖候选名单并报学校资助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

(三)评选“勤工助学先进单位”的程序与时间安排:

1.有意申报的用工单位的勤工助学负责老师要如实填写《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先进单位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并将《申报表》及相关材料于4月30日前提交学生处教育管理科(或珠海校区学工办);

2.学生处教育管理科(或珠海校区学工办)审核后,对初评名单予以公示3天,如无异议,确定参评名单;

3.由学生处聘请有关领导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参评名单进行审核,如有必要可组织述职报告会,现场评分;

4.学生处处务会议汇总候选名单并报学校资助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

四、其他

(一)评审指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

(二)学生处负责勤工助学的老师不得参评“勤工助学先进工作者”,学生处不参评“勤工助学先进单位”;

(三)本次评审的相关表格见附件;

(四)各用工单位在4月30日向学生处教育管理科(或珠海校区学工办)提交本单位的勤工助学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材料时须另附《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先进个人汇总表》和《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先进工作者汇总表》,并将所填附件电子版发臊 ?qgzhuxue@126.com

附件:

1.《中山大学学生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申请表》 2.《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先进工作者评审表》 3.《

关于评选勤工助学先进个人、勤工助学先进 工作者和勤工助学先进单位的通知

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先进单位申报表》 4.《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先进个人汇总表》 5.《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先进工作者汇总表》

[爱心助学] 篇6

2.李娟,女,汉,9岁,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东十里小学二年级学生,成绩优异,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无业,靠低保维持生活,希望有好心人帮助,继续学业。

3.王昱航,女,汉,7岁,甘肃省天水市梅林子弟学校一年级学生,刻苦努力,成绩优异。父母均为聋哑人,无职业,无经济收入,靠城市低保生活,希望救助。

4.李雅贞,女,汉,11岁,甘肃省天水市梅林中学五年级学生,刻苦勤奋,成绩优异。父亲去世,和无业的母亲

5.张月,女,汉,11岁,甘肃省天水市罗玉中学五年级学生,成绩优良,父亲劳教,母亲收入微薄,无力供养两个孩子上学,望救助。

6.牛玉豪,女,汉,10岁,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皇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业优异。父母均为残疾人,务农为生,父母实在

7.穆盈,女,汉,13岁,甘肃省秦城区石马坪小学五年级学生,品学兼优。母亲去世,父亲体弱多病,家中无劳动力,面临辍学,望好心人帮助。

8.李文珠,女,汉,14岁,甘肃省天水市罗玉中学七年级学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父亲去世,靠母亲务农维持生活,生活陷入困境,面临辍学。渴望救助。

9.赵盈芳,女,汉,10岁,甘肃省秦州区中梁学区上韩小学三年级学生,品学兼优。无母,父亲一人养家糊口,无力供姐妹两人读书,生活陷入困境。

10.徐玲玲,女,汉,8岁,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中梁学区马周小学二年级学生,成绩优异,母亲体弱多病,靠父亲务农为生,收入微薄,面临辍学,希望好心人帮助。

济困助学 篇7

(一) 济困医院的运作模式

2003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以乌鲁木齐两所二级职工医院为基础, 相继整合建立了两所济困医院。几年来, 新疆不断探索济困医疗机制, 目前, 已在乌鲁木齐市建立了14家济困医院, 设立扶贫病床3800多张, 27个县市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点试点工作。

济困医院的运作模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要依靠财政投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济困医院的工作十分重视, 两所医院直属自治区卫生厅, 政府加大了投入, 不但包括在编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障金缴纳、冬季采暖费及日常工作经费, 而且大型基建项目和设备也由财政拨款。几年来, 仅设施改造和基础建设自治区财政向第一济困医院投入2000余万元, 向第二济困医院投入1000余万元。二是对济困病人就医实行特殊收费。将病人分为济困病人和非济困病人两类, 慢性病患者和持老年证、军人证、特困证、残疾证的医疗救助对象为济困病人, 均免收挂号费、诊疗费;药品在成本价基础上加3%;门诊注射及输液观察费、住院床位费、抢救费、护理费、手术费、处置费及各项辅助检查费用, 一律按照现行收费标准的50%收取, 由此产生的亏损, 由自治区专项资金弥补。对非济困对象按照标准收取, 与乌鲁木齐市其他医院一样。三是规定医院的“加成”率。国家允许二级甲等医院在药品价格上进行15%左右的加成, 药价越高用药量越多就加得越多。而济困医院的药品, 给济困对象的加成3%, 给非济困对象的加成15%。四是自治区卫生厅安排辖区内4个最好的综合性三甲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医院、兵团医院) 和第一、第二济困医院结成对口支援单位, 以保证济困医院的技术水平。两家医院除了要实现无障碍双向转诊外, 还要共享医疗资源, 特别是专家资源。五是加强药品采购与使用的管理。医院建立药品价格信息库, 定期采集乌鲁木齐市主要医院、济困医院周边地区医疗机构、药店的药品价格情况, 为药品采购提供参考;在采购中, 严格把关, 尽可能做到到厂家直接进货、在新疆本地采购用价格低廉的;对收受药品回扣的医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在药品使用方面, 尽量用国产药、用低价药。以抗生素为例, 在一般医院已经难以寻见的青霉素等廉价抗生素, 在这里大量使用。医生使用贵重药品, 要经过上级大夫和科室主任的审批, 对使用过度医疗的医师实行一票否决制。此外, 还规定:病人药品支出不能超过其全部医疗费用的50%。六是拓展社区卫生服务。济困医院与社区居民签订健康合同, 建立健康档案, 由医生有针对性地上门为合同户进行指导, 使每个居民有了自己的保健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对医疗模式进行改革, 实行门诊全科化, 病房专科化, 将中心的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结合起来;济困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行政管理, 审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资格, 双方技术人员实行双向轮岗。七是采取了一些方便患者就医的便民措施。比如处方药可以不经过挂号;为所有住院济困对象免费提供“一日三餐”, 并免费送餐到病房;老、弱、病、残人员均免挂号费, 优先就诊取药;本市住院产妇及65岁以上的住院患者出院后免费派车护送回家;设置门诊导医台, 设立患者饮水处和轮椅;门诊药房取消窗口发药, 实行开放式柜台等。八是医院后勤社会化。医院的水、电、暖管理和用餐供应等全部由社会承担, 精简后勤管理人员, 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医疗第一线。

单位:元

医院收入的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医院降低了收费标准, 增加了就诊人次, 实行了单病种限价, 解决了患者“看病贵”的问题, 另一方面, 两所医院住院条件得到了改善, 还免费为住院患者提供三餐, 吸引了许多病源。

表中可以看出, 在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床位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济困病人门诊人次在降低, 住院人次逐步上升, 自治区医保减免金额基本持平, 民政部门救助的金额在逐年增加, 病人个人自付比例也在逐年减少。

二、乌鲁木齐济困医疗存在的问题

(一) 医疗济困政策覆盖群体面小, 济困功能发挥有限

1. 住院救助率仍低于一般人群水平, 贫困人群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未得到充分释放

从全国层面宏观数据分析结果看, 虽然随着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不断深入, 2007-2010年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住院救助率不断提高, 贫困人群对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得到改善。但是2010年全国城乡医疗救助率为6.06%, 与一般人群10%的住院率仍有一定差距, 而贫困人群的医疗需求通常高于一般人群。所以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双重保障下, 我国贫困人群的医疗需求正逐步释放, 但未达到充分释放的水平, 与满足实际需要还有不小的距离。

2. 住院救助与门诊救助发展不均衡, 需要进一步科学设计救助内容及资金支出构成

全国各地住院救助与门诊救助资金支出构成并不均衡, 2007年城乡住院救助资金支出所占的比例从96.27%至55.14%, 门诊救助资金从33.36%至3.43%不等, 有较大的地区差异, 说明各地对制度衔接时, 住院救助资金和门诊救助资金在分配上并未达成共识, 部分地区出现过于偏重住院救助或门诊救助的问题。而目前从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互补和衔接的角度考虑, 医疗救助在以住院救助为主的同时, 应兼顾门诊, 扩大保障范围, 为贫困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在制度衔接时, 应统筹考虑住院与门诊救助服务, 通过科学测算贫困人群需求和设计方案, 合理分配住院与门诊救助资金支出比例。

3. 济困政策覆盖范围小

我区给济困医院的要求是, 70%的医疗能力用于特困职工的服务, 剩下的可以向社会放开。

实际运行中, 济困医院惠及的人群十分有限, 第二济困医院2011年济困医疗门诊人次3256人次, 全年门诊总人次108623, 仅占2.9%;住院人次625人次, 全年4140人次, 占15%。2012年济困门诊人次3895人次, 全年门诊总人次125632人次, 济困医疗占3.1%;住院人次769人次, 全年住院12094人次, 济困医疗占6.3%。无论从历史渊源、目前状况和未来的规划上来看, 济困功能都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自治区两所医院更大的职能其实一直就是社区医院, 原来所规定的70%用于济困的要求难于落实。乌鲁木齐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领取者和特殊困难家庭一共有6万多人, 以全市现有的条件, 更多的下岗职工等困难人群根本无法纳入到济困医疗的对象中来。当初自治区政府要求的公立医院拿出10%床位做济困病房, 现在也未落实。据卫生部《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009年全国城乡居民年平均门诊次数为2.6次, 人次均门诊医疗费用为160元, 人均住院费用5952元。医疗救助人均筹资仅能满足救助对象一次的门诊费用, 对于住院救助来说更是杯水车薪。尽管救助对象通过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偿, 但是补偿率普遍较低, 给医疗救助带来很大压力。另一方面, 由于医疗救助资金等因素的制约, 救助水平还很低, 还很难缓解医疗救助对象“看病贵”的问题。绝大多数地区封顶线在1万元以下。此外, 一些地方住院救助还有病种限制。由于救助资金不足, 受助人群一般只局限于五保户和低保对象, 补助水平也较低, 政策宣传也比较谨慎, 不少群众对这项制度缺乏了解。所以, 医疗救助的筹资及补偿水平和医疗救助对象的实际卫生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 卫生部门和其他部门合作不顺畅, 济困工作的配套政策不够完善, 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不够

医疗救助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带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和慈善性、福利性, 同时该项工作又是社会救助、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方面。该项工作的组织管理, 应由劳动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及卫生部门共同负责, 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形成整体合力。加强政府卫生、劳动、财政、民政部门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 充分发挥其救助特困群体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加强医疗救助体系, 特别是社区医疗体系的建设, 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加强医疗行业, 特别是对济困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1. 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促进医疗救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根据国外医疗救助成功的经验, 以及医疗救助产品的自身特性, 我国的医疗救助必须以政府为主导, 无论是制度的制定, 还是制度的执行, 无论是法律的提供, 还是相关措施的配套, 政府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组织所不可替代的。各地政府要对医疗救助的实践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积极发现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实践过程中各种不足之处, 从而寻求对策, 不断地完善制度内容。在济困医疗的开展中, 对于一个政策的制定, 不能部门间各自为政, 应由政府牵头统一考虑才能使政策执行顺畅。

2. 加强政府、卫生、劳动、财政、民政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协作, 提高济困医疗人员的办事效率

卫生部门是具体的济困医疗实施者, 出于人道主义, 医院对来院急症病人先行治疗, 涉及到济困患者的费用, 医疗机构往往垫资数万至上百万, 这部分资金的回流需要政府的财政、民政部门的共同合作解决, 但实践中解决问题周期很长, 给医疗机构的运转形成压力。在制定政策过程中, 政府的劳动、民政部门的政策, 往往和财政部门、卫生部门的承受能力产生偏差。这一方面说明济困医疗政策还不完善, 一方面说明相关部门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

(三) 政府投入资金少

卫生部提出在全国公立医院系统推行平价病房或者平价医院, 实际上是对医院的经营实行全额管理, 即对平价医院实行收入上缴、支出财政划拨的管理。这面临着三大难题:首先, 国家必须保证对公立医院的合理财政投入。从政府当前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情况来看, 这部分的资金缺口很大。其次, 必须协调好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地方政府只有具有相应的财力才能保证对当地公立医院的投入。这对很多财政吃紧的地方政府来说, 如果没有中央财政的必要支持, 保证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是个不小的难题。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2012年财政拨款总额1832万元, 业务支出总额30162.32万元;2013年财政拨款1930万元, 业务支出总额40314.78万元。由此可见, 只凭政府财政拨款是不能维持济困医院运转的。作为公益性医院, 济困医院即要保证济困医疗功能的实施, 又要保持济困医院的运营, 如果没有政府的持续投入, 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

(四) 治疗的层次低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以及财政投入的的限制, 在救助水平上, 医疗救助相对较低, 是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为目的的救助行为。目前的治疗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 应逐步转为与其他病人同等对待。特别是对于济困患者, 基于医疗资源的有限性, 还不能对其做到包底治疗, 只能是常规治疗。两所济困医院本身是二级医院, 基于政策的设计, 济困医疗基本上止于这一级的医院, 三级以上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在现实中难以惠及济困患者。这和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国家综合实力、整体医疗发展水平等现状有关。

济困医院收费的低价位, 绝不能意味着降低医疗服务质量。济困医院应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进行精确的成本核算, 降低运行成本;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想方设法降低医疗费用。

(五) 医疗机构内部对济困群体不够重视

个别医院对济困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 对济困工作不够重视。表现在未将医疗济困工作纳人医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对政策不理解、知晓率低, 政策执行不到位;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轻视社会效益的问题。个别医院没有专门的领导负责, 未成立专门的济困工作机构, 没有制定医院相应的济困政策, 对济困患者无规范化管理机制, 导致国家及自治区的济困工作政策、措施落实不到。

三、完善乌鲁木齐济困医疗制度的对策措施

(一) 将覆盖面扩大到城镇职工之外和边远地区的群体

1. 由大病到慢性病和常见病, 从住院到门诊循序渐进地扩展病种范围

在目前医疗救助资金有限, 且贫困人群首要希望保障大病的形势下, 刚开始试点时, 可以采取以大病为主, 兼顾慢性病和常见病的策略, 然后根据当地财政的能力, 逐步实践, 扩展救助范围。

2. 逐步取消起付线

医疗救助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公平, 所以如果只能纳入有限对象, 那么应该是贫困人群中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那部分人群, 而起付线恰恰把这部分人群拦在救助范围之外。所以在城市医疗救助试点救助方案设计中应取消起付线。对于受到财政条件制约的地区, 可以从降低起付线做起, 或者先对部分最困难人群实行“零起付”, 待条件成熟时再对所有救助对象实行“零起付”。同时可以通过封顶线和救助比例的调节, 来保证救助资金的安全。

3. 适当提高救助比例

提倡分类设置救助比例,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按病种定额付费。提高救助比例是真正提高贫困人群救助水平的关键。由于救助对象贫困程度各不相同, 为了真正做到公平, 应该按照对象经济水平给予不同水平的救助比例。

4. 变事后救助为事前或事中救助

对于无力事先自己支付较大额度医疗费用或者支付之后基本生活费用紧张的救助对象来说, 事后救助无疑是阻挡其获得医疗救助的巨大障碍。在实施时, 可以先采取医前医后混合救助方式, 逐步过渡。

5. 扩大济困医疗服务人群范围

虽然各级政府对济困群体制定了医疗济困的优惠政策, 但是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只够维持最低生活费用, 低保患者无力支付50%医药费用, 仍然看不起病, 住不起院。对流浪乞讨人员、外来打工人员的医疗救助办法不明确, 住院治疗费用无人缴纳, 医院负担沉重, 各家医院不同程度的承担着上万乃至上百万元无法追回的医疗费用。民政厅截至2010年12月统计, 全疆低保人数62万, 乌鲁木齐市低保发证26515人, 占全市济困总人口的1.8%, 持证率较低;自治区劳动保障厅了解到, 自治区医疗参保对象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能按时缴纳保障金的国有企业、部分集体企业的人员为主, 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实践中存在持证就医人员少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享有156元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低保人群中仍然看不起病;其次是发证率较低, 仍有相当一部分特困人员无法享受目前优惠的医疗济困政策。因此建议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能制定出更好地便民、利民政策, 把济困政策延伸到边穷乡村, 使更多的特困群体能看得起病。

据调查, 大多数贫困家庭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所以, 单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不能使贫困家庭的健康得到保障。因此, 要完善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贫困人口理应分享这一改革成果。要通过多种办法, 把贫困人口纳入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总盘子, 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医疗救助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二) 完善卫生部门和其他部门合作机制

济困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涉及政府各部门, 因此加强部门合作是搞好济困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卫生机构的预算拨款, 特别是对政府交办的济困医院资金应按计划优先保证财政补助足额到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城镇贫困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服务管理工作。

物价部门:根据当年物价变化情况和实际收费水平适时调整, 并对某些卫生服务项目的价格实行管制。

药品管理部门:加强药品管理。

民政部门:确定目标受益人群数量与贫困补助情况。并承担医疗救助与社会慈善救助的衔接。

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管。

卫生行业组织:在医疗服务监管过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规范医生行为, 保证合理用药。

(三) 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

医疗救助强调的是政府责任, 所以政府应在筹资中占主要角色, 因此, 中央和地方各级特别是省级财政应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增加资金投入, 扩大医疗救助基金规模。同时, 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通过慈善机构、单位和个人多渠道募集救助资金, 以弥补财政的不足。

从医疗救助资金总量上看, 近年来, 医疗救助资金总量呈逐年增长态势, 但增长幅度逐年减少。其中虽然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由2007年的34.0亿元增长到2010年近109.8亿元, 增长近2倍, 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年增长率却呈逐年下降趋势。

政府资金的投入决定着济困医疗水平的高低, 政府资金的投入应保持和经济发展的同步, 并逐步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疗公平。

(四) 与高层次医疗机构合作

1.我区两家济困医院和高层次的综合性三甲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医院、兵团医院) 结成对口支援单位, 以保证济困医院的技术水平。两家医院除了要实现无障碍双向转诊外, 还共享医疗资源, 特别是专家资源。

2.济困医院实施低价服务, 提供医疗救助。要使其健康发展, 需要医学专家的参与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政府应鼓励医务工作者到医疗救助医院义诊。在低收费的前提下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质量, 赢得更多患者的信任。

3.济困医院还需解决的问题是人才问题与医疗设备的改进和增加的问题。

4.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与大医院的合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技术指导、人才支持、诊疗服务、人员培养、双向转诊等方面的有效合作机制, 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济困医疗服务范围等相关制度,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济困病人接诊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五) 做好院内济困医疗政策的宣传

对济困政策宣传不够导致群众对政策的不理解和对自我权利的漠视, 进一步产生的是医疗救助的被动利用和医疗救助需求的广泛萎缩, 最终影响了保障居民健康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加大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 利用济困医院和其附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宣传在院内向就诊人群发放医疗助政策的宣传手册彩页制作宣传展板等, 并且翻译为多语种资料, 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等以提高各族人民群众对医疗救助政策的知晓度, 帮助需要人群更好地了解和熟悉政策。这样可以扩大政策的惠及面帮助贫困人口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状态。

参考文献

[1]王伟, 尹国.我国医院信息主管的现状与发展.[期刊论文]-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08) .

[2]朱丰年, 杨仁明.对倡导建立惠民、济困、平价、慈善等医院的几点思考《卫生经济研究》.四川省达州市卫生局, 2007 (01) .

[3]王保真.惠民医院在医疗救助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武昌惠民医院的再调查.《中国卫生经济》, 2007 (10) .

济困助学 篇8

我校坚守“轻负担、高质量”的阵地, 从借鉴优秀教学模式 (尝试教学法、讲学稿) 开始, 结合学校特点, 吸取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专家的意见, 最终将原初的“导学稿”锻造为现在的“全程助学单”, 完成了质的飞跃。

在十年的摸索中, 我们发现, 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三个方面: (1) 教师是否了解学生的学情; (2)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 (3)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策略。这就如同教师带着学生去旅行, 在旅行之前, 必须先解决三个问题: (1) 从哪里出发; (2) 去哪里; (3) 怎么去。学生的学情就好似我们旅行的出发点, 课堂的教学目标便是旅行的目的地, 教学策略就是旅行的方式。所以, “基于学情, 忠于目标, 优化策略”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而“全程助学单”可以将这三个环节整合起来。 (1) “全程助学单”由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组成, 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 (2) “课前助学单”中的“知识准备”立足学生的学情来设计, 关注起点, 旨在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中助学单”明确目标和方向, 是师生体验教学的过程, 教师在此进行个性化的灵动处理, 注意难度、重点、梯度, 优化教学策略;“课后助学单”旨在课堂检测, 是教学目标达成的终点式检验。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 丰富有效的教研活动———源头活水之一2011年3月7~9日,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

专家在我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全方位调研, 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在众专家对教学的追根溯源及争论研讨之后, “全程助学法”应运而生;与此同时, 它也被省教研室列为省重点研究课题,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此“活水”一经注入, 我校教师纷纷响应, 各级各类的教学研讨活动相继展开, 如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座谈会、学生问卷调查、党员探索课等, 不仅挖掘出一批经典案例, 而且优化了“全程助学法”的实施。特别是在2011年的第二学期, 学校针对“全程助学法”开展了“三评一讲”活动:“三评”是指评各学科每月的“优秀助学单”, 评“全程助学法”专题校优质课, 评期末“最佳全程助学法备课组、教研组、教研之星”;“一讲”是指长兴县实验初中“第四届全程助学论坛”活动。

如果说省教研室的研讨带来的是一次水波相荡的涟漪, 那么“三评一讲”活动的开展则是在此基础上席卷的波浪。丰富有效的教研活动让“全程助学”的水渠日渐清澈。

(二) 勇于探索的新生力量———源头活水之二

“三评一讲”的余音未尽, 我们便欣喜地看到一种氛围正在形成———不受时空限制的团结、合作、帮扶, 而这种宝贵的氛围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沃土。青年教师充当着每一次“全程助学”活动的排头兵, 他们在县、市、省各级评比中, 捷报频传。成绩的背后是他们一次次“抽丝剥茧”的打磨, 当然也少不了同伴、团队的支持与帮助。正如2011年12月19日的“全程助学”青年教师交流会上, 发言代表沈国庆老师说, 令他最为感动的是他在“全程助学”优质课评比的试教时, 初一科学备课组在沈雪娥老师组织下的多次磨课的过程, 大家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令他受益匪浅。

(三) 顺应时势的观念转变———源头活水之三

1. 教师在“全程助学法”探索过程中的精神状态、教学理念的改变

“宁做在课堂探索中获取幸福的勇士, 不做在抱怨声中应付工作的庸士。”教师对幸福的定位在发生根本的转变。通过实践, 多数教师的理念从“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 从一味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全程助学的过程中, 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启发者、指导者。

2. 学生自助学习习惯的变化

“课前助学单”的问题前置, 加上教师及时有针对性的指导, 使学生的学习有目标、有计划。在循序渐进中, 每个学生知道每一天、每节课应该干什么, 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不断增强。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无论是学习状态、学习习惯, 还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并对“助学单”的使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3. 师生在作业的布置、批改和完成态度上的变化

“全程助学法”的助学单改变了作业的结构。学生每天回家不仅有当天课程的“课后助学单”, 还有第二天新课的“课前助学单”, 而不再是单一的课后检测性作业。同时, 教师的作业批改形式也发生了改变, 即由原来单一的课后批改转变为课前抽批、课中面改、课后全批三种形式的结合:课前, 教师通过预习作业的抽批,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课中, 教师利用与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进行面批, 或学生通过互批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对此, 教师普遍反映, 与学生面批的效果十分显著, 因为学生得到及时评价后学习积极性更高。

二、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两年来, 省内外的46所兄弟学校先后来我校考察学习“全程助学法”, 参与人数近800人。为了共荣共进, 兼收并蓄其他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学经验, 从而不断优化“全程助学法”, 我校又全力打造了县、市、省三级“全程助学法”课改联盟。

(一) 县级联盟“露春意”

在联合了县校际共建单位、县课改先进学校之后, 我校举办了“全程助学法”教学观摩活动。此次活动有各初中校长、教研组长等200多人参加。活动先由我校邹忠明校长对“全程助学法”作介绍, 然后由备课组长现场说课, 再由各备课组骨干教师开设“全程助学法”的展示课。活动除了有精彩的说课、新颖的助学单, 还有课堂所展示的, 流畅的教学过程和教师高水平的操控能力, 并请省教研室研训部主任张丰老师作了精彩点评和指导。

(二) 市级联盟“春意浓”

两年来, 我们联合湖州市的5所实验学校, 以学科课堂教学为切入点, 以联盟课改论坛为平台, 利用优秀的教学资源, 开展了5次有创意、高质量的活动。活动的中心是以“全程助学法”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每次活动主题鲜明, 流程清晰, 为我市的教学改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 省级联盟“满园春”

为进一步推进和加强浙江省兄弟实验学校的交流与合作, 在县、市学校联盟的基础上, 我们又打造了省级联盟, 切实搭建教学研讨互动平台, 共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2011年12月16日, 我校成功举办浙江省跨区6所实验学校联谊活动。参加活动的除了衢州市实验学校、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丽水市实验学校、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嘉兴市海宁宏达学校外, 还有我市吴兴实验初中、德清千秋外国语学校、菱湖一中、菱湖三中等学校和安徽省马鞍山八中的学校领导、教师。此次联谊活动的开展, 有力促进了校际间教育资源的共享, 同时使我校的“全程助学法”在全省得到“绽放”。

济困助学 篇9

一、宁沪帮扶谱华章

1998年,上海嘉定区教育局把宁蒗作为扶贫对象,连续3年每年捐助30万元。2002年4月,国家扶贫办等联合发文,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与宁蒗对口帮扶。翌年9月1日,宁海中学易名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宁蒗希望中学”(简称贝尔中学)。9年来,公司共投入500余万元,修建了1栋拥有20间教室的教学楼,建起了2个设备一流的多媒体教室、1间教师电子课件制作室……公司员工捐款143万余元,设立了教育基金。从2004年9月起,利用基金收益,每年招收全县优秀小学毕业生120名,开办2个贝尔班,每人每年补助500元;每年奖励10名教师和100名学生,建立激励机制。为落实好项目,公司还派出员工陈德智挂职副县长驻宁2年多。公司出资30多万元,培训中学教师近千名,变外部输血为内部造血,实现人的素质与教学设备同步现代化。公司还引进清华教育扶贫项目,援建了远程教学站……公司的帮扶,使得贝尔的招生数由每年不足5个班、300人,增加到11个班700余人,学生约占全县初中的25%;是全省投资规模最大的希望学校,是沪滇帮扶的窗口示范学校,教学成绩连年名列全县前茅。

2003年7月,年仅26岁、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学位的冯艾,赴战河乡中学支教,承担了每周30节课的教学任务,她还常给学生补课,给教师讲授教学管理。2年间,她为中学募资40万元修建学生宿舍楼;联系资助全县200多名贫困生完成了初、高中学业,总金额近百万元;联系数10位师生到北京、上海学习。她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质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等称号;2006年10月,《中国青年》把她作为封面人物推出。

2004年8月,嘉定选派5位教师支教贝尔1年,并募捐5万元改善贝尔教学设施;2005年4月,嘉定区政协也资助宁蒗。同年,上海爱普香料有限公司“党旗下的爱心助学先锋队”到宁助学,捐款3万余元,受惠学生60人次。从同年8月起,松江区教育局接力嘉定,每年选派5名教师支教贝尔,1年1轮换,至今已连续8年共派出40名。翌年起,松江教育局出资2万多元,举办面向全县初中教师的“华亭杯”教学大赛,一年一次,形成长效机制。支教组还多次邀请上海特级教师到宁讲课,发动松江区师生结对帮扶。小昆山学校教师王健首批赴贝尔支教后,向学校反映了贝尔60%的贫困生面临辍学。2006年2月,学校发起了《捐款倡议书》。2007年11月,松江区教育局长徐界生抵宁,捐款25万元。2008年9月,上海三浪汽车部件公司在泸沽湖畔捐资建成了菜黑地等3所小学。公司还资助了一中和民中的4名女生。2008年12月,松江区洞泾学校举行“洞泾宁蒗手拉手,帮困助学献爱心”活动,捐款8943元给贝尔。2009年2月,立达中学邀请赴宁支教的徐明君老师为师生讲述支教见闻,事后师生捐款1.294万元。

2011年初,上海城市科技学校团委捐赠贝尔3000元,购买打印设备;8月,第7批支教教师抵宁;10月,在宁蒗举行了科技学校和贝尔“1+1”爱心结对助学活动,科技学校的15位教师,每人每年资助贝尔学生1000元。同月,一位支教教师的岳父带着旅游团来看女婿,参观学校后,一行8人捐款1.2万元资助贫困生20人。同年7月,在浦东新区花木社区的倡导下,社区4个党支部和6个基层工会捐款6万元,资助当年中考优秀生60名,人均1000元;社区总工会还举办了宁蒗助学之行图片展。

二、各方援助暖凉山

从1998年10月起,滋根基金会助学宁蒗。先是资助永宁乡摩梭失学女童100人,后又增加资助贫困初中生300人,每年每人100元。第一轮结束后,从2002年9月起的第二轮资助,小学对象不变,初中则压缩到60人,集中使用资金,在宁海和战河中学各办一个滋根班,云南证监会也在宁海开办了宏志班,3个班都是每年每人资助500元。2000年,云南省水利厅用28万元捐款在永宁乡兴建了1所希望小学。2008年,水利厅出资5万元为红桥乡黄腊老小学修建了操场,还赠送了运动器材。

2000年11月,时年26岁、任上海轩源金属建材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销售经理的闵杰章,骑车旅游来到宁蒗,夜里借宿大厂村小学,这是他见到的最破旧的教室。翌年9月,他带着2.4万元捐款在翠玉乡长坪小学盖起了第一所新房。之后,他用“信天谨游”的网名发起募捐。目前,信天助学已在宁蒗建山村小学102所、加固6所,建桥2座,修路3条,一对一资助贫困生136批2600多人,每年每生初中300元、高中1400元。2008年,他动员网友给山区孩子捐献一头生猪。2010年,他又募捐30头猪送给10多所山区学校,改善9000多名学生的伙食。2010年2月,他出版了26万字的新著———《暖》,记述了助学历程。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对他的访谈。

2003年8月,浙江科技学院女教师翁长庆看到信天谨游的事迹,立即给对方发电子邮件,发到第6封,信天才告诉她一位副乡长的电话,同时附上两张照片:长毛的土豆和脏兮兮的茅草铺———支教老师吃的主食和睡的地方。但她没被吓倒,毅然踏上了支教之旅。2008年,院团委建起了爱心基地和宁蒗支教QQ群,从最初的个人支教发展到151人的团队支教,名之曰“爱心毅行”。上海城市科技学校的一名老师曾往宁蒗支过教,他加入QQ群后,经常介绍宁蒗。毅行队员每次出发前,都喜欢问他宁蒗孩子的最需,以便对症带物。队员们坐的是最便宜的硬座,吃的是极简单的食物,可编织袋里却装满了购买和募集到的衣服、文具、图书……四川师大实验学校的官奕君老师,通过QQ群向毅行志愿者表达了同行愿望。去年暑假,在毅行团队到达金棉乡的第二天,她竟独自一人赶来相会。如今,翁已连续支教9年,每次2个月,足迹踏遍了宁蒗的16个乡镇,与网友一起改造破旧村小70多所;她本人捐资2.8万元修建一所学校,资助6名学生;她还力促热心人士结对贫困生1000多名。2007年,她集资将1名宁蒗孩子接到杭州做完了心脏手术,挽救了他的生命,并为其筹措后期生活费。2011年,她荣获第八届中国志愿者优秀个人和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被网友称为“浙江最美老师”;毅行队伍已扩展到校外,每年都有几百名大学生参加。在宁蒗,她们悉心传授知识、燃烧孩子理想,自己也从中砥砺品质、收获信仰和力量!

2003年9月,浙江慈溪人、时年32岁的龚学明到宁蒗考察。此时,他因助学已负债6万元。但看到贫困生期待的眼神和307份求助资料后,他仅留下路费,当场支付了25名贫困生的学费,并承诺了余下的282人的助学款。9年来,他的蓝天下爱心工作室为2000多名贫困生找到了资助人。他被评为宁波市学雷锋标兵,还被誉为助学红娘。2009年12月,宁蒗慈善站站长带着330名贫困孩子的资料到慈溪寻助,4岁女孩芊芊捐出零食钱。认助5人的陈先生说:“要资助就直到大学结束,不能中途而断。”市民许建杰,结对40人;去年暑假,他还邀请其中已考上大学的13名孩子到杭州和上海开眼界。市民华齐平,结对9人。宁波星光染整有限公司的老总胡绍银结对5名孤儿,并为宁蒗人提供就业岗位。2010年4月,慈溪利顺集团在蒗蕖中学初一年级,物色50名贫困生组建“利顺班”,每年每人资助600元……

2006年,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华慈善总会发起了“你的爱心,我的未来”销售活动,每销售一台指定机型,公司便代表消费者为学生捐资100元。目前,员工已10多次赴宁支教,资助3600多人;其中仅2009年11月的第7次宁蒗之行,就发放助学款13.48万元,资助337人,并给宁蒗慈善站捐赠1台激光多功能机。同年9月4日,杭州天水桥的方女士把开棉布店剩下的100多米格子布,做成50套衣服,请杭州《都市快报》送给需要的孩子。次日,翁长庆来电,说宁蒗的孩子衣服破了还穿在身上,这批衣服正好派上用场。11日,德清县的钟女士看到报道,决定把她过去做服装生意积压的2万件衣服捐出。快报用21天举行义卖,加上读者捐款,共筹得65028.43元,开小店的叶先生捐出971.57元,凑齐6.6万元。他说,祝这次活动一帆风顺。2007年5月2日,在西布河乡建起了秤杆坪杭州爱心小学。砖混结构的新学校有教室、宿舍、厕所、伙房、操场。而土木结构的旧学校墙皮脱落,没有玻璃、操场和厕所,大小便都跑去山坳僻静处。校门口还立了块石碑以资纪念,可把《都市快报》刻成了《都市时报》,而后者在昆明。施工方听说后,答应重刻,但《时报》记者说:“人都撤出了,为一个字折腾不值得,只要“浙江读者”几个字没错就行……”

2008年,海安地税局198名干部捐款10万元作为启动基金,在宁海民中建立奖教助学基金。同年12月,黄汝斌助学基金润泽宁蒗初、高中162名贫困生,每学年分2次发放,每次金额3.95万元。同年11月,由天津北方网发起、一群网友坚持了5年的交流平台———北方助学,向温泉完小捐赠校服。今年3月23日,北方助学启动了宁蒗行活动。27日,25名志愿者将上年秋季义拍所得善款40541元送到宁蒗。2009年10月,“助学长征09云南行———徒步泸沽湖公益筹款活动”的275名香港志愿者,走进红桥乡庄房完小,在砖头上签名,新建1所希望小学。还是10月,红云红河集团爱心助学金落户宁蒗,从2010年9月至2012年7月,资助60万元。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购物网站上发起助学工程。2009年夏天,支教团5名队员首次到宁支教1年,他们从每月仅有的600元生活费中拿出100元资助学生。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立了宁蒗服务队,今年3月,启动了“索玛花开·雏鹰飞翔”爱心工程。目前,已募集资金11.2万元、物资23万余元,助学75人。6月1日,支教团给民族小学贫困生发放助学金1万余元。

2010年3月,由姚明爱心基金(简称姚基金)捐资150万元,援建了姚基金希望小学;10月28日,姚明到宁蒗参加竣工典礼,与孩子们打兵乓球。这是姚基金在云南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有学生1732名。仍是3月,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出资10万元,资助当年高考二本以上录取的贫困生,省内每人4000元,省外每人5000元。10月,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向烂泥箐乡大二地完小捐赠100个不锈钢保暖杯。

翌年4月,贝尔中学与英国普雷斯赫特中学教会学校结为姊妹校,英国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传授教学方法。贝尔,开始面向世界……5月,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在苏州开展“您的旧衣服,我的新衣服”活动,将募集到的79包衣服、鞋子、棉被等,发放到烂泥箐乡。去年9月,民间自发的公益组织“丽江雨露计划”,将各地志愿者捐赠的书籍、衣物,捐助西布河乡2所小学。9至10月,广西友成常青义教志愿者一行6人(系退休校长和教师),赴宁作“旅游+支教”探索之旅,宣传常青义教项目的目的、意义、立项、做法,赠送宣传册,指导永宁中学教学管理。央视也多次聚焦宁蒗教育。去年9月19日、20日和22日,百姓心声·筑巢行动栏目,分别播放了拉伯乡加泽完小和新营盘乡中心完小的窘境,中国扶贫基金会向爱心企业募捐50万元,由项目合作部管理处处长汤后虎带队,连夜出发赶往宁蒗,还带来了大批书包、文具和钢笔。如今,两校已解决了学生宿舍、厕所及水电难题。

今年3月,深圳市新闻创意日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锡钧,到宁蒗考察助学,决定把翠玉乡库脚完小作为捐助对象。6月1日,启动了“新闻公益助学行动计划”:公司出品中国首款纯公益助学牙膏100万支,所得收益定点投向库脚完小;5年,每年捐赠现金4.4万元,用于改善学生营养午餐;每年购买春夏、秋冬校服各一套等物,总价值不少于30万元。公司还在丽江束河设立了“新闻爱心助学客栈”。同日,天津羽盟羽毛球俱乐部借助北方助学平台,带着文体用品到温泉完小和孩子共度欢乐六一。6月24日,永宁乡发生5.7级地震,北方助学又为灾区举行了秋季义拍会,资助当年考上大学的20多位学子。无锡欢乐义工向日葵爱心助学,启动了第十六期活动,为学生智能搭建临时板房作教室;暑假,又给35位孩子送来募集款。

7月,苏宁电器发起筑巢行动,向温泉完小捐资45万元建设一栋学生宿舍楼———苏宁校舍。公司还将“1+1阳光行”社工志愿者行动融入项目建设,号召社工为宿舍的修建出力;开工仪式上,为孩子带去书包、益智玩具等礼物。同月,在云南中烟公司援建的大兴镇民族小学学生宿舍楼竣工之际,公司一行6人到小学开展帮扶慰问,将干部职工捐赠的1.2万元现金、20床棉被、112本字典等物送到20名结对学生手中,每生每年可得600元补助及物资帮扶。慰问组还考察了公司即将援建的蝉战河乡中心完小教学楼项目。暑期,新疆石河子大学4名学生和1名美国留学生、2名澳门教师组成支教团,赴宁利乡牛窝子支教。他们除开设特长班、组织军训外,还向政府提交了帮扶留守儿童建议书。9月,广州人力资源沙龙为永宁、拉伯两乡的4所完小捐赠价值5200元的保暖物品和体育器材。此外,宁蒗教育还得到了香港爱德基金会、香港健行杏社、上海证券公司、云南森林武警等的资助。

三、自立自强快发展

在争取上级扶持和外界援助的同时,宁蒗人也不断增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投入意识,把扶持援助过程,变为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过程。2004年,县委、政府出台了《实施扶学工程的通知》,规定处、科级和一般干部,每年分别捐款360元、240元和120元,加强控辍保学。目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对口支援、勤工俭学”的救助体系业已形成。高中择校费只收取省一级完中收费标准的58%,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2006年10月,丽江市政协主席的杨文彬,捐出义卖所得书款15.84万元设立奖学金,成为第一个本地人出资设立的奖学基金。2008年8月,海归博士刘杨筹资6万元成立“希望树”爱心教育援助中心。2010年,县供电公司设立电力助学金,每年资助20名中学生,人均2500元,直到大学毕业,开创了本地企业助学先河。

2010年深秋,县长杨光银到红桥乡调研,看到彝族孩子邱杰披着黑毛毡牧羊。邱杰奶奶年岁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全家人就靠父亲耕种几亩薄地和放羊维持生计,他因家贫而辍学了。杨县长便耐心动员他继续读书,并安排随行领导给予关照。随行记者拍下了这一瞬间。照片传到市委书记王君正手中,他决定资助邱杰。翌年11月,教育局领导把王书记托人送来的书包、鞋子和1200元助学金交给他。邱返校后,每年享受500元特困生寄宿补助。红桥中心校开展了党支部一对一帮扶活动,累计帮扶17人。

2011年11月27日,央视播出了地处海拔3300米的烂泥箐乡永进完小118名学生缺乏过冬物资的报道,县委书记杨光银立即前往,特事特办及时解决;当年冬季,县里就投资510万元,购买毛毯1万条、保暖服装2万套、床2692张,发给山区寄宿生。县政府把山区47所小学的过冬御寒资金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把民中的改扩建列入当年办理的10件实事之一,杨书记亲任领导小组组长,筹资5000万元顺利完成了工程。在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时,县财政给山区学生每人每天1元补贴。县里还招聘食堂人员500人,投资406万元,改建食堂50个,修灶140口,实施卫生工程学校40所……该计划实施以来,累计到位资金1590万元,惠及学生3.53万名。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也给永进完小汇来3万元。当我们收到这笔署名“老共产党员”的捐款时,既兴奋,又诧异。本着对捐助者高度负责的精神,经过多方核对,才知晓了事情真相。现披露于众,显然有违李主席当初捐款“严守秘密”的初衷,但为了充分表达各界对宁蒗教育的关心支持,加之事过1年,实在不忍让它堙没于历史长河,才不得不提及。在此,谨向李主席致歉!

今年6.24地震后,杨光银书记和沙文明县长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救灾,教育系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8月30日,教育厅长何金平在全省中小学管理和发展工作会议上强调:“2012年6月29日,中国教育报以《云南省宁蒗5.7级地震中师生无一人受伤,校安工程新建校舍经受住地震考验》为题进行了报道,得到全国校安办领导的充分肯定。”这是宁蒗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由县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狠抓校安工程建设、层层落实校安责任制的结果。去年,投入校安工程资金7090万元,重建校舍2.96亿平米, 加固1亿平米;配备专兼职校医137名、专兼职保卫228名,10所学校获省平安校园创建学校。10月12日,新任市委书记罗杰就任后的第一站,就到宁海民中和永宁灾区学校调研,指出要把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来抓。今年,将重建2.94万平米,加固改造1.2万平米,大面积消除校安隐患。“墙抬梁,黄板房,木板下面支桩桩,挂块黑板作课堂”的旧貌,得以根本改观。杨光银在今年教师节表示,县财政每年还将安排200多万元,用于教师福利。全县实现了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最好的待遇是教师……

尊重个性多元助学 篇10

个性是创新的源泉, 为了彰显“一对一”个性化学习优势, 突出“针对性”和“适配性”,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诊断个体, 突出策略

对学习个体全面深入地研究是实施“一对一”个性化学习至关重要的一步。把握学生特点, 并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诊断”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其一, 个性特点。了解其兴趣爱好、学习水平、智能特点, 从整体上把握学生。

其二, 学科基础。分析学生的考试试卷, 把握学生学习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其三, 了解学生的具体要求, 是“补缺”“深化拓展”“发展兴趣”, 还是仅仅因为家长要求其学习。

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老师就要发挥其“营养师”的作用, 为不同个体制订相应的“营养”方案, 配备满足“营养”要求的“菜谱”, “烹调”适合学生“口味”的“佳肴”。这样才能既满足“营养”, 又吃得“有味”。

案例:信任从了解开始

“林老师:中考我语文考了131分, 还满意吧……”收到小邢的短信, 我似乎看到了她眉飞色舞的样子, 心中备感欣慰。

小邢是初三学生, 成绩较优异, 小学时曾在国外生活过两三年, 因此语文相比其他学科稍有差距, 150分的题能考100多分, 因此求助“学大”, 希望迅速提高语文成绩, 考上重点高中。来辅导之前, 家长带来了3份试卷, 我把她的试卷仔细分析、研究, 找出她知识上的长项与不足, 并归纳于下。

优点:

1. 书写工整, 试卷书写认真, 笔迹秀丽, 令人赏心悦目。

2. 古诗文背诵、默写较准确, 3份试卷只错了一个字。

3. 文言文方面实词解释、句子解释都比较准确。

不足:

1.文言文阅读失分较多, 需要增加阅读量。

2.现代文阅读中, 鉴赏能力方面较薄弱。

3.作文, 引用材料与主题稍有偏离, 语言不够优美, 需要从审题入手, 进行多题材练习, 达到迅速提高的目的。

第一次上课, 我明确指出她的学习现状、优缺点、努力方向, 她心悦诚服, 认为老师很专业、很认真, 对她的情况十分重视, 找到了她语文成绩难以突破的根源。她因而对老师也非常信任, 对提高成绩很有信心。

二、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

学生是具有不同智力特点的个体, 这就要求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创造条件, 让学生的各种智能竞相开发, 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实现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

作为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应发挥学习主体的优势智能, 开发弱势智能。尊重学习主体的智能特点, 基于既有的学科基础, 依据“最近发展区”原则设计不同的学习策略, 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案, 更好地利用优势智能促进学生学习。

案例:音乐特长生的阅读课

小何是一个音乐特长生, 语文成绩很差, 阅读更甚。在辅导中, 我重视通过其音乐智能培养其语言智能。在欣赏余光中《乡愁》时, 我用音乐《乡愁》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低回婉转的气氛, 让她深情朗读, 把握节奏, 体会情感, 培养其阅读技能, 从音乐中领悟意境, 加深理解。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播放歌曲《乡愁四韵》, 将它与《乡愁》对比, 在比较中实现对《乡愁四韵》扩展阅读。利用其优势智能, 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对小何的辅导过程中, 我尽量将音乐与语文联系在一起, 利用其音乐智能, 有效地增强了她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成绩进步很快。

三、信息技术, 护航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他的论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的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 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甚至是全世界,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毕生都可以享用的终身教育。

网络正在改善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个性化学习不仅可以是“一对一”的学习方式, 也可以是利用网络的“一对一”远程学习, 让学生感到关怀无时不在, 帮助随手可得。

案例:小任的电子邮件

小任是一位初中二年级的男生。性格内向, 不善言谈, 学习缺乏自信。辅导时, 我鼓励鞭策, 让他从点滴进步中积累自信, 享受成功的快乐, 逐渐地, 我们成了知心朋友。

一天, 我收到小任的电子邮件, 倾诉他性格孤僻、缺少快乐的原因, 文笔流畅, 用词准确, 流露出真情实感。原来自从父母离异, 他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父亲对他非常严厉。小任非常希望父亲能感受到他的每一点进步, 得到父亲的认可和鼓励。但是, 他父亲对小任的成绩视为理所当然, 只是不停地提出更高的要求, 让小任很受打击。

随后, 我与小任的父亲进行沟通, 让他认识到鼓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渐渐地, 小任变的活泼、自信了, 学习更有信心了。

四、转变角色, 促进学习

一对一个性化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主要以“对话”“互动”和“探究”方式进行, 师生之间地位更趋平等, 是一种新型的学伴关系。这需要完成以下的转变。

1.转变教师角色, 变教学的“主宰者”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帮促者”

基于工业模式的“一元化教育”中, 教师的职责是知识的“灌输者”, 而个性化学习倡导以与学生个体特点相适应的方式, 让学生探索知识、体验知识、形成和运用知识。教师的责任则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 营造合理的学习情境, 帮助学生正确地建构知识和技能, 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和谐迁移, 从而实现“促进学习”的目的。

2.转变学生角色, 变学习的“被动者”为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者”

强迫接受教育, 视学生为学习的“机器”, 而非活生生的个体, 僵化刻板的教学抹杀了个体需求, 其弊端早已显露无疑。而根据个体特点设计方案的“一对一”教学, 克服了以往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缺陷, 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 成为老师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的因素。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从而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了学习效率, 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3.形成平等的师生学伴关系, 促进师生能力“双赢”

“教学相长”表明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研究表明, 孤独的学习会使个体因为缺少交流而失去信心和意志力, 学习效果较差。“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老师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突破了学校教育在师生关系上设置的心理篱笆, 学生不仅将老师看做授业解惑者, 心理问题解答者, 而且视老师为学习伙伴, 在一些问题上与老师交流、辩论, 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习主体的尊重, 就是对教育的尊重。

五、帮助反思, 促进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指出:“未来的文盲, 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就是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 掌握有效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和策略, 具有自我调控学习过程的能力。在一对一学习过程中, 我们应督促学生建立电子学档, 记录其学习历程, 老师和学生一道总结得失, 使学生在不断反思中优化个性化学习。

案例:小王的错误档案

小王是一个初二男生, 聪明但不好学, 同样的错误屡次发生。我督促他建立语文错误档案, 将经常错误的内容分类收集, 并对这些内容定期检查, 以便他从错误中学习。渐渐地, 他从中尝到甜头, 也建立了数学、英语的错误档案, 及时复习, 既提升了学业成绩, 又改善了学习方法。

上一篇:油气田设备管理下一篇:约翰迪尔904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