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制造技术

2024-05-11

虚拟制造技术(精选十篇)

虚拟制造技术 篇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信息化,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制造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就应该以最快的上市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和最优的服务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企业市场竞争的需求, 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了虚拟制造技术, 并在2 0世纪9 0年代得到极大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

二、虚拟制造技术定义

虚拟制造 (Virtual Manufacturing简称VM) 是实际制造过程在计算机上的映射, 即采用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 在高性能计算机及高速网络的支持下, 在计算机上群组协同工作, 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加工制造、性能分析、质量检验, 以及企业各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产品制造的本质过程, 以增强制造过程中各级的决策和控制能力。它为工程师们提供了从产品概论的形成、设计到制造全过程的三维可视及交互的环境, 使得制造技术发展到了全方位预报的新阶段。

三、虚拟制造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 全新的研发模式:

虚拟制造技术中, 设计者采用三维方式, 建立全关联的的数字模型。当需要绘图数据时, 可以方便地从三维模型中抽取, 实现三维数字无图纸设计, 同时还要求进行产品总体的模型设计, 而不仅限于设计单个部件或零件, 设计者需要了解零件如何制造、装配, 并应用于设计过程, 各专业人员不再分开独立地工作, 而是按照项目进行组织并同时开展工作, 能够很好地解决设计过程中的同步问题。

2. 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产品的数字化模型, 可以完成无数次物理样机无法进行的虚拟试验, 从而无需制造及试验物理样机就可获得最优方案, 减少了物理样机的数量, 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

3. 实现动态联盟的重要手段:

通过网络实现并行设计和制造, 具有传递快速、反馈及时的特点, 进而使动态联盟的活动具有高度的并行性。

四、虚拟制造的关键技术

虚拟制造技术涉及面很广, 如环境构成技术、过程特征抽取、集成基础结构的体系结构、制造特征数据集成、多学科交叉功能、决策支持工具、接口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等, 其中后三项是虚拟制造的核心技术。

1. 建模技术:

虚拟制造系统的建模包括生产模型、产品模型和工艺模型。生产模型可归纳为静态描述和动态描述两个方面。静态描述是指系统生产能力和生产特性的描述。动态描述是指在已知系统状态和需求特性的基础上预测产品生产过程。虚拟制造下的产品模型不再是单一的静态特征模型, 它能通过映射、抽象等方法提取产品实施中各活动所需的模型, 包括三维动态模型, 干涉检查, 应力分析等。工艺模型是将工艺参数与影响制造功能的产品设计属性联系起来, 以反应生产模型与产品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

2. 仿真技术。

仿真就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和简化形成系统模型, 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 从而得到一系列的统计性能。目前广泛使用CAD、Solidworks、UG、PRO/E等三维软件能较方便的构建三维模型, 虚拟样机是基于三维模型的产物, 能完成结构分析、装配仿真及运动仿真等复杂设计过程。

3.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RT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各种显示和控制等接口设备, 在计算机上生成可交互的三维环境 (称为虚拟环境) 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由图形系统及各种接口设备组成。在计算机上建立起的虚拟制造环境是一种接近人们自然活动的一种“自然”环境, 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相互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提高产品开发的质量和缩短开发周期。

4. 虚拟制造的分类。

按照与生产各个阶段的关系, 虚拟制造可分成三类: (1) 以设计为中心的VM, 这类VM是将制造信息加入到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中, 并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字化制造, 仿真多种制造方案, 评估各种生产情景, 通过仿真制造来优化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 以便作出正确决策。 (2) 以生产为中心的VM, 这类V M是将仿真能力加到生产计划模型中, 以便快捷化评价生产计划, 检验工艺流程、资源需求状况以及生产效率, 从而优化制造环境和生产供应计划。 (3) 以控制为中心的VM, 这类VM是将仿真能力加到控制模型中, 提供对实际生产过程的仿真环境, 即将机器控制模型用于仿真, 其目标是实际生产中的过程优化, 改进制造系统。

5. 虚拟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虚拟制造技术首先在军事、航空航天、汽车领域中获得成功的应用。例如波音飞机公司7 7 7飞机的设计, 就是采用虚拟制造技术的典型范例, 设计、装机、测试均在计算机中完成模拟, 实时采集和处理数据并及时解决设计问题, 使得最终制造出来的波音7 7 7飞机与设计方案误差小于0.0 0 1英寸, 保证一次试制成功。

目前虚拟制造技术应用得比较成熟的有:产品的外形设计、产品的布局设计、产品的运动和动力学仿真、热加工工艺模拟、加工过程仿真、产品装配仿真、虚拟样机与产品工作性能评测、企业生产过程的仿真与优化、产品的广告与漫游等。

五、结语

采用虚拟制造技术, 在三维可视化虚拟环境中, 能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设计人员的经验和科学的计算分析完美地相结合, 推进了产品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提高了机械产品的创新开发能力。随着制造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虚拟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将会进入一个更加崭新的阶段。

摘要:虚拟制造是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制造领域的综合发展及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有助于降低产品开发成本, 缩短开发周期。本文探讨了计算机虚拟制造技术的含义、特点、分类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等问题。

关键词:虚拟制造,仿真,应用

参考文献

[1]严隽琪等:虚拟制造的理论.技术基础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1~24

[2]王志新:虚拟技术及其应用.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第20卷, 第1期:49~55

[3]李瑞涛:虚拟样机技术的概念及应用.机电一体化, 2000年第5期:17~19

虚拟制造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篇2

在我国,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也已经开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当前我国虚拟制造应用的重点研究方向是基于我国国情,进行产品的三维虚拟设计、加工过程仿真和产品装配仿真,主要是研究如何生成可信度高的产品虚拟样机,在产品设计阶段能够以较高的置信度预测所设计产品的最终性能和可制造性.在对产品性能具有高科技含量要求的行业中,如航空航天、军事、精密机床、微电子等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相关技术的发展,虚拟制造必将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5 结论

虚拟制造技术 篇3

关键词 虚拟装配技术;机械制造;计算机仿真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81-02

In Machine Manufacturing of Conjecture Assemble Technique of Structure System and Technique Important Point//Zhang Guoyou, Wang Guoming

Abstract Conjecture assemble technique is the virtual reality technique,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a variety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r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n the manufacturing assemble realm, it can complete perhaps support assemble process of can see to turn or assemble craft of programming, biggest exaltation efficiency of machin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Key words conjecture assemble technique; machine manufacture; computer simulation

Author’s address Light Industry College in Shandong, Jinan, China 250353; Shouguang Technician School of Shandong, Shouguang, Shandong, China 262700

1 前言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装配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是二维的,而机械虚拟装配技术的输入输出设备是三维的,这对于机械制造专业特别是机械制造的实践模拟实验与动态的技术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技术教育意义,也是目前虚拟技术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机械制造中常见的虚拟装配系统结构

在机械制造专业中,虚拟技术已经十分普遍,但就从技术的系统性原理出发,常见的虚拟装配系统结构一般分为4个模块。

1)模型模块,功能是通过将零件的相关数据信息,包括几何模型、物理特征、零件的公差等,以及产品的装配模型,输入虚拟装配系统里,生成需要的虚拟零件模型,它是虚拟装配系统中最为基本的过程,具有基础性。

2)用户交互模块,即各种虚拟外部设备和其支持系统,通常有麦克风、数据手套、光栅眼镜、数据衣、头盔式显示器等。装配技术人员利用这些虚拟外部设备与虚拟装配系统进行人机交互,进行虚拟装配的各种操作,它是实现虚拟过程的交互体现,是感知与操作、认识与对比、接受与学习、技术与能力的具体体现。比如,要实现数据的模拟,是需要人的动手与动脑思考的,是需要显示与对比的,此模块就是最好的体现。

3)环境虚拟模块,是虚拟装配系统的核心,包括各种虚拟现实算法、虚拟装配环境配置、虚拟装配环境生成、虚拟零件模型、虚拟装配工具包以及虚拟外部设备驱动系统。其中,虚拟现实算法主要包括干涉检验算法、多细节层次模型自动生成算法;虚拟装配环境配置即对装配环境进行配置,包括坐标系的设定、定位、光照设置等;虚拟环境生成即生成虚拟环境所需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信息等,利用各种优化算法对虚拟环境进行优化,以保证系统的实时性,为装配技术人员创造犹如现实的虚拟装配环境;虚拟装配工具包是由CAD系统创建的各种装配工具的几何模型转换得到的虚拟工具模型;虚拟外部设备驱动即各种虚拟外部设备的驱动程序。

4)输出模块,由输出零件装配轨迹、干涉检查报告、零件装配顺序文件、装配过程动画以及产品的虚拟模型组成。其中,零件装配轨迹可用来指导装配机器人的操作运动轨迹;干涉检查报告为产品设计更改提供参考,如更改零件尺寸、形状或者更改产品的结构;装配顺序文件用于指导制定装配工艺;装配过程动画用于培训装配人员。

3 机械制造中虚拟装配系统中的装配要点

在虚拟装配系统中,装配人员置身虚拟装配环境中,通过人机交互,利用虚拟外部设备对零件进行虚拟操作,完成产品的虚拟装配与数据报告。此过程可由3个重要环节组成,决定虚拟装配系统运行的优劣,也是机械制造中虚拟装配的动作要领之重点。因此,虚拟操作者不仅应掌握好,关键是能够实现真正的虚拟装配,达到虚拟的真正内涵,体现虚拟教育的本意。

3.1 准备环节

它主要是构建零件的虚拟模型,包括零件的工程设计信息、零件物理属性信息以及零件虚拟几何模型。零件的工程设计信息即那些体现设计者装配意图的几何元素,物理属性信息即对虚拟对象物理特性的描述,零件的虚拟几何模型则描述了虚拟零件的外观、几何形状,通过CAD系统生成的零件几何模型转换而来。工程设计信息体现的几何元素附加到零件的虚拟模型,可以保证虚拟零件在虚拟的环境下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完成零件间的定位和约束,零件物理属性信息与虚拟几何模型相结合则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再现现实中的零件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前期的设计与CAD系统的生成所需要的几何图形与元素是关键,在进行系统生成与设计中,基础性的零部件结构体系、数据需要有严格的界限和坚实的功底,否则难以实现资金积累环节的整体要求。

3.2 虚拟装配环节

这个环节是虚拟装配的主体,也是虚拟装配中最为直接的要素之一。首先,主要是对虚拟装配系统进行一些配置和环境设置,即构造虚拟装配环境,设置坐标系统以及灯光光照,构造工作台和调入所需装配工具,检查虚拟外部设备工作状况。其次,装配技术人员进行产品的虚拟装配。装配技术人员运用各种虚拟外部设备,直接与虚拟零件和虚拟环境进行人机交互,按照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进行装配。在这个过程,系统记录装配的各种信息,如零件的装配顺序、装配轨迹、干涉情况以及装配技术人员发现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等,并生成各种报告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备用。

3.3 输出环节

它是获得的虚拟装配的结果,主要是零件扫掠轨迹、零件装配顺序文件、零件装配轨迹文件、装配过程动画文件,还有零件干涉情况报告、产品的虚拟装配模型,这些结果都以一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并可以与其他机械工程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这样,机械工程人员在虚拟环境中对设计的产品进行虚拟装配,可以现实地感受他们自己或者他人设计的产品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及时发现设计中的种种问题。而且虚拟装配系统输出各种技术文档,能够给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和装配中有更多的参考,从而使决策准确率更高。

总之,机械虚拟装配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三维网络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在制造装配领域的综合应用,可完成或者支持装配过程的可视化或装配工艺的规划,极大地提高机械设计和制造质量,而且大大降低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周期与成本。

虚拟制造技术 篇4

虚拟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创造模拟技术,它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基础,综合了各个领域诞生的新技术,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系统技术群。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产品的设计制造、建筑的设计开发以及医疗、环保、管理、娱乐和教学等方面,对这些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虚拟仪器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由用户自己设计、定义组成仪器的技术。运用虚拟仪器技术,用户可以在计算机里设计或定义新的理论和新的算法来适应不同的测量需求。它突破了传统测量仪器的概念,在仪器的设计、制造与使用方法上进行了突破性的创新,不仅保持了传统仪器的功能,而且实现了传统仪器无法实现的许多功能,降低了仪器的维护费用,使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1虚拟制造技术与应用

虚拟制造(Virtual Manufacturing,VM)是实际制造过程在计算机上的映射, 即采用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及高速网络的支持下,在计算机上群组协同工作,实时地、并行地模拟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加工制造、性能分析、质量检验以及企业生产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虚拟制造技术的关键就是在计算机中建立起虚拟的生产环境:以产品为核心,并围绕产品进行设计建模、制造加工和生产管理等一系列的生产过程。产品开发的关键技术是在并行工程CE环境及企业范围内实现产品信息管理PM、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集成以及快速原型制造RPM、VRT及国际互联网技术等。

虚拟制造技术是对真实加工制造过程的动态模拟仿真,通过对产品外形设计、加工及装配过程的模拟仿真以达到优化产品设计、加工工艺过程、产品制造环境配置和生产供给计划以及优化制造过程并改进生产系统的目的。虚拟制造从根本上改变了设计、试制、质量测试、修改设计、规模生产的传统制造模式。在产品真正制出之前,通过运用建模工具、分析工具等软件工具,在虚拟环境中生成软产品原型以代替传统的硬样品进行产品分析试验,对其性能和可制造性进行预测和评价,从而可以及时地对产品模型进行修改和调整,对加工及装配进行修改,缩短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提高系统快速响应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使企业的生产能够迅速地与市场挂钩。

2虚拟仪器技术

虚拟仪器是美国NI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是电子测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深层次结合、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新一类电子仪器。它以计算机作为仪器统一的硬件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运算、存储、回放、调用、显示及文件管理等智能化功能,同时把传统仪器的专业化功能和面板控件软件化,使之与计算机结合构成一台从外观到功能都完全与传统硬件仪器相同,同时又充分享用了计算机智能资源的全新仪器系统。它是微电子、通信、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

虚拟仪器技术实际上就是在测试系统或仪器设计中尽可能地以软件的形式代替硬件。虚拟仪器软件由应用程序和I/O接口仪器驱动程序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应用程序包含实现虚拟面板功能的前面板软件程序和定义测试功能的流程图软件程序;I/O接口仪器驱动程序用来完成特定外部硬件设备的扩展、驱动与通信。NI公司的LabVIEW是一款可视化的图形编程软件,它不仅提供了几乎所有经典的信号处理函数和大量现代的高级信号分析工具, 且还非常容易和各种数据采集硬件集成。它是计算机硬件、仪器测控硬件和用于数据分析及图形用户界面软件之间的有效结合, 具有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测量速度快及易于扩展等优点。

3虚拟仪器技术在虚拟制造上的应用

虚拟仪器技术可以方便地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集成在一起,大大地节省测试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测控系统开发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如果将虚拟仪器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虚拟制造中,将对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虚拟仪器技术可以运用在以下两个方面:

3.1 测量系统的设计

利用LabVIEW高度可视化的特点可以对测量系统的前台面板进行有效的设计,主要是进行相应功能的编制,以实现对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输出、存储和显示。通过编程在计算机屏幕上生成一个与传统仪器面板相似的图形界面,用于显示测量的数据结果。在测量中用户可以通过鼠标对面板上的开关和按钮进行各种操作,并且可以输入事先计算好的数值进行模拟运算以便验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通过选用LabVIEW的波形显示器控件,实现数值显示,并且加入理论计算功能,使得实际数据可以和理论数据进行对比,方便调整实际测量中的误差,同时加入数据保存控件并将所得的测量数据及时保存。测量系统面板设计见图1。

3.2 测量系统的远程控制

利用强大的网络进行远程控制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空间和时间,虚拟仪器技术提供的远程控制技术可以为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帮助。LabVIEW为方便远程用户的使用提供了相当强大的远程控制功能。利用远程面板(Remote Panels)技术,通过Web发布工具生成网页,并放在发布目录下,供客户端用户通过Web浏览器进行远程访问和控制,利用它可以使远程的用户通过通用的网络实时地掌握测试系统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操作。这样即使用户不在操作现场也可以很方便及时地掌握最新情况。测量系统的Web发布面板见图2。

LabVIEW除了上述的Web发布技术,还可以在本地机器上实现程序的远程动态控制。利用LabVIEW中的VI Server进行设置,设置的过程和参数见图3。VI Server的网络通讯使用TCP/IP协议,端口号为3363。

完成了VI Server的设置,利用图4的控制程序可以将远程计算机上的LabVIEW应用程序在本地机器上打开运行。利用Open Application Reference 函数,输入希望连接的远程计算机的地址,并将打开远程计算机上LabVIEW的参考号输入到Open VI Reference函数中。Open VI Reference函数的路径参数连接远程计算机测量系统VI的路径再调用程序,这样就可以在本地实现程序的远程控制。

4结束语

摘要:随着生产的发展,虚拟制造技术由于其能缩短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虚拟仪器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测试仪器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仪器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实现了传统仪器测量理论和测量方法上的革命性突破,同时具有远程的可操控性,为虚拟制造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是虚拟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虚拟制造,虚拟仪器,测试系统,远程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志新,张华,黎永明.虚拟技术及其应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8,20(1):50-55.

[2]李祎文,李建中.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J].矿山机械,2007,35(6):7-9.

[3]洪凯.现代虚拟制造技术及应用前景分析[J].大众科技,2006(8):74-75.

[4]张欣豫,卞树檀,谷立军.基于Web的虚拟仪器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2004(22):57-64.

虚拟制造技术 篇5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汽车模具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虚拟制造技术是一种软件技术,它能在计算机上实现模具从设计到制造到检验的全过程,根据虚拟模型的仿真过程,可以在计算机上根据“实际”的加工情况来修改模具的设计,避免了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达到缩短模具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因而是汽车模具开发最有潜力最实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本文针对虚拟制造在汽车模具制造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探讨.

作 者:王庆平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交通局红兴隆收费所 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2009 “”(16) 分类号:U4 关键词:虚拟制造   汽车   模具   应用  

★ 汽车车模覆盖件逆向工程中数据重构和优化

★ 异型截面铝合金管件内高压成形

★ 展望我国电磁兼容试验技术论文

★ 汽车维修技术总结

★ 汽车维修技术论文

★ 新手如何快速提升驾驶技术

★ 汽车驾驶员的技术总结

★ 汽车改装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技术

虚拟制造技术 篇6

的时间。

关键词挖掘装载机;虚拟样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TH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81-0171-01

虚拟样机技术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挖掘机的设计和制造中,它可以结合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案模拟各种挖掘的工作情况,从而做出最正确和符合实际的方案选择。其中,ADAMS虚拟样机技术在挖掘装载机 设计和制造的全过程都可发挥重要作用,在其开发投入期采用该技术能缩短设计周期、节约设计经费;产品制成之后仍可进行虚拟样机 仿真实验,代替物理样机实验进行子系统及参数的优化。

1挖掘装载机挖掘装置虚拟样机的参数设计

挖掘装载机虚拟样机的建立基于ADAMS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建立挖掘装置的虚拟样机,估算统计出系统共需24个开关量I/O口,其中输入16个,输出8个。根据系统要求的I/O点数再加上20%-30%的备用量,确定PLC点数。综合考虑I/O口配置、以后注塑機功能扩展的需要及性能价格比等因素,综上所述,本文选用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IMATICS7-300系列PLC作为该系统的下位机,具体的型号为CPU315。样机模型建成以后,可用模型检验工具来检查错误,结果显示此模型没有多余约束,模型检验正确。

如果处理开关量、模拟量,进行回路调节,并能用简易的语言进行编程,具备大型机的分析运算能力,很适宜被工程技术人员所掌握并能编写复杂的程序进行精密的运动控制。

上位机和下位机(PLC)之间选用MPI通信方式,由于CPU315有一个MPI可以利用,在中小型控制系统中,上位机数据传输量不会很大,对实时性要求也不是特别高,故用MPI方式能完全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

信号模块是连接PLC和外部设备的接口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是对输入或输出信号进行相应的转换。从而实现样机的参数化建模。

2挖掘装置虚拟样机的优化及其结果

2.1挖掘装置虚拟样机的优化

挖掘装置在转斗挖掘过程中,一般设有RC滤波电路,系统选用的数字输入模块为SM321具体型号为6ES7321-1BL00-OAA0。它额定输入电压为DC24V,每个模块有32个输入点数,输入电流为7mA。

挖掘装置进行转斗挖掘时,数字输出信号用于驱动电磁阀及其控制元件和负载。本系统选用的数字输出模块(DO)为SM322,型号为6ES7322-1BL00-OAA0,其额定输出电压为DC24V,每个模块有32个输出点,输出电流为5mA-0 5A,感性负载最大输出频率为100Hz,阻性负载最大输出频率为0 5Hz。

通过ADAMS软件的设计研究工具(DesignStudy):控制对象(工作台)的指令位置由人机界面按绝对或相对位置设定,PC机将此指令位置通过通信接口(RS232)传送给 PLC,PLC根据当前的加速度和速度设置进行运动轨迹计算,给出每一时刻应达到的理想位置,和控制对象的实际位置比较后,位置控制器(由PLC的控制程序产生)输出一个速度指令信号,通过通信接口(RS485)传送到伺服驱动器中,伺服驱动器调节伺服电机的转速,电机轴的转动通过丝杆转化为工作台的直线往返运动,安装在工作台的光栅尺将实际位置反馈到PLC中,PLC中的位置控制器根据指令值和位置值的偏差值,通过控制算法产生速度控制指令,再次传送到伺服驱动器上驱动伺服电机旋转,这一调节过程持续进行,直至工作台的实际位置与指令位置的偏差处于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速度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在伺服驱动器中,只需设定相应的参数便可进行相应的速度调节,而位置调节器算法则由PLC控制软件完成。 改变它们的参数,可以改变铲斗连杆机构的传动比。综合考虑I/O口配置、以后注塑机功能扩展的需要及性能价格比等因素,综上所述,本文选用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IMATICS7-300系列PLC作为该系统的下位机。 可从优化结果看出:设计变量“DV_1~DV_8”的值分别为4 100 1、1 000#0、

4 450#0、950#0、4 500#0、650#0、4 700#0、600#05时,传力比(i)最大为0#547036。

2.2关于优化结果的分析

首先对挖掘装置的铲斗连杆机构进行分析,可得到最大挖掘半径工作时的传力比i随铲斗油缸行程的变化曲线。

传力比已成为电气控制系统应用最为广泛的核心装置。它不仅可以实现复杂的逻辑控制,还能够完成各种顺序控制或定时的闭环控制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稳定性强,体积小,能在恶劣环境下长时间不间断的运行工作,且编程简单,维护方便,并配有各类通讯接口与模块,可实现各种级别的连接。优化后的imax=0#547,而优化前的imax=0#511。

按照理论及前人研究结果,最大挖掘力应在铲斗转角为30°附近。本系统选用的模拟输出(AO)模块为SM332,型号为6ES7332-5HD01-OABO模块输出点数为4,工程选择的输出信号为4-20mA,最大负载阻抗为0.5kΩ。可见,最大挖掘力出现在铲斗转角为30°附近,工艺流程控制层主要是接受来自系统需求的具体指示,完成注塑工艺的选择和组合,对各种复合供应进行解释和I/0 输出控制。同时通过检测各传感器信号是否正常来维护系统和机器的安全运转。

伺服控制软件主要承担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电流控制。伺服控制软件和工艺流程控制软件关系密切,它们之间的协调使用,能达到自由度很高的工艺程序控制。

进行仿真还可得到优化前后铲斗油缸行程的变化曲线和铲斗转角的变化曲线, 优化前后铲斗油缸行程和铲斗转角变化不大;即在保证油缸行程和铲斗转角不发生很大变化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相应铰点位置,提高了传力比、增加了挖掘力。

3结束语

本文从分析虚拟样机 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将虚拟样机技术引入挖掘装载机的设计开发领域。主要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及支撑软件ADAMS,针对挖掘装置进行运动仿真及优化分析。

参考文献

[1]孙强,刘传军,曹拓.虚拟样机技术在掘进机设计中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2011,2.

虚拟制造技术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科学技术为制造行业发挥了空前作用, 促进了我国制造行业迈入高速化发展时期。整个行业都向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由此出现了许多的新型制造模式, 其中虚拟制造技术就是最重要的一种。简而言之, 虚拟制造技术就是根据市场需要, 通过计算机建模和仿真作用进行三维虚拟设计、动态模拟、程序仿真、装配调试, 等使制造工艺更加简洁方便, 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大大节约开发时间和设计成本, 此外它不消耗任何能源, 节能省时, 低能高效, 因此, 近年来, 在汽车制造中获得了广泛推广及应用。

1 虚拟制造技术概况

虚拟制造技术是创始于20世纪末期的新型先进技术, 通过对产品性能进行模拟和预测, 综合运用建模、仿真、测试等技术改进设计加强生产。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许多发达国家都纷纷对其进行研究, 不少国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 我国许多高等学府的科研单位也投入了研究工作, 且在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虚拟制造技术研究方向广阔, 内容复杂, 这与不同的应用技术和研究对象有着紧密联系。虽然我国开始接触时间不长, 但是科研人员对虚拟制造技术已经有了独到的见解。

1.1 虚拟制造技术的基本特点

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高度集成和全方位仿真。通过组合资源、过程、产品等模型仿真设计经营方案、生产活动等行为。不断优化各类配置, 由此可保证制造系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些因素都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而在实际操作中, 虚拟制造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的映射对其本质进行体现。在控制流、物质流、信息流的相互协调作用下, 成功体现生产制作过程。因为虚拟制造过程可以在实际制造之前预测其性能, 并且可通过数字形式反馈出来。所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为企业争取更大效益。

1.2 虚拟制造技术的优势

第一、减短产品研制周期, 按照传统的生产流程需要经历设计、修改、生产等流程。在试制平生产出来之后再进行信息反馈, 这样复杂而又繁琐。而在虚拟生产过程中, 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检验和预测, 方便操作和改正;第二、增强产品质量,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运用虚拟技术可以对各类生产方案就行修改和仿真, 最大程度的优化设计方案, 这与传统方式下的生产模式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损耗, 传统方式的制造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虚拟制造生产完全不同, 一切通过电脑完成, 直接减少了能源浪费和成本损失;第四、通过虚拟制造技术, 生产者可以随时监控了解产品的性能和进度, 这有助于企业避免生产风险。由于虚拟制造技术的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 许多科技建设中, 例如、航空、军事、铁路等领域都运用了虚拟制造技术。

2 汽车制造工艺的发展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 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对车辆外形和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导致生产者必须在制造工艺上不断改革。因此汽车制造技术的革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机遇。

汽车制造工艺的特点:先进的制造工艺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 它保留了传统技术的核心技术又融合了先进技术的科研成果。新型的汽车制造工艺贯穿于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 包括产品整体设计、前期准备、生产制造、以及售后处理等一些内容。近年来, 我国不断采用新技术制造汽车并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有很大差距。第一、发达国家多采用计算机管理模式, 十分关注生产模式的发展, 推行AM、LP、JIT等技术思想。然而我国只有部分企业采取了计算机式管理。第二、许多发达国家都不停更新数据和设计准则, 不断采用新型设计方式, 全面运用CAD等技术。进行计算机化无图纸生产。但是我国的CAD发展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第三、发达国家普遍使用高精密的加工仪器, 进行微加工、精加工、使用纳米和激光技术等新加工方式。这在我国来说, 尚在学习研究阶段。第四、欧美等发达国家基本采用:数控技术、FMC、CIMS、FMS等新型科技实现了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一汽和二汽是中国的汽车制造行业的先驱, 30多年来, 二汽得到了巨大发展, 同时全球的汽车行业也不断壮大。最先进的技术科研成果都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充分体现。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各类汽车制造和生产厂商近6000余家, 总值远超出万亿。前五名汽车生产企业的集中度高达75%, 汽车使用普及率更是高达270辆/千人, 而发达国家的汽车化水平高达430/千人。据统计, 国家2006年的汽车行业总产值高达16000多亿人民币, 这约占全国2.8%的GDP。从1998年6月到2007年12月之间, 人均年份产量增长率均高于12%, 最高年产量增长率甚至超过30%。汽车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整个汽车行业的员工队伍多达1000多万人, 其他与之相关行业更是多达3000多万人。纳税值超过5000多亿人民币。

3 结束语

虽然我国的虚拟制造技术和汽车制造工艺在近年来取得了空前发展, 但是技术和设备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十分落后, 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强大科研队伍, 不同技术之间发展不均衡, 焊接技术、冲压技术、涂装技术等关键技术设备都需要进口, 此外研发资金投入不足, 人才缺失等都是我国汽车制造工艺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现有问题和差距, 生产商应该不断的自我学习, 时刻紧随核心技术的研发, 认识技术差距, 进一步深入研究关键技术, 尤其是仿真和建模等集成系统。只有通过全国乃至全世界研究队伍的共同努力, 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时代才能早日来临。

参考文献

[1]刘燕.浅谈敏捷制造[J].科技信息, 2009 (13) :745.

虚拟制造技术 篇8

(1) 虚拟制造技术的内涵。

虚拟制造是在设计阶段对产品制造全过程进行虚拟集成, 集中解决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优化设计以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的目的。虚拟制造技术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信息技术对制造过程进行全面仿真, 模拟出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对产品设计的预测、影响、检测以及产品的可制造性和性能, 从而提高产品设计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生产效率。按照功能分类可将虚拟制造系统划分为3个子环境, 具体为:其一, 虚拟制造设计中心, 负责提供设计者进行虚拟设计和虚拟制造的工具, 进而使产品模型设计达到设计标准;其二, 虚拟制造加工中心, 负责研究产品制造环境模式、过程模型和具备可行性的生产规划与计划;其三, 虚拟制造控制中心, 负责对产品设计、生产技术、产品原型、制造模型以及生产控制策略进行评价。

(2) 虚拟制造技术的关键技术。

虚拟制造技术的提出使传统的建模与仿真获得了进一步的拓展,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1) 建模技术。对于虚拟制造系统而言, 它是现实制造系统在虚拟环境下的映射, 虚拟制造系统建模实质上就是生产、工艺和产品这三类模型的信息结构体系, 这也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2) 仿真技术。所谓的仿真具体是指利用计算机对较为复杂的现实系统进行简化和抽象处理后, 形成的新的系统模型, 并在这一基础上对模型进行运行, 由此获得相应的统计信息, 仿真的步骤如下:系统研制、数据收集、模型建立、确定仿真运算方法、建立仿真模型并运行、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

(3) 虚拟现实技术。即借助计算机生成动态的虚拟环境, 操作人员利用适当的接口进行人机交互, 并参与和操纵该环境的仿真物理模型, 进而获得需要的信息。

2. 船舶制造中虚拟现实制造技术的具体应用研究

(1) 船舶虚拟制造技术的优势分析。

船舶制造的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船舶生产制造前, 在不消耗任何资源的前提下, 对生产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并从中选择出最佳的生产计划方案, 这有助于成本的降低。

(2) 可通过间虚拟建模对船舶的实际制造环境进行模拟和仿真, 有利于加深对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理解, 这对于协调船舶实际制造过程中各个关键要素的关系非常重要。

(3) 虚拟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应用使船舶生产制造的柔性大幅度提高, 固定成本也随之显著降低, 设计时间进一步减少。

(4) 能够对成本、风险以及生产进度等进行可靠预测, 这使决策水平显著提高。

(2) 船舶制造中虚拟制造系统的具体应用

(1) 系统框架。本系统采用的是当前最为流行的分层结构体系,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界面层:该层是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接口, 具备多样化的操作形式, 主要包括CAD图形设计、数据采集、视频和语音操作以及用户与虚拟环境的交互操作等。

控制层:该层主要负责对虚拟制造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协同, 借助于项目从任务粒度层次上建模、规划、管理和监控虚拟制造过程, 为制造过程的串并行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以此确保项目资源、进度和人员的优化配置。

功能层:该层的本质为应用工具集, 主要集合了不同阶段的船舶虚拟制造关键性单元技术。按照船舶制造步骤进行划分, 可将功能层划分为虚拟设计、虚拟制造、虚拟装配等几大模块, 可实现对船舶的设计性以及制造过程的协同性、可加工性和可装配性的全面评价。

数据层:该层负责对产品数据和制造过程数据的记录, 涉及模型库、数据库、工程图库、虚拟环境等。

(2) 分布式数据库。在对大型船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所涉及的数据量非常之大, 若是将这些数据与虚拟环境进行相加的话, 一艘船舶的数据库规模将会达到1012bytes, 如此之大的数据库规模可能会成为设计的瓶颈。为此, 本文提出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的观点, 即让这些数据分布在多台计算机上, 并由高速网络相连接, 相应的数据有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保存和更新, 并将需要修改的意见及时汇总到总控制终端上。在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的船舶虚拟系统中, 全船的数据必须以部件作为基础, 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独立的部件都具有自己的特性, 可将这些部件看作是数据中的对象,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分布式计算环境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

(3) 虚拟设计。通过船舶虚拟制造系统能够实现虚拟现实建模、虚拟场景浏览、虚拟实验、虚拟原型、虚拟装配、虚拟制造、分布式虚拟实现等等。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浪费和避免设计失败的情况发生。

摘要:船舶生产制造是一项非常复杂且系统的工程, 由于投资较大,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 势必会对船舶整体制造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可以采取虚拟制造技术, 通过虚拟制造系统对船舶制造进行模拟和仿真, 这样便可以有效防止各种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虚拟制造技术,船舶制造,应用

参考文献

[1]程庆和.船舶工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船舶企业信息化建设[J].信息化纵横, 2008 (9) .

虚拟制造技术 篇9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信息化,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顾客需求日趋多样化。由于制造业产品价值链上的产品设计开发和销售服务环节变得相对重要, 现代的制造企业产品的上市速度、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售后服务成为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为此产生了许多新的制造技术和制造系统, 如柔性制造系统 (F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等。今天的制造业已经成为同时对物质、信息和知识进行处理的产业。然而, 这些系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系统投资较大、周期较长, 系统的效益和风险有效的评估可操作性差;不能确实有效地协调设计与制造各阶段的关系, 以寻求企业整体全局最优效益。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的出现, 虚拟制造技术应运而生, 它的诞生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各种现代制造技术与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虚拟制造的内涵

1. 虚拟制造的定义。

虚拟制造是实际制造过程在计算机的本质实现, 即采用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 在计算机上实现产品开发、制造以及管理与控制等制造的本质过程, 以增强制造过程各级的决策与控制能力。也就是说虚拟制造是对实际制造进行抽象、分析、综合、得到实际产品的全数字化模型, 其最终目标是反作用于实际制造过程, 用来指导生产实践。

虚拟制造技术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以设计为中心的虚拟制造技术;二是以生产为中心的虚拟制造技术;三是以控制为中心的虚拟制造技术。

2. 虚拟制造的技术特征。虚拟制造与实际制造相比, 它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 高度集成。虚拟制造中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是在虚拟的产品数字化模型中进行产品设计、制造、测试等过程, 并且在虚拟的制造环境中检验其设计、加工、装配和操作。因此, 易于综合运用系统工程知识、并行工程和人—机工程等多学科先进技术, 实现信息集成、知识集成、串并行交错工作机制集成和人—机集成。

(2) 敏捷灵活。开发的产品 (部件) 可存放在计算机里, 既节省仓储费用, 利于产品再次快速改型设计, 从而大幅度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 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产品从设计、制造到销售全过程的整体性和敏捷性。

(3) 分布合作。虚拟制造通过Internet可使分布在不同地点、不同部门的不同专业人员在同一产品模型上同时工作, 相互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 发挥各自特长, 实现异地设计、制造, 从而使产品开发以快捷、优质、低耗响应市场变化, 将制造业信息化与知识化融为一体。

三、虚拟制造技术对发展我制造业的作用

1. 减少资源浪费, 实现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 其目标是使产品在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 对环境的影响 (负作用) 最小, 资源的使用效率最高。而虚拟制造技术的应用对整个制造工艺来说减少了废弃物, 这要比处理工厂已经排放的废弃物大大节省开支, 它将成为绿色制造的一部分。

2. 规避生产要素缺乏、生产成本过高的局面。

在实际生产前, 在不消耗资源和能量的情况下验证产品方案。在虚拟制造环境下, 工程设计人员可以直接对设计出的产品进行各项实验, 检查产品各方面的技术性能等, 还可以对生产的组织和进度安排进行实验, 确立合理的进度表等。这样就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新产品开发的投资。

3. 敏捷转换产品生产, 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虚拟制造是“核心”企业按市场需求决定委托加工的任务单, 将设计、生产、组装的全部或部分任务外包给其他企业来完戎, 而虚拟企业中的成员企业均拥有各自的优势资源、核心技术, 是专业程度很高的企业, 容易对产品的某一零部件进行改进和创新, 能敏捷地转换不同类型产品的生产, 从而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4. 增强企业柔性和抗市场风险能力。

“虚拟制造”能按市场需求决定委托加工的任务单, 当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时, 可以迅速降低委托加工量, 而不用承担生产过剩的风险。显然, 这部分风险分散转嫁给了委托加工企业。但由于受委托方往往是专业化的加工企业, 对分散转嫁的风险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常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生产加工产品内容。

5. 突破中小企业的规模瓶颈。

虚拟企业内部交易是一种“准市场交易”, 它比纯市场交易稳定, 又比一体化企业内部交易灵活, 集合了市场和企业的双重优势。企业通过虚拟制造有效避免或降低了在纯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寻求生产要素、进行交易的高成本, 从而提升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突破传统发展模式、扩大规模、跳跃发展成为可能。

6. 通过分析设计的可制造性, 虚拟制造可以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减少设计缺陷、优化产品性能。

四、结论

虚拟制造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制造领域的综合发展及应用, 它为制造业带来全新的概念。它既是一项先进制造技术又是一种先进制造理念, 这项新兴的制造技术为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减少了资源浪费, 实现了绿色制造, 使制造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集成化与优化, 为先进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是现代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课题组, 制造业模式的历史演变与虚拟制造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J].经济研究参考, 2001

[2]曹岩:虚拟制造的实施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 1999, 6

[3]肖田:虚拟制造的定义与关曹岩.键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 1998, 10

虚拟制造技术 篇10

一、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虚拟现实技术也被称之为临境,是由美国的VPL Research Inc公司所创造的一个词汇。主要指的是用显示器以及传感器等设备来形成一种新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然后通过这些设施中的自然技能向计算机当中传输相应的指令,并得到用户的反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上的进步,又出现了很多的不同的术语,当然这些术语只不过是虚拟现实技术当中的不同表述形式。通常来说VR是计算所生成的虚拟环境,人们通过适当的接口来促使自己能置身于其中,并真正的参与到实践模型当中去,与虚拟的事物之间进行虚拟互动[1]。

所谓虚拟现实指的是环境上的虚拟化,将其应用到实践领域当中去,未来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在当中融入计算机网络、生理、心理以及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内容合计数,从而促使整个虚拟环境的制造能更加的真实化,让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当前阶段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应用的范围也逐渐的拓展,已经涉及到了制造业医疗和军事等多个行业。

二、虚拟现实关键技术

1、环境界面技术

VR技术的主要核心就在于人机之间的交互性,三维数据建立模型从而形成较为复杂的场景。CAD技术与感知技术之前的结合能有效的提升数据获取的效率。

2、图像混合技术

此项技术中包含了图像的坐标变换和物体仿真技术等。在单机网格数量的减少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分块传输将提升图像的生成速度。通过硬件系统性能的改善也将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改善。

3、应用系统平台

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是要面对实际应用的,通过平台的开发将大大的缩短这种结合过程中的时间。当前阶段,VR通用平台都已经含有一定的图形生成器,能进行简单的几何建模。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物理建模和动态仿真等功能。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制造业当中的应用

1、虚拟产品的开发

所谓虚拟产品的开发也是虚拟原型机的开发,主要是将仿真建模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等结合在一起,形成虚拟场景已满足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在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都需要在计算机中完成,并对设计进行优化,从而满足数字化的虚拟需求。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快速的进行分设计,并能降低开发中的成本,促使产品的整体性能得到优化,使产品在未来市场中能得到较强的竞争力[2]。

在虚拟产品的开发中主要包含了环境开发和人员等方面。虚拟产品的开发是整体的,不能限制于单独的小部件。因此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高水平多媒体计算硬件来建立起相应的虚拟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来建立起相应的管理系统和分析软件等。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当中包含了较高的科学内容,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因此需要有高素质的人员作为支持,以保证其技术的应用能真正的产生好的效果。

2、虚拟产品的制造

虚拟制造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下的全新概念,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来进行全面制造的技术。该种制造技术的仿真度十分的高,因此也被称之为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制造当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含虚拟制造数学模型的建立、可视化的虚拟现实环境建立以及制造的结果分析和最终的应用。虚拟制造产品事实上是一种虚拟的产品,由于当中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泛,因此一直到当前无法用数学模型来进行准确的描述[3]。因此在最后的制造完成以后还需要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评估来最终判断其实用性,为真实的制造来提供可靠的保障。

3、虚拟产品的加工

在虚拟产品的加工过程中,无论是其设计中还是在加工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相应的缺陷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在设计中容易出现忽视的,需要最终通过仿真技和分析才能明确当中所出现的问题。虚拟现实技术中可以事先发现问题,并采取修改设计的方式来减少问题的发生,从而保证产品的最终设计和产品的质量都能得到提升。

4、虚拟产品装配过程

在制造业当中,产品的零部件较多,产品种类复杂,采取传统的手段在当前是很难找到当中所需要的零部件的。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计算机当中建立起相应的零部件模型,那么就能实现对产品的装配过程。当用户带上立体眼镜以后就能真实的看到产品配件的整体装配过程。

四、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但当前阶段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当前一定要积极的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促使虚拟设计能真正的应用到制造业当中去。采取虚拟现实技术能有效的减少产品制造中的失误问题,为用户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提供科学化的保证,并能为用户提供最佳的真实感受,从而指导用户的合理使用。

摘要:随着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开始逐渐的开始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当前已经应用到了医疗、军事和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并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制造业,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新兵,张登成,王建平.虚拟制造技术在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工程,2011,(04):74—78.

[2]王爱云.虚拟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矿山机械,2012,(02):64—66.

上一篇:提高课题研究实效下一篇:农业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