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运动测量

2024-05-04

三维运动测量(精选八篇)

三维运动测量 篇1

三维人体运动测量在智能监控、虚拟现实、体育训练分析、动画制作、医学治疗[1]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有基于电动机械和基于电磁等物理方法,此类方法具有硬件设备复杂、测量精度低、不便操作、难以维护等缺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开发了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人体三维运动测量技术。该技术具有非接触、测量精度高、设备简单等特点。双目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是从两个摄像机在不同视角获取同一场景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分析两幅图像中目标点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到物体的三维信息,近似于人类视觉系统的立体感知过程[2]。王勤海、帅伟等[3]采用双目测量系统对跨栏运动员跨栏时的支撑、腾空时间、位移速度、后蹬角、腾空角、身体重心轨迹、起跨腿速度、角速度、摆动腿速度等参数进行测量,用于分析跨栏技术。刘潘等[4]使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分析拇指分别与食指、中指、环指、小指的对指过程,测量腕掌关节的轴向旋转角度,为临床拇指腕掌关节融合时旋转角度的确定及腕掌关节炎的诊疗及康复提供参数。

目前,国外有多款成熟的三维运动测量分析系统,但国外系统有造价贵、服务困难、操作不便(英语界面)等缺点。北京现代富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MIAS3D系统是我国少有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运动图像测量分析软件产品。本文将利用MIAS3D对驾驶员的驾驶动作进行三维跟踪分析。

2 实验方法

2.1 MIAS3D的功能介绍

MIAS3D系统是一套集多通道同步图像采集、二维运动图像测量、三维数据重建、数据管理、三维轨迹联动表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软件系统。配套有一个通用图像处理和一个二维运动图像处理源代码开发平台,带有250多条图像处理函数。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等特点。

2.1.1 应用领域

该系统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人体动作解析;人体重心测量;动物、昆虫、微生物等行动解析;刚体姿态解析;浮游物体的震动、冲击解析;机器人视觉的反馈;科研、教学等。

2.1.2 功能特点

该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特点。(1)全汉语界面和使用说明,操作使用简单;(2)多通道同步图像采集、单通道切换图像采集功能;(3)全套的二维测量功能;(4)三维的比例设定功能;(5)二维测量数据的三维合成功能;(6)多视觉动态表示三维运动轨迹及轨迹与图像联动表示功能;(7)基于OpenGL的3D运动轨迹自由表示功能;(8)强调表示指定速度区间轨迹功能;(9)测量的二维三维项目有:位置、距离、速度、加速度、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角变位、位移量、相对坐标位置等;(10)各种计测结果的图表和文档表示功能;人体各部位重心轨迹的三维、二维测量表示功能;(11)多个三维测量结果数据的合并、连接功能;(12)通用图像处理源代码开发平台功能;(13)运动图像处理源代码开发平台功能。

2.1.3 技术参数

该系统最多可以处理8路图像。可以配套多款相机,采集帧率与相机型号相关。相机具体型号和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

该系统适用于Windows 2000、XP、Vista等各种微软操作系统。系统数据输出格式有3DS、M3D、trk、txt、ASCII等多种,可用3DMax、AutoCAD等三维建模软件读取。图像数据接口可以是IEEE1394、USB、PCI卡等,与相机型号相关。

2.2 MIAS3D系统测量原理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的关键技术有摄像机标定、运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和三维运动轨迹的合成与参数测量。

2.2.1 摄像机标定

摄像机标定就是通过测量其内部和外部参数来确定空间物体表面某点的三维几何位置与其在图像中对应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内部参数主要有摄像机的焦距、镜头畸变系数和图像平面原点的计算机图像坐标(又称相面中心)。外部参数包括旋转矩阵和平移矩阵[5]。

摄像机标定法有线性法、非线性法、两步法等。线性法没有考虑摄像机镜头的畸变,但由于其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线性方程组求解,算法简单、速度快,在实际测量中应用比较广泛。MIAS3D系统采用线性法进行摄像机标定。标定的工具是已知尺寸的三维标定架。标定时,首先用两个相机在不同方位同时拍摄标定架,然后在拍摄的两幅图像上选取对应的坐标点,利用线性法求解方程组即可求得标定参数[6]。

2.2.2 二维运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

运动目标检测方法有帧间差分、背景帧差分、光流法[7]、阈值提取等方法。这几种检测方法中,除了光流法算法比较复杂,难以用于实际检测外,其余三种方法在特定的场合都有较好的效果,如帧间差分主要用于背景复杂的情况,背景差分用于背景不变或变化缓慢的情况,而阈值提取用于背景单一且目标颜色与背景易分离的情况。运动目标跟踪方法有基于滤波和数据关联的方法[8]、基于模型的方法和基于运动分析的方法[9]等。

MIAS3D系统提供了帧间差分、背景帧差分、阈值提取和手动提取等四种目标检测方法以供选择,并提供了一种基于预测的小区域搜索跟踪方法。该方法假设目标在连续三帧之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目标从当前帧时刻t到前一帧时刻t-1之间的平均速度Vt与从前一帧时刻t-1到前两帧时刻t-2之间的平均速度Vt-1相等,如式(1)所示。

将式(1)中的Vt-1与Vt用标量形式表示,并根据速度距离公式,可得到其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等式(2)和(3)。

其中分别为目标质心位置在t时刻的预测值,xt-1,yt-1为目标在t-1时刻的实际位置,而xt-2,yt-2为目标在t-2时刻的实际位置,△t是采集一帧图像所花的时间,即相机帧率的倒数,假设帧率为常数,故△t也为常数。

将式(2)和式(3)进行整理可得预测方程式(4)和(5)。

通过预测方程(4)和(5)可以根据目标在前两帧的质心位置预测出在当前帧的质心位置。然后在以该预测位置为中心的小矩形区域上进行搜索,从而获得目标的实际质心位置,重复此过程直到跟踪结束。搜索目标的方法与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相同。

2.2.3 三维坐标重建与测量

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模型可以实现物体的三维坐标重建。双目立体视觉模型如图1所示[10]。两台摄像机焦距均为f,沿基线相距B,光轴平行于Z轴。其图像坐标系的X轴重合,Y轴互相平行。假设空间点P(Xw,Yw,Zw)在左右两个相平面的投影分别为P1和P2,则定义视差d=|P1-P2|。由相似三角形关系可得式(6)。

利用式(6)可以求得目标点的深度信息,从而实现目标的三维坐标重建。MIAS3D系统利用该模型进行了三维坐标的重建。重建之后,可以实现位置、距离、速度、加速度、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角变位、位移量、相对坐标位置等三维参数的测量。

2.3 驾驶动作三维运动参数测量

2.3.1 测量方案设计

设计的测量方案如图2所示。首先选取一个测量空间,相机位于测量空间前方不同位置。根据测量空间的各个参数完成摄像机标定工作。之后,固定相机位置,开始采集驾驶员在此空间内的驾驶动作并保存为AVI文件。根据视频文件完成运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最终完成驾驶动作的三维重建与测量。

2.3.2 实验设备

硬件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摄像机、照明光源、白色反光点等。实验用台式计算机配置:Intel Pentium4处理器,主频2.4GHz,内存1.0GB;摄像机采用SONY DCR-TRV18 NTSC,最大分辨率为720×480像素,最大采集帧率为30帧/秒,图像输出接口为IEEE1394;照明光源采用白色点光源。

2.3.3 图像采集

需采集的图像包括标定图像和待测量图像。标定图像是测量空间(如图2所示)的图像,待测量图像是欲测量的驾驶员的运动图像。为了便于对驾驶动作的检测和追踪,在拍摄待测量图像之前,应在驾驶员手臂上贴上一定数量的白色反光点。本实验中,驾驶员手臂上贴有6个反光点,分别位于肩关节、肘关节和手上。利用MIAS3D系统配套的MCHCapture DS多通道图像采集系统

进行图像的同步采集和保存。采集前先设定好采集帧率及采集图像的类型。其中采集帧率可选1帧/秒、5帧/秒、10帧/秒、25帧/秒等,采集图像可以保存为AVI文件或者连续文件。本实验采集的图像为彩色图像,大小为640×480像素,采集帧率选择10帧/秒,图像保存为AVI文件。

2.3.4 采集相机标定

MIAS3D采用线性法、右手坐标系进行摄像机标定。对采集到的标定图像,选取空间内不在同一平面上的6个或6个以上点进行标定。本实验首先在左视觉标定图像中找到6个标定点(如图2所示),并分别输入各点的实际坐标(x,y,z),如设定点1为坐标原点(可以任意选择),则点1坐标为(0,0,0),点2坐标为(180,0,0),后面的点依次类推。之后在右视觉图像中用鼠标按左视觉图像的标定顺序点击对应的标定点,完成标定工作。由于在点击左右视觉图像中的标定点时会产生一定的位置误差,标定成功后系统会提示标定精度,若发现提示误差太大,可以对误差大的标定点重新点击坐标进行标定。最终标定结果保存为CLB格式。

2.3.5 驾驶动作的检测与跟踪

利用MIAS3D系统配套的二维运动目标测量分析系统MIAS进行目标点的跟踪和测量。通过选取各个白色反光点作为跟踪对象,选择合适目标提取方法,点击跟踪按钮,即可实现跟踪测量。本实验选取上述驾驶员手臂上贴的6个白色反光点作为跟踪对象。考虑到驾驶员驾驶环境的复杂性,实验中采用手动测量的方式完成对跟踪对象的提取。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实现正确的匹配,要保证两幅待测量图像上的白色反光点的跟踪顺序一致。最终跟踪结果保存为TRK文件。对左右两个视觉的视频图像分别进行上述的跟踪测量,获得两个二维跟踪结果文件。

2.3.6 三维数据合成与测量

分别输入两个相机的二维跟踪TRK文件和标定文件CLB文件路径即可以进行三维数据合成。合成的结果保存为M3D文件。然后打开三维数据测量文件M3D文件,选择全方位或者OpenGL显示方式后,便可以得到目标的运动轨迹、位置视图。MIAS3D具有丰富的测量功能,既可以测量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参数,也可以进行人体质心测量。测量的结果可以以图表或数据的方式进行表示,并且可以导出TXT文本格式进行保存。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图像采集、相机标定、运动目标的检测跟踪及三维数据重建等操作,可以得出驾驶员驾驶动作的轨迹和相关参数。下图3、4、5分别表示相机的标定图像、驾驶员驾驶过程图像及驾驶员动作三维合成图像。

本实验主要对驾驶员驾驶过程中手臂的动作进行详细分析。实验中驾驶员的两只手臂上共贴有6个白色反光点,系统对这6个点进行追踪、测量。其参数测量结果如图6及图7所示:

从以上的图中可以看出该段视频共有15帧,采集时间为1.5秒。图6中的坐标X,Y,Z分别表示了目标点在不同时刻的空间位置信息。现对ID1点(驾驶员右手上红色点)做如下分析:其中第8、14帧时,目标点的移动距离及移动速度比其他帧要小很多。经过对原图像及“上面图”(图5中左上角图像)的观察,我们发现第8帧图像为方向盘改变旋转方向的一帧,第14帧图像时驾驶员的手臂动作有一定的停顿。除图6中参数外,MIAS3D系统还测出了驾驶过程中驾驶员手臂的各关节间夹角的变化等其他一些三维参数。这些参数为研究驾驶员动作提供重要依据。

4 结语

首先利用多通道图像同步采集系统对驾驶员驾驶过程进行采集,通过三维标定架对摄像机进行标定;然后在驾驶员身体上贴上白色反光点并对这些点进行检测与跟踪;最后将得到的二维数据

进行三维合成与重建,便得到了三维运动轨迹及相关参数。通过对实验中得到的运动轨迹、相关参数与实际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动作情况进行比对,验证了该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徐一华,李京峰,贾云得.人体三维运动实时跟踪与建模系统[J].自动化报, 2006,32(4):560-561.

[2]何挺杨,向东,陈恳.机器人双目视觉目标跟踪研究[J].机械设计与造,2008(3): 161-162.

[3]王勤海,帅伟.APAS三维运动解析系统与运动捕捉系统分析跨栏跑过栏技术的对比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15(9):72-73.

[4]刘潘,朱文峰,保国锋,等.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在拇指腕掌关节旋转角度测量上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 (16):1115-1116.

[5]曹宇,赵杰,李戈,闫继宏.摄像机标定及恢复目标点世界坐标的一种方法[J].机械与电子,2008(6):3-4.

[6]周薇.基于机器视觉的摄像机标定方法研究[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8,10(11): 71-72.

[7]万缨,韩毅,卢汉清.运动目标检测算法的探讨[J].计算机仿真,2006,23(10), 221.

[8]王健,张桂林.复杂背景下运动目标的实时跟踪.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5,33 (11):18.

[9]胡明昊,任明武,杨静宇.一种基于直方图模式的运动目标实时跟踪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71.

三维测量多功能综合夹具研制 篇2

目前,三坐标测量时对被测件在工作台的放置和夹紧一般是放置在V型铁上,或者是垫铁上,或者直接放在工作台面上,用橡皮泥粘牢,无法进行非常牢靠的固定夹紧,往往费时费力,而且检测项目多时,需要把工件进行多次不同方位的摆放,多次进行坐标系建立重复许多测量步骤,才能将所有项目测试完。在三维测量技术领域出现了基于支撑压紧原理的夹持工件的专用夹具,由于受三坐标测量机的自动旋转测头的最小分度所限,为了保证测量时不碰撞测杆,不同的工件在进行三维测量时,往往需要进行把工件按照三坐标测量机的机器坐标的方向找正,在实际工作中该种夹具存在着找正麻烦和困难问题,特别是一些形状不规则、轻质铝件、不锈钢件、绝缘件等,装夹和找正起来更是困难。本文所言是针对高压电器行业产品零部件中的形状不规则、轻质铝件、不锈钢件、小型绝缘浇注件等的装夹,所研制的一种三维测量多功能综合夹具。

一、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想实现将不规则零部件一次牢固的装夹固定,即可把所有要测量的测试项目全部测试完毕,且对零部件找正方便自如,在进行三维测量时存在以下问题必须解决:

如何将不同的零部件装夹固定:零部件固定不牢,测试时会带来异常误差,造成误判风险;

如何实现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全部测量:实现一次装夹,同时利用三坐标测头万向旋转功能,即可对零件进行不同方位角度的测试,方便快捷,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实现装夹后能够自由方位角度旋转:实现自由方位角度旋转,便于测试时对被测试零件进行找正,不至于在测试时形成碰测杆现象,而造成误测采点。

二、问题解决方案与实施

研究制作一种三维测量多功能综合夹具,将被测量工件牢固的进行夹紧,一方面给测量一可靠保证(测量时保证工件固定牢靠),另一方面适用于多种样式不同工件的放置装夹,并可以根据测量的需要进行任意角度方位旋转,具有任意旋转方位角度功能,一次装夹即可把需要测量的项目一次测量完,方便快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如下:

通过对不同测量过程和装夹理论的研究,针对问题1如何将不同的零部件装夹固定和问题2如何实现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全部测量,采用一般三维测量装夹通用的利用各种支撑、弹性压板及各种接头、万向接头、可调支撑、弹性柱塞等,将零件架空装夹固定在一个装夹底板上的方式,而且,接合我公司零部件特点,进行改进设计制作,能够解决问题。针对问题3如何实现装夹后能够自由方位角度旋转,研究设计出一种旋转功能底座,将装夹固定底板固定在旋转功能底座上,利用底座的任意方位角度旋转功能,实现整体旋转,便于测试时对零件进行找正,解决了测量时反复找正不便问题。

三、研究制作中的工艺方案拓展提升

在进行研究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目前高压电器产品中普遍用应的类似电容器片的小型柱状零部件的进行两极平行性测量时的装夹问题,如何更快速装夹或一次多装夹几个同时测量,在三维测量综合夹具的装夹底板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工艺方案拓展改进,设计了梯形方槽,另外,还设计了多组夹簧片和夹簧座,把夹簧片安装固定在夹簧座上,几组夹簧座安装在装夹底板的梯形方槽中,根据类似电容器片的小型柱状零部件的长短大小,调节位置后,可以直接把电容器片塞入夹簧片中,同时一次可装夹一至五个不等,大大提高了装夹速度和测试效率。

为方便以后同种零部件的装夹,在设计中针对各种支撑和接头等附件,设计了规格编号,针对一种零件,只要第一次装夹后记录装夹所用附件顺序编号,下次再对该种零件进行测试时,可直接选用定型的附件直接装夹,使用时方便快捷。

四、实施效果

该项目完成后,经试验,整套夹具可用于装夹不同形状的工件,将工件架空放置,并且具有任意旋转方位角度功能,实现一次装夹即可把需要测量的尺寸和形位公差一次测量完,避免多次摆放装夹和多次建立坐标系进行测量方能测量完所有项目的麻烦,以及需要找正时反复调整的麻烦。而且,针对一种零件,只要第一次装夹后记录装夹所用附件顺序编号,下次再对该种零件进行测试时,可直接选用定型的附件直接装夹,使用时方便快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一端时期的使用,综合起来可提高检测装夹速度一倍以上,检测效率可提升50%以上,效果明显。特别是对于很难固定的复杂零部件的装夹非常实用。

五、结论

三维运动测量 篇3

从设计角度来讲飞机水平测量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检查飞机各部件相对位置的安装几何参数和对称性, 以及在其使用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以保证飞机的技术性能。通过水平测量可以验证飞机对设计文件的制造符合性, 为飞机的制造符合性审定提供依据[1,2,3]。

随着数字测量技术的发展, 三维激光扫描、摄影三坐标测量技术等数字化三维测量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相对于目前的机械光学测量手段, 数字测量技术有很大的优势。文章以V-STARS (VideoSimultaneous Triangulation and Resection System) 系统为例介绍数字化测量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通过一个三维测量的实例, 探讨其在飞机水平测量中实施的可行性。

2 三维数字测量技术介绍

三维数字测量技术可以直接将各种大型的、复杂的、不规则、标准或非标准等实体或实景的三维数据完整的采集到电脑中, 进而快速重构出目标的三维模型及线、面、体等。下面将以V-STARS单相机系统为例介绍三维数字测量技术[4]。

2.1 V-STARS系统概述

该系统是基于数字摄影的大尺寸三坐标测量系统, 也称为工业摄影测量系统。它通过V-STARS软件处理采集好的照片来得到待测点的三维坐标, 而这些照片是用一个高精度的专业相机, 通过在不同的位置和方向, 对同一物体进行拍摄所获取的, V-STARS软件会自动处理这些照片, 通过图像匹配等处理及相关数学计算后得到待测点精确的三维坐标。一旦处理完毕, 被测对象的三维数据将会进入到坐标系统中, 三维数据可以被输出。这些被测量的物体一般是事先手动贴上回光反射标志, 也可以是探测棒上的点, 或是通过投点器投射上点云。V-STARS系统组成见图1。

2.2 V-STARS系统技术特点

(1) 高精度:单相机系统在10m范围内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08mm, 而双相机系统则可以达到0.17mm;

(2) 非接触测量:光学摄影的测量方式, 无需接触工件;

(3) 适应性好:被测物尺寸从0.5m到100m均可用一套系统进行测量;

(4) 便携性好:单相机系统1人即可携带到现场或外地开展测量工作;

(5) 可输出STL, IGES, ASC等常用CAD软件兼容的数据文件格式。

3 基于三维数字测量技术的水平测量方法

3.1 基于三维数字测量技术的水平测量方法的流程

在三维数字测量基础上文章的改进水平测量方法, 分为的步骤如下:

(1) 通过三维数字测量系统 (如V-STARS) 系统获得被测物体表面的点云;

(2) 将点云导入逆向数据处理软件如达索公司的CATIA, 通过将点云逆向成形, 获得被测物体的外形数模[5];

(3) 将测得的曲面数模和理论数模, 通过在CATIA的数据分析功能, 按照水平测量的要求, 评估飞机各部件相对位置的安装几何参数和对称性。

(4) 形成水平测量报告。

3.2 基于三维数字测量技术的测量实例

文章通过实际测量某型飞机左机翼的外形, 并导入CATIA软件将测量结果与设计的理论外形进行对比分析, 验证三维数字测量技术应用于水平测量的可行性, 对比效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 测量的结果不仅可以获得个别点位的偏移公差, 还可以从整体获得所有点位的公差, 云图和切面的方式表示出来, 应用CATIA分析和测量功能, 很容易获得涉及的所有的水平测量项目要求的结果。

4结束语

从文章可以看出基于三维数字测量技术的水平测量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基于三维数字测量技术的水平测量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水平测量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 减少飞机调水平的环节, 扫描形成的数字模型也更加方便进行后期数据的处理和对测量结果进行判定。不足之处是目前成套的测量设备价格还比较高, 在一定程度限制了该方法的实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三维数字测量设备成本的下降, 该方法必然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飞机的水平测量。

参考文献

[1]HB/Z 103-86.飞机水平测量公差[S].

[2]GJBZ 20214-94.飞机修理中的水平测量[S].

[3]CCAR23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和通勤类飞机适航规定.2004, 12.

[4]V-STARS系统说明.辰维科技, www.chenweikeji.com.

三维运动测量 篇4

以透视成像理论为基础,利用两个相同的数码相机从两个视点拍下同一目标物体,以获取在不同视点上的两幅图像,通过相片匹配、灭点定理与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同一目标物体在两幅图像上成像的偏差来获取目标物体和相机镜头的三维坐标信息,从而得出拍摄时该目标物体距相机镜头平面的距离,并能根据目标物体的三维坐标信息复现其几何模型。

2 测量系统

如图1,硬件包括:(1)两台NikonD70s型数码相机;(2)图像采集卡;(3)一台计算机;(4)两个三角支架,用于支撑和固定CCD相机。

软件采用三维定位软件3DPIV.exe。

3 测量步骤

根据透视成像原理[1]、灭点定理及视觉成像物体的三维定位[2],我们能够确定两视点系统中视点在计算机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再利用三维定位软件(3DPIV.exe)标定照片上点的三维坐标,从而即可计算出视点到目标点的距离,并可依据测出的目标点坐标复现被测物体三维立体图。

(1)把两个相机分别固定在三角架上,并保证两相机相互平行,从两个视点拍摄同一个物体,得到两张照片(见图2和图3)。

(2)对这两张照片拼接后进行处理,处理工作包括三部分:一是确定标定块;二是确定被测物体轮廓上关键点的位置并进行标注;三是导出24位bmp格式的图片,如图2和图3所示。

(3)通过三维定位软件(3DPIV.exe)导入以上bmp格式的图片。

(a)标定。点击软件菜单栏“标位输入”后分别点选A0、A1、A2、A3、A4、A5、A6,这样标定块就被确定。(b)取点确定各点在计算机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点选左图中的被测点,再用鼠标点击右图中对应点的位置,此时该被测点的三维坐标就会显示出来,记录下该三维坐标值。

(4)通过记录下来的轮廓上各关键点的三维坐标,可实现以下目标:(a)计算出被测物体的大小;(b)结合两视点(相机)的三维坐标计算出被测物体与镜头平面之间的距离;(c)复现被测物体三维立体图。

4 应用举例

假设我们要测以上图中所示建筑物的形状、大小及它与相机镜头平面的距离。

4.1 三维坐标值(单位:pix)

视点坐标:

左视点O1(-1459.27,-766.29,-313.52)

右视点O2(-1523.91,-835.58,-315.30)

标定块顶点的三维坐标值见表1。

该建筑物轮廓上其它关键点的三维坐标值见表2。

点x y z

4.2 确定比例尺

A3A5以像素为单位的长度为:240.5178 pix

A3A5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也即实际长度)为:348cm

4.3 计算建筑物大小(单位:pix)

先根据点的三维坐标计算出图像尺寸(单位:象素),再用图像尺寸乘以比例尺即得目标物体的测量值,见表3。

4.4 计算距离值

左右摄像头与被测目标(建筑物)上A0点的距离值为:

4.5 复现建筑物

根据测得的三维坐标建模。

5 结论

本文所提出双目视觉对三维空间距离的测量方法简化了测量过程,在已知目标物体某一个尺寸大小的情况下仅需对图像中目标物体的像高这一个参数进行测量,以目标物体本身作为标定块而无需对照相机进行标定,既可求得目标物体到相机镜头平面的距离,同时根据测得的各点的三维坐标也可实现目标物体的三维重建。该方法简单易行,且测量精度也能满足军事中地形测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董守平.粒子像斑三维定位的透视成像原理和方法[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0(2):102-107,114.

汽车车身修复三维测量技术简析 篇5

一、认识三维测量

要进行车身修复三维测量技术的探讨,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以下几点:

1.车身测量的重要性

测量工作是顺利完成各种车身修复所必须的程序之一。对整体式车身来说,测量对于成功修复损伤更为重要,因为转向系和悬架大都装在车身上,而有的悬架则是依据装配要求设计的。

2.测量注意事项

为保证汽车正确的转向及操纵驾驶性能,关键尺寸的配合公差必须不超过3mm。精确的损伤情况可用车身尺寸图对照车身上具体点测量结果估测出来。测量点和测量公差要通过对损伤区域的检查来确定,一般引起车门轻微下垂的前端碰撞,其损伤不会扩展,而越过汽车的中心,因而后部的测量就没有太多必要。在碰撞发生较严重的位置,必须进行大量的测量以保证合适的调整顺序。

在整个修理过程中,不论承载式车身还非承载式车身,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对受伤的部位内的所有主要加工控制点对照厂家说明书进行复查。

3.车身测量的主要工作

虽然事故车修理中有很多测量方法和技术,但目前较常用的主要有2种:

(1)可以测量怀疑其变形的控制点到某未变形的控制点的尺寸数据,再与车身尺寸图上标注的2点尺寸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点的变形情况。车身上大多数的控制点都是孔洞,而测量2点尺寸,是中心点到中心点的距离。如果所测的孔不是同一尺寸,它们通常也是同一类型的圆孔、方孔、椭圆孔等。

(2)可以测量汽车车身上的控制点三维尺寸与车身尺寸图上的三维标准数据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点的变形情况,从而判断车身变形情况。

如上面所述,通过测量车身上特定的点并借助车身尺寸图,就可以完成精确的损伤诊断。车身尺寸图给出了各种车型的测量点和规范尺寸。必须根据所修的车型使用相应厂家和车型的尺寸图,利用图中的数据,就可以将损坏车辆的测量尺寸与正确的尺寸进行比较。在比较时,我们需要先清楚几个平面的定义(如图1所示):

基准面———汽车设计时,为了便于测量车身高度尺寸,而假想的一个平滑的平面,该平面称为基准面;该平面与车身中心水平面平行并与之有固定的距离。生产厂家测得的汽车垂直(高度)尺寸都是以它为基准;它也是在维修检测过程中的主要参考平面。因为基准面是1个假想平面,所以与车身地板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加或减小,以方便测量。如果测量中已设定的基准面安装测量仪器困难,可以调整基准面的高度,选取合适的安装位置。但要记住最后的测量结果应减去调整值。

中心面———中心面是一个与基准面垂直并与汽车纵向中心线重合的平面。它也是—个假想的平面,在长度方向将车辆对称分开。车身所有宽度方向的横向尺寸都是以中心面为基准测得的。通俗地说,从中心面到车身右侧特定点的尺寸与中心面至车身左侧同—对称点的尺寸,应该是相同的。

零平面———为了正确分析车身的损伤程度,有必要将汽车看作一个方形结构并将其分成前、中、后3部分。分割3部分的基准面称为零平面。

二、通用测量系统

对于影响汽车的前轮定位、轴距误差和各总成的装配位置精度的关键点必须进行精确测量,变形误差应控制在3mm以内,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借助先进的测量设备,进行三维尺寸的测量。常用的是通用测量系统,该系统是最有效应用轨道式量规、中心量规技术的一种测量装置,它使大部分的测量工作更为简易,更为精确,但需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并对一些细节加以注意。通用测量系统具有同时测量所有控制点的能力,但要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还必须依据生产厂家的规范将其调整好。2种测量方法如下:

1. 机械测量系统

在大多数机械式通用测量系统中,机械指针都装附在精密的测量桥上,如图2所示。根据车辆厂家规定的水平和垂直规范,在测量桥上定位好测量系统的量针。

2. 电子测量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针对车身尺寸的测量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电子测量系统,它们的出现使得车辆的损伤鉴定和维修工作更加方便、准确。如图3所示。通常的电子测量系统将机械测量系统的测量指针变为电子测量头,通过传感装置将测量头测得的车身数据直接传输到电子计算机中。由于计算机中已经预先存储了各种车型的大量车身数据,所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经计算后直接得出车身的变形量,有的还可以给出修复建议。因此,电子测量系统可以说是一种智能的车身测量系统,对于损伤鉴定人员和维修操作人员来讲都是十分得力的帮手。

目前常用的电子测量系统主要有:超生波测量系统、机械臂测量系统、激光测量系统。

基于MEMS三维角度测量系统 篇6

三维角度测量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件是AVR系列MEGA16单片机, 角度测量部件采用三轴加速度计ADXL345芯片, 两者间的通讯与数据传输采用SPI四线接口模式。系统的显示器件采用液晶显示器LCD1604。系统硬件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1) 单片机控制模块

单片机控制模块选用艾特梅尔公司的Mg AGE16芯片作为数据处理、信号控制控制及显示的核心。MEGA16芯片采用具有Flash ROM的16k ROM和1k SRAM存储器, 集成JTAG支持在线编程, 具备控制系统所需的模拟和数字接口, 包括A/D、看门狗、串行通讯、PWM、中断等功能。角度测量核心控制芯片选用AVR系列单片机的mega16, 其主要功能是用于data采集、数子/模拟转换、三维角度计算和三维角度数据的显示等功能。

(2) 三轴加速度分量测量模块

ADXL345芯片是一款低功耗16位数据输出13位分辨率的数字MEMS器件。体积3 mm×5 mm×1 mm, 工作电压2.0~3.6 V, 典型值2.5 V, 电流23~140μA, 最大量程16g (可选±2/±4/±8g量程) , 可采用4 mg/LSB分辨率。ADXL345芯片可检测静态的重力加速度, 也可测量运动或冲击导致的动态加速, 通过合理的软硬件设计可以用来测量显示物体分辨率低于0.25三维角度值。

ADXL345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三维角度值, 是先测量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再解析重力加速度与其在X、Y、Z三轴间的分量, 最后利用解算公式求出物体在三维方向的角度值。重力加速度在三轴上的分量与物体的角度关系如图2示[1]。

ADXL345模块上电后, 根据其所处的状态, 芯片内的差分电容失衡程度正比于三轴加速度值的大小, 传感器输出的幅度与加速度成正比的模拟电压值, 由A/D转换后存入FIFO存储器, 最后通过SPI接口将数据传输到外部控制器。

(3) 显示模块

测量角度值由LCD1604显示出来, 其显示容量为16×4, 工作电压4.5~5.5 V, 典型工作电流为1.5 m A, 具有显示清晰、容易开发和费用低等优点。LCD1604有16个I/O端子, 常用的端子有8位数据口, 2位电源端子、3位控制端 (使能/读/写) 子及2位背景灯端子。与微处理器相连的端子是8位数据口和3位控制端, 分别起数据传输和数据的读写控制用。

(4) 数据传输

三轴加速度测量模块ADXL345芯片与mega16单片机之间的数据通讯模式采用四线式SPI模式, 电路图如图3所示。

2 软件结构体系

软件结构体系主要包括单片机初始化、ADXL345初始化、ADX345L与mega16之间的通讯软件、液晶系统的数据显示程序等主要部分, 系统软件总体流程图如图4所示[2]。

(1) 设备初始化

设备上电后, 首先对mega16芯片初始化[3] (包括I/O、控制端口初始化、单片机系统时钟源初始化) , ADXL345功能初始化、四线式SPI通讯初始化和LCD1604显示屏初始化等内容。

对ADXL345加速度传感器初始化, 主要有芯片功能设置、SPI设置、中断设置、分辨率设置、输出数据格式设置等内容, 函数为:

(2) SPI通讯初始化函数

SPI通讯初始化程序, 主要是用于设定四线式SPI线模式, 波特率设置为100 k Hz, 在时钟信号SCL下降沿时刷新数据, 在SCL上升沿时进行数据采样, 程序为:

(3) SPI四线模式通讯函数

根据ADX345L时序图编写SPI读/写子函数程序, 以便于对ADXL345初始化和通讯中使用。

SPI写子函数程序:

根据ADX345L时序图将片选信号置低电平后, 依次将写命令、地址、数据存入SPIODAT寄存其中, 再将片选信号置高电平。

SPI读取DATA子函数:

根据ADX345L的时序图, 首先把芯片的片选信号置低电平, 将WRITE命令与ADDRASE数据保存在SPI总线的数据寄存器中, 在单片机读取该数据后在将片选信号置于高电平。SPI_receve () 是SPI接收数据的子函数是Receve_SPI () 函数。

(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就是利用软件读取ADXL345芯片中先入先出存储空间中数据, 该存储空间保存) 先入先出存储器中的数据, 也就是X、Y、Z各轴加速度值分量, 将其保存在Memor数组中, 最后通过数学三角函数式计算出各轴的角度值, 并解算出的值用LCD1604液晶屏显示出来。

设备上电后, ADXL345模块首先将X、Y、Z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芯片产生的数据依次存入Memor_x、Memor_y、Memor_z数组中保存。在数据中采用最高13位分辨率时, 传感器输出数据的高字节的高三位用来表示数据加减符号位, 需要与0X1FFF进行按位逻辑与后得到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值。

为了让显示的数据能够反映物体运动的真实状态以及显示数据的稳定性, 需要对显示的数据进行多次加权取平均值, 最后送达LCD1604端口并完成显示。由于物体在不同的环境中的温度对传感器输出的输出电压数据产生影响, 在处理输出数值时可以设定一个参考阀值, 输出数据在参考阀值允许范围内波动时, 屏幕显示的数值不发发生改变。下面给出Y轴角度值在液晶屏上显示LCD1604的参考程序:

dat为解算出的角度值, 取小数点后1位数在LCD1604上显示。子函数Disp_char (a, b, c) 的功能是在LCD1604对应行、对应列上显示传输过来的字符

3 小结

基于ADXL345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三维角度测量系统, 由于ADXL345功能较强, 使硬件系统设计较为简单, 软件是基于硬件结构体系设计的, 主要是数据读取、解算和显示等部分。在实际使用中设备显示清晰、稳定、实时显示运动物体的三维角度值, 实现设计要求, 满足需要。

参考文献

[1]徐晓翔, 陈文芗, 叶军君.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倾角测量系统的设计[J].传感器世界, 2012 (07) :32-36.

[2]蒋瑞挺.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倾角测量[J].电子制作, 2010 (11) :37-39.

分析RTK三维水深测量技术 篇7

在社会各项经济建设和基础社会事业中, 测绘工作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繁荣以及社会的巨大发展, 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在此过程中, 以RTK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最为突出, 该项技术已经应用于水下地形测量范畴。这使得在大海的考察和测量之中, 我们能够比较深入的对人类无法触及的海洋领域进行了解, 进而开发出有利于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海洋资源, 促进人类的进步。

1 RTK技术

RTK技术是一种GPS经常使用到的测量方法, 比如静态和动态的测量只能在利用事后进行解算才能得到厘米级的精度, 然而RTK技术是一种能够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 它采用的是载波相位动态实差分 (Realtimekinematic) 方法, 是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地形测图、工程放样,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还给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的发展曙光。

GPS技术是指在全球范围内, 通过定位卫星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通过GPS技术测量得出的观测值, 一般精度较高。RTK技术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 这是一种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在指定坐标系中, RTK测量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的的三维地理技术, 能够实时提供测量结果, 这种测量技术相比于传统的RTK技术而言, 精度更高。RTK作业模式下, 流动站不仅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 还要适时采集GPS观测数据, 并要实时处理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 给出精准度在厘米级定位结果。流动站的状态, 可静止也可运动;可以先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然后再进入到动态作业, 也可以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 动态环境下完成求解运算。在整周模糊度解固定后, 即可对每个历元进行实时的数据处理, 流动站只要能够同时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就可以得到观测所必需的几何图形, 同时定位较为精准。

2 RTK三维水深测量

实时动态 (RTK) 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 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 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 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历时不到1s。RTK是现代DGPS测量模式的一种, 当前RTK的定位精度普遍为:平面10mm+1ppm, 高程20mm+1ppm, 其高程精度可用于实时潮位解算, 从而实现无验潮水深测量。其水下地形测量的方法、原理与DGPS相同, 唯有不同的是RTK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平面定位、实时潮位解算, 通过计算机与测深仪同步采集数据, 以达到水下地形三维坐标测量目的, 实现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RTK高程结合由测深仪同步测得的水深换算出同一平面位置上的水下泥面的高程或水深值, 从而获得水下地形数据, 其基本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设h为RTK天线到水面高度, Z0为测深仪换能器吃水深度, Z为换能器到水下地形表面测点的水深。Zm为绘图水深, H为RTK测得的天线位置高程, S为水位。则:水位S=H-h Zm=水面高-水位= (Z+Z0) -S= (Z+Z0) - (H-h) 。

当水面由于潮水或者波浪升高时, H增大, 相应地Z也增加相同的值, 根据上面公式Zm值将不受影响。因此从理论上讲, RTK无验潮测深将消除波浪和潮位的影响, 是一种理想的水上测量方法。

3 工程概况

本文RTK三维水深测量选取的是福建区域某一水下地形测量的范围, 测图比例尺为1:1000。测量区域为码头上游50m至下游90m, 码头前沿向西北 (主航道方向) 100m, 共布置8个测量断面, 其中主码头处布置2个测量断面, 两侧副码头各布置3个测量断面。

4 RTK三维水深测量技术

水下地形测量一般是在船面上测量点的平面坐标, 水面下使用测深仪测定水深, 两者结合起来获得水底地形点的三维坐标, 进而获得最终需要的水下地形图。本次平面坐标采用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灵锐S86T型RTK测出各点的坐标 (见图2) 。

选取3个典型断面绘制水下地形图, 分别如图3~5所示。

由图3可知, 主码头前沿江底1985高程基准均低于-10.0m, 满足设计要求;由图4可知, 北侧副码头前沿主码头延伸线高程基准低于-10.0m;由图5可知, 南侧副码头前沿85高程低于-7.0m。同时由8个断面的测量数据分析发现, 在测量范围内未发现水下障碍物, 与前一年水下地形图对比, 没有显著变化, 船舶航行安全。

经过上述实验, 可以看出, 主码头及副码头前沿水域内标高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测量范围内无水下障碍物, 近一年内水下地形未发生显著变化, 船舶可安全通行。RTK和测深仪组合系统在本文福建码头前沿水域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这使RTK和测深仪组合系统在水下地形测量的应用更加可靠, 可为国内类似的码头前沿水域水下地形测量工作提供参考。

5 RTK技术应用于海洋测量的几点体会

水深测量工作其目的在于获得精准的水深数据, 需要借助相应的作业系统予以完成, 该作业系统主要由以下关键设备构成:计算机 (配置有专业软件) ;RTK接受装置;数字探测仪等。RTK技术的精度较高, 且作业不受距离的限制, 适用于大规模水下地形监测等多种海洋测量应用中。RTK技术极大提高了海洋测量的成果与质量, 且不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信息采集过程, RTK定位输出更新率的变化将会对瞬时采集的密度以及精度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现阶段, 通过RTK这种方式, 绝大多数条件下都能够实现20Hz的RTK输出率。需要指出的, 在输出速度方面, 不同厂家生产的探测仪存在一定的差异, 继而导致数据输出的延迟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 对水深数据进行测量时, 通常无法保证测量时刻、定位时刻的同步性, 换而言之, 二者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最终导致定位延时问题的出现。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应针对延迟予以适当的修正。

6 结束语

利用RTK技术进行无验潮水深测量, 可以有效减少潮位对测量成果的影响, 非常适合潮位变化复杂、建立水位站困难的地方应用, 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果质量。它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整个作业过程全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 自动记录、自动数据预处理、自动平差计算。它可以极大地降低劳动作业强度, 减少工作量, 提高作业效率。一般GPS测量作业效率为常规测量方法的3倍以上。在港口航道工程的相关工程陆域测量中, 也可以直接运用RTK进行实地实时放样、点位测量、导线控制测量等。利用RTK技术进行水深测量, 使得水深测量这项工作变得简单、方便、快捷、轻松、高效、经济。

参考文献

[1]褚宏宪, 周小明, 史慧杰, 等.水深测量误差分析与改正[J].物探与化探, 2011, 35 (3) :358~363.

[2]高成发, 赵毅.差分GPS水深测量系统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 2004, 13 (3) :16~19.

三维运动测量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人体工效学的角度出发, 大量的人体测量的数据是服装设计以及整个服装行业的基础。服装与人体体形从古代的深衣之制到现代化宇航服来讲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一件服装的优劣, 主要是在人体上进行检验与评价的[1]。

为了对人体体形特征有一个相对正确、客观的认识, 除了作定性的研究外, 还必须把人体每一个部位的体形特征用数字化的语言进行概括。为了使服装达到最理想的穿着效果, 必须在设计之前掌握人体各部分尤其是关键部位的具体数据, 这样才能达到服装与人体体形的适应性。

目前, 与服装有关的人体测量方法有人体传统测量、人体二维测量和人体三维测量, 三维测量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测量方式。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服装已经从最基本的需求到现在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的趋势发展, 而人体的测量方式以及数据的精准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手工到自动化, 从二维到三围人体测量的转变, 在诉说着人体测量的方式不断发展, 更具有人性化、科技性, 同时也在为服装设计和生产打下牢固的基础。

2 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与传统人体测量工具的分析

由于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 在传统的人体测量中, 首先要了解人体的各部位名称、大小、比例关系以及基本形状等, 在此基础上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对人体的基准点以及基准线进行测量。根据服装设计的需要, 对人体测量的主要项目大概有17 个, 如身高、胸围、腰围、臀围等。所用工具主要以软尺为主, 其它测量工具还有角度计、测高计等。

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工具, 以我校为例, 为激光三角技术的非接触式人体三维扫描系统。激光三角法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激光为光源从光源, 投射一亮点或直线条纹到实物表面, 从CCD相机中获得光束影像, 再根据光源、实物表面反射点和成像点三点间的三角关系计算出表面反射点的三维坐标。该设备由四个柱子、支柱台和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组成, 每个柱子上有CCD摄像头和激光电子眼[2]。在整个测量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光电测量装置控制的核心为系统软件。

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与传统人体测量在工具上来讲, 传统测量的工具体积小、便于携带、方便, 测量条件等方面影响小, 基本上可以随时随地测量出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而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工具体积庞大, 对测量条件以及场所要求较高, 价格昂贵, 维修费用高, 一般用于科研、人体数据普查较多。

3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与传统人体测量测量者与被测量者的分析

传统的人体测量要求测量者有比较专业的测量基础, 能够准确找到人体的各个基准点、基准线, 能够熟练专业使用测量工具, 这样才能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出各个需要的数据。同时要求被测者身穿合体内衣裤, 直立、双臂自然下垂、双腿并拢、自然呼吸。但是测量精度容易受到测量者与被测者的心情、状态生理与心理的影响, 在读取数据时由于各种因素也会产生误差。

对于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来讲, 要求能够操作人体测量软件, 虽然省去了对各个基准点的实际测量操作的程序, 全程电脑控制, 但是要对被测量者进行标记点粘贴的手动工作, 测量标记点的粘贴直接影响测量数据的提取, 因此标记点位置务必准确。对于被测量者来讲, 要求被测量身着浅色紧身衣或者内衣裤、头戴箍发帽, 被测者两脚分开站立到测量平台上, 同时双臂要张开一定角度但不能超出平台的测量范围。整个测量中, 被测者主要有三个姿势测量, 人体扫描时间为3 到5 秒左右, 数据的提取可通过系统软件自动完成, 其中标准站姿扫描可提取100 余个人体尺寸数据, 可以说是方便、快捷。

4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与传统人体测量测量数据以及对服装行业的影响的分析

传统的人体测量方法需要手工记录、整理数据, 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而且人工的出错率大, 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所以很难进行大批量、快速的人体测量。在测量中对被测者的身体不会造成任何损伤。对于服装行业来讲, 我国很多地区的手工坊基本上采取这种方式, 单量单裁的服装来讲, 这个无疑就是最经济、便捷的数据提取方式, 但对于大型的服装工厂和构建人体数据库来讲就不是十分便利了。

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的数据主要采用三维立体扫描方式, 每个动作的扫描时间短, 大量节约了人们的劳动力, 并且可以提取到100 多个人体尺寸的数据, 在这个方面上来看, 这是传统测量方式是无法比拟的。对于建立各个地区人体数据库进行大批量的人体测量来说, 是比较好的测量方式。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的方式也有利于服装行业的产、学、研相结合, 从最基础的数据上来推动服装产业科技化发展。

总的来说, 我国的服装行业的人体测量经历了从手动到自动、从二维到三维、从接触式到非接触式展过程, 但是, 目前还是以传统手工测量为主, 这种测量方式简便、直观, 可以在测量时有意识地修复人体。但是专业知识不到位的话也容易产生较大误差, 而且测量过程繁琐复杂, 不适合大批量人体的测量。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时间短、数据精确、数据范围广, 是未来人体测量方式的发展方向之一, 也是我国建立各地区人体数据库的关键, 有利于服装行业向科技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摘要:人体测量是服装行业中一个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本文主要是从非接触式的三维人体测量与传统人体测量两种不同的测量方式为出发点对测量者与被测量者、测量工具、测量数据以及对服装行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比较研究与分析, 找出两者各自的优点与缺陷。

关键词:非接触式三围人体测量,传统人体测量,比较

参考文献

[1]张文斌.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5:16

上一篇:英语写话训练下一篇:低场强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