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栽培技术

2024-05-14

太子参栽培技术(精选十篇)

太子参栽培技术 篇1

1、植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 株高7~20cm, 块根长纺锤形。茎细弱, 下部紫色, 近方形, 上部近圆形、绿色。叶对生, 下部叶匙形或倒披针形, 上部叶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 茎端的叶常4枚相集, 成“十”字形排列。花腋生, 萼片4, 白色。蒴果近球形, 熟时自裂, 种子扁圆形。

2、生长习性

喜温和、湿润、凉爽的气候, 忌高温和强光曝晒。怕干旱、怕积水, 较耐寒冷, 气温15℃以下仍能发芽生根、气温超过30℃, 生长停滞。适宜于疏松、富含腐质的砂质土壤生长。2~3月出苗, 随之现蕾开花。4~5月植株生长旺盛, 地下茎逐节发根、伸长、膨大。果期5~6月, 6月种子成熟。6月下旬以后, 地上茎叶枯萎, 大量叶片脱落, “大暑”时植株枯死, 参种腐烂, 新参在土中互相散开, 进入越夏休眠期。

3、栽培要点

1) 正确选地, 精耕细作

应选择疏松肥沃略带倾斜的向北山坡旱地种植, 尤以生茬地最佳。为降低病源、减轻病害, 每2~3年应实行1次轮作, 前茬忌茄科烟草、蔬菜等作物、禾本科作物地块尚可。种植地深耕20cm, 畦宽0.8~1.4m, 高25cm, 畦面呈龟背形, 沟宽30cm。精耕细作, 使土层疏松。种植前15d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喷畦面后将表土翻入土层, 预防地下害虫。

2) 严格选种, 适时栽种

选择肥大、健壮、芽头完整、无损伤、无病害的种根或采用种子播种繁育方法生产出不带病源的种根作生产用种, 以利培育无病壮苗, 为丰产奠定基础。掌握在霜降前后种植, 用种量20kg/亩 (1亩=1/15ha) , 种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30min沥干后, 用清水漂洗残留药液, 晾干、待播。

3) 施足基肥, 合理密植

太子参的植株矮小, 以块根为经济目标, 为避免伤根或肥料与种参接触霉烂, 后期不宜中耕追肥。施足基肥和掌握适宜种植浓度是高产的关键措施, 以重施基肥为主。畦面横向开10cm深定植沟, 沟距13~15cm, 每亩用草木灰1.2t、过磷酸钙40kg、复合肥10kg、人粪尿200kg沤制后撒施于沟底并覆盖薄土。按株距4~6cm排放种参, 芽头距地表6cm, 种参头尾相接, 然后覆细土盖种。

4) 护墒、保湿, 酌情追施平衡肥

出苗后25d应拔草, 轻度疏松表土。苗期过后不宜松土, 封行时拔草, 封行后停止墒情活动, 促进参体生长。生长阶段以保持湿润、畦面不积水为宜, 块根膨大期要勤浇水, 促进块根生长发育。对苗壮、土层肥沃、基肥足的地块不宜追肥, 避免枝叶徒长。若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失衡, 则须根增多, 产量降低。但对基肥不足、地力瘠瘦、苗期分枝少、苗架纤弱的地块, 应在清明前后用腐熟饼肥30~40kg/亩拌土施于畦中, 或用“云大120”、“芸薹素”等根外追肥, 以提高群体光能效应, 延缓茎叶枯萎、防止早衰, 促进块根增生、膨大。科学施用平衡肥, 对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5) 适时采收、留种

在太子参种植后的翌年夏至前后, 当地上部50%以上的茎叶枯萎时就应采收, 此时参根成品率最高。宜选择晴天收获, 大小参根应采收齐全。选择无病害、具有固定特性、芽头饱满、肥壮的留作种根, 置于阴凉处按一层沙 (10cm厚) 、一层参种反复重叠4~5层。贮藏期间保持沙层湿润, 每隔20d翻堆检查, 拣出霉烂参根, 临栽种前优中选优, 保证种根质量, 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4、加工技术

1) 生晒参加工

将收获参条洗净, 晒至半干后堆起, 使之回潮后再摊开日晒。在晒干过程中, 将参根放在木板上, 用手搓去须根, 直至参根光滑无毛为止。

2) 烫参加工

将收获的参根摊晾1~2d, 待根部失水后洗净, 用100℃开水烫1~3min, 以指甲顺利掐入参体为度, 然后晒干装入箩筐内轻摇撞击去掉须根即成烫参。以表面光滑, 色泽淡黄白色, 质地柔软为佳。

5、应重视的问题

太子参无害栽培技术研讨的论文 篇2

论文摘要:从整地施肥、栽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和留种等方面介绍了太子参无公害栽培技术,以期为参农提供参考。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儿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根供药用,味甘微苦,性平,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增补肾水的功效。太子参喜温和、湿润、凉爽的气候,忌高温和强光曝晒。2~3月出苗,随之现蕾开花。4~5月地下茎逐节发根、伸长、膨大。果期5~6月,6月种子成熟。6月下旬以后,地上茎叶枯萎,植株枯死,参种腐烂,新参在土中互相散开,进入越夏休眠期。现将太子参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施肥

选择坡向向北、向东的丘陵地或地势较高的平地,土壤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含腐植质丰富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以生茬地最佳,忌连作,前茬以豆类、蔬菜等为宜,忌烟草、茄科作物,每2~3年实行1次轮作。

施肥以农家肥为主,重施底肥,巧施追肥,配方施肥。前作收获后,深翻25~30cm,施腐熟土杂肥45~60t/hm2,碳酸氢铵750kg/hm2,氮、磷、钾复合肥750kg/hm2,耙细整平后作畦。种植前15d用50%辛硫磷乳油7.5kg/hm2配成800倍液喷畦面后将表土翻入土层,预防地下害虫。

2适时栽种

2.1块根繁殖

选择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无病虫害、无损伤的块根作种,置室内阴凉处沙藏,保持湿润,15~20d翻动1次,栽种时再次挑选。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下种。栽种深度对产量与质量有很大影响,过深,块根发根少,产量低;过浅,块根个头小且相互交织,药材质量差。按株距5~7cm将芽头向上,朝同方向、稍倾斜地栽入沟内。覆细土后压实、浇水。用种量600~750kg/hm2。

2.2种子繁殖

太子参种子不耐贮藏,最好采后即播,或用湿沙贮藏当年秋播,直接春播不能出苗。

3田间管理

3.1中耕除草

2月上旬,幼苗出土时可用小锄浅锄1次,以后见草就拔。5月上旬后,植株封行,除了拔除大草外,可停止除草。

3.2排灌

太子参怕涝、怕旱、怕高温,生长阶段以保持湿润、畦面不积水为宜,块根膨大期要勤浇水,促进块根生长发育。

3.3施肥

重施基肥为主,追肥按苗情定。对苗壮、土层肥沃、基肥足的地块不宜追肥,避免枝叶徒长;幼苗瘦弱,可在4月上旬用稀释的人畜粪6t/hm2加磷酸二铵75kg/hm2混合浇灌。

3.4遮阴

5月上旬,在每畦的向阳侧种1行玉米,玉米长高后具遮荫作用,有利于太子参的正常生长,延迟回苗时间,一般可增产鲜参450~600kg/hm2。4病虫草害防治

太子参病害主要有病毒病、叶斑病、根腐病,虫害主要有白蚁、蝼蛄、地老虎,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化学防治时应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采收前1个月内严禁使用任何农药。

病毒病防治方法:要建立无病毒留种田,减少传染;及时治虫防病,确保种苗不带毒。发现病毒病后,可选用病毒必克、病毒A等药剂防治。

叶斑病防治方法:清除病株残叶,减少越冬菌源;发病初期用宝丽安(多氧霉素)1000倍液喷雾防治。中后期可用70%的代森锰锌800倍液进行防治。每次用药时适当加入叶面肥、增产菌、旱地龙等,以增强抗病、抗旱能力,提高产量。

根腐病防治方法:收获后彻底清除枯枝残体,集中烧毁;实行轮作,不宜重茬;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病株。

虫害防治方法:施用腐熟的粪肥;定植时撒施辛拌磷15.0~22.5kg/hm2;灯光诱杀成虫;地虫乐5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毒饵诱杀。

杂草防除:在播种后20d左右用低浓度的农达3750mL/hm2,对水750kg/hm2进行喷雾杀灭杂草,苗后禁止使用。在2~3月用20%盖草能1500mL/hm2对水750kg/hm2喷防。

4采收与加工

6月太子参地上部分开始枯萎后即可采挖。收获时保持参体完整。采挖的鲜参,用清水洗净,在日光下曝晒2~3d,晒干后及时翻动几次,扬去须根,即成生晒参,可作药材商品出售,以身干、无须根、大小均匀、色微黄者为佳。也可置室内通风干燥处摊晾1~2d,使根部失水变软后,再用清水洗净,放入100℃开水锅中,浸烫2~3min,取出立即摊晒至干脆,装入箩筐,轻轻振摇撞去参须,习称烫参。

5留种

太子参栽培技术 篇3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与发生规律

1. 病虫害种类与为害情况 自2012年开始,太子参病虫害就被我县列入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范围,2013年明确专人对其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经田间调查,有太子参病毒病(花叶病)、太子参根腐病、太子参叶斑病、蚜虫和小地老虎等病虫害。这些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海拔高低、参农的文化素质高低有关系,但普遍存在逐年加重发生的问题。2013年3月14日田间调查显示:太子参病毒病、根腐病普遍发生,发病严重田块病毒病株发病率、根腐病株发病率亚鱼乡(海拔620米)达45%、31.4%,朱家场镇(海拔482米)达60%、46.8%;太子参叶斑病局部零星发生,小地老虎是苗期的主要害虫。

2. 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 ①根腐病。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后发病较重。根腐病的发生为害与地下害虫、根螨为害有关,在土壤湿度大、雨水过多、排水不良等条件下发生严重,病株率达26%~92%,严重时造成绝收。②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TMV)。在3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出现病斑,4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一般病株率8.27%~34.16%,最高病株率达64.20%。③叶斑病。在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5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一般病株率达21%~46%,产量损失为11%~27%,以连作田块发生重。④猝倒病。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出苗阶段发生重,种子繁殖田(复厢田)发病重。⑤紫纹羽病。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发病,生长后期至留种期发病重,前作为甘薯的地块易发病,在偏酸性砂壤土上及土壤排水不良地块易发病。⑥白绢病。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发病,生长后期至留种期发病重,但发生面积小。⑦小地老虎。主要是1代幼虫为害太子参,4~5月为害幼苗,咬断幼苗根茎,造成缺窝断行。⑧蚜虫。在太子参出苗后,越冬蚜虫迁入为害,发生时期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⑨蛴螬。以幼虫在地下啃食太子参块根,咬断幼苗根茎,致使全株死亡,严重时造成缺苗断行。该虫1年发生1代, 4月中旬至5月下旬越冬幼虫为害,7月上旬至8月下旬成虫产卵后,新一代幼虫开始为害太子参。

二、病虫害加重发生的原因

1. 引进品种单一,抗病性减弱 玉屏县种植的太子参种子大部分从临近的黔东南州引进,由于黔东南州是太子参主产区,多年连片的生产造成太子参生物群落单一化,有利于为害太子参的病原物繁衍和扩大,同时也有利于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导致种子抗病性减弱,加重为害。

2. 管理粗放,有利于病害发生 由于太子参喜肥怕水,不合理施肥尤其是偏施氮肥易造成土壤酸化,导致植株长势差,抗病能力减弱;大部分参农在栽种太子参时忽视排水沟的畅通,导致田间积水,引发病害的大发生。

3. 重治轻防,有利于病虫害扩散蔓延 生产中,太子参种植户重治轻防,加上对病虫害的发生、为害规律不了解,只有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才开始用药,错过最佳防治时机,导致病虫害扩散蔓延。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

1. 科学、规范引种 太子参易感花叶病毒病,发病后对产量影响非常大,栽培必须选用当地植保部门检疫合格的种子,最好选用文登市培育的高抗花叶病毒的抗毒一号太子参新品种。

2. 选用无病的块根留种栽植 自己留种的种植户,应选择顶芽健壮、完整无损、参体肥大、无病虫害的块根做种栽,在整平耙细的厢面上按行距15~20厘米纵向或横向开播种沟,沟深5厘米,株距3~5厘米,撒播种栽,亩用种量50千克左右,耙平后参头距地面以2.5厘米为宜,盖5厘米厚稻草以利保墒、防板结。

3. 科学肥水管理,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太子参喜大肥,应选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块,一次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的鸡、羊粪或猪粪1000~15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均匀撒到地面上,再用旋耕机深耕25厘米耙匀。并随深翻撒施磷酸二铵25千克、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整平、耙细,做成1.2米宽、10~15厘米高的厢面,四周挖30~40厘米深排水沟,做到沟沟相通。

4. 实行轮作种植 因土壤带菌,连作田发病早、病情重,最好将太子参与其他科作物进行3~5年轮作(杨华等,2010)。

5. 药剂防治 ①叶斑病。在发现发病中心后,如又遇高温高湿的天气情况,可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80克/亩(平均叶防治效果92.26%),45%咪鲜胺水剂800倍液(平均叶防治效果86.58%)等连续喷2~3次(间隔7~10天1次),不同农药做到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病菌的抗药性。②病毒病。发病期从2月下旬持续到5月中旬,发病初期用0.5%氨基寡糖素600倍液加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克/亩喷雾2~3次,间隔7天1次,效果最佳;在防治用药的同时增加微肥,可增强植株活力,抑制病毒为害。③根腐病。发生于高温多雨季节,发病初期用3%甲霜·恶霉灵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600倍液喷雾,隔7~10天1次,连喷3次。④小地老虎。4~5月用 5.7%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用90%敌百虫晶体1500倍液浇穴毒杀(龙光泉等,2013)。

(作者联系地址:王天喜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植保植检站 邮编:554000;文 晴 王心猛 玉屏侗族自治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邮编:554000)

太子参近期市场走势分析 篇4

太子参人气较浓, 行情为何价落?是高峰下山, 还是中途调整, 稍作休息蓄势更猛的力量?

太子参为药食两用品种, 是40种大宗中药材品之一, 年需求量较大。主产安徽宣州、福建柘荣, 贵州施秉三大产区。福建产量最大, 安徽次之, 但近年来二产区种植面积逐年递减, 特别是安徽宣州减种幅度更是明显。贵州为新发展产区, 由于当地经济相对落后, 而且当地土壤又非常适合太子参生长, 所以发展较为强劲, 进而成为第二主产区。其他浙江东洋、湖南溆浦也有种植, 但面积极微, 影响不了太子参的行情。

太子参有过辉煌, 也有过多年的低迷, 甚至烂市。历史上1988~1989年、1998~1999年太子参曾经有过两次百元以上的高价, 两次高价周期相隔时间10年左右。据有关资料记载, 上世纪的1988~1989年太子参创下了170元的天价后, 随后进入低谷期, 于1997~1999年又一次创下了高价, 这一周期价虽没有前一次价高, 但足以刺激太子参的生产发展, 从而酿成产大于销, 价格因此跌入低谷。进入21世纪, 太子参行情仅在十几元间振荡, 2003年“非典”期间价格猛升, 但那只是昙花一现, 就是受那次昙花一现的影响, 好多药农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开始恢复种植, 同时贵州施秉的太子参种植也快速发展起来, 由于产量的增多, 行情再次陷入低谷。

2004年至2009年上半年, 太子参价格一直在20元上下浮动, 安徽、福建产区农民见没有效益, 开始逐年减少种植, 贵州因经济不如这两个省份, 农民依然继续种植, 受近年多种因素影响, 面积虽然有所扩大, 但产量却增加不多。库存也随着年年的消耗, 渐渐转薄。按周期计算, 2008年下半年就应该是太子参的转折年, 但受世界金融危机的突袭, 导致该品价升推迟。

2009年下半年, 太子参迎来了久违的艳阳天, 好多商家发现太子参库存确实减少很多, 而且产新量又明显不足, 纷纷奔赴产地抢购, 拉动价格节节攀升, 以安徽宣州太子参为例, 八九月份还是20元左右, 到10月份便猛升至33元左右, 年底升至到42~45元。春节过后, 太子参步伐迈的更快, 很快上升为50元、60元。

太子参猛升会不会再次刺激农民盲目大面积发展呢?

太子参可以治疗便秘吗? 篇5

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有补气生津的作用,在中医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一般素有口干、烦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症状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又能单味煎水温服,常用剂量为10~30克,可根据病情适量加减。与同样具有补气生津作用的人参、党参、西洋参相比,太子参滋补的药力要差得很远,但它也有长处,就是药性十分平稳,适合慢性病人长期大量服用,且副作用也比上述参种小得多。

因为这太子参是被称为清补佳品的,所以便秘可在便秘时食用,但是也不宜多吃的,便秘时候还是要尽量的控制饮食,配合治疗,赶快治好便秘,这样很多食物就可以重新回到你的视野中,才可以放下心中的石头,放心的品尝美味。

太子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篇6

【摘 要】 对太子参的化学成分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太子参化学成分类别主要包括糖类,皂苷类,环肽类,甾醇类,油脂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磷脂类,脂肪酸类,微量元素。分别对以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归纳,并对其相关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太子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6-0018-03

Advanc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Radix Pseudostellariae

LIU Dong1,2, HAN Bang-xin1,2, YAO Hou-jun1, DAI Jun1, CHEN Nai-fu1*

1. School of Bi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237012, China;

2. Cen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D,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237012, China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Radix pseudostellariae, and provide some?references for the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ts resource. The reported compounds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 mainly included saccharide, saponins, Cyclic peptides, sterols, lipids, Volatile oils, amino acids, phospholipids, fatty acids, trace elements. In this review, major compounds from the Radix pseudostellariae were generalized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on were discussed concisely.

Radix Pseudostellariae; Chemical components; Research advances

太子参系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又名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在我国主产于华中、华南、华东和西北等地,在贵州、安徽、山东、江苏、福建等省有较大规模种植。太子参始载于清《本草从新》,属于补虚补气药,具有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口渴舌干,咽干痰粘,胃阴不足,食少体倦,肺虚燥咳,心悸失眠等。现已开发出多种关于太子参的单方和复方制剂,如复方太子参口服液、健胃消食片、复方太子参止咳益气散等。随着太子参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对太子参的需求量日益扩大,为了更好的实现对太子参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笔者对太子参中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进行了分类归纳与总结。

迄今为止,已报道太子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糖类,皂苷类,环肽类,甾醇类,油脂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磷脂类,脂肪酸类,微量元素,本文针对上述化学成分逐一进行综述。

1 糖类与皂苷类

1.1 糖类 太子参经分离纯化得到蔗糖(sucrose),麦芽糖(maltose)[1-2],α-槐糖(α-kojibiose)[3],免疫活性多糖PHP-A、PHP-B,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2×104和4.6×104[4]。不同种栽培方式和不同产地的太子参糖类成分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别。李博等[5]对轮作、间作、套作、连作3年、连作6年、连作10年6种不同种植方式所得太子参品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以轮作方式种植的太子参多糖含量最高,高达19.29%。秦民坚等[6]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采用硫酸苯酚法对江苏产区、福建柘荣、贵州施秉、山东临沂、安徽宣城等地种植太子参多糖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结构表明各地所产太子参多糖含量差别不大,范围均在18.93%~24.47%,远高于野生太子参的7.06%~14.37%。太子参糖类化合物中以多糖研究最多,太子参多糖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模型空腹血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7-8],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模型体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对降血脂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8]。

1.2 皂苷类 太子参中皂苷主要含有太子参皂苷A (Pseudostellarinoside A),刺槐苷[9],尖叶丝石竹皂苷D (Acutifoliside D),胡萝卜苷(Daucosterine),△7-豆甾-3β烯醇-3-O-β-D-葡萄糖苷(△7-3β-stigmastenol-3-O-β-D-glucoside),α-菠菜甾醇-β-D-吡喃葡萄糖苷[10],腺嘌呤核苷,尿嘧啶核苷,乙醇-α-D-半乳糖苷[11]。研究表明,太子参皂苷提取物能够减小视网膜激光斑大小,有效的对视网膜激光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12]。

2 环肽类

环肽是一类重要的肽类化合物,在药学领域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活性环肽所能形成的限制性构象比线性环肽在生物体内具备更好的抗酶解及抗化学降解能力。韩超等[1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方法(HPLC/ESI-TOFMS)分离并检测出太子参中6种环肽类化合物,见表1。傅兴圣等[14]通过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的方法对太子参中环肽类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从太子参总分离得到11种环肽类成分,见表2。

太子参环肽中Pseudostellarin B研究相对较多,通过对江苏句容、安徽宣城、贵州施秉、福建柘荣等地所产太子参环肽B研究发现,以江苏地产太子参中太子参环肽B含量较高。不同产地太子参中环肽B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太子参的育种、生产及资源利用方面提供参考[15,16]。

3 甾醇类

太子参中含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17],△7-豆甾浠-3β-醇(stigmast-7-en-3β-ol)[3]。

4 油脂类与磷脂类

4.1 油脂类 太子参中含有1-甘油单硬脂酸酯(glycerol 1-monolinolate),吡咯-2-羧酸-3-呋喃甲醇酯(3-furfuryl pyrrole-2-carboxylate),三棕榈酸甘油酯(tripalmitin),棕榈酸三十二醇酯(sotriylpalmitate),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6棕榈酸酯(β-sitosterlol-3-O-β-Dglucoside-6-palmitate)[3]。

4.2 磷脂类 太子参中磷脂类主要成分为溶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及磷脂酸等[18]。

5 挥发油类

太子参中所鉴定出78种化合物均可作为太子参挥发性成分中特征性指标成分。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太子参中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但均含有吡咯、己醛、糠醛、糠醇、2-戊基呋喃、3-呋喃甲基乙酸酯、4-丁基-3-甲氧基-2,4-环己二烯-1-酮、4-丁基-3-甲氧基-2-环己烯-l-酮、2-环己烯-l-醇-苯甲酸酯、正-十六烷酸以及峰50、峰62等十多种成分,其中4-丁基-3-甲氧基-2,4-环己二烯-l-酮、糠醇为主要成分[17,19]。刘训红[20]等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太子参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初步建立12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图谱,所得结果,可作为太子参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6 氨基酸类

太子参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其中以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含量较高[21]。韩邦兴[22]、安坤等[23]对不同产区太子参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安徽宣城产太子参样品氨基酸总含量最高,福建产次之,与太子参道地产区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可为建立太子参道地药材的质量标准控制依据提供参考。

7 脂肪酸类

太子参中含有山嵛酸(behenic acid),2-吡咯甲酸(2-Minaline)[2],二十四碳酸(tetracosanoic acid),十八碳酸(stearic acid),琥珀酸(srccinic acid)[3],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24] 。

8 微量元素与其他类

8.1 微量元素 太子参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Fe、Cu、Zn、Cr、Ni、Co、V、Sr、Ba、Mn、Pb、Li、Na、B、Be、Ti、Al、Ca、Mg、K、P。其中Fe、Cu、Zn、Mn含量较多。Fe、Cu、Zn、Cr、Ni、Co、Sr、Mn等为人体必需元素,且含有有害元素Pb[21]。林茂等[25]对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微量元素研究发现,贵州施秉产太子参中 Fe、Mn、Mg、Ca、Co含量最高;福建柘荣产太子参中Zn和 Se含量最高、浙江磐安产太子参中Cu 含量最高。可见由于各地土壤和气候条件不同,太子参微量元素含量受到一定影响。

8.2 其他类 从太子参中分离得到去甲鸢尾素A(tristec-torigenin A),肌-肌醇-3-甲醚(myoinositol-3-methxyl)[21],木犀草素,蒲公英赛醇乙酯,蒲公英赛醇[11]。

9 结语

太子参是在增强机体免疫、抗疲劳、镇咳等多方面具有确切疗效的一味传统中药,近年来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活性成分集中在糖类、环肽类、皂苷类、氨基酸类,这些研究为进一步解析太子参的药效物质奠定了较好的化学基础,但是目前对太子参药效物质研究仍然缺乏系统性,质量控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太子参多糖、氨基酸、皂苷、环肽类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的建立,还不能够有效的反映太子参的各种化学成分同临床药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对太子参化学成分与其生物活性相关性进行系统研究,阐明太子参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间的关系,才能对太子参这一传统中药的开发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训红,阚毓铭,喻向华,等.江苏地产太子参中多糖、游离糖及氨基酸的含量分析[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3):42-43.

[2]谭宁华,赵守训,陈昌祥,等.太子参的化学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1991,13(4):440.

[3]王喆星,徐绥绪,张国强,等.太子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Ⅳ)[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2,2(3):65-67.

[4]刘训红,闷毓铭,王玉玺.太子参多糖的研究[J].中草药,1993,24(3):119-121.

[5]李博,何腾兵,林昌虎,等.不同种植方式对太子参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7):4149-4151.

[6]秦民坚,余永邦,黄文哲,等.不同产地太子参的品质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5):29-31.

[7]徐锦龙,徐爱仁,应景艳,等.太子参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2(31):423-424.

[8]夏伦祝,徐先祥,张睿,等.太子参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业,2009,18(09):363-365.

[9]张健,李友宾,王大为,等.太子参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1):1051-1053.

[10]秦民坚,余永邦,黄文哲.江苏栽培太子参的化学成分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1):38-40.

[11]林泗定,戴启文,张鸿程,等.太子参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9):33-35.

[12]郭锐,朱长乐,王育良.太子参皂苷提取物对视网膜激光损伤的保护作用[J].眼科新进展,2013,33(12):1120-1123.

[13]韩超,陈军辉,刘劼,等.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太子参中环肽类化合物[J].分析化学,2006(12):l7l9-1721.

[14]傅兴圣,邹立思,刘训红,等.UPLC-ESI-TOFMS/MS分析太子参中环肽类成分[J].质谱学报,2013,34(3):179-182.

[15]韩怡,巢建国,谷巍,等.不同产地太子参环肽B含量测定[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2,26(5):69-71.

[16]王媚,宋建平,韩乐,等.太子参环肽B含量分析及其动态研究[J].中药材,2010,3(8):1225-1226.

[17]张卓曼,贺静静,张兰.太子参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2008,36(3):460–462.

[18]许益民,宗颂梅,王永珍.太子参和山茱萸中磷脂成分的原子吸光谱法测定[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3):156-158.

[19]刘训红,王媚,蔡宝昌,等.不同产地太子参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43-45.

[20]刘训红,王媚,蔡宝昌,等.太子参GC-MS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J].中草药,2007,38(1):113-115.

[21]李仕海,刘训红.江苏地产太子参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3):199-200.

[22]韩邦兴,朱志祥,姚勇,等.不同产地太子参多糖、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J].中成药,2010,32(3):513-514.

[23]安坤,何静,万忠民,等.不同产区太子参氨基酸含量测定及多元统计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5):594-598.

[24]李滢,杨秀伟.太子参(柘参1号)的化学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0):2353.

寿宁县太子参主要病害调查总结 篇7

关键词:太子参花叶病,太子参叶斑病,太子参根腐病,太子参白绢病,福建寿宁

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l]为石竹科假繁缕属植物, 又名异叶假繁缕, 别名孩儿参、童参等, 是常用中药材之一, 以块根供药用[1,2]。目前,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寿宁县种植面积已达6 666 666.7 hm2, 但由于太子参病害种类多、发生严重, 导致每年减产严重, 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指导群众有效防治各种太子参病害, 规范太子参栽培管理技术, 寿宁县植保站于2010—2014年在寿宁县南阳、竹管垅、清源、大安等地对太子参主要病害种类、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探索无害化治理策略及防治技术, 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1 调查点概况

调查地点位于寿宁县南阳镇院洋村, 当地海拔600 m, 土地类型为水田, 土质为壤土。种苗为柘参2号紫芽, 耕种采用三畦种植。调查始于2011年1月24日, 病害发生前每15 d调查1次, 病害发生后每7 d调查1次, 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 每点取1 m2, 调查100株, 调查至植株块根收获前期 (2011年6月27日) 。

2 病害发生特点

2.1 太子参花叶病

太子参花叶病又称太子参病毒病, 是危害最为严重、发生最普遍的太子参病害之一, 对太子参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其病原为烟草花叶病毒的一个毒株, 病毒粒体为杆状, 在病株块根中越冬, 成为次年初侵染来源[3,4]。植株受害后, 叶片上有黄绿相间的斑驳, 植株矮小, 叶片皱缩, 块根规格变小, 数量减少。该病在寿宁县于2月上旬始发, 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发展较快, 4月下旬后相对停止扩散。海拔不同, 发病早晚有所差异, 但对发病程度的影响不大。

2.2 太子参叶斑病

太子参叶斑病病菌属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 以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病菌可随雨水、农事操作等进行侵染[5]。植株受害后, 有不规则或圆形的褐色病斑出现在叶片上, 随着病情的发展, 病斑中央逐渐呈灰白色, 并产生颗粒状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 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生, 后逐渐向上扩展蔓延。寿宁县于3月中下旬始发, 4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为发生高峰期。一般情况下, 雨水多、管理粗放、植株生长不良等条件下发病严重, 海拔不同对病害发生的快慢有一定程度影响, 但对发病程度影响不大。

2.3 太子参根腐病

太子参根腐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 病菌产生大型分生孢子和小型分生孢子2种类型分生孢子, 前者梭形或镰刀形, 无色, 多为3个隔膜;后者椭圆形, 单孢,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或带病传播[6,7]。植株受害后, 须根先变褐色腐烂, 后逐渐向主根蔓延, 最后导致全根腐烂, 随着根部腐烂程度逐渐加深, 地上部分自下而上逐渐枯萎。一般春、夏季发病严重, 危害损失较大, 气温16~17℃时开始发病, 22~28℃最适宜发病, 土壤湿度大, 雨水过多条件下发病严重。

2.4 太子参白绢病

植株受害后, 有暗褐色软腐出现在茎基部和块根部, 且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出现在病部上, 叶片上从叶缘开始向内干枯, 类似开水烫状, 后期在菌丝中形成白色后转为黑褐色核, 同时引起块根腐烂等症状。病原体有性世代属担子菌纲, 菌丝白色, 叉分枝, 有隔膜, 后期菌丝可密集, 形成菌核, 菌核表面干滑, 直径0.8~1.5 mm。该病在寿宁4月上旬开始发生, 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发展较快, 期间若遇台风雨则发病更重。8月底后气温下降, 病害扩展也相对停止。病菌以菌核和菌丝体在土壤、病残体组织或种根中越冬, 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 可随雨水、中耕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

2.5 太子参紫纹羽病

该病主要危害太子参块根, 植株受害后, 初期有白色根状菌索缠绕着块根表面, 后逐渐变为红褐色, 形成羽状菌膜, 后逐渐从外向内、自上而下腐烂, 内容物从破裂的缝隙中流出, 仅空存僵壳。叶片病害表现不明显, 仅于块茎接口处维管束逐渐变成褐色, 病部脱皮呈纤维状, 最后干枯。太子参紫纹羽病病原菌属担子茵纲木耳目木耳科卷担菌属, 营养菌丝体黄褐色, 在细胞间或紧贴细胞外, 借渗透压吸收寄主养分, 病根表面的紫红色菌丝体是老熟菌丝, 菌丝体相互结集, 形成根状菌索, 菌索外层松, 不规划分枝形成子实层, 并在其上着生担子, 担子顶端轴出小梗, 每小梗先端着长中后期至留种起苗期发生, 7月开始为发病高峰。该病属土传病害, 以种参及遗留土壤中病参的菌丝体、菌索、菌核为主要传染源, 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5年, 随雨水、农事操作活动而传播。

3 太子参病害无害化防治技术

3.1 严格检疫

对外地调入的种苗进行严格检疫, 严禁有病种苗带人传播蔓延。

3.2 农业防治

一是培育无毒种苗。对太子参种子经0℃处理40 d后进行播种, 或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法培育试管无毒苗。二是选用无病株留种。三是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四是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 开沟排水, 增施磷钾肥, 增强植株抗病力。五是清理病残体, 春播深翻土壤。

3.3 化学防治

选用20%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防治太子参花叶病;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防治太子参叶斑病;对于太子参根腐病, 在块根栽种前进行种子处理,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3~5 min, 晾干后栽种, 或用2%宁南霉素剂水剂1 020~1 200 g/hm2拌种后栽种。发病初期用3%恶霉·甲霜水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夏忠敏, 张忠民, 莫雪梅, 等.贵州省太子参主要病虫发生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Ⅱ[J].中国植保导刊, 2004 (7) :29-30.

[2]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淮则 (二) [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3:87-90.

[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栽培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249-295.

[4]姚永松.太子参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 2014 (6) :41-42.

[5]李大庆, 秦治勇, 王黔云.余庆县太子参叶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耕作与栽培, 2014 (3) :45-46, 60.

[6]李恩涛, 邵昌余, 余文芹, 等.瓮安县太子参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 2013, 26 (6) :20-22.

太子参抗脂质氧化作用的研究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太子参醇提物制备, 太子参选自贵州太子参具有GAP资质认证及专家鉴定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孩儿参干燥块根进行太子参醇提物制备。制备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 首先将清洁的太子参进筛选并进行粉碎, 采用乙醇 (80%) 对药材进行浸泡24h, 在水浴中进行加热回流, 放冷过滤, 第1次回流1h, 第2、3次各约0.5h, 将乙醇回收, 并进行浓缩成浸膏状, 依据试验用要求采用蒸馏水进行稀释配成所需悬浮液。

1.2 动物:

采用实验用Wistar清洁级12月龄大鼠80只。

1.3 方法:

将80只实验用大鼠分为对照组20只, 药物组60只 (大剂量药物组20只、中剂量药物组20只、小剂量药物组20只) , 对药物组大鼠每日采用灌胃法分别给于生药量16g/kg、32g/kg、64g/kg醇提物, 于6个月后进行抗脂质氧化检测。

1.4 观察内容:

对各组进行抗脂质氧化检查, 检测内容采集大鼠血清检查丙二醛 (MDA) , 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活力, 检测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经药物应用6个月后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采集大鼠血清检测MDA, SOD、GSH-PX统计并进行比较, 具体见表1。

注:经统计学分析, 药物应用组观察内容与对照组比较P<0.05, 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 机体代谢过程中生成氧自由基, 即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机自由基、羟自由基等, 氧自由基在体内具有非常强的生物活性, 机体内少量氧自由基可以细胞的生长、分裂、解毒、消炎有着正面的积极作用[2], 但过多的氧自由基可以造成细胞膜损伤、酶活性变化、DNA断裂, 蛋白质变性, 严重者可以使细胞死亡。机体存在完善的抗氧化系统, 其中包括SOD、GSH-PX等抗氧化酶, 可以清除脂氢过氧化物及组织产生的氧自由基, 达到保护细胞防止衰老作用, 保持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状态。但随着机体衰老, 出现抗氧化系统功能活力下降, 自由基大量过剩, 加重了衰老过程, 可诱发恶性肿瘤、免疫失调、炎症等多种疾病。

太子参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3], 太子参含有甾醇类、挥发性成分、油脂类、脂肪酸类、环肽类、磷脂类、苷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增强免疫力、增加白细胞吞噬功能、抗应激、抗疲劳、抗炎、抗缺氧、抗衰老等作用。

通过对药物组与对照组进行观察大鼠血清检查丙二醛, 超氧化物岐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检测, 药物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P<0.05, 差异有显著性;并且随着药物用量增加, 而改善更为理想;总之, 太子参具有[4]显著抗衰老、抗脂质氧化作用, 有效的提高了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 显著提高了对氧自由基清除。

摘要:目的 探讨太子参抗脂质氧化作用。方法 将80只实验用大鼠分为对照组20只, 药物组60只分别喂食太子参醇提物悬浮液, 观察抗脂质氧化作用。结果 对对照组、药物组进行抗脂质氧化检测包括大鼠血清检查丙二醛 (MDA) , 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活力比较, 药物组观察内容与对照组比较P<0.0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太子参具有显著抗衰老、抗脂质氧化作用, 有效的提高了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 显著提高了对氧自由基清除。

关键词:太子参,抗脂质氧化,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1]余永邦, 秦民坚, 余国奠.太子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 22 (4) :1-3.

[2]徐宝林, 孙健, 杨锋, 等.补益药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 2006, 41 (5) :219-220.

[3]袁逸铭, 高湘, 许爱霞.太子参醇提物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5, 10 (1) :85

宁德市太子参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9

1 产业现状

1.1 产业位置突出

随着太子参良种应用及丰产优质集成技术推广, 优化了品种结构, 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 掀起新一轮的太子参种植热潮, 全市太子参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4 726.67 hm2迅速增加到2013年的1.05万hm2以上, 增幅达122.4%, 柘参2号品种推广率达95%以上, 产量高达2 250 kg/hm2, 比国内其他产区高出30%~50%, 成为宁德市山地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连续几年创产值达10亿元以上。太子参产业已经成为宁德市农业的一大支柱、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撑、区域经济的一大品牌, 在全市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全国太子参市场中占据突出位置。

1.2 科技支撑有力

积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 强化协作攻关, 实施了多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 总结出太子参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 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 有效突破了良种繁育、规范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题。整合农业部门资源成立专家服务队, 强化“五新”推广、科学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圃, 开展高山留种栽培试验, 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1.3 品牌优势明显

“柘荣太子参”先后获“国家产地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称号。特别是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 在全国太子参专业市场中, 标注“柘荣太子参”的产品单价高出国内其他产区的20%~30%, 全国太子参市场价格以柘荣太子参挂牌价为基准。品牌优势大大提升了产业综合发展水平, 提高了农户发展太子参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推动了产业化进程。“柘荣太子参”品牌开始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商家所认识, 产品更加得到市场的认可。

2 存在的问题

2.1 参种问题

太子参种质退化趋势明显, 由于长期无性繁殖, 农民习惯于卖大留小, 以弱株作种, 甚至以带病的太子参作种参, 以致种参逐年变小, 产量下降, 且由于缺乏专业的提纯复壮工作, 种源混杂, 退化严重。

2.2 病害问题

据农业部门调查, 2013年受连续寒流降雨、干燥东北风等极端气候的影响, 导致太子参出苗迟、苗情差、长势弱, 且土壤带毒较为严重, 病毒病田间表现较为明显, 也比常年较早发生。同时太子参连作现象严重, 轮作倒茬、种植深度与施肥等措施也不到位, 致使太子参病虫害严重, 防治困难。病害可造成太子参产量锐减、品质降低, 影响和制约太子参产业的发展。

2.3 管理问题

太子参种植面积虽逐年扩大, 但主要靠农户的零星种植为主, 较为分散不易管理, 且太子参标准化种植意识淡薄, 从播种到田间管理较粗放、操作不规范, 缺乏生产记录。对太子参规范化栽培、品种提纯复壮、组培脱毒繁育等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在大田生产上应用不足, 科技入户率、到位率不高。近几年, 复合肥因施用简单、花工少而大量使用, 农家肥因积制减少, 劳动力不足, 很少使用有机肥, 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逐年升高, 直接影响到太子参的品质。

2.4 市场问题

由于种植区域盲目扩大, 造成产能过剩, 导致种植过剩等, 价格竞争激烈, 跌宕起伏。跌价时, 对参农的积极性创伤较大, 2013年太子参行情不容乐观, 目前太子参 (干品) 平均约70元/kg, 与2012年同期220元/kg相比降了150元/kg。如果不是自留种的种植户估计盈利希望不大。

2.5 加工问题

宁德市太子参几乎都是作为原料出售的, 没有经过精细加工, 产品附加值低。生产种植比重过大, 加工规模不足, 市场流通混乱, 特别是加工企业群体不足, 尚未形成规模经济, 使得加工业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以致加工业发展滞后, 工业化发展程度低。

2.6 体制问题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存在在编不在岗的现象, 大部分人员从事乡 (镇) 中心工作, 不同程度存在职责不清、体制不顺的问题。工作经费严重缺乏, 试验示范、检验检测、技术培训等日常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不能满足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需求;推广机构设施条件差, 缺乏试验示范场所和推广、培训设施, 推广的物质保障水平比较低。

3 发展对策

3.1 强化区域布局

一是抓规划。要结合当地资源、自然条件、市场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及全市山地农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 把太子参作为宁德市山区、半山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发展规划时, 既要积极主动, 又要量力而行, 目标要有可实现性, 措施要有可操作性, 使规划真正发挥指导性作用。二是抓布局。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从资源和市场这2个基点出发, 坚持按比较优势布局和按市场需求布局[1]。调整优化生产布局时, 既要考虑各地资源条件, 确定生产适宜区, 更要充分考虑市场潜力, 确定发展目标, 把发展太子参生产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 促进产业聚集发展。

3.2 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加强太子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太子参种质资源圃、种子种苗繁育中心、良种繁育基地和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收集省内外优新品种及名优野生太子参资源, 加快品种选育和认定, 组培脱毒苗培育, 促进地道太子参提纯复壮。同时要强化太子参种苗市场的监管, 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2]。二是强化科技服务。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及相关部门的合作, 及时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加强对太子参规范化种植、初加工、科学用药、平衡施肥及耕作制度创新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加强现场巡回指导和田间试验, 提高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 为企业、合作社、农户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 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销售等问题[2]。三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培养太子参生产、加工等方面专业人才, 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 成立专家指导组, 做好技术服务;加快人才培养, 依托科研和教学单位, 积极培养一支生产、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把有知识、懂技术、事业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太子参生产管理机构中, 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提高产业发展水平[3]。

3.3 强化规范生产

一是建立太子参质量标准体系。尽快完善太子参质量标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产地环境标准以及太子参加工、贮运、包装质量标准, 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相配套, 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太子参质量标准体系。二是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要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组织太子参生产, 加快建立太子参无公害、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和太子参GAP生产示范基地, 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 至“十二五”末, 择优扶持15~20个太子参标准化示范基地, 辐射带动主产区太子参标准化生产, 产品优质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 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强化品牌培育和宣传。着力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太子参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三品”认证和GAP认证。在全国18个太子参专业市场设立宣传窗口, 充分发挥中国太子参驰名商标和地道的药材的地理标识作用, 提升品牌价值, 推进产业持续发展。

3.4 强化配套服务

一是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柘荣太子参交易中心和药业物流园区, 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功能, 培育流通营销队伍, 使其成为药材产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地, 逐步提升面向全国药材市场的配送、辐射、经营能力, 为太子参产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发挥太子参产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积极协调产、供、加、销关系, 引导和推进太子参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农业执法力度, 加强农资市场管理, 保证农资质量, 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拓展融资渠道。建立起以政府支持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融资为辅的资金投入体系, 以财政性资金带动金融性资金、社会和民间投资, 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地加大对太子参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4]。三是强化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山区道路、水利、通信、电力、物流等设施建设, 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四是加强政策扶持。用好、用活、用足上级有关政策, 发挥优惠政策叠加效应支持太子参产业发展。要结合当地实际, 研究制订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1]杨华, 郑桂云, 左群, 等.贵州黔东南太子参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J].耕作与栽培, 2011 (6) :4-5.

[2]黄冬寿.“柘荣太子参”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11) :21-22.

[3]李建华, 龙光泉.施秉县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 :316-318.

施秉名副其实的“中国太子参之乡” 篇10

截至2015年, 贵州省施秉县种植中药材11.02万亩, 同时还辐射带动了黄平、余庆、石阡、瓮安、福泉等周边县种植中药材20余万亩。近年来, 该县把中药材种植作为破解传统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抓手, 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大, 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2014年种植面积10.02万亩, 实现产值6.89亿元, 药农仅从种植中药材一项户均收入达24158元, 人均收入7063元, 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施秉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发展, 不仅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 同时也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成为施秉县的主导产业。2014年, 施秉县中药材种植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0%, 中药材加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1/4,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对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

一是借助科研力量, 实现科技兴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 与省政府、州政府签定三方科技合作协议, 科技厅、州政府和县政府每年各安排100万元, 建立总额1200万元的“施秉县中药材产业专项资金”, 用于促进施秉县中药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 支持科技人才培养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依靠科技支撑, 施秉县成功塑造了几大中药材知名品牌, 如“施秉太子参”、“施秉何首乌”、“施秉头花蓼”三个品种已通过国家GAP认证。

二是推进科学种管, 实现提质增效。与省中药研究所、贵阳中医学院、贵州农学院、省植物园等科研单位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 聘请9名民族医药专家, 每年到现场指导中药材生产, 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加快转型升级施秉县围绕中药材研、产、供、销等环节, 积极开发上下游产品, 提高中药材产业附加值,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让中药材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该县通过推广不同中药材品种种植, 支持中药材横向化发展, 丰富了中药材产品供给, 总体稳定了各中药材市场行情, 全县中药材种植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局面。目前, 已经成功培育出太子参、何首乌、头花蓼、白及、三七、重楼等优势品种10余个。累计引进、推广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63个, 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有11项, 园区企业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

三是发展中药材加工业。该县利用丰富的药材资源, 大力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加工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 大力发展大健康中药材产品, 向下延伸中药材产业链。目前, 施秉县已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9家, 常年在企业务工的农民达到1000人。发展得较好的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 建成了中药材饮片加工、浸膏粉提取及保健饮料GMP生产线, 主要生产头花蓼浸膏粉、太子参饮料等数十种中药材产品。

四是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公司在本土收购内销的基础上, 该县还通过培育一批既熟悉中药材业务又懂经营管理的经纪人上门收购中药材, 既解决了中药材收购、销售难题, 又增加了农村经纪人的收入。中药材经纪人常年穿梭于乡间村头, 上门收购中药材让药农种药不愁销, 吃了定心丸, 激发了农民种药积极性, 也让产业扶贫的触角延伸到该县的每一个角落。施秉县2015年共培育了中药材经纪人400余名, 其中有100余名活跃在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广西玉林等中药材市场。

上一篇: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下一篇:坡度教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