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2022-09-01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小学 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一、前言

为了贯彻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建设的总体目标,针对我校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情况,通过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探索与实践,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提高师生信息化应用的素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提升学校办学整体水平,为全市基础教育的全面推广和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提供可行或可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二、学校现状分析

首先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应用情况、师资水平、学生信息化应用情况、学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应用特色等六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工作项目并具体解决问题。

1、信息化基础设施。

学校总共有 31 个教学班,每个教室配有班班通设备一套,能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学校专任教师基本达到人手一台计算机,能开展网上校本教研活动。学校有专人对学校网站以及硬件设施维护,学校配有一台服务器,两台摄录机(可用于拍摄实录课);办公室能直接上网;在校学生家庭电脑配置率为 25%,能上网的占其 60%。

学校建有校园网站,所有教师都会上网浏览或下载各类教育教学资源,96%的教师每天都会上网,主要教育教学资源来源于班班通客户资源库、荥阳市教育信息网及相关网站;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可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发布通知和学生作业。

2、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学校在信息化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上进一步倾斜,已购买一部分教学用光盘和软件,添置教学用设备器材,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学校网站上不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库逐步充实,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率还不高,校外教育资源库不善于利用,教师之间缺乏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比较缺乏,目前相当部分的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搜索或制作课件来进行课堂教学,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师资水平。

学校共有教师

人,中学高级教师 2 人,小学高级教师

人,小学一级教师

人,小学二级教师

人,见习与工人

人。学校专任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如:教师会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上网查找教学资料,制作基本的教学课件(如 PPT)等;大部分教师都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各种活动,并逐步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专业、团队的引导,学科整合难以产生持续和优质的实质性效果。学校信息化教学和管理的课题研究比较缺乏,有待专家的引导并付诸实施。

4、学生信息化情况。

由于资金和师资方面的原因,学校现在没有配备电教室,也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学校三年级以上学生还是有 45%以上的学生有一定的电能操作能力。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放学之后信息化应用环境不够理想,家庭电脑拥有率约 25%。

5、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根据上述情况,初步制定在未来的 1-2 年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高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部分骨干教师的学科科研能力;拓宽数字资源来源渠道,能基本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需求;优化学生信息化应用环境,开展学校信息化活动,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开展各类信息化校本研修活动,形成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特点;制定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助推学校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三、项目目标及策略

(一)提升教师信息化工作的水平

目标 1-1:熟悉常规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能使用 word、ppt 等制作常规备课文档和教学课件,能通过网络参与教研活动。

策略:规定所有年级和学科进行分层电子备课,在实践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根据部分教师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信息使用技能培训。

目标 1-2:使能力较强的教师学会利用软件制作较为复杂的课件,能使用现代教学软件组织教学活动。

策略:拍摄应用现代教学软件开展的教学实录课,评出高质量的教学实践课公开展示并推荐参加各种比赛;展示教师制作的优质课件并给予奖励,推荐至上一级参加比赛;开展相关的信息化使用技术培训。

目标 1-3: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涌现一些信息化教学能手,形成学校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积极氛围。

策略:开展运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相关教学评比活动;运用网络教研实施传统校本研修活动及同伴互助常规教研。

目标 1-4: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反思,形成学校网络教研环境,发表信息化教学的相关论文并能确立课题进行研究活动。

策略:完善充实学校教师博客,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二)增强学生信息化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目标 2-1:开设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会学生正确收集、查询、处理信息的能力。

策略:在学校基础型课程中开设信息技术课,使学生学会基本的文字保存、图片下载的信息收集、整理、归类、处理等方法;在学校网站建立学生网络交流平台,进行学习互动、分享学习心得、畅想未来美好生活等。

目标 2-2:组建学校电脑学习兴趣小组,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开展学生电脑作品比赛,提高学生电脑绘画设计能力。

目标 2-3:开展家校互动交流,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学生家长运用信息化的能力。

策略:通过家校互动、校讯通平台与家长进行实时交流,努力提升家校交流的质量;通过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学校或班级通知、学生作业、班主任寄语、家长留言等,切实提高信息化运用的效率。

(三)满足教师日常信息化教学的基本需求

目标 3-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大部分教师能熟练运用市、校级资源库。

策略:要求教师能经常进入“班班通教师资源库”网站浏览下载优秀录像课例进行观看,通过裁剪变为自己的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目标 3-2:增加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开发教学课件。

策略:通过合作备课,共同寻找课件素材,一人制作,多人共享;开展教师信息发布评比活动,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的积极性。

目标 3-3:早日形成学校个性化资源。

策略:与兄弟单位合作,为我校编辑学校现场会、大型活动录像片,形成学校个性化学校资源。

目标 3-4:整理学校现有资源,有序建设学校资源网,满足后续要求。

策略:动员每位教师上传自创教学论文、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充实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库。

(四)营造学校信息化应用特色

目标 4-1:提高师生人文素养,逐步打造学校特色校园网。

策略: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教师学生博客、家校互动平台、BBS 论坛等网站建设,逐步形成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特色;及时发布学校各类活动简讯,大力宣传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有效反映学校内涵发展的具体要求,努力建设学校特色网站。

目标 4-2:营造学校橡棋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策略: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各种橡棋活动,努力营造学校橡棋文化,制作橡棋活动的各类图片、视频、新闻,积极推进学校特色网站的建设。

(五)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

目标 5-1: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信息化工作制度及计划,确保信息化工作管理到位。

策略:①信息化应用工作制度、计划的制订徐广杰(分管领导)

②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

邢培菊

崔瑞杰(师训)

③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

谷秀琴(副校长)

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

马飞燕(教科研主任)

⑤教育教学专题教研和研讨

丁春巧(教导主任)

⑥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办学特色

聂志莲(德育教导)

⑦具体项目推进的过程监督

张振敏(校长)

目标 5-2:细化信息化工作实施步骤,有序开展信息化具体工作。

策略:认真组织安排信息化各项工作,努力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晰、要求具体、过程扎实、效果显著。

四、项目工作计划

时 工作内容及任务

1.健全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和工作小组,研究整体工作目标及任务,制定建立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计划和规划。

2.向上级相关部门反馈学校需求。

3.动员教师、家长积极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并作相关培训。

4.开通教师教研博客、学生 BBS 论坛。

5.教师、教研组、学科领导分别完成制定本项工作的研究计划及活动安排。

6.制定课堂实录拍摄安排表,落实相关人员。

7.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电子备课。

1.

学校制定整体工作计划,向全体教师布置工作要求。

2.

教育资源应用能力培训:熟悉了解资源库。

3.

各教研组开展“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研活动。

4.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电子备课。

5.

组织教师进行 PPT 课件制作实用培训和比赛。

6.

组织教师开展网上教研活动。

1.

学科教师完成信息资源应用的教学录像课。

2.

上传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

3.

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的教师培训。

4.

组织教师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月。

5.

开展家校互动活动周。

1.学生电脑作品展示活动。

2.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电子备课。

3.组织教师开展网上教研活动。

4.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5.开展学生橡棋活动。

6.上传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

1.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

2.收集教师课件及视频课例。

3.组织教师开展网上教研活动。

4.“我与教育信息化”论文征集活动。

5.家校互动信息发布数统计。

6.完成总结。

辈子时光在匆忙中流逝,谁都无法挽留。多少人前半生忙忙碌碌,奔波追逐,后半生回望过去,难免感叹一生的碌碌无为,恨时光短暂,荒废了最好的光阴。

人过中年,不停跟时间妥协,之所以不争抢,处世淡然,完全是经过世故的淬炼,达到心智的成熟。

有朋友问我,怎样写出滋润心灵的文字?是要查字典,引用名言,还是有什么规律?我笑着回,随心随意,不为难自己。你为难自己,就要刻意去效仿,你不随心随意就要被名利世俗困扰,自然心态会有偏差,文字也染上了俗气。

现实生活中,不乏完美主义者,终日在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境中活着,虚拟不切合实际。如此,唯有活在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笺言。常常想,不想活在过去的人,是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不想被束缚在心灵蜗居里的人,是失去的太多,一番大彻大悟后,对视的眼神定会愈发清澈,坦然笑对人生的雨雪冰霜。

对于随波逐流的人们,难免要被世俗困扰,不问过去,不畏将来又将是怎么样的一种纠葛,无从知晓。

不得不说,人是活在矛盾中的。既要简单,又难淡然,挣扎在名利世俗中,一切身不由己,又有那样的生活是我们自己想要的呢?

人前,你笑脸相迎,带着伪装的面具,不敢轻易得罪人;人后,黯然伤怀,总感叹命运的不公平,人生的不如意;常常仰望别人的幸福,而忽视了自己,却不知你与他所想要的幸福,都只得一二,十之八九只有在希冀中追求,不是吗?

人活一辈子,心怀梦想,苍凉追梦,难能可贵的是执着向前,义无反顾,最惧怕瞻前顾后,退缩不前。一生短暂如光影交错,有几个人能放下牵绊,有几个人能不难为自己,活的精彩呢!

我们的一生,是匆忙的行走,谁的人生,不是时刻在被命运捉弄中前行。我想,我是无法和命运抗衡的,却又时刻想做真实的自己。眼下的生活是一面镜子,对照着卑微的自己,心有万千光芒,无法放弃的却总是太多太多。

中年,人生的分水岭,不再有小女孩的浪漫情怀,撒娇卖萌,穿着也越发简单,舒适即可。年轻时可以穿紧身裙,牛仔裤,甚至小一码的高跟鞋,不惜磨破了脚板,夹痛了脚趾,依旧笑魇如花,人前卖弄。年少时,青春做砝码,别人的一句赞美能心头飘飘然,走在马路上,陌生男子的回头率,成了青春的资本,忘乎所以。

年龄越大,对身边的一切似乎没了热情,争吵,攀比,打扮,都没了兴趣。有人说,女人要爱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才行,而我却恰恰相反,正如有一天涂了口红出门,儿子吓了一跳,一句太庸俗,再昂贵品牌的口红你都不适合,让我哑然失笑。原来,他宁愿喜欢素面朝天的妈妈,也不想要矫揉造作的中年妇女,我必须保持最初的简洁,亦或简单。

居家女人虽平庸,却总想活出真我。不喜欢的东西,学会舍弃,生活趋于安静。每天打理家务,照顾子女,空闲的时间看看书,散散步,陪婆婆去买菜,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平常心,生活便达到了想要的简单。

人过中年天过午,流逝的时间不会等我的。不想为难自己了,几十年光阴里,不停做着事与愿违的选择,极力说服自己,多替别人想想,多顾及别人的感受,却忽视了委屈的自己。

我承认,给自己负担,就是难为自己。不愿意放下,就是心态使然。其实,你大可不必为了别人改变自己,为自己活着,才是真理。从今天起,不愿意迎合的人,选择放手;卑鄙下流,虚情假意的损友,拒绝交往,只要随心随意,什么都不是难题。要明白,他们走近你的世界,只想利用你,却从不顾及你的感受,既保持若即若离,又想无偿索求,时刻为难着你,美其名曰这是一份难得的缘 一辈子时光在匆忙中流逝,谁都无法挽留。多少人前半生忙忙碌碌,奔波追逐,后半生回望过去,难免感叹一生的碌碌无为,恨时光短暂,荒废了最好的光阴。

人过中年,不停跟时间妥协,之所以不争抢,处世淡然,完全是经过世故的淬炼,达到心智的成熟。

有朋友问我,怎样写出滋润心灵的文字?是要查字典,引用名言,还是有什么规律?我笑着回,随心随意,不为难自己。你为难自己,就要刻意去效仿,你不随心随意就要被名利世俗困扰,自然心态会有偏差,文字也染上了俗气。

现实生活中,不乏完美主义者,终日在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境中活着,虚拟不切合实际。如此,唯有活在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笺言。常常想,不想活在过去的人,是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不想被束缚在心灵蜗居里的人,是失去的太多,一番大彻大悟后,对视的眼神定会愈发清澈,坦然笑对人生的雨雪冰霜。

对于随波逐流的人们,难免要被世俗困扰,不问过去,不畏将来又将是怎么样的一种纠葛,无从知晓。

不得不说,人是活在矛盾中的。既要简单,又难淡然,挣扎在名利世俗中,一切身不由己,又有那样的生活是我们自己想要的呢?

人前,你笑脸相迎,带着伪装的面具,不敢轻易得罪人;人后,黯然伤怀,总感叹命运的不公平,人生的不如意;常常仰望别人的幸福,而忽视了自己,却不知你与他所想要的幸福,都只得一二,十之八九只有在希冀中追求,不是吗?

人活一辈子,心怀梦想,苍凉追梦,难能可贵的是执着向前,义无反顾,最惧怕瞻前顾后,退缩不前。一生短暂如光影交错,有几个人能放下牵绊,有几个人能不难为自己,活的精彩呢!

我们的一生,是匆忙的行走,谁的人生,不是时刻在被命运捉弄中前行。我想,我是无法和命运抗衡的,却又时刻想做真实的自己。眼下的生活是一面镜子,对照着卑微的自己,心有万千光芒,无法放弃的却总是太多太多。

中年,人生的分水岭,不再有小女孩的浪漫情怀,撒娇卖萌,穿着也越发简单,舒适即可。年轻时可以穿紧身裙,牛仔裤,甚至小一码的高跟鞋,不惜磨破了脚板,夹痛了脚趾,依旧笑魇如花,人前卖弄。年少时,青春做砝码,别人的一句赞美能心头飘飘然,走在马路上,陌生男子的回头率,成了青春的资本,忘乎所以。

年龄越大,对身边的一切似乎没了热情,争吵,攀比,打扮,都没了兴趣。有人说,女人要爱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才行,而我却恰恰相反,正如有一天涂了口红出门,儿子吓了一跳,一句太庸俗,再昂贵品牌的口红你都不适合,让我哑然失笑。原来,他宁愿喜欢素面朝天的妈妈,也不想要矫揉造作的中年妇女,我必须保持最初的简洁,亦或简单。

居家女人虽平庸,却总想活出真我。不喜欢的东西,学会舍弃,生活趋于安静。每天打理家务,照顾子女,空闲的时间看看书,散散步,陪婆婆去买菜,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平常心,生活便达到了想要的简单。

人过中年天过午,流逝的时间不会等我的。不想为难自己了,几十年光阴里,不停做着事与愿违的选择,极力说服自己,多替别人想想,多顾及别人的感受,却忽视了委屈的自己。

我承认,给自己负担,就是难为自己。不愿意放下,就是心态使然。其实,你大可不必为了别人改变自己,为自己活着,才是真理。从今天起,不愿意迎合的人,选择放手;卑鄙下流,虚情假意的损友,拒绝交往,只要随心随意,什么都不是难题。要明白,他们走近你的世界,只想利用你,却从不顾及你的感受,既保持若即若离,又想无偿索求,时刻为难着你,美其名曰这是一份难得的缘

第二篇:市公安局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必须走科技强警之路。为加速推进我市公安信息化工作建设,力争在2007年底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的目标,根据《XX市公安局2006至2007年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X公发[200X]X号)精神,结合我市公安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构建信息化与公安业务紧密融合的现代警务机制为核心,以2007年底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为目标,狠抓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狠抓信息化工作机制建立和警务工作规范,狠抓应用技能培训和信息化普及应用,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正规化,为创建和谐、平安江津作出贡献。

在本思想指导下,要紧密结合“三基”工程建设和“大学法”活动,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信息支撑警务的理念,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适应现代警务机制的变革,增强实现公安信息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叫响“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会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岗位”的口号,按照“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的要求,积极促进信息技术在各项警务和基层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战斗力。

二、工作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工作目标:通过两年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市公安信息化工作要力争实现“七个突破”:一是通过基础警务工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在实现公安基层信息化上取得突破;二是通过强化民警计算机技能培训,在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上取得突破;三是通过信息化规范警务流程,在创新警务机制上取得突破;四是通过开展“网上作战”,在侦察破案能力上取得突破;五是通过信息化科学管理手段,在促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上取得突破;六是通过信息化改进工作方式,在行政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效率上取得突破;七是通过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在提高打、防、控能力上取得突破。举全局之力,确保200X年底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的应用系统和信息化平台,较为健全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形成全警采集、全警应用的工作格局,形成运行顺畅、集约高效的信息化工作体系。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五统一”工作原则。在市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坚持统一标准,规范业务与技术;坚持统一审批,避免盲目建设;坚持统一管理,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畅通。

2、突出实战实用、边建边用、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原则。

3、处理好条与块、业务与技术、当前与长远、共享与保密等关系。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1完善网络基础设施。要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根本,进一步优化接入网和机关局域网,满足各类公安数据、语音、图像信息的可靠传输和系统应用。进一步提升基层所队接入网带宽,200X年底前达到4M以上,200X年底前达到10M以上,适时开通接入网的语音、视频会议、图像传输功能,提高接入网利用效率。机关大院局域网在200X年全面完成机关局域网改造,主干带宽不低于1000M,至桌面不低于100M。

2、完善信息中心技术建设。200X年,按照公安部《公安信息中心技术建设总体框架》要求,进一步完善信息中心技术建设,购置磁带机备份小型机操作系统,建成网络管理系统。

3、着力提高百名民警上网计算机拥有量。200X年底前,我市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50台以上;200X年底前,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60台以上。

4、组建公安350兆无线电同播网。使警用手持对讲机能在XX、XX主城区,XX,XX,XX等地使用。提高跨区域、跨警种协同指挥调度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围绕实战需要,构建二级公安信息化应用平台

1、市局建立“警务应用工作平台”。以应用系统、业务数据库和门户网站为依托,使“警务信息应用工作平台”涵盖主要公安业务和基层基础工作,保障公安业务信息化的正常开展,进行各类信息的采集、维护和数据录入,建立相应的业务数据库,同时,通过规定的数据抽取整合机制向重庆市局信息中心提供数据并同步维护。

2、派出所建设“基层警务工作平台”。以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人口信息系统、刑事案件系统为依托,建立“基层警务工作平台”[本文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有文章需求,请到好范文 wenmi114.com站留言板,12小时内解决您的问题],涵盖人口管理、治安管理、执法办案、行政管理、内务管理、信息采集、情报收集等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

(三)推广XX市局下达的应用系统建设任务。

全面、及时完成XX市局下达的53项应用系统建设任务。在推广应用系统中,重点抓好以下应用系统:

1、全面推广应用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XX市局将在200X年X月底完成该系统的开发试点工作。200X年底,争取在我局完成该系统的推广应用。

2、

全面推广应用新版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户口审批。

3、强化旅店业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治安大队、各派出所要将旅店业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提高旅店业系统安装率和住宿人员的数据采集量及比对率。200X年底,旅店业系统安装率要达到40%以上,未安装系统的要通过多种方式报送数据,确保各类旅店住宿人员信息上网比对率达到90%以上。200X年底,旅店业系统安装率要达到60%以上,确保各类旅店住宿人员信息上网比对率达到95以上。

4、加快推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系统建设。200X年底完成全市90以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数据采集,200X年完成全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数据采集。

5、加快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200X年底,XX市局完成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任务,200X年完成我市基础地理信息及部分警用公共地理信息的采集并扩展应用功能。

(四)需自建的应用系统。

1、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200X年X月全面完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充分利用公安信息网络资源,把办公自动化系统建成一个集公文流转、个人办公、工作提醒督办等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

2、情报信息报送研判系统。建成集情报信息收集汇总、整合处理、查询统计、分析研判为一体的公安情报信息研判平台,为相关部门提供查询检索、情报反馈、综合分析服务,实现情报信息的高度整合共享和规范化分析研判,为侦察破案、形势分析、科学管理、领导决策等提供全方位、深层次、预警性的情报支持,提高情报信息对公安工作支持的主动性、及时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3、案件审批系统。将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审批通过公安网络来完成。

通过一系列应用系统的建设,把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其效能。

(五)启动图像监控系统建设。

积极启动图像监控系统建设,200X年底建成监控中心和覆盖要害单位、重点路段的16个点35路图像,结合公安业务,整合社会图象监控资源,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要推动派出所辖区图像监控系统建设,有条件的派出所建立监控室,开通辖区图像监控系统。

(六)认真组织开展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200X年,要结合业务工作,采取“会战”等形式,集中组织开展一次大规模的信息采集活动,做到“应采信息必须采集”,并归类录入相应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日常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变动维护,保证有充足、鲜活的信息资源支持信息化应用。

(七)强化全警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

必须按照市局大学法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好全警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培训、网上教学、民警自学等多种培训方式,在200X年底,全体民警必须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达到会汉字录入、会上网、会查询、会比对的基本要求。强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应用。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信息化工作机制

各级公安机关要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公安信息化应用工作规范和工作机制。

(一)建立信息采集、录入制度。信息实行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做到“谁主办、谁采集,谁录入、谁负责”,谁采集的信息发挥效益就奖励谁。各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定民警采集录入信息的质量指标,明确民警数据采集、录入、反馈、删除、撤销的时限和要求,遵循有关标准规范,严把数据质量关,及时维护业务数据库,确保数据完整、准确、鲜活。此外,还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建立多渠道采集电信、金融、通信、保险、公路、铁路、航运等相关社会信息的制度。

(二)建立数据共享制度。要坚决打破部门界限,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工作制度,实现跨地区、跨警种、跨部门的信息共享。除公安部规定不准上网的信息外,所有信息一律上网,通过PKI/PMI数字证书授权,分级向全警提供共享服务。

(三)建立健全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制度。建立网络运行维护制度,确保通信网络畅通;建立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制度,确保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作用。

(四)建立信息化应用工作制度。各级公安机关要结合业务特点,建立业务系统信息化应用制度,做到强力推进、强制入轨,强制应用。

(五)建立信息化工作考评机制。一是严格实行目标考核制度。市局将把信息化工作主要指标纳入目标考核,考核结果同民警的晋职晋级晋衔、单位的评先评优挂钩。各单位要结合市局的考核办法,根据公安信息化的规律和特点,制定能够充分反映信息化应用成效的考核评比制度。二是实行信息化应用通报制度。市局将从各单位对主要信息系统的访问量、网上信息发布量、“一机两用”监控系统注册率、PKI/PMI数字证书的使用、数据采集、数据维护日增量、民警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考核合格率等多方面进行通报。三是严格信息化工作奖惩制度。市局将根据信息化进程适时开展阶段性表彰,对信息化工作优秀的单位和信息化成效显著的个人,将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措施不落实,信息化工作不合格的单位,市局将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于因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工作失职,漏采、漏录、漏报,造成数据差错而带来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设置信息壁垒,不提供信息共享的,要追究所在单位领导责任。发生网络安全违规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取消单位及个人的评先评优资格。

五、工作职责

(一)市局的职责

1、抓好本级信息中心及局域网、接入网运行维护管理和信息网络安全。

2、依托本局信息中心和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及门户网站,建立本单位统一的“警务应用工作平台”。

3、推广应用各类公安信息系统,抓自建公安信息系统建设。

4、建立信息化工作制度。

5、负责组织实施民警信息化技能培训,目标考核。

(二)局机关各部门的职责

1、做好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协调衔接,负责本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

2、组织本专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培训

3、负责组织、指导业务信息的采集、维护和数据质量管理,协调整合相关社会信息资源,保证数据完整、准确、鲜活。

4、开展网上情报信息的分析、研判和“网上技战法”研究及应用。

5、开展信息化应用,规范和创新本警种警务工作流程。

6、建立信息化相关工作制度。

(三)派出所的职责

1、以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基层警务工作平台”,并普及应用。

2、负责采集、维护、上传各类信息数据,确保数据完整、准确、鲜活。

3、全员开展计算机应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公安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由“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信息化工作机制。统筹资源,切实做到人、财、物向信息化工作倾斜。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全力实施,确保信息化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强制入轨,整体推进。各级公安机关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创造一切有利条件,领导带头、全警参与,迅速掀起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新高潮。一要强化培训,做到人人参训、人人合格;二要强力推广,各单位要按照统一部署和时限要求,抓好各类应用系统的推广工作;三要强制应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用好已建系统和应用平台。要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信息化紧密融入日常公安工作。抓好典型,以点带面,使全局信息化工作整体推进。

(三)引进人才,充实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信息中心力量,壮大公安科技队伍,履行好规划指导、网络与系统维护及安全管理职能。各基层所队要培养一名信息化技术骨干,负责基层所队信息化应用的技术保障。要培养造就一批既懂公安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战略,建立合理的专业人才奖励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多方筹措,保障经费。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地方财政主渠道的经费保障,多渠道筹措资金,并积极向上一级争取专项资金。同时,从200X年开始,市局将调整预算支出结构,争取将信息化运行维护经费列入预算,每年安排不少于5的公用经费用于公安信息化建设,保障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第三篇: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全面提高我市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效益,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和鄂教科函〔201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的"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及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利用3年时间 ,初步建立"机制健全、设施完备、资源充足、应用广泛、效益显著"的城乡教育信息化体系,探索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试点选题: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

三、工作内容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1、规范推进校园网建设.乡镇以上学校全部接入光纤,所有小学接入宽带,边远教学点能够接收远程教学资源,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推进校园网达标建设,乡镇以上学校全部设置主控室,配备专业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统一机柜,统一标识;网络布设到班级、备课组.校园网应部署"班班通"集中管理、教研备课、校本资源等基本应用平台,提高校园网使用效益.

2、加快推进"班班通"建设.在现有市直和镇区学校实现 "班班通"的基础上,推进"班班通"向乡镇以下学校延伸.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同时通过对闲置设备的调配,使农村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有计划加强教师计算机配备,满足教师备课、研修需要.实现备课、上课、学习一机多用.

3、改善教学点教学条件,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根据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我市小学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组织教学点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基本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

建设校本资源库.利用薄改资源库平台、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现代教育技术网等,市直及乡镇初中、中心小学完成校本资源库框架设计和管理平台部署,并对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含光盘资源)进行整合.从2013年起,形成常态机制,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开展校本资源库建设,鼓励各学校形成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校本资源库.深化培训和指导,实现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普遍应用. (三)网络学习人人通

鼓励教师和学生拥有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1、推广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加快普及专职教研员、培训教师和名师骨干引领的网络研修活动,推动城乡对口支援学校教师之间开展网络教研.遴选部分优秀教师建立网络工作室.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2013年底达到30%以上,2014年底达到50%以上.

2、普及学生网络学习模式.倡导各学校利用天开班级空间、博客等网络平台,建立班级空间、个人空间,开展书香班级、学生博客评比,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继续开设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四)教育信息中心建设

1、继续加强和完善我市教育信息网站的建设,做好麻城教育政务网、教育信息网、教育科研网三个子网建设,建立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育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三网和两平台建设,为全市广大教师深入实践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为实现全市教育管理信息化、教研工作网络化目标,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管理服务平台.

2、以薄改资源库为依托,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麻城本地特色、支持教学改革、服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应以"外置"与"自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既要依靠国家要建设的基础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麻城资源库中心要积极与之对接,也要我市自行收集、制作的各学科优质备课、课例、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等资源,从而形成资源应用模式和自增长机制. (五)加强农村师资培训,缩小城乡差异. 1.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体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适时开展培训. 2.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健全各级各类学校电教机构和工作队伍,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落实.市直学校和乡镇中小学应成立电教中心,其负责人相当于处室副主任.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应至少配备专职电教维护人员1人,12个班以上规模的学校按每增加12个班增配1人.学校应根据需要选聘若干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骨干教师,作为电教中心或电教组兼职人员,负责应用研究指导和资源建设任务.持续开展电教专业人员能力培训,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研究,建立全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能力.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推广交互课堂、网络研修、资源应用为重点,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构建信息化环境下高效课堂长效机制.举办"班班通"交互课堂观摩评比活动,逐步提高多媒体课时覆盖率.

四、进度安排

1、①2013年1月,召开教育信息化座谈会,讨论试点方案,确定各学校资源建设学科、年级;②开展全市班班通应用培训;③对学校宽带接入进行调查.

2、①2013年2月,开展全市薄改资源库、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使用培训;②各乡镇开展班班通应用培训;③收集各有关学校整理的学科教学资源(2013年春季用),汇总后上传至薄改资源库平台及发至各学校

3、①2013年3月-5月,确定学校宽带接入提供商,到各中心小学、完小、高小安装宽带;②各乡镇完小、高小完成各教室网络布线,为班班通做准备;③ 各乡镇开展薄改资源库、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使用培训;④各有关学校进行适合我市学科资源库建设;⑤开展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活动,提升各乡镇中小学班班通应用水平;⑥推广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各学校开展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

4、2013年6月,各乡镇、市直各学校开展班班通应用学科竞赛.

5、①2013年7月,签订各乡镇完小、高小班班通应用合同;收集各有关学校整理的学科教学资源(2013年秋季用),更新至薄改资源库.

6、①2013年8月-11月,完成部分各乡镇中心小学、完小、高小班班通应用建设任务;②改善教学点教学条件,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③各乡镇小学开展班班通应用培训、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培训.

7、①2013年12月,开展全市班班通应用学科竞赛活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评比竞赛;②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2013年底达到30%以上;理工、师范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实名注册2013年底达到20%③市教育局对各单位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评比.

8、2014年1月收集各有关学校整理的学科教学资源(2014年春季用) 更新薄改资源库.

9、①2014年2月,三中、五中、实验高中完成班班通建设任务.

10、①2014年3月-5月,完成部分各乡镇中心小学、完小、高小班班通应用建设任务;②开展全市班班通应用培训;③开展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活动,提升各乡镇中小学班班通应用水平;开展我市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比活动.

11、2014年6月,各乡镇、市直各学校开展班班通应用学科竞赛.

12、①2014年7月收集各有关学校整理的学科教学资源;②开展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平台使用培训

13、①2014年8月-9月,完成麻城教育政务网、麻城教育信息网、麻城教科研网升级改版任务.②启动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平台使用

14、①2014年10月开展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活动,提升各乡镇中小学班班通应用水平.

15、2014年11月各乡镇、市直各学校开展班班通应用竞赛、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评比

16、①2014年12月,开展全市班班通应用学科竞赛活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评比竞赛;②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2014年底达到50%以上,各学校利用网络开展教学研修;理工、师范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实名注册2014年底达到40%;③对我市试点工作进行小结.

五、具体措施: (一)制定政策措施,确保工作落实. 印发《麻城市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等,确保试点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调查分析,确保试验实效. 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我市城乡教育信息化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现状,积极探索促进我市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注意实验过程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三)建立稳定、规范、均衡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分级投入、多方筹措、均衡发展"的原则,切实保障教育信息化特别是乡镇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一是积极争取国家薄改计划项目资金及市级政府财政资金配套.二是落实鄂财政发[2007]157号文件精神,在公用经费项目下设信息技术服务费科目,单独预算,用于信息技术设备维护及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三是是引入多方合作的建设模式,拓宽教育信息化经费筹措渠道和项目建设空间.四是是积极争取在外麻城籍成功人士企业家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资助. (四)建立实验基地,发挥辐射功能. 依托我市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立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的实验基地,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实验研究工作,从而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经验,并进一步发挥实验基地的示范辐射功能. (五)健全帮扶制度,加强交流合作. 通过开展"百校联百校"、"启明星计划"、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活动,探索城乡师资均衡发展的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市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帮扶制度,定期组织市级的网络交流与研讨活动,推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日常交流,特别是对口帮扶校之间的经常性交流,促进交流与合作,带动整体发展. (六)建立培训制度,强化全员培训. 制订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三年规划,建立健全农村教师的全员培训制度,按照"分级、分层、分步"的原则,采用市、校两级联动的培训模式,通过网上培训、集中培训、混合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分别对农村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管理人员等开展培训工作.

六、条件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1.麻城市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试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成立教育信息化全市综合试点组织机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李景浩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张云飞 (市教育局局长) 成员:由发改局、财政局、教育局、公安局、广电局、楚天视讯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供电公司等单位负责人组成. 2.麻城市教育局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工作,制订《实施方案》及《任务分解书》,制定相关制度和办法,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局办公室负责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局财务科负责协调市财政局对试点工作经费实施保障;局教育督导室负责对试点工作的检查督导;教科院负责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推广应用和工作指导;局教师管理科负责对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分层推进;其他处室根据自身的职能,分别负责相关的试点工作. 3.装备站(电教馆)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教科院、电教馆、教师管理科分别从网络教学应用、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组织实施、教育科研指导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技术和业务指导. 4.各中心学校、市直学校负责根据《实施方案》,制订本单位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整体推进或选择试点学校点面结合逐步推进的方式,开展本单位的试点工作. 5.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指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确定具体工作部门和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和各项组织实施工作. (二)落实经费. 积极争取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麻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落实专项经费,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教育局将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给予优先支持和奖补措施.各乡镇中心学校要主动争取专项投入,制定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措施.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足额列支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经费,并不断提高投入比例.要克服"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适度加大软件资源和培训投入.坚持经济、实用原则,做好设备添置和更新,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效益. (三)建立制度. 市教育局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以制度推进试点工作.各实施单位、各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试点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保证试点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监督检查. 市教育局将加强对全市开展试点工作情况的检查督促,并把其作为对各中心学校、市直学校信息化工作考核和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建设工作和落实情况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对未开展工作或工作不扎实和单位予以批评和纠正.各中心学校、市直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检查督促制度. 麻城市教育局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四篇:小学信息化工作方案

XX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贯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落实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通知精神,坚持育人为本,以点带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探索创新,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工作目标

探索教育信息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总结经验,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1、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新模式,推广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开展教师培训,应用网络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国家、省资源库平台,对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特色的校本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普遍应用。

3、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创新课堂教学环境,推动教与学方式的深层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有效融合。

4、积极探索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积极倡导学校管理网络化、无纸化办公,形成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师资管理、财务管理、德育管理、功能室管理等的有效结合,制定和实施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范,确保教育管理、教学和服务等信息系统安全。

三、信息化试点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X 成员: XXX XXX

四、具体任务

1、加大硬件投入。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逐步完善校园网、班班通,更新添置师生计算机 。

2、加强软件建设。争取建好学校网站并配备专人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式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也能成为我校师生交流的新平台。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师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和技能,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纳入我校绩效考核管理中。

4、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确保校园网畅通,让教师对教育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建设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5、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6、建设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管理学校各类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7、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8、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抓住思想道德建设与信息化整合这一契机,努力实现学校德育信息化管理,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相关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第五篇:十堰市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2012年初经省教育厅推荐、市政府批准同意,市教育局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进行了申报。教育部于2012年11月下发《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教技函[2012]70号),确定十堰市为湖北省唯一的地市级国家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内容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途径探索”,试点为期三年。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提出“试点区” 要着力创新机制,明确试点目标、进度安排、配套政策、保障措施、责任主体、预期成果。要立足通过教育信息化试点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要率先启动教育信息化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云资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应用,2015年年底接受国家教育部的验收。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和《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科函〔201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全市教育信息化现状

我市现有各级各类中小学1125所,其中市直

25、东风分局

27、 丹江口市1

17、郧县2

45、郧西县16

9、房县1

42、竹山县1

55、竹溪县18

3、张湾区

32、茅箭区

18、十堰开发区

4、武当山特区8所。“十五”期间,十堰市作为教育部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市)两级教育城域网,开通教育门户网站。到“十一五”末,全市大部分城市中小学和全部农村初中初步建设了校园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教室,乡镇中心以上中小学接入市、县两级教育城域网,初步形成“校校通”。通过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市农村中小学实现了卫星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通过市教育技术中心搭建的城域网资源服务平台,国家、湖北省数字教育资源也可直达每所地面网络“校校通”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得到普及。2010年起,我市开始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的“班班通”工程,截止2012年底,全市240余所中小学约2200个教学班已配备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 “班班通”。市直、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完成“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建设。

“十五”以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10年在首届全国地市级教育门户网站评比中,十堰教育信息网荣膺“全国五十佳网站”称号。在200

9、20

11、2012年湖北省市州教育政务网站绩效评估中,十堰教育信息网分别以第

一、第

二、第一的成绩被省教育厅连续三次授予“湖北省市、州教育政务网站优秀网站” 称号。到“十一五”末,辖区全部高中、初中及部分中心以上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从2004年起,全市初中毕业生均通过网络参加统一的信息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列为中考考核项目。2005年以来,市、县两级教育网络中心都分别搭建了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基础教育学校电子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中职学校电子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检查信息系统,全市初步实现了教育政务的无纸化办公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

二、教育信息化试点到十二五末的工作目标

1、与网络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战略合作,科学规划全市教育单位网络接入,实现教育网光纤线路全部覆盖到校,完成网络带宽10兆以上“校校通”工程。宽带校园网络、多用途计算机网络教室等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全面普及。

2、完成市直、东风分局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校园网络中心及计算机教室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及更新;充分利用教育部、省教育厅“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薄弱义务教育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政策,全面落实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 “班班通”工程。全市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义务教育中小学“班班通”普及率力争达到100%。

3、完成全市教师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计划,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得到推广,全体教师能通过网络学习进行自主培训提高。全市90%以上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60%以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4、依托基于国家教育云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普及优质教学资源随时课堂应用。在我市信息化环境下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网络协作教研”等教学活动试验得到深入开展。

5、依托教育部、省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央和省级数据库,教育管理信息化在我市的市、县(市区)、学校三级应用得到落实。

三、各项工作推进安排

1、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工作基础:我市目前现有教学点308所(省教育厅2010数据库),分布情况: 丹江口市

11、郧县1

12、郧西县

37、房县

18、竹山县

42、竹溪县7

2、张湾区

8、茅箭区

6、武当山特区2所。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市原有585个教学点(2005年)配备过简单的DVD光盘播放设备和教学光盘,经多年使用设备基本已损耗。

工作任务:为308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新的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并以县域为单位、发挥中心校作用,组织教学点应用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服务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本项目按省教育厅“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组织实施模式和渠道,各县(市区)负责具体实施。

进度安排: 2013年3月启动,年底前全部完成。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项目实施范围为教育部教育事业统计中所确定的全部教学点。设备建设所需经费估算每教学点约2万元,共计616万,基本硬件配置经费由中央和省财政支持解决。项目管理和设备运行、维护、更新费用由地方财政统筹解决。

2、加快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条件下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工作基础: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从2010年开始,省教育厅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已为6个项目县(市)安排资金12000万元(省、每县各1000万),为3个项目区安排资金700万元(武当山100、张湾400、茅箭200万)用于学校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其中各县市2013年前可解决75%以上班级的“班班通”。市直学校、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完成“班班通” 的初步建设。网络接入方面,全市目前已有562所学校接入光纤358条、接入ADSL 221条,每校互联网接入带宽在2—20兆不等。全市教育系统2012年投入网络使用费用248.9万元。当前的困难和差距:市直、东风分局中小学原有信息化设施部分已老化,东风分局中小学约600个班的“班班通”需启动资金;各县(市)还有约20-30%的村级小学“班班通”未覆盖到位,教师电子备课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比例标准较低。

工作任务:全面普及互联网光纤带宽10兆以上“校校通”宽带网络接入;完成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工程,实现中小学所有教学班级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备课按任课教师城镇1:

1、乡村2:1的比例配备计算机并接入互联网,乡镇中心以上学校努力按最大班容量学生1:1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全面推进校园网与“班班通”工程同步建设,为全方位信息化教育云应用提供良好的网络基础。

进度安排:在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基本完成“班班通”工程建设的基础上,2013年初步完成市直及张湾区、茅箭区、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工程;2014年完成东风分局、十堰经济开发区学校及各县(市区)遗留的义务教育学校 “班班通”工程;2015年完成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及更新,完成全部学校“校校通”网络带宽向光纤10兆以上接入过渡。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直和东风分局每年需投入约600万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网络应用资金。县(市区)财政每年需制定预算,解决前期“薄改” 工程“班班通”遗留的缺口和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更新经费,统筹义务教育学校网络应用资金。

3、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建设及应用

工作基础: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学骨干教师2008年以来,通过“十堰市教师行动网” 建立过类似“网络学习空间”进行网络学习,并与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挂钩,部分学校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有网络学习经历。

工作任务:探索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为主体、“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创新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在未来信息化领域中的普及,开发“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移动智能终端应用(APP)。

进度安排:2013年,深入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制订我市教育信息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施方案,确定部分中小学进入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进行“教师空间、在线教学”应用试验。2014年,扩大“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平台中的应用范围。2015年,在全体师生中普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应用。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人人通”平台开发及应用推广资金10万。县(市区)财政每年需投入一定的应用推广资金(教师每年人均按100元预算)。

4、推进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试验

工作基础: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湖北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卫星下传的教学资源可通过城域网到达每所学校。经过近七年的应用实践,我市各级义务教育中小学对远程教育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已比较熟悉。

工作任务:在全市中小学中进一步落实现有基于城域网的国家、省教育厅教育资源库的应用推广,全面提高全体中小学教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应用技能和应用水平;依托国家建设的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运用平台提供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校和网络协作教研四个类型的应用模式在我市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试验;建设我市自己的教育资源库与国家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接。

进度安排:2013年结合“薄改”项目“班班通”建设应用培训,在全体中小学教师普及“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国家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和“湖北教育网台”的市级网址链接、下载及应用知识;启动我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开发项目;了解国家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功能及使用方法,并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全员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进行广泛宣传,在市直和东风分局、每县(市区)各确定1-3所学校进行应用试验。2014年在全市确定半数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国家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推广。2015年在全体学校全面推广国家教育云资源的应用。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卫星教育资源网接收、发送设备升级维护及应用推广经费10万,市级教育资源库开发经费30万元。

5、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 工作基础:2005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基本实现了政务的无纸化办公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在我市有了一定的应用基础。教育部正在加快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于2013年开始面向全国实行服务。

工作任务:依托教育部、省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央和省级数据库,积极推进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的五级应用。并积极将本级教育管理数据与市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体系建设无缝对接。

进度安排:2013年做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教育数据库的录入及应用培训,并在全市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推广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2014年完成我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市级数据与市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体系建设无缝对接;2015年达到全市教育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应用的目标。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培训费用5万。各县(市区)财政要参照适当预算。

6、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工作基础:按新的统计,全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019所,教师20866人,规模以上中小学711所(不含教学点308所)。近5年来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人数达14101人,约占68%;近5年来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人数达9026人,约占43.3%。

工作任务:按照“全员参加、层次分明、突出应用、注重实效”的原则,每年投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专项经费,按市属和县市区行政管辖三年内完成“12221培训工程”既:规模以上中小学每校1名校长(含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每校主要学科2名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培训;每校2名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提高的培训;全市2万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全员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以及每校主要学科1名教科研骨干的网络环境下教科研实践培训。

进度安排:2013年完成规模以上中小学800名校长(含副校长)的初步信息化能力培训,3000名学科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培训,1500名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提高的培训,10000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包括308所教学点每校一名教师),1500名教科研骨干的网络环境下教科研实践培训。2014年完成完成规模以上中小学800名校长(含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10000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2015年,全市90%以上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60%以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 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2500名教师培训经费25万(每年人均100元)。各县(市区)财政要按辖区教师编制参照进行预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十堰市教育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

2、相关职能科室要步调一致各负其责:市教育局办公室做好信息化试点工作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发展规划科做好信息化试点工作规划部署;计划财务科做好信息化试点的经费预算和落实;人事科、教师管理科组织好信息化试点工作的人员调配;基础教育科、职成教科组织好中小学、中职学校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应用管理;局党办做好教育信息化与市政府网格化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协调;教育督导办组织好各地和中小学信息化试点工作经费落实、项目应用的督导检查。

3、市教育技术中心设立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办公室和试点项目研究指导小组,并做好全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技术支持;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组织好信息化试点教师信息化应用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市教科院做好信息化试点中小学学科教师资源应用研究和管理。

4.各县(市区)教育局、东风分局和市直学校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订本单位具体、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则,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整体推进的方式,开展本地本单位的试点工作。

5.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确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定具体工作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培训和各试点项目的实施工作。

6、各地相应成立县(市区)、学校两级试点项目研究指导小组,每学期开展一至两次交流研讨活动并组织巡回检查指导。

(二)提供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部、省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试点期间的三年内每年预算专项经费,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各单位要主动争取专项投入,制定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措施。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足额列支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经费,适度加大资源应用和培训投入。坚持经济、实用原则,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建立规章制度。

市教育局组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措施,以制度推进试点工作。各实施单位、各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试点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保证试点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严格督导检查。

市教育局将加强对全市开展试点工作情况的督导检查,并把试点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学校信息化工作考核和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建设工作和落实情况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各地、市直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检查督促制度,以保障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有效落实。

附:

十堰市教育局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朱华伦 十堰市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 刘端文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成 员:沈培军 张西庆 姚守义 陈长全 李德才 闻富安 岑红鹰 徐凤阳 马建武 潘智勇 王稼祥 胡晓钟 乔星明 郑 毅 庹明国 肖政基 何顺平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十堰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 十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党委办公室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计划财务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十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办公室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教师管理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发展规划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十堰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 十堰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上一篇:小学教师基本功总结下一篇: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