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电工技师论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维修电工技师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一、项目开发背景为加强本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公共实训中心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充分发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特开办金蓝领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培训班,对具有电工技师资格技术的人员进行技术调查和培训,使其掌握电工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高级技师等级要求。

第一篇:维修电工技师论文

理实一体化在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就现阶段的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学而言,教育者在落实教育时常常会采取理论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不同教育者之间的教学工作容易出现重复教学问题,不仅影响教学效率,还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电工电子学习出现“断面”,知识体系构建也因而难以自成体系。毋庸置疑的是,现阶段的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学并不科学,电工电子教学的质量也因此难以获得让人满意的结果。因此,深入研究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学问题,积极设计优化措施已成“当务之急”。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技师院校 电工电子教学 应用

对于技师院校学生而言,电工电子教学是其学习过程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学好电工电子课程对其日后的发展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虽然现阶段技师院校的学生以及技师院校的教育者们普遍已经能够认识到电工电子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束缚,现阶段的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学仍然沿袭着传统教学的模式,这就使得教学工作的“时代不适性”不断凸显,不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现阶段的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学

现阶段的技师学院电工电子教学仍然沿袭着传统教育教学的模式,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问题较为显著:

(一)理论实践相分离

“脱产式教学”是现阶段技师院校在落实电工电子教学时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工作以教师教学、教师实验为中心展开,学生的实践机会被剥夺,加之理论知识讲解过于抽象,学生难以准确理解知识点,还容易对学习产生厌烦感,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育者教学思想不科学

很多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学教育者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方面却缺乏相应的经验,加之教育者的职称评定以论文数量为依据,这就使得很多教育者在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更为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教育者的不科学的思想会影响其教学思想,进而使其在落实教学时更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然而电工电子教学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因而教育者的不科学的教学思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教学环境割裂

很多技师院校在学生接受教学的初始阶段会向学生大量的灌输与电工电子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的开展则往往是在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之后、在学生毕业之前。正因为此,理论教学占据了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学的80%以上,实践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与此同时,很多学校不存在可供学生进行实践的实验基地,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技能难以“同进退”,进而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二、在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學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首先,能够促使技师院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技师院校存在较大的特殊性,技师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社会,必须确保自身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生产主力军。理实一体化的电工电子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学生更适应于社会需求,技师院校的培养效果更加显著,技师院校的生源量不断扩大,技师院校的发展也因而更有保障。其次,有益于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更契合综合性人才属性,因而更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在岗位上的发展也能够更加的顺畅。

三、优化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者的教学理念

良好的电工电子教学理念是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育者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在良好的教学理念之下,教育者会积极的开展电工电子教学的创新,并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的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案,教学工作的落实因而更能够契合学生需要,所能够发挥的效果也将更加的显著。因此,学校方面需要善用各种途径,如会议、讲座、刊物发放等帮助教育者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正确的认识电工电子教学以及理实一体化教学。

(二)优化现有的教材体系

积极联系电子电工领域内的优秀的教育者,就现阶段的教材进行全面革新,打破现阶段教材设置理论实践“两张皮”问题,在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实践教学思想,确保教育者在向学生“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理实基础,完善学生头脑中的理实体系。

(三)强化理论联系实践教学

创新现阶段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行以基础课程模板教学、专业核心课程模板教学、综合素质拓展模板教学等为主的新型的模块化课程教育制度,在充分考虑社会对职业人技能需求的基础上大力开展阶段性教学,在落实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设置多个实践模块,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电工电子教学的若干知识和技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完善理实一体化的配置

基于教学需求积极构建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尽可能保证实验室器材满足学生进行电工电子教学的需要,为教育者落实理实一体化的电工电子教学创造条件,为学生进行探索实践提供平台。与此同时,学校方面还应该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力度,积极构建合作机制营造共赢格局,让企业方面为学生、教育者提供实践机会,让教育者和学生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中流砥柱。

(五)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技师院校的电工电子教育者是落实电子电工教学工作的主要执行人,教育者的素质会影响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因而学校方面应该加大对教育者的培训力度,鼓励教育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此同时,学校方面还可以积极引入理实一体化电子电工教学领域的优质人才,在为自身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全面拔高教师队伍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在优化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学理实一体化教育时,可采取的措施绝不仅仅只有上述几点,学校以及教育者方面还可以从完善一体化教学方法、设置科学的理实一体化评价机制等角度出发,然而本文受制于篇幅,这此不做多余论述。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学存在问题,如理论实践相分离、教育者教学思想不科学等,无一不影响电工电子教学的实效性。在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学的质量,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教育者们应予以重视。在利用理实一体化开展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学时,教育者应有意识的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要有意识的优化现阶段的教材体系,还要有意识的不断的强化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相信对于提高技师院校电工电子教学质量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素玲. 关于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运用分析[J]. 通讯世界,2016,(23):145-146.

[2]彭佩烘. 关于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运用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6):17-18.

[3]宋妍.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8):290.

作者:支松柏

第二篇:校企合作开发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培训包的经验与思考

一、项目开发背景

为加强本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公共实训中心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充分发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特开办金蓝领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培训班,对具有电工技师资格技术的人员进行技术调查和培训,使其掌握电工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高级技师等级要求。经研究决定,由铜陵市高训中心牵头,安徽铜陵技师学院集全市技术力量全程开发,共同开发了职业培训包一一维修电工高级技师“3+1模式”一体化教学方案。核心合作企业团队包括: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安徽铜陵化工集团公司、铜峰集团公司、六国化工集团公司、省级名师陈金海大师工作室。

二、项目主要做法——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

1.第一阶段:开发阶段(2017.6-2017.9)

(1)成立工作团队。铜陵市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牵头,陈金海名师工作室技术总负责,安徽铜陵技师学院专业教师、铜陵学院高校教授、铜陵市技工学校高级技师,企业技术专家、高级技师等组成2个研究专业团队:一是培训体系研究团队,在对维修电工技师社会化培训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学员的认知能力和专业水平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社会化培训课程教学与学习体系》改革指导手册,开发制定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培训包培训标准,布置课题任务、設计学习任务;二是培训技术教学团队,依据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职业标准、岗位流程、技术要求等,在教学中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和课型,进行整合,构建模块化课程方案,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案和PPT,为重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通过网络交流模块化自主研讨,制定网络课程、学习任务卡、学业评价等,制定学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终身学习路线图。教学团队主编《维修电工高级技师教学工作页》和《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学习工作页》,内容有“工作页+课题式”一体化教学与小组学习计划,开放式、弹性式学习与辅导模式,网络交流模块化自主研讨,网络课程、学习任务卡、学业评价等。

(2)组织学员报名。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接受学员报名。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9-2017.11)

(1)开班:电工维修高级技师(42人)两个班。

实训实行开放式弹性制教学,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铜陵市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基地周一至周日对外开放。各位参训学员凭听课证随时参加实操技能训练,现场有相关负责老师进行指导。

“3+1模式”一体化教学内容:3个“教学研究学习方式”和1个“小组结对式互助学习方式”。3个教学研究学习方式分别为:“工作页+课题式”一体化教学与小组学习,开放式、弹性式学习与辅导模式,网络交流模块化自主研讨。

(2)维修电工“3+1模式”高级技师社会化培训课程教学与学习包。工作页学习模块包有职业道德、安全操作规程、新技术应用电气设备的计划管理及大修工艺编制(培训与管理)四个模块,计划学习时间分别为10、10、26、34小时。课题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小组学习模块包有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装调与维修、交直流传动及伺服系统调试与维修、电子电路调试维修、电力电子电路调试维修、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调试维修、工业控制网络调试维修、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维修七个模块,计划学习时间分别为50、50、40、30、48、30、40小时。

(3)维修电工“3+1模式”高级技师社会化培训课程教学与学习体系。开放式、弹性式学习与辅导模块包有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V5系统龙门刨电气控制线路的调试与故障检修,数控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变频器的安装与使用,电力电子线路的装调和维修一一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主电路、触发电路的调试与维护,可编程控制技术应用(三菱),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应用,PLC一一变频器电气系统电路设计、程序设计、配线安装、变频器相关参数设定、系统运行调试等模块。每个模块包计划学习时间均为24小时,开放时间:周1至周5全天。

(4)维修电工“3+1模式”高级技师社会化培训课程教学与学习体系。

(5)学员学习情况督查。市高训中心负责实训项目统筹、协调、指导、服务工作,加强对实训基地日常督查。实训基地实行专人专项管理,建立个人学习进度档案,掌握学员学习情况,并对其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管理。

网络交流模块化自主研讨包见下表。

3.第三阶段:总结试点成果(2016.11-2016.12)

汇总分析项目实施的结果,撰写经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开发出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职业培训包,以备指导其他工种、专业的实训。

三、成果与成效

第一,项目为理实一体化拓展试点项目。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开发团队对此次实训项目在保留了开放式、模块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

第二,“工作页+课题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和小组结对式互助学习方式:聘请专业资深专家总设计培训与学习课题、建立团队研究培训与学习课题,同时制定编写了《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社会化培训课程教学与学习体系》改革指导手册。内容:以行业的岗位或岗位群的知识、技能、素养与能力需求为内容,主编《电工高级技师教学工作页》和《电工高级技师学习工作页》,构建以岗位实践项目为框架,以典型任务为引领,以学习模块为载体,多学科渗透的“理实相融”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一训练一实践”一体化。

第三,项目实施效果有三个方面的体现。首先,通过培训,培训对象系统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并使操作技能提升到高级别层次。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从事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的各项工作。其次,汇总分析项目实施的结果,撰写经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3篇,开发出了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职业培训包,以备指导其他工种、专业的实训。最后,完善管理制度,提升了培训管理水平,以人为本,突出技能教育核心,得到省市多次表彰、经验在全省人社系统培训大会上推广。

一是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二是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重点,以一体化教学改革为抓手,突出技能教育核心,开展了拜师学艺、技能比赛等活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用人企业的普遍赞誉。

三是建立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四是形成了规范的管理模式。以制度建设作为抓好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构建了体制顺畅、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的培训学习模式。

五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细化管理制度,关注学员的发展与追求,在培训中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良好和谐的培训秩序和团队合作的氛围。

六是高度重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职能,提升培训能力,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市公共实训基地、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基地、市金蓝领培训基地、市公关礼仪培训基地、市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多次承担省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市大中型企业职工的培训,因而得到多次表彰,经验在全省人社系统培训大会上推广。

四、体会与思考

第一,采用的“以学员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按“教师布置课题任务一学员查阅资料获取知识一小组讨论一小组结对式互助学习一展示学习成果并讲解一教师点评一实操(掌握技能)一完成工作页一教师总结与评分”进行组织。整个课堂的组织较流畅,学习任务设计明确,体现了以学员为中心、学员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课堂上,教师活动对应学员活动。教师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应用教学团队主编的《维修电工高级技师教学工作页》和《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学习工作页》,由引导问题贯穿始终,围绕各环节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进行设计,由文字、图片、表格等多种样式呈现,将学习任务中需要解决的专业问题与必备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员的崗位专业技能,又有效地训练了学员职业核心能力(与人交流、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等)。

第二,采用开放式、弹性式学习与辅导模式,采用分层、分组、过程动态化、课堂开放式,个别辅导和小组结对式互助学习。课堂翻转和实训场地开放等方式,解决了上班工作时间与课堂学习时间相矛盾冲突这一难题。

第三,培训内容的重新整合和培训媒介的创新,即网络交流模块化自主研讨和小组结对式互助学习。

实训内容的重新整合:按照“岗位描述、任务分析、能力定位、课程固化”的过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以实训梯度产品为载体,模块教学为平台,优化基于主流企业岗位需要、完成课程核心内容的重新整合。

实训媒介的改革:按实训内容编写理实一体化课件以及和教材配套的任务卡,同时创建理实一体化与翻转课堂结合的网络课程。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学员可以在课前、课后访问网络课程。

第四,改革评价模式,保证培训质量。改革评价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效果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合作学习团队精神的贡献、学习和实践的态度和表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技师学院)

作者:徐大山

第三篇: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初探

技师学院的功能定位,决定了技能培养和就业质量的重要性。校企合作是实现高效技能培养和过硬就业质量的极佳途径。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诠释

校企合作是一架金桥,把学院和企业紧密连结在一起。从功能定义的角度总结归纳,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运行机制,是技师学院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技师学院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合作的前提是产学互补、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技师学院想要为学生的未来铺就一条坦途,为学生的一生打造一个“金饭碗”,在对学生实施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就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实现学院和企业的双赢。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形成生产和教学联合体系,把企业的需要作为技师学院生存立足的根本。技师学院只有与企业握手“联姻”,才能实现办学模式的创新跃变;也只有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不断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专业设备的更新、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体品质的提高,技师学院才能紧跟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变频式”的发展。从时间、空间和组织三要素进行考量,校企合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学年分段

即“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与实训,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或毕业实践,并与就业紧密相关,这是校企合作中最普遍的形式。

2.阶梯分段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形成本土化的“双元制”式校企合作模式。3年学制中,企业实习的比例,分别为1/3、1/2和2/3,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实习紧密结合,逐渐加大企业实习比例。

3.半工半读

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学生交替在企业工作与学校学习。其中,工读交替时间可分为每一学期或一学年,或几天轮换一次。这种形式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也有利于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4.弹性安排

根据合作企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征和周期性特点,灵活安排工学的交替,利于知识的应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更紧密。

5.订单培养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特殊“定制”的规格,以一定的数量,提前预订毕业生。企业与学校一起开发课程,共同培养学生,联合教学管理。订单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是缩短订单周期、模糊订单数量、深度参与订单培养。

6.教学工厂

学校自办生产、服务企业,或企业把与学校对口的车间搬进学校,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该模式不但方便学生,同时,学校在教育上具有更多支配权。艺术设计、广告专业的“工作室”也可以纳入该模式。

7.厂内基地

企业除安排技师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的车间、工位和兼职指导师傅外,还单独设立为学生实训和实习服务的车间,具有教学、培训和实习功能,有固定管理人员和专职企业指导师傅者可称为厂内工学基地。这种模式中,企业具有更强的主导作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组织教学。

三、校企合作的突出优势

技师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推进社会化服务,关键在于发挥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找准需求结合点和利益共生点。学院与企业的合作,一般要经历情感联络、利益互享和价值共建等阶段,逐步形成集聚实力、搭建平台、有的放矢、多方联动的合作思路。

1.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

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顶岗实习,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毕业后很快就业,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接受现代企业管理和创新改革气息的熏陶,接受社会现实的洗礼,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学生实习的过程,既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更在与一线师傅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密切了与社会现实的亲密触摸,提高了对所从事职业的理解,便于为自己定位,增强团队意识,培养从岗位做起、从基础做起、从自身做起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是学生成人、成才、成器的主要元素。

2.校企合作为技师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从深刻的层面上来看,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用工对接和订单式培养,而是在市场经济下,校企双方遵循共同的利益驱动,努力创建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机制。

3.校企合作为学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打下基础

一个学生要想走向成功,仅凭在学院内的学习,无疑是杯水车薪。技能教育可以真正将职前职后的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这一旋转提升的阶梯中,铸造自己技能水平的攀登台阶;同时,校企合作拓宽了职教培训市场,有利于技能教育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

4.校企合作为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储备技能型人才资源

“环渤海经济圈”和“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成立,使山东东部地区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它需要数以万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为山东的技师学院走校企合作之路,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和就业渠道。

四、校企合作的基本问题

在校企合作中,如果学院是主导者,那么,企业就是掌控者。实际情况往往是学校主动,企业不够积极。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企业就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校企合作就表现为一边热、一边冷的尴尬境况。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学院和企业都有一些表现需要反思。

1.企业对实习学生的主要意见

顶岗实习学生角色转变慢,不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同时缺乏责任心,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沟通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一些学生价值取向存在问题,要求工作条件好一点、待遇高一点、轻松一点;有的一心想坐办公室当主管,眼高手低;一些学生“理论不行,技能不会,还不肯学”;许多学生在实习中不甘心与农民工干同样的工作,连3个月也坚持不下来,甚至有实习生不打招呼就离职,也有群体离职的现象,导致就业率高、失业率也高的现象。

2.企业对学校方面的意见

实习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没有归属感,加上心理承受能力差,如果学校方面不加以引导和管理,学生在生活、工作和心理方面都很容易出问题;大部分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所带学生在20人以上,实习指导教师的力量亟待加强;学校顶岗实习时间与企业工作安排相冲突;技师学院现行教学计划长时间没有更新,学与用不能及时有效接轨,出现理论知识不好用、用不上的矛盾冲突;学生水平不够,反映出学校教学内容和教材落后,教师水平差。

3.企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部分企业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不安排岗位轮换,更不愿为实习生安排培训;少数企业有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连续加班的现象,学生体力得不到恢复;有的企业实习工资太低,有的企业对实习生缺乏人性化管理,对实习生的惩罚措施与员工相同,动辄罚款、开除,引起学生、校方和家长的不满,这也是部分实习生群体离岗的原因之一。

五、校企合作的对策措施

技师学院开展“校企合作”,要因“校”制宜、因“企”制宜,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双向培训、共同组建职教集团等方式,密切校企合作关系,满足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下企业锻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教育教学各方面的需要。

1.明确合作的性质与遵循的原则

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首先是一种教育行为,同时,其主要内容是在企业工作岗位上的训练,也是一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行为,要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因此,要遵循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原则。其次,校企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商业行为,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洽谈项目、制定规则、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以保证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第三,校企合作是技师学院与企业之间的一种资源互补,一种涉及不同社会与经济主体之间的社会合作,需要宏观调控,需要公共政策的引导和公共财政的支持。因此,必须遵循政府主导的原则。第四,校企合作的主体涉及企业、学生和学院三方,是适合非完全行政、非完全市场的一种治理结构,要兼顾多元办学主体的利益,必须遵循利益相关者权益平衡的原则。

2.明晰合作中的利益与责任关系

学院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方式上基于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行为倾向;技能教育是从学校学习向企业工作的过渡准备,人才培养的前期要以“学中做”为主,侧重基础性学习、基础性技能训练,掌握更宽广的职业生涯基础能力;后期要以“做中学”为主,侧重专业性应用、职业性的工作训练。

在教育观念的价值判断上,应形成在劳资平等、社会和谐基础上的共同认识;在教育规律认识和教学内容上,要尊重企业的实践真知;在课程教学上,要尊重学校的理性把握;在实习环节上,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在实训环节上,以学校为主,以企业为辅。既要加强教育管理,使实习学生重视实践、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又要督促企业合理安排实习工作岗位,保证专业相关、技术含量等实习要素的落实及必要的岗位轮换,避免让学生成为廉价劳动力。

3.灵活的调节机制

技能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集中体现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特色和教育过程的特点上,包括多种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同模式反映了各要素之间的多样化和适应性。

技能教育不能一刀切,只能因地制宜。例如,铁路因春运、暑运的需要,实习应安排在寒、暑假期间;酒店管理、旅游实习,则考虑安排在旺季;订单、工学交替更适合涉农专业等。因此,灵活的调节机制,要成为校企合作的基本运行机制之一。总而言之,校企合作要想推陈出新,学院就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作者:王术良

上一篇:课程教学实践论文下一篇:工程质量检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