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语言这个工具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为学生所掌握。扎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提高民族素质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目标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要求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会,都能达标。只有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达到这一要求。

第一篇:小语教学论文范文

让阅读在小语教学中放射光彩

摘要:如何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让阅读教学在小语教学中放射光彩,是小学语文教学重中之重。教师要积极引导、尊重学生个体,更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阅读;重视基础;尊重个体;丰富阅读量

引言: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上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那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彰显个性,使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打好基础,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就是由字到词再到句子的逐步训练。那么,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应从词句训练开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就是强调抓住文本中的词语来理解和感悟。语文是以字词为载体的,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来领悟语言的神韵和妙境。因此,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探秘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境界,还要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更好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了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十分重要,也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在词语训练中,既重视理解又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习作中经常使用,一些基本句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还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理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说,有时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变换说法。这样,就达到了一定的训练效果。

二、课前准备,课堂质疑。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中有的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有点思维迟缓,课堂上一言不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让学生自主感悟、独立思考,课堂上鼓励学生有质疑、有表达的欲望。如在教一年级语文《四季》一课时,我提出:“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我课前精心准备了一些四季景色的图片,小朋友们表达欲望非常强烈。他们中有的用一句话来形容,有的用一个字来赞叹,还有的同学模仿课文写诗句。各种类型的表达妙语连珠,令我瞠目结舌。由此我认为:“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学习”把选择的权力还给学生,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尊重了学生的心里需求。但是,教师也不能因学生自由、盲目的解读而迷失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要合理安排、使个性阅读更加精彩。

三、走进文本、更新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个性化阅读不仅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不能束缚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要从自身出发更新观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反复品读重点词句;不断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前提下,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如在教《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他们中有的提出:“无字词典”是什么呀?怎样去寻找生活中的‘无字词典’呢?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使教与学真正成为“愉快的艺术”。而且,教师在课堂语言描述时,要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或激昂、或深沉、或轻柔......使学生对事物有个形象的认识。再一,活动激趣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门教学艺术。活泼多样的游戏、竞赛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欢快激烈的氛围中,动脑、动手、动口,以趣促思,发展多种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竞赛方式,进行听、说、读、写联系,不仅能促使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增加阅读量,不断丰富自己。

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应用,有效地指导学生系统地读一些教科书或课外书籍,有助于帮助他们夯实基础知识,从而为写话、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让小学生从小养成阅读习惯,我告诉他们:多看书,可以从书中获取知识、收获快乐。例如,我向刚入学的小学生推荐儿童读本《蚯蚓的日记》,这本情节幽默、人物造型可爱滑稽的图画书,不仅帮助孩子们培养乐观向上的态度、多元思考的习惯,还传达了有关不同生物和地球的相关知识,小朋友们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发出咯咯的笑声,有些小朋友还把自己看后的体会、感受与老师分享。我还常常告诫自己:课余时间要多看一些课外书,古人云:“腹有詩书气自华”多阅读可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作为教师只有多学习、多为自己充电,心里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感、才能上好课。我想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够配得上“人民教师”的称号;只有饱读诗书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教育好下一代。

五、阅读形式多样、新颖。

我认为:坚持阅读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大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能够坚持下去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即使在资源比较匮乏的偏远农村,也不忘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一日之计在于晨”我就从晨读开始,清晨的阳光照耀着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手捧教科书,或《唐诗三百首》、或《童话故事》,朗朗的书声传遍整个校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以身示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把每一位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并且培养学生在读书中有问题、有见解、有体验、有感悟的良好习惯。另外,我还举办“亲子共读”活动。并通过延伸阅读、共享好书、假期选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让个性化阅读更加放射光彩、芬芳四溢。

小学语文同行们,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用爱去浇灌、用温暖去感化,就会培育出一朵朵令我们惊喜万分的“阅读”之花。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 《语文教学二十韵》

[3] 《小学语文教师》

[4]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作者:谢永梅

第二篇:小语目标教学课堂模式操作特点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语言这个工具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为学生所掌握。扎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提高民族素质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目标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要求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会,都能达标。只有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此,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导学达标这一环节的出发点。

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理論,适用于各个学科。在具体操作上,基本模式的学科化和课型化,主要体现在“导学达标”这个环节上构建的学科达标模式。

一、要以目标教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这主要是:

——教育观。目标教学是义务教育的教学新体系。义务教育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主动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应是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

——学生观。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有个性差异的人。人的智力存在着差异并呈正态分布,但是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能力倾向预示着学习速度,而不是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或复杂程度。因此,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都能够学好,并达到掌握的水平。

非智力因素影响、制约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情感、态度对达标有重要影响。后进生的出现,主要是由学习过程中失误的积累造成的。

——教学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应由学生的学适应教师的教,转变到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上来。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讲,就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教学观的根本变革。

——评价观。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只在于给学生评分、划等,而在于为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信息和依据,是改善教与学的手段。因而,教学评价重在评过程,不只在于评结果。

——质量观。教学质量不再是只看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而是主要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与促进全面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要看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和优等生发展的情况,要看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诸方面的全面达标。

二、必须遵循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这主要是:

——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如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都要经过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两个阶段。再如,学生作文是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达的双重转化的心理过程。

——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统一规律。学习语言文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把培养语言文字能力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发展智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

——以“读”为基础,读写结合的规律。

——教与学统一规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于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之中。教师的教就是教学生怎么学,教要指导学,学离不开教。

三、小学语文达标模式宜简不宜繁

要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构成和教材课型的特点,集中概括为几种模式。小学语文的语言文字训练由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和说话、阅读和作文五个方面构成,教材又编排为不同的课型。阅读和作文是最基本的训练和课型。人教版教材的教师用书对汉语拼音和各种识字课型的教学步骤提示得比较具体,本身就可做为达标模式,可以不再另行构建。所以,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学构建为阅读(包括看图学文、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作文(包括说话、写话)和练习(包括写字和基础训练)三类达标模式。举例如下:

1、阅读“三读”达标模式。

根据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讨论——历练”的语文教学过程观点,总结雁塔区教改经验,我们提出阅读教学达标模式是:“自读•感知——讲读•理解——练读•运用”,简称“三读”达标模式。

2、作文“一五三”达标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一个核心:教学目标。五步程序:①写前准备;②独立试写;③质疑评议;④矫正练习;⑤总结评价。三个始终:①情感培养渗透始终;②因材施教体现始终;③反馈矫正贯穿始终。

3、练习课“三步”达标模式。

我们提出的练习课“三步”达标模式是:“独立试作——评议指导——矫正练习”。这几种模式均可供参考。很明显,阅读和作文教学总要把学习一篇课文或完成一次作文练习分配到几节课中进行。那末,阅读“三读”模式和作文“一五三”模式就要按照教学的需要,安排到几节课中去。这就是分段达标。

四、形成测评,要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及时矫正补救,调控教学

与前提测评一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形成测评,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某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步进行的。因此,也就根据具体情况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

在形成测评的形式上,要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能力本身的实际来决定。主要有:答问、讨论、朗读、各种形式的书面测试等。答问、讨论、朗读不可能一下子有许多人参加测试,这就要恰当地确定人眩一般来讲,答问、讨论、朗读应选中下等学生,因为他们往往可以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大多数学生的达标情况。那种形式上高水平的学习,以优等生流畅的答问、朗读包办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是不可取的。

对反馈回来的未达标或未全部达标的知识,要尽量做到及时矫正补救。从控制论观点讲,目标教学是一种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有序的微观调控。“有序”主要指教学目标的能力水平层次和有序的达标教学层次。实现“微观调控”则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反馈达标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学习的失误和缺陷及时矫正补救,使绝大多数学生达标。这种调控可以在课后,一课课文或一个单元教完后进行,但是大量的应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尽量做到当堂达标。这就是向40分钟要质量,或者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姚丽媛

第三篇:课文插图在小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想象并灵活运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还可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课文插图;理解内容;培养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有助于学生看图学文,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国家的风貌、乡土风情,这对于师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进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都大有裨益。灵活、巧妙地运用课文插图,充分发挥课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

学习最好的动力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所产生的兴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插图能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运用插图把握适度,可以让学生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企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例如,教师在执教《江雪》时,由于直观图象的剌激,学生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思维也因此活跃起来。看着图画,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思维也更开阔了,对语文课兴趣也逐渐浓厚。

二、丰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插图可作为指导学生想象的现成材料,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的依据,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如《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种葫芦人得不到葫芦,不光因为他不懂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有另一个主观原因,即不听劝告,由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结尾。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想象邻居劝告葫芦人治蚜虫时,种葫芦人当时的心理、神态等。其中一个学生是这样描绘的:那个人听了邻居的劝告感到很奇怪,心想,你这个爱管闲事的傻老头,虫子又不长在葫芦上,干嘛要治呀?种葫芦的事你有我懂得多吗?于是他一手摸着小葫芦,一手悠闲地摇着扇子,半眯着眼睛不耐烦地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说完便转身大摇大摆地走了。那个人太自以为是了,听不进别人的忠告,所以可爱的小葫芦后来都落了……可见,生动的课文插图给学生展开了丰富想象的翅膀。

三、活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进行思维训练。如笔者在讲解《难忘的一课》时,当讲完“我”和台湾师生一起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时,提出思考题:下课以后又出现那些动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观看课文中的插图。紧接着,笔者又誘导学生思考:“图中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请想一想老师会说什么?孩子们会说什么?”学生通过课文插图,紧紧围绕问题发挥想象力,积极讨论并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插图既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笔者在教授《景阳冈》一文,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时,引导学生看图,又紧紧抓住“挨”字引发学生讨论:为什么课文中作者用“挨”而不用“跑、冲”?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开始思考问题大胆发言,通过看图、看课文内容,最终明白了“挨”字把武松打虎使尽了最后一口气力,手脚酥软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了。

四、培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可以促进学生诸方面能力的发展。在教学《秋天》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观察点以及写作思路、写作特点,需先抓住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后适时提问引导。

师:我们可以从插图上哪儿看出这是秋天?

生:插图上的稻田和树叶。

师:插图上的稻田和树叶是什么颜色呢?能把颜色的词语找出来吗?

生:秋天,稻子熟了,黄澄澄的。

生:秋天,梧桐树的叶子黄了。

师:秋天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物,谁能把这些景物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说一说?

生:我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说,高高的蓝天下是一望无边的稻子熟了,黄澄澄的。稻田的旁边有口池塘,小鱼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池塘边有棵高大的梧桐树,树叶黄了,一片片往下落……

由此可见,通过观察插图,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观察能力、写作水平也能逐步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 满令怡

作者:吴春华

上一篇:商务外语论文范文下一篇:历史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