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观后感1500字

2023-06-20

第一篇:感动中国观后感1500字

《中国之路》观后感 论文 1500字

《中国之路》观后感

班级 姓名 学号

最近,在寝室看完了《中国之路》系列专题片,该片主要围绕中国国情与发展为主要来进行讲述,是由清华大学教授所讲,我认为这部片好就好在运用国际化的视野、学术性的理念来对中国发展的多个侧面进行了全新的打量和透彻的思考,再一次借用电视语言的独特魅力向全社会注入正能量,

该片立足学术视角,彰显辩证品格,逻辑线索清晰,框架体系严密,使作品具有了可观的思想深度、理论厚度和境界高度。与同类创作相比,它不再单纯地以官方的话语方式、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来宏大叙事,而是客观深入地将一些重大问题从学术维度做了理性解读与考量。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创作者较为完美地将学者的思路、观点转化为全息的、直观的电视语言,用丰富的视听元素深入浅出地将该片所要表达的核心理念润物无声地渗入观众心灵,用艺术的而不是粗陋的、生动的而不是无趣的、灵动的而不是呆板的方式,让人们在获得视听审美享受的同时,春风化雨般地感受着精神的激荡、思想的启迪。

这部片子的创新之处颇为可圈可点,有些甚至成为我国政论型纪录片的新突破。例如,该片在体例设计上打破了以往同类片子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划分的结构层次,或是依循年代流变的构思范式,而是创新性地将全片分作“中国崛起”、“中国贡献”、“中国人权”、“中国民生”、“中国板块”、“中国文明”、“中国话语”、“中国模式”八个篇章,这让整部作品既恢宏全面,又重点凸显,可以说用了一种崭新的形式来表达我们一直以来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种外“新”内“老”的传播模式给业界带来很好的启发。再如,片中除了用一些传统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之外,又采用了国际化方法,引入“平均购买力”等概念在某些必要时刻替代GDP来考核国家的真正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这样一些全新的、较为成功的尝试,开拓和丰富了我国纪录片的创作路径、表现手段,使其更加趋于科学化、多样化、特色化。

《中国之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运用国际化的视野来打量当代中国的发展。创作者游刃有余地把握好了“本土与海外”、“中国与世界”的辩证统一关系。当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该片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置身于世界发展前进的大趋势、大走向、大潮流中,一方面展现出国内与国外的深度合作、交流互动、和谐共赢;另一方面着力昭示出中国对全球发展的独特贡献,从而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并且在多向比较中更加清醒、理性地认识自我。这部片子正是通过我国的特色发展之路与东西方各国的客观对比与不同背景的专家、嘉宾的语言表达,进一步雄辩地证明了中国模式的必行性、中国话语的必要性、中国崛起的必然性。

特别值得赞赏的是,《中国之路》在叙述的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回避现实,而是怀着真诚的态度、负责的精神来直面矛盾,作品思想理念表达中的诸多难处难点智慧地转换为多种视听表现形式,坦率言说中国。诸如贫富差距、腐败现象、人权问题等等,对于这些敏感话题,该片都作为聚焦关注对象,有胆有识地对其进行了剖析与评论,并且见解深邃、观点鲜明,有效起到了见证事实、引导舆论的社会功效。从中不难看出本片策划者、编创者所深具的强烈的担当意识和文化自觉,他们在创作中紧紧扣住祖国发展进步和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选择与开拓的历史进程,力争在作品中把爱喊得更大声、把情用得更大气,因此才成就了这部有新意、有思想、有气魄、有情怀的纪录片领域的新力作。

我们学习着怎么往前发展,看完中国之路,我们感到未来前进的路途更加清晰,中国之路才会越走越宽阔!

第二篇:中国梦读后感1500字

中国梦读后感1500字篇一:

午后,金色的阳光散发出慵懒的气息。看着树枝上萌发的新绿,我的心中充满了未知名的情愫,随手翻阅桌边的《中国教育报》,眼球漫无目地旋转,猛然心中一震,视线定格。

呵,中国梦!因那一句中国梦,我心中汹涌澎湃;因那一句中国梦,我的热血被点燃;因那一句中国梦我看到了璀璨的光芒。因为我是炎黄子孙!我是中国人!我有中国梦!

梦是林与夕的巧妙组合,林是栋梁,夕是后来者,这不正是暗指我们是国家的栋梁,是中国梦的践行者吗?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坚定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我的思绪亦在这呐喊声中飞到了总书记的演讲现场,书记慷慨激昂的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理念。

是呵!作为青年的我们要有理想,立大志,于国于人,于己于人,都大有裨益。青年只有立大志,方可成大业。所以,作为国家未来的我们更应该在现在树立我们的中国梦,我们要坚信,我们必会美梦成真,我们的祖国必定更美好。

我的梦很平常,但又很神圣,我想做一名医生,做一位天使飞到每一个伤患身边解除他们的病痛,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们撑起一片无病痛的天空,让他们恢复昔日的健康,在蔚蓝的天空下尽情翱翔。2008年四川发生地震时,我在电视银幕前望着那伤痕累累的解放军和群众,看着那些眼中充满了恐惧但仍透着丝丝坚定的孩童,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狠狠地撞击着,这时的我多想快快长大,飞到他们的身边,用自己的双手和火热的心去温暖他们逐渐麻木的身躯。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医生。今年雅安的地震更坚定了我的信念。看着眼前满目疮痍的景象,我流下了无声的泪水,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和他人一样默念雅安,加油!如果四川的地震在我心中埋下了行医的种子,那么雅安的重创便能使这颗种子努力地汲取营养,努力生长,逐渐发芽、开花、结果

少年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成就救国救民、立国立民的千秋伟业;少年茅以升矢志造桥负笈苦学,克服重重困难,修建了第一座现代化桥梁。和他们相比我的梦并不巨大,也不辉煌,更不惊天动地,但那是我心中最真实的梦,那是我火热而真诚的心。我始终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将美梦成真,我的梦将在祖国大地上现出它曼妙的身姿,我将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在祖国肥沃的土地上印下我的足迹。

每个少年都有梦,我们的梦聚集起来将是另一番中国,一个全新的中国,一个让别国望尘莫及的中国,一个可以傲立于世界东方的强大国度。那时,我想我们的民风会更淳朴,不会有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的陋事;不会有某父母因孩子有先天性疾病而抛在福利院门口的家丑;不会有某老师殴打4岁小孩的不堪,不会有现在的中国华丽的外衣下不免伤痕累累,现在的中国是不富强的中国,是虽有辽阔疆域,却无傲立资本的发展中国家。但我相信,如今的中国必将成为过去,明日的中华定会笑傲整个亚洲,因为有我们。我们的骨子里流着不屈的血液,有着奋斗拼搏的因子。更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中国梦!

总书记说: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族的今天,可以说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是呀,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这代青年将带着我们的中国梦出发,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做新中国的代言人。

我们要努力奋斗,谱写中国华丽的篇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心共筑中国梦。

中国梦读后感1500字篇二:

祖国,是个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不容侵犯的碑。跋涉于塞北的白水黑山之间,泛舟在江南的青山绿水之上,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血肉的凝聚。

题记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内心喷涌出滚烫的鲜血,而我的梦想也来自于内心深处的那种渴望,那种期待,那种希冀,那种理想。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的梦想是要将与每个中国人的一个个小小的梦想汇流,那里面流动着中国梦的元素,是啊,中国梦,我的梦!

很多人,当他们离开中国时,内心如同针扎一般的痛,就像血肉的分散,但也有些人,他们怀揣梦想,却去他国实现,离开中国最后一方土地时,心里想着的却是摆脱。朋友们,你们愿意做哪一种人呢?可不管怎样,我们永远是中国人,方志敏也曾这样写道: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难道不是这样吗?即使我们身在国外,也应当心存祖国,心存梦想,而那梦想,也应当是中国梦,我们母亲希望我们无论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中国人都要以祖国为荣,时刻牢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不忘为祖国争光。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每个人都怀有这种梦想,还愁没有强得国吗?有了强的国,就有了富的家,它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主席为我们阐述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但有些人也曾这样提出:我们只是平民百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根本就帮不上一点忙,那是国家领导人的事,与我们无关。朋友,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我果断地告诉你,你错了。中国梦反映的是人民的期盼,中国社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我们中国有13亿同胞,每个小的梦想汇集起来,不就成了大的梦想吗?那就是中国梦啊!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历史的重担在我们肩上,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远大志向和目标,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充实的今天去塑造辉煌的明天。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圆中国梦增加色彩。

中国也是一个有精神的国家,中国精神就是一脉相承的中国民族精神,这样的民族精神是完成中国梦的前提,在这延绵不断地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精神,人民就没有生机,社会就没有凝聚力,这个国家就缺少了辉煌发展的基础。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去完成我们的中国梦,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詹天佑的一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们: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对于中国,那些血腥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19世纪之前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繁荣富裕的国家之一,但是,如果国家不强大,民族不兴盛,创造再多的财富也保不住。

中国梦,是尊严梦。它让我们过上了更有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中国梦,我相信,在各个领域中国都会有飞跃性的进步,到时候,受益的人还是国民。同学们让我们内心怀有梦想,怀有那份沉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情感激发圆梦动力。

我们必须勤奋学习,用知识开启圆梦引擎。

我们必须陶冶高尚的情操,用品格筑牢圆梦基石。

祖国孕育了百家思想的争鸣,开创了历史的辉煌,遭受了侵略者铁蹄的践踏。哺育了十三亿炎黄子孙,经历了五千年的世道沧桑。

第三篇:乡土中国读后感1500字

法律系 张雪影

细细读完了乡土中国,读完之后,我有些迷茫了,尤其是最后一部分生育制度,让我开始思索自己以往视若寻常奉为“常理”的一些观念,使得我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将来的人生方向。

费孝通先生认为,人类抚育下一代,出于两个缘由,一个是想通过集体的延续来完整自己,因为个体在时间上是无法永存的;另一个是人类生存是依赖集体的,而为了维护社会结构的稳定,人类必须生育保持足够的人数。

在农村生活,土地就是命根子,也正是那些广袤的土地养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小的时候跟随父母到田里去播种或者收割,印象最深的是刮开盖好的薄膜种玉米籽,再就是在秋收时节抱麦子。在北方,割麦是农活里最苦最累的活,农民割麦的姿势用“面朝黄土背朝天”来形容最恰当不过,母亲心疼我,没有让我割过麦穗,于是我开始找寻新的“营生”——挖苦菜。现在想来,土地真的好神奇,你播种它会生长,你不播种它也生长。苦菜就是那种自然生长的植物,挖它并不费事,田地里到处可见,不一会儿就能挖一小筐,带回家后用水淘了就能吃。“非典”那年,母亲不信任小卖部的菜种,我就天天出去挖,那段时间家里足足吃了一个月的苦菜。在乡下,生活好像不用怎么花钱,吃的自己都可以种,家家户户都有一口井,梨树、沙枣树什么的也都有,柴火有葵花杆子和玉米棒棒,逢年过节的时候买些糖果、穿件新衣裳就是了。可见,土地孕育了多少生命,人们聚村而居确有一定道理。

费孝通先生分析说,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

一、小农经营每家耕地的面积小,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与耕地不会距离得过远;

二、因水利灌溉的需要,他们聚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

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

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数量在一个地方一代一代地增长,成为相当大的村落。我生长的村子是由第二点和第三点决定的,因为我们那里没有农场,也不是以姓氏命名的村落,人们聚居一起除了是种习惯外就是合作的需要,村子里称为“变工”。尤其是在打麦场、绞玉米和刨籽瓜时节,由于每家的劳力有限,人们会就近叫着乡邻一起做工,效率也高,今天一起去张三家打麦子,后天再去李四家刨籽瓜,也就是“变工”。这里没有任何商业行为,人们似乎约定俗成了某种共同遵循的规则,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社会学里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乡村属于前者,费孝通先生在书中说道,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只有生于斯、死于斯的人群里才能培养出这种亲密的群体,其中各个人有着高度的了解。我无比庆幸自己的童年能在乡村度过,和我同龄的一代都是村子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看着长大的,整个村子里的人都知道我,我也认识整个村子里的人,而父母这一辈的人基本上都是称兄道弟,平时见面都会很亲切地打招呼。乡村里的人都是彼此熟悉的,熟悉是长时间、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感觉。现代都市最缺少的也就是这种感觉,门对门的邻居尚且不认识,更何况楼里和小区的人,于是,在乡土的本色里开始产生出陌生的社会。

中国的本色是乡土,而现在的主流是争相到城里立足,一些人是因为土地的有限接纳不了村里人口的增长,另一些人则是赶时髦。乡土社会发生了变迁,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改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就像费孝通先生在结尾所说的,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在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生活方式收到了挤压,乡土中国在慢慢的消失。但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土地依然是大自然哺育生命的土地,希望乡村的生活更加美好!

原书作者:费孝通

( 1910.11.2-2005.4.24)

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第四篇:感动中国观后感2021_感动中国的观后感800字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专题部活动直播组承办,每年元宵节前后推出,已经连续举办多年,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感动中国观后感2021_感动中国的观后感800字范文5篇,希望你喜欢。

感动中国观后感2021篇一

有这样一位人,他已年过八旬,却依然冒着被新冠肺炎传染的危险赶往武汉,他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钟世攀是著名的儿科医生,他曾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冲锋陷阵,带领医疗团队研究SARS病毒……他,就是家喻户晓的钟南山院士。

南山院士于1936年出生在南京,祖籍福建,如今已经有84岁高龄,却依旧挤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奔赴抗疫一线与病魔作斗争。有人拍了这样一张照片:高铁上,钟爷爷在餐厅一个窄小的座位上睡着了,满头银发的他微微蹙眉,桌上还摆放着一叠厚厚的未曾看完的文件。这让人看了既感动又心疼,泪水情不自禁溢满了眼眶。

到达武汉后,钟爷爷和他的团队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病毒会“人传人”的结论,让全国人民一下子高度防备。

“想来想去,我只不过是一个医生。”

“武汉一定能挺过关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待在家里,没有特殊情况千万别去武汉!”

一句句平凡的话语仍然在耳边久久回荡。谦虚、敢正视真理、为民着想……种种精神都在钟爷爷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当然,最让我难忘的要属钟爷爷积极乐观、永不服老的态度。

在一次盛大的颁奖典礼上,钟爷爷看到别人用“耄耋”这个词语来形容他时,爽朗地笑道:“耄耋?我还没这么老吧?希望国庆80周年时我还能站在这儿和大家说话!”是的,钟爷爷每天都忙于救死扶伤,医治病人,虽然据他的妻子李少芬说他每天的休息时间极少,但他依旧热爱运动、乐观向上,更拥有一颗懂得追求的爱国之心。

或许我将来不会学医,但我依旧要学他那不骄不傲、永远追求的精神,或许只是当一个平凡的教师,一名公司职员,一位管理人员,但我一定会勤奋努力,刻苦向上,为祖国开辟出一片绚丽多彩的新天地!

感动中国观后感2021篇二

在这个假期,听到和看到最多的名词就是“最美逆行者”了,他们不是我们熟知的解放军战士、武警特警,也不是消防员,而是能扶死救伤的白衣天使。为了阻击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的传播,为了挽救感染新型肺炎的病患,3.2万白衣天使逆行而上。他们不计报酬,不畏生死,以血肉之躯,与病魔决斗。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尊敬、学习。

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幸逝世。此前在微博上,他写道“等我病好了,我就会上一线”。

90后医生宋英杰叔叔,在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工作中,连续奋战十天九夜。因过度劳累心源性猝死,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

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徐辉,在疫情防治工作中,以身作则,恪尽职守,连续奋战18天后,积劳成疾,牺牲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场上。

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抗击疫情时,三天三夜没有休息,不幸感染冠状病毒后,在住院期间,依然用手机发微信,打电话指挥着医院的工作,关心着医护人员和病人。可不幸的是,新冠状病毒夺去了他的生命。

……

我知道还有无数个白衣行者们,他们奋战在防疫阻疫的第一线,他们这种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不禁令我肃然起敬。我常常在想,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妈妈说,是责任,是担当,是大爱,是深沉的爱国情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14亿中国人心中的榜样,更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楷模。在此,我想向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们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祝医护人员们:

身体健康,早日回家。

感动中国观后感2021篇三

庚子鼠年初,本应是阖家欢乐、幸福团圆的日子,没想到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悄然侵入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英雄城市——武汉。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慌乱了阵脚,大家终于明白,人类在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无力。

当年抗击非典的“英雄战士”钟南山院士,时隔17年,再一次冲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他与病毒较量,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与此同时,一大批医护人员也“舍小家,保大家”冲往抗击疫情的一线。听说一批90后是最早挺身而出的,用他们的话说就是:17年前你们保护了我们,现在该由我们保护你们了!医院里穿着厚厚的隔离服的医生在危险中逆行,他们一天几乎都不怎么喝水,为的就是能够少上几次厕所,省下一套隔离服。在那个时候谁也没有想着自己,正所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不能奔赴前线的平民百姓,把自己种的瓜果蔬菜用大卡车拉着,赶往武汉,这是为了让武汉人民不用担心食物的问题;有的东拼西凑,凑出来一些口罩和消毒液,送往武汉,让医院做好隔离与消毒;还有的将自己献身于疫情之中,不怕困难,不怕病毒,只为对祖国贡献点力量。这不就是爱的集中体现吗?

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那些为国出力的人不就是中国的脊梁吗?

英雄是我们公认的强者,而被称为“英雄城市”的武汉,又怎么会被小小的病毒打败呢?

所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看到武汉烂漫的樱花,看到全中国春暖花开的盛景!

感动中国观后感2021篇四

2020年1月,湖北省武汉市通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在几天时间内,疫情迅速蔓延,全国30个省份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实行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危险,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大家都在想着逃离与躲避,而“白衣天使”们却选择了逆行!

他们是专业的人。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钟南山院士最先发出警示。作为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84岁高龄的他,再次来到疫情最前线!有了钟南山,我们就有了主心骨!紧接着,全国上下组成的一支支医疗队,向着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市前进。不管是钟南山院士,还是医疗队员,他们都是医学专业的人,有了他们的帮助,患者能尽早脱离危险,重回美好生活。

他们是勇敢的人。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南方医院千名医护人员“请战书”中的一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非典”时期,他们曾赴小汤山医院救治,做到了“零感染”!和他们一样,一位位“白衣天使”,不怕牺牲,不计报酬,毫不犹豫的签下“申请书”和“请战书”。在疫情面前,他们不顾生命安危,都是最勇敢的人!他们和武汉医生“协同作战”,共同帮助患者早日回到亲人身边。

他们是有担当的人。

“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一位女医生写下“请战书”时,特别注明没有告诉丈夫!她的“请战书”,被媒体称为现代版的“与夫书”!和她一样,这些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是爸妈的儿女,孩童的父母,在危难之际,他们义无反顾,没有留在亲人身边,而是选择了责任与担当!重任在肩,勇于担当,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职责。

过硬的专业技能,过人的英勇气概,无悔的责任担当,共同构成了逆行者的清晰影像。这些逆行者的身影,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中!我只有以百倍的努力,千倍的坚持,以优异的成绩向我最崇敬的逆行者致敬!

感动中国观后感2021篇五

滴答,滴答,午夜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本应阖家团圆,相聚一堂的日子,却因新形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到外肆虐而搞得人心惶惶,但就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却仍有一部分人坐上了前往武汉的专机,成为了最美的逆行者!

武汉原本热闹的街道只有廖廖几辆汽车驶过偶尔有一两个行人匆匆的走过孤寂的街道,留下一片片残夜随风飞舞。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人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放弃了休假,主动请缨到抗击病毒的战斗中去。

青春如梦,岁月如花,谁愿自己的生命匆匆结束,可是那些在战争一线的医护人员、研究者与许许多多为了武汉人民安危的人们却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共赴武汉,为的是保护他人的生命健康。他们绽放出了最美的韶华,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奋斗是他们的姿态,坚持是他们的态度,勤奋的汗水衬托出他们最美的模样!逆行者的背后是什么?是守望,亦是希望。逆行者来做什么?在武汉最清冷的时刻,最危难的时刻,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亦然来到了武汉,为的是什么?是钱吗?是荣耀吗?是地位吗?都不是,为的是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谁都知道武汉是疫情重灾区,可是他们仍然选择逆行而上,他们签下“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请愿书来到了武汉。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的奋斗,84岁的钟南山钟老先生再次挂帅亲征,建设者们加班赶工,他们的爱温暖了疫情下的人世间!

记忆随着风又飘回了2003年那个春天,还记得那时钟老说的话,“把所有重症患者送到我这里来!”然后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为他们治疗;还记得那时那些为了救治病人而染上“非典”的医护人员们;而今,钟老再一次挂帅亲征,踏上了去武汉的征程!医护人员们再次团结一致,与这场无声的战争做抵抗!17年前他们是抗击非典的主力兵,17年后他们亦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主力兵!

人间大爱,势必属于他们,让我们向他们致敬!致敬于最美的逆行者!

感动中国观后感2021_感动中国的观后感800字范文5篇

第五篇:感动中国观后感500字

感动中国观后感500字

中央电视台虽然年年都有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就是在为这些曾经奉献过的人送上一束花、端上一个奖杯。这个有意义的节目虽然已经举办十年了,但这才是我看到的第一次,我对此有很大的感触。

在这个简单却又美丽的舞台上,走上去的人的事迹各有不同,但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动,是因为这里包含了责任、理想、大爱……

胡忠和谢小君是一对夫妻,他们和女儿一起来到了草原。胡忠在孤儿院里教书,一旦他知道哪里有孤儿,他就会不辞辛苦地把这些孩子接回来,教他们知识、给他们人间真爱。胡忠说:“我是个志愿者,我喜欢这些孩子,这些孩子也非常需要我们。在做这份工作时,我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因为这是我的责任。”这对夫妻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叫责任、什么是人间真爱。

吴孟超是个医生,他有个病人叫王甜甜,她的肝上长了一个肿瘤,吴孟超考虑到甜甜的肿瘤是良性的,用肿瘤切除的方案是可行的,但他同时也知道,肿瘤所在的位置很危险,一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险,别的医生都不愿意为甜甜做手术。可吴医生说:“这是我们医生的职责,我应全力以赴地去做这个手术。”最后手术成功了!

从“感到中国”的节目中我感受到了责任和努力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象他们那样,永远肩负着责任、背负着理想,传播着人间大爱,那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观后感500字

今天老师让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里的一位小女孩的故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动。

她五岁那年,父亲因车祸去世,她的母亲把她送给了别人领养,在新的生活里,她不但没有获得到幸福,反而让她的生活变的更加辛苦,她的养母卧病在床,养父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一走了之,母女只能相依为命。她弱小的肩膀不得不支撑起这个家庭,担当起重任。当别人家的孩子在撒娇,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早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那时的她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未喊过疼,听着孟佩杰养母含着泪感激地回忆,我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一个柔弱的小女孩站在板凳上,顶着脚尖吃力地拿起锅铲翻炒的情景,心里不由得阵阵酸痛。孟佩杰每天起早贪黑,帮养母穿衣、洗漱、换尿布、喂早饭,然后才安心地一路小跑着上学。晚上回家后,一大堆家务活等着她,服侍养母睡后,她才开始学习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就这样,孟佩杰在艰苦的生活中勤奋学习,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由于放心不下养母,她竟下定决心:带着养母上大学!

命运对待孟佩杰是残忍的,无情的,而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以灿烂如花的微笑回报这个世界。她面对逆境,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她的存在,成为养母生存的勇气。当人们对她惊叹不已时,她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而现在的我,有时还跟妈妈顶嘴,跟妈妈对着干,做作业时,还跟妈妈吵架,和孟佩杰比起来,我实在是太惭愧了。父母从小就为我做过许多事,在我生病的时候,是父母一直在我身边照顾我,是我的疾病快速康复;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是父母和我一起攻克难题,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日常生活中,是父母从小一直给我做饭,洗衣,是我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变成现在的高大阳光少年。我暗下决心:要向这位小女孩学习,在生活中要孝敬父母,感激父母,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感动中国观后感500字

何玥,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她生活在广西桂林,是一个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XX年11月脑死亡。当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父母听到她这个决定时,惊讶不已,甚至还责骂她。但是在她死后,家人还是决定完成何玥的遗愿。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尿毒症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患者。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好孩子,还把自己的奖学金,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给何玥治病,父母已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感动中国》组委会是这样评价她的: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亮把人间照亮。

看完这个感人的故事,我反复思考:一个十二岁的花季女孩,能有如此的坚强、勇敢和心胸,面对如此残酷的人生,还能做出这样的壮举,为他人着想,实在让我感动,让我佩服。我反复问自己,我与她同龄,却经常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而没有她那样的宽容和大度;我反复问自己,我与她同为独生子,却只想着父母和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而没有像她那样处处为别人着想;我反复问自己,我与她同为中国人,为何我如此渺小,她却如此伟大。因为她有一颗善良、无私、伟大的心。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向她致敬!

上一篇:科技局2009年工作总结下一篇:第一书记观后感10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