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第10课

2022-06-21

第一篇:五年级上第10课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 1至10 课教案

第一课 色彩的对比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作业。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感受色彩

1.观察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对比现象? 3.明确对比概念。 4.比较两张美术作品。

5.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有很多对比。 6.出示课题

二、运用色彩 体验 创新 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 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出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4.生活中的对比色。

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 5.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受? 6.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3.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展示 交流 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 色彩的对比

教学反思:

第二课 色彩的和谐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过程与方法: 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教具学具:彩色纸,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忆一忆: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和色彩相关的知识吗? 例如:三年级《魔幻的颜色》 三原色——红、黄、蓝 三间色——橙、绿、紫 四年级《色彩的冷与暖》 冷暖——通过对比产生。

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和色彩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来看课本:

(1)“对比”是社么意思?(2)什么样的颜色称为“对比色”?(3)你能找出几组对比色?

【教师板书:色彩的对比,学生看书。本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挖掘知识。】

二、知识新授 2.思一思

师:好,有谁能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对比”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差别比较大的颜色,称为对比色。 师:能用你的语文知识来解释一下这个词吗?

师:就是把把具有明显差异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比较的手法。

师:那么第二个问题“什么样的颜色称为‘对比色’?谁在课本中找到答案了? 生:在色相环上两个相对的颜色称为对比色。 师:很好,谁用这个方法能来解决第三个问题?

生:红——绿

黄——紫

蓝——橙

师:同学们找得可真准确,看来都掌握了寻找对比色的好方法。今天我们将用这三组最主要的对比色来创作一幅作品!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学会解决问题,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把课堂真正还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想一想

(1)师:在创作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大自然界中有没有对比色展现的美?例如动物中?

生:鹦鹉„„

师:对了,请同学们看,老师带来的这两张图片,第一张鹦鹉身上有什么对比色?

生:红——绿

师:这张巨嘴鸟是课本中的图片,它嘴巴的黄色和背景的紫色形成对比,摄影师为什么这么来设计?有没有什么用意呢?

生:为了突出巨嘴鸟嘴巴的大,突出它的美。

师:对了,所以我们可以小结对比色的特征:鲜艳、醒目。 (2)师:植物界中的有没有?

生:三色堇(黄——紫),多肉植物(红——绿)

(3)师:其实不仅仅是自然中,我们的画家们,受自然界的启发,也把对比色很好的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请大家欣赏画家们运用对比色给我们展现的美!

师:看完了这些作品,一定激发了大家的创作欲望,但是别急,老师刚才也看过课本了,课本中说到“对比色如果处理不好,也会给人烦躁的感觉”那怎么办呢?课本上给我们展现了三种方法,请大家再一次仔细阅读方式方法。

【本环节通过想一想,意在启发学生通过从自然界中受到启发,学会从自然界中寻找创作的素材,接着通过画家们的创作方式,激发学生对对比色创作的欲望,为接下去的教学做好准备】

3.学一学

(1)使对比色和谐的方式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使对比色和谐的方法第一种是什么? 生:改变面积大小。

师:例如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几张作品就是这么来做的,我们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来形容美,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师:第二种方式方法是什么? 生:改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师: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同学们仔细看,老师黑板上制作的这个色相环是最标准的颜色,画家的这幅作品蓝色与橙色,与标准色对比,有什么区别?

生:显得更颜色更浅。

师:是的所以我们就说,他运用了此方法来达到和谐。 师:第三种方法是什么? 生:用线和色块来分割作品。

师:例如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作品,就是这么来做的。

师:那么我们掌握了三种方法,能使得作品既对比又和谐,但是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你还必须会选着合适的对比色体现你的情感。

(2)选着合适的对比色——体现情感

师:同学们看到课本中这三幅作品画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运用不同的对比色,表达的情感会一样吗?你觉得作者运用不同的对比色,分别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生:红——绿:活泼、热烈

黄——紫:神秘、内敛

橙——蓝:欢快、清凉

师: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你能选择适合自己作品的对比色,将能体现你的情感世界。当然在这个的过程中,要记得运用三种方式方法达到和谐!

【本环节就是要来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在一幅作品中,如何既体现对比色的特点鲜艳、醒目,又能使得对比色在运用的过程中达到和谐?当然还要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对比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图片给学生作解释,清晰明了的解决问题,利用课本中的图很好的解决对比色的运用与情感间的关系】

4.考一考

师:说了这么多,我们完成一幅作品,具体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画家们是如何做的! 师:首先这幅作品中,画家使用了哪些对比色? 生:红——绿;黑——白

师:对了,黑与白虽然不在色相环中但是也是对比色。 师:再来分析一下,你认为画家用这些色彩对比想表达什么? 如何做到和谐?

生:红色——血腥、暴力(警醒、提醒) 绿色——生命、健康(爱护、呵护) 黑色——黑暗(三角形) 白色——保护(圆圈) 黑、白、黄——起到和谐的作用

【通知欣赏作品,让学生从中学会以我们刚才所讲解的知识来欣赏一幅作品,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创作过程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其实这个环节也就是在把前面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5.试一试

师: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相信同学们也蠢蠢欲动,想要来创作一幅作品了!不过老师在大家创作之前给大家带来两种创作的方式方法,大家请看:

具象的作品形式

例如课本本中的这幅用剪贴方式完成的“花瓶”,其他学生是这么来创作的: 抽象的作品形式

师:例如课本中的作品《阴阳鱼》

阴阳鱼:构图——中国特色

对比色——装饰美

三角形——(线)和谐美 师:看看同学们是如何来完成的:

三、教师示范

师:今天老师也要来创作一幅对比色的作品,那么首先我可以确定主题《山与云》,接着构思表现这幅作品我运用哪两组对比色会更好?谁来说一说?

生:红——绿

蓝——橙

师:很好,那么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们今天作品主要以大块面的形式来完成,用线分割,用油画棒来的工具能更快的完成!最后完成的效果,同学们请看!

四、作业要求

师:相信同学们也很想动笔了,那么我们今天的作业要求是: 用(1-2组)对比色,创作一幅具象或抽象的和谐作品。

五、评价标准

1.能用对比色创作一幅和谐作品。

2.能合理运用对比色创作一幅有情感的和谐作品。 3.能用对比色创作一幅有情感、有主题的和谐作品。 板书设计:

第二课 色彩的和谐

教学反思:

第三课 美丽的纹样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通过欣赏感受纹样在蒙古族人们生活中的应用,知道适合纹样的概念,探索了解适合纹样的外形和骨架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拼图游戏体验感受适合纹样的外形和骨架的变化,学习绘画或制作适合纹样的方法,利用身边物品设计新颖的适合纹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设计的适合纹样装饰美化蒙古服饰等,从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外形和骨架的变化,尝试设计新颖、美观的适合纹样。

教学难点: 运用合纹样外形和骨架变化设计一个新颖的适合纹样。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欣赏,感受纹样

1、蒙语问好,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服饰欣赏教师穿的蒙古袍。

师:“看看琪琪格老师今天是不是格外的与众不同,我的服饰漂亮吗?那漂亮啊?”

1、学生与教师蒙语问好,齐声赞美老师蒙古袍很漂亮。学生观察教师的蒙古袍分别说出自己对蒙族袍的真实感受。

生1:蒙族袍样式很独特 生2:花纹、图案很漂亮 生3:颜色很艳丽

2、 教师点出图案也可称为“纹样”,“美丽的纹样”板书课题。

2、生欣赏老师独特的板书设计

3、蒙古族日常生活用品的图片欣赏,感受蒙古族人们对纹样的利用和创造。(视频)师引导学生总结蒙古族纹样的使用特点。

3、学生自由的欣赏蒙古族日常生活用品的图片。大胆说出自己对蒙古族各类纹样的真实感受。

生1:漂亮 生2:精致 „„ 学生感受蒙古族人民利用生活中的自然形象设计纹样他们把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设计成了精美的纹样,生配合老师总结:各种花草的卷曲(卷草纹)曲折的流水(水纹)天上的云朵(云纹)热情的火焰(火纹)来美化生活。

活动二:探索研究,实践感受

1、师引导学生探究适合纹样的骨架形变化,明确适合纹样的概念。

1、学生探究学习

1)学生与教师一起探索并发现适合纹样概念。 2)学生跟随教师观察纹样特点,探究骨架变化规律。

3)学生合作自学教材,探索离心、向心结合式、旋转式、均衡式。 4)学生与教师一起探索综合式。

2、拼图游戏,进一步巩固适合纹样相关知识。

2、学生自己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拼图。讨论制作出的拼图属于哪种骨架变化形式。

活动三:欣赏纹样,拓宽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看一看生活中的适合纹样,了解纹样应用的广泛性。 (视频 生活中的适合纹样)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出在哪里见到过适合纹样。并且欣赏生活中的适合纹样。 活动四:教师示范,学生创作

1、教师创设参加那达慕要盛会的情景,出示单调盛装,激发学生设计激情及兴趣。

2、教师示范设计适合纹样。

3、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课件)

4、提出制作要求。教师辅导。

1、学生观察教师所带服饰发现特别单调,讨论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法,出谋划策,想出装饰纹样的办法。

2、观察教师设计方法及步骤,明确设计要点。利用以前所学的制作方法,说出自己的创作思路。

3、学生欣赏其他同学作品。

4、学生自由创作,共同装饰盛装。 活动五:成果展示、小结拓展

1、引导学生展示创作成果。

2、评价学生作品。

3、参加那达慕展示学生成果。

4、小结拓展:不光我们蒙古族喜欢美丽的纹样,在其他少数民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适合纹样的踪迹,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探索适合纹样。 师生蒙语说再见

1、展示并装饰蒙古族盛装

2、学生自评、互评

3、参加那达慕,展示创作成果。 学生与教师愉快道再见。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 美丽的纹样

课后反思:

第四课 趣味的文字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验郭店楚简中文字的笔画造型美感,感受“鸟篆”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对 “鸟篆”文字的进行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了解 “郭店楚简”,感受楚简文字中的艺术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发现楚简中文字“鸟篆”的象形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发掘学生的创造力,用新奇的联想表现一个或几个字,让文字更形象、生动、有趣。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了解

1、播放CAI课件,欣赏舞蹈《简颂》

2、提出问题:舞蹈演员手中拿得是什么道具?

3、郭店楚简,并简析其历史渊源,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 讲授新课,深入探讨 活动一:

1、 学生分小组近距离欣赏郭店楚简中的文字 讨论:它与现代汉字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2、教师以楚简中的“乐”字和现代汉字中繁体的“乐”字及简体的乐字为例,分析其笔画特征。

教师小结:现代汉字中的笔画讲究横平竖直,是方块字。楚简文字中笔画不拘一格,自由奔放,象一幅画。

活动二:

1、学生再次分组欣赏这些文字。发现楚简文字的象形特征。

设疑:你能发现楚简文字中所有的文字看起来象哪一种动物的? (学生谈论回答)

教师提小结:郭店楚简中的文字又叫“鸟篆”。讲解鸟篆的源起,及其特征。(板书 鸟篆)

2、欣赏CAI课件,验证鸟篆与鸟的形象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活动三:

1、游戏“慧眼识鸟”。加深对楚简文字中“鸟篆”的联想。

请4~5名学生上台根据教师提供的楚简文字,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鸟的形象(全身或局部都行) ,并由此进行的联想。

活动四: 教师示范。

1、请学生从楚简中找到一个鸟篆文字,教师将其临摹在画纸上。

2、师生一起联想其字的形态,并添画。

3、欣赏其他范画,了解不同材料创作出的不同画面效果。 活动五:

1、播放课件。

欣赏大师的相关作品,从排列形式,色彩等方面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作画奠定基础。

师:我们发现。不仅可以用字作画,还可以选择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文字来丰富我们的画面。

2、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某一个或几个字的联想,并谈谈适当的装饰方法。

三、 学生作业,创造表现。

学生利用油画棒和水彩颜料作画。可一人完成,也可几人合作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四、 欣赏评价,课后拓展。

1、学生作品展示,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2、小结: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里面蕴含了许许多多神奇美丽的楚文化瑰宝,正等着同学们去了解和发掘。

板书设计:

第四课 趣味的文字

课后反思:

第五课 画龙点睛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纹样与趣味汉字在礼物包装上的作用,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创新美化与包装。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漂亮的外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包装礼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对美术节奏的理解

教学难点: 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师:同学们你们在过生日的时候都收到过生日礼物吧!老师想知道你们都收到过什么礼物呢?

2、(课件)《礼记•曲礼上》也有记载,谁来朗读一下。师:看来,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相互馈赠礼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

3、出示题图《画龙点睛》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画龙点睛”大屏幕打出课题。(课件)

二、发展阶段

1)生看课本第8页上幅图中包装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 包装装饰: 纹样 文字 ( 特点: 夸张 变形) 2)师展示课件,生观看课件思考两幅图包装上的纹样如何排列?学生自学学习提示,回答问题。(板书) 呈现方式: 点状排列 面状排列(课件) 3)考一考(课件):物品上的纹样用到哪种排列方法?边欣赏边回答。

师小结:纹样的不同,形成了物品不同的风格,有的简洁大方,有的高贵华丽,有的活泼可爱,有的精致典雅。

4)师演示——制作步骤(课件): a、废旧纸盒贴上白纸,重新设计。 b、根据设计意图画纹样。 c、加文字、调整完成。

师小结:文字与纹样要互相呼应、互相协调、画面均衡. 5 ) 我们送人礼物的时候为什么要把它打扮的那么美观呢?(课件) 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礼物的包装越来越重视,给礼物穿上精美的外套显得礼品的珍贵。也更能表达主人的一片心意和美好情感。

三、 启发思维 1.使用媒材: 师:同学们带来的包装盒举起来看一下,哦,都是可以的,一会我们就将它们打扮打扮。

2.根据不同礼物的特点,有着不同的装饰方法。(板书) 教师展示礼品包装盒,讲解装饰方法。 3.欣赏同学们的作品:(课件) 进一步欣赏同伴作品,给予启示,促进其形成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 4.小组讨论:和小伙伴商量一下设计什么样的外套?怎样进行分工?打算送给谁? 由个体向群体间相互间启发,并且培养合作的团队意识。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生创作(师放背景音乐) 师:下面就轮到我们为所带来的物品加上一件漂亮的外套,给它画龙点睛。 作业要求: (1)对你所带的物品进行适当装饰。 (2)使用剪刀注意安全,保洁卫生。

五、评价阶段

采用自评、他评、师评。互赠礼品、谈感想的方式展示。(让学生观察各种方法包装的不同风格,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六、拓展阶段

1、心形的礼物外套设计。(课件)

2、设计的礼盒形成系列。(课件) 生活中有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的包装也丰富多样。了解礼盒的不同装饰,感受礼品的包装在生活中的运用。同学们,生活中多一双会观察的眼睛,结合学到的知识,你们也可以创作出精美的作品,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多彩多姿。

板书设计:

画龙点睛

包装方法:绘、剪、粘等 包装装饰:纹样 文字 纹样排列:点状 面状

教学反思:

第六课 快乐刮画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比较,了解刮画的特点和画面的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增强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新型刮画纸带来的意外效果,享受制作中的新奇感和快乐,提高绘画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刮画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工具,处理好粗细线条的排列及画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刮画作品:你们仔细看看,这张作品与平时的绘画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老师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这种新画法,好吗?(刮出课题)

二、深入探究,尝试刮画

1、教师先介绍新型刮画纸的特点 :刮画作为线描画的一种变化画法,具有线描画的特点和油画棒色彩丰富的特点,浓重的色彩基调,有稳重之感。在线描画的基础上改变操作方法,引发了学生学画的兴趣。 刮蜡纸具有两层颜色,表面一层为黑色的蜡,用工具能刮掉,底层为另一种颜色,也可以是彩色的。

2、教师后说明工具的多样性:谁注意到了,刚才老师用的是什么工具? 你们还带了哪些工具?

来试一试,不同工具刮出的线条有何不同? 3、学生分组尝试使用工具,谈体会。

教师小结刮画的特点:刮蜡画因为表面一层是黑色的而里面一层底色是鲜艳的色彩所以色彩对比很强烈。

4、教师讲解刮画制作步骤:

(1)、起稿:刮蜡纸的表面可以用铅笔在上面轻轻地起稿,但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破坏表面的黑色。

(2)、轮廓线:用尖状的一头把画稿的轮廓线刻出,线条注意要圆润流畅。 ( 3)、刻画大色块:用刮蜡笔扁平的一头来刮出画稿中的大的色块。 (4)调整:由于刮蜡纸特殊的制作工艺,一笔刻下以后不能够修改,所以在刻画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完成创作后,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增加线条或色块。 小结:刮蜡画在刻画方面应细心,把握的力度也要恰到好处,用刻刀尖状的一头轻轻把画稿的轮廓线画出,线条注意要圆润流畅这样画出来的线条才不会断断续续的。

欣赏(出示电脑课件,让学生观察欣赏,拓展思维。)

师: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请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看看哪些内容或物体可以用在刮画中?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现在就来展开创作?快动手试试吧!

三、学生激情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投入到刮画创作中

四、作品展示

将制作完成的刮画作品放到展示台前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第七课 快乐刮画

教学反思:

第7课 无笔画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认识自然界中的天然纹理的美感,掌握表现美观肌理的対印等技法。

过程与方法:观察天然纹理景物,运用対印等方法创作一幅色彩变幻、肌理美观抽象无笔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创作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探索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感受天然纹理的美,掌握対印创作方法表现抽象无笔画。 教学难点:探索対印等方法技巧,把握色彩流动特性。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颜料、刮刀等教学资源包。 学生准备:颜料、调色盘、报纸、水杯、抹布。 教学过程:

导入——观察感受,认识纹理

有许多的美隐藏在大自然中,它们拥有点状、线状、块状的纹理,具有朦胧而富有变化的神秘美感。而有些纹理附于物体的表面,形成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变化,这样的纹理我们称之为肌理。

我们可以运用大自然的纹理装饰点缀美化生活。

今天我们将运用简单方法复制创造它。一起来学习第七课《无笔画》。 ●图片展示,欣赏纹理,认识肌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复杂多样的纹理进行点、线、面形式分类,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纹理的形式美。艺术来源于自然并运用于生活,于此引入本节课教学,揭示课题。

授新——探索分析,掌握方法 1.欣赏名作,联想体会

欣赏法裔华人赵无极的艺术作品,他擅长把握颜料属性,将西方油画的色彩绘画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相融合,创造出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作品。

大胆猜猜作品运用什么方法进行创作?猜猜作者创作时是怎样的心境? ●带着问题去欣赏名家名作,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提高欣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名画凝聚着画家多年的心血,是画家对绘画艺术的认识与理解,引导学生欣赏和猜想世界名家名画,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审美欣赏能力,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抽象艺术作品的魅力。由此引出“无笔画”创作方法——喷洒法和流动法。

2.压印演示,探索小结

选取学生参与本课的压印方法演示活动。运用刮刀,小勺子等工具将颜料“搬运”并随意安排布置在画面中,利用颜料受到挤压后自然的流动和混合原理进行压印演示。

小结操作要点: 控制颜料的水分和在纸上的分布面积,可让色彩相融,获得生动多变的肌理效果。

用色时需要考虑深浅的对比和色彩的调和的搭配。 不同浓度的色彩会呈现各种有趣丰富的肌理效果。

印制时候随时观察,可反复対印。印压的速度和停顿,颜料被挤压,推染,所产生一定的肌理效果正是作品精彩的细节所在。

3.完善画面,构思署名

旋转画面,展开联想,构思主题,装饰完善,为其署名。

●采用直接演示的方法,直观了解的压印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演示活动中来,构思与操作,真正体会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自主探索总结操作要点,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促进了自主探索的动力。

练习——实践操作,体验乐趣

欣赏课本作品和同龄人作业,拓展学生的眼界,丰富装饰完善画面的方式方法。 提出练习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富有纹理美的抽象画面,并给画面取个名字。

学生开始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围绕课本教材展开欣赏教学,提供复印、剪贴、添画、重组拼贴等多样美化完善画面的方法,为学生丰富了视野,拓宽了思维。教师巡视过程,对课堂作业进行全面把控,针对学生特性进行个别辅导,更好做到导优辅差。

展评——分享交流,总结拓展

1.展示:展示学生无笔画作品,让学生介绍表现内容和所取得作品名字。 2.评价:围绕作品的色彩搭配、技法运用、画面的完善和意境构成展开师生评价。 3.拓展:从作品表现方法上,从热爱生活保护环境上进行意识的拓展教育。 4.整理:清理桌面环境。

●采取自主评价,学生以自愿原则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围绕着画面内容、色彩搭配、技法运用和主题意境进行介绍,目标明确,信心鼓舞,兴趣激发。在教师的辅助点评下层层深入,挖掘作业内涵,正视作业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进而提出整改和完善的建议和方法。

板书设计

第7课 无笔画

教学反思:

第八课 鸟语花香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中国画笔墨的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体会笔墨的韵味。

过程与方法: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运用中国画技法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笔墨情趣,鼓励学生在尊重客观对象的基础上,大胆尝试用笔用墨的技法,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大胆创新。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评

观光­——欣赏自然界最可爱的声音。(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在录像中体会自然界最美最动人的情怀。在声音与颜色的吸引下,进入一种美好的情绪。)接着,再给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进一步细致品味,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和感受。)

二、导入新课:

在交流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对自然美丽的景象想象。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象征性的描绘,或概括、夸张、抽象等富有创意的表现鸟语花香的生动画面来。

1首先我们来看看国画大师怎么样表现自然花鸟的。多媒体,观看国画大师表现花鸟的技法特点。

2课件出示花鸟画作品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归纳:在中国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了花鸟的外形美,更重要的是通过自然界中的花鸟寄托了人的主观感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师:介于这节课我们是初学。我们就从基本简单的入手,主要让同学们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中国画笔墨的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体会笔墨的韵味。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师:现在让我们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笔墨,来像刚才的艺术大师那样在我们的宣纸上实验一下,这种表现方法。(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学生:在尝试的同时,老师把握毛笔的手势、用墨的技巧以及墨分五色等知识要点讲解给同学们听,让他们的尝试中初步掌握理解。

四、应用实践: 1教师示范作画,并讲解步骤、表现技法。主要示范鸟的画法。花瓣、花蕊、花萼、花柄、花蕾。(学生理解掌握新知) 2学生将初步掌握的技法实践应用到画面中。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发挥想象,提倡个性创作。表现手法可以是勾勒添色方法,也可以用彩色写意手法直接造型。在色彩处理上,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中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五、成果展示交流会

师:同学们的作品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画名、意义、体现什么情感。然后其他同学评价,互相交流,互相借鉴。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的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描绘自己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真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七、作业

请用中国画的技法画木棉花。

板书设计:

鸟语花香

中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

物、山水、花鸟。

中国画技法可分:工笔 写意:勾勒法 没骨法 文房四宝:纸、笔、墨、砚

教学反思:

第九课 诗情画意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为熟悉并喜欢的古诗或故古诗中的某一句配画。

过程与方法:运用已学过的构图知识、色彩知识、绘画技巧表达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诗配画的创作,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的独特魅力,提高绘画创作能 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并了解中国画的构图。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四张画家的作品和学生一起欣赏。(先读诗句再赏画) 师提 问:你有什么发现?(诗和画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个别回答。

2、师小结:诗人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而画家则用绘画的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准确表现了诗中内涵,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让我们从诗中从画中体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感受到了大师作品中的诗情画意,真是美在其中呀!(板书诗情画意)

二、传授新知,从意境到构图

1、诗情画意是我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曾有很多大画家都喜欢用画来表达诗的意境,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宋代的名画,你能联想到哪首古诗呢?(出示马远《寒江独钓图》) 师:南宋画家马远素有“马一角”之称,他常在画面留出许多空白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这幅画在平静的江面上孤舟、老翁在独钓,由于钓者坐船的一端故船尾微微上翘,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只在船边勾出几条淡淡水波纹以示江面,使人联想起江的空旷,意境深远。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画配诗的游戏) 师:我这有两幅画,你能学学诗人给他配上一句诗吗?(课件出示两幅画) A、学生思考,个别回答。课件打出诗句。 B、师提问:你为什么选这句?你是根据什么? C、学生个别回答,师小结分析。 是根据画的内容配上诗句,这就是古诗配画带给我们的内容美。(板书内容美)

3、同一首诗每个人对它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受,欣赏课本19页学生作品,比较同一首诗不同的画面在表现诗意上的侧重点。 师:如果你来画这首诗,还有哪些独特的创意? 让同学们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出自己的想法

4、同学们一定也很想试一试,先请大家在脑海中选一选:你比较喜欢哪首诗?你的脑海里会有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生讨论交流)

5、(1)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范画:先根据诗意确定画面主体并将之画大画详细以突出主体(师板书:主体 大 详细); (2)通过师示范杨万里《小 池》,使学生明白,先确定近景具体刻画,再添加相关背景使画面完整,但远景等相关背景可画小些、简单些并思考画面题诗的位置(师板书:背景 小 简单)。

6、 师出示内容相同但色调不同的两幅《悯农》,比较色彩在烘托诗意中的作用。(师板书:色彩)

三、学以致用,表现创作 师:学会了古诗配画的方法,该是小朋友们一显身手的时候了你准备给那一首诗配画(或画一幅什么样的画,配上哪句诗),选哪一句,画什么,用什么色彩? 一个学生来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教师进行部分示范,讲解表现方法,出示作业提示,学生作画,师巡回指导,适时讲评。

四、展示评价:

1、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2、生互评,你认为哪张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3、师点评,从画面构图、色彩、是否符合诗意并有自己独到的创意这几方面展开评价。

五、总结拓展: 师: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画交融更能产生一种新的意境,这节课我们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为古诗配画,中国画和古诗都是我们的国粹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

板书设计:

第九课 诗情画意

教学反思:

第十课 彩墨脸谱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颜色所代表的含义能用水彩绘画的方式创作脸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京剧脸谱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教学难点: 学习京剧脸谱的绘画。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一)、出示视频《说唱脸谱》视频片段。 师生共同探究色彩规律,通过欣赏脸谱看看脸谱有什么不同。

二、出示脸谱的常见谱式。

1、 整脸:只用一种颜色为主色,简单勾画出五官。

2、 三块瓦:脸眉、眼、鼻的形状非常夸张,从而把脸分成额头和左右两颊三大块。

3、 十字门脸:额头上有一个色条,一直延长到鼻子,和两个眼窝构成一个“十”字。

4、 碎花脸:有一种主色和许多配色,,色彩丰富,构图多样,非常花哨。

三、讲授

(三)、出示不同的脸型。 (四)、出示不同的眼窝。 (五)、出示不同的眉毛。

(六)、提问:这几个脸谱造型和色彩有什么不同?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一一表现刚强、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黄色一一代表骁勇、凶猛的人物,如:典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七)、提问:脸谱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1)、对称。 (2)、图案以线面,结合为主。 (3)、色彩鲜明。 (八)、脸谱的绘制方法: (1)、设计脸型 (2)勾画纹样 (3)、定稿上色

四、作业及小结 (九)、作业: 设计一个有特色的脸谱。

要求:造型准确、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 (十)、作业展评。

(十一)、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画脸谱,大家不仅领略了戏曲脸谱的魅力,还自己绘制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脸谱,创造了美。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对戏剧艺术的欣赏能力,把中国传统文化好好的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第十课 彩墨脸谱

教学反思:

第二篇: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10课《踏雪寻梅》教案 湘艺版

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

1、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2、唱好二声部,与一声部做好融合。 教学教具:电子琴 课堂乐器

音响

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整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铃铛声。歌曲简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还加入了伴奏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梅的熏陶感染中深刻的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欢快 高兴 活泼的情绪)

(二)、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寻梅》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1)欣赏PPT视频歌曲(踏雪寻梅)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问:听到这首歌你们的心情如何? 师:在欢快的歌声中,踏着皑皑的白雪,闻着悠悠的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完歌曲歌中的哪些字或者词有哪些不理解的? 霁 "ji" 四声,指的是雪后放晴。 “灞桥”

有扶手的石板桥

2、师: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生平。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 1 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思考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这首歌表达怎样的情绪?

运用什么演唱形式?

(2)学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 师: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歌曲中哪一句表现了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 (四个“响叮当”) 学唱四个“响叮当”

师:歌曲中四个“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记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跳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要怎么处理?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师指挥,生练习一遍。。

1.师示范演唱

2.请同学们用‘LA ’跟随琴唱一遍(注意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 3.请同学们试着把歌词加进去唱一唱 (断音记号 )

4.放开声音 ,完整的唱一唱

(要求

唱出愉快 欢乐的情绪)

注意第六小节和第十五小节两句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第六小节“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第十五小节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花”字。

师:其实呀,歌曲和节拍、旋律有关系以外还和演唱时的强弱力度处理有很重要的关系。

5、出示力度标记的课件(力度小游戏)

(三)、实践与创造:

男生用第二声部的“叮当叮当”为女生伴奏。 要求由慢到快

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和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 欣赏铃儿响叮当的歌曲视频

(五)课堂小结: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问,去寻访。“踏”和“寻”

2 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第三篇:五年级上第6单元习作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作文指导课《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北海路小学 马俊清

执教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作文指导课《父母的爱》(课文内容见附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要求是选择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段的习作目标中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本着课标的思想,落实课标的目标,本节课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

2、用自己喜欢的文体形式,选择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了解。

针对学生作文中叙事空洞,感情牵强附会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打破常规的思维和习作的定势,多角度地去观察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回忆、思考、分析、想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最诚挚的情感。使学生的作文记事真实,抒情真挚;使学生的作文在“真”与“情”这一层面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

1、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理解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回忆生活中,父母与自己彼此不理解的事情。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审题

这一单元我们感受了伟大的父爱和母爱,但是,在我们和最亲近的父母之间,是否有过误解和意见呢?我们是否有什么话要对父母倾诉呢?这节作文课就来谈谈与父母沟通的问题,请看题目要求。

1、谁来给大家读读。

2、这次习作,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写?

学生从题目要求中总结三个方面,教师帮着概括并板书:

(“不理解——体会爱、建议、心里话”。)

二、写作指导

(一)、同学们,在生活中,什么事情令你不能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能理解自己。

温馨提示:(分句出示)

你与父母间发生了什么事儿让你不理解,

当时你和父母有怎样的表现。

后来体会到了什么。

(二)、自由表达。请大家思考两分钟

预设一:

师:你的思路很清晰,但是三言两语的表达给爸爸妈妈,是不是太简单了?同学们能帮帮他吗?

预设:

生:(略)

(2)谁还想帮助某某同学说说?

生:(略)

师:大家的意见呢?(你准备怎么开头的?)

预设:

学生一,以声对话开头

学生二,倒叙开头设悬念 等等。

师:结尾该怎么设计呢?小作者,你想怎么写?

学生:(即兴开头,教师根据概括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预设二:

师:哪位同学还愿意把你曾经不理解父母的事情,再跟大家说一说。(此次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概括关键词,侧重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例如:

(找一位同学述说与父母彼此不理解的事情。)

师:那你觉得怎么写能更好的与父母沟通,能让父母接受呢?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能会说:我想先写写什么,然后再写写什么,最后我想提提我的建议„„)

师点评:可怜天下父母心,爸妈都是爱你的,连我听了你这个建议,都受到了很大启发,我将来一定要让我女儿有个快乐的童年。

师:刚才某某同学给父母提了建议,其他同学谁还想给父母提提建议。

如:

学生一:希望父亲戒烟。

教师引导学生采取什么方法帮助父亲戒烟呢?

师:母爱似水,父爱如山啊,你有什么心里话要对他们说吗?

预设 大概2-3个同学说。

(1)学生自由说2-3个

(2)你还想用哪些方式来和父母说说心里话呢?

生一:我想给爸爸妈妈写封信,用写信的方式与父母沟通。

生二:想写一首小诗,因为,给父母的建议不仅仅是一条,就把这些建议写成一首诗。题目就叫:我希望,您能——

师: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好,很多同学可能都有很多希望家长理解我们的地方,我们就用这个话题来跟父母说点心里话。

大概3-4个同学说,然后教师现场在电脑上进行编辑,最后斟酌梳理成一首小诗《我希望,您能》

师:生活需要用眼睛观察,把生活中的感受怎样表达出来,只要能够表达你心中所想,心中所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有你做主。

结束语:

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写出感人的文章与父母进行交流,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我期盼你们的父母给我温馨而又满意的笑脸,来证实你的沟通是成功的。

附:板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作文指导课《父母的爱》教学实录(文字)

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北海路小学 马俊清

执教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作文指导课《父母的爱》(课文内容见附件)

文题要求:

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吧!

(1)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2)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

(3)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无论写什么,都要敞开心扉,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换意见。

一、开门见山 审题

这一单元我们感受了伟大的父爱和母爱,但是,在我们和最亲近的父母之间,是否有过误解和意见呢?我们是否有什么话要对父母倾诉呢?这节作文课就来谈谈与父母沟通的问题,请看题目要求。

1、谁来给大家读读。

2、这次习作,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写?

学生说三个方面,教师帮着概括并(板书“不理解——体会爱、建议、心里话”。)

二、写作指导

1、同学们,在生活中,什么事情令你不能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能理解自己。

温馨提示:(分句出示)

你与父母间发生了什么事儿让你不理解,

当时你和父母有怎样的表现。

后来体会到了什么。

2、请大家思考两分钟

邵琪:

我对妈妈的做法,首先想到的是不理解,每天放学回家,别的同学都做完作业可以去快乐的玩啊,看电视啊,打游戏上网啊,我妈妈却让我做家务,又让我扫地,拖地,有时候还让我洗碗,擦玻璃。我对这事情相当不理解。但是后来,有一次学校来检查的,安排各个班级打扫卫生,老师分配给我擦班级玻璃的任务,扫除结束后,老师夸我,说我擦的很快很干净,是个勤劳的孩子,这时候我才知道,多亏了妈妈平常的教导。

板书:与该同学说同步进行。

不理解

希望快乐 做家务 小公主

夸勤劳

教导的功劳(具体格式推敲)

1、邵琪同学,思路很清晰,但是三言两语的表达给爸爸妈妈,是不是太简单了?同学们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

生:

(1)第一个同学问:当妈妈让你做家务,但你想玩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李依然

邵琪:我就觉得很不服气。啥都我让我干

第一个同学再问:你那时候是什么表现啊?

邵琪:洗碗随便涮涮,几笤帚就扫完地了,赶紧干完,赶紧出去玩。

师:其实,表达心情的方式很多,我们身边有很多的事物,可以通过它们,来表达你的情绪,你听听老师的。

“窗外的小麻雀叽叽喳喳的叫着,呼唤着平日的玩伴儿,楼下小朋友的嬉笑声,今天听起来格外的爽朗灿烂。平日嘴角上翘的芭比娃娃,此时此刻也在冷漠旁观。眼前的一切似乎都在发泄情绪的不满。”

师:怎么样?你看我也没在你家吃过饭,随便想到了几种事物,用他们来衬托你的心情,是不是效果好点?

(2)谁还想跟邵琪同学说说?高应约。

第二个同学:我觉得,她应该也写上当时的对话,你跟妈妈说了哪些话,妈妈又跟你说了什么?

答:

师:呵呵,你这些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母女对话的场面。

那这篇文章你准备怎样开头呢?其他同学也一起来想一想。

邵琪:

师:大家的意见呢?(学生里有说得好的,用什么方法开头的,大家写作时候可以用)

预设:

(1)以声音开头

“邵琪,写完作业没什么事做了吧,快点帮妈妈做家务啦!”听!河东狮吼了。我的眉头紧锁„„

师:挺好,干净利索,用语言开头,直接就让我们进入邵琪做家务的状态了。

(2)倒叙开头设悬念

说到父母的爱,我不禁想起在上学期和爸爸妈妈之间引起的一场小小的风波。

师:也不错。

师:你看看这样开头好不好:

同学们,什么对你来说最珍贵?一部很想得到的动画片光盘,一份盼望已久的生日礼物,一次向往的夏令营活动„„我的答案是母爱。但是,在不理解母爱的时候„„(学生可以为我鼓掌)

师:有开头就得有结尾。结尾该怎么设计呢?小作者,还是你来谈谈吧。你想怎么写?

邵琪:能再全班同学面前,听到老师夸我勤劳,多亏了妈妈的教导,妈,我谢谢您。

师:语言很朴实,矛盾化解后,你理解了妈妈,要想写深刻一点,可以加个名言:

贝多芬曾经说过:“我很幸运有爱我的母亲” 然后邵琪你可以加上你刚才的那些话。觉得怎么样?

有什么样的开头,就有什么样的结尾,方式多种多样,或者深刻,或者意味深长,也可以幽默,大家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自由的表达。

师:哪位同学还愿意把你曾经不理解父母的事情,再跟大家说一说。

建军:别看我年纪小,我可是个忙人,周一到周五我得上学,我周六周日还得上班,为什么呢?因为爸妈给我安排了许多辅导班,我特别理解他们,他们特别望子成龙,但是,我也想说,我的童年毕竟只有一次,我需要应该有的快乐。

说得时候,老师黑板板书同步:

童年唯一的(3)

需要快乐(1) 望子成龙(2)

师:那你觉得怎么写能更好的与父母沟通,能让父母接受呢?

建军:我想先写写童年对我的重要性,然后再写写我特别理解母亲的望子成龙之心,最后我想提提我的建议,让妈妈多给我点玩的时间,我想,我都说了童年对我很重要,我又不是不理解妈妈的做法,她应该给我一点自由时间把,我在写的时候,很尊重她的语言,并且写出来我的渴望玩耍,她应该能明白吧?毕竟她是我妈妈。

师点评:可怜天下父母心,爸妈都是爱你的,连我听了你这个建议,都受到了很大启发,我将来一定要让我女儿有个快乐的童年。

2、给父母提提建议

刚才建军同学给父母提了建议,其他同学谁还想给父母提提建议。

1)学生一:希望父亲戒烟。

问:你怕自己吸二手烟中毒吗?

学生:不,其实是为了父亲的身体。

师:戒烟很难啊,你要达到让父亲戒烟的目的,你要怎么劝说父亲,或者你想采取什么方法帮助父亲戒烟呢?

学生可能分两方面:

(1)生可能说:我要让父亲知道吸烟的危害性。网上有很多这样的介绍。(师:对的,可以查阅大量的吸烟的危害介绍,来给父亲讲道理)

(2)自己攒零用钱 给父亲买 戒严灵。

师:太有意义了,再加上对父亲深情的话语,那效果,哎呀,杠杠的。

要是我闺女对我这样的话,我一定会戒掉的。

2)学生二 爸妈妈上班辛苦,要注意休息。

师点评:哎呀,真是孝顺的孩子,把你观察到的爸妈很辛苦的一面描绘的真实生动点儿。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有从行为习惯,教育方式上说出的建议,也有从亲情立场上提出来的希望,只要心是真诚的,他们一定会接受。

3、想对父母说哪些心里话。

师:母爱似水,父爱如山啊,你有什么心里话要对他们说吗?

(1)学生自由说

(2)你还想用哪些方式来和父母说说心里话呢?

生一:我想给爸爸妈妈写封信,今年我都11了,这应该是他们收到的儿子给他们的第一封信,(师点评:在《爱的教育》里面,有好几封父母写给孩子的信,读读吧,你也一定能受益匪浅。)

生二:老师我也想写一首小诗,其实呢,我给父母的建议不仅仅是一条,就把这些建议写成一首诗。题目就叫:我希望,您能——

师:哎,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好,很多同学可能都有很多希望家长理解我们的地方,我们就用这个话题来跟父母说点心里话。

大概3-4个同学说。

亲情

是早上拉开窗帘那一缕阳光,

照在怀里好暖好暖

我们握笔的手啊

今天为您们抬起

诉说对您们的千言万语

(省略)

花儿

想着蔚蓝的天空低语

心与心的交融

才是爱的完美比喻

我们相信

您们的心扉永远为我们开启

师:来,同学们,一起读读,这就是我们的心声。

师点评:生活需要用眼睛观察,把生活中的感受怎样表达出来,这是不拘一格的。只要能够表达你心中所想,心中所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有你做主。

结束语:

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写出感人的文章与父母进行交流,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我期盼你们的父母给我温馨而又满意的笑脸,来证实你的沟通是成功的。

第四篇:【教案】五年级上第四单元

1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来体会作者的心里变化过程。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1、生字读音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一)、初步了解情感

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如:得意 依依不舍 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 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2)、逐句指导: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3、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当堂训练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遍;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遍。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附板书设计

29、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 鱼 得意

放 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二)交流与指导:

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4、指导朗读这段话。

三、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28、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反思: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能借助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1、通过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1、引导学生感情读文。

2、激发学生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在组内交流读书体会。(可在书上做上记号)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学生读后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交流预设: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布样:裁好的、准备制做衣服的布料。

三、研读课文,见解交流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提问预设:

(1)为什么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2)怎样理解“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而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的含义。

(3)父亲的教导为什么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交流预设: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这两句话看似直白,却含义深刻。父亲接下来讲的话“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就是对这两句话的补述。

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首先要有决定去走另一条路的信心和勇气,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

“我”后来所举的两个例子,完全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父亲的教导人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虽然“我”所叙述的例子只是两个,但事实上绝对不止。父亲的教导,帮助“我”战胜过许多困难,获得了很多成功;更重要的是,父亲让“我”从小就建立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向困难屈服,不把自己堵死在一条路上,这种态度,这种思维方式,的确让人“一生受用不尽”。

四、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首先要有决定去走另一条路的信心和勇气,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

五、总结写法

体会文章的写法,哪里是详写,哪里是略写?(自由发言)

课文表述两个例子的时候,详略处理得特别好:前一个例子详写,后一个例子略写,只着重写了时装展如期开幕的情况和人们对这次时装展的反应,文字不多,却很说明问题。

选择材料的恰当和表达的详略得当。更好体现“我”在父亲教导的启发下,战胜困难,是“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的。

六、拓展总结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在困难面前另辟蹊径时,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的确是一句让人终生受益的话,人有了这样的生活理念,就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尽管你们还是学生,但生活中也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联系自己的经历(或所了解的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一句鼓励自己战胜困难的话。

七、当堂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yàn huì pǔ sù chuí tïu sàng qì luî yì bù jué

( ) ( ) ( ) ( )

2.仿例写比喻句。

例: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高兴时:

伤心时:

八、板书设计: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另辟蹊径: 1.走出一条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的道路;

2.举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

走另一条路试试+坚持不懈=成功 反思:

15、落花生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联系实际体会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

3、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

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法及其所喻的道理。

2.弄清课文的主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划分: 2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资料。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î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桃、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地长鲜红嫩绿

印象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

默地为人类奉献)

(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5)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三、召开小辩论会,张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五、当堂训练

背诵课文

六、小结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七、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花 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反思:

16、珍珠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和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老师想知道你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

2、探求新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珍珠鸟)

3、略读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

评:让学生看老师板书,虽然简单,但不是形式,它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另外,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略读课文应突出的更充分。而且应在略读课文中体现学生运用前面已有的方法来学习,所以怎么学的方法,也应该逐步建构。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家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板书:怕人----亲近)

二、 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1、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2、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

请你探究:

① 动笔读书: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②真情播音员: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③小小思想家: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④作家的知心人:作者是怎样把珍珠鸟写得这么可爱的?说说看。

3、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课文。

三、合作交流,强化表达

1、全班交流学习活动: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学生发言)

2、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板书:信赖)

3、是啊,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鸟,因为信赖,变得与人亲密、友好。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对这句话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师也想用自己笔像作者一样写下自己对信赖一词内涵的赞美和认识。你们想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动笔吧!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真情相融;信赖是一盏明灯,照亮你勇敢前行;信赖是一缕缕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让自然生机勃勃,和谐共存。

4、交流书面感受。

四、小结

是呀,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坦诚,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这就是《珍珠鸟》给我们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六、 板书设计 大鸟 信赖 探脑袋

珍珠鸟────────────人屋里飞

小鸟

爱喝茶水

啄笔尖

肩头睡

口语交际 .习作四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交流,从中得到启发。

2、指导写清漫画内容,并借写作表达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

1、根据学生所选的角度不同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

2、在习作前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大胆写作。

激发学生对生活这本无字书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我们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2、学生阅读口语交际要求。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2、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3、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

四、教师总结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导入习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的启示。今天我们就你感悟最深的漫画来写一写。

二、写作指导

1.看书认真观察,进行思考:

“漫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意思?你对这幅漫画有怎样的想法?

2.同桌交流,互相补充。

3.组内交流,互相启发。

三、自主习作,自读自改

四、同桌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五、全班交流

1.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2.再次修改

六、布置作业

继续写作

回顾 .拓展四

教学目标:

1、

2、回顾本组课文,找出其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交流,以及从中受到教育。

3、回顾其他方面的学习收获。

4、读背名言、谚语,引导学生做一个坚强、努力的生活有心人。

5、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1、通过摘抄、读背、交流几个步骤交流学习所得。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这些名言中蕴含的哲理。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从成语故事中得到的体会。

引导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难点:

1、读背名言、谚语

2、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题

在生活中有时一件小事、一幅漫画、一次活动、一张照片、甚至一句话都会使人获得启示。本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篇课文都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讲出了作者受到的启发。这些句子给我们的生活又带来了哪些启示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

二、明确交流要求

1. 阅读交流平台,谈谈要求。

2. 和同学交流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到的类似语句。

三、 回顾课文,选择供交流的课文,分组交流。

1. 选择一篇印象深或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要内容以及所得到的启示。

2. 按所选课不同,分小组交流。

3. 各自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交流重点词句给自己的启示。

4. 联系生活实际,再次谈体会。

四、 布置作业:

摘抄重点句段,并写写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第二课时

一、 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二、学习“日积月累”

1、 学生初读这些名言警句,注意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1) 指名读,及时正音,再自由读。

(2) 了解这些名言警句的含义。

(3) 小组比赛读,说说发现了什么?

2、练读

学生熟练的朗读名言警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3、背诵

三、学习成语故事

1. 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 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3. 了解寓意。

4. 作业。

背诵名言警句;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四、 小结

第五篇:【教案】五年级上第七单元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要求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上,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照片或图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

二、

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是为什么?(结合板书回答。)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3、4自然段,大家再欣赏一次。

3.教师: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谁来说说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它的?(学生答后板书:英法侵略者,1860年10月。)

二、自己出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

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讨论分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侵略者的罪大恶极;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投影出示卡片)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三、教师提问

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①我们应该怎么办?(痛恨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

②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愤怒。)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全文,思考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读后概括出来,并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本文深刻揭露了英法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肆意践踏我国文化艺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

五、提问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六、指名分三部分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

七、总结深化

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啊?(答:有!)

八、作业布置: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九、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园林艺术的瑰宝

辉煌 建筑艺术的精华 毁灭

(爱) 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恨) 反思: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反复朗读、学习重点句段来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① 课前搜集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 ②有条件的地区可听取抗日老英雄的报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寇尸崖豪

3、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三)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

(四练习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板书课题,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将重点问题板书。

2、明确学习目标

(l)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

四、全班交流

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要体现以读为主。

五、教师指导重点

1、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此段略讲。

2、第二段

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

(1)填空: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 ),走这条路可以( ),意味着他们可以 ( ),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 );另一条是通向( )。走下这条路就意味着( )。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 )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 )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2)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解决学生的提问。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6、第五段

(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六、总结

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总结语: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七、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八、板书设计:

舍生忘死的壮心

壮烈豪迈的壮言

英勇顽强的壮行 热爱祖国、人民,

宁死不屈的壮举 仇恨敌人,英勇顽强

受任于危难的壮志 反思: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感受到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每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我”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做课前预习,扫除字词障碍。通读课文。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狼牙山顶峰响起的壮烈的口号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寇的的凶残和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 1945年台湾“光复”后,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学,整体把握

1、质疑:

通过你的预习,你认为这一课要学习什么?怎么学?【--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回让作者那么激动;要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课文前引言就是自学的目标,学会自己主动按照提示进行自学。)

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解决字词障碍;找重点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和伙伴交流、查找资料学习;说出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明确语文学习的方法,)

2、导学:

(1)思考文题:

看到课题你能想起什么呢?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谁上课)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内容)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难忘)

(2)提示:

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这种学习方法是刚开始,因此,提示孩子本课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

(3)读课文、交流

带着问题读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然后和小组的伙伴交流。

--阅读课文,组内交流。

(4)班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抓住多次出现的句子,理解分析

a、文中哪个句子多次出现? 出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b、每次出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引导学习:第一次出现

1.导:这句话出现的地方;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引导理解:第二次出现

1、说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找出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的感受?(感动)

5.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次出现

1.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2.“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3.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三、总结升华。

1、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四、作业布置: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写会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意

24、最后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香港过去、现在及交接仪式的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交流,揭题

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

2、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幅图,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时刻吗?

3、教师激情揭题: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随机板书)

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

1、师: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

第一处“最后一分钟”

2、指名读第一小节

3、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

找出来吗?(生: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处“最后一分钟”

1、师: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学生接说:激动、自豪)。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师: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定也到位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起来感受这份激动和自豪。请听要求:前面部分男女同学轮读,最后三行一起读。

4、分角色朗读

5、教师范读

6、有感情地齐读

第三处“最后一分钟”

1、师: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充分体会到了那份激动和自豪,真棒!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荣的,可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它走过的历程却是坎坷的。

2、课件出示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等相关资料,教师介绍。

3、师: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快到第三小节中找一找。

4、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1)指名读一读

(2)理解“使大海沸腾”(学生自由说;借助图片理解)

(3)引读:在这最后一分钟,百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

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在这最后一分钟,所有中国人的喜悦都化作了泪水,这怎能不使大海沸腾呢?--

第四处“最后一分钟”

1、师:香港终于回来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小节,体会这小节体表现出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指导朗读

4、师:同学们,让我们去迎接第一朵紫荆,一起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香港吧!)

四、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情感

1、师: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回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带给大家的是无尽的激动、喜悦和自豪,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2、配乐齐读诗歌

五、播放视频,情感升华

师:刚才的学习,我们从语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动、喜悦和自豪。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播放录像,教师配画外音。)

六、课堂练笔、小结

1、师:同学们,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来了,面对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最想说什么?请把它写在课文空白处。

2、集体交流

3、师小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事隔两年,澳门也回家了;而如今,祖国母亲还有一个孩子在外头,你们知道是谁吗?(生:台湾)是的,虽然台湾回家的路还很坎坷,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一定会回来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那时的最后一分钟也会像今天我们所读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那样,令人无比激动、喜悦和自豪!

七、板书设计

24、最后一分钟

激动

美好 祝愿

喜悦

自豪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要求

1、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2、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准备

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

2.一篇优秀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习作(第

一、二课时)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拨: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

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板书参考:

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

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

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

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 口语交际(第三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

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读题,了解题意

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

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三、指导演讲

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

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

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四、总结评议

回顾•拓展七

学习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外貌)

(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 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 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 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 身强力壮

(3)预计中的课堂生成: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

(4)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神态)

(2)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3)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1)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语言)

(2)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A.××(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B.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C.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上一篇:emba项目介绍下一篇:yy场控常用文本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