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智慧酒店解决方案

2023-06-19

一份优秀的方案要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的安排,包括实施细节、步骤等,也许你已经写过不少方案,但你真的懂得方案撰写的精髓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rfid智慧酒店解决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rfid智慧酒店解决方案

应用RFID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的探索研究

[摘 要]首先,简要介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调研目前使用RFID技术的国内图书馆实际情况,提出沈航图书馆RFID技术系统的构建设想并对在使用RFID技术系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为沈航图书馆和其他院校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提供有益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RFID 图书馆 构建探索

中图分类号:TP3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2-0354-01

自深圳图书馆在2006年第一个全面使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系统以来,国内各类图书馆逐渐推广使用RFID技术。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进步,RFID技术也日趋完善,RFID技术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使用也进入到实践应用阶段。目前有关RFID技术标准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如何应用、效果如何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调研总结国内高校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的实际情况[1,2],结合我校自身条件对RFID技术在我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及有效实现进行探索研究,为我校图书馆合理有效地使用RFID技术提供指导,同时也为关注RFID技术使用的院校图书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简称“沈航”)图书馆始建于1952年,现新图书馆面积达24000平方米。图书馆设有行政办公室、资源建设部、流通阅览部、数字化技术部和信息咨询部5个部门。其中图书借阅室10个、期刊阅览室1个、文献检索课教室1个、文献检索实习室1个,阅览座位2000余席。截至2013年底馆藏纸质文献达百万册、中文报刊3600余种,非书资料6.5万余件,电子图书50万余册,购置、自建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图书馆管理系统是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LIBSY5.5。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管理手段得到增强,自动化、网络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图书馆主干网络带宽为千兆,网络服务器组成具有负载均衡能力的服务器集群、FC-SAN架构的存储方式、NP+ASIC架构的千兆防火墙,有效地保障了网络信息服务和数据的安全。无线网络基本覆盖整个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终端300余台,读者公共查询终端20余台。引进了国内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中、外文图书及非书资料的采访、编目、典藏流通、期刊管理、OPAC等工作的自动化管理。自主开发了图书馆主页,加强了信息导航功能,建立了多种检索途径的文献信息利用平台。另外,开展数字应用体验服务,新增部分电子书借阅设备及视频播放设备,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视频、音频体验服务,受到广大读者的积极关注与使用。引进联创研修室管理和自修室座位预约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研修室、自修室的智能化管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现已基本实现了一体化服务模式,可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参考咨询、电子文献检索与阅览、文献复印、复制、读者培训、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

2 沈航图书馆RFID技术系统的构建

2.1 初步构建情况

阅览室按学科分布在2~5层。馆藏图书采用“条码识别+磁条防盗”的模式,一层大厅设置服务总台。2015年图书馆基础设施改造以后,在一层大厅合成RFID自助借还区域。首先,这个区域紧靠读者出入频繁的大厅,利于RFID技术的展示宣传。

2.2 首选构建功能

我校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将首先用于自助借还服务。预计在原藏书“条形码+磁条”的基础上,对自助借还区域的图书在封面加贴电子芯片,芯片上覆盖保护膜。条形码和电子标签进行信息绑定,用于馆藏设别,届时磁条和电子标签将同时具备防盗报警功能。预计在自助借还区域内将安置四台自助借还机,与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及校园一卡通系统对接。自助服务时间为7:00-21:00,,比图书馆开馆时间长。出入处设置RFID安全门,自助区域的图书未经借阅不能带出。大厅总出入口的门禁仍然是磁条门禁。预计2016年9月正式使用RFID技术用于图书管理。

3 沈航图书馆构建RFID技术系统的问题探讨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也是采用传统的招投标采购方式,至少三家企业参加招投标会,但是这些企业提供的RFID系统技术参数大同小异,没有本质区别,最终还是价格决定那家企业中标。现实情况是国内高校图书馆选用的RFID技术系统都是具有雷同性能的产品,所以导致出现的问题也是相似。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国内RFID企业仅提供成型的产品,而该产品是企业根据自己想法所设计开发的产品,不是根据每个高校图书馆不同的实际需求,即使改动也是局部微调,因此导致目前的RFID技术系统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图书馆的需求,这就造成了高校图书馆采购RFID技术系统时遭遇不选择就没有其他的产品、选择的话也只能被迫接受自己并不满意产品的两难境地[3]。而这种情况也是沈航图书馆要采用RFID技术系统构建智慧图书馆时即将面对的不可避免的问题。

4 应用RFID技术构建沈航智慧图书馆的展望

基于RFID技术的应用,除了能够实现最基本的自助借还、预约和盘点等功能之外,读者来到智慧图书馆时可以通过携带的RFID读者卡识别身份,将读者专业信息和感兴趣的图书期刊书目发送到手机上并显示具体位置[4]。此外,也可以接受图书馆发送的其他信息,例如:查找图书的位置及最优路径、发生火灾时的最佳逃生路线等。以上这些不是异想天开,都是应用RFID技术后未来能够构建出的智慧图书馆,而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也将导致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目前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RFID技术构建未来智能化的图书馆仍是人们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内容。

5 结论

当前,图书馆正处在由传统型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的转型期。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对信息需求的急剧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对现代图书馆的功能、服务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校规模的急剧扩大和办学内在层次的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期待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我校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势在必行、也是大势所趋,RFID技术的使用促进我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服务模式、管理运行机制上不断创新,不断开展新业务,增加服务职能,其为早日将我校图书馆建成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高水平的信息咨询中心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江波.移动图书馆架构下RFID的应用创新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RFID项目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5,4:106-109.

[2] 童梅莉.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模式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3,12:95-97.

[3] 陈嘉懿,孙翌,金毅,杨翠红.RFID产品在国内图书馆的应用调研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 (1): 107-111.

[4] 陈嘉懿.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之道浅谈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新思路[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1:54-58.

基金项目:

辽宁省社科联与高校社科联合作课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构建研究”(lslgslhl-120)

作者简介:

李丹,1982年生,硕士,馆员,发表7篇研究学术论文。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第二篇:RFID叉车改装解决方案

随着仓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各个作业环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像叉车的使用,原来的方式全靠人工肉眼的识别和记忆力,难免漏洞百出,而随着仓储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在叉车上安装RFID读写器以提高识别准确率和效率就成了必做选项了。RFID叉车改装是在叉车上安装RFID读写器,天线,工业终端以实现叉车能自动识别仓库中的库位信息,货品信息,叉车操作员能在工业终端上实时和系统对接,以提高仓储管理效率,减轻操作人员工作强度,防止操作出错。叉车正从一个搬运工具变成一个智能化的作业终端。 因叉车属于特种车辆,对于安装在上面的RFID设备有特殊的要求,首先RFID读写器安装在前端,和工业平板电脑的通讯必须采用无线的方式;其次因为布线不方便RFID读写器的供电需要自带蓄电池;再次因为叉车工作的特殊性,RFID读写器以及天线和配件必须足够坚固稳定。

主要功能:

1、叉车操作人员可以从工业平板上面看到待作业任务,并且有规划好的作业线路以及地图上自身的位置;

2、上下货的时候能实时识别库位以及货物信息,叉车上的工业平板会实时和后台进行数据核对以确认是否正确;

3、WMS信息和叉车平板同步,可实时完成盘点,移库,拆并等操作,减少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

RFID设备&方案 林海 13817779536(微信同号)QQ 1508346765

叉车改装案例

相关RFID硬件产品:

RFID超高频电子标签读写器UR6258

RFID超高频电子标签读写器UR6258是基于IMPINJ R2000芯片深度开发的一款高性能的UHF超高频电子标签读写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设计,结合专有的高效信号处理算法,在保持高识读率的同时,实现对电子标签的快速读写处理,广泛应用于仓储进出、图书管理、称重管理、物流分拣、智能交通、门禁系统、防伪系统及生产过程控制等多种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

RFID超高频(UHF)近场圆极化天线UA1313

RFID超高频天线UA1313是一款高性能的UHF超高频天线。可广泛应用于工位产线、模具定位、服装物流、药品监管、红酒管理、门禁、防伪系统及生产过程控制等多种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

RFID设备&方案 林海 13817779536(微信同号)QQ 1508346765

第三篇:物联网RFID数字油田解决方案

1 1.1 应用背景及需求分析

数字油田概述

石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影响着工农业建设,关乎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石油行业分为上中下三个产业链,其中上游由油气勘探、开发及工程组成;中游主要指油气储运及炼化,如管道输送、油气罐藏与运输、成品油炼化等;下游包括油气销售以及石油化工等油气处理。

数字油田(digital oil field)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在当时的《Oil&Gas》杂志上就出现了智能油田的词汇和论述。但是,当时数字油田还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尚处于构想阶段,不过,其基本思想得到了普遍认可。国内最早提出数字油田概念的是大庆油田,其将数字油田概念定义为:以油气田为研究对象,以石油气的整个生产流程为线索,建立勘探、开发、地面建设、储运销售以及企业管理等多专业的综合数据体系,并将各专业的数据和应用系统进行高度融合,在建立油气田生产和管理流程优化应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可视化技术和模拟仿真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对数据实现可视化和多维表达,并且通过智能化分析模型,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辅助决策信息,进一步挖掘生产和管理环节的潜力,使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和管理,为油气田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支撑环境。

所以,从广义角度看,数字油田可以说是油田信息化和自动化的代名词,即以信息为手段全面实现数字化采油、数字化集输、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

1.2 数字油田RFID需求分析

随着油田工业的发展以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整个油田的生产、管理、销售由传统方式向数字化发展,而数字油田需要融合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识别技术、通信技术等,对油田作业及经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其中,RFID技术作为先进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把物品与互联网、物品与物品相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管理,而应用RFID技术打造数字油田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油田建设中使用RFID技术的两大典型应用场景是油田车辆出入管理以及地下管网定位管理。

第1页

 油田车辆出入管理需求分析

由于油田工作区域跨度大,关联单位多,内部车辆多,这就使得车辆出入管理面临较大挑战。而传统的车辆出入管理多为人工核查放行,使得出入通行效率低,人工运营管理成本高;加之油田作业区域及关键加工区对于车辆出入有极为严格的限制,只有内部有通行权限的车辆方可进出,而传统纸质通行证易伪造,人工检查对其真伪无法辨别,极易出现错放漏放的现象。

综合分析油田车辆出入管理需求,需要实现自动、高效、精确的车辆出入核查及管理,需要智能化、自动化监控车辆进出各区域的信息。  油田地下管网定位管理需求分析

由于地下油气管网复杂多样,这就使得对地下管道的定位带来了困难,加之图纸文档等标识不准或缺失,使得很难准确获悉管道的位置,从而影响管道探测、巡检及维修;另外,对于养护人员对油气管道的巡检情况,无有效手段监督及跟踪。 综合分析油田地下管网定位的需求,需要即时获取地下管道的精确路径、深度,掌握地下管线转弯或穿越的情况,同时,快速定位地下目标设施,加强智能化人员巡检监控。

针对以上需求,提出了基于RFID的数字油田系统解决方案,应用RFID技术实现油田车辆的智能化出入管理以及地下管网的智能化定位。

第2页

2 2.1 数字油田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概述

数字油田系统解决方案针对油田各单位、作业区对于车辆出入管理以及对于地下管网定位的需求,应用RFID技术、 GPS全球定位系统、GIS电子地图、视频监控、移动无线通信、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通过在作业区、单位出入口部署RFID读写设备,实现车辆身份识别以及区域进出管理;通过在地下管网安置电子标识器,实现地下管网的探测及定位,利于管道维护及管理。

2.2 系统架构

面向车辆出入管理及地下管网定位的RFID的数字油田系统解决方案。整体系统架构如图所示。

图2-1整体架构图

数字油田系统秉承了物联网的系统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 1) 感知层

第3页

车辆出入管理应用的感知层设备主要包括RFID设备以及其他车辆出入管理外设。其中,RFID设备主要包括粘贴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电子标签(即电子车牌)、阅读器以及人员IC卡;车辆出入管理外设包括声光报警显示设备、道闸、抓拍设备、显示屏等。

地下管网地位应用的感知层设备包括电子标识器和探测仪,其中电子标识器埋设在地下管线附近,探测仪通过查找电子标识器来准确定位地下管线。 2) 网络层

网络层是依托现有成熟的无线、有线网络技术,为信息传输提供通道,将感知层所采集的信息高效、实时的传输到应用层。 3)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包括车辆出入管理应用子系统及地下管网定位应用子系统,实现车辆出入管理控制功能以及地下管网定位管理的功能。

2.3 系统组成

数字油田系统按照应用又可以分为数字油田车辆管理子系统以及地下管网定位子系统。

2.3.1 车辆出入管理子系统

数字油田车辆出入管理系统使用电子标签替代传统通行证,根据车辆进出区域权限,实现油田作业区及各单位的车辆出入管理,同时实现车辆进出时间、进出区域的信息监控,也可扩展应用到为驾驶员发放人员卡,从而实现驾驶员身份的联动检测,另外,也可在油田住宅区等地实现停车场管理等扩展应用。

车辆出入管理子系统由车辆管理入口子系统、车辆管理出口子系统、发卡子系统、管理中心组成。

 车辆管理入口子系统

车辆管理入口子系统主要由RFID阅读器、视频识别及抓拍设备、控制器以及道闸、声光告警指示等设备,完成车辆自动识别、设备控制、信息提示、告警以及与管理中心进行信息传输,入口管理子系统以控制器作为系统核心,实现对入口外设的控制以及数据采集设备的接入。

入口车辆管理具体流程:地感线圈检测到有车辆驶入,触发阅读器读取车辆电子标

第4页

签信息,同时触发摄像机对车辆车牌进行拍照,通过读取标签信息判断车辆是否具有进入该区域权限,以控制道闸是否开启,同时在显示屏上显示车辆信息、入口时间等,如车辆不具备进入权限或未安装电子标签,会触发声光报警设备进行指示,予以禁入。

如进行扩展应用,需对驾驶员进行进出权限识别,车辆驶进阅读器读取权限范围内,驾驶员将人员卡伸出车外,以便阅读器同时读取驾驶员进出权限信息,同时,匹配车辆进去权限,予以放行或禁入。

图2-2车辆管理入口系统工作流程示意图

 车辆管理出口子系统

车辆管理出口子系统同入口子系统组成及工作流程基本相同,在出口阅读器读取车辆进出权限,予以放行,对于无权限车辆,进行黑名单记录,同时记录车辆出口时间,用以计算车辆在区域逗留时间。  发卡子系统

发卡子系统可根据需要,布置在车场、单位入口处等地方,由发卡器、电子标签、电脑、服务器组成,主要实现对油田厂区内部车辆卡发行、外来车辆临时卡的发行,如有对人员管理的需求,也可实现对驾驶员卡的发行。

具体工作流程:选用陶瓷电子标签作为内部车辆卡,通过发卡器向标签写入车牌号、

第5页

档案号、所属单位及车队、进出各区域权限、车辆养护信息等,然后将发行过的电子标签粘贴在车辆上,由于采用防拆卸技术,电子标签一经粘贴无法进行复用。对于外来临时车辆,为其发放PVC临时卡,写入车辆信息;如扩展到人员权限管理,可引入人员卡的发放。

油田内部车辆进出区域权限可能会不定期变化,针对此情况,可以使用手持机完成标签信息的更改,修改车辆的通行权限。  管理中心子系统

管理中心子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以及监控计算机,管理软件,主要完成系统的实时显示、人员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库管理、卡管理、设备管理、日志管理以及查询统计等功能。  泊位引导子系统(可选)

泊位引导子系统主要应用于区域停车场等环境,由监控计算机、车位控制器、车位传感器、系统引导屏及场内提示牌组成,可以实时检测停车场内车位占用状况,并对车位状况进行统计,实时提示场内车位状况,指引驾驶员快速停放车辆。

2.3.2 地下管网定位子系统

地下管网定位子系统,可以对密集的地下管线(油气管道等)和重要设施进行标识,从而准确、安全、快速的进行定位,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使用和维护工作中潜在的危险。该系统无缝集成GPS,可方便快捷的帮助工程人员找到目标地点,同时记录巡检路径。系统由前端采集及识别设备—电子标识器、标识器探测设备,后端管理中心—管理软件、管理主机、服务器等组成。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第6页

图2-3地下管网定位子系统系统架构图

其中,地下电子标识器埋设在地下管线拐点处,埋设时存储了埋设地点和地下管线的详细资料;标识器探测设备用来识读地下电子标识器获取地下管线详细资料,内置的GPS模块,可导航查找地下管线。后端管理主机安装管理软件,与探测设备通讯交换地下管线的资料和日常管理信息,同时供查阅。

具体工作流程:首先在设计图纸上选择电子标识器安防的位置,将所需信息写入电子标识器中,然后将电子标识器掩埋在地下管线附近,通过探测设备可以快速查找。 通过数字油田地下管线定位管理系统,可以即时获取地下管线精确路径及深度,快速定位地下目标设施,如阀门、T形分支、中间接头,快速识别和定位地下不同管线,快速掌握地下管线转弯或穿越等复杂情况,有效避免误开挖,提高施工速度,同时提供更为准确高效的地下管线信息实现管理。

2.4 2.4.1 相关产品介绍

电子标签

专门针对车载挡风玻璃设计的、具有高速高性能的UHF RFID可读写无源陶瓷标签,符合ISO 18000-6B/6C协议标准。

第7页

 产品特点:

 读取距离远:贴在挡风玻璃内侧后有25m以上的读取距离,读取成功率高

 性价比高:性能稳定,价格适中  安装方便,安全性高,防揭型设计  抗干扰,防静电,使用寿命长  符合RoHS要求

2.4.2 阅读器

专为室外环境设计的高性能无源UHF RFID电子标签阅读器,支持EPC C1 G2和ISO18000-6B协议标准,并可通过升级支持新的协议标准。

 产品特点:

 高接收灵敏度,专利技术保证有效提高识别率

 高速运动识别,专利技术实现标签移动识别速度可达300km/h  自动定标专利技术,可远程、大动态、高精度调整输出功率,便于网络性能优化

 专利技术实现天线应用模式收发分离/收发共用(可配置)  超强的处理能力,空口速率最高:前向160kbps,反向640kbps  快速标签识别,每秒可清点200个以上标签

第8页

 高抗干扰性,支持阅读器密集工作模式

 高可靠性,在室外无需任何防雨、防尘设施,防护等级达到IP65  接口丰富,提供FE、RS2

32、RS485以及各类无线接口(选配),组网灵活

 提供7路输入/输出双向开关量接口  内置电源适配器,支持交流直接输入  内置标签过滤功能,降低网络传输带宽需求

 内置信息缓存功能,在系统通讯异常时仍能为用户保存关键数据

2.4.3 发卡器

专为配合用户在后台或者管理中心进行发卡管理所设计的无源UHF、HF多功能电子标签发卡器,支持EPC C1 G

2、ISO18000-6B、ISO14443A协议标准,并可通过升级支持新的协议标准。

 产品特点:

 外形小巧、美观,有操作提示指示灯

 适应频段广:既可用于UHF或HF单频标签的发放与管理,也适用于UHF与HF双频标签的发放与管理

 协议兼容性好:支持EPC C1 G

2、ISO 18000-6B、ISO14443A协议标准  支持以太网组网:支持标准的以太网网口协议,多个ZXRIS 6602可同时并行发卡业务,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 操作维护方便:提供丰富的PC机动态链接库(DLL),支持二次开发

第9页

2.4.4 手持机

专为移动环境设计的便携式无源UHF RFID电子标签阅读器,支持EPC C1 G

2、ISO18000-6B和ISO14443协议标准,并可通过升级支持新的协议标准。

 产品特点:

 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便于携带  集成PDA,界面友好,同时提供二次开发功能  功耗低,省电,不用时自动处于休眠模式  读写距离远,识别率高

 输出功率可控,便于覆盖区域调整

 支持一维、二维条码识读,支持一维、二维条码全协议

 实时数据保存,既可保存在系统的存储卡中,也可通过无线方式与后台进行实时通讯

 支持外扩T-Flash卡,容量可达4G  支持GPS定位功能  支持声光指示工作状态

 设备操作简单,提供手写、触摸、按键等多种方式  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用户使用便捷性、舒适性和实用性  提供故障诊断与管理功能,方便用户、技术支持人员更好解决问题

第10页

2.4.5 标识器探测设备

标识器探测设备可以适度地下电子标签和电子标签,管理时刻获取地下管线的详细资料,并生成管理信息。此外,探测设备还带有GPS模块可以导航查找地下管线。

 产品特点:

 显示屏:2.8寸,带按键操作  识读媒介:

地下电子标识器、普通电子标签  读写距离:

识读电子标识器:0.6-0.7m、1.4-1.5m、1.7-1.8m 识读电子标签:4-5cm  读卡方式:按钮触发  CPU:ARM7内核

 内存:64M位FLASH,可记录30000条记录  通讯方式:USB接口

 带GPS定位导航,GPS查找精度:<5米

 电源:3.6V/4500mAH高容量可充电锂电池(带充电保护,充电进度显示)  功耗:静态小于250uA;读卡时最大500mA  电池待机时间:3个月

2.4.6 电子标识器

电子标识器采用先进的RFID技术,内置全球唯一的识别码,不需要电源。外部采用密封防水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能防潮、防酸碱、防腐蚀及充分抵抗外界环境影

第11页

响的剧烈变化,低频工作频段,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只要根据施工要求,将电子标识器安装在地下设施的重要位置上,然后随地下设施一同掩埋,不论地下设施材质和地表参照物如何变化均能发挥查找地下设施的作用,使用寿命长达50年。目前,可提供下图三款电子标识器。

第12页

3 3.1 基于RFID的数字油田解决方案优势

卓越的产品优势

拥有物联网全套产品,并秉承关键产品自研,边缘设备选择国内最有竞争力厂家的卓越产品原则,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一揽子的服务。

依托多年的设备开发经验,领先的设计理念,多项专利技术,保证了自研设备的先进性,同时秉承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等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的管理和控制,保证了设备质量,致力于向客户提供“零缺陷”的产品与服务。

3.2 先进的系统设计能力

在系统设计方面,融入了云架构设计理念,通过运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可分可和的系统架构,提高了系统可扩展性实现了开放的系统构架;通过对信息的统

一、集中的管理及共享,实现海量数据共享;通过云平台海量信息收集存储能力,实现了强大的数据分析。

3.3 完善的交付及服务保障

具有一套高效的售后服务机制,从而保障项目的顺利执行及提供售后服务保障。提供本地化的技术支撑和运维保障,建立本地备件库,提供系统的售后技术培训服务,提供7x24小时的技术支持和快速响应的现场排障服务,有利保障客户实时、方便、快捷地享受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持服务,以及稳定可靠的售后保障。

第13页

第四篇:RFID远间隔公交系统方案

远间隔RFID在公交领域的应用

交通题目一直是与老百姓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题目,生活的“衣食住行”中,“行”的好坏跟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也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公交车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关系到相对多数人的利益。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对其硬件水平及软件治理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更新,逐渐走向智能化、即时化、远程化。

本文要讨论的远间隔RFID技术在公交领域的一些应用,运用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引进智能化实时治理的RFID公交新理念,正是符合这种发展趋势的应用创新。

远间隔RFID技术在公交领域的应用直接助力多项公交业务,比如公交车辆跟踪监控的治理、快速公交系统(BRT)中公交信号灯的治理、公交停车场、加油站的智能化治理和车队考勤治理等,可以大幅度进步公交企业的治理和运营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满足乘客与公交线路调度治理者不同需求的同时,又能够帮助政府决策部分实现对公交车整体运行状况的有效治理和总体规划,从而推动城市公交服务系统为居民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我国公交车辆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交通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尽管私人车、出租车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公共交通依旧是市民出行的最主要手段。

也许还有不少人对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的“挤车难”记忆犹新。公交服务设施的落后确实是长期困绕市民日常生活的一个老大难题目。近年来各地政府部分投进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以改善城市公共交通,随着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的建设,以及公交车辆的淘汰更新和扩容,逐步进步了城市交通设施的服务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题目。但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控制治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公交服务的需求。

为了使交通更加便捷畅通,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系统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及电子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治理体系中,建立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准时、快捷、高效的交通运输治理体系。

由于城市人口相对密集,增加私人车辆并不能真正满足日常出行,公交需求还很大,在公共交通领域,相应的也出现了E-Bus概念,即含有高科技的公共交通,与普通的公共交通不同的是,它能以高科技的手段解决交通堵塞题目,直接目标为安全、迅速、环保。因而在大力加强城市公交车辆交通治理的软件建设方面,尤其在实现快捷、便利、畅通这一点上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基于这些理念的提出,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城市也提出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城市公交治理的设想;在一些城市,电子站牌、智能调度、智能信息采集系统已经开始投进运行。

但是客观地说,目前我国的公交车辆治理还是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题目。路运行的具体数据采集、针对路况公道调度、线路公道布局等都有待通过进步信息化程度加以进步。因此,使用正确而高效的智能车辆治理系统,为治理部分和政府决策机构提供快捷的监视治理工具和详实完整的信息,将是公共交通发展的关键。

RFID概念的引进

射频识别技术,英文全称为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简称为 RFID ),是指相关的无线电技术在自动设备识别( AEI )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该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的双向通讯,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以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职员、车辆、物品)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治理。

完整的 RFID 系统由电子标签(Transponder 或 Tag)、读卡器(Reader)以及后台应用系统构成。在有关车辆识别的应用中所采用的是远间隔RFID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在目标车辆上配置RFID识别卡,识别卡发出的含有唯一识别码的射频信号在监测范围内被基站式识别器采集,通过电脑或内嵌系统的分析,即可正确判定车辆的身份、经过的地点和时间

系统原理组成见下图:

图:

与条码、磁条等其它识别技术相比,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很多上风: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无需可见光源;具有穿透性,可以透过外部材料直接读取数据,保护外部包装,节省开箱时间;射频产品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对环境要求低;读取间隔远,无需与目标接触就可以得到数据;支持写进数据,无需重新制作新的标签;使用防冲突技术,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射频标签,适用于批量识别场合;可以对RFI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进行追踪定位,提供位置信息,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快捷,大大的加快信息收集处理的速度。

RFID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技术被称为影响未来的10大IT项目之一,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比如产业自动化、贸易自动化、交通治理;汽车、火车等交通监控;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停车场治理系统;物品治理;安全出进检查;物流、仓储治理;动物治理;车辆防盗等等。随着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 RFID 的应用领域及方式仍在层出不穷。

应用一:公交车辆跟踪系统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智能化的需求,以及现有的GPS卫星定位依靠国外卫星信号且较为昂贵的现状,都识数据开发了应用远间隔无线射频技术的公交车辆定位及数据采集通用平台。只需较少的投资,就能大幅进步公交企业的治理和运营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RFID技术的无线识别功能运用到公交车辆的跟踪上,可以采集道路交通中公交车辆位置信息,也可有效的获取交通流量等其他交通数据。它是由信息采集网络、标识装置(标识卡)以及指挥中心组成。信息采集网络是由策略性分布在陆地交通系统中重要交通监测部位的信息采集点构成的监测网络。每个信息采集点安装一个射频信号识别器及通讯单元。这些识别器及通讯单元安装在现有的交通附属设施上(比如红绿灯、路灯、车站、路牌、交通标志及指示牌等等)以减少施工本钱。各采集点通过有线或无线数据通讯网与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系统连接。其中的数据通讯网可以是有线通讯网、无线专用网,也可以利用移动通讯的GSM网或GPRS互联网平台实现。标识卡作为标识装置安装在进网公交车辆上,每张标识卡具有唯一性的电子识别特征(识别码),以满足识别的要求。

系统的原理是由安装在已知地点的识别装置通过无线读取数据的方式对经过该地点的车辆所配备的标识装置进行识别,由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识别装置构成数据采集网络,通过计算机的分析处理,实现对运动中的公交车辆进行识别定位。

当采集点的分布达到一定的密度时,采集网络可以有效的覆盖一定区域内的交通道路。通过对持卡车辆在不同时刻通过不同采集点的数据的分析,就可以把握车辆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和最近位置。

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系统接受信息采集网络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同时也治理有关的数据库并运行应用软件,担负相应的指挥、通讯的任务。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还可以获得车辆均匀速度、交通流速等其他有关交通讯息,为智能化交通治理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政府交通治理部分对道路交通的规划提供参考。

如上图所示,当公交车辆驶进车站时,车载标签向固定在车站的读卡器发送信号。此时,读卡器通过广域网将车辆信息发送至每条线路的调度室,市级行政机关的交通治理部分通过对各调度室信息的收集来监控市内公交线路的整体运营质量。

公交车的特点是站点和行驶线路基本固定,远间隔RFID识别技术恰好可以利用公交的这一特性布设监测网络。而目前城市中一个公交站点往往同时为几条线路共用,因此,安装在一个站点的识别装置可以为几条线路服务,这就大大降低了设备本钱。

RFID公交车辆跟踪系统的应用功能:

公交调度治理

可实现实时监控把握整条线路所有在途车辆的运营情况,并及时迅速地针对不同的突发状况作出反应,从而保证了公交服务的稳定性。当公交车辆碰到堵车情况时,调度治理中心可通过联网电脑及时得知情况,并通过网络定位迅速判定出车辆所在的路段,在尽可能短的反应时间内,将相关路况信息提供给之后会经过该路段的其他车次,还可及时采取相应的调度措施。体现这一上风的基本点在于,通过远程跟踪保证调度方及时得知公交线路的运营情况,获得比较充足的反应时间来应对突发状况,从而更好地解决危机,实现公交车辆的跟踪监控治理,并塑造良好的城市公交服务形象。

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数据积累,线路调度治理部分可获得一组可靠的参考数据,通过数据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以及工作日、双休日、节假日的客流基本情况,从而实现公道化配置发车数目与间隔等各种因素,保障市民的出行方便,同时减少了公交公司的运营本钱及员工的劳动本钱两方面的支出,带来尽可能大的整体收益。

城市交通规划

通过对各个线路的数据收集,城市政府的交通治理部分工作职员便拥有了真正的可视化监视治理工具,并且直观、真实、可靠,能够比较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出当前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各种题目,从而促使其加大力度进行维护和改善。无论是当天实时的交通讯息,还是一个阶段积累后所获得的历史数据,都可成为城市各条线路运营质量评估的参考依据与评价标准,对于运营状况不佳的,可及时加以整改,调整线路或停止运行;对交通不方便的路段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或整修道路。此外,综合各条线路的运营状况,交通治理部分可以整体评估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为公共交通题目的进一步发展与改善提供思路。

站点信息显示

通过对公交车辆的识别定位和数据网络的传送,可以向乘客实时显示该条公交线路的运行情况以及下一趟车离到站的情况,使乘客有更多的“知情权”,等车做到心中有数。

公交车辆养护

通过对每辆车在一阶段内行驶的路程长度和均匀速度的统计,治理者能够公道安排行驶路程过长的车辆进行维修保养,使交通工具资源得到最大效益的利用。

车辆信息采集发布

假如车载标签应用到城市的除公交外的其他车辆,都识提供的此套系统不仅能够对某一具体路段的车流量进行信息采集和发布,还能对经过的车辆的具体种别构成进行分析,从而为市民和相关部分提供更为详尽的路况信息。

而现有的信息采集系统只能检测到车辆经过的数目,无法识别车辆类型。

公交车辆跟踪平台建成后,同时可以为其他社会车辆提供增值服务,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进网本钱低,推广轻易,为其他车辆定位提供增值服务的潜力很大,平台的综合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都可以得到较大的进步。

应用二:公交优先信号灯的治理

今后五年内,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建成快速公交系统(BRT)。快速公交系统具有轨道交通大容量和快速服务的特征,又具有公共交通的灵活性和经济性,是适合中国城市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尤其是尚未建立轨道交通系统的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加快发展BRT已成为首选之一。

公交优先不仅是由于公交车载客量大,代表相对多数人利益,从道路使用率来看,公交车的使用效率要高很多,公交优先可最大限度挖掘既有道路潜力,减少交通拥堵。

RFID公交系统的核心要素在于,不仅要使公交车辆拥有自己的专用道,更要保障公交车辆在路口享有的优先通过权,从而减少公交车通过信号灯的时间,进步公交车辆的通行效率。配有RFID识别设备的公交车,通过车载的远间隔RFID标识卡发射信号,能让交通讯号灯控制系统在车辆驶近路口时精确识别出车辆的身份及公交车的数目,并根据规则确定公道的绿灯开放时间,从而避免产生红、绿灯频繁切换的题目。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程序,信号灯控制系统将自动调整绿灯的开放时间及长度。路口的识别设备组成的信息网络,可以提供车辆的位置信息,供调度、信息发布部分参考,为满足公交车辆定位需求提供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之外的一个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技术方案。为快速公交、公交优先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远间隔RFID公交优先信号灯治理系统可以正确判定来车身份,使绿灯在公交到达路口或到达路口后等候不长的时间内开启,从而保证公交车的优先通过,又最小程度减轻对其他车辆的影响。而其他车辆,即使违章行驶在公交专用道上,也无法享受绿灯优先开放的权利,为交管部分提供了很好的自动化交通治理的手段。当有国宾接待等特殊任务时,只要配发了标识卡,相关车辆也可以享受一路绿灯的便利。

应用三:公交停车场、加油站的智能化治理

基于RFID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还有更多为实际应用提供方便的增值服务。

公交车停车场出进口的读卡设备可在每辆公交车进出的同时自动读取相关信息,使停车场的治理职员能够即时了解停车场整体的运行情况、当前容纳的公交车数目的多少及进出车辆的相关信息等。而在停车场内部的几块停车区域内分别设置的读卡设备更可通过读到的数据判定当前该区域停车数目等,是停车场整体规划治理的有效数据来源。

同样,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还可为加油站实现公交车加油的规划治理。当公交车驶进加油站时,加油站配置的读卡设备可自动识别公交车上标识卡中的相关信息,从而将汽油用度自动从账户中扣除,并将加油的时间、数目等数据自动更新存档。

这样的同一治理,不仅进步了公交车队的治理、运营效率,而且也减少了因治理不到位而造成的疏漏、进步了整体质量。

应用四:车辆中途考勤治理

在目前的车队考勤治理中,常见的实施办法是让车辆驾驶员或者票务职员在某中途站下车到中途考勤点打卡以记录车辆到达该站点的时间。这样的办法不但由于手工采集数据汇总、分析效率低,而且由于是在途中考勤,一定程度上耽误了车辆正常行驶,也产生一些安全隐患。

当携带车载标签的车辆经过设有RFID识别设备的站点,车辆上车载标签发送每一辆车辆对应的唯一的标识码。车站上的识别设备将自动记录下此表示车辆唯一号码的标识码和此刻的具体时间,通过数据网络发送到相应的计算机,有此计算机将这些保存至相应的数据库中。

系统将按照上述原理自动对每辆公交车辆进行经过相应站点的时间考勤,并且能够统计出车辆天天的运行情况。这样,当天的考勤情况可以帮助车队治理者及时了解整条线路的运营情况,调度车辆来提供高质量整条线路乘运服务。而一段时间的历史数据积累有可以帮助治理者方便地对驾驶员进行绩效考评。通过都识数据此套系统来进行考勤治理,避免了人为的误差,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正确率。

值得留意的另外一点是,此例应用中,车队仅在需要考勤的站点上才设置RFID识别设备,例如起始站、终点站和途中个别特定的站点,相对起前述应用一提到的需要在所有站点都架设识别设备的跟踪系统,本方案的本钱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因此本方案与应用一所述方案原理类似,但所需投进资源不同,应用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案。

整体价值效应

都识数据的RFID公交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包含了公交车辆跟踪监控治理系统、、公交车辆优先信号灯治理系统、公交加油站及停车场的智能化治理和车队考勤治理等几大方面,致力于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整体质量。当今社会,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长,一味注重道路硬件投进显然仍不足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而从交通治理软件进手,不仅有利于进步公交车辆服务质量,更可引导需求,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车作为主要出行方式,从而缓解私人车泛滥、路况拥堵的交通治理一大疑难。都识数据的公交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既是对RFID技术的推广和创新应用,也是为公交事业发展尽的一份责任,旨在抛砖引玉,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RFID公交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的上风

与现有的其它公交智能交通技术实施方案相比,都识数据基于远间隔RFID技术的方案具有其独到之处:

•与地埋线圈相比:感应式地埋线圈最主要的缺点在于只能采集交通流量信息而不能对具体车辆进行识别跟踪,因此应用范围有限。而RFID技术恰恰弥补了地埋线圈的这一缺点。

•与卫星定位相比:GPS卫星定位固然可以识别车辆,各地也进行了一些试点运行,但存在着GPS车载设备价格较贵,信号不稳定等题目。另外,交通是经济的动脉,假如交通系统过度依靠GPS技术,一旦瘫痪则难以恢复到传统的治理方式,这必将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和负面影响。GPS最主要的题目是目前国内商用GPS系统的卫星信号源为国外控制,我国自主的高性能的GPS系统实现尚待时日。一旦由于政治或经济冲突的原因失往信号来源,国内的GPS应用系统将面临瘫痪的危险。都识数据的公交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不依靠卫星信号,采用RFID技术,完全不会受到上述题目的困扰,从而保障了系统运行的长期稳定可靠。

GPS的应用,必须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后者的开发不但增加了应用的本钱,假如更新不及时,也会大大影响系统的正确性。

GPS技术并不适合诸如当车辆到达出口时自动开启门闸之类的定点触发应用。

而RFID技术不需复杂的GIS系统配合,也可以胜任定点触发的工作。

当然,RFID技术在灵活性方面不及GPS,但足以满足公交在固定线路、固定站点特点之下的行业需求。

•本钱低:与GPS需要昂贵的车载设备相比,基于RFID技术的系统可以将主要的识别及通讯设备由车载移至固定的地面数据采集点。由于采集点的数目远少于需要定位服务的车辆数目,所以所需的交通讯息采集网络的投资要远小于为众多车辆安装GPS设备的投资。

在实现同等功能的情况下,RFID电子标识卡安装在每辆公交车辆,本钱明显低于GPS车载设备。而且车辆跟踪平台建成时,由于经过同一站点的多条线路可以复用一个站台设备,那么整体实施RFID系统(车载标签+站点信号接收器)的本钱也将低于GPS系统(车载设备+基站)。此外,RFID系统实施后,也可以为其他社会车辆提供增值服务,具有可观的潜伏附加经济效益。

•扩展性好:从横向来看,基于RFID公交智能交通系统能和其它ITS(智能交通系统)系统有机整合,为其它系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实现不停车收费、闯红灯拍照、车速监控等功能。从纵向来看,作为标准的ITS系统,能为架构在RFID基础上的其它软件提供完备的接口。进一步的深度信息挖掘,将给整体的ITS 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

未来展看

RFID作为影响未来的十大IT技术之一,是城市交通发展有效、理想的治理工具。

RFID公交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设计理念,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相结合,以实现社会的高科技人性化发展,同时也与国际上的ITS(智能交通)、BRT(快速公交系统)、E-bus(电子公交)等先进理念不谋而合。而且由于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技术和市场条件,在如今的市场接受能力和经济发展势头下,即刻付诸实施是具有很强可行性的。随着北京奥运和上海世界展览会的相继到来,自主设计的RFID公交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无论从它的治理实用性和其中所展示出的人性化服务,都将能很好地向众人展示中国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积极风采,为众人呈现出一个以人性化服务为导向、融合高科技应用的崭新形象。

第五篇: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最终版)

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食品安全,食品溯源,RFID,电子标签,射频识别

一、系统介绍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食物中毒、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禽疾病以及严重农产品残药、进口食品材料激增等)危机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对食品有效跟踪和追溯,已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全球性课题。

目前我国,谷物、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主要食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当前我国在整个食品生产过程中应用自动追溯系统的实例仍寥寥无几,国内食品行业追溯目前还主要仅仅是在零售结算环节,远未在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应用,全程可跟踪供应链尚未形成。

新导科技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将利用RFID先进的技术并依托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实现信息融合、查询、监控,为每一个生产阶段以及分销到最终消费领域的过程中提供针对每件货品安全性、食品成分来源及库存控制的合理决策,实现食品安全预警机制。RFID技术贯穿于食品安全始终,包括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全过程严格控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形成各类食品企业生产销售的闭环生产,以保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放心食品,并可确保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让食品行业彻底实施食品的源头追踪以及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

二、系统结构

新导科技RFID(电子标签、射频识别)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及可全程追溯,规范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将大米、面粉、油、肉、奶制品等食品都颁发一个“电子身份证”---全部都加贴RFID电子标签,并建立食品安全数据库,从食品种植养殖及生产加工环节开始加贴,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跟踪和追溯,包括运输、包装、分装、销售等流转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如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配送企业等都能通过电子标签在数据库中查到。

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包括:

三个层次结构:网络资源系统、公用服务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

二级节点:由食品供应链及安全生产监管数据中心和食品产业链中各关键监测节点组成。数据中心为海量的食品追溯与安全监测数据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保证信息共享的开放性、资源共享及安全性,实现食品追踪与安全监测管理功能。各关键监测节点包括和种养节点、生产与加工线节点、仓储与配送节点、消费节点,实现各节点的数据采集和信息链的连接,并使各环节可视。

一个数据中心与基础构架平台:1个中心为食品供应链及安全生产监管数据管理中心,本中心是构建于杰讯电子基础支撑平台ezRFID之上的管理平台(图5)。EzRFID为RFID中间件,是RFID运作的中枢,为硬件和应用程序间的中介角色,将实现不同节点不同追溯环节上的各种不同的RFID设备和软件顺畅地协同运行。包含的功能不仅是传递信息,还包括解译数据、安全性、数据广播、错误恢复、定位网络资源、找出符合成本的路径、消息与要求的优先次序等服务。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操作控制RFID读写设备按照预定的方式工作,保证不同读写设备之间配合协调;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过滤数据,筛除绝大部分冗余数据,将真正有效的数据传送给后台信息系统。该框架包括了RFID边缘件和RFID集成中间件两大部分。

以下为畜牧类(图6)、粮油果蔬类(图7)追踪系统流程示意图。

如图追示,在生猪或牛出生后被打上RFID电子耳标,耳标里有此头生猪或牛的唯一标识号,此号码将贯穿所有节点,并和各环节的相关管理和监测信息关联,以达到追溯目的。

三、系统功能

新导科技RFID(电子标签、射频识别)食品追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由以下各系统组成:中心数据库系统、种植养殖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生产与加工管理系统、食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监控系统、食品安全基础信息服务系统等组成,通过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生产、流通、消费的信息化建立起来的信息链接,实现了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安全控制和对流通环节的实时监控,达到食品的追溯与召回。

各系统功能:

1、中心数据库系统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食品分类库及样品库

● 食品生产单位属性数据库

● 食品安全标准与安全指标

● 食品生产与管理信息

● 食品安全监测与检测数据

2、种植养殖场管理系统

种植养殖场的数据上传管理中心,监管部门可实现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 食品维护管理 ● 生产发育管理

● 饲养管理

● 繁殖管理

● 疾病管理

● 防疫管理

3、安全生产与加工管理系统

本系统主要为对种养殖场食品进行生产加工的管理,具体的来讲,畜、禽、渔等肉类的屠宰与生产加工,果蔬谷物大米等食品的挑选加工、奶类生产与奶制品加工、饮料的生产等等。

在生产与加工环节中,将种养殖环节中标签所标识的信息传递入生产加工环节信息链,按管理标准与规范采集生产加工不同节点上的信息通过电子标签唯一标识,并将该信息传送到物流环节中。

4、供应链管理系统

主要为仓储与物流配送管理,通过RFID在生产加工及商店供应链中建立可追溯系统。在物流上,货品信息记录在托盘或货品箱的标签上。这样RFID系统能够清楚地获知托盘上货箱甚至单独货品的各自位置、身份、储运历史、目的地、有效期及其它有用信息。RFID系统能够为供应链中的实际货品提供详尽的数据,并在货品与其完整的身份之间建立物理联系,用户可方便地访问这些完全可靠的货品信息。并通过RFID高效的数据采集,可以及时的将仓储物流信息反馈到生产加工,指导生产。

5、消费管理

在食品进入最终端销售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采用现有的成熟的条码技术。

6、检疫监控系统

不仅在种养殖、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检疫,基于RFID的检疫监控系统还在道口实施使用,并将监控链延伸到超市,监控对象覆盖各类食品。

7、基础信息服务系统

本系统为统一的资源发布食品安全数据信息共享服务网,提供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数据信息共享与服务。主要为各环节的信息查询、食品安全监测分析、事件预防等,并可部署到消费终端如超市。通过最终产品的电子质量安全码扫描,可以查询到所购食品的各供应环节信息,也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问题产品的召回。

四、系统特点

1、利用RFID的优势特性达到对食品的安全与追溯的管理,相比记录档案追溯方式具有高效、实时、便捷。

2、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的管理能力,保障食品安全全程可视化控制、监控与追溯,并可对问题食品召回。

3、可全面监控种植养殖源头污染、生产加工过程的添加剂以及有害物质、流通环节中的安全隐患。

4、可对有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有效评估和科学预警提供依据。

5、数据能通过网络实现实时、准确报送,便于快速高效做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

6、通过网络,消费者可查询所购买食品的完整追踪信息。 五.适用领域

本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农、林、渔、牧、副各类食品的安全追溯管理,适用粮油食品、畜禽食品、果蔬食品、水产食品、调味品、乳制品、方便食品、婴幼儿食品、食品添加剂、饮料、化妆品、保健食品等等。

上一篇:日记大全300字左右下一篇:good电影高校教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