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研判谈话提纲

2022-06-29

第一篇:分析研判谈话提纲

分析研判篇_第八章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概述[大全]

分析研判篇

第八章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概述

第一节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概念

所谓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就是在网络舆情监测的基础之上,运用科学的舆情研判方法,对网络舆情的特点、规律等进行分析,并对舆情未来走势进行预测,为舆情应对和引导提出意见建议。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研判,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特点、规律和趋势,有助于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以及相关实际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研究掌握网络舆情发生、发展、演变的一系列过程,是对舆情基础理论的深化和拓展。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是网络舆情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特别是引导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我国网民的主干是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中产阶层等,代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流,他们所引领的网络舆论往往代表着社会主流意见,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总书记指出,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也将建立和完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写入其中。

当前,我国的网络舆情管理实践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搜集、轻研判,重处置、轻预防的问题。很多部门在舆情工作中,片面强调网络舆情信息的搜集,但是却忽视了对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在网络舆情发展变化过程中,因为缺乏预警及研判,导致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理过于生硬和单调。应该看到,网络舆情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一个小的舆情事件,也可能因为外力的刺激和自身的发酵,发展成为舆情大事,掀起轩然大波。而有关部门在舆情管理工作中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往往等到舆情事件形成一阵声势后才介入其中,从而失去了工作的主动性。这样很容易给相关部门造成较大的舆论压力,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乃至造成公权力甚至司法被网络舆论绑架的现象。相关部门应提高对网络舆情的敏感性,本着网络舆情无小事的理念,密切关注网络舆情信息,对舆情进行科学的分析、研判,密切关注舆论走向,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工作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创建科学合理的分析研判机制。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一个高效合理的体制机制来作为保障和依托,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工作也不例外。通过建立科学、规范、有力的分析研判机制,可以使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工作常态化、高效性、便利化,从而提高网络舆情应对和引导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部门来负责此项工作,也可以借助专业机构,即专业的舆情分析机构,来开展此项工作。在充分掌握舆情、把握其传播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机制应包括监测搜集、发现预警、应急响应、跟踪分析、疏导反馈等诸多环节。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机制的设计,要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情况发展变化,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

二是探索和掌握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方法和手段。要健全舆情研判标准,从舆情事件、地点时间、参与人物、网民反应、媒体报道评论等要素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研判标准,构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指标体系和模型。应构建相应的案例库、专家库等,并在实践检验和反馈的基础上对相关指标、模型、方法等进行修正。要探索、总结和掌握用于网络舆情分析和研判的方式方法。要在动态监测与全面汇集的基础上,将定量研究与定性推理相结合,总结归纳用于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策略和方法。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对网络舆情进行汇集分析,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对指标的可用性、可测性、可靠性等要提出相应的要求。利用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指标体系,要能够对网络舆情事件做出较为准确的分析判断,为预警研判提供支撑。

三是严谨高效地开展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工作,并在实践中举一反三,不断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数学演算与逻辑推断相交叉的方法。定量研究可以采用文本分析、语料分析、网络计量等方法。定性研究可以从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角度出发,综合各相关因素,对舆情特征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判别。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对事件的性质、舆情走势、可能出现的风险等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送、及时预警。要及时搜集整理舆情信息,根据其危害程度和影响力分级上报,妥善做好应对工作。在出现分析研判结果与实际不符,或出现偏差时,要对整个工作流程和方法进行倒查,找出工作中的盲点、弱点和不足。要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与反思,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研判水平。

第二节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重要意义

网络舆情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网络舆情工作主要是指相关工作部门和人员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汇集、处理、分析和研判,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的一系列工作。其中,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可以提早发现舆情事件苗头,从而制定和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事件扩大。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针对网络信息中的苗头情况,参考以往的经验教训,对其未来可能走势提前做出研判预测。更进一步,通过对过往经验教训的总结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可行措施,就可以及时化解舆情危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通过对早期网络突发异常走向进行分析,可以推动决策预警工作,通过积极引导防止事件扩大化。众所周知,舆情事件的产生具有其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会给政府管理带来压力和挑战。罗伯特·希斯认为避免危机的发生或者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成本最小、最经济,也是最成功的危机管理方法。通过对网上微弱、零散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正在酝酿之中的事件的端倪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可以避免发酵形成难以控制的舆情。可以说,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即是对收集到的网络信息进行认识、研究和甄别,选取有效信息进行进一步跟踪和研究,是及时发现潜在网络舆情危机,提前预警,避免舆情事件扩大、升级的重要工作之一。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可以为危机预警服务,预见舆情危机的发生,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是跟踪分析事件发展变化,监控事件发展进程,为舆情管理应对提供支撑。准确专业的分析研判,有利于政府准确把握舆情发展变化,从而有的放矢、有序地开展舆情应对与管理。通过科学规范的分析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舆情事件产生、发展的规律,帮助相关部门做好舆情引导工作。网络舆情事件一般会经历形成、发展、高潮、回落等阶段,舆情发展过程也不是直线式的上升或下降,而是会呈现出波浪式的发展。有些情况下,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阶段会重复出现多次。因此,及时准确把握舆情发展状况,就有助于相关部门了解事件真实情况,从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在这一方面,当前很多部门都缺乏对舆情事件的分析研判,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造成对舆情事件应对处置的杂乱无序,错过最佳网络舆情应对期。

三是有助于及时了解社情民意,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政策建议。如果说上述两个作用是针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处置来说的话,那么进一步而言,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能够全方位了解社情民意,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政策支撑。决策者可以通过网络舆情工作来体察民情、了解民生、倾听民意,及时、全面地了解社会舆情的总体态势和动向,指导全局工作。1792年,法国学者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公众意见”一词,其实质指的也就是人民意愿,或称作民心。他认为民意是永远正确的,它是构建国家和组成政府的逻辑前提。网络舆情分析的深层目的,即网络舆情的政治学和社会学价值,主要分析的是网络舆情产生的社会原因和网络舆情对社会公共治理政策的反馈。有学者便提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目的是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干预社会不公、保障社会稳定,准确识别社会的各种变化,及时发现社会矛盾。对网络舆情进行高质量、有价值的分析研判,能够推动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也是网络舆情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舆情收集、研判、回应作为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内容,应该被纳入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列入重要议程。

第三节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原则及基本要求

分析研判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工作,在网络舆情工作中处于突出位置。在开展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要坚持系统性原则。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舆情事件的方方面面。既要将舆情搜集、处理、分析和研判当作一个系统性流程,也要将舆情事件参与方、媒体、网民等舆情事件各个要素看作一个整体来考虑。只有这样,舆情分析研判才能真正切合实际,达到较优的分析研判效果。

二是要把握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分析研判时,对分析对象的选择、分析方法的使用、分析技术和工具的选用、分析结果的呈现都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符合客观实际。具体而言,就是在进行分析研判时要把握舆情信息的客观性,不能主观臆断;把握信息的全面性,防止做出建立片面结论;把握舆情事件的规律性,防止以偏概全。

三是要倡导综合性原则。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需要总结学习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发展特点、内在规律,也需要吸收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与此同时,在分析研判过程中,还可能运用到统计、计算等相关工具和技术。因此,在进行分析研判时,不能简单就事论事,要开拓思路和想法,综合多方面因素。

在掌握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针对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要求在全面搜集材料的基础之上,做好特点与趋势分析,在对策建议上下功夫。要加强深度分析,努力揭示事件实质所在。要通过发现舆情信息的变化,分析判断网络舆情事件发展趋势。要深度分析事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引导网络舆情的对策建议。

第一,做好基础工作,准确、全面搜集舆情信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搜集信息和材料是进行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基础,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拥有全面的材料,才能对舆情事件有全面的了解,也才能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否则的话,舆情分析研判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方面,要确定舆情信息监测搜集的对象,明确舆情信息监测收集的重点与热点,以获取最全面、多样的舆情信息。另一方面,互联网当中泥沙俱下,存在着大量歪曲事实、不合实际的信息。这些信息混杂于真实信息之中,如不加以剔除,会干扰分析思路,影响分析结果。因此,在搜集到舆情信息后,要进行信息的鉴别、整理与筛选,以保证后续舆情分析研判的正确合理。

第二,重视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全面性、系统性把握。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舆情信息分布于事件产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持续关注事件相关信息将有助于提升分析研判的质量。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举一反三,能够将大量与事件相关的舆情信息贯穿起来,找出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内容。对于事件涉及的区域、网民群体、信息源等进行整体分析,全方位呈现舆情事件面貌。在进行分析研判时,不能满足于表层现象的分析,要学会从点到面、从表层到内涵、从问题到建议的纵深分析,揭示舆情事件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要努力揭示舆情事件的内隐实质及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困境、引导网络舆情的对策建议。

第三,注重趋势预测,体现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核心价值。舆情分析研判除了给人呈现当下的舆情状态之外,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要能够对舆情事件的发展进行科学推测,从而提出相关意见建议。目前,网络舆情工作中主要存在着偏重舆情搜集的倾向,相当一部分舆情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简单删除本单位的负面信息。相关部门分析研判能力不足,偏重舆情信息上报数量,忽视质量,缺乏对舆情事件的深层分析和加工。要通过掌握舆情事件的“昨天”与“今天”,发现舆情事件的发展变化,从而合理推断舆情事件的“明天”。在进行分析研判时,要还原舆情事件发展的生命周期,掌握舆情事件的内容本质,揭示舆情事件的变化趋势,预测网民关注趋势,预测事件发展走向。

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在《结构、耗散和生命》一文中提出耗散结构概念,“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我们可能得到从无序、混沌到有序的转变。可能产生一些物质的新力学态,反映了给定系统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态”。耗散结构不但适用于自然领域,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普遍适用。“社会进化固然有其本身的特点,然而从根本上说也是物理宇宙进化的一方面。”网络舆情同样可以这样理解。网络舆情演发和消亡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网络舆情运动直至到达平衡状态才会停止。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要做的就是,紧盯这一交换过程,看清“能量”的来源,推断“能量”的大小,为管控好这一过程提供支撑。(本章完)

第二篇:分析研判报告

城区十四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分

析研判报告

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党支部根据上级党委的安排布署,结合我校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主要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学习资料及政治理论的大学习、大讨论,组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学校和教职工在“四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领导班子和党员教师深刻查摆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整改,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有了明显变化,惰性思想少了,无所事事的现象没有了,服务意识增强了,所有教职工都能自觉钻研业务、自觉履行工作职责。

尽管我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组织党员教师集中学习上,学习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对各种方案、讲话精神、各种规定学习多,对党的各种政治理论及国情、区情、市情、学习较少,自学的时间少。

二、部分党员教师有“完成任务”的不良兆头,没有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三、在查摆问题的环节上,部分党员教师查摆问题较肤浅,没有真正摆出自身实实在在存在的深层问题,有应付的态度。

四、学校领导小组在检查督促方面做得不够到位。

分析产生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究其根源,从单位来讲,就是管理理念落后和管理能力低下的问题;从个人而言,广大党员教师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不强的问题,是党性修养、认识不深刻的问题。具体来讲,主观上:一是从个性的根源上分析,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还是做的不够好,党员教师还没有彻底改变以往工作中拖拉、懒散的坏习惯。二是从能力上分析,领导干部自身功底不厚实,学习不够,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科学管理知识学得太少,导致理念落后、能力下降、方法不当,习惯于人治思维模式,不习惯于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广大党员教师也形成了对任何事情见惯不惯的思想和态度,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深刻认识,懒于学习、不思钻研,思想观念陈旧,能力水平滞后,领导喊一声,自己动一下的消极应付思想。

针对以上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我校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整改。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严格执行党员学习制度,确保学习时间,利用每周的集中学习时间,进一步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再次深入学习“十八”大和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政治理论和国情、区情、市情、旗情等内容,提高党员教师的理论水平、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并加强督促检查,通过考核、竞赛等方式促使广大教职工把学习培养成一种生活和工作的习惯。

二、正人先正已,身体力行,领导做好表率作用。学校以制度严格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必须以身作则,特别是在反对和克服“四风”方面,一定要率先垂范,实行领导带头考核制度。

三、继续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一是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和规范党务、校务公开制度,使各项工作透明化、制度化。二是加强职工群众监督机制。教育党员干部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三强化舆论监督机制。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讲真话、听真话、讲实效、办实事的好作风,好典型,形成正确导向。四是健全制度,积极推进工作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第三篇:分析研判报告

一、本月矛盾纠纷总体情况及其成因分析

本月排查不稳定因素主要涉及环境污染、脱贫攻坚、拖欠农民工工资和生活保障等。特别是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服务中心、村两级接待群众来访2批次10余人。主要涉及劳动争议和农民工纠纷、邻里纠纷、民间纠纷。

二、矛盾纠纷的类型与特点

一是种类的多样性。在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已由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邻里等民间纠纷扩展到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劳动争议等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矛盾纠纷。这类矛盾纠纷以利益冲突为特征,涉及政策、法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调处难度大,易形成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主体的群体性。当前很多矛盾纠纷,如由征地拆迁、施工单位欠发农民工工资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由于纠纷主体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往往“一枝动而百枝摇”,易造成群体性事件,有的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或者串联上访,或者鼓动、支持、参与集访。

三是调处的复杂性。有些矛盾涉及很多年前的事情,并涉及很多人利益。有些群众一旦发生纠纷就找政府解决,有时将矛头指向政府部门,导致个人与组织、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不断上升。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矛盾纠纷当事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想法,为引起政府关注而采取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形式,以求解决问题,并对某些解决方法因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不信任态度,情绪容易失控,行为较为激烈,给矛盾的调处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三、化解矛盾纠纷的对策

加强调解基础性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大调解组织网络,健全纠纷排查、信息分析、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要着力把握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抓住要害化解矛盾,不仅形成化解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的方式方法,更要建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的科学评估体系。要重视加强村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

第四篇: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绥阳县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为及时准确掌握基层矛盾纠纷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排查调处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按照省、市政法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建立基层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一、由各乡镇综治委负责组织成员单位参加社会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必要时党政领导参加,充分认识实行基层社会疑难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的重要性。

二、由主管单位或经办人汇报矛盾纠纷现状、特点、发展趋 ,遵循全面、客观、及时整理报乡镇综治委梳理后报乡镇、县调处中心。

三、 司法所(乡镇调委会)要及时分析总结本辖区矛盾纠纷现状、特点、发展趋势,调解结果的预见、以及可能引发的潜在矛盾纠纷等进行分析研判。

四、分析研判的主要内容。分析研判的主要内容包括乡镇 、村(居)、社区矛盾纠纷的总的形势、主要特点;某一时间段突出的矛盾纠纷、重大或群体性矛盾纠纷的形式、成因、调处措施、处理结果以及未调解成功的纠纷走向;某行业、某一领域存在的矛盾纠纷形式或成因;因不同社会利益关系可能引发的潜在矛盾纠纷等。

五、分析研判工作要遵循全面、客观、及时、准确的原则。不仅对矛盾有分析、有判断、有前瞻性思考,而且要突出排查调处方法、措施和成效,以充分反映基层司法行政人员和广大人民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行成分析研判报告 。

六、将分析研判专题报告向有关领导,同级有关部门及下级通报研判情况,并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的意见和工作要求,明确责任单位抓落实。

七 、分析研判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司法所将进行日常记载和统计报表,报送不及时、不认真的在年终目标考核中给予相应扣分。

绥阳县司法局

2013年4月26日

第五篇:医患纠纷分析研判报告

xx司法所第一季度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报告

2012年第一季度,我单位以维护社会稳定,按市司法局的要求,结合街道网格化服务,大力开展矛盾排查及调处工作,本季度开展纠纷排查1次;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6件;受理各类纠纷案件10宗;调解成功9件,调解成功率90%,调解成功的案件全部达成协议,无发生悔约或拒不履行协议现象。

一、本季度矛盾纠纷情况的特点

我辖区的医疗纠纷较多,本季度我所共受理三宗医疗纠纷,出现增长情况。而本季度所发生医疗纠纷均是患者在医院进行治疗期间死亡,患者家属情绪较大,容易出现围堵医院问说法等激化现象。如刘xx的儿子在廉江市妇幼医院死亡一案:刘xx的妻子在妇幼产下一男婴,护理期间男婴出现湿肺病情,后在妇幼进行隔离留医,经医院治疗无效死亡一案。刘xx在儿子死亡后,多次向妇幼寻找原因,并提出疑问:

1、经询问湛江等地医生,一至认为湿肺作为简单病情,只要用XX药就可以治疗,为什么妇幼不用?是否将其儿子作为试验新药工具?

2、由于男婴是隔离治疗,为什么不及时向家属通报病情,只有等男婴不行了,才通知家属处理后事?

3、如果妇幼无能力治疗此病,为什么不向家属作

1 出说明,建议家属转院就医,是否不顾病人生死敛财?在医院回应说治疗规程正常,无失误治疗后,刘xx纠集家人到妇幼寻说法。在我们介入处理后,刘xx申请湛江医疗鉴定机构鉴定,在湛江医疗鉴定作出不构成治疗事故后不服,又再向省医疗机构提出鉴定,后在我们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由妇幼赔偿63000.00元给刘xx。

二、产生的原因、趋势

对目前逐渐激化的医疗纠纷,我所认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由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维权意识增强;

2、当地的治疗技术和治疗手段跟不上社会的进步,治疗手段单一;

3、社会对治疗药物的检测不到位,有药品导致病人过敏现象,但出现问题后,医院不是积极查找原因,而是单从治疗规程作说明;

4、由于医生接待病人较多,医生对接待患者时不够细致,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不好;

5、医生对生命的漠视,对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医生不重视或无能力解决,只是简单向家属说一句正常反映,导致医患矛盾突出;

6、出现问题后,医院不是积极查找原因而是多方推辞,避免医院要承担责任;

2 人命头天,出现患者死亡的治疗纠纷后,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如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解释,导致家属的仇恨心理严重,引起家属围堵医院的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三、建议和对策

对治疗纠纷问题,只是单纯维护医院,认为患者家属到医院闹事是无理的观念是不对的,是不利于缓解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我所根据现实的社会体制和实践,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

1、建议由市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提高级别专门处理医疗纠纷;

2、以民为本,聘请医疗方面专家,以答患者家属的质疑,避免出现患者家属不理解而出现过激行为,也避免医院异弄患者家属;

3、由医院成立救助基金,如出现就医患者死亡事件,医院完全无责任及过失的情况下,支付基本丧葬费,以体现以民为本的精神;

4、设立补助机制,对参与医疗纠纷调解的调解员应给予一定的补助,提高调解员的参与热情。

2012年3月31日

上一篇:风险管控工作方案下一篇:房屋租赁合同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