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职称论文范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级职称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曹凤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在我国计划经济年代,金融业不够发达。

第一篇:一级职称论文范文

金融 我们必须踏上的一级台阶

虽然我们天津还不是金融中心,是不是具备发展成为金融中心的条件似乎也不好说,但金融业在发展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谁也不能低估的。甚至可以说,金融业在发展经济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工业革命发生前,英国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一场金融革命。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工业革命早期使用的技术创新,大多数在工业革命之前早已有之。然而,技术革新既没有引发经济持续增长,也未导致生产的大规模工业化。因为业已存在的技术发明缺乏大规模资金以及长期资金的资本土壤。而金融革命不断为工业革命注入资本和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历史奇迹,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其中改革成功的方法主要是中国人自己想出来的。“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中国改革走了近三十年的路得出的宝贵经验。今天我们沿着这样的思路,也能够面对更复杂的情况创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金融发展模式

近年来,街头出现许多新的银行,尤其是外地来的,像上海银行、锦州银行、大连银行、浙商银行等等,很是令人瞩目。

提起这个话题,有人粗略统计一下天津有多少家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政储蓄;天津银行、渤海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上海浦发银行、深州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哈尔滨银行、大连银行、浙商银行、锦州银行、盛京银行、威海市商业银行、济南市商业银行;还有外资的,如三井住友银行、摩根大通银行、三菱东京UFJ银行、韩国外换银行、韩国朝兴银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韩国中小企业银行、渣打银行、东方汇理银行、华侨银行、花旗银行、东亚银行、荷兰银行、澳大利亚新西兰银行、德意志银行、三和银行、宝生银行、香港恒生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

因为我们天津的经济发展势头好,落户的大项目越来越多,估计一定还有后来者。

这可以算是一个比较庞大的阵容吧!数—数有多少家,看看他们都是谁,想想这些银行是干什么的、在干什么,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或者说更是值得深思的事情。

虽然我们天津还不是金融中心,是不是具备发展成为金融中心的条件似乎也不好说,但金融业在发展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谁也不能低估的。甚至可以说,金融业在发展经济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应该也是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所说“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真正意义。当时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茅就强调,“通过先行先试,为国家探索总结金融改革发展和综合体制改革的经验,同时为滨海新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金融基础,以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

一位关心天津金融业发展的非专业人士有这样一段非专业性论述:

我最近想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次贷危机导致世界性金融危机?也就是说,为什么美国金融出问题了全世界买单?

实体经济是离不开金融的。

两个经济最发达的“三角”,就是人们常说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其实各有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心,“长三角”是上海(这也是江浙不得不在经济与上海绑得紧紧的根本原因),“珠三角”是深圳(应该还有香港)。这应该是公论。因此,可以借用这个现象来说明问题—一尽管发达水平不在一个层面上:美国与世界的关系如同“长三角”与上海、“珠三角”与深圳(香港)。说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过去多着眼于它强大的实体经济,一说就是美国的贸易、GDP占世界的多少,其实最重要的是它的金融业,它是世界的金融业。世界经济需要一个龙头(由最发达的金融业支撑的),而美国就扮演了这个角色。

这是由它的最发达的市场经济所决定的。表现美国的市场经济发达程度,可以用NBA这种职业篮球来简单地说明,—个选秀权都可以交易,签了五年约的球员,合同执行四年,还剩下的一年也产生交易价值……

你们想想,美国的次贷打包推入市场,为什么窜到几乎世界每—个经济发达的地方?这些地方是傻子?不可能。唯一的解释就是世界经济需要并且离不开美国的金融服务业。

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平时大谈经济全球化,而到出了问题,就孤立地去看待美国的金融业,不能平时利用美国的金融服务业发展经济,出了问题就认为是单纯地为美国买单一当然美国有美国的问题,如美元霸权等,但不能完全以偏概全,不看它在其中的作用。

如果承认这个道理,那么对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的金融创新的、先行行试就应该有新的更深层面的认识。也就是说,滨海新区必须在依托于强大的不断发展的实体经济的同时在金融创新、在先行先试上迈得步子更大,必须踏上发展金融服务业这级台阶,才能真正成为新的增长极,才能成为环渤海经济发展的龙头。

次级债导致世界性金融危机,是美国的金融创新过度了,给世界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但是,不能因此全盘否定金融创新,更不能否定金融服务业的作用。其实,也不可能否定。次级债也是曾被当作投融资的一种有效的创新金融产品推向市场的。

所谓金融服务业,关键在服务,服务的核心是根据需求推出金融产品,甚至促进需求,甚至激发需求。我们应该认真并深入地思考美国金融服务业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哪怕是导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次级债也有可以启示我们的东西!从中体味金融服务业。

我们为天津拥有越来越多银行而高兴而兴奋,但银行数量多,并不代表金融服务业的全部。

换个角度看危机:滨海新区金融创新的机遇

李 伟

事后报酬

美国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在为各国的商业经济活动提供高效金融服务同时,其任何风吹草动,必然通过各种形式传导到世界其他国家,甚至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实际上,美国的金融危机被人们所诟病的,绝不是其金融触角扩展到了全世界,发达的金融体系让世界范围的实体交易全都网络其中;而是美国过度信奉的自由市场经济使监管者放任信用链条的过度延伸以致信用泡沫破裂,以及危机发生后当局强行运用弱势美元政策对其他国家造成的二次威胁。

世界金融体系的演变过程同样是一个博弈过程,其他国家不会接受对自身没有好处的美元体系并授人以柄。他们所看重的正是美元体系下自己所得到的金融支持和服务。远在这一体系成立之初,这些国家就尝到了甜头,他们放弃金本位而接受美元主导的直接收益就是得到了战后急需的重建资金(马歇尔计划)。新经济时代以来,世界经济更加需要甚至离不开主要由美国提供的金融服务。尽管已经出现诸多声音要求改变这一体系建立类似“超主权”货币或者由“特别提款权”支持的汇率体系,但是一国货币地位是由其实体经济的地位决定的,并表现为虚拟经济的发达程度。当今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美国仍然会是世界上的超级经济大国,美国金融市场对全球的辐射作用仍然不可小觑。从这个角度看,全球经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为

其买单,也并非美国资本主义罪恶的惯性使然,一定程度上乃是各国受益于美国金融服务所需支付的“事后报酬”,是无法规避的金融市场整体性风险成本。

总结起来,正是由于越来越全球化的经济需要高效、统一、灵活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支撑,而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又会通过美元的低成本加速美国债务的形成,美国债务规模无节制的扩大积累到一定时期就会造成金融危机的发生,为克服危机恢复经济美国又会推动美元发行,最终依靠国际货币体系将通货膨胀的恶果由全球消化,导致全球经济衰退。

金融革命的结果

美国金融危机的危害如此之深,更说明了世界经济离不开美国金融发展的支撑作用。自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金融服务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资本和流动性支持,并逐步发展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世界经济的引擎仍然是美国所主导的金融中介的作用。

回溯资本主义经济的肇始,就可以发现这一规律。在率先完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的英国,人们经常提到专利制度、技术进步对其经济快速发展的贡献,对金融领域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则重视不够。在工业革命发生前,英国买际上已经完成了一场金融革命:英格兰银行的创立、公债的发行和稳固以及其他金融业的变革。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认为,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工业革命早期使用的技术创新,大多数在工业革命之前早已有之。然而,技术革新既没有引发经济持续增长,也未导致生产的大规模工业化。因为业已存在的技术发明缺乏大规模资金以及长期资金的资本土壤,便不能真正得到运用,使作坊生产走向诸如钢铁、纺织、铁路等大规模工业产业阶段,而金融革命不断为工业革命注入资本和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完成初始资本积累后,英国又以特许经营股份公司如东印度公司的形式不断进行海外扩张,以获取更多的发展资本,从而形成金融—经济—金融的正反馈循环,使经济实力迅速扩大,超越海洋时代的西欧经济大国,并最终征服南亚帝国印度,进而打败当时的东方巨人中国。

进入现代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趋势更加明显,金融在其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发达的世界金融体系支撑,而区域化趋势的道理在于相对集中的生产网络形成更有利于充分利用金融服务。经济增长产生了对金融业的新需求,这种新需求引起了金融体系供给方面的反应,于是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相继扩张,并引起在制度层次方面的金融决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其发展进程遵循经济发展—金融体系发展一地区金融中心一全国金融中心一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其典型代表是纽约和伦敦。这一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反过来,当经济发展尚未达到特定的水平,但是国家政府抓住了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调整的某一契机,利用相应城市或地区在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某些优势,通过政府部门的人为设计、强力支持,实行优惠政策,由政府主导、推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而形成的功能性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和东京的金融中心发展路径可以归结于此。

谁来做核心

我国仍然是主要采取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所依赖的金融高度繁荣主要通过第二种模式形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加推动了这一过程,从而在整体上表现出金融产业的区域聚集,特别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逐渐集中化趋势。

当前上海已经成为我国的金融市场交易中心,拥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钻石交易所、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7家全国性的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根据《中国金融年鉴》的数据,目前上海股票交易额占全国的2/3;期货交易额占全国的60%。

上海和深圳金融产业的聚集和发展分别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谁来做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谁能成为环渤海经济圈未来发展的关键点?一直是北京市和天津市明争暗夺的名头,甚至于沈阳、大连、济南、青岛也提出要建设金融中心的说法。定位的重叠和不清晰,以及环渤海地区各省市整个力度的不足加剧了金融中心地位的争夺,当然也就分散了金融产业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北京和天津曾经一度都想成为北方经济或金融中心,但是不论从城市地理、产业结构、经济软环境等方面,两个城市均各有优劣,互有长短。

在城市地理方面,天津拥有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此外沿海丰富的油气资源,也成为天津市的石油和海洋化工产业的发展基础;在产业结构方面,天津市一直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砝码,虽然近年来天津市一直在提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天津市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仍然呈现不平衡比例发展;在经济软环境方面,天津市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战略,确立为国家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基地,一系列金融改革创新享有“先试先行”的优惠政策,为该地区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创造了巨大的潜力。

这些天津现有的城市优势,恰恰是北京市目前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大桎梏。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其政治地位指导其经济发展拥有强大的总部优势,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强大的科研创新资源。此外北京的金融服务业已经颇具规模,金融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令人瞩目等等。但是北京市城市发展在交通状况、能源使用、土地资源等方面已经出现了饱和现象,降低了城市竞争力。

北京可以通过具有强大的总部优势和信息互动优势,建设成为金融政策信息中心、资金调度、清算中心以及金融的批发业务中心;而天津则可以依据自身“改革配套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在私募股权基金、离岸金融业务、OTC市场、财务公司、担保公司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等方向与北京相互合作,形成互补性金融中心,协调发展,共建北方经济中心。

创新不足

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风暴为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应看到金融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仍然不会改变。

固然,美国式的过度金融创新反映了过长的证券化衍生链条,畸高的杠杆率,掩盖风险的结构化过程等弊端为整个金融体系增加了风险,但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资产证券化本身,而是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市场约束力下降,投资界的短期逐利特性和风险过度偏好导致了震荡的发生。与美国不同,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创新不足,且结构畸形,导致金融体系运作的效率和市场化程度较低。

对于中国现实的创新环境而言,以政府力量为主的强制性金融创新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积极性受到遏制问题。不仅如此,制度的计划与集中管制并没有与市场同步。

滨海新区金融发展的新思路

张 云

对待滨海新区金融发展的“先行先试”,必须从世界经济

格局的大局出发,才能找到正确有效的试验点及方法。目前以美元危机为趋势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宏观经济困境需要中国立即选择一个区域来向境外输出人民币和人民币金融资产,所以笔者认为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金融建设必须从此方面着手和展开。当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与滨海新区金融试点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滨海新区的金融就一定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这或许是新的思路。

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功能。与金融建设的关系

对于滨海新区金融的建设,现有研究的观点主要是强调吸引资金流入,对金融资产向外输出同滨海新区金融发展的理念和关系却少有论述。实际上,金融资产流入与金融资产流出作为同一事物(金融性质的资产),都是通过金融市场、金融要素等进行,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来探寻金融资产输出功能与区域金融建设的关系。

现有研究表明,区域金融发展的资金来源和流动方式不外乎四种:一是内部转移式(in-in),即资金经此区域在境内金融市场的存人和贷出;二是贷放(in-out),即资金由境内经此区域向境外移动;三是筹资形式(out-in),即资金来自境外经此区域向境内移动{四是外部移动式(out-out),即资金来自境外经此区域向境外需求地移动。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资金流动都离不开人(in)和出(out)的两个通道,任何一个渠道的缺失都会导致资金流动的失败,所以从理论上看,区域金融的建设必须在同时具有资金流人和流出的前提下,才能保障资金流动的畅通。滨海新区的金融建设也必然同时具有资金流入和流出两个通道,现在我们强调的是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是贷放(in-out)功能,即人民币和人民币金融资产由境内经滨海新区向境外移动,以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功能为基础来完善整个滨海新区的金融建设。

笔者认为,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功能与滨海新区“先行先试”建设金融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随着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发展,必然会在国内局部地区出现人民币金融资产向外输出的现象,而金融资产输出需要国内—些地区金融体系和金融要素的支持,如果滨海新区金融“先行先试”的定位在此则恰好可以提供这种支持;另一方面,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的加深和加强反过来会通过刺激金融功能的深化来影响和带动滨海新区金融要素的建设,从而促进滨海新区金融的全面发展。

搭建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平台的目标与试验措施

结合目前中国的国内形势,笔者认为滨海新区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平台必须完成如下中间目标:第一、向非居民即境外私人、政府和非官方机构提供人民币,同时非居民在此地可以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股票等虚拟资产,面向非居民和中国居民发行,这个措施可以大幅度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第二、主要向非居民提供以人民币计价的虚拟资产国际化交易平台,比如债券、股票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但是本国居民也可以在此另立一个传统账户交易,这主要是想为流出境外的人民币提供足够的人民币国际虚拟资产来实行交易和价值贮藏。在这个设计下,滨海新区作为向外输出人民币金融资产平台,其最终目标是向外输出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有了大的原则和目标,滨海新区搭建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平台的具体方案就可以按照原则和目标来设计,这具体方案也就是滨海新区金融“先行先试”的举措。滨海新区金融先行先试的具体业务和方案笔者暂时设计为:

1 滨海新区先行先试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此中心经营以人民币币种为主(包括其它币种,比如美元、欧元)的货币业务,包括基本的人民币存款和清算业务、短期资金借贷市场以及中长期资金借贷市场,交易主体严格限制为非居民。由中国人民银行派驻金融机构或其他商业银行与其对接人民币和外汇业务。这样就可以建立起国内向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基地,滨海新区应该为此作出努力。

2 滨海新区先行先试建立虚拟资产的国际化交易平台。滨海新区的这个平台必须以较强力度扩大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债券市场的规模、深度和广度,同时推进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股票市场建设,为流出境外的人民币提供足够的人民币国际虚拟资产来实行交易和价值贮藏。其最终目的是尽快形成一个能够与美元证券和欧元证券相抗衡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虚拟资产国际化交易平台。这种逐步扩大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对于在条件成熟时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这个平台也将是一个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和物价水平平稳的一个重要的抗投机冲击缓冲带。

3 滨海新区可以考虑申请央行在此地建立与滨海新区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规模相匹配的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同时拨出一部分外汇储备在此设立人民币汇率的平准基金机构。考虑到此外汇交易市场对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影响,这一外汇交易市场应该受到一定规则的限制,比如,规定参与交易者必须是人民币证券市场的交易者,而参与交易的额度受其在滨海新区虚拟资产国际化平台的交易额度的限制,其目的是使这一市场不会对央行在国内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造成太大的冲击。

4 在滨海新区大力鼓励和推动外贸企业与境外贸易伙伴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甚至可以先行先试由中国人民银行补贴针对外贸企业的人民币汇率掉期服务,即以比较低的价格提供未来人民币收入按事先约定的汇率兑换为外币的服务,其目的就是推动有关企业在滨海新区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外汇。

自然,滨海新区先行先试上述的金融开放举措,必然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其主要的风险就是如何防范国际投机热钱,对人民币的冲击。但国家就是从“为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承担风险,承担下一步开放和改革试验成本”的角度才赋予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金融特权,滨海新区必须勇于承担金融进一步开放的风险。笔者认为,只要调控措施得当,风险完全可以控制。对于滨海新区承担的金融开放风险我们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的国际接口的进出量控制。其干预的基本力量是巨量的外汇储备,20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可以在1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的汇率下支持14万多亿的境外人民币资产;第二道防线是国内的虚拟经济的规范化和滨海新区虚拟资产国际化交易平台的调控。虚拟经济是挡在外部冲击与本国实体经济(及人民生活)之间的缓冲器。它吸收外部资金的潜力是其流动性储备池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整好股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关系,保持随时调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能力,将是防范外部冲击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对呆坏账的防范和及时处理,以避免可能的金融危机。

滨海新区作为金融的“先行先试”特区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而目前中国的困境和美元危机的机遇都要求我国必须立即行动向外输出人民币,推进人民币的自由化。滨海新区应立即突破传统的集聚资金发展金融思路,承担起建立人民币金融资产向外输出平台的历史重任,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历史奇迹,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其中改革成功的方法主要是中国人自己想出来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曾经说过“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中国改革走了近三十年的路得出的宝贵经验。今天我们沿着这样的思路也能够面对更复杂的情况创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金融发展模式,唯一应该再次强调的就是其金融创新不应受到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学教条的束缚。

作者:赵起星

第二篇:金融学科应当成为一级学科

曹凤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

在我国计划经济年代,金融业不够发达。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一切信用其中银行”,除了银行融资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融资形式和和融资渠道,因此,当时的金融学就是货币银行学,当然,由于还存在着对外金融贸易关系,有国际收支、汇率和外汇及等问题,因此又形成了国际金融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融资市场化,对外贸易及国际融资不断扩大,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金融化的发展,世界金融业兴旺发达,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技术、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并行发展,虚拟经济已经成为整个经济链条上不可缺憾的部分。可以这样说,没有金融经济或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根本就无法运转,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在此情况下,金融学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融学科已成为独立的学科。当前应创立广义金融学,即现代金融学,改革金融学的教育和教学,以适应21世纪对金融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

我认为,广义金融学应包括多种涵概与内容。从金融市场与企业金融角度,金融学应当包括货币银行学、保险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公司理财学等。从金融理论和金融技术等方面划分,应当包括金融经济学、金融制度学、金融工程学、金融数学、金融技术学、金融管理学等。对近几年发展较快的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学和金融管理学在教学方面应引起高度重。

金融经济学是新兴的经济与金融结合的学科,主要研究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经济金融化、货币证券化的发展趋势,金融经济的基本特征,金融经济时代与其他经济时代发展的比较,金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金融经济的基本理论包括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公司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理论与金融学的结合等。同时,对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学习与研究金融经济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现代经济的特点,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关系。

金融工程学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学问,主要研究利用各种金融工具降低和消除金融风险,或如何将此风险重新组合,以改变原有风险特质。研究各种金融工具、产品服务、融资方式以及机构和市场组织方面技术变革,把握各种技术创新的成果和特点、操作要求、管理和方法和经验,揭示当代金融向技术化、工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同时用技术的、数学的、模型化的方式进行宏微观金融分析。

金融管理学应被视为现代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金融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加上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蕴藏着极大的风险。金融管理变得非常重要,不仅进行金融宏观管理,还要进行微观管理;不仅要外部管理,重要的是内部管理;不仅要政策管理,还要进行技术管理。金融管理学主要研究现代金融管理的一般理论、管理内容和管理体系,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现代管理理论在金融管理中的运用以及金融业务管理、货币资金管理、金融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研究金融监管法律体系、金融监管组织体系、金融监管评价体系、国际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环境等。

当然,金融技术学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认为,金融技术学就是与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网络金融交易、结算相适应的相关技术的科学,它是一种边缘学科,是现代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是现代技术在金融交易中的应用。它要求不仅懂得金融交易程序,还应了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等。金融技术学的宗旨是利用现代技术运转金融交易并保证金融交易的技术安全。例如开发金融交易软件、金融风险防范软件、投资组合软件以及防止密码被盗和防止黑客入侵等技术。

随着金融的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金融学本身的发展,对金融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金融学科本身应当得到新的发展与突破。就学科来讲,实际原来的狭义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早已被广义金融学所涵盖,金融学应当分为宏观金融学和微观金融学(例如公司金融)。现在在学科分类上金融学被列为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主要包括货币银行学和保险学),已经不能涵盖金融学的全部内容,象公司财务学现属于工商管理范围,而金融工程学和金融数学等,又属于管理科学学科。因此,金融学已经是一门综合学科、边缘学科和一门独立学科。如果将金融学科变成一级学科,将使学科划分得更为科学,有利于培养专门的金融人才。

金融学的教学也必须进行质的突破与改革。

1、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金融发展的最新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以及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等发展的最新动态。不仅要了解货币体系和货币制度、金融体系和金融理论、利率和利率管理体系、货币供求和均衡理论、金融发展、金融制度、国际收支等理论,而且还要懂得金融市场。现代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以及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衍生市场发展迅速,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应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的各种市场机制(包括利率机制、汇率机制、风险机制)、各种金融工具(包括风险资产、股票、债券、远期、期货、期权等)的定价、以及各主体(投资者、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监管者)的行为上,既有知识性,还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这样有利于能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金融人才。

2、在过去金融的教学中我们重点侧重于宏观金融、金融理论和货币金融政策,也就是注重定性分析。从目前发展来看金融学更是一种实用经济学。更要求实际和实证分析,需要懂得实际操作,需要掌握和运用金融工具与金融分析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金融技术、金融数学及金融工程等方面应该更加强。应吸收国外新兴的金融工程学的最新成果,结合中国情况加以介绍。鉴于金融研究的精密化、数理化和工程化,在教学方法上要大胆创新,抛弃原来过分依赖定性分析的做法,而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逻辑分析与数理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这样有利于从质和量两方面去把握金融市场的各种规律和各种金融定量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培养既懂得理论能能实际操作的复合性金融人才。

3、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研究实际尤其是联系中国金融发展的实际。现在有些人对金融理论尤其是西方金融理论比较熟悉,但却不能解释中国金融发展问题;有些人热衷于研究金融数学和金融模型,但是却不能有效地分析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我们不能为理论而理论,为方法而方法。我们要培养既懂得金融理论又懂得金融方法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能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国乃至世界金融实际问题的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条件的话应当让学生到金融实际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去实习,包括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以及中央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等部门实习,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有关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金融方面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应编写或引进反映最新金融发展成果的教材,介绍最新的金融理论和方法。鉴于中国金融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许多东西尚未成熟、尚未定型、甚至尚未定论,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应摆脱当前国内教材过分拘泥于当前实际的框框套套,大胆以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在国内编写教材不能满足需要时,可以考虑引进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成熟的教材,在讲授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当今世界金融市场上通行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又避免了国内教材不成熟和容易过时的矛盾。

第三篇:教育学:学科门类还是一级学科?

摘要:在我國学科目录当中,教育学既是学科门类,又是一级学科。这种制度安排导致教育学看起来很受重视(作为一个学科门类),实际上又非常不受重视(只有一个一级学科)。在人类的知识系统中,关于教育的知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无论知识的生产者还是知识本身彼此间都存在显著差异。针对我國高校教育类院系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应该借鉴经济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等学科发展与建设的有益经验,争取在下一次学科目录调整时,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增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教育类一级学科。

关键词:学科门类;教育学;一级学科

学术分科是世界各國大学的通例,但将学科设置行政化则是我國的特色。在我國目录式的学科专业管理制度下,一级学科成为连接学科门类与二级学科(相当于专业)的重要环节。一级学科如何设置成为影响我國大学学术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当学科作为一种知识分类或一定科学领域的相对划分的时候,其分类或划分不会影响学科的发展。但当学科成为制度的一部分,演变成学科制度,特别是当其沦为一种行政化产物的时候,便成为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國现行的学术分科制度中,教育学既是一个学科门类,又是一个一级学科。这种尴尬的局面持续了几十年,无形之中严重影响了教育学科的发展。本文从我國学科目录的调整切入,就教育学门类下设置“教育学”一级学科是否合适以及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后应设哪些教育类一级学科展开讨论。

一、我國学科目录中一级学科设置的变迁

学科目录是中國特色学科专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我國政府部门先后出台过四份学科专业目录。第一份是1983年3月國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公布试行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第二份是1990年10月國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式批准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第三份是1997年國务院学位委员会、國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第四份是2011年2月國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从表1可以看出,哲学、教育学门类的一级学科设置从1983年到2011年一直保持不变。管理学自1997年新增为门类并设5个一级学科后至今也保持不变。经济学一级学科在1997年被撤销,增设了2个一级学科,在新目录中保持不变。法学有小幅增加,增设了1个一级学科。历史学和文学在最新的目录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历史学一级学科被撤销,新设了3个一级学科。文学门类中艺术学一级学科被撤销,艺术学调整为新的学科门类,并在其门下增设了5个一级学科。理学门类几十年来也一直变化不大,最新的目录与最初的目录相比,也只增加了2个一级学科。变化较大的是工学:最早的目录中只有25个一级学科,1990年增加为26个,1997年增加到32个,2011年增加到了38个。农学门类的一级学科数量先减少后增加,在2011年的目录中达到9个。医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在1997年增加了2个,在2011年最新的学科目录中又增加了3个,使该门类成为仅次于工学和理学的第三大学科门类。变化最大的是军事学:军事学1985年增设为学科门类时只有1个一级学科,1990年修订学科专业目录时一下子就增设至8个一级学科,在2011年的学科目录中更是拥有10个一级学科,成为第四大学科门类。

上面对于各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的分布及数量增减进行了简单概括,那么近几十年来我國学科专业目录中到底先后增设了哪些一级学科呢?

对比1990年与1983年的学科专业目录可以发现,一级学科的设置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新增的8个一级学科主要集中于军事学门类。1990年军事学一级学科被撤销,新增了“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制学”、“军队政治工作”、“军事后勤学”8个一级学科。此外,理学门类的“管理科学”被撤销,新增了“系统科学”和“图书馆与情报学”2个一级学科。工学门类中撤销了“管理工程”,新设了“管理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合并为“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纺织”被拆分成“轻工”和“纺织”2个一级学科,还增设了“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与此同时,农学门类“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被撤销。

与1990年相比,1997年的学科专业目录除新增管理学门类外,一级学科的变化也较大,新增一级学科数量达17个。其中,“经济学”一级学科被撤销,增设了“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法学门类下“國际政治”一级学科被撤销,增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文学门类增设“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理学门类中“自然科学史”一级学科被撤销,增设“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图书馆与情报学”也被撤销,在管理学门类新设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工科门类变化最大,一级学科总数增加了6个。1997年的目录首先对1990年目录中工科门类部分一级学科的名称进行了规范,其次对部分一级学科进行了必要的拆分和调整。比如,“电子学与通讯”被拆分成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土木、水利”被拆分成“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2个一级学科;“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则被拆分成“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3个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则被调整到了管理学门类,“技术科学史”被撤销。除此之外,又新增了“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在农学门类,“农学”作为一級学科被撤销,增设了“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4个一级学科。在医学门类中增设了“口腔医学”和“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军事学门类原“军事后勤学”一级学科被调整为“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

2011年的学科目录调整是历次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力度最大的一次。此次调整除增设艺术学新门类、新增21个一级学科外,还开了在学科目录中不再公布二级学科的先河。与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相比,在最新的学科目录当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文学门类,中原先的一级学科“艺术学”被调整成一个新的学科门类,并增设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除此之外,法学门类增设了“公安学”一级学科;历史学门类撤销了“历史学”一级学科,增设了“中國史”、“世界史”和“考古学”3个一级学科;理学门类新增了“生态学”和“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工学门类新增了“城

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生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安技术”6个一级学科;农学门类中原一级学科“农业资源利用”被调整为“农业资源与环境”,并新增“草学”为一级学科;医学门类新增“特种医学”、“医学技术”和“护理学”3个一级学科;军事学门类中的“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被拆分为“军事后勤学”和“军事装备学”2个一级学科。

纵观我國四次学科目录调整过程中各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分布情况及其数量的变化,总的趋势是通过增加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的数量以满足学术发展和知识增长的正常需求。但由于路径依赖、有限理性以及利益冲突的存在,每次学科目录的调整都很难尽如人意。教育学作为学科门类中的弱势群体,由于话语权的缺失,在历次学科目录调整中其一级学科设置一直不变。教育学既作为学科门类、又是一级学科的紧张局面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教育学的从业者在学科门类与一级学科间存在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

二、作为一级学科的教育学及其二级学科设置的变化

在我國,教育学成为一个学科门类源于國务院1981年批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國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该实施办法首次将我國的学科门类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此后几十年,无论学科专业目录如何调整,上述学科门类的划分一直延续下来。在前后四份学科专业目录中,教育学门类高度稳定,其一级学科设置始终没变,变动的只是教育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设置。在1983年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教育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有14个,分别是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德育原理、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比较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成人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材教法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法、教育经济学、学校管理与领导。上述14个二级学科中,高等教育学的列入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它突破了传统教育学的研究框架,及时回应了國家和时代对于加强高等教育研究的强烈需求。1990年的学科专业目录对于教育学二级学科进行了微调:“教育基本理论”调整为“教育学原理”,“学校领导与管理”调整为“教育管理学”,“教材教法研究”被撤销,新增了“学科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和“职业技术教育学”3个二级学科。此次调整中,“教育技术学”的增设是一个突破。随着“教育技术学”进入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目录,关于“电化教育”到底是姓“电”还是姓“教”的争论走向了终结。1997年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教育学二级学科的数量大幅减少。“教育管理学”和“教育经济学”不再作为教育学二级学科,二者合并后重新设立的“教育经济与管理”被作为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此外,“幼儿教育学”调整为“学前教育学”,“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论”被撤销,新设了“课程与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法”被撤销,“中國教育史”和“外國教育史”合并成“教育史”。经过此次调整,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缩减为10个,即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

纵观我國学科专业目录历次调整中教育学下面二级学科设置的变化,稳定不变的学科只有4个,即比较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此外,从“幼儿教育学”到“学前教育学”,从“教育基本理论”到“教育学原理”,也可以看作只是名称上的微调。除这6个二级学科之外,还有十几个学科也曾先后被设置为教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这种情况的出现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教育学二级学科设置中的混乱。很多学科的设置或撤销没有太多道理可言。一些进入目录的教育学二级学科在学术上并不成熟,相反教育学门类下很多相对成熟的分支学科却从来没有被列入二级学科目录。

综合历次学科目录中所列教育学二级学科的情况可以发现,教育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构成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等;二是以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为研究对象而构成的学科,如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等;三是以教育自身或其过程的某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而构成的学科,如教育史、职业技术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德育原理;四是以研究方法为基础而形成的学科,如比较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教育学上述四种二级学科的构成方式正相互交叉。随着高等教育学的兴起,传统上以基础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的诸多二级学科面临着学科分裂的困境。这是因为,无论是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如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还是方法论学科(如比较教育学、教育研究方法),甚至是关于教育本身的二级学科(如教育史、德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都是以基础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于是乎,在高等教育学下面又衍生出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经济学、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史、高校德育、高校课程与教学论等分支学科。由此就导致教育学各二级学科之间差异很大,彼此之间甚至没有理论的关联和研究对象的交叉。由于教育学本身的局限性,加之二级学科间的分裂与区隔,如今教育学作为一个所有二级学科共享的一级学科的合法性已受到质疑。教育学一级学科下面不少现有二级学科的研究范围已经很大,各自的学科群已经形成,但由于教育学本身作为一级学科的存在,这些学科缺乏必要的成长空间。在下一轮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中,有必要借鉴经济学、历史学和农学、军事学的相关经验,撤销教育学门下“教育学”一级学科,在现有教育学二级学科当中挑选合适的或通过合并与重组相关的二级学科,增设两个或两个以上教育类一级学科,以便更好地满足教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

三、教育类一级学科增设的可能方案

从1983年的目录到2011年的目录,教育学一直是教育类唯一的一级学科。这种情况无法用教育学的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来解释,唯一的答案就是:教育学在我國学科目录调整中缺乏足够的话语权,政府部门对于教育学的发展不够重视。理论上,学科门类的划分是人为的,但绝不是任意的。实践中,如何划分和设置学科直接影响大学的学术发展与创新。当前我國教育学既是一个学科门类、又是一级学科的境地给教育学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导致了教育学在学科立场、学科理智以及学科制度上的相对分裂。在我國学科目录调整中,军事学、经济学、历史学、农学都已先后成功摆脱这种困境,即学科门类本身不再直接作为一级学科。因此,如果保留教育学继续作为一个独立学科门类的话,那么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就非常必要。就像经济学门类撤销经济学一级学科、增设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历史学门类撤销历史学一级学科、增设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一样,在教育学门下,教育类一级学科也不应是“教育学”,而应是其

他在逻辑上有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级学科。

根据2009年出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我國“一级学科的调整每10年進行一次”。现在距离下一次一级学科的调整还有充分的时间,教育学界应加强相关研究,以争取在下一次学科目录调整中,教育类一级学科的增设能够有所突破。我國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历史表明,无论对于哪一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的增设和调整都不可能自发实现。在事关学科发展的方针大计面前,“临时抱佛脚”往往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未来教育学门下教育类一级学科的增设事关整个教育学科的发展,需要整个教育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增设的可能方案之一: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增设理论教育学、实践教育学和教育交叉学科三个一级学科。关于教育学的分类,从教育学产生之日起就有学者开始讨论,各种两分法层出不穷。其中赫尔巴特的弟子赖因对于教育学的分类颇有影响。赖因首先将教育学分为历史的教育学和系统的教育学,系统的教育学又进一步分为实践的教育学和理论的教育学;实践的教育学分为学校形式论和学校行政论,理论的教育学则专注于教育的目的和方法。赖因关于理论的教育学和实践的教育学的区分影响深远。在此两分法的基础上,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提出了自己的三分法。在《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中,他将教育学分为科学的教育学、哲学的教育学和实践的教育学;在《教育知识的哲学》中,他将教育学分为经验的教育科学、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学。这两种分法大同小异,核心都是要将实践教育学从教育学中单独分出,并使之与科学和哲学的理论教育学相并列。1992年俄罗斯学者吉涅岑斯基出版了《理论教育学概论》一书,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基于上述教育学传统中理论与实践两分的学术传统,借鉴我國学科专业目录中经济学门类撤销经济学一级学科、增设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范例,未来的学科调整中,在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的同时,增设理论教育学和实践教育学具有较大可行性。此一增设实为另起炉灶,并不触及原有教育学二级学科地位的改变,可以有效避免二级学科间利益的纷争。不过,无论实践教育学还是理论教育学都只是对教育自身的研究,而“教育自身是教育的本体”,但今天教育学科的发展早已超越教育本体论的范畴。考虑到这一点,加之当前在大学中跨学科研究日益成为主流,同时照顾到教育科学原有分支学科当中交叉学科众多的现实情况,借鉴國际上大学学科分类系统的一般做法,可以考虑在实践教育学与理论教育学之外另设一个“教育交叉学科”为一级学科。由此教育类一级学科将增加为3个。此方案的优点是避开了教育学原有二级学科在晋升一级学科竞争中的可能冲突,而且为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制度空间;其缺点在于很多关于教育本体的二级学科在理论教育学与实践教育学的二分法中可能难以定位,因为很多以教育本体为研究对象的二级学科可能同时包含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学科特质。

增设的可能方案之二: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增设普通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两个一级学科。由于历史原因,现有的教育学名为教育学,实为普通教育学或基础教育学。现有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或二级学科,除高等教育学之外,大多数都以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学科发展现实情况出发,借鉴历史学门下撤销历史学一级学科而增设中國史、世界史与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的成功范例,教育学门下可以考虑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增设普通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两个一级学科。就像中國史研究以中國的历史为对象,世界史以中國以外的区域的历史为对象一样,高等教育学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普通教育学则以高等教育以外的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此方案的优点在于,突出了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强调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客观反映了当前教育学科发展的真实状况,也符合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愈来愈重要的社会大趋势。此方案的缺点可能在于,当前高等教育学自身的学术发展状况还不能令人满意,如增设为一级学科,在其他二级学科中争议会比较大。虽然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有本质的差异,而高等教育学也与传统的教育学有着不同的学科基础和研究范式,但由于高等教育学过于年轻,如若一下子由二级学科晋升为一级学科,会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伦理从属困境”。虽然早有学者指出,现有的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学在逻辑上“名”为“父子”,但“实”为“兄弟”关系。即便如此,困难依然很多。至少从目前来看,为了摆脱“伦理从属困境”,此方案还是建议在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的前提下同时增设普通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学两个一级学科,而不是在教育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前提下直接增设高等教育学为一级学科。

增设的可能方案之三: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增设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关于教育技术学晋升为一级学科已有很多讨论。当下关于教育技术学晋升为一级学科的理由很充分,也符合社会发展和教育学科发展的大方向。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技术学晋升为一级学科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会引发整个教育学科的知识重组与资源的重新分配。因此,对教育技术学晋升为一级学科必须作通盘考虑:假如教育技术学晋升为一级学科,那么与之并列的其他教育类一级学科应是什么?教育学门下不可能只有教育技术学一个教育类一级学科,也不可能直接将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并列为一级学科。有学者认为可以将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三者并列为教育类一级学科。这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方案或有不妥。借鉴经济学门下设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艺术学门下设有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法学门下设有公安学一级学科、工学门下设有公安技术一级学科、医学门下设有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等先例,教育学门下在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的同时,可以考虑同时增设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两个一级学科。此方案不用“教育学原理”和“教育技术学”而改用“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作为一级学科的名称,是为了使其更具包容性。就像社会学正在走向社会理论一样,随着学科边界的日益模糊,教育学被教育理论所取代可能也是大势所趋。同理,与“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的中國特色相比,“教育技术”一词既符合國际惯例,适应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大趋势,又具有比“教育技术学”更宽的外延,更能满足作为一级学科的要求。

以上三种方案只是当下笔者对于教育类一级学科增设的预想。每种方案都有其合理之处,也有其缺陷。好在学科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在学术分科中没有绝对的真理。教育学门类如何划分以及划分成哪些一级学科完全是人为的结果,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选择。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种学科制度安排,一级学科的设置方案没有最优,只有次优。实践证明,长期以来我國学科目录中在教育学门下将教育学本身作为一级学科不是一种好的制度安排。在下一轮学科目录调整中,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案,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增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育类一级学科对于我國教育学科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作者:王建华

上一篇:卫生理化检验论文下一篇:三维动画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