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23-03-31

第一篇: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尊重的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教学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时〃我们将“双基”调整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为基本活动经验非常重要〃它包括思维的经验和活动的经验〃其本质是会想问题、会做事情〃而这些主要来源于积累。之所以提出基本思想〃因为我们希望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概念、学会一些基本技能之外〃能够培养思想方法。各个学科都有其基本思想〃如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其中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如数学学科主要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主要包括演绎和归纳。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考虑〃我们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缺少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即缺少了通过条件预测结果、通过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培养〃这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把握知识本质、创设教学情境

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不是依赖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何谓知识的本质<比如:数学的思想不是靠讲解让学生理解的〃而是靠创设情境让学生来感悟的。类似“除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仅仅只是通过一道例题来告诉学生这个运算法则〃而是要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自己得出结论。

因此〃对于很多问题〃教师自己要先吃透〃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考。真正本质的东西〃是靠学生自己感悟得到的〃否则他们记住的只是一大堆名词与概念〃并且很快会被遗忘。我曾经梳理了小学数学中的30个本质问题〃并写了《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这本书。我觉得〃教师如果把这些核心问题都弄明白了〃课就容易讲了。

我们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本质。比如:对于“先乘除后加减”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混合运算其实是在讲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故事〃“先乘”就是先讲完一个故事〃“后加减”则是接着再讲一个又一个故事。教师要通过这些教学〃让学生感悟数学抽象的思维方法。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思维的经验、实践的经验)。其中〃我们更强调让学生学会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因为集中精力是养成思考习惯的基础〃而思考是理解的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要关注思维品质、考查思维过程

传统的评价是基于知识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了解、理解、掌握的程度〃而未来的评价除了考查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在2015年实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数学领域的监测标准中就提出:不要求计算速度〃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达成。这些标准就体现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关注。

那么〃如何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呢<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式题目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是一道给小学四年级学生出的题目: 有甲乙两个居民小区〃有一条直路连接这两个小区〃计划在这条路边为这两个小区的居民建一个超市〃你认为应当设计在哪里<为什么< 类似这样的题目〃评价原则和评分标准是思维与结论一致。只要学生的思考和他们的结论是一致的〃其回答就是正确的;如果有些学生分析得更深刻〃答得更好〃那么可以采取加分原则〃因为我们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我们要强调的是〃这些题目必须是在现实世界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能硬编。

如果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我们一方面保持“双基教学”合理的内核〃一方面又能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形成和发展学科的核心素养〃那么就必将会出现“外国没有的我们有、外国有的我们也有”的教育教学局面。那一天〃我们就能自豪地说〃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先于世界。

第二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能力,注重情感体念,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因此,?Z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简言之,语文核心素养就是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要在语文素养的诸多要素及其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中,排出主从关系,找到一个可以统领全局的“总扼点”或“切入点”,这便是阅读力。而阅读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阅读夯实语言文字运用基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表达力,以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基本素养。问题是,如何发挥阅读教学的重要功用,并使之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上有所作为呢?

一、发挥文本的导向功能

从学习语文的角度说,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过程应该是对作者创作过程的“高速重演”,一定要强化阅读教学为培养写作能力服务的意识。但文本只有导向功能,没有规定功能,只能指出一条路来。作为阅读教学,应用问题是不能包的,只能帮助学生“布好云彩”,至于什么时候落雨是阅读教学无法解决的。不是学习一篇课文必须写出几篇文章来。它只能提供发展的方向、应用的渠道空间,或者提供运用的案例模式作为示范,如此而已。不是说要画个葫芦了马上开个瓢,这是不科学的。

课文的教学,关键要看文本在学习读写方面能否给学生当“样子”,即文本阅读能为写作提供哪些条件、打下什么基础;写作能借力于文本中哪些典型性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知识和技巧。

二、实现读写一体化

阅读课需要强化“为写而读”的理念,但在处理“读”与“写”问题上,我们要谨防“以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的极端做法。“为写而读”不是用“写”取代“读”,而是为“写”来选择“读”、改造“读”,本质还是“读写结合”。“读”与“写”相辅相成,实在不能分出个高低贵贱。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强调“写”而忽视了“读”,“写”就会机械盲目、为写而写,写者最终只会江郎才尽;如果强调“读”而忽视了“写”,“读”也会失去巩固运用的实践,读者最终也只能纸上谈兵。

“读”与“写”没法分清楚,任何解读都是表达,所谓解词,就是寻找熟悉的意思来解释不熟悉的意思,分不清是解读还是表达,读和表达是融为一体的,是分不开的。阅读就是用已有的经验与文本对话,这本身既是阅读行为,也是表达行为。不能说纯阅读就没有表达,除非死读书。死读书,读的是别人的书,抄的是老师给的词解,背的是老师给的中心思想……这是失掉自我的阅读,学生始终是被阅读、被表达的工具,而不是主体。

阅读教学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向前走一步――研究怎么写。关注怎么写,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奥秘,掌握表达的技巧,提高表达的能力。

三、课内外阅读并轨

语文教学既要“势大”,也要“力沉”。小学生无论从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心理特点、思维能力都不具备可以完全离开教师的指导而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主体当然是课内,经由教师组织、启发、指导的课内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享受得鱼之乐,更是教师授之以渔的过程。语文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引领学生学习语文教材及相关的读写听说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指点门径。

低年级阅读要指向朗读和写字;中年级阅读要指向朗读和理解;高年级阅读要指向朗读和表达。

阅读力包括:理解的核心、概括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找关键词关键句的能力、读懂言外之意的能力、联系生活经验谈感受的能力、自己搜集背景知识读懂文意的能力。

我们不否定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大量阅读肯定是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我们反对的是以自主阅读之名而心安理得地放弃语文课的责任,放弃学生的工作,放弃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的研究。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在语文学习中,充分的阅读非常重要,但不应该成为语文学习的全部,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在于高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语文教育研究者和学生必须肩负起各自的责任,合理开发语文技能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术业有专攻,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有所获。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语文以背诵和记忆的内容为主,但是,对于理解和应用也是十分关注的。去年,《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选手积累了大量的诗词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明白在什么地方能够运用什么样的诗词,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理论和实践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要着力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只有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达到培养上述六种素养的目的。所以,学与用同样重要,教师要理论与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终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学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开学以来,在教育局、学校的各级领导下,经过寒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以及向外出学习新课改的老师的学习,使我们对新课改有了很大认识,虽现在仍在摸索、探索中,但是也有颇多的感受和体会,现将我们的思想和活动汇报如下:

一、 领会精神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讨论了《吉安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方案》。以“问题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检测、重点讲评、拓展延伸、总结反馈”的“二十四字”作为基本结构模式进行试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二、 学习借鉴

最近我们又在网上观看了杜郎口等学校的几节教学视频,我们感受到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杜郎口的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正像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一)新课改与教师、学生一起成长

老师们在参加了多次关于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后,把大脑彻底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说“换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鲜的:排了几十年的课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圆周会议”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闷了,教室布置要有个性化,课堂是学生的……。校长教师在一起,听讲座、提问题,转变观念、互动、自主学习、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动摇的,没有丝毫怀疑的,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条就要重新审视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诠释了。许多新鲜的词句“自主、快乐、高效”如急风骤雨,容不得你半点犹豫就劈头盖脸而来。不学习就会落后,不转变观念,就要被淘汰!带着“自主、快乐、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课堂实践,让孩子们自主,让孩子们快乐,让孩子在自主快乐中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

(二)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师生之间多多交流,会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的反馈,多听学生的心声,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课上,一个学生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咱课上能不能换位呀,我喜欢和某某一起做作业。”原先也有很多同学希望这样,但我都没允许过,怕他们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着他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自主,于是便微笑着点了点头说:“老师满足你的要求!”他听后非常高兴,2个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业做得非常优秀和成功。等课上了一半的时候,我表扬了他的进步。这下可不得了了,好几个同学说都愿意自由组合,我一想这样课堂不就乱套了呀,等换完座位就该下课了,我就没答应他们的要求。等下课铃声一响,我刚走出教室,感觉一个“小尾巴”跟了上来,回头一看,马佳璇怯怯地问我“老师为什么同意他换座位,不同意我们换,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们呀?”一句话问的我语塞,我赶紧说“不是,不是,我怕换位耽误大家的作业时间,下次上课之前可以提前换好就可以了,OK?”

这,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启发:如果在课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创作,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而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更愉悦地把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便答应了所有学生们的要求。我又跟同学们说:“我满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满足老师的要求,做出让老师最满意的创作,而且还要注意课堂纪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响别人。”再上课时,我发现每一自由组合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创作和学习。通过好的学生和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搭配组合,对后进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对他们的合作创作都满意地点了点头,说:“真不错,继续努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细心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以上是我们对实施新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

第四篇:高中生物教学的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教学的主要导向。在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通过生物学习而逐步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念,以及解决社会生活中相关生物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及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1]。自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相关学者对于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策略的探讨研究较多,生物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2-3]。但在如今普通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4]。作为课改的主要实施者,一线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了解、学习最新的课程标准,更要将两者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之上真正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文章对社会责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及科学探究四维目标进行一一阐述,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与各素养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以便于教师在各章节教学中进行相关素养的渗透,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而落实生物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社会责任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物学科涉猎广泛,跟生活中的饮食、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5]。社会责任素养即在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及相关技能后,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主动地参与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主动宣传生命、安全、环保等意识,并将其付诸实践的一种素养。要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高一生物教师需在生物教学中挖掘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相关章节作为载体,对珍爱生命、环境保护、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以及分析、讨论社会热点议题等进行教育引导(如表1所示)。

二、生命观念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观念素养即学生通过自己或他人提供帮助,观察、了解到一定的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特性等,形成对生命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具备对更大范围的相关生命现象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能力。生命观念素养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主要包括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及进化与适应观,其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的渗透情况。

三、理性思维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理性思维指的是在一定的思维方向、充分的思维依据的基础之上对现象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类比等的一种逻辑推理思维,主要包括归纳与概括思维、模型和建模思维、批判性思维、演绎和推理思维。诺贝尔奖得主劳厄曾说过:“教育是将已学习过的东西都遗忘以后所剩下的东西”。同样,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学生获得并且永远牢记生物课本上的知识,更是通过相关生物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素养。

四、科学探究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科学探究素养是指具备从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此外还包括团队组织、交流合作及创新的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高一生物教师可充分利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相关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素养的渗透和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认识到实验、学习及生活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进而促进终身发展。

五、结语

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教师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作为一线高中生物教师,及时了解、学习最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将课程标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满足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品格及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分层教学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燎原中学

王淑艳

2016年,北京大学徐凯文博士调查发现,30.4%的北大新生厌恶学习,存在“价值观缺失导致的空心病”。北大这个样,其他学校学生对学习的持久性、长期性可想而知。因此国家在此时提出未来公民所必需的核心素养,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那核心素养怎样在课堂上得以发展呢?我们觉得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 收获,这样从初中生开始培养,让孩子们有目标,有理想。

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当目标容易达成时,学生就由被动变主动,学生就不是在课堂上浑浑噩噩,无所收获了,这样也提炼了孩子学习的兴趣,理想的达成,培养了全体孩子的信心,也就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对学优生我们应以放为主,放中加以指导,对于中等生重在指导自学;对学困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

这一年我们一直在学习分层分组教学方法,分别是先学习了理论,又在崇文实验学校听了示范课,然后我们又在自己的课堂里针对我们的学生进行了分层教学,初中数学课分层施教正好符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素养理念。

一、学习目标分层我们在充分了解学生新授知识学情的前提下,可按照A、B、C三个层次的知识储备水平将学生分层,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A组学生会分析,会学,完全理解;B组学生会讲解,学懂,全部掌握;C组学生会应用,学会,基本掌握。2.能力目标:A组学生主动探究,边讲边学边提炼;B组学生主动质疑,边做边学边反思;C组学生主动参与,边问边学边总结。3.情感价值观目标:A组学生科学严谨,乐于展示成果,内化所学;B组学生合作探究,乐于交流经验,体验所学;C组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投入学习,认同所学。二,在课堂上我们也按照我们的备课实施分层教学,例题分层,习题分层,三,在座位上也是采取ACB的方式,这样AB组的学生都可以带着C组的学生 ,这样就把课堂分散给学生,每个人既要管好自己,也得协助老师管理好别人,培养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也锻炼了能力,还有全员的参与感,自我管理能力,和管理他人的能力。所以分层教学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完成了核心素养的六点大方向的要求。

关于分层教学为什么能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后谈谈我课堂的几点改变,这种改变也就是孩子的核心素质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好。

1.越来越多的学生融入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在我们以前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只提问学优生、中等生,导致大多数学生听课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而现在的课堂上,对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置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要求,给他们搭建不同的舞台,他们感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参与课堂中来,跟上老师的思路,积极发表见解,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课堂上能做很多事,只要努力学习自己也能会做练习题,越来越多的学生独立完成了作业题,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一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 2.我做到了面对全体学生,不让任何一个掉队。

农村一大部分学优生会择校,所以我们剩下的学生基础相对不好,对学习兴趣不大,面向全体学生是无法实现的。但是通过分层教学后,只要我们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心中真正装着我们的全体学生,仔细的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不放弃他们,谁都渴望被关注,然后认真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在不同的环节关注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我们的课堂就没有干坐生,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收获。

3分层教学让学生都能参与实践,做自己的主人,成为会学习的人。

以前的课堂只是一部分学生的课堂,现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全部参与进来,对于学困生我们设置了比较基础的知识目标,带着自己的任务参与到组员之间的学习与互动,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4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核心素养的核心。

全面发展的人,首先应该是健康的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所以无论怎么样,都得首先让孩子成为健康的人,课堂上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培养他们的乐观,还有专注,分层教学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所获得,有事可做

5.当然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分层教学还需要完善。

每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被所有课直接用,所有学生皆能用,不能生搬硬套,要因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教学方法,应该因课而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达成我们一样的目的,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分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计划——行动——反思”不断去完善。

总而言之,分开层次,承认差距,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也得允许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当核心素养这个名词被提出时,当核心素养走入我们的课堂时,教师就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完成这一使命,让孩子的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得以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分层教学法促进学生核心

素养的发展

燎原中学

王淑艳

上一篇:新手如何做好党建工作下一篇:学生鉴定表班主任评语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