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网重组与油井补孔增效方法研究

2022-09-11

BEX已开发50多年, 随着开发的深入, 井网的加密及各种开发工艺的实施, 使老油田的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 现有井网的注采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剩余油挖潜的需求,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油田开发的效果[1,2]。

以BEX区块为研究区块, 针对其水驱三类油层层数多, 层系划分粗, 开采井段长, 层间动用差异大的实际情况, 开展井网重组及补孔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方法研究, 目的是利用现有井网, 完善注采关系, 从而提高各类油层动用程度, 为特高含水期老油田的新二次开发提供了新的模式。

一、试验区开发现状分析

试验块位于长垣背斜构造北部的西侧, 构造较为平缓, 发育三条北北西向正断层;共发育S、P套油层, 属三角洲相沉积, 砂泥质交互分布, 非均质严重, 油层埋藏深度870~1200m左右, 面积6km2。试验区共有油水井112口, 井网密度达到37口/km2。其中注水井38口, 采油井64口, 日注水量1886m3, 累积注水量110×104m3, 累积注采比1.1, 日产油185t, 综合含水90.7%.目前地层压力9.88MPa.

试验区经过50多年的注水开发, 试开发矛盾突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开采层位纵向上跨度大, 试验区加密调整井多采用混层开采, 平均单井开采层位跨度达到130m, 二次、三次加密井网开采跨度达到2300m左右, 纵向上渗透率差异大, 导致层间矛盾突出。

2. 分井网注采适应性变差, 注采井距大, 砂体控制程度低, 水驱控制程度为66%;一次加密调整井布井时全部采用油井开发, 多向水驱控制程度低, 砂岩水驱控制程度为77%;二次加密调整井实施注采系统调整, 水驱控制程度相对较高, 达到90%, 因而局部地区注采关系不完善, 多向水驱控制程度低。

3. 开发效果变差, 一是区块含水上升速度较快, 试验区2009~2010年年度对比上升了1.3个百分点;二是试验区内加密井网低效井比例较高, 占加密井网采油井总数的31%。

二、主要方法及效果分析

1. 建立了纵向上细分开发层系、平面上优化注采井网

根据实验区目前井网现状及存在的矛盾, 确定层系重组、细化开发层系的总原则是:以完善单砂体注采系统为核心, 利用现有井网, 纵向上细分开发层系, 减小层间干扰;平面上优化注采井网, 缩小注采井距, 整体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根据纵向上各油层组钻遇厚度、剩余储量分布及隔层条件, 进行纵向划分。确定将试验区纵向上细分为萨尔图油层、葡差及高台子油层两套层系开发,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37和42个沉积单元。综合确定试验区层系组合如表1示:基础井网开采S层;一次加密萨差井和二次加密井组合开采S层系;一次加密合采井与三次加密井组开采P层系[3,4]。

2. 将分层段开采与补孔相结合, 进一步缩小层间差异

针对部分油层渗透率差异大的实际, 将分层段开采与补孔相结合, 进一步缩小层间差异, 改善油层动用状况。

共计实施注水井细分30井次, 占总井数的71.6%, 补孔井数增加74个。通过在层系细分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细分调整及措施改造, 油层动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调整前后砂岩有效吸水比例分别由41.9%、52.9%提高到56.7%、65%, 如表3所示:

通过上述的开发调整手段, 试验区的采油速度和采收率得到明显提高, 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 增加可采储量37×104t, 提高采收率4.0个百分点, 采油速度增幅达44.2%。

结论

1、试验区通过纵向上缩小开发井段, 平面上优化注采关系, 多井补孔, 缩小注采井距, 完善了研究区差油层注采系统, 层间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薄差油层潜力得到有效挖掘;

2、通过井网重组现场试验的开展, 增加可采储量增加可采储量37×104t, 提高采收率4.0个百分点, 采油速度增幅达44.2%。。

摘要:针对BEX西区块水驱油层层数多, 层间动用差异大的实际, 对该块开展井网重组及油井补孔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方法 研究。通过利用现有井网, 细化开发层系, 完善注采关系, 并通过补孔等提高各类油层动用程度的方式方法, 优化注采关系, 完善S、P差油层注采系统, 薄差油层潜力得到有效挖掘;、增加可采储量37×104t, 提高采收率4.0个百分点, 采油速度增幅达44.2%, 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

关键词:北二西,井网,开发效果,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国.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井网重组技术优化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21 (5) :22~24.

[2] 房吉敏.大庆油田北部水驱井补孔完善聚驱注采关系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9, 12 (3) :21_26.

[3] 张世明, 刘志宏, 万海艳.整装油田高含水后期井网重组技术政策界限研究[J].特种油气藏, 2005, 32 (2) :42~46.

[4] 郑舰;李顺明;康波.温米油田轻质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与技术对策[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30 (5) :55-~58.

上一篇: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困境与对策下一篇: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