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法治主义理论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1949-1982年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认识及其经验启示研究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共产党对法治本质、价值、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直接决定着法治在中国的命运。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即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最重要的主体,其对法治的认知程度与定位,深刻影响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本文以1949-1982年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认识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认识呈现出U字型的演变轨迹:从建国初期的良好开端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转向再到改革开放初期逐步回到正轨。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视角,以正式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选集、文选、年谱、传记等为基础,以这一时期颁布的重要法律文本、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法治事件为切入点,力求清晰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演变轨迹,总结蕴含其中的法治认识成果,探讨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发生嬗变的原因、经验教训与当代启示等问题,以期为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提供学理支撑。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为三个部分,共七章。其中,第一部分(第一、二章)是论文的基础,主要阐述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理论基础、思想资源和历史前提;第二部分(第三、四、五、六章)是论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分析1949-1982年间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认识;第三部分(第七章)是论文的落脚点,总结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经验、教训和当代启示。引言阐明论文研究的意义;对论文的核心概念——法治进行科学界定,分析法治与人治、法治与法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论文的研究建立在科学性与规范性的基础之上;对国内外学界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评述。已有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借鉴,而已有研究不足又印证着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成为论文研究的新的生长点。第一章阐述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认识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建立在前人对法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对法的根源、本质、职能的认识、列宁在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对法治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中国传统法治思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法治思想、西方现代法治思想则是党对法治认识重要的思想资源。第二章考察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果。这一阶段党对法治的认识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对法治认识的重要历史前提。本章遵循中共党史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将党对法治的认识分为土地革命战争阶段、抗日战争阶段和解放战争时期三个历史阶段,总结概括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成果。从三个历史时期的认识成果来看,既体现着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法治要为巩固革命成果、维护革命秩序、促进革命胜利服务的共性,同时又体现着特性,即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实践背景,又形成了对法治认识的新成果。第三章考察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果。新中国成立之初,巩固新生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中心任务。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认识主要是围绕为巩固新生政权提供法治保障为出发点的。本章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的制定和司法改革运动等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法治事件为切入点,概括总结出这些重大法治事件所体现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原则、法贵在行的理念以及司法要坚持阶级立场和人民立场等认识成果。这些认识成果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清醒的。第四章考察分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果。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认识主要是围绕为“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法治保障为逻辑起点的。本章主要以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法治事件: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中共八大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针的提出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概括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成果。从整体来看,这三大法治事件分别为社会主义法治奠定了制度根基、筑牢了法律体系基石、提供了根本遵循,搭建起社会主义法治大厦的“四梁八柱”,为推动社会变革提供了法治保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法治本质要求的正确认识与把握。第五章考察分析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基本脉络及其发生曲折转向的原因。本章在深入挖掘史料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尤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对法治的认识成果,深刻剖析了党对法治认识之所以发生曲折转向的原因。总体上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认识是正确与错误两个发展趋向的互相交织,即便是在错误发展趋向压倒正确发展趋向,致使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几近中断的“文化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也并未完全抛弃宪法和法律,也曾希望通过法治的力量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通过丰富的史料和严密的论证回应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第六章考察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果。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认真总结反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法治的认识也由此逐渐回到正确轨道。本章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两案”的审判、“七八宪法”和“八二宪法”的制定等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法治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概括总结这些重大法治事件所彰显的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认识成果,这些认识成果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把握,为开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篇章奠定了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第七章分析总结1949-1982年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经验及启示。提出了坚持党对法治的领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准确把握法治国情;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坚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人类文明成果,重视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四点经验及启示。结语在总结全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得出了四个方面的结论,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作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法治的由来及基本内涵

(二)人治与法治

(三)法制与法治

三、研究现状与述评

(一)研究现状

(二)相关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一、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思想

(二)列宁的法治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思想资源

(一)中国传统法治思想

(二)中国近代法治思想

(三)西方法治思想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历史前提

一、中国共产党对工农民主法治的认识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制定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二)工农民主政权重要法律的制定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三)工农民主政权的司法工作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二、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主法治的认识

(一)抗日民主政权施政纲领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二)抗日民主政权重要法律的制定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三)抗日民主政权的司法工作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三、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法治的认识

(一)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的宪法性文件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二)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重要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三)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的司法工作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良好开端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一)《共同纲领》的制定与颁布

(二)《共同纲领》体现的党对法治认识的成果

(三)《共同纲领》的历史贡献

二、新中国成立之初重要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三、司法改革运动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一)司法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

(二)司法改革运动体现的党对法治认识的成果

(三)司法改革运动的评价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重大突破

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体现的党对法治的认识成果

(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对我国政治格局的影响

二、“五四宪法”与党对法治的认识的成果

(一)“五四宪法”的制定

(二)“五四宪法”体现的党对法治的认识成果

(三)“五四宪法”的历史价值

三、中共八大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一)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二)中共八大体现的党对法治的认识成果

(三)中共八大正确法治认识中断的原因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曲折转向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认识

(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二)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与党对法治正确认识轨道的偏离

(三)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党对法治的认识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对法治的认识

(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爆发与党对法治认识的逆转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对法治认识逆转的直接危害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对法治认识逆转原因的分析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反思与重塑

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与党对法治认识的及时转向

(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与“七八宪法”的制定

(二)“七八宪法”体现的党对法治的认识成果

(三)“七八宪法”的地位与评价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体现的党对法治的认识成果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深远影响

三、“两案”审判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一)“两案”审判

(二)“两案”审判体现的党对法治的认识成果

(三)“两案”审判的法治意义

四、“八二宪法”与党对法治的认识

(一)“八二宪法”的制定

(二)“八二宪法”体现的党对法治的认识成果

(三)“八二宪法”的历史贡献

第七章 1949-1982年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

(一)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在法治轨道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

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准确认识和把握法治国情

(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二)准确认识和把握法治国情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四、坚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人类文明成果,重视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一)以开放心态对待域外经验

(二)高度重视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项目基础管理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小学安全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