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毕业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移动通信毕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毕业实习过程的质量,哈尔滨工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毕业实习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与挑战,利用中兴NC实验室进行毕业实习探索,这对整个过程中的实习项目、内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实际的实习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第一篇:移动通信毕业论文

通信类专业毕业研究生就业状况与就业指导对策分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每年培养的通信类人才数量明显攀升和许多非通信专业人才涌入通信行业,使通信类毕业生出现“就业难”。本文针对目前研究生就业面临市场供过于求、研究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和研究生就业行为发生变化以及通信类专业研究生就业领域相对集中、就业区域明显失衡、学校所在城市就业意向比较突出的特点进行通信类专业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从结合专业特点、巩固、拓宽通信专业研究生就业渠道、加强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共同做好通信专业研究生就业后续稳定工作等方面入手,尝试探讨促进通信类专业研究生顺利就业的对策,以期为推进通信类专业研究生的高质量就业做贡献。

【关键词】毕业研究生 就业 指导

【Key words】The graduate obtain employment career guidance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和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多层次、多侧面的市场需求给毕业研究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他们的就业状况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在当前就业制度改革全面展开的新形势下,研究分析研究生就业现状,提出应对措施,不仅是当今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当代研究生顺利就业、实现人力资源优化的内在要求。通信类专业研究生以其专业的特殊性,就业形势变化的灵敏性,使其就业的现状更具有时代气息和研究价值。

一 研究生就业面临新的形势

1.研究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研究生扩招直接导致研究生就业竞争加剧。一方面,研究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国家机关、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和国企、高新技术企业等研究生传统就业领域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幅远远低于就业人数的增幅。研究生的就业岗位从“金字塔”的顶部向下移动,就业中出现职位层次下降、工资水平下降、求职时间延长等现象。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分别有:“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供过于求”,约占89%;“大学教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约占43%;“大量工作不需要高学历”,约占32.9%;“研究生就业政策存在问题”,约占28.9%;“学生择业不切实际”,约占20.4%。

2.研究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毕业研究生的价值取向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并存、由价值理性转向工具理性。区域经济及文化发展不平衡和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过大,也严重影响研究生的价值取向。高学历与好岗位并不划等号,研究生群体中“就业难”的心理已基本形成。2010年,《北京人才报》一项调查显示,自卑、焦虑、从众,成为部分研究生就业的“心理门槛”。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曹高举在其《研究生的不良择业心理及其调适》的报告中提出,不少学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能客观分析和评价自己,一遇到挫折就信心尽失,变成“鸵鸟”消极逃避。

3.研究生的就业行为发生变化

就业制度与用人制度的改革和职业市场的逐步开放,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自由择业和职业流动的机会,同时也使得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使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就业,但部分研究生对职业生涯没有规划,求职时茫然、盲从。而且,有相当比例的研究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反差较大,存在择业期望值偏高、目标短期化和趋向功利化现象,把读研的目的狭隘地理解为高薪高职,把研究生文凭当作找个好工作的跳板,误解了研究生教育作为精英教育的初衷。

二 通信类专业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特别是计算机、通信等与产业相关的热门专业,研究生就业市场长期红火,就业质量较高。从近年的统计情况看,通信类研究生的就业流向中体现了行业自身的一些特点。

1.通信类专业研究生的就业特点

通信类毕业研究生就业领域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电信运营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或电子计算机综合技术服务业等与通信相关的行业内,学科专业十分对口。以某高校为例,近4年来2千来名通信类专业毕业研究生,85%以上到国内大型通信运营企业(如移动、联通、电信等)、电子制造企业(如中兴通讯、华为、大唐电信等)和高等院校就业;通信类毕业研究生就业区域总体表现为:华东、华南等沿海发达省市就业人数较多,老少边穷地区较少。还以该高校为例,该校通信类专业80.1%的毕业研究生在江苏、上海就业。其余的毕业研究生也主要选择到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而到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条件比较艰苦的边远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研究生数量明显偏少,到其他西部省市就业的毕业生仅有0.81%,“孔雀东南飞”的倾向依然严重;院校所在区域在研究生就业地区选择中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以南京高校为例,虽然南京在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人才吸引政策等方面与京、沪、深等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每年在南京就业的该校研究生为48.88%,远远超过到京、沪、深等大城市就业的比例。

2.通信专业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就业率上看,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良好。从2005~2009年该高校通信类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的统计数据来看,5年的平均就业率为98%,远远高于全国研究生的平均一次性就业率。这说明通信类研究生的社会需求量大,就业率普遍较高。但从主要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通信行业的用人需求呈现总体增加趋势减缓的格局。通信类专业毕业研究生今天令人羡慕的就业形势已受到多方面的消极影响。

从供需比上看,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就业优势有所下降。虽然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就业率较高、就业形势良好,但是这几年平均供需比却逐年下降。以该所高校为例,通信专业研究生平均供需比从2005年的1∶13.3下降到2007年的1∶7.7,再降至2009年的1∶3.4。由此可见,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就业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从就业流向上看,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地区流向很不平衡。随着经济建设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全面开展,小城市、中西部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可是通信专业研究生就业却没有适应这一需求,就业地区一直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就业地域不均衡的问题十分严重。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失衡使得研究生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的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就业难度也比其他地区更大。

从就业观念上看,通信专业研究生更加保守。受到近年来通信专业研究生相对火爆就业形势的影响,他们就业的期望值非常高。根据调查,在选择工作单位时,该校毕业研究生首先考虑的是行业发展的前景、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生活条件、经济收人和福利待遇等。85.7%的研究生期望月薪在4000元以上;62.32%的研究生把沪宁作为首选地区,37.77%的研究生选择深圳沿海开放城市;54.57%的研究生选择国企和高新技术企业,29.26%和19.68%的研究生分别选择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79.47%的研究生择业时比较重视专业对口程度;78%的研究生表示他们在求职中遇到困难时一般也不会轻易降低择业标准。研究生保守的就业心理,日趋功利的就业观念,加剧了就业流向的失衡,造成了宝贵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成果的贬值。

三 新时期做好通信专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如何根据现阶段研究生就业工作的特点,针对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难点,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工作模式,是当前摆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解决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家庭和研究生自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1.结合专业特点巩固拓宽通信专业研究生就业渠道

在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时,拓宽就业渠道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1)运用市场营销策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主动向社会和其他行业的用人单位宣传毕业研究生的专业优势和人才特点。长期保持与通信信息、电子等行业内用人单位的良好合作,巩固毕业研究生基本人才消化渠道。利用科研合作机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大力开展委培、定向培养,促进高校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多领域合作,使通信专业研究生就业的行业涵盖通信信息、电子、机械制造、教育系统等领域。此外,积极发挥校友会和研究生导师的个人作用,直接向用人单位推荐适合的优秀毕业生。

(2)加强就业需求预测。进行深入的就业市场调研,主动、经常、广泛地听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准确把握通信专业就业热点的转移。定期公布预测分析结果,结合人才培养的周期,及时引导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的调整,重视和增强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3)给予西部及边远地区就业政策支持。国家可建立专项基金,对到西部及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就业的通信专业研究生在工资、生活条件等方面提供优待,尽可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别,真正实现待遇留人。同时给予这些地区发展地区经济和开展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培养当地的“造血”功能,创造良好的事业环境,吸引有志青年创业。

2.加强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1)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与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和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能仅仅体现在研究生毕业前的短时间之内,而应始终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加强创业教育,通过成功校友或知名人士的成长报告、创业报告和成功报告等活动,帮助研究生树立创业的信心;通过创业设计大赛等课外活动,培养研究生创业的能力;利用假期组织研究生到用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能真正走进社会,接受社会的锻炼,提前适应就业环境的能力。定期组织优秀毕业研究生创业事迹报告团在各高校做巡回报告,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发挥导师对研究生的引导作用。由于导师与研究生的接触、交流的领域广泛、机会频繁,从思想到学术,从道德情操到治学态度,从为人处事到生活习惯,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且师生接触方式多样且随和,既有准备充分的谈话,也有毫无顾忌的闲聊,既有某些深思熟的决策,也有一时的应急处置,较少虚情假意,没有遮遮掩掩,所以在广泛交往过程中,研究生思想中深层的问题会有意或无意地暴露在导师面前,这就使导师能真正抓住研究生思想问题的核心,采取有效方式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和转化工作。导师可根据每个研究生的特点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取得良好的成效。

(3)主动加强与“三高”用人单位、国家经济科教及国防建设等重点单位的联络和沟通,获得尽可能翔实的介绍资料;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加大这些用人单位在毕业生中宣传的力度,优先安排他们来校招聘毕业研究生,给他们更多选择的机会,以期找到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方利益的结合点,尽量解决好国家需要与毕业研究生个人选择之间的矛盾;并做好“三高”用人单位和国家重点企业所接收的毕业研究生的跟踪调查工作,采编优秀毕业研究生创业档案,与用人单位共同探讨和交流做好毕业研究生“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的经验和措施。

参考文献

[1]杜丽、钱云光.电子信息类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3)

[2]弋灵、胡剑芳.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0(6)

[3]韩婧.部分研究生就业心理有“槛”[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0.1.30

[4]欧甜、邓文英.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6)

[5]林玲、黄争舸.研究生就业影响因素剖析及对策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4(6)

〔责任编辑:李锦雯〕

作者:王 昆

第二篇:基于NC实验室的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探索

摘 要: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毕业实习过程的质量,哈尔滨工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毕业实习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与挑战,利用中兴NC实验室进行毕业实习探索,这对整个过程中的实习项目、内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实际的实习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毕业实习;通信工程;NC实验室

毕业实习是通信工程专业必修的实践环节之一,通过毕业实习,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与系统开发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实习作为本科生临近毕业前的实践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

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根据学生在毕业实习中面临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条件,开展了利用中兴通讯NC实验室进行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的探索。

一、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现状

为了切实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主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如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与此同时,学校、学院也不断地加强本科生各个环节教学质量的跟踪、监控、管理。

在這种情况下,毕业实习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增强专业意识、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工程管理经验,促进学生工程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1]。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哈尔滨工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的环境也出现了变化,对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的进行提出了新的问题[2]。

(一)联系实习单位困难

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的就业去向是通信运营商、设备商,由于企业治理机制的完善,国内的主流运营商、设备商担心接收学生毕业实习会耽误工作、妨碍生产,影响产经济效益和声誉,因此一般不太愿意接待学生进行实习。而中小企业面临行业的竞争压力,往往没有能力也无暇去承担毕业实习这样的社会责任。

(二)缺少高质量的实习单位

社会上也有一些面向高校毕业实习的企业,但费用相对较高,学校对实习经费投入的增长相对缓慢,不足以承担专业学生全部选择这样的实习单位。

(三)企业实习项目不能满足毕业实习要求

通信工程专业与电视台、通信运营商等一些行业内的单位也建立了一些实习基地,到这些单位进行毕业实习。这些单位由于行业的特点,其核心生产部门业务集中,影响巨大,管理严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很少。因此实习在绝大多数实习时间内主要采取听讲座和参观的形式进行[3]。虽然保证了实习的有效天数,但也是走马观花。由于毕业实习实践操作环节相对较少,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得到充分锻炼,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而且,由于主要是参观走访形式的实习,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实习效果进行评价,导致一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够认真,实习过程容易流于形式[4]。

二、中兴通讯NC实验室状况

哈尔滨工程大学NC实验室面积300平方米,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与中兴通讯公司联合建设项目,于2009年底建成。实验室从中国电信行业运营商网络的应用现状出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现网运营模拟方案。实验室采用中国电信行业主流的通信设备,满足专业在电信领域科研、实训、培训的要求。

哈尔滨工程大学NC实验室分为机房和学生实验室两部分。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包括数字程控交换平台、SDH光传输平台、数据通信网络平台、TD-SCDMA 3G无线移动平台,2.5G/3G综合移动核心网,能够模拟网络运行。学生实验室有30台电脑终端,能够完成对每种设备平台的实训与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与中兴通讯公司开展了全方位深度的合作。从实验室设备的选取,到平台结构的设计;从实验课程的建设,到通信工程专业相应师资培训,都由中兴通讯公司参与完成。通信工程专业共有10余名教师参与了中兴通讯学院的相关培训,获得了中兴通讯学院培训讲师的资格。

三、基于NC实验室的专业毕业实习探索

学院、专业针对本科毕业实习环节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条件,开展了利用中兴通讯NC实验室进行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的探索。

(一)实习项目

根据毕业实习大纲的要求,结合中兴NC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实习为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开局维护项目实训。

之所以选定这个项目,一方面是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涉及无线、传输、交换、信令等各方面的技术,内容比较全面;另外这方面的技术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技术,学生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

(二)实习内容

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内容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于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的要求,由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实习指导教师,深圳中兴通讯学院的专家共同确定的。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大纲一方面要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在通信工程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训练;还要求学生在专业职业素养、综合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为此,内容设置须能够满足上面两方面的要求。

实习的内容包括授课和实训两部分。

授课内容包括移动通信发展概述;TD-SCDMA基本原理、关键技术;接口协议与软硬件系统平台;核心网的相关技术及设备;无线接入网技术介绍、TD-SCDMA无线网络勘察技术、移动天线原理及选型。授课内容使学生对相关的技术原理有所了解,进行实训时就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同时,实习内容还包括技术发展、网络勘察、天线选型等通信行业发展状况、通信工程现场实用技术,目的在于学使学生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实训内容包括核心网网元MSCS业务开通以及配置实训;核心网网元MGW业务开通以及配置实训;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业务开通以及配置实训;B326基站的开通及配置。

实习学生完成网元的开局及配置,并将配置数据上传到实际网元,最后测试手机上的实际的话音、数据业务来验证配置、开局是否正确。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信令跟踪查看通信业务过程中信令在各网元中传递、响应状况,进行故障调试,加深对通信业务流程及各接口协议的认识。

(三)实习管理

为了保证毕业实习的质量,在毕业实习进行过程中,有着严格的教学管理。

首先,毕业实习教师都是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或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获得了中兴通讯学院培训讲师资格。由参与毕业实习的教师组成实习小组,熟悉实习内容、调试实习设备、制订实习计划。

实习小组根据毕业实习大纲中对各个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各部分分解到实训、授课等各个具体环节中去,并确定实训环节、实习专题报告、实习总结报告等各部分的考核比重、评分标准,明确实习重点。

在实习考核过程中,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实训的考核分为过程成绩、结果验收;实习专题报告、总结报告不仅给出分数,而且根据评分标准给出相应的文字评价,考核过程做到评分有据;保留各部分考核的相应资料,做到有据可查。

四、实习效果分析

经过3年的实习,专业和实习教师对中兴NC实验室的毕业实习效果也进行了分析总结。

1.由于整个实习过程各个阶段的目标明确,因此学生没有参观式实习的松散、懈怠,对待毕业实习与一门实验课程一样,实习的效果比较好,事后实习报告的内容也比较充实。

2.从实习教师来看,实习教师都经过了中兴通讯学院的培训,同时参与了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的撰写,对实习内容熟悉;另外由于实习教师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对实习重点、实习过程把握要比一般企业工程师更好,因而毕业实习目标更容易实现。

3.NC实验室的设备从规模到细节和运营商生产机房相比,还有差距;同时虽然教师都有企业工作经验,但对于工程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理解还是不如在企业工作多年的老工程师。因而,如果能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安排一些参观运营商、电台等企业生产过程,或者请企业资深工程师来对生产过程进行一定的讲解,将实训实习和参观实习相结合,学生的工程师综合素质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觉民,姚建刚,龙笑平.毕业实习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0,(3).

[2]商丹,高永清,于家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6).

[3]杨德森,李琪,李秀坤等.水声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实习模式改革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1).

[4]李秀坤,万建,高明生.高校本科畢业实习模式建设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等教育,2015,(4).

作者:安澄全 薛伟 李北明

第三篇:新时代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移动网络平台的思考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对新时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市场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探索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就业工作效能,建设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移动网络平台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移动网络平台的建设现状、重要意义、实施对策,提出一些建设移动网格平台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毕业生 就业招聘 移动网络平台

【课题】2018年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移动网络平台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8D135。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渐增长,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工作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关键环节,而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移动网络平台是新时期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移动网络平台为就业招聘工作更加高效地运行提供了“压舱石”。移动网络平台主要的建设模式是在微信、移动端APP的运用,具有开放性、准确性、即时性、高效性等特点,更加有利于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的精准对接和有效沟通,是高等学校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载体。

一、建设现状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201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表示,2018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20万人,再创近10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就业压力空前加大。根据现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不会解决。因此,当前的就业形势促使广大就业工作者亟需优化服务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在当今互联网、物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具有高效、便捷、快速等特点的网络载体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有着巨大的引领作用,移动网络信息平台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我国在高校毕业生移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正处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各高校也在逐步建立有自身专业特色的移动网络平台,政府和社会就业中介机构也相继建立了专门的网站和移动平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仍需进一步完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共享平台,以信息化和网络化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成为了必然趋势。

二、重要意义

1.移动网络平台建设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国外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比较成熟,信息化建设比较快,在大学生就业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具有建设时间长、设备先进、系统发展比较成熟和规范等优点。在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每个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三者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学生就业平台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在我国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移动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也应高速超车,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2.移动网络平台建设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使我国教育迈进世界中上行列”。我国高校正在从以PC端网络平台为主体的发展方式,逐渐向移动网络平台建设的发展方向转移。目前国内建设较好的重要的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一是新职业——全员共享的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二是中国高校就业联盟网——倡导“高校联盟协作、信息资源共享”理念的网站;三是中国教育在线——一个重要的校园招聘信息共享网站;四是应届生求职网——提供校园全职招聘、实习招聘、兼职招聘、企业宣讲会等信息。

3.移动网络平台建设是适应大学生就业的需要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各地、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要根据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有形就业市场和无形网络就业市场两个市场建设,更好地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移动网络平台将成为吸引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信息洼地”。现代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已经为建设就业招聘移动网络平台提供了条件,平台系统扁平化,足以打破现有行政区划条块分割状态,实现不同地域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共享,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采用即时通信技术,提供包括数据、语音、视频、电话等完整的及时交互支持,可进行简便快捷的远程视频洽谈,减少奔波于传统的就业市场,提高就业工作效率,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就业成本。

三、實施对策

1.建立高校与毕业生的互动联系

高校直接担负着毕业生就业全过程的任务,建设高校与毕业生互动的主体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要有信息传播功能。高校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开展就业教育和指导。二是要有正向引导功能。高校教师对毕业生进行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等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三是要有简化程序功能。移动网络平台上的用人信息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造成毕业生识别与选择的困难。高校帮助毕业生进行鉴别与选择,让他们少走弯路。毕业生通过互动,对高校具有反作用。有反馈功能。毕业生通过移动网络平台,把就业信息和在求职应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促使高校进行修正。有促进功能。部分高校教师还存在网络意识谈薄、技术水平差、敏锐性不强等不足之处。毕业生能促进教育者们去弥补不足,保证互动的效果。

2.建设高校和用人单位的互动联系

高校和用人单位是毕业生就业最强有力的后盾,建设高校和用人单位互动的主体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要有发布功能。用人单位在移动网络平台上传招聘信息,高校就业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向毕业生发布,毕业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自主选择用人单位。二是要有推荐功能。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组织合适的毕业生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或网络双选,避免招聘和求职的盲目性。三是要有反馈功能。用人单位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即时向高校反馈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包括岗位的适应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3.建设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互动联系

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无缝精准对接是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互体的主体功能体现在:要有精准对接、精确选择、平等互动。移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自由性使毕业生获取信息更加方便,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态度、观念、特长等方面来选择就业信息。有效降低了毕业生求职成本,节约时间,倾注更多精力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用人单位也可根据移动网络平台上的简历,选择合适的毕业生参加面试,高校更加可以开设网上洽谈室,举办线上招聘会等,最终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精准对接,弱化高校媒介的传导功能,同时也可节省用人单位招聘成本。

综上所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移动网络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还可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崔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时代教育,2016(07):96.

[2]陈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的准备[J].新校园:理论版,2012(11):50.

[3]马春雷.探究高职学生就业网络平台的建设[J].科技资讯,2019.

[4]边巍.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合作网络就业平台建设的路径和方法[J].知识经济,2019.

[5]马翠英.新形势下依托微信平台的大学生就业网络媒介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

作者:刘凤臣 庄璐 刘诗宇

上一篇:个案护理毕业论文下一篇:企业客户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