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复习题

2022-06-30

第一篇:管理学基础复习题

管理学基础复习题

管理学

( ) 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C.书面沟通 (

)反应企业资产创造利润的效率。D.投资收益率

( )控制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而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B.运营能力

( )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保障或安全的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A.需要层次理论

( )是指以组织整体为范围,涉及组织所有收入或支出项目的总的预算。 D.总预算 ( )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C.头脑风暴法

(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B.20世纪70年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 )的重要性。D.计划 “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 )提出来的。B.亨利·法约尔 “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 C.西蒙

“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 )理论的观点。D.成就需要 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 )。B.事业部制结构

按照功能进行分类的沟通类型中,( )具有润滑剂的作用。B.情感式沟通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D.马克斯·韦伯

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

)。A.积极强化 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是( )D.解决问题

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 )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B.主要目标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 )的角色。D.精神领袖

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 )。D.转移法 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 )。B.更短

导致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中,( )是由于组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经历、禀赋等都各不相同而导致的。B.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定性预测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用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有关事物远期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需要进行( )。D.长期预测 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 )。B.市场预测 对供应商的评价中,( )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方需求变化的能力。 C.协同能力 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 )是最为重要的。 C.技术技能

对于营利性组织来说,( )是提高组织经济效益或获取价格优势的基本途径。B.降低成本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 )。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 )。 A.高工作—高关系 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 )。 C.消极强化 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 )。C.一般专业人员 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 )。D.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 )。B.经济人

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权力来源,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C.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管理的各项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过程,而( )始终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过程的起点。B.控制 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 )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C.1-9型

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 )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A.保健因素 基层管理者常用的控制方法是( )。B.直接监督或巡查

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的能力可发挥到( )。C.80%--90% 即时控制通常指的是( )。A.现场控制 计划工作的前提是( )。B.预测

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这就是它的( )性质。 C.创新性 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该掌握( )。C.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就组织的发展战略形式而言,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是( )。D.密集型发展战略 矩阵式组织属于( )组织结构。B.有机式 决策的前提是( )。A.识别问题

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 )。B.SWOT分析

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 )获取信息。B.关系部门

控制工作应当着眼于组织发展的整体需要,这就要求控制应具有( )。A.全局观念

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 )。D.自身影响力 某单位制定的年终考核指标中有一条“工作要认真负责”,这样的标准不符合控制标准的( )要求。C.可检验性 某企业将2006年本企业的历史最高利润额作为本的利润指标,这在控制标准中属于( )。A.历史标准 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 )。A.战略性决策

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 )原则。A.现实性

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A.管理系统 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 )以内。B.5个 能够有效发现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差距的管理环节是( )。C.控制

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A.层次性

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 )原则。B.权变性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 C.企业文化

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中,( )是以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确定的各项劳动定额、消耗定额为基础制定的目标成本。D.定额法 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就是( )。A.挫折

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由于个体障碍中的( )原因造成的。 C.选择性知觉 人事调整的目的是( ) C.保证工作或任务的完成 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 )。B.员工的行为

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 )。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 )。A.长期预测 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 )。D.企业精神

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 )。D.彼得·德鲁克 属于确定型决策方法的模型很多,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 )。A.盈亏平衡点法 述职报告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 )。D. 自我考评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C.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 )。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或技巧就是( )。 C.策略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 )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济学家。A.亚当•斯密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 )。 C.社会技术系统

下级不愿意向上级传递坏消息,怕被上级认为自己无能;而上级也可能没有注意到下级的贡献,把下级的贡献归到自己头上,引起下级不满。这种引起沟通组织障碍的原因是( )。A.地位差异 现代管理中,需要激发的冲突是( )。A.建设性冲突

像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生产战略等这样的具体实施战略,属于( )。D.职能战略

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 )。B.满意利润 依据控制措施作用的( )不同,控制可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D.环节 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 )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D.矩阵制结构

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 )原则。A.因事择人 应用模拟情景训练方法测试应聘者有较高的准确度,常用于招聘( )。D.高层管理者

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

)。B. 职务轮换

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 )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D.长期目标

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有一位学者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他就是( )。 C.D·麦格雷戈 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 )。D.控制

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器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 )。B.实物标准 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 )原则。A.责权利对等 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 )。B.预测

战略管理是组织( )最重要的职责。B.高层管理者 制定作业计划的依据是( )。D.战略计划

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是( )的关系。A.整体与局部

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 )负责制定的。A.高层管理者 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 )相匹配。A.组织目标

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C.目标、部门和关系

组织战略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一种概括性和指导性的规定,是对组织未来的一种粗线条的设计。这是战略管理的( )特征。A.纲领性

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 )。 C.公司层战略

判断题

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他提出:工作目标=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X ) 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X)

采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输入品进行评价和挑选,以确保输入品的质量、数量和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X )

采用轮盘式沟通模式时,每位成员都可以与其他每个人自由沟通,因此沟通快,但由于沟通渠道太多,容易造成混乱并且降低传递信息的准确度。( X )

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X) 成本标准和收益标准都属于实物标准。( X )

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 V ) 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X)

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X)

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X) 从形式上看,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V )

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内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V)

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非语言沟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 V ) 高层领导者更应该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X )

高科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是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基础条件。( V)

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X )

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降低工作的积极性。( X ) 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因此,也称为高层战略。( X) 贡献考评是决定管理人员报酬大小的主要依据。( V)

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 X ) 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行为科学家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 V) 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 X)

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 V) 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 X)

合理化建议是职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据美国一家公司估计,生产率的提高有20%得益于工人提出的建议,其余80%来自技术的进步,但是,管理人员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那20%上。( V)

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 X) 决策者所选择的方案一定是最优化的。( X)

考评方法和考评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管理人员考评结果的合理与否。( V) 控制的目的必须是对控制客体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价。( X )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V) 控制工作只是上级主管人员或主要是中层主管人员的职责。( X)

控制就是为了确保既定的组织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V ) 口头沟通虽然比较精准,但是耗时较多,同样时间内所表达的信息远远不能与书面沟通相比。( X ) 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 X)

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 X)

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X) 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效益至上”。( X) 目标管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 X)

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和领导风格互为补充,下属的特质决定了他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 V) 培训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机构的选择。( X )

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思想的标准。(X ) 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 X )

强调短期目标容易产生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调它的中长期目标。( X)

情绪异常影响人们的有效沟通,使信息的传递严重受阻。所以,当管理者情绪波动比较大时,最明智的做法是停止沟通。但是,由于管理者是沟通的主体,因此如果沟通的对象情绪不稳定,则不需要停止沟通。( X )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在不同环节发现的有关信息要尽可能在组织内部共享,以利于共同提高产品质量。( V ) 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掌握这项能力对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等重要性。( V)

人们常常会说:“那不是我的意思!”或者“我还以为是这样!”这些话反映了错误地发出和接收信息在沟通中经常出现。( V ) 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利润。( X) 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降低产品价格。( X)

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X) 事业部制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结构形式。( V)

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V ) 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X) 通常,组织的宗旨都是空泛而笼统的。( X)

统计师和会计师喜欢用复杂的表格形式,工程技术人员喜欢用数据或图表形式。控制工作必须切合管理者的个人情况。( V ) 头脑风暴法与质疑头脑风暴法,两种方法一正一反,若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V)

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X) 下属的成熟程度包括两个因素: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心理成熟度高的个体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激励,而是靠内部动机激励。( V) 现实中,许多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 V) 相对于个人决策,群体决策的效率较低。( V)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如果管理者真正了解了员工的需要,依其需要来进行激励,则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V)

研发部门想要达到最好的技术状态,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市场部门需要尽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需要赶时间。双方在沟通时就容易出现争执。这是由于目标不同导致的沟通障碍。( V )

一般而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 V)

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例外性的、非程序性和重大的程序性控制活动,而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集中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V )

一般来说,战略计划相比作业计划要承担较高的风险。( V)

依据权变原则,企业目标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比较看来,企业的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针对性。( X)

以效率为出发点制定计划,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X )

员工个人绩效与组织资源条件、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等因素有重要关系。( X )

运用特尔菲法进行决策时,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所以说它是定量决策。( X) 在管理人员考评时,由上级人员填写的考评表主要是考核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 X) 在平衡记分卡的实施过程当中,会受到文化、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V )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们不仅把企业看成是经济组织,还认为企业应当担负对社会的责任。企业不仅是一个由职工、经营者和投资者为主体组成的经济组织,也是一个包含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等要素在内的开放系统,应把这些系统要素的共同利益作为企业的目标。( V) 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帅才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 X)

在组织管理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需要运用管理技巧有效地解决冲突,千万不能激发冲突。( X ) 在作业系统的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越高,作业系统的效率越高。( X ) 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V) 战略决策,主要是由组织的中高层领导决定的。( X) 战略控制必须以战略目标为控制标准。( V) 只有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才有资格编制计划。( X)

质量不仅仅是指服务质量,还包括产品质量、管理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服务和协作的质量等。( X )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 X) 组织发展是管理层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 X)

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就是要求部门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X )

组织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目标、结构和关系。( X)

第二篇: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 D)的重要性。

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

2.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 D)的角色。

A.发言人B.组织联络者C.领导者D.精神领袖

3.现代管理中,需要激发的冲突是(A)。

A.建设性冲突B.破坏性冲突C.日常冲突D.利益性冲突

4.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C)。

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C.企业文化D.企业形象

5.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B )。

A.更长B.更短C.适中D.不确定

6.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 D )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B.短期目标C.中期目标D.长期目标

7. 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 C)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

A.1-1型B.9-1型C.1-9型D.5-5型

8.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 B)。

A.产品预测B.市场预测C.财务预测D.技术预测

9.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 A)。

A.长期预测B.中期预测C.短期预测D.预测

10.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

11. 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C)。

A.决策权B.组织权C.指挥权D.人事权

12.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B)。

A.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D.《科学管理原理》

13. 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A)。

A. 管理的实践性B.管理的复杂性C.管理的科学性D. 两重性

14.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C)。

A.科学技术B.加强人的管理C.提高劳动生产率D.增强责任感

15.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

A.乔治·梅奥B.弗雷德里克·泰罗C.亨利·法约尔D.马克斯·韦伯

16.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C)。

A.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17.“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B)提出来的。

A.马克斯·韦伯B.亨利·法约尔C.乔治·梅奥D.弗雷德里克·泰罗

18.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 B)。

A.复杂人B.经济人C.社会人D.单纯人

19.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C)。

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C.企业文化D.企业形象

20.(A)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保障或安全的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A.需要层次理论B.双因素理论C.成就需要理论D.公平理论

21.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B.激励因素C.成就因素D.效价因素

22.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

(C)。

A.自然消退B.惩罚C.消极强化D.正强化

23.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A)。

A.积极强化B.消极强化C.惩罚D.自然消退

24. 领导者有意分散领导权,给部属以极大的自由度,只是检查工作成果,不主动做指导,除非部属有要求,这种领导类型属于(C)。

A.专断型领导B.民主型领导C.自由型领导D. 人际关系型领导

25. 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C)。

A.行为科学学说B.人文关系学说C.人际关系学说D. 行为心理学说

26. 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B)。

A.复杂人B.经济人C.社会人D. 自我实现人

27. 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A)负责制定的。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所有管理者

28.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这就是它的( C)性质。

A.超前性B.普遍性C.创新性D.灵活性

29. 定性预测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用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有关事物远期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需要进行( D)。

A.预测B.短期预测C.中期预测D.长期预测

30.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 B)原则。

A.现实性B.权变性C.关键性D.协调性

31. 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B)。

A.职能制结构B.事业部制结构C.直线职能制结构D.矩阵制结构

32.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 A)原则。

A.因事择人B.因人择事C.量才使用D.经济效益

33.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B)。

A. 有计划的提升B. 职务轮换C.委以助手职务D. 临时提升

34.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D)。

A.法定权利B.奖惩权力C.组织权力D.自身影响力

35. 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A)开始,到()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

A.需要需要B. 需要动机C.动机需要

D. 动机动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关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ABD)。

A.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B.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

C.高层管理者花在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少

D.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

2.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 ABCD)等。

A.人力资源B.物力资源C.财力资源D.技术资源

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D.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4.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ABD )。

A.传统的权力B.理性合法的权力C.纯粹的权力D.超凡的权力

5.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 ACD)三个部分组成。

A.精神文化B.传统文化C.制度文化D.物质文化

6.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包括( ABCD)。

A.产品设计B.产品质量C.厂容厂貌D.员工服饰

7.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

(ABCD)。

A.管理效率提高了B.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C.职工主动参与目标的设立D.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8. 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可以将其分为( BCD)。

A.职能性决策B.业务性决策C.战略性决策D.战术性决策

9. 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BD)。

A.职能性决策B.业务性决策C.战术性决策D.日常管理决策

10.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较而言,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BD)。

A.群体决策中责任模糊B.群体决策方案更容易被接受

C.群体决策效率高D.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的精确性强

11.德尔菲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包括两个基本点,即(CD)

A.预测B.决策C.函询D.反馈

12.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ABCD)等。

A.战略B.技术C.环境D.组织规模

13.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ABC)。

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 B.分工非常细密

C.注重专业化管理 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14.在双因素理论中,(ABC)体现的是保健因素。

A.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B.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C.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D.工作得到认可和赏识

15.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认为,(BCD)是决定领导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

A.员工素质B.职位权力C.任务结构D.上下级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何谓企业文化?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把人类的需要归为五大类,它们都是哪些需要,针对这些不同的需要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刺激员工的积极性?

3. 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是什么?4. 什么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5、群体决策时为何容易产生“冒险转移”现象?

6、试述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7、简述双因素理论

8、简述强化理论

9、简述科学管理理论

10、对目标管理进行简要评价。

四、计算题(p115-119)(15分)

1、盈亏平衡点法

1、盈利平衡点例题

一企业生产一智能机,售价为每台1000元,固定费用为1000万元,每台手机的零件费用为300元,人工费用为100元,其他费用为100元。试求盈利平衡点的产量。若企业生产10000台、30000台时,盈利额分别为多少?

销售收入=产量*单价

生产成本=固定费用+产量*单位产品变动费用(耗材费、人工费等等)达到盈利平衡点时,即为销售收入=生产成本

在此题中,产量设为X单价为1000元固定费用为1000万元变动费用为300+100+100=500元

列出公式1000X=10000000+500X

解的X=20000

因此盈利平衡点的产量为20000台

10000<20000,小于盈利平衡点的产量,固不盈利

30000>20000, 大于盈利平衡点的产量,

(10000000+500*30000)=5000000 也即500万

这个题大家一定要会做

2、决策树法

3、冒险法、保守法、折中法、后悔值法

还有一个20分的案例分析题老师没得共享 盈利额为1000*30000-

第三篇:管理学基础习题

管理学基础习题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一.选择题

1.教材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下列( )的说法不正确。

A.管理具有时效性 B.管理具有科学性

C.管理具有艺术性 D.管理具有二重性

2.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除了下列( )项。

A.影响作用 B.领导作用C.制约作用 D.决定作用

3.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 )。

A.指挥 B.控制 C.协调 D.计划 4.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 )。

A.具体职能 B.计划职能 C.指挥职能 D.控制职能

5.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 )。

A.管理就是决策 B.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C.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D.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

6.一般来说,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和( )。

A.变动性 B.稳定性 C.直接性 D.间接性

7.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在( )。

A.计划 B.协调 C.组织 D.决策

8.“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

A.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韦伯

9.在对外部环境基本特征的表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活动性等基本特征

B、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变动性等基本特征

C、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多样性等基本特征

D.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相对性等基本特征 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 )的重要性。

A.预防 B.预测 C.组织 D.计划

1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 )职能能够保证目标及为其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A、领导 B、协调 C、控制 D.计划

12.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关系

C、目标、部门和效率 D.目标、部门和人员

13.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 )。

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

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 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

14.由于国家处于经济萧条时期,从而影响组织的目标这种环境属于( )。 A、经济环境 B、社会文化环境 C、政治环境 D、国际环境 参考答案

1.A;2.B;3.D;4.A;5.C; 6. A;

7、D;

8、C;

9、B

10、A

11、C

12、B

13、C

14、A 二.判断题

1.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目标、结构和关系。

2.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及其各种资源。

3.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4.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基础。

5.组织的效率,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经济效益大小。 6.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静态的协作过程。

7. 管理的各种功能既体现管理的基本任务,又反映了管理的全过程,而且管理的原理、原则都要通过管理的功能发挥作用。

参考答案:

1.× 即目标、部门和关系 2.× 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3.× 而经营的核心是决策4.× 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5.× 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6. × 动态的协调过程

7.错;功能应改为职能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2、组织外部环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特征?

组织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文化教育环境;自然地理环境。 它具有以下特征:

复杂性: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它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政治经济、技术、文化、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交叉性: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无论哪方面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变动性,组织外部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单项选择

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D.《车间管理》

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文关系学说 C.人际关系学说 D科学管理学说

3.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D.处理好人际关系

4.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 )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 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C.泰罗 D.大卫?李嘉图 5.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 )。

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6.“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 )提出来的。

A、韦伯 B、泰罗 C、梅奥 D.法约尔

7.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 )。

A、工业管理之父 B、科学管理之父

C、经营管理之父 D.行政管理之父

8.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 )为重要标准。

A、感情的逻辑 B、正规的程序 C、科学的理念 D效率的逻辑

9.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 )组织形式。

A、最有效和合理的 B、最符合需要的 C、最经济和合理的 D.最先进科学的

10.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 )。

A.科研部门 B.军队 C.学校 D.企业

11.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 )。

A、经验教学 B、案例学派 C、案例教学 D.经验学派 12.战略管理的核心是( )。

A.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操作方法和作业方面的管理问题 B.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有效的管理

C.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价值观的培养

D.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 13.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包括从阐明企业战略的任务、 目标、方针到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一般由( )等所组成。

A、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 B、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 C、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战略实施 D.战略目标、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

1.B;2.C;3.A;4.A;5.A;6.D;7.C;8.D;9.A;10.B; 11.c 12.D 13.A

二、判断并改正

1.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

2.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他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因此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就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3.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人的组织”。

4.“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5.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

6.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非程序性决策。

7.权变理论学派试图通过“权宜应变”融各学派学说于一体,在美国等地遭到排斥,毫无价值。

8.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一般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等环节组成。

9.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10.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同。

11.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

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1.× 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 2.× 他就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3.× 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4.√

5.× 被称为案例教学6.√ 7.× 在美国等地风行一世,有一定的实用价值8.√ 9.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

10.× 是因为他们的心智模式不同11.×;一般管理理论

三、简答题

1.简述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

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简述经验学派的主要特点。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以有助于学生或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来学习和理解管理学理论,使他们更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 3.泰罗确定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指导思想: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管理 主要内容:

(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4)实行职能工长制 (5)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4、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5、彼特?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是什么。 彼特?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 (1)系统思考;(2)超越自我;(3)改变心智模式; (4)建立共同愿景;(5)团队学习。

6、什么是管理理论的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并形成了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第三章 计划

一、单项选择

1.狭义的计划指的是( )。

A.执行计划 B.制定计划 C.计划准备 D.检查计划 2.涉及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的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计划工作的普遍存在 B.计划工作居首要地位 C.计划是一种无意识形态 D.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 3.基本建设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属于( )计划。

A.综合 B.专项 C.生产 D.财务 4.( )也被称为数字化的计划。

A.政策 B.目标 C.规则 D.预算

5.计划工作的核心是( )。

A、组织 B、决策 C、预测 D.领导 6.战略性计划一般由( )负责制定。

A、董事会 B、高层管理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7.公司政策规定工作人员享有假期,为实施这项政策公司编制了度假时间表,制订了假期工资率、支付办法,以及申请度假的详细说明,这属于( )。

A、规划 B、程序 C、策略 D.规则 8.计划一般属于( )计划。

A、生产 B、长期 C、中期 D.短期

1.B;2.C;3.B;

4、D;

5、B;

6、A;

7、B;

8、D

二、判断

1.它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它就是预测。

2.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实际绩效的标准。

3.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做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所以,在制定计划时,我们应该考虑包括计划的经济方面的利益和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4.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政策必须保持灵活性和及时性。 1.× 它就是预算2.√ 3.对4.×一贯性和完整性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计划工作的特征?

(1)目的性。 (2)主导性。 (3)普遍性。(4)效率性。

2.什么是滚动计划法。

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改未来计划的方法。这种计划是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的情况定期修订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由于这种方法是在每次编制和修订时,都要根据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将计划向前延伸一段时间,使计划不断滚动,故称之为滚动计划。

3.计划工作的程序

计划工作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估量机会;(2)制定目标;(3)确定计划的前提;(4)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第四章 目标管理

一、单项选择

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的是( )。

A、泰罗 B、梅奥 C、赫伯特?西蒙 D、彼得?德鲁克

2.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单纯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以至于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他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 )。

A、技术创新 B、信誉至上 C、创造顾客 D、质量优良

3.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 )原则。

A、现实性 B、可行性 C、程序性 D、权变性 4.在目标设立过程中,以下哪种作法是不对的?( )。

A、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 B、把目标控制在五个以内 C、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 D、期限适中

5.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 )。

A、适当利润 B、满意利润 C、最大利润 D、理想利润

7.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

A、利润目标 B、顾客之上 C、融入社会责任 D、满意利润

8.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但最早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国家是( )。

A.德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9.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其中,( )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目标。

A.主要目标 B.并行目标 C.次要目标 D。利润目标

10.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 )原则。

A.关键性 B.权变性 C.现实性 D。协调性原则 11.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

A.科学管理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D、人际关系理论

12、管理学家(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提出:工作成果=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

A、E?C?施勒 B、彼德?德鲁克

C、D?麦格雷戈 D、R?利克特

1.D;2.C;3.A;4.C;5.B;6.B;7.B;8.C;9.A;10.B;11.C

12、D

二、判断 1.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

2.目标管理把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

3.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效益至上”。

4.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

5.强调短期目标容易产生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调企业的中长期目标。

6.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本世纪50年代中期出版了《管理革命》一书,提出目标管理思想,他强调,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所有方面都必须建立目标。

7.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期限要适中。在大多数情况下,目标设置可以与预算或主要项目的完成期限相一致。

8.目标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进行控制。有力的领导控制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

9.在实践中,结合日本企业管理的特点,将目标管理理论赋予人性化的个性,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 10.从形式上看,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

1.× 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2.× 目标管理把以工作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 3.× 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 ” 4.× 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自己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 5.×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将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相结合6.× 出版了《管理实践》 一书 7.√ 8.×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力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 9.× 将目标管理理论赋予日本化的个性10.对 三.简答题

1.对目标管理该如何评价?

目标管理具有下列特点:

(1)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 (2)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最大能力,实行最佳“自我控制”。 (3)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 目标管理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

(4)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目标管理的缺陷体现在以下方面:

(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 (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标准很难统一。

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原则。(2)关键性原则。

(3) 定量化原则。 (4) 协调性原则。(5)权变原则。

3.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1)目标是组织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2)目标具有多重性 (3)目标具有层次性(4)目标具有变动性 4.目标管理的特点如何。

目标管理的特点是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思想来体现的,主要有: (1)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 (2)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最大能力,实行最佳“自我控制”。 (3)强调结果,实行“能力至上”。

目标管理强调目标确定过程中的民主性,从而保证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让职工充分地发挥其能动性,挖掘潜力,体验工作的成就感。与此同时,目标管理可以使管理规范化、简单化,促进系统管理思想在管理领域中的运用,使管理一体化、整体化。 第五章 预测

一、单项选择

1.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活动过程,称为( )。

A、预测 B、定性预测 C、决策 D、计划

2.如果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作出描述,例如对五年后技术变革方向进行预测,通常采用( )的方法。

A、市场预测 B、经济形势预测C、定性预测 D、定量预测

3.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的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 )。

A、简单平均法 B、定性预测法 C、定量预测法 D、时间序列法

4.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对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预测的效率十分重要。因此,预测者要根据预测的目的和预测对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如进行技术预测,往往采用( )。

A.时间序列法 B.头脑风暴法 C.回归分析法 D、专家调查法

5.定量预测是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具体描述的方法。它需要完整有效的( )作基础。

A.科学技术 B.模拟试验室 C.信息 D、数据资料

1、A;2.C;3.B;

4、D;

5、D

二、判断

1.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就是销售预测。

2.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这就是经济预测。它往往用于对事物远期前景的预测。

3.定量预测往往用于对事物中短期变化趋势的预测,如对未来几个月的销售量的预测等。 4.在现有经营范围内进行技术改造等投资时,需要对技术发展动态作短期预测。

1.×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就是市场预测 2.×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这就是定性预测 3.×定性预测往往用于对事物中短期变化趋势的预测4.×长期预测

三、简答:

1.选择预测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注意预测方法的适用范围;②要注意预测的经济性; ③要考虑收集资料的难易程度;④对准确度的要求。

其中:

①定量预测技术并不一定就比定性预测技术准确度高,不要迷信数学模型,尤其在缺乏准确的数据资料的情况下,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②不要只依赖一种预测方法,特别是在进行长期预测时,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预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③随着预测期限的演唱,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也会随之下降,所以适当地缩短预测期限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④不要把定量预测方法和定性预测方法绝对地区分开来。

第四篇:《护理学基础》复习题

成人教育《护理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2.无菌技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3无菌区: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4、继发效应:是指用热或用冷超过一定的时间,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

5、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6.稽留热:是指体温持续在39-40℃之间,达数天或数月,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7.十字法(臀大肌注射的定位方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

8.输液微粒: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um,少数较大的微粒直径可达50~300um。

9、长期备用医嘱:指有效时间在24h以上,必要时用,两次执行之间有时间间隔,由医生注明停止日期后方失效。

10、要素饮食:是一种化学组成明确的精制食品,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与水混合后可以形成溶液或较为稳定的悬浮液。

二、简答题

1、一级护理的护理要点。

答:(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的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2、压疮淤血红润期的表现及护理措施。

答:表现:瘀血红润期:此期为压疮初期,身体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

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解除压力30分钟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此期皮肤完整性未被破坏,仅出现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为可逆性改变。

护理:瘀血红润期:重点是去除致病原因,防止压疮继续发展。除加强预防措施外,局部可使用半透膜敷料或水胶体敷料加以保护。由于此时皮肤已破损,故不提倡局部皮肤按摩,防止造成进一步伤害。 3.请简述给药时三查七对的内容。 答: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七对: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4.静脉输液时,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时的处理措施。

答:(1)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病情允许时可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同时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紧张心理。

(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同时用20%~30%乙醇溶液进行湿化。

(3)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

(4)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

(5)静脉放血200~300ml以减少回心血量,但应慎用。

5、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措施。 答:(1)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措施: ①保持尿道口清洁。女患者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患者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天1~2次。

②定时更换集尿袋,注意观察并及时排空集尿袋,并记录尿量。 ③定期更换导尿管。

(2)鼓励患者多饮水,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目的。

(3)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可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夹闭导尿管,每3~4h开放1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4)注意患者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处理,每周尿常规检查1次。

6、简述臀大肌注射两种定位法。

答:臀大肌注射定位法有“十字法”和“联线法”两种方法。

(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 (2)“联线法”: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联线,其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7、静脉炎的处理措施。

(1)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

(2)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溶液行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3)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4)中药治疗。

(5)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三、综合论述题

(一)患者,女性,40岁,体温在39~40℃左右波动,持续2周,日差不超过1℃。脉搏106次/分,呼吸28次/分。患者神志清,面色潮红,口唇干裂。精神不振,食欲差。

问题:1. 患者属于何种热型?

2. 可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答:1.稽留热

2.(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可根据医嘱给予退热药物,降温后30分钟测体温,并做好记录。

(2)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一般每4小时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2次; 注意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发热的原因和诱因是否消除;观察治疗效果;[0.5分]观察饮水量、饮食摄取量、尿量及体重变化。

(3)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补充高热的消耗,提高机体抵抗力;鼓励病人多饮水;对不能进食者,按医嘱静脉输液或鼻饲。

(4)促进患者舒适: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退热期大量出汗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5)心理护理:对体温的变化及伴随的症状给予合理的解释,以缓解其紧

张情绪。

(二)患者张先生,男,32岁,因腹泻十多次,全身无力,精神不振而急诊入院,入院诊断急性胃肠炎伴脱水,医嘱:林格氏液500ml,10%葡萄糖液100ml加维生素1.0g静脉点滴。输液半小时后,患者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头痛,体温40℃。

请问:(1)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

(2)发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如何预防和处理?

答:(1)考虑患者可能是发热反应。

(2)其原因可能是:①输液瓶及输液器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②输入的溶液及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③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②严格无菌操作。

(4)处理:①反应轻者,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②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原因;③对高热者,应给予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三)患者王某,男,30岁,因车祸导致脾破裂伴出血性休克入院。遵医嘱立即输血200毫升。当输入15毫升左右,患者突然出现发冷、恶心、胸闷、腰背部剧烈疼痛、四肢麻木等症状。问:可能出现了什么反应?引起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

答:1)病人可能出现溶血反应

2)原因:(1)输入异型血。(2)输入变质血。(3)血液中加入高渗或低渗或能引起血液PH值变化的药物

3)处理:

(1)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重新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吸氧、维持静脉输液通道,供给升压和其他药物。 (3)将余血以及患者的血、尿标本送检。

(4)双侧腰封,并用暖水袋热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5)碱化尿液,静脉注射碳酸氢钠,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6)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做好记录,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处理。

(7)出现休克症状,即配合抗休克治疗。 (8)心理护理。

第五篇:管理学基础总复习

P

3(一)管理的含义

1、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2、 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 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 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P6

(二)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划分

高层管理

中层管理

基层管理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划分

企业管理者

政府部门管理者

其他部门管理者 P10

(三)管理技能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

2、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又称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的与他人打交道并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包括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组织内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的知道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

3、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P2

4(四)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

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

2、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开发科学的作业方法 ②科学的选择和培训工人 ③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④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⑤实行职能工长制

⑥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P28

(五)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1、 明确的分工

2、 至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 人员的任用

4、 职业管理人员

5、 遵守规则和纪律

6、 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P30

(六)梅奥及霍桑试验

1、工厂照明试验

此项试验旨在蒸米昂工作环境和生产率之间有无直接的关系。

2、继电器装配试验

此项试验的目的是发现各种工作条件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

3、谈话研究

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梅奥用两年多的时间对公司两万多名员工进行调查,被访问者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的发表意见。

4、观察试验

为了搞清楚社会因素对激发工人积极性的影响,研究人员选择了14名工人组成的生产小组进行观察试验

P

32(七)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1、 员工是“社会人”

2、 满足员工的社会欲望,提高员工的士气,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 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P38

(八)企业文化的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

1、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仰及行为准则。它体现在企业经营哲学、宗旨、方针、目标等方面

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层,是组织成员工作方式、方法的一致体现。制度文化的形成基于企业精神的制度化。即即通过将企业精神体现于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中,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起到引导、规范的作用。

3、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 P39

(九)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

1、系统思考

2、超越自我

3、改变心智模式

4、建立共同愿景

5、团队学习

P

41(十)企业再造的目的

企业再造的目的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P4

5(十一)计划工作的含义

1、广义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

2、狭义

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订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管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所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盘的方法、措施和手段。

3、核心环节是决策

4、计划还可以进一步定义为正式计划和非正式计划 P46

(十二)计划工作的重要性

计划可以给出组织未来努力的反方向。减少不确定性和环境变化的冲击,使浪费和余减至最小,以及设立标准便于进行控制。 P

54(十三)预测的含义

预测是指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探索组织所关心的事物在今后的可能发展趋势向,并作出估计和评价,以指导未来行动的过程。

P6

3(十四)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克鲁克提出,组织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 P67

(十五)确定目标的原则

1、现实性原则

2、关键性原则

3、定量化原则

4、协调性原则

5、全变原则

P67(十六)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 从而保证高效率的实现个人目标红人组织目标。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并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P68(十七)目标管理的产生

P70(十八)在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目标要略高于组织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并保证经过一定发努力能够实现。

2、 目标要保证质量的有机结合,尽可能量组织目标,确保目标的水平。

3、 目标期限要适中

4、 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要把目标数量限制在五个以内。目标少而精有利于在行动中保证重点目标的实现。

P75(十九)20世纪70年代以后,目标管理思想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目标管理制度。 P75(二十)目标管理的评价

1、目标管理的优点

①能有效的提高管理的效率 ②有助于组织机构的改革

③能有效的激励员工完成组织目标 ④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2、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①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②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员工参与费时、费力 ③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

④组织员工素质的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P80(二十一)战略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 战略是指组织未来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作出的一系列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特征

1、全局性

2、长远性

3纲领性

4、客观性

5、竞争性

6、风险性 P82(二十二)战略的构成要素

1、战略远景

2、目标与目的

3、资源

4、业务

5、组织

P86(二十三)战略体系构成

1、公司曾战略

2、业务层站战略

3、职能战略

P94(二十四)稳定型战略

1、稳定型战略的含义和特征

所谓稳定性战略,是指组织在战略期内期望达到的经营状态基本保持在战略起点水平上的战略。在执行稳定性战略时,组织基本上很少发生重大的变化。稳定性战略具有以下的特征:

1、继续提供相同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原有顾客的需要。

2、保持现有的市场占有率和产销规模或者略有增长,稳定和巩固现有的市场地位。

3、满足于过去的经济效益水平,继续追求与过去相同的经济效益目标及其他目标。

4、在战略期内,

每年所期望取得的业绩按大体相同的比率增长,实现稳步发展 P95(二十五)发展型战略

1、发展型战略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

发展性战略也称为扩张性战略,是一种在现有战略起点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

特征

1、扩大产销规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组织的竞争实力。

2、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老产品的新用途,不断开拓新市场。

3、不仅仅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且试图通过创新来引导消费,创造需求。

2、发展型战略的主要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密集型发展战略、一体发展战略和多元化发展战略

P99(二十六)总体战略的选择

1、BCG矩阵法简介 BCG矩阵法,即增长率/市场份额矩阵法,因为是由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所提出的,所以通常称其为BCG矩阵法。

2、BCG矩阵对企业业务的划分

1】“现金牛”业务

2】“吉星”业务

3】‘问好“业务4】“瘦狗”业务

P101(二十七)竞争战略的定义

竞争战略即业务层战略,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特定的产业领域内,组织如何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P108(二十八)决策的类型

1、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不同,分为战略性决策、战术性决策和业务性决策

2、按照决策的条件不同,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3、按照决策的重复行不同,分为程序化决策和费程序化决策

4、按照决策者的性质不同,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P112(二十九)决策过程

1、识别问题

2、确定决策目标

3、拟定可行方案

4、分析评价方案

5、选择方案

6、实施方案 7跟踪检查

P117(三十)定性决策方法

1、德尔菲法

2、头脑风暴法

3、其他定性决策方法

P119(三十一)定量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

1】 盈亏平衡点法的基本原理 2】盈亏平衡点法的主要应用

2、风险决策方法

P125(三十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是指 决策者对未来事件的结果不能确定,但可以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估算出未来事件在各种自然条件下的损益值得一种决策法方法 P133(三十三)组织结构的含义及认识组织结构含义的三要素

在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来理解。静态方面,值得就是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网络,动态方面,组织值得是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过程。组织需要根据其目标建立组织结构,并适时第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从登台方面理解,组织被作为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

认识组织结构含义的三要素:1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中的正式报告关系。

2、组织结构明确了将个体组成部门、再将部门组合成整个组织的方式。

3、组织结构包括了确保跨部门沟通、协作的制度设计。

P135(三十四)弹性结构原则

1、 按任务和目标需要设立岗位,不因人设岗位

2、 管理人员定期更换

3、 实行与昂一专多能

4、 实行多种用工制度,是组织内人员负有弹性 P135(三十五)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1、战略

2、环境

3、技术

4、组织规模

P138(三十六)组织结构形式

1、直线制组织结构优越点、适用范围

2、职能制组织结构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5、矩阵制组织结构

6、网络型组织结构

P156(三十七)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

1、组织现有的规模、结构和岗位

2、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3、组织发展的需要

P157(三十八)管理人员的来源

1、内部提升

2、外部招聘

P168(三十九)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及方法

内容

1、业务培训

2、管理理论培训

3、管理能力培训方法

1、在职培训

1】 有计划的提升 2】 职务轮换 3】 委以助手职务 4】 临时提升

2、脱产培训

P174(四十)领导者的权力来源

1、职位权力 1】法定权力 2】奖励权力 3】出发权力

2、自身影响力 1】品德 2】学识 3】能力

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

4】情感

P176(四十一)领导理论的内容

P178(四十二)管理方格论9.1型:任务式领导

这种领导方式下的领导者对业绩关心多,对人关心少,作风专制,他们眼中没有现货的个人,只有需要完成生产任务的员工,他们关注的只有业绩指标。 P186(四十三)合理的领导班子构成的条件

1、年龄结构

2、知识结构

3、能力结构

P190(四十四)有效地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 领导者协调人际关系的几个方面

1、 依照组织目标来协调

2、 依照制度规则来协调

3、 有效利用非正式组织来协调

4、 其他技巧 1】 转移法 2】 不为法 3】 换位法 4】 糊涂法

P196(四十五)挫折的定义

所谓挫折是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 P198(四十六)需要层次理论论述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亚伯拉罕.马斯咯提出来的。需要层次按照需要的重要性及其先后性顺序排列成人的需要层次图:第一层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第二层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层是社会的需要。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P200(四十七)双因素理论论述 P208(四十八)精神激励的主要方法

1、目标激励法

2、环境激励法

3、领导行为激励法

4、榜样典型激励法

5、奖励、惩罚激励法

P215(四十九)沟通的分类

1、按照功能划分 1】工具式沟通 2】情感式沟通

2、按照沟通方式划分 1】口头方式沟通 2】书面方式沟通 3】覅语言方式沟通 4】电子媒介沟通

3、按照组织系统划分 1】正式沟通 2】非正式沟通

4、按照沟通方向划分 1】下行沟通 2】上行沟通 3】平行沟通

P229(五十)管理冲突的策略

1、诊断冲突

2、分析冲突

3、选择最佳方法解决冲突 1【协调解决 2】强制解决 3】建立联络小组 4】树立远大目标 5】解决问题

P237(五十一)控制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

控制是组织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在管理实践中具有不可代替性。控制工作是组织中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能。 作用

1、 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

2、 控制是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

3、 可控制是组织新的推动力 P238(五十二)控制的类型

1、现场控制

2、前馈控制

3、反馈控制

P242(五十三)控制系统的构成

1、控制主体

2、控制客体

3、控制信息

4、控制措施

P256(五十四)人员控制系统的含义

人员控制系统主要集中于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控制主体是各级管理者,控制客体是组织中的各类员工的行为,控制方式包括直接监督、培训、报酬、绩效考评、文化建设等。 P262(五十五)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的含义 1【产品质量控制 2】工作质量控制

2、全面质量管理

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管理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等结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P264(五十六)成本控制

1、成本中心

2、成本控制过程

1】制定控制目标,确定目标成本

2】根据各种数据记录、统计资料进行成本核算

3】进行成本差异核算

4】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3、采购控制

P268(五十七)零基预算·

1、零基预算的基本思想是:在每个预算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是为从零开始,重新编制预算。预算人员以一切从零开始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各项活动的需要安排各项活动以及各部门的资源分配和收支

上一篇:各类学生评语高中下一篇:高考总结会讲话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