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心得一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课改心得一范文

课改培训培训一

新课改下课堂类型包括:自主课——展示课——反思课——训练课

一、自主课

自主课上需要用到:学案、学习报告、互动卡

(一)有关“学案”部分

1、学案:全称“学习方案”(学生按照这个去自主学习)。

2、学案的编写:

(1)内容高度方面:要紧紧围绕教材,起点要低;

(2)栏目设置方面:学案上一般最多设置三个栏目(情景设置、自主任务、自主检测)

1)情景设置栏目的编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任务(该栏目的内容主要是结合教材而设置的问题,重在指导

学生读书)

3)自主检测(该栏目下面是依据自主学习的内容而编写的测试类型的小题。)

(3)应注意的问题

1)学案上不用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从形式上看最多16开纸正反面。

2)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3)学案绝不仅仅是布置几个习题,最最重要的是读书指导。

4)简单、操作性、使用性强的问题式学案才是好学案

3、学案的作用:实现了预习目标具体化,指导学生预习文本。

(二)、有关“学习报告”部分

学案上设计了问题,那么这些问题解答在什么地方呢?这就用到了学习报告

1、 学习报告(又称前置作业):在自主课上学生把学案上的问题做答在学习报告上,要在

报告上写出自己的思路,做题的方法。用文字写成的对所学内容的见解,此时的学习报告类似传统的作业本

2、 学案上的问题答案可全写在学习报告上,也可由老师指定,简单的可以不写。

3、 学习报告是学生展示的准备,绝不是学生做几个题目,要在报告上写出自己的思路,做

题的方法。

(三)、有关“互动卡”部分

学案上的问题学生究竟哪些会哪些不会,老师并不清楚,这就需要传递信息的“互动卡” 互动卡(又称问题卡、师生互动问题卡)

1、何时发:自主课发;

2、发给谁:每组一张(不是每人一张)

3、何时填:自主课最后5分钟到10分钟

4、填什么:填写本组学案上不清楚点

5、填写后交给科代表,由课代表收齐交给老师,老师拿到互动卡后进行二次备课,并对明天学生展示进行分配;

6、互动卡起到了沟通生师信息的桥梁作用。

二、展示课

1、展示课:又称知识落实课,师生共同订正学习报告内容。

2、展示课上一定要明白以下两个问题

(1)展示什么:学案上、学习报告上、互动卡上的问题都要展示。

(2)怎么展示:群展、分组展示、教师展示、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展示任务的分配,分共性问题、非共性问题。

1)共性问题:可老师展示;可让学习好的学生展示;可老师先教会某个学生,该学生再展示

;2)非共性问题,教师分配任务时让小组进行交叉展示,即每个小组只展示自己会的文本。

3、注意:展示,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展示解答问题的过程,展现学生的思维。

4、展示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报告进行订正修改,由此可知学习报告也充当改错本。

三、反思课

1、反思课:学生总结提升的课。

2、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反思方案,提出反思要求,学生在反思课上要写出总结报告,次时的学习报告类似传统的总结本。

四、训练课

训练课:是学生经过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习之后进行的习题训练,训练题目就是训练课的学案,学生在规定内的时间内完成训练,准备展示。周

六、日测试必须是本周刚讲过的内容

另外

(一)、有关《课堂学习报告验收情况登记表》:

1、 老师自己用,不发给学生;

2、 类似过去的“作业批改录”。

(二)、有关“教学设计”:

1、由三张活页组成;

2、“教学设计”顾名思义是有关教学的想法、构想,把一节课准备“怎么去上”的大体思路写在前两页。第三页附页部分才类似我们过去传统上过度注重的教材内容的分析。

(三)注意:

1、学案必须根据学生情况,认真编写,不可直接照搬,胡乱糊弄了事。

2、自主课用到以下文本:学案(全称学习方案);学习报告:互动卡。

3、小组讨论时间:自主课快结束5-10分钟;展示课开始5分钟;其余时间不可乱哄哄。

4、学习报告至少用了三次:1)作业本:自主课按学案做;2)改错本:展示课上或课下修改;3)总结本:反思课上总结知识方法。

5、教师是否不需要讲:不是,遇到难的知识点教师必须讲,并且要讲透。

6、新课堂教学原则:活而有度、闹而有序。

第二篇: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一)

抓教研促课改

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课改经验总结交流材料

(一) 当课改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我校紧跟时代改革的步伐,积极投身这场基础教育的革命,以创新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作为学校,是新课程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呼唤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才能引导本校教师适应新课程,上好新教材,是每一所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自03年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指导下,带领全体教师关注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加大研究,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收获,今天,借此平台,把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给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校长的核心任务,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需要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抓好教育科研等方面综合努力,但我以为抓好校本教研,教研并举才是有效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制高点。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

1、成立课改组织机构,实行领导包抓教研组制度。一位课改专家说过:“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是一所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校长亲自参与课改,这既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导向。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学校领导包抓教研组,指导课改工作,参加课改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亲自反思课改,撰写课改论文,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

2、一任接着一任抓,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为确保课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领导一任接着一任抓。原任校长苏凡林同志带领班子成员长期深入教学一线,为我校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6年8月,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理顺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传统,创新思路,做到责任不变,热情不降,力度不减,把课改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为了深化课改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校长总体负责,重点保证课改师资和经费;业务校长对课改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督导,并及时向全体教师做情况通报,提出改进措施;教导处主任带领教研组长长期占领课改前沿,在教学中掌握课改第一手资料,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及时小结。由于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从而形成了浓厚的课改氛围。

二、狠抓业务学习,树立课改新理念。

1、抓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是课改的关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什么课改理念、教材、教法、师生评价都可能会被扭曲、变形、异化。因此,我们提出了争做“学习型教师,营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抓业务学习。首先,学校不惜财力,拿出经费,添置学习资源。充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中的新课程图书。为教研组和青年教师征订教学刊物,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其次,挖掘网络资源,拓展教师学习视野。我们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分借助电子备课室、微机室的网络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再次,倡导全员读书,撰写业务笔记和教育随笔,定期进行检查,组织交流。广大教师不甘落后,买书读书成为时尚,发表感想,自觉反思成了常事。一些青年教师自行购买质量精美的笔记本,学习中或摘录,或剪贴,或撰写,还精心配以钢笔画、铅笔画,笔

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看后使人赏心悦目,受益匪浅,成为值得长期保存的艺术珍品。爱学习、爱读书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嗜好。

2、抓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课改的重点。为了适应课改需要,我们狠抓了教师业务培训。首先,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曾先后派出30多名教师参加县级培训,10多名教师参加过市级培训,8名教师参加过省级、国家级培训,他们回来所做的报告、所上的示范课,使全体教师深受启发。其次,制订了《业务培训制度》和《业务培训计划》,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在日常培训中,我们做到“三定”(即定培训时间,定培训内容,定培训人员),一是定时间,即确定每周二放学后开展教研活动,确定双周一晚上为教师业务学习,双周四晚上为现代教育资源应用学习,单周四晚上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光碟;二是定内容,即确定每周的培训专题,如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安排“多媒体资源的浏览与下载”,“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题培训;三是定人员,即事先确定辅导教师或主持人,要求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扎实的学习与培训,课改新理念已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并形成了自己的课改风格与特色。

三、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凸显校本教研特色。

1、深入教学实际,选定教研课题。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加大校本教研力度,解决教师自己的教学困惑,。

2、关注研究细节,夯实课题研究过程性管理。

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课题组结合实际制定了翔实的研究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步骤。根据各学段的教学特点,两个课题组进一步细化研究,将本组成员划分为高、中、低段三个小组,分别确定研究的子课题,子课题的研究也有负责人及研究实施方案。

为增强研究的有效性,我们加强了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力度。每学期初,课题组梳理整合教师的教学困惑,制订阶段性研究方案。平时要求教师每周撰写两则教后记;每周教研会上针对困惑,做专题发言,让教师谈经验、说方法,交流感受;每两周各教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每月从刊物或网络上搜集一份相关资料;学期末每人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课题组上交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性小结。同时还重视研究材料的收集,一年多来,语、数课题组共收集材料:教师教学设计40余篇,教学案例7个,搜集相关资料50多份,专题发言稿30余篇,教学反思近200篇,教育故事11个,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制作课件32个,业务摘录笔记22本;学生语文日记200多本,课外读书笔记90多本,“情系灾区,奉献爱心”优秀征文60余篇,学生数学日记100多本,数学积累100多本。这些材料都进行了分类归档,整理装订,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注重课题成果的应用。

一年多来,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语、数课题组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大量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

我们组织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课观摩活动,教师通过观摩研讨,交流心得,反思总结,共同促进,共同进步。语文组从“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模式中总结出的美读、配乐朗读、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诵读等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热情。

语文课题组2009年6月开展了“唱支赞歌给党听”个人演讲赛,2009年11月又进行了“勿忘国耻,爱我中华”集体朗诵赛,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学生朗读的实际状况以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和训练效果,为提高朗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2010年3月,在全校倡导“营造书香校园,塑造美好心灵”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大胆运用情感朗读法,开展教

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突出重点环节,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多种原因,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曾一度处于低谷,萎靡不前。面对这一现状,我校新一届班子高度重视、冷静思考、深入调研,幸好到了落后的根源—即就是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方法不适应新课程,课堂40分钟效益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明白,学校只有走以研促教,教研并举之路,才能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才能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才能使学校教学质量走出困境,才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将管理的重点聚焦到课堂教学。开展“课堂为镜,以正教风”的活动。做到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5节,教导主任不少于35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5节,任课教师不少于20节,听后及时座谈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上学年,我们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系列活动,采取理论补养、典型带动、困难帮扶、比赛拉动的做法,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端正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进步不明显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指导,促其提高。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我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在2007至2008学县级质量检测中,我校由上学年全县第十四名上升至第二名,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五、注重总结提高,锤炼出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

五年来,在这苦涩而又甜蜜的课改之旅中,我们注重学习总结、不断反思提高。一是积极为全体一线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师上研讨课。二是鼓励教师自我反思,每位教师授完课后,都要对自己所授课进行课后反思。起初,许多教师不知反思方法,反思不够到位,后来,在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回顾自己授课时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三是采取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四是积极开展集体评课活动,历次的研讨课后,语数教研组长都要组织全组成员进行集体评议,所有教师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认真分析教学中哪些符合新课标精神,哪些还有待于改进,最后形成小组评课分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学校正悄然发生变化,课改的花朵绽放娇艳,课改的果实压满枝头:教研氛围浓厚了,评课发言积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更专心了,读书积累的更多了,虚心请教的也来了,主动上研讨课的多了,自觉听课的多了。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锤炼了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在今后的课改征程中,我们还将坚持不懈地实践创新,锐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时俱进抓课改,开拓创新搞教研,为创建富有特色的科研型学校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我们和课改一起飞

第六中学课改工作总结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展开,它的实施,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给沉寂已久的课堂注入勃勃生机,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带来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通过深入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精神,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我们树立了正确的课程实验指导思想: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实验,促进学校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素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回顾课改实践既有山重水复之迷茫,又有柳暗花明的惊喜!现将我们的尝试与体会作一总结与反思: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应对知识经济化和全球化挑战,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大潮,寻求素质教育新突破的重大举措。用新课程思想武装头脑,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行为,是每一个教师面对新课程别无的选择。与新课程同行,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每一位教师走进新课程,胜任新课程的基本保障。为了使课改实验得以有效实施,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由教研组、备课组、试验教师具体实施。同时建立实验的保障机制,为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物质条件。

二、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我校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和“面向全体,骨干先行“的原则,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进修学校举办的学科培训,全体教师都参加了2006年市教育局组织的农村偏远教师培训,此次培训参加人数之多,每位教师参加培训26学时以上。并且通过了培训考试,合格率为100%。在此基础上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积极探索有效支持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和教研制度,注意培训内容的广泛性,培训形式的多样性,采取分散指导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强调针对性、突出生成性、体现操作性、强化反馈性;并发挥已参加培训人员的辐射作用,以汇报、交流方式向其他教师渗透。同时,以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并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并且利用多种渠道向教师介绍新的教改动态,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开展“课改研讨日”活动,落实校本研讨制度,按照课改实验“五个一”要求,使教师以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

三、大胆探索,努力实践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我校教务处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改进课堂学习方式,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实施主体性工程,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抓三个方面①正确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现行教材往往与科技发展脱节,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这一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教师应该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对现行教材采用‘删、看、讲、补”四字方针。②大胆改革,积极推行“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③鼓励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学多媒体课件、光盘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集音、美、文、艺于一体,正确再现情景,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其独特的效用,学生十分欢迎上这样的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到“知识点、能力点、注意点”三点到位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三基落实,逐步形成“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注重创新,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特色。

为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大部分教师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首先,建立平等、新型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以平等、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创设机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包括学生的独特性、兴趣、专长、对教科书的质疑和所付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其次,注重科学方法教育,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模式。凭借新教材能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图文并茂,版式新颖、活泼,栏目设置丰富多彩,有效实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等优势。利用分组教学法,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协调本组同学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养成探究科学的态度,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再次,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我校每学期都有三名以上教师获区级以上的精品课、优质课、能手课的荣誉称号。

(二)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学习态度与能力,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交流合作与探索实践,审美与表现四个维度为评价内容,运用鼓励性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

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提倡“鼓励性”的评价机制,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评价结果的运用记入配额中考成绩。

(三)认真解读国家课程政策,抓好校本课程开发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深化课程改革。

重视课程的管理与实施,开齐开好各类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合法地位,学校认真领会了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内涵,自觉地把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盘考虑、整体实施,让校本课程的价值真正地体现出来。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我们坚持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为指导,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基本原则进行开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并使教师的教学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为了确保我校校本课程正常、有序开设,规范管理,提高质量,致力于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通过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实验,我们积极开发并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个性。;建立学校广播站,聆听当代学生的心声;通过学校宣传栏,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举行各种团队活动:由团总支和少先队举办校园艺术节大型文艺汇演、师生书画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2007-2008年连续两年学生的美术作品获市级以上奖励;学生的舞蹈节目代表全区获得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

四、课改成效显著,初见硕果

由于我校在实施课改工作中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学生各学科竞赛获奖达 29 人次。教师在市、区教学能手大赛中十余人获奖。

五、教师的思考与困惑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有诸多迷茫与困惑:

1.不能完全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灵活的教学现在课堂活跃了,学生提问多了,教学进度完不成。预先设计好的重点难点落实不了,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好的路子上引,顺着教师讲课的路子的问题教师欢迎,如果是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或草草打发。

2.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也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教师工作负担重,教师习惯了依靠现成的教学材料来教学,没有思考与反思的空间,也没有把课程开发看作是份内的事情,所以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教师课程改革的实践总有偏差。

3.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态度平和亲切,教学方式方法多样的变化,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断提升。有时就会难以控制情绪,造成课堂混乱;

4.由于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仍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有些放不开,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

5.由于农村学校学生素质较低,课堂中给学生自由讨论机会,常遭遇离题万里或是默不作声的尴尬,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常遭遇课堂秩序纷乱或死气沉沉的境况。

总之,通过三年来的实验,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课程改革这条路充满艰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开拓进取。我们坚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的课改工作将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一年级语文课改计划

2009—2010学年一年级语文课改计划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 、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

三、参加实验班级:一年级2个班,共98名学生。

四、实施过程:

1、继续组织年段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实验教材,探索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切实落实好课改精神,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充分使用示范课、优质课、观摩课等形式指导课堂教学;运用讲座、研讨、论文交流等形式,交流课改成果及成功的经验。

2、继续加强研究。教研组每周活动一次,把握教学进程,从标准的把握、实施的经验,到课例的设计、难点的排找,都一一通过研究来解决。及时总结交流每阶段的课改工作,确保新课程的实施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

3、认真做好总结。教研组每学期写一份实验总结,总结实验成果,提出对课改方案和教材的评价及修改意见。

五、语文课改实验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4、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运用语文。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400个左右的汉字。能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并

有一定的速度。

6、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7、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二) 阶段目标

1、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搬个地方还认识;知道在新认的字中出现的新偏旁。要求写的字,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逐渐在口头或书面运用;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爱识字,能主动识,学着自己识,这是学生识字不竭的动力。一定要重视兴趣、习惯的培养。要重激励、多鼓励。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受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读诗歌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4、学习默读。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过程。

5、重视语言的积累。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引导、交流与展示。

六、教学措施:

1、理解教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

2、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3、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4、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

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七、使用新教材的几个注意:

1、使用新教材要注意深入并充分地了解学生。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主张在这一基础上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深入并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探明学生现在的智力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等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2、使用新教材要注意别被教材束缚住。教材的价值在于能作用于学生充分发展,在于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不能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而是以教材为重要的而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用教材教,但不是教教材。在用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活动、提供机会,促其情感愉悦、态度主动,促其获得方法、提高技能。

3、利用新教材创造学习资源。再好的教材也会有局限性,也会有不适应性。我们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通过我们去再创造、去内化、去升华,能够创造出许多相关的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五篇:第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改计划

信息技术课改计划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每周只有一节课,加上大都学生家中没有电脑,平时对电脑接触的也比较少,那么如何在一周仅有的一节课中,让各个学生充分地有效地掌握本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成为我在教学中探索的方向,为此制定以下课改计划:

1.从兴趣着手,引导学生自发学习

大多数学生接触电脑是从游戏开始,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固定思维地认定打游戏是不好的行为,其实也未然,学生爱玩是本性,一味地去扼杀,只能适得其反,应该利用其兴趣,适当地引导学习,比如:让学生练习键盘打字时,打字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往往会乱打或者装模作样不用心的打,这时可以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上的打字游戏,并用他们爱玩、好胜的心理,把全班已分好的几个小组,选定同一篇文章进行打字比赛,让学生从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觉认真地按照指法去练打字。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素养

计算机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而且也有很大的开放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

3.利用直观教学,促使学生技能的掌握

对于一些比较难掌握的技能,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屏幕演示给学生一步一步的演示操作,让学生边看边想,演示完后立即让学生操作,这样往往操作起来熟悉一些。

4.打造“三安、三巧”的课堂

“安全、安静、安心;巧听、巧练、巧用”是本学期我对学生提出的纪律要求。

安全,即进微机室要有序进入,不要拥挤,在微机室里不乱摸,不摸和微机插着的各类线,不乱摸机壳,防止漏电和静电。

安静,即不管是在进微机室的路上,还是进到微机室里都要始终保持安静,课堂上老师提问和小组讨论除外。

安心,即进入微机室后不要想着可以玩游戏之类的,要想着怎样把老师教的技能练好,把分配的任务完成,在完成任务后老师会让玩一些益智游戏的。

巧听,即对老师所讲的操作技能重点听不会的。由于各个学生的基础不同,老师讲课时要照顾全体,学生本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听的内容。

巧练,重点练习自己不会的技能,对于同一个效果的操作,计算机可以用不同的程序完成,比如启动IE浏览器,即可以从开始菜单启动,也可以从任务栏启动,还可以从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启动,学生本人可以选自己得心应手的方法练习。

巧用,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到各个方面,比如自己各科中不懂的问题,帮助亲人查询车次,查询当天的天气,用邮箱存自己重要的文档等。

通过这些要求,创造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切实学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上一篇:机遇与挑战范文下一篇:唠叨里的爱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