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限购令后现状

2022-07-02

第一篇:广州限购令后现状

广州限购的规定

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说明

(宣传单张)

根据《关于严格执行我市商品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规定,自2010年10月15日起,本市(包括市辖十区,下同)暂时实行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政策,因此,凡涉及商品住房转移登记业务按下列要求执行:

一、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包括购房人及其配偶,下同),只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办理房地产转移登记时应提供:1.购房人户口簿2.购房人结婚证或未婚证等其他婚姻情况证明(以上复印件,提供原件核对)

二、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但必须提供下述材料,未能提供下述材料的,限制购买商品住房。

办理房地产转移登记时应提供:1.购房人户口簿2.购房人结婚证或未婚证等其他婚姻情况证明(以上复印件,提供原件核对)3.购房人在本市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原件)。

三、未满18周岁的人士,限制在本市单独购买商品住房。

四、境外(含港、澳、台地区)机构和个人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的,按《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建住房2006第171号)执行。

1.境外机构在境内设立的分支、代表机构(经批准从事经营房地产业的企业除外)和在境内工作、学习时间超过一年的境外个人可以购买符合实际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不得购买非自用、非自住商品房。在境内没有设立分支、代表机构的境外机构和在境内工作、学习时间一年以下的境外个人,不得购买商品房。港澳台地区居民和华侨因生活需要,可在境内限购一定面积的自住商品房。

2.符合规定的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自用、自住商品房必须采取实名制,并持有效证明(境外机构应持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设立驻境内机构的证明,境外个人应持其来境内工作、学习,经我方批准的证明)到土地和房地产主管部门办理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及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五、非直系亲属间的房地产赠与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说明:1.商品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2.房屋交易时间按以下方式认定:

新建商品住房:以本市房地产主管部门信息系统网签购房合同的时间为准,非网签合同的以房地产登记部门合同备案时间为准。

二手住房:房地产交易登记部门业务收件时间为准。

3.对违反规定购买商品住房的,房地产交易登记部门不予受理房地产转移登记。

第二篇:广州市限购政策说明范文

关于严格执行我市商品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根据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广州市地方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等四单位2010年10月15日联合下发的《关于贯彻住建部等部委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穗国房 字〔2010〕1311号),自2010年10月15日起,本市暂时实行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的政策。现就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相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同一购房家庭(包括购房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只能在本市市辖十区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的政策;严格执行《关于规范房地产和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建住房〔2006〕171号)等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商品住房的有关政策。 商品住房是指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购房家庭是指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或能够提供在本市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未满18周岁的人士,不得在本市单独购买商品住房。

二、限购时限内,购房人在签订商品住房买卖合同前,必须如实填写《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详见附件),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经纪机构应通过查验购房人的户口簿、结婚证等证件原件对购房人的《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进行核实。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现购房人提供虚假信息骗购住房的,应当立即与其解除买卖合同;经纪机构发现购房人提供虚假信息骗购住房的,应当通知并协助售房人与其解除买卖合同。房地产开发企业、经纪机构与购房人串通、骗购住房的,要追究责任,并予以曝光。

三、商品住房购房人向房地产交易登记部门申请房地产转移登记时,应提供以下附加申请材料:

(一)《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原件、户口本原件、结婚证(或未婚证等其他婚姻情况证明)原件。

(二)买方为非户籍境内居民的,还须提供税务部门出具的在广州市1年以上的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三)买方为境外机构和个人的,还须根据《关于规范房地产和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建住房〔2006〕171号)提供相关资料。

房地产交易登记部门在办理房地产转移登记时发现购房人提供虚假信息骗购住房的,不予办理房屋登记,并将其行为通报相关贷款机构。

四、自2010年10月15日起,所有商品住房交易纳入限购政策范围,交易时点按照以下标准认定:

(一)新建商品住房以在本市房地产主管部门信息系统网签购房合同的时间为准;

(二)二手住房买卖以房地产交易登记部门业务收件(包括预收件和受理)时间为准;

(三)没有纳入房屋管理系统的新建商品住房以在房地产交易登记部门办理预售商品房合同备案或预告登记的时间为准。

五、非直系亲属间的房屋赠与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二○一○年十月十五日

相关附件:

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

发布时间: 2010-10-15

第三篇:广州出台楼市调控细则 四方面限购打

击炒房

2010年10月15日12:47大洋网何照辉我要评论(5) 字号:T|T 大洋网讯 今天(10月15日)上午,广州“限购令”新闻发布会召开,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黄文波在会上公布了广州版限购细则。为了遏止炒房,广州市政府规定,本地户籍家庭和常住非户籍家庭(须具1年纳税声明),限新购一套房;非常住家庭不准在广州购房;未满18岁市民不得单独购买商品房;境外购房则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

广州版限购令公布,核心内容:

一、坚决遏制炒房,户籍家庭和常住非户籍家庭(一年纳税声明),限新购一套房;

二、非常住家庭不准在广州购买;

三、未满18岁不得单独购买商品房;

四、境外购房,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 而广州二次楼市调控的4大措施具体有:

1、差别化信贷政策:二套房五成,贷款利率1.1倍;三套停贷,不能消费信贷用于买房。

2、住房公积金:购买90平方米以下的首付两成,购房90平方米的首付三成。

3、差别化税收政策:执行差别化土地增值税收,对普通商品房按2%税率预征,非普通是3%,别墅是4%。定价过高、涨幅过快的楼盘进行重点清查。

4、扩大住房保障:逐步扩大住房保障惠及面,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 以上措施具有临时性。

与此同时,广州收回闲置土地16幅,没收土地出让金。 广州楼市二次调控细则全文

广州限购令新闻发布会在今天11点开始。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黄文波出席了发布会,公布了广州版限购细则。黄文波说,根据我们广州市房地产近期运行的态势,以及国务院国家五部委房产宏观调控政策,为了巩固房地产调控的成果,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我们联合人民银行、省银监局以及地税实行了关于贯彻住建部等部位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将有关的意见向媒体公布,其中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坚决遏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坚决限制炒房。

主要的措施有第一是户籍家庭和常住的非户籍家庭,家庭成员包括夫妻双方和子女,常住就是提供在本市一年以上的纳税证明和社保证明,常住的非户籍只能购买一套商品住宅,第二非常住的外地家庭不可以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第三未满18岁的人士不能单独购买商品住房;第四境外机构和个人住房严格按照住建部等部门2006年171号文有关的政策执行,广州市城区、直辖区。

二是严格贯彻国家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各商业银行对第二套放房贷首付比例不得低于5成,贷款地率不得低于基础利率的1.1倍;禁止在全额房贷前追加贷款;住房公积金同步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对购房经济使用的住房和90平方米以下的首套商品住房首付比例可为2成,首次购房但是建筑面积超过90平方米以上首付比例为3成,第二套房贷的首付比例不低于5成,第三套以及以上房贷全面停贷。

三是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实行房地产调控。

严格执行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调整我市增值税预征率的公告,实行差别化的土地增值税,对经济适用住房不预征普通商品房按照2%的税率预征,对帐房过快的楼盘,市地税局会同国土局密切关注,进行轻松和稽查。

四是扩大住房保障力度。

在完成困难家庭保障住房后,将逐步扩大住房保障面,多渠道加快加大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妥善解决夹心阶层的住房困难的问题。这是我们这次联合市部委制订的广州市贯彻国务院以及国务院五部委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实施意见。 黄立波说,我做一个简单的解读,我们所指的商品房是包括了一手的商品房和二手的存量住房。交易时间认定,一手住房是按照网签的时间来认定,这是阳光家缘网站里面房屋管理系统的网签的时间来做一个认定,二手住房是以房地产交易登记部门业务收件的时间来认定。这是第一个。

(大洋网)

第四篇:广州农村金融调查报告现状与问题-广州金融工作局

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1 广州市农村金融调查报告:现状与问题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一、广州市农村金融需求现状

从需求类型来看,农村的金融需求可以划分为生产性需求、生活性需求和公共事业需求。结合本次调研的重点,这里主要关注广州市农村区域(包括镇、村)范围内农户与工商户(包括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现状。

1.农户与工商户均有较强的融资需求

①问卷结果显示,无论是以打工、种植、养殖为主要收人来源的农户,还是工商户,都有较强的融资需求。在对“近三年来,是否向别人或者信用社借过钱?”问题的回答上,246 户农户选择“是”,占有效样本数(570)的43.2 % ;工商户当中有99 户选择“是”,占有效样本数(186)的53.2 %。相对而言,工商户比农户有更强烈的融资需求。

2.亲友是主要的借货渠道,由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有限

从农户借贷的渠道来看,首要借贷对象来自亲友,问卷结果显示,在曾经成功获得的借贷中,227 个被访农户选择的渠道是来自“亲友”,占有效样本数的92.7 % ;其次是“村集体”,这里的村集体通常是指经济社,经济社贷款的范围只限于本社社员,放贷利率一般参照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或略有上浮。经济社为了控制贷款风险,贷款额度通常不高于借款家庭的年底分红;而“银行”、 ① “广州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课题组主要由广州市社科院农村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组成,课题组由广州市社科院李江涛书记带队,成员包括吴重庆、谈锦钊、黄玉、伍晶、柳立子和刘朝华。本报告执笔人为黄玉、伍晶。

本项课题的调查包括间卷调查和座谈会两个部分。从2008 年12 月至2009 年1 月,共召开17 场次的座谈会,参与机构和人员涉及省、市金融办等政府相关部门,农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广州市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以及基层镇政府、商会、村委与农户等,在此对协助调研的机构和有关人员表示感谢。问卷调查部分依据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按照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类型等标准选取分属于从化、花都、增城三个区(市)的四个镇,分别为从化市的良口镇、太平镇;花都区的狮岭镇;增城市的新塘镇。在镇区范围及其下辖的两个村实施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 份,最终的有效问卷是765 份。问卷样本的分布是:②

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2 “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户实际获得的借贷中所占比例有限,分别只有4.5%和3.7%的农户从银行、农村信用社获得贷款;农户利用其他渠道借贷比例最低,只有2.9 %(见表1)。

工商户最主要的借款渠道同样是亲友,76.5 %的工商户选择亲友作为借贷渠道。与农户借贷相比,银行、信用社在工商户借贷中的比例增加,有18.4 %和14.3 %的工商户的借贷渠道包括了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这说明农村工商户比农户要更易于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私人钱庄在工商户借贷渠道的比例上有所提高,10.2 %的工商户选择私人钱庄作为借款渠道之一。从座谈会获取的信息可知私人钱庄的利率水平比较高,有的甚至月息高达10 % , 这通常发生在贸易型的工商户在需要短期资金周转时向私人放贷者寻求借款(见表2 )。

3.建房、经商分别位列首要借货用途

从借贷用途的结构来看,农户借贷的用途依次为:建房、供子女上学、生产投资、婚丧嫁娶、养老、看病、经商、购买大型家用电器。建房通常被视为生活性消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广州市工业相对发达的镇,例如此次调查的狮岭镇、新塘镇,农户建房除了自住之外,还往往用于出租作为厂房或者外来人口的宿舍,因而建房亦有生产性活动的特征。另一方面,农户借贷用于教育支出的选项甚至高于生产性投资,说明农户在子女教育方面负担沉重(见表3)。 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3

工商户的借贷用途相对集中,主要用于经商和生产投资,另外,建房也 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他生活性用途则非常有限(见表4)。

4 .借款规模以小额为主,较大借货规模的需求难以获得满足

问卷结果显示,根据最近一笔借款的具体情况,农户借贷规模集中在1万元以下的区间内,有76户农户实际借款金额在这一范围内,占有效样本数的48.4 %。其次是1万元到5万元的借贷规模(占43.9% ) , 5万元以上的借贷规模最少,只有7.6%。从实际借贷金额与期望借贷金额的比较看,5000元以上的贷款,实际的借贷比例都低于农户期望借贷的比例,且随着借款规模的增加,实际与期望之间的差距也在增大,说明农户较大额的金融需求受到的信贷约束更大,更难以满足(见表5)。

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4 工商户的借贷规模集中在1 万元到5 万元的范围内,这一区间的比重达到59.7 %。与农户相比,工商户的借贷规模需求更高,有21.9 %的工商户期望借款金额在5 万元以上,然而满足的比例只有9.0 % ,工商户借贷规模的满足度同样是不容乐观的(见表6 )。

总之,经由此次农村调查所呈现的是广州农村的种养专业户、中小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融资的困难,他们多是依赖自有资金和亲友借贷来寻求发展,大大限制了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中小企业是农民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向城镇聚集的重要途径,以本次调查的狮岭镇为例,本地农户约60%-70%从事皮革皮具的生产和贸易,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并未得到金融环境的足够支撑。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保证方式是财产抵押,囿于较小的资产规模,抵押担保方式限制了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规模。对于农村种养户,由于农业生产的天然弱质性(高风险、低收益、小规模、周期长),导致其更难于从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商业性金融资本的一般取向是远离农村和农业。要消减农业生产的弱质性、改善农业的发展,将工业化、商业化的要素引进农业走农业产业化的现代农业道路是一种基本思路。现代农业需要金融的支持,需要农业产业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另外,中小企业、种养户的借款多是以小额的、短期周转性资金为主,在当前正规信贷约束的条件下,只能经由多种渠道,比如赊销和赊购,这种商业信用在中小企业、种养户当中普遍存在,通过与上游企业的赊购、与下游企业的赊销关系,来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发展所需的中长期借款需求则难以得到满足。 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5

二、广州市农村金融供给及其存在的问题

农村金融供给包括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民间金融两大类。在正规金融领域,金融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正规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的赢利主旨导致其在农村的网点缩减、服务退化,正规金融机构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

1.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重建农村金融的新载体

在广州,提供农村信贷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

国家金融体制改革之后,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其市场定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业务范围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无异,基本形成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商业的局面。伴随这一转变,农业银行大范围撤并了县域内的机构网点,严格限制贷款权限,大都只存不贷,导致农村资金向城市外流。2008 年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在广州地区有营业网点297 家,而分布在镇一级的网点为57 家,占19.19 %。

农业发展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的产物,农业发展银行主要履行政策性银行的职能。2004 年,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保障以粮棉油收储为主体业务的同时,增加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截至2008 年10 月,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各项贷款余额为27 . 5 亿元。由于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不直接涉及农户和中小工商户,业务范围狭窄,其信贷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渗透率、覆盖面相当有限。

农村邮政储蓄的功能是吸收农村储蓄资金,通过将储蓄资金转存人中央银行,以转存利率与吸储利率的差额作为其收益来源。只吸储食利、不放贷成为农村邮政储蓄运营的基本特点。2003 年以来,中央人民银行调整邮政储蓄转存款政策,下调存款利率,推动邮政储蓄将吸收的资金投放到市场上去。在这种政策导向下,广州邮政储蓄近年来开展了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试点,意图按照商业运作原则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不过,从此次调查在镇一级邮政银行网点的访谈可以获知,在邮政储蓄改名为邮政储蓄银行之后,其着力点在于增加金融服务的项目与范围,镇一级网点尚未开展放贷.业务。在商业银行、政策性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6 银行之外,广州市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是金融支农的主要机构,其下辖18 家信用社和营业管理部,650 多个营业网点遍布城乡,营业网点位居广州地区同业首位。截至2008 年底,广州农信社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19 亿元,其中涉农贷款235 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3 % ,其信贷支持的村镇覆盖率达90 %以上。

然而,作为“金融支农主力军”的角色,广州市农信社在21 世纪初的八年间,其金融支农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自2000 年以来,农信社贷款规模不断增加,但从涉农贷款规模与结构的变化来看有两个特征:其一是涉农贷款的增长远低于贷款规模的增长,涉农贷款所占比例呈下降态势,其中农户贷款甚至负增长;其二在涉农贷款的结构中,农村工商业贷款占据主要份额,这说明农村工商业相对更符合商业资本市场化运作的逐利要求,农村工商业目前及未来都会是广州农村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见图1 )。

历史上,农信社的网点直接深人到村一级,但随着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之后的金融改革,乡镇以下的网点基本取消,同时基层网点的贷款权上收,镇一级营业网点不具备审批权(在工商业较为发达的镇,如狮岭镇、新塘镇,镇级营业网点可以开展放贷业务)。据良口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农户如有贷款需求,需要到从化市农信社办理,镇的营业网点的主要功能是吸储。 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7 由此可见,正规金融机构投向农村的金融供给是相当有限的。这方面的原因除了由于农村金融交易分散、小额的特点所导致的高昂成本之外,信息不对称是一种主要原因,正规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对事前、事后信息的充分掌握,不仅不了解借贷者的风险特征、还款意愿,也无从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为了控制贷款风险,抵押和担保就成为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过滤机制,用于区分出安全型贷款者。农村担保机构的缺位、物权改革的滞后、农村土地及其土地上附着物不能充当抵押财产的现状,均造成正规信贷的约束。要改进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的金融供给,必须设计出能够改善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使得正规金融在农村的贷款风险获得有效控制。

由于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领域的有限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导作用亚须由政府来承担。在地方政府的权限范围内,广州市政府要充分把握政策空间,推动构建符合农村金融需求特点的新型农村金融载体,为农村工商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2.非正规民间金融对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需要积极引导

非正规金融在广州农村的显著性恰是对正规金融有限性的一个直接反映。与正规金融相比,非正规的民间金融更能够切合农村的金融需求。民间金融可分为两类,一是亲友借款,二是各类民间金融组织。

亲友借款是广州农村最重要、最普遍的非正式借贷形式,亲友借款是依据血缘、地缘等关系纽带形成的互助性合约借款。从此次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可以获知亲友借款一般是无息或低息,借款期限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无需抵押和担保,甚至大部分连借据都无需具备,因借钱发生纠纷的比例也相当低。亲友借款的获得,依靠的是农户的社会资本和信誉度,而借款的偿还则依赖农户对社区共同体的归属感、责任感,以及共同体内部的非正式规则。作为互助性借款,亲友借款具有便利性,但借贷规模有限,受制于社会网络内部的财富水平。并且亲友借款往往应对的只是农户、工商户的非系统性风险,在面临社区内部的系统性风险时,亲友借款就不再有效。

其他民间金融组织包括具有互助性质的各类合会、标会等金融组织,以及市场化赢利性的私人钱庄和放贷者。与浙江温州、乐清等地活跃的农村民间金融互助组织相比,广州市农村此类的民间金融互助组织非常不发达,几乎不存在。广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8 州农村的非正式金融以私人放贷为主,这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性金融,借款的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而定,往往高于正规金融机构。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非正式金融具有信息优势,凭借熟人社区的信息传递,能够准确、低成本地判断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并且贷款的监督和管理成本亦比正规金融低得多。不过,广州农村此类的民间金融尚缺乏正规的组织形式,其存在与经营运作欠缺合法性。

总的来看,在正规信贷约束的条件下,民间金融对于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具有重要作用,社区网络的信用与监督机制,减少了正规金融的信息不对称、信贷风险。但是,民间金融受到资金规模和组织形式的限制,对农村金融需求的满足程度是有限的。从政府的角度,一方面是要充分认识农村民间金融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农村社区自愿互助的金融组织的作用与意义,同时给予适度的规范和引导;另一方面是要积极为民间金融提供合法化的投资渠道,为开拓农村金融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进而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揭开序幕。

(李江涛 黄 玉 伍 晶 吴重庆 谈锦钊 柳立子 刘朝华)

第五篇:广州餐饮业发展现状

广州是中国饮食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粤菜的形成历史悠久,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长,再吸收广东境内地方菜的优点,其烹饪技术之精妙,菜式美点之纷繁多样,味道之鲜美,色、香、味、形整体设计之完美,以及饮食环境、气氛之优雅和服务之细致周到等等,都可谓首屈一指。做为粤菜主体和代表的广州菜,正如广州的文化,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独具特色的广州饮食文化,并赢得了“食在广州”的美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奢华装修和极品海鲜吸引食客的餐饮店开始出现;进入新世纪,中小型特色餐饮店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营造了广州餐饮业百花齐放的朝气景象,也进一步丰富了“食在广州”的内涵;而在近几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再次提速,日韩料理、欧陆西餐也纷纷登陆羊城,国际元素的注入更使得“食在广州”的美誉锦上添花、名扬四海。

1广州餐饮业的概况和主要特点

1.1餐饮市场规模庞大、发展迅速。

据统计,截至到2000年广州餐饮市场的总销售额已达到208.1亿元,2002年达到266.0亿元,2003年为281.9亿元,2005年餐饮业持续增长,全年餐饮业实现增加值95.7亿元,增长12.8%;实现零售额301.7亿元,增长14.4%。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92.7亿元,增长7.8%。其产业规模已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占第三产业的10%。

1.2人均餐饮消费水平快速增长。

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较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快速提高,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加快,居民外出就餐花费持续升高,全年人均餐饮消费支出达到680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118.4倍;自“八五”以来,人均餐饮消费年均增长23.2%。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又比2004年多出100元,同比增长17%,并且人均餐饮消费支出超过全国水平的有11个省市,其中超千元的有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辽宁等6个省市。餐饮市场发达的广州市人均餐饮消费支出4160元,继续保持全国之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1倍。

1.3消费者主体发生变化。

现在,广州的餐饮市场主要以大众消费为主,整个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从公款撑起的攀比式的高消费转入中低层次的理性的大众化消费。以私人和家庭为主的中低大众消费的增长明显强于高档公款消费。一些家常菜、火锅店、小吃街、美食广场、快餐店、外卖店等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由于广州特定的经济和文化背景,消费者趋于成熟和理性,这对当地的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格局发生的变化,使竞争更加激烈,经营者们也须不断调整思路,突出特色,以迎合顾客的需求,使其产品和服务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

1.4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转变。

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完成翻两番,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2005年广州人均GDP达68161.8元, 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8287元,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与此同时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稳步增长。有相当大量的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已经富裕起来的条件下,消费观念与消费结构转变对广州餐饮业迅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州居民的餐饮消费与年俱增,在外用餐、减轻家庭劳动,节约时间已成

为众多家庭的餐饮消费习惯。

餐饮消费需求已经从果腹型发展到健康享受型、休闲享受型,饮食娱乐等多种趋向。餐饮市场从生理性功能型消费为主向精神性强文化型消费为主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势使得人们外出用餐,不再仅仅是为了调节、改善一下生活,而是追求文化气围和文化品位,追求社交愉悦和精神享受。

1.5投资主体多元化。

广州市餐饮业已从原有的公有制餐饮为主体的发展格局转变为以资本实力为基础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目前个体、私营经济成分的餐饮网点27066个,占全市餐饮网点的92.66%,已成为广州餐饮业发展重要的投资主体。另外,公有制经济1478个,港澳台和外商投资经济114个,其他混合经济553个。据了解,目前广州餐饮业中,国有资本只占17%左右的比例,民营资本占了较大比重。

1.6企业品牌化、规模化。

目前,广州餐饮业的发展已由品种数量型转变为品牌质量型,激烈的竞争促使众多餐饮企业纷纷开展品牌经营,依靠树立品牌,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来吸引消费者,品牌竞争成为今后开展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广州目前已有很多知名品牌已深入人心,如绿茵阁、蒙的卡罗等;广州酒家、丽晶明珠、渔民新村等等。在注重品牌的同时,要想在竞争中取胜,也要不断扩大规模,开展连锁经营,不断降低成本。广州餐饮业规模经营已初步形成,如被认为是广州最大的连锁企业的绿茵阁,现拥有21家直营店,12家加盟店;中式餐饮业也有众多的成功例子,如广州的都城快餐、仙踪林等等。

2广州餐饮业的优势

2.1广阔的消费市场。

广州的经济和人均收入以及餐饮消费支出一直居于全国各城市前列。旅游收入也处于领先地位。经济的高度发达和旅游市场的活跃,为餐饮业市场的发展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餐饮消费者的种类和需求也各种各样。首先是当地居民、外来人口的外食消费,其次旅游者消费和公务餐饮消费,因此就相应出现了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餐饮业。

西餐方面

外来旅游者和商务人士:广州是华南重要商埠,是华南的历史文化中心,旅游业和会展经济非常发达。一年两次的广交会,一年一次的广州国际美食节、国际旅游展销会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将世界各地的富商巨贾、商务人士和旅游者对西餐的需求和消费也带到了广州,促进了广州西餐业的不断发展。这类的西餐厅主要面向外籍客人和部分高级白领,定位高档,环境幽雅,如向日葵、塞纳河、花园酒店的名仕阁等等。

环境特别需求群体和追去时尚群体:由于广州经济发达,人们的消费能力也逐渐增强,部分消费者越来越倾向选择不同于中餐厅和快餐厅的热闹、匆忙的就餐环境;同时也出现了以年轻白领和大、中学生为主的追求时尚和个性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对西餐消费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这类西餐厅更适合中高档消费群体,如绿蔷薇、名典、加州红等等。

中餐方面

目前,以白领阶层、工薪阶层为代表的家庭、个人、朋友等大众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将撑起我国餐饮市场的半边天;非公有制经济的业主、家庭、朋友等消费将成为餐饮市

场消费的重要生力军。由此形成餐饮市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以大众消费为主的市场的发展态势和格局。对于餐饮消费一直居全国前列的广州,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为避免家庭劳动,更好的与亲戚朋友沟通交流都会选择在外用餐。此外广州人的饮茶习惯,以及所形成的特有的茶楼文化等等,都会更进一步推动广州中餐业的迅速发展。

2.2高度的文化包容性。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开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后的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已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从历史遗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特别是变更意识、商业意识和务实意识,反映出广州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

广州还是著名的华侨城市,在历史上与各国往来密切,特别是近代以来,广州人出国经商、打工、留学者较多,市民80%以上都有海外关系,尤其与港澳地区居民亲友关系更为密切。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广州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改革开放试验区的中心城市和窗口,广州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商家前来投资办厂,也使得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同时旅游人数也与日俱增。并且,热情好客、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广州人对于外来文化并不一概排斥,他们乐于接受新的思想、新的生活方式。因此,人口的融合,促进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国内各地菜系的融合,各民族风味的融合,使得各种档次和各种类型的餐饮业在广州都有发展的空间。

2.3异常活跃的餐饮市场。

营养、保健、大众化家庭菜式仍是广州餐饮消费的热点,外来菜系在保持特色、风味的同时,兼顾吸收粤菜的做法,贴近本地口味,得到顾客的接受和喜爱。广州餐饮市场呈现粤菜唱主角,不同菜系烘托补充,中西美食竞相争艳的繁荣景象。

除了粤菜以外,全国各地的每一个菜系在广州都不乏有许多成功的具代表的饮食品牌,如代表川菜的“川国演义”、“谭鱼头火锅”、代表湘菜的“湘楼”、代表鲁菜的“山东人家”、代表湖北的“洞庭土菜馆”、代表江西的“江西瓦罐煨汤”、代表内蒙古的“小肥羊”、代表东北的“东北人”等等。

国外的许多成熟品牌的餐饮连锁企业也纷至踏来,比较知名的有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意大利的“Pizza Hut”,泰国的“蕉叶”,日本的“六本木”、“缘禄转寿司”。香港的“稻香”、“利苑”、“东海”、“大家乐”、“不见不散”。台湾的“上岛咖啡”。还有专做南亚风味的印度餐厅,专做中东人生意的穆斯林餐厅等。

此外,广州还有许多超人气的知名餐饮名店。如西餐的“绿茵阁”、“蒙地卡罗”、“绿岛”、“中森名菜”、“澳门街”等。中餐的“泮溪酒家”、“莲香楼”、“北园”、“南园”、“大同酒家”、“新荔枝湾”、“渔民新村”、“丽晶明珠”、“唐苑”、 “广州酒家”、“大可以”等等。此外,在广州城郊的周边地区也散落着很多以地道风味和特色见长的各式食肆,如番禺的猪杂、从化的烧鸡、帽峰山附近的即烧烧鹅、顺德的水蛇粥和鱼生等等。

3对于广州餐饮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3.1注重品牌与文化的结合。

广州餐饮企业类型多种,经营模式多样,风味特色各异,经营网点广布,呈现一派兴旺

景象,同时也反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态势。在这种状况下,提升自身品牌,发展连锁经营是今后餐饮业发展的趋势,因此能否在主题定位中建立品牌和产品优势,就成为餐饮企业未来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要保持岭南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并打造“无国界饮食文化”。餐饮企业走品牌化经营管理模式,在打造品牌的同时对产品的工艺、口味、服务等需求不断创新,注入文化性、人性化气息,以满足市场感性享受时代的需求、满足细分消费人群差异化需求。力争在明确主题定位前提下,打造细分市场领域的产品优势和客户口碑,以赢得忠诚消费群体。

3.2大力挖掘餐饮名牌的文化底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餐饮服务业不仅要提供给人们丰富、美味、富于营养的食物,更应该通过菜品、就餐环境、服务方式等传达给消费者社会价值、文化享受等等。这些也是现代消费者所追求的,他们追求的不仅是菜品的质感,更希望得到符合自己情感和文化欣赏品味的服务。

饮食文化品位上去了,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加客源。饮食文化说起来似乎是无形的,实际是有形的,而且是有价的。文化品位的提高,可以相应地甚至超额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目前,广州的许多餐饮企业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因此,以后不仅是粤菜,还是其他的西餐、中餐等也都应越来越注重饮食文化的挖掘,打造自己的文化特色。

3.3重视地方特色方面的创新。

在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图新求变心态的驱动下,餐饮食品的市场周期有缩短的趋势。在保持原有风味特色的基础上要不断地推出创新菜,才能战胜对手,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尝试新原料、新调味、新技法、新配制、新款式,同时也要注重质感和口感。

除了在菜品上有所创新,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做一些更具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与项目安排。例如:

(1)对于酒会筵席,应根据不同消费标准合理设计菜单,有荤有素,数量适当,营养合理。对于零散客人,要建议并指导他们合理点菜,科学膳食。不能为了多卖钱而拼命鼓励和引导顾客多点菜、点贵菜。要适当指导消费者“适量点菜,够吃正好,科学膳食,健康消费”。

(2)可以提供一些参与性的活动。可能的话,可以给顾客提供亲身参与制作菜式的过程,在厨师的认真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口味把握菜品的生熟程度,调料口味等,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并且使得顾客不仅尝到了美味,也获得了制作菜品的体验。旅游者回到居住地后也会向亲友展示所学习的粤菜手艺,成为粤菜的传播者。同时,粤菜的开发和创新不仅要在菜式和服务上下功夫,必须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使游客乐在其中,这对于于弘扬粤菜的饮食文化,提高企业以及旅游等的综合吸引力都是十分有利的。

3.4以饮食为依托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从不同的饮食中可以体现中国文化的踪迹,体现广东独特的岭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如果将带有浓郁文化色彩的菜肴和服务与具体的旅游活动相结合,使游客在游览之余还能品尝到相符的菜肴,也会使旅游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大力发掘饮食中的民风民俗,进一步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使得游客在满足最基本需要的同时,感受

到广州独特的风俗习惯,使游客在一饱口福的同时也能了解到相关的饮食文化。这对于餐饮业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都将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

3.5培育和发展美食聚集区。

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特色明显、有代表性的美食街(区),并指导配套公共服务性设施,包括停车场、环保排污等,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提升各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经营和消费环境,突出文化底蕴,吸引更多的餐饮企业聚集经营,形成总体规模大、综合素质高、辐射力强的饮食经济集聚区。

在美食聚集区内设置不同档次、不同文化风格的各类餐馆和小吃店。一方面可以将广东不同区域(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的饮食文化浓缩在一个美食区,使游客在美食聚集区就可以享受到广东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也可以汇聚全国不同菜系的菜品精华,不同风味的特色小吃;另一方面布置中式和西式餐厅,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真正树立起美食聚集区的品牌。

3.6发展餐饮业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一种服务经济,是一种柔性化定制、个性化服务的生产方式,餐饮业也是一种服务经济,长期以来就是个性化、多样化的生产服务体系,这就使餐饮业具备发展电子商务的特点。再者,发展餐饮业的电子商务有以下优点:一方面有利于经营者对消费者饮食喜好、变化的充分及时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不同餐馆、企业之间信息、经验的交流与共享。对于经济高度发达,餐饮市场异常活跃的广州,发展餐饮业的电子商务非常必要。因此整个广州餐饮业应该发展电子商务借以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3.7进一步打造“食在广州”的城市名片。

广州的节事活动非常丰富,例如每年两次的广交会,秋交会前后的美食节等等,节事期间有很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尤其是每届美食节期间,均有数百间酒家、饮食店、小吃店、大排档参加,展出上千个著名菜式和点心,接待业内人士和食客百万人次。节日期间,各酒家张灯结采,悬挂大红条幅,贴出各种菜谱,展示自己的菜式。美食节的“重头戏”,是在业内举行烹饪技术竞赛,评比菜式美点,气氛热烈。因此,今后应该充分利用一系列的节庆活动,进一步丰富“食在广州”内涵。

2010年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届时将会有大量游客到来,这对广州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是个难得的机遇,广州也应该以此为契机,注重餐饮品牌的发展和饮食文化的改善,届时可以更好的向其他国家展示自己的美食以及饮食文化,让外国游客充分体验“食在广州”的乐趣。这对于“食在广州”整个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也是非常好的机会

上一篇:高中体育教案集锦下一篇:工作情况通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