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上语文第七单元

2022-10-12

第一篇:部编三上语文第七单元

部编三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导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

二、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 课件:简介杜牧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五、指导诵读诗句。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第二课时

一、介绍引入。 简介苏轼。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3.指导古诗朗读: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老师重点点拨理解:

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

板书设计:

自主作业: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导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5.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板书设计: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 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

自主作业:

6 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丰”等13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导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3. 有位作家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

(4)品析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点评。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3.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

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三、总结拓展。

1. 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句,背诵。 2. 仿说。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带来冬天的消息丰收 欢乐

自主作业:

7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1.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 2.多媒体课件。

导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你听(放音乐)。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_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_”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当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当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板书设计:

7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声音美妙 秋天美好

自主作业:

第三单元

8 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这句话有所感悟;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鸟儿心情的变化,通过相关句子,读懂它的内心世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导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____________。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

”画出小鸟说的话,用“____”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大树与小鸟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小鸟与树根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小鸟与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运到那边村子里卖掉了。” 小鸟与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1.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演员。 2.鸟儿明年还会来吗?续编故事。

二、写一写

1.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写下来。 2.大家交流,评价。

板书设计:

8去年的树 树与鸟儿相约 鸟儿寻找树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自主作业:

第二篇:2018部编三上语文第一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单元前分析

学情况分析

经历了两年小学的语文学习,进入三年级的孩子应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预习课文,努力达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浅显的学习目标。同时,由于本单元学习内容比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且内容富于趣味,所以学习时他们一定能够充满自主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关键引导学生能够反复进行故事阅读,并能够对故事内容有比较清晰的感知。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阅读经验贫乏,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相对仍处于浅层,因而对于课文想要表达的情感、竹梯未必能够真正体会,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给予点拨与归纳,让他们真正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

本单元围绕“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共安排了三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一所小学里来自不同名族的孩子在一起快乐学习的情形,体现了民族团结、欢乐祥和的气氛;《花的学校》是一篇富于童真童趣的文章,作者借助奇妙的想象,给我们展现了大自然中花孩子的活泼、调皮的情形;《不懂就要问》通过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故事,赞扬了他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同时,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梗概: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口语交际”按票了“我的暑假生活”这一话题,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语文园地”借助先关词语、句子的实践活动以及古诗文诵读等多样化形式,重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语文的能力。 单元重难点:

1. 认识本单元“坝、汉、艳”等28个生字,学会“晨、绒、球”等26个生字,理解“绚丽多彩”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古诗《所见》,形成古诗文化的积累。

3.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民族团结、欢乐的祥和气氛,体会大自然事物的美好与奇妙,同时能够从小培养不懂就要问的良好学习品质。 4. 通过与同学分享暑假生活的快乐,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5. 能够在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物时,抓住其最主要的特点,初步培养习作的兴趣。 6. 培养摘录好词好句的良好耳朵习惯,不断丰富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 教学策略

1.《大青树下的小学》:①情境教学法,通过谈话、课件以及对资料补充等形式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奠定必要的基础;以读代讲法,精讲少将,借助朗读指导,让学会僧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各民族孩子们学习、生活情形的感知,并在此过程中自然唤醒内心的自豪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②资料补充法,通过搜集有关我国民族文化的知识辅助阅读,通过反复练写生字、朗读课文,不断提升汉字书写能力,夯语言文字认知,同时有效培养良好的语感,为理解课文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2.《花的学校》:①多媒体课件激趣法,借助直观、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将文中花儿在雨中快乐开心的情形展现出来,降低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同时,让学生自然融入到诗歌富于童趣的意境中;讲解归纳法,本课的内涵较深,教师需要机遇必要的点拨和讲解,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诗歌的主题,从而真正读懂藏在诗歌里的情感。②读中想象法,朗读诗歌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富于趣味的诗歌语言展开想象,让学生自己不断融入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中,感受花儿的快乐,为有感情地朗读奠定基础;练习生活实际法,在感受花儿对自由快乐生活的渴望之情时,需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你花儿们的表现感同深受,从而更好地与文情水乳交融。

3.《不懂就要问》:①创镜激趣法,借助滑梯交流、多媒体课件呈现人物等方式创设趣味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积极性,同时拉近升本之间的距离;以读代讲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讲少讲,尽量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从文中任务人物的表现入手,体会其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品质,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感染。②自主、探究、交流法,通过自主学习课文,感知故事内容,然后再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学习,从中不断丰满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感知;比较内化法,将自己真实的学习体验与孙中山的学习经历进行对比,更进一步体会到“不懂就要问”的道理,从而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4.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①情境激趣法,通过展示假期生活图片,话题交流等形式创设交流情境,有效唤醒学生的假期生活积累,同时激发参与话题交流的兴趣;点拨指导法,在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话题的解读、内容的筛选、话题交流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的更好的经历活动过程中,并习得有益的方法,为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切实的保障。②合作交流法,在口语交际过程中,通过与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不断进行认知补充,并从他人的暑假生活中收到有益的启示,为更好的进行话题交流提供更加生动具体,在介绍自己的假期生活过程中,可以借助图片以及实物资料予以补充,进一步提升说话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吸引听着的注意力。

5.习作 猜猜他是谁:①情境汲取发,通过谈话、做游戏等方式创设趣味说话、写话情境,有效激发学生进行人物竞猜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自然感受表述时抓住人物特点的重要意义;规范指导法,借助教师归纳指导以及优秀范文引领,让学生更为准确把握本次习作的要领,为顺利完成“写人物”做好必要的铺垫。②观察比较法,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别人描述的人物特点,并将其与身边人物进行比较,从而准确将其特点与人物联系起来;读讲结合法,在完成习作之后,可以通过生生合作或者自读自品自悟的形式,不断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改,让自己写出的任务真正凸显特点,并确保习作达到文通字顺的目标。

6.语文园地一:①归纳总结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归纳,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词句所传达的情感,进而激发积累法,掌握朗读技巧,进而提升朗读水平,课件辅助教学法,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②观察发现法,通过自主学习,领悟词语及句子特点,为更好地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奠定理解基础;互动交流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深化对兴趣爱好的理解,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诗歌语言以及插图展开大胆想象更好地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不断激发积累故事文化的主观欲望。

第三篇:部编一下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本组教材围绕“明理”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等。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 内容简说: 《文具的家》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文字活泼,富有童趣,且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课文主要写主人公贝贝由于年纪小而经常丢文具,在妈妈“让文具回家”的教育下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一分钟》 《一分钟》讲的是主人公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动物王国开大会》 这篇课文的故事非常有趣,写的是动物王国要开大会,狗熊一连通知了四次,每次都要用大喇叭喊十遍,动物们才听明白。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一定要在先搞清楚弄明白的基础上再去做,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四幅插图五段文字,通过小猴子喜新厌旧,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懂得知足,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贪得无厌,三心二意,否则最终将一无所获。

教学目标:

1.会认59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好句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明理做人。

教学重难点:

1.会认59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明理做人。

课时安排:

15.《文具的家》„„„„„„„„„„„„„„„„„„„„„„ 2课时 16.《一分钟》„„„„„„„„„„„„„„„„„„„„„„„„„ 2课时 17.《动物王国开大会》„„„„„„„„„„„„„„„„„„„„ 2课时 18.《小猴子下山》„„„„„„„„„„„„„„„„„„„„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2课时

15. 文具的家

设计说明:

我们都有一个家,而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所以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爱护文具,让文具回“家”。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看一看文具的家吧! 学前准备: 捡到的学习用品,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文、次、找、平”4个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13个生字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捡到的学习用品。(教师) 2.制作字词卡片,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1.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文具们可伤心了!它们都要离开你们找贝贝去了。你们想不想留下它们哪? 2.快去找小贝贝商量商量吧。

(二)板书课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具”?提示:“具”里面是三横。 1.认读生字“文”“具”。 2.再齐读课题。

3.用“文具”说句子,全班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反复朗读。要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同法认读生词。 5.反馈指导:(1)文具、丢、时候、仔细、平平安安、伙伴。(2)学生评读,鼓励与纠正并用。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让我们打开书来读一读吧。读之前听清要求。(自由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不要丢字、添字,把字音读正确。

(2) 要把课文读通顺,声音要洪亮。检查朗读。 2.读文,师生评议: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3.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4.交流: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谈的问题吗? 5.我会说。

本文写的是一个名叫(

)的小朋友,因为粗心大意,不爱惜自己的(

),在(

)的帮助下,改掉了粗心的毛病,每天都自己检查书包,变成了一个爱惜(

)的好孩子的故事。

6.我会读下面的长句子。

①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②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

四、再读课文,指导生字书写。

1.全班齐读课文,师做相应的指导。

2.认读生字卡:文、次、找、平。并组词。

3.老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找”的书写,把这个字和生字“我”作比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老师边巡视边提醒。 5.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1.全班齐读课文。

五、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1.把四个生字文、次、找、平各写两遍。

2.读课文,思考: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认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这节课老师成了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帮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沟通,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识、情感、经验。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就会时时处处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新词。正确、规范地书写“办、让、包”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办、让、包”3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2.组织开火车认读词语。

二、品读课文。

1.过渡: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熟读课文了,那么,我现在找个同学读读课文,看看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会儿进行评价。 3.全班评价。

4.师范读:你们听得真认真呀,评价的很好。同学们读的真不错,老师都想读了。我读的时候还要认真听,想一想,贝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呢? 5.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课文的

1、2自然段吧。

6.师总结:贝贝真是一个马虎的孩子,你看现在的贝贝好狼狈呀,文具丢的到处都是。“丢”是什么意思?贝贝什么都丢,真是又让人生气,又让人着急。谁来读一读?我们着急就是因为她什么都只用一次就丢了,你把“一次”,“一回”读得很重,很准确。谁再试一次? 7.出示课件,师:哎,“贝贝一回到家,„„”她真不爱护自己的文具。后来是谁帮助了她呢?

8.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妈妈是怎样教育贝贝的呢? 9.全班交流理解:

(1)妈妈的话要怎样读? (2)“平平安安”是什么意思? (3)文具的“家”在哪里?

10.讨论交流以上问题,师指导朗读妈妈说的话,自由练读,指名读,读出妈妈和蔼可亲,语重心长的语气。

11.师总结:贝贝和你们一样,也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小文具的家呀。可是,光有文具盒是不够的,关键是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好习惯。我们来看看贝贝是怎样做的,她变成了什么样的孩子?自己读一读吧!

12.指名读第6自然段,重点讨论贝贝是怎么做的。理解重点词语“仔细”。

13.自由读第6自然段,看看贝贝听了妈妈的话明白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14.学生交流贝贝是怎么做的,并结合课文理解“仔细”的意思。练习用“仔细”说话。 15.齐读第六自然段。

10.口头组词。 具(

)

丢(

)

哪(

)

每(

)

文(

)

仔(

)

找(

)

次(

) 11.我会一字组四词。

12.我会读下面的长句子。 ①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呀?

②你要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13.我会用“仔细”说一句话。 仔细——

三、总结全文,指导写字。

1.齐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2.生回答问题,全班交流。师板书。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5.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全班展示。

16.一分钟

设计说明:

时间是最宝贵的。一分钟、一秒钟都要学会珍惜。本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由于早上贪睡了一分钟,为自己带来了上学路上的焦急和叹息,导致上课迟到了20分钟,使自己非常后悔的故事。课文内容较为通俗,分为六个自然段,配有两幅形象的插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的认识。本文正是一个优秀教材,学习时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会认13个生字。会写“钟、元、洗”3个生字。

学习重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钟、元、洗”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

1.看图: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看出了什么。教师启发谈话:画面上那个低着头的小朋友,遇到什么事情,你想知道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板书) 2.游戏:请小朋友们来做一个游戏,睁开眼睛往前看,不眨眼,比一比谁坚持的时间长,(一分钟后)让同学谈感受。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认读生字“钟”。

二、初读课文。

(一)自读:

1.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拼音再次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检查自读情况。

(二)识字:

1.自由读课文,圈画出生字,并标清自然段的序号。 2.尝试认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同桌互相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开火车认读生字。 6.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组织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指名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4.组织全班交流。 5.我会读句子。

(1)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2)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出示要写的生字“钟、元、洗”让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交流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4.学生练写。 5.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读给同桌听。(2)想一想,元元为什么迟到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开展“识字交流会”掀起了课堂的高潮,让学生们积极地分享他们的识字经验。学生们不仅可以各抒己见,加深识字印象,而且可以从其他同学口中得到更多的识字方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规范地书写“共、已、经、坐”4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体会元元后悔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最后,展开想象说一说第二天元元会怎样做。

学习重点: 会书写4个生字,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体会元元后悔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出示生字卡,指名抽读。

二、品读课文。

(一)由打哈欠体会元元的贪睡。

1.(手指向课件上“哈欠”这个词语)给“哈欠”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字,我们会说?(预设学生回答:打哈欠)谁会做“打哈欠”的动作?(指名做动作)。大家从“打哈欠”这个动作中知道了什么?

2.此时元元心里想的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来,自己读一读。(课件出示: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元元是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想着这句话。那这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3.谁能读好这句话?

4.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结果如何呢?(板书:迟到二十分钟)

5.是呀,元元因为没等到公共汽车,到学校时,已经上课了,他迟到了。谁能告诉老师怎样才能把“共”“已”“经”“坐”这些字写得漂亮?作品展示并交流。

(二)看图说话

1.迟到了二十分钟的元元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说话,生找到书中写元元红着脸情形的句子,课件出示。指名学生读句子。 3.师:面对老师的批评,同学们异样的眼光,元元感到非常后悔。(齐读6自然段) 1.给“哈欠”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字,我们会说打哈欠(预设学生回答:元元贪睡,他还想睡,他没睡醒。)

4.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想想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结果如何。 5.指名读五自然段,说说元元最后的结果。 6.生观察“共”、“已”、“经”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注意的问题,并范写,同桌互相交流。

7.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8.指名读句子:

①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②李老师看了看手表,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二十分钟。” 9.齐读句子:元元非常后悔。

10.师生分角色朗读第

5、6自然段,注意语气,体会老师的教育和元元的后悔。

11.认真读课文的第2到第4段,你还从哪些句子中也读出元元很后悔?用笔把这样的句子画出来。 11.连一连,读一读。

毽子 哈欠 沙包 皮球 河 12.我会读句子。

(1)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2)李老师看了看手表,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二十分钟。” 13.我会写。

坐 14.选一选。 己

自(

)已(

) 做

(

)工(

)下 15.写笔顺。

共:

经:

三、想象练笔,自我警醒。 1.自由地说一说。(课件出示: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 2.读句子:珍惜时间,用功读书!

四、课文小结,补充拓展。 1.师:同学们,多睡一分钟,只不过是放松了一会儿,带来的却是老师的批评,同学们异样的眼光,自己脸红的尴尬,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训。此时此刻,你想对元元说点什么呢?

2.师:对,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每一分每一秒。(板书:珍惜时间,分秒必争)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谁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1.学生交流对元元说的话,全班交流,老师指正。 2.指名读,齐读名言。

17.动物王国开大会

设计说明:

动物王国要开大会啦!老虎叫狗熊去通知大家,狗熊一连通知了四遍,大家才搞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课文内容较为简单,但分了18个自然段,配有五幅形象的插图来讲这个故事。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习时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教学时要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懂得在转述别人的话时,一定要把转述的内容说清楚,说明白,要让别人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会认13个生字。会写“要、连、百”3个生字。

学习重点: 会认13个生字, 会写“要、连、百”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

1.看图: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你认识哪几种? 2.课件出示动物图片,指名认动物。全班交流。

3.明天,动物王国要开大会,国王老虎叫狗熊去通知大家,大家都去了吗?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认读生字“物”。

二、初读课文。

(一)自读

1.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拼音再次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检查自读情况。

(二)识字

1.自由读课文,圈画出生字,并标清自然段的序号。 2.尝试认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同桌互相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开火车认读生字。

5.连一连,组成词。

6.先组词,再用这个词写句子。

物(

)

三、再读课文。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组内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接读课文,一段一段读通顺,读流利。 4.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出示要写的生字“要、连、百”让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交流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4.学生练写。 5.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读给同桌听。

②想一想,为什么狗熊要通知四遍才让大家听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还、舌、点”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知道如何把别人的话转述清楚。 学习重点: 会书写3个生字,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直到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生字卡,指名抽读。

二、品读 课文。

(一)读课文,理清脉络 1.老师范读课文,生思考:狗熊通知动物们开大会,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2.指名说。

3.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1)狗熊通知了几次,大家才听明白?(2)大家没听明白,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以上问题) 4.全班交流以上问题。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讨论交流问题(1)。

2.指名逐段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3.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4.指名说,并齐读第18自然段,相机理解词语“准时”的意思。并分析:动物们这次为什么知道开大会呢?

5.指名说,全班交流,师总结:看来,通知别人做一件事,说清楚时间和地点,该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过渡:狗熊通知大家开大会,前三次的情形又是怎么样呢?

(三)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指名读1~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狗熊第一次通知大家开大会,为什么开不起来? 2.指名答,全班讨论交流。

3.师总结:是呀!连开会的时间都不知道,即使通知一百遍,谁会去呢?难怪狐狸说„„ 4.指名读狐狸的话,要求读出劝导的语气。

(四)学习课文5~17自然段 1.师出示学法指导: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2.生回答问题,注意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3.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组内讨论交流。

4.生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帮其正音,并思考问题,准备回答。 5.生回答问题(1),预设:4次,结果动物们都准时参加了大会。 6.齐读第18自然段、理解“准时”的意思。

7.再指名读第18自然段,思考:第四次动物们为什么知道去开大会呢? 8.指名说,全班交流。

9.四名学生读1~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狗熊第一次通知大家开大会,为什么开不起来? 10.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11.读狐狸的话,要求读清楚,读流利。 12.生自由读5~17自然段,组内并交流:

(1)狗熊第几次通知大家开大会,为什么开不起来? (2)朗读相关自然段并找答案。 (3)讨论交流。

三、回顾拓展,想象交流。

1.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比比谁读得好(全班评价)。 2.把课文编成一个小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

3.师总结:学完这篇课文,我们今后在通知别人某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件事给别人讲清楚,讲明白,特别是时间、地点等,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四、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还、舌、点并组词。

2.师范写,并讲解注意的问题,重点指导“还”。 3.作品展示并交流。

18.小猴子下山

设计说明: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坐不住、好动、好奇心强,对什么事都是三心二意。本课内容的安排正好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因而,教学本课时,在熟读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懂得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一、图画导入。

1.课件出示猴子的两幅图片:同学们,有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了,可是等回家的时候,它两手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认读生字“猴”,并组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完成初读要求。 2.同桌互读课文。 3.分自然段读课文。

4.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全班汇报生字学习情况。

(1)说一说用哪种方法,识记了哪些生字,哪些生字可以用同一种识记方法。

(2)积极参与课堂识字活动,巩固识记 2.给下列生字注音。 ( )

( )

( ) 掰

扔 ( )

( )

( ) 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猴子吗?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4.看课文插图,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并从故事中懂得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学习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指导读好这些名词: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

1.接读全文。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路线图: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2.排列图片。 3.练说量词。

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来到玉米地里,小猴子是怎样的表情? 5.学生贴表情词语卡片(非常高兴)随机学习:掰、扛。 6.齐读第一自然段。

7.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8.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9.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10.师述: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 1.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11.下列偏旁的字我会写几个。 扌:

彳:

土:

走:

12.用下列词语说个句子。

非常——

13.读读两个句子,看看哪个句子写得更具体。 (1)小猴子下山来。 (2)小猴子高高兴兴下山来。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大胆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3.组内复述故事,全班交流。

4.小练笔。

小猴子,我想对你说:“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通过“加一加”“减一减”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字词句的运用,区分形近字,并能用熟知的词语学会说句子。 3.根据书写提示,让学生掌握半包围结构的生字的书写规则。

4.会背诵“敏而好学„„”等名言警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言警句的兴趣。 5.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习重点

1.通过字词句的运用,区分形近字,并能用熟知的词语学会说句子。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

1.多媒体课件出示:口﹢少﹦吵

月﹢半﹦胖

山﹢夕﹦岁

王﹢见﹦现 (1)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前面的字和后面的字之间有联系吗? (2)指名说。师小结:给一个字加一个偏旁就变成了另外的一个字。 (3)这样的例子你能举一个吗?(学生举例,师指导) 2.认读合体字“吵、胖、岁、现”(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3.给以上合体字组词,全班交流。

4.加一加可以组成一个新字,反过来减一减能不能变成另外的新字呢?

多媒体课件出示:飘﹣风﹦票

校﹣木﹦交

张﹣弓﹦长

甜﹣舌﹦甘 5.同桌讨论,并举出其他例子全班交流。 6.认读生字“票、交、弓、甘”。 7.活动:我来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8.小结:今天,你学会了哪种新的识字方法呢? 【字词句运用】

一、比一比,填一填。 1.课件出示形近字。

午—牛

己—已

刀—力

人—入 2.开火车认读以上生字,全班正音。 3.指名说说以上形近字的区别。 4.指名选择填空,全班交流指正。 5.生在书上填空,师巡视辅导。 6.全班齐读生词。

二、展开想象,试着用下面的词语说几句话。

1.课件出示词语:花朵

笑声

阳光

草地

告诉

歌唱

跑步

喜欢 2.认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3.组内用词语说话。

4.指名说话,师生共同评价。说得好的同学奖励一朵小红花。 书写提示

1.指名说说学过几种汉字结构。

2.讨论交流课本P99页四个汉字的结构。 3.师示范书写“床、左、居、包”,学生观察书写顺序。 4.指名说四个生字的书写规则。师生共同评价。

5.生描红,师边巡视边辅导。6.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把自己通过“加一加”“减一减”认识的生字写进自己的“词语篓”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交流

1.小组交流自己的“词语篓”里多了哪些词语宝宝。 2.指名交流,并读给大家听。 3.全班交流。 二.日积月累

1.你已积累了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能说几句大家听听吗? 2.指名说,师生共同评价。

3.课件出示“敏而好学„„”等名言警句。

4.师范读,生思考:这几个名言警句都和什么有关?

5.指名说。

6.生自由朗读名言警句,圈出生字,组内互学。

7.逐句朗读,边读边弄清句子的意思,师生互评。

8.指名读,全班交流评价,齐读。

9.组内尝试背诵。不会背的其他同学帮忙。 10.师指导背诵,指名背。

11.全班进行背诵比赛,获胜者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12.全班齐背。

三.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喜欢做游戏吧!那么,我们平常一般做什么游戏呢? 1.指名说说我们平常做的游戏。

2.全班一起做“跟狗熊贴鼻子”的游戏。(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上缺了鼻子的狗熊图像,并准备好狗熊鼻子的道具) 规则如下:

全班分成四个组,每组轮流派一名代表上黑板跟狗熊贴鼻子,鼻子的位置贴的又快又准的组获胜。

3.学生观察狗熊鼻子的位置,并派代表上台贴鼻子。

4.比一比哪个组贴得又快又准,合作精神最强。给优胜组每人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

(二)、总结,讨论交流

1.师总结优胜组或胜的原因,教育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要团结一致,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队员间的互相配合也非常重要。

2.讨论:假若队伍中有人不愿意参加游戏,或者不会做游戏,怎么办?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师总结: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一要帮他们树立信心,其次,热心地帮助别人,使他们尽快地融入到游戏中来。这样才能把游戏玩的好,玩得高兴!

(三)、作业布置

1.背诵“敏而好学„„”等名言警句。 2.和同学们玩一个喜欢的游戏。

第四篇: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18 古诗二首

一、教学内容:

18、《古诗二首》。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

四、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诗歌的一些情况。

2、准备生字卡和相应的一些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创设情景引入

1、出示课文插图,简述图意。

2、揭示课题。

1 展示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读,互评

3、质疑,同学互答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再读课文,认识生字。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四)教师精讲点拨 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3 ):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课件出示4)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 危) 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5):出示插图 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2)指导朗读这一行。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2 齐读:“危楼高百尺”。 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2.接着读第二行:(课件出示6):手可摘星辰 ... (出示“星辰”卡片)

(1)“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板书:辰) 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2)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板书:可) 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

三、四行诗句。(课件出示7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齐读第

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3 (1)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相距咫尺。

(2)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板书:恐)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4. 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小结: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6、试着背诵

(自由背、同桌互背、有感情诵读。) (五)课堂巩固训练 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集体认读生字,游戏形式巩固

2、出示要写的字 观察交流指导练习。

(六)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

4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创设情境,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10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 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4.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敕勒歌) 展示学习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 查 生字

(课件出示11 )出示田字格课件:似 庐 笼 苍 茫 (板书:似 庐 笼 苍 茫)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5 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习要认的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3、同桌互读课文,互帮

(四)教师精讲点拨

.(课件出示12 图片)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1)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2)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课件出示12)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课件出示13 )

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 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3)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 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 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

1、2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示范读第

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6 (课件出示14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课件出示15 图片)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 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 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板书:草原的大、美) 谁来说一说这几句的意思?

天地无边无际 风吹过去把草吹倒, 看见了牛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 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五)课堂巩固训练 书写指导

(一)交流识记字形。

1、出示要写的字,认读

2、指名读,说说识计方法

3、范写临摹

4、练习写字

(六)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 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课外作业新设计

7 1. 解释词语 似: 。 穹庐: 。 盖: 。 2.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3.制作一期以“草原”为主题的手抄报。 参考答案:

1. 似:好像。 穹庐:大帐篷。 盖:罩。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19、雾在哪里

一、教学内容及其说明 1.教学内容:第19课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2、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8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 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 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自己高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做一下标记。

1、学生按老师要求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识字,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2、质疑: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学生能解答的先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放在理解课文的环节中再解答。)

四、教师精讲点拨

1、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9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2、 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五、课堂巩固训练

指明同学理解大意。说说课文的内容。

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让学生自主识字,读通课文。

1、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二、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理解课文。

1、分自然段指读课文。

2、说说你们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三、检查自学情况

让学生在课文找出喜爱的段落。

四、教师精讲点拨

1、 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雾(大雾)(雾气)淘(淘米)(淘气)

顽(顽劣)(顽皮)于(于是)(终于) 暗(暗中)(暗处)岸(上岸)(海岸) 街(大街)(上街)梁(房梁)(上梁) 甚(甚至)(甚于)至(至今)(至于) 躲(躲藏)(躲避)

3、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读课文,指

10 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 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说道:“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看来,再也没有可藏的了。 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 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 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4、 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五、课堂巩固训练

1、指导写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逐段学习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11

20、雪孩子

一、教学内容 :第20课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

4、根据文本内容创设说话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字写正确、美观。

2、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瞧,太阳晒着太阳,他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和“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小朋友喜欢猜谜吗?老师给你们猜个谜,听清了:

白色花,无人栽,

一夜北风遍天地,

无根无枝又无叶,

12

此花原从天上来。

(打一自然现象)

猜出来了吗?对,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雪(板书:雪)。

一个寒冷的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播放动画)兔子一家没吃的了,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雪孩子和小白兔是怎么玩的呢?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一读《雪孩子》,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把它圈出来,不理解的地方,打个问号。 展示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自己高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做一下标记。

1、学生按老师要求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识字,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2、质疑: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学生能解答的先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放在理解课文的环节中再解答。)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自由阅读课文,提出要求。

(1)画出词语,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准生字读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想一想: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

2、生字过关。

(1)自由读生字:累、添、柴、烧、旺、渐、哎、呀、冒、烫、终、浑、淋、灭、激。

(2)带拼音齐读生字。

(3)开火车去拼音读,老师及时正音。

(4)学生齐读。

过渡:小朋友们的生字读得这么好,再来读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小朋友们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

13

五、课堂巩固训练

指明同学理解大意。说说课文的内容。

七、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让学生自主识字,读通课文。

展示目标

1、能正确、美观地书写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

3、根据文本内容创设说话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

二、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指导朗读(如学生读不好,教师相机范读)。

2、组织学生活动:雪孩子和小白兔是怎么玩的呢?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检查自学情况

让学生在课文找出喜爱的段落。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来到小白兔家,你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并感受这美景。

(2)这么美的景色,快读给你的同桌听。

(3)老师也想读一读这美景。

(4)齐读,用你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出这美景。

3、自读4-9自然段,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发生了什么事。

4、指名读,边读边猜:雪孩子看到小白兔家着火了,心里怎样想?雪孩子是怎样跑的?小白兔看到雪孩子为了救自己而化了,心里怎样想?

5、多么善良、多么勇敢的雪孩子,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高兴的语气、伤心的语气„„

14 学生各抒己见)指名朗读并评价。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齐读)

6、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读,评价。

7、总结: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几段。

五、课堂巩固训练

指导写字

1、出示:“唱、赶、旺、旁、浑、谁、轻、汽”

(1)指导学生观察写法,说说怎么记住它们。

(2)书空这8个字的笔顺。

2、打开“优教学生字”,进一步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3、学生临写生字。

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熟悉的事物认识生字,认识生字椰、壳、漠、骆、驼、骏、悬、崖。

2、认识象声词,了解他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

3、了解关于天天气的成语,并感受天气的变化莫测。

4、了解拟人句的特点,并能试着说一说拟人句。

15

5、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画。

6、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并能将讲述的故事用通顺的语言进行描述。

7、通过对比,识记容易写错的生字。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易错字的习惯。

8、熟读并试着背诵《数九歌》,了解冬至过后的数九节气。体会人们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9、自由阅读《数星星的孩子》,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10、继续深化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理解,激发对读书的思考和热爱。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请孩子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认一认。

2、读一读:自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按一定的标准将这些词语分类。

4、师:你们觉得我们国家的汉字有趣吗?

第一步:确定所要查的字的部首,数出这个部首有几画。 第二步:在“部首目录”里找出这个部首所在的页码。 第三步:按照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所查字的部首。再数数除去部首还剩几画,就到相应的位置找到所要查的字和在正文中的页码。

16 第四步:按照页码,在正文中查到所要查的字。观察它的拼音和意思及组词等。

(2)、按照刚才的方法,学生自行动手查:亏、申、丹、州、乃。如果有不会查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帮忙。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5)、总结方法。 (6)、学习拟人句。

1、自由读句子。

①“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②风拿了我的毛巾跟手帕,擦过了汗,都扔到地上了。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2、你感觉这些句子有趣吗?有趣在哪些地方?

3、感受句子的特点:把雾和风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叫拟人。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4、我也来写写拟人句。

5、请同学汇报交流。

三、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课后我们将选出我班看图写话小能手,你们有 信心写好吗?

二、看图说词语。

1、(课件)出示图片:

师:请你仔细观察图画,然后说一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想到的词语。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你们一定能完成这次写话训练。

17

三、看图写话指导。

师:在写话之前,我们要了解写话的要求。

出示写话要求: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动物?他们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们会说什么?请用几句话把图上意思连起来写一写。 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有什么要求。

师:在黑板上板书:时间、地点、动物、事情、想像。

师:在写话前,我们要仔细观察图画,观察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一)指导观察图画。

师:我们的观察顺序是:整体--部分--整体。

师:观察整幅图画,你能给这幅图定个题目吗?请你把它写在练习本上。

生:学生汇报。

师:看了图画,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谁想出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一说。 学生说。(有一天)

师: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请你说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学生说。(平板电脑旁) 师:图上有哪些动物? 生:猫和老鼠

师:图上的老鼠在做什么?请你说出来。 学生说一说。(玩电脑) 师:这时猫在哪里?

师:想一想老鼠此时的心情怎样?

(二)指导写话。

师:下面我们进行写话训练,就以《猫和老鼠》为题写一写。 师出示例句:

有一天,老鼠在()玩,老鼠正玩得(),这时,电脑里(),老鼠见到猫,()。 师:说得真好!

师:让我们一起读例文。 生:齐读。

师:写完整一段话,要注意交代清楚什么?

生:看板书说一说。(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四、学生看图写话。

1、写话。

18

2、师巡视,并指个别指导。

3、指名读一读写的话。

五、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可认真啦!学到了看图写话的好方法,让我们说一说看图写话要注 意什么。

生:看板书说一说。

师:同学回家后,继续写好看图写话,我们下节课评出看图写话小能手。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师:你们平时经常写错字吗?遇到容易写错的字你们是怎么处理的?是一直让它错下去?

2、全班交流。

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解决易错字的方法。

二、展示台

1、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处理易错字的,一起来看看吧。

棉被---泼水纸巾---低头 带领---展现战士---土地 散步---南瓜今天---口令 带领---穿戴果园---圆心 以后---已经汽水---气体 再见---正在心情---晴天

2、读一读,把平时你也容易写错的字圈起来。

3、你也学学书上的办法将这里边到再在你还容易写错的字也单独记下来,时刻提醒自己。

4、给你们5分钟,将你们平时容易写错的字在笔记本上用相同的方法记下来。

5、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易错字,提醒其他同学。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数九歌。

2、学生自由读一读,借助拼音把数九歌读通读熟悉。

3、再读数九歌:自由读、同桌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19

4、简要理解数九歌的意思。

5、试着背一背。

四、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们数过星星吗?你觉得满天的星星怎么样?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星星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初读,指明分段读课文。师:如果请一个小朋友读一个自然段要请几位读?

三、研读课文

1、读了课文,现在知道数星星的孩子是谁了吗?(出示词卡:张衡)

2、你们从哪里知道的呢?(出示最后一段)自己读读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汉朝:汉朝距离现在已经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板贴词卡汉朝、天文学家)

3、现在你能用上这几个词语来介绍一下张衡吗?自己试试看。

4、那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5、我们要来演一演张衡,也来数一数星星。要想演好,必须先好好的读这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该怎么演?

6、现在我是奶奶,谁愿意做张衡来表演?请一个小朋友来给他配音,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小朋友来做导演,导演更厉害,你要根据这两个句子,来看看他哪些地方演的好?哪些地方不够好?(放两把椅子)生表演,评价(重点指导:仰、靠、数,相机板书)请你再来演一演把。导演们来给他配音。

7、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应该养成边读边想边圈圈点点的好习惯,请大家在课文的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下面加上点。

8、现在让我们来到1900多年前的汉朝,然我们一起来做张衡数星星。

师: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张衡坐在

20 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张衡,开始数吧。)

9、你数到了几颗?你觉得怎么样?你觉得张衡数的怎么样?那张衡不累吗?为什么还在数?朗读。

四、老师总结。

21

第五篇: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 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9 明天要远足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读识结合的教学情境。在识字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如,数笔画识字法、情境识字法、字谜识字法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以后能够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秋天的时候,我们与家人、老师、同学经常会进行什么活动?(郊游、登山……)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 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 ①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íng,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日+月=明。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生1:小作者要去哪儿? 生2:他去远方干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谈话,以学生感兴趣的郊游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可以说是润物无声。而且通过设置问题——“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请试着轻声读一读。

提出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这首儿歌读通顺。

(3)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这首儿歌有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首儿歌有3个小节。主要内容是一个小朋友明天要远足,今天夜里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了。) 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动设计卡,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感知课文内容——先通过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知;再通过自己试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划分小节完成对课文的初读。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

课件出示“睡”字,介绍目字旁。当“目”字放在字的左边时,就变成了目字旁。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因为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

认读“海”字,引导学生运用字谜记字法识记:每天都有水。 (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认读“那”字,组词:那里;“那”的反义词是“这”。 (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 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 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蓝色、黑色、绿色) 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 (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 识记“老”字。

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

(6)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

(生:真的)学习“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 (生:从问句可以看出)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 (7)指导朗读。

“真的”读重音,句末语气上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学生练读。 2.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学过的生字:睡、海、那、老、师、真、吗。

(2)说出下面的部首的名称,并说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课件出示) 目——( ) 耂——( )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同学们认识了这些字宝宝,现在我们把它们送回到第一小节,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识字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必须每堂课扎扎实实地指导。本环节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把握文本、朗读指导、识字于一体,通过朗读第一小节,顺势引出7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并相机进行朗读训练,识字教学和朗读感悟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作者要去远足,因兴奋,想到了大海而睡不着觉。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在课时结束时,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节课的内容,然后通过设疑“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激发起学生对下节课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明天要远足》这首小儿歌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儿歌的第一小节。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睡、那、海、真、老、师、吗。 2.小作者除了想到大海外,还想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文做了铺垫。

二、细读课文,悟文识字

1.学习第二小节。指名读,思考: (1)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那地方的云) (2)你见过的云都是什么样的? 预设: 生1:我见过天空中飘过的一片一片的云,白白的。

生2:我见过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的一朵一朵的白云,就像棉花一样。 生3:我见过下雨前天空中的一大片乌云,黑压压的。 …………

(3)小作者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洁白柔软) ①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 师问:“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

“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

②同学们,看到图片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美丽、洁白……) (4)相机指导朗读。

小作者和你们有一样的感受,一样的心情。这么美丽可爱的白云,太吸引她了!你能读出这种兴奋的心情和白云的美丽吗?

(5)小作者是怎么想到那地方的云是美丽的呢?(听同学说的)

学习“同”字,认识“冂”(同字框)。组词:同学。“同”字是半包围结构。 学习“学”字,上下结构,下面是“子”,组词:学习。 2.学习第三小节。

指名读,思考: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 (1)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学习“什、才、亮”。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什”(亻+十=什),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才”,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亮”(与“高”对比)。 引导学生找出“亮”的反义词,从而理解“亮”的意思。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着急?(特别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3)除了着急,你还感觉到了什么?(无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唉)

(4)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交流) 老师告诉你,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无奈的心情了。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5)在前面的两个小节中,也出现了这个“唉——”,同学们也试着读一读。 (生读文。)

哦,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的着急、无奈和兴奋。

(6)小作者是这样急着天亮去——(远足),她太高兴了,所以她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7)你觉得她的心里还会想些什么?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第

2、3小节的生字比较少,仅仅5个,所以这两个小节的教学重点放在感悟文章内容上。通过引导学生想象“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抓住“唉”“到底”“才”等字词使学生充分感悟小作者的心情,培养朗读能力。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才、明、同、学”。 (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书写。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比如“明”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的两部分一般要分别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和右半格。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部分的起笔是左低右高。“学”是上下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学”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上宽下窄,结构紧凑,上下不分家。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布置作业。

小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作者一样,多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像小作者一样幸福、快乐。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也感受到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表现自己,让他们回家给父母读一读课文,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锻炼了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本课教学。因为本课是一首只有3个小节的诗歌,而且生字大多集中在第一小节中,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既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了不同方式的识字方法,如,“‘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水就是‘海’”“日+月=明”,等等。这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自主识字打下了基础。

10 大还是小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设计凸显以下三个方面:

1.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 2.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 3.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预习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拼读生字,记忆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大还是小》。(板书课文题目)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 温馨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6.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自己 很小 快点儿

(注:“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带拼音。)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我会认

①这些词中有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从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②识记生字:

接下来在小组中相互读一读本课的这些生字,并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说说记住它的办法。(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③我来考考大家: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这是我们的识字办法之一——编谜语,猜谜语。接下来要看你们的本领了,说说你们的识字办法吧!(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④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但要注意编的字谜要合理。 ⑤指名认读,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特别注意趣味性和方法性,这一环节,我设置了猜谜语识字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三、写字指导(自、己) 1.交流谈话。

师:你觉得在这十一个生字中哪个字最简单?(己)组一个词好吗?(自己)现在我们就来写好下面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

师:听,这两个字宝宝在说悄悄话呢!它们正在问大家:“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发现了,它们都是独体字)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读帖、描红、仿写、评价是学生自主写字的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发展并完善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所有的策略均以学生为主,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并写了两个生字。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二。 温馨提示二:

(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 (2)练习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2.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在小组内展示朗读。教师巡视。 3.指名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中,儿童最大的需要就是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表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掘了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展示读,变“讲台”为“舞台”,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更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

五、再次质疑

师: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弄明白了吗?你有新的疑问吗? 预设: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师: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

设计意图: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是学生的,就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

六、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一节高效的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这叫“善始善终”!良好的课堂小结能产生“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质疑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自己 很小 快点儿 (1)指名读。用“自己”说一句话。 (2)开火车读。 (3)小组比赛读。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好已学的生字。

2.回顾问题。

师:请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前以问题引入,“上节课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意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探究中去。 3.出示自探提示。

围绕这两个问题,仔细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____”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

”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并找到答案。以“画一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动手画一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精读感悟,解决疑惑

1.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相机引导。 (1)“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①“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2)“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①“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高兴) 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

(3)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很大?(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齐读。

设计意图:朗读的最高境界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能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入情入境,引起学生共鸣,激发情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情感朗读。

三、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衣。

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生字,教师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生字的?

预设:“衣”字可以用字理识字法记忆,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2.书写生字。 (1)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生字的结构是怎样的? (“衣”是独体字。)

(2)请同学们看好这个字的笔画顺序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好吗?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重点强调笔顺,要先撇后捺。)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提示书写姿势。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字形,了解汉字正确的书写笔顺,感受汉字的间架结构;然后通过描红,仿写练习,学会正确书写汉字。强调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端端正正地写字,写出端端正正的字。”在这样扎实的写字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能把字写好,而且能陶冶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

四、总结,再次质疑

1.此时你能解答一下课前的两个问题吗?(指名解答) 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问题预设:

“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启发表达:

“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问题引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的学习习惯,避免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理解文意。

五、欣赏歌曲,结束课堂

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快快长大》中结束今天的学习。(播放歌曲《快快长大》)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板书设计 大还是小

觉得自己很小

觉得自己很大 够不到按钮

自己穿衣服 怕雷声

自己系鞋带

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1.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让学生朗读了课文,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指名读、齐读、带着感情读,更有声情并茂的表演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通过朗读,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分别用“____”“

”等符号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

11 项 链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教师)

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

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读的愿望,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师: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4.师: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 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 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

5.指导书写:(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 (2)和:认识新偏旁“”。 (3)学生练写“的”“又”。 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师: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 (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 (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先观察,再临帖、再观察、再默写,最终熟练掌握本课会写字。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文章,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积累。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有了方向的指引,这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教师引导: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生字,指名读全文。

2.教师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大海,去领略大海的美,体会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生字,抽同学读全文等教学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通过恰当的导入,再一次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二、体会快乐——品味美 (一)品味第1自然段——美景

1.指名读,问: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感受到大海很美。(板书) 4.师:第1自然段只用了三句话就让我们体会到了大海的美,作者可真了不起。那他都用了哪些词语呢?和同桌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的体会。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现这些词语: 蓝蓝的 黄黄的 小小的

②师:什么蓝蓝的?什么黄黄的?什么小小的?请你试着说出这样的短语:(

)的(

)。 ③什么又宽又远?什么又长又软?你能说出这样的短语吗?又( )又( )。

④“雪白雪白”这是什么样的短语?(ABAB式)“雪白雪白”可以形容什么?试着说一说。

⑤师:“哗哗地”是拟声词。“哗哗地”可以形容什么?它的后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所以用“地”。试着说一说其他拟声词。

师:你们说得真美,这么美的词句,我们该怎样读呢?(想象,带表情)按大家说的我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自己练一练——指名读,评价——男女生读。 (二)品味第2自然段——快乐

1.指名读,问: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快乐。(板书)

4.第2自然段用了很多精彩准确的动词,你能找到吗?用三角号画一画,并和同桌做做动作来体会那份快乐。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会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笑 迎 捡 穿 挂 落 穿 挂 ②指名表演。

③师:让我们先快乐地读一读吧! 自读——指名读,评价——小组赛读。

④师: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快乐,那小娃娃的快乐是什么呢?(有海螺和贝壳穿成的项链) 其实啊,大海也很快乐,你知道大海的快乐是什么吗?(有快活的脚印穿成的项链,所以说,大海的项链就是——快活的脚印!)

⑤那就让我们带着小娃娃的快乐,带着大海的快乐齐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整节课的主要部分,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学生运用抓字词句找、画、说等阅读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阅读,自由充分地表达。

三、升华快乐——欣赏美

1.多美啊,让我们尽情尽兴地随着音乐齐读课文吧!

2.大家读得太好了!读够了吗?我想这时我们看着书读已经表达不出我们心中的酣畅了,那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带着表情,配着优美的旋律,背诵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加深体验和感悟,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书写快乐——畅谈美

是啊,我们把一串串可爱的脚印留给了海滩,也把我们的快乐留给了大海,把童年的快乐永远地珍藏在了自己小小的心田里。此时此刻,你一定也回忆起自己童年中许多快乐的事了吧。有哪里给你带来过快乐呢?你也当当小作家,写一写吧!(配乐) (投影,配乐指名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教师要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加强练笔指导。课前学生们准备了有关的照片、纪念品、画等。引发孩子从生活中寻找童年的快乐、分享童年的幸福。这一环节也为写快乐的事做基础。可以仿照课文自己写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提高表达能力。

五、热爱美

师:你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啊!感谢你们把我带回到美好的童年,我想把我童年时最喜欢的一首歌与你们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进童年的快乐中吧!(播放歌曲《童年》,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课。)

六、布置绘画作业,创造美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大海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出更美的画。回家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大海,明天带过来,好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小学生的语言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回答问题就会确切、流利。又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品味、读中欣赏。

语文园地七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表示亲属的词语中的生字,了解家人中的一些称呼。(重点) 2.初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重、难点)

3.正确书写“了、才、长、山、儿、

四、我、心”这八个字,掌握生字书写的笔顺规则,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难点)

4.理解并积累八字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5.在师生共读中,丰富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件;猴子头饰等。(教师) 2.搜集八字成语。(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接到孙悟空寄来的请柬,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花果山一游。你们高兴吗?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可谓是困难重重。今天我们的“花果山之旅”,可爱的美猴王也设置了重重障碍,需要连闯“三关”才能到达,你们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闯关图。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便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用“孙悟空的请柬”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投入到学习情境中。

二、分层闯关,巧学夯知 1.识字加油站。

(1)过渡:勇敢机智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到第一关。

(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课件出示: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 爸爸 妈妈 伯伯 叔叔 爷爷 奶奶)

(2)尝试认读。

①个人认读,同桌互拼订正。 ②汇报:指名学生读词语。 ③分组开火车认读。

(3)教师强调这些词语中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4)诵读积累。 ①男女生赛读。 ②齐读。 (5)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顺利闯过第一关。 2.我的发现。

(1)过渡:小朋友们,别高兴得太早哟!瞧!第二关是什么呢?

(2)揭示第二关内容。(课件出示“我的发现”的内容。孙悟空挑衅地说:“你们知道这两组生字有什么特点吗?”) ①小组内讨论。 ②学生试着说一说。

③教师小结:第一组“明、晚、昨、时”这些字都是日字旁,都和太阳有关。第二组“妈、奶、姐、妹”这些字都是女字旁,都和女性有关。它们大都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 3.字词句运用。 A.比一比,写一写。

(1)激趣促写:孙悟空的本领特别大,唯独书写规则是他的弱项。他把这个难题抛给你们了,你们有信心攻克这一关吗?

(2)火眼金睛:课件出示“书写提示”。 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②汇报交流。(“长”字注意书写的笔顺,“四”字第四笔是竖弯,“心”字三点要写得均匀。) ③尝试书写。 ④展评反馈。

B.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这么聪明可爱,书写得这样认真,孙悟空想给大家增加点难度,大家有信心完成吗?

(2)课件出示书中的图画。 ①学生小组内讨论。 ②同桌互相说一说。 ③汇报交流。 ④课件出示:

牛羊 牛羊在山坡上吃草。 同学 我和小明是同学。 大山 远处有一座大山。

4.日积月累。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轻松地闯过了三关,孙悟空可高兴了!他想送给你们几条成语。只有会读会背的同学才能拥有它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2)出示成语。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

(4)教师讲解成语的意思。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5)小组赛读。男女生对读。 (6)带着理解齐读成语,背诵成语。 (7)谈谈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8)交流搜集的八字成语。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闯关游戏”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特别是接受神通广大的“美猴王”的挑战这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效率高,学得轻松。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聪明才智勇闯三关,真了不起!回家千万记住要把你今天的收获和你喜欢的人分享!

瞧!孙悟空也为你们欢呼鼓掌呢!孙悟空会在花果山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

设计意图:让孩子把自己的收获和喜欢的人分享,既巩固了知识,又让孩子懂得了分享。“孙悟空会在花果山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复习名言

1.过渡: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高兴吗?把你们的收获和你们最喜欢的人分享了吗? 2.指几名学生背诵成语,全班齐背。

3.小结:小朋友们背诵得可真好!这节课,让我们和孙悟空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吧!

设计意图:学习应“温故而知新”。将学过的知识经常复现会巩固学生的瞬时记忆,使其最终成为永久记忆。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过渡:瞧!孙悟空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呢!我们也去听听吧!(课件播放朗读动漫。) 2.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做上标记。 3.同桌一起读故事,注意读音。 4.教师指导细读。 (1)第1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第1自然段。

②圈画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男女生赛读。

④交流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2)第2自然段。

①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一起读。 ②指导感情朗读。 (3)第

3、4自然段。 ①指生读第3自然段。 ②齐读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

①自己读,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边读边画出。 ②小组讨论。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 (5)第

6、7自然段。

结果怎么样呢?齐读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对于这样一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教师更要指导学生细读品味,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三、观看动画,试着表演 1.播放动画片。

2.熟读课文,小组内尝试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一种内化感知的过程,同样也是激发学生阅读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信心与鼓励,让他们敢于表演、乐于表演,这样才能将读书落到实处。

四、说话训练,拓展思维

1.交流: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捞到月亮。 2.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3.讨论:小朋友们,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力猜一猜。 4.汇报:续说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明晰道理,在续编故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分享收获

小朋友们,相信这次“花果山之旅”你一定收获多多吧!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你最喜欢的人听吧! 设计意图:孩子都喜欢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知识也不例外。孩子会在分享中加深感悟,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学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所创设的“闯关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入手,以“花果山之旅”贯穿全课,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效率极高。

上一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征文下一篇:百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