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道路运输管理局

2023-01-15

第一篇:辽宁省道路运输管理局

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 行政执法自查工作报告

根据省厅转发省政府法制办《关于开展全省行政执法状况检查和调研的通知》(辽政法发[2010]8号),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以下简称《国家道条》)实施后我局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保障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构设置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6年我局制定了《辽宁省道路运输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2006-201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确定了依法行政的工作目标:力争经过5年努力,全省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行为规范、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初步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道路运输执法体制基本形成;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逐步健全,行政监督效果显著;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每年的年度工作计划中,都确定了实现《规划》目标的具体工作内容。

为强化行政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各业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省道路运输管理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并明确由局政策法规处承担法制建设规划编制、组织协调规划落实和指导检查等具体工作,

1 奠定了行政执法工作的组织基础。几年来,我局通过考试招聘,先后录用多名法学硕士生到我局工作,其中安排到我局政策法规处直接从事法规工作的有三名,为我局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

根据省编委和省厅关于我局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核定文件,我局人员编制为64名,内设机构为11个。根据《关于印发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行政执法责任分解表的通知》(辽交运法字[2007]86号),我局承担道路运输执法职责的内设机构有客运管理科、货运管理科、技术科(安全)、培训管理科、计划统计科、政策法规科和稽查科等7个,共有执法人员37人,现持有执法证件37人。

(二)开展法制业务培训

为全面提高道路运输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业务素质,多年来我局把抓好执法人员的法制业务培训列入重要工作日程。2004年,我局分别制定了《行政许可法》和《国家道条》的宣传贯彻实施方案,开展一法一例的社会宣传,对运管人员及道路运输经营者学习培训提出明确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全省各市运管机构2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了交通部举办的《国家道条》培训班;举办全省各级运管机构的分管领导和行政执法工作负责人共200余人参加的《国家道条》骨干培训班。

2006年,我局制定《辽宁省道路运输管理人员“十一五”培训规划》,就“十一五”期间全省运管系统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目标、内容等作出了具体规划。从2007年至今,连续四年按计划组织全省运管机构处、所长培训班和执法人员培训班,由我局

2 分管法制工作的副局长和局各执法处室的负责同志分别就道路运输法规体系、《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国家道条》、《省道条》、《辽宁省行政执法条例》以及《国家道条》的配套规章进行了宣讲。2008年5月,我局委托交通部党校在北京举办全省运管系统法制培训班,邀请最高院行政庭、国务院法制办行政复议司、部公路司、体法司、行业内知名专家专题授课,共有60余名同志参加了此次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2009年,交通运输部先后发布了《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和《关于印发交通行政执法风纪等5个规范的通知》(交体法发[2008]562号)。我局除组织各市运管执法骨干参加了交通运输部首期宣贯会,在省内组织围绕落实两个文件的多层次培训,将全省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学习法制业务知识进一步引向深入。

为使我省运管人员全方位、多角度熟悉、掌握道路运输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范性文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我局于2010年5月完成了《辽宁省道路运输管理人员考试题库》(以下简称《考试题库》)的编写工作,提供给各市运管机构人员学习、培训使用。《考试题库》共分四种题型,根据道路运输管理岗位设置,共分八类试题和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共计1688道。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我局始终把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作为规范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工作狠抓不放,具体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制定了《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制定道路运输规范性文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按《规定》要求规范局发规范性文件和代厅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制定;二是适时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在《行 3 政许可法》、《国家道条》和配套规章实施后,我局先后开展了3次道路运输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清理,共清理地方性法规1件,即《辽宁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省道条》);厅、局发规范性文件635件。对《省道条》,我局曾对照《行政许可法》和《国家道条》,先后两次形成修正案,并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对局发规范性文件,我局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应当废止的清理意见。三是实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2007年我局制定《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以下简称《备案办法》),并按《备案办法》,从2007年开始,按时将我局代厅起草或者制定的道路运输规范性文件23件向省交通厅备案。

(四)全面履行法定职责

《国家道条》和《省道条》等法规授权,我局负责全省行政区域内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按照省政府要求,我局本着“方便经营者、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依据《国家道条》等相关规定,先后两次对我局负责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将省级原16项道路运输行政许可事项确认保留3项,即省、市际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省、市际道路旅客班线经营许可和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切实减少了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审批层次,提高了行政许可工作效率。

为确保行政执法质量,依法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我局先后成立了行政许可审批领导小组和行政处罚审批领导小组,分别对由省局受理的行政许可项目和省局直接实施的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以及罚款5000元以上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进行集体审查。从《国家道条》实施至今,我局共办结道路旅客运输经营开

4 业许可申请30件,班线经营许可申请120件,实施行政处罚188件。所有许可申请和行政处罚案件在适用依据、主体、程序等方面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五)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我局依据《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国家道条》及配套规章,于2006年先后制定了《辽宁省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公示规范》(以下简称《行政许可公示规范》)和《辽宁省道路运输行政处罚公示规范》(以下简称《行政处罚公示规范》),统一了全省道路运输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管理事项、职权和程序,并将两项公示规范内容在门户网站——辽宁省道路运政网进行全面公示,既为全省执法人员学习、应用道路运输法律规定提供了便利,也为实施社会监督畅通了渠道。

(六)规范和加强执法文书使用和档案管理

从2008年开始,我局依据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有关规定要求,并在结合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着力开展执法文书使用和档案管理规范工作。在行政处罚文书方面,我局近期发布了《关于印发新版道路运输行政处罚文书和行政处罚案卷范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按照《行政处罚法》和交通运输部《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通知》从规范性和实用性出发,对部分行政处罚格式文书作进行了必要修改;其中根据交通运输部《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结合全省道路运输行政处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重新统一了行政处罚格式文书,对暂扣证、询问笔录、《调查报告》、《交通违法行为通知书》等主要文书内容的规范填写以及正确使用作出了规范;对确保证据材料的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同

5 时,编写了10种常见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案卷范例。在许可文书和案卷管理规范方面,具体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起草了《辽宁省道路运输行政许可案卷立卷规范》,就行政许可案卷应当包括的材料、申请材料的基本要求、许可文书使用与规范填写、文书上印章使用以及案卷材料处理等设置了相应规范;二是综合编写了各类行政许可案卷申请材料目录;三是从完善许可程序和格式文书需要出发,设计了《行政许可审批表》等八种格式文书;四是编写了八个典型许可案卷范例(客运经营许可、班线客运经营许可、包车客运经营许可、客运站经营许可、货运经营许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许可)。目前此项工作即将结束,届时我局将以文件形式发布实施。

(七)严格执法资格管理

我局在2005年制定下发了《全省运管系统进一步清理整顿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并结合执法证件发放,仔细核对全省运管机构编制及人员、岗位情况,严格核查执法人员资格,共取消了1524名编外人员和601名在编但不具备执法资格的运管人员的执法资格。在2009年和2010年对申请执法证件的运管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岗前培训,共开办培训班三期,培训学员300人。通过培训提高了运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保证了运政执法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八)建立和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2007年,我局结合《国家道条》发布后道路运输管理的新

6 形势,在修改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套制度中重点修订完善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结合新的执法责任分解,进一步具体明确了应当依法追究过错责任的具体情形、过错责任认定的形式、过错责任的划分以及对过错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至今我局尚无执法人员因违法违规依照该制度受到责任追究。

(九)落实执法经费保障

我局严格按照《国家道条》授予的职责、权限、程序,认真履行道路运输监督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2008]37号)文件精神,自2009年1月1日起停止征收公路运输管理费,按国务院费改税实施方案“四个不变”原则,我局管理经费由新增成品油消费税形成的交通专项资金解决,以全面保障道路运输执法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方面

我局在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道路运输管理的投诉举报方面有三条渠道,并始终通畅运作:一是受理民心网投诉案件;二是依法受理来信来访;三是受理电话投诉举报。这些诉求渠道的畅通、有效,进一步方便了社会监督,有助于我局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政行为,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民心网开建之初,我局就责成局政策法规处为专职处理机构,设专人具体负责办理民心网投诉案件。制定了《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民心网投诉案件办理办法》,对民心网投诉函件的处理流程、处理方式、渎职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明确办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增强了办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为我局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民心网投诉案件查处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截至目

7 前,我局共受理了民心网投诉举报案件354件,其中71件被评为五星件,得到了省纠风办的充分肯定。我局连续三年被评为民心网投诉案件查处先进集体,多名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

多年来我局把依法受理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作为化解和预防行政争议的重要渠道,2004年以来我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91件,目前已查实办结784件。

2004年制定《辽宁省道路运输经营行为电话投诉举报管理办法》和《辽宁省道路运输行政执法行为电话投诉举报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并指定专人负责电话投诉道路运输执法行为的受理、查处工作。2004年以来,我局受理运政执法行为投诉举报78件,查实处理56件;受理市场经营行为投诉举报162件,查实处理142件。

我局高度重视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我局属法规授权的执法机关,不承担行政复议职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局从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运管机构执法形象出发,在涉及我局及下级运管机构的行政复议案件中,都以积极的态度协助省交通厅依法办理,对确属违法行政的,提出处理意见;对合法行为的,提供说明解释材料。对于涉及我局的行政诉讼案件,我局也积极主动依法应诉。2004年以来,我局曾三次作为行政诉讼被告出庭应诉。在这三起诉讼案件中,我局均充分理解原告的诉讼行为,并以正确态度对待,按时向法院提交答辩状,按要求出庭应诉,就我局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陈述申辩。三起诉讼案件的诉讼结果均为我局胜诉。局长杨清同志亲自出庭“变更客运经营权”的行政诉讼之举,填补了我省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省 8 直机关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的空缺,受到了新闻媒体和法学界专家学者的好评,进一步推进了全行业依法行政工作。

三、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建设和落实方面

(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公告制度情况

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辽政办发[2007]45号)要求,我局认真开展了“四清理四公开”工作,对我局主要工作职责及局属各执法处室职责及许可审批等事项进行了清理,在2007年8月8日《辽宁法制报》(政务公开专刊)第2期上向社会进行了公示。为方便经营者了解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有关内容,在局办公楼内悬挂了《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公示》和《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道路运输行政处罚公示》,局客运处和法规处分别在本处办公室内就本处行政许可示范文本进行了公示。在省委、省政府开展的“四清理四公开”活动中荣获“全省政务公开优秀组织奖”。

(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情况

为切实加强行政执法基础工作,我局认真执行省政府法制办制定的《辽宁省行政执法案卷立卷标准》。2007年以来,我局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我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评查,及时纠正案卷中存在问题,并通过制定相应规范等途径不断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三)行政执法责任制情况

2007年,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根据道路运输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部署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以过一年努力,

9 完成了以下工作:重新制定并发布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行道路运输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指导思想、执法责任制具体内容和保障措施;重新梳理了道路运输行政执法依据,对以厅、局名义发布的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编辑了《道路运输法律法规汇编》;根据《国家道条》和配套规章所规定的管理职责,编制局执法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分解表和局执法部门岗位执法责任分解表;认真总结我局几年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经验,结合新形势下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工作的需要,重新制定行政执法责任制五项制度。其中,《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明确了应当公示的内容、向社会公示的责任部门等;《行政执法培训制度》明确由局人事处负责全局行政执法培训的组织协调和上岗培训、换岗培训、在岗培训的具体内容,划分了各类执法知识培训的责任部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明确评议考核内容、时间、方式等。在2008年,交通运输部开展的全国交通行政执法检查中,我局首次被部评为“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单位”。

(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早在《国家道条》颁布前,我局即制定《辽宁省道路运政管理队伍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辽宁省道路运政管理队伍行风行纪督察办法(暂行)》(以下简称《督察办法》)。《若干规定》和《督察办法》的实施,对促进运管队伍规范管理,防止执法过程中行业不正之风和不廉洁行为的发挥了积极作用。2006年我局制定了《辽宁省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监督暂行规定》,对全省道路运输系统执法监督的内容、形式以及

10 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进行了全面规范。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我局组织了全系统的执法检查。检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案卷及相关材料、执法考试等方式,对29个市级运管机构和抽取的14个县级运管机构执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束在全省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发布执法检查通报。通报总结了全省道路运输执法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执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公布了各市运管机构执法检查得分排序、各市运管机构执法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平均分和及格率排序。对200

8、2009年两年抽取的445件行政许可和630件行政处罚两类执法案卷进行逐一审查,形成审查意见反馈被检单位。连续三年检查有效地促进了全省道路运输执法水平的提高。

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方式创新方面

(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为克服行政处罚中的随意性,实现行政处罚的公正、公平、合理,我局在2007年前曾先后两次进行道路运输行政处罚标准细化工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下发后,我局又一次深入研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一是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要求,对123种违法行为阶次划分逐一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了《辽宁省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以下简称《指导标准》)。二是制定《辽宁省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除了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以及“从重处罚”作了概念解释性规定,还做出了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减轻处罚、

11 从轻处罚和从重处罚的具体情形,依法实施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和从重处罚的行为规定,以及在《调查报告》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格式文书中如何体现自由裁量权适用的规定。《指导标准》和《实施办法》已经于2008年5月以局文件下发执行。

(二)开展行业信誉考核

为适应新形势下道路运输市场监管需要,我局以厅名义印发了《辽宁省道路运输经营信誉监督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考核暂行办法》),明确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对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客运站、机动车维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和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等六类经营者的信誉监督考核工作,以此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市场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建立道路运输业诚信考核体系。为稳步推进全省道路运输经营信誉考核工作,更加严格规范考核程序和考核内容,确保考核工作质量,我局又在认真总结2007年和2008年两年考核工作和广泛听取各市和局各业务处的意见的基础上,在信誉考核范围、考核周期、考核工作分工、考核结果条件、公示、发布和使用、考核标准等方面对《考核暂行办法》进行全面修改和完善,于2009年重新制定下发《辽宁省道路运输经营信誉监督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实施至今的实践说明,各级运管机构信誉考核机制日趋健全,考核行为日趋规范,已经初步体现了信誉考核这一创新方式对道路运输市场有效的监管作用和对诚信体系的促进作用。

五、有针对性地开展行政执法调研

在全面加强行政执法工作过程中,我局注意针对执法工作中

12 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指导和规范道路运输行政执法行为。道路运输营非界定和以暗访方式查处无证经营行为的合法性是长期以来道路运输执法工作中存在争议的两个执法难点。2008年开始,我局就此两难点在全系统内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就调研形成结论听取省高法行政庭的意见。近期我局将研究形成的《关于暗访取证方式运用的几点意见》下发全系统。该意见详细分析了暗访取证合法性问题、暗访取证目标的确定性问题、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社会人士提供证据问题、执法人员暗访取证问题和证据完整性问题,对统一全省运政执法人员的思想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道路运输营非界定的调研结论,我局争取将其纳入《国家道条》修改意见中。

几年来,我局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省政府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我局将继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推动道路运输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为全省道路运输市场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二〇一〇年六月一日

第二篇: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申请书

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处:

根据二0一0年十月十四日经辽锦工商名称预核内字(2010)第1000203482号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国药控股沈阳有限公司与李廷海等共同投资成立国药控股锦州有限公司,投资比例:国药控股沈阳有限公司700万占70%,李廷海300万占30%。

辽宁省康莱药业有限公司由于资产和投资等原因特向贵局申请办理新公司国药控股锦州有限公司《药品经营许可证》同时注销辽宁省康莱药业有限公司《药品经营许可证》。

现就辽宁省康莱药业有限公司资产情况和具体原因说明如下:

一、 辽宁省康莱药业有限公司办公地点的房屋产权为企业资产

(相见附件1)。如按照公司变更程序办理,原辽宁省康莱药业有限公司房屋产权将无偿转入国药控股锦州有限公司。

二、 辽宁省康莱药业有限公司于2005年出资230万与大连美罗

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辽宁美罗医药供应公司,该公司章程相见(附件2)。大连美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子公司其股权转让需经银监会批准办理相关事宜。

三、 辽宁省康莱药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3月在锦州市物流园区

投资2000万建设辽宁省康莱药业有限公司物流园配送仓储库和办公楼也属康莱公司资产。该资产如按照公司变更程序办理将无偿转入国药控股锦州有限公司。

四、 根据公司董事会决议决定将依据法律程序将辽宁省康莱药

业有限公司申请撤销,企业资产还清企业债务,清算完成后企业剩余资产依据企业股东投资比例分配。

五、 国药控股锦州有限公司《药品经营许可证》核准时,同时

申请注销辽宁省康莱药业有限公司《药品经营许可证》。 依据上述情况特向贵局申请国药控股锦州有限公司《药品经营许可证》。

望贵局解决为盼

辽宁省康莱药业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22日

第三篇: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

二00八年十二月三日

编 制 说 明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法制办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7]77号)要求,切实做好我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特制定《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

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要工作职责:综合监督管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依法监督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煤矿除外)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情况,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检查和定期检查,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查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和实施行政处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工作职责具有下列行政处罚权:

(一)警告;

(二)罚款;

(三)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四)没收违法所得;

(五)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建设、责令停止施工;

(六)暂扣或者吊销有关许可证,暂停或者撤销有关执业资格、岗位证书;

(七)提请关闭;

(八)移送司法机关;

(九)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全省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主体为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没有授权或者委托执法机构。经归纳梳理,目前常用的具有处罚条款的法律、法规、规章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辽宁省石油天然气管道设施保护条例》、《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辽宁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劳动保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等28 部。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我局对目前常用的28部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涉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内容进行细化分解,编制了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

本指导标准将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变化和行政执法实际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原则

一、为规范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高效、统一的行政执法机制,促进依法行政,制定《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以下简称《指导标准》)。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本标准。

二、本《指导标准》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处罚幅度内作出行政处罚的权限。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危害程度,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和公开、公平、公正、合法,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幅度内按照过罚相当的原则。在同一案件中,不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相同或相似的,应给予同等或基本同等的行政处罚;在不同案件中,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相同或相似的,行政处罚应当前后一致或基本一致。

三、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指使实施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应予从轻处罚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有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的,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应在法定处罚幅度内选择较低限额确定处罚标准。

四、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罚:

(一)无证非法组织生产的;

(二)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后,再次发生同类违法行为的;

(三)存在重大隐患,没有及时整改,仍进行生产经营的;

(四)违法行为造成人身伤亡或者其他事故的;

(五)故意隐瞒违法事实,弄虚作假或者隐匿、销毁违法行为证据的;

(六)其他依法从重处罚的情节。

有从重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幅度内选择较高额度确定处罚标准,但不得高于处罚幅度所设定的处罚标准。

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五、对多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分别裁量,合并处罚。

六、行政处罚权限

(一)对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没收违法所得3万元以下的,由执法人员及执法部门提出意见,经主管局长批准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对处以3万元以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3万元以上、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建设、吊销有关证照的,由执法人员及执法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按照《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重大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经局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审议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对生产经营单位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为10-30天。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的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吊销有关许可证和暂停、撤销有关执业资格、岗位证书的行政处罚,由发证机关决定。其中,暂扣有关许可证和暂停有关执业资格、岗位证书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6个月。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篇:辽宁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9-11-27 【生效日期】2010-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辽宁省

辽宁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

(2009年11月27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畜禽屠宰管理,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公民身体健康,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人工饲养的猪、牛、羊、鸡的屠宰及其监督管理。

本条例所称畜禽产品是指畜禽屠宰后未经加工的胴体、肉、脂、脏器、血液、骨、头、蹄(爪)、皮等。

第三条第三条 畜禽屠宰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

未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畜禽屠宰活动。但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畜禽和城镇居民自宰自食的家禽除外。

第四条第四条 省、设区的市(以下简称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负责管理畜禽屠宰工作的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屠宰的监督管理工作,其所属的畜禽屠宰管理机构,负责畜禽屠宰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

卫生、畜牧兽医、环保、工商、质监、公安、建设、民族事务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畜禽屠宰监督管理的有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协助县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乡(镇)的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引导、扶持畜禽定点屠宰厂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鼓励其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推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第六条第六条 清真用畜禽的定点屠宰,除符合本条例规定外,还应当遵守省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第七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将畜禽屠宰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 设置规划与审批

第八条第八条 省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畜牧兽医、环保等有关部门制订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设置规划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并遵循合理布局、适当集中、保护环境、有利流通、方便群众的原则。设置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在地处偏僻、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屠宰量较小的乡村,可以设置仅限于向本地市场供应畜禽产品的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

第九条第九条 市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畜牧兽医、环保等有关部门,根据省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以下简称畜禽定点屠宰厂、点)的具体设置方案,经征求省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畜禽定点屠宰厂、点设置方案应当在充分利用现有符合条件的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及其设施的基础上,规定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定点屠宰厂、点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的畜禽产品的销售区域等内容。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的畜禽产品不得超出规定区域销售。

第十条第十条 畜禽定点屠宰厂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水源条件;

(二)有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以及畜禽屠宰设备、冷藏设施和运载工具;

(三)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并依法取得健康证明的屠宰技术人员;

(四)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并经考核合格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

(五)有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检验设备、消毒设施和消毒药品;

(六)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

(七)有病害畜禽及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

(八)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应当具备待宰间、屠宰间及必要的屠宰设备,有经考核合格的屠宰技术人员和专、兼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并符合卫生防疫规定。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申请设立(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定点屠宰厂,应当向市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准文件。市人民政府应当依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审批期限,组织畜禽屠宰、畜牧兽医、环保、建设等部门,依照本条例和畜禽定点屠宰厂设置方案进行审查,并征求省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经审查符合条件的,作出同意建设畜禽定点屠宰厂的书面决定;不符合条件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设立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应当持符合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条件的有关材料,经县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向市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市人民政府按前款规定进行审查。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建成后,申请人应当向市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书面申请,并提交符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条件的有关技术资料和说明文件。市人民政府应当依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审批期限,组织畜禽屠宰、畜牧兽医、环保等部门,对竣工的畜禽定点屠宰厂、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颁发畜禽定点屠宰证书和畜禽定点屠宰标志牌。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其确定的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省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应当持畜禽定点屠宰证书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向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应当将畜禽定点屠宰标志牌悬挂于显著位置。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不得出租、出借或者转让畜禽定点屠宰标志牌和证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冒用或者使用伪造的定点屠宰标志牌和证书。

第三章 定点屠宰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屠宰的畜禽,应当持有畜禽产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和畜禽标识。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不得屠宰没有检疫合格证明和畜禽标识的畜禽。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屠宰畜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应当如实记录其屠宰的畜禽来源和畜禽产品流向。畜禽来源和畜禽产品流向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应当按照国家肉品品质检验规程进行肉品品质检验。肉品品质检验包括宰前检验和宰后检验。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健康状况;

(二)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以外的疾病;

(三)有害腺体;

(四)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

(五)有害物质;

(六)白肌肉(PSE肉)或黑干肉(DFD肉);

(七)种猪及晚阉猪;

(八)国家规定的其他检验内容。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畜禽肉品品质检验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肉品品质检验应当与畜禽屠宰同步进行;

(二)建立肉品品质检验结果及其处理情况登记制度,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

(三)对经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畜禽产品,应当出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对畜类胴体或者片鲜肉加盖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对禽类产品附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标识;对分割包装未经熟制的肉品,应当在包装物封口处加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标识。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屠宰的畜禽产品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点。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屠宰的畜禽产品经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应当加盖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专用的肉品品质检验合格印章,出具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专用的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章、标识由省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由市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发放。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章、标识。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对检疫、检验出的病害畜禽及其产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如实记录处理情况,处理情况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对无害化处理产生的费用和损失,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补助。

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无害化处理的过程进行现场监督。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畜禽或者畜禽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不得屠宰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畜禽。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畜禽定点屠宰厂对未能及时销售或者及时出厂的畜禽产品,应当采取冷冻或者冷藏等必要措施予以储存。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运输畜禽产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畜禽产品具有动物产品检疫、检验合格证明和检疫、检验标志;

(二)使用符合国家卫生要求的专用的密闭运载工具;

(三)运输有温度要求的畜禽产品应当使用专用的冷藏车或者保温车;

(四)畜类片鲜肉应当吊挂运输;

(五)畜类分割产品和禽类产品应当使用专用容器或者专用包装。

运输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的畜禽产品,应当符合卫生要求,不得敞运,防止肉品污染。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未经定点违法从事畜禽屠宰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畜禽屠宰场所或者畜禽产品储存设施,不得为对畜禽或者畜禽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场所。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应当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发现其产品不安全时,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产品,并向当地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对召回的产品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该产品再次流入市场。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从事畜禽产品销售、肉食品生产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伙食单位销售、使用的畜禽产品,应当是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屠宰并经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畜禽产品,并登记其来源。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畜禽产品。

从事畜禽产品销售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明示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或者检验合格标识。

定点屠宰厂屠宰的种猪和晚阉猪,应当在胴体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上标明相关信息,并不得用于加工无皮鲜、冻片猪肉,销售时应当明示。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应当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按照国家有关屠宰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及时报送屠宰、销售等相关信息。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畜禽屠宰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畜禽屠宰等有关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有关情况;

(三)查阅、复制有关记录、票据以及其他资料;

(四)查封与违法畜禽屠宰活动有关的场所、设施,扣押与违法畜禽屠宰活动有关的畜禽、畜禽产品以及屠宰工具和设备。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县以上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通信地址或者电子信箱,受理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举报,及时依法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举报经调查属实的,对举报人应当给予奖励。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发现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已经不具备本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条件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者经整改仍达不到本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条件的,由市人民政府取消其畜禽定点屠宰厂、点资格。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定点非法从事畜禽屠宰活动的,由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屠宰的畜禽、畜禽产品、屠宰工具和设备以及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对个人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非法从事畜类屠宰活动的单位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非法从事禽类屠宰活动的单位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出租、出借或者转让畜禽定点屠宰标志牌或者证书的,由市人民政府取消其畜禽定点屠宰资格;有违法所得的,由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屠宰的畜禽产品超出规定区域销售的,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畜禽定点屠宰厂、点未按规定进行畜禽屠宰和肉品品质检验的,未如实记录、保存畜禽来源和畜禽产品流向的,由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两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出厂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畜禽产品的,由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没收畜禽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一万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对畜类定点屠宰厂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禽类定点屠宰厂和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上述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市人民政府取消其畜禽定点屠宰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畜禽定点屠宰厂、点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对畜禽、畜禽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由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畜禽、畜禽产品、注水工具和设备以及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畜禽定点屠宰厂或者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处一万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以下规定处以罚款:

(一)对畜类、畜类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对畜禽定点屠宰厂或者其他单位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一万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对畜类、畜类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对禽类、禽类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对畜禽定点屠宰厂或者其他单位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对禽类、禽类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对畜禽、畜禽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除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外,还应当由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以上对畜禽、畜禽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由市人民政府取消其畜禽定点屠宰资格。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屠宰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畜禽的,由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畜禽、畜禽产品以及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一万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并处两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市人民政府取消其畜禽定点屠宰资格。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运输畜禽产品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由畜禽屠宰或者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两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为未经定点违法从事畜禽屠宰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畜禽屠宰场所或者畜禽产品储存设施,或者为对畜禽、畜禽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场所的,由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并处两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销售、使用非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屠宰的畜禽产品、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畜禽产品以及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畜禽产品的,由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监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尚未销售、使用的畜禽产品以及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以下规定处以罚款:

(一)非法销售、使用畜类产品的,对单位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一万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非法销售、使用禽类产品的,对单位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第二十八条第四款规定加工、销售种猪和晚阉猪肉品的,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肉品以及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上述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照)机关吊销有关证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的;

(二)拒绝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理有关事项,给畜禽屠宰企业造成损失的;

(三)实施违法行政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规定范围以外鸭、鹅、食用犬等畜禽的定点屠宰,由省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规定,其中行政审批的设置和程序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辽宁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辽宁省

【发布文号】辽宁省人民政府令2014年第288号 【发布日期】2014-01-08 【生效日期】2014-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88号

《辽宁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业经2014年1月3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陈政高 2014年1月8日

辽宁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电梯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个人和家庭自用电梯安全监督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工商行政管理、公安、财政、安全生产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电梯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电梯的选型和数量配置,应当与建筑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符合国家和省相关规定和标准,并保障安全、急救、消防、无障碍通行等需要。

第五条 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前,施工单位应当编制安全施工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等现场安全生产条件,并按照电梯设计文件和标准的要求,检查电梯机房、井道、底坑、通道等土建工程以及电梯质量,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始施工。

第六条 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提供电梯备品备件,以及电梯安全运行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协助开展应急救援等专业技能培训。

电梯发生周期性重复停梯的,使用单位应当告知制造单位,制造单位应当及时作出相应技术说明,并协助排除故障。

第七条 住宅电梯保修期满后的重大维修、改造、更新费用,由电梯所有权人承担,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专项维修资金不足的,其具体筹集和使用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八条 电梯未明确使用单位的,不得投入使用。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新安装的电梯尚未移交的,项目建设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

(二)电梯所有权人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其受委托管理的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

(三)电梯为单一所有权人的,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

(四)电梯属于多个所有权人共有的,应当协商确定电梯使用单位;属于多个所有权人,且所有权人未按照上述规定明确电梯使用单位的,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调确定电梯使用单位;

(五)电梯所有权人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移电梯使用权的,应当通过书面协议约定电梯使用单位;未约定的,电梯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

第九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制定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并长期保存;

(二)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三)在电梯的明显位置标明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有效的电梯使用标志和应急救援电话;

(四)保证紧急报警装置有效使用;

(五)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和通知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检修,并张贴《电梯隐患标志》;

(六)发生乘客被困故障时,迅速组织救援,并按规定及时报告;

(七)协助做好电梯的更新、改造、维修、维护保养和检验检测工作;

(八)对运载建筑材料、建筑垃圾以及易造成电梯损坏的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的,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或者派人员进行现场管理;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根据安全管理需要,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并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进行电梯运行日常巡视,并做好记录;

(二)制定并落实电梯定期检验计划;

(三)保管电梯钥匙及其安全提示牌;

(四)检查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确保齐全清晰;

(五)监督并且配合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签字确认维护保养记录;

(六)发现电梯运行事故隐患,可以作出停止使用的决定,并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七)接到故障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维修作业人员实施救援;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 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并到原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已报废的电梯不得转让、销售或者使用。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对流入市场的达到报废条件或者已经报废的电梯实施查封、扣押。

第十二条 乘客乘用电梯应当文明有序,按照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正确使用电梯,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拆除、毁坏安全警示标志、紧急报警装置或者电梯零部件;

(二)采用非安全手段开启电梯层门、轿门;

(三)超过电梯额定载荷运载货物;

(四)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或者他人乘坐安全的行为。

第十三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委托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签订维护保养合同。

第十四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建立日常维护保养档案,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4年;

(二)至少每15日对电梯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并经电梯使用单位签字确认;

(三)每6个月对维护保养的电梯进行一次自行检测,并向电梯使用单位出具检测报告;

(四)发现电梯存在事故隐患的,及时向电梯使用单位出具《电梯隐患标志》,并标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五)接到电梯故障报告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实施救援;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五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发现电梯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电梯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一)使用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

(二)使用存在事故隐患,或者报停、报废的电梯。

接到报告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予以处理。

第十六条 在用电梯定期检验周期为1年,检验周期不得推迟。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30日,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更换电梯使用标志。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接到电梯故障举报3次以上,并且经确认故障影响安全运行的,应当要求电梯使用单位提前进行检验。

第十七条 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电梯检验报告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15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逾期未答复或者对书面答复仍有异议的,电梯使用单位以书面形式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30日内组织复检并作出书面答复。

第十八条 电梯移装前,电梯所有权人应当委托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原电梯制造单位进行安全技术评价。

电梯安全技术评价的具体办法,由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建立电梯服务信用评价制度,定期对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维护保养单位进行评价并建立信用档案。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分类监管、风险提示的依据,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电梯安全投诉和举报制度。受理举报和投诉后,应当依法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聘请社会监督员,协助开展电梯安全监督工作。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电梯使用单位未建立电梯安全运行管理制度以及电梯紧急报警装置不能够有效应答紧急呼救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00元罚款。

第二十二条 乘客乘用电梯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电梯损坏或者相关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上一篇:六年级作文题目中秋节下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生字词

本站热搜